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儿童康复训练指导范文

儿童康复训练指导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童康复训练指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儿童康复训练指导

第1篇:儿童康复训练指导范文

[关键词]瘫痪; 社区康复

[中图分类号]R17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2-033-01

对平安地区脑瘫儿童进行了社区康复,现就3年脑瘫儿童社区康复总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选取中国残联/嘉道理慈善基金会平安县社区康复服务合作项目调查的14岁以下(含14岁)脑瘫儿童61人。

1.2 方法分析入户调查建档立卡,此卡由中国残联/嘉道理慈善基金会平安县社区康复服务合作项目提供,通过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制2001年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档案” 获取残疾儿童基本情况,对于入选入选人员进行康复评估、评分,制定训练计划,培训家长。康复人员每月入户指导一次,半年评估1次,训练3个周期,每天训练不少于4小时。

训练方法

对脑瘫儿童家长进行实例培训,教材:全国残疾人康复办公室编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实用图册;

脑性瘫痪康复训练DVD光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康复部中国残联社会服务指导中心中国康艺音像出版社)并发放到家庭做到每个脑瘫儿童家庭一册一盘。

效果评价

无效是训练后患儿的肢体躯体运动 、智力、言语、生活活动能力无明显改善,评估分值无提高;

有效是训练后患儿的肢体躯体运动 、智力、言语、生活活动能力提高,评估分值提高1――7分;

显效是训练后患儿的肢体躯体运动 、智力、言语、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提高,评估分值提高8分以上;

康复是训练后患儿的肢体躯体运动 、智力、言语、生活活动能力显著提高和正常儿童无差异或轻微差异,评估分值24――26分(26分为满分);

2结 果

脑瘫儿童构成情况(见表 1)

脑瘫儿童年龄构成情况(见表 2)

脑瘫儿童残疾类型(见表 3)

脑瘫儿童伴发疾病(见表4)

讨论

平安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海东地区中心腹地,为海东地委、行署所在地,南北长33.6公里,东西宽23公里,县域总面积76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066-2300米,县城年平均气温6.4℃,年平均降水350-600mm之间。县内兰青铁路和兰青公路(109国道)兰西高速公路横穿,平阿高速公路纵穿,距曹家堡(西宁)飞机场5公里,是甘肃、青海、,本省南部地区的交通要道,西距省会西宁市35公里,东距甘肃省省会兰州市200公里,处在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带,地形起伏连绵。县城――平安镇位于平安县北侧湟水河岸,县城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城区面积5平方公里。平安县辖六乡三镇,111个行政村,总人口12.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7.8万,城市人口4.5万,属国家贫困县。

平安县残疾人基本情况,我县有各类残疾人4003人,其中肢体残疾1914人,占47.8%,视力残疾602人,占15%,听力语言残疾661人,占16.5%,智力残疾312人,占7.8%,精神残疾102人,占2.6%,综合残疾412人,占10.3%。

我县脑瘫儿童有61例,占全县残疾人总数的1.5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男性略高于女性。高年龄段高于低年龄段,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多见,发病原因以早产、疾病、先天为主,多伴发其他疾病占81.5%,以智力为主。46%的家庭能够按要求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总有效率达95%,无效的只占5%,而康复率的可达8%。康复训练年龄越小效果越好。可见康复训练是脑瘫儿童康复科学有效的途径,家长要有耐心、爱心、持之以恒。有条件的最好到康复机构进行训练,自己再训练间隙训练能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从社会效益来讲它可以解放1个劳动力,生产一个劳动力或半个劳动力,减轻了社会负担。

参考文献

[1] 卓大宏(主编)中国康复医学(第二版),57-63.

[2] 2004年平安县残联基础调查数据库.

[3] 华夏出版社1997,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编 肢体残疾系统康复训练46-72页.

第2篇:儿童康复训练指导范文

根据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2002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公安部、教育部、中国残联《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2002〕41号),提出到2015年,实现我国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是国家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总体目标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康复医疗、训练指导、心理支持、知识普及、辅助器具适配,以及康复咨询、转介、信息等多种服务。

7.社区康复

社区康复是指以社区为平台开展残疾人康复。社区康复是属于社区发展范畴内的一项战略性计划,其目的是促进所有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以实现机会均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目标。社区康复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靠残疾人及其亲友、所在社区,以及卫生、教育、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来实施。社区康复要充分利用社区内各种资源,对辖区内残疾人进行康复需求调查,建立康复服务档案,并提供相应的康复服务,如康复医疗、训练指导、心理支持、信息咨询、知识普及、转介服务等。

我国在“八五”期间就开始推进社区康复,“十一五”期间又加大了“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的工作力度,通过开展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扩大社区康复的受益面,并开始由城市社区向农村社区延伸。

8.重点康复工程

自1988年《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开始,“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连续五个国家发展残疾人事业的五年计划,选择了残疾人迫切需要又有可能做到的康复项目,实施一批重点康复工程。20年来,重点康复工程已经从最初开展的白内障复明、儿麻后遗症矫治和聋儿听力语言训练三项抢救性康复工程拓展到“十一五”的白内障复明手术、低视力者配用助视器、助听器验配、人工耳蜗植入、肢体残疾矫治手术、麻风畸残矫治手术、精神病患者服药治疗、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和盲人定向行走训练、聋儿听力语言康复训练、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辅助器具评估适配、普及型假肢装配、功能补偿型矫形器装配等。截至2006年底,通过实施重点康复工程,1330多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

9、康复训练

运用康复学的理论与方法,采取物理疗法(PT)、作业疗法(OT)、语言疗法(ST)、心理――行为疗法、辅助器具适配以及其他训练手段,补偿、增强、替代残疾人和伤病员的功能缺损,从而保存和改善运动、感知、心理、语言交流、日常生活、职业活动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功能和活动能力。

第3篇:儿童康复训练指导范文

北京市聋儿康复中心 中心设有语训部、社区部和听力门诊部。中心师资技术力量雄厚,设备设施齐全,可为耳聋患者提供听力检测、助听器验配;为配戴助听器和接受电子耳蜗植入术后的聋儿提供听力语言康复服务,并通过开办聋儿家长培训班,深入社区宣传培训等形式,普及听力和聋儿康复知识。

康复训练部 为偏瘫、截瘫患者以及脑瘫儿童进行系统康复治疗和训练,其中包括:运动训练(PT)、作业训练(OT)、语言训练(ST)和心理治疗、特殊教育等内容;针对脑血管病、脑发育不全引起的语言障碍者进行语言训练;指导肢体残疾人选配合适的辅助用具;对学习困难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对成年智障者进行相关领域的能力和功能的评估及康复训练,为智障亲友提供咨询服务;为稳定期精神残疾者提供心理咨询、娱疗等服务。

北京市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中心 为残疾朋友提供辅助用具的展示、咨询、评估、供应服务。主要展示以肢体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视力残疾、康复训练为主的国内、外各类质优的残疾人用品用具及老年人生活辅助用品,达200多个品种。并提供各种先进的残疾人用品用具的试配和使用指导,以及假肢矫形器装配等服务。

第4篇:儿童康复训练指导范文

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听力障碍儿童的数量巨大,致力于听力障碍儿童康复工作的同仁都在探求科学、系统的听力障碍儿童康复的方法与途径。而以教育为途径,融听觉康复和言语矫治于一体的听力障碍儿童语言康复训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听力障碍儿童以相对清晰的语音表达日常生活的要求,用最简单的口头语言方式与人沟通交流,最大限度地满足其个性化学习需要,培养听力障碍儿童初步的听说能力和基本的语言沟通能力。

而传统的听力障碍儿童语训形式,只是借助粉笔、黑板、挂图等,手段陈旧,难以引发听力障碍儿童的兴趣,教学效率低。在方法上,以往教学往往偏重机械记忆、反复训练,仅仅立足于教师单向传授,儿童被动接受,“鹦鹉学舌”,并不能做到让听力障碍儿童全面理解和学会实际运用。

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的广泛运用,同样,在听力障碍儿童语言康复训练中进行的多媒体(包括计算机、录音机、录像等现代媒体)辅助教学,不仅形象生动具体,内容活泼有趣,手法新颖丰富,具有传统形式无法比拟的表现力,易于激发听力障碍儿童的学习动机,更充分地调动听力障碍儿童的其余感官,弥补听觉缺陷,使听力障碍儿童能通过多感官多渠道理解掌握语言,获取信息和知识。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于调动听力障碍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开发其学习潜力,培养实际语言能力,尽早尽快让听力障碍儿童得到语言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多媒体辅助听力障碍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系统的构建

多媒体辅助听力障碍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系统框架的构建

多媒体辅助听力障碍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的系统框架,自上向下分为构音训练、语音训练、语言训练共3个域7个项20个细目,如图1所示。

多媒体辅助听力障碍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系统内容的构建

1)构音训练,以生理和解剖为基础,以舒适的、清晰的发音为最终目标。对于健全儿童,构音系统的生理发展是一个无意识的过程。在教育中,这一个过程往往不被重视,甚至忽略,但不会影响儿童正常言语的发展。对于听力障碍儿童,构音系统的生理发展往往是一个不能忽略的,非常重要的阶段,必须花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医学教育康复。其主要内容包括基本训练(呼吸、放松、嗓音、口腔、构音)、发音矫治(声调、响度、起音、舌位、共振),共2个项10个细目。

例如呼吸训练,大多数听力障碍儿童都存在发音异常紧张的现象,问题在于吸气量较少。当呼吸活动与言语活动明显不协调时,发音行为就会出现异常表现。通过调整言语呼吸,尤其是对呼吸运动进行调控,这对发声有很大的帮助。

如发/S/音,模仿大海退潮涨潮时的海浪声。当海浪拍打海岸时,使声音响度增加;退潮时,响度减弱:

s----------S---------

s----------S---------s-----------

通过电脑游戏课件“响度”“消防车”“吹蜡烛”等,能帮助听力障碍儿童较好地掌握呼吸方法,更好地控制声音响度。

2)语音训练,以语言学为基础,以语言学习为最终目的,是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是言语矫治与语言教育的桥梁。其主要内容包括音节训练(单音节、双音节、多音节)、词语训练(名词、动词、数量词、形容词),共2个项7个细目。语音训练必须采用音素教学法,要从声母、韵母、声调的单项开始,然后逐步过渡到会话。

例如声母训练,第一步,双唇音、唇齿音(b,p,m,f),舌尖音(d,t,n,l),舌根音(g,k,h);第二步,舌面音(j,q,x);第三步,舌尖中音(zh,ch,sh)和(z,c,s);第四步,进行声母和复韵母、声母和鼻韵母的组合训练。

通过电脑游戏课件“天使”“海豚”等,利用音素样本跟踪法,先录取听力障碍儿童在当前水平下最好的音素,保存后作为样本文件,让听力障碍儿童不断地匹配和模仿,达到要求后再重新建立音素样本,循环到达到目标音。

3)语言训练,以相对清晰的语音表达日常生活的要求,能用最简单的口头语言方式与人沟通交流。其主要内容包括句子训练、句群训练、应用练习,共3个项。

例如句子训练,句子的编排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不断增加句子的修饰成分。

一级:单词句,如“什么”“干什么”。

二级:简单句,如“什么干什么”。

三级:较复杂的单句,如“什么在干什么”。

四级:较复杂的单句,如“什么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五级:较复杂的单句,如“什么时候什么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六级:简单复句。

通过电脑教学课件“新概念学说话”,利用其中的游戏,让听力障碍儿童认一认、学一学、练一练,经过动画演示和亲自操作,帮助听力障碍儿童较好地理解和表达句子。

多媒体辅助听力障碍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系统的实施

教师学习相关理论,树立教育新观念

一直以来,教师依赖于单向的、机械的传统教学模式,部分教师不会使用电脑等多媒体设施。因此,首先强化教师自身建设,使大家思想上有深刻认识,心理上有充分准备。

1)学习内容。教材:《嗓音言语的解剖与生理学》《嗓音言语矫治实用手册》《嗓音言语的重读治疗法》《新概念学说话》等。实践:“启音博士”电脑软件操作训练、“启聪博士”电脑软件操作训练、“新概念学说话”电脑软件操作训练、多媒体课件制作。

2)学习方式。如图2所示,专家组、区教研室进行指导,主任、教研组长组织教师学习与实践,教师自学。

案例实施

教师开展听觉察知、听觉注意等方面的电脑游戏活动,培养听力障碍儿童注意听的习惯,提高对声音的感知和辨识能力。通过呼吸训练,帮助听力障碍儿童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用生动的动画与语言相结合,提高其对语句的理解能力。通过对电脑数据的分析,教师能够客观科学地评估听力障碍儿童的现有状况,制订出更合理更有针对性的个别化计划,大大减少在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语训质量。

柳××小朋友,男,3岁,重度神经性耳聋,刚入中心时,不会倾听周围的声音,发音时气息较短促,不能正确地发音,口腔运动功能差,不喜欢说话,习惯用手势表达。经过言语测试,电脑评估数据分析,教师可以正确地得出该听力障碍儿童的原始水平:其基频为464 Hz,最长声时为2秒。基频过高,超过儿童的正常范围(250~400 Hz),最长声时太短(标准值为10秒),严重影响说话能力,声音怪腔怪调。结合电脑数据分析和听力障碍儿童的实际表现,教师制订个案计划(表1)。

经过一学年多媒体辅助语言康复训练,再次进行言语测试,电脑评估数据分析,教师正确地得出该听力障碍儿童的现有水平:其基频为388 Hz,最长声时为7秒,基频已在儿童的正常范围内,说话声音逐渐自然,没有尖音、怪音现象。最长声时指的是一个人最长发声的能力,即深呼吸后持续均匀地发/a/音,获得的最长时间就是最大声时,它能客观反映发声效率的高低。该听力障碍儿童现在已能持续7秒,虽然还没达到标准值,但其呼吸和发声能力已有明显改善。通过前后数据对比显示,该听力障碍儿童的康复效果非常明显,证明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切实可行的。

编制与实施多媒体辅助系统

主要构建起辅助课件:“启音博士”训练课件;语音训练课件;主题教育课件的制作和操作;重读训练课件的制作和操作;实时语言训练课件的制作和操作。

多媒体辅助听力障碍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系统构建实施的效果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形成师幼互动模式

多媒体辅助教学打破单一的语训模式,改变教师单向传授的局面,优化语训结构,实现教与学的多元化。做到教师与听力障碍儿童、听力障碍儿童与听力障碍儿童之间的互动,看、听、说、想结合,使听力障碍儿童不感到负担或厌烦,充分激发听力障碍儿童的主体意识,主动投入教学游戏活动;使听力障碍儿童能养成主动学习、自觉听说的好习惯,并在教学中感受自己成功的愉悦,树立勇气和自信,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

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学水平

以往陈旧的教学手段教育的听力障碍儿童,学习兴趣不高,不主动学习,进步极慢,教师教课很累,又没有成效,教师的心理也极大受挫。自从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后,切实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教师都能主动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取边学边教边反思,再学再教的方式,并能扬长避短,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丰富的教学经验相融合,不但更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且大大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进一步完善听力障碍儿童语训中的评估

利用多媒体的记录和评估功能,更科学有效地管理教学。传统方式下,教师是依据自己的经验和记忆,主观对比和评估听力障碍儿童发音是否准确,据此制订计划,目标可能失准。而利用多媒体记录听力障碍儿童的发音并进行数据对比,更具科学性,教师能及时明确下一步目标,节省时间,少走弯路。另外,详尽直观的记录还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资料积累也有助于教师丰富经验,提高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目前对于多媒体辅助听力障碍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有80%的重度神经性听力障碍儿童有了明显的进步。尽管如此,也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影响,对极重度神经性听力障碍儿童(程度≥100分贝)的康复训练效果不佳,需借助医疗手段来补偿听力障碍儿童的残余听力(如植入人工耳蜗等)。因此,下阶段还需对多媒体辅助极重度神经性听力障碍儿童语言康复训练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绍珠,周兢.听力障碍儿童早期康复教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2]吴海生,蔡来舟.实用语言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

[3]黄昭鸣,周红省.听力障碍儿童康复教育的原理与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第5篇:儿童康复训练指导范文

围绕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以康复机构为龙头,以村为基础,以家庭为依托,充分整合资源,推进康复服务,促使残疾人康复工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坚持政府主导和村卫生室参与相结合的社会化工作方式。以政府为主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积极探索新形式下做好康复工作的有效方式,共同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

2、坚持低投入、广覆盖,保障康复对象的基本康复需求,兼顾多样性需求,以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获得较大的服务覆盖面。

3、坚持巩固基础、创新发展。在已有的工作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探索拓展服务领域,扩大服务内涵,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__乡残疾人康复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 长:__

副组长:__

成 员:__、__、__、__、__、__*

2、落实部门职责

乡卫生部门:将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纳入村卫生服务和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计划;通过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六位一体”提供直接服务;与全科医生培训密切结合,对村卫生室人员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村卫生室人员的康复知识和康复技术水平;进行健康教育,普及康复知识;抓好免费婚前健康检查工作,开展残疾预防,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的发生;抓好残疾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建立并实行残疾儿童发生报告制度。

村卫生室、参与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将残疾人的残疾状况、康复需求等情况纳入居民健康档案。村卫生室依据筛查、诊断结果,对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和医学功能训练的残疾人实施康复治疗和训练,包括对视力、听力、智力障碍者进行早期筛查、诊断并转介医治;对肢体障碍者,进行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训练;指导精神病患者合理用药。

村康复员负责在社区卫生机构和上级康复机构指导下,组织病情稳定的精神病患者和智力残疾人开展工疗、娱疗和其它康复活动;协助聋儿家长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组织盲人做定向行走训练。

乡民政部门:将康复训练与服务纳入本乡服务工作内容之中,村卫生室开展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协助抓好免费婚前健康检查工作。

使用“__”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全国统一用表、康复训练档案与评估标准;组织人员培训,建立工作队伍;进行知识普及和社会宣传;提供康复训练与服务信息咨询;组织督导检查;统计上报任务完成情况;指导残联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及基层康复站的建设,并充分发挥其作用;抓好典型,推广经验。

确保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有专(兼)职人员负责,有工作制度和会议记录。掌握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数、残疾类别和康复需求等情况。对外挂牌,做到有工作职责、工作制度、服务内容、康复知识读物和残疾人“康复服务记录表”。掌握工作进度和工作效果,填报“康复服务汇总表”。

一村卫生室确定1名医生,村委会确定一名社区康复协调员共同负责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

二是加大康复人员的培训工作力度。

三是对社区康复服务实行规范管理。确保残疾人及其亲友对康复建立使用统一的康复服务工作、康复服务记录、康复训练等档案。康复工作要求真务实,注重实效,把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四是相关工作制度要统一公示上墙。乡制作村康复培育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工作流程、组织管理网络和服务流程标牌挂在创建工作办公室、乡镇卫生院康复技术指导站、康复站和活动场所。

1、残疾筛查、诊断:村、康复协调员会同卫生服务机构入户进行筛查和功能评定,早期发现各类残疾,掌握社区内残疾人的康复需求。

2、建立康复服务档案:各村卫生室、残疾人康复指导站为辖区内残疾人建立详细的康复训练档案。同时,村、康复协调员也要为辖区内残疾人建立康复服务档案,做好工作记录,动态掌握康复需求与服务情况。

3、康复治疗、训练:村、依据筛查、诊断结果,对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和医学功能训练的

第6篇:儿童康复训练指导范文

一、面向福利院孤残儿童的个案工作

社会工作者进行福利院儿童个案工作介入时,需要根据福利院工作人员及保育员反馈的孤残儿童情况,结合自身对案主的考察,评估孤残儿童案主的服务需求,针对孤残儿童案主的情绪问题、行为状态等设计服务方案,按照服务计划书开展个案服务。个案工作介入的主要内容包括:(1)孤残儿童情绪疏导;(2)孤残儿童社交能力培养;(3)孤残儿童自我认知能力提升;(4)孤残儿童学习能力培训;(5)孤残儿童康复辅助设备的申请与训练;(6)为孤残儿童构建社会支持网络,整合服务资源。

个案社会工作的主要模式(任务中心模式、行为治疗模式、社会技巧模式)在面对孤残儿童服务时需要考虑到孤残儿童面临问题的特殊性,由于孤残儿童生理、心理、智力等因素的限制,社会工作者需要考虑到因地制宜,使用过于理想化的理论难以应用于实际的康复工作中。

根据D市儿童福利院社会工作介入经验,笔者认为针对孤残儿童社会工作服务中,应更多的使用优势视角、赋权视角及生态系统理论指导下的个案工作,与儿童游戏相结合开展个案工作。

案例1:D市儿童福利院,孤残儿童A,智残儿童,7岁,被家人遗弃后于2013年进入D市儿童福利院,入住儿童福利院以后出现对院内生活的不适应问题,儿童A会说话但很少与院内工作人员或其他小朋友交流。日常对福利院工作人员的康复训练不配合,情绪时常低落。社会工作者根据对案主问题的评估,确定个案介入方案是:首先与儿童A提供情感援助,建立信任关系。其次解决儿童A在福利院中不适应的问题,引导儿童A主动发言并与工作人员及其他儿童共同参与互动游戏,促使儿童A融入福利院集体活动。最后,社会工作者在优势视角理论的指引下对儿童A深入开展个案服务,赞美A身上的优点,如A的声音很好听,文静可爱等,鼓励儿童A完成社会工作者布置好的简单任务(如丢垃圾、取物品)并给予玩具嘉奖,通过完成任务获取奖励的方式增强儿童A的自我认同及信心。在个案工作结束后,儿童A较比之前情绪有了明显的提升,更愿意与他人互动游戏,对福利院生活的不适应感也有所下降。

社会工作者在为孤残儿童开展个案工作介入时的关键在于评估案主案情,分析孤残儿童的问题所在,以此对症下药。需要注意的是孤残儿童的特殊性,现实条件的限制使得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与孤残儿童身心水平相适应的服务技巧,掌握服务的灵活性。

二、针对福利院工作人员的个案工作

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在面对孤残儿童康复工作中自身也遇到诸多问题,如职业倦怠、工作压力、情绪失调和职业发展等问题。社会工作有必要针对福利院工作人员开展个案工作服务。主要工作方向包括:(1)为福利院工作人员提供情绪疏导服务,释放工作人员压力;(2)为福利院康复人员的工作提供新的视角和理念,以此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3)协助福利院工作人员做好未来职业规划。福利院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在当前的制度体系下作为没有编制的非正式员工,其中许多人对工作的前景、职业生涯和稳定性感到未知模糊,导致工作中不能全心全意投入。社会工作者针对此类问题对福利院工作人员进行社会工作介入,在优势视角下引导院内工作人员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根据自身优势合理设计职业生涯,增强其工作的目标性和主动性,促使工作人员在福利院康复工作中的专业化水平和技能提到提升,以此为福利院智残儿童的康复工作带来改善。

三、针对寄养家庭的个案工作

第7篇:儿童康复训练指导范文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13年全市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为如期实现这一目标,各地各有关单位在积极推进基层社区康复服务工作中进行了有效探索。实践证明,残疾人社区康复具有低投入、广覆盖、受益面大、简便易行的特点,符合广大残疾人就地就近获得康复服务的实际需要。是今后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重点和有效形式,也是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基础性策略之一。

为了进一步加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省残联、卫生厅于今年初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城乡基层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根据《实施意见》精神,现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根据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要求,结合我市城乡社区建设、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广大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建立以社区为基础平台,将残疾人社区康复纳入基层卫生服务,提高康复服务能力,改善康复服务质量,使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残疾人康复社会化工作的原则。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同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

(二)坚持“低投入、广覆盖”,推广适宜康复技术,以满足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的原则。选择残疾人迫切需要又有可能做到的项目,实施重点工程与康复服务相结合的康复工作模式,使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

(三)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探索建立和完善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并可持续发展的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长效机制的原则。拓展康复内容,增加服务项目,注重新技术新项目在康复领域的应用,以提高服务能力与水平。

三、主要措施

(一)依托基层卫生等机构加强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工作

依托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有条件的乡镇(街道)、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学校、幼儿园、福利企事业单位、工(农)疗站、社区残疾人协会等其他公共服务机构,建立满足残疾人康复需求的社区康复站。社区康复站要根据当地实际做到“8个有”,即:有组织服务网络、有工作制度、有工作计划和服务内容、有一名经过全科医学培训的医务人员为骨干的专(兼)职康复业务人员和一批康复志愿者、有康复需求对象、有康复服务档案、有适用的康复训练设备和有康复知识普及读物。

(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残疾人社区康复

各有关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将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工作纳入职责范围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计划。对社会力量参与残疾人社区康复的,市卫生局和残联将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

(三)发挥区域康复服务体系的整体作用

市康复中心和市级医疗机构在直接为各类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与服务的同时,要承担对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任务。市级康复中心与乡镇(街道)社区之间要大力开展横向纵向业务合作,建立相互转诊、转介的业务关系和技术指导的工作关系,形成区域内一体化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提高区域整体康复服务的能力。

(四)加强管理,切实保障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康复服务职责得到落实

为进一步加强管理,落实职责,市卫生局,将把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的情况列入年度工作考核指标;将基层康复业务人员的培训纳入全科医学教育计划,并将基层康复业务人员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情况作为绩效考核及技术职称晋升的内容之一。

四、社区残疾人康复的工作职责、内容

(一)残联部门

1、负责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组织、管理、计划制定,协调实施和宣传发动及指导落实康复任务。

2、组织人员进行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掌握残疾人康复需求,根据残疾人的残疾状况,康复需求,协助各有关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立康复档案,并提供和正确使用全国统一标准的表卡。

3、指导各有关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康复训练场所建设,负责提供必要的康复训练器具及康复训练器具使用说明、注意事项,并作相关项目的技术指导。

4、配合各有关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做好家庭康复训练对象的指导服务及个训档案的填写工作,对上门进行训练指导的医务人员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助。

5、利用宣传媒体,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发放普及读物及社区黑板报、宣传窗等形式,开展残疾预防和普及性康复知识的宣传教育,促进社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改造和维护。

6、根据社区残疾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人群的特殊需求,提供功能补偿性用品用具和家庭用无障碍设备的有关信息,并提供代购、租赁、出借和使用指导以及转介等服务。

7、根据各有关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对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开展状况,完成任务指标以及残疾人满意程度等,对从事残疾人康复服务的医务工作人员,会同卫生部门进行考核,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

(二)卫生部门

1、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各有关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工作计划及工作职责范围和年度考核指标。

2、参与社区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工作,掌握残疾人康复需求,根据残疾人的残疾状况、康复需求,建立康复档案,并列入居民健康档案之中。

3、各有关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负责提供与康复需要相适应的训练场所,原则上(中心)不低于40平方米,(站)不低于20平方米。也可与其他服务设施共同使用;并设有方便老年人和残疾人使用的无障碍设施。

4、各有关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卫生服务中心(站)指定一名经全科医学培训的全科医生为辖区内兼职康复员,负责辖区内的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

5、建立双向转介(诊)服务制度,开设绿色通道。对各有关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无法满足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应及时转介(诊)到上级医疗或康复机构。对需在家庭进行康复训练对象要求康复员每月定期直接进行技术指导或培训其家属,并填写康复个训档案。

6、将残疾预防和普及性康复知识纳入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内容。通过举办培训班、义诊咨询、刊出墙报、发放普及读物等形式,开展康复宣传服务活动;普及科学补碘、合理用药,儿童计划免疫和慢性病防治等健康知识,减少药物和疾病致残;开展婚孕期医学检查、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教育;宣传促进社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改造和维护。

7、根据残疾人康复需求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能、条件,为残疾人提供以下相应的社区康复服务。

(1)为偏瘫、截瘫、脑瘫、截肢、小儿麻痹后遗症、麻风畸残、骨关节疾病等肢体功能障碍者,制定训练计划,指导社区开展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康复训练,进行效果评估。

(2)提供精神卫生和心理咨询服务。早期发现疑似患精神病者,并及时转送当地有精神疾病诊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进行鉴别诊断;对康复期的精神病患者,采取定期门诊治疗和综合性康复,督促病人预防服药,监护随访病人,对复发病人及时转诊。通过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各类残疾人树立康复信心,正确面对自身残疾,帮助残疾人亲友理解和关心残疾人。

(3)在有条件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为视力障碍者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对有手术指征的白内障患者,及时转介到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实施复明手术;对低视力的患者,及时转介到医院眼科、或开展此项服务的残疾人康复机构、定点眼镜店验配助视器,并接受助视器使用训练。

(4)结合社区儿童保健服务,对发现的疑似聋儿,应及时转介到有关医疗机构进行鉴别诊断,对其中的确诊者及时给予治疗。对治疗后听力无法恢复的聋儿,应及时转介到相关机构进行助听器验配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

(5)开展社区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和脑瘫儿童筛查。对发现的发育迟缓和脑瘫等残疾儿童,及时转介到有关部门进行早期干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和早期康复训练。

第8篇:儿童康复训练指导范文

一、首先要开展好聋儿早期听觉语言康复工作

聋校的学生是因聋致哑。他们聋是第一性的。而哑是第二性的。这些聋学生在生理上都因患有听力损伤而致残,但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的发音器官并没有什么毛病,从理论上讲,他们是能够说话,他们之所以存在言语障碍是因为听力损伤。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学习语言有一个“关键期”,即2岁至4、5岁期间为儿童学习语言的最好时期,在12岁以前学习语言的能力也算比较容易,而超过这个年龄,情形就大为不同了,正常学生如此,聋学生也是这样。语言教育开始得越晚,效果则越差。

目前,我国的聋儿学前教育只在一些大城市起步,能对患有听觉障碍的幼儿进行听力、听能检测。对尚有残余听力的,可以借助助听设备经过早期语训获得口语能力。而一些边远山区聋儿的早期没有经过语言训练,造成口语能力差。所以开展好聋儿早期听觉语言康复工作非常重要。

二、尽快使用现代语训助听设备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少国家的听觉障碍儿童的言语指导方法已经发展到以口语、听力、听能训练为主的科学教育阶段,如何使用现代化语训劲听设备,指导听觉障碍儿童学习和掌握有声语言,开辟聋校语言教学的新途径,我国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者也都在积极探索。比如北京市第一聋哑学校,他们就已经使用了现代的听说训练器。有效地提高了聋学生有声语言的表达能力。只有依靠新技术,进行聋学生听觉语言康复,才能改进聋校语言教学的光明前景。而现在有很多学校尚未普及现代助听设备,我认为应当重视现代科技在聋校语言教学中的运用,创造条件添置必要的语训助听设备,尤其是要充分、合理地使用好这些设备,才能有助于形成聋学生学习汉语的语言环境。语言发展了,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应对每个学生做出具体的训练计划,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使他们能听、能感知、能分辨语言,使他们的残余听力得到充分利用。听力得到补偿对日后的学习和融入社会会有十分巨大的影响。

第9篇:儿童康复训练指导范文

22岁,本应是上学或是工作的年龄,可因为智力障碍,静静并没有享受到这多彩的生活。

据不完全统计,像静静这样的智力障碍患者,在乌鲁木齐市还有6886人。目前,全市有各类残疾人10.67万余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82%,其中视力残疾13485人、听力残疾19378人、言语残疾2594人,肢体残疾36461人、智力残疾6886人、精神病残疾7890人、综合残疾20072人。

全市在聋哑人、肢体残疾等方面已有相关培训学校,但目前并没有一所公办的、针对智障人士,集康复训练、技能培训为一体的综合学校。将这一话题再次提出,引起公众关注的,是政协委员金涛在刚刚闭幕的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的提案。

在首府虽然也有智障人士的康复训练、技能培训的零散机构,但大都存在场地租金高、特教师资匮乏、招生名额有限等问题。破解这些难题,需要建立集教学康复和职业技术培训为一体的综合学校、开发适宜智障人士工作岗位、加大对日间照料站的推广等多方努力。

民办机构:场地租金高,师资匮乏

1月15日,在位于五星路的博爱康复托养中心,园长印金花正在给孩子上课,8岁的星星是一名智障儿,他的左手僵硬,右手使不上劲,在敲击双响筒时,老师要抓着他的双手才能完成。

在印金花身边协助上课的,还有一名特教老师和一名生活老师。

这里的老师不仅要给孩子们做康复训练,还是生活老师、保洁员……身兼多职,但每月工资只有两千多元,从开办到现在,陆续有三四名老师离开了。

这家中心的场地一年需要20万元的租金,再加上孩子们日常所需文具玩具、食堂的花销及老师们每月的工资,这些早已令印金花入不敷出。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个孩子一月所缴纳的费用却仅是1200元。

市爱心园孤独症康复中心也是一家民办的康复机构,负责人郭丽说,中心创办之初,电视、电脑、影碟机甚至老师们吃饭的锅碗瓢盆都是她从家里带来的,可是在开办的前半年,没有一个孩子入园,还要支付房屋租金、老师工资,为此,郭丽赔了10几万元。

场地租金高、师资匮乏,是民办智障康复机构遇到的最大难题。

公办机构:招生名额有限,家长担忧孩子未来

在经历了两年的“排队”等待后,智力发育迟缓的迪拉热终于成了市第五小学特教班的一名学生。

迪拉热今年14岁,她曾在乌市第78中学读书直到小学二年级,她的妈妈培力旦说,虽然女儿渴望和正常孩子一样生活,但因为迪拉热跟不上学校正常教学,生活技能和知识都没有进步,培力旦只能将女儿带回了家。

培力旦带着女儿去第五小学特教班报名时,“已经有很多孩子在排队了。”培力旦说。

特教班的刘娟惠老师说,特教班招收的是7至16岁的智障儿童,有的孩子到了毕业年龄,但社会上没有针对智障人士的技能培训机构可去,他们不毕业,新的孩子就进不来。

据了解,市第五小学有两个特教班,一共有24名学生,年龄跨度为7岁至24岁,其中16岁以上的智障儿童有13个,这些孩子本不能继续留在学校,“但孩子和学校有了感情,老师难以将孩子拒之门外。”刘娟惠说。

除了市第五小学,首府还有市儿童福利院、市第十二小学、市二十六小和市三十六小开设了特教班,但是在这里学习的孩子到了毕业的年龄,该去哪里?这也一直困惑着智障儿童的家长和特教班的老师们。

记者在自治区残疾人职业中专了解到,该校接收的学生为初中毕业的肢体残疾、聋哑等残疾人,并不接收智障学生,这也印证了家长的困惑。

日间照料站:智障人的手工产品销路难

16日,在苇湖梁片区昌盛祥社区日间照料站,十几名残疾人一边穿珠子做手工,一边聊天,不时传来阵阵笑声。

在这家照料站,有针对残疾人开放的康复室、锻炼室等,里面配备着平行杠、乐木架等器械,还有专职的康复师指导残疾人康复训练。

这家照料站开设已有五年多时间,苇湖梁片区管委会残联专委徐擎武说,曾有个30岁的智障患者,他刚来到这里不爱说话,总是躲在角落里,期间还有两次跑回家,当时的康复师几次到他家中,才把他劝回来。

经过训练,2012年,这名智障患者在南湖一家超市找到了工作――整理手推车,一直工作到现在。

像这样的日间照料站,在乌市共有八家,照料站主要接收到了就业年龄段,但因智力障碍、重度肢体残疾、精神疾病等,无法参加工作的残疾人。

如何通过培训简单的技能后,将产品转换为商品,为社会创造价值,也是苇湖梁片区管委会行政事务执法中心副主任尤赵霞一直在思考的。

有培训机构曾在照料站给大家培训过穿珠子、服装剪裁等项目,“有难度的手工工作,这里的学员难以完成,附加值低的物品,又找不到企业接收。”尤赵霞说。

市残联:设置特教班、接受义务教育及技能培训

记者从市残联了解到,乌市0岁至7岁智障儿童,可以在自治区和市残联参加免费的康复训练。市残联教育就业部主任王爱军介绍,全市有四所小学和福利院设置了特教班,7岁至14岁的学龄智障儿童可以接受义务阶段教育。记者还从天山区教育局基教科了解到,乌市首家智障儿童培训学校已经在第五小学附近建成,待师资和设施筹备完善,就可以投入使用,大约可以容纳120名孩子。

此外,对于乌市四所民办的康复机构,市残联已给予了减免场地租金、减免暖气水电费、补助孩子午餐等优惠政策,对于规模和师资水平达到一定水平的康复机构还将进一步扩大减免范围。全市有614名残障儿童享受了“七彩梦”、“关爱工程”项目的康复经费,每个孩子可获得每年1.2万元的补贴。

对于16岁以上的智障患者,可在日间照料站参加康复训练和简单的技能培训。而居家托养的残疾人,分城镇和农村两种类型,分别给予每月200元和100元的补助。

在一些民办康复培训机构、米东区残联已经在尝试,通过开设“艺术工坊”、“庇护性工厂”等方式让智障患者的家庭渐渐看到希望。

在市爱心园孤独症康复中心有一间做手工皂的“艺术工坊”,爱心园发展部部长陆如意介绍,这个手工皂活动是通过壹基金申请的,每卖出一块香皂,园里就会将5元钱给孩子用于康复训练。现在,不少企业主动联系爱心园,已经销售了近千块手工皂。

2015年爱心园还将会针对“少年班”8岁至16岁的大龄智障儿童做“心智障碍职前培训”,在负责人郭丽看来,要针对不同孩子的水平,开发适宜的岗位,比如说做一个档案袋,有的孩子折叠、有的孩子穿线,在大家配合下完成一件物品。

对于郭丽的这种设想,在米东区,曾有一家小型的“庇护性工厂”初具规模,十几名残疾人可以糊纸盒、装一次性筷子、折叠餐巾纸等,米东区残联康复扶贫办公室负责人陆万明说,通过劳动,残疾人每月有1000元到3000元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