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读心术与心理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新课程 英语教学 魅力
信息技术由于它资源共享,信息全面、实时快速,全面补充了英语教学资源,因而信息技术以它特有的科学性、形象性、灵活性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
1. 信息技术加快了课堂教学节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正能量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英语课堂教学,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把更丰富的知识、更快捷的方法融进课堂,而且还节约了时间,增加了容量。呈现过程设疑思辨;提供示范,便于模仿;创设情景,建立共同经验,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文整体教学,可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掌握重难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快课堂节奏,增加课堂信息容量,加大语言输入量,尽可能地为每位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用简单的图表将课文知识点的大体概况作详细地说明或解释,从而帮助了学生对知识点内容的正确理解。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恰当地表现和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这种直观的、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教学模式,加快了课堂教学节奏,提高了课堂效率。在语法教学中,PowerPoint的作用就会充分地显示出来。它能帮助教师快速地呈现材料,与此同时又能帮助学生通过大量的例子去理解和大量的练习去掌握及巩固这些知识。这种课堂的容量是传统的方式所不能比的。因此,信息技术加快了课堂教学节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正能量。
2. 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新课程英语教学没有固定的教学内容。它的很多操作是建立在各种软件上的,而软件太多,更新又快,我们没有时间、也不可能跟上软件更新的速度。《英语课程标准》在新课程教学观念中就明确地指出:“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要符合新课程的需要。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教师应转移到帮助学生开发探索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以及自主创新的能力。”而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为这种学习方式的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特有的硬件设施。比如,在SEFC Book 3 Unit 3 Australia这一单元中,学生可以从网上查阅到许多澳大利亚的地理、人口等多方面的资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爱好和兴趣找到不同内容的相关资料,从而对澳大利亚的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都有了初步地了解,这一教学方式下的新课程英语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主动化与个性化。同时,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传授知识传感器,而主要表现为帮助学习者寻找达到学习目标的彼岸,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帮助分析、解决问题,实现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也得到培养与发展。
3. 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个体力求深入地认识某种事物或乐于参与某种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所以,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状态。在新课程英语教学中,课本提供的至多只是一幅彩色的画面,产生的只是视觉效果,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在信息技术参与下的新课程英语教学则不然,它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4. 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交际能力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不是每个人天生就能具备的,老师应该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学生每天生活在班集体之中,接触最多的就是同学。老师可以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积极投身于班级中,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让他们明白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流、理解、信任、大度与关爱。信息技术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为课堂是培养学生言语交际的主要阵地。现代信息技术下的新课程英语教学,通过各种途径传递、传播信息,由此形成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信息源。由信息源激起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欲望,这不仅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还在交际实践中融入了情感交流。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了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最大境界优化教学过程,解决传统教学难以解决的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提高了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信息技术在新课程英语教学中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心理学钢琴演奏心理素质
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其伴随几百年的不断发展,已然成为具有独特韵味和魅力的一种乐器形式。基于世界角度而言,钢琴也是当下一种学习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及最为普及的一种与其类型。然而大多数初学琴者,此外,还有诸多长期化致力于钢琴演奏事业的音乐家,当他们在实际舞台演奏过程中,也会存在各种突发性的心理障碍。因为在钢琴演奏中,需将触觉、视觉、运动觉及听觉进行充分利用,还要利用自身娴熟的技巧,将艺术情感完整且不间断的表达出来,所以演奏者需要具备与之相适应的心理素质。
一、心理因素和钢琴演奏效果联系分析
钢琴演奏在内容方面主要包含有艺术情感表达及技能认知的诠释,而演奏者技能能力的提升及娴熟程度,往往和自身所做出的努力程度之间往往呈现出相应正比关系,然而基于艺术情感相应表达来讲,则需要演奏者在相应演奏时,在优质的心理素质方面更应该切实具备。针对心理因素来讲,其内容主要包含有性格、直觉能力、情感、注意力、感知及想象力等。所谓钢琴演奏实质则为演奏者自身在思想情感方面的一种真实表达,所以,其和人自身的内心世界及精神情感之间存在诸多内联。与此同时,钢琴作为一种具有单一音色的一种器具,其任何音均来自于其本身的固定化的发生装置所形成。而琴梭的运动方式、附加在各琴弦前的琴键及各音的琴弦则决定了钢琴声源响出的条件,而对钢琴音色变化控制所具有的基本手段,则为控制触键的力度及速度。此些具有细微性的技术形式,均要求演奏者在实际表演中具备更为优质的心理素质。如若在演奏当中没有把控好或在心境上没能做到放松、平和及健康,则即使演奏者具有比较娴熟的演奏技术,也难以达到较为满意的演奏效果。
1.优质的心理素质对钢琴演奏的重要性分析
钢琴演奏作为一种具有极深境界的艺术表演形式,在演奏过程中应努力做到音、手及心的有机融合。其不仅要求演奏者在动作上要敏捷和准确,还要具有良好的空间知觉及想象能力,此外,在音乐意蕴的领悟把握能力及音质的敏感性方面也要与之具备,致使音乐能够有感于心,并且运用自身手指技巧,将所要表达的因素诠释出来。针对优质的心理素质来讲,其通常为具备丰富化情感的集中展现。就钢琴演奏来讲,其将往往是将音乐艺术给与深层传播,且将其中蕴藏情感进行深刻表达及展现,而在具体的演奏过程中,在乐曲所要表达的情感中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只有这样采用获取更为优质的演奏效果,与此同时,促使听者与演奏者之间形成深层共鸣。
2.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创新意识激发具有促进作用
针对钢琴演奏来讲,其除了要对作品技巧进行合理把握之外,还要将作曲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及意图进行充分传达,同时也是对作品所开展的第二次创作过程。一个优秀的钢琴演奏者,不仅要具备深厚的演奏能力,还要具有鲜明特色的风格。当演奏者在演奏当中发自客观真情,对自己所演奏内容认真聆听,并对其中内容進行及时调节和反思,才能提升演奏质量及效果。
3.平静的心态乃是对技巧准确把握的关键
在实际钢琴演奏过程中,不仅要把握手指的力度,还要在弹奏的节奏方面进行把握,如若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出现内心不安、情绪激动及心情浮躁等状况,则难以对演奏技巧进行合理把握。
4.身体素质乃是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保证
就钢琴练习而言,其不仅是一项体力劳动,同时也是一项脑力劳动,当我们面对无数次反复练习时,如若演奏者不能保证具备健康身体支撑,则其在健康的心理状态方面也就难以实现。在实际舞台演奏过程中,并且基于体力及精神双重方面的综合压力下,如若良好的身体条件不能拥有,而是让自己长时间处于不适状态,则大脑所发送的指令很难进行接收,也很难在思路清晰的情况下去挥动弹奏的手指。另外,没有充沛的体力,也不能对那些大型作品给与驾驭,仅仅单纯的多练,在弹奏时放开速度,或者排练连续不断,是自身思想上始终处于紧绷状态,此外,在体力方面也不注意保持,当真正开始正式表演之时,则自身身体往往处于心浮气躁、麻木及疲劳状态,此状况不仅造成难以达到平常练习时的水平,还会造成在具体的精神层级方面出现过度紧张状况,因此,只有在健康身体的状况下,才能促使演奏中心理压力的因素减少。
二、良好演奏心态调节及培养的方法
1.针对反复的练习要有顽强的毅力
就钢琴演奏在把控来讲,其实质则为一个充满循环且不断重复的过程,并且此内容的学习中,我们往往需要使自身处于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状况,并投入到相应的反复练习之中,此外,还需要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勇敢的面对舞台表演,当就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进行演奏时,特别需要在应变能力要迅速而灵敏。而在具体的演奏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测的情况,对演奏过程造成干扰,比如在弹奏时出现一个键不起来,或者是在演奏过程中将其中的一两个音漏掉等,而这些均会一个演奏者造成考验,需要演奏者拥有坚定的毅力,在思想集中的状况下继续演奏,不受突如其来的事件造成影响。
2.对每一次小型表演人很对待
演奏者一般情况下,均会参与到各种形式的演奏活动中,此时,我们需要做好充足准备,对于各种挑战进行认真把握,还要善于运用平常心去感受并领悟其中的真谛和意义。真正做到付出最大的努力及做好最坏的打算的准备,以此在今后步入大舞台时能够得心应手。
3.以平常心向强者予以请教
正所谓知识无国界,而艺术更是如此,在实际钢琴学习时,要有一个敢于并善于向他人学习的精神和心态,正如古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在钢琴学习时杜绝封闭学习,要多与他人进行交流,吸取练习和演奏当中所出现的教训,将自身心态给与摆正,真正做到稳健求知和努力联系的效果。此外,如同钢琴学习那样,演奏者也要在心理素质方面予以具备,并且在长时间的培养及锻炼当中不断提升。4.在演出前做足准备,实现心理负担缓解
所谓“艺高人胆大”,演奏者在实际演奏当中,不仅在演奏技术方面要熟练掌握,还要对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及思想予以体现,同时也是心理压力减少的基础标准。在演奏准备时期,演奏者需要对任何音符及动作均认真对待,此外,还要对每一段乐思及每一种技巧进行认真思索,做到切实的掌握和充足的准备。从以往演奏者经验可知,在具体练习的过程中较多会出现把握不准及出错状况,并且在演奏之时还容易出现情绪紧张及失误状况,这就要求演奏者在台下练习阶段下大力气,在熟练程度上要做到满分,并且在所演奏的作品环节还要正切做到心知肚明,此要求不仅对演奏中的意外及错误在发生几率方面予以减少,还可对自身的心理负担给与减轻。在演奏前的几分钟要进行合理抱我。在上场前应使自己安静下来,多做深呼吸,促使自身呼吸处于均匀状态,从中获取一种不仅镇定,并且还充满平和的心灵支撑;或者在相应意识的指引下,对手指肌肉方面的运动惯例予以运用,从而实现刺激大脑的效果,恢复圣经调节功能。比如将手指动作及力度方面的相应深触键方法进行加大,促使触键感在控制力及准确性方面增强,将大脑的相应兴奋度减缓,是演奏者在反射功能上得以恢复。将速度逐渐加快,还要让手指能够以一种愉快的心情有序的跑动,实现放松度及灵敏性的提升。将心理压力给与一定减轻,将紧张情绪给与缓解,促使演奏者在演奏技术及水平方面更好的发挥。当在台上时,要对自己的实力给与相信,因为在台上所存在的紧张感,主要由于对自己的实力过度担心所致,所以,要灵境思索和认真对待,多给自己加油和打气,真正做到自信的演奏。
英语的语言能力包括了听、说、读、写、译等方面。阅读理解教学内容,不是培养某一个能力,而是锻炼学生读、写、译等综合素质。通过英语阅读理解的学习,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词汇量,掌握和运用阅读的技巧等。在各种英语考试中,阅读理解都占有很高的比例。在传统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阅读理解都是采用举例的方式,对于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很难产生足够的学习兴趣,导致阅读理解的教学效果较差。随着近些年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多数院校都配备了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英语阅读理解等教学的效果。
一、影响高职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的因素
(一)词汇量和语法知识
词汇量的多少是阅读理解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语言综合能力的基础。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由于高职院校生源比较复杂,学生的个人素质差异较大,很多学生的英语词汇量很小。在实际的阅读理解中,有的学生甚至无法看懂表面文字的含义,显然也无法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词汇量相对较多的学生,对于一词多义、句型结构等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阅读理解的效果。例如对于“All the birds can’t fly”的理解,直接翻译为所有的鸟不能飞,这样的翻译方式显然误解了其原本的意思,由于“All…not…”是一个固定的短语,表示“并非所有的……”,如果学生了解这个短语,就能够准确地翻译为“并非所有的鸟都能飞”。
(二)知识面较窄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其使用都是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上,因此在英语的学习中,必须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但是现有的教学模式,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老师很少会介绍文化背景,只是单纯地讲解词汇和语法等理论知识,然后带领学生们做试题,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能会具备较强的解题能力,在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但是英语阅读理解的能力,并没有真正提升,之所以能够找到问题的答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量试题的经验,显然不符合高职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的初衷。通过实际调查发现,近些年各种英语等级考试,阅读理解文章的实践性越来越强,经常会涉及到人文、历史、地理等知识,如果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英语文化素养,阅读理解的准确率必然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三)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现在的高职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学生很少能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一些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甚至会鼓励学生出声阅读,使学生养成不好的阅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阅读的速度和对文章的理解。还有些学生阅读文章遇到生僻的词汇时,第一时间就查字典,逐字进行翻译,然后连接成语句,严重地影响了阅读理解的效率。目前的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语法规则和词汇量,老师认为学生掌握足够的词汇量和良好的语法知识,就能够真正地读懂文章,因此在课堂教学完成后,都会布置一些词汇和语法知识的练习内容。长期地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只能理解简单的文章,如果文章具有较高的难度和深度,学生依然无法很好地理解。
二、信息技术在高职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方式多样化
通过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方式,打破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方式。如在英语词汇和语法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们从视觉上去感受,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利用课余的时间,主动地去学习英语阅读理解等内容。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老师可以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将文字的阅读理解制作成短片的形式,或者直接找些电视、电影对话的片段,作为学生阅读理解的内容。这种将听力、理解等内容综合的方式,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锻炼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可以先让学生们进行笔试的部分,阅读老师制作与文章对应的视频,然后再播放视频,让学生对比两者之间的差距,找出自己理解错误的地方,并分析错误的原因。这种阅读理解的教学方式,必然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数学教育;游戏设计;原则
目前,随着我国人才培育事业的不断推进,趣味性教学已渐渐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掌握学生自身的心理特征进行游戏环节的设计,从而落实教学任务。因此,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通过总结和分析,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基础,势在必行。
一、心理特征分析
1、喜欢关注新鲜的事物
小学生年龄普遍较小,对于事物的认知还不够全面。面对新鲜的事物,往往会产生极强的好奇心。然而,由于小学阶段孩子的天性,会使得在学习的过程中,面对繁琐的教学氛围和无趣的教学模式产生排斥心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转移到课堂之外的地方。比如:在课堂前期,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跟上教学节奏。到课堂的中期和后期,往往就会发生开小差和交头接耳的情况。再比如:在小学生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对突发的事件吸引注意力。小学生由于自控能力不够全面,对于新鲜事物的关注,在缺乏合理引导的情况下,往往会影响课堂教学的秩序以及教学质量。
2、情绪化较重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一个心理极其敏感的阶段,情绪化比较严重。在学习中,对于知识的获取难以保持一颗客观的心态。比如:一次考的不如意,可能会导致他们嚎啕大哭,从而失去对学习的信心。甚至,也可能由于在某一次的考试中获得了较好的成绩,而心生自豪感,觉得洋洋得意,从而对后期的学习产生轻视的态度。小学生因为自身的情绪较敏感,无法客观的进行自我调节,还会导致无法正确地与老师进行沟通。比如:在遇到教学难点时,老师难免会因为各种原因,对学生进行严厉的要求甚至是批评。部分小学生就可能误解老师的目的,从而导致学生对老师产生排斥心理,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二、游戏设计的相关策略
1、注重游戏的自发性
在小学数学教育的过程中,要想通过游戏设计来提升教学质量,就需要掌握好以学生自发性为基础原则。在进行数学教学游戏的设计前,需要充分掌握班级同学的整体心理情况,分析该游戏的适用性和参与性。比如:在针对小学数学的“乘法和除法”这个知识点进行讲解时,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进行思考。老师可以在对知识点进行讲述后,让同学结合相关的知识点,设计简单的游戏,如四个苹果可以分为两组两个苹果,则4是2的2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探索,将数学知识与游戏结合在一起,对提升教学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2、以小学生认知为基础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开蒙的阶段,对一些事物的认知和理解不同与成年人。因此,在针对小学数学的游戏设计过程中,需要以小学生的认知为基础,进行科学有效地设计。将小学生常玩的游戏引用到教学中,不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培养正确的认知。比如:积木是很多小学生常玩的游戏,在对几何体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借助积木进行课堂演练。通过让学生观察积木的外形,从而增强小学生在几何体知识中的立体思维能力,对提升小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有积极的作用。再比如:排排坐吃果果的游戏,很多小学生都非常熟悉。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可以借助该游戏进行有奖问答。每一排的同学在听到问题后,进行站立式抢答,并对回到正确的同学可以获得一个小苹果。在抢答过后,老师可以邀请同学对自己的胜利果实进行分享。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还能增强团队意识,端正小学生的价值观。
3、以学生为中心
小学数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是游戏设计的基本原则,也是最重要的原则。所有的游戏环节,都不可以脱离真实的教学目的。游戏作为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理解,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游戏需要始终以服务教学为目的而进行开展。首先,老师进行在游戏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教学的内容和纬度,进行切合知识点的游戏设计。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提高游戏教学的目的性和质量。其次,在游戏环节中,老师需要时刻把握好程度,避免游戏过程失控,不仅没有达到教学目的,反而影响教学质量。老师要按照游戏的每个环节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从而避免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出现不可控的情况。例如:在进行“加减法”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时,游戏设计可以考虑学生分组的问题,并结合加减题来完成,即每个小组事先分组,答对一道题可以从别的小组抢一个人过来,答错一道题则必须表演一个节目,对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着极大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对小学生逻辑思维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从心理学角度上对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游戏进行合理设计,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还能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认知。
参考文献:
[1]杨桂英.浅谈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交流,2016,(13):212.
关键词:高效学习;信息加工理论;学习困难
有效教学与高效教学是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个讨论热点,如何追求有效也成为高中数学教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有效教学的切入点都是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当然也产生了大量行之有效的研究成果. 但笔者认为,如果从教育科学的角度看待有效教学,那就应当从学习的内在原理角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研究高中数学学习. 这种从外入内的转变应当说更加容易抓住学习的本质. 纵观学习心理研究的过程,从行为主义理论,到信息加工理论,再发展为认知心理学,到后现代教学理论视角下的建构主义等,都是研究学习机制的理论. 结合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尤其是在目前评价体制下,笔者以为信息加工理论对当前高中数学教学更具启发意义.
信息加工理论并不是一个新的心理研究成果,事实上在很多高中教师看来,师范大学的课程中就学过这一知识.问题在于当时缺少教学实践的支撑,形成的知识体系更多是一种理论框架. 而今天当面对着学生的学时,这一理论更加容易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信息加工理论视角下的高中数学学习简述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高中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的基础上,对数学信息的输入、储存、加工、输出(提取)的过程. 这里重点强调数学学习的基础,是因为其对信息的输入、储存、加工都有着明确的作用. 可以先来看一个例子:已知二次函数f(x)=-4x+1 (a≠0,a∈R),求f(x)在[0,1]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这是一个普通不过的数学问题,但透过对这个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可以看到信息加工理论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强大的解释能力. 笔者是这样分析的:首先要成功地输入信息,即所谓审题. 审题就是将题目信息与已有的数学知识进行互动、联结,真正有效的信息输入,一定是新信息与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譬如本题中的“二次函数”信息、具体的解析式信息、求最值的信息等. 这些信息一旦与旧知中的信息发生联结,那就会进入学生的短时记忆甚至是长时记忆,这也就完成了储存的过程. 而上述的联结就是初步加工的过程,更精细的加工应当伴随着这样的问题解决过程――在区间[0,1]上,此二次函数对称轴处于什么位置?即对称轴在区间的里面还是外面?再将区间[0,1]分成0,和,1两个半区间,然后再判断函数的对称轴与这两个半区间的关系. 有了这些分析,关于a的取值范围就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而这个问题一旦得到解决,学生就可以成功地输出思考的信息,从而完成习题的解决.
显然,在这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信息的输入、储存、加工、提取起到了明显的作用,没有信息的有效输入,没有储存与加工之间的相互促进,就不会有输出. 而反思大多数数学知识的学习,其实都经历着类似的过程,因而也就可以看出信息加工理论对数学学习具有一种普适的作用.
用信息加工理论解释高中数学学习的困难
高中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高度数学学习的挑战是什么?是数学学习中问题的解决.这两个问题哪个重要,看起来是前一个重要,可实际上如果解决了后一个问题,前一个问题也就解决了. 因此,高中数学教学某种程度上讲,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 面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应当如何进行分析呢?笔者以为从信息加工理论的视角来看,会有比较理性的认识. 一般来说,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信息的输入上出了问题. 学生进入高中之后,由于数学语言(高中数学研究的另一个重点)的专业性与丰富性,初中阶段积累起来的数学认识往往不足以让学生读懂高中的数学语言,这就会导致学生在听课(即信息的输入)环节遇到困难. 比如说高一数学就会遇到大量相对陌生的概念,集合、子集、真子集等,具有很强的数学专业性,这种专业性对于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而言,可能就是一个普通语言,但对于初涉高中数学的学生而言,就是一种数学语言与数学理解上的挑战,教师如果忽略了这一点,那学生的信息输出就会出现困难,高效的数学学习自然就难以发生. 如果再分析得细致一点,还可以发现在一些基本概念的区分上也容易出现信息输出困难的问题,例如集合知识中有并集和补集等概念,并且有相应的符号. 如果学生对这种概念识别不清(就是信息输入困难的一种表现),那学生就会对很多基本的数学理解表现出障碍,而且这种障碍是基础性的,忽视了这种基础性,只对建立其上的概念进行重复,那是没有作用的.
二是信息的储存与加工上出了问题. 如前所说,信息的输入与存储、加工其实既是先后阶段,又具有密切的关系. 有效的信息输出其实也是建立在成功的加工基础上的,一般来说,只有经过了信息加工,才能让信息有效地进入学生的记忆系统. 这里重点阐述存储与加工,主要是基于两者在信息加工系统中的独特地位而言的. 数学信息进入学生的思维之后要有一个“落脚地”,还要能够“生根”,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这个落脚地就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而生根的过程就是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同样举集合中的一个例子,当教师向学生提供{(x,y)y=3x+2,x∈R,y∈R}时,学生会想到什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即如果是没有相应数学基础的学生看到这个之后会想到什么?答案可能是:看不懂!不明白!看不懂意味着难以有效输入,不明白意味着难以存储与加工.事实上,能成功进行存储与加工的学生,其思维中一定是存在曲线轨迹知识的,一定是存在方程与函数联系知识的,一定是存在直线与方程的关系的,只有有了这些知识基础,新的知识才有可能存储与被加工.
信息的存储与加工困难的另一个原因就在于学生不能有效地将不同数学知识联系起来. 这种联系能力在学习心理学中被称为组块,寻找不同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并使之形成一个大的知识系统,就完成了对数学知识的组块.由于数学语言的特殊性,有时学生不能通过对数学语言的解读去发现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比如说“直线”与“方程”,在很多学生看来就是两个独立的概念,而熟练者则知道两者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聪明的学生还能发展为“曲线”与“方程”的关系,从而也就扩大了这一数学知识系统.
而严苛的数学条件有时也会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加工造成极大的困难. 有经验的数学教师都知道,很多学生在数学新知的学习与数学问题的解决中,正是由于对有些条件的忽视,使得信息加工发生了错误,从而导致了错误的理解或解题结果.比如在学习对数的时候,对形如logaN的理解,要求学生清晰地知道a>0且a≠1,N>0. 这些条件的存在,使得在解决对数不等式等问题时错误频出. 由此可见,信息加工的成功与否,在于学生能否有效、完整地输入信息,且信息能否有效地发挥作用.
三是信息的输出上出了问题. 首先要说的有一种输出错误不是信息加工有问题,而是学生的一种无意识,如经历了完整的思维(信息加工)之后,得到了选B的结果,但手上却写的是C,这种输出性错误一般来说与信息加工没有太大的关系. 但基于数学语言的信息加工却是值得数学教师重视的,高中数学内容太多,其中用到的符号与概念数以百计,在高中学习尤其是高三阶段,要将这些数学语言综合运用且能达到熟练运用,不是一件易事. 再加上数学知识本身固有的逻辑关系,在“因为、所以”中进行系统的推理对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挑战,在面对这一挑战时还得将想的写出来或者说出来,需要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进行分配,事实上也就给信息的输出提出了挑战.
信息加工理论视角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启发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物理;深度融合;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7;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9-0078-01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推动下,中小学在信息技术硬件设备建设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就,一线教师关于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教学进行深度融合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深度融合是高中物理教师应重点探索与研究的方面,是促进高中物理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推动力。本文就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深度融合进行论述。
一、信息技术与教学情境的深度融合
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必须注重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创设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更能让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有效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研究表明,结合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可有效提升教学情境的创设质量。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物理“摩擦力”时,在新课导入阶段,教师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新课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存在的摩擦力,可结合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人推桌子、钻木取火、花样溜冰等。看到这些熟悉的场景,再结合教师的讲述,学生很容易直观体验到摩擦力的存在。因此,教师选择合适的机会有效结合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是极为必要的。具体教学实践表明,结合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创设情境,可有效提升教学情境的创设质量,让教学情境的创设更具有直观性,给学生以更好的视觉冲击。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应不遗余力,积极结合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让信息技术与教学情境的创设实现深度融合。
二、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
物理实验在高中物理学科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为提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教师应将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有效引入,使得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成效成倍提升。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可让实验效果更为明显,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实验知识,更好地进行实验操作。例如,教学人教版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时,为帮助高中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了这样一个实验演示:钢球与乒乓球从同一高度落下,钢球最先落地。该实验如若在现实中操作,很难取得理想的实验成效。但将该实验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起来,便可产生更好的实验演示效果。学生不需要进行动手操作即可掌握自由落体运用的相关规律,即两个物体从同一高度落下,较重的物体最先落地。事实上,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很多实验均是较为复杂的,学生很难进行相关实验操作。遇到此类物理实验,教师完全可将其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运用信息技术直观演示实验过程及成效。这样的做法,可有效提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三、信息技术与物理建模的深度融合
高中物理教师在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些重难点物理问题时,往往需要建模,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物理建模可获得更好的成效。例如,教学人教版高中物理“力的分解”时,物理教师用多媒体呈现出一个小孩拉书包上学的图片。并问道:“小孩拉书包的力是朝着哪个方向的?”问题抛出后,很快便有学生答道:“小孩拉书包的力是斜向上的力。”“那么我们可以将这个斜向上的力进行分解吗?”教师顺势问道。“当然可以。”学生又答。“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建立模型将该力进行分解。”任务布置下去后,学生积极思考与讨论,最终均建立了该力的分解的物理模型。待所有学生完成该模型构建后,物理教师同样用信息技术构建了多个与之相关的物理模型,并用多媒体进行展示。这样结合相关物理模型进行教学,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了力的分解相关知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物理建模无疑是绝佳选择。因此,物理教师必须积极学习与掌握更多与之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从而运用信息技术更好地进行物理建模。这样的做法是高中生喜闻乐见的,也是提高高中物理n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四、结束语
总之,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可以实现深度融合。除了可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情境、实验教学、物理建模进行深度融合外,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探究性教学等同样可与信息技术实现深度融合。相信随着该课题研究深度的不断增加,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度也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邓鸠洲,孟昭辉.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整合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4).
[2]李明.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教学整合的现状及对策[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S1).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推广加深,人们更多的开始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艺术概论课程的设置对学生进行艺术实践的基础上,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将艺术概论新型教学模式运用到日常的教学中去,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我国独立院校艺术概论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对理论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我国,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独立院校将培养学生的设计技能当做教育的重点,以此来进行课程的安排,重视艺术实践过程,忽视了对理论知识的教育和学习。更有甚者将理论知识作为选修课程,或者教师通过口述进行简单的讲解后就不再重提,由于理论知识本身较为枯燥,在学校的不重视,及教师单一的教学方法,根本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由于学校教师对理论知识的不重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意识相对薄弱,同时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仍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坚持教师为教学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单一的照本宣科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大大降低学习效率。同时为了将更多时间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教师很少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互动,这样枯燥的课堂氛围更加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独立院校《艺术概论》新型教学模式
1.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艺术生不同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更偏重于进行艺术实践活动,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本无法适用于艺术学生的学习特点,更谈不上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原有的理念,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艺术生学习的特点,创新教学方式。教师在日常的课程设置上可以将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着重对主要艺术设计作品的风格流派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的讲解,进而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艺术设计职业素质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将知识重难点内容在指定教学计划时进行完整科学的设计。同时要进行拓展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思维能力。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图片和案例分析,用最直观的视觉观感将概念性知识进行讲解,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同时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要加大与学生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加强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更多的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样可以使得教师更加清楚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了解学生未掌握知识点,可有更加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现在在很多独立院校的教师都会应用理论讲授辅助还原学生创作实践情境的教学方式,这样可以通过更直观的方式使得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点,同时这种教学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由于更加容易理解理论知识,也更好的树立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教师要及时总结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问题,专门用一节课程的时间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发表对这些问题产生原因、解决方法和策略的看法,要总结实践活动中的经验教训,避免再犯同类错误。这样不但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新型艺术概论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教学理念,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主导的作用。要让学生参与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去,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前将内容告知学生,让学生借助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内容的准备,教师只是在一旁进行简单的指导。这样学生在接受任务后,会通过自身的学习,利用多种资源理解知识点,然后进行课堂内容的设置。学生要想在第二天课堂上有精彩的讲解,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整个教师团队的素质,建立完善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学校要提高整体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需要一支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团队。因此学校在招聘教师时一定要针对性的选择,将那些专业能力强,艺术理论素养高,有较强实践经验的应聘人员当作首选,大大提高整体教师队伍的质量。学校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树立教师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意识,加强美学、艺术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对教师培训应该侧重美学与文学相关的理论深造,再加上艺术实践的培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加全面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在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的同时,还要对教师的工作进行综合的评价,建立健全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校可以定期对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做到定期进行教学效果的总结。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教师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促进教师自身的不断学习和进步,增加教师的危机感,进而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激发教师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整体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4.建立健全学生教学考核制度
在每个教学阶段结束后,学校都会对学生基本知识学习掌握情况进行一个系统的考察,根据考察结果建立一个完整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相当于对学生一个阶段学习情况的总结和评价。这种评价不能只是单一的进行学习成绩的考核,学习成绩只是考核的一方面,而且要综合学生在整个学期中的整体表现情况。这就需要教师注重平常学生的表现情况,例如合理布置作业,对学生完成作业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考察,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建立一个学生认可和接受的科学的考核办法。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都会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特别是这个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完成任务的情况,团员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要将学生在本学期的进步情况作为一个考察的内容,对于本学期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不断进行自我突破的学生都要进行综合的评价,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一定要建立灵活的考察和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评价,这样才能更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独立学院;数学建模;应用与创新能力
0 引言
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构建“横向可以转移,纵向可以提升”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所谓应用与创新能力就是人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人们产生新认识、新思想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1]。而数学建模是对于一个特定的对象,根据其内在规律,对客观事物做出一些必要的简化和假设,并进行合理的抽象和量化,然后利用公式进行模拟和验证的一种模式化思维方式[2]。由此可见数学建模是联系实际问题与数学的桥梁,通过数学建模可以培养独立学院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积极探索数学建模与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1 在独立学院开展数学建模活动的意义
独立学院的学生基础介于普通本科与高职之间,相对于普通本科,基础较差;相对于高职较好。他们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目的不够明确、基础不扎实,不善于把学过的知识和思想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应用能力不足。但大部分同学个性较为张扬,兴趣爱好广泛,思维反应能力相对比较好。相对于普通本科院校,独立学院的教学主要有以下特殊性:学生基础较低;人才培养目标不同;教材和教学内容偏难;教学理念还未完全成型的新局面。另一方面独立学院教师以中青年为主,教学水平有限。在教学内容处理和教学方法上,不注意挖掘应用能力培养的素材,课堂讲授方法简单,甚至填鸭式的满堂灌,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抑制了应用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建模涉及领域广泛,建模方法形式灵活。数学建模问题来源于现实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讨论和辩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团结合作精神。通过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培养,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数学建模竞赛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应用和创新能力,而且可以提高一个学校的综合办学能力。因此,数学建模对提高改进独立学院办学,更好地培养独立院校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2 通过数学建模培养独立学院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途径
2.1 改革教学方法,在大学数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
独立学院的学生由于基础差,对枯燥、抽象的数学比较缺乏兴趣。独立学院教师以中青年老师为主,教学模式教学理念还没有成型,可采取翻转课堂、对分课堂、案例式或探究式教学。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指导学生进行相互交流、自主探索。教师精选实际案例,简化成数学建模问题,由学生个人或小组在课外完成解答任务。通过数学建模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知识,而且可以不断提高学习积极性、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应用能力。
抽象的数学与实际问题有紧密联系,很多数学概念、方法、思想均可巧妙而自然地在现实中表现出它的本质和话语内涵,而构建模型的合理化、自然化应当是把握这种联系的关键[3]。精选合适的教学内容融入数学建模,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导数的概念中引入变速运动的瞬时速度模型、切线斜率模型;在重要极限公式中融入银行复利模型;在定积分中融入曲边梯形面积、变力做功模型等;在微分方程可以引入马尔萨斯人口模型、Logistic阻滞增长模型等。数学建模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到数学与现实生活以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体验到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通过数学建模不但提高了独立学院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2 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培养独立学院学生综合素质
独立学院的教学课时相对普通本科院校较少,可以成立数学建模协会,组织对建模感兴趣的同学在课外开展数学建模活动。由数学建模指导老师定期开设讲座,精选简单的数学建模问题,指导学生自主探索和解答,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应用能力。2015年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首次开设《数学建模自强创新班》,向学生介绍历届比赛试题例如:DVD在线租赁问题、抢渡长江问题、艾滋病疗效评价问题、高等教育收费标准探讨等,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去解决。为加强同学们之间的团结协作,《创新班》增设无领导小组讨论训练,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开设数学建模公选课,扩大数学建模的学习范围,让更多的同学提高他们的应用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毕业以后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独立学院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对于提高独立学院学生的应用与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
2.3 以数学建模竞赛为载体,培养独立学院学生应用创新能力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数学建模竞赛也迎来了全面推广,目前已经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以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载体,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知识应用能力,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4]。数学建模竞赛的题目是将工业技术、经济管理、生物医学、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实际问题进行简化加工而成,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基本数学知识和建模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对问题进行全面地分析,找出解决问题所要使用的方法和工具,即要求建模者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3]。数学建模没有标准的答案,即使是对同一问题进行解答,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具有较大的空间给参赛者发挥创造能力。不同数学模型的解答可能来自于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求解过程以及运算比较复杂,学生需要通过自学并掌握这些专业知识来解决问题。竞赛过程最大潜能地调动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因此,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对于加速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具有十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3 结束语
通过我院一系列数学建模活动实践,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各类学科竞赛成绩名列全省独立学院前列。2014-2015年我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 2 队获全国二等奖,3队获江西省一等奖,4队获二等奖,5队获省三等奖;在高等数学竞赛中获得省一等奖2人,二等奖5人,三等奖9人;在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1项,省一等奖2项,取得我院历史最好成绩。通过数学建模及数学建模竞赛,独立学院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全面发展。在独立学院推广数学建模,可以促进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翌.数学建模对高职院校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及实践[J].江西学院学报,2012,6.
[2]李大潜.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血液肿瘤;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1-126-02
血液肿瘤疾病在恶性肿瘤疾病中占据重要地位,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1]。基于该疾病病理特点,笔者为详细了解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血液肿瘤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的作用,特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44例血液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44例血液肿瘤患者,其中,男27例,女17例;患者年龄为26―47岁,平均年龄为36.53±1.03岁;分析患者病情:21例为急性白血病,23例为恶性淋巴瘤;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位22例,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性别及病情等基本资料,均没有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护理,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1.2.1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通过宣传册、板报或者是讲座的方式为患者讲解健康知识,让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疾病,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同时在对患者实施健康过程中,尽可能让患者及其家属全部参与到讲座中,协助患者进行治疗。
1.2.2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状况,针对患者具体病情为患者实施富含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积极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有效排除患者及其家属心理障碍,积极主动同护理人员沟通,阐述自身状况,便于护理人员及时、全面的了解患者病情,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1.2.3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及整洁的病房环境,便于患者静心养病,同时还可以指引患者及其家属看一些娱乐及期刊等健康类节目、书刊等,从而显著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紧张、抑郁、紧张等不良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