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民经济运行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年来,在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现代化中等城市”目标,落实“三抓带动、产业支撑、项目开发、城乡互动、优化环境”二十字方针,积极有效开展工作,抓亮点、刨特色,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
一、2007年工作回顾
1、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年初,全面分析200*年经济运行情况,预测2007年经济发展的环境,深刻认识面临的挑战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根据市委、市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编制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出了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描绘了奋斗目标方向。依此,撰写《**市2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07年计划(草案)》,依法向市人大会议报告,审议通过执行。
2、加强经济运行监控和预警预测,当好领导参谋。根据年初市人大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市委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做好经济运行情况的调查研究,掌握执行情况,做好经济运行的监控和预警,及时发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做到一季度一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法向市人大汇报2007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并根据市人大提出的审查意见,制定措施,加强重点经济工作,确保经济社会继续持续健康发展。10月份,在科学预测2007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基础上,深入分析2008年经济运行情况,既充分看到各种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又深刻认识面临的挑战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初步编制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出了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主要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并按照要求上报省发改委,为省发改委编制全省年度目标提供依据。监控“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为做好中期评估奠定基础。
3、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项目工作是全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发改委的中心工作。一年来,按照职责分工,增强项目意识,多方捕捉信息,抢抓政策机遇,加大向上争取力度,项目争取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由于经贸方面项目属于国家、省政策导向性项目,项目少资金量小,但是为了争取有限的项目资金,我们充分利用扩权机遇,在帮助企业完善报批材料的基础上,加大争取力度,今年新争取棉花加工企业400吨打包机发行项目3个,分别是华纺企业、银和公司和第一油棉厂等,共争取贴息资金75万元,每个企业25万元,项目争取个数在五个扩权县市中占第一位。根据国家产业政策,2009年将全部关停400吨以下的打包机,项目争取资金数量虽小,但为企业今后的发展争取到了入场券,求得了生存权,意义重大。
4、育特色,抓亮点。一是进口设备免税申报工作创历史新高,继2006年该项工作权限下放我市后,我们积极学习各项相关政策,理清工作思路,迅速熟悉了业务,当年为永泰棉纺争取12台进口全自动络筒机设备免税。今年又为南阳裕祥、华纺企业等两个企业争取进口设备免税,目前进展顺利,两家企业均已获得国家发改委的确认,进口设备正在办理,这两个项目将为企业节约投资2000万元以上,同时,大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装备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二是积极争取2008年进口棉花关税配额。按照国家、省发改委通知要求,对我市棉纺企业进行全面调查,对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进行宣传发动,增强申报信心,通过筛选,对符合条件的华纺企业,南阳裕祥、永泰棉纺和瑞达纺织等4家企业的申报材料进行认真审查,补充完善,达到上报要求。为加强争取力度,委主要领导赴省发改委做工作,发改委同意部分项目上报国家发改委,届时,将为我市企业减少原材料成本500万元以上。
二、2008年工作重点
2008年,工作基本思路是: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按照委党组的安排部署,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运行情况及问题的分析和预测,为市领导当好参谋。
工作重点是:
一)、综合工作
1、科学制订好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指导经济社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2、加大调查研究力度,做好国民经济运行的季度分析和均势预测,为领导当好参谋。
3、做好年初和年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的起草,依法向市人大汇报,并依据人大提出的意见,进行调整。
二)规划工作
1、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的中期评估。2008年是“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要充分评估前两年规划执行情况,认真客观预测后三年的运行情况和发展趋势,提出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任务的评估意见,并以市政府名义向市人大汇报,对需要进行的调整的,待人大同意后进行调整。
2、全面收集整理全市主体功能区相关数据资料,积极配合省发改委规划区做好主体功能区规划。
3、完成丹江口库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库区六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配合做好南水北调工程对口项目支援。
4、按照国家对进口设备免税政策调整的要求,做好企业的宣传服务工作。
三)经贸工作。
一是做好棉花加工企业加工资格的换证工作;
二是加大督查力度,促使纳入省400吨打包机技改计划的3个项目(雪阳棉纺、华纺纺织、银和公司)的建设进度,确保2008年5月前建成投产。
一、我为什么报名竞争职位,有什么优势
这次机构改革,提出了把人员定编设岗和分流与改革人事制度结合,建立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管理体制,为全体干部提供了公平竞争的环境,我非常拥护,并积极参与竞争。综合处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人员尤其是领导难以在短时间内上手并开展工作,这就要求综合处处长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才能胜任,特别是要熟悉该处室的工作并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我认为我具有很好的竞争条件。优势在于:
(一)熟悉并掌握综合处找作,对综合处的工作职责、职能、工作范围熟悉,具备担任综合处处长的能力。我自1986年以来,从事经济信息、经济形势分析研究,从1995年以来负责年度计划编制、计划报告的起草汇总等工作,从1993年——xx年向人代会提交的所有计划报告、一至七月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都是由我起草、汇总上报的,并通过人代会审议。我熟悉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了解国际国内经济运行情况和趋势。
(二)抓学习,并善于理论联系实践地搞好各项工作。通过十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掌握了与业务相关的各项知识,能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工作。虽然综合处的工作很清苦,但掌握的情况多、知识面广,对人的锻炼大,我热爱这个工作,同时,我具备了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的综合能力,在综合处可以发挥自己特长,实现自身价值。
(三)有做好综合处工作的经验。在综合处担任副处长职务五年多,熟悉综合处的职责、职能和工作范围,具备了应有的决策能力、办事能力和解决复杂疑难、突发事件的能力。能按公文规范和领导的要求,起草各类公文、文件、重要报告、调研报告,做到思路清晰,文字通畅,表达准确。从1990年以来同直负
责或参与起草、汇总每年省委、省政府要求计委上报和各种重要报告、重要文件。
(四)具有较好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能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地开展本处工作,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能以身作则,顾全大局,带头到处内同志的支持和信赖。
二、怎样才能当好综合处处长
(二)团结和带领全处共同开展工作。实行民主协商,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在与副处长共同协商、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形成团结、民主的领导班子,关心全处每一位同志,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人尽其才,确保全处统一、高效、灵活、协调运转。
三、结合职能,谈谈在此职位上的设想和打算
(一)有计划、高质量地做好国民经济综合处和经济调节处的经常性工作。包括组织、汇总编制全省年度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对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分析和研究全省社会资金平衡,负责好企业债券、基本建设专用基金、投资项目贴息资金的管理等。(二)想在事、抓大事,当好参谋。所谓大事就是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问题。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下一步我们要抓住重大的财政金融问题认真深入研究,根据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政策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要抓住一些重点问题深入研究,如:实施扩大投资需求的财政政策,对全省投资、消费、生产、出口等方面的影响,提出见解、思路和建议。
(三)切实加强对国民经济运行动态的监测、预测和分析研究。加强对年度计划、总量平衡、发展速度、结构调整、目标和政策研究,增强年度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及时发现经济
运行中的重大和热点问题,每个季度都要提出具有一定质量和水平的形势分析报告。
(四)适应市场经济运行不断变化的新形势,积极开拓新业务。大力发掘新的业务工作,如扩大投融资渠道的研究、改进企业债券管理、推进产业投资基金试点等。
(五)以“三个代表”为指针,充分发挥好宏观调控的职能作用。立足当前,着眼未来,高标准、严要求地做好工作。
(六)虚实结合,以实促虚。加强对我省经济发展的长期与短期政策措施的研究,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在务虚上有所作为,才能夺务创新开拓方面找到突破点和切入点,通过加强务虚,可以为务实提供思路和政府支持,积极和务实反过来又可以为务虚提供基础,检验务虚成果。
一、新的运行机制中国家、市场、企业的三者关系
大家一致认为,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所提出的“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新的运行机制,是对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论断的深化和发展。它既指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又指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这一运行机制的提出,摆脱了长期以来计划和市场什么为主、什么为辅以及在两者结合方式上的争论,是理论上的创新和突破。对国家和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问题上,有两种意见。一种观点是双向调节论。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目标模式的运行不是线性的、单向的、单纯以国家调节主体的简单模式,而是非线性的、双向的,市场具有反调节效应,这时调节的主体是市场,客体是国家。“国家调节市场”这一环节,表现为二元调节主体的双向调节,不能认为国家调节就是经济运行的主导环节。另种观点是国家主导论。这种观点认为国家是宏观调节的主体,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主导环节,市场是联结企业和国家的枢纽,国家行为和企业行为的“祸合点”,是实现微观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运行相协调的中介环节,企业是市场活动的主体,是经济运行的基础环节。在经济运行中,国家和市场虽然都可以构成调节的主体,但是由于市场功能的内在缺陷及其局限性,国家调节始终处于综合平衡的位置,从宏观、总体上把握了市场运行方向。因此,可以说国家调节是经济运行“双主体”中的主导环节。它的地位是肯定的。
上述两种观点都认为,国家与市场关系,应该是国家通过经济参数的适时输入,向市场渗透国家计划的意图,使市场运行保持在预定的轨道。这里,调节的主体是国家,调节的客体是市场。同时,国家调节行为大量的、主要的是通过市场而发生,但有些调节行为也可以直接作用于企业不通过市场。然而国家计划必须建立在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它不仅不能破坏市场机制的运行,而且受市场机制的制约和校正。市场只运行的内在规律构成计划的外生约束,通过市场信息反馈环,要求计划机制的运行保持在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既定的轨道上。在市场与企业的关系上,一种意见认为,首先是企业在调节市场,因为企业是生产部门、是基础。市场上的商品是企业生产出来的,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对市场起着非常直接的调节作用。在这里,企业应被视为调节的起源。因此,.市场与企业的关系也是二元主体的双向调节。另一种意见认为,在市场运行中,渗透着国家意图的市场活动,通过利益的诱导,使企业行为合乎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这里,调节主体是市场,调节客体是企业。由于企业目标是微观的、多元的、互相区别的,不可能让场沿着某个企业的目标轨道运行,因而企业难以调节市场。因此“市场引导企业”表现为一元调节主体的单向调节。
二、新的运行机制是否是不同杜会制度
下商品经济运行的共有机制一种观点认为,新的运行机制是发达的或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所具有的一般的、共有的运行机制。因为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市场具有自动调节功能,必然受市场引导,否则就无法生存。但是市场又具有盲目性、局限性、时滞性、短期性和不稳定性的内在缺陷,要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必须对市场进行干预。
另一种观点认为,这一调节系统的“宏观主体”、“市场中介”和“微观基础”均殊异于凯恩斯的国家干预式的市场调节体系,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中的利益制衡、约束机制与资本主义的根本不同,相形之下具有优化的传递链条和调节效应,与以往商品经济社会制度比较,是崭新的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模式。因为从有计划商品经济制度的确立那天起,国家就从宏观、总体上规划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实行自觉的有计划的调节。只不过我们经过30多年的探索,找到了商品经济社会主义运行机制罢了。
三、“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实现条件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按照新体制框架中的三个层次—企业、市场、国家的经济运行机制的实现,需要一些基本条件。首先,企业要成为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企业是国民经的细胞。在社会化大生产中,企业作为基本单位,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直接承担者。企业是否具有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效率和成果。与会同志提出,目前国营大中型企业80%以上搞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不论从宏观还是微观看,效果不错。但是相应地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承包墓数如何科合理问题,如何解决企业包盈不包亏问题,如何遏止承包企业产品涨价趋向以及承包期间产业结构调整问题,都须有完善的解决办法。如果企业不能真正成为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那么,新休制框架中市场和国家这两个层次就无从谈起。一些同志指出,微观基础的构造,特别是在保持公有制条件下,使企业真正成为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是向新体制过渡的最大难点。
其次,要有一个完善、发达的市场体系。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只有通过市场,企业才能在市场参数的引导下,顺利实现生产调整和资金转移。只有通过市场,国家才能把宏观意图传递给企业。目前我国市场发育程度低,新机制的运行必须有生产资料、资金等生产要素市场,否则市场在国家与企业间起不到中介作用。有的同志进一步指出,向目标模式迈进,在总体上必须有一个较宽松的市场环境。第三,国家要搞好宏观管理。与会同志认为,目标模式要求国家在全社会的规模上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通过经济杠杆调节社会经济运行,保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现在的问题是,行政性的东西不撤销,市场机制就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当然,行政性的东西撤销了,市场体系不完善,间接调控手段也不能完全发挥作用。
目前,国家原有的控制手段的效用大大降低,而间接控制手段因其作为依托的市场机制尚未健全,企业还没有成为完全的商品生产者而不能生效,这是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弱化的阶段。如果想尽早走出困境,那么按照目标模式进行改革,首先就要放开价格,而这又是社会所承受不了的。现在改革处于“两难”的境地。怎么办?一些同志认为,下决心塑造一个比较宽松的、良好的市场环境,“忍痛割爱”,关、停、并、转一些效率低下、亏损的企业,特别是市场上多年没有销路的产品,不能再生产了。搞好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解决社会供给与社会需求总量的失衡、结构的失衡问题,解决改革目标要实行宏观控制与现实运行由于“两个失衡”又不得不依赖直接的行政干预的矛盾。要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经济运行必须从“两个失衡”中走出来,创造出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大体平衡的经济环境,这是保证推进改革,从根本上稳定经济生活的基本条件。否则,我们的改革只能在“企业进入市场”环节上兜圈子。
有的同志特别指出了发展农业生产,对推进经济改革的基础保证作用问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目前大规模的还是小生产,与市场缺乏联系,市场信号的短期性玉可能使他们的生产发生巨大而频繁的波动。我国农业生产经受不起这种折腾,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四、国家宏观调控的内容、手段问题
一、认清GGDP(绿色GDP)的重要性;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衡量经济增长使用最广泛的综合型指标就是GDP及其增长速度。GDP核算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1)没有充分反映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资源愈加速耗减、环境愈加速降级,在某种程度上愈增加了GDP、愈推动了经济增长;
(2)而开展资源恢复建设与环境污染治理的经济活动,又增加了一次GDP,表现为经济增长。从自然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这种双重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虚增了GDP,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经济无效增长。
也就是说传统的GDP没有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所产生的这些负面影响。而绿色GDP就是在GDP的基础上,扣除经济发展所引起的资源消耗成本和环境损失的代价。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反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综合考虑能源环境等因素后的绿色GDP宏观评价指标显示,整个90年代我国的全部环境成本(包括自然资源的耗减,生态破坏和污染)是惊人的。90年代中国国内生产总值 GDP 中至少有 3%-7% 的部分是以牺牲自身生存环境(自然资源和环境,以下同。)取得的,属“虚值”或者说“环境欠帐” 。换句话,如果按年均GDP增长速度为9.8%计,其中约有4-6个百分点是以牺牲自身生存环境换取的(这些损失仅代表90年代“绿色GDP"与GDP的差额,而没有包含中国自然资源长期的累积性损失)。具体如下:
1.1992年中国国民经济运行的全部环境成本损失至少有1061.01-1310.42亿元,约占中国当年GDP的3.98%-4.92%,即 1992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有 3.98%-4.92% 的部分是以牺牲自身生存环境取得的。其中损失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森林40%,水31%,大气17%。换句话说,1992年GDP增长速度为14.05%,其中4.3-5.31个百分点是以牺牲自身生存环境换取的。
2.1995年中国国民经济运行的全部环境成本至少有2199.38亿元, 约占中国当年GDP的3.7%,即1995年GDP增长速度为10.5%, 其中4.26个百分点是以牺牲自身生存环境换取的。
3.1997年中国国民经济运行的全部环境成本至少有3239.123亿元, 约占中国当年GDP的4.35%,也就是说,1997年GDP增长速度为8.8%, 其中4.39个百分点是以牺牲自身生存环境获取的。[1]
单纯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发展模式不可能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促进能源-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21世纪能源规划和发展中的核心议狻=辏瓶沙中⒄拐铰裕噬缁崾肿⒅芈躺獹DP研究。绿色GDP,曾由美国经济学家戴利提出。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钱易指出,绿色GDP是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自然资本的消耗,即经过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总值。[3]
只有在关注GDP增长的同时,重视其增长质量,减少破坏性及无效性增长,建立衡量循环经济指针体系绿色GDP才能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环境的永续利用。
二、明确GGDP(绿色GDP)的几个相关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1、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
GDP是反映经济发展的重要宏观经济指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最终成果,是按国土原则核算的生产经营的最终成果。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创造的增加值就计算在GDP中。
2、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国民生产总值
GNP是按国民原则核算的,只要是本国(或地区)居民,无论是否在本国境内(或地区内)居住,其生产和经营活动新创造的增加值都应该计算在内。我国的居民通过劳务输出在境外所获得的收入就计算在GNP中。
GDP加上本国投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的收入再减去外国投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的收入。也即:
GNP = GDP + 在国外的资本 + 劳务输出在境外所获得的收入-外国投在本国的的资本-外国劳务输入在我国境内所获得的收入 (2-1)
例如,2001年我国GDP为95933亿元,而GNP为94346亿元。它们的差额就是外商来华投资和来华打工新增加的价值之和与中国人在国外投资和劳务输出新增的价值之和的差额,为1587亿元。[4]
3、可持续收入SI/绿色GNP[2]
世界银行在80年代初提出的“绿色核算(green accounting绿色会计)”,以及随后提出的“绿色GNP/可持续收入SI"概念迅速为人们所接受,并逐步成为衡量现展进程、替代传统宏观核算的首选指标。
可持续收入SI/绿色GNP作为评价可持续发展进程的综合指标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物,被界定为:在不减少现有资本资产水平的前提下所必须保证的收入水平。这里,资本资产包括人工资本(厂房、机器及运输工具等)、人力资本(知识和技术)以及环境资本(矿产、森林及草原等)。按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收入Si或绿色GNP”可通过以下公式得到:
可持续收入SI/绿色GNP = GNP-(R+A+N)一(Dm+Dn) (2-2)
式中:R -资源环境恢复费用支出;
A -环境损害预防费用支出;
N -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引起的损失;
Dm - 人工资本的折旧;
Dn -环境资本折旧(当年环境退化货币价值的估计)。
此式给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下传统宏观核算指标的一种修正形式。然而,这一新指标在此更多地只是停留在理论概念的框架之下,其各组成部分如何具体计算缺乏可靠有效的方法,同时,各组成部分同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己有的有关资源环境内容尚缺乏有效协调和对应。况且,前面有关“GNP的计算是正确”的假设又是值得怀疑的,因此,它并不具有广泛的意义。
4、EDP生态国内生产净值[5]
1、在广泛征求方方面面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和20__年计划报告,提请市二届一次人代会审议,并在人代会期间认真听取各位代表意见和建议,将各位代表意见和建议充实到“十一五”规划中来,进一步完善“十一五”规划纲要。
2、按照省经济动员办公室统一部署安排,认真开展关于主要、重要战略地方水、电力资源调查工作,完成相关数据的采集。
3、研究起草加强淮河流域工业废水治理和资源综合利用国债项目管理工作的文件,规范项目建设程序,认真开展项目督查,加快建设进度,争取早见成效。
4、开展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牵头组织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联席会,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5、与工业、农经等科室配合深入古井、三星、双轮等企业,开展调查研究,提业政策信息,帮助做好环资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建设资金,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6、修改完善亳州市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实施方案,提交市政府研究下发。
7、认真学习研究经济政策,关注国家区域、产业发展导向,抢抓建设机遇,引导帮助企业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节能、污染治理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资金。
8、积极走出去,加强与其它地市相关科室的交流,学习他们好的经验,开阔视野,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提高综合计划工作水平。
9、分析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撰写20__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报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10、与工商、金融、税务、财政等部门协调配合,认真开展企业信用信息数据的采集工作,争取企业信用建设资金,加强信用建设,推进“信用亳州”建设步伐。本文转载自文秘站网-
11、开展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预测全年经济形势,展望20__年。
12、制定亳州市发展循环经济工作意见,启动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争取一批项目(企业)分别进入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和省循环经济试点计划盘子。
13、对三星化工清洁生产及综合利用等第一批7个淮河流域工业废水治理项目和新宇纸业资源综合利用国债项目进行检查验收。
14、深入县区、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分析优势产业、行业发展趋势,排查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做好20__年度计划的编制工作。
关键词:区域规划;实施评估;反馈调整;“十一五”规划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2)03-0001-05
一、引言
目前我国各级区域规划种类繁多,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其中不乏真知灼见,确实对规划对象的科学发展起到了良好作用;但也有的规划被束之高阁。对于此种规划,到底是规划本身还是规划执行过程出了问题?基于此,需建立规划评估制度,对区域规划的实施进行评价和反馈调整,反思规划的编制价值和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建立规划评估制度的必要性
(一)建立完善的规划评估制度,是规划科学发展的必然方向
传统区域规划比较注重最终规划成果,方案一经审批,意味着规划编制结束,规划的实施部门严格执行规划即可。但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区域规划是动态的过程,应强调规划编制与实施间的动态反馈。在瞬息万变的区域环境中,不存在“一劳永逸”的规划方案,规划应是一个循环的过程。规划作为一个过程,不存在起始状态和终极状态,为了提高规划实施效果,要建立并运行规划编制与实施全过程控制系统,包括回诊、会鉴、检讨、纠错、报废与置换等追踪监控,以适应区域与城市动态变化的要求。规划管理重点应由强调规划结果向强调规划过程转变。
(二)建立完善的规划评估制度,是不断提高规划工作质量的需要
一是以严肃的态度评估正在实施的规划;二是以实事求是的精神评估规划工作方法和成果。
(三)建立完善的规划评估制度,是区域规划作为决策系统组成部分的基本要求
作为决策系统的构成和支撑,就不仅仅包括制定、决策和执行过程,还必须要有评估、反馈和修订程序,两者相结合才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开放的循环提升过程。对于正处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关键阶段的国家而言,各类引起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对于规划的影响,都需要通过定期评估来实现有效的改善。
三、如何进行规划评估
分析当前我国为数不多的规划评估报告,所采用的方法大致包括两种:一是对于空间布局、结构体系、政策措施、实施保障机制及实施成效等的评估,仍然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再一个是对规划阶段性目标、指标、比例、公众满意度等评估方面采用了定量分析方法。英国的做法可为我国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英国在经过2004年规划体系的变革后,建立起了全国性的年度监测报告制度,各地方政府按照要求定期对地方发展框架进行监测评估。针对现阶段我国国情,规划评估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对规划对象整体与综合的评估方面,积极探索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期系统地、客观地把握规划对象未来发展需解决的基本问题,进而为改善和充实规划工作,适应发展的要求奠定基础。
规划评估可以在规划中期和规划后期进行评估。一般而言,规划后期进行评估,能全面、系统地考察规划执行情况,也便于对规划本身进行反思。但是,要想及时发现规划中的问题,或者及时扭转规划与实践的偏差,规划中期也应作一次评估。从“十一五”规划开始,全国和部分地方开始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行系统的中期评估,但效果不甚理想。
四、规划评估的主要工作内容
不同专业人员会对规划评估工作有不同理解:行政管理者注重规划的“实施率”;规划师侧重规划方案的比较;科研人员看重建立评估的数学模型等。规划评估到底是关于规划方案本身的评估、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估、还是规划对象发展的评估?
我们认为,对于规划评估工作,不能对既往规划成果简单评判,更不能为了短期功利性目的去“掩盖”或“夸大”某些问题,而应当本着科学的态度,通过对既有规划实施效果与不足、规划对象发展问题与走向、规划工作应对策略与目标深入分析,实事求是地改善规划工作使之更加适应,为规划对象科学发展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五、我国“十一五”规划目标执行情况的评估
对规划目标执行情况地评估,是规划评估最具可行性和操作性的重要评估工作。规划目标执行情况评估工作着重于两个方面:如果规划目标远没有达到或大大超额完成,要么说明规划对象运行出了问题,要么说明规划本身出了问题。
“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经济社会运行面对南方大规模气象灾害、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等一系列国内外复杂形势和重大风险挑战,整体上经济社会运行仍较良好,外界不利环境未对经济运行情况造成根本冲击,突出表现在五年间经济发展、科技教育、资源环境、人民生活等方面呈现出较为平稳和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主要得益于在“十五”期末国务院编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一五”规划)较合理的指导。然而,“十一五”规划在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较好的前瞻性、预测性和引导性作用的同时,囿于经济社会实际运行问题本身的复杂性把握不足,“十一五”规划目标自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十一五”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一)“十一五”规划目标实现情况的简要评估
我国“十一五”规划,是一次典型的科学发展规划,也是到目前为止,完成时间最接近现实的规划。本文主要考察规划目标与实践情况的差别,反省规划制定的科学性和经济社会运行的合理性。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的最新报告《2007年第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近日正式“出炉”。报告预测,从今年四季度到明年,我国GDP增速将在波动中减缓,预计今年GDP全年增速达到11.8%,2008年减慢到10.8%;同时,我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仍将逐季攀升,到2008年第二季度达到峰值7.68%,此后逐步下落,报告预计今年年均通胀率为4.72%,2008年则将达到7.34%。
经济增长“拐点”到来?
这份由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联合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共同的报告认为,今年将是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波峰”之年,第四季度GDP增长为11.79%,而全年增速可达11.8%;从明年开始,我国GDP增速将逐渐放缓,四个季度GDP增速分别为11.59%、11.32%、11.01%和10.81%,全年均值比今年下降一个百分点,达到10.8%。
与此同时,报告认为我国的出口增速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将在明年逐季下降,今年预期出口增速为25.7%,明年降至20.9%;固定资产投资今年预期为26.9%,明年降至24.1%;同时,进口则将加速增长,由今年的20.3%大幅增加到明年的26.8%。
国家经济研究所主任范剑平在讨论会上表示,上述GDP、出口,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的预测,同国家经济研究所的预测结果非常相似。而此前也有不少业内人士曾表示,2007年将是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周期中的一个“拐点”,GDP增速将在今年达到峰值,2008年以后逐渐减慢。
然而也有专家表示了不同意见,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认为,消费对GDP的推动作用会越来越明显,“从去年至今,我国居民消费稳步上升,高、低收入阶层的居民收入保持着同步提高,消费增长会直接改善经济运行中产能过剩、效益不高的现象,从这个角度来看,明年经济走势恐怕未必会低于今年,各方面经济指标也可能继续向好。”王小鲁表示。
大多数专家在讨论会上一致认为,尽管我国GDP保持着高增速,但目前宏观经济仍未走向“过热”。“即使明年经济增长率超过今年,达到12%甚至13%,也不一定就意味着经济过热了。”王小鲁表示,经济过热不过热,关键要看经济内在结构是否协调,而不能简单地以GDP增速是百分之几下定论。
“温和通胀是好事”
清华大学的预测报告为明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描绘了一条先扬后抑的曲线,报告预计,我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今年四季度和明年四个季度的增长分别为7.09%、7.60%、7.68%、7.52%和6.54%,价格上涨要到2008年中期方可见顶。
对于消费价格的走势,不少专家的意见与该预测数据相左,范剑平表示,国家经济研究所在CPI方面的预测结果同该报告差别较大,经研所认为明年的CPI相比今年将有所回落。
王小鲁认为,我国明年的价格走势可能有所下降。“到目前为止,带动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还是食品,食品涨价会很快带来供给增加,虽然反映在实际中要有一个过程,第四季度CPI可能仍会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明年食品价格很可能回落,CPI也会下降。”他表示,“考虑到居民收入增加对物价上升的温和推动作用,我认为明年可能是一个温和通胀的状况,但通胀率不会高过今年。”
面对前三个季度不断攀高的CPI数据,以及预测报告对于明年通胀率继续看高的预测,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认为,不应当“谈通胀色变”。
机关效能建设整改措施
为把我局行风建设、政务公开与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引向深入,实现“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行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目标,现就我局发出的《南宁市统计局行风建设、政务公开与行政效能工作问卷调查表(一、二)》反馈的“多宣传统计工作作用,提高基层单位统计工作意识”和“做好政务公开,让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及时获得南宁市有关统计信息”等建议,制定如下整改措施,希望全局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
一、切实加强依法统计宣传工作,提高基层统计工作意识
1、借经济普查之东风,扩大统计工作的影响力。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和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宣传经济普查,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并配合,为普查工作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进一步了解和支持我们的统计工作。
2、加大统计信息采编、报送力度。针对市委、市政府关心的经济运行态势和广大老百姓关心的社会生活指标,通过市委、市政府刊物和大众媒体,准确、全面、及时地采编、报送统计信息,营造统计工作在舆论中的强势氛围。
3、在局内开展“五个热情”服务活动:一是热情接待;二是热情引导;三是热情办理;四是热情为对方与办理该业务人员沟通联系;五是热情送离。让每一位到统计局办事的同志都能感受到我们统计人员的热情,从而增强他们搞基层统计工作的热心和责任心。
二、进一步做好统计政务公开工作,让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及时获得南宁市有关统计信息
1、定期召开统计信息新闻会,向社会公开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统计数据,以满足社会各界对统计数据的需求。
2、开通南宁市统计网《南宁统计信息港》和市政府门户网统计网页,开发南宁统计外网,及时反映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服务领导、服务社会。
3、为了提高统计信息的反馈频率,让市领导及时掌握经济动态,从今年开始,每月10日编一期《统计快报》向市领导报告全市及各县区经济发展动态。
【摘 要】 本文利用简单指标法对我国近年来的房地产价格进行综合评价和统计分析,据此对房地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完善房地产市场体制;运用价格和数量双向调节房地产市场;完善房地产企业发展机制。
【关键词】 房地产价格;统计;简单指标法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载体,其规模大、关联广、从业人员多,是为生产乃至整个社会活动提供基础性条件的重要产业。同时,房地产经济和市场往往容易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产生波动,如投资和产值的波动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房价的波动会影响人们的财富并关系到全社会的福利等。因此,政府对房地产业的发展特别重视,从近几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可以看出,政府一直都在采取各种措施力争为房地产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由此可见,深入研究房地产波动的特征和规律,并根据规律制订相关政策,是房地产研究的重点之一,也是非常重要和紧迫的任务之一。
一、房地产价格上涨原因分析
1、从供给角度分析
从供给角度看,商品价格主要取决于成本,房地产也不例外。我国房地产建造成本中土地取得成本和建安工程造价所占比重最大。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和建筑生产直接相关的主要建材成本明显上涨,与此同时,商品房价格也在持续上涨,2005年比1997年累计上升了58.64%。土地固有的稀缺性,决定其供给缺乏弹性,土地价格主要由土地需求一方决定,因此土地价格的刚性上涨对房价的上涨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稀缺,造成了土地价格的上涨。目前,土地成本已占到我国商品房成本的30%-60%,地价的刚性上涨会从成本方面推动了房价上升。
2、从需求角度分析
从需求角度看,近年我国房地产需求增长较快。首先,从社会大背景看,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推动了人们对房地产,特别是商品住宅的需求。1978年至2005年,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上升到10493元,是1978年的30.6倍。城市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05年的43.0%,年均增长速度达3.9%。这些因素的增加势必推高了房地产价格。
除了上述人们基本住房需求对房地产价格的推动以外,近年来,房地产投资投机活动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尤其这两年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国外游资进入我国房地产市场,进一步推动了国内的房地产投资活动。而投机因素作为一种人为因素,使商品房价格脱离了市场规律的正常作用,对我国房地产市场造成了不利影响。
3、从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分析
国民经济状况好坏直接影响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从而对房地产价格产生影响。从国际经验来看,人均GDP在1000美元左右的时候,是一个国家房地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2003年开始我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并且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与此相对应,我国房地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房地产价格也大幅攀升。尤其2005年以来,更是以两位数的增速上涨。
二、简单指标法检测房地产价格风险
简单指标法是根据某个指标的值来判断房地产价格是否过高的方法,国际上通用的指标包括房价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房价收入比、租售比等。其他的指标还有商品房开发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之比、房价增长率与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率之比等等。
房价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该指标用来反映房地产价格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关系,判断其是否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其发展是否以宏观经济增长为基础。如果房地产价格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则说明房地产市场发展一定程度上脱离国民经济的支撑,房地产价格呈现虚高的态势。当房价上升幅度是GDP增幅的2倍以上时,一般认为房价很不正常,孕育着泡沫。
房价收入比:该指标用来衡量居民对房地产价格的承受能力,一旦房地产价格远远超过居民的承受能力,则会造成供大于求的状况,出现价格泡沫。根据美国和部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数据,房价收入比在3-6倍之间是比较合理的。但是由于我国特殊的住房体制以及收入透明度低等原因,按统计数据计算我国居民现在的房价收入比,得出来的数值可能会高于这一比例,因此关于在应用这个指标来判断时,应该对数据和指标适用范围进行适当调整。该指标的计算公式为:房价收入比=居民平均家庭年收入/商品住宅平均单套价格。
租售比:该指标是国际上通用的实际价格与理论价格之比,用来反映商品房用于投资时的收益与大致回收期限。当租房与售房利益平等时,其房租和房价之间的比例关系才是合理的。该指标的计算公式是:租售比=每平方米房屋销售价格/每平方米房屋租赁价格。
从有关数据可看出我国2004年以前的房地产价格适中,市场运行平稳;2005年以后的房地产价格水平偏高,市场有过热的趋势,应引起广泛关注,以免产生行业泡沫。
可以得出结论:我国2004年以后房地产价格偏高,房价水平超出了居民的承受能力,市场有出现过热的趋势,虽然没有产生行业泡沫,但存在较大风险。2004年以来房价的持续快速增长,已经引起了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政府也出台了相关宏观政策力图平抑房价。
三、稳定我国房地产价格的政策建议
1、完善房地产市场体制
房地产市场由体制的非均衡向运行的非均衡转变,首先要解决的是市场体系、市场机制等问题,同时,这也是均衡取向目标的重要前提条件。健全房地产市场体系,完善房地产二、三级市场联运机制,加快二手房市场的发展。重点为要搞活住房二级市场。要认真清理并消除影响已购公有住房上市交易政策,鼓励居民换购住房。
2、运用价格和数量双向调节房地产市场
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如果政府的干预少,企业独立程度高,市场发育较成熟、较完美,市场机制作用大,这时的非均衡经济运行要受到两种信号即价格信号和数量信号的影响和调节,并通过这种双重调节,使经济运行由非均衡向均衡靠近。为此,我们要正确发挥数量―价格双向调节的作用。为实现均衡取向的目标,保证市场顺畅动作,应从价格和数量两方面调整。
3、完善房地产企业发展机制
为实现房地产市场均衡的发展,必须要规范房地产企业的行为,转换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机制,加快房地产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一方面,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加强市场调研和市场营销,多生产适销对路的房地产产品;另一方面,房地产企业还应加强企业管理,努力控制开发建设成本,树立品牌意识,提高企业的市场诚信度。同时为谋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自觉接受市场的检验和挑战,树立效益风险意识,切实做好房地产业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慎重决定投资的取向。能够根据市场信号正确做决策,以避免市场开发的非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