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学评点及教学建议范文

教学评点及教学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评点及教学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学评点及教学建议

第1篇:教学评点及教学建议范文

建构主义理论被认为是目前最具前景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者认为,虽然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由于个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因此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但是通过学习者的合作可以使理解更加正确、丰富和全面。建构主义的这些观念为我们探讨一种好的、值得倡导的课堂教学新理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用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因此,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以保证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的过程。而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学习者参与目标或子目标的提出或确立

[本文转载自文秘站网-找文章,到文秘站网]建构主义认为,只有学习者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形成与获得所希望的成果相应的预期时,学习才可能是成功的。为了让学习者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建构主义强调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习者参与目标或子目标的提出或确立。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课,总目标都能由学生自己提出。许多课是需要教师在备课时事先设计出各种任务、课题,但应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己确立这次任务或课题中所包含的各个子任务,明确自己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由学生自己来确立子目标,教师再引导学生去寻找达到各个子目标的方法和途径。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启发和鼓励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对初始的目标进行分解或将其转化为其他目标。

(2)学习者在“做”中进行学习

目标一旦确立,学习者在进行主动建构的过程中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操作对象,也就是说总是要有一定的事情让孩子们去做。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鼓励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活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先讲授所要学习的概念和原理,而后再让学生去做一定的练习,尝试去解答有关的习题,其潜在的假设是:学和做是两个独立的过程,只有先学会了才能去做,去解决有关的问题。建构主义所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正好用相反的思路来设计教学。先鼓励学生去做,在做中学。因为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学生要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甚至可能还要查阅有关的资料,从而作出合理的综合和推论,分析、解释当前的问题,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便可以建构起与此相应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提炼和概括,使得学习者所建构的知识更明确、更系统。

2、有效的教学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

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听,那么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单向的。教师们应该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还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所建构的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也存在着局限性,通过意义的共享和协调,才能使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因此,在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就应该是多向的,教学过程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就是说,知识是合作掌握的,学习是学习者、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是合作的,而不是权威性的命令或控制。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3、有效的教学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

前面已指出学生主动建构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操作对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一定的学习材料。建构主义反对过于简单化地处理学习内容,希望把学习置于真实的、复杂的情境之中,从而使学习能适应不同的问题情境,在实际生活中能有更广泛的迁移。同时,建构主义强调在学习中应让学习者试着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问题。他们认为虽然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考的对象不可能达到科学家那样高深,但在学习中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却是一样的。因此,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应更多地取材于现实生活,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与问题解决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存在,并学会利用材料中提供的各种原始数据去进行分析、思考,展开探索,提出假设,进而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因为在学习者面对一个新问题时,必然先要求他们用自己的头脑独立思考,在有了一定的想法和努力方向之后,开始尝试用一些方法对该问题展开探索。根据尝试后的结果,学习者还需准备自己在小组中需要交流的信息,必要时甚至要写出书面的提纲。在小组交流讨论时,一方面学习者需要让别人理解自己的解题策略,另一方面还要努力理解他人的解题策略,并不断回顾和反思自己与他人在解题策略上的正确与错误、相同与不同,对正确的需给出证据和阐述理由,对错误的需找出错误的原因,对都正确但方法不同的解题策略,需比较不同方法之间的特点,优化解题策略等等。这些环节是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必要环节,教师必须给予时间上充足的保障,这样学生对知识建构的质量才会提高,反之常常会流于形式。

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空间上的便利。这里的空间主要是指学生座位的安排。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往往是插秧式地编排座位,每个孩子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努力去理解黑板、教材或教师提供的学习内容和材料,这使得学习常常被视为孤立、个体化、相互存在竞争的活动。如果我们把孩子们编排成一些工作小组,从空间上给予一定的调整,孩子们会十分乐意地进行交流、倾听、解释、思考他人的观点以及自己进行反思,从而更有效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形成一个小而精的工作小组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从理论上讲,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的机会是随着小组人数的扩大而减少的。与此同时,整个班级中的小组数也应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从这个角度讲,适当减小班级规模是应该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

4、有效的教学旨在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

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真正的理解,而不是表面上的理解。这样在课堂上教师想通过提问“你们懂了吗?”或“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来判断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学生是否形成了深层次的理解大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1)能否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达所学的知识;(2)能否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的现象,解决有关的问题;(3)能否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式问题;(4)能否综合几方面的相关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5)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

这些方面,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和练习是可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情况的。而要做到这些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则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因为只要理解和关注学生是怎样学习的,才能促进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

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和过程,可以包括 :(1)学生在课堂中完成一项任务时,教师应从质量的角度予以评价,对完成的方法和技巧予以指点,而不是打个勾或表示一下就了事;(2)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应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3)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应该要求学生用有意义的方式来思考和选用学习材料;(4)教师应多提出一些值得争论的问题,这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5)给学生提问的机会,让学生从各种角度提出问题和作出解答,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讨论。

5、有效的教学必须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习者要不断监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判断自己的进展与目标的差距,采取各种增进和帮助思考的策略,而且学习者还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推论中是否包含逻辑错误等等。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即培养反省认知的意识,引导学生思考:“我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我的解题途径是否最佳?”“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途径?”“今天学的这些知识(或研究的这些问题)之间有何联系?”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有人甚至将一个人是否具有反思习惯作为一个人是否聪慧的指标。由此可见,在评课时教师对学生进行自我监控与反思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

6、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学生在学习某门学科时,总是带有一定的情感的。这种情感的投入与学生学习该学科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密切相关。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从学习中获得兴奋和快乐。而积极的体验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之上,建立在不断的成功与进步之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错误应该得到允许和理解,而不是排斥和打击,学生的创造性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而不是忽略和抹杀。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特别强调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一次成功与进步的评价在促进学生获得对学科积极体验的重要性和引导作用。因而这种评价不能简单地形式化为一种肤浅的表扬。笔者曾听过一节小学五年级的课,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只有这两句:“回答得真好”,“回答得不错”。这种评价包含的信息量实在是太少了,对学生的能力发展不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对其他同学也不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这样的评价听多了,学生是不能从中获得任何的积极体验的。如果我们教师在评价时善于抓住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语文表达、解题策略和手段或使用意识和技巧等方面优点加以表扬,比如“你真肯动脑筋”、“你想的方法真是与众不同”、“说得太好了,说明你的思路很清晰”、“我发现××同学在完成这个任务时用到了直尺,说明他很善于利用工具”,以及“××小组采取小组分工合作的方法最快完成了任务,我们奖励给他们小组每人一朵花”,等等。通过这些评语,受表扬的学生能够更加充分地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受到鼓舞而信心倍增,更加清楚自己努力的方向,也为其他同学树立了更加清晰的榜样形象。

二、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

至此,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分析,我们提出评价课堂教学应主要考察以下六个方面的指标:(1)学生主动参与学习;(2)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3)学习材料、时间和空间得到充分保障;(4)学生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5)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得到培养;(6)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当然,以上这些指标在具体实施时,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和量化,比如对学生的主动参与可以考虑如下两个方面。

其一,学生个人参与的时间和广度。包括学生主动活动的时间、独立思考和个别学习的时间以及回答问题与示范的人次。

第2篇:教学评点及教学建议范文

关键词:电子电工专业实训课 教学改革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151-0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的电气化程度不断提高,对技术人员的电子电工技术知识和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中职学校学生获取电工电子技术知识主要是通过电子电工专业课程教学来完成。电子技术不断发展,新技术,层出不穷,电子工电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不断扩充,我们的教学时间却是有限的,因此,必须改革教学模式与评价。为此,根据几年来教学实,并结合我校现状,就如何改革我校电子电工实训教学,进一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素质培养,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目前电子电工教学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训教学方式和手段单一。实训教学要求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指定内容的实训,而且大多数实训还必须严格照规定好的操作步骤进行,并且有些实训设备、实训条件甚至仪表之间的链接都已事先准备好了,学校购置的设备连空气开关、交流接触器、继电器等都已安装好仅留有接线柱。学生按时来到实训室后,只要按规定操作,就能获得预定的结果。因为这些实训内容都是由老师设计好的,在每次实训中将实训过程可能出现的故障和问题都已事先排除了。对不少学生来说,已成了一种“走过场”的形式,不能起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

2.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多,而实训场地、实训设备、实训老师却难以大幅度增加,这对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很大的问题。目前实训教学经费不足,实训设备的种类少,上课时不够用,教学质量不高。

3.不能实行因材施教。学生动手能力本来存在着差异,以往的教学模式都将学生同等对待,这就使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主动性不能充分发挥,而能力较差者又感到吃力,实训教学目的难以达到。

4.学生学习没有兴趣,缺乏动力。中职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学习基础普遍较差,“重问轻技”思想严重,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缺乏感性认识,学生对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学习感到困难很大。

二、电子电工教学改革思路

1.建立新的电子电工实训教学体系。电子电工实训是电子电工系列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对电子电工实训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初步建立以仪器使用和基本课程内容为主的基础实训过度到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导的设计性和综合应用型实训。高级技工教育为三年制教育,第一年,开设以电工基础、电子线路为主的基础课实训。第二年开设电子技术、制冷技术、音视频技术三个模块,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方面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专攻一种技术。

2.加强实践教学硬件建设。根据实训教学体系和内容,建设:电工基础实训室、电子综合实训室、工厂电器与电力拖动实训室、PLC实训室、制冷实训室、音视频实训室、对媒体应用实训室、电子电工实训基地等。这些先进的实训环境,能为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精神提供优越的条件,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训型老师队伍。教研室要改变过去理论课教师兼实训教师的界限,培养一批动手能力强、经验丰富的理论课教师进入实训室与实训教师一起担任实训教学、开发新的实训项目、组建新实训室、指导学生实训。同时,实训教师和实训技术人员也不要满足于已掌握的实训技能,积极选择学习方向,进行在岗自学、听课或短期培训进修,拓宽知识面,增强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安排对年从事实训教学工作的高级技师等组成较强的实训指导教师阵容,并注重积累教学资料,经常进行教学研究为切实提高电子电工实训教学水平,开创了以个良好的局面。

4.改进实训成绩的评定方法。采取实训报告成绩与实际操作成绩结合的方法,既使得实训成绩更加合理,也使得学生更加重视实际操作,从而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我们也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竞赛形成一个你追我赶得良好的学习氛围。实践证明,在实习训练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搞好技能教学的重要前提。另外,实训成绩占相应课程,学期总评成绩的比例也明显地提高,引起了学生的重视,最终使实训效果明显提高。

5.开展枝能竟赛,提高学生技能水评。每学期根据教学情况组织各种单项枝能竟赛让全体同学参加,同学们就会在课后积极准备,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技能的平台。

6.讲求教法。在技能教学中,一般都是将实训、实习安排在新授课后进行,作为对课本有关内容的验证、实习。这样不但浪费了时间,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将实训、实习与讲授相结合,例如在电力拖动基本控制电路的安装及故障排除的实习中,学生对线路的构成及功能原理很难理解。实际上控制电路的重点是各类接触器,继电器,开关的结构及动作原理等,在教学中,我们主动结合实物讲清原理。如在接触器连锁正反转控制线路图中我将所有触头,开关做成活的,在原理上讲解过程中,我们反复模拟接触器线圈得电与失电,引导学生观察触头的动作情况,从而控制电路接通和切断,再通过实物示教板观察电动机正反情况,对自锁的连锁概念加以区别,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较深的印象,教学效果非常显著。然而仅仅在实训中操作验证还达不到电工工艺操作要求。为此,在电工实习工位,并配有一块木制板和一件实习器材,让学生进行集中强化训练,在实习操作中所有导线全部采用独股塑料硬铜线,狠抓基本功的训练,并要求走线趋于合理,并定时定量进行考核。使学生逐步掌握专业和技能。

7.分阶段实施教学目标。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看,知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感性认识,经过反复实践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回到实践中去。由于学生认识水平的局限,实习教学不可能一步到位,这就要求教者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分阶段实施,我们对电工二年级的实习课提出出了三个阶段目标,二年级第一学期的目标为单相照明电路,内容是各种照明电路配置安装及检修,二年级第二学期和三年级第一学期目标为三相动力线路和电子线路,内容是电动机的拆卸、装配、电力拖动基本电路的安装接线,以及故障排除。电子线路的焊接,三年级第二学期的目标是综合提高:内容是生产适应性实习。在教学中我们根据所确定的三个目标把握好每一个环节,从教案的准备,实物的准备,示范指导,巡视指导,到结束指导等环节,都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专题操作练习和创造性练习相结合。

总之,电工电子实训教学体系与实训教学方式的改革是电工和电子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好这项工作,关键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加以不断的探索试验。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1]何元龙. 浅谈探究式教学在电子电工专业实训教学的应用[J]. 高考(综合版),2012,11:101.

第3篇:教学评点及教学建议范文

一、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课堂实效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知道自己必须要有“一杯水”,所以每位老师经常借阅各类业务刊物,及时了解教学信息,加强教科研究,充分发挥学校在师资、网络教学上的优势,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积极引进各种成功的优秀科研成果,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课堂教学中提问充斥课堂但教学效果却低下的现状,我们组提出了“有效提问,提高效率”的研训主题,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整合材料,并利用研训和课余时间进行有效的学习和交流。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老师们围绕这一研训主题潜心学习,及时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记反思,写随笔,并把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心得、教学论文等在学校的博客上。本学期我们还观看了录像课《我是什么》,通过研讨、评点、对比丰实自己的教学底座。老师们还积极投稿,朱艳芬、张微素等老师撰写的多篇论文在各类杂志上发表。

二、开展各种活动提高业务水平

本学期我们采用了南三县统一的常规课教案,这为我们一线的老师减轻了不少负担。但我们并没有因此而放松对业务水平的提高,而是常常在课后聚在一起对教案进行讨论,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对教案提出了许多中肯又有意义的建议。结合校听课周活动,本学期学校还安排了三位老师进行了教学展示,我们组的周艳老师执教了《称赞》一课,五年级的胡优辉老师执教了《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六年级的李金娜老师执教了《检阅》一课。特别是周艳老师在试教过程中,我们年段的老师都积极参与备课、听课、讨论,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课后,每位老师根据年段研训主题认真撰写了听课心得,及时上传到学校校本研训平台上,借助网络研修平台这个载体,使老师们的思考交流更具交互性、即时性,在碰撞中,使自己的认识不断得以提升。

三、抓好常规教育促进学生发展

在鼓励语文教师们创造性工作的同时,不放松对其教学常规的指导和监督。本学期科组结合语文教研大组参加宁波和奉化规范教研组评选活动,进行了教学常规检查,内容包括学生作业的批改是否及时、认真,是否写教案,是否写教学反思和教后记等方面。从检查的情况来看,全组教师备课都非常认真,教案完整,重点突出,有反思,作业设计科学合理,批改细致准确。检查结果令人满意。

第4篇:教学评点及教学建议范文

一、参照高考写作标准,教师确立一个具体可行的作文评改标准。

根据每次作文的不同特点分别量化评改指标,将指标运用于评改过程。从写作语言、结构和内容等三个方面制定学生作文评改规范。文章的中心是否明确,思想感情是否真实健康,内容是否真实;文章的语言是否简练、流畅,表达方式是否恰当,有没有诸如语法、修辞、逻辑方面的语病,是否有错别字,标点符号运用是否准确,书写是否规范整洁;文章结构如何,表达条理是否清楚等。

教师关于写作知识的专项讲解必不可少。立意的确定,材料的使用,结构的衔接,修改符号的运用,写作技巧特别是修辞的使用,作文病灶的分析等几个方面教师都要进行讲解。学生对一些基本的写作知识有了初步的掌握之后,为下一步的学生评改作文打下了基础。

二、教师的示范评改不可或缺。

刚开始开始进行时,学生评改作文可能不知如何操作,教师可以找出几篇不同类型的作文,仔细地评改,给学生作出示范。为了让学生看得更清楚,把评改后的作文印发给学生,再做具体的讲解,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这么评改,眉批、旁批和总批应该怎么写。

三、注重学生评改方式的多样化,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

根据评改的内容及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1.专题评改法。

这种评改法只是对作文的某一方面作出专题评价,每次作文只要达到这一方面要求的即评为及格作文。比如,布置作文时,提出开头设置悬念的要求,或要求使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或要求使用对比的手法,或要求学生写出事件的波澜。

2.综合评改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作文评改标准对作文的总体评价。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依据评改指标内容从多个方面对学生作文进行综合评点,继而加以修改。尽管要求多,但是要抓住每次习作训练的侧重点加以详细评点,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就会收到预期效果。

3.分组讨论法。

事先将全班学生按照异质分组法,将学生作文水平高中低搭配,分成6——8个评改小组。各个小组要有分工、有合作,使得小组成员都来参与讨论合作,最后形成共识。在此基础上,每组推选一至两篇优秀作文,组长向全班宣读优秀作文,并结合作文具体说出推选理由,让大家明白这篇作文为什么是好作文。通过讨论和介绍,学生便知道了应该怎样写和不应该怎样写,从而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

4.学生结对评改法。

这种方法要求学生“一对一”结对互相评改作文。每名学生要写出眉批、旁批和总批;有时,也可要求学生打出分数。运用这一方法,教师的评改示范非常必要。学生结对评改可采用同桌结盟和学生自由结对的方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尽情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写出自己的建议。

四、具体上课思路

1.有问有答。

教师结合自己事前抽批本次作文发现的问题(像审题立意等)进行重点点拨,学生对作文仍存在的问题质疑,先生生互动,再师生互动。

2.小试身手。

学生看印发的例批改尝试,先看自己手头印发的两篇美文,然后看两篇病文,接着进行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共同总结批阅经验。

3.分组批改。

四人一组开始批阅,三个人批一个人的,把批阅的情况统计到自己的笔记本上,便于下一个环节合作交流(批阅的作文都是自己组的,便于一块交流)。

4.讨论交流。

三个人按照组长安排的顺序给另外一个同学支招,一块交流他作文的优缺点及改进措施。

5.写好评价。

大家把本次作文批阅过程发现的美的东西(像好的开头、结尾、结构、段落等)展示出来,也可以根据训练的重点只展示本次训练的重点内容(像有文采,就只展示作文中有文采的地方)。然后根据其他同学的建议,加上本节课的学习体会写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包括优点、缺点及改进措施,要求面要宽,每个方面都得有评价,一般不少于120字(还可以由组长取三个人的平均分,确定该文最后得分,然后汇总三个人的评价整理成批语,让书写较好的同学认真誊写在作文后面的空格处)。

6.升格作文。

学生根据这节课的收获,写好作文满分卷(即升格作文)。要求必须拿出自己的最高水平,所有学生的作文要达到50分才算合格(如果本课重点训练了一个点,总体来看学生作文还不错的话,可以重点做局部的修改)。

学生的作文满分卷交上后,教师挑一部分写得好的在教室门前的展示区展示(个别地方写的好的也展示出来),还可以印范文集发给学生。总结性评价写的好的也展示出来,让其他同学学习。学生通过再次咀嚼品味,真正做到写一次成功一次。个别基础差的同学可以让他仿写或再次学习进行三次作文,书写不认真的同学必须再次重写,直到满意为止。

五、作文教学批改尝试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分组应注意学习基础,考虑到能够交流起来。

强强结合、中中结合、弱弱结合、强中结合和中弱结合都是可以的,强强结合、中中结合、弱弱结合能够相互提升水平,强中结合能够帮扶中等生提高,中弱结合有利于鼓舞弱生的学习劲头。

2.合作课堂对教师的水平要求很高。

作为教师,上课前必须充分备课,最起码能把本次作文的方方面面给学生讲明白,能当堂解决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可能组内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可以通过集体备课来解决。这需要教学协作,同组教师形成合力。可将学生的佳作让各教师互相切磋,再把一些可贵的意见反馈给学生,再互相讨论,这样大大避免了个人的随意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批阅小组成员一定要在考虑基础的前提下经常交换。

这样学生的新鲜感才会长盛不衰、永葆热情。

4.教师要彻底地转变学生角色。

第5篇:教学评点及教学建议范文

当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完全可以利用网络学习、掌握需要的理论知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渠道之多之宽是不亚于老师的。老师再也不能靠怀揣秘籍照本宣科了,启发引导深化才是教学的主旨。艺术设计是综合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俗话说“尺有所长寸有所短”,老师亦有教学型和研究型之分,所以要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达到启发引导深化的教学目的,合理配置师资力量就成了关键。艺术设计教学团队授课模式就是在这样的现实要求下产生和探索的。我们以骨干教师为龙头,其他教师根据其教学特长及优势,分别按教学大纲承担其教学任务。在群策群力下定位教学后,每一位教师都有目标、有重点,深入进行教学内容的充实、策划与准备,教学的含金量大大提高了。

二轮流主讲、强化优势

轮流主讲是指在认真分析课程和教师的情况下,根据每位指导教师所承担的教学内容、授课特点和教学的侧重点,按专题、项目方式讲授。其突出的优点是:能使教师更好的集中精力,深入研究,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师在各自领域的实践、科研能力,发挥教师的专长优势,同时也达到了优势互补。

三师生听课、促进交流

为了更好的提高师生互动交流,我们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授课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团队力量。在教学中,除一位主讲教师外其他教师均和学生共同听课、提问、评议,使学生在知识的领悟上更加丰富详实。这样不但教学相长,讲授互动,而且促进了教师之间学术交流,提高了整体的教学水平。在良好的学术氛围带动之下,教师团队准备教学更加积极充分,学生掌握的专业基础技能更加扎实全面,对专业的学习更加投入。

四评点结合、激发创意

学生讲评、教师点评相结合,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学术研讨活动,为学生答疑解惑。教师团队群策群力,鼓励学生多想、多问,针对学生呈现的问题,教师团队荐言献策。有利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开拓性创想。如在方案设计(毕业设计)的讲评中,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通过教师集体点评解决,并加以充实和完善,举一反三。只有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才能达到真正的互动,同时,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五教学辅导分工负责

专业教学过程以教师承担不同专题为依据,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市场需要,由每位教师做出不同的阶段教学。专业辅导是针对学生的个性,专业小组的辅导,由负责教师以讲(讲解)、评(评论)、议(建议)的方式与学生沟通。教师根据各自不同选题进行研究,深入剖析,完善学生的理论框架。指导他们设计与应用。此外,教师共同探讨学科建设的新思路、新创想,并且反馈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相应的教学改革实践在艺术设计学院4个专业都进行了阶段性的考核与实践,效果不错。通过与学生沟通,大部分学生认为:

(1)教改以后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技能,多学、多练、多应用,在老师授课的同时学生可以及时练习掌握,在有效的时间做好作业,巩固专业能力;

(2)以往教学过于拘谨教条,一周只有规定的几节课程,课程时间衔接不好,使得学习的内容得不到很好的巩固加强,这样也等于是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现在以一对一的教学,老师手把手辅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专业问题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回应;

第6篇:教学评点及教学建议范文

一、必须要有具体化的教学目标。

三维教学目标必须具体,才便于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要改变语文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避免教学中出现的自由主义现象,使语文教学达到规范化、具体化,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语文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依据,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把三维教学目标具体化,应包括以下内容:1、教学对象;2、学生的行为;3、确定行为的条件。条件是指能影响学习结果所规定的限制;4、程度。程度由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目的(或目标)制定,要做到四个“力求”: 1、要力求适度,不要太多、太杂。所谓适度,就是教学目的(或目标)的设定要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接受能力。2、要力求明确。教学目的的设定,知识的就是知识的,技能的就是技能的,不能含混不清。3、要力求具体,不要太笼统,要具体到知识的某一个点、技能的某一个点。4、要力求简练,语言表达要简洁规范,不能啰唆,不能有语病。

二、必须要有学生们的主体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已成定论。重要的是怎样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强化主体的参与力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我们应该做到的。

1、营造宽松心理环境,激活积极参与意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课堂是教学的双边活动的主阵地,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实现主体性教学和培养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教师尽最大努力创设一个充满关爱、自主平等、尊重个性的形成性问题情景,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在教学走向生成的过程,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为创造性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变“课”为活动,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有利于激活学生的自我参与意识。

2、搭建多边交流的平台,培养合作竞争意识。合作竞争意识是对参与意识的沉积,是主体意识发展的动力阶段,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自信心等综合个的表现。语文老师要创设具有“人文”特色的课堂环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参与式自主学习,就必然要为学生搭建一个情理交融、心理交汇、不断创新、不断向上的多边交流的展示平台,以此树立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指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勇于竞争,善于竞争。

3、主导角色错位,张扬自主学习意识。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异想天开、勇于质疑、坚持己见、活泼好动、敢想敢说、“喧宾夺主”,甚至许多所犯的美丽的“错误”,往往是基于人性的灵性体验。进入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追求自我独立,初步具有“成就感”。所以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是推动学生对自我的肯定,是加速其个性、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教学作为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的。教师在教学中要舍得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索、去发现,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机会绽放智慧火花,表现自己的创新才能。

4、寻找人文精神切入口,增强自我完善意识。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应是充满智慧灵光的学堂,让他们充分展示心灵自由。语文课堂不仅需要感性的点燃和熏陶,也需要理性的启发和诱导。语文教师应善于从课堂中积极寻找有利于培养人文精神的切入口,利用感性教学尊重个体生命,充分调动和发展个体能动性,并通过感性的积淀,不断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并引导其不断增强自我完善意识,以期达到“教是为了不需教”的目的。

三、必须要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老师要有强烈的方法意识,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指导。

1、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指导 。陈述性知识也称描述性知识或记忆性知识,它具有静态的性质,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教科书中大量的课文可看作是陈述性知识,从语言积累的角度来说,主要是熟读成诵。老师的指导主要是如何根据课文特点,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朗读方法和熟记方法掌握课文内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2、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指导。程序性知识也叫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它具有动态性质,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程序性知识对技能的形成具有定向作用,能直接指导技能的训练和促进技能的形成。教科书中的程序性知识见于课文的导读阅读提示思考·练习以及习作、口语交际的提示当中,更多的是没有见诸文字,全凭老师根据教材特点而定。

3、策略性知识的学习指导。策略性知识是指学生在学习情景中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它不同于圈画、批注、评点等具体的学习方法,而是由学习方法、学习调控和元认知等要素构成的监控系统。随着年级的升高,老师要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明确每次要从教科书学到什么,要利用哪些资源和怎样利用这些资源,要采用怎样的学习策略才能达到学习目的等。

四、必须坚持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首先是语文的人文价值观决定了我们评价的多元化。我们知道评价标准的本质是价值观,而语文教育评价的价值观要到语文课程本身去寻求。语文课的基本特点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而文化具有包容和多向性,我们对文化现象本身的解读以及对文化载体教育功能的利用,都要与文化本身的功能特点相适应。而今天我们的评价站在人文或文化层面来谈是非常苍白的。我们语文老师应让学生较大限度地接触语言文化现象,引导学生从文化层面多元解读,这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构建学生健康的人格必将大有裨益。其次,语文课程目标的三维度设计决定了评价的多向性。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来设计具体目标,三个维度又常常表现为渗透融合,具体目标也表现为多元化。所以我们对学生的评价还要从思想品质、学习情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自学能力、特长发展等方面全方位地评价学生。再者,语文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与语文课程对多元智力因素的认同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语文教育评价对学生语文智慧的理解也是多元的,它符合语文学习个性差异。例如语言表达有口语优势和书面优势的分别,写作文有驾驭文体能力的不同;有的擅长观察,以形象思维见长,有的勤于思考,以抽象思维显胜;如此等等,均难以统一要求和标准。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评价,以不能适应当评价改革的需要,在评价改革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主体,学生、家长都应该参与到评价中,教师、学生、家长应是评价的平等主体。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评价中,应尝试着让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可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家长评教等形式来对教学进行客观的评价。如期中时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半学期来的语文学习的收获及不足进行评价,可以让家长对孩子半学期来语文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或提出建议,可以有老师来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也可以有学生、家长对老师的教学建议。这样互动的评价,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中自我调整,也架起了教师、学生、家长三者交流的桥梁,使教师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从而不断改进教学。这也为实践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的教学评价目标创设了条件。再如作文批改上,可以采取让学生自我评价——同学群体评议——教师点拨——学生自我提高性评改。由于群体的知识比个人的知识更加丰富,对问题的加工比个体的加工更深入,因此,在师生群体讨论评议的情况下,学生作文的自我鉴定水平,文学欣赏水平会有长足进展,这比教师单方面批阅星星点点的红字,学生看一遍就算了的效果明显好些。在群体式讨论评价的过程中,学生的字、词、句运用能力,同学们可互相评说,个人观点相互碰撞,往往会出现很多思维的亮点。教师及时地捕捉并积极地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提高了学生欣赏作文,评点作文的趣味性。训练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同时获得了更多的作文知识,其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2、评价角度的多元化。针对学生个性和班级群体的评价,不仅限于语文知识、能力上,而且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合作质疑精神及对美的感受程度等许多方面。如我们针对比较聪明而语文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教学中可侧重于他们的学习习惯方法的评价。在学习评价标准上,可强化“自我参照”,以每一个学生现实基础和条件为依据,确立合适个体发展需要的内差性评价标准,建立学生学习成长记录表,反映学生成长过程的变化。

第7篇:教学评点及教学建议范文

关键词:作文教学;公开课;纪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0-083-1

一、背景

笔者刚辗转到新的部门还未满一个月,就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准备一节市级公开课。面对首次接触的课本,面对名字叫不全的学生,面对突如其来的安排,我有点为难。

想起开学初期领导找我谈的一次话,有关暑假省级培训,他问了我感受如何,我如实回答:“变得更加混乱了!”是啊,教了八年书,我原以为我该知道如何上课,但是专家们的建议使我一下变得不知所措:各种体系复杂的交织,各种观点激烈的碰撞,各种言论充斥在耳边。该是我梳理自己的思路,反思自己的教学,调整自己行为的时候了,也许就从现在开始。

二、事件描述

第一阶段:难熬的准备期。历时一个月,从如何写教案,到收集资料,研读专题文章,摘抄经典。我读的似乎时而清晰,时而模糊,但是这种寝食难安的心理,我可能永远不会忘。你可能会为无意中解决了某种困扰你多时的难题而舒心,也能为形成了新的问题而锁眉,然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新的问题,居然让我疲惫而兴奋。换做平时,也许你不会有太多集中的时间一下读这么多内容,而且不会对某些问题做深入的研究,但是这真是一个好契机。

第二阶段:纠结的定稿期。自己消化了的东西,怎样为学生接受;况且写作,本来就是大多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如何成为指导意义强、操作性好、可行性高的教学设计,这是最大的难题。虽然大的方向早已定夺,但是具体选择哪个主题,煞费我心。不停设计,不停否定,再设计,再否定,我几易其稿,从细节描写到环境描写,再到五种表达方式的单项写作,人物与环境的关系,甚至于情景交融……我都尝试过,但都被我否定,更别说具体某个环节的设计稿,不计其数。最终考虑到学生的情况及与教学相契的程度,根据自己写作的经验,我选择了人物描写,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的游戏导入,模拟体验写作的过程,学习经典中的段落,强化不足的技巧,实战演练熟悉的人物,布置阅读经典、介绍经典人物的作业。

带着一些兴奋,我在所教的另一个班实战了一回,学生表现得兴趣盎然,站起发言头头是道,课堂气氛热烈而有序。前来指导的三位老师给予了肯定,只在一些小环节上提出了改动的意见。我自信满满,此时离正式上课只有两天。

第三阶段:紧张的实战期。按道理说,教了几年的书,我应该不紧张,课前我还给同学们打气,安慰他们。但是忙碌的早晨,让我忘记了吃早餐,导致低血糖;前晚莫名的失眠,居然让我思维产生了断层;学生恳求我透露点信息,好提前准备,被我一口回绝,甚至有学生给我暗示,上课不要喊她回答问题……这些居然是我思考之外的事情。

虽然课堂节奏把握、时间分配的正好,但是在于重点问题的探讨上,我居然为了照顾时间一带而过。所谓摹写人物的精髓在于神,也就是性格与精神,我没有深入探讨,没有针对学生出现的泛外貌写作加以点评,造成了我深深的遗憾。所以这是一堂别人有看点,自己有憾点的公开课。虽然朋友们安慰我圆满完成了任务,但是这个痛在我心中久久不能挥去。

第四阶段:颇不宁静的反思期。校内领导的两次点评细致而入微,一次是在我课刚上完趁热打铁,针对我刚刚的失误提出中肯的批评,还有一次当着全体听课老师的面,对我的优点给予表扬,也提出了适当的建议。我知道这是领导体谅我的情绪,照顾我的感受。这是一所学校对一个老师的爱护,我深深感谢。

专家代表对我的设计提出褒奖,设计遵循了学科学习规律,让学生从摹写中体验,从经典中借鉴分步学习,重视感受,也给予了我建议:最好把每节课容量缩小变成系列型写作指导课,为我的教学指出了新的思路。

听完他们的点评,我没有释然:这节课,准备了很久,但是终觉遗憾,而这个遗憾是我能力之内可避免的却真实发生了的。也许顾虑太多,也许思考太少,也许准备仍嫌不充分,也许太依赖于经验,也许“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原来保持现状就是退步,只有不断学习、超越昨天的自己,才是真正的成长。

三、教学过程

1.导入:以“猜猜我是谁”游戏导入。通过导入,学生明确任务,激发学习兴趣。

2.体验:体验、比较分析片段中的人物描写方法,初步学会选取角度,观察人物,感受人物性格,激发阅读、学习经典的兴趣。学生摹写,点评。

教师引导、点拨。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①通过观看VCR,以你的视角来摹写王熙凤出场。

②学生摹写习作展示,发现不足。

③比较与原著的区别,归纳原著中值得借鉴的成功刻画人物的方法:找出你所欣赏的句子,指出所属描写的种类,评点它的精妙之处及体现王熙凤什么性格特征。

④总结并归纳板书。

3.强化:学习正面、侧面描写方法摹写人物,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归纳总结。

①用经典人物描写片段对薄弱的描写方法进行补充说明。

②有关单招考试的描写指示。

……

四、反思

第8篇:教学评点及教学建议范文

【摘 要】 τ谛в镂睦此担作文无疑是较有难度的一个学习内容。总的来说,作文对于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要求较高,对学生情感表达、语言组织以及表达能力都有较高要求,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平时的写作训练,例如日记。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生活经历不多,在情感表达与语言表达上本身就有一定难度,还需要在写作中表达感情就更加难。日记就是一种相对基础的训练方式,留给学生的发挥空间也是非常大,对写作有基础的训练作用。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围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展开讨论,希望对相关教育者起到部分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作文;小学语文;日记;教学

随着教学不断发展,写日记已经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学习任务,但是在日记教学上,教师往往会因为它的基础性而忽略了它的重要性,或者说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于日记教学的重视。虽说日记教学是非常基础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是非常多,假若能够将日记教学进一步优化与完善,想必在实际教学当中发挥出的效果能够更加明显。下面笔者就来谈一下日记在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一、目前小学低年级日记教学的现状以及困境

新课标指出,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需要重视对学生观察力、思维能力以及语言组织以及表达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学生的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推动写作教学,优化与完善日记教学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正常的写作具有一定的限制,这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会造成一定思维上的束缚,因此在写作教学的初期,我们需要进行日记教学。写日记也可以看作是写作文的一种练笔,但是日记具有更大的写作空间,对于各方面的限制也是比较少。总的来说,进行日记教学能够有效刺激学生对于写作的激情。基于日记教学的重要性,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优化与改革,推动日记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小学生在生活经历方面是比较欠缺的,在很多方面的能力还比较低,在日记教学中教师也需要不断进行引导。比如说开阔学生写作的思路、指引学生进行情感的表述等。在实际中,学生的日记会有局限的情况,因为他们还没能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比如说对于春夏秋冬,春就写花开,冬就写下雪,人都会有惯性思维,教师就需要帮学生从惯性中解放出来。

二、优化小学低年级日记教学的几点建议

1.注意循序渐进,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写作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写作更是需要学生长时间的积累,因此,在日记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小学阶段与其他学习阶段相比,在时间上跨度更长,在这过程中,学生的成长速度也是非常快,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一般来说,日记教学是从三年级左右开始的,这还仅仅是一个相对基础的阶段。到了四年级,教师就需要按照教学进度适当的提高难度,到了发展速度更加快的五六年级,教师更是需要对教学目标作出适当的安排。在任务类型、评估工作等也需要按照实际情况开展。比如说,三年级的学生写日记,出现流水账的情况是无可避免的,但是假若班级的写作基础更加好,教师就需要制定更加高的教学目标。比如说在一开始的时候有的学生能够以相同的素材写好几遍,例如观察金鱼一、观察金鱼二、观察金鱼三等等,对于这一种流水账现象在进行日记教学初期是无可避免的,教师需要体谅。经过一段时间的日记写作之后,学生们都会普遍会面临一些素材的匮乏期,在出现流水账的现象之后,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引导,开阔一下学生的思路,但是需要有所掌握,给出一个宽一点的范围,不要局限学生的思维。

除此之外,日记教学还需要有一个缓慢的过渡过程。比如说在进行日记教学初期,目标是养成学生写作的习惯,让他们逐渐摸索身边的生活素材,体会情感,表达感情,需要留给他们一定的写作空间。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就不能够仅仅停留在无限制的日记当中,这时就需要做出一定的写作限制。日记教学还能够与阅读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比如说令学生谈谈对于书籍的感想,不仅仅提高了他们阅读的广度,还为写作积累素材。

2.进行日记的简单评点,举办交流会

日记是写作的小练笔,在日记教学中,教师需要对一些常见的错误进行指出,比如说语病,表达等等。当然,还可以将优秀的作品进行解读,对优秀的同学予以鼓励,作出表扬。在日常教学当中,教师需要适度地融入一些互动的小环节,比如说读作文、交流讨论等等,给予学生一个表现的机会,提高他们对于课堂的参与度。比如说朗诵完一个学生关于周末旅游的周记之后,请学生讲讲自己的感受,教师也能够进行提问,为学生挖掘一些写作素材。例如某学生去游西湖,那么就能够在日记中写些以前的旅游经历,或者说是希望跟父母去哪里游玩等等。

对于个别基础不太好,缺乏对于写作的信心的同学,教师更是需要进行特别关心,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写作的激情。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学生在经过表扬,或者说是突出表现之后,他们会给予学习更大的自信与热情,获得更高的学习效果。

对于相当一部分小学生来说,写日记这一项学习任务具有一定难度,写日记也可以看作是对于写作的一种变形与训练,是学生初步接触写作的一种途径。在教学中融入日记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写日记与写作文相比具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进一步推动了学生思维能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对于小学教学来说,教师除了需要完成一般的教学任务之外,还需要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良好习惯,还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工作。写日记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身边事物的敏感度,提高观察能力、创造能力等等。

【参考文献】

第9篇:教学评点及教学建议范文

【关键词】略读课文教学 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略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以人教版实验教材为例,随着年级的增加,教材略读篇目编排比例呈不断递增趋势。教师们大都认识到略读课文是学生得以有效进地行课外自由阅读的拐杖。

略读课文作为一种课程形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如何进行教学设计,采用什么策略来实现用教材教略读课文?以下是本人的一些想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紧抓提示,凸显重点

(一)围绕导读提示设计学习流程,引领自主阅读

新课标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学习略读课文时,可引导学生根据文前的导读提示提炼阅读方法,开展有效阅读。

如《万年牢》课文前的导读提示是这样的:

父亲在道德难题面前,放弃了汽车,选择了诚信,做到了以诚待人。下面这篇课文,讲述了另一位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的故事。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这一处导读提示紧扣本组课文的训练目标――“阅读本组课文,理解重点语句和段落,思考一下课文中讲述的这些故事,对我们做人处世有什么启示”,且文本语言质朴、意思明白,因此在引领学生阅读时,不妨就采用“拿来主义”,请学生围绕导读提示来设计学习流程:

1.初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请你分别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一下。

3.再一次细细地品读课文,课文的哪些具体描写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请你画出关键的语句,标上序号。

在这一环节的自主阅读中,教师根据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提及的三处“万年牢”的意思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4.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大家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

整个阅读过程,学生就是在导读提示的“三读一悟”中开展的。学生根据提示,了解了三次阅读不同的速度要求,明确了三次阅读不同的目标任务,充分展开自读、同伴共读。这不仅是一次阅读的训练,也是一种读书方法的培养。

略读课文是孩子们施展阅读本领之地,导读提示则成了学生走进文本的“敲门砖”。像教材中《乌塔》《七月的天山》《全神贯注》等课文,导读提示层次清晰、循序渐进,对学生来说相对易于操作,因此也可围绕导读提示来引领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二)细化导读提示突出学习重点,指导文本赏析

略读课文中也安排了许多名篇名段,它们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是因为其具有隽永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它们的遣词造句、语言表达、谋篇布局等都是可供临摹的典范。阅读这样的文本,学生如果粗枝大叶地读,“语文”方面的习得就会微乎其微。那么如何从导读提示入手细化目标,引领学生抓住重点来学呢?

1.设计旁注,品味语言表达

如《慈母情深》一文的导读提示是这样的:

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爱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母爱又是何等的深沉。阅读下面的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

提示中要求学生“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光凭这样“大而空洞”的提示,学生很难品读出作者的匠心独具。我们对这一处提示进行了精细的二次加工,采用对重点语段进行旁批评点的形式指导学生突破自读自悟中出现的难点。

2.由表及里,关注谋篇布局

如《灯光》一文在导读提示中这样提到:

“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

作为六年级的学生,阅读课文解答这样的问题,不算什么难事。但阅读就止步于此吗?通过细读文本我们发现,文中反复出现的“多好啊”这句话是作者构思上的文脉,与文眼“灯光”相衬。课文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了战争年代郝副营长的美好憧憬与英雄壮举,结尾又回到写灯光,照应开头,寄托了作者的哀思与心愿。

如上所述,教材中选编的略读课文有不少值得深究的训练点,我们不妨“略”中求“精”,选准训练的着力点(语言、结构、情感表达等),保证学生一文一得,促进语文能力的提升。

(三)借助导读提示重构学习要点,关注学法迁移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习了例子,又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

从这一点来看,略读课文是从学习转向运用的桥梁。学习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对已有的阅读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提炼,并鼓励他们尝试运用这些方法和经验。

1.过渡性阅读,掌握阅读方法

如《金色的鱼钩》(人教版课标本五年级下册)一文的导读提示是这样的: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令你感动的部分找出来,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再说说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理解。

对照单元学习目标,我们将学习的重点设定为:聚焦“老班长”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老班长语言、动作、神态的语言进行文本细读,感知老班长这一人物形象。这样也为学习下一课“老汉的形象”在学法上作了铺垫。

2.比较性阅读,感知表达异同

我们引领学生对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进行比较。如四年级上册“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组课文,学习略读课文时,借助提示,我们可充分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丰子恺的《白鹅》与俄国叶・诺索夫的《白公鹅》,写法上有哪些异同;《猫》和《母鸡》都是老舍写的,在写法上、情感表达上又有什么不同。

还可以将略读课文与略读课文进行比较。如学习六年级上册《跑进家来的松鼠》一文时,可以引导学生从五年级上册的《松鼠》入手,然后从写作内容、结构安排、语言风格、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对比阅读,进一步了解不同体裁文章的异处。

(四)补充导读提示延伸学习过程,拓宽文本视野

1.拓展阅读,树立原著意识

教材中有较多的略读课文是名著的节选或片段,如《景阳冈》选自《水浒》,《猴王出世》选自《西游记》,《金钱的魔力》出自《百万英镑》,等等。在学习了这样的经典选文之后,学生的阅读兴趣正浓,我们应适时补充阅读要求,引导学生去认真读原著,由点及面,拓宽阅读的视野。

2.积累语言,培养欣赏水平

阅读这些略读课文,如同徜徉在经典规范的语言长河中,老舍的《母鸡》、萧红的《祖父的园子》、叶文玲的《我的“长生果”》、琦君的《桂花雨》、冯骥才的《珍珠鸟》……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因此要引导学生积累经典规范的精彩句段,读读背背,写写读书笔记,做到“厚积薄发”。

3.掌握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略读课文更要关注阅读方法的习得,使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方法,如:快速浏览、信息搜索法、名著欣赏法、比较阅读法等。如《各具特色的民居》一文的导读提示中写道:“和多姿多彩的戏剧艺术一样,许多地方的民居也是特色鲜明……”文中介绍了客家民居与傣家竹楼的特色,阅读之后,我们可以补充要求:搜集其他特色鲜明的民居,运用本文学到的说明写法,试着介绍一种你感兴趣的民居。这样,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初步掌握信息搜索与整理的方法,读写结合,提升了语文能力。从文本出发,巧用导读提示,使学生学“法”用“法”,做好精读教学与略读教学的有效链接,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略读课文的独特功能,构建起学生阅读的绿色“生态环境”。

二、板块推进因文而异

“略读课文更需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建议采取几遍读的方法。如,一读,读正确读流利,口诵心惟;二读,画画批注,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收获(可以是受到教育启发、好词佳句、文章写法、读书方法),积累语言。”此语在阐明略读课文的教学基本步骤的同时也传递这些信息:一是课堂教学结构要“简”;二是课文作为教学用的“语料”,要明晰不是课文的精读和略读,而是课型上呈现的方式为精读和略读,不同的课文,其教学目标、方式、形态方面也不一样;三是略的是教师的教,改“圈养”为“放养”。教师在精读课文教学中授之以“法”,学生在略读课文中循法学习;四是要“略”中求“精”,选准着力点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其倾吐、吸收。因此,依据文本不同题材、体裁、类型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简化结构,板块推进。

与流线式教学相比,以板块形式推进方式进行教学,开放学生学习的空间,更能遵循“以学论教,顺学而导”的理念,教师在教学中会更加关注“生成资源”。采用诸如“整体感知-自读自悟-交流点拨-积累拓展”板块设计方式。给学生留足自主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辨析、历练,培养学生潜心会文、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以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基础,学习实际情况、实际需要定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形成或调整教学思路,再引导学生质疑解难、交流点拨,才能落实语文能力训练。

(二)因文而异,选择教法。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关注文本的题材、体裁、类型特点,精心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五上的《松鼠》《假如没有灰尘》要引导学生在获得科学真知中得到乐趣,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感到新鲜而富有新意;揣摩说文章的知识理趣、感悟其修辞表达手法表现的浓浓语文味并迁移练笔,不能上成科学课。

1.比较读

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比较。如四上《猫》和《母鸡》同为老舍写的,在写法上、情感表达有什么不同;《白鹅》(丰子恺)和《白公鹅》(俄国叶・诺索夫)同写鹅,各写鹅的哪些特点,写法有哪些异同。

略读课文与略读课文比较。如教学六上《跑进家来的松鼠》时,可以让学生从五上《松鼠》入手,温故知新,再从内容、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弹性设置深入(多角度)对比阅读环节,完善认知结构。

2.迁移读

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往往含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找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共生点,依据(教材呈现)阅读提示来设计(含单元导读、课文导学提示语、插图,泡泡提示语等)教学目标,按略读课文导学提示语学习要求和方法,选好切入口,作为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路径,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

3.重点突破法

五上《慈母情深》《学会看病》,前者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学会感恩母亲伟大无私的爱,还想告诉贫困家庭的孩子,读书是改变人生的命运的重要方式。文章文学性较强,如果当作普通的记叙文去分析时间、人物、地点、事件,教得太实、太全会割裂文章的整体气韵。设计让学生画出描写母亲外形和语言的语句,注重语言形象去想象感受环节,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在生活的困苦中母亲的辛劳、深情、对我的支持;体会短句成段快节奏的形式。后者是逆向思维的方式,主要表现另一种母爱的表现方式(鼓励独立),侧重揣摩描写母亲矛盾心理活动变化,让学生带着“文中的母亲到底是不是冷漠、狠心的母亲?”这个问题去寻找母亲几处语言、心理活动,感受母亲的矛盾、担心、焦急。而后对比两篇文章:同是写母亲,写无私的母爱,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三、适度拓展积累运用

大量的课外阅读,会帮助学生构筑厚实的语文基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提升文化品位、造就健全人格。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接触名著,领略经典的魅力,享受“名著之旅”。

1.拓展阅读

香港学生在历次国际阅读评估比赛中名列前茅,主要原因之一是教师围绕课文,拓展一组阅读材料,一节课可能上好几篇课文,让学生在大量的材料中迅速提取所需要的信息,进行选择、判断、概括。这足以证明:大量略读,有助于阅读能力、阅读水平的快速提升。崔峦老师在全国第七届青年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总结时也指出:“有效地穿插拓展的阅读比较少见。应当在读好课文的前提下,让学生尽可能地多接触一点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如《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这篇课文关于科学研究发现,涉及许多深奥的地理知识,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观察世界地图,了解七大洲、四大洋、查找大陆漂移说的相关资料;在课中,教师设计补充魏格纳去实地考察的一些情况、医生的劝阻及他长眠在冰天雪地中为地质事业献身的震撼人心的资料;课后阅读魏格纳或其他科学家关于科学研究的故事再交流。此外,选读课文也可以按内容分别插入相关专题单元,让学生在学完略读课文后拓展阅读。

2.拓展实践

略读课文教学设计还应该考虑给学生自我拓展空间的环节,留下举一反三的天地。如教学《学会看病》,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拓展学生的视野:阅读毕淑敏讲述亲子关系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让学生到医院去一趟,搞清楚看病的程序,再让学生试以儿子的口吻描述到医院后的经过,也学着文章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变化;或者描写一件发生在医院的事情,将叙述和心里活动交织进行描述,促进读与写的有效迁移。教师还可考虑为学生搭设实践机会的平台,让其展示才能、张扬个性。如教学《索溪峪的“野”》,可让学生介绍索溪峪,评选“优秀小导游”……要尽可能使略读课文教学有声有色,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语文能力。

3.积累语言

纵观人教新教材,许多略读课文出自名家之手:《母鸡》(老舍)《祖父的园子》(萧红)、《我的“长生果”》(叶文玲)、《桂花雨》(绮君)、《松鼠》(布封)、《珍珠鸟》(冯骥才)、《慈母情深》(梁晓声)、《学会看病》(毕淑敏)……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累经典规范的优美语言、精彩句段,做好读书笔记,便利自己习作时“厚积薄发”。如:《珍珠鸟》的开头“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冰心曾经评点:“这个‘真好!’开头起得很带劲,这劲中有着无限的喜乐。”这就绝佳的语言训练点,应该这让学生感悟理解后,也尝试在习作中将表达情感的简短词语放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

教学是一个多元化行为,从开放的角度看,不能完全信守“略读课不能上成精读课”或“精读课不能上成略读课”的“教条”,还需要实事求是地根据《课标》、教师自身、教材、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设计教法,运用教材,使略读课文教学预约精彩、“别有洞天”。因为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学生在自主、有益的语言实践中尝试运用阅读技能、方法,获得语文素养的逐步发展与提升,享受到课内外阅读带来的快乐,才是最根本的。

参考文献

[1]田本娜:《我与小学语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10月

[2]叶圣陶、朱自清:《略读指导举隅》,沈阳出版社,200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