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范文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第1篇: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范文

摘 要: “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是研究幼儿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语言课程,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在幼儿教育教学等工作中口语运用能力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培养师范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专业必修课程。在教学中应通过重视普通话训练、注重课堂实训、新媒体运用等环节进行教学,通过这些实践环节教学能更好地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教师口语水平,为今后从事幼教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学前教育 幼儿教师口语 新媒体运用

“幼儿教师口语”作为一门应用性语言课程,是研究普通话语音规律和一般口语交际规律、阐明幼儿教师口语类型、探讨幼儿教师口语运用技巧和方法的课程。开设“幼儿教师口语”这门课程可以为推广普通话创造良好的条件,教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同时是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需要。教师与幼儿的相识、沟通、评价等都需要规范的口语,教师语言应该蕴含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感人的艺术魅力,力求简洁、严谨、通俗、优美。具备优秀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幼儿教师教育教学的必备条件,本门课程通过严格的课堂训练和课后教学辅导,能够有效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文明意识,提高人文素养和口语交际能力。

一、重视普通话训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大力推广普通话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语言政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主要基地,教师是推广普通话的主要力量。幼儿教师面对的是正处于学习语言关键期的幼儿,幼儿教师的每句话对幼儿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教师能够正确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必须注重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正确运用普通话的能力。

(一)做到讲练结合。

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普通话语音规律,准确掌握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学生根据音节的拼合规律正确地将声母和韵母组合到一起,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体会各类声母、韵母的发音。在教学中,让学生练习绕口令,注意声母的发音和方音辨正。如声母的发音练习“白石白又滑,搬来白石塔。白石塔,白石塔,白石搭白塔,白塔搭白石,搭好白石塔,白塔白又大”。韵母的发音练习“洞庭山上一条藤,藤条头上挂铜铃。风吹藤动铜铃动,风停藤停铜铃停”。朗读诗歌作品,训练学生注意读准声调,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从军行》、《雪地里的小画家》、《四季》等。

(二)布置课前练讲。

说话,是社会生活中人们互相传递信息、沟通感情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幼儿教师应能够做到用标准普通话与人交流,为了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运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的规范程度,在每节课前,我会布置课前练讲这一环节,要求学生进行即兴话题说话,采用抽签的方式。具体要求:思路清晰,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停连得当,能正确处理轻声、儿化、变调,不能出现方言。在学生练讲的同时,要求其他同学仔细听,看这位同学有哪些语音缺陷。课前练讲结束后,先让学生点评。学生点评,一方面考查学生听力,另一方面做到自查,看别人的语音错误自己有没有。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能够注意规范,时刻提醒自己准确“说话”,在说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认识能力及运用各种语音技巧的能力,进而提升心理素质,强化语言规范意识和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理论学习和课堂实践教学,学生能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和朗读技巧,增强语言规范意识,注意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

二、注重课堂实训

幼儿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专业能力是衡量教师素养的关键,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良好的职业口语素养是其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目前培养的幼儿教师缺少组织语言技能,口语不生动、不规范、不能有效提问、评价学生,朗诵、表演基本功差,我们必须密切结合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提高幼师生职业口语素养,提高幼师生整体素质。

(一)结合实际情况,改进教学方法。

我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语音问题复杂多样,因为没有经过严格的、系统的普通话训练,所以对自身口语水平认识不足,对普通话水平与从师素质关系认识不够。由于她们是大专生,与幼儿和幼儿教师距离比较远,不具备幼儿教师的基本技能,因此课上要精讲理论知识,增加相应的实用性强的技能训练内容,将过去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活学活用,加强实践教学,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从而开拓学生思路,做到真正的创新。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引导学生“学和做”上,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培养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进一步学习并掌握一般口语交际技能、幼儿教师教学口语和教育口语技能。

(二)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灵活。

教学中,按照职业分析――工作分析――任务分析――教材分析――单元分析的步骤,将教学模块按照教学规律与职业需求的原则进行组合和叠加,由语音知识模块、一般口语模块、教学口语模块、教育口语模块共四个教学模块构成。每个单元的课堂教学主要授课环节采用“五阶段教学环节”:案例展示――理论讲授――项目训练――口语测试――评价反馈,辅以课前练讲、n后延伸训练和幼儿园模拟教学。

每节课都设有教学技能实训环节,如在教学朗读这一内容时,教师事先从六个训练内容中选定诗歌、散文、故事等不同文体的朗读材料,学生采取抽签的方式从训练内容中抽取朗读作品,进行朗读比赛。根据每个学生的朗读表现,教师和学生按照朗读要求与技巧对朗读进行评判,引导学生体味其语言风格的差异和感彩的内在变化。在谈话教学中,让学生模拟情景,如模拟师生交谈,设计问题:询问学生完成作业情况等;模拟家庭访问,设计情景;模拟求职交谈,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在模拟情景时,会出现很多即兴的内容,锻炼学生主动思考及应变能力。在教育口语的训练中,让学生认识到合理运用教育口语的重要性。学生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运用恰当的教育口语对学生进行教育。幼儿正处于接受启蒙教育的时期,幼儿教师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教学实训时,教师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境设计教育口语,及时指出不足和改进方法。

三、新媒体的运用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崛起,新媒体因其形式的丰富、渠道广泛、互动性强、覆盖率高、推广方便等特点,逐渐取代传统教学模式而成为传播信息的主要媒介。尤其是互联网和手机媒体,在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主要信息渠道。为此,新媒体时代,教育者应利用好这一趋势,使新媒体资源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延伸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网络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上课时,可以打开互联网,让学生看到规范、标准的语音朗读,播放教育教学视频资料,学生能更直观地体验教学内容。在每节课的案例教学中,学生可以直观学习规范的教育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建立微信平台,利用微信建立微信群,在群里布置语音作业,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语音。学生可以借助这一媒体提高口语能力。微信群的建立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增进师生感情,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语音面貌。

参考文献:

[1]苑望.幼儿教师口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刘伯奎.教师口语训练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陈幸军.幼儿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第2篇: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英文歌曲

由于很多原因,导致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是运用消极的方式来应对英语学习。如何对她们的英语积极性进行提高,让她们能够喜欢上英语课,并且能主动的参与到英语课堂教学中去,这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师们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当前很多教师都在尝试将英文歌曲运用到教学之中,这种方法较为实用。英文歌曲本身有着相当优美的旋律,并且有很多歌曲都有着较为轻松、愉快的节奏,这些歌区很容易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并且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就会跟着旋律去哼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英文歌曲,可以让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改善。

一、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英文歌曲辅助教学的理论依据

1.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在其《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以及《语言输入论》之中所提出来的理论,让英文歌曲在课堂教学之中使用具备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在克拉申的理论之中,认为语言习得的过程和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是相似的。也就是在一种潜意识的情境之下,很自然的就能够习得各种语言知识以及语言技能。特别是对于外语的学习也是这样,通过英语歌曲的运用可以让一直都在汉语环境之下成长的学生,获得一种习得英语的环境以及氛围,让学生能够处于一种较为真实的、自然的环境之中去对外语进行学习。

2.认知规律。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是从形象思维逐步的向抽象思维进行过渡,因此对于直观形象的材料最为容易接受。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听、唱英文歌曲,能够营造出一种直观、轻松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能够处于一种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之下。因此,将英文歌曲运用到英语课堂教学之中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合。同时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也是逐步的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将英文歌曲融入到教学之中,可以让知识变得更加的有趣,并能够将抽象与形象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感性的题材,并在一个欢愉的气氛之中,逐步的掌握英语学习的真谛,并最终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学习效果。

3.情感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与掌握,这样才有助于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进行充分的调动,让学生可以获得全面的发展。大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们虽然自制力不足,但是有着很强的模仿能力,并且爱唱爱跳。同时她们还对时尚和潮流非常地感兴趣,因此她们的学习成绩在很多时候都是看她们是否感兴趣。兴趣作为推动学习的重要内在力量,是学生开展学习的重要内在动力,同时也是学生开展学习的好老师。良好的兴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知事物,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产生出积极的心理倾向。而英文歌曲则与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身心发展特点相契合,也是广大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所感兴趣的事物。因为有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想法:会唱英文歌曲很时尚。因此需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来开展英语教学。

二、英语歌曲在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对英文歌曲资源进行提前搜集。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那些有着较强音乐节奏感的学生,通常都比较喜欢popmusic、rock这一类的英文歌曲,并且能比较轻松的就学会这些英文流行歌曲,例如Lenka、AvrilLavigne、OwlCity、Adele、BackstreetBoys、Linkinpark等演唱的相当流行的歌曲。而教师也可以引导她们去搜集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歌曲,或者是去收集那些积极向上、对于她们的成长有着积极意义的英文歌曲,在课堂之上大家一起进行欣赏。

2.运用英文歌曲帮助学生学习语音与语调。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哑巴英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喜欢开口,也不喜欢听各种相关的听力材料,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导致了他们大多数时候只会英语考试,而不能够流利的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在对英语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听和说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在听的过程之中反映不够快,或者是对其中的某些词的意思并不是很了解,就导致他们不能够明白说话的内容。而适当的进行短语句型的口语训练,则可以帮助学生改善听力。从这里能够看出听和说的练习之间是存在有共同点的。英文歌曲不仅仅旋律优美,而且很多都有着轻松愉快的节奏,即使是最调皮的学生也能够哼几句。而这就为英语的听说训练提供了机会。

3.通过英文歌曲对学生的读写技能进行培养。在开展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阅读和写作技能的培养相当重要。在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单词、短语、句型,在理解吸收之后都可以作为写作的重要材料。英文流行歌曲基本上都是倾向于日常生活之中经常出现的并且相对简单实用的。对英文歌曲进行学唱,可以对单词进行有效的学习和巩固。同时因为伴随有优美的旋律,可以有效的以唱促学。

三、结束语

总之,在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能够考得高分的同时,真正的能够用英语来进行简单的实际交流。英文歌曲本身在发音、语法结构等方面都有着较强的练习作用,合理的对其进行运用,可以让学生产生兴趣的同时学好英语。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所选择的歌曲要与他们的兴趣和水平相吻合,不要太难,要容易朗朗上口;歌曲之中的内容应该和教学内容进行结合;同时课堂之上所运用的歌曲也不能够太多,防止英语课成为了音乐课。

作者:马燕 单位:兰州理工中等专业学校

第3篇: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琴法课;教学探究

在学前教育专业中,音乐不是一门较为独立的学科,涉及唱、听、弹等,为了不断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将教学重点设置于钢琴的基础教程中,重点为讲解正确弹奏方法与乐理知识,使学生们在熟悉五线谱的过程中,能够学会钢琴弹奏,为未来的音乐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1当今社会学前教育琴法专业的现状

1.1学前教育概念:学前教育属于早期的幼儿智力开发工作,对于学前教育而言,涉及较多的理论与专业技能,能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学前智育能够不断开发学前儿童的大脑,在启发幼儿大脑的过程中,使孩子们能够变更聪明,学前智育属于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属于学前教育学的重要科学体系。幼儿时期属于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能够幼儿智力的发展,对于正确的学前教育而言,智力方面的学前教育十分重要。对于学前智育而言,由于其属于完整体地的培养过程,主要包括想象力培养、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不断增强幼儿的记忆力,具有相互联系性。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具有很多特点,能够使幼儿发展方向更好,对于学校开设的课程而言、教师需要保障安排的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幼儿在校学习期间能够专注专业特长,学对于学前教育而言,艺术教育属于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钢琴基础课的不断训练,学生系统地了解钢琴的正确方法,并且熟悉优秀音乐作品,从而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音乐修养。在了解你钢琴的演奏中,获取实用的技能,不断提高其音乐素质。1.2学前教育琴法专业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某些学前教育学校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制度,未能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缺乏创新改革,导致传统落后的教学制度未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应不断创新管理模式,从而提高钢琴的教学效率。某些教学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很多学习未能体现钢琴重点的地位,钢琴教师缺乏教学热情,直接降低了教学质量。某些钢琴教学课程套路模板化较为严重,教学进度十分滞后。以上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学前教育琴法专业的发展,主要原因包括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例如:复杂的社会因素、教师教学能力弱、心理素质低等,在教学设置环节中缺乏主动权,未能有效促进学校的个人发展。某些教师在工作过程中缺乏复杂态度,同时未能正确认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某些学校管理者只重视面子工程,未将具体措施落实到位,当教学管理制度存在较多缺陷时,难以开展良好的教学工作。一旦当地政府未重视当地学前教育的发展后,使很多学前就专业缺乏完善的保障机制,使很多教学内容,尤其是钢琴课程未能严格落实。当管理机构与教学质量缺乏严格的制度时,教学工作未能与教学制度进行有效协调,导致很多学前教育专业未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学前教育专业琴法课的基本特征

钢琴的弹奏能力属于钢琴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必须学会的基础课程,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缺乏较为正规的音乐训练,因此很多学生没有基础,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存在接受能力不高的特点。《拜厄钢琴基础教程》属于传统教材,内容较多,包括:手指基本功练习、技巧练习等,对提高儿童的钢琴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这本教材具有滞后性,无法满足学前教学需求,《拜厄钢琴基础教程》中侧重点为高音谱号,导致低音谱号的章节练习较少,对于很多儿童而言,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较多,不利于培养扎实的钢琴基础。由于某些钢琴教师依然坚持传统的教学理念,所以,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近年来,虽然很多学期教育教师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缺乏人文关怀后,会导致幼儿产生厌学心理,不利于培养儿童的音乐素养。2.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于很多音乐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课堂中采用模板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幼儿们的思维被固化,脱离了素质教育本质,使幼儿们在后期学习中缺少创新观念,同时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学习区域为专业课堂,对幼儿的创新思维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某些学前教育缺少经费支持,使硬件设施较为薄弱,不利于幼儿的学习过程。在前期的钢琴课程中,很多学生没有经过音乐培训,对音乐谱子完全不熟悉。钢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教学方法,一定要从最基础的乐谱开始讲解,在耐心讲解的过程中,逐渐增加内容的难度,学生在识谱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慢慢慢进步,逐渐增加识谱能力,提高音乐素养。由于乐谱内容缺乏趣味性,钢琴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授课模式,增加学习音乐识谱的兴趣。为了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音乐教师必须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专业技能,但是某些教师未能掌握钢琴技能,导致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专业指导,阻碍了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音乐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其中,识谱课程作为钢琴教学中的基础内容,是音乐教师最为重视的课程之一,直接关系到学生音乐素养的高低。因此,学生需要多接触音乐,不断加强学生后期对钢琴学习的积极性。欣赏音乐可以提升学生的乐感,培养听觉的灵敏度。经研究表明,人对音乐的反应十分敏感,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教授识谱课程。例如: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不能在第一时间讲解识谱内容,而是采用播放几遍乐曲的方式,让同学们聆听,增加同学们对该首音乐的乐感,并且让同学们讲解对这首音乐的理解,这首音乐表达了创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随后,为同学讲解该首音乐的乐谱课程,使同学们在活跃的课堂中学习识谱课程。这样,提升了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把握,而且提高了教学质量。2.2在唱谱的气氛中学习:五线谱是钢琴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内容,学生识谱能力的提高关系到钢琴弹奏的好坏。当今社会,很多学生从小开始听歌,对歌曲的灵敏度非常高,这对教师讲解识谱课程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识谱能力的提高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教师在识谱课程教学中应把握好节奏,不能使授课速度过快,也不能使授课速度过慢。钢琴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对歌曲的喜爱,在学生唱歌的过程中讲解识谱课程。为了增加识谱课程的趣味性,教师应进行乐曲教学,后进行识谱教学。教师需要重视与学生的互动,当教师对问题提出后,会引起学生们的积极思考,并根据自己的爱好,选出自己最爱的某句歌词。在钢琴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极大地提升了识谱教学的质量,促进了学生们音乐素养的提高。2.3加强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乐谱最简单部分,即简谱。让学生学会乐谱符号的唱法。学生在初学乐谱的过程中,由于对乐谱印象不深,常常会忘记乐谱符号的唱法,教师应当为学生进行多次讲解。学生应当多次练习乐谱唱法,增加对乐谱的熟悉度,直到完全掌握识谱技能。很多音乐都含有乐谱,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学会乐谱的唱法,才能提升音乐水平。教师在课堂中应重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吸收程度,经常与学生进行互动,不断解决学生识谱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教师应当具备音乐素养,在课程教学之前,充分了解乐曲家的背景知识,从而在课堂中更好地为学生讲解乐曲知识,增加学生的文化素质及对乐曲情感的理解。随后在进行合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活跃课堂气氛的过程中,为教师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从而不断提高音乐理解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增加与学生进行互动的次数,使学生从课堂中的旁听角色转变为参与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鼓励学生们对钢琴问题进行思考,使学生们能够感受到探索知识的乐趣。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们的独立见解,对于学生们的错误回答,教师不能急于否定,而是从学生们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们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教师应充分保护学生们的创新性思维,不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坚持“表扬为主,鼓励为辅”的原则,对于能正确理解钢琴曲子的学生们进行表扬,对于学习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应耐心指导,正确地引导学生发展。

3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的教学模式

3.1加强学生音乐感:在当前社会中,学前教育专业不是独立的学科,而是综合性的学科,艺术教育属于重要的组成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钢琴课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钢琴时,能够学量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的理解力与欣赏力。通常情况下,学生对钢琴的兴趣非常高涨,教师可以在教授钢琴的过程中,为同学们讲解音乐背景知识,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识谱能力。但考虑到学习钢琴具有一定的难度性,教师需要先从简单的部分讲起,不断陪养学生的乐感,使学生地掌握曲子的节奏,从而利于钢琴教学的质量。教师让学生在弹奏钢琴的过程中,应该向学生介绍乐曲含有的思想感情,增进学生对曲子时代背景与创作者内心思想感情的了解,从而提升课堂的活跃气氛。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气氛中,可以提高注意力,促进识谱教学的质量。不断培养学生的音准与节奏感。音准和感是学习钢琴的条件,学前专业的学生由于学习时间短,社会经验不丰富,在学习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只能理解浅层的钢琴音乐知识,对于深层的钢琴音乐知识而言,还需要一定的学习时间,才能完全掌握深层次的音乐符号语言。音乐符号语言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同时将音乐思维运用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中,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小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家出台了有关教学改革的政策,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符号语言思维。3.2五线谱讲解模式: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学习,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互相协助的重要性。同时,学生在交流钢琴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而且能够有效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为班级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必须坚持“以表扬为主,以鼓励为辅”的原则,不断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次数,有效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同时,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目的为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把上课的重心从教案中转移到学生本身。3.3小组形式探究学习:五线谱简洁明了,但是某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未建立良好的音乐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生动幽默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沉浸在学习音乐的气氛中。教师应告诉学生,音乐符号具有简单明了的特点,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已经建立五线谱框架的情况下,完全理解了音乐符号的特点,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把数学教学的方法由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将枯燥无味的教课方法改变为生动有趣。教师在钢琴课堂中,应该为学生建立生活化情景。教师在使用五线谱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有效提高了教学进度,音乐知识具有相通性,符号与文字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便于学生对其他五线谱知识的理解。由于学生的教育背景、学习基础不同,教师在授课中,必须充分考虑到个体差异性,在初期的五线谱符号语言讲解过程中,必须详细讲解内容,注意内容之间的逻辑性,即使是最简单的内容,也不应直接忽略,必须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耐心讲解。由于符号语言具有抽象概念,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建立生活情景,使学生在联系生活情景的过程中,增强对钢琴符号语言的理解,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创新意识。学生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对五线谱符号的印象,在弹奏的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五线谱语言进行运输,建立音乐框架,学生在弹奏钢琴的过程中,可以对音乐知识进行梳理,使音乐知识体系变得更加完整,思路更加清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可以从多个角度认识问题。对于学前专业的学生而言,音乐思维建立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学生不能灵活运用五线谱,只能降低钢琴弹奏效率,这样的学习思路不利于学生对其他课程的学习,降低了学习效率。钢琴即兴伴奏能够在学生没有乐谱的情况下,进行钢琴演奏,从而表达相应的音乐感情。因此,钢琴课程对幼儿的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4钢琴课程教学形式优化策略

4.1多媒体教学与钢琴课程结合:不同于传统的音乐课程,由于对象为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幼儿的特点进行教学,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对于钢琴集体课而言,教师通过进行理论讲解,同时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钢琴课程教学时,可以将多媒体元素运用在课程教学中,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枯燥的音乐信息与音乐、图片、动画结合,有效提高了钢琴教学质量。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钢琴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式,将视频动画与理论知识结合,使抽象化的音乐知识变得具象化,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使学生对五线谱钢琴的课程知识印象更深,活跃了课堂气氛,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提高了课堂效率。近年来,某些钢琴教师过于依赖信息技术,很多教学方案都是来源于互联网,缺乏教师的教学理念,未能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教学,不利于学生的课程学习。某些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未能分清主次,将所有的知识点都加入课件里,导致学生未能掌握所有钢琴知识点,同时,繁杂的音乐内容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当代社会中,钢琴课程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充分发挥音乐的优势,使学生在钢琴弹奏的过程中,体会到五线谱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钢琴教师应将音乐课程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使学生参与到更多的音乐课程中,学生在弹奏钢琴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理论知识,从而能够不断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在演奏钢琴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巩固学习到的音乐知识,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能力。将弹奏内容与理论知识进行结合,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对五线谱知识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4.2创新钢琴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是教师在通过不断引导学生对音乐问题进行思考,从而获取音乐知识的教学活动。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案,探究性教学方法更加重视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教育背景下,“以人为本”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即不重视学生的吸收能力,不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只能以应试教育的方式被迫学习,使很多学生对钢琴课程产生抵触心理或者厌学情绪。因此,钢琴教师必须重视授课方法,通过充分发挥探究式教学的优势,引导学生主动收集与分析钢琴问题,通过针对问题提出假设与结论,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推论,从而增强对钢琴知识的理解能力,有效提高钢琴教师的教学质量。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学生的教育背景、生活环境不同,学生的钢琴基础也不同。因此,钢琴教师必须平等对待优秀学生与成绩差学生,避免出现偏心情况,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与心理压力。同时,该行为也不符合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4.3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良好的教学工作开展基于正常的教学秩序,规范的教学秩序能够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当代社会提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学校管理者在管理教师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教师的个人意见,尽量满足教师的合理化需求,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从而实现有序的教学秩序。教师在不断优化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钢琴小组课的教学形式具有很多优势,小组课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弹奏技能。在当代钢琴教学中,钢琴教师需要建立创新理念,需要教授给儿童钢琴理论知识,还应重视培养儿童的音乐素质。钢琴教师可以采用“弹唱教学”,营造较为轻松的教学气氛,使儿童在与钢琴教师互动的过程中,提升钢琴教学质量。在当代钢琴教学中,钢琴教师需要建立创新理念,重视人文关怀,不仅仅需要教授给儿童钢琴理论知识,还应重视培养儿童的音乐素质,不断提高儿童的音乐素养。教师可以采用“弹唱教学”,学生在弹奏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演唱,营造较为轻松的教学气氛,使儿童在与钢琴教师互动的过程中,保持较高的注意力,从而提升钢琴教学质量。钢琴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需要重视儿童的技术训练,采用的策略为:由缓到快、控制音色。《哈农》教材中,每首曲子都标注了相应的练习速度,儿童在练习时,需要尽量减缓速度,使每个手指关节都能具备独立站立的能力,在长期练习时能够不断增强儿童的手指灵活度。当儿童熟练乐曲后,能够不断提升速度。钢琴教师还应耐心讲解变化节奏,包括:前、后附点,使儿童手指力量不断下沉的过程中,能够使指尖灵活度更高。为了控制好手指力量,教师需要重视力度变化的讲解,能够奠定坚实的钢琴基础,为后期的乐谱弹奏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不同的练习曲具有不同的训练方式,因此钢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向儿童介绍重点练习部分,《哈农》前31首练习曲涉及较多的变奏部分,教师需要结合每首练习曲的特点,为儿童耐心讲解弹奏方法,例如:扩张练习、颤音练习等,使儿童掌握一定的弹奏技巧。为了不断加强儿童的手指弹奏力度,教师需要严格要求儿童的坐姿、手臂姿势等,使儿童在演奏过程中,不会出现肩膀高耸的情况,使手臂自然放松于琴键上。由于某些教师未向儿童介绍乐谱的创作背景,使儿童不能感受创作者的创作意图与思想感情,会导致儿童与钢琴乐谱产生“距离感”,使儿童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钢琴教师需要向儿童介绍乐曲的主旨,使儿童能够沉浸在钢琴乐曲的世界里。

5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围绕学前教育介绍了其中的音乐教育发展,同时阐了学前教育专业琴法课程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学前教育琴法专业的课程优化对策,希望能给学前琴法教师借鉴意义,在钢琴教学中,儿童的钢琴基础技能练习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后期的学习质量。学前教育的钢琴课程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力,提升儿童的钢琴弹奏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时,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营造轻松的气氛,从而提高钢琴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7,(01):105-107+112.

[2]何泓岱.从键盘乐器演奏基础教学分析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琴法课程教学[J].职业,2016,(29):62.

第4篇: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课程体系建设

在进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基础,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创设好教学方向以及培养目标。在目前的教学背景下,学校需要促进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针对学生的音乐认知、情感以及能力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并且收集一些针对儿童的音乐教学内容,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其社会竞争力。

一、做好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目标设置是基本内容

职业本科院校培养的是专业化的人才,所以在理论方面应当以专业教学为基础,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认知、情感以及能力三个方面的培养,完成基础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以后,对学前教育专业儿童音乐教学能力的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针对儿童的学习心理进行研究,对儿童学习现状的研究做出一些教学内容的设计,培养学生观察儿童活动以及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最后一步是教师需要培养学生情感方面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于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进行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课程目标设置之时,教师还需要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进度进行教学,以契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心理,符合其学习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在日常教学进程中,教师需要针对每一课程进行具体化的目标设计。在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歌唱、音乐鉴赏、打击乐以及韵律四个领域的学习,需要在大的教学目标指引下,进行具体化的教学细节目标设计,促进目标设计的系统化建设。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学校需要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专业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创新实践精神、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学生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师需要在明确学生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加深对于学前儿童教育音乐教育的认识。为了提高其认知的水平,首先需要引领学生了解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知识,并且明确学前儿童音乐课程教育的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板块。作为教育和启蒙儿童的重要途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具备基础的音乐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音乐技能,提升自身理解音乐和鉴赏音乐的能力,在儿童音乐的实践教学中充分丰富自身的感性经验,加强教学的水平。在教学能力目标方面,学生需要具备观察儿童音乐学习状态的能力、发展状况的能力、分析音乐教学内容的能力、设置音乐教学活动的能力、开发音乐教学资源和组织儿童音乐教学活动的能力,并且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能够与时俱进,不断促进自身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在另一方面,职业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还需要能够明确学生对于儿童音乐教学重要性的充分认识,激发学生从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我国教学的水平,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

二、保证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

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体系建设针对每一知识点或是理论教学内容需要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以教育理论为支撑,使得教育理论有实践的机会,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以此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设计之时,首先要教授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而后结合相应的实例,给予学生自主练习的机会。在现代化的教学背景下,教师需要加强对于任务驱动式教学策略的应用能力,首先在理论知识的指引下,引导学生去完成教学任务,促进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在学生进行教学活动之时教师也需要总结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并且对学生的实践方向以及实践内容进行及时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首先教师需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形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分为案例教学、问题讨论、理论巩固这三个方面,加强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的传输效率,而后根据理论知识让学生模拟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地参与。例如,在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音乐鉴赏的专题。教师在课堂上选择某一乐曲,而后进行播放,让学生感受音乐。而后针对这一乐曲进行专业鉴赏知识方面的讲解。以上所述是较为基础的实践活动。此外,教师还可以打破课堂教学情境的时空限制,在课外活动中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实践补充,促进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例如教师可以与幼儿园合作,让学生深入到幼儿园中进行专业实训,能够使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到学前儿童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氛围,从而不断促进自身对于教学内容、教学氛围以及教学形式的理解,提高自身的实践水平,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教师需要做好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评价教师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状况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效果,了解学生的学情,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教师在进行学前儿童音乐的模拟教学时,可以针对小班唱歌活动《点豆豆》这一课合理地设计评价模块,引领学生分析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效果,并且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教学技能,使其能够与学前儿童形成有效的沟通。在与幼儿园进行教学实训合作之时,教师可以评价学生的教学反馈以及评价模块设计状况,并将这部分内容纳入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中,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在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意识,并通过这样的实训方式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三、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教学实践情境

在职业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真正社会实训的机会还是较少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情境教学的方式,模拟社会实践情境,促进集体实践教学。这样能够给予学生知识输出的机会,使得学生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于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基础理论的理解和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推动学生的认知。教师可运用小组式的实践教学方式,结合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在例课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习音乐理论知识,还需要观察教师的教学方式,在观看例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小组讨论,调动学生的聪明才智,提高实践的质量和水平。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其他同学充当讲课同学的学生。除了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的音频或是图片加强情景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多媒体进行讲课,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教师也可以为学生预留以某一音乐课程为主题的小组作业,给予学生一周或者两周的时间进行实践训练。例如,可以以中班音乐教学《快乐机器人》为主题,引导学生在这一周或者两周的时间进行学生的韵律活动教学。实践情境创设从学生认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目标撰写、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活动设计、说课模块和教学评价几个方面让学生开展小组实践,要求学生通过PPT的方式将实践作业呈现出来。在一周或者是两周后的音乐教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引导每一小组派代表报告PPT上的相关内容。在实践教学的进程中,教师能准确地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估并把握学生的学习能力,重点考查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基础、韵律活动教学目标设置的合理性、教学评价设置的合理性以及课程内容设计的科学性。教师也可以通过小组间竞赛的方式调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学生进行PPT的宣讲过程中,教师对每一组的宣讲状况进行打分,小组得分最高的即为优胜小组。教师可以给予其一定精神上的或物质上的奖励,运用鼓励教学的方式,提高小组教学的效率,提高情境创设的质量和水平。在学生能够在进行学前教育音乐知识学习的同时,教师还给予学生进行教学实践的机会,形成有效的教学体系。小组间的宣讲也可以使得学生互相学习,在同学中形成合作竞争的教学局面,使得班级内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重要保障

在现代化的教学背景下,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体现学生核心素养的一方面。职业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教学还需要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这样能够使其服务于我国学前儿童教育,提高我国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每一次上课前,职业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教师可以给学生分享一些经典名曲,这样能够拓展学生的音乐学习视野,加强学生的鉴赏力。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经典的音乐名曲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名曲中的趣味,通过日积月累的方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美学教育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较为缺乏的教育内容,在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这样才能够使其有效地对学前儿童的审美进行引导。在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加强其美学基础以及增设美学实践教学内容,以此提高教学的质量。例如,教师可以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分享《天空之城》等等曲子,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我国的民族乐器,分享我国经典的民族乐曲,如《高山流水》《月光下的凤尾竹》等等。在进行美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学生拥有正确的道德观。只有拥有正确道德观的学生才具备欣赏美的能力。对于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需要落实在每一次的音乐教学中。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调转主体,引导学生分享其喜爱乐曲。这样能够促进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加强教学主体的多元化,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学生在分享其喜爱乐曲的过程中,也能提高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学生能够通过语言,以较为理性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感性审美经验。这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教师可以把学生喜爱的乐曲分享这一时间环节纳入到期末课考核中,以较为强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水平。在分享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保证学生拥有创新意识,不应该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打压。这样的分享能够促进学生相互交流,也是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基础以及审美取向的一种手段,并且教师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检测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学效果,完成课程的自我评价,使得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这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五、总结

本文从四个方面为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提出建议,教师还需要根据其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以及教学建议,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对于现代化教学方法的运用、更新教学新思想,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理论、实践、创新等综合能力,进而提升其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郭璐.学前教育中音乐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探究[J].黄河之声,2017:64.

[2]彭鹏.论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

第5篇: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范文

一、学前教育中科学游戏的重要性

在幼儿的学前教育中,最能让学生接受的是教学和游戏相结合的模式,但二者需要科学的结合,才不会在运用的过程中本末倒置,才能真正让科学游戏在幼儿学前教育中发挥作用。

首先是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儿童具备“张力”。在学习过程中,儿童可以通过重复性的游戏动作获得科学的经验。这种反复的动作在成人看来是没有任何作用的,但是对儿童来说就是一种必须的锻炼,并且在“同化”的过程中衍生出某种“顺应”。换句话说,儿童在科学的游戏时并不仅仅是游戏,而是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够穿插一些探索性和尝试性的动作。

其次是欢愉的感情体验能够让幼儿在玩中进修科学。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是心情愉快的,这也是科学游戏的重点。因此,“好玩”能吸引儿童的好奇心,游戏中产生的有趣现象也能吸引幼儿的兴致,甚至是自己动手操作的成就感都能让幼儿尽快地融入学习中去。综上所述,在幼儿学前教育过程中科学地融入游戏可以让儿童在欢愉的感情体验中进修科学,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科学进行游戏的策略

1.科学、严谨地设计游戏设计

教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引领者,对于学习能力尚浅的幼儿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离不开具备优秀素质的教师来安排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根据幼儿的智力发展情况以及幼儿自身的能力情况,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科学合理地融入游戏,并在合理选择游戏内容的基础上科学制订新的游戏方式,严格把握游戏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例如,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自我思考能力时,可以适当融入“画出太阳、花草树木以及周围的生活环境”这个游戏,让儿童在画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同时又不脱离实际生活。而在涉及动物知识时,可以引导儿童进行“小动物的叫声是怎样的?”“猴子、老虎长什么样子?”“小狗喜欢吃什么?”等相关问题的竞答。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知识,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会思考。而这都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素质,才能指引儿童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

2.尽可能使游戏生动有趣

之所以要在学习的过程中适当引入游戏,就是因为游戏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吸引儿童,而枯燥机械的游戏是不能吸引幼儿投入到学习中去的。因此,在设计和安排游戏内容时,幼儿教师需要重视游戏的趣味性,例如适当地融入竞猜类游戏,幼儿会因为其生动的趣味性而感到愉悦并踊跃地参与。

3.尽可能使游戏灵活多样

学前的幼儿正处于好动时期,因此,在游戏过程中适当进行脑力和身体的活动能让幼儿在活动中更好地求知。例如在“老鹰抓小鸡”游戏中,幼儿能在游戏的过程明确自身的身份,并且能够机智灵活地躲避危机,不仅能够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活动身体,还能更好地开动脑筋,充分发挥了科学游戏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第6篇: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研究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课堂,活跃了师生的思维,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新课程改革,尽管凸显了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并未因此而否定接受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一些学校在研究性学习方面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有的由少数老师和学生组成课题组“攻关”,争取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评比中获奖,却把大部分学生撇在一边。小学语文新课改一定要结合本校、本班的实际,从出发点来说,应该是让学生实现一种学习方式的转变,由学习的奴隶变成学习的主人;从过程来说,应该是重在参与,全员参与;从结果来说,应该是“你有能力搞出原子弹当然好,他有能力做出茶叶蛋同样不失为一种进步”。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成败,重点不是看学生试卷上的成绩,而是侧重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新世纪的人才,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归纳与总结能力、理解与感悟能力、交流与表达能力、思维与思索能力、欣赏与审美能力、想象与推测能力、实践与运用能力、合作与自主能力、创造与创新能力。这十个方面的能力都是相互紧密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坚持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知识与能力并重,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师生交往的重要意义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需要。教师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要时时鼓励学生敢于说出与别人(包括老师)的不同想法,要支持学生在现成的答案之外探寻“新解”的尝试。当前课堂教学中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热闹繁荣”的景象:只要上课,必然有三、四人小组讨论,学生忙于活动材料的搜集、整理,小组忙于热热闹闹、旁若无人的讨论,教师忙于一个一个活动的组织、展开和在各小组间转悠,忽视了小组的组合是否合理,问题是否有讨论的价值。这种合作学习本身就无视学生的个性,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掩饰了个体之间的差异,甚至会剥夺部分学生独立思考、质疑、发言的权利。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应该是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合作伙伴,或者暂时选择不合作,先思考,再讨论,给学生留一个思考的空间。

语感是学生对句、段、篇加深理解的必要途径。只有培养起了学生的语感,学生对句、段、篇的理解才会透彻、深入。培养良好的语感必须从词的语音、语义、语境、语气等方面着手,加以正确的引导,营造浓郁“阅读情感场”,让学生在阅读是投入丰富的情感,使学生产生谐振,自然而然地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再融入“一边读,一边想”、“读进去,想开去”等读书方法,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内容的实质与外延。

三、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

新课程给出了评价的三个维度:“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但许多老师片面地理解为新课程只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拔高了教学要求,忽视了学习主体的实际状况,忽视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性,好像教学中涉及双基就不是新课程,形成了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即使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也不能脱离语文情境。《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有关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争论进行了统一,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遗憾的是,不少人打着人文精神的名,行着思想说教的实,把人文精神与思想教育划上等号,所不同的是把过去浓重的政治色彩与时俱进地换成了今天比较热门的话题,这与过去的架空分析其实是一脉相传的。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

第7篇: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范文

论文摘要:新课程初中英语教材虽然每单元都有一个特定的主题,但相对的信息量较大,它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直接体验语言和运用语言。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外,还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创设一个英语环境,通过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学科的整合来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达到培养大批具有21世纪基本英语学习技能、创新思维、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创 新人才的目的。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结构、内容、评价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改革创新精神,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新英语课 程标准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英语人才。那么,我们的中学英语应当通过怎样的途径才能有效地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英语人才呢?这就要依靠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学科课程的整合。

一、当前我国中学英语新课程改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中学英语教学观念上的误区。多年来,语法为纲,翻译为方法的教学模式,使相当数量的中学英语教师形成了以自己为中心,一言堂的教学习惯,以及多讲,细讲才是“有水儿”的教学观念。学生的主要课上活动就是听讲,记笔记、偶尔回答一些问题,但完全处于被动的位置。新教材要求以学生为主角,交际为中心,操练为重点。它不要求所有第一次出现的语法现象都讲,目的是让学生先有感性认识,先会用。见多了,用多了,感性认识加深之后,教师和学生再一起总结,这是典型的归纳性教学观念。也是许多英语教师仍旧习惯于演绎性教学方法,大讲特讲语法,觉得不讲就不叫上课,心里不踏实。

2.中学英语教学方法上的误区。教师教学观念上的守旧必然在教学方法上反映出来。有些教师课上仍以讲解词汇、领读课文、分析语法和翻译课文为主,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很少。有些教师不明白,语言是工具,学习语言不像理科学习一样,以理解为主。一个外语教师绝不是讲得越多越好,而是要能控制自己的讲解时间,做到少讲、精讲,适可而止,把时间让给学生,心甘情愿地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以他们为中心。既能做导师,又能做合作者,又能当配角的教师,才是交际英语教学所需要的合格教师。

3.中学英语教师业务水平上的误区。给中国教育事 业造成的损失和破坏实在太大了,教育界青黄不接的现象仍然到处可见。在过去的十几年里,高等师范院校虽然为中学培养了大量的英语教师。但是,由于种种原 因,合格的中学英语教师仍然不能满足需求,这种现象在非重点中学里尤为突出。仅以考察过的十几所中学里的二所一般中学为例:一所学校全校共有英语教师8 人,英语大专毕业生二人,业余进修后获大专文凭的有三人,非英语专业毕业有两人。另一所一般校中有英语教师11人,其中正式英语专业大专毕业生一人,正式 英语专业大专毕业生二人,后取大专学历者五人,还有一位俄话专业毕业的教师,一位历史教师,和一名中专毕业的教师,也在教英语。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各种夜大和职大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由于各种条件所限,这些学校对其英语专业学生的听说能力训练的严格程度远不能与正 式外语院系相比。因此,在这些业余大学获得大专毕业证书的教师,他们的英语能力不平衡。若让他们教旧教材,讲语法,还能胜任。若用新教材,教授和组织学生 进行听、说活动,有些人可能就力不从心了。交际英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业务要求。这些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用好新教材,他们所面临的一个首要的也是重要的 任务就是要先提高自己的英语交际能力。

4.中学英语教学管理上的误区。新教材使用过程中也有一些教学管理上的问题。有些 教学管理人员也因循守旧,认为新教材语法比较简单,没有什么好讲的,主张开快车。本应该每节课学习一课书,却要求教师讲两课书。第一册本应该学习一年,但是,实际上仅仅学了半年,即一个学期。在他们看来,教学进度不是以学生是否会用所学过的知识为尺度,而是以教师有没有值得讲的语法内容为尺度。这实际上仍旧是语法为纲,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一方面抱怨学生听、说能力差,一方面又要求教师开快车,赶进度。

二、完善当前我国中学英语新课程改革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中学英语教学中引入情感教学的必要性。人作为一个有机体,感性与理性发展应该是协调的,如若片面的追求理性而忽视感性,必然会导致学生 人格发展的障碍。追求理性思考的深刻,而忽视感性思考的力量,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理性思维力的发展,反而有阻碍其发展的结果。有的英语教师总是按自己事先准 备好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对学生进行灌输,往往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用自己的感悟去覆盖学生的感悟,要求学生从一定的角度去理解以求达到同一认识层 次。而实际上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品味是丰富多彩的,这样“整齐划一”的“目中无人”教学,不能不说是英语教学的悲剧。教学中重视非智力因素有 利于教学的成功,我们要发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作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以优化教学,促进认知教育的发展。

2.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使用词语挖掘法。在学生掌握词语概念意义的基础上,挖掘词汇内部的文化因素。两种语言的一般常用词汇中完全对等的词较少。表面对应的词,可能表达不同的文化 心理,引起不同的联想。因此,在讲解词汇时应注意挖掘词义中的文化内涵,词义的文化因素挖掘可视具体情况采取语境法、词源法、搭配法、比较法等。比如:讲 到news一词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知道词的来源。所谓消息,也就是从四面八方来的新鲜事,news这个单词的四个字母分别代表四个方 位:north(北)、east(东)、west(西)、south(南)。也就是汇集四面八方来的事。又如美国英语的秋天常用fall,这是美国人用落 叶一词生动形象地展现秋天时节落叶缤纷的情景。再比如我们在讲解英语中对女性称呼的三个词miss、mrs、ms时,进行一翻讲解学生就知道其用途了。 miss表未婚小姐,mrs表已婚女士(夫人),而ms一词则不表明此人婚否,这个词是60年代美国女权运动者所创造的一个词,因为我们称呼男性时一律用 mr,而不区别此人婚否,所以女权运动者为了与男性平等而用了一个新词ms,所以ms不仅是一个新词的诞生,更重要的是表明一种观点和态度,此类例子举不 胜举。这种讲解方法不仅让学生懂得了词的表面意义,而且使他们了解词的文化内涵,为他们日后准确运用打下基础。

3.中学英语教师有步骤、有目的地引导中学生养成英语课预习习惯。(1)适应期:其任务是把学生从“老师抱着走”过渡到“老师扶着走”。预习前,教师给学生一个预习提纲,即要把预习的内容概括成几个问题或知识点,再辅以一定的参考资 料,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或知识点做好预习并记好笔记,课堂上释疑。如:在教上海版高中英语第一册unit one时我将预习内容定为语法:过去进行时态。知识点:charge,lonely,alone,at the end of,introduce等的用法。并将有关的材料发给学生,他们首先自己寻找答案,然后在课堂上讲解、讨论。(2)半自主期:在学生具有一定 的预习能力的基础上,围绕着教材师生共同确定预习的内容,学生自己寻找有关的资料,做好预习笔记,课堂上讨论、释疑。每一周我都用一节课的时间和学生们共同确定一周内要上的内容,学生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解决一部分难点,课堂上进行以某组主讲,其它各组提问,这样学生间相互动起来了。教师讲学生之所想,做到了 有的放矢,课堂的听课效果大大提高。(3)自主期:“以课本为依托”辅以一定的参考资料,学生自己确定重点、难点,在有关的参考书中寻找答案,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释疑,相互补充,教师总结,测试预习效果。实际上,学生已经能够自主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贯穿着三个阶段的是自测,即设立学生题库。学生根据所预习的内容,以组为单位各出一份试卷,进行互测互检,教师将这些试题汇编就是他们单元复习的资料。

[参考文献]

[1]王雪玲. 认知语境对英语阅读效果的制约和促进作用[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10)

第8篇: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研究

在初中语文中,文言文的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文言文教学与其他的教学模块相比而言,难度较高,很多学生都有畏难情绪。此外,很多教师受到应试观念的严重影响,片面追求文言文教学的应试功能,忽视了文言文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导致文言文的教学为与教学改革的步调相统一,教师作为教学中的引导者,必须要意识到这一严峻的问题,采取科学的方式提升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现状

由于文言文与白话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很多学生认为文言文的学习枯燥无味,整体的学习效率也不高。就现阶段来看,我国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的问题:首先,教学形式陈旧。在现阶段的文言文教学中,大多使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再逐字的进行翻译和注音,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只能够被动的进行接受;其次,学生也没有意识到文言文的重要性,大多数的学生都认为文言文复杂难懂,实用性也不强,因此,也不会好好的进行学习,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未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导致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一直不高;最后,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不注重情感的传授,往往只要求学生会背课文、理解字词即可,没有深入的对学生分析文言文中蕴含的深刻情感,难以引起学生在思想与情感中的共鸣。

二、提升文言文教学效果的策略

2.1 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升文言文的教学效果,就要采取科学的方式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2.1.1 营造出朗读的气氛

文言文与白话文相比而言,更加的讲究韵律,多读、熟读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基础,为此,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一种语言环境,鼓励学生多开口朗读,这样就能够很好的优化文言文的教学效果。为此,在教学前,教师可以先利用录音资料或者进行范读,充分的表现出文言文蕴含的独特韵味,营造出一种语境,让学生积极的进行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使用多种诵读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1.2 利用故事来提升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

文言文的内容生涩难懂,教学的方式也较为单一,这就很容易导致整个课堂的气氛沉闷,教学效果难以提升。为此,教师在教学前,可以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渠道来搜集资料,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鼓励学生走进文本。初中生的年纪较小,他们很喜欢听故事,在丝丝入扣的故事面前,教师无需再采取其他的方式就可以很好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甚至愿意主动的去探寻文章的精髓。为此,教师在讲课时可以多介绍一些与课文及作者有关的科学知识、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来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

2.1.3 利用多媒体来拉近文言文与学生的距离

将多媒体应用在文言文教学中能够再现古诗文的情景,也可以很好的提升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能够打破时空界限,让文言文的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直观、形象。

如在《唐雎不辱使命》这一课的教学中,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关于《晏子使楚》的视频,这两个故事联系起来,这两个相似的故事有着相似的主题和相似的背景,将其结合起来能够在短时间内拉近学生与课文间的距离,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当然,多媒体的使用要把握好度,过多的使用反而会给教学带来一些反作用,因此,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必须要把握好使用的“度”。

2.2 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2.2.1 重视预习

加强预习可以很好的提升教学效果,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的学生应该能够借助工具书、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简单的文言文内容,这实质上是过程与方法的体现,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各异差异提出预习的要求。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借助工具书找出生僻字,将其中的重要词语标示出来,找出重复的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还要结合注释对文章做一个基本的理解。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可以查阅一些与文章写作有关的背景资料。通过这种预习就能够帮助学生找出学习中的难点,在教学中就能够根据这些难点开展针对性的教学。

2.2.2 重视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可见,对于语文学习而言,积累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词汇,了解其中通假、词类活用的现象,才能够读懂文章,领会到诗词的写作方法和语言运用特点,才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2.2.3 重视感悟

目前初中教材中收录的文言文,大多都是名篇佳作,这些课文具有一定的特征,有的文笔精炼、讲究章法;有的故事性强、情节跌宕起伏;学习这些文章,无论是在写作借鉴还是在思想情感上,有能够让学生受益终身。除了要加强预习、重视积累以外,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进行感悟,提升语文素养。

三、开展有效的练习

积累是为了应用,在课堂教学完成后,教师就需要针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制定好科学的练习方式,这样能够很好的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避免陷入题海战术的困境,题海战术实质是一种低级的重复状态,浪费精力,浪费时间,学生往往也容易产生逆反情绪。为此,教师应该与现行的课程标准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多开展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同时,也可以选择一些与课文类似的课外文言文,对学生进行重点练习,这样就能够培养出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成荣.激发学生兴趣,展现文言魅力——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思路浅探[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0).

[2]蓝秋燕.初中文言文课堂有效性的教学策略探究[J]. 柳州师专学报,2011(04).

[3]吴小勤.“三导三读式”职教语文文言文教学模式浅探[J]. 资治文摘(管理版) ,2010(06).

第9篇: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范文

一、大学工科的专业基础学科教学内容

做任何一件事情,只有打好基础了,才能够进一步的发展,学习也一样。对于工科类大学的专业基础学科设立而言,做好铺垫,选择好专业基础学科对于大学生的实践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

大学工科的专业基础教育学科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理论及分析工具、分析方法,从深度及广度方面同其它专业基础学科区分开来。大学专业的基础课程重点应当放在培养对象及目标上,用最简单最好的方法教学生去掌握现今社会已经成熟的技术,并将其应用到现实工作之中。所以,大学工科的专业基础学科应当具有培养学生再学习能力这一功能,所以其教学内容一定要有基础性。

现今社会中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与基础学科教育内容滞后性之间存在着很多矛盾,这就要求大学工科的基础学科教学内容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新工节、新技术是在原有的科学技术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从而充分掌握专业的基础知识来适应科技的飞速发展。

二、大学工科的专业基础学科教学内容的课堂导入

如何在课堂之中导入教学内容,集中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兴趣,是诸多大学教师都极为关注的问题。通常来说,大学工科的专业基础教育学科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理论和技能,并能够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去综合性的分析问题,所以教师一定要根据基础课的要求来设计讨论的主题。

一般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设计课堂的讨论主题:

(一)由已知向未知导入的方法。

这种导入方法主要是通过复习一些基础课程的知识来提出和专业基础学科相联的支点,运用温故而知新的方法来引导大学学生进一步全方面认识事物。

(二)实例导入方法。

实例导入这一方法可是说是比较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如何将恰当的实例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对于诸多大学教师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三)质疑导入的方法。

对于已经成年的大学生而言,可以通过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和老师一同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采用多种课堂教学方法,可以更好的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引导学生自觉的去学习,全身心的投入课堂学习之中,相应获得的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三、大学工科的专业基础学科教学内容专业性

对于不同的大学工科专业而言,其教学内容也各不相同。通过专业的基础教学,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专业的知识,从而将专业的知识理论应用于实践之中,这就要求专业的基础学科教学内容具有专业性,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此外,在采用专业基础学科教材进行教学时,还应当充分认识其实用性和专业性。教学之中,往往会强调实用性,然而实用性不是忽视理论和分析方法式的教学,而更应当看重的是要学生学会如何将理论和分析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教学中所强调的专业性是要学生掌握最专业的理论知识,从而有清晰的分析思路和方法,并将这些技术方法应用于切实的生活之中,达到专业性、实用性和基础性的统一,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再学习能力,进而发挥出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功能。

四、结论

对于当今社会的大学生,尤其是工科专业的学生而言,学好专业的基础知识是极为重要的。如何运用好大学课堂,选择合适的教材对学生进行教学,是大学教师的重要任务。掌握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才能够保证学生们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熟练的运用各种理论知识创造出更多的新事物,这对于社会的发展而言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吴漾,聂国卿,蒋函芙.高校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浅析[N].科技新报,2010-12-08.

[2]卢德馨.创新高职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需要明确几个问题[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