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学学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中学数学;兴趣;心态;轻松感;严谨感;愉悦感;成功感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5-0180-01
中学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抽象性较强学科,数学题目浩若烟海,尤其是高中数学题都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同学们有克服困难和战胜困难的心理准备,要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品质。终身学习,提高学习的能力已成为当今世界流行的口号。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学好数学?
一、数学学习需要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学起来轻松自如,心情舒畅,成绩也满意。同样,对于感兴趣的事情,会有无限的热情和巨大的干劲,会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困难去做它。由此可见,在学习数学中培养兴趣是无比重要的。兴趣的指向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兴趣还需要我们去培养。由兴趣——乐趣——志趣的衍变,不难看出是由喜好开始,体验到快乐,形成志向和兴趣的统一,然而兴趣又是成功之路。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同样靠我们有意识地培养。
兴趣能促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的认识,教师不能仅满足于对既有知识的掌握,更要激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创新,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在学习数学时要克服只为高考而学数学的功利思想,从数学的功效和作用、数学对人的发展和生活需要的高度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入手。比如,喜欢几何,可以多做这方面的题目,在解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思维方法,体会数学中蕴涵的美,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来带动其他章节的学习,从而培养对学数学的兴趣。
培养兴趣会有一个过程,喜欢吃苦爪的同学都有体会,起初看到亲友们吃得津津有味,忍不住也想尝试一下,但第一次的感觉是苦不堪言,这时有些同学受不了,今后再也不吃。但相当一部分同学在亲友吃苦瓜好处啊多的劝说下,坚持了下来,逐渐变成了一种喜好。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有着很多单调枯燥的符号和公式,在学习过程中,有时遇到一些困难是正常的的。不要急躁,要有耐心,把基本的东西想清楚,逐步培养自己对数学的兴趣,你会慢慢地喜欢数学,真正钻进去后,你就会感到,学习数学不再是负担而真正是一种享受。“哇,数学是多么美妙啊!”
二、数学学习需要最佳心态
学习心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数学活动不仅是数学认知活动。也应是在情感心态的参与下进行的传感活动。成功的数学活动往往是伴随着最佳心态产生的。那么怎样构成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心态呢?笔者认为,要构成数学学习最佳心态,就必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轻松感、愉悦感、严谨感和成功感。
1.怎样获得轻松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才能形成兴奋中心,使神经细胞传递信息的通道畅通无阻,思维也就变得迅速敏捷。这样可加速知识的接收、贮存、加工、组合及提取的进程,知识迅速得到巩固并转化为能力。要使学生感到数学认识活动是种轻松的乐事,而不是一种负担,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和思维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实践也证明,爱是教学成功的保证。因此,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保证创造性学习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因为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友好的教学环境,可以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标新立异。教师要重视情感投资,把密切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矫正学生对数学恐惧心理的突破口。课内多启迪多提问;课外辅之适当的数学讲座,开辟“数学角”,成立兴趣小组,引导他们在数学海洋中遨游,让他们看到数学天地的无限宽广。
2.让学生学习有愉悦感
释学生所疑,解学生所难,乐学生所乐。愉悦感是积极情感的心理表现,具有主动积极学习的倾向性,它是数学学习最佳心态的催化剂。学生在学习中有了愉悦感,学习起来就会兴趣十足,积极主动,思维机制的运转就会加速。培养学生愉悦感的重要途径有:(1)完美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中迅速、自觉地进入到新课学习的最佳境地,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活泼、好奇心强的特点,灵活选择情境导入的最佳途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对教学内容产生直接兴趣;(2)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动机越强烈,就越能对所学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越能发挥他们智慧的潜能,迸发创新的火花。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给学生以尝试、创新的空间,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3)各抒己见,在课内展开争论,从而强化学习气氛,激起学生高昂的情绪,以达到最佳的学习心态。我让学生相互评议,双方展开热烈的争议,鼓励学生双方举例验证,并将举出的例题给全班练习。每个人得到鼓舞,智力于让活动处于最住状态,真正做到乐中学,学中乐;(4)利用数学的简捷美、对称美、和谐美、奇异美诱发学生的愉悦感。
3.注重培养学生严谨感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要学好数学,要培养严谨感,严谨感是指人们追求科学工作作风的情感,它能促使人们言必有据、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心理学告诉人们:严谨作风会迁移到教学活动中去,而数学教学活动又能形成严谨的作风,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公式、法则的报导过程。解题过程中,必须思路清晰,因果分明,牪辉市韻有任何遗漏与含糊之处,重视解题后的回顾。
4.培养学生成功感
现阶段,普通高中大量扩招,进入职高的学生素质越来越差,致使学校出现大量的学习不适应学生,到了三年级更是如此,如不及时恰当地纠正,必然导致学业不良,给单招数学复习带来困境.如果能发现导致学习适应不良的原因,就能有针对性地克服学习适应不良.为此,我们开展了单招数学学习适应不良学生的调查研究,以期分析适应不良学生的成因,为进一步探讨不良学生的转化工作提供材料依据,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教师只有适应学生.
一、适应学生必须了解学生
首先我所教的两个班级进行学情调查.针对一、二年级的学习情况,进行了一系列跟踪调查,包括问卷、谈话等.从调查结果分析:“主动型”“中流型”“被动型”和“放弃型”所占比例分别为约10%、约45%、约30%、约15%.我把前三种都归类为数学学习适应不良.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中引起注意,也为分层教学提供依据.
其次认真学习单招数学考试考纲和教学大纲,并对近三年的江苏省对口单招数学试卷进行分析.本人认为这几年的单招数学试题严格遵循单招考试考纲,紧紧依靠教材;全面考查基础知识;题目灵活,注重考查能力;既注意面向大多数学生,又有利于拉开档次.因此,在单招复习中要突出以学生为本,面向大多数学生;加强基础,突出重点;重视应用,贴近生活;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复习效率.
根据学情以及近三年江苏省对口单招数学试卷分析,设计“适应学生观指导下”的单招数学复习计划、课堂形式选用方法的基本标准、课堂操作基本程序.
二、适应学生必须有学生适应的课
学生的学习适应是多方面的,根据问卷调查三年级数学的学习现状,并对造成学生学习适应不良的原因的分析,首先是学生要适应你的课堂,教师必须精心准备好每一节适应学生的对口单招数学复习课.而对口单招数学复习课是以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要任务.长期以来中等职校对口高考数学复习教师为了追求知识的全面性,节约时间,往往采用“满堂灌”和“填鸭式”两种教学方法,既剥夺了学生参与的时间,也把学生置于被动学习的境地,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怎样使学生适应对口单招数学复习课,我认为教师应当适应学生,注重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并尝试变换复习课的结构,力争恢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形式的探索过程中,通过学生访谈、备课组研讨以及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交流,逐步形成了“适应学生观指导下”的,以“导学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形式.强化集体备课,突出学生课前预习,特别在课堂教学中大胆让学生自演,开展“问题解决”教学实践,取得较好效果,有力促进了数学教学质量.在课中,首先每节课开始的5分钟,留给学生上台讲解和复述基本知识点,上台学生讲解不当之处,其余学生可随时提出疑问和修改补充;然后我利用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将上节课所需复习的基本知识点放出,让学生明确疏漏和不足之处,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其次在课中设立问题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与创设情景,并组织讨论与解决问题,最后启发点拨与归纳问题.第三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归纳重点.学生一旦在全课的小结上有了突破,整个课堂教育一盘棋就全活了.同时强化课后练习复习,注重辅导.使复习真正形成巩固、提高、拓展、创新的崭新局面.
三、适应学生更要关心学生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数学学科上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分层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经过第一轮复习,学生的学习适应有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接受数学知识的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学习进一步分化,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学生的要求.从“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理论和实践依据入手,进一步探究和实施单招数学复习的分层教学,以满足多层次学生的需要.而课堂45分钟很难照顾到各层次的学生,因此“分层教学”重在课后.注重课后对个别学生的辅导,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
转贴于
辅导是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外辅导方面我采用了三种方式:(1)通过对口扶贫的方式进行学习辅导,即由学生之间相互逐层辅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2)教师要做补缺、提高工作,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因材施教,分层给学生补课.(3)变换辅导方式,培养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所以,我在调整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变换了辅导方式,采取了“个别辅导,分类推进”的办法.也就是:(1)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有目的地布置题目,压担子,尽量挖掘其内在潜力.(2)对大部分中等生,在让他们达标的基础上适量增加提高内容,让他们能扎实掌握基础内容,又略有提高,增强学习的动力.(3)对于后进生,则采取以情感投入为先,多与他们谈心,拉近与他们的距离,增强他们对老师的亲切感和信任,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由于采取了不同的辅导方式,针对性更强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分层教学照顾了所有学生的认知过程,满足了各层学生的学习需求.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技巧;思考
最近的“数学滚出高考”风波引起了我这位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在众多高中生学习调查中,大家反映最难学的是数学,确实在高中课外辅导最盛行的还是数学。数学难学而又不得不学,确实是个头痛的问题。实际上,数学对人的思维锻炼是终身的,潜移默化的,与其让“数学滚出高考”还不如来探讨学习技巧。
一、巧做笔记
很多思维细腻的学生喜欢做笔记,把老师上课的内容全记下,实际上这对于数学而言是不科学的。数学笔记力求做到“全而不齐”,即整个课堂的思路及重要的知识点可以笔录下来,其他内容主要跟老师思路来理解,尤其是一些例题,在没有理解的情况下一味地抄是不可取的。
二、会做小结
在教学中,学生经常问到的是:“老师我平常都懂了,可是为什么一到考试就不会呢?”在每个周末或者每学完一个章节后,不妨在笔记本上单独腾出一栏来做小结,小结内容包括:知识点的关联、重要公式、经典例题,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目的是打通每一章节知识点的关联,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理清思路。
三、读透课本
现在很多学校用学案,实际上我们不能脱离课本,要读透课本。笔者曾经访谈过一些高考状元,曾经有一位状元没有做过一本完整的习题册,他的方法仅仅是把课本中练习题全部做完,读透里面的知识点与数学思想方法,而不是盲目的题海战术。
四、其他小技巧
将每本书重要公式和技巧以及老师上课补充的重要定理公式记录在课本第1~2页的空白处。对于类似高考这样的大型考试,有众多的练习及课本需要重新复习,我们只有在平时就把重点记录在空白页,最后关键时刻只需翻回第1~2页就可以快速复习每本书重点知识,效果显著。
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具备以下几点:
1.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表现出新的内容与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
2.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即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这种联系不能是一种牵强附会的或逐字逐句的,而是应该是实质性的联系
在奥苏贝尔看来,学生的学习,如果要有价值,应该尽可能地有意义。这些学习技巧实际上就是更好地使数学学习有意义。
关键词:数学阅读;数学学习;自主学习
有的家长和老师发现有的孩子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学习还可以,但是从三年级开始就出现了跟不上的现象,年级越高这种现象越明显。如果能在语文阅读的基础上加强数学阅读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就会得到更好的训练,数学学习的能力会不断得到加强,跟不上的现象会越来越少。数学阅读我认为应该是全方位的,它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前、中、后。
一、让课前阅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把学习定义为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如果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一无所知,那又谈何经验,因此在学习新知之前就要让学生去阅读将要学习的内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预习。在阅读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阅读。可以引导学生把关键的词语重读出来,把认为重要的知识画下来,可以边读边用笔进行演算或边把题意画出来。在这个对知识初步的阅读过程中,学生对新知有了初步的了解,又对新知有了一些质疑,从而产生对新知学习的一种期待,这种期待是来自数学本身的魅力,这种兴趣是最持久的动力。
二、让课中阅读训练学生的思维
通常数学课是按复习铺垫、教学例题、巩固练习来教学的,往往有讲不完的例题,做不完的练习,学生思维被老师牵着走。学生没有阅读的机会,阅读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数学学习中常常被忽视。有了课前阅读的基础,我们就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阅读;有了课前阅读引发的学习兴趣,我们就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1.在阅读中发现问题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质疑可以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通过阅读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思维,从而自主地投入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2.在阅读中解决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教师的作用就是解难答疑,但是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应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更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数学阅读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阅读,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透彻理解题目的意思,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让课后阅读消化知识、拓展视野、活跃思维
1.在阅读中消化知识
知识的学习应该是立体的,不光是要学习,还需要进行消化、应用,经过这样一整套的练习,知识才是属于你的。所以在学习之后不要忘了去消化。在这一环节阅读仍然是一种很好的手段。仍以“加法”为例。在计算加法时,有一种方法我们通常称为简便方法,这种方法是数学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在教学完加法的简便算法后我们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个这样的阅读资料:“全班只有一个人算对”:
1787年,在德国一所乡村小学的三年级课堂里,数学老师出了一道计算题:1+2+3+4+5+…+98+99+100。
把100个数一个一个地加起来,这道题让三年级的小同学来做,是一个考验。不料,老师刚说完题目,班级里的一位名叫高斯的学生,就把他写好答案的小石板交上去了。起初老师毫不在意。这么快就交上来,谁知道写了些什么呢。后来发现,全班只有一个人做对,就是这位飞快交卷的高斯。
高斯解答的方法更使老师惊讶不已。高斯把这100个数从两头往中间,一边取一个配起对来,1和100,2和99,3和98……共计配成50对,每一对数相加都等于101,因而原式=101×50=5050。
当年只有9岁的高斯,出身农户,家境贫寒,居然这样勤于动脑,善于动脑,使老师无比欣慰和深受感动。高斯是数学史上一颗光芒永恒的天王巨星。
通过这个故事的阅读,我想学生对于简便方法应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从中一定还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2.在阅读中拓展视野、活跃思维
人的学习应该是无界限的,除了可以向传统的教科书学习,还可以在网上学习,可以从我们需要的、我们感兴趣的课外读物中学习。或是设一个有趣的问题开动脑筋,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让思维“做了操”。现出示一个小例子:
“有人要把一只狼、一头山羊和一棵白菜从河的这边运到对岸去。不能同时把三样东西都运过去,也不可以把狼和山羊或者山羊和白菜一起留在河岸上。只能够把狼跟白菜一起运,或者每次只带一个‘乘客’。来往运送的次数不限。应当怎样把狼、山羊和白菜都运过去,才能使这些东西都安全到达呢?”
民间教育学里有成百上千的类似的“谜语应用题”。孩子们对解答这类习题有强烈的兴趣,他们乐于读这类题,他们在快乐的阅读中思维得到了训练。
人类的学习应该是终身的、自主的,大多数学知识是靠自主阅读获得的。而未来的社会越来越科学化、越来越数学化,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因此,面向未来,学校教育应重视学科阅读,培养学生具有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各种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
参考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04.
关键词:迁移 正迁移 负迁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对后继学习的新知识,新技能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迁移。迁移有正迁移负迁移之分。如果对学习的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是积极的,起促进作用的就是正迁移;如果是消极的,起干扰作用的则叫负迁移。正迁移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必需的,是应当大力提倡和强化的,而负迁移则是学生学习中的天敌,是必须避免和防止的。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常常不分青红皂白,只要甲乙两个问题相似,便把适用于甲的结论搬到乙身上去,或是把适用于乙的结论移到甲身上去。这种张冠李戴的现象就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负迁移,因此首先认识它的危害性及产生的原因,然后采取得力措施避免负迁移的发生。
一、负迁移在数学学习中的危害性
由于负迁移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基础知识技能有关,因而通常是年龄越小,就越容易发生,初中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可能性就越大于高中学生。它表现在学习概念时混淆不清,使用公式法则时生搬硬套等。例如,由于小学所学的自然数所引起的负迁移,使学生把整数、正数和自然数等同起来;由于分数所引起的负迁移,误认为只要出现分母的式子便是分式,以致认为x/3是分式;由于单项式引起的负迁移,误认为y/x是单项式;由于解方程引起的负迁移,在解不等式就有所表现:
解方程
x2=25得x=±5;
(2x+1)/(3x-5)=1得2x+1=3x-5
-x2+4x-7=0无解(因为?驻
解不等式
x2>25得x>±5;
(2x+1)/(3x-5)>1得2x+1>3x-5;
-x2-4x-7
至于学生常犯的错误:
(a+b)2=a2+b2
log(a+b)=loga+logb
则是由于乘法分配率所引起的负迁移。由于负迁移所造成的错误几乎比比皆是,由于清晰的概念是合情合理,正确判断的依据,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负迁移造成了概念上的混淆,就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公式,法则是进行推理的工具,它们的正确运用是形成熟练技能的前提。负迁移造成公式、法则使用时的混乱,严重影响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形成。而能力的形成是以对知识技能深刻化、熟练化和系统化为前提的。可见,负迁移对“双基”的掌握以及能力的培养都会带来莫大的危害。尤其是初中阶段,正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各方面打好根基的关键阶段,“双基”掌握的好坏对今后的数学学习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对负迁移的危害性更不能等闲视之,轻易放过。
二、产生负迁移的原因
要有效地防止负迁移,只有找出产生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地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1.材料的相似性:新旧问题中的已知条件相似,而要求学生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时容易产生负迁移
我们常常看到,当学生遇到的新问题与已有知识的某个问题形似而实异时,极易出错,这就是由于负迁移所致。前面提到的解分式不等式(2x+1)/(3x-5)>1与解分式方程(2x+1)/(3x-5)=1容易混淆,即属于这类情况。学生只看到两者之间相似的地方,却区别不清它们的不同之处。
2.学生对知识理解肤浅,概括能力弱,也容易产生负迁移
学生之所以认为y/x是单项式,是因为它没有加减运算,是单独的一项,却忽略了“没有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中的“整式”这个前提。由于对单项式的定义理解得不全面,以致在应用已知知识时出现差错,而导致了负迁移。
3.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越差则越容易产生负迁移
只会沿用习惯的方式,按照固定的模式去解决新问题。例如,学生虽然知道了x2±(a+b)x+ab=(x±a)(x±b)的由来和该公式的意义,也能用来得出x2+5x+6=(x+2)(x+3),y2+(q2+q4)y+q2q4=(y+q2)(y+q4),却不会使用公式直接得出1+q2+q4+q6=?1+ax+a+x=?更不会使用公式来解方程5x2-1-x■=0.
4.学生的情绪和生理状态影响迁移的因素
有的学生在考试时由于心情紧张而不能正确使用已有的知识,以致成绩考得并不理想。也有少数学生平日不用功,临近考试时,他们专心听讲,认真思考,努力复习,考卷上的负迁移就比平时大为减少,成绩有所提高,这说明心理状态是影响负迁移产生的一个因素。
同样地,如果学生劳累不堪或连续时间的脑力劳动,使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在这些情况下,学生也无法正常使用已有知识去解决问题。
三、如何防止负迁移,促进正迁移
1.合理的安排教材,突出事物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深入领会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
由于产生负迁移的一个原因是前后知识存在着共同因素,因此教学内容的次序要安排合理,使得前面的知识为后面的知识做好准备,而后面的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发展。
做到以旧带新,由已知到未知,后边复习前面的有关内容等,对于促进正迁移,防止负迁移都是很重要的。
2.重视基本概念,讲清概念的实质,是学生深刻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
由于迁移的产生与学生对已有知识领会的深刻程度有关,因而使学生掌握概念本质特征,就能促进正迁移,防止负迁移。为此,应做到:①由感性到理性,由特殊到一般。考虑到初中生的年龄、知识特性,我们应尽力联系中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来引入概念,然后从这些实例中归纳出共同的本质属性。着重考虑如何进行抽象和概括,使学生在头脑中完成这样一个质的变化。②充分的把“类种定义”这种定义概念的过程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所谓类种定义,即由旧概念(最邻近的属概念),再加上新的属性(种差)来建立新概念,这是数学中常用的方法。例如,平行四边形是由四边形这个最邻近的属概念(即外延大的概念)加上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这个种差(外延小的概念称为种概念,两个概念的本质差别谓之种差)来定义的。这样就能和其他非平行四边形,如梯形(一组对边平分,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区别开来。因为两者虽都属于同一个属概念(四边形),但他们与四边形的种差却不同。这样学生就从本质上区分了概念而不会产生负迁移。
3.列表对比
例如,讲到圆心角,圆周角,弦切角的概念时,可用列表方法加以比较。
4.对同类概念给以结构性归纳,使学生明确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例如,利用实数分类表,可以使学生对整个实数系统的结构看得一清二楚。每个概念的位置、作用,概念间的相互关系也都一目了然。
5.对于公式和法则,必须讲清实质以及它们所揭示的知识规律,使学生真正理解,而不是从形式上去死记硬背,从而防止负迁移的出现
例如,公式x2±(a+b)x+ab=(x±a)(x±b)的实质是要求找两个数使其积为ab,其和为a+b,至于x用什么表示,那是无关紧要的。为此,在公式教学时,可以作这样一类填空题:
1-(q2+q4)+q6=[1-()][1-()]
t2-(sina+cosa)t+sina.cosa=[t-()][t-()]
(x2-1)2-(a+b)(x2-1)+ab=[()-a][()-b]
y2-1-(a+b)■+ab=[()-a][()-b]
又如,在分解3a2n-27an时,常易发生错误:3a2n-27an=3an(a2-9),这是对法则aman=am+n的运用掌握的不透彻。为此,可以做这样的填空题:
a2n=an+()=ana()
a3n=a2n+()=a2na()
a2n-an=ana()-an=an[a()-1]
6.对于定理必须着重分析其结构(条件、结论及两者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明确条件对结论产生的影响,这可以采用一题多变的办法
例如,“通过圆心且垂直于一已知弦的直线必平分这条弦及所对的弧”,在讲了定理的条件、结论及证明后,让学生思考,如果两个条件去掉一个条件会起怎样的变化?两个条件在证明中的哪一步用到了?起了怎样的作用?条件是充分的还是必要的?如果在讲平行线性质定理时也这样处理的话,那就不会产生负迁移而得出“凡是同位角都相等”的错误结论。
7.妥善安排练习,在练习中加强引导
知识的深化,技能的熟练都需要有一个过程,其关键在于实践,而迁移的产生与此两者以及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关。因此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学生易混淆的内容,要有指导、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原则是重点概念对比练,有关概念系统练。对于初中生更要采取多种练习形式,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思维,达到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兴趣;数学教学;教师主导;因素
教育心理学和情绪心理学都认为: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兴趣使人对有趣的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并积极地带着情绪色彩和向往心里进行探索。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学习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1.1兴趣是人对一定事物积极探究的认识倾向
兴趣使人对该事物予以优先注意,并且有向往心情。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最好的老师,它可以表现为学生对学习活动和学习内容的喜爱和向往,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学实践表明,学习兴趣是支持、推动学生认识活动的巨大内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学生对学习“人了迷”,才会积极思考。变苦学为乐学,从而使学习不再成为一种负担。然而。兴趣并非先天有之,而要靠后天的引导、激发和培养。
兴趣推动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积极的心理品质。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他们学好数学的动机及内驱力,教师的教学有很方法,其中调动学生内因,激发学生产生对数学的兴趣是一种基本而有效的方法。
1.3学习数学尤其要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数学是自然科学领域中的一门极其重要而难学的基础学科,门类繁多、数字枯燥、运算复杂、公式定理较难记,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学习起来就会感到乏力无味,没精打彩。所以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全面和谐地开展教学活动。
1.4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日俱增,才会刻苦钻研,专心致志,孜孜以求;才会思维敏捷,思路开阔,勇于创新;才会触类旁通,举一返三,得心应手;也才会为学生持续发展终生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更会为学生学好其它自然科学知识,全面掌握必需的人文社会知识、科学技术等做好铺垫,使其发展成为一名具有独创意识和个性特征的有用人才。
1.5 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的过程中得到乐趣
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和强化剂,也是教学成败之关键。若学生处于积极势态,就兴趣盎然,而且会持之以恒,就会主动求索知识结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从而悉心探索最佳学习方法,不懈思考,苦心研考,细致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和规律,提出必要的质疑。
2.引发数学学习兴趣的因素
通过数学实践和理论学习,认识到学习数学学习的强大动力源于兴趣,兴趣会如磁铁一般将学生牢牢吸引在数学的领域,让学生沉迷、游弋于数学知识的海洋,学生乐学,教师乐教。
2.1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
2.1.1教师素养
激发学生学好数学兴趣的源泉来自崇高师德师爱。钦佩、崇敬、信任能力强的人是人们的普遍心理。愿意多亲近和模仿数学教学能人,更是意志品质和人性特征尚末成定势的学生凸显的心理特点。因此,教师拥有高尚的师德、健全的人格、渊博的学识、深入浅出,明白易懂的教学艺术,并在每堂课上都能给学生有益的启迪;能耐心有效地带领学生进入数学殿堂;让学生切身体验学数学的无穷乐趣;让学生信服、佩服、折服。
2.1.2教学设计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的一种教学艺术。 ”
2.1.3数学经验
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2.1.4 重视“双基”
新修改的课标要求我们,要重视“四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其后续学习能力十分相关,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后续学习的必要条件。“双基”是中国教育的特色和长处,我们应重视并发扬这一特色和优势。
2.1.5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是高新技术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革新与应用,它集声、色、图、画、文于一体,充分利用多种高新技术,把教学内容表现得极致与完美,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变幻无穷。它完全适合青年学生好奇、求知、多变的特点,把教学内容融合于乐趣之中,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2.1.6课堂氛围
创设良好的情境氛围,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更好地与老师配合。数学尽管抽象,但也包含趣味和愉快因素,如数学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广泛的应用,让学生亲身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的广泛用途,认识其价值;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运用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多媒体手段,创设形象鲜明的场景,辅之以生动有趣的语言,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2.1.7师生交流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务必做到:师生密切合作,心理相容;教学气氛融洽,信息交流通畅;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变注入式为启发式;注意探索和创造,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使机械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尊重差异,发展个性,变部分学生成功为全体学生成功,让学生在成功、愉快中学习、发展。
2.1.8数学教具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些抽象知识的理解、定律性质的认识,都需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探索发现新知识。数学教学中,直观教具在图形中的作用更为突出。也可加强学生的记忆,容易清楚明白所教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此外也便于使用。透过教具使学生动手能力有一定的增加,兴趣的培养可带动学生获得更多的新知识,增进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加深对所授重点内容的认识。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2.1.9作业量
适当的作业量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心理学上认为,如果一件事情给我们带来了负担,那么就会由一开始的感兴趣变为厌倦和摒弃,数学学习也是如此。大量的、没有精挑细选的作业会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产生厌烦的情绪,并且也不利于科学的学习观。很多同学是因为数学作业繁多、题型重复而对数学不感兴趣。所以老师在布置作业时,最好分层布置。精选,作业量适中,以免大量的题海战术带来适得其反的作用。
2.2数学,作为一种独特文化的魅力
2.2.1 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是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提炼和概括,是数学实践和数学价值观的体现,它决定着数学教学行为的取向、价值和水平,也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当然也影响学生兴趣的培养。
2.2.2数学应用
数学教学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的。如果学生可以将课堂掌握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并发现用数学策略可以很快的解决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且对其它学科也有一定的帮助时,自然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很大的兴趣,主动并乐于接受数学知识。
2.2.3数学美
美可使人陶醉、让人向往、催人奋进.美可陶冶情操、诱感、驱动想象、促使创造.美的形式多种多样:流动、跳跃、庄重、和谐、简洁、统一、对称、奇异、神秘、深远.这一切只有具备一定审美鉴赏能力的人才能体验、感悟.审美的感受,它可激发求知欲、诱发愉悦感,是形成内动力的源泉。
一、理解学生、关心学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和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分真情。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他们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他们安慰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与他们同甘共苦,使之明白老师的一片真诚和苦心,在教师对他们的理解中找到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潜能,逐渐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增强自我调控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不断完善自我。
二、“成功”与“愉快”,让每一位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的产生和保持有赖于成功。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取得成功后会带来无比快乐和自豪的感觉,产生成就感,继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驱使他们向着第二次成功、第三次成功迈进,形成稳定的持续的兴趣。所以,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和创设竞争与成功的机会,注意因材施教,让“成功”走近每一位学生。可以根据职业高中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分层要求。练习分层设计,作业分层,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按问题的坡度都能够“跳一跳,够得着”,进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成功”走近每一位学生。
三、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方法意识和简化意识
评述数学思想,提炼数学方法,提供学习的有效武器是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意识。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关键是,使学生理解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方法;能够将问题表达清楚,除去次要的干扰因素,突出概念的核心,着重发掘概念的深层含义,从语言上体现数学的特点,精简恰当,准确有据,逻辑性强。对教材进行适当加工,化繁为简,对课本中较复杂的问题进行提炼,使其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这样利于职高学生克服对数学的恐惧感,找到成功感,进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求知
苏霍姆林斯基说:“惊讶感情――是寻找知识的强大源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在学生面前展现出他们暂不理解甚至不可思议的新事物、新观点、新材料,展现得越多,学生的惊讶程度越鲜明,求知兴趣就越浓厚。数学教学应当创设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数学情境,提出问题,创设猜想,形成智力思考场;提供有启发意义的材料,为学生琢磨数学思想提供必要的时间;重视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见解、切磋交流。例如,为了引入“对数”的概念,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我手中的这张纸厚0.083毫米,对折3次,厚度不足1毫米,如果对折30次,厚度大约是多少?”学生们纷纷估计,我说:“经过计算,厚度将超过10座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们感到惊讶,甚至怀疑。于是列式计算:0.083×2的30次方。这时,我说:“计算2的30次方要费很长时间,很容易出错,如果学会了对数,很快便能算出结果。”学生们急切地倾听。这样,教师成功地营造了学生急于解决问题的情境。
五、要善于利用“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艺术美,数学美主要表现为内在美、逻辑美、理智美。数学美是隐蔽的美,深邃的美,美在思想内容。要领悟数学美,必须通过“抽象枯燥”的符号、公式及定理等洞察其内部的数学思想,任何智能活动都少不了人的情感,数学美是对数学对象融入情感的产物。数学美育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掌握数学内容,培养数学创造能力及体会数学的价值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意义。在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揭示问题的新颖或形态的优美,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在分析问题时,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思维方式和方法的巧妙、新奇,促使他们自觉地去掌握;在小结时,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和谐、统一、简洁的美。在数学中,逐渐进行“数学美”的渗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启迪他们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
六、教师要以自己坚定的数学信仰和高雅的数学气质去感染学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要树立积极向上的数学价值观,坚信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力量。教师的数学信仰从数学教学中自然地反映出来,对学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简洁的语言、深刻的道理、广博的知识、精湛的解释、严谨的推理、直观的图示、优美的板书、历史的出处与沿革,这一切都体现了高雅的数学气质,这必然让学生喜欢教师,喜欢数学。
数学如何学习呢?我的方法是:
一、把握上课的每分每秒。在复习阶段,不少同学不把上课当回事,认为上课打乱了自己的计划,对个人复习不利。其实不然。老师就是老师,他所拥有的信息量、经验值远远不是我们所能比拟的,他们的计划性也远远强于我们。我们所要做的不是牺牲上课时间搞自己的复习,而是在上课时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完善我们的复习。要取得好的成绩,细节是关键,课堂学习就是细节的突破口,因此,我们要好好地把握每堂课。
二、课后习题题题过关。我们不能光忙着啃复习资料,而要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对课后习题的研究上。这里的研究不是麻木的做课后习题,而是边做边想这个题目属于哪个范畴,是哪种类型,这样类型的题目还有哪些,还可以怎么拓展。这样你会做的就不是一道题,可能是10道20道乃至上百道题了。只有深刻思考过才会记忆深刻。等到再次见面了就像看见老朋友一样,做起来得心应手。
三、错题集认真做。错题集谁都有,但是质量各不相同。错题集其实就是一个人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的具体反映。不少同学的错题集仅是题目加解答,很机械,体现不出自己的思维,这很不好。
那么什么才是好的错题集呢?
1 题目。题目可以手抄,也可以剪贴,但是不要剪得很没有规则。在复习阶段,很乱的东西是看不进去的。
2 答案。可以把正确解答和自己的错误解答都写在上面,在对比中知道自己的不足。还可以写了正确解答后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自己失误的部分,以引起自己的关注。同时,写解答的时候不要偷懒,要有完美的格式和清晰的字迹。平时的培养对于以后的答题是很有帮助的。
3 反思。这个程序很多同学都忽略了,认为错题集就是由题目和答案组成的。这样的话你收获的仅仅是这个题目。反思包括很多方面,一是对题型方法的整理,二是对做这种题目新的感悟,三是对自己做错这个题目的原因分析,四是写一些鼓励自己的话。
当然,错题集做了,就要看,要学会选择性地看,选择性地重新整理。当你完全掌握了这类题目的时候就没有再看的必要了。因而,错题集最好做到“一周小整理,一月大整理”,及时地删减错题,整理新的习题,在反复整理中提高自己的水平。
四、找一本好的复习资料。坚持做下去。复习资料不能太过泛滥,要有自己的选择。可以在和老师沟通后寻找一本适合自己的好资料,坚持做下去,和对待课后习题一样认真。这是你超越别人的资本。也是拓展思维的关键。
关键词 数学思维 教学方法 数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教师,假如能够在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所学内容力求理解、力求掌握的心理倾向。因而会学得十分主动积极、也会很有成效。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寓教于乐,是当前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怎样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初一学生刚由小学跨入中学的大门,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必然带有小学的特点。而初一数学的内容比小学的算术更丰富、更抽象,如“负数”的引入,用字母表示数等,都是数学思维又一大飞跃。教师要使他们适应初中数学的要求,防止两极分化,就必须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一、利用“第一印象”,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为了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开学第一堂的数学课,我不是给他们上新课,而是上一堂“动员课”。一般说教式的“动员课”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但我的“动员课”却使他们“乐而忘返”。一开始,我和学生做了一个数学游戏,让学生先任写一个多位数(47896),然后将这个多位数的各位数位上的数字作任意的变换。得到一个新数(如68794),再将这两数相减,把差中的任一数位上的数字去掉(不能是0),只告诉我余下的数字(如68794-47896=20898),去掉2,只告诉(8、9、8、0)我便很快告诉他去掉的是哪个数字(如上例中的2)。学生感到很奇怪,接着又有几个学生再这样做,我也很快回答出他们去掉的是什么数字。这时,学生便会羡慕教师神机妙算的本领。我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只要学好数学,大家会有这种本领的,且会“青出于蓝胜于蓝”的。
二、利用生动的导入方法,诱发学好数学兴趣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每一节数学课,要想达到预定的目标,必须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因此,教师采用丰富多彩的方法,诱发学生的兴趣。故事引新法,以旧引新法,探索引新法,趣味引新法等等,都是诱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
例如:“负数”是初一学生不易接受的新问题我在讲“正数和负数”这节时,先让学生做一些小学的减法。(如8-5=?)接着举一些被减数小于减数的减法(5-8=?)。学生感到惊讶,接着引导说:这就有必要先学好今天这节课。又如,在讲“数轴”这节课时,教师先让学生用温度计测不同杯子里的水温,并读出数值,然后再让其他同学把这些数值从小到大排列出来,教师再在黑板画有温度计的图形上标出相应的数据来。这时教师把手中的温度计在黑板上一横,并用直尺画出一条横线,再定下原点、方向、单位长度,便成了“数轴”,这样引入新课,既自然,又使学生印象深刻,还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数学目标教学中,每节课都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而要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以下一些教学方法:启发讲授法,辅导阅读法,引导探索法,题组练习法,指导小结法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外,我还把辩论、竞赛引进课堂。对一些有不同见解的题目、结论,鼓励学生进行辩论,让学生通过辩论,加深理解,增强对问题,结论的记忆,并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鼓励,对那些能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以热烈的掌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在学完某单元后,组织一堂数学知识、方法、技巧的竞赛。竞赛可采用不同的形式,如进行组与组之间的竞赛:教师给出一定数量的题组,各学习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上黑板演算,组内同学可随时补充,限制一定的时间,教师当场记分,评出各组名次,有时还可以加以某些奖励。这样,课堂上出现争先恐后上台,你追我赶演算的热烈竞争气氛。竞赛结束了,但同学们激动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不管是什么样的课型,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形象的姿势,对更好诱发学生的激情,调动学生的兴趣,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
四、充分利用兴趣小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学好数学的积极性,除了课堂的45分钟外,其他的时间也应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