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畜牧业市场分析范文

畜牧业市场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畜牧业市场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畜牧业市场分析

第1篇:畜牧业市场分析范文

一、项目提要

1、项目名称:内蒙古鄂前旗毛盖图苏木肉羊养殖工程建设

2、建设性质:扩建

3、项目建设单位:鄂托克前旗毛盖图苏木农牧业产业化协会 负责人:林霞、张世军

4、建设地点:内蒙古鄂前旗毛盖图苏木

5、项目申报单位:鄂托克前旗毛盖图苏木农牧业产业化协会 负责人:林霞、张世军

6、投资规模及构成:总投资360万元,其中土建工程174万元,设备购置36万元,购买种羊140万元,其它费用10万元。

7、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360万元,其中拟申请国家投资150万元,地方配套60万元,群众自筹150万元。

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年销售收入390万元,第一年纯利润192.4万元,第二年纯利润256.5万元,第三年及以后每年纯利润333.4万元。第一年总成本180万元,第二年总成本37.2万元,第三年及以后每年总成本18.6万元,税后财务净现值225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00%,投资回收期4年。

9、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 项目建成之后,将直接带动毛盖图苏木30户农牧户,可使毛盖图苏木牲畜良种率和单位产量得到进一步提高,通过肉羊养殖项目的建设,畜种质量的改善,育肥出栏加快,销售利润大幅度增长,可使项目区农牧户人均纯收入增加500—800元。

二、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1、财政部农业综合开发办《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可研报告编制提纲》;

2、农业部《西部地区农业开发建设规划》;

3、国家计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4、鄂前旗“十五”经济建设规划;

5、鄂尔多斯市《建立畜牧业强市、绿色大市的决定》。

三、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

1、综合评价 本项目建设对于该地区建设与市场相对接的现代畜牧业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对于探索在生态建设的基础上发展优质畜牧业,从而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区具有良好的饲养基础,当地农牧户饲养经验丰富,经过培训,完全可以按照先进的技术规程生产建设,鄂前旗有着广阔的草原资源和庞大的牲畜养殖阵地,鄂前旗清真畜产品市场已开始投入运营,已具有很好基础,由于清真市场产品以无污染和高质量而拥有了较高的信誉,对项目产品的销售极为有利。目前市场、产品已与宁夏有长期销售合同。整个项目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相比传统牲畜饲养方式,可极大地减轻对草地资源的利用强度,提高牲畜整体质量,提高资源转化效率,因此我们认为项目可行。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1、农牧民培训和当地的技术服务是保证项目技术路线贯彻执行的基础,必须加强。在项目安排有关建设内容的基础上,当地政府应在项目实施后就此制定有效的政策。

2、建议尽快实施项目。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第一节 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 毛盖图苏木是鄂前旗的一个纯牧业苏木,XX年全苏木牲畜头数达到19万头(只)。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下,全苏木经济及各项事业建设迅猛发展,畜牧业经济健康发展。在跨入新世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如何使全苏木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如何使全苏木广大农牧民增加收入,是摆在全苏木人民面前的重大问题。鄂前旗党委、政府制定“十五”规划,做出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确立了鄂前旗经济发展的绿色大旗、畜牧业强旗的远景发展规划,全面推动饲养业发展。为适应国家农业部“西部地区农业开发建设规划”和国家计委、经贸委“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等国家产业发展和行业发展规划,特提出“鄂前旗毛盖图肉羊养殖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节

项目由来和简述 跨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鄂尔多斯市“二次创业”也向纵深方向发展,XX年,农村牧区实行舍饲圈养、休牧、禁牧,农牧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鄂前旗畜牧业经济在“西部大开发”、“鄂尔多斯市二次创业”中快速发展,畜牧业经济结构得到调整优化。发展具有高质量、高效益的畜牧业势在必行。本项目由此而产生,该项目对鄂前旗畜牧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起到带动作用。 项目初步拟定以鄂前旗毛盖图苏木形成基地+农牧户的肉羊养殖经营格局。根据区域划分,在辖区2个嘎查30户农牧民中实施该工程,通过联户生产、经营的格局,形成一定规模的育肥出栏网络。这将对毛盖图苏木的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增加收入,对发展舍饲圈养畜牧业,减轻草场压力,全面开展生态建设、治沙防沙、建立“生态型高效益规模化家庭牧场”等都将起到推动作用。 第三节 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及意义 鄂前旗毛盖图苏木位于毛乌素沙漠腹部,自然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草场逐年退化,十年九旱,沙尘暴频发,是边远地区。本项目建设十分必要,一是尽快解决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是毛盖图苏木经济建设的首要问题,所以有必要认认真真、切切实实解决这一重大问题。二是随着农村牧区经济不断发展,改造沙漠,推动生态建设,恢复草场植被,给子孙后代留下“山川秀美”壮丽草原,有必要进行舍饲圈养、休牧、禁牧、退牧还草。而高效益、高附加值的养殖业正适合于这个形势。项目的提出正是现阶段农村牧区生态建设的必要。三是毛盖图苏木是个纯牧业苏木,而且以土种山羊和绵羊为主体经济,经济结构单调,单位产量不高,且品质不优,效益低。因此,以养殖肉羊调整优化牧业经济结构,大力全面发展优质畜牧业,提高现代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和结构优势。现阶段正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因此,项目的提出正是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必要要求,从各个方面考虑,多方面考查,建设肉羊养殖工程是当地畜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出路,也是农牧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条件 第一节 项目区概况

(一)地理位置 毛盖图苏木位于鄂托克前旗政府所在地30公里处,东邻昂素镇,南与敖勒召其镇相连,西毗布拉格苏木,北依鄂托克旗。总土地面积293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190万亩,主要由毛乌素沙地和鄂尔多斯梁地两大地貌构成,地形为起伏梁地和沙丘交错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07°21′—107°53′,北纬38°14′—38°47′之间。

(二)自然资源 地处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光照时间长,年均7.1℃,最高36℃,年均日照2800小时,年均降雨340mm,蒸发量2505mm。属鄂尔多斯闭流区,静水位5—10m,成井深40—200米,单井日涌水量40—60吨,土壤类型为棕钙土、草甸土和固定风沙土,土质肥沃,养份含量高。

(三)社会经济状况 毛盖图苏木下辖8个行政嘎查,34个牧业社,现有人口3399人,XX年地方财政收入63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031元。路、电、讯、邮等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完善,各项服务体系健全。

(四)项目关联产业发展现状 毛盖图苏木是一个典型的农牧结合区,XX年度水浇地面积达1.4万亩,各类灌溉井达600多眼,牲畜饲养量达到19万头(只),建立模式化养殖大户486户,年出栏牲畜5.5万头(只)。项目区各农牧户饲草料基地都很好,最少有20亩水地,最多有100亩水地,养殖业基础良好,饲草料充足,资金、劳力、技术等条件已具备,饲养潜力很大。项目广大农牧民已把草场围封,建立了“生态型高效益规模家庭牧场”,户均种植饲草料50亩,家家户户都已建立起了棚圈和青贮窖,饲草料自给有余,已创造了舍饲圈养养殖的各项条件。敖达黑色公路贯穿于项目区,邮电通讯普及全苏木,程控电话遍布项目区。文化娱乐、农贸集市也很发达,南邻敖勒召其镇,北依鄂托克旗,经济社会条件优越,项目具备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条件,对毛盖图苏木乃至鄂前旗的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 项目开发的有利条件及可行性 近几年来,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的地位逐渐突出,比重增大,发展快,效益高。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央及地方“十五”规划中草场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以草为主、生态环境建设、休牧禁牧、舍饲圈养等方针都为本地区发展优质、高效畜牧业创造了良好的、前所未有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条件,给毛盖图苏木难得的机遇,苏木党委政府已下定决定,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扎扎实实的把以优化畜群畜种结构作为畜牧业的重点工程来实施好,把该地区建设成为鄂前旗良种肉羊繁育基地。从拟定项目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资源环境及农牧林水等基础建设来看,项目具有可行性,具备了各方面的条件,一是牲畜改良舍饲圈养,有利于减轻严重恶化的草场的负担,恢复植被;二是该地有足够的饲草料和人工草地,尤其适合于进行青贮,养殖有了最基本的保证,项目实施有现实的可行性。从国家牧区经济建设角度来看,一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利有利于牧区经济建设的政策,该地区基础建设大大增强,尤其是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建设项目”、“生态建设项目”、“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证工程”、“人畜饮水工程”、“千村扶贫开发工程”等国家和自治区项目工程以来,基础建设发展更快,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对发展优质、高效益养殖业创造了经济、社会、生态方面的雄厚基础。二是毛盖图苏木认真贯彻落实了上级有关农村牧区各项经济工作政策,农牧林水电机全面发展,交通、通讯、邮电、文化等方面长足发展,基础建设牢固,防灾减灾能力增强,畜牧业发展前景广阔,适应于入世后的新形势,优质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很强,肉羊养殖体系建设十分可行,只要认真实施项目,采取妥当科学措施,该项目一定会很好的实现。 第三节 主要制约因素及解决办法 项目实施主要制约因素是资金问题。因此,项目将想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充分发挥各界的积极性,通过群众自筹、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多方面筹集资金,尽快立项,扶持项目顺利实施,把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推广到千家万户,提高科技含量,增加农牧民收入,脱贫致富。 第四章 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鄂前旗毛盖图苏木位于鄂托克前旗东北部,处于毛乌素沙漠腹地,南与敖勒召其镇毗邻,东与昂素镇相接,北靠鄂托克旗,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并举的牧区苏木。全苏木共辖8个嘎查,34个牧业社,有农牧户906户、3399人,总土地面积293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180万亩,沙化、盐碱化面积40万亩,占总土地的15%。全苏木气候适宜,光照充足,水资源丰富,无霜期长,土质肥沃,为发展粮料经济作物、牧草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近年来,该苏木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敖达柏油路从其境内穿过,实现村村通路,开通无线寻呼台、无线接入网,实现村村通电话、公路、农电。XX年粮料总产量突破360万公斤,牲畜存栏数达16.8万头(只),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031元。发展肉羊养殖基地项目有着良好的基础条件。 鄂托克前旗毛盖图苏木农牧业产业协会于XX年组建,该协会遍布全苏木8个嘎查,从业人员20余人,其人员文化素质普遍较高,都是该地区的致富能手,在当地农牧民中威望特别高,协会主要从事农牧业生产技术指导,提供农牧业市场信息,组织外来商进行农牧业产品交易及输出本地农畜产品等。该协会通过几年的发展培育,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已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在该地区农牧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五章 市场分析及销售方案

一、市场分析 近年来,鄂托克前旗以建设绿色大旗、现代畜牧业强旗为目标,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的,狠抓农村牧区产业结构调整,使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与此同时,充分利用绿色无污染的优势,大力发展肉牛、奶牛养殖和乳产品加工,实行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有效地带动了全旗经济的发展。 鄂托克前旗是一个畜牧业大旗,XX年度全旗牲畜饲养量达124万头(只),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实施,现代畜牧业经济在国民生产中比重日渐增大,实施的“现代畜牧业示范工程”、“四个千户富民工程”等工程的实施,优良种畜的占有比例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与新任务的要求,优质的畜种进入广大农牧户中是当前迫在眉捷的大事。毗邻鄂托克前旗的地区近年来,特别是党的xx大以后,把发展地区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但当前畜牧业经济仍是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过程中的初级阶段,畜群结构比例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仍是大力调整阶段,优质畜产品的市场需求仍很大。 鄂托克前旗毛盖图苏木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体的牧区苏木,畜群结构单调,比例失调,是制约畜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XX年,毛盖图苏木党委政府结合地区实际,制定了XX至XX年远景奋斗目标,并对产业化发展做出了长远规划,拟从XX年至XX年平均以10万头(只)牲畜递增的速度,到XX年达到70万头(只),并要进一步转变饲养管理方法,优化畜群结构,提出压缩山羊,稳增优质绵羊和肉牛的发展思路。根据这一目标要求,该项目区的肉羊养殖工作任务就十分艰巨,在未来一个时期内将得以大力发展。 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以发展集约型养殖业介导的产业政策,生活消费向营养型转化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发展趋向,发展优质、高效益、高附加值的畜牧业是集约畜牧业,这对于拥有丰富草牧场和大面积饲草料种植基地的毛盖图苏木来说,建设肉羊养殖基地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产品生产及销售 根据国内外市场的情况及鄂前旗畜产品清真市场的销售渠道。项目产品的销售方案如下: 育肥出栏肉羊:6000只,当地及周边地区。 项目产品将突出科技和优质,高效益、高质量的特点,逐步打开并占领市场。 鄂前旗建设“绿色大旗、畜牧业强旗”将是本项目产品销售的主要优势。

三、销售策略和经营模式 鄂托克前旗毛盖图苏木区位优势优越,距西北地区最大的畜产品交易市场仅有28公里,距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100公里,该项目产品将通过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协会根据市场行情进行销售,分为客商到项目区和商品外运销售两种类型,并将项目交易以清真畜产品的品牌进入宁夏市场,以品牌和优质产品占领市场。

四、销售队伍和销售网络建设 鄂托克前旗毛盖图苏木现有的农牧业协会担负着全苏木大多数农畜产品生产和销售指路的重任,在该项目建设中,将进一步完善协会组织,增强职能作用的带动力,加强对现有协会工作人员的指导培训工作,让他们掌握市场行情,在项目销售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并从项目生产宏观上的指导变微观服务,深入到项目户进行生产指导和销售服务,进一步加强销售网络建设,形成协会组织遍布整个项目区的销售经营服务模式。 第六章 项目建设方案

一、建设规划及内容 肉羊养殖基地拟建在鄂前旗毛盖图苏木伊克乌素、明盖和库伦3个嘎查30户农牧民中实施。

1、购买种羊1500只;

2、建育肥棚圈30处;

3、建青贮窖1800平方米;

4、建饲草料加工车间1500平方米;

5、建贮草棚1500立方米;

6、开发饲草料基地XX亩;

7、打配机电井10眼,铺设输水管道1.5万米;

8、购买青贮机具4台;

9、购买饲草料加工相具1套。(详见表一)

二、产品方案

1、养殖区:第一年出售育肥羊4500只,第二年出售育肥羊5000只,从第三年及以后每年出售育肥羊6000只。

2、饲草料基地:建设饲草料基地XX亩,加之项目区一家一户小面积饲草基地,盈余饲草料适当向外销售。

三、技术方案

1、肉羊养殖:采用的品种为优质肉羊,采取杂种、引种相配等方式,进行肉羊养殖和良种扩繁。 建设并充分利用现有科技服务体系,为肉羊养殖基地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不断提高肉羊的科技含量。 由山东梁山、陕西等地区引入优良种畜。

2、饲草料基地

(1)项目区饲草料基地建设,以就近的农田草牧场为基地,通过采用整地、施肥、播种、中耕清除田间杂草、灌溉以及田间管理等措施,使饲草饲产保苗率达95%以上。

(2)项目区优质人工草地亩产干草达500公斤,饲料专用玉米亩产鲜秸秆3000公斤,亩产籽实400公斤。

(3)牧草以紫花苜蓿、沙打旺为主要品种,玉米以饲用青贮为主要品种。

四、建设期及实施进度 本地区养殖业发展较好,根据项目规划的建设内容,遵循畜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参与国内其它地区类似项目的建设经验,确定项目从XX年开始建设,建设第二年受益。 第七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本项目投资估算采取概算指标法进行。引种价格按当地以及产地现行价格估算;投资贷款部门的利息按年息的6.21%进行估算;利用国家和地方开发经营的资金按2.4%的点用费计算。其它投资按照相关行业的有关定额标准进行估算。 按基本费用计,各分项目投资额如下: 肉羊养殖工程总投资为360万元,其中土建工程174万元,设备购置36万元,购买种羊140万元,其它费用10万元。

二、资金筹措 本项目所需投入资金由申请国家投资、地方配套和群众自筹资金三部分组成。在项目总投资中,申请国家投资150万元,占总投资的41.7%,地方配套60万元,占总投资的 16.6%,群众自筹150万元,占总投资的41.7%。 第八章 财务评价 依据颁布的有关政策和法规以及国家计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财政部农发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可研报告编写提纲》,以国家现行的财税和价格体系下,分析和计算项目的成本、费用、效益及现金流量,编制相关财务报表,计算各种评价指标,以分析本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据以判项目的可行性。

一、产品成本估算 根据项目所用原辅材料在当地的价格,以及同行业的有关调查数据和本项目的实际,对单项成本和费用进行了估算,以此基础上估算总成本费用。其基础数据如下:

1、主要直接原料土建工程按174万元计算,引进畜种按140万元计算,设备购置按36万元计算。

2、销售费用按销售收入的8%计算。

3、管理费用按直接费用的3%计算。

4、建设期内的利息计入项目总投资,其后的利息计入财务费用。

5、正常年修理费按折旧的1/3计算。

二、产品销售收入、税金及附加

1、销售收入 肉羊养殖年出栏6000只,盈余饲草料销售收入15万元,项目达产后年总销售收入为390万元。

2、利润及分配 所得税按利润总额的33%计算,正常年税后利润为23.1万元,提取10%的盈余公积后为本项目的可分配利润。

3、盈利能力分析 计算各项财务指标如下: 投资利润率:42.15% 投资利税率:47.23% 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36.62% 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49.42% 税后财务净现值(ic=10%):130万元 税前财务净现值(ic=10%):212万元 税后投资回收期:4.8年(包括建设期) 税前投资回收期:4年(包括建设期) 从以上数据可看出,财力内部收益率远大于12.8%的行业基准收益率,净现值大于零,项目在财务上可行。 第九章 环境影响评价 肉羊养殖是属生态保护性舍饲圈养项目,对环境不但没有任何污染和破坏,而且对牲畜的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以畜肥改良土壤、农田加肥等都有很大好处。 第十章 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与农牧民增收

一、农牧业产业化经营 本项目建设将使毛盖图苏木养殖从传统的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促进当地农牧业生产结构的调整,直接带动当地30户农牧民的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辐射带动450户农牧民进行舍饲圈养肉羊可使当地的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序大大提高。

二、农牧民增收 根据我们的调研,每只育肥羊的生产成本约150元左右,出售每只育肥羊农牧民可获纯收入400—500元。

三、其它影响 项目的实施还将对农牧民进行短期培训,这将有助于提高当地农牧业生产的技术水平,提高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并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第十一章 组织机构与经营管理 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以及在项目建成后,建设单位将以严密的组织机构,健全的规章制度,科学的管理模式,先进的技术措施和完善的营销网络,确保该项目工程的顺利建设和项目建成后的高效运作,达到预期的经营效果。

一、组织机构 毛盖图苏木农牧业产业化协会对该项目建设十分重视,拟成立协会会长任组长,苏木人民政府、农牧业综合服务站等单位参加的良繁基地协调领导小组,专门负责该项目的组织协调以及处理和解决涉及与地方有关的疑难问题。并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作为项目建设的决策机构,对项目建设实行全面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有关职能部门,对口负责各自的工作。具体组织管理体系见图。

第2篇:畜牧业市场分析范文

一、当前畜牧业生产形势

当前,我省畜牧业生产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生猪产业发展迅速,蛋鸡、奶业生产正在逐步回升,肉牛、肉羊养殖效益看好。预计一季度全省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12万吨、95万吨和8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9.4%、8.6%和14%。

(一)生猪生产。预计一季度我省生猪存栏4495万头,出栏生猪1800万头,同比分别增长11%、7.9%。生猪生产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生猪生产快速发展,市场供应充足。一是扶持政策推动发展。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良种体系建设和良种补贴、标准化养殖场改造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生猪生产快速发展,存栏增幅较大。据对许昌县、长葛市、临颍县三个生猪生产监测县90个规模场、90个散养户2月份监测情况看,生猪存栏同比增长22.04%。二是养殖效益促进发展。去年生猪生产仍然在高价位运行,据农业部确定的我省36个价格监测点的调查,去年仔猪平均价格同比增长63.9%,活猪平均价格同比增长24.7%,猪肉平均价格同比增长26.3%。全年统算出栏一头生猪可盈利300-400元,价高利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补栏的积极性。三是规模养殖带动发展。河南内乡牧原已经形成了年出栏50万头养殖规模,雏鹰集团、河南豫鸣、开封正大、新大牧业、正阳诸美等生猪生产龙头企业纷纷扩张规模,全省出栏万头以上猪场已达到255个,规模养殖比重达58%。规模化养殖不仅提升了产业水平,而且也带动了散养户生产水平的提高。据对出栏50头以上的小规模户的调查,出栏率一般在150%左右,90公斤体重出栏时间在180天左右。

2、生猪价格波动明显,养殖效益下降。今年以来,活猪、猪肉价格先升后降,春节过后,价格回落明显。2月份我省仔猪、活猪、猪肉平均价格为20.54元/公斤、12.38元/公斤和20.03元/公斤,环比下降4.59%、7.20%和4.46%。据3月11日价格监测,活猪市场价已降到了12元/公斤以下,生产效益下降。以对临颍县广耀养猪场的调查为例,该场存栏1800头,母猪存栏160头。按照目前的价格,一头商品猪按100公斤计算,成本价格为10元/公斤,商品猪市场收购价格为11.5元/公斤,出栏1头商品猪盈利150元左右,比去年同期减少一百多元。

活猪及猪肉价格下跌主要是受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春节过后消费趋缓,而生猪出栏稳定增长,市场供应出现季节性、区域性、结构性相对过剩。一是生产快速发展,出栏增长过快。近两年来,猪价一路走高,价高利好以及扶持政策的拉动,养殖总量增加,养殖规模扩大,形成了目前生猪出栏的相对高峰。据统计20__年我省生猪存栏达到4562万头,同比增长9.0%,能繁母猪存栏增幅达25%,据此推算月平均净增生猪出栏100万头以上。二是消费淡季影响。春节过后消费趋缓是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规律,节前集中购买消费,造成节后消费需求锐减。据对郑州市伊河路、汝河路、桐柏路3个集贸市场、20个固定猪肉零售摊位的调查,春节前平均每天销售4-5头,节后平均销售2头左右,下降一半以上。三是生猪外调减少。受金融危机影响,我省农民工外出务工数量减少,生猪外调数量下降,导致我省活猪价格下跌。据对我省商丘公路动物检疫检查站的调查,春节前每天外运生猪80-90车,外运生猪9000头左右,春节过后外运活猪每天只有40-50车,外运生猪4000多头,数量减少一半。

3、疫病风险依然存在,防控任务加重。我省是个畜牧业大省,也是生猪调出大省,又地处中原,交通便利,畜禽饲养量大,流通量大,疫病传入传出的机率高,防控任务重、难度大,在全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占有重要位置。今年以来,生猪生产疫情总体平稳,但由于受气候持续干旱的影响,圆环病毒、蓝耳病、布氏杆菌病、支原体肺炎等疫病有所抬头,个别地方小规模户出现了混合感染,对生猪生产健康稳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4、生猪加工数量减少,头均效益上升。据对双汇集团生猪收购情况的调查了解,今年1-2月份共收购生猪1478129头,同比下降4.86%。双汇集团漯河本部今年1-2月份共收购生猪324910头,同比下降11.7%,平均收购价格12.5元/公斤,实现利润2862万元,头均利润88.1元,同比增长91%。另据对我省一个中型猪肉加工企业的调查,春节前的元月份共屠宰销售生猪24000头,环比增加5000头,增长26.32%,进入二月份,从2月2日开始生产到2月17日半个月,只屠宰销售6000头,日平均屠宰400头,下降50%。

5、农户补栏趋于理性,补栏增速放缓。虽然猪价下降幅度较大,但生猪生产仍有盈利空间,据测算,目前猪粮比价是8:1。经营管理比较好的规模场每出栏一头生猪可盈利100元左右,散养户每出栏一头生猪盈利在150元左右,农民生猪补栏由去年初的过热逐步走向理性,补栏增速明显放缓。

6、生猪优良品种供应能力增强。目前,全省有一、二级种猪场260个,年可提供种猪120多万头,增强了优良品种供应能力。另外,豫南黑猪已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地方优良品种的保护和推广得到了加强。

(二)家禽生产。家禽业是我省畜牧业的优势产业,近年来,蛋鸡、肉鸡生产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势头,特别是肉鸡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据统计,2月份鸡蛋平均价格为6.09元/公斤,环比下降1.76%;活鸡、西装鸡价格分别为10.43元/公斤、11.39元/公斤,环比分别下降0.37%、1.19%;商品代蛋雏鸡、肉雏鸡价格受农户补栏增加的影响,连续上涨,2月份平均价格分别为2.11元/只、2.10元/只,环比分别上涨8.88%、4.79%。

1、蛋鸡生产发展相对稳定,但养殖效益下降。虽然去年蛋鸡生产遭遇了问题蛋事件,但我省在鸡蛋产品中未检出三聚氰胺,加之中央下拨了5720万的蛋鸡标准化改造以奖代补项目,养殖场户扩规模、提水平积极性较高,应对市场的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蛋鸡生产保持了稳定的发展速度。从饲养情况看,我省去年底蛋鸡存栏3.04亿只,养殖户数38.48万户,其中规模养殖存栏500—10000只的场户5 .83万个、存栏1万只以上的5546个,蛋鸡养殖小区1069个;规模饲养量1.9亿只,规模比重达到68%。从养殖效益看,虽然当前玉米、豆粕等原料有所下降,但氨基酸、维生素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加上工人工资、防疫成本的不断增加,蛋鸡养殖处于保本或亏损状态。据目前调查,全省蛋鸡配合饲料平均为2.06元/公斤,按此推算一个万只蛋鸡场,仅饲料费用每天需支出2575元左右,而鸡蛋销售收入3000元左右,加上人工防疫等其它费用支出,盈利空间有限。据对新乡市长垣县东蒲养殖有限公司调查显示,按目前饲料、蛋价核算,鸡蛋综合成本5.1~5.3元/千克,每只蛋鸡一个产蛋周期大约盈利1-3元。

2、肉鸡生产规模增长较快,养殖效益保持稳定。去年底全省存栏5万只以上肉鸡场达到268个,年出栏万只以上的肉鸡场达到1.8万个,全省肉鸡规模化比重达到96%。我省大用集团拟在周口市建设60个年出栏300万只的肉鸡养殖小区,20__年已建成使用6个,今年第一季度可建成9个,淮阳县新建肉种鸡场11个,可形成100万套的种鸡饲养能力;华英集团拟建的68个肉鸡养殖小区和出口备案场已建成27个,仅两大集团就带动该市第一季度新增肉鸡存栏1000万只以上。今年以来,肉鸡养殖效益保持稳定。据对濮阳市、安阳市、鹤壁市、漯河市等地肉鸡养殖企业调查显示,目前肉鸡收购价格7.35元/千克,肉鸡雏价格为1.8元/只,配合料价格2510元/吨,按肉鸡出栏体重2.5千克、成活率90%、防疫费1.0元、水电人工费0.2元/只,每只肉鸡可获利1.5元左右。

(三)奶业生产。近年来我省奶业得到了快速地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比重快速提升,奶业优势区域基本形成,乳品加工业发展速度加快,带动能力逐步增强,奶业生产成为我省畜牧业各产业中最富活力的产业,乳品加工成为食品工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成为全省畜牧业发展的一个亮点。预计今年一季度奶牛存栏74万头,同比增长15.2%;牛奶产量75万吨,同比增长14.5%。当前奶业形势呈如下特点:一是乳品消费市场仍在恢复之中。三鹿事件已经过去半年,随着国家质量监管力度加大和正面宣传引导,乳品消费市场逐步回升,市场消费信心尚未完全恢复。据调查,郑州市汝河路世纪联华超市,三鹿事件前液态奶日均销售3000元左右,事件发生后最低降到不足200元,目前恢复到2350元左右,恢复79%。二是乳制品加工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乳制品市场尚未完全恢复,加之处于销售淡季,企业成品、半成品大量积压,企业要履行收购合同,部分企业不得不持续喷粉。如河南花花牛乳业有限公司,现有养殖小区43个,日收奶量150吨左右,2月份日用奶量只有60吨,其他全部喷粉,目前,该公司已喷粉1300多吨,占用资金约3200万元,资金周转困难。三是奶农养殖信心受挫。由于企业限产、减产,甚至变相拒收,造成生鲜乳相对过剩,奶款结算周期延长,影响奶农正常生产,导致养殖积极性下降。四是奶牛养殖效益下滑。据对郑州市调查,目前养殖户生鲜乳生产成本为2.05-2.15元/公斤,奶站管理成本为0.08-0.12元/公斤,养殖户每头奶牛的收益已由三鹿奶粉事件前的3500元/年,下降到不足千元,部分管理不好和没有进小区的养殖户已出现亏损,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将会直接影响养殖户的正常生产经营,乃至奶牛养殖的持续健康发展。

受消费者信心受挫,市场恢复缓慢,乳品加工企业资金困难,粗饲料大幅涨价等诸多因素影响,本文来源:文秘站 加之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冲击的加大,预计20__年奶业生产呈缓慢恢复之势,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四)肉牛、肉羊生产。我省是国家规划的中原肉牛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以来,肉牛肉羊产业平稳发展,预计一季度肉牛、肉羊出栏分别达到205万头、730万只,同比增长1.7%、4.4%;牛存栏达到895万头,同比增长2.5%;羊存栏1407万只,同比增长4.6%。

1、牛肉价格持续上升。由于受肉牛饲养周期长、比较效益低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因素的影响,又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虽然育肥牛养殖效益和市场前景较好,但肉牛饲养尤其是繁殖母牛饲养积极性不高,一些地方存栏增速平缓甚至有所下降,造成加工企业牛源不足,肉牛加工发展相对滞后,加工带动力弱。据监测显示,近年来,牛肉价格一直维持在30-32元/公斤,活牛价格在12.8-13.6元/公斤,每出栏一头育肥肉牛净利润在400-500元。如南阳市方城县古庄店乡的井楼和黎园,曾是该市养牛最多的村,年饲养量曾达到户均3头,但目前户均养牛只有0.8头。

2、肉羊养殖效益看好。今年以来,羊肉价格持续走高,2月份平均价格31.5元/公斤,同比增长0.92%。预计肉羊生产在今后一个时期将会有较快发展。据对濮阳县城关镇鲁振锋养羊场的调查,现饲养小尾寒羊30只,羔羊育肥7—8个月,平均获利235元,一只母羊年产仔获利在700元左右。另据对陕县西李村乡唐沟村养羊户朱海峰的调查,存栏羊60只,2个月龄羊羔只均售价150多元,羯羊育肥10月-12月后,肥羊售价每斤6元以上,只均收入300元左右。

二、扶持畜牧业生产发展的政策落实情况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项畜牧业扶持政策的实施,对扩大生产规模、建立和完善防疫体系、提升生产水平及规模化水平等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推动了畜牧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保障了市场供应。20__年,国家继续实施了生猪、奶牛、蛋鸡、肉牛等扶持政策,仅中央扶持资金近10亿元。一年来,我省通过监管、督导、检查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保证了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促进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一)生猪生产扶持政策

1、标准化规模养殖和扩繁场建设项目。20__年中央投资21700万元,扶持我省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927个;投资900万元,扶持我省建设生猪扩繁场9个。投资计划和支出预算于8月底下达,截止08年底,中央投资的规模化养殖场建设资金已到位19032.8万元,占中央计划投资的88%;生猪扩繁场资金已全部到场。

2、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20__年中央确定我省30个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21545万元,省财政又追加奖励资金5964万元,主要用于对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追加30%的奖励和省级生猪调出大 县的奖励,两级共投入资金27509万元。目前,各调出大县都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正按方案要求进行。截止目前已支出资金18507.23万元,占两级投资总额的67%,其中用于猪舍改造7192.3万元,占已支出资金的38.86%;良种引进2175.5万元,占已支出资金的11.05%;粪污处理支出2639.3万元,占已支出资金的14.26%;贷款贴息1072.1万元,占已支出资金的5.79%;防疫费用支出1800.03万元,占已支出资金的9.73%;保险费补助3043.9万元,占已支出资金的16.45%;能繁母猪补贴584.1万元,占已支出资金的3.16%。

3、生猪良种补贴政策。08年中央对我省18个县85万头能繁母猪实施良种补贴,补贴资金3400万元。截止08年底,受配母猪100.386万头,使用量398.444万头份,超额完成全年340万头份的计划开展任务。

4、能繁母猪保险政策。20__年,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在全省全面铺开。按照《河南省能繁母猪保险保费补贴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我局多次与省保监局沟通协商,并召开了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座谈会,继续由人保财险河南省分公司和中华联合财险河南省分公司承办能繁母猪保险业务。据两家保险公司统计,截止08年底全省承保能繁母猪400多万头,理赔22万头。

5、能繁母猪补贴政策。由于08年中央下达我省能繁母猪补贴资金只有19536万元,折合补贴能繁母猪325.6万头,这与我省实际存栏数差距较大(20__年我省能繁母猪补贴就达485万头)。为减少补贴过程中产生矛盾,切实把这项惠农政策落实好,我局多次与省财政、省统计协商,并向农业部、财政部作了汇报,因此,这项工作启动较晚。08年11月底下发文件,将中央补贴资金拔付各地。全省核查能繁母猪618万头,截止20__年底,已发放补贴资金52130.82万元。为了确保数据准确,我们与省财政厅、省统计局组成联合核查组,对各地能繁母猪补贴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督导检查,并于今年3月初向财政部报送了追加缺口资金的申请。

(二)奶业生产扶持政策

1、特困奶农补贴资金落实情况。国家下达我省20__万元救助资金后,局党组高度重视。制定了特困奶农救助方案,组织了申报、核查、公示等,并组织力量对扶持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全面督查,20__万元特困奶农救助资金已全部发放完毕。

2、奶牛良种补贴。20__年中央下达我省补贴资金1008万元,对33.6万头能繁荷斯坦奶牛全部实施良种冻精补贴。我省去年8月份完成了冻精招标采购,全省奶牛良补工作人员全部进行了培训,组织专家编制了《良种奶牛补贴培训手册》,已印制并免费下发到各县(市、区),科学指导良补工作开展。截止20__年底,全省67万剂的奶牛良种冻精采购任务已完成,已使用冻精32.61万剂,共配良种奶牛17.54万头,配准奶牛13.35万头。

3、奶牛直补。为扶持和稳定奶业生产,20__年我省继续实施每头奶牛补贴500元政策,对存栏2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场(户)由省财政补贴,存栏20-199头的奶牛养殖场(户)由省辖市财政补贴,存栏19头以下的奶牛养殖场(户)由县(市、区)财政补贴。20__年下达省级奶牛补贴资金12647万元,截止12月底,全省已落实直补资金24134.6万元。

(三)蛋鸡扶持政策。20__年,国家下达我省蛋鸡标准化改造以奖代补资金5720万元,按照农业部文件要求,我省制定了实施方案和蛋鸡标准化改造评分标准。目前,县级验收基本完成,多数省辖市已开始复查验收,省级将于4月20日开始验收。

(四)肉牛扶持政策。为扶持肉牛产业发展,我们利用国家下达的现代农业发展资金6000万元,选定了12个肉牛生产大县。组织编写了建设实施方案,制定了肉牛大县验收评分标准和绩效考核办法。目前,各肉牛生产大县正按方案要求积极实施。

三、畜牧业统计监测预警工作情况

统计监测工作是科学指导和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基础。20__年以来,按照农业部统计监测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我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会商协调,理顺工作机制,突出工作重点,圆满完成了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任务。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最近两年来,畜牧业生产波动幅度不断加大,主要畜产品市场波动周期明显缩短,为了切实加强统计监测预警工作,着力构建科学、高效的畜牧业统计监测体系,我省切实把畜牧统计监测工作作为行业管理的基础性重要工作来抓,及时成立了以主管副局长为组长、畜牧处等相关业务处室为成员的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畜牧处,具体负责统计、监测、分析、预警和信息。研究制订了《关于加强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的意见》,适时召开了全省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会议。各级畜牧部门都健全完善统计监测领导和工作机制,为统计监测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理顺工作机制。针对长期以来统计不管生产,生产不了解统计,生产与统计、分析与预警相互分离和脱节的情况,我局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决定将统计监测职能由计财处调整到畜牧处,并固定了主管处长和统计人员专职负责统计监测工作,实现了统计监测工作和业务生产的有效对接,并认真执行各级统计员备案制,确保统计监测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了解决基层统计人员不固定、工作难度大的问题,我们及时把村级统计监测工作与村级防疫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实行一岗双责,初步形成了的“省、市、县、乡、村”五级统计监测队伍。三是突出工作重点。20__年以来,我们重点对生猪、奶牛、肉牛、蛋鸡、肉鸡等主要畜禽产品生产进行多层次、宽领域的监测。准确采集数据,认真组织了全省18个省辖市、36个价格监测点、3个生猪生产与疫病防控监测县、55个监测县的370个监测村、1110户监测户的基点调查统计工作。根据部里工作安排,今年适时启动了蛋鸡、肉鸡定点企业监测工作,并对286个监测企业信息员分两批进行了培训,保证了蛋鸡、肉鸡定点企业监测工作的正常启动和顺利开展。其次,及时汇总数据。基点监测数据多、时效性强,数据的汇总工作是统计监测的重点,我省将基点数据的上报工作列入了年度目标考核,对于数据采集上报严格时限要求,好的表扬,差的通报批评。第三,严格核查数据。对于采集的监测数据,实行抽查核查制度,除要求市县两级畜牧兽医部门对上报的监测数据进行实地核查外,我们还聘请了畜牧、统计等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审核组,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监督审核。同时通过电话询访、随机抽查等形式,对监测数据进行复核,以保证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度,提高监测水平。复核的结果作为考核各地统计工作的重要依据,并与下拨经费挂钩,连续三次核查不实的监测点,扣减监测经费。四是增加资金投入。为了提高统计监测水平,实现数据的采集、报送、分析和发 布的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近年来我们以改善装备水平为重点,不断加大投入,把统计监测经费列入年度预算。每年省本级预算安排监测工作经费70万元,为18省辖市畜牧局统一配备专用电脑和传真机,统计监测员统一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各监点调查员配备了计算器,保证监测工作更方便、快捷。对于农业部下拨的统计监测经费,严格按照监测方案要求,专户管理、专款使用,及时拨付各监测县,并监督监测县把村级调查员的调查补助经费及时足额发放。五是强化能力建设。针对统计人员岗位不固定、人员变动频繁、工作随意性强等问题,我们以强化能力建设为重点,确保统计员队伍的稳定,要求各地严格选拔、加强培训、相对稳定,强化统计队伍的建设,明确提出统计工作不要求上下对口,但必须明确机构、固定专人,特别是要为统计监测人员创造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在职称考评、晋升提拔给予适当倾斜。我局还公布了咨询电话,建立与统计监测人员的联系制度,市、县、乡、村统计员可以直接和省局联系,遇到问题及时沟通。六是加强会商协调。我局统计监测职能整合后,加强了部门会商协调,先后与统计部门建立了统计会商制度,共同把握发展的态势;与农调部门建立了生产调查制度,摸清实际生产的状况;与商务部门建立市场分析制度,把握市场销售与价格的趋势;与发改财政部门建立政策协调制度,研究制订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

四、开展生态环保养猪情况

转变发展方式,是实现畜牧业科学发展的长远之计和根本之策。生态环保养猪法是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一项养猪新技术。去年以来,我省积极推广生态环保养猪法,召开了现场会,并与各省辖市签订目标责任书,要求每个乡镇至少要建设1个生态环保养猪场。生猪调出大县都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支持生态环保养猪。由于领导重视和政策推动,生态环保养殖新技术在我省普遍推广和应用,截止20__年底,全省生态环保养猪场达到921个,其中529个已建成投入使用。

我省荥阳市17个养猪场投资350万元新建生态环保养猪猪舍28栋14000平方米,饲喂生猪9000头。另有14个养殖场正在实施标准化生态环保猪舍的改造。他们主要做法是:一是成立组织,加强领导。成立了“生态环保养猪技术推广工作领导小组”,畜牧局长亲自挂帅安排部署,分管领导具体抓,局各职能部门分工合作、密切配合,抽调业务骨干成立推广环保养猪技术辅导组,深入一线,具体解决工程进展中的各类疑难问题,解除企业的后顾之忧。二是加强宣传,舆论促动。以强化宣传为抓手,采取技术培训、发放光碟等宣传材料、制作环保养猪技术明白卡和在电视、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上设置专栏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生态环保养猪技术,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营造了好的氛围。三是打造样板,示范带动。在养猪集中乡镇选择有一定规模、示范带动能力强和积极性高的养猪企业,进行重点帮扶,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市涌现出了一批建设标准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示范场户,对推广环保养猪新模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四是全程跟踪,搞好服务。对新建和改造的生态环保养猪场,一方面组织技术专家,入场入户、现场指导,另一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标准化规模养殖补贴资金和生猪奖补资金要向推广生态环保养猪法的场户倾斜,大力扶持生态环保养猪法场区建设。

五、问题及建议

(一)继续落实扶持政策。能繁母猪补贴政策要求中央和地方按6:4的比例补贴,这样对于河南这样的养殖大省,地方财政压力太大,特别是县级财政压力更大,建议减少或免去地方配套。建议扩大对标准化规模场和良种繁育建设项目的投资规模,加大生猪良补力度,扩大对生猪调出大县的奖励额度。

(二)加强信贷服务、解决养殖业贷款难问题。畜牧业是一个高风险的弱势产业,广大农户融资渠道少,担保难,长期以来养殖企业种猪、猪舍等不能用来作抵押的状况依然存在,农民无法从银行借贷到扩大畜禽生产规模所需的资金,资金问题已成为困扰养殖场户扩大生产规模的“瓶颈”。建议在制定政策时能拨出专门资金,成立畜牧业发展信用担保中心,有效解决养殖场户融资难问题,为畜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第3篇:畜牧业市场分析范文

一、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研究落实会议精神的具体措施

这次会议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幸书记的讲话、戴书记的报告和市委、市政府洪发(2011)8号文件里。大家回去后要及时召开会议,组织全体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认真学习会议精神,同时要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当地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要选准一批对本地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既具有长远意义又见效快的项目,扎扎实实抓落实,建设好。要将建设项目落实到重点村,落实到重点农户。这次会议上市直有关部门在发言中了一些项目建设信息,各地要及时与它们取得联系,认真组织实施。

二、广泛宣传动员,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市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没有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建设新农村只能是一句空话,要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向农民传达这次会议精神,要组织机关干部到村组动员农民,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既不搞等靠要,也不能一哄而起;既要量力而行,也要尽力而为。要切实把这次农村工作会议所确定的年度奋斗目标,工作措施,变成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

三、早准备,早行动,切实抓好当前农业农村工作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当前重点要抓紧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切实抓好畜牧业生产和春季动物防疫。畜牧业是一个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产业,是我市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要充分利用当前畜禽市场行情好,效益高的有利时机,鼓励农民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据市场分析,生猪和家禽至少还有两年的赢利期,而牛羊等草食性牲畜将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况。各地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按照实施畜牧业振兴工程的要求,作好畜禽养殖小区建设规划。要积极鼓励农民进入养殖小区从事专业化畜牧生产,要引导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户投资建设规模化专业养殖场。同时,要鼓励广大畜牧养殖户大力开展春季畜禽填栏填笼,发展畜牧生产,增加收入。

春季是各种动物疫病的高发季节。当前,气温回升快,空气潮湿,也容易引发多种动物疫病,为了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确保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确保农民养殖增收,各地要切实加强领导,搞好春季动物强制免疫。实现“有病不流行,有疫不成灾”的工作目标。一要强化基础免疫工作,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今天,各乡镇畜禽服务中心主任都参加了会议,会上也与各地签定了责任状。今年的春防工作将不再单独召开会议,要求,全市春季动物免疫注射工作于这次会议以后全面开针,4月中旬要完成普注任务。要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原则,切实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针不漏量”,牲畜口蹄疫、猪瘟、禽流感、鸡新城疫、羊痘等一类动物疫病的免疫密度必须达到100%。禽流感免疫工作要抓住三个重点:一是规模养禽场要实行重点保护,同时加大养禽场周边散养家禽的免疫力度;二是对水禽免疫实行重点突破,其免疫密度必须达到100%。三是曾发生过疫情的地方,严防疫情反复。口蹄疫免疫工作要把好三个环节:一是仔猪出窝出售环节;二是生猪填槽补栏环节;三是仔猪进场交易环节。各地要建立完善月月补针制度,确定每月补针的具体时间,确保漏免和新补栏(笼)的动物适时得到有效的免疫保护。二要强化各项保障措施,确保春防工作顺利进行。一是落实好免疫疫苗。今年我市动物强制免疫疫苗继续实行政府采购,免费发放到各乡镇办区使用,其它动物疫苗由各地根据本地实际需要确保冷藏保苗,严防使用无效疫苗。二是落实好村级防疫人员。按每1000--1200个农户聘请一名防疫技术人员的标准,切实组织起一支业务素质高、专业技术精的防疫注射队伍,为春防工作提供人力保障。聘请的村级防疫人员要划定责任区域实行一包到底。三是落实好防疫工作经费,特别是村级防疫员的劳务报酬。要确保村级防疫员劳务报酬足额列入乡镇“以钱养事”的补助资金。四是加强检查督办。各地政府主管领导、防疫监督员要深入防疫工作第一线,加强对薄弱环节和地区的检查督办,严格把好免疫技术关、密度关和质量关,严格执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做到工作目标化、任务指标化、操作规范化、评判依据化。三要强化组织措施,确保春防工作落实到位。国务院已经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对动物防疫工作负总责,地方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各地政府在动物防疫工作中必须切实承担起责任。一是认真落实防疫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层层落实责任,切实做好春防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各项措施到位。二是加强组织协调,促进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全力以赴搞好春防工作。统筹兼顾,做好其他重点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各地在做好口蹄疫、猪瘟、禽流感、鸡新城疫、羊痘免疫工作的同时,要根据本地其他动物疫病发生和流行的基本特点,搞好其他重点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计划免疫工作,切实做好猪链球菌病、牛炭疽、牛出败、猪丹毒、猪肺疫、猪水肿病、禽霍乱、狂犬病、耕牛血吸虫病等的综合防治工作,努力实现稳定控制动物疫情的目标。

2、认真搞好春耕备耕,迅速掀起春耕备耕工作。主要是要搞好生产规划的落实,种子、肥料、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的准备,农机具的维修保养,田间排灌沟渠的清理。重点要搞好春季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工作,各地要迅速组织专班,按市要求将测土配方施肥通知单统一填制到户,要抢在3月底前将土样化验单和测土配方施肥通知单发放到每个农户手中。要加强在田作物管理,针对我市春季雨水多的气候特点,各地要组织动员农民搞好油菜、小麦三沟清理,防治油菜、小麦病虫害。

3、认真组织春季农业技术大培训,大力培植农业科技示范户。今年春季农业技术培训要求以乡镇为单位,统一组织,分专业培训讲课,培训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实提高农业科技培训的作用和效果。市委农办要搞好组织协调,安排好专家和培训内容,乡镇办区要组织好农户和各类专业户参加培训,力争今年春季培训农民5万人次以上。各乡镇办区要结合农业技术培训,在每个村民小组培植1—2个科技示范户,要按照市确定的十大农业实用技术,兴办示范样板,通过培植科技示范和兴办示范样板辐射带动全市农业科技的普及应用,加快我市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步伐。样范

4、认真组织好春季农资打假活动,确保春耕生产认真开展。各乡镇办区要严格按照市农业局确定的农作物主推品种,引导农民选用高产高效的优良品种,农业执法部门要加大农资打假力度,迅速组织好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等五个专项治理活动,加大案件查处力度,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秩序。

5、保季节,高标准完成春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搞好涵闸泵站的维修保养。春耕在即,各地要迅速搞好各项水利建设的刹尾工作,水利部门要派出技术人员,加强技术指导,确保春耕生产期间各项水利设施正常运行。

6、加强池塘建设,抓紧鱼种投苗。一是各类池塘的改造升级。要抢在鱼苗投放之前完成今年10万亩池塘升级改造任务;要按照容水深2.5米的要求,打好吨鱼池建设的基础。二是投苗前的各项准备。河蟹养殖要搞好水草移殖和投放螺蛳,以及防逃设施的安装。网箱养鳝要搞好网箱清理和设置,家鱼池要搞好抽水机、增氧机和投饵机维修和设置,做到三机配套。四是合理密养和混养,提高水产养殖效益。

7、加强春季植树造林和苗圃建设。要大力推进民营化造林。在加强农田林网建设,搞好成片林建设的同时要加强林业苗圃基地建设。林业部门要加强苗圃基地建设的技术指导,主要是要培育优质合格苗木,为明年造林奠定良好基础。

8、作好血防整县(市)推进各项准备。我市血防整县(市)推进项目已经省政府批准启动实施。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市重点建设的示范村要搞好项目打包和集中建设,除市里建设一部分示范村外,各乡镇也要建自己的示范村,实行整村推进。切实把这项工作办好办实。

第4篇:畜牧业市场分析范文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领域的政府部门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加强宏观管理和履行服务职能。

一、推进**农业领域信息化的战略环境

(一)推进**农业领域信息化的历史机遇

人类进入了21世纪,信息技术的应用受到世界各国的广为关注,农业领域也不例外。

世界农业信息化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发达国家的农业信息化已形成了从农业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到的健全的、完善的农业信息体系。美国农业信息化强度高于工业,农民使用计算机记帐,预知天气、指导种植和营销。日本20世纪90年代初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全国联机网络,集成了气象情报系统、专家系统、市场流通系统等。农业信息化极大地提高了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的实力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这一切都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城市信息化建设为推进农业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信息港主体工程已基本建成。宽带信息网络工程、**信息交互网工程、**国际经贸电子数据交换网工程(EDI)、**金卡与收款系统工程等都已建成。**农业信息化可以依托全市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发展。

**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尽快实现农业信息化。**农业要提高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走向全国的服务能力、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平衡能力,都需要农业信息化的支撑。

(二)**农业领域信息化发展的不利因素分析

郊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大投入。郊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中心城区相比有一定的差距,难以满足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短缺。目前**市郊不仅信息化人才的总量相对较少,而且层次分布也不平衡,特别是既懂农业又熟悉信息技术的人才紧缺,如何吸引人才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

农业信息技术普及应用难度大。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导致农业信息应用系统的推广普及有很大难度。

健全的农产品信息服务体系还没有形成。在即将到来的世博会上,竞争主要集中在信息服务的创新上,从信息采集、加工处理到的健全的农产品信息服务体系要尽快建成。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农业信息化建设要与国际趋势相吻合,与大都市目标相适应,与农业现代化相配套,要根据**市信息港建设的总体部署,围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为核心,以推动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为重点,努力构筑信息农业新高地,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发展目标

贯彻实施“科技强农,信息先导”战略,坚持“统一规划,分步推进,各方参与,资源共享”的原则,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年,围绕农业信息服务、农产品安全监管、农业科学决策、农业电子政务等方面,完善和优化农业信息应用体系框架,以典型引路,重点突破的方式加快建设进度,为全面推进农业信息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主要任务

1、推进“三网”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以创新农业服务功能为突破口,完善**农业网的市场拓展、科技咨询、会展服务、标准示范四大功能,提高“**农科热线”的智能化水平,建设好郊区农民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为全国农民提供服务。

2、推进档案农业和农产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不断扩大档案农业信息系统应用范围,逐步实现地产农产品的全覆盖。研究各类食用农产品安全诚信的评估体系,开发食用农产品安全征信系统,做到农民守信用,市民食放心。

3、推进农产品市场分析系统建设。开发建设种植业经济运行及绩效评估信息系统,加强对地产农产品的效益分析。开发国内外农产品市场智能分析系统,加快农产品产销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4、推进农业GIS应用系统建设。充分利用市统一开发的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平台,开发并整合农业各类信息资源,建设专家辅助决策系统,实现对农业现状信息的空间化和可视化管理,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5、推进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建设。探索网上信息服务与网下实体服务的融合机制,依托行业协会、科技推广部门、乡镇农业部门、行政村委会等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让农民切实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各种便利和实惠。

6、推进农业领域电子政务建设。从网上办事、政务公开着手,精心办好“**农委政务网”,加强政府与百姓的沟通。加快机关内部办公业务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实施对传统业务流程的再造,促进政务信息的交换与共享。

7、推进信息技术的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要结合各信息化应用系统的特点和应用要求,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尤其要加强对农村基层信息员的普及培训,营造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行动方案

(一)推进“三网”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

行动依据

1、**农业正在推进三大转变: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生产型向生态型转变、从提品型向提供服务型转变。目前重点推进具有都市农业特点的农业功能创新。对内,强化生态功能;对外,强化服务功能;正在构筑物流、会展、科技、信息、农产品检测认证等五大服务平台。

2、市农委已创办了服务全国的信息平台。“**农业网”创办三年,今年进行了第6次改版,新版**农业网开设了海外之窗、市场分析、农业科技、政策法规、农业会展、农业标准化、放心农产品等栏目,重点增加国外农业政策、科技、教育、进出口统计与分析等信息,为中国农业与国际接轨服务。日前注册会员达9000多人。同时,建设了科技兴农、生物基因、城市森林、**种业等10多个专业网站。“**农科热线”由农业科技部门、推广部门和信息管理部门联手创办。通过电话咨询、专家坐堂、网上直播、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服务农民。自**年8月开通以来,已累计接到咨询电话7000多个,帮助全国农民排忧解难,深受欢迎。“郊区农民现代远程教育网”网络工程已启动,市农委、市教委、市信息委、市妇联、市农林局已联合发出《推进郊区农民现代远程教育的通知》,市有关教育部门已开始远程教育的课件开发,郊区各区县已着手乡镇教学点的建设。

3、国际上农业信息技术已经由试用期进入应用期。而我国近几年网络发展迅速,各地农业网站已有2000多家。但农业信息应用和用户受益度还有较大差距。网上教学、网上购物都未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大多数农产品供应商只在网上简单信息,很少进行网上订货或网上交易。

目标

至**年,**农业网要建成农产品市场信息智能分析平台、网上会展平台和物流平台,并办好“**农业网英语版”,中文版让农民了解世界农业;英文版让世界了解中国农业。“**农科热线”要扩大服务领域,既要办好人工服务的农民热线,又要办好为市民服务的语音信箱。“郊区农民现代远程教育网”要开发培育新型农民的教育资源,为全国农民服务。

行动

1、完善“**农业网”的服务功能。“**农业网”要配合**农业服务全国的物流、会展、科技、信息、检测认证五大服务平台建设,突出市场拓展、科技咨询、会展服务、标准示范四大功能,重点办好海外之窗、市场分析、农科热线、农业标准化、法律法规、农业会展、放心农产品七大主栏目。

2、精心办好“**农业网”英文版。“**农业网”英文版已于**年8月开通,重点推出农业领域投资环境、投资政策介绍,**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及其特色农产品推介;开发国际农产品供求平台、电子订单等业务流程。要不断完善英语网站功能,吸引海外农业企业了解中国农业,投资中国农业。

3、“**农科热线”完成服务平台升级。升级后“农科热线”在保持现有人工服务方式的基础上,开发为市民服务的养花、养鱼、养宠物等语音信箱,提高“热线”的智能化水平,为广大农民和市民提供更全面、更快捷、更方便的服务。

4、建成“郊区农民现代远程教育网”。采用卫星网络将10个区县的100多个乡镇和部分重点村联网,各远程教育收视点安装“智能卫星接收机顶盒用户终端设备”。**年网络基本建成,开展教学。同时,开发远程教学课件,重点为劳动技能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

(二)推进档案农业和农产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

行动依据

1、近年来,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产品安全广受关注。特别是欧盟等一些农业发达国家,在农产品安全方面制定了大量的技术指令,一方面从源头上严格控制本国食品的安全,另一方面可以对其他国家的农产品设置技术壁垒。如荷兰、丹麦等国,农场的每一头奶牛自出生之日起就有自己的“信息档案”,事无巨细都有记录。而我国这方面还比较落后。为了让市民吃上放心菜、放心肉,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根据《**市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暂行办法》的要求,建立食用农产品安全卫生质量跟踪制度,市农委于**年开始探索建设档案农业信息系统。

2、**“档案农业信息系统”由市农委信息中心、市畜牧办、市蔬菜办、市兽医卫生监督管理所及有关IT企业合作建设,并列为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目前,已开发了养猪场、蔬菜园艺场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市境道口畜禽管理信息系统、农产品网上身份查询系统,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已有200多家规模猪场、30多家蔬菜园艺场成为应用单位。市境道口畜禽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光纤改造,24小时信息在线输入与查询,市外入境的畜禽产品运输车辆情况、货物情况、道口检查情况全记录在案,把好了入境畜禽产品安全的第一道关。农产品网上身份查询系统**年7月初正式上网推出。阿强牌鲜鸡蛋是上网的第一个产品。市民根据购买的每盒鸡蛋中的“身份查询码”,就能上网追根溯源查到这盒鸡蛋的生产过程和各项质量指标,使消费者直接参与食用农产品的安全监管。**年7月,在全市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档案农业信息系统”荣获“市优秀信息化应用项目”。

3、建设社会诚信体系,创建信用经济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也是应对WTO,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农业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建立食用农产品安全诚信体系,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的信用管理,提高农产品安全生产经营的诚信度。**档案农业信息系统为农产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创造了一些基础条件。

目标

至**年,基本实现地产食用农产品生产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市境道口外来禽畜产品实现24小时在线监控,并建设预警系统;**品牌农产品实现网上身份查询和超市消费者防伪检索;建成食用农产品安全诚信评估体系和征信系统。

行动

1、推广和完善食用农产品生产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通过各农业行业协会的管理,逐步将**的猪、禽、蛋、奶、菜、瓜果的产销全过程信息动态采集录入数据库,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推广品牌农产品网上身份查询和超市消费者防伪检索信息系统建设,实现食用农产品产销的可追溯性。

2、完善“市境道口畜禽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在市境道口畜禽管理信息系统稳定应用的基础上,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建立外来畜禽产品安全的预警系统。同时,在市有关监管部门建成多媒体大屏远程控制系统,实现入境畜禽产品安全的可控性。

3、建设食用农产品安全征信服务系统。整合农产品安全检测、监测和执法部门的信息资源,在档案农业信息系统的网络基础上,开发建设食用农产品安全联合征信服务系统,包括诚信档案记录子系统、诚信综合评估子系统和企业诚信分类管理子系统。从而营造农业行业“重食品安全,守行业信用”的社会氛围。

(三)推进农产品市场分析系统建设

行动依据

1、根据农业部“金农工程”的实施要求,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系统建设,以充分发挥中国加入WTO之后,政府提供信息和经济调控的作用。美国农业部已有一套健全的市场信息服务系统,定时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要为全国服务,建设“农产品市场分析系统”势在必行。

2、目前市农委已探索开发了农业数据仓库,有国内外农产品价格系统、**农产品进出口数据、“菜篮子”信息管理系统等。“菜篮子”信息管理系统包括蔬菜、畜牧和水产3个子系统,由市农委信息中心与市蔬菜、畜牧、水产等政府主管部门共同建设,实现计算机远程联网。**的蔬菜、畜牧、水产品生产、良种繁育、市场行情等经济信息数据可及时传输和查询。系统内已有3年多的“菜篮子”数据积累。**年度该系统推广至郊区各区县相关部门应用。

3、**农产品消费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对全国都有很大的影响。**又有口岸优势,农产品出口的潜力很大。但到目前为止,**还缺少农产品信息采集、加工处理、实时的健全的信息体系,对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不利。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抓紧建设,为农业企业和广大农民提供服务。

目标

至**年,完成农产品数据集成、行情分析、信息系统的开发,建成主要出口农产品智能化的数据平台和分析平台,加快农产品产销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行动

1、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采集系统。定期采集海外农产品价格、全国主要省市农产品价格、华东六省主要农贸市场农产品价格、**主要农贸市场农产品价格及相关信息,并及时。信息采集平台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协会、国外农业网站等多种渠道,建立起农业信息提供协作支持机制。

2、建设种植业经济运行及绩效评估信息系统。在全市种植业生产基地建立1200个信息采集点,根据种植业生产茬口采集信息,开发建设农产品生产成本和绩效评估等经济运行数据库,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3、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智能分析系统。通过开发智能分析软件,对各类农产品数据进行智能分析。首期工程开发**主要出口蔬菜品种在日本和美国市场的进口价预测、可能进口量分析、市场占有率分析、供求平衡及风险分析等。该系统还可以让用户选择数据源,应用分析预测技术,进行远程自助智能分析,为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直接服务。要不断扩大出口农产品分析系统的应用范围,不断完善系统功能,辅助中国农产品走向世界。

(四)推进农业GIS应用系统建设

行动依据

1、目前,美国、加拿大等国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综合集成,已普遍一体化地为农业系统管理服务。“**农业GIS应用系统”的建设是《关于推进**郊区信息化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的主要任务之一。市信息办已将该项目列为**年全市GIS建设三大重点领域之一,是一项重在提升政府管理水平的应用项目。

2、**农业GIS应用系统建设**年刚刚起步。已研究了“**农业GIS应用系统”建设框架。在市统一开发的基础数据平台的基础上,建成了统一的开发环境,包括全市城市遥感栅格数据、全市“三线一区划”数字地图等,为农业GIS项目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

3、**农业GIS应用系统建设起步较晚,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应用水平和本市其他领域的应用水平有较大的差距。必须加快该系统的开发建设进度,提升**农业管理与科学决策水平。

目标

至**年,建成森林、畜牧业、蔬菜、花卉、水产、土壤环境管理GIS应用系统,开发专家辅助决策系统,实现农业各类现状信息的空间化和可视化管理,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行动

1、**农业GIS应用系统专业子系统建设。一期工程以生态农业建设为突破口,完成三个子系统开发:一是林业分布现状和林业规划动态管理系统;二是畜牧生产分布现状和畜禽养殖业的分区布局(禁止养殖区、适度养殖区、控制养殖区)动态管理系统;三是化肥农药面源污染控制动态监测系统。**年上半年完成开发,进入试运行。下半年启动蔬菜、花卉、水产管理GIS应用系统建设。同时,完成“GIS农业专业版本”的集成,以便与市其他各部门的信息交换和共享。

2、**农业GIS应用系统信息分类与编码的研究。研究农业领域信息系统标准体系的内容和相互关系。如:信息分类编码的规范、空间数据总体框架结构的规范、数据分层与文件命名的规范、基础地理信息属性项和属性表结构的规范、专题信息属性项和属性表结构的规范等,以促进农口各部门开发GIS应用系统的协调性和统一性,提高农业GIS系统的建设水平。

3、建设**农业GIS应用专家系统。系统应用有深度,如畜牧系统中:移动GIS在畜牧业疫病防治中的应用、畜禽场与周围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畜牧业发展趋势分析、畜牧业发展规划GIS辅助决策技术等。林业系统中:规划动态管理子系统、病虫害监测子系统、防火预测分析子系统、森林景观分析与保护决策功能、遥感分析子系统、森林三维场景的模拟。农田污染控制系统中:**农田化肥农药的污染控制分析、**农田化肥农药污染控制评价分析模型库建立等。

(五)推进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建设

行动依据

1、为了使广大农民切实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各种便利和实惠,使信息化更加贴近农民,贴近生活,根据国家农业部《关于做好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延伸和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工作的意见》[农市发(**)11号]的精神,**年市农口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农委就着手创建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年首批51家市级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挂牌。

2、**已初步建成了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市农委信息中心负责全市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建设的规划、指导和管理;各区县农委信息中心负责本区县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建设、指导和管理;各类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各负其责,做好本区域、本行业的基层信息服务。

3、郊区各区(县)在互联网上均建设了一个具有独立域名的农业网站,编写了本区县网站信息摘要简报“一刊”,定期发放给基层农业部门和农民。

4、目前,因资金短缺,人才缺乏,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网络还不健全,信息传播手段相对滞后,信息服务的内容还不丰富,信息服务的效果还不显著。

目标

至**年,建成郊区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健全服务制度,丰富服务内容,强化服务效果,建成各类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100家以上。

行动

1、健全**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组织网络。在巩固**年建设的51家基层信息服务站的基础上,探索和丰富基层信息服务内容与服务手段,不断扩大农村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年市级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建设数量扩大至100家,扩大农村信息“上网落地”服务的覆盖面。

2、探索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服务内容。各行业协会信息服务站做好本行业信息的采集、、传递工作,建立并负责本行业专业网站信息筹集与维护;组织本行业档案农业信息系统的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利用信息网络加强行业管理。区县农委信息服务站要负责本区县农业信息服务网络的运行与管理,负责本区县农业信息员培训工作。区县农技推广部门和镇级信息服务站要做好本区或本乡镇的农业科技信息采集和传递工作,及时将信息传递给农民。

3、村级信息服务站要建设村务公开信息系统和村务管理信息系统。“村务公开信息系统”提供查询村务规定、村干部分工、规划目标、办事指南、财务状况等方面信息服务。村民还可以自已输入意见和建议。“村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人口管理信息系统、社务管理信息系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村务管理制度查询系统、党群管理信息系统等五个子系统,促进村务管理信息化。设立村基层信息服务站信息服务栏,为本村农民提供信息服务。

4、推广网络调研模式,实现科技文化知识普及。网上网下联动问卷调查,开展各类教育既便捷又高效。通过调研,一方面了解基层情况,另一方面有利于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普及。**年3月,市农委信息中心与郊区10区县农业信息部门联合开展“沪郊农民需要什么样信息服务”的调查。年底将开展政策普及教育网络调研。今后每年根据农村需要开展农科知识普及等网络调研活动。

5、建立基层信息服务站服务档案管理模式。市农委信息中心已开发了服务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各基层信息服务站将本站的服务信息,包括服务对象、服务时间、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效果输入系统,建立基层信息服务站的服务档案,以促进各基层信息服务站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六)推进农业领域电子政务建设

行动依据

1、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推进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以及信息开放共享等,已是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趋势。政府可以通过网络来提升办事效率,提供广泛、全面、便捷的信息资源共享,提供高效的便民服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建设,已建设了市政府各部门统一参与的“中国**”门户网站,转变政府职能,为百姓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府服务。

2、近年来,市农委根据市政府要求,从整合资源、健全制度着手,系统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年7月开通了“**农委政务网”,突出网上办事和服务百姓的功能。开设了“沪郊概览”、“投资指南”、“为民服务”等栏目。建设了**农委系统政府网上行政服务系统,共有27项为民办事项目,已在网上运行的有10项,还有15项**年10月底完成开发进入试运行。项目申报者、农业企业和农民可以在网上进行业务查询、申报、登记、表格(资料)下载等政府服务。同时,开发了“主任信箱”、“公众监督”、“投资热线”栏目,使政府与百姓网上面对面。为了网上办事正常运行,市农委专门发文,明确了工作制度,要求网上办事回复迅速,当日处理,隔日反馈。

3、为了提高机关公务员的电子办公能力,农口各政府部门加强了办公自动化应用。市农委机关局域网已开发了“中外农业信息”、“参阅资料”、“领导讲话”等15个信息栏目,开发了适应14个处室业务的117个业务流程。为了加强领导之间、处室之间的沟通,网上专门开发了“领导工作动态”和“处室工作动态”栏目,使机关工作互通有无,增强了整体合力。目前,有60%的机关工作人员通过网络在线办公。

4、农口系统政府网上办事虽已起步,但由于要改变传统工作习惯,增加硬件投入,因此在推广应用上难度较大。再加上电子公章等技术问题,还不能实现所有流程网上行。要真正建设高效的电子政务任重道远。

目标

至**年,通过网络实现农口系统各部门的管理与服务职能,健全网上办事的运作机制,树立责任政府和服务政府的良好形象。机关内部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完成农口系统政务流程的信息化改造。

行动

1、推进基于公务网和机关局域网的办公业务应用。按照**市公务网建设的统一进度,认真完成农口系统公务网建设,建立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制约的统一平台。重组优化市农委等农口政府部门的工作流程,完善已开发和运行的机关局域网系统,通过普及培训提高公务员的电子办公能力,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配合农业部做好全国卫星指挥系统**联网工作,并认真开展信息服务和应用,切实提高农口系统各部门工作效率。

2、推进农委系统网上办事和服务的应用。要精心办好“**农委政务网”,完善网上办事功能,提高为民服务的质量。市农委系统各单位、各部门管理和服务职能现有27项网上办事项目,**年底完成软件开发,通过培训要加快推进网上办事。要根据百姓需求,不断开发便民服务项目。要完善农口电子政务的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切实改变政府工作人员的传统工作习惯,以方便公众为前提,提高办事效率,真正做到政府工作好坏让百姓评价。

第5篇:畜牧业市场分析范文

农发行作为政策性银行,由于发展时间较短、业务经营范围有限,只能提供较少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存在产品缺乏、中间业务和个人业务开展不够等问题。与此同时,国内同业间的竞争加剧,激烈的市场竞争将集中在人才、优质客户和市场这几个主要方面,其中能给银行带来主要利润和发展空间的优质客户成为竞争的焦点。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农发行如何进一步强化优质客户营销,让客户认同你的服务,选择你的产品,走进你的柜台,这是各级农发行应深思的一个现实性课题。

转变经营观念,拓宽营销视野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要适应市场经济形势和客户需求变化,需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对农发行而言,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就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信贷服务与管理,实现客户价值,增加银行效益,体现政策效应。在客户营销过程中,应树立“大农业”、“大粮食”、“大集团”理念,对各个营销层面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构建立体营销网络,做到有品牌战略、有规模效益;树立整合营销理念,变被动营销为主动为主动营销;树立整合营销资源理念,发挥整体优势,上下联动营销。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各项工作,把市场观念、营销观念贯穿到信贷业务管理之中,使客户营销成为全行上下的共识,并化作每位员工的自觉行动。

制定战略规划,明确营销目标

一是统一规划客户营销工作。认真策划客户营销策略、营销渠道,根据信贷业务范围,全面系统地深入调查市场客户总体情况和分布情况,匡算目标客户数量,研究所在地区客户资源优势和客户营销重点。二是选择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通过市场调研和预测,获取准确的客户需求信息,建立目标客户、现实客户、优质客户信息库,将目标客户锁定为成长性好、资信等级高、经营实力强、能够给农发行带来较大经济效益的客户和优质项目。根据农发行的政策性银行特性和目前贷款范围,以粮棉油为主要原料的流通、加工转化领域,畜牧业产业化,以及国家和地方肉、毛、糖、烟叶、化肥储备等都应是目标市场的选择范围。三是稳定优化老客户。在现有优质客户中积极发展新业务,保持原有市场份额;同时按照新的职能定位,制定准入策略,积极开拓市场。从农发行现有贷款对象的总体经营管理状况看,中储粮直属库应作为黄金客户予以积极支持。四是发现培植新客户。在巩固现有黄金优质客户的同时,努力发掘新的优质客户,扩大市场份额。选准一个较长时期内的客户群体,建立稳定良好的银企关系。要将信用等级AA-级以上的企业、市级以上政府确定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粮油骨干加工企业、对当地有影响且调节作用大的粮油经营企业作为今后拓展新业务的重点。五是推进优质客户战略。在客户细分、确定目标客户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按照贷款规模和企业规模确定重点服务的客户,实行客户分层管理,满足不同类型客户需求,有针对性地实施优质客户战略。

改善金融服务,强化营销手段

一是加强信贷服务。在信贷发展中不断创新业务产品,结合客户经营、财务状况和未来现金流量状况,确定合理的贷款期限组合、利率、贷款方式等,支持企业发展。简化企业开户和贷款审批手续,提高办贷效率;对低风险贷款实施“绿色通道”;对优质客户实行“授信制”,满足客户经营的不同需求。二是改进结算服务。应适应业务发展,改进结算方式,扩大结算渠道,不断开发新的结算工具和银行交易系统,有条件的地区应开办国际结算业务、商业票据、网上银行转帐等业务。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科学手段,为客户提供适时、高效、便捷的资金汇划和支付服务,提高资金结算速度和客户资金使用效率。三是发挥系统优势。充分利用农发行系统的网络优势,发挥信息集中中心的功能,为企业提供理财、保险、信息咨询等多项业务。四是加强统一运作。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共同参与对优质客户服务方案的设计、产品的营销及售后服务等,保障系统内客户、信息、人力资源的共享,切实发挥整体营销优势。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第6篇:畜牧业市场分析范文

一、以科技创新推进农业发展

一方面需要以现代信息技术、科学技术装备、改造传统农业,并造就出一代能运用科学技术经营和管理农业的新农民;另一方面,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创新机构、创新基地、创新机制、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的建设,建立起新型的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一支宏大的、高效精干的、富于创新精神的农业科技队伍,使之更好地担负起科技支撑的重任,把农业发展不断推向新高度。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以科技创新支持农业的发展,更需要做大量、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实际工作中,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原则,又做到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加强领导,善于引导,通过典型示范和科学普及的方式,引导农民自愿地学科技、用科技。防止一哄而起、一窝蜂、一刀切,强迫农民用“科技”;杜绝一些人好大喜功,假科技之名,搞“面子工程”;更要防止某些人借科技以营私,败坏科技的名声。这样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国的农业一定能够完成这个伟大的历史性的转变。

二、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

在发展县域经济,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我们也正在面临许多新的问题。

(一)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农村科技服务机构的能力较弱,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星火培训基地建设,群众的科技素质等,还不完全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特色产业标准化体系尚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大部分农产品种养和加工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影响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影响了产业化发展和进入国际市场。

(三)农产品产业化研究开发能力不强。相当多的加工企业规模小,创新能力较弱,产品科技含量低,农产品的深加工转化率不高,产业链较短,不少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产业如茉莉花、甜玉米等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四)农产品市场流动体系不健全。物流信息化的程度不高,交易手段落后、单一,电子商务平台信息量少,网上交易成交量不多。

这些问题已经构成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技术“瓶颈”。不解决这些问题,农业产业化就难以推进。因此,今后一段时期内我 们将集中力量做好以下工作:

1、加快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通过整合科技资源,完善农村科技服务协调管理机制,构建多元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继续抓好县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信息网等中介机构建设,注重深化机构间合作内涵,提升整个体系的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国家科技部项目“横县茉莉花专家大院”,继续建立桑蚕、食用菌等农业科技专家大院,为专家对农民实行零距离的科技服务建立有效的平台。以茉莉花茶加工企业、甜玉米加工企业为孵化器,运用现代网络手段,开展技术创新动态联盟建设,不断探索区域科技创新的方法和有效科技服务方式。

2、加强对特色农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

重点针对横县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中若干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攻关,包括特色农作物品种改良及快繁技术、耕地可持续利用技术、特色农产品无公害安全生产技术及规模化与标准化生产技术、特色农产品产后处理及加工技术等。

3、以科技创新支撑龙头企业发展。

通过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引进和培养尖子人才、发展独具竞争优势的企业名牌等方法,促进民营科技企事业的发展。3年内,培育科技型龙头企业8家,企事业尖子人才100名,开发企业(产品)名牌10个;同时,带动整个中小企业群体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4、以科技手段加速市场信息化。

第7篇:畜牧业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 蚯蚓;副产品;应用现状;行业市场前景

中图分类号 Q959.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207-04

随着江西省经济的不断发展,畜牧、农林、医药、环境保护、特种养殖、钓鱼休闲等行业也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而迅速成长起来。因此,蚯蚓养殖的市场需求成为关注的对象。蚯蚓养殖在环保方面可以有效降低畜牧养殖污染,保护土地降低土壤污染;蚯蚓产品在医药养殖等行业可以制成抗血栓药物、动物饲料、鱼饵,蚯蚓粪可以制作成优良的有机肥料[1]。本文针对蚯蚓及其副产品市场,设计并分析了蚯蚓及其副产品主要在江西的市场需求和调查对象对于蚯蚓及其副产品的价值定位和未来市场的导向以及宣传营销方式。通过调查,熟悉蚯蚓及其农副产品在江西省的销售渠道、每种渠道的销售量和其所占的比例、调查对象对于蚯蚓及其副产品的价值定位和未来市场的导向以及宣传方式,为蚯蚓养殖投资提供一定的数据依据。

1 分析方法

1.1 调研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文献检索相结合。问卷调查主要有自填式,访谈主要采用考察访谈的方法。问卷采取结构问卷形式层层深入,以封闭式题目为主,个别开放式题目为辅,问卷设计调查由团队成员在假期展开。

1.2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主要是与蚯蚓及其副产品的养殖销售相关专业的学生和社会人士。其中,访谈调查对象是养殖行业的专家和公司工人、领导及社会人士等。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400份,有效回收337份,有效回收率为84%,其中男女比例是1.40∶1.00。受访者年龄如图1所示,处在为20~30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受访者占总受访者的50.15%。

2 结果分析

2.1 蚯蚓及其副产品的应用现状

2.1.1 环境保护。蚯蚓是很好的土壤环境指示生物,利用蚯蚓,可通过生态毒理学试验来评价土壤中化学污染物的生态毒性。由于蚯蚓具有通过与微生物协同作用加速有机物质分解转化的功能,可以利用蚯蚓的分解处理能力,对城市生活污水等进行处理[1]。

(1)蚯蚓处理污泥。刘康怀等[1]研究表明,利用蚯蚓活化污泥是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环节,日益增加的城市人口和城市生活污水给城市污水处理厂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也提高了活性污泥的排出量。简单的无害处理方式无法满足数以亿吨的剩余活性污泥。因为活性污泥的成分复杂,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有机质和营养元素,所以无法利用其进行改良土壤和喂养牲畜。试验表明,蚯蚓能富集其中的重金属和转化有机物,使得剩余活性污泥资源化。

(2)江西省猪畜养行业(基于温氏企业)及其污染处理概况。王志凤[2]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畜禽养殖废弃物的产生量约为19亿t,是工业固体废物的2.4倍,2000年此倍数上升到了2.7倍。将此废弃物排放量折算成COD约为728.6万t,接近全国工业废水COD排放总量(768.37万t)。20世纪末,畜禽养殖废弃物中的众多污染项中仅COD一项就远远超过同时期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污染物的COD排放总和。

江西省的大型养猪企业有大约8 600家(每年出栏500万头以上),年产猪粪大约18万t。传统的处理猪粪的方法是利用大型沼气池发酵产生可以利用的沼气,或者是将其运至野外由自然力自行消化,亦或是将其贩卖给制作肥料(有机肥)的公司。但是这些处理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温氏集团江西养猪分公司来说,共有约80所猪场,占地约为1 600 hm2,年产猪粪约20万t,为了符合国家的排放标准,他们不得不建起巨大的净化系统――超大的沼气池,以及其他配套的诸多设施,占地约为160 hm2,净化系统占地面积与养殖区面积比为9∶1,建立净化系统耗资约4.5亿元。

(3)蚯蚓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影响。蚯蚓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有一定的富集作用,俞协治等[3]在研究中指出,蚯蚓作用的红壤对DTPA提取态Cu的含量、植物对Cu重金属的的吸收量、土壤中的生物量等均有大幅度的提升。因此,饲养蚯蚓可以达到修复土壤环境的需求。

伏小勇等[4]研究指出,蚯蚓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与土壤中重金属浓度成正相关,蚯蚓对重金属的吸收顺序为Zn>Cu>Pb>Hg。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蚯蚓体内的某种特殊酶可以通过某种特定方式影响蚯蚓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动物机体内的新陈代谢受到不同金属及其不同干扰方式的多角度影响。

中国是全球稀土最大的资源国和产量国,资源探明储量占全球的1/3以上,江西省赣州市有“稀土之都”的美誉,是中国主要离子型中重稀土来源地,占全国总产量的70%;有包括勘查区、开采区及成矿远景区在内的11个区域,总占地面积高达2 500 km2以上,预测稀土远景资源量约76万t。由于稀土元素(RE)对农作物生长具有调节作用,使农业生产越来越多的依赖RE,RE逐步进入生态环境和食物链。相关专家通过RE环境毒理学研究得出:RE具有环境累积性、生物富集性,以及对动物脏器具有不可逆的损害,尤其是严重影响动物性腺的功能。修复稀土开采而造成的污染治理刻不容缓,在生产过程中猪尿的臭氧发酵产物与蚯蚓养殖过程都可以促进稀土尾矿的土壤修复,降低水土流失,使得农田高产。

2.1.2 农林业。蚯蚓及其副产品在农林业中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蚯蚓粪对黄瓜苗期立枯病抑制作用的盆栽生物测定。根据胡艳霞等[5]蚯蚓粪对黄瓜苗期土传病害的抑制作用的研究,在无菌培养土壤中接种立枯丝核病原菌和不同比例的蚯蚓粪后得出立枯病的发病与苗子的长势数据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蚯蚓粪与病土的体积比为20%时,为最佳的施用量,既能最大程度防治病害,又能促进植物生长。

(2)蚯蚓粪可以制造成有机肥。据市场分析人士公布的信息,到2007年全球有机食品及饮料销售量将提高70%以上;有机产品爱好者数量将由现在的240万人提高到至1 100万人。目前,我国有机认证位居世界第2位,有机产品涉及到农副业、医药业等约30大类,超过300个小类。对北京、上海、南京3市有机食品市场的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市有机蔬菜价格与常规蔬菜价格的比例最高,达到为3∶1,上海市与南京市有机蔬菜价格与常规蔬菜价格的比也都在1.5∶1以上。2006年我国国内有机食品销售额占常规食品销售额的0.08%,与发达国家2%的平均水平相比,仍相差25倍。

蚯蚓粪作为一种高效有机肥料,其最大特点是将有机物―微生物―生长因子合理结合起来,改善土壤环境最终达到增肥、抗病、养土的目的,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以赣州市脐橙种植为例,赣州市现有脐橙10.00万hm2,建成无公害脐橙基地面积7.33万hm2;脐橙出口基地22个,面积5 533.33 hm2。作为赣州地区脐橙主产区、素有“脐橙之乡”美称的信丰县,现有2.00万hm2脐橙,但是目前信丰县及邻近的周边县尚无一家生产脐橙专用有机肥的企业项目,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蚯蚓有机肥适用性广,使用价值高,符合现代生活观念,可以进行小包生产加工用于家庭式的植物种植,也适用于大型蔬果种植基地,拥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2.1.3 钓鱼休闲业。根据调查,全国钓鱼市场主要在南方地区,有一定的季节性,旺季主要是3月、4月、5月、6月、9月、10月等,淡季为7月和8月。湖南、湖北、江苏、浙江、江西、福建6省作为主供饵料市场,每年钓鱼所需蚯蚓约为697.72 t,其中江西92.14 t、湖南135.8 t、湖北118.34 t、江苏162.63 t、浙江112.53 t、福建76.28 t。

2.1.4 医药行业。蚯蚓药用,除了作为传统中药外,就是作为溶栓药――蚓激酶。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1.85亿人,2013年底达到2亿人,预计2033年将超过4亿人。据统计,60岁以上老人,约有20%人群易患血栓病。因此,市场上预防和治疗血栓病的药物需求量逐年递增,从2006―2010年连续5年增长率都在20%以上,2011年市场规模达到81.35亿元,同比增长20.52%。据2006―2011年数据,市场上抗血栓药物市场份额排名蚓激酶排名第6位,蚯蚓原材料需求量极大,具体如表2所示。

2.1.5 猪、鸡等养殖业。在畜禽饲料中,用蚯蚓粉代替已有的饲料蛋白来源添加入饲料中可有限提高畜禽的抗病力,改善肉用畜禽肉质,显著增加肉用畜禽体重。用蚯蚓粉代替鱼粉饲喂育肥猪、乳猪、乳兔的试验结果表明,肥育猪日增重可以提高13.1%,料肉比降低了0.9,可提高乳猪、乳兔其泌乳量。张桂英[6]研究表明,利用掺有蚯蚓粉的饲料喂养蛋鸡可以提高产蛋数量、蛋重、饲料转化率、降低软蛋率。孙振军等[7]分别用蚯蚓、鱼粉饲喂蛋鸡,得出同样的结论。

2.2 调查对象对于蚯蚓及其副产品的认识(基于调查问卷)

2.2.1 调研对象对于蚯蚓的了解程度。根据调查问卷数据显示,16.02%的受访者表示对蚯蚓有了解,29.08%表示对蚯蚓比较了解,54.90%表示对蚯蚓不了解(图2)。由此可以得出,江西省(主要是南昌市)人们对于蚯蚓的价值和作用不了解人口多于了解人口。在建立养殖公司或从事相关行业时应加强对于蚯蚓价值的宣传。

2.2.2 受访者对于蚯蚓在钓鱼休闲业的调研数据分析。在337份有效问卷中有268份问卷(79.5%)表示知道蚯蚓在钓鱼休闲业上的运用(图3)。钓鱼休闲业是蚯蚓适用行业中最被人们所熟悉的行业,其熟悉程度比受访行业中的农林畜牧业高出39.2%。53.41%的调查对象明确表示会使用蚯蚓进行垂钓,81.3%的受访者表示会使用蚯蚓垂钓(图4)。但是在调查对象里面有55.49%会通过自己制备的形式获得钓鱼所需的蚯蚓(图5)。

蚯蚓用于钓鱼休闲业是被大多数人所知晓接受并且会付出实践的,但是超过一半的人却不会选择购买来获得蚯蚓。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受访区域主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由于南昌市地处内陆经济并不发达,所以受访者选择较为经济的方式获得蚯蚓;二是南昌市位于中国南方,常年雨水充沛,适合蚯蚓生长繁殖,蚯蚓在当地土壤中大量存在,较为容易自己制备获得;三是受访者年龄普遍在21~30岁这个阶段,处在读书或刚刚步入职场,有一定的经济压力,不选择购买这种方式获得蚯蚓。

2.2.3 调查问卷药用价值数据分析。16.32%的调查对象知道蚯蚓药用价值,34.12%大致知道蚯蚓的药用价值(图6)。可见,人们对蚯蚓在医药行业的运用价值并不是特别了解。为了提高蚯蚓在医药行业中的销售量,蚯蚓养殖销售行业应加强宣传力度。

2.2.4 调查问卷蚯蚓对于土壤环境影响数据分析。23.44%的调查对象知道蚯蚓对于土壤环境的影响,44.21%的调查对象大致知道蚯蚓对于土壤环境的影响;几乎不知道蚯蚓对于土壤环境影响的占32.34%(图7)。受访的环境工程的学生中82.35%的学生知道或大致知道蚯蚓对于土壤环境的影响(图8)。可以看出,专业和从事的行业不同,人们对于蚯蚓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知道的程度也有所差异。但是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和人们对于环境关注的加深,未来人们对于蚯蚓对于土壤环境的影响的了解程度也会随之加深。

2.2.5 日常购买农产品时会关心其是否使用有机肥(如蚯蚓粪)数据分析。11.57%的调查对象明确表明十分关心,超过50%的人表示不太关心(图9)。

2.2.6 蚯蚓及其副产品的未来推广方式。根据数据显示,超过50%(50.45%)的受访对象认可新媒体营销结合传统营销方式是较好的蚯蚓及其副产品在市场推广方式。33.23%的受访者表示通过网络、电脑、手机等现代化新媒体作为其推广方式更加值得尝试(图10)。现在,网络及各种终端设备成为中青年人每天不可缺少的随身物品,这些终端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推送,成为转发扩大影响力的最有利的设备。

2.2.7 调研对象对于蚯蚓市场未来发展数据分析。68.84%的受访者认为蚯蚓市场的前景好并适合创业(图11)。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68.84%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其前景好值得创业,说明蚯蚓及其副产品的市场条件是较好的。尤其是在钓鱼休闲业上,大众认同度高达79.5%,目前数量上江西省的需要量为92.14 t,江西省及其周边5个省市的总需求量高达697.71 t。

(2)人们对蚯蚓及其副产品的使用价值并不明朗,受其专业及所从事行业的限制,很多人对于蚯蚓及其副产品的价值功能的了解具有局限性。50.45%的受访者认为新老媒体结合的方式有助于蚯蚓及其副产品的推广和销售。

3.2 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关于蚯蚓及其副产品价值功能的宣传。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大众对于蚯蚓及其副产品的功能价值具有专业局限性,加强对大众的蚯蚓及其副产品功能的宣传是提高大众对于蚯蚓及其副产品的功能了解和信任的好办法。二是夯实蚯蚓养殖公司的公司信誉,创立正确积极的公司精神,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服务态度。三是保证产品质量,加强公司技术创新,推出符合社会的产品。

4 参考文献

[1] 刘康怀,严博,王栎雯,等.利用蚯蚓处理城市污水厂剩余活性污泥探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3,39(10):67.

[2] 王志凤.利用蚯蚓处理畜禽养殖业固体废物的技术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3] 俞协治,成杰民.蚯蚓对土壤中铜、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3,23(5):922

[4] 伏小勇,秦赏,杨柳,等.蚯蚓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作用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28(1):78.

[5] 胡艳霞,孙振钧,周法永,等.蚯蚓粪对黄瓜苗期土传病害的抑制作用[J].生态学报,2002,22(7):1106.

第8篇:畜牧业市场分析范文

■消费风向标

藏獒热持续

公元1240年成吉思汗横扫欧洲,把跟着他南征北战的猛犬军团的一部分三万多只藏獒留在了欧洲,这些纯种的喜马拉雅藏獒在更加广阔的地域杂交繁育出了世界著名的大型工作犬马士提夫犬、罗特威尔犬、德国大丹犬、法国圣伯纳犬、加拿大纽芬兰犬、英国獒犬等等。据此说,现存于欧亚两陆的几乎所有大型凶猛犬种的祖先都是藏獒。

藏獒的体型和声音威慑力很强,一般的兽类一听到它的叫声,都会远远地躲开不敢靠近,连雪豹也怕它三分。除了牧区之外,在城镇或农区人口密集的地方饲养,一般都必须用铁索拴住,不然就会伤人。正是其颇为原始的凶悍性情博得了大量的拥趸。

几年前藏獒的价格还只有几千元,藏獒热真正是从2000年开始,由于名人马俊仁的介入,推动了藏獒的认知和身价。2003年底,马俊仁把养了几年的数百条藏獒从大连迁往北京大兴的黄村,而其也博得了“中国畜牧业协会犬类分会副会长、藏獒协会主席”的头衔。马俊仁曾经放话有人出价上千万求购其下的名獒,此话一出更是各界一片哗然。

千万计虽有炒作嫌疑,但数十万、百来万确实大行其道。2005年在青岛举办的全国藏獒展览会上,一只藏獒动辄几十万元。当年全国藏獒交易总量在4万条左右,交易金额为13亿元。

2006年的青岛藏獒国际会展中心则一下以吸引来几万参观者,广场附近的停车场都车满为患,并有很多外地人前来参会,而藏獒俨如走秀的模特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场外不少临时的木桩上,也都栓着藏獒,以便让人近距离观察评论一番

据悉,这次总共来了1000多条藏獒,品种较齐全,给各地搭建起交流信息、切磋经验的平台”,展会举办者称,今年的展览规模是历届最大的。因为展会的带动,会展中心周边的宾馆基本住满了,而展会现场,即使是买票入场,也不能挡住人们的热情。除了藏獒展本身火暴之外,场外有关藏獒的图书、纪念品都出现热销。

藏獒的价格水涨船高,几千元一只的小藏獒成了稀有货,一般都是几万元,有的甚至喊出几十万的天价,有家藏獒经销商把纯种的“看家獒”都拉来了,“你给我100万,我都不卖”,不知是自我炒作,还是视獒如命。几年前,藏獒的价格还只有几千元钱,但是现在藏獒展览会的就出现被估出了3000万元的天价藏獒,这更令人惊叹。

2005年,一本《藏獒》在藏獒热“火上浇油”,上市仅一个多月,销量就超过10万册,在第二届“《当代》长篇小说年度奖”评奖中,它以绝对优势赢得“年度最佳读者奖”,臧獒身上浓厚神秘的高原气息风靡中国。

尽管,目前坊间一度盛传藏獒热难以继续,但北京绿都獒园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前来求购藏獒的人并不比前几年少,不过是所谓天价藏獒的热潮可能比以往冷却不少。而今年在北京、山东、成都等地都举行了各种藏獒的展览,参观求购者众多。

■目标群体

并非富人专利

北京绿都藏獒园的姜先生告诉记者,购买藏獒并不像其他人想像的那样只是有钱人的时尚,“很多上班族也来我们这里买藏獒。”据他介绍,藏獒的价格有几十万,几百万,上千万,但那里面有炒作的成分,“其实,只要花几万块钱你就能买到一条中档的藏獒。”

正因为此,姜先生认为,藏獒适应的面比较广,并不算一项太奢侈的消费,“现在买个几千块钱的手机跟玩似的,连个读书的学生都拿着上万的笔记本电脑,你说几万的藏獒,算奢侈吗?”他也承认,买藏獒的开销不仅要算一手交付的钱,还有未来一段时间养藏獒的花费,“现在城区不能养这种大型的犬类动物了,很多人就在城郊结合部建个小院子养着。”据估计一年下来的费用大概2-3万元。

尽管开销不大,但也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毕竟人家也是吃肉的。”姜先生半开玩笑的说。

由于配种对藏獒的品相要求比较高以及客户多为散户,而其中购养居多,绿都獒园的收入主要来自于藏獒的购养,“很多前来要求配种的藏獒品相很不好,虽然不会影响我们藏獒的品相,但是培育出来之后肯定会影响到我们獒园的名誉,这是关于品牌的问题,不能随便。”

姜先生介绍,“购养藏獒主要是买3到8个月的藏獒,而且藏獒的价格不看年龄大小,主要看狗的品相、种性,因此下一窝狗仔比配一次种要划算,这是必须要算的账。”

藏獒除了可以配种、看护家院之外,“也可作为礼物送给别人,”姜先生说,来獒园的很多客户就是这样做的。

客户的需求是不一样的,结合藏獒品系分化,藏獒养殖行业也将会根据市场需求的不同将对藏獒分类。

追求藏獒原生化的人喜欢的是藏獒的凶猛个性,所谓“原生版”藏獒;喜欢藏獒体形威武、便于饲养的人则更适合所谓“城市版”藏獒的市场。

■案例样本

赵老板的獒园故事

赵国辉从小就十分喜欢养狗,尤其偏爱性格凶猛、个性鲜明的犬种。

1997年春节,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结识了一位从回来的朋友,在与这位朋友的言谈中赵国辉得知,全世界唯一敢与猛兽搏斗的犬―藏獒,就在中国。这引起了这位爱犬人的极大兴趣。当地牧民说,一条成年的藏獒可以斗败三条恶狼,可以使金钱豹甘拜下风,被喻为“天狗”,西方人称之为“东方神犬”。

赵国辉一个月后收到了那位朋友寄来的照片。他被惊呆了,他惊奇地看着照片上的形如黑狮的家伙:头大而方,额面极宽,眼睛黑黄,嘴短而粗,颈毛厚长,小耳下垂,四肢粗壮。正仰天长啸,威猛十足。他被这种原生态的野性所征服。于是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养这种狗。

三次进藏终获宝

2000年,对藏獒痴迷的赵国辉第一次在朋友的带领下来到了海拔3000多米的玉树地区,这里荒凉到几十公里都没有一户人家。因为语言沟通存在问题,第一次进藏就匆忙结束了。

事隔两个月后,赵国辉第二次进藏了。这一次他可是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藏獒带回家去,但是这一次,他又无功而返。

第三次进藏,他提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给藏民们带去许多东北土特产、日用品。带着这些东西赵国辉第三次走进玉树地区。最后,他三次进藏的经历和他对藏獒的一腔喜爱之情终于打动了朴实的牧民,他从牧民家里抱回了两只小獒。

前景广阔规模养殖

回来后,赵国辉觉得这两只狗除了食量惊人,长速极快(半年之后已然长成标准的大狗)外。一切未见其它优势。这让赵国辉有点疑惑了,这是真正的藏獒吗?但发生在深冬的一件事,使赵国辉对藏獒产生了新的看法。

从牧区抱回的两只藏獒和其它品种的两只狗都放养在郊区的工厂内。一个下大雪的夜晚,大约凌晨2点多钟,在工厂值班的工人打来电话,说有盗贼闯入,被狗给咬跑了。当赵国辉匆忙赶到工厂时被惊呆了。两只藏獒依然处于亢奋状态,像勇士一样目光中充满杀气,其中一只嘴角还挂着血迹,另外两只普通品种的狗,嘴边吐白沫已经死了。

看来藏獒真的和传说中一样的凶猛,绝对是看家护院的良犬,也是社会需求的。于是他产生了规模养獒的想法。

同时赵国辉做了一番市场调查发现养殖藏獒收入也非常可观。一只成年藏獒一般售价在十几万元左右,而一只小獒价值也在3万元。一只母獒一年后即可繁育,一次大约可繁殖十几只,如此算来经济效益不错。根据多年养狗的经验,他深知要想把养獒形成产业化,品种的纯正是至关重要的。于是,为了寻找良好的种源他多次进藏,不辞辛苦而且多次拜访畜牧专家,学习专业知识。

于是,从1998年创办延边国辉獒园(该园地址为吉林省教化市铁北村)以来,经过不断的摸索和积累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特而适用的养獒方法,从配种到繁育幼獒,以及防疫、饲料的配制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养的藏獒最大特点是:头大,吊眼,吊嘴。狮头虎面型的特点明显,充分体现了原始藏獒的本来面目。经过几年的优化,现在獒园内共有成年獒十几只,出售小獒百余只,且现有獒的品种特点稳固,特色突出。其中,藏源、高孚、琪拉雅、吉玛,这几条犬在很多赛事上得过奖,特别是在2005年2月份,中国犬业藏獒俱乐部在廊坊召开的第一届藏獒评比中,“藏源”以优异成绩被评为国家A级犬。目前他的典园中,由藏源、高孚、琪拉雅、吉玛等名奖繁育的后代已经输送到全国各地。

■市场分析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德国牧羊犬的出口产值及相关的产业消费,占到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4.1%。仔细分析德国牧羊犬的各项生理指标与性能之后我们发现,实际上它并不比中国藏獒具有更为突出的优势,相反,倒是中国藏獒在诸多方面更为优异的特性。

“目前全国藏獒市场的交易量大致在三万头左右,共有四五千家养殖场,虽然全国统一的藏獒标准还没有出台,但是市场已经形成。” 中国工作犬管理协会藏獒专业委员会负责人刘含军告诉记者,国内养殖场的规模一般在二十头左右,大型的数量在五六十头。

国内市场:交易量3万头 由北向南开始扩展

姜先生认为,目前藏獒市场还是供小于求,“很多人就跑来我这里要买藏獒。”而一些机构的市场调查也显示,目前市场需求量仍然较大,而优秀藏獒种源稀少,加之产仔率低,繁殖增长量较慢,市场缺口较大,发展前景看好。

现在,全国的藏獒养殖业已经在整个养犬行业,占到了四分之一的比重。如河南省逐渐形成了包括藏獒饲养繁育、藏獒饲料与饲养用具的生产、动物医院与藏獒疫病防治等行业门类在内的产业布局结构。

藏獒进入内地来饲养繁育的举动肇始于河南,是河南人首先将藏獒引入内地来饲养繁育的。河南省虽然不是藏獒原产地,但藏獒养殖场的数量以及藏獒的存栏数量却居内地各省市之冠,在各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力,尤其是对大陆内地各省市的藏獒业发展具有重人的导向作用。

现在内地培育出来的人多数优质纯种藏獒,基本上都是经由河南“二度引入”的,为此业界将河南省称之为“中国藏獒的第二故乡”。

河南省现有存栏藏樊十条以上、以经营盈利为目的的藏獒养殖场大约八十多家,分布于省内的十八个地市,其中大型养殖场有十五、六家,这里又包括五、六家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企业。每年全省约生产藏樊幼犬三千多只,总量仍呈现上升势头。河南省每年的藏獒犬业饲料、疫苗、医药、设备用具等项的市场交易金额已经突破亿元大关,从河南省出口到国外的一条优质成年藏獒的价格一般都超过百万元人民币,一条普通幼獒的价格也可以达到一至五万元人民币之间。

藏獒市场将从北方的过热既而转向南方市场。北方以北京为首的市场发展时间已久,特别是北京,马俊仁以其名人效益推动和养殖藏獒,北京的藏獒养殖业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熟知,市场较为成熟。

据绿都獒园的姜先生介绍,目前藏獒的市场主要在青藏牧区、河南、北京、东北地区的辽宁等地,这些地方的藏獒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而南方市场相对北方来讲则是一个未开垦的处女地。南方的市场经济发展程度要高于北方,市场购买潜力相当可观。其一直未发展起来的原因,姜先生认为主要是南方民众对于藏獒的了解非常有限,很多人几乎一点都没有藏獒的概念,“同时南方的消费观念与北方也不一样,这使得南方的藏獒市场并没有打开。”

即便如此,姜先生告诉记者,在南方不少地区也已经有了藏獒的养殖场 ,“向南方发展的趋势现在已经比较明显了。”

如,从近几年藏獒平均价格变化计算,昆明市场高品质藏獒价格增长率保持在每年30%左右,但品种不纯的藏獒价格却在走低,两极分化已经凸现。

据悉,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的藏獒市场凭借离祖国大陆近的优势,藏獒的发展规模搞得又大又好,而且价格也很可观,是内地市场的5-1 0倍,一些较好的藏獒已出口到东南亚和欧美市场。不过因种源太少,也给繁殖带来困难。

刘含军粗略统计了下国内藏獒养殖场主要分布地区以及数量如下:

北京、河南、甘肃、青海:200-300家

山东、东北地区:150-200家

浙江:70-80家

江苏:50家

国际市场:缺口90%以上

第9篇:畜牧业市场分析范文

一、 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第一,科学技术进步与农业变革。科学技术越来越应用到农业当中,首先是有国家政策的对农业科研工作的不断支持与引导,近年来科技部对农业类研究课题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各农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在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方向研究硕果丰硕,且这些机构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农村和贫困地区建立科研小院和科技服务站,将研究成果切实推广到农业生产中。而农业经营主体尤其是大型农场和农业龙头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先进技术的开发与推广。信息技术在农业的应用可以建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作物生长信息获取及处理、畜牧信息跟踪与标记、农业自然灾害预警等一系列围绕农业生产各阶段的信息管理系统,不仅节省了人力财力成本,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对农业风险防范也有重要意义。生物技术的进步带来了农业育种的变革,动物、微生物、植物的基因定向与重组,不仅可以根据环境需要设计抗灾害、产量高、品质好的农产品,也为畜牧业解决了国外育种垄断的难题。

第二,农业产业化与三产融合。农业想要达到解放劳动力、提高效率的目的,就要进行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现阶段出现了不同形式的农业产业组织,其中龙头企业的带动整合功能最为显著,一般每个区域根据其资源禀赋都会形成几个龙头企业,在规模效应的影响下,迅速对整个区域的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进行整合,并有实力拓展产业链上游和下游,形成全产业链发展的模式。农业产业园是政策定向孵化的产物,其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吸引了跨区域的优秀企业集合到一起,其科技集约化、管理现代化的特点,为建设农业现代化形成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第三,商业模式与经营方式的变革。农业现代化发展并不局限于技术进步带来的效率提高,也不仅是产业链的延伸,而是一个综合体系,除了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经营,还包括了农田、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农户种养加、企业融资相联系的农业金融服务,健全的法制保障,和商业模式的市场化与变革。在传统农业中劳动力和生产工具(土地)两个因素占据着主要位置,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型需要打破劳动力投入和物质投入的平衡点,随着劳动力迁移进程发展,现阶段的农业需要劳动力的投入越来越少,比如畜牧养殖的自动化信息管理,而技术服务投入越来越多,科技化、规模化、机械化所带来的农业经营方式的变革将会带来真正意义的现代化。现阶段农业创新模式有两个驱动力:一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驱动,现在已经由传统的农民经营农业转变为由不同的知识结构人群参与的农业投资与项目运营,由此形成的产业结构和业务模式和传统的模式有很大不同;二是科技创新和体制改革的驱动。之前是农业服务于工业、服务业,而现在是第三、第二产业服务于第一产业,现代科技与资源逐渐注入到第一产业并形成新业态和创新商业模式,从而改变之前农业在市场中的被动地位。。

二、 农业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农业劳动力的输出与转型。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8.52%,与经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來越小。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偏低,其中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占37.3%,初中文化水平占50.2%,而日本农民中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约占80.7%。经济结构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以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而循序渐进的。当前,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整体发展内核的提升必然会带动各产业间的调整与整合。在经济发展趋势下,人力资源也必然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但农业劳动力输出需要解决很多遗留问题,农业人力资源的转移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既是挑战也是必经之路,处理不好会限制现代农业的进程。农业劳动者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化升级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的重要社会分工。推动农民职业化发展,能有效推动现代农业向高质量发展。因此需要加大对农业人力资本的可持续投入与改革,通过提高劳动力专业性及综合素质来达到劳动力结构优化的目的。在要素投入上,把以原生农民为主体的传统农业转变为以职业农民的市场化经营为主的现代农业;在经济布局调整上,通过农村劳动力结构优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并使之与乡村振兴的战略相匹配。

第二,农业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人民银行通过不断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和精准施策,在农村金融改革中补短板,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农业规模化生产等“涉农”领域,具体措施有利用抵押补充贷款、再贷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等工具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完善支付体系和征信体系等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多元化发展涉农信贷资金供给结构,分类推进金融机构改革等。然而现状是政府和社会对农业的金融扶持力度仍然不够。政府越来越重视对农业各方面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如农业各种类型补贴和减免措施,但仍然难以满足农业现代化和集约化所需要的大量资金投入与基础保障。有些地方政府制定一些优惠的土地政策和税收政策来吸引开发商和社会机构,但由于农业自身行业的高风险性与周期长特点,阻碍了社会资本的进入。虽然有的社会资本投资在农业尤其是贫困地区的产业,但退出机制不完善,阻碍了资本的介入。因此需要政府针对农业投入建立完善的担保机制,提高农业投入资金的效益。其次是针对农业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不足。金融机构主要是为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农户等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银行贷款、小额信用贷款的方式来提供农业发展资金,农户的种植、养殖、初加工等经营一般要很长时间才能得到收益,但金融贷款往往额度小且要求短时间内偿还,造成农业金融需求和产品的不匹配。且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缺少可抵押物,很难满足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和管理要求,造成农业贷款政策上提倡但实际获得难度很大。

第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较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根本上属于产业融合。产业融合是不同产业相互交叉、渗透与重组,最终融合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产业范围拓展、产业链延伸和产业功能转型为表征,以农村产业之间的交叉重组和融合渗透为途径,以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为结果。现阶段农村产业融合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很多地区只是简单的资源合作,主要以企业间的合同和默认的约定来进行约束,供应商、销售商之间只是达成正常的交易,而没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用一体化融合带动资源的高效整合的机制,因此导致融合主体带动能力不强,融合层次较低的现象,很难创造更高的附加值。产业融合主体的商业模式仍然延续传统方式,即使有生产技术的创新,但没有形成适应环境变化的新业态,其对资源的重组整合能力仍处在初级阶段,所以产业发展仍然滞后。尤其是农业生产与乡村旅游等服务产业的融合,对于新农村基础设施和景区的规划,大部分地区容易生搬硬套而没有形成独有的特色,或者虽然当地有特殊的旅游资源但没有形成统一管理机制,不同的景点分属不同的主体运营,从而大大减弱了产业融合的推动力。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点是加快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开拓农业新特色新模式。但现在农村三产融合政策体系不健全,如农业补贴政策重生产环节轻加工销售环节;关于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等服务性产业深度融合方面的补贴力度较小;对信息农业、智慧农业等农业新型业态领域的支持缺少专项资金。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产业间互联互通性不强,同质竞争较多;技术要素扩散渗透力不强且技术应用推广不足;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发展缓慢,且对资源禀赋、政府补贴依附性高。因此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较低,其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尚待改善。

第四,农产品供求结构不平衡。在农业补贴政策和临储政策实行多年后,农产品的产量有了质的飞跃,解决了因人均耕地面积少所面临的粮食短缺问题,但也造成了部分农产品供求结构性失衡。人力、土地、化肥材料等生产成本持续高涨,国内主要农产品的价格远高于国外,造成部分农产品进口量逐年增加,而传统农产品出口难度加大。在国内市场,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超过了需求的增长,农产品库存过多却价格倒挂,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与转型的现状下,需求量越来越多的特色化、专用化农产品的产量还不高,品质也良莠不一。在城镇化加速进程中,城市生活垃圾和工业“三废”等污染更多地转移到农村,农业耕地面积和土地安全受到威胁,法制体系不健全且农民综合素质不高,过度使用化肥和滥用农药的现象屡禁不止,导致農业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难以满足居民对农产品安全和质量的要求。

三、 供给侧改革下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对策

1. 人力要素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在农业供给侧改革进程中,人力资源改革是核心动力也是亟需解决的难点。新型农民不仅需要具备农业种植养殖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能运用市场分析思维预估农业形势和产品需求,此外还需要具备专业管理能力和经济意识,通过销售渠道拓展和宣传模式创新等来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只有农业供给侧改革,促进现代化发展和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产密集型,农民职业化专业化,才能把更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解放出来,参与到其他行业的建设中去。同时农业也急需新型职业农民(职业经理人)的大量增加,不仅需要国家政策与地方政府的支持,也需要建立配套的专业培训体系。首先,准确定位新型职业农民的职能与作用。新型职业农民与以往的原生农民有所不同,在新经济形势下需要承担更多的新任务。根据服务的农业经营主体,职业农民有家庭农场主、农业合作社及农业企业负责人等不同的角色类型,需要政府或农业农村部根据不同的类型制定相应的职责要求和工种定位,促进农民职业化的稳定有序发展。如近期在农村兴起了农业职业经理人的新职业,其职责范围主要是管理农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组织,具体包括生产资料的采购、生产种植环节的指导与把控、销售渠道的拓展与维护、金融与财务管理等。其次,全面建设职业农民制度。全面完善的保障制度,是新型职业快速发展的基石。面对农业全面升级的形势,政府和相关农业部门要构建职业农民制度,在职业资格认证、资质申报程序、培训体系建立、劳动权益保障等方面制定官方细则,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从而既避免新职业农民的一盘散沙式发展,又保障应享有的权益。最后,建立配套的培训教育体系。我国目前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主要是由各地的农业院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农业类的培训机构承担,但新型职业农民不同于传统原住农民,他们既要参与农业生产,又要关注市场动向和政策趋势,同时也是经营者和组织者。因此,在未来的培训体系中,需要注入管理类、金融类等培训机构的力量,增强新型农民的管理效应,培养具备全面素养的农业人才,加快农业在经营主体层面的现代化。

2.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首先,发展多类型农村产业融合方式,促进商业模式和技术的创新。各地区的人文地理、资源禀赋、产业特色都有差异,应引导各地积极探索本土特色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重视科技创新、模式创新以及人才培养,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紧密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我国地大物博,很多农村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且风土人情各异,因此可以将一二三产业融合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以当地独特的生态环境为依托,以民俗文化为内涵,首要推动现代特色农业,连带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旅游业,同时在不同村镇打造相异的特色产品和旅游体验,根据特色的资源禀赋打造创新个性化的发展模式。其次,健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推进机制。农村的产业融合通常是区域性的资源整合与产业布局,尤其第一产业涉及农地产权界限不清关系不明,容易导致法律诉讼等问题,因此,强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素保障。再次,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打造县域经济综合体,打通市场上下游。县级区域是农业统辖中最基础地域单元,而现有的县级发展模式难以找到经济增长突破点,主要原因是仅仅一两个产业或企业的发展很难全面带动县级经济,特色农业和旅游等服务业闭门造车而缺少输出的渠道。因此,县域发展不能仅注重于单个板块的各自发展,应该发挥政府统筹作用,将县域的资源进行整合重组。如县域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产业,应以整体标准化管理模式取代各自独立模式,关键点是要同时打通产业链下游渠道,找准市场定位并辅以特色营销,全面盘活县域资源,避免形成断链工程。

3. 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农业要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产密集型,就需要资金的导向。之前社会资金主要集中投资在其他高收益的行业(房地產、科技产业等),而农业的发展不能只靠政府补助和财政支出,需要找到契合点,让社会资本参与进来。由于农业行业自身的性质与其他行业有很大的差别,回报率不稳定、投资周期长和风险较大等特点阻碍了资本的自愿流入,因此需要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首先,加快信贷服务改革,引导以服务农业为主的区域性中小银行和创新金融组织在农村建立网点,并在用地、税收等政策上给予补贴和支持,鼓励信贷体系的创新,为不同的农业经营主体制定个性化产品。其次,促进金融服务形式的创新,推进数字化普惠金融。传统模式下的普惠金融覆盖区域有限,且基础成本较高,因此需要进行模式的创新。可由各县市区政府提供当地农户基本信息、土地权属信息、农业补贴、农业保险信息、家庭财产信息、违法记录信息等各类数据用于建立普惠金融“三农”数据库,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创建适用于当地农业生产经营特色的授信模型,为农民群体提供无抵押、免担保的数字化纯信用贷款,支持当地农户生产经营。此外,大力发展保险与农业的结合。农业由于自身的生产属性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高,风险系数高,也容易因市场波动而造成巨大损失,因此需要金融与保险业进入并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与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农业保险机制与相应法律法规、政府支持,是促进农业健康发展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