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机合成思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普通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模式
一般来说,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需求主导模式,二是条件主导模式,三是目标主导模式。需求主导模式,顾名思义以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为主来设计开发校本课程,所以需求主导模式也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人本思维,让语文教学更加充满人性化,更加趋向于服务化。条件主导模式是以学校固有资源为依据来开发校本课程,不同的学校其教育资源也不同,学校根据自己拥有的软硬件及师资实力来进行相应的校本课程安排,保证教学水平。目标主导模式范围较大,它以学校的办学目标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依据。比如,在国外,天主教学校的办学思想就是以基督教为主,校本课程中多和基督教义和圣经联系在一起。而女子学校,他们的校本课程则从女性角度来考虑教学内容,教授符合自己办学思想的教育内容,而其他服务因素主要作为主导办学思想的辅助资源存在。
可以说,这三种校本课程开发模式都可以适用于现代语文教学,但是它们也各有利弊。比如,需求主导模式以学生的需求展开,优先考虑学生的感受,但是它的缺点就在于过度受限于这些来自于学生的条件,从而影响课程的顺利开展。所以,基于需求主导的校本课程模式没有充分考虑到学校的整体办学目标,也会出现实用性差、众口难调、不成系统的效果。条件主导模式却恰恰相反,它符合学校的办学思想,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实用性,但是它过于主观,没有考虑到学生的需求,这与传统教学思想别无二致,所以这种模式容易流于形式。相比较而言,这三种教学模式应该在不同时期、不同教学环境与不同地点体现出不同特色。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按照实际情况与需求来适当地选择利于语文教学发展和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模式,做到灵活运用,避实就虚。
二、高中语文教学与校本课程有机结合的具体思路
(一)处理好高中语文教学与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
2003年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明确指出:“要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的综合性课程结构。”虽然校本课程赋予了学校合理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的自主权,但是学校也应该根据国家规定的语文教学内容,为校本课程和学生需求量体裁衣。根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的规定,校本课程占国家规定教学内容的比例应该在10.5%~18.5%左右,适当把握好度,有助于校本课程的进一步开发。
(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性格,所以校本课程的开设与设计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语文教师应该在了解学生的心态、兴趣与注意力等情况后,根据语文教学内容设置提纲并设计校本课程,从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此外,教师要注重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法,可以采用目前较为流行的辅导式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余地,根据兴趣与学习中的弱项来选择相关的知识点。而教师要与学生做好呼应,让校本课程自然地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下去,而不是喧宾夺主。
(三)注重平衡校本课程中的学术性与趣味性
学校可以开设基础性语文校本课程,根据国家规定的语文知识课程来进行知识的改编和拓展,同时在课堂上结合一些特殊的朗读策略和记忆策略,让学生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底子。再上一级开设发展性校本课程,锻炼学生的中文品评能力,通过阅读新闻、名作和诗歌等,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最后是提高校本课程,这一层次上学生要进行学术论文的撰写和思维拓展训练等,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文学能力,并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主动探究能力。以上三个层次的校本课程设计,可以很清晰地分清高中语文教学的学术性和趣味性,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和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课程。
三、实例分析
(一)教学方法和目的
本校本教学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采用INTER未来教育模式,更注重课本知识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将语文教学作为一种任务,用问题来牵动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整合、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最终达到自我提升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
通过在课本和网络中查找资料,学生分组合作寻找与探讨诗词中对意象的分类及特征定义。比如,教师给出出现于诗词中的事物,如月、云、松、竹、梅、夕阳、西楼、长亭等。教师首先通过讲授这些诗词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来启发学生如何进行古典诗词意象的分类与组合,并传授学生鉴赏的方法。
(三)教学安排
关键词:有机合成;教学设计;高三复习
一、设计理念
高三复习课不是“炒冷饭”而应该是“蛋炒饭”,教师应该让每一位学生不仅从知识上得到发展,更主要的是帮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复习中来,让学生对以往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有机合成》教学设计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通过“阿司匹林缓释片”合成路线的分解让学生对有机合成的分析方法(逆合成分析)、合成关键(碳骨架的构建、官能团的引入与转化)以及合成路线的选择进行归纳整理;二是通过“阿昔洛韦”中间体的合成让学生对有机合成题中信息的提取、分析、应用进行总结提升,培养并提高学生综合运用题给信息解决实际合成问题的能力。
在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对考试说明及近三年高考情况分析,目标引领,激发了学生“我要学”的主动性;通过学生预习案的展示、评析、补充、完善,促进学生积极生成,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充分暴露真实问题,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展现学生“我能学”的主体性;通过学生对试题的分析,给予充分的展示机会,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张扬学生的个性,体现学生“我会学”的开放性;通过学生质疑、释疑,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与学生进行对话解决这些问题,在已有知识上对新的知识进行整合建构,保证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二、背景分析
简单有机物的合成路线流程设计是江苏省高考的特色,在近三年高考中均有所涉及,有机合成内容的考题充分考查了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对试题分析,学生对这类题的得分率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官能团的引入与转化生搬硬套,不能灵活应用;二、对题给的信息不能很好地提取、分析和应用;三、合成思路狭隘,表达不规范。近三年高考考查情况统计如下(表1):
表1 2011年-2013年江苏省高考化学试题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考查统计表
[年份题号考查的主要问题分值难度201117(5)含苯环有机物的合成,信息提取(碳链增长)5分较难201217(5)含苯环有机物的合成,信息提取(开环加成)5分中等201317(5)环状有机物的合成,信息提取(碳链增长)5分中等]
从近三年统计情况来看,环状化合物的合成,信息提取在高考中重现率100%。
三、知识结构
有机合成是指利用简单易得的原料,通过有机化学反应,生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化合物。通过有机合成的教学能帮助学生有效的复习和巩固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并能通过对综合性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让学生深刻体会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解答有机合成试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好各类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相互衍生关系以及重要官能团的引进和消去等基础知识,选择合理而简单的合成路线。有机合成的考查知识与能力要求如下图(表2)所示:
表2
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常见的官能团引入与转化的一般方法;能利用不同类型有机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设计合理路线合成简单有机化合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阿司匹林缓释片”合成路线的分解培养学生研究有机化学的方法和思想;通过“阿昔洛韦”中间体的合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活中实例,让学生感受有机合成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连,尤其对制药业的贡献,培养学生科学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键的变化和官能团转换的技巧,学会设计合理的有机合成路线。
教学难点:有机合成中信息的采集、转化及应用。
(三)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案】
常见官能团的引入与转化一般方法
[官能团引入转化(反应类型)>C=C<-X-OH-CHO-COOH]
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从乙烯出发,请写出由乙烯合成乙酸(尽可能多)和乙二醇的合成路线图。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
由异丁烯合成甲基丙烯酸的过程。
通过预习案的完成,你还有哪些问题,请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课堂预习案的内容设计旨在为课堂导学案的完成扫清障碍,问题设计都是围绕课堂教学的内容,学生通过预习案的完成,对常见官能团的引入与转化、有机化学的主线即“烃卤代烃醇醛酸”的转化过程有更清晰的认识。
【课堂导学案】
活动单元一:有机合成基础
【例题1】阿司匹林缓释片是一种解热镇痛抗炎药,同时也是一种抗血小板药,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问题1:1mol该物质消耗________molNaOH,合成该物质所需要的最简单的基础有机物质可能是什么?试写出结构简式。
设计意图:从目标产物出发,倒推一步寻找上一步反应的中间体,该中间体同辅助原料反应可以得到目标化合物,依次倒推直至基础原料,这就是有机合成的一般思路――逆向合成分析法。
问题2:见预习案2
设计意图:通过乙烯合成乙二醇路线设计让学生体会单官能团转化为双官能团的方法。通过乙烯合成乙酸不同路线设计,投影展示部分同学的预习案,生生交流,师生共同总结,得出有机合成路线评价的一般原则:绿色性、科学性、可行性、简约性等。
问题3:见预习案3
设计意图:通过合成路线评析,让学生体会有机合成的关键是通过有机反应构建目标化合物的分子骨架,并引入或转化所需要的官能团。同时对预习案中常见官能团的引入与转化共同完善,对有机合成的知识整合建构。
问题4:如何由邻甲苯酚来合成水杨酸呢?
【信息提示】目前合成水杨酸的方法之一流程如下:
其中步骤①③的作用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由邻甲苯酚来合成水杨酸对于学生来讲有难度,通过信息提示的形式让学生意识到在选择合成路线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注意官能团相互转化时的保护和还原,官能团引入的顺序等。
活动单元二:以信息为载体的有机合成
【例题2】(2013南通三模节选)莫沙朵林是一种镇痛药,它的合成路线如下:
(5)已知:。化合物是合成抗病毒药阿昔洛韦的中间体,请设计合理方案以为原料合成该化合物。
设计意图:通过典型例题分析(学生分析),让学生意识到有机合成在高考中的考查是以信息为载体的,而信息的摄取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是已知信息,二是隐藏在流程中的信息。让学生体会有机信息的处理的一般流程: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应用信息,而信息的提取与反应机理的分析是解决有机信息问题的关键。
【反思质疑】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还存在哪些问题,提出来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反思质疑来解决学生在预习和课堂上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包括预习过程中的存在问题,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教学反思与评价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个人认为还存在着以下三点不足:一、对第二部分的处理略显仓促,整个课堂留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偏少;二、对学生的“放手”程度还不够,比如:例题1中四种基础有机物质的寻找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完成,但是由于我的层层设问,降低了学生对问题思考的难度和深度;三、对整个课堂的把握,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加强,比如:当学生提出有机合成的关键“注意官能团转化时条件对其他官能团带来的影响”,我没有因势利导回到问题2的分析,导致“为整理而整理”,略显脱节。
南通市教研员沈主任这样评价:传统的有机合成复习课从正向合成、逆向合成、向中合成三个角度分析,但是这堂课跳出了这样的条条框框,能从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轨,从教师合成的课向学生合作的课在转变,不但教师设计精妙,而且学生学得精彩,符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教学本质来讲主题的出示,思路的分析,解题的关键的指导到学生在信息上的提取都很好,并且能从高考层面去理解合成原理,和学生一起研究,一起学习,课堂上学生参与度高,发言踊跃,思维饱满,教师点拨充分,教学目标达成度好。总之,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复习,这样复习效果好,整个课堂符合如东中学提出的“生态・生长”的主题课堂特色。
如皋石庄中学陆校长这样评价:导学案设计合理,特别是预习案的设计让学生对知识有着充分的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特别是对学生练习的展示,暴露了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的体验,学生学得主动、生动、灵动,在整理归纳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参 考 文 献]
本节课继一模复习及一模考试之后进入二模复习的初级阶段,从学习内容和能力方面来看可以认为是学生完成了一模中的基础知识巩固,基本技能初步提升之后。二模复习主要以专题形式展开,因此,选择本专题也是复习内容的一个好的体现。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一模考试中本校学生对此类题目的得分情况来看,得分率相当之低,多数同学大胆舍弃。因此,对此类题目的针对性专题复习对学生来说将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有机合成路线题考查的特点来看,的确是有机化学内容的综合体现,突出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另外,合成路线题的分值占据了整个有机题分数的三分之一。能让学生敢于去做才有可能会得分。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近5年江苏省高考真题的学习,了解有机合成路线题的考查方式,消减面对有机合成题的畏难情绪。
2.通过课前自学,微课学习和交流互动形成解决有机合成路线题的一般方法思路。
二、教学环节流程分析
受到“翻转课堂”这一教学观念的启迪,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带着问题和解决问题而来,并能期望课堂成为通过同伴互助或老师帮助解决问题和提升能力为目的的重要场所。高三二模复习阶段的课堂更应该是这样的体现。即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集中解决一类重要共性问题,教给学生一种方法。对于行走在高考路上的学生,在班级授课制度下,我们不仅要关注共性,更重要的是要照顾个性,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落下。我所教班级有52个学生,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虽有共性但仍有差异,为使两方面得到很好兼顾,在本次教学中大胆尝试了“习题解析类微课”教学。在这样的观念引导下,本课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
【课前预习环节】布置学生课堂完成江苏省2010年到2013年四年的有机合成路线题的解析。让学生初步感受四年高考中此类题目的分配、分值、考查方向、考查形式以及解决此类题目时自己的独立思考。老师在上课之前认真批改学生完成的作业,找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典型问题制作成问题反馈类图片集以方便课堂上适时分析解决。
【自主选择微课学习环节】针对2010年到2013年江苏省合成路线图题制作习题解析类微课,动态详细分析合成的方法思路,给学生提供老师针对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由于时间所限,让学生静下心来针对解析过程中困惑比较大的题目选择三道题目听课学习。从中和老师的思路进行碰撞对比,从而形成解决此类题的方法问题意识,以为讨论做好铺垫。
【引导交流听课心得环节】学生完成微课学习之后,老师组织交流听课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你认为如何解决此类题目的方法。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老师从中进行引导分析,以加深学生对此类题目的深层思考。
【老师展示并解释方法规律环节】有机合成路线图设计思维途径:(1)对比分析原料与目标物质的结构。(2)捕捉信息,解剖目标物,选择合成方法。(3)按正确格式书写合成路线图。
【组织学生交流互评】让学生运用总结出的方法进行分析评价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从中认识到合成原理正确前提下更应该注重反应条件的正确表达,即学生所具备的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学生课堂演练及评价环节】给学生5分钟时间当堂完成(2014・江苏17)这道高考题,老师根据学生现场的完成情况收集学生中的问题组织评价。之后动画讲解运用总结方法解决此题的思维过程。从学生书写出的路线题问题中再次突出基础知识运用的重要性,从而提出如何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引出“知识贮备”复习方法指引环节。
【知识储备引导复习环节】对烃及重要烃的衍生物通过转化关系构建网络图,从中强调常用的一元和二元两条合成路线图。另外,再强调学会从多种途径引入官能团的方法思路。给学生提供基础知识的多向记忆渠道,以便更能牢固掌握。
三、教学反思
本节高三复习课基本完成了课前的预设,虽然有些环节进展的不算顺利,但也是课堂真实的一种体现,纵观这一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求实、求真,唤醒学生沉睡的新知。从学生学习中真困难真问题选择课题展开教学,本身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2.求新、求变,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本节课是一次运用“微课”教学的尝试。前期工作量大,对老师的要求比较高,但作为老师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服务者角色,只要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发展和提升是值得做的事情。微课学习展示的不仅是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的传播和启迪。通过选择微课学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问题各取所需,各有所求,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教学理念。
3.本节课是一个小翻转课堂的体现,是目前国内外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虽然困难较大,但的确有其强大的生命力,本人认为真正理解翻转课堂的理念必将会是一个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上的另一次突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应坚持,再坚持。
有机物的合成,是指通过化学反应使有机物的碳链增长或者缩短、官能团之间的互相转化、引入或减少官能团,从而制取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有机物。有机合成题目能够全面地考查学生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因此在高考复习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这一知识点。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接触到这样一道有机合成题目,出题者匠心独具,使得题目的解答思维比较符合上述要求,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了学习素质。
题目如下:
感光性高分子也称为“光敏性高分子”,是一种在彩电荧光屏及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中应用较广的新型高分子材料,其结构简式为[1]: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它是由两种单体经酯化后聚合而成,试推断这两种单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
(2)写出在(1)中由两种单体生成的高聚物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题在高考参考书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而且该题目很容易让人联想到2005全国卷(III)中的一道题目――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结构如下:
请写出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由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2)由甲基丙烯酸制备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3)由乙烯制备乙二醇。
从表面上看,此题与高考题框架相差甚多,但实际上解题基本思路却一模一样:先酯化后加聚。
这一道题目的典型之处在于题目能充分体现多方面知识的交集,并且综合考查了2006高考考试大纲里所要求的很多知识点,例如第4点(各主要官能团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第9点,(理解由单体通过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简单原理)以及第11点(组合多个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合成具有指定结构简式的产物)。
不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一道约定俗成的题目却出了“意外”。有一次,几位学生对这道题目提出异议:第(1)小题,按照“逆推法”,得到两种单体乙烯醇和苯丙烯酸,比较容易;当他们进一步思考验证一下合成路线时,却发现有两种途径,也就是说由第(1)小题得出两个单体去解决第(2)小题有两种方法:
①路径一:先酯化后加聚
②路径二:先加聚乙烯醇后进行酯化
学生所提出的两种合成路线,在理论上,可谓言之凿凿,均是成立的。但是参考书上的答案却只给出一个,是①先酯化后加聚。为此我们需要进行一定的分析。
如果按照先加聚,再酯化的话,那么加聚得到的是聚乙烯醇,是否所得聚醇很难发生酯化,无法实现目标产物的形成呢?翻开中学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有这样一段话:纤维素(是一种聚醇)酯化容易出现聚醇里n个羟基完全酯化以及不完全酯化的两种情况,因此产物也会有火棉和胶棉之分。以此类推,聚乙烯醇与苯丙烯酸发生酯化,很可能完全酯化或不完全酯化。
如果按照先酯化,再加聚的话,那么酯化后的产物就出现两个碳碳双键,如果再加聚的话,很容易发生乙烯醇上的碳碳双键发生加聚反应,而不是苯丙烯酸上的双键加聚。查阅一些大学有机合成书本以及介绍感光性高分子材料的书籍,大致得到如下说法:通过高分子的化学反应在普通的高分子上连接上感光基团,就可得到感光性高分子。这种方法的典型实例是1953年由美国柯达(Kodak)公司开发的聚乙烯醇肉桂酸酯(肉桂酸即丙烯酸)[3]:
聚乙烯醇因其结构中含有大量功能性羟基,作为光聚合预聚体而引入不饱和基是很方便的。而且在实际聚合时,由于肉桂酰基有一定反应活性,所以感光基团的保护存在许多困难。肉桂酸乙烯基单体中由于两个不饱和基团过分靠近,结果容易发生环化反应而失去感光基团。
从中我们可以知道,按照这一实际生产过程,题目的合理答案似乎应该为先加聚后酯化。
综上所述,这道题目应该有两种解答:①先酯化后加聚或②先加聚后酯化。不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合成某一种产物,可能会涉及不同的方法和多种途径,应考虑并兼顾“原料省、副产物少、产率高、环保好、产品易于分离”的要求,选择最合理,最简单的方法和途径。但是上述两种解答都有各自的合理性,作为学生的解题训练,是比较有帮助的,参考书不应忽略②先加聚后酯化。
当然,这几个不受参考答案的影响的学生的敢于尝试与突破的精神是值得嘉许的,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解题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也能使他们了解有机化学的趣味性以及有机合成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张玉奎,赵爱君.高考新思路・化学(第三版)[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300.
[2]曲一线.5年高考3年模拟・化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47.
[3]潘祖仁.高分子化学(第三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242-250.
现将一道原创有机化学试题展示如下,命制思路与各位同行分享:
例题:增塑剂,又称塑化剂,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但有不法商家为了增加饮料流动的黏稠性,让饮料看起来很黏稠,有果胶的饮料质感而向其中超标添加塑化剂,但这会对人体造成危害。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是其中的主要品种之一。根据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写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分子式______;
2.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在碱性条件下可以水解,1mol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可以消耗_______mol的NaOH,并写出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3.写出丁醇的所有同分异构体_____,并推算因虚框外的原子团异构形成的异构体有________种;
4.若检测饮料中是否含有塑化剂,可以采用核磁共振氢谱分析仪。推测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核磁共振氢谱(1H-NMR)中显示有_____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5.写出邻二甲苯和乙烯为原料制备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用)及反应类型。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
■
提示:已知两个醛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自身加成,并发生如下转化:
■
■
分析:研究近年来的高考化学有机试题可知,关于有机化学知识的考查,其发展趋势,是更加重视对考生的能力和素质进行考查,侧重于对考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进行考查。基于新信息题能够满足上述要求,故近年来高考化学试题中对有机化学内容的考查以这类题型为主。这类题的背景是考生从未接触过的新概念、新原理、新知识或新方法,要求考生通过自学,迅速接受新信息,运用新信息,还必须迁移已有知识来解答新问题。这一类题提供的背景材料主要有三种:一是有机化学新成就(新发现、新产品、新材料);二是高校有机化学课程有关知识;三是环境、健康、能源等应用性知识。解这种试题,考生必须把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新的情境中。
本题的中心物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来自于媒体所广泛曝光的台湾塑化剂食品问题,同时也是《有机化学基础》选修模块――资料卡片(P105)中关于增塑剂的毒性介绍,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课本。着力考查学生阅读有机合成方案、利用题设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对信息接收和处理的敏锐程度、思维的整体性和对有机合成的综合分析能力。本题涉及有机物性质及检验、有机官能团、同分异构体推理和书写,还有合成路线流程图设计与表达,重点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对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提出较高要求。综合分析,是一道体现高考命题方向、体现STS新课程理念的开放性有机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
一、缺失推理型
试题特征和解题规律:
原料c中间产物用“”和“字母”,表示完整的合成流程图,空缺是需要作答的问题。分析研判题中信息充裕度,选择恰当的推理路径,一般有三种合成路径:正向合成法即原料中间产物产品;逆向合成法即产品中间产物原料;正逆双向合成法即原料中间产物产品。原有知识结构中反应条件、结构信息做突破口,转化关系如图1。
例1(2016年北京高考25题)功能高分子P的合成路线如图2所示。
(1)A的分子式是C7H8,其结构简式是。
(2)试剂a是。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4)E的分子式是C6H10O2。E中含有的官能团:。
(5)反应④的反应类型是。
(6)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图2
解析若选择A的分子式C7H8作为突破口,不饱和程度高是其特点,考虑有苯环,原料A为甲苯,因试剂a和原料E结构缺失,无法运用正向合成法。调整思路选用逆向合成法,拆解高分子P结构,P是加聚产物而加聚反应只有一种反应物,题目中却有D、G两种反应物,否定加聚反应得到P。P结构中有酯基,还可能是高分子与醇反应得P,从酯基断键可得
CHCH3CHCOOH
和HOCH2NO2,结合⑤的反应条件F+H2OG+C2H5OH是水解反应,G中含羧基则可确定结构为
CHCH3CHCOOH
,D为HOCH2NO2
。通过条件②可知B苯环侧链烃基发生氯代反应,条件③是卤代烃水解条件即NaOH的水溶液,硝基只能是条件①时苯环硝化反应上去的基团,所以试剂a为浓硫酸和浓硝酸,答案为:浓硫酸和浓硝酸。A结构简式CH3,G推得F为
CHCH3CHCOOC2H5
再推得E为CH3CHCHCOOC2H5,E中含有碳碳双键和酯基官能团,反应⑤为酯的水解反应:
CHCH3CHCOOC2H5
+nH2OH+
CHCH3CHCOOH+nC2H5OH反应④为加聚反应。
二、流程书写型
试题特征和解题规律:指定原料和产品,用
A反应试剂反应条件B…反应试剂反应条件目标产物表示转化方式。烃卤代烃醇醛羧酸酯一条线,乙烯辐射一大片的基本合成路线,不是适用一切合成的万能路线,有时采取 “迂回”策略,常采用如下三先三后策略:①先消后加策略:当官能团数量增加、位置变化、不饱和度大幅提升,一般由卤代烃或醇先消去,再与X2或HX加成,再水解或再消去,实现合成目的。②先占后除策略:苯环的基团有定位的功能,为防止引入的基团误入其他位置,先用某些基团占据特定位置,待引入基团进入后,再去除占位基团。③先保后复策略:官能团转化时所加试剂,会连累不需要变化的其它基团,先采取保护措施再将其复原,如碳碳双键易被酸性KMnO4氧化,先用Br2/CCl4加成保护,再用NaOH/醇溶液消去复原。
1.官能团比对以退为进
例2(2016年全国Ⅲ题38(6))写出用2-苯基乙醇为原料(其他无机试剂任选)制备化合物D (CCH)的合成路线。
解析芳香烃的命名母体是苯环,但在含其他官能团有机物中苯环是取代基,根据2-苯基乙醇名称写出结构简式,羟基所连的碳原子是1号碳原子,苯基连在羟基邻位2号碳原子上
CH2CH2OH,对比目标化合物
CCH官能团由羟基变为三键,直接消去只能得到碳碳双键,先消去得CHCH2,再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BrCH2Br,最后在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CH。
答案:
CH2CH2OH
浓H2SO4CHCH2Br2/CCl4
CHBrCH2Br1)NaOH2)醇溶液CCH。
2.合成受阻信息帮助
(1)信息隐于流程
例3(2016年全国Ⅰ题38节选)秸秆(含多糖物质)的综合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图3是以秸秆为原料合成聚酯类高分子化合物的路线:(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以(反,反)-2,4-己二烯和C2H4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设计制备对苯二甲酸的合成路线 。
解析通过(反,反)-2,4-己二烯二酸
写出(反,反)-2,4-己二烯
,结合CDE实现链状烃到芳香烃,(反,反)-2,4-己二烯与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CH3CH3,在Pd/C作用下生成H3CCH3,然后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HOOCCOOH,合成路线流程图为:
CH3CH3C2H4加热
CH3CH3Pd/C加热CH3CH3KMnO4/H+加热COOHCOOH。
(2)信息隐于位置
例4(2016年江苏题17节选)题干部分流程图
NO2OCH3H2Pd/C
NH2OCH3(CH3CO)2ONHCOCH3OCH3
ABC
已知:
①苯胺(
NH2)易被氧化
②
CH3酸性KMnO4溶液COOH浓HNO3浓H2SO4,
NO2COOH,请以甲苯和(CH3CO)2O为原料制备
COOHNHCOCH3
,写出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
解析已知条件②中先氧化再硝化,羧基会将硝基定位在其间位,非目标化合物的邻位。分析得甲苯首先发生硝化反应,生成邻-硝基甲苯,CH3NO2面临氧化甲基与还原硝基的先后问题,先氧化甲基再还原硝基,-NH2有还原性和碱性,羧基与氨基会反应,影响产物的纯度。AB说明该条件下-NO2优先苯环还原。综合上述分析,甲苯首先发生硝化反应,生成邻-硝基甲苯,然后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邻甲基苯胺,与乙酸酐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NHCOCH3,氧化可生成COOHNHCOCH3。
流程为
CH3浓HNO3浓H2SO4,
CH3NO2
H2Pd/C
CH3NH2
(CH3CO)2O
CH3NHCOCH3酸性KMnO4溶液
COOHNHCOCH3.
(3)信息隐于反应
例5(2016年北京题25(5))已知:2CH3CHOOH-
CH3CHCH2CHOOH
以乙烯为起始原料,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E(CH3-CH=CH-COOC2H5),写出合成路线(用结构简式表示有机物,用箭头表示转化关系,箭头上注明试剂和反应条件)。
解析产品CH3-CH=CH-COOC2H5逆向推得,上一级反应物CH3-CH=CH-COOH和C2H5OH,乙烯水化得乙醇,原有知识结构中乙醇只能实现2个碳原子的官能团转化,要实现碳链扩增必须借助反应信息,乙醇氧化生成乙醛,乙醛发生已知条件中的反应,使碳链增长生成3-羟基丁醛,3-羟基丁醛消去即可得2-丁烯醛,再氧化醛基为羧基,羧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即可得物|E,合成路线为:
H2CCH2H2O一定条件C2H5OHO2,Cu
CH3CHOOH-
CH3CHCH2CHOOH
H+
CH3CHCHCHOO2,催化剂
CH3CHCHCOOHC2H5OH浓H2SO4/
CH3CHCHCOOC2H5
三、解释评价型
试题特征和解题规律:对合成流程的某些步骤,进行科学解释阐述目的,官能团保护和活泼性差异是此类问题的重点,也可以参考流程书写型中的三原则解释。对多种合成流程选择评价, 原料廉价、易得、低毒、低污染;步骤少,产率高;操作简单、条件温和、易于实现;路线原子利用率高。
例6(2016年天津题8(5))已知:RCHOR′OR″H+/H2ORCHO+R′OH+R″OH
以D为主要原料制备己醛(目标化合物),在方框中将合成路线的后半部分补充完整。
HCH3CH2CH2CHOH2CH3OH催化剂
HCH3CH2CH2CHOCH3OCH3H目标化合物
合成路线中第一步反应的目的是 。
解析比对目标化合物和原料,需要保留醛基去除碳碳双键,比对中间产物和原料,甲醇与醛基发生加成反应,醛基暂时消失了,在催化剂条件下消除碳碳双键,再利用已知信息恢复醛基,补全合成路线为
H2/催化剂CHCH3(CH2)4OCH3OCH3H+/H2OCH3(CH2)4CH
由于传统教学以考试为主要考察方式,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能力的主要标准,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根深蒂固,因此造成了中国学生理论知识很扎实,但对比起外国同龄学生,欠缺较多的是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为进一步深化应用化学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在黑龙江大学2009版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应用化学专业研发实训课程。经过在专业教育思想和观念、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努力探索、重视成效、不断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课程体系
1.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
本课程属于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程,基础学时30学时,在大学四年级上学期开设。主要锻炼学生利用所学应用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处理科研、生产中的各项实际问题,使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2.课程内容
本课程着重通过承担科研和技术服务,实现产学研结合,以项目带动教学,实行“实训-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就业”一体化的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是“实训-技术服务(技术研发)-就业”一体化合作教育模式的价值中枢,教师、学生、企业共同参与的技术研发是加强学校与企业联系的纽带,增强师生企业工作经验和技术应用性科研能力,为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实现“零距离就业”创造了条件。
本课程设立精细有机合成、晶体设计与生长、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制及有机催化四个方向,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向进行学习。学习本课程的学生在专任指导教师的直接示范和指导下,从学习阶段直接进入到科研和生产阶段。
本课程注重实效,首先要求学生对自己所选择的实训方向的设备、生产流程、管理流程等进行认知乃至熟练掌握。指导教师对有关本方向本次课题的理论进行细致讲解,尤其是基础理论课上没有涉及的内容要格外注意,根据不同项目设立数个研究小组,对涉及的有关安全问题或贵细化学品的使用进行现场考核后方可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3.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与生产实际力求保持一致,本课程分方向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以研究成果或生产产品的质量为第一评价因素,研究小组组员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以专业知识、设备操作、研究或生产积极性、团队合作能力等为具体事项,加强评价的反馈与学生的改进,随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
4.课程保障体系
本课程以《黑龙江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条例》、《黑龙江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条例》、《黑龙江大学本科实验类课程质量标准》等条例或标准为管理依据,保障教师的教学工作及学生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参与本课程教学的指导教师均为年富力强、具有丰富科研及生产经验的正高职、副高职教师,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90%以上。由于设备购置与实验场地建设的投资较大,因此在设备购置与实验场地的建设上避免“一次即成”急于求成的急进思想,而采用渐进的思路,逐步发展。这样做还可以保证设备购置先进性,不容易很快就被淘汰。
二、课程效果
在应用化学研发实训课的课堂上,学生真正地参与到科研和生产中,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正直接与用人单位的工作无缝衔接。例如,我专业的精细有机合成方向的学生在课程中直接进行定制合成有机化学品的研发工作,从定制产品有机结构逆向合成路线设计到原料厂家和价格的确定,从TLC反应过程监控,柱层分离样品,从小试到中试,到工业化生产,全流程学习及操作。尤其是从基础有机化学实验中使用的50毫升的小烧瓶放大到25升的玻璃反应釜进行小批量生产试制,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有机化学反应的放大效应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学生生产出的产品又需要进行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等仪器分析数据进行纯度测定,填写产品质检报告,产品包装、产品发运,最终产品成本核算等环节均有参与。这些学生参与的过程与国内数以千计的有机合成公司的工作流程完全一致,实现了学生的定向培养,为企业输送了大量的合格人才。
三、课程展望
学生进行应用化学研发实训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了进入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后的工作本领。但是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有部分同学提出不能总想着为公司创造价值,能不能尝试自己创业,让别人为自己打工,自己获得最大的收益。为此,在将来的课程中,我们将与学校的创业教育学院紧密合作,尝试设立黑龙江大学小企业扶植基金或成立产业园,直接以科研或生产型企业孵化器的形式引导参与课程且有创业意愿的同学进行创业。这将真正地做到产学研一体化,顺应时代对应用化学人才的需求,为学生顺利地走向技术或管理岗位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经过几年不间断的努力,我们在应用化学研发实训课的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为针对性特别强,学生学习劲头足,对课程的满意程度远超专业其他课程;学生掌握了大量工作技能,符合企业需求,近3年一次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在课程内容和深度等方面进一步进行教学改革,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李建红.基于实训课教学评价表的学生职业培养.高等教育,2012,20,87-88.
[2]何宏斌.搞好学院实训课教学的建议与思考.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4(3),70-71.
[3]张志强.浅谈如何提高实训课堂学习效率.价值工程, 2012,31(1),244.
[4]林状辉.谈“任务驱动”在实训课中的实施及功效.科技信息,2012,12,204-205.
【关键词】 中学化学教学 有机化学 复习举措
有机化学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在高考试题中约占2 0%,有关题目信息量大,综合性强。掌握有机化学的知识体系和解题方法,对于提高学科素质和能力至关重要。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就如何搞好高考有机化学复习谈几点作法供参考。
一、明确复习目标建立基本模式
有机化学复习的基本模式和目标是“大小结构,以小为主,讲练结合,以练为主,强化完善知识结构,培养提高素质能力,”而以小专题复习为基础,由小到大,逐步结合。建立能力训练体系,让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思考和练习,提高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能力、自我评价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实现有机化学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能力化。
二、严格把好“三关”,提高复习质量
1.专题复习关
专题复习应建立明确的复习目标,完整的知识结构,跟上配套的系统练习和及时的讲解,形成知识和能力的集成块,为综合练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对同分异构体的复习,要通过与同系物、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比较,辨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分清同分异构体关系主要有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三类。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掌握由化学式书写同分异构体的一般方法。归纳高考对该考点的题目,熟悉考察的角度和方式。通过狠抓练习,及时加以巩固强化。专题的设置要增强针对性,突出重点。①针对“两纲”(《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和教材,突出重点。根据“两纲”要求和教材的内部联系,突破难点。如有机物的结构、组成和性质,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等。②针对历年甘肃省高考试题,突出热点。有机物的合成与推断,有机物信息,同分异构体等高考的热点,围绕它们建立专题进行复习,熟悉有关常见题型及解法。③针对学生实际,突出重点。总结学生在模拟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和缺陷,组织专题训练,以达到补弱救失的目的。
2.选题训练关
习题质量是决定练习质量的首要条件。选题的原则要紧扣“两纲”,结合学生实际,基础能力并重,难度大小适宜。根据近两年西北地区的理科综合题来看,基础题更重要。所选题目应具有针对性,代表性,典型性和新颖性。专题复习阶段的练习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类是专题系列练习,另一类是阶段性综合练习,第三类是专题综合练习,其知识点的覆盖面不同,综合性和难度不同。各种类型的题目都要经过精心选编。主要由历年的高考题中,力求以少胜多,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经过训练,达到强化知识结构,促进向能力转化的目的。
3.讲评关
讲评题是复习阶段的主要课型,要充分体现针对性,变通性,启发性和个体性。要在认真批阅,抓准反馈信息的前提下,针对复习重点和学生的弱点精心设计教案,在讲评中帮助学生剖析错误实质,明确解题思路,总结方法规律。要启发学生多思多改多总结,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讲评也要有变式练习,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通过比较和论证,优选出解题的最佳方案。应避免那种包办代替,硬讲硬灌或清淡描写,只对答案的做法。总之在专题复习中实现精选精炼精讲精评,是减轻学生负担,防止堕入题海,提高复习质量的可靠保证。
三、加强能力培养,提高科学素质
1.挖掘自我总结潜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有机化学知识内容繁杂,若不加整理,将会五章无序,难记难用。复习中应紧扣《考试大纲》和教材,指导学生充分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挖掘自己的潜能,以碳原子结构为中心,以官能团为主线,首先掌握各主要官能团的重要性质和反应。如醇羟基能发生的反应有:①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②能与氢卤酸发生反应生成卤代烃;③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碳碳不饱和双键;④能被氧化为碳氧双键;⑤能与酸发生酯化反应;⑥能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醚。从而结合同系列原理,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地理解掌握醇类的通性,在此基础上,以性质、制法的逻辑关系为桥梁,理清主要有机物间的相互关系,建立知识网络。
2.培养阅读自学能力,注意知识迁移应用
有机信息题是高考自学能力的重要题型,
AABBCCDD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511.某短周期元素X,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最外层电子数为2n+1。下列有关元素X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元素X不可能是金属元素B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不一定是电解质C元素X可以形成化学式为KXO3的含氧酸钾盐D常温下,元素X形成的单质一定能与水发生反应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612.我国对可呼吸的钠-二氧化碳电池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该电池的总反应式为:4Na+3CO22Na2CO3+C,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放电时产生的碳酸钠固体储存于纳米管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充电时,Na+从阳极向阴极移动B可以用乙醇代替TEGDME做有机溶剂C放电时,当转移1mol电子时负极质量减轻23gD放电时,正极反应为3CO2+4Na++4e-2Na2CO3+C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713.常温下用0.10 mol·L-1 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浓度均为0.10mol·L-1 CH3COOH(Ka=1.75×10-5)溶液和HCN(Ka=4.9×10-10)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I和曲线II分别代表的是CH3COOH和HCNB点③和点⑤所示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⑤>③C点①和点②所示溶液中:c(CH3COO-)-c(CN-)=c(HCN)-c(CH3COOH)D在点②和③之间(不包括端点)存在关系:c(Na+)>c(A-)>c(H+)>c(OH-)(A-代表溶液中的酸根离子)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73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8炼锌厂的铜镉废渣中含有铜、锌、镉、铁、砷等元素,其含量依次减少。对这些元素进行提取分离会减小环境污染,同时制得ZnSO4·7H2O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其流程图如下。已知FeAsO4难溶于水和酸;ZnSO4·7H2O易溶于水,难溶于酒精。
请回答下列问题:14. 提高浸出速率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写出其中一点即可) 。15. (2)滤液Ⅰ中有少量AsO33-,若不除去,则AsO33-与Cd反应会产生一种有毒氢化物气体,其分子式为 ,向滤液Ⅰ中逐滴滴入酸性KMnO4溶液可与AsO33-反应生成FeAsO4,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Fe2+ +___AsO33-+___MnO4-+ —____ FeAsO4+____ Mn2+ + 判断该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16. (3)流程中②调节pH时可以选用的试剂为 ,滤渣Ⅱ的成份为 。17. (4)常温下Zn(OH)2的溶度积Ksp=18. (5)制得的ZnSO4·7H2O需洗涤,洗涤晶体时可选用试剂为 。分值: 14分 查看题目解析 >9)S2Cl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常温时是一种有毒并有恶臭的金黄色液体,熔点-76℃,沸点138℃,易与水反应,进一步氯化可得SCl2。SCl2是樱桃红色液体,易挥发,熔点-122℃,沸点59℃。SCl2 与S2Cl2相似,有毒并有恶臭,且更不稳定。S2Cl2可用下列装置制备。
回答下列问题:19. (1)写出S2Cl2的电子式 ;装置a中的试剂是 。20. (2)写出实验室制取Cl2的离子反应方程式21. (3)装置b中发生反应前,需进行的操作是 ;22. (4)装置e作用是 ;23. (5)为了获得到纯净的S2Cl2,需要进行的操作名称是 ;24. (6)将S2Cl2放入水中会产生沉淀和气体,写出S2Cl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检验所产生的气体的方法是 。分值: 14分 查看题目解析 >10合理利用或转化NO2、SO2、CO、NO等污染性气体是人们共同关注的课题。Ⅰ.某化学课外小组查阅资料后得知:2NO(g)+O2(g) 2NO2(g)的反应历程分两步:①2NO(g)= N2O2(g)(快) v1正=k1正·c2(NO),v1逆=k1逆·c(N2O2) ∆H112【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合成药物X、Y和高聚物Z,可以用烃A为主要原料,采用以下路线。
已知:I.反应①、反应②的原子利用率均为100%。II.请回答下列问题:36. (1)A的结构简式为 。37. (2)Z中的官能团名称为 ,反应③的条件为 。38. (3)关于药物Y()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A1mol药物Y与足量的钠反应可以生成33.6 L氢气B药物Y的分子式为C8H8O4,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药物Y中⑥、⑦、⑧三处-OH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⑧>⑥>⑦D1mol药物Y与H2、浓溴水中的Br2反应,最多消耗分别为4 mol和2 mol39. (4)写出反应EF的化学方程式 。40. (5)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E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遇FeCl3溶液可以发生显色反应,且是苯的二元取代物;②能发生银镜反应和水解反应;③核磁共振氢谱有6个峰。41. (6)参考上述流程以CH3CHO和CH3OH为起始原料,其它无机试剂任选设计合成Z的线路。12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
(1)CHCH解析
反应①反应②和反应⑤的原子利用率均为100%,属于加成反应,结合反应②的产物,可知烃A为乙炔,故答案为:CHCH考查方向
有机物结构的确定解题思路
反应①反应②和反应⑤的原子利用率均为100%,属于加成反应,结合反应②的产物,可知烃A为乙炔,易错点
不能根据合成路线正确判断A的结构12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
(2)醛基;NaOH水溶液、加热解析
由图中合成路线可知Z中的官能团为醛基;反应③为水解反应,反应的条件为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加热,故答案为:醛基;NaOH水溶液、加热考查方向
官能团、水解反应的条件解题思路
由图中合成路线可知Z中的官能团为醛基;反应③为水解反应,反应的条件为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加热易错点
不能正确判断Z的官能团12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
B,C解析
A.羟基和羧基都能与钠反应生成氢气,所以1mol药物Y与足量的钠反应可以生成1.5mol氢气,标况下可生成33.6L的气体,但题中未说明是标况下,故错误;B.药物Y的分子式为C8H8O4,侧链上含有碳,且其上有氢原子,故可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正确;C.羧基酸性,酚羟基酸性很弱,醇羟基表现为中性,所以药物Y中⑥、⑦、⑧三处-OH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⑧>⑥>⑦,正确;D.1mol药物Y与氢气、浓溴水中的溴反应,最多消耗分别为3mol和2mol,错误;故选择BC。考查方向
有机物的性质判断解题思路
A.羟基和羧基都能与钠反应生成氢气,所以1mol药物Y与足量的钠反应可以生成1.5mol氢气,标况下可生成33.6L的气体,但题中未说明是标况下;B.药物Y的分子式为C8H8O4,侧链上含有碳,且其上有氢原子,故可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羧基酸性,酚羟基酸性很弱,醇羟基表现为中性,所以药物Y中⑥、⑦、⑧三处-OH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⑧>⑥>⑦;D.1mol药物Y与氢气、浓溴水中的溴反应,最多消耗分别为3mol和2mol易错点
不能正确计算分子式12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
(4)+C2H5OH+H2O;+H2O解析
该反应为酯化反应,故方程式为:;故答案为:该反应为酯化反应,故方程式为:
考查方向
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解题思路
该反应为酯化反应,故方程式为:
易错点
不能正确确定反应类型,不能正确书写方程式12 第(5)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
(5)或解析
E 同分异构体的符合下列条件,①属于酚类化合物,且是苯的对位二元取代物。②能发生银镜反应和水解反应,含有甲酸形成的酯基,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故答案为:或考查方向
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解题思路
E 同分异构体的符合下列条件,①属于酚类化合物,且是苯的对位二元取代物。②能发生银镜反应和水解反应,含有甲酸形成的酯基,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易错点
不能根据条件正确写出同分异构体的结构12 第(6)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
(6)CH3CHOCH2=CHCOOCH3解析
乙醛和HCN发生加成反应,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与甲醇反应酯化反应生成,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H2=CHCOOCH3,最后发生加聚反应得到,合成路线流程图为:
故答案为:CH3CHOCH2=CHCOOCH3考查方向
有机合成解题思路
乙醛和HCN发生加成反应,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与甲醇反应酯化反应生成,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H2=CHCOOCH3,最后发生加聚反应得到,合成路线流程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