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功能锻炼护理措施范文

功能锻炼护理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功能锻炼护理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功能锻炼护理措施

第1篇:功能锻炼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循证护理;乳腺癌手术;功能锻炼;专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3(b)-126-02

乳腺癌是女性较多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一般以40~60岁女性较为多见。其手术方法是以乳腺癌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为主,必须切除患侧的乳腺、胸大肌、胸小肌、腋窝淋巴结及结缔组织[1],由于切除范围较广,如果术后不能及时有效、正确的进行功能锻炼,将会造成患肢的功能障碍,严重者则会造成伤口出血、裂开、积液等,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因此乳腺癌术后康复锻炼是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肢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而循证护理是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对患者实施最佳护理[2]。为探讨循证护理在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本科2007年10月~2010年10月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开展循证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科2009年10月~2010年10月行乳腺癌根治及改良根治术的1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为28~70岁。所有患者术中快速及术后病理均证实为癌。

1.2 患者分组

将112例患者按手术日期的单双号分为实验组72例和对照组40例,对实验组患者开展循证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均禁忌在患肢进行输液、测血压等操作,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肢体肿胀程度及术后20 d伤口积液、出血、裂开的发生率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

1.3 循证护理

1.3.1 寻找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中存在的护理问题

①患者手术当日,因疼痛、全身不适、心理上不接受及医生未限制患者握拳、屈指活动等,患肢不能很好制动。②术后第1天,患者极度疲倦、乏力,基本不能完成专业护士宣教的握拳、屈指及活动腕关节的锻炼。③术后第7天,在计划进行肩关节上举活动时遭到医生反对,因为此期锻炼可能造成皮下积液及意外出血。④患者术后第11天,指导患者进行肩部外展、后背拉绳锻炼时,许多患者出现伤口裂开,露出皮下组织,因不能重新缝合,且胸壁血供营养差,易造成经久不愈。⑤乳腺癌术后锻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每一个动作都是与疼痛抗衡,意志薄弱及家庭成员较宠爱患者,随时会停止锻炼或动作不到位,造成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较慢或不能很好恢复。

1.3.2 根据确定的问题全面收集证据

通过本院万方数据库、护理网站、教科书及相关护理期刊杂志等,根据关键词进行广泛检索,寻找国内外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方面的相关知识,对所收集的文献进行分析,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系统评估,拟定出合理的护理计划。

1.3.3 制定计划

制定护理计划,动用最佳证据保证功能锻炼的有效实施[3]。

1.3.3.1 针对患者手术当日患肢不能很好制动这一问题,提出的措施是:与管床医生沟通,在患者术前宣教时反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患肢制动的重要性,并给予示范,在术后返回病房时即用枕头将患肢全部垫高,限制患肢活动的自由性。

1.3.3.2 对患者术后第一天由于乏力疲倦等原因不能很好接受专业护士宣教进行有效锻炼的问题,提出的措施是:取消患者患肢上臂的主动功能锻炼,改由专业护士及家属协助进行被动运动。

1.3.3.3 术后第7天功能锻炼:与医生共同评估患者,锻炼前确定患者伤口是否存在积液,积液的部位及肩关节活动时皮肤受牵拉的程度,决定患者是否进行上举活动,并在每次锻炼结束后评价患者的主观感受,观察胸部切口皮瓣情况。

1.3.3.4 术后第11天的肩部外展、后背拉绳锻炼活动等,其运动幅度几乎是整个锻炼过程中最大的,接近正常手的功能,乳腺癌手术一般于术后第12~14天拆线,此时若机械执行锻炼计划,极易造成患者的伤口撕裂。为避免伤口裂开,采取的措施是:对每一个个体作详细评估,收集资料。如患者存在过胖或过瘦等因素,在伤口拆线3 d内不宜进行大幅度的外展锻炼。告知患者锻炼时应循序渐进,锻炼过程中如出现胸部针刺样疼痛,应减缓锻炼。

1.3.3.5 针对上述第5个问题,提出的措施是:在制定锻炼计划时让患者家属共同参与,使之成为患者功能锻炼的支持者及监督者。定期组织完全康复的患者进行献身说法,专业护士及时评估患者功能锻炼的进度及效果。对出院患者电话随访每周2次,并予以指导。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结果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第3天肢体肿胀及20 d伤口、患肢功能恢复情况见表1。

3 讨论

循证护理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的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循证护理也满足了患者对现代护理的更高要求,充分体现了患者的愿望,使患者及家属自觉参与到护理计划的实施中;它以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为基础,寻找问题相关的研究文献作为证据,并就证据的有效性、可靠性、临床应用性做出评价,最后选出最好证据,并将专家意见和患者个体情况相符合的核心思想:“依据最好的证据为患者实施最好的护理”[4]运用到实践中,同时打破了基于习惯轻视研究的传统,使护士必须学习,为护理学的发展提供机遇,提出挑战。

[参考文献]

[1]杨丽.52例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及健康教育[J].Chin JMedic Guide,2005,4(3):441.

[2]张立红.循证护理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6,4(1):95.

[3]冯先琼,成冀娟,李继平,等.循证护理:护理发展新动向[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6):1-2.

第2篇:功能锻炼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根本原因分析法;住院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功能锻炼;满意度

根本原因分析法(root cause analysis,RCA)是一种回溯性失误分析法,对已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科学分析找出整个系统及过程而非个人执行上的过错与责任[1]。在回溯性对我科住院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满意度调查统计分析发现,平均满意度85%,低于我院的95%的规定。我科作为国家级重点专科,月平均住院约170人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也越来越多,2015年6月起,我科针对全系关节置换患者功能锻炼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结合本科室的工作特点,制定了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功能锻炼指引流程,加强医护、护患、医患沟通交流及方法指导,住院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现报道如下。

1 RCA分析

回溯性分析我科室2014年6~12月患者所填写的"功能锻炼满意度调查表",针对患者不满意的地方排查整个功能锻炼过程中非个人执行上存在的问题。

1.1确认调查人员 成立功能锻炼质量改进小组,其成员包括上级医师、主治医师、责任护士各一名,由责任护士向患者提供"功能锻炼满意度调查表",护士长任督导,负责全膝关节置换功能锻炼指引流程的再造和质量改进。

1.2 确认根本原因 小组成员根据收集到的资料信息,运用鱼骨图从人医护、患者)、环境、指引流程等方面,分析功能锻炼过程中出现的护理不满意的地方。结果找出引起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满意度不高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功能锻炼指引流程;医护、护患、医患沟通交流及方法指导欠缺。

2 实施改进措施

2.1 立足根本原因制定优化功能锻炼的指引流程

2.1.1 功能锻炼指引流程 准备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入院,责任护士须进行评估,内容包括:①健康评估:受伤史、现病史、既往史;②身体评估:望、触、动、量4种方法进行身体评估;③心理、社会评估 。医护沟通,为患者量身定制功能锻炼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及理解能力,由责任护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功能锻炼的方法指导患者进行锻炼,最后根据患者的反馈及临床恢复情况进行效果评价。

2.2 加强医护、护患、医护间的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责任护士要与主治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为患者量身定制出功能锻炼的方案。进行功能锻炼之前,可与患者进行一些沟通,可包括生活习惯、爱好、既往的病史、住院期间的担忧等等,快速建立起信任关系。告知患者在术前、术后的一些注意事项以及功能锻炼的重要意义,将功能锻炼的方法通过语言、肢体语言、书面资料或影像资料传递与患者。护士长每日对流程实施的质量进行检查评价并做好记录。每月针对流程实施的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患者反映的问题进行讨论,制定改进措施,进一步完善工作流程[2]。

3 结果

2014年6月以来,我科住院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功能锻炼利用根本原因分析法进行管理,进一步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质量,使住院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功能锻炼满意度由86%提高到97%。

4 讨论

4.1功能锻炼指引流程优化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患者初到医院,对环境不适应,同时又饱受病痛的困扰,认为手术、功能锻炼可以改善痛苦的状态,而我科的护理工作量大,尤其是上午的高峰时段,功能锻炼指引流程可以对医护人员起到提醒作用,按照工作要求一步步进行,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4.2 功能锻炼中强调医护、护患、医患沟通 人性化服务,体现护理队伍的良好职业形象和素质,增强患者的整体信任感[3]。医护充分的沟通可以使患者获得更适合自己的功能锻炼方案;护患沟通可以使患者获得很好的配合,使功能锻炼工作更顺利的进行。运用RCA分析引起住院全膝置换患者围术期功能锻炼满意度不高的过程,找出最根本的原因,制定优化功能锻炼指引流程,做到患者的知情同意,而统一的标准化指引流程,又可以帮助护士把指引转化为每一个具体的措施落实到功能锻炼工作中,培养护士"脑到、心到、行为到"的习惯,使功能锻炼指引流程更标准化,提高了工作质量,提升了患者满意度[4]。

参考文献:

[1]盛佳文,金可可,曹艳佩,等,根本原因分析法实践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8(1):20.

[2]张杰.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提高门诊输液患者满意度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4,21(5):20.

第3篇:功能锻炼护理措施范文

骨科疾病对于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不同程度影响,对骨科患者及时开展康复训练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增强患者机能,使患者早日康复,也是骨科患者恢复功能的关键。康复训练作为组成创伤与疾病治疗的重要部分,能够延续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是骨科患者恢复功能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骨科康复训练采取预防功能障碍、功能代偿或代替、促进功能恢复等内容实现运动系统功能恢复的目的。骨科康复训炼中的护理活动是由护理人员为骨科患者开展康复锻炼包括康复锻炼评估、指导、有关知识宣教等具体内容,护理人员在医生治疗后负责指导患者的恢复阶段,对患者康复锻炼情况最了解,对患者康复锻炼程度进行评估,并根据医嘱执行康复锻炼活动,参考临床经验采取适宜的康复锻炼措施,使患者早日恢复骨骼机能。所以,适宜的康复锻炼能使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降低病人致残率。不适宜的康复锻炼会对患者康复效果造成严重影响,引发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使患者产生巨大精神压力,对日后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2康复锻炼在骨科护理中的发展

具有关研究结果显示,骨科护理中的康复锻炼的不均衡发展,不同等级医院具有明显差距,三级医院发展较好,医院及科室定期组织讲座,每年选派护理人员进修,加强对护理人员康复锻炼技能的培训。但三级以下医院在骨科护理上就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表现。

2.1思想认识

骨科护理人员由于比较了解骨科疾病病理、病症,对一些轻症不够重视,尤其是有些骨科疾病经过自然锻炼后使机能逐渐恢复,因此不重视恢复期康复锻炼。康复锻炼比较耗费时间,治疗效果比较缓慢,很多医院指导患者康复锻炼的人力与精力不够,使很多医院的骨科护理在康复锻炼方面没有开展,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

2.2医护配合

医护配合是保障骨科患者早日康复的前提,医生按照护理人员的反馈病情信息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护理人员按照医生指导对护理方法进行调整,医护之间通过配合,使患者在调整治疗方案及护理方法中尽快康复。但在护理实践中,诸如医生不信任护理人员专业水平,护理人员不理解医生指导方式等医护配合不协调问题造成骨科患者在恢复阶段难以得到良好治疗。

2.3技能培训

护理人员技能培训分为护理业务评价与宣教质量评价,当前,医院护理业务培训具有较高的质量,但宣教质量相对较差,护理人员只善于做不善于说的现象比较明显,这与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具有重要关系。

2.4进修学习

医院护理具有较少的进修机会,名额比较有限,一般多倾向于心、脑等科室,因此骨科护理进修机会更少,对于外界先进技术、护理技巧等不能及时全面了解,导致医院学科发展不均衡,影响了骨科护理水平的提高。

3提高康复锻炼效果的有效措施

主要可采取以下四个措施,一是提高认识。正确定位骨科康复护理,培养良好医德,树立以人为本的从医理念,提高医护人员责任感。建立良好教育机制与绩效激励机制,引导骨科护理人员重视护理康复锻炼,提高康复锻炼质量。二是医护配合。护理人员要积极学习骨科基本知识,掌握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方法,术后患者康复时,护理人员要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加强与医生配合,做好患者康复锻炼工作。三是严密组织,系统培训。骨科护理的专业性需要护理人员具有较强的业务功底,医院在组织有关康复训练培训、讲座或学术交流活动等内容中,为护理人员多创造学习机会,改善护理人员知识不足的现状,转变护理人员观念,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加强培训骨科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四是双向引入,提高素质。我国护理人员较为年轻,工作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因此,骨科医疗护理要从引入和留住人才,为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提供更多进修机会,不断提高素质,对于提高康复护理专业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结语

第4篇:功能锻炼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骨折术后;功能锻炼;认知

骨折术后病人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早期功能锻炼可以促进局部血肿及渗出物的吸收,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肢体肿胀并促进骨折愈合⑴在临床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患者对功能锻炼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不了解。为促进病人骨折愈合,尽快恢复肢体功能,我们对自2006.1~~2007.10我科收治的148例骨折病人功能锻炼的认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认知程度,影响认知的因素,针对调查情况加以护理干预,以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者肢体的功能。

1资料的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6.1~~2007.10月我科收治的、并采用各种固定器材进行骨折固定的骨折患者共有148例,其中男97例,女51例,年龄6~~72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31例,中学69例,小学及以下48例。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调查的内容包括⑴患者一般情况(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经济状况)⑵对疾病的认识(对疾病的态度、骨折固定方式、固定牢固程度、饮食)⑶对患肢功能锻炼的认知情况(功能锻炼的目的、方式方法、强度、持续时间)⑷影响患者患肢锻炼认知的因素。调查有专人收放问卷并逐项解释取得患者合作,回收率为100%。

2 结果(表1表2)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患者对骨折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目的、方法、意义知之甚少,其认知程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表2显示20~40岁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患者对患肢的功能锻炼认知较高,可能与他们理解沟通能力较好、对疾病能正确认知、理解治疗方案、领会功能锻炼的目的和方法有关。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者,可能与理解和沟通能力较差有关。针对以上情况,我认为应该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提高患者对功能锻炼的认识。

3.1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康复知识

早期功能锻炼信息的获得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由于病人科学的医疗信息来源有限,部分病人错误的认为早期功能锻炼会使骨折移位或伤口出血,并片面理解“三分治,七分养”为卧床静养,视活动为禁忌。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社会背景、心里个性特点和接受能力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以最佳时机、最佳方法、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使肢体的功能得到最大恢复。

3.2 加强护士业务素质培训,切实做好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对患者的康复起着最关键的作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恢复质量。从表1可知患者对术后功能锻炼的认知严重不足。148例患者只有73例能了解术后患肢需进行功能锻炼,而对锻炼的时机、方法、强度、频率等各方面知之甚少。由此表明,医护人员对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认识,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功能锻炼指导不足是健康教育的薄弱环节。因此护理人员要积极同医生沟通,了解手术方式、固定材料的性能和锻炼的方式方法,在治疗期间针对患者的知识需求和接受能力,因人而异的制定计划,掌握功能锻炼的原则。原则是循序渐进,顺序应该是:肌肉舒缩功能锻炼上下关节功能锻炼临近关节功能锻炼弃拐行走。

3.3 强化心理疏导,加强护患沟通,增进正性情感

由于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使得他们对疾病的认识及遭受的身体和精神创伤不一,以至于他们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有的恶通事故病人及截瘫病人初期处于感情麻木、反应迟钝状态,对早期功能锻炼漠不关心。有些平时娇生惯养的病人害怕疼痛,不愿进行患肢活动。只有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有效护理措施,加强同病人的沟通,才能充分了解患者心理变化,增强其主动性。

4 体会

通过对本组病人骨折术后功能锻炼认知情况的调查,了解了病人所需,在采取护理干预,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后,患者均能主动参与功能锻炼。因此在今后护理工作中,在根据病情和手术方案制定护理计划时,应特别注意病人的认知程度和心理因素,在强调功能锻炼主动性与时间性的同时,应注意个体差异。只有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性,才能尽早的、最大范围的恢复肢体功能,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第5篇:功能锻炼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手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6-104-1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骨折的常见病、多发病、骨折病,多需手术治疗(即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我院自2004年起对97例股骨颈骨折病人进行了62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35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而术前、术后如何指导病人进行正确有效的功能锻炼,也给我们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对病人进行了系统的功能锻炼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共进行股骨颈骨折手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62例及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35例,其中男52例,女45例,年龄60-86岁,平均73岁。

2护理

2.1术前护理

术前护理包括两部分内容:①向病人讲解术前功能锻炼的方法重要性及注意事项。此期功能锻炼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患肢肌力,避免邻近关节僵硬。方法是进行患肢膝关节的屈伸、旋转活动,跟关节背伸和跖屈活动,以及进行患肢肌肉按摩拍打。②向病人讲解术后功能锻炼的一般程序、锻炼方法以及相关知识,使病人认识到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从而能积极主动配合,自觉按计划进行功能锻炼。

2.2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贯穿于治疗护理的全过程。病人在术前常对手术能否成功,术后能否下地行走等有担忧心理,针对这些心理反应,护士详细介绍同病区手术成功的病人现身说法,以减轻病人对手术治疗的担忧。通常病人在术后因为担心切口裂开、出血、伤口疼痛等原因,不敢进行功能锻炼。护士除了每日了解病人的功能锻炼情况外,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心理反应、思想活动,给予解释、安慰,用鼓励性语言对病人的每一个动作给予耐心的指导和肯定,使病人树立信心,自觉地进行学习。同时做好病人家属的工作,使家属能够主动参与病人的功能锻炼,以利于病人出院后继续进行功能锻炼。组织相同疾病和手术的病人进行交流,相互介绍锻炼感受和经验,以提高锻炼效果。

2.3术后护理

2.3.1术后早期(手术当日至术后3日)进行膝和踝关节屈伸锻炼病人回病房后,抬高患肢,膝关节伸直位,同时防止患肢外旋和足跟受压。患者平卧,以利静脉回流,减轻患肢局部肿胀。在病人可以耐受的情况下,指导病人进行膝、踝关节的屈伸锻炼。先指导病人进行健侧股回头肌等长收缩动作,待病人掌握了正确的动作要领后,再进行患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并指导病人用人背伸和跖屈踝关节,每个动作保持5s,然后放松,重复练习,10-20次/日。

2.3.2术后中期(术后第4日至术后2周)此期锻炼的首要目的加大关节活动度,其次是肌力恢复训练[1]①术后第4-10日,进行患肢直腿抬高锻炼,病人仰卧位,收缩股回头肌,缓慢将患肢抬起,然后轻轻放下。开始时,病人由于伤口疼痛,紧张害怕等原因,不敢进行锻炼,护士站在患肢侧协助,一手握住患肢的足跟部,另一手托住患肢的窝部,协助病人伸膝位抬高患肢。反复数次后,可放手让病人自行锻炼,每日10-20次。②术后第11日至2周,进行患肢膝关节的屈伸锻炼。开始时,由护士轻轻抬起病人患肢膝关节,形成被动屈伸膝关节活动。反复数次后,可放手让病人自行锻炼,每日20-30次。

2.3.3术后晚期,出院后至术后8周①指导患者继续在床上进行髋膝关节屈伸练习,髋关节内收外旋练习,注意屈髋角度逐渐增加,但应

小结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治疗的有效方法,而术前、术后正确有效的功能锻炼则是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措施。

第6篇:功能锻炼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锻炼;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6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8(a)-0034-03

Research progress of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easures of LDH

CHEN Yingying XU Yaling ZHU Dongmei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the 81st Hospital of PLA, Jiangsu Province, Nanjing 200002, China

[Abstract] Operation is currently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ways of treating 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 In this paper, research of the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easures of LDH are carried out and summarized. Recent evidence has showed that scientific nursing interventions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surgery, and promote early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At the same time, this study can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relevant researches in China.

[Key words] Lumbar disc herniation; Rehabilitation exercises; Nursing intervention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以腰腿疼痛为主要症状。因其病程长、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随着手术的广泛开展,术后部分患者仍残留有腰部、臀部或下肢的疼痛。加强对术后患者的康复训练治疗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措施之一[1]。术后通过科学合理的康复锻炼可防止神经根粘连,促进肢体神经、肌肉的功能恢复,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腰背肌萎缩综合征,减少卧床并发症、缩短康复的时间,降低复发率,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目前临床上对患者术后的最佳康复训练的措施还没有达成共识。本文对近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促进康复措施的研究进行了回顾,现综述如下:

1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锻炼的意义

1.1 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术后疗效,降低复发率

1.1.1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过程中手术技巧至关重要,但术后康复锻炼,无疑对手术的成功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康复锻炼可促进全身及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伤口愈合,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2]。

1.1.2 术后康复锻炼对手术效果显得尤为重要,锻炼是为了尽可能多地恢复脊柱的功能,以减少功能障碍和疼痛的危险。康复锻炼可减轻手术局部水肿,通过改进肌肉的功能状态和强度,控制末梢肌肉泵来调节细胞间质的流体静压,从而达到减轻组织水肿的效果[3]。运动增加了对腰椎神经根的牵拉,减少了神经根周围瘢痕组织的粘连固定,增加了神经根的活动范围,减轻对神经的压迫[4]。可增加或恢复腰椎运动和神经结构的水平面运动,促进背伸肌和韧带力量的增强,改善脊柱的支持作用,以获得维持脊柱相对稳定性灵活性,达到减轻和消除腰腿疼痛的目的。

1.1.3 术后采取腰腹肌群的功能锻炼,加强了肌肉的力量,恢复脊柱的稳定性,通过完善腰椎的主动稳定系统的功能来缓解术后症状,降低术后复发率[5]。

1.2 促进术后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术后康复锻炼可以有效地缓解术后疼痛,长期坚持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均有益。住院天数少,休假天数少,尽早进行康复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和社会的经济负担,使患者可以早日返回工作岗位,回归社会[6]。

2 促进康复的干预措施

2.1 术后

术毕返回病房后卧硬板床4~6 h,以达到压迫止血的作用。6 h后可协助患者进行轴线翻身,勿扭曲,保持腰椎的稳定。侧卧时,背垫软枕保持45°卧位。每2小时协助翻身一次,预防压疮。

2.2 病情观察

2.2.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2.2.2 由于腰椎后路髓核摘除术术中可能损伤马尾神经或腰脊神经根或术后水肿压迫,因此,术后要求严密观察,术后72 h内每15~30分钟监测双下肢的感觉、运动功能[7]。

2.2.3 密切观察切口及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保持引流管在位、通畅。切口敷料的干洁程度是早期发现脑脊液漏的关键,若引流液的量明显增多,颜色淡黄,可确诊为脑脊液漏。则应抬高床尾,拔出引流管,必要时加密缝合,局部加压包扎[8]。

第7篇:功能锻炼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骨创伤;康复锻炼;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1-0116-02 

骨创伤是外科常见疾病及多发病之一,给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均带来严重的影响。随着临床康复医疗的发展,骨创伤患者手术治疗后的恢复也逐渐提高。据不完全统计,有效的康复锻炼措施可最大限度的恢复骨创伤患者的功能,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如何实施有效的康复功能锻炼和加强护理措施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1-2],作为骨科创伤恢复最安全方便的恢复方法,其价值不容忽视。因此,笔者主要讨论护理干预配合康复功能锻炼在我院100例骨创伤术后患者中的运用。现将相关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100例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男26例,女24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36.6±4.23)岁;其中单纯股骨颈骨折15例、锁骨骨折5例、尺桡骨骨折20例、膝部骨折10例;观察组患者男25例,女25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37.6±3.23)岁;其中单纯股骨颈骨折10例、锁骨骨折4例、尺桡骨骨折16例、膝部骨折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创部位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骨外科常规护理,如知识宣教、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等。观察组在基础护理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方法如下: 

1.2.1 心理护理 术后多数患者因害怕活动会引起手术切口裂开、关节脱位、出血及疼痛等,不愿意进行术后早期活动,护士应及时给予解释和鼓励,对患者的每个动作给予指导和肯定,使其增强康复锻炼的信心,从而主动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1.2.2 健康教育 成立康复功能锻炼小组,护士长作为小组长。由专门护理人员针对综合康复锻炼对骨创伤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术后,尽早帮助患者进行关节功能锻炼,锻炼强度以不造成患者疼痛为宜,并注意患者的恢复情况,可根据不同患者的恢复情况制定相应的功能锻炼量[3]。合理调配患者饮食与作息。进行恰当的知识宣教,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 

1.2.3 家庭护理 为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患者在出院后护理人员应将家庭护理计划及方法以口述或文字的形式告知家属,并叮嘱其按计划执行,并定期电话回访,了解患者的功能锻炼情况,对于不遵守或不完全遵医嘱的患者,给予提醒和督促。 

1.3 综合性功能锻炼 

1.3.1 单纯股骨颈骨折 患者多为中老年患者,手术方法主要为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需卧床较长一段时间,部分老年患者会发生肌肉萎缩或褥疮等并发症,临床需密切观察患者各项体征,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早期,接受肌肉锻炼,护理人员可利用CPM机进行功能锻炼,患者由于不能下地行走,上肢以肩肘关节活动为主,下肢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踝关节活动,患肢不可负重,故康复锻炼不可操之过急。 

1.3.2 锁骨骨折 患者术后会进行局部固定,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进行握拳、肩肘部关节外展和后伸运动,回复较好的患者可进行挺胸、叉腰等动作练习。康复锻炼期间不可进行肩关节前屈及内收等动作,在使用夹板固定期间,注意患者皮肤颜色及挤压程度,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并发症,患者夹板拆除后,可指导患者进行铺床动作帮助恢复。 

1.3.3 尺桡骨骨折 患者多伴有局部肿胀、畸形及功能位障碍,故护理人员在康复训练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肢情况。早期可多以指关节和肩关节活动为主,同时,进行前臂肌肉静力锻炼,严禁旋转等活动,患者外固定拆除后,可进行伸直、屈曲、前后旋等动作。 

1.3.4 膝部骨折 患者主要影响膝关节活动,术后,患者关节粘连是最常见且最严重的情况。故此,早期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以髋部、脚踝、脚趾活动为主,从而改善患者的下肢血液循环情况,促进肌肉关节等部位恢复。患者恢复至膝部可功能位后,需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 

1.4 评价标准 1个月后,对所有患者护理质量进行调查。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量表评估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共包含五项内容,总分100分,其中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85分为一般满意,85分以上为满意,总满意度=(一般满意例数+满意例数)/调查问卷总例数×100%。康复锻炼3个月后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评估[4]:优:患者疼痛感消失,能够自由行走,可进行跳舞、跑步等运动,无其他并发症;良:患者偶有疼痛感,生活基本可以自理,但不可进行负重或剧烈运动;差:患者疼痛感未改善,无法自主行动,甚至病情恶化。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以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两组恢复情况对比 对照组功能恢复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3 讨论 

有学者认为康复医学将会是骨外科治疗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5]。骨创伤常易造成患者关节部位功能障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恢复造成较大影响。因此,术后越来越多的骨创伤患者选择康复功能锻炼,有效的提高了肢体关节恢复,改善了患者的血液循环,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产生。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康复功能锻炼方法也日趋成熟,但是,手术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对患者造成损伤,因此,探索新的、安全简便的康复方法是至关重要的[6]。本次研究回顾分析了我院100例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对照组恢复率低于观察组,也证实了上述观点。 

综上所述,术后综合性康复锻炼对骨创伤患者恢复效果确切,同时,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能进一步提高整体治疗效率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荣花.创伤性肩袖损伤患者术后不同时间开始康复训练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0,17(3):41-45. 

[2]张淑英,王勤奋.膝关节骨折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J].全科护理,2010,8(3):244. 

[3]刘小华,蔡雪翠.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17):50-51. 

[4]彭利芳,皋萍,蔡亚男,等.髂骨取骨植骨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康复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4,(6):50-51. 

第8篇:功能锻炼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动静脉瘘/治疗 动静脉瘘/护理 功能训练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肾替代治疗的首选,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唯一能长期使用的永久性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传统观点认为内瘘管道术后4~8周才可使用,提前使用会造成管道损伤、撕裂及形成血肿影响以后的成熟和维持。针对这一临床现象,我院从2008年01月~2011年06月,对100例血液透析造瘘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指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年01月~2011年06月行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100例,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21~75岁;其中慢性肾功能衰竭94例,药物性肾损害4例,狼疮性肾炎2例;89例行左上肢桡动脉-头静脉端端吻合术,11例行右上肢手术。

1.2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个性化内瘘功能指导。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健康教育,即发放健康资料及给予一般的护理指导。

1.2.1对照组 术后注意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余无特殊处理。

1.2.2观察组 术后进行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步骤:①术后次日即抬高患肢并进行肢体运动。②术后5d进行握拳动作。

功能锻炼的方法:①抬高患肢并进行肢体运动:抬高患肢使其稍微超过心脏位置,有利于静脉回流。术后出现术侧末梢浮肿,次日即可进行此运动。运动方法为患者术侧向上抬高尽量垂直于地面,每次在空中停留时间约6s,每次运动时间共8~10min,早、中、晚各1次。②握拳动作和腕部关节运动:当抬高术侧肢体时五指尽量张开,再握拳再伸指,如此反复进行锻炼;腕部关节运动是术侧手部在自然状态下做腕关节内旋、外展运动。在术后5d即可进行功能锻炼,每天早、中、晚各1次,每次运动时间约8~10min。

1.3统计学处理 初次透析的时间比较及内瘘成形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数据均用x±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率的比较应用x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透析前血流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 转贴于 1个月后,观察组内瘘血流量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2.2通过对两组术后内瘘初次时间进行分析,发现观察组的内瘘可提前使用,初次使用时间15±5天优于对照组34±7天,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2.3观察组术后1月无内瘘栓塞,对照组有2例栓塞,观察组6例出血或血肿,对照组4例,均没有出现心衰,经x2检验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3.1内瘘成形术后护理 (1)术后抬高患肢,下床活动用绷带将患肢水平吊起,促进患肢血液循环。禁止向手术侧侧卧,手术侧衣袖不可过紧,术肢保暖,禁止在手术侧测血压、抽血、输液。(2)观察切口渗血情况,患肢皮肤温度,头静脉搏动情况以及血氧饱和度。(3)TDP局部照射每日2次,每次20~30min间断热敷内瘘以上静脉,每日4~6次,促进血管扩张。(4)术后密切观察局部切口情况及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

3.2通过如下护理干预措施,能使血液透析患者掌握内瘘术后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并保证透析质量。

3.2.1情志护理 护士应对试验组患者做好心理疏导,消除其思想顾虑,使患者从主观意识上重视内瘘的功能锻炼及护理,从而保证护理的有效性。

3.2.2督促检查,保持功能锻炼的规范性 指导患者学会正确规范的自我功能锻炼,循序渐进。

3.2.3病室内严禁吸烟。

3.2.4功能锻炼的影响因素 因术后出现手部肿胀、局部疼痛、水肿,使患者产生制动的思想,从而拒绝锻炼。试验组通过护理干预使患者能积极配合预期的功能锻炼,而对照组的配合欠佳。

3.2.5加强内瘘护理知识的宣教工作 ①向患者做好解释,嘱其积极配合治疗。②保持适宜的室温。③指导患者及其家属防止内瘘侧手臂负重、受压及保持衣服袖口宽松,透析结束后对穿刺点压迫和放松时间的掌握等,以防止内瘘栓塞。④指导患者控制血糖、血脂水平,减缓应激炎性反应及纠正肾功能衰竭终末期(ESRD)患者水、电解质、酸碱紊乱对内瘘成熟的影响。

内瘘成形术是血液透析患者建立透析通路的有效方法。术前应向患者详细交待病情、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是取得患者配合,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有效措施。术后对瘘口的有效保护,对并发症的严密观察以及早期功能训练促使瘘口成熟的处理,是减少并发症、延长内瘘使用时间的必要手段。

参 考 文 献

第9篇:功能锻炼护理措施范文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8月的骨折病例117例,其中男78例,女39例,年龄31岁~89岁。人工股骨头置换23例,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2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21例,股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11例,踝部骨折术后7例,髋关节置换术后18例。胫腓粉碎性骨折伴皮肤软组织重度挫伤1例,脊柱骨折5例,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10例。

1.2方法重点强调预防,通过综合评估骨科术后病人,确定高危人群,预见性地从饮食、、功能锻炼等多方面采取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

1.3结果本组117例患者,术后仅4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仅为3.4%,低于国内外报道骨折术后DVT的发生率,效果显著。

2护理干预

2.1相关知识宣教DVT的发生往往是由于认识不足和缺乏必要的防治措施而导致的,因此对患者及家属进行DVT相关知识的宣教显得尤为重要,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讲解为何骨科术后病人易并发DVT,让病人及家属对本病有足够的重视,灌输预防为主的理念,为后续开展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病人的配合打好基础。

2.2确定高危人群对骨科术后病人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将高龄、肥胖、激素替代治疗、恶性肿瘤、吸烟、糖尿病、心功能不全,既往有静脉血栓史、手术为骨科大手术、创伤严重、脊髓损伤的患者作为极高危的重点预防对象。对高危病人,不宜采用下肢静脉输液,尽量避免静脉注射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避免在同一静脉进行多次穿刺,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以预防血栓。

2.3干预术后2h可改变一次病人的,使之重力有所倾斜,以改善受压侧肢体血液循环,既可预防肺部感染,又可减轻下肢静脉压力,有利于静脉回流,是预防DVT的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术后注意保持患肢正确,患肢应高于心脏平面约20~30cm,膝关节屈曲15°,使髂骨静脉呈松弛不受压状态;下肢静脉血栓的好发部位在比目鱼肌的静脉窦内,因此,为了防止小腿肌肉的长时间受压,可在足关节下方置4cm厚的小沙袋,使小腿腹部离开床面,以利小腿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肿胀。

2.4饮食干预饮食对DVT的预防起着重要作用,诱发DVT的重要原因是血液粘度增高,因此积极主动配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可改善血管壁的通透性,减轻组织水肿,降低血液粘稠度;同时保证每日水分的摄入,能起到降低血液粘稠度和预防大便干燥的双重效果,避免因便秘而腹内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骨科病人以男性比例大,由于香烟中的尼古丁刺激静脉血管收缩痉挛,因此干预戒烟落实情况,可降低骨科术后病人DVT的总体发病率。

2.5功能锻炼干预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预防DVT最积极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锻炼能有效加速肌肉泵的作用,促进下肢静脉窦的血液向心回流,改善局部组织代谢的内环境,增加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因此24小时与患者密切接触的护士,针对不同个体制定不同的活动计划,加强患者肢体主动与被动活动,是预防DVT的关键。方法包括主动肌肉关节活动、被动肌肉按摩、使用弹力绷带等等。麻醉清醒后即可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使小腿肌群及股四头肌有节律的等长收缩运动,促使静脉回流;老人、小孩或对疼痛较敏感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差,可指导其家属使用向心性按摩手法,即用手掌面、掌根部贴紧皮肤从肢体远端自下往上、向心方向进行按摩,每日3~4次,每次按摩约30min,功能锻炼的基本原则是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以病人可以耐受的个性化原则。

3小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凝血机制活化后所导致的血液高凝状态。骨科术后病人要卧床并限制患肢的活动,静脉血流淤滞和静脉膜的损伤,易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此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使其认识到预防DVT的重要性并掌握相关的预防方法,如饮食、等配合,加强术前评估,确定高危人群并重点预防,术后功能锻炼越早,越能有效预防DVT的发生。临床护理实践表明,积极、系统的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骨科术后病人DVT的总体发病率。

参考文献

[1]刘聪,夏文芬,付丽萍,等.下肢静脉血栓性疾病的护理方法及研究.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12(4):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