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海洋经济前景范文

海洋经济前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海洋经济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海洋经济前景

第1篇:海洋经济前景范文

【关键词】:海洋;经济发展;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X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7-0668(2008)061023-04

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近海水域的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象我国这样具有相当长的海岸线和众多海湾的国家所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海洋经济的发展还面临严酷的海洋自然环境,海洋灾害直接影响着海洋经济的发展规模、速度和效益,精确预报海洋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应该采取何种防灾、抗灾和减灾工程措施,也成为严重关注的环境问题。为了开发海洋中的空间、矿产、渔业、能源等物质资源,需要在海上进行各类工程建设,在目前科技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工程建设的规模日益巨大,这些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将是开发海洋中的一个应引起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适应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的日益恶化,海洋灾害的频发和海洋工程向大型化发展,近海石油气田的开发,以及海岸带开发过程中的后效问题的研究需要,针对我国重大海洋环境与保护问题开展研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在这方面,重点需要开展的研究课题大体上有三类。第一类课题是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作用的机理和规律研究,第二类课题是海洋工程设施防灾、抗灾和减灾研究,第三类课题是海洋工程及海洋环境工程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吸防治措施与对策。

一、海洋环境特征

对各类污染物的作用机理和规律研究以海洋流体动力对各类污染物迁移、扩散、转化规律的研究为基础,考虑各种自然环境因素(浪、流、风、光、温度、湿度)、物理因素(扩散、挥发、沉降、吸附、释放)、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的作用,揭示污染物在海洋复杂条件下的运动及演变规律,并建立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此外,近年来,在我国沿海海域,赤潮频发严重。因此,除了加强赤潮的监测和预报外,也应加强在建立赤潮生长机理和发展规律方面的研究工作。

此项研究应通过现场观测、物理模型实验和数学模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由于现场观测工作耗资巨大,且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所获得的数据往往有许多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很难将其中的单因素影响分离出来,因此,往往只能用它来作为对某一水质预测预报模型进行检验其可行性和精度的一个实例。

用数学模拟方法来建立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目前,在这方面国内外已有不少水质预测预报模型,这些水质预测预报模型大体上都基于以下几方面的模型:水流数学模型;波浪数学模型;液流相互作用模型;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数学模型。

在水流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对于较大范围的海域,通常可采用深度平均的潮流教学模型,对于紊动影响不显著的海域,可不考虑湍流影响,而对于湍流效应显著的区域,如排污口近区,则应考虑湍流效应。此外,采用坐标变换,可建立一种能够考虑复杂地形和套流效应的三维潮流数学模型,这样才能够较好地重现实际海域的三维潮流特征。在较小范围的水域,水流数学模型可以以N-S方程和通用的k-单流体数学模型。也可以基于多流体模型的基本概念,分别对两相本身的湍流输运规律以及相间相互作用规律进行模拟,建立两相湍浮力分层流的双流体数学模型。

在波浪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可应用BI―CGSTAB法求解由椭圆型缓坡方程离散得到的代数方程组,以提高求解效率。从水波发展方程出发,可导出一种用于大区域波浪变形问题的数学模型。通过引入弱非线性波色散关系,可使双曲型缓坡方程能够有效地考虑波浪的非线性效应。对高阶Boussinesq方程的进一步研究,可使方程的色激性从入水到深水都达到很高精度,并提高方程的非线性精度,可以更精确的计算较深水域波浪的非线性特征。

针对带自由表面的波浪场问题,通过把能有效模拟自由面形态的N― S方程和波能平衡方程的结合,可导出一个能考虑破波能量损失的抛物型缓坡疗程,用这个方程可模拟规则波和不规则波破碎引起的波高变化。建立沿岸流数学模型,可模拟海岸上波高变化和破碎波波高、波浪增减水和沿岸流。

在波流相互作用模型的研究方面,对于弱流情形,可采用一种考虑流影响的修正的合流缓坡模型;对于强流情形,可采用在Botssinesq方程中考虑流影响的模型。可以将辐射应力的计算公式与抛物型缓坡方程中的待求变量联系起来,建立一种辐射应力计算的新方法,用该方法可对较大区域均匀斜坡地形上的波浪辐射应力进行数值模拟。

在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基于N一S方程所建立的深度平均的二维应力一通量代数全场模型,可对非对称潮流作用下的侧向岸边排放问题过分数值模拟。以研究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三维预报系统作为目标,在分析近海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现象的基础上,针对近海海域水污染的特点,从三维湍流模型出发,在动量方程中引入表面风应力、底部切应力以及柯氏力的作用;在输运方程中引入反映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的源、汇项,可建立一个统一考虑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过程综合作用的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三维预报模型,它可为环境评价、水质规划、污染控制以及水域排污工程设计等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对确定水域环境容量,从而制定水域环境保护策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

应该指出,在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研究方面,数学模拟无疑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但不论是何种数学模型,其模型中所需的必要参数和边界条件的处理是研究水质模型的技术关键,直接影响到水质模型的科学性和预测能力。而这些必要的数据是无法从数学模型本身来取得的,有些可以通过现场观测来得到,但其中一些最基本的卷数是要通过基本机理的研究才能得到,在这方面物理模型实验研究将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能模拟海洋动力因素的先进实验设备,现代化的量测仪器和测试系统是开展物理模型实验研究的必备条件。进一步完善PIV和LIF的浓度场、速度场同步测量系统,可研究非破碎波浪、破碎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水流的垂直结构,获得流场中水质点速度的空间分布和时间过程;并同步获得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浓度场的空间及时间变化过程,可用以分析定量污染物团在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扩散的基本特征和扩散系数。

二、海洋灾害的精确预报及海洋工程设施防灾、抗灾和减灾的研究

海洋灾害主要包括风暴潮、海浪、海冰、海啸、赤潮及海岸侵蚀等。

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每年达上百亿元人民币,是世界上海洋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海洋工程结构的投资费用很高,一旦发生破坏,将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当前我国海洋能源开发与海洋空间利用的绝大部分活动是在近海和极浅海海域。为了保证在这些海域所建造的工程设施能够安全服役免遭破坏,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弄清这一海域中严酷和复杂多变的环境因素。我国东临西北太平洋,每年出现的台风数目占全球的38%,其中对我国可能造成灾害的台风每年有7―8个。每当台风在我国登陆或接近我国沿海通过时,都会在沿岸局部地区产生风暴潮,形成风暴潮灾害。

在我国北方海域,冬季由于受寒潮影响,沿岸地区每年都有结冰现象,结冰严重的年份则出现冰害。若对这些海洋灾害估计不足将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渤海重叠冰与堆积冰的形成,不但可给结构物以强大的冰压力,而且由于冰激引起的振动作用,也会给海洋平台的使用和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害。而冰区溢油的迁移规律及预防和清理技术,至今尚未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对近岸大面积冰排和海上浮冰,在波浪、潮汐作用下都会引起海冰的断裂,断裂后冰块的尺度直接影响其对结构物的作用。在渤海海域建造的海洋平台,为了抵抗冰害,往往建成正、倒锥体的结构型式,冰排对锥体结构的冰荷载及与其的动力相互作用,也是目前尚未解决的课题。在海冰力学的研究中,除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外,实验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在实验研究中,模型冰可采用冻结模型冰和非冻结模型冰来进行,它们各有其优缺点,发展这两种技术是海冰力学研究中的一个课题。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海域中时有地震发生。强烈的地震将有可能是海上工程设施的主要破坏荷载。如果一旦在地震中结构物发生破坏,除其直接经济损失极大外,其次生灾害――火灾、环境污染等的后果也不堪设想。

近年环太平洋地区地震的频度和强度都在上升,造成重大灾害。大型海上工程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特别是抗震防灾的基本原理和减震技术措施需要认真研究。海域中的大型海上水工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和振动破坏机理更有待深入研究。日本阪神地震记录资料表明,地震及由此引发的巨浪共同作用对水中和岸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十分严重。水工建筑物的这类破坏机理,至今国内外对此都很少研究,且由于试验条件的限制,国内外对此方面的试验研究工作开展极少。这是海上水工建筑物抗震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

海上水工建筑物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健康状况逐渐恶化,其损伤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结构的老化、疲劳、超载、内部损伤(裂缝)、地基沉降变形以及环境的物理化学损伤(低温、冻融、大气侵蚀)等;其二是设计不周或设计标准偏低,施工质量差,原材料不合格,管理维护不善等。大型海上水工建筑物的损伤和事故都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重大的影响。

因此,发展以下的一些技术和方法将是十分重要的。如在考虑海洋环境荷载在幅值。时间及方向上的随机性所导致结构安全的不确定性情况下,对现役海洋工程结构进行健康诊断和评估剩余可靠度的理论;结构健康状态及损伤检测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结构病害治理用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方法;海洋工程结构在多种复杂海洋环境条件下(风、浪、流、冰、地震等)的可靠度和优化理论研究,设计与建造新型抗灾工程结构;研究和设计使海洋工程结构物在设计使用期限内有足够的安全度,而在退役之后又便于拆除的各种工程措施。

为了及时掌握海洋环境的风云变幻和灾害的可能来临,发展海洋环境及灾害的预报技术是非常必要的。为此需要建立以下一些系统,如建立由近海到远海的海洋环境及灾害观测网络、预报与预警系统、沿岸防灾准备和各类应急处理系统;以主要海域和海岸带区域经济发展为背景,进行重点研究,建立数字化的海洋环境信息系统模型与结构;以及建立海岸和近海工程设施防灾减灾数字信息系统,将海岸和近海工程与网络技术人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相结合,建立数学物理模型,通过多媒体技术,形象化地描述灾害成因、发生机理、传播规律、模拟灾害破坏的过程,建成智能化的防灾、抗灾和减灾决策支持系统。

三、海洋工程及海洋环境工程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及防治措施

为了充分利用海洋空间,现代海洋空间利用除传统的港口和海洋运输外,正在向海上人造城市、发电站、海洋公园、海上机场、海底隧道和海底仓储的方向发展。

人们现已在建造或设计海上生产、工作、生活用的各种大型人工岛、超大型浮式海洋结构和海底工程,估计到21世纪,可能出现能容纳10万人的海上人造城市。我国澳门和日本已经在海上建成了人工岛海上机场。为缓解紧张的陆地资源及减少城市噪音等,日本已经于99年8月在东京湾用6块380米长,60米宽的矩形漂浮钢板拼装海上漂浮机场。

由此可见,随着海洋资源与空间的开发利用,各类海上工程建筑物数量不断增多、规模日益复杂和庞大,保证这些海上工程设施的安全运行及采取海洋工程防灾减灾措施将越来越重要。海岸带和近岸海域是各种动力因素最复杂的地区,但同时又是经济活动最为发达的地区,海上工程建设如果考虑不当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环境灾害。工程设施可能破坏原有海岸带的动态平衡,影响岸滩的冲淤变化。海上回填和疏浚会改变海岸的形态,破坏某些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若对含有污染物的疏浚污泥倾抛处理不当则会造成二次污染。海上石油生产中的溢油事故将对海洋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污染。日益增多的海上退役工程设施如果不及时处理也将会逐渐成为海上障碍物以致引起公害。海洋工程抗灾减灾的任务是一方面要保证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界海洋灾害带来的报失,另一方面又要避免人为造成的海洋环境灾害。

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海洋环境保护与人类生产实践活动协调发展日显重要。如港口开发中的环境问题,主要内容包括:航道、港池开挖、疏浚引起的泥沙输运及其疏浚物抛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深水港口水工建筑物、大型人工岛、超大型浮式结构的环境和生态影响;破波带及其附近水域沿岸流对物质输运扩散规律研究;大型海岸工程、岸滩保护和整治工程引起的海域环境的变迁和海岸演变;海岸演变、防护及开发利用新概念的原则与理论,如由于工程措施所引起的海岸动力学、生态学、社会经济学及与环境关系的综合分析与协调。

随着沿海大、中型城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平建设中的污水深海排放技术,感潮水域污水多点排放漂移扩散研究,天然海湾、人工湖及人工运河的水质交换能力,人工沙滩的保护措施,滩涂围垦对水域环境的影响等,都将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第2篇:海洋经济前景范文

关键词:海洋环境;监测

Abstract: the high quality of the Marine environment is a very precious wealth, it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arine biological reproduction, also can help human life health. China's Marine monitoring career after about 30 years' development, the initial set up complete Marine monitoring system, monitoring of the increasingly rich content, also adopted the new technology of monitoring,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Marine environment. This paper carefully describes the Marine environment monitoring,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current the most widely used monitoring technology was introduced.

Keywords: Marine environment; monitoring

中图分类号:[P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当前各国的海洋技术空前发展,围绕海洋进行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据海洋专家预测,21世纪海洋将成为各国争夺的核心资源,它能帮助各国提高自身的经济、政治及军事地位,因为海洋的总体面积占据了地球表面积的71%,众多矿物能源、海水能源以及生物能源蕴含其中,这些实际上能直接或者间接创造经济效益,而且,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帮助减轻陆地资源的重要途径,对人均资源占有量达不到世界人均资源占有量的中国,更要注重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一方面能够最大限度保护海洋环境不被污染,为海洋生物提供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提高其繁殖的质量和数量,而且有利于人类生存环境的优化;另一方面加强对海洋环境的监测,可以为海洋能源开发提供监测数据等,同时因为我国的海洋灾害高发的地区,因此加强海洋预报预警监测,尽量趋利避害,维护海洋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2.海洋环境的监测技术

2.1实时监测岸基海洋环境装置

实时监测岸基海洋环境装置是一种实时采集地区海洋环境预报数据的系统,它的主要作用是:对岸基海洋的环境进行实时监测,有利于人们及时了解岸基海洋的环境状况。应用实例有:1991年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在佛罗里达州坦帕湾安装了物理海洋学实时系统,能够实时获得该海湾的水深、风向、潮汐、潮流以及海面油膜移动等数据和状态,这些监测得来的数据对海上船只航行、海面油污移动或者海难搜救起到重要作用。平均每年给坦帕湾创造了超过200万的经济效益。

2.2海洋污染检测技术

目前,许多先进的海洋国家都是通过海洋调查进行水质、污染物、沉积物以及生物等项目的监测。实施海洋污染监测主要依靠高灵敏度的分析仪器,检测出的污染物能够精确到微克量或微微克量。海洋生物污染监测包含生态系统梯度分析法、指示生物法以及群落结构法等。现阶段,利用这些海洋污染检测法,探清了河口和海洋生物体内所含毒性物质的结构、痕量元素、蛋白质的解毒功能等;另外探测贝类、鱼类缺氧相关的碳循环和营养盐循环等,并根据监测结果建立了以某些贝类生物作为水质达标的标准。

由于近年来,海洋污染越来越严重,所以海洋污染检测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对沉积物的监测技术,倍受重视。因为沉积物通常是处于海底,其稳定性较好,污染物的含量及成分可以准确地反映出海洋被污染的程度。检测出的数据还可以供海洋质量评价作为参考材料。实际的应用案例有: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研制出深海着陆器采用程控装置,它可自动沉降海底,定期采集水界面的样本与该范围内的沉积物,供实验室进行海底沉积的化学营养物质分析。

2.3卫星遥感技术

随着计算机卫星技术的发展,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海洋环境监测,并取得良好成效。应用的技术配置具体包含有多光谱扫描仪、海洋水色成像仪、沿岸带水色扫描仪和合成孔径雷达等。一般陆地卫星的多光谱扫描仪是用于沿海悬浮泥沙含量和其扩散状态的监测;用于工业排污与生活污水的监侧。应用实例有:在1972~1977年间出现了3次大范围海上溢油问题,采用海洋水色成像仪与沿岸带水色扫描仪用于悬浮物浓度或者海域叶绿素的分析,实现全天24h的海洋油污实时监测,具体监测溢油的分布范围、油膜厚度、移动扩散状况和溢油量等。而合成孔径雷达可以自动生成油污染图像,能对热污染与城市污水排放成图,还能帮助追查突发溢油事件的污染源。

3.4航空油污监测技术

近十年来来,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海上石油运输行业也形成一定规模,由此也引发了石油、原油泄漏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航空油污监测技术的应用逐渐成熟起来。这项技术具有反应快速等优点,在海洋环境监察及执法取证等方面成效显著。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英、法、美、日、丹麦等国家在固定海域联合投放了大概25~30台型号、功能不一的航空污染监测系统,而且这些国家的海域管理部门都配置了油污监测的实时预报系统,对本国的监测点实施24h不间断的实时监侧,不仅起到有效测量油溢海区的面积、油膜的厚度以及油溢量等,还能精确鉴别污染物种和污染来源,帮助对非法排污者进行有效取证。

4.结语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在全球海洋观测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以上各项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的普及应用,其功能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有效地保护了海洋环境。

【参考文献】

[1]辽宁省海洋环境监测总站[J].水产科学. 2011(12)

[2]郝菁.海洋要素垂直剖面测量系统控制电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

[3]韦记朋,黄硕琳.我国海洋环境保护适用预警原则的分析[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1(04)

第3篇:海洋经济前景范文

浙江省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所以受到极大的限制,从经济行为的层面上,缺乏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海洋产业布局不合理、空间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海洋循环经济模式受阻是主要原因;但从制度和机制层面看,长期以来海洋经济发展的法治文化意识欠缺,法律协调机制的缺位和海洋法制建设的滞后性使浙江海洋经济的发展总体上呈现出一些不可持续状况。

1.海洋法治教育有缺失,社会公众海洋法治文化意识淡薄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与海洋法治教育及海洋法治文化的宣传密切相关。海洋法治文化就是有关海洋的法律制度、法制机构、人们的海洋法治意识及法治活动的总称,它内化于国家海洋法律思想、治海理念、制度、设施、产业并支配人们的涉海行为[6]。我国社会公众海洋法治教育缺失,海洋法治信仰缺乏,海洋法治文化的氛围远未形成。由于海洋法治教育的缺失,造成许多沿海居民法治意识的淡薄,这势必影响到其涉海行为,海洋环保意识淡薄,如用生活垃圾填海、掠夺性开发海洋资源等行为使大量鱼类和贝类的产卵场和栖息地被人为地破坏,或者违反国家禁令过度捕捞,使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遭到损害。

2.海洋法治建设滞后,海洋法律法规需进一步完善

建国后我国海洋法制建设步伐逐渐加快,陆续颁布颁布了包括《海洋环境保护法》、《海岛保护法》、《海域使用管理法》、《渔业法》、《海上交通安全法》等海洋法律法规,沿海省市也制定了大批地方性海洋法规、规章。但总体上看我国海洋法制建设仍不完善,全国乃至地方海洋法制体系的不健全,海洋资源管理体制不完善,完整的海洋法律体系尚未形成。目前我国海洋立法严重滞后,海洋法在整个国家法律体系中未获得应有的地位,现有的海洋法规政出多门,缺乏宏观上的协调和规划,缺乏具有综合性海洋资源保护与污染防治的法律。有些法律如《海洋国土资源开发保护法》、《海岸带使用管理法》,以及《海防法》、《海上反恐法》等仍然没有制定颁布,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海洋管理的需要,特别是需要尽快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法》。因此,应当在国家法治统一的前提下,特别完善海洋经济立法,推动海洋经济的进一步向前发展。

3.海洋监测手段落后和执行力不足,监测预报机构能力建设薄弱

海洋环境监测就是对整个海洋的生态环境进行分析,其目的是为保护海洋生物提供数据。目前浙江省省、市、县三级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已初步建立,但由于起步时间晚及监测技术相对落后,浙江省海洋环境监测基础薄弱,在监测站点、监测手段和监测项目等方面还存在布局欠缺或不尽合理的问题。如监测和观测技术手段滞后,监测覆盖面积有限,信息化水平不高;监测手段常规化,高新技术监测设备的应用开发进展较为缓慢,无人在线监测技术尚未得到推广和应用,应急监测机制尚待建立,重大海洋污染事件和海洋灾害快速监测的技术能力缺乏,等等。因此,综合一体化监测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手段仍需进一步提升。

4.涉海行政部门协调不够,海洋执法队伍建设仍需加强

目前浙江海洋经济的发展模式仍然属于粗放式的经营和管理模式。这种粗放型的海洋经济管理规划体系,是由于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海洋运输、渔业、海事等多个管理部门和各个产业领域部门之间多头管理、重复管理,或自成体系、互不协调,甚至互相掣肘,致使海洋公共管理权力分散,难以全面的规划和综合管理。一般来说,海洋环境保护的管理工作由海洋、环境保护、渔业、交通、和海事等涉海部门组织实施, 各个部门根据分工对不同类型的污染源实施监督治理。目前海域使用“无序、无度、无偿”的状况远未解决,单位和个人随意占用海域或转移海域使用权的现象时有发生,这说明涉海各部门间在共同参与海洋污染治理时缺少沟通协作,职能交叉和机构重复设置的问题依然存在,缺乏综合性法律对各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做出明确规定,互相推诿的现象随之产生,严重地影响了海洋环境污染的治理效果。此外,我国海上执法队伍还存在执法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问题,存在着执法人员文化素质偏低、编制不一、执法能力有待加强等问题。

二、浙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法律保障机制建构路径

王诗成指出:“海洋的可持续发展以保证海洋经济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为目的,实现海洋经济发展与经济环境相协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7]。从构建法律保障机制的角度加强对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有利于海洋经济的生产经营方式的改善及环境的保护,走一条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循环经济之路,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加大教育宣传力度,深化国民的海洋经济法治意识

海洋法治文化的构建是实现海洋经济持续发展、达到人海和谐的最终目的的文化根基。而一个国家海洋意识的强弱,海洋知识的多寡,海洋技术高低以及海洋管理能否有序,海洋法规是否健全等,都会对这个国家海洋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8]。经过多年的普法知识宣传,我国沿海居民的海洋法治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内地居民的法治观念还很淡薄,总体上落后于国际发达国家人们的海洋法治意识,与当前快速发展海洋经济的要求很不相符。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一要加大海洋法治宣传力度。要利用各种渠道和宣传手段,因地制宜地利用各种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海洋法治知识的宣传,引导社会公众逐步养成尊崇法治的理念和价值取向。二要强化海洋法治教育。要着力培养全民的海洋法治意识,就必须在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中开展海洋法治教育知识的宣讲,要使广大学员接受海洋文化知识及海洋法治理念的熏陶和灌输,深化国民的海洋法治意识和海洋法治信仰。三是要大力营造海洋法治文化氛围。要组织开展各种涉海的法治学习活动,逐渐培养大众的法治信仰,强化全民族的海洋法治观念。四是要积极营造浓厚的海洋法治文化氛围。要把海洋法治的精神、思想和内涵注入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中去,使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法治教育渗透到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确保海洋经济得到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2.完善涉海法律法规,理顺海洋管理体制

要实现依法管海,必须对有关涉海法律法规进行梳理、修订和完善。首先,要以国际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为依据,加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法》、《海洋经济循环法》等法律法规,填补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上立法的空白。其次,在现行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中充实相关法律规章制度。修改完善现有法律时要控制好法律法规之间内容条款重叠状况,解决法律法规之间的脱节现象,调整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法律法规现实性与前沿性之间的矛盾,要求规定要具体合理,可操作性强,建立包括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税收等内容的支出与税收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可持续消费制度,科技支撑制度,奖励制度等等,制定相应的配套完善的实施细则,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法律法制保障体系。

3.强化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体系,完善海洋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要想使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切实把海洋开发利用与海洋环境保护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进一步完善地方性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加强依法治海,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有必要在现有海洋环境监视台站的基础上,在近海重点港湾及生态敏感海域采取新建、改造、共建等不同形式,建立环境监测预报机构,健全和完善海洋生态环境动态监视监测网络,并加快建立海洋赤潮灾害预报预警监测系统的进度。同时也要建立和健全海上溢油等重大海洋污损事故应急处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海洋环保监督执法机制,加快治理海洋污染,努力实现资源利用集约化、海洋环境生态化,以增强全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整合现有的涉海管理机构,进一步提高海洋执法队伍能力建设

第4篇:海洋经济前景范文

论文摘 要:随着海洋石油的大力开发,钻井技术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主要阐述海上钻井发展及现状,我国海上石油钻井装备状况,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特点,以及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发展分析。

1 海上钻井发展及现状

1.1 海上钻井可及水深方面的发展历程

正规的海上石油工业始于20世纪40年代,此后用了近20年的时间实现了在水深100m的区域钻井并生产油气,又用了20多年达到水深近2000m的海域钻井,而最近几年钻井作业已进入水深3000m的区域。图1显示了海洋钻井可及水深的变化趋势。20世纪70年代以后深水海域的钻井迅速发展起来。在短短的几年内深水的定义发生了很大变化。最初水深超过200m的井就称为深水井;1998年“深水”的界限从200m扩展到300m,第十七届世界石油大会上将深海水域石油勘探开发以水深分为:400m以下水域为常规水深作业,水深400~1500m为深水作业,大于1500m则称为超深水作业;而现在大部分人已将500m作为“深水”的界限。

1.2海上移动式钻井装置世界拥有量变化状况

自20世纪50年代初第一座自升式钻井平台“德朗1号”建立以来,海上移动式钻井装置增长很快,图2显示了海上移动式钻井装置世界拥有量变化趋势。1986年巅峰时海上移动式钻井装置拥有量达到750座左右。1986年世界油价暴跌5成,海洋石油勘探一蹶不振,持续了很长时间,新建的海上移动式钻井装置几乎没有。由于出售流失和改装(钻井平台改装为采油平台),其数量逐年减少。1996年为567座,其中自升式平台357座,半潜式平台132座,钻井船63座,坐底式平台15座。此后逐渐走出低谷,至2010年,全世界海上可移动钻井装置共有800多座,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湾、西非、北海、拉丁美洲、中东等海域,其中自升式钻井平台510座,半潜式钻井平台280座,钻井船(包括驳船)130艘,钻井装置的使用率在83%左右。目前,海上装置的使用率已达86%。

2我国海洋石油钻井装备产业状况

我国油气开发装备技术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及国产化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2.1建造技术比较成熟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是钻井设备立足海上的基础。从1970年至今,国内共建造移动式钻采平台53座,已经退役7座,在用46座。目前我国在海洋石油装备建造方面技术已经日趋成熟,有国内外多个平台、船体的建造经验,已成为浮式生产储油装置(FPSO)的设计、制造和实际应用大国,在此领域,我国总体技术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2部分配套设备性能稳定海洋钻井平台配套设备设计制造技术与陆上钻井装备类似,但在配置、可靠性及自动化程度等方面都比陆上钻井装备要求更苛刻。国内在电驱动钻机、钻井泵及井控设备等研制方面技术比较成熟,可以满足7000m以内海洋石油钻井开发生产需求。宝石机械、南阳二机厂等设备配套厂有着丰富的海洋石油钻井设备制造经验,其产品完全可以满足海洋石油钻井工况的需要。

2.3深海油气开发装备研制进入新阶段目前,我国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仍主要集中在200m水深以内的近海海域,尚不具备超过500m深水作业的能力。随着海洋石油开发技术的进步,深海油气开发已成为海洋石油工业的重要部分。向深水区域推进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浅水区域能源有限,满足不了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需求,另外,随着钻井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已经能够在许多恶劣条件下开展深水钻井。虽然我国在深海油气开发方面距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但我国的深水油气开发技术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为今后走向深海奠定了基础。

3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特点

3.1作业范围广且质量要求高

移动式钻井平台(船)不是在固定海域作业,应适应移位、不同海域、不同水深、不同方位的作业。移位、就位、生产作业、风暴自存等复杂作业工况对钻井平台(船)提出很高的质量要求。如半潜式钻井平台工作水深达1 500~3 500 m,而且要适应高海况持续作业、13级风浪时不解脱等高标准要求。

3.2使用寿命长,可靠性指标高

高可靠性主要体现在:①强度要求高。永久系泊在海上,除了要经受风、浪、流的作用外,还要考虑台风、冰、地震等灾害性环境力的作用;②疲劳寿命要求高。一般要求25~40 a不进坞维修,因此对结构防腐、高应力区结构型式以及焊接工艺等提出了更高要求;③建造工艺要求高。为了保证海洋工程的质量,采用了高强度或特殊钢材(包括Z向钢材、大厚度板材和管材);④生产管理要求高。海洋工程的建造、下水、海上运输、海上安装甚为复杂,生产管理明显地高于常规船舶。

3.3安全要求高

由于海洋石油工程装置所产生的海损事故十分严重,随着海洋油气开发向深海区域发展、海上安全与技术规范条款的变化、海上生产和生活水准的提高等因素变化,对海洋油气开发装备的安全性能要求大大提高,特别是对包括设计与要求、火灾与消防及环保设计等HSE的贯彻执行更加严格。

3.4学科多,技术复杂

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的结构设计与分析涉及了海洋环境、流体动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钢结构、船舶技术等多门学科。因此,只有运用当代造船技术、卫星定位与电子计算机技术、现代机电与液压技术、现代环保与防腐蚀技术等先进的综合性科学技术,方能有效解决海洋石油开发在海洋中定位、建立海上固定平台或深海浮动式平台的泊位、浮动状态的海上钻井、完井、油气水分离处理、废水排放和海上油气的储存、输送等一系列难题。

4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发展

世界范围内的海洋石油钻井平台发展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深海石油钻井平台研发热潮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虽然至今仅有20多年历史,但技术创新层出不穷,海洋油气开发的水深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4.1自升式平台载荷不断增大

自升式平台发展特点和趋势是:采用高强度钢以提高平台可变载荷与平台自重比,提高平台排水量与平台自重比和提高平台工作水深与平台自重比率;增大甲板的可变载荷,甲板空间和作业的安全可靠性,全天候工作能力和较长的自持能力;采用悬臂式钻井和先进的桩腿升降设备、钻井设备和发电设备。

4.2多功能半潜式平台集成能力增强

具有钻井、修井能力和适应多海底井和卫星井的采油需要,具有宽阔的甲板空间,平台上具有油、气、水生产处理装置以及相应的立管系统、动力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及生产控制中心等。

4.3新型技术FPSO成为开发商的首选

海上油田的开发愈来愈多地采用FPSO装置,该装置主要面向大型化、深水及极区发展。FPSO在甲板上密布了各种生产设备和管路,并与井口平台的管线连接,设有特殊的系泊系统、火炬塔等复杂设备,整船技术复杂,价格远远高出同吨位油船。它除了具有很强的抗风浪能力、投资低、见效快、可以转移重复使用等优点外,还具有储油能力大,并可以将采集的油气进行油水气分离,处理含油污水、发电、供热、原油产品的储存和外输等功能,被誉为“海上加工厂”,已成为当今海上石油开发的主流方式。

4.4更大提升能力和钻深能力的钻机将得到研发和使用

由于钻井工作向深水推移,有的需在海底以下5000~6000m或更深的地层打钻,有的为了节约钻采平台的建造安装费用,需以平台为中心进行钻采,将其半径从通常的3000m扩大至4000~5000m,乃至更远,还有的需提升大直径钻杆(168·3mm)、深水大型隔水管和大型深孔管等,因此发展更大提升能力的海洋石油钻机将成为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5篇:海洋经济前景范文

当下中国海洋经济潮起的成因,既有广阔复杂的国际背景,也有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矛盾。

不可否认,周边某些国家挑起南海和争端,把所谓的领土问题推向了历史前台,同时也掀开了新世纪海洋国家战略与海洋资源争夺的大幕。海洋资源,尤其是海底油气资源,正在成为国家发展,及至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愈来愈紧缺的战略资源。

从国内来说,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土地、矿藏、环境容量等要素资源越来越稀缺。以资源换增长的粗放型模式必须终结。转变发展方式,改变增长模式,自然使得我们的目光从拥挤、沸腾的陆地,转向开阔并被我们忽视久远的海洋。而且,从世界范围来看,越发达的国家,海洋经济越发达。甚至,海洋经济成为衡量国家强盛的一个重要标志。

但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现代意义上的海洋经济是一个人才密集、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复合型产业。从产业梯度来说,可分岸线开发、近海开发和深海开发;从产业类别来看,可分海上运输、海洋渔业和海洋旅游等传统产业,以及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盐业、海洋化工、海水利用、海洋能源、海洋矿业等海洋经济新兴产业。据2011年我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滨海旅游、海洋运输、海洋渔业等3大传统产业占去了我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的72%,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盐业、海洋化工、海水利用、海洋能源、海洋矿业等6大产业仅占5.3%。同时,我国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仅为30%左右,与发达国家70%的贡献率水平相距甚远。

仔细研读9省区出台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我们发现在“赶海”的浪潮中,有四个倾向值得警觉:一是产业趋同和产能过剩严重,尤以钢铁、石油、造船为主的重化工业临海产业园区重复建设为甚。二是大多依赖岸线开发、临港工业开发,而且传统的海洋经济产业成分较重。三是对海洋开发带来的岸线、滩涂、水体的破坏和污染重视程度不够。四是以海洋开发之名,大肆填海造地造房的倾向严重。

更值得警觉的是,当前,因为欧美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大手笔地投入海洋产业,可能成为地方保GDP的一个新的“版本”。果真如此,海洋经济开发只能成为一个权宜之计和过渡性手段。事实上,我们的确发现了“大投入”,而后期待短短一两年内“大产出”的投资拉动型影子。据统计,2011年我国海洋经济总产值为45570亿元。以9省区2015年的海洋经济总产值7.05亿元计,将翻1.55倍。年均增幅15%以上。为实现这一海洋经济目标,各省区的投入十分惊人,一些省区,少则百亿、千亿,多则逾万亿。

同时值得警觉的是,异化海洋经济开发。假海洋经济开发之名,行滨海地产之实就是一个典型。

历史的经验也证明,在中国,任何一个产业如果出现“”的态势,这个产业必定要遭受重复建设的巨大浪费,以及产业同质化的恶性竞争。

第6篇:海洋经济前景范文

一直以来,大宗商品市场已经对中国第一季库存膨胀习以为常,因为一季度恰逢农历新年假期,工厂生产放慢,而后随着工业活动的加快,库存会在第二季逐步下降。然而,今年的情况似乎有所不同。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迹象,预示全球金属价格前景不妙。人们不禁要问,在全球其他地区经济发展举步难艰之际,中国能否维持自身的经济增速?

经济放缓冲击需求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金属进口国,进口的金属在加工后部分供应国内需求,部分用于出口。欧元区几个成员国陷入经济衰退,人们十分担心又会有几个国家丧失偿债能力。美国情况也不妙,经济复苏似乎有些力不从心。

而今中国经济还在成长,但增长速度已经大为放缓。经济学家仍然认为经济放缓会很快结束,但何时结束却很难说,因为全球其他地区似乎正在走向低迷。

“新订单较上年同期放慢得非常厉害。”一名不愿具名的大型铜管生产厂的经理说,“由于需求疲弱,我们相应降低了生产,关闭了一条生产线,并减少了班次。”

最近,全球最大矿产企业必和必拓宣布,推迟一项规模达800亿美元的支出计划。该计划以中国为中心,准备在未来五年扩大其铁矿石、煤炭、能源和基本金属部门。但该公司董事长纳塞尔谈到,预计大宗商品价格将继续降温,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已失去信心。这是他迄今发表的最为谨慎的言辞。

交易商误读市场

中国年内迄今精炼铜进口激增逾70%达到110万吨,而中国制造业者的需求预计最多上升7%。同期铁矿石进口增加6%,而交易商估计国内需求增幅要低得多。

就铜而言,中国的交易商似乎误判了基本面形势,在去年11月大量进行采购,预计春节过后需求会反弹。然而,买家却没有大量出现,目前中国有多达140万吨的铜,为2009年以来最多。根据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数据,在过去一个月里,铜库存下降3.5%,降幅只有去年同期的一半。

“铜库存的周转时间过去仅为一到两个月,但现在平均为六个月或更长,”上海洋山港保税仓库一位经理表示。“库存下降的速度非常非常慢。”

库存过剩促使一些企业将铜拿到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去出售,此举进一步打压LME指标合约的价格。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三个月期铜在过去两周内下跌9%,触及四个月低点每吨7,625美元。许多交易商估计,下探至7,500美元或更低水准只是时间问题,这可能引发恐慌性抛售。以前还有投资者把铜作为担保品借入人民币,用于押注人民币升值或投资房地产,而现在铜也失去了作为融资工具的吸引力。

铁矿石也在经历类似的情况。美银美林的数据显示,钢铁企业今年消化库存的平均速度为10%,而过去五年平均为20%。本季度迄今铁矿石价格下跌了8.3%。钢铁期货今年也已下跌逾5%,尽管需求疲弱,但钢企生产仍然创纪录高点。

冶炼行业消息人士和贸易商称,一些中国钢材厂推后了包括淡水河谷在内的矿商铁矿石交货,因为钢材市场放慢打击对铁矿石的需求,且钢材厂商预期价格会进一步下跌。

放缓而非崩盘

虽然4月份公布的一系列中国经济数据令人失望,全球经济愈显黯淡,但迄今没有什么迹象显示中国会让这种放缓演变成经济的硬着陆,也不会允许2008年的暴跌重演。

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上升9.3%,低于12%的预期且为三年来最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亦令人失望,仅增长14.1%,逊于15.2%的预期。贸易数据和大宗商品进口也趋于疲弱。

近来汇丰和官方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均出现改善,表明对于中国整体制造业来说,最黑暗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

然而,青岛港口堆积如山的库存,仍让人对中国经济前景难以乐观。

中国牵动世界

第7篇:海洋经济前景范文

国际粮价短期调整中

信达证券给予“强于大势”评级

日本地震以及中东内乱以来,一些避险资金短期离场导致包括农产品在内的期货市场中非商业多头占比下降,但我们判断这一趋势难以持续,正如黄金和石油价格再度上升一样,国际范围内的资金对农产品的兴趣仍然将持续下去。国际农产品处于短期调整过程中,处于对日本地震和中东形势的消化过程中。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更多的是由于成本上升以及输入效应所致,但根本还在于比价关系过于畸形。而且中东的形势也表明输入型通胀压力不仅没有缓解而且在极力加压,我们判断在经济前景更加莫测的背景下事关战略安全的农业板块走强理由充分,但需留意板块内的结构性差异。兔年头炮打红的农业板块机会以及农业主题贯穿全年可能性大,仍然维持“强于大势”评级,关注北大荒、亚盛集团及农产品等战略品种。

传媒:

板块异动点评

民生证券给予“推

3月23日,有线电视板块股价异动源于国家级广电网络公司方案初定。此前我们判断,广电系统的三网融合路径将经历三个重要阶段:2010年至2012年的“一网化”阶段、2013年至2015年的“全网化”阶段以及2016年后的“三网化”阶段。对于有线电视板块而言,不同阶段的投资逻辑亦有所不同。国网整合进而成立国家级广电网络公司,是三网融合进程中的必经阶段。国家级广电网络公司成立利好有线电视运营商,预计有线电视行业景气拐点来临,2011~2012年行业整体复合增长率超30%。《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有线电视行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可期。我们维持对有线电视板块“推荐”评级。

重型电气设备:

谁将分享直流投资

国信证券给予“推荐”评级

与交流相比,直流输电在高电压、大容量、长距离电能传输中具备经济性、环境友好性和稳定性等优点。我国用电端和送电端的距离大多都超过2000 公里,而800 公里以上的输电线路采用直流方式更经济。我们预计未来10 年我国将会新建24 条直流输电工程,总投资额将接近3000 亿元。目前国内企业已在直流输电主设备市场形成了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许继集团将是受益弹性最大的公司。依据相关上市公司受益于直流输电投资的弹性大小,我们建议依序关注以下上市公司:许继电气、中国西电、天威保变、特变电工。随着国产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直流输电工程主设备制造商在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上对国外巨头的依赖程度逐步降低,其盈利能力也将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通信:

电信运营商财富新进路

东方证券给予“看好”评级

从行业上下游来看,光通信设备行业在2011年的一季度相对平淡,我们认为这只是由电信运营商投资的短期波动性所影响,从全年来看,受高带宽需求和支撑宽带与数据业务的需求推动,光通信需求在全年仍将实现高速增长,我们维持对光通信投资的高增长预期。我们测算,2015 年国内IP 总流量有望达到11.39EB/月,预计达到2010 年6.4 倍左右,再考虑到移动通信网络接入IP 流量,总倍数有望达到7.4 倍左右。仅从移动通信需求来看,国内移动通信流量在2015 年有望等于当前的固网总流量。我们认为,由于光网络在全球通信网络中的基础地位,网络流量的数倍增长将推动光网络的不断升级建设,而光网络作为电信运营商业务体系的主要依托,其推进光通信网络的建设将是别无选择。

有色金属:

大小金属结构分化延续

长城证券维持“中性”评级

日本强震并未如我们上周预期的那样对大小金属皆产生冲击。我们认为近期基本金属价格反弹空间仍然受限,理由:第一,地缘经济政治不稳导致经济复苏前景不明朗,金属需求前景不明;第二,全球性货币紧缩政策有序推进,尤其是中国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加剧货币紧缩担忧,基本金属价格上行的根本动能逐渐缺失;第三,中国金属现货市场上迟迟未现明显的启动迹象,全球金属市场上重要的“中国因素”继续缺位;第四,小金属市场供应偏紧的格局短期难以改变,价格上行动能十足。维持行业“中性”的评级,仍坚持“大小金属结构分化,小金属仍是看点”的判断,重点关注云铝股份、南山铝业、锡业股份、铜陵有色、包钢稀土、辰州矿业、厦门钨业、云南锗业。

养殖业:

畜禽养殖高景气持续

齐鲁证券给予“增持”评级

上周全国生猪均价微跌0.02 元至15.08 元/公斤,河南新郑猪价由前期15 元以上回落至14.5 元/公斤。短期来看,瘦肉精事件通过影响消费者信心抑制了猪肉消费,价格随之回落,但我国以猪肉为主(65%-70%的肉类消费)的消费习惯短期难以改变,结合产品危害程度、监管思路,我们认为本次瘦肉精事件的对猪肉消费和价格中长期影响有限。投资策略上,我们继续看好畜禽养殖业的高景气度、以及水产品被错杀后的买入契机。国内现货糖价都将维持高位,糖价和糖业股上涨的趋势确定性增加。目前,我们对农业公司的推荐排序为:西王食品、圣农发展、新希望、獐子岛、东方海洋、好当家、益生股份、雏鹰农牧、华英农业、隆平高科、登海种业、壹桥苗业、南宁糖业。

券商:

部分券商中期拐点将现

宏源证券给予“增持”评级

1、通过对重点地区营业部调研,我们认为券商佣金率下降趋势已然趋缓。2、随着今年国家对整个经济和资本市场的结构调整,重组并购项目和公司债发行将成为投行业务的中流砥柱。3、证监会拟将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申报制度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资管业务将进入加速增长期。4、新三板业务有望年内推出,通过国际比较分析,我们认为做市商制度的引入和参与者门槛的降低将给券商带来丰厚回报。5、转融通公司成立前后存在扩展标的的要求,届时融资融券余额的暴增将是行业催化剂。未来推出的诸多新业务主要是资本消耗性业务,经纪业务转型也需要雄厚的资本后盾。我们仍看好资本规模大,综合实力强的券商。首选中信、海通、光大,同时也强力推荐估值低的辽宁成大。

汽车:

轿车股机会显著

第8篇:海洋经济前景范文

参加国际港埠协会主办的第25届世界港口大会,

讨论了几乎全球的港口现在都面临着的相同的问题:

如何增加港口吞吐货物的能力,尽快跟上世界贸易的扩张步伐。

而世界航运中心的“东倾”已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全球港口贸易压力激增

世界银行曾经预测,在2000到2010年期间,世界经济将会增长33%,从每年的30万亿美元增加到40万亿美元。然而,世界经济总值在2004年就已经超过了41万亿美元。在最近5年,全球GDP每增长1%,全球集装箱在贸易量方面就会相应增加大约2.8%。在中国,GDP每增加1%,集装箱贸易量就会增加大约3.5%。

大幅增长的全球贸易完全依赖于以深水港口为中心的全球物流运输链。这些港口能否迅速地处理、分流源源不断涌进来的集装箱成为关键。就连美国商务部部长古铁雷斯在港口大会上发言时也特别强调,“美国99%的对外贸易都离不开港口。”这种爆炸性的增长给世界各地那些负责维修、经营和扩大港口的人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全世界的港口,特别是欧美地区的港口首先遇到的就是增加吞吐量的压力,2004年的那场大拥堵危机至今让他们记忆扰新:全球的集装箱港口(特别是美国西海岸)全部瘫痪,因为“它们既无人手也无设备来应对中国出人意料的出口增长。”

如今,美国西海岸的港口依然面临着来自亚洲货物的“压力”。洛杉矶和长滩港口是世界第五大港口,到今年年底将处理1720万个集装箱,比2006年增长9.2%。这里是亚洲货物进入美国市场的大门,预计在未来15~20年内,这个双子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还会翻番。从长期来看,如果这个双子港不增加吞吐能力,其他北部的港口如西雅图将会因为愿意投资扩建港口而成为亚洲货物的新落脚点。

荷兰的码头运营商也已经感到自己的港口太拥挤,而不得不放弃一些业务。今年,欧洲的港口因为恶劣的天气以及罢工事件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停工问题,大大影响了接纳大型新集装箱货船的能力。新加坡集装箱航运公司APL首席执行官郎・威多斯表示,“如果欧洲港口的生产率不提高的话,亚洲航运商就要考虑减少在欧洲挂靠的港口。”在一些出口增长迅速的亚洲国家,如印度和越南等,港口的运力也已经远远跟不上贸易发展的情况。

国际航运中心“东倾”

二十世纪初,美国国务卿John Hay就曾预言:“地中海是过去的海洋,大西洋是今日的海洋,太平洋是未来的海洋。”如今他的预言正在得到验证。国际航运中心演绎了由“西欧板块”向“北美板块”,再向“东亚板块”的变化,同时出现此强彼弱的局面。

资料显示,世界上35个国际化大都市,有31个是以港兴市发展起来的,世界经济中心也大多数都是因靠海而兴盛起来的。曾被誉为“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香港、台湾、韩国有一个共同点:都拥有世界一流的港口。

从经济角度来说,港口可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对腹地经济有综合带动作用,同时港口是一个国家或区域对外贸易的门户。港口运作的效率,直接关系对外经济合作的效率。再者,港口发展与国家经济安全息息相关,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能源、矿产、大宗生产资料和生活物资,均主要通过港口实现吞吐,其意义非同一般。

由于通海货运控制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前景,因此,世界经济尤其是东亚经济也进入了“制海权”的争夺时期。2002年世界集装箱港口的排名榜中,香港、新加坡、釜山、上海、高雄、深圳这六个东亚港口分别占据前六位。2005年的榜单前六名仍是这几个港口,但它们的座次却有了微妙的变化。香港的冠军位置已被新加坡取代,上海港和深圳港迅速崛起占据重要位置,釜山和高雄的位次则略有下降。

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的报告,2005年,世界前20名集装箱港口中,亚洲占14席,其中中国有7席。马来西亚海事研究所研究员纳泽里卡里德认为:“港口发展上的‘中国因素’的影响非常巨大,将要影响未来几年的港口发展。东亚地区的港口规划者面临的挑战很严峻,因为他们要规划港口发展、提高生产力、组织高效的运输,并有效地分配资源。”

此格局下,争夺中转枢纽港及国际物流枢纽中心的战略地位,成为现代港口的竞争目标。在亚洲,新加坡港、中国香港港和上海港、韩国的釜山港,中国台湾的高雄港,日本的神户和横滨等港口,都有很强的竞争实力。

如今,在东南亚地区已形成了香港和新加坡两大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它们都已进入世界航运中心的最高级别;而在东北亚,港口“群雄割据”,都在为争夺国际枢纽港的地位而努力。

群港争做东北亚“龙头”

2005年12月10日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上海洋山深水港正式开港,成为东亚港口物流的主导性力量,打破了原有的运输格局。

早在洋山深水港开港之前,韩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就向韩国政府和总统府提交了一份《上海物流报告》,称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洋山港建成,韩国釜山港的货物处理量将减少30%,韩国“东北亚物流中心”梦想将受到“极大的威胁”。2006年1月19日,韩国釜山港匆忙地为其新港定名“釜山新港”后宣布开港。韩国方面表示,对釜山港的投资不会逊于上海港。在开港不到一个月后,世界第二大船公司瑞士MSC公司在釜山新港正式启航。日本非常有实力的DAISO产业公司也决定投资釜山新港的物流园区建设。

作为东北亚港口之争的主要参与者,日本同样有着强烈的担心和争心。日本政府计划恢复本国作为亚洲地区关键的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扭转日本作为地区和全球航运中心地位下降的趋势。为拉近与釜山港、高雄港等邻近中转大港的成本距离,日本决定大幅降低港口收费,并大举简化繁复的商船进港手续。同时将选出两个港口作为重要地区集装箱运输中心予以升级。可能入选的是主要从事国内航运的东京湾港口和北九州(九州岛北部)Hibiki集装箱港口。此外,日本一直在东亚地区寻找合适的港口项目进行投资。

不仅是中韩日港口出手频频,就连“世界首席集装箱港口”的称号的新加坡,也因为一些大客户将其业务转向马来西亚的丹绒港,使其作为该地区内首要中转码头的地位受到了一定挑战。新加坡港为力保其世界最繁忙中转港的地位,港务集团曾不得不采取大刀阔斧的做法裁减员工,并对长期客户给予收费优惠或折扣。

为了应对竞争,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推出一系列措施,包括调低港口设施收费和改善收费制度,以鼓励更多船只来港停泊。同时,在港口内和大屿山以北水域辟设五个维修泊位,以应付业界需要,提升香港作为亚太区主要枢纽港的竞争力。

越南的国土呈南北狭长的“S”型,独特的地理条件非常适合发展南北方向的沿海运输和外贸运输。如今,这个曾失了先手的国家正准备迎头赶上。越南政府下定决心投资38亿美元改造、新建一批港口,争取到2010年,港口货物年吞吐量达到2.65亿吨,实现其成为海运枢纽的目标。目前,已经有很多外资看好越南港口建设项目,纷纷投入资金。其中,日本开发援助组织就投资1.1亿美元参与了岘港的扩建工程,目前已接近完工。

可以说,对于那些雄心勃勃地欲在国际航运中心历史性转移背景下分得一杯羹的东亚诸港而言,货源分流的压力一直在加大。显然,这场竞争是全方位的。

中国港口捷足先登

为了迎接挑战,全世界的港口都在加紧筹措资金扩张运力,彼此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而业内专家认为,中国港口的迅速发展“最让人不可思议”,甚至有人提出,“全球航运业的重心正在向中国转移。”休斯敦港口的执行主任、世界港埠协会的主席托马斯・利恩盖在本届大会发言时说:“我跟上海港务局局长谈了谈。他在四年的时间里建造了7个码头。我在7年的时间里建了两个码头。这很说明问题。”

受洋山港的推动,中国港口的竞争与合作进入“最微妙的时段”,各港口为了确立自己在未来的地位,远交近守。宁波港与舟山港合力突围,苏州也在谋求着下辖港口群的内部整合;华北环渤海湾的大连、天津及山东众多港口和香港、广州、深圳等港口也纷纷采取措施加强“通海能力”。可以说,中国正在形成世界级的港口群,竞争力提升迅猛。

国际媒体分析认为,世界航运业的重心之所以向中国倾斜,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本身已经做好了应对货物激增的准备”,这对于拥有全球1/4的海运集装箱的中国来说,是一个让人望尘莫及的奇迹。“这不仅归功于非凡的建设,也有管理的功劳。”上海附近的小洋山岛2002年才开始兴建新的深水集装箱港口,但新港口在2005年12月就已投入使用――同时投入使用的还有连接大陆的一座长32.5公里的大桥。中国内地与香港分界线附近的赤湾港集装箱港口,拥有一次可吊起3个集装箱的起重机,为全球首家。目前,中国港口总体规模和完成量都居世界前列,有8个港口已跻身世界亿吨大港的行列。到2010年,中国港口吞吐量将达6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将达1.4亿吨。威多斯表示:“中国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一项任务,保证了码头的吞吐能力远远领先于货物的增长,这确实让人震惊。世界其他地方规划一个新港口就需要几年的时间。”

第9篇:海洋经济前景范文

浦发:打造全方位理财顾问

随着投资理财的普及,银行服务面临更全面和细致的要求。浦发银行北京分行针对浦发卓信钻石贵宾客户,推出了“专心顾问、全心助理、贴心礼遇、细心关怀、安心医护、用心陪护”的“六心”贵宾体系,旨在为客户提供更专业、舒适、全面的服务。如在“专心顾问”方面,浦发的资深专属钻石理财顾问将为客户提供“一对一”全程顾问式金融理财服务,并由专业理财智囊团队量身定制全面理财规划。同时,还提供各项业务手续费减免服务,包括通过柜面、网银、手机银行等渠道办理跨行汇款业务(除网银汇款交易中“汇到银联卡”和“邮政汇款”两项外),免手续费等。此外,钻石贵宾客户还可专享理财产品,产品期限灵活、收益稳健。

普华永道:外资银行利润翻倍

普华永道7月17日的第七次《外资银行在中国》年度调查报告显示,在华开展业务的181家外资银行总利润翻倍,从2010年的77.8亿元增至2011年的167.3亿元,其驱动力是企业信贷的强劲需求。尽管中国经济前景有所疲软,外资银行仍预测至2015年其年增长率将维持在20%或以上。

交银施罗德:股债投资齐头并进

基金上半年业绩报告陆续出炉,交银施罗德在权益类与固定收益投资领域双双取得不俗业绩,成为少数几家“股债双收”的基金公司。这主要得益于公司近年来系列举措,2010年以来在原宏观研究优势基础上,交银施罗德着力投研再造,在保持原有“自上而下”优势基础上,强化了“自下而上”的选股能力。

国投瑞银:基金营销剑指80后

基金营销再出新招。日前以创新著称的国投瑞银基金推出“纯粹体”创意营销,通过线上线下征集个性化纯粹体宣言。“纯粹体”源于境内首只单级上市、独立发售、无配对转换机制、3年封闭运作的杠杆指基份额——国投瑞银瑞福进取,该产品以其独占性和稀缺性被多位大牌券商分析师称为“纯粹杠杆”。

恒指:震荡市唯一正收益指数

当下,以华夏恒指ETF为首的首批跨境ETF产品的推出成为基金发行市场上最火热的话题。今年以来,香港和A股市场均较低迷,但恒生指数表现令人眼前一亮。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1日,上证综指今年以来跌1.09%,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下跌5.67%,沪深300指数微涨3.4%,同期恒生指数上涨5.35%。

华安:货基近一年收益超4%

货币基金收益持续稳居高位,上半年全部货币基金A类份额平均收益率达2.14%,其中国内第一只货币基金华安现金富利收益表现突出。银河证券数据显示,上半年其收益率达2.23%,截至7月13日,其A类、B类过去一年净值增长率分别为4.04%、4.27%,全面超越3%的一年期定存利率。

易方达:八五折买入优质蓝筹

当前H股相对A股普遍存在明显折价,7月17日A股相对H股的平均溢价率超过11%。H股指数是香港市场主流核心指数之一,由于“港股直通车”尚未开通,内地投资者缺乏直接投资香港市场的途径,目前最方便的途径是利用有“小港股直通车”之称的香港H股ETF。

机构产品

财通多策略债基首募36亿

财通基金7月14日公告,旗下首只债基产品财通多策略稳健增长基金首发募集于7月11日结束,共募集高达36亿份,超过今年以来债基平均募集额度一倍以上。作为一家次新基金公司,且无银行股东背景,财通基金此次首次发行债基,就跻身今年以来债基募集榜单前五强。

华宝兴业资源优选股基发行

华宝兴业资源优选股票型基金于7月16日起发行,投资于资源相关股票的比例不低于股票资产的80%,所关注的资源包括在一定时间和技术条件下,能够被企业占有和利用,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具战略发展意义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土地、水、旅游、气候、生物和海洋资源等。

银华上证50等权重ETF获批

银华旗下跟踪上证50等权重指数的ETF基金日前获证监会批复,同时上证50等权重ETF联接基金的获批也为习惯银行渠道的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理财选择。上交所资料显示,上证50等权重ETF汇聚了国内顶尖的50只大盘蓝筹,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较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建信社会责任股票型基金募集

建信社会责任股票型基金已获准募集,这是建信旗下又一只社会责任投资基金。该公司于2010年首度推出社会责任投资基金——建信上证社会责任ETF及其联接基金,设立以来基础市场持续低迷,截至2012年5月31日仍取得1.64%的业绩回报,超越业绩基准5.99%。

鹏华纯债基金获批

鹏华旗下首只开放式纯债基金——鹏华纯债债券基金获准募集,这是鹏华固定收益团队继目前国内首只纯债分级基金鹏华丰泽后,倾力推出的又一只债性纯正的产品,也是具有百亿固定收益规模的鹏华基金今年推出的首只债券型基金。至上半年市场上债基已达193只,其中开放式标准型债基(纯债)仅8只,占比不足5%。

农银汇理两年业绩居“榜眼”

根据海通证券最新的报告,截至6月30日,农银汇理旗下权益类基金以11.40%的近两年来加权平均绝对收益率,位列全行业60家基金公司中第2位,位居“榜眼”宝座。截至6月30日,农银汇理权益类基金在最新一季度表现优异,以8.26%的绝对收益率列行业66家可比基金公司中第2位;若将时间拉长至两年以来至今,该公司仍排名60家基金公司中第2位。

华夏恒生ETF联接基金发行

华夏恒生ETF联接基金于7月18日正式发行,这是境内第一只可用美元日常交易(认购、申购和赎回)的基金产品,为拥有美元闲置资金的投资者提供了新理财渠道。拟任基金经理由华夏数量投资部总经理王路、副总经理张弘弢共同执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