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包身工教学设计范文

包身工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包身工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包身工教学设计

第1篇:包身工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要求。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个别教师过度重视课本而忽视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中,笔者就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就语文教学中学生创展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措施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 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造精神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只有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们才能够放松下来,积极投入到语文教学,且配合教师的指导中来。一般来说,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主要包括:

(一) 合理情境导入

在课堂开始,教师可以根据这堂语文课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强化教学设计,合理进行情境导入。情景导入有利于学生很快地“入戏”,在“入戏”之后,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比如,在讲述《荷塘月色》一文中,课堂伊始,我就播放了凤凰传奇唱的《荷塘月色》这首歌。当动感的音乐响起来――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流进了月色中微微荡漾,弹一首小荷淡淡的香,美丽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萤火虫点亮夜的星光……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

当这首歌播放的时候,有的学生还轻轻地跟着唱。一曲终了,学生们的情绪很高。在他们高昂的劲头下,我问:你们说,《荷塘月色》这首歌里,除了有荷塘,有月色,还有什么?还能够将什么融入到荷塘月色中?如果是你们,你们会将什么融入到荷塘月色中呢?这些问题是以歌曲为依托进行分析的,学生们对这首歌耳熟能详,将歌与情怀、感情思考是突破传统教材教学的因素。另外,将学生的情怀与荷塘月色结合起来,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思考。

(二) 鼓励学生质疑

朱熹曾经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上进。由此可以看出,质疑对于学习来说很重要。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创造性思考,才会质疑,鼓励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要求。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在《包身工》一文的学习中,有的学生就提出了:包身工是那个时代特有的吗?包身工和现在的打工人员一样吗?这些问题对于教师来说,可能觉得很幼稚,但是学生们思考了,且将那时候的包身工与现在的打工者进行比较分析,这就是一种质疑。

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是多幼稚、多可笑,我们都要鼓励这种质疑精神,不要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二、 充分利用课外资源,鼓励学生深度思考

语文教学是一门比较生动且灵活的课程,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资源,鼓励学生深度思考,培养起创新性思维能力。笔者这里提到的课外资源一方面是指具有时代性的资源。另一方面也是指迎合当前中职语文教学的活动。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网络所带给我们的资源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在讲述《像山那样思考》的时候,我就从网络下载全世界各地的山,并通过多媒体播放给学生看。不同的山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山给学生的感觉不同。通过山让学生畅谈感觉,鼓励学生发散思考。

从中职语文教学活动来说,我曾在我所在的班级举行过“辩论活动”,这场辩论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就学生身边发生的情况为启发,设定“学生时代谈恋爱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样的主题。学生在辩论过程中,积极思考,对于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适当开展课堂想象,引导思维天马行空

想象是创造的关键,而自发、主动地想象更是重中之重。作为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天马行空地想象。即便其想法荒谬,作为教师,也要积极引导,不可过分打击,一旦打击,对于自尊心极强的学生来说,是一个负面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如何适当开展课堂想象极为重要。

比如,在讲述《离太阳最近的树》这一课时,我没急着让学生去读课文,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想,离太阳最近的树是什么树?听到这个在他们认为有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时,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有的学生说,南极北极的树应该是最高的,有的学生说珠穆朗玛峰的树是最高的,甚至还有的学生说,太阳树才是最高的。实际上,珠穆朗玛峰上真的有树吗?真的有太阳树嘛?这些都不是我们所能验证的,正是学生的想象让我们看到了学生的另一边,他们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因此,作为教师,不要仅仅依托于教材,而要针对性地挖掘素材,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效果会更好。

除了教材想象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朗诵等节目,让学生在朗诵中发挥自身的优势,进行创造性思考。诵读也是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种能力,但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我们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站起来得到锻炼。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自读、提读、齐读、小组分工诵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的口动起来,这样既营造了一种好的学习氛围,又能让每一个同学都有自我锻炼的机会。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升都有重要的作用。

作为中职语文教师,要意识到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正视现状,承认学生的差异,扬长避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长处。同时,要突破传统语文教学的模式,勇于创新,全面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推动中职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静.论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08期

[2]闫晶.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职业技术2006年14期

[3]王晓珊.浅谈语文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第2篇:包身工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中学语文;动态课堂;学情;把握契机;降低难度

新课程背景下,受应试教育影响,语文学科教学应有的动态性无法有效开展,加上许多语文教师对课堂教学综合研究不足,不少语文教师常常忽略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出现了“重教轻学”“重知识传授轻过程体验”的教学弊端。如何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语文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持者、帮助者和引导者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从备课、授课、课堂活动等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充分考虑教学的“学情”,关注学生的需求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因此,教学立足于教与学的真实状态和复杂关系,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只关注知识的传授,应做到心中有学生,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从学生角度想想哪些知识是其真正需要的,从教师角度考虑如何让孩子能接受这些知识。语文课堂需要一种动态生成教学内容,不可为了教学而教学,有的东西即使很简单,但只要是你眼前的这些学生所缺少的,今后对他们有用的,就不能忽略不讲。例如,学习的《包身工》,对于文章所报道事实的理解并无多大的难度,但不少学生在修辞这一关犯难了,从而暴露了学生在这方面知识的缺陷,针对课上发现的这一情况,笔者介绍了与本文有关的几种修辞知识。这时,教师如果不做这方面的工作,不少学生的这种缺漏将一直存在。同样的,有的知识虽然与考试无多大关系,却是学生渴望了解的,教师也必须不厌其烦地解答。例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许多学生在了解了作品的概况、金陵十二钗中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后,对在课文中还未出场的另一女主角薛宝钗心存期待。这时候就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向学生介绍薛宝钗的出场及相关典型情节。如果此时我们只是简单的说一句“回去自己学习吧!”,当学生听到这样的话语,其兴趣必然会荡然无存。教师不妨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欲望适时调整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

二、把握课堂教学中的契机,催生新的生长点

语文课堂动态教学是在师生、生生、生本之间多元的碰撞解读交流中形成的,基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存在差异,整个语文教学呈现一种动态性,总会不断地产生新的教学生长点。教师要善于把握契机,用自己的教学智慧,适时加以引导,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徐志摩《再别康桥》一诗前,笔者让学生课外观看《文人百年――徐志摩》的视频材料,课堂上介绍作者的时候,我发现学生更关注的是徐志摩的情感历程,于是我便男熘灸ψ非笄楦型昝赖慕嵌热胧郑延伸到探讨徐志摩对诗歌的唯美风格的追求,让学生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三方面对《再别康桥》进行鉴赏,这样鉴赏本诗艺术手法这一教学的重难点便突显出来,徐志摩在艺术上的风格也就水到渠成地归纳出来了。此时,教师要做一个敏锐的倾听者和发现者,抓住课堂教学上的任何一个契机,把这些“偶发事件”的价值放大,使学生的动态生成资源成为课堂新生长点。

三、根据学生课堂反应,适时降低问题的难度

问题往往是敲开课堂上师生、生本之间对话的钥匙。如果设计的问题学生难以解答,课堂教学就难以推进。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反应,适当地降低问题难度,把问题分解为一连串的小问题,前一个问题成为解决后一个问题的起点,形成问题链,直至水到渠成地解决最后的问题。例如,《项羽之死》对项羽形象的分析是个难点,也是个重点,如果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去分析人物,抽象性较强,学生难以回答。笔者针对文中项羽的一言一行,分别进行了提问,如“东城快战”一节,笔者就提出四个问题:田父骗项羽,这是一个偶然事件吗?项羽此时面临着怎样的处境?此时项羽对部下说了一大段话,你从中看出了项羽怎样的性格?“愿为诸君快战”改为“决战”如何?这四个问题具体可感,一步步推进,引领学生联系当时军事形势分析项羽心理,结果学生轻松地把握到项羽的性格。

四、针对课堂活动设计,体现教学的灵活有效

新课程是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它是建立在尊重基础之上的合作互动关系。为了达到这种师生教学合作互动关系的目的,很多老师已经打破讲坛局限,主动与学生融为一体,但也有的教师片面追求课堂活动方式的多样化,在课堂教学里经常采用了大量的游戏、比赛或小组学习等华而不实的活动。这种看似气氛热烈,其实不少教学活动的设计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大理想。那么,怎样的课堂活动设计才是合理有效的呢?笔者觉得,课堂活动的设计至少得符合三方面的原则,即要有针对性、合作性、时间性。一个活动的安排要切合学生的水平,有交流的可能,要留给学生足够思考和交流的时间,才能行之有效。例如,在教学《故都的秋》一文时,笔者设计一个活动,为各幅秋景拟几个字数、句式相同的小标题,要求意境优美并说出理由。此题因为有了条件的限制,在难度上比仅仅只是拟小标题要提高些,符合班级学生的概括水平,时间设定为三分钟,相当于考试时作答的时间,加上将讨论的结果以调板的形式展现,学生们可以在多个答案的对比中提高鉴赏能力,好的小标题就直接作为参考答案,这样参与的同学成就感提高了,参与的积极性也就增大了。

基于语言文字以及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情感等,成就了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必然要呈现一种动态课堂的学习状态。文章从备课、授课、教学活动等多个层面探讨如何构建动态课程的生成策略,期待更多教师探讨当今应试教育下语文教学的动态课堂研究。教师在教研路上难免会多走一些弯路。笔者想用词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