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发展与管理范文

城市发展与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发展与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发展与管理

第1篇:城市发展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城市管理;经济发展;关系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0-01

近几年来,各地为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都不断加大了对城市的管理力度,实施了综合治理,取得了很大成效,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加强城市管理,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城市品位会带动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并最终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

一、城市管理的概念

管理从其本质而言既具有领导、规范和约束职能,又具有激励、引导、协调和服务的职能。关于城市管理的内容、定义和表述,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

1.认为城市管理就是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市容、环境卫生的管理。可称之为现行体制说。

2.认为城市管理是城市政府的全部行政职能。它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司法、公安、生态环境等。可称之为政府职能说。

3.认为城市管理的真正内涵为:市政设施建设、维护和管理;市容环境卫生和环境保护,公用事业、城市交通邮电及其设施的管理;园林、规划、房地产开发的管理;市场管理;抗展防灾及其设施的管理等。称之管理职能说。

二、我国加强城市管理的必要性

我国城市的现状是:一方面,经济基础薄弱导致城市道路建设落后、基础设施陈旧。例如南京人均道路面积为6m2,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同时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速度又很快,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的经济增长都保持了10%以上的速度,给城市的各项资源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迫切需要城市加快硬件建设;另一方面,城市各种资源浪费也触目惊心。以交通为例,有关方面对南京、郑州、合肥等9个城市的调查表明,9城市的结点即交叉口高峰小时约40%的时间是堵塞的,只有30%的时间是流畅的。这说明这些城市的结点管理有很大问题。另外我国不少城市在交通道路设施严重不足的同时,却有约50%的道路通行能力因管理原因被白白浪费掉了。所有这些都表明城市管理已到了非重视不可的地步。

三、城市管理与发展经济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城市本身就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经济发展是城市繁荣的主要支撑力,也是推进城市管理的内在动力。从局部来说,两者有时是有矛盾的:通常,经济发展了,城市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就会尖锐起来;强化城市管理有时会影响少数部门、单位和个人的暂时利益;城市经济实力是有限的,用于发展的投入多了,用于管理的投入就可能少一些。但从长远看,城市管理与经济发展是内在统一的,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物质财富的增加,在增加城市负荷的同时,也为推进城市管理提供了物质和技术条件,反过来,城市管理搞好了也必然会为城市运行拓展新的空间,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改革开放以来,这些城市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其发展进一步加快,城市资源压力充分暴露出来,城市基础设施不足、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矛盾呈现全面释放的态势。同时,经济的发展和矛盾的释放,也为搞好城市管理、推进城市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四、城市管理的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城市管理是保证城市基础设施发挥正常使用功能的前提,也是保证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得以正常进行,使城市综合载体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关键所在,更是使城市产生聚集效益的决定性因素,是规范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约束条件,是做好城市其它各项管理的基础,是实现城市现代化、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先导条件。

1.城市管理是城市政府搞活微观经济的重要手段。城市政府通过对地租和房价的管理来平整房地产市场,为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通过加强对市政公用等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和适当的政策倾斜,为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创造条件;通过强化市容管理来规范和引导个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2.强化城市管理是服从和服务于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通过强化城市管理,可以使城市基础设施发挥最大的载体功能,保障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正常进行,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市场秩序,为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服务。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和精神生活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势必需要我们搞好城市文娱、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在保持整洁文明的街容市貌的同时,用不同风格的建筑、独特的园林和雕塑艺术勾勒出一个城市独有的风貌和文化氛围,借以鼓舞人们的士气、陶冶情操,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3.城市管理工作是经济工作的剂。任何人都不会生活在真空里,任何经济活动都需要外界的协助,包括人员招聘、岗位培训、劳动安全、交通运输等等,这些都依赖于一个完善的城市管理系统。而随着生产社会化、专业化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经济体之间的协作越来越多,这都需要城市管理来起着沟通、协调、规范的作用,保证市场正常运作,引导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五、加强城市管理的途径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对加强城市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消除部分群众对加强城市管理的误解,理直气壮地宣传加强城市管理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促用和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方面的作用,为加强城市管理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2.改革城市管理体制,调动基层单位工作积极性。明确划分各单位责、权、利,完善城市管理职能,下放城市管理权限,明确条条与块块的责任,真正实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城市管理体制。

3.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执法力度,做到城市管理和经济建设双丰收。

总之,加强城市管理,促进经济发展,是当前各级政府所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不断探讨加强城市管理与促进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和解决二者结合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耀厚.提高管理水平 让广大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J].中国建设信息,2007(21).

[2]杨月,胡世钦.抓住理念创新与奥运契机 实现城市管理跨越式发展——北京市西城区市政管理工作巡礼[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7(04).

[3]李薇,张逸飞.城管执法新风尚:心诚、形正、情真——访山东省高密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贺仁富[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6).

第2篇:城市发展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政策;管理

可持续发展观是着眼于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平衡当下利益与长远发展关系的科学发展观,在任何时代、任何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可持续发展观就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在努力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便利的同时,注重生态环保、能源节约,从而实现城市的长久发展。传统的城市发展规划政策与城市建设管理过于偏重于当下的建设水平提高和经济增长,已经对城市生态环境和能源的可持续利用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必须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新审视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问题。

1城市可持续发展概述

环境、资源、经济、社会是城市发展的四个要素,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即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四要素之间具有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由此而形成一个相对复杂的城市系统。人是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也是在整个城市系统中最活跃的部分,是可持续发展的实施主体。从这个角度来看,可持续发展又可以理解为处理好人与自然、能源的关系,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节约能源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因此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而言,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的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只有促进四个要素的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基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与规划,需要制定具体的可持续发展指标,对城市建设与规划工作作出定性、定量的指示。目前还未形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统一指标,但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出发,可持续发展指标的确立也应紧紧围绕城市体系的四个要素,分别制定子指标系统,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作出详细、全面的指导。在具体的指标建立过程中,应遵循全面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客观性等原则。并建立综合评价模型,使之可以真正应用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建设与规划工作之中。比如在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指定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指标、环境噪声指标、工业废水排放指标等,在资源可持续发展方面,可以建立人均耕地面积指标、年均降水量指标等。

2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城市规划政策管理的关系

2.1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科学发展观念,也是进行城市规划的最终目的。反过来看,城市规划则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因此,城市规划应服从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目标,根据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和需要,制定具体的城市规划政策和内容。换而言之,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各项要求和目标,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而进行城市规划,而不是为了规划而规划。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落实城市可持续发展思想,以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城市规划活动的具体开展,包括规划编制的制定和政策法规的制定。通过城市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的制定,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加以分解和落实,使其能够得以实现。

2.2与城市建设的关系

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关系主要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贯彻落实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否则就可能因追求当下建设水平的提高影响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生态环境透支、资源能源透支,影响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因此,需要通过法律手段、政策手段和舆论手段对城市建设加以管理和控制,用城市可持续发展观念对城市建设作出正确引导。从时间上来看,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同时关注过去、现在与将来的连贯式发展,现在发展与将来发展的主要矛盾产生于过分突出现在建设,忽略了将来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环境条件和资源条件。因此,只有在现在的城市建设中留有余地,充分考虑后代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需求,以城市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才能消除现在与将来的城市建设矛盾,实现城市建设水平的持续提高。

3基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政策与管理分析

3.1基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思路

从上述分析可知,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城市,必须平衡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能源节约之间的关系,使城市建设即能够提高现代人的生活质量水平,又能满足后代人的生存发展需要。因此,应将自然环境保护与能源的合理开采、利用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宗旨,提高城市环境的承载能力,使其能够得到长远发展。应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要求转化为一种社会责任,在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的过程中,通过制定合理的规划政策和建设方案,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确保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全面落实。

3.2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规划引导

基于城市可持续房展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应将城市系统看一个生态体系,在城市规划政策的改革过程中,融入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生态保护思想,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现阶段的城市生态环境和资源负荷能力进行充分了解,在制定城市建设目标时,将生态环境指标与资源负荷能力作为前提。必须保证环境评价的客观性,并将环境评价工作与城市规划与建设同时进行,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在规划设计中,客观预测城市规划或城市建设可能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并由环境专家进行分析和评价,为规划人员和建设管理人员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3.3对未来城市建设的规划导向

城市规划的本质就是对我来城市建设的预测,通过行为对未来进行改变或适应,从而实现城市建设的每个阶段性目标。因此,城市规划是城市未来建设的导向,具体表现为规划是以目标为趋向、规划内容和实现过程是以目标为方向,对未来规划的行为进行引导,逐步实现城市建设目标。城市可持续发展已经指出了城市建设的最终目标,因此,城市规划的具体任务就是将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制定每个阶段应实现的具体目标,促使城市建设最终目标的实现。具体目标的制定要结合具体城市的地区资源水平、环境承载能力而定,综合考虑城市更方面的利益,促进城市系统基本元素的协调发展。

4结束语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的资源、环境问题,在城市规划政策和管理的改革过程中,必须充分落实城市可持续发展观,平衡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生态资源的关系,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丽娜.基于社会文化可持续性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2]段勇.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和案例研究[D].吉林大学,2006.

[3]李建辉.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

第3篇:城市发展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管理

Abstract: the paper of urban rail transit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elementary analy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urban rail traffic should stick to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s a whole, regionalization and localization, information intellig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should actively promote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 At the same time, urban rail traffic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ethod of comprehensive and improve.

Keywords: urban rail traffic;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C91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安全、准时、快捷、舒适、环保等优点,已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途径。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在我国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却非常迅速。目前,国内有近三十个城市正在进行或筹建城市轨道交通,我国已迎来了大规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

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研究已从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转向技术与管理等具体领域,工程建设已进入到网络化、区域化与制式多样化的新阶段。特别是近二十年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实践,表明我国已基本走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初级阶段。随着愈来愈多的城市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今后,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将会进入到一个更加理性、更加成熟的时期。因此,有必要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发展趋势和管理予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有近十个城市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近三十个城市正在进行或筹建城市轨道交通。特别是近20年来,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规模和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进展。近二十年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实践证明,国内在工程建设的许多技术上并不落后。例如:明挖法、盾构法等技术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大跨度暗挖法隧道施工技术接近了国际领先水平。然而,在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规划与设计、关键技术与设备以及运营管理等方面,国内尚有一定差距。

1.1在城市轨道交通机械化施工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所使用的盾构隧道掘进机主要靠进口。

1.2在城市轨道交通专用系统设备方面,诸如:通信、信号、AFC等自动控制系统技术水平与国际相比有一定差距。

1.3在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系统集成能力不强,缺乏具有对工程项目管理、设计、咨询、施工、运营进行全过程管理的专业化公司。

1.4在运营管理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我国人工较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较低。正线每公里运营管理人员接近先进国家的两倍。

1.5在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创新上国内存在明显不足,尤其在新型交通系统研究与开发方面。

2、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趋势

2.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统筹化

为加强与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国家采取了先批线网规划再进行项目立项审批的政策,就是从政策上要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统筹规划。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前提是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这有利于不同交通资源的整合与综合利用,以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建设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一个地上、地下统一规划建设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地面公交之间的接驳换乘产生交通枢纽问题,需要从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上综合规划与设计,充分考虑地上与地下、长途与短途、高速与低速、汽车与火车等多种交通方式的立体接驳与平行换乘。目前,国内交通枢纽存在的最严重问题就是乘客换乘不方便,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技术与管理方面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设计。

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已开展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系统技术标准与方案、车辆段与停车场、主变电站、联络线等综合规划方面的专项研究。

2.2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区域延伸化

大城市在由单中心结构向多中心城镇区域体系发展的进程中,产生了一种提供由中心城区到郊区城镇(副中心区)的市郊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需求,即市域城市轨道交通。由于市域城市轨道交通站间距大,一般采用公交化运营模式。因此,市域城市轨道交通在交通制式上、线路敷设方式上可以多样化,在系统技术与设备标准上也应适当降低。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在开展中心城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同时,已着手开展市域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编制工作,个别城市已启动了市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2.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装备国产化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投资规模巨大,而国产化是降低工程投资的重要途径。车辆与机电设备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核心,是确保工程安全、正点运营的关键。资料表明:车辆与机电设备系统占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安总投资35%~40%,运营中车辆零部件维修费在运营成本也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车辆与机电设备系统国产化对降低工程造价、节省运营开支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制造企业通过与国际企业合作进行产品开发与生产,使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也降低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成本。然而,国内更应重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提高,做到自主研发并真正实现国产化,逐步开发研制关键零部件及易损易耗备品,在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的条件下,大幅度降低工程成本。

第4篇:城市发展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发展;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城市规划档案的含义及特点

城市规划是在某一时期里为实现城市各项发展为目标确定的城市性质、规模与发展方向,并为此做出具体的安排,如土地的合理利用、城市空间布局的协调、建筑物的综合性部署等。要保证城市规划的科学、合理,相关管理者就应该先熟悉该城市发展的历史,对城市现状及其发展相关的其他情况加以了解。城市的规划档案是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相关历史记载,可为规划部门提供可靠的相关参考。

城市规划档案源自于城市规划管理的档材料。按规划管理工作的性质,其档材料大部分在以下环节中产生:建设用地。包含建设用地的申请报告、相关部门批准的基础建设计划、项目任务书或项目计划、指标、建设用地的审查记录、承办单、用地选址材料、用地许可证、征用地材料、相关图纸、规划图等等;工程管理。主要有工程申请报告、批复等相关档、土地证、开工报告、平面布置图纸、设计图、动迁协议、工程说明书、规划方案的审定材料等等;管线工程管理。有管线工程申请书、管线工程的设计方案、管线工程的施工图、工程材料、竣工图等。

1、法律权威性。在办理建筑物相关的产权、产藉证的过程中,它起到的法律凭证的作用是其余城建档案无法相比的。在城市的规划管理工作中所形成的工程一书两证的原件,是按相关法律及其他法规性档所规定的法规程序形成的,汇聚了诸多职能部门,如计划部、国土部、规划部等的相关审批意见,是土地的使用、工程的建设凭据,具备法律的权威性。

2、客观真实性。其直观的反映了建设工程的各方面情况,在批复书上有建设项目的施工单位名称、工程的性质、建筑的面积、功能、造价等等信息。

3、内容广泛性。它包括了单位及个人建设工程的报建、建筑物的改造、功能变更、建设单位变更、建筑物招牌、装修等内容。

二、城市规划档案重要地位

规划档案的种类众多,包含城市的总体、详细、分区、控制性、修建性、管线工程等众多规划档案,在城市的建设体系之中起到主导的作用。城市规划档案是重要的法律依据,从城市规划的审批权限而言,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对城市规划审批的权限进行规定,目的在于强化合理布局、统一管理,确保其规划严格按照规划的方案实施。所以城市的规划档案具备权威性,是城建档案的第一档案。

三、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1、规章制度不健全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处于停滞阶段,城市化建设缓慢,因此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难以进行实质性的开展,政府部门对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也没有进行重视,更没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对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和管理。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会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但是一些传统思维和旧的模式还是根深蒂固,这就造成了旧思维和新形势之间的不可磨合的矛盾。规章制度的不健全直接导致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工作态度不端正,责任心不强等问题,对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有些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工作技能,难以对档案资料进行有效的归档、整理、分析等等。这种规章制度上的缺失是阻碍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的主要因素。

2、意识不强

有一部分城市规划部门的档案工作地位与作用并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同,许多人觉得档案管理没什么意义,从而产生重使用、轻管理的现象。档案工作得不到重视,使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与创新。没有形成档案工作的良好氛围,一些部门与工作人员档案意识较差,甚至有将重要档资料据为已有的情况产生,严重影响了档案的收集与再利用。

3、信息化建设缓慢

对于实施电子政务,不管是从流程、相关技术标准或是人员的素质等方面都未有充分的应对准备,另外,档案信息化的建设目前并没有相关的行业规范标准,绝大部分只是引用了我国有关信息法律法规作为依据而展开工作,指导上受到限制,操作上有难度。

4、档案人员素质较低

在当前的档案管理员在整体素质上偏低,知识结构单调、相关知识、理念没有更新、缺少专业知识、不具备档案管理从业的资质、专业知识老旧、仍按传统方式管理档案、分析鉴别的能力差等因素都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四、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与创新

1、健全规章制度

科学和严格的规章制度是一项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创新发展的重要要求。各级城市规划档案管理部门要充分重视工作规则制度的完善工作。制定适合本地区具体情况的具体规章制度,设立严格的工作程序和责任归责机制,将具体工作任务和责任落实到个人,促使工作人员产生压力感,进而端正工作态度,为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

2、创新服务机制

首先要勇于创新,把城市规划档案的服务领域进行合理拓展。在城市规划档案开发利用中必须适应城市的发展,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开拓创新,做好其管理工作。打破阻碍城市规划档案发展的传统观念与方法,改进服务方式,探索新途径,对服务意识进行加强,以保证其由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其次采用多样形式提供优质服务。相当档案工作者要从单纯的管理员变为主动的服务者,改变传统形式,为了城市规划档案的开发与利用营造良好环境。利用的手续进行简化,提升服务的质量,对服务的手段实施创新,实现手工和现代化检索并行的方法等,真正的做到全方位服务。

3、实行科学管理

一是实施综合管理。将各门类、各载体的相关规划档案都纳入到集中、统一的管理范围之内,以维护档案完整性与安全性,提升工作效率,为档案资源更深度的开发利用提供便利。对城市规划档案加强保护工作,改变以往在档案出现破损后才开始修复的工作模式,在资料档案入库前就对存放环境、资料破损的实际情况等多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以预防为主,防治相结合。与此同时,利用复印、扫描、微缩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实时的做好档案备份工作,以减少原件损耗,从一定程度上延长相关档案使用的寿命。二是实施目标管理。结合实际,将定性管理变为定量管理,层层分解目标并逐项进行落实。三是标准化管理。制定相关的管理标准,让各个步骤,各道工序,各个环节都做到有章可循。现代化管理。以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为指导,加强基础业务,加强保护技术,充分发挥已有设备的潜力,探索现代化管理新方法。

4、提高人员素质

首先档案部门必须有计划、有步骤的对档管管理员进行定期培训、指导,采用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提升城市规划的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与水平,让他们有机会借鉴别人的工作经验,开拓管理新思路。其次相关档案部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关心档案管理人员的精神、物质各方面生活。依据部门与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相关激励方法,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工作热情。第三管理人员结合本职岗位工作,提高个人业务水平,边学边实践,还要重视档案工作和其他专业渗透与融合,在提升业务水平的同时,重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能学习,让自身成为具有信息相关知识与网络技能的综合型、新型规划档案管理人员。

结 语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档案的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是目前城市档案管理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做好城市规划档案的管理工作对一个城市的规划、建设与发展至关重要,借助于城市规划档案提供的可靠、准确的参考依据,城市才能科学、合理的稳步发展,为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5篇:城市发展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城市排水系统;雨水;可持续发展;太原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2.123

[中图分类号]TU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2-0-01

0 引 言

城市雨水管网与城市其他污水处理系统以及水工的其他构筑物构成了城市排水系统,承担着城市的积水排放,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和形象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比如,2016年7月18日到7月19日的强降雨引发了太原市多处积水严重。同样,在7月份的强降雨中,河北更是损失严重,造成了人员死亡和失踪的严重后果,山西、河南等多个省份也有人员伤亡发生,不得不说由于暴雨造成人员伤亡是一件很痛心的事情。因此,改进城市雨水处理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城市可持续雨水系统概述

欧美发达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并且,将绿色发展、生态发展等环境保护、能源节约的新理念广泛应用于公共行业方面,尤其是排水系统方面。但是,我国从21世纪初才开始关注可持续发展,逐步将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应用于城市排水系统中。城市可持续雨水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

2 太原某区域概况

从太原市万柏林区的迎泽桥西晋祠路口到万柏林区的迎泽西大街千峰路口长约2 930 m,从迎泽街这两处到南内环街的垂直距离为大约2 860 m,则该区域的总汇水面积大约8.38 km2。该区域地势较为平坦,相对于太原市主城区的其他区域地形较低。此地段是太原市历年来夏季暴雨频发期洪水灾害较为严重的地段,部分地段面积水高度超过70 cm,给城市交通等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因此,选取此区域进行研究更有代表性。

3 该区域的分段实施方案和效果评价

3.1 蓄水池建设项目

蓄水池对于雨水洪水可以进行适度的调节控制,并且,能够收集雨水进行绿地的灌溉等。通过分析该区域的地形特点等,发现在多处排水管交汇的节点A处存在超负荷的现象,将蓄水池放置该位置,既可缓解上游管网处的超负荷压力,也可减缓下游管网的排水量。已知该节点处的最大排水量时发生的溢流量为189 m2,根据计算公式V=10λCF带入相关统计数据后,可计算得到该蓄水池的理想容量为1 300 m2,根据地形等制约条件,可设计蓄水量600 m2,建成后,该处溢流总量由统计数据920 m2减少为320 m2,按照建造单价0.5万元/m2,该蓄水池需要投入300万元。如果进行管网大升级改造,费用预计不到蓄水池费用的两倍,并且施工过程长,不如蓄水池的效果好。

3.2 雨水泵站建设项目

另外,一处排水管网节点处,地势相对平坦,区域广阔,靠近汾河,能够借助泵站的作用直接将雨水排进汾河。因此,将泵站建在此处,可以减轻河道周边的上方雨水压力,也可以避免雨水冲击迎泽大街主干道,造成积水过深。如果设计该泵站的流量为8.0 m3,则可以选用一台立式的该功率混流泵配套1000 kW的电动机等设备组成泵站的运行机组,预计投资520万元,占地360 m2,但是对该区域的管网进行大升级改造,费用虽然预计450万元,但是施工周期长,对周边环境影响大,施工面积预计5 500 m2。

3.3 道路渗水铺装和植被缓冲带的改造项目

在该区域内,将此区域四周的迎泽大街、南内环街、千峰南以及晋祠四条道路的区域内路段的人行道以及该区域内停车场、理工大虎峪校区的校园内部分地方等区域进行渗水地砖的铺设,尽量减少施工对交通和行人的影响。对该区域内的理工大虎峪校区内草坪绿地、该区域其他的公园、绿化带以及小区绿地等进行植被冲带的改造升级,按照规范要求施工后,预计能将径流系数从0.85下降为0.45左右。对该区域进行植被缓冲带和渗水铺装时,按照植被缓冲带和渗水地砖费用210元/m2,渗水沥青费用405元/m2,预计植被缓冲带和铺设渗水道路改造区域分别是4 500 m2和8 000 m2,则造价分别是94.5万元和324万元,合计418.5万元。通过该方案的实施,相对于大面积的开挖进行排水管网的改造升级,对道路交通和行人的影响较小,费用投资也较低,并且,能够补充地下水。

从总体上来看,该区域的雨水管理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项目的改造升级,总费用为:300万元+520万元+418.5万元=1 238.5万元,施工影响面积为:200 m2+500 m2+4 500 m2+8 000 m2=13 200 m2。如果进行该区域内的排水管网的全面升级改造,则费用预计3 300万元左右。再者,如果全面升级改造排水管网系统,必须进行部分路段的路面开挖等,影响交通和行人安全,施工周期也长,对该区域内的居民出行影响也很大。因此,综合考虑,对该区域的雨水管理系统利用可持续发展措施进行改造升级是可行的。

第6篇:城市发展与管理范文

回望法国博物馆的数百年的发展历史,漫长而辉煌。巴黎,被誉为博物馆之城,现拥有超过140家大小博物馆,包括7家国立博物馆和14家市立博物馆。从这张地图上可以看到其中大部分的博物馆,而且,能看出来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都分布在塞纳河沿线。城市水岸文明的发展与博物馆等艺术机构的兴起,应该说是相辅相成,也是彼此造就的。

博物馆与城市化发展进程:以3个法国博物馆为例

接下来,我会给大家讲述在最近4年内发生的三个与博物馆有关,也是和城市有关的故事。

第一个案例发生在西班牙北部中型城市,毕尔巴鄂。1997年美国古根海姆美术馆分馆在这里设立,坐落于这座城市的海港区域。这座美术馆的建立被纳入了区域城市化复兴的计划中,以改变毕尔巴鄂这座古旧而萧条的工业城市。地方政府也确实达到了他们预期的目标,不仅很快收回了他们的投资成本,而且在过去的20年间,毕尔巴鄂因为古根海姆美术馆分馆的设立,明显恢复了城市的生气,平均每年,博物馆都会有超^100万人参观,而且大部分还是从其他城市赶来参观。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毕尔巴鄂古根海姆效应。

法国南部城市,马赛,是第一个在更大范围内复制毕尔巴鄂模式的成功案例。马赛的Mucem美术馆(地中海区域的美术馆)2013年6月,在马赛的一片海港区域成立。那一年,马赛还是欧洲的文化中心城市。Mucem美术馆由一座常设展馆和许多临展馆组成,拥有超过百万件馆藏,从开幕以来,已经吸引了超过500万人前来观展。以去年一年为例,博物馆有超过140万参观者,也就意味着平均每天就有2000多个参观者,其中70%来自于马赛市外。

第二个案例发生在法国东部的城市里昂,的里昂美术馆,在2014年12月成立。和马赛博物馆一样,里昂的这座博物馆是由法国国家和地区政府资助建造,坐落于城市的新兴城区――罗讷河沿岸,肩负着文化复兴城市的重任。馆藏超过200万件藏品,两年间,这座博物馆已经吸引了100万的参观者。

第三个案例是位于法国西部城市,波尔多的红酒博物馆,2016年5月正式揭幕。正如它的名字,这座博物馆主要是围绕关于红酒文化主题而设立。众所周知,波尔多是红酒之城,红酒博物馆的建立本身就是波尔多城市文明的浓缩展示,这座博物馆同样是建设在波尔多海港区域――加仑河岸,也是整个区域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之前的案例相比,这座博物馆有两个不同的特点:建造博物馆的资金,一半来自波尔多市政府,一半来自私人赞助者。博物馆的运营,将不会受到公众资金的扶持,只能完全依靠自身的供血系统――门票,博物馆商店和藏家赞助。

红酒博物馆的建造花费大约在8000万欧元,但就目前的调查显示,红酒博物馆每年的参观者,将会带动地区经济的部分高达4000万欧元。在过去的12个月内,红酒博物馆的参观者数量早已达到了预期的目标――40万人次。

法国和巴黎博物馆的国际发展战略

在法国,有着超过2000座博物馆,其中有1200座美术馆。2015年,这些博物馆有超过6500万的参观者,去年一年间,10座法国最大的美术馆吸引了约900万的参观者。但是,单凭观者流量是不足以说明全部问题的,博物馆是全球化的产业,但是在法国,只有最顶尖的4座博物馆位列世界15大博物馆之中:凡尔赛宫、卢浮宫、奥赛博物馆和蓬皮杜艺术中心。

放眼全球,法国博物馆有两大战略,一方面,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拓展扩充自己的藏品数量,无论是通过兼并其他博物馆还是接受私人藏家地捐赠。于此同时,他们希望能够尽可能多的增加这些藏品的公众曝光度。虽然很多博物馆的藏品数量浩如烟海,但是现在在公众间展示的,只是九牛一毛。例如,如果你参观蓬皮杜艺术中心或者是卢浮宫,你只能看到大约占到藏品总数7%的艺术品在展出,而奥赛博物馆,这个比例更小,只占到3%。

能够更多地展出这些珍稀的藏品,是法国博物馆进行国际化扩张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增加曝光率的同时,也是品牌传播和经济利益产生的过程。

第一种展出藏品的方式是,进行巡回的展览。从这张表中可以看出,2017年4月这一个月,法国5座主要的博物馆,在7个城市中做了10场的巡回展览,从华盛顿到台北,从米兰到北京,从墨尔本到马拉加到那不勒斯。在今明两年间,毕加索博物馆将会在地中海沿岸超过30个城市做巡展,共享百余件毕加索的艺术臻品。第二种向国外扩张的方式是设立分支机构,这一点上最著名的案例就是古根海姆博物馆,已经这样做了超过30年。

下面要举出的两个博物馆案例,都是在这个方向上做出了很多尝试,也颇有建树。同时,在这两个案例汇总,博物馆的扩张,分支机构的建立本身,无论对于全球环境还是当地环境,都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助推力量。

首先是在阿布扎比,卢浮宫是第一座进驻的法国博物馆,紧接其后的,是包括古根海姆博物馆在内的另两座重要的法国博物馆。卢浮宫在阿布扎比的分馆,除了将带来200多件馆藏艺术品之外,更有卢浮宫自身的品牌,专家团队以及全年数十场展览。

然后是在西班牙马拉加,蓬皮杜马拉加中心于2015年3月正式开幕。蓬皮杜艺术中心与这个西班牙南部的城市签署的合同时间为5年,从开幕起已经陆续带来了超过100件艺术品,用以组织临时的展览。为了吸引参观者,博物馆选址在靠海的新兴区域。开幕的第一年,就有超过20万游客参观蓬皮杜分馆。

从法国到中国,如何以博物馆架起交流的桥梁

法中之间历来在外交,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有着非常深厚的交往。在此基础之上,以艺术和博物馆为契机和途径,是更加符合时代精神的文化外交形式,也是更深层是的城市文明交流。

首先,在法国,法国博物馆特别为中国参观者设计了定制化服务。以2015年为例,卢浮宫的参观者中约有10%是中国游客,毕加索美术馆也有6%的比例是来自中国。为了提升这个比例,法国博物馆正在准备一系列的特别服务于中国参观者:中文的网站,以普通话录制的多媒体导览,为中国游客定制的导览路线等等。

其次,法国希望通过举办交流展等形式促进法中文化交流。两个最著名的案例就是,在上海的莫奈展,吸引了超过35万人次,在北京的法国大师展,也有超过10万参观人次。

第三,法国博物馆现大力推进在中国的线上数字推广途径。三座法国主要的博物馆,卢浮宫、奥赛博物馆以及军事博物馆,现都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社交媒体,微博和微信上,建立了官方账号,且都在大力进行线上的信息同步与共享。

另外,在博物馆领域中,法中之间也在就交流形式进行更多探索。首先是在培训与教育领域的尝试。在上海最近正在筹建全新的中法艺术管理学院,由中国美院、两座法国高校以及部分重要法国艺术机构(包括奥赛博物馆)共同提供学术支持,这是非常好的合作模式。

然后,在藏品和展览上也有更多合作可能。正如之前所提到的,法国大部分的主要博物馆,所展示藏品占馆藏总数的比例非常小,所以,其实相当有意愿也有实际操作性,与中国的艺术机构做藏品的交流与巡展,短期或者是中小规模,都非常具有操作性。当然,中法艺术机构共同主办主题展览也是可能之一。

第7篇:城市发展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管理;发展

1施工管理概念

施工管理是道路桥梁工程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不仅体现项目前期策划设计的水准,也决定着项目质量和安全。项目施工能够表达设计者在道路桥梁工程设计中希望表达的工程质量、用途,而项目施工管理是保障项目施工正常、安全进行的前提。施工管理是一个相对复杂的体系,不仅需要施工单位的完成,也需要建设方和监理方的共同合作,才能在项目施工阶段展现设计风采,完成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任务,在设计工期内完工。

2道路桥梁工程的施管理工要点

2.1施工安全管理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管理的重点在于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以及安全意识对于施工的正常运行极其重要,全体工程参与人员必须做好现场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工作,在理论上普及安全知识,在实践中执行安全控制。建筑队伍要将安全管理和控制执行到施工中的每个细枝末节中,将安全控制意识落实到每个基层岗位,提高整体施工安全管理的效率。建筑单位和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应该采取最有效的措施提高安全培训质量,保障施工现场人员接受良好的安全教育。

2.2施工成本管理

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前提是项目的成本管理,工程项目成本涉及多个部分,其中占资金最庞大的部分就是施工阶段,因此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对于整个项目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道路桥梁工程工程项目管理在设计阶段就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项目目标责任成本,施工成本控制系统可以通过严格的规范制度给工程所有参与人员以约束,确保资金满足项目的支出并完成最终的收益额。成本管理的重点在于材料费用的控制,企业应该关注材料公司的各项材料价格,对比市场价格,分析材料的质量差距,参考市场价格信息系统,建立本项目需要材料价格一览表和比对表,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选择价格质量都符合设计强度要求的材料,由工作人员共同享有这份价格资料的详细内容,保障相互监督,避免材料成本控制资金走向不明确。调查了原材料来源、市场价格、质量后,将所有信息整理成统计表上报给项目经理,在经过项目经理审批后,采购人员按照要求进行材料采购。在分析道路桥梁施工的地理环境和空间环境后,运用分析图分析各种因素对项目人员、机械、材料、方法选择资金的影响,确定各项金额,在使用新技术等条件下,确定能否降低施工成本,在保障工程质量和进度的情况下节约资金成本。

2.3施工进度管理

项目进度在项目设计中已经明确,但随着工程施工的开展,各项因素都会影响项目进度,可能导致项目提前或延后竣工。而项目经理能在相关管理阶段对进度进行预测,项目管理组能在施工开始前分析研究各种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在工程施工中需要的时间等,并制作进度图,经过科学管理,调整可能出现的变更,保证工程进度在设计时间内不要出现过大波动;通过划分施工工期的方法监督工程进度,例如将整体工期划分为月,施工人员在以月时间为单位的情况下组织施工进度,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也可以通过科学合理安全工序之间施工顺序,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工序进度表,将人员和机械的使用效率提升到最大,进度目标的制定有利于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偏差或延期,因此严格控制进度管理,使项目在既定工期内竣工。

2.4施工工艺管理

施工工艺的管理首先是施工材料的选择,应该按照设计要求选择相应强度的混凝土原材料,包括石灰强度、骨料等级、水灰比控制和添加剂数量等;其次,混凝土的施工工艺管理,主要有搅拌时间控制及冷凝时间控制等,在项目设计混凝土强度要求下对混凝土进行质检,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及坍落度。配合比设计施工人员应该在项目施工现场完成上述工作,严格执行施工工艺中要求的步骤,如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等。另外还有建筑模板的检查,模板是施工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因此混凝土浇筑入模板时的外界温度、浇筑后的养护都应该由专业技术人员严格监督,确保混凝土的质量。模板在使用前必须严格检查,发现质量问题如开裂、形变等,不能再继续使用,模板内部在使用前应该清理干净,防止混凝土的成型受到影响。

2.5施工监督管理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监督管理需要在项目监理工程师和项目总工程师共同领导下执行,也需要其他工程监理和质量控制技术员、施工技术人员、安全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监理部门代表建设单位监督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对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和进度管理进行监督,项目施工必须按照项目设计的施工标准和质量管理目标完成,因此监理单位有权检验施工质量,并对施工单位的施工水平进行考察。监理目标的建立遵循建设方以及国家建筑物标准对工程质量的要求,同时也参考施工单位的施工能力及资质,在此条件下保障监理和施工双方行使各自的权利和职责,保障施工质量达到设计标准,施工整体进度符合进度要求,降低工程事故的发生率,在预计工期竣工验收。

2.6施工质量管理

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主要是制定科学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质量检验的方法符合国家及建设方对项目施工质量的技术要求。质量检测和监督必须规范,应该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制度,在施工过程中执行该制度,对每一道工序的施工进行标准化检验。在施工过程中做到质量监督控制,对成品进行质量检测,从性能和外观两方面检测工程材料质量,通过严格的质量管理降低工程事故的发生率。监督管理人员、安全监督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日常工作,将质检落实到每个人没到工序中,避免因质量不合格导致返工,进而延误工期。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管理看似复杂,其实只需注意总结一点,就是事前控制,将各项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一定能完成施工管理的要求。与其他建筑项目的施工管理相比,道路桥梁的建设地点多在城市中,对施工进度的要求比较严格。因此在施工管理中,不论是建设方、施工方还是监理方,都有义务加强合作,共同在设计工期内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道路桥梁建设。

参考文献:

[1]郑拓.公路桥梁施工监理质量控制探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1):178+183.

[2赵公立.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方法的研究与实践[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

[3]赵琦杰.公路桥梁施工管理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7,(2):175+183.

第8篇:城市发展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工程环境监理;发展;问题;建议

我国环境监理工作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兴起。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来说我国对于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实施的是“三同时”以及环境影响评价两项制度,具体来说就是建设项目动工之前进行环保审批以及项目竣工之后进行环境保护验收。但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于环境管理却存在不足,使得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并不理想。

1.我国工程环境监理的内容、目标及发展状况

1.1工程环境监理的内容、目标

所谓工程环境监理,指的是业主委托监理单位依照现行法律和合同内容,在施工过程中按照相应的建立方式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管理,从而实现建设项目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避免生态破坏。具体来说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针对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与业主共同参与,确保环境管理工作的落实;进行环境保护宣传工作,提高环保意识;对施工单位进行监督,确保其能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将影响环境的不利因素降到最低;保障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记录完整的监理资料,保证竣工中环保工作的验收。

工程环境监理的目标为保证工程项目中的环保设计与监理文件中提及的环保工作有效实施,并且还必须确保环境影响报告中涉及到的环保的要求得到确认。

1.2我国工程环境监理的发展状况

目前我国工程环境监理工作尚处于试点阶段。早在2002年,我国环境保护部门同交通部、铁道部以及水利部等部门颁布了一项通知,即《关于在重点项目中开展工程环境建立试点的通知》,通知中要求在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等工程中进行工程环境监理。随着我国工程环境监理理念的发展,尤其是2010年之后国内众多工程项目(交通、铁路、水利等)纷纷开始进行工程环境监理。通过对这些工程项目的环境监理工作,我国逐渐总结出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的工程环境监理工作内容和方式,并逐步模式化和制度化,从而为我国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当前我国工程环境监理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2.1缺乏完善的工作机制

我国工程环境监理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引起对于其工作的内容、方法、程序以及监理过程的组织模式都有所欠缺,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缺乏完善的工作机制。这样一来因为缺乏相应的规范指导,导致各地进行工程环境监理的监理单位形式多样,建立效果难评价。

2.2缺乏必要的工作依据

众所周知,工程环境监理单位需要依照环境影响报告书以及相应的审批文件和初步设计文件进行工作,然后再同建设施工单位签订形影的工程环境监理合同文本,随后根据合同内容展开相应工作。但是实际上,很多环境影响报告书虽然提及了在施工期间如果采取各项措施保护环境,但是这些环保措施基本上都与实际不相吻合,缺乏可操作性。除此以外,与施工单位签订的工程环境建立合同内容简单、单一,甚至缺乏对监理内容、职责以及建立权限等具体的操作要求,这样一来就导致了监理单位在施工期间对施工单位缺乏约束力,基本上无法依照合同条款对施工单位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置。

2.3环保主管部门对环境监理的重视度有待提高

以常理来说,工程环境监理工作必须得到相关环保部门的支持与考核。但是实际上当地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因而导致环境影响评价与“三同时”制度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地方环保主管部门行政管理力度的缺失,使得工程环境监理工作成为形式性工作。

2.4缺乏专业人才和实践经验

工程环境监理工作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程,其综合性很强,设计内容众多,这样就需要一支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但是以现阶段我国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的水平来说,从事该工作的人员大多由与之相关的单位或者部门调配而来。他们虽然有一定的环保知识与能力,但是现场巡视和监测的工作经验却不足,难以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5环境监理的实际效果主要取决于建设方的环保意识

在监理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些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对于环境保护工作不重视,往往为了追求进度、效益而忽视了环保工作。这样即便监理单位与各方签订了合同,但是却无法落实,也难以对其约束。

3.关于我国工程环境监理未来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3.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和管理体系

为了在工程环境监理工作中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须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和管理体系,这是环境监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为此,当地的环保主管部门应该成立专门的工程环境监理管理处,并依照各类工程的特征,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监理收费标准、管理标准、实施细则以及考核标准等。监理单位如果发现施工单位没有将环保工作落实到位,就可以上报当地的工程环境监理管理处,由该部门下发整改通知,如不执行则予以停工的处罚。通过这样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的健全,工程环境监理工作将顺利开展。

3.2完善监理规范标准,进一步明确与拓展环境监理内容

当完善和明确了监理规范标准之后,就可以使得工程环境监理工作有章可循。所以相关环保部门需要及时进行工程环境监理操作规范、标准的研究与制定。除此以外,还需要建立和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工作流程以及考核评价指标,从而进一步明确和拓宽工程环境监理的内容。

3.3致力于组建更加专业、高效的监理团队

对于从事工程环境监理工作人员来说,专业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这些专业知识包括环境保护、环境监测、环境工程等方方面面。此外,工作人员还应该熟悉、掌握工程建筑方面的知识,更要了解相应的环保法律法规。但是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少之又少,因此就必须加强培训,提高工程环境监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3.4开展行业内交流和国际合作

我国各省市内的工程环境监理工作发展程度不同,同样累积了宝贵的经验。而国外工程环境监理工作开展较早,他们的工程环境监理实践经验成熟、丰富。我国工程环境监理要想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开展行业内交流和国际合作,深入了解国内外先进的工程环境监理管理机制和实际工作经验。

4.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我国工程环境监理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的保护了我国的环境。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和时代的发展,建设工程项目越来越多,而人们对于环境质量的要求也日益苛刻。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工程环境监理工作就暴露了众多的问题,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进程。所以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向更加辉煌迈进,就需要加强我国工程环境监理工作,完善相关制度,设定科学有效的衡量标准,并组建高效的建立团队,及时与国外相关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合作。

【参考文献】

[1]田丰,宋磊,席天功,陈众,毕军.中国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10).

[2]王河.我国公路工程质量监理现状与前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01).

第9篇:城市发展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 管理科学与工程 发展史 特征 展望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1管理科学与工程概况

管理科学与工程从字面上讲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科学管理与工程方法,可以理解为综合运用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经济学等相关知识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属一级学科,下设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研究方向。

2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史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已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基础和多角度的研究方向,成为了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学科支柱。

2.1西方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形成及发展规律

2.1.1学科形成

以蒸汽机的改进与广泛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预示着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文化总是可以为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创造条件,伴随而来的是一系列的管理问题和管理思想的发展。100多年前的泰勒正是科学管理的代表性人物,他将工人的操作方法和动作进行分解并系统地研究工作效率。在泰勒的影响下,吉尔布雷斯夫妇从“运动研究”的角度出发改进了泰勒的方法,将人的所有动作归纳成17个动素,那么工人的作业就分解成一些动素的和。这是工业工程开始的标志,因此泰勒和吉尔布雷斯夫妇是最著名的工业工程创始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电子技术得到空前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以及信息论、系统论等学科的应用使得管理理念进一步现代化。二战结束后的经济恢复期,工业工程与数量分析、运筹学等学科不断融合。进入21世纪,管理也逐渐进入到人本管理的阶段,该学科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延伸到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金融工程等众多研究领域。尤其在今天的大数据时代,该学科为大交通、大数据等热点问题引入了很好的应用方法。

2.1.2规律总结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有其历史原因,包括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方式、社会经济形态的演变以及需求的改进。从蒸汽时代到泰勒的科学管理再到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科技的发展带来生产方式的变化,对整个社会经济形态的演变也起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从而共同作用于学科的发展。

2.2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形成及发展规律

2.2.1学科发展

20世纪中期,我国开始建立了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80年代初期,开始对工业工程有所认识并不断发展。到今天该学科涵盖了工业工程、管理科学等18个分支学科,包含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融合。

2.2.2规律总结

该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可以归因于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后社会生产水平以及社会需求的不断改进。

该学科发展的基础是管理理念的引入与更新,中国的管理思想可以追溯到儒家学说―以和为贵,与西方的人本管理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可以说管理思想的发展并没有伴随着管理活动的更新与创造,直到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我国才开始了真正的管理活动。改革开放是个重要的转折点,对西方管理及技术理论的重视开始引导国人加强该学科的构建。

2.3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发展概况

2.3.1工业工程专业

190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首次开创了工业工程课程,这是工业工程学术化的开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许多大学先后成立了工业工程系。今天,美国已有150多所大学设立了工业工程专业。汪应洛教授是我国工业工程学科的带头人,提出企业柔性战略概念以及“精简、灵捷、柔性”的生产准则。

2.3.2管理科学专业

上世纪30年代霍勒斯卡文森将复杂的数学模型应用于数据工作,50年代开始出现了管理科学的教科书。60年代初,运筹学开始进入美国大学的课程规划中。在我国,钱学森是系统工程界的代表人物,他提出航天系统工程的理论,并致力于将系统工程的概念推广到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

2.3.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上世纪60年代起美国开始在大学设立管理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的普及是该专业产生的直接原因。1985年,管理信息系统的创始人――明尼苏达大学的管理学教授Gordon B.Davis为管理信息系统给出了一个较完整的定义,各种管理信息系统也应运而生。

3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学科特征

(1)跨学科性;

(2)拓展性;

(3)实践性。

4从辨证发展的角度分析新形势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技术的创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同样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学科发展也是如此,我们应该学会用辨证的方法去剖析,认识到其中的不足与挑战。在当今大环境下,该学科应与国家社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跟踪国际研究的前沿,推进国际学术交流,同时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以此发挥学术团体的积极作用。

新时期下更需要我们转变思维模式,加大创新力度,唯有实现真正的创新才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体系。

参考文献

[1] 汪应洛.工业工程手册[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1998.

[2] 梅世强,齐二石,王雪青等.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概念及其体系研究[J].工业工程,2006,9(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