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通信设备行业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通信行业雷电防护的作用
自从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后,特别是进入信息时代后,雷电危害问题从过去以直击雷击毁地上的人和物为主发展成为通过金属线传输的雷电波为主,雷电防护技术也重点研究和解决这种类型的雷电防护问题。因此,雷电防护技术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20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世界上半导体集成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使它能渗透到几乎所有的科学技术领域。如在通信行业中,各种通信设备大量采用半导体元件,各种通信模块及系统的监控管理均使用了微处理机芯片,这使通信设备主要技术指标及系统监控智能化程度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由于半导体集成电路不能耐受过电压和过电流冲击,因此凡是使用这些器件的通信设备对瞬间高脉冲电压的承受能力有所下降,致使通信设备由于遭受雷电的过电压冲击而损坏的事故时有发生。比如电子计算机通信系统,有线通信系统,微波通信系统等设备的雷害问题均显著增加,这些都向防雷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随着工业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通信行业各种高层建筑物和特殊用途的建筑物象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也向防雷提出了新的课题。所以研究通信设备和通信建筑物的雷电防护技术对整个通信行业的安全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雷电防护技术存在的问题
在取得一定防雷成就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人类对雷电的防护研究还远远不够。尤其是通信行业发展非常迅速,如通信建筑物越来越高(许多信息大厦都成为各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建筑物内电力、传输、交换、数据、网管等设备种类非常多而且这些设备由于采用集成电路因此抗雷电感应、雷电波侵入的能力非常薄弱,从而带来了许多预料不到的遭雷击因素。
目前通信行业防雷接地实际工作中主要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由于通信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太快,因此还不可能完全有效的防止各种通信设备免受雷击。
(二)防雷接地理论还不够完善,需要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三)防雷产品种类多,但是还不能够完全满足通信行业的需要。
(四)实际中许多防雷接地地网的设置不符合规范(特别是一些采用民用建筑改造的机房以及一些高山基站的地网建设)。
(五)对防雷接地电阻测量的准确度和可靠度有必要进一步加强。
(六)实际中防雷接地总汇流排和分汇流排在机房的设置非常混乱。
三、防雷接地工作原理及措施
(一)防雷接地工作原理
所谓雷击防护就是通过合理、有效的手段将雷电流的能量尽可能的引入到大地,是疏导,而不是堵雷或消雷。
一个完整的防雷系统包括两个方面:直接雷击的防护和感应雷击的防护。缺少任何一面都是不完整的、有缺陷的和有潜在危险的。
(二)防雷接地技术的一般措施
防雷接地必须严格按照联合接地、均压等电位分区保护原则。一般采用外部防护措施和内部防护措施两种。
1.外部保护措施
外部保护是指将绝大部分雷电流直接引入地下泄放。外部保护主要是指直击雷的防护,它是防雷技术的主要部分。其技术措施可分接闪器引下线,接地体和法拉第笼。
2.内部保护措施
内部保护是指对雷电波等侵入的防护,其技术措施可分为屏蔽(含法拉第笼)、均压等电位。
(1)屏蔽措施:屏蔽是利用各种金属屏蔽体来阻挡和衰减施加在机房电子设备上的电磁干扰或过电压能量。
(2)等电位连接:等电位连接是内部防雷装置的一部分,其目的在于减小雷电流所引起的电位差,它通过连接导线把过电压保护器装置、防雷装置、建筑物的金属构架装置、电气装置、电信装置的接地体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等电位连接网络,以实现均压等电位。
结束语
总之,对于通信设备而言,雷电过电压来源主要包括直击雷/感应雷过电压、雷电侵入波和反击过电压。在一般情况下,通信电源必须采取系统防护、概率防护和多级防护的防雷原则,通信电源系统应采用多级防雷体系。采用防雷器件时还应考虑到防雷器件对系统的影响,包括工作电压、工作电流、工作频率、谐波干扰、工作温度、泄漏电流、绝缘等级、插入损耗、结构形式、远程监控、操作与维护等,还有安规的影响。总之,防雷对通信设备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接地系统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通信设备和人身的安全。
参考文献:
关键词:移动通信;机房基站;绿色;节能减排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和国民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设备成为人手一部的必要通信技术。伴随着移动通信的普及和使用率的激增,通信业的机房基站建设问题,成为暴露在企业面前的主要问题。随着“节约型社会”理念的发展环境和“低碳环保”经济的熏染之下,时展的主题中填充了“节能减排”这一发展特点。“十二五”以来,信息通信业应国家节能减排总体部署,深入推进节能减排技术的进步和科技创新,深化节能减排的管理体系建设,推进节能减排新技术的大力应用,对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构建了绿色信息通信网络。“十三五”行业内节能技术的广泛应用,高耗能的网络设备大规模减少,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绿色发展途径。
1移动通信机房基站作用及作业能耗现状
据国家电力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年耗电量超出了250亿度,而以移动通信基站的能耗占据整个统计数据的九成。根据上述统计数据显示,移动通信的机房基站建设已经成为工程浩大的系统性工程。尽管移动通信公司在机房基站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对节能减排节点的把握和投入并不能真正的发挥其作用和优势,现有的高能耗问题依然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头等大事。
2绿色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对移动通信机房基站的作用
在倡导低碳环保的今天,移动通信机房基站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无疑成为行业新发展的助力。移动通信机房基站在2017年绿色低碳通信行业发展中,对通信机房基站施工仿真模拟系统的应用,无疑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鲜明体现。如图1,机房基站的软硬件平衡。从移动通信的市场应用来看,其普遍使用率和受用户青睐程度,远远超过了传统纸媒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尤其是其便携式的应用方法,给人们的出行和社交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再者,从移动用户的流量来看,以移动和联通的营业额成为行业的翘楚。移动通信机房基站绿色节能减排项目的开展,不仅是行业正向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节约能源资源,实现产业优化配置,营造企业和谐发展环境,为企业经久发展提供机遇的体现,更是对企业发展起积极指导作用的体现。该项目的倡导,对机房基站施工区域保护、周围环境净化、避免施工污染、减少高电量能耗、减少作业污染问题有着直接的影响。
3绿色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策略
绿色节能减排技术应用于移动通信机房基站建设,不仅可以确保基站的正常运行,同时也是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基站安全性和效益的基本体现。在贯彻和落实中,将需要配套的全面性技能减排指导方案实施策略,对推进机房基站节能减排改革,具有加速进程作用。通信基站的节能减排方案确定,对监测方案的可行性和技术安全,具有科学的理论指导作用,并在实践中被不断印证,成熟的节能减排技术,对提高能源利用率有着直接影响。
3.1高能耗项目的能耗分析
高能耗项目的分析,首先涵盖移动通信基站的能耗构成比分析,以无线传输设备、基站本身电源设备、空调制冷设备的电能耗进行控制,尤其对工作环境的温度要求控制。基站本身电源设备的功率较大,能耗也大,在分散的基站布局环境下,维护和保养成本较高。
3.2绿色节能减排的方案设计研究
(1)基于能耗分析的基站设备减排方案主传输设备的节能减排是基站节能减排的核心和关键。过去以日系、芬兰和德国的厂商为主,近年间以华为、中兴国产品牌自主研发的技术也入住进来。随着用户的增加,配套设备的能耗使用,将宽带和光纤应用于实践中,实现节能效果。如图2,大唐智能新风系统示意图。(2)基站配套设备的节能减排方案基站配套设备包括空调设备、电源、照明设备等。对空调系统的改革,是降低能耗的基础,避免高的空调使用率。节能减排设置以室内通风为主,增加基站机房内的空气流通,增设排风换气口,以太阳能或风力确保空调发挥效果。对配套设备中的大功率设备,引进节能减排设备,空调制冷剂的加入,都可显著提高空调设备的利用率,最大程度的降低能耗。如图3,基站配套设备的节能减排示意图。(3)机房基站布局环境的节能减排方案机房基站布局环境由集中式改为分散式,不仅方便施工,同时也确保降低了维护成本,增加了信号强度,尤其是减轻了运营商的压力,扩大了运营商的服务范围,增强了信号的接收和传输,确保了工程质量,减缓了工期,很大程度地实现了有效节能减排,满足了节能减排要求。该项新型布局模式,对分化运营商投资,满足当下改革新突破,实现基站的基础建设,实现了按需供给。如图4,机房基站布局环境整体优化方案。
3.3指导思想
移动通信机房的基站建设,必须立足于党的会议精神,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通信行业发展理念和发展观,推进机房的基站建设改革进展步伐,以信息化应用促进全社会领域节能减排,最大限度地降低通信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实现通信产业的全面升级,促进行业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3.4建设原则
以市场主导和国家政策相扶持的支持力度,以政策加强和引导,发挥其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信息节能减排工作的全面提升。基站机房建设应与节能减排和产品过程节能融合建设,以周期性的节能管理,全面推广高效能技术产品,提升通信业整体能效水平。
3.5建设目标
信息通信网络全面应用节能减排技术,高能耗老旧通信设备淘汰,全面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应用。能源管理信息化自动化服务系统,能实现通信业精细化和数字化管理。
3.6实施步骤
创新推广绿色网络技术,以技术创新强化基站建设节能减排,构建先进绿色网站,创新节能减排技术和设备,全面推进机房基站建设的系统性节能减排,加快传统交换设备和高耗能设备的升级改造。先进技术和产品的试运行和推广,以老旧数据中心节能改造典型应用,严格执行绿色数据中心相关标准,实现机房建设的全面能耗降低。充分利用新能源技术,提高能源节能技术和设备的占有率。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扩展和深度广度的进步,以实现资源共享带来的节能效应。在绿色供应链建设中,从产品运行周期到标准化研发步骤,全面推进信息通信设备的回收管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全面推动其绿色循环发展。节能减排管理体系与平台建设:从目标制定、责任归位、绩效管理、节能减排管理体系建设、需要在动态化的数字场景控制中实现对基站机房建设的精准控制。建立健全第三方节能服务机制和金融服务模式体系,将基站机房的能源管理和节能减排工作应用到具体的商业模式运作之中。基础电信企业步加强节能减排管理、健全节能减排制度、落实节能减排责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执行节能减排相关标准、加强重点环节的节能减排管理、对信息通信业节能减排新技术指导目录和老旧高耗能通信设备淘汰指导目录进行编制、开展节能教育及岗位培训、加强基站机房基础设施宣传交流力度,营造行业节能减排氛围,不断提高行业节能减排水平。
3.7机房基站的优化原则和可行性分析
随着我国通信机房的建设力度加大和改革进程的深入,主设备节能减排和配套的基站节能减排方案措施的实施,目前的设备投产和改革已经获得了初步收益。从整体优化来讲,通信设备和设施之间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部分,还需要系统性的优化和研究。将节能减排作为企业经久发展的工作去实施践行,不仅是与时俱进,也是当前形式下,移动通信改革手段和改革策略中必须充分关注的问题,对基站的节能减排方案,具有现实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4结束语
[关键词]不良库存通信设备制造业
库存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点,库存对企业的生产计划、营销策略、资金利用、服务水平等方面有重要影响。从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实际来看,不良库存(呆滞、呆死库存)已经成为影响甚至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将从该行业的特点入手,分析并提出对不良库存的改进策略。
一、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库存状况特点
通信设备可分为构建通信基础设施网络的网络端设备和最终客户用于接收通信服务的终端设备。本文研究对象为前者,即网络端设备(以下简称网络设备)。
网络设备在其产品形态、市场需求、生产、研发等方面有以下的一些特点:
1.产品形态一般为同一设备个体中具备可支持不同业务的多种业务模块,业务模块种类可根据不同客户需求在此设备主控模块允许范围内增减,并且相同的业务模块常常可适应多种不同型号机型的主控模块,所以网络设备更多的以半成品即业务模块的形态进行研发、生产、储存和表达客户需求。可批量生产的固化有特定业务功能的产品仅占少数。
2.市场需求一般可分为电信级需求、企业级需求和个人需求。本文主要讨论前两种需求。相比企业级需求而言,电信运营商提出的电信级需求更加大量也更加连续,此外,由电信运营商成熟业务带来的网络设备需求更加稳定,而新业务和特殊业务导致的设备需求更加多变。一般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均在不同程度上参与电信级市场和企业级市场的竞争,从而导致企业所面对的市场需求较为复杂。
3.生产任务一般分制造任务和装配调试任务。制造任务以半成品为对象,制造完成后或者立刻进行装配调试,或者入库存放。当客户实际订单来到后,由装配调试任务进行半成品的挑拣并最终产出可发往客户的成品。
4.在研发管理上,网络设备往往以整机机型作为研发目标,但在技术支撑上,不同的整机研发可能共用相同或相似的技术平台,这样做的好处不但可以使技术积累的优势得以充分利用,而且各种物料甚至半成品均可因共用而降低研发成本。
由于网络设备具有上述特点,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个企业均将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作为拉动供应链运作的核心点,所以在一般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中,其库存结构往往有如下特点:
(1)一般采用PTO(按订单捡料Picktoorder)模式和安全库存策略指导生产,即在外部客户订单和内部安全库存订单的指导下进行捡料、制造、装配和调试(其中安全库存订单一般不进行装配和调试),而不做预先的成品库存准备。
(2)在全球化合作的今天,即使国际上知名的大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也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合作,并且网络设备技术复杂、器件繁多,这就导致网络设备生产所需原材料品种多且供货周期差异极大(可在数日到数月不等),而客户要求成品到货期限一般都较短(数日到数周),所以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一般会对常用的半成品和原材料进行一定量的库存准备。
(3)由于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产品种类往往成百上千种,且研发成本很高,所以其研发机构需设置单独的库存来满足研发需求,从而导致在企业内部存在生产库存和研发库存两个库存系统,且这两个系统之间互通性不强。
(4)客户需求复杂多变,尤其是新业务需求和特殊业务需求在需求量、需求时间、需求确定性等方面均存在较大风险,在牛鞭效应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往往因此产生较大的呆滞库存,除此以外,即使成熟业务需求也不能保证不发生波动,所以不良库存成为行业内的通病。
二、通信设备制造业不良库存的改进策略
传统的单一库存管理模式中,各节点企业的库存管理各自为政,渠道商、产品制造商、原材料供应商都有自己的库存和自己的库存策略,且互相封闭、不通信息,企业无法利用整个供应链上的资源。渠道商仅仅将顾客的订货信息反馈给制造商,并不预测和传达顾客的需求预测,同时也不知道上游制造商的库存量和库存策略,供应链上游的制造商与供应商之间也是如此,为了规避无法预测的市场风险,每个企业不得不保留大量的库存,从而导致整个供应链库存成本的高昂。这样的库存管理模式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全球协作和产业规模化的发展显现严重的不足,从而推动其向基于整个供应链的库存管理方向进行演化。
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库存管理也经历了以上的过程,并且仍然处在从基于企业库存管理向基于供应链库存管理变化的阶段。核心企业仍然以自备库存应对市场不确定性为重要甚至是主要的策略,但也积极的寻求与供应链上相关企业的合作,分担风险。通信设备制造业面对的供应链极其复杂,呈现全球化、网络化形态,节点企业成千上万,难以同步协调所有企业的信息共享和意见统一,本文结合行业特点及目前较为成熟的基于供应链的库存管理理论,如供应商管理库存VMI(VendorManagedInventory)、联合库存管理JMI(JointedManagingInventory)以及协同规划、预测和补给CPFR(CollaborativePlanningForecasting&Replenishment)等,对改进通信设备制造业库存管理以降低不良库存提出以下建议:1.供货期短、低端、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的渠道商库存由供应商管理。低端产品一般可批量生产,并经过渠道商进行销售,如果一些低端产品供货期较短,则供应商就具备对这些产品快速补货能力,在此前提下,由供应商管理渠道商的库存,并在多家渠道商之间实现库存调配,从而能同时降低各方库存成本。
2.重要产品的库存管理以核心企业为主联合决策。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所有产品系列中,重要产品的销售额和供应成本一般都在企业中占很大的比重。这些重要产品或是支持客户的成熟业务、或是产品制造商主推的产品、又或是为了争夺重要市场而准备的产品等,总之,相比其他产品而言,保证这些重要产品的及时供应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此外,由于这些重要产品的备货量一般较大,一旦出现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也较大。所以在制定这些重要产品的库存策略时,应由核心企业为主,使供应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共同参与、联合决策,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充分评估缺货或呆滞的风险,在对成本分担原则协商一致的情况下,确定各环节的库存量和调配方式。
这样的联合决策体现了战略供应商联盟的新型合作关系,可有效解决供应链系统中由于各节点独立库存运作导致的需求扭曲现象,提高供应链的同步化。
3.共同参与重点市场的分析和预测。对某个市场的预测和分析涉及的不是单一产品,而是多种产品共同满足市场总需求,且所需产品种类和数量存在不确定性,供应链上下游的原材料供应商、网络设备制造商、渠道商甚至最终大客户共同参与重点市场的分析和预测有助于各方达成共识,使各企业的生产计划和需求计划基于同一销售预测报告,从而在相同的指导下安排各自的内部运作。这样可从全局的观点出发,各方制定统一的管理目标以及方案实施办法,以库存管理为核心,兼顾供应链上的其它方面的管理,因此在更高的层面实现伙伴间更广泛深入的合作,不再局限于对具体产品的协作。
4.生产库存系统与研发库存系统之间信息互通和资源调配。生产库存系统针对的是定型产品的生产供应,而研发库存系统针对的是不成熟产品的试验需求,二者在库存量、库存种类、库存时间等方面的要求都不同,所以不宜将其合并。但这两个库存系统存储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仍有一定的重合度,在实现信息互通的情况下,可对这部分双方都有的库存进行统一规划和利用,降低库存成本,而且在市场紧急需求时,可将研发库存作为备用调配源来使用。
5.信息系统向上下游企业延伸。大中型核心企业一般都有MRP(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requirementsplanning)系统或ERP(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系统等信息系统承载供应链运作中的信息流。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网络的发展,以及协作意识的增强,一些实力较强的行业内领先企业已经着手实施内部信息系统的外延,即将自身的信息系统延伸到上下游合作伙伴或与合作伙伴的已有信息系统连接,从而在不泄露企业秘密的情况下,各方实时快速的掌握必要的数据信息,使供应链的资源协调处在相同的信息覆盖下,保证步调一致。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不良库存通信设备制造业
库存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点,库存对企业的生产计划、营销策略、资金利用、服务水平等方面有重要影响。从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实际来看,不良库存(呆滞、呆死库存)已经成为影响甚至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将从该行业的特点入手,分析并提出对不良库存的改进策略。
一、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库存状况特点
通信设备可分为构建通信基础设施网络的网络端设备和最终客户用于接收通信服务的终端设备。本文研究对象为前者,即网络端设备(以下简称网络设备)。
网络设备在其产品形态、市场需求、生产、研发等方面有以下的一些特点:
1.产品形态一般为同一设备个体中具备可支持不同业务的多种业务模块,业务模块种类可根据不同客户需求在此设备主控模块允许范围内增减,并且相同的业务模块常常可适应多种不同型号机型的主控模块,所以网络设备更多的以半成品即业务模块的形态进行研发、生产、储存和表达客户需求。可批量生产的固化有特定业务功能的产品仅占少数。
2.市场需求一般可分为电信级需求、企业级需求和个人需求。本文主要讨论前两种需求。相比企业级需求而言,电信运营商提出的电信级需求更加大量也更加连续,此外,由电信运营商成熟业务带来的网络设备需求更加稳定,而新业务和特殊业务导致的设备需求更加多变。一般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均在不同程度上参与电信级市场和企业级市场的竞争,从而导致企业所面对的市场需求较为复杂。
3.生产任务一般分制造任务和装配调试任务。制造任务以半成品为对象,制造完成后或者立刻进行装配调试,或者入库存放。当客户实际订单来到后,由装配调试任务进行半成品的挑拣并最终产出可发往客户的成品。
4.在研发管理上,网络设备往往以整机机型作为研发目标,但在技术支撑上,不同的整机研发可能共用相同或相似的技术平台,这样做的好处不但可以使技术积累的优势得以充分利用,而且各种物料甚至半成品均可因共用而降低研发成本。
由于网络设备具有上述特点,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个企业均将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作为拉动供应链运作的核心点,所以在一般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中,其库存结构往往有如下特点:
(1)一般采用PTO(按订单捡料Picktoorder)模式和安全库存策略指导生产,即在外部客户订单和内部安全库存订单的指导下进行捡料、制造、装配和调试(其中安全库存订单一般不进行装配和调试),而不做预先的成品库存准备。
(2)在全球化合作的今天,即使国际上知名的大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也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合作,并且网络设备技术复杂、器件繁多,这就导致网络设备生产所需原材料品种多且供货周期差异极大(可在数日到数月不等),而客户要求成品到货期限一般都较短(数日到数周),所以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一般会对常用的半成品和原材料进行一定量的库存准备。
(3)由于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产品种类往往成百上千种,且研发成本很高,所以其研发机构需设置单独的库存来满足研发需求,从而导致在企业内部存在生产库存和研发库存两个库存系统,且这两个系统之间互通性不强。
(4)客户需求复杂多变,尤其是新业务需求和特殊业务需求在需求量、需求时间、需求确定性等方面均存在较大风险,在牛鞭效应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往往因此产生较大的呆滞库存,除此以外,即使成熟业务需求也不能保证不发生波动,所以不良库存成为行业内的通病。
二、通信设备制造业不良库存的改进策略
传统的单一库存管理模式中,各节点企业的库存管理各自为政,渠道商、产品制造商、原材料供应商都有自己的库存和自己的库存策略,且互相封闭、不通信息,企业无法利用整个供应链上的资源。渠道商仅仅将顾客的订货信息反馈给制造商,并不预测和传达顾客的需求预测,同时也不知道上游制造商的库存量和库存策略,供应链上游的制造商与供应商之间也是如此,为了规避无法预测的市场风险,每个企业不得不保留大量的库存,从而导致整个供应链库存成本的高昂。这样的库存管理模式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全球协作和产业规模化的发展显现严重的不足,从而推动其向基于整个供应链的库存管理方向进行演化。
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库存管理也经历了以上的过程,并且仍然处在从基于企业库存管理向基于供应链库存管理变化的阶段。核心企业仍然以自备库存应对市场不确定性为重要甚至是主要的策略,但也积极的寻求与供应链上相关企业的合作,分担风险。通信设备制造业面对的供应链极其复杂,呈现全球化、网络化形态,节点企业成千上万,难以同步协调所有企业的信息共享和意见统一,本文结合行业特点及目前较为成熟的基于供应链的库存管理理论,如供应商管理库存VMI(VendorManagedInventory)、联合库存管理JMI(JointedManagingInventory)以及协同规划、预测和补给CPFR(CollaborativePlanningForecasting&Replenishment)等,对改进通信设备制造业库存管理以降低不良库存提出以下建议:
1.供货期短、低端、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的渠道商库存由供应商管理。低端产品一般可批量生产,并经过渠道商进行销售,如果一些低端产品供货期较短,则供应商就具备对这些产品快速补货能力,在此前提下,由供应商管理渠道商的库存,并在多家渠道商之间实现库存调配,从而能同时降低各方库存成本。
2.重要产品的库存管理以核心企业为主联合决策。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所有产品系列中,重要产品的销售额和供应成本一般都在企业中占很大的比重。这些重要产品或是支持客户的成熟业务、或是产品制造商主推的产品、又或是为了争夺重要市场而准备的产品等,总之,相比其他产品而言,保证这些重要产品的及时供应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此外,由于这些重要产品的备货量一般较大,一旦出现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也较大。所以在制定这些重要产品的库存策略时,应由核心企业为主,使供应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共同参与、联合决策,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充分评估缺货或呆滞的风险,在对成本分担原则协商一致的情况下,确定各环节的库存量和调配方式。
这样的联合决策体现了战略供应商联盟的新型合作关系,可有效解决供应链系统中由于各节点独立库存运作导致的需求扭曲现象,提高供应链的同步化。
3.共同参与重点市场的分析和预测。对某个市场的预测和分析涉及的不是单一产品,而是多种产品共同满足市场总需求,且所需产品种类和数量存在不确定性,供应链上下游的原材料供应商、网络设备制造商、渠道商甚至最终大客户共同参与重点市场的分析和预测有助于各方达成共识,使各企业的生产计划和需求计划基于同一销售预测报告,从而在相同的指导下安排各自的内部运作。这样可从全局的观点出发,各方制定统一的管理目标以及方案实施办法,以库存管理为核心,兼顾供应链上的其它方面的管理,因此在更高的层面实现伙伴间更广泛深入的合作,不再局限于对具体产品的协作。
4.生产库存系统与研发库存系统之间信息互通和资源调配。生产库存系统针对的是定型产品的生产供应,而研发库存系统针对的是不成熟产品的试验需求,二者在库存量、库存种类、库存时间等方面的要求都不同,所以不宜将其合并。但这两个库存系统存储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仍有一定的重合度,在实现信息互通的情况下,可对这部分双方都有的库存进行统一规划和利用,降低库存成本,而且在市场紧急需求时,可将研发库存作为备用调配源来使用。
5.信息系统向上下游企业延伸。大中型核心企业一般都有MRP(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requirementsplanning)系统或ERP(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系统等信息系统承载供应链运作中的信息流。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网络的发展,以及协作意识的增强,一些实力较强的行业内领先企业已经着手实施内部信息系统的外延,即将自身的信息系统延伸到上下游合作伙伴或与合作伙伴的已有信息系统连接,从而在不泄露企业秘密的情况下,各方实时快速的掌握必要的数据信息,使供应链的资源协调处在相同的信息覆盖下,保证步调一致。
参考文献:
关键词:节能减排技术;信息;通信网络;应用
一、前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计算机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不可或缺的助手。网络资源越来越丰富,涉及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人们的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多彩,工作效率也大幅提高。但是,计算机给人们生活带来优质、高效、便捷的同时,它改变了人生的生活方式。目前,我国正在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所以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环境保护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重点关注的问题。根据ITU统计,信息通信技术有助于减少15%-40%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但是我国IT行业的能源消耗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却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这与我国电信行业的发展有关。因此在我国的通信行业中倡导节能减排,减少能源的消耗。
二、网络通信特点
网络的准入几乎没有门槛,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平台。在网络中,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传递。网络信息对时效性有很高的要求,即要求信息更新的及时和快速。网络信息的更新与信息传输速度有关[1]。一般而言,人们在用网时,希望信息能够实时更新。例如在访问网页时,如果网页有新动态,即可进行刷新获取新的信息。因此,网络的信息传递要快速,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高度开放的平台也意味着包含有庞大的信息量。大量的信息传输需要一个大容量的传输途径和传输方法。在大量的网络信息中,信息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图片、视频、文字等等。总的来说,网络通信需要进行大量信息的高效传输、存储。从而使人们能够及时传递信息,实现信息共享。除此以外,网络通信可以提供一个交流无障碍、无延迟的条件。从而使人们能够简便、快速地获取信息。这些网络的优势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撑。数字电子技术的产生和运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网络信息的传输。
三、节能减排技术在信息通信网络中应用的必要性
节能减排技术在信息通信网络中应用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由于我国正处于通信行业发展的关键阶段,所以需要大量的资源作为支持。但多多数的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经过一次性大量消耗,很容易出现资源短缺的问题。而节能减排技术可以有效信息通信网络的压力。
(2)节能减排技术在信息通信网络中应用可以有效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空气污染。目前通信行业发展迅速,每年用户都是不断增长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促进了二氧化碳的增加。而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使用,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气体的排放,降低空气污染,保护自然环境。
(3)节能减排技术在信息通信网络中应用是必然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消耗问题与环境的保护问题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成为通信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的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程度还不够,需要深入研究节能减排技术在通信行业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2]。
四、 节能减排技术在信息通信网络中的应用
(一)节能减排技术在信息通信设备系统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电子设备建立信息系统,并且建立起处理数据的系统。根据网络协议,链接分散计算机和独立计算机,向计算机用户传送和共享信息,实现信息之间的高效传递和共享。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前提是新电子设备的开发,特别是关于新产品的质量和参数检测,需要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基础,并且为之提供大量的参考信息,目前使用的4G网络和3G网络之间的转换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依靠而实现[2]。但是旧的设备功率消耗大,温度和湿度敏感等问题十分凸显,通信设备的更新成为了社会的焦点问题。为了减少能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设备生产商可通过加入新功能芯片,优化设备布局、调整器件密度,减少设备体积的浪费,实现资源的再次利用。或者是可以通过高级电子元器件,保证设备的高温环境下能够正常运行,将能源的消耗降至最低。以城市人的生活方式进行设备的优化,通过TRX/PA/BUU+RRU设计,以此达到节能减排。
(二)节能减排技术在温湿系统的调解和控制
在温湿系统的调解和控制之中,约四分之一的能源消耗是来自空调的制冷系统,而约十分之一的功率消耗是来自空调的回风和送风系统。需要根据不同的环境使用空调,因此空调的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主要是通过以下三方面完成:
一是,新风节能。新风节能系统是以热学原理结合温湿度传感智能控制技术,通过了解机房内外之间的温度差,通过风道完成机房内热量传至外部,降低室内温度。如果室内温度低,则可以关闭室内空调,则室内可自行散热[3]。新风节能技术明显的调解了温度,但是其工作原理对室内环境要求较为严格。二是,热交换系统。此技术需要在隔离空气的环境下工作,通过将外部冷源冷却内部环境,以此减少空调的使用,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与新风节能系统相比较,热交换系统有效的避免了冷热空气混合流失的情况出现。三是,空调降温系统。此技术需要通过先进技术完成空调热交换。为了减少空调长期阻碍金属的热传导性能,提高使用时间,一般会增加节能添加剂,提高其功率,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三)节能减排技术在绿色照明系统中的应用
在绿色照明系统之中运用此技术,主要是也通过提高功率、延长使用时间,保证性能的安全,以此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增加照明设备LED灯。机房之内保持原有的照明方式不变,通过整改照明开关的线路,划分区域功能,已达到在施工的过程中维护照明设备,并且可以增加照明设备LED作为平时的照明设备;
2.增设节能灯。楼道光源、办公室光源、监控室光源以及洗手间光源均可以换成节能灯,安装声控光源于公共区域之中,并且设计好光源的间距,已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3.减少电源线和走线槽以及信息设备之间的相连,并且材料需要采用阻燃性强的材料。
五、结束语
因为信息通信行业本身具有的特殊性,需要信息网络保持稳定的运转,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和设备使用的安全[4]。因此为实现蓄电池的节能减排,需要存储和释放蓄电池自然资源,因此可以通过轮流休眠的方式进行工作,保障系统待载能力的提升,有效的实现通信设备全天的稳定运行,减少资源的消耗。概而言之,信息通信行业之中,节能减排技术正在不断完善和发展,这是时展的必然产物。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提高环保意识,从而实现真正的节能减排。节能减排的推广使用,可以有效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紧缺问题,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孙. 节能减排技术在移动通信机房中的应用[J].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4,11(02):138-144.
[2]李艳. 绿色信息通信网络中的节能减排技术应用[J]. 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23(08):29.
【关键词】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1.引言
《通信技术基础》课程属于高职类电子、通信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它是前导课程《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等课程知识的巩固与延伸,也是后续《移动通信》、《通信新技术》等课程的基础,所以本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本课程知识的特点是理论性强,知识更新速度快,实际应用十分广泛,故教学过程设计要依据通信产业行业发展的需要、兼顾企业岗位就业群需要,力求反映与专业相关的最新主流技术,使学生在了解专业知识与技术发展的同时,融会贯通所学的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专业综合素质。
2.课程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本门课程,学习目标是掌握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建立完整的通信系统的概念;理解无线电发送与接收设备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原理,能画出基本通信设备的组成框图并能叙述各组成部分的作用,了解常见通信网络的组成方案及工作特点,了解数字与模拟信号的一般处理方法,了解卫星通信系统、光纤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及交换系统的工作原理;能进行通信设备主要性能指标的检测、以及使用仿真软件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掌握电子、通信技术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
3.课程内容的选取
通过对相关就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调研、对通信技术发展的追踪以及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探索,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取方面整合了通信学科中通信设备、通信系统与网络、电波传播等多门课程,适度地介绍信号处理、信息理论、编码技术、信号传输与交换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为学生提供囿于工作领域的系统而浅显的知识和职业训练。
4.课程的整体设计
4.1 教学方法与手段选取
授课学生现状——一般都有一定的模电、数电理论概念基础,通信终端的利用率很高,比如手机,电脑等,对理论性强的知识不喜欢听,喜欢动手做,对不断更新的通信设备通信新技术特别感兴趣;通信专业领域技术特点——理论性强,技术更新速度快,实际应用广泛,与我们的生活已经密不可分。根据以上特点,本课程可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补充,依托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系统仿真技术、网络技术等教学资源,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设计;通过校园网、多媒体设备、网络教室,教学基地等硬件设施的配套使用,将授课内容、理论知识的动态解释、电路、系统的仿真过程及相关知识的视频资料或图片资料的介绍等各种教学信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度的表现,充分调动教与学的潜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4.2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
在多元化教学模式中,我们重点突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运用,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通过灵活的教学形式和组织安排,让学生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内学习基础知识和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一部分时间在企业参加岗位实践,同时邀请企业管理骨干参与授课,由学校与企业共同承担起对学生的培养任务。通过工学结合模式,可以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提高企业对我们培养的学生的认可度。比如在移动通信系统章节内容授课时,首先让学生进入移动通信服务运营公司进行实践调研,对市场上不同公司生产的移动通信设备性能进行优劣对比,搜集课程涉及的移动通信系统各性能模块技术资料,对比各自的技术特点,服务领域。带着一些实际问题进行理论课的授课,结合实践讲解什么是移动通信;移动通信的特点;移动通信系统中有哪些关键技术;深入对比各种常见移动通信设备性能,各自的技术标准。进一步进行实验验证。通过先实践,再理论讲解,最后实验验证的方法授课,学生知识点巩固的深,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加强,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4.3 网络教学平台推广应用
为进一步调高教学效果,本课程配套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向学生提供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电子教案、电子教材、通信词汇、系统仿真、在线测试、通信综合课题竞赛等网络教学资源;在校园网上完成考试、成绩查询、统计等教学管理工作;同时,师生之间建立网络交互平台,对课程问题可以进行实时、专题讨论、网络答疑和意见反馈等教学信息的交流。通过网络的先进性、开放性和实时性,更大范围内实现师资力量的整合,满足优化课程设计的要求。
4.4 考核方法
本课程可采用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过程考核参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平时表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期末考核考察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最终总评成绩由两项成绩按一定比重相加得到。
5.结束语
本课程授课过程设计主要围绕电子、通信类专业学生的工作领域,系统、全面而浅显,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实用性要求、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在这一领域的兴趣;具体表现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进入就业岗位适应能力强,岗位迁移快;学生进一步深造,可拓展性高。
参考文献
[1]于宝明,王钧铭.通信技术基础(第一版)[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6.
[2]王钧铭.数字通信技术(第二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6.
[3]袁妙琴.高职《通信技术基础》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成功(教育),2011(04).
[4]赵瑞玉,林夏.独立学院非通信专业开设《通信技术基础》课程的探讨[J].信息系统工程,2013(01).
“宽带中国”是基石
目前,全球大部分运营商已经完成规划研究,尤其是欧洲的主流电信运营商,相继推出并开展了下一代宽带网络建设,宽带网络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
在国内,以宽带网络为核心的信息基础网络设施建设是通信行业“十二五”期间发展的重中之重。“宽带中国”正在受到国家、省市各级政府及通信行业企业越来越多的重视。2013年,“宽带中国2013专项行动”成为工业和信息化部转型升级行动计划“6+1”专项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宽带中国”战略正逐步成为政策关注的焦点、产业聚集焦点、企业利益点、用户兴趣点。在赛迪顾问举办的2013中国通信市场年会上,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赫建营表示,2013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也是通信产业发展的关键之年。宽带中国、智慧城市、LTE网络、移动互联网应用将成为通信行业发展的热点。
智慧城市辐射产业链
作为信息技术最重要的社会化路径,关于智慧城市的探讨和落地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热潮。在国内,作为实现扩大内需、启动投资、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的新要求的重要落脚点,智慧城市的建设带来的订单效应已经辐射到了通信、交通、基建、安防等多个领域。
智慧城市正在成为扩大信息消费和投资需求的有效手段,通过拉动市场需求扩张促进信息消费和投资大规模增长。“智能医疗、电子政务、智能交通等智慧领域技术研究及商业应用成为业界热点。”赫建营认为,“同时,运营服务商、解决方案提供商、终端制造商、应用开发商等纷纷布局智慧城市产业链。”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智慧城市发展规划,产业链所形成的巨大投资机会将吸引更多的公司进入。
物联网、三网融合、LTE网络等也是通信行业发展的热点。赫建营介绍,目前,全国已有近30个省区市将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发展重点之一,不少一、二线城市在建设或筹建物联网产业园;三网融合第二批试点共选取了42个城市,全国54个三网融合试点城市的IPTV业务也将全面开花;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了TD-LTE频率规划,兼顾了TDD、FDD系统的用频需求,为4G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关键词】电信 监管 设备 政策
在新时期的影响下,交换数据和网络传输的速度会不断加快。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融合之后,信息设备和电信设备将会很难区别,容易出现监管混乱的情况。电信设备监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信息通信的快速发展,并在科学基础上运用理性的方法确保公众通信的互通互联。这样,公众通信就不会受到电磁兼容的影响。电信设备监管,需在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制定、实施技术法律,并评估和监管信息领域、电气安全情况。
一、电信新设备监管中的不足之处
(一)未及时监管新设备
当代电信网络中,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电信网络终端设备逐步向多元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电信网络关系到了传输网络的组成,而终端设备关系到了消费者的利益和通信质量。倘若不及时的监管新设备,新设备流入市场中,便会被个人所用。极容易产生网络信息安全隐患,造成通信故障。不管是个人用户还是运营商,都会深受影响。
(二)电信设备进网管理不足
电信设备进网前,进网管理要先召开专家会议,由专家讨论方案。对进网设备情况编写文件,再送给部门审批。终端类设备的时间短,系统类设备时间长。这就耽误了监管工作的时间。而判断新设备的网络安全和技术成熟,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终端类设备更加多样化,许多电信终端产品刚刚面世,设备目录不能了解情况。只有等到企业咨询后才能得知。而系统类设备为了建设电信业务,对电信网络的安全进行评估。
(三)新设备监管的标准滞后
近年来,电信行业发展迅速,新设备的监管标准滞后。这给进网许可、进网检验带来了许多困难。部分电信设备需要使用国际标准或者涉及多个标准,这或许和国内标准有着不一致的要求。质检中心在理解相关标准时会有差异。
(四)网络安全的监管力度不够
现如今,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正起到了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我国的服务市场和信息产品较为滞后,对国家的信息安全有影响。网络安全属于信息产业安全的一方面,其整体情况与之相同。但是,中国不但存在严重的网络安全隐患,而且自主性的网络技术严重缺乏,核心技术研制上依靠国外的企业。
二、电信设备监管政策的建议
(一)拓宽管理范围
自我国邮电部设立通信司以来,我国终端设备的管理内容在不断增加。从小交换机到如今的“三网融合”,电信终端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因此,要拓宽终端设备的管理内容,将信息技术设备引入管理内容中。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新应用业务不断出现。无线通信设备不单单是一种通信设备,而是拥有多种信息功能。因而,要将无线电设备管理范围进行拓宽,确保电信网络处于安全的环境中。
(二)规范终端市场
我国在规范终端市场方面,还没有严格的法律规范。我国实施终端许可证已经有近二十年的历史,终端许可证保证了开放、公平的竞争,并获得了社会的尊重与认可。国外的终端设备管理中,美国制度较为宽松。其他国家制定了进网检测程序,发放相关的合格证明。而我国的终端许可证与国际接轨,在以后的管理中,需要进一步完善许可证制度的必要性、连续性和严肃性。仍有部分互联互通设备使用同家公司产品。同家公司产品中,某些设备涉及私人协议问题,因此需保持高度重视,杜绝该现象的再次发生。
(三)加强法制力度
虽然我国《电信法》已颁布实施,但管理法律还不够明确,责任范围不够清晰。管理终端设备就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我国信息产业部管理终端设备,技监和工商部门也涉及终端设备管理,职责内容不明确。各管理部门有着不同的管理方法,检查的内容种类很多。同时,网络运营商还要进行二次发证。此举不利于设备进网,需严格取缔。除此之外,还需加强法制力度,严格立法,明确职能范围。
(四)加快制定标准
终端管制部门能够依据行业法规,制定具体的实施步骤。该步骤包括检测标准、许可证申请、检测机构管理等。在制定标准上,要构建完整开放的制定体系。体系允许大量成员参与其中。既表达出民意,也符合国情。我国电信设备的检测使用推荐性标准,并非强制性。这就没有法律上的效力。抽查部分企业产品,即便不符合规范标准,也不能强制对其整改。因为没有严格的标准进行衡量。在以后制定标准时,应多添加制定强制性标准。
(五)整理设备目录
随着电信业务和技术的发展,电信设备进网需整理、分类好设备的目录。重点管理信息安全设备,并逐步放宽条件。认真研究新型的设备,联合部分专家论证后,将其纳入进网管理的目录之内。对于进网的电信设备,分类和归纳检验项目,重点检查影响信息、网络安全的项目。而对于其他的项目,则讨论使用其他形式的监管方法。
三、结束语
我国现行的电信设备监管政策,符合我国的国情,并取得了良好的监管成效。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与创新,电信新设备、新技术将会不断涌现。电信设备的监管标准将会不断提升。监管者应顺应时代的发展,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构建合理化的监管政策与体系。
参考文献:
[1]刘桐,秦怀明,张大元,冉志强,孟艾立,谢毅.一些国家或地区通信设备市场准入政策研究[J].现代电信科技,2008,(5).
关键词:通信行业 固定资产 资产管理
一、固定资产概念及其在通信行业中的作用
固定资产的概念界定,我们可以参考《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中的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是指具有一定实物形态的,用于产品生产、提供劳务以及出租和经营所拥有的,使用年限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各项有形资产。通信行业的各项固定资产通常包括厂房、线路以及各项通信设备。对通信行业来说,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规模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近些年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先进设备的投入和线路的铺设也使得通信企业的固定资产规模逐步提高。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质量进而降低成本提高收益成为了通信行业面临的重大问题。
二、通信行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通信行业来说,战略目标的转变促进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通信行业正在由运营商向多业务全方面的通信企业转变,涉及的业务领域也在不断拓宽,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和监督的要求也随着固定资产规模的提高而进一步加强。目前许多企业领导者已经逐渐重视和加强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但是由于通信行业的行业特点和固定资产管理的复杂性,从目前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通信行业固定资产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不严造成账实不符
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是确保各项财务管理工作有效进行的关键,然而在通信行业中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仍然存在着账实不符的想象,这个问题的出现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由于企业内部的各项资产采购计划缺少一定的监督,许多资产采购计划并没有得到有效进行,许多固定资产出现账面虚列。通信企业的设备使用和线路铺设范围较大,很难对这些资产进行实地的勘察核实,这就难免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给企业财务核算带来困难。其次,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协调工作不完善,对于已经安装或已拆卸的设备,工作人员并没有及时通知财务人员进行登帐,造成会计信息的滞后。另外,由于对固定资产的事前监管不严,许多设备的投入和运营没有与厂家进行及时的交接确认,造成许多设备未登帐或已登帐设备还没有到相关部门手中。
(二)会计核算监管不严,核算办法不合理
通信行业目前对于固定资产的采购一般是由企业指定的项目总监负责,固定资产的新增项目报由项目总监审批,由项目总监审批通过之后再申请公司管理层审批。虽然从形式上看,固定资产的增加和管理是经过层层审批,但是在实际运作中,项目的决策权都是集中在项目总监手中,这就造成了一个很大的隐患。加之并没有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对固定资产的审批程度进行严格监督,这就很难避免某些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从中获取利益,无形中增加企业成本。
另外,目前通信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办法并不合理。由于目前通信设备和网络升级速度加快,人们的通讯需求也在逐步提高,为了适应行业发展,通信企业往往要对现有的各种设备进行升级和扩充,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按《准则》规定如果这些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将该支出(即后续支出)计入固定资产的帐面价值,否则,应将其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三)对于闲置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在目前通信行业的固定资产中,闲置资产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主要是源于通信企业的行业发展特点: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通信网络的需求也在向着多元化发展,通信行业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不断拓宽业务领域,才能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因此,当企业新技术研发成功,以往一些落后还没有到使用年限的固定资产被淘汰。从过去的有限网络到现在的无线网络以及3G网络,由过去简单的通讯连接到现在的智能化全新体验,通信行业的的发展有目共睹,但是伴随着其企业闲置资产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合理地处置这些闲置资源不仅可以降低企业成本,增加资金流量,也可以进一步服务整个社会。而目前我国许多通信行业对于闲置资产的重视程度不够,管理较为死板,许多闲置资产缺乏灵活性管理,甚至变成了电子垃圾。
(四)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混乱
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岗位变动频繁,企业对于各种业务和账目交接手续的规定并不明确,造成资产管理混乱。其次,许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出于自身的业务工作考虑,只对自己工作之后固定资产变动加以管理,而对于以往遗留的固定资产账目缺乏梳理,严重影响企业固定资产的准确性。
三、加强通信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通信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这么多问题是由于长期的缺乏监督管理所造成的,另外也是由于企业内部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想要提高固定资产质量,加强资产管理效率就必须从体制建设、监督管理和人员建设上等各个方面加以完善。
(一)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贯彻资产管理电算化工作
通信企业的资产管理项目较大,固定资产的总规模较大,因此在对其进行管理时也存在着许多的困难的。为了应对这些困难,我国已经普遍运用会计电算化,将固定资产标上条形码,通过计算机对企业的资产进行科学化管理。会计电算化的推广为企业资产管理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但是由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复杂性,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必须建立起计划、实施、核算、监督等一系列完备的信息管理系统,做到对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核算、处置等各方面的全面管理。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将有助于通信企业管理机构实时掌握固定资产信息,提高管理工作的时效性、透明度和效果。同时,在核算电算化的前提下,可以把固定资产条形码管理和实物的定位跟踪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资产的完整性,提高工作效率。
(二)树立年度计划权威,加强资产管理的监督检查
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企业会通过建立年度计划对未来固定资产状况进行了解。因而企业必须建立年度计划的权威性,保证年度计划的彻底实施,避免其成为一纸空谈。在工作的实际实施过程中,各部门都应严格按照年度计划中的各项要求开展工作,对于超额需求要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申请。同时,应当建立起相关的监督监管机制: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该切实履行好自己的工作,彻底执行年度计划中的各项资产预算。同时应当建立独立的监督检查机构,对于计划执行的实际状况和出现的各种违规现象进行及时的处理,保证预算计划的正常实施。
(三)合理有效地处理闲置资产
目前,通信企业中的闲置资产比例较大,许多通信企业将闲置资产等同于“报废资产”,并没有积极地进行闲置资产处置盘活。在以后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中,要重视闲置资产的灵活管理,及时对闲置资产进行盘活。对于某些由于设备更新替换下来的旧设备应遵照资产评估的程序,首先对资产的残值进行评估,然后公开进行竞价拍卖。而对于那些已经被行业所淘汰的闲置资产要及时进行抛售,以求增加资金回流,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四)加强信息沟通,提高资产的准确性
通信企业的各个部门都应该重视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对于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各个部门都应该及时通知企业的会计管理部门,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对改、扩建固定资产,按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正确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对其后续支出属于资本化支出,上级部门可直级与下级联系,找出该项固定资产资产编号,在改、扩建资产下拨时直接注明原资产编号计入该项资产价值。避免一物多号现象,保证资产的完整性准确性。
(五)加强人事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工作最终还是要落实到相应的会计工作人员的身上,因此企业要加强人事管理,从制度上不断约束和激励管理人员,从工作技能和综合能力上增强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具体地来说:第一,企业要建立相应的约束激励政策。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要实行竞争上岗,定期对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成果进行考核。同时,对于资产管理的责任划分要具体明确,保证“一岗一责”。第二,企业要加强对于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积极学习和落实国家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新规定新方法。对于管理人员的交接工作要进行具体规定,减少错账和糊涂账。
参考文献:
[1]赵.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运用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 2011(12)
[2]吕辉.完善通信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J].科技咨询导报,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