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黄酒文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这一年,业界也被裹挟进一种集体的亢奋中。
结构调整黄金饰品业栖居何处
2009年,在中国诸多的经济话题中,黄金显然被舆论推向了一个更加闪耀夺目的位置。无论是国家战略层面的黄金储备,还是民间的黄金投资、消费,黄金已经摆脱了一般商品的简单身份,而以更加丰富的意义和多元的价值认知,冲破经济的阴霾,进入了公众的视野,并迅速演变成一个被持续热议的公众话题。
这一年,业界也随着舆论高昂的洪流,进入一种集体的亢奋中。当不断被刷新的销售数据和热闹的交易场面时刻冲撞着人们的视听神经的时候,整个业界也沉湎于“黄金盛世”的喧哗中。在黄金珠宝业打拼了20年的赵彬,此刻却并没有如同行那般欣欣然。作为金凰股份的CEO,近一年来,赵彬带领着他的团队一直在忙于一个“文化工程”。这个被金凰当作“年度主轴”的商业项目,也被赵彬看作是一个能撬动庞大消费需求的市场支点。面对2010年会继续燃烧的“黄金热”,这一年来,赵彬在冷静地思考着‘个现在正被大多数人忽视的问题。
虽然整个市场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旺盛期,但就黄金饰品业而言,其盈利水平并不比前几年有所好转,甚至仍未扭转进一步下滑的态势。这正是赵彬所担心的。不为人所注意的是,一年多来,社会上掀起的黄金热,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金融危机让人们更加意识到黄金在资产保值方面所具备的独特优势。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对黄金的投资热情显然要高于对黄金饰品的一般性消费。
此问,世界黄金协会的一项研究显然也印证了这一点。该机构的一位负责人在去年末曾向外界表示,中国的黄金投资及消费需求依然保持着快速增长态势,其增幅明显高于世界其他地区。该负责人说,虽然中国的黄金饰品消费仍占主要地位,但黄金投资的需求正在大幅上升。他指出,中国整体的黄金需求正在进行结构性调整。有专业研究机构预计,按此趋势,中国的黄金投资需求在其整体需求中所占的比例有望进一步提高至与饰品消费基本一致的水平。
有业者担心,除非人们的收入水平及消费预算能足以支撑其在黄金投资和金饰品消费两方面的支出,否则,不排除随着黄金投资意识及需求的高涨,消费者在其有限的预算内对黄金饰品的消费产生挤出效应。
“面对黄金消费市场急剧而深刻的变化,黄金饰品业必须以新的思路、新的商业模式,来稳固自己的地盘,并寻求新的突破。”在赵彬看来,黄金饰品业当然要搭上“黄金热”这趟顺风车,但如果不积极有所作为,势必有被甩出的危险。
在因金融危机而引发的市场结构突变中,黄金这一特殊商品正被这个时代进行着重新的解读。在解构与重构中,黄金本身的功能及意义正逐渐衍生出许多新的内涵。但无论怎样演变,黄金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以及其所承载的装饰美学功能,如果在“投资中心主义”的排挤下而被动地游走于市场的边缘地带,无异于一场黄金历史的悲剧。
文化黄金沉寂4年之后的重出江湖
“在新的时代环境下,这要看舆论如何基于现实的消费需求对黄金的内涵进行新的解读与引导。”令赵彬担忧的是,在金融投资和装饰美学这个跷跷板的两端,偏重于任何一方都是矫枉过正,顾此失彼。“二者本身是不可分割的一体,关键在于如何做好平衡。”他说。
就在这场“纷争”还未进入白热化阶段――甚至还未进入整个业界思考视野的时候,2009年,借助深圳珠宝展和北京珠宝展,金凰股份与中国黄金协会合作,公开向市场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GOLD婚饰系列。赵彬指出,不应该把M-GOLD婚饰系列简单看作是为适应市场销售而推出的一般商品。“这是我们为塑造文化黄金所作的再一次的努力和实战的探索,是把文化黄金具象化的一种尝试。”在他的眼里,这似乎更像是为唤醒业界对黄金文化进行再认识、再提高而启动的一项文化工程。
历史仿佛再次重演。2006年的9月,国内黄金珠宝业的几位领军人物在行业内掀起了一场“黄金文化历史寻根”的大讨论。作为主要发起者之一的赵彬,与他的志同道合者共同在当时首次提出了“文化黄金”这一全新概念,业界也随之达成共识:塑造并提升黄金饰品的文化及艺术附加值,是带领黄金饰品业走出微利泥潭的有效举措之。
然而,面对这样一个宏大的历史命题,面对市场巨大的惯性,仅凭几位有识之士的奔走呼号和个别企业的孑然努力,显然不足以改变什么。“主要是大家的内心太浮躁,对于没有多大眼前收益的长期事业,业者难以安心地坚持下去。”4年后的今天,业界仍然是熙熙攘攘,名来利往,在黄金热潮的裹挟下,也几乎没有人再重拾“文化黄金”这个老去的旧话题。
黄金文化,需要向历史寻根,更需要新时代的重新演绎。然而,坚持这一理想信念的人们,在当下彷佛反而被这股“黄金崇拜”热潮给抛进了历史的荒芜天地中。更严重的是,文化的荒芜可能是黄金饰品业不能“重肩文化”的致命伤。
赵彬反思道,自“文化黄金”这个概念提出以来,行业内虽然也曾积极探索、尝试一条可行的道路,但业界轻原创、重模仿的惯性,导致企业不愿意花精力找到一个真正属于自己企业的突破口,更没有形成有自己独特品牌文化内涵的文化黄金。在经历了一场巨大落差的今天,他仍然没有放弃做文化黄金这一理想。“我们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组建了一个规模庞大,但也很高效的团队,就是要重塑文化黄金,开拓黄金饰品市场新的增长空间。”
但他并没有仓促上马。“重要的是,我们要探索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在这种新的商业模式的带动下,让文化黄金成为黄金饰品消费市场的一个重要支柱,也要让合作伙伴能有稳定收益。”对于他所谓的新的商业模式,赵彬简炼地概括为“先做理念,再做产品:M-GOLD婚饰营销的是幸福情感,而不是仅仅卖产品。”
在赵彬看来,婚庆市场在整个黄金销售市场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据统计,婚庆金饰消费额占整个黄金首饰市场的70%左右。M-GOLD婚饰作为中国黄金协会唯一推荐的婚庆金饰,是金凰股份文化黄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支点,被赋予了带领文化黄金顺利切入市场,并进行延伸推广的重任。
论文摘要:现代的“装潢”一词的内涵范围十分广泛,它泛指对一切建筑物、艺术作品、产品包装、商业广告等进行美化装饰.而其中的现代包装装潢是与现实生活紧紧相连的装潢设计。在包装中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融和,会更加容易的让产品得到人们的认同感,从而使设计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不管是从实用性、审美方面,还是从文化价值方面来讲,在现代包装装潢设计中融入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都有着十分不错的前景。
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它们就是一个未被开发的巨大的宝藏,在许多的行业中都可以有效的应用。如何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特色与现代的包装装潢进行完美的结合是值得进行长期的研究。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包装装潢设计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外来文化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这些冲击并没有影响到我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包装装满设计的影响。装潢设计的过程中离不开哲学思想的支持,同时也离不开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文化传统和当今文化的发展。哲学思想来源于悠久历史的沉淀,我国的儒、释、道三家思想无一不是经过了数千年的积累,其博大精深不言而喻。中国许多著名的设计都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而香港著名设计师靳棣强就很善于将传统的东方特殊融人到他的设计中去。
国内很多包装设计中都含有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子。例如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设计采用了中国红和同心结,让人一看到就觉得该图案洋溢着古老东方民族流传已久的喜庆与祥和的气息,亲近之意油然而生。
在如国内许多电视合的台标的设计。香港凤凰卫视的台标是一对交汇的凤凰,凤凰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代表着吉祥如意、和平安康。而一凤一凰交汇,则又体现了我国的道家特有的阴阳八卦。黑龙江电视台是一个草书的繁体“龙”字,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的气息。还有河北电视台的台标中的标注图案是万里长城。这些电视台的图标无一不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在我国的包装装潢设计中的应用也十分的广泛,例如在书籍封面、商品包装设计、台标设计等方面都有着比较的应用。很多书籍都是采用的文字封面,用书法字体来表现封面上的文字字体自我国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使用了。如宋元时就有一部分书籍的封面采用的书法字体。将传统的书法艺术应用到现代装潢不但可以丰富设计元素,同时还可以为古老的中国书法的应用开辟出了新天地。书法的应用也为其他的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二、传统文化在现代装潢设计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虽然在现代包装装横设计中融人传统文化元素是对于发展具有我国独有特色的装潢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例如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将实用性与美观性进行结合,设计应该体现出民族特色。
包装装潢设计不能仅仅是讲究所设计出来的东西的美观,同时还应该注意其实用性。一件产品或者是产品的商标都是要直接与公众进行接触的,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商品或者产品的包装是否精美,所以美观性在装潢设计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讲就美观性的同时,不能够忽视包装装横设计的实用性。例如一件产品的包装和商标不仅是需要精美,同时还必须向公众传递出一些信息。这些不同的信息就体现出了装潢艺术的实用性。
对于其本身所具有的美观性,则需要以实用性为基础。在所有的装潢设计中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美观性要服务并服从于实用性。在很多时候设计的美观性也能够为实用性带来一定的好处,例如一个商标或者其它的包装在让人觉得美的时候,还要让人一眼就能读出其中的意识,同时还要能够传递出所包装的物品的一些功用。
包装装潢设计中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有一定的民族性。世界上的所有著名的艺术都脱离不了其民族性,当失去民族性的时候就是失去其艺术灵魂的时候。因此,包装装潢设计作为一门设计艺术也应该将民主性作为其设计原则中的重要一条。例如我国很多的包装设计中国都应用了书法艺术。同时还有前文提到到的许多台标也拥有着强烈的民族文化气息。在例如将一些民间图案运用到包装设计中去,传统图案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地域性,而且与现代图形造型方式都有着许多不同之处。运用了民间图案的包装设计都能够体现出一股强烈的民族性。
【关键词】湟源排灯 文化产业 产业开发
一、排灯文化产业中的问题分析
(一)政府面临的问题
湟源排灯前几年经历了由量变到质变的重要转折阶段,近几年虽也在持续举办排灯展览,但在规模、样式以及创新方面已明显不如从前。究其原因在于,一是过去的活动是由县政府专人主抓工作,由当地文化局的内部团队负责制作,转为近几年由文化局外包给本土公司进行制作,而文化局在名义上进行监管的运行机制。县文化局的初衷本是希望以此发展当地排灯文化产业,提升本土排灯文化公司的制作能力,但在外包过程中,由于事先缺乏对本地制作公司的能力评估,且文化局的制作团队早已解散,也失去了对排灯工艺方面的监督,以致近年来的排灯在制作工艺水平、艺术价值、创新等方面并无多大提升。
二是地方政府近几年为促进当地旅游发展,逐步完善了周边配套设施,加大了对老街的改造投入,客观上导致排灯的经费投入额度以及使用效率方面明显不如从前,缺乏应有的扶持力度。
三是湟源县于2007年举办的“首届排灯文化艺术节”虽在省内外反响良好,但仅举办一届,且关于排灯的宣传活动也仅此一种。一定程度上说明地方政府关于排灯的整体规划以及品牌的长效宣传机制并不完善,品牌打造及宣传方式也较为单一,致使活动举办并没有形成系列。
(二)产品自身的问题
首先,由于湟源排灯在制作方面主要以传统工艺为主,技术应用和表现手法难以被广大群众所接受,作为湟源县着重发展的旅游性产品,一定程度影响了市场的认可程度。随着排灯逐步进入产业化发展,很可能出现由于经不起市场考验最终被淘汰的情况。所以,在发展排灯文化产业之前,这些是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其次,由于排灯市场环境不佳,品牌初步形成,省外认知度不高,导致目前湟源县仍旧无法形成集群化的产、供、销运行机制。老街内的排灯制作公司也不能单独依靠制作排灯实现盈利,必须通过开展其他业务支撑公司运作。如此一来,由于排灯本身投入成本较大,市场生存能力较弱,更容易出现产品的同质化竞争,不利于排灯市场的长远发展,离品牌建设的初衷也越来越远。
最后,排灯工艺品创新力度仍旧不够,功能性不强。湟源排灯近些年虽在风格、造型、新技术应用方面做出不少努力,但其功能几乎停留于“观赏”领域,客观上造成排灯功能性不强,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因此面临市场严峻的考验。
(三)行业本身及相关行业的问题
首先,排灯行业机制不健全,排灯制作公司无论是在规模、数量还是持有资金方面均不占优势,致使排灯文化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一方面由于社会各种文化扶持机构尚未发展起来,且“投资主体渠道单一,基本上还是靠财政拨款,文化产业投入不足,与发展文化产业所需要的资本扩张能力不相适应。”①另一方面由于本地文化产业发展观念仍旧落后,对文化产业的运作认识不够清楚,致使排灯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影响和制约。
其次,排灯产业链建设不完整,各相关文化产业发展较为分散,对排灯产业贡献率低。一是“到2010年底青海省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共有7233个,从业人数97017人,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22.38亿元,文化产业企业在逐渐增多,可企业生产的外部产业链还未形成,仍处于单打独争的状况”。二是“内部能胜任文化策划、工艺美术研发、设计的人才又少之又少”②,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排灯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也相对滞后,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排灯文化产业向更广阔的领域发展。
二、排灯文化产业中问题的解决
(一)政府问题的解决
首先,发展湟源排灯文化产业,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充分调动社会一切力量形成合力。一方面应加强对本地排灯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制定排灯文化产品开发的相关法规和优惠政策,通过扶持排灯生产企业向外发展,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要在操作时正确评估地方企业实力,组织相关人士成立排灯专家组或排灯协会,不定期开展对县内排灯制作公司以及对排灯的工艺质量进行检测与评估。通过聘请策划公司进行产业规划,了解市场动态及消费者心理需求,确保排灯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其次,在资金扶持方面,政府需平衡兼顾。既要大力发挥自身导向作用,同时也应吸引社会资金,调动社会各界群体开展对排灯文化产业的支持。如吸引外地旅游企业进行投资、鼓励本地企业加入等,保障湟源排灯文化产业顺利运行。
再次,立足长远,制定规划,建立排灯品牌长效运营机制。一方面在品牌维护上需进行长远规划,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提升产业整体形象。另一方面应拓展排灯宣传渠道,增加举办活动的形式,通过对媒体的科学利用增强宣传效果,树立排灯品牌。如“政府凡是外事活动、出国访问、经贸洽谈、接待外宾、商务活动、签订合同、专题考察、专题展出都可将其展出”。③至于国内的活动则可鼓励排灯生产企业“与著名商场、贸易中心合作,推销文化艺术产品”④,从而为排灯品牌的宣传搭建良好平台。
(二)产品自身问题的解决
首先,排灯应在继承与创新之间取得平衡。一方面要迎合市场发展需要,另一方面也切忌以创新开发之名,盲目求新、求变,失去传统风格及工艺技术。笔者认为,排灯文化产业的发展可参照本省唐卡的发展模式,排灯也可归为传统排灯和现代排灯两大类,进行双轨制发展。在制作现代排灯的过程中,应极力创新,打破旧思维,使排灯焕发活力。
其次,在市场环境方面,应做好排灯前期市场调查,进行可行性分析评估,运用市场运作和品牌营销理念明确受众定位,做好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加强排灯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一方面通过节日宣传,发行带有统一排灯标识的纪念币、银行卡、邮票等,增强湟源排灯的影响力。通过在县内各个景点或重要场所悬挂排灯装饰品,以彰显排灯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通过整合排灯资源,积极开展排灯文化产业与本地旅游、经贸等活动相结合,并大力借助新闻媒体、电子网络等进行宣传推广。此外,应客观研究排灯消费市场,避免行业内同质化竞争,通过设立定位区分、发展精品、创立品牌,以品牌带动市场,赢得消费者口碑。
最后,拓展排灯应用功能,加大开发力度,充分依靠现代科技挖掘排灯潜力。通过运用新技术和新工艺加强排灯产品的研制与开发,提升排灯科技含量。“借助现代科学手段,对其进行精心包装和创新改进,从而使之原有艺术特色和所传达出的民间文化艺术信息更浓。”⑤如将排灯工艺融入木质家具、装饰品中,实现排灯的遥控开关功能、定时开关功能,或实现排灯内容的变化等,以提升排灯产品的附加值。
(三)行业本身及相关行业问题的解决
首先,一方面应通过政府或社会融资,培育一批有实力的排灯文化产业基地,增加企业数量与规模,增强排灯行业市场竞争力。大力扶持县内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向专业化、精品化、特殊化、新型化方向发展;通过建立排灯产业园区,引导当地排灯企业向园区集中,形成排灯品牌集群优势。通过“实行强强联合、强弱互补,扩大产品范围,从战略高度对产品进行统筹规划,延伸产业产品链”。⑥另一方面,应成立排灯行业协会,建立行业对话机制,避免市场无序竞争,严格规定各企业的销售领域、产品定位、产品规格。定期开展产品评审,防止排灯产品出现庸俗化、劣质化,约束市场不当行为,实现排灯文化产品良性发展。
其次,针对排灯相关产业链较弱的问题,地方政府应加大对排灯相关行业的扶持,在县内形成完整产业链体系,保障地方文化产业竞争力,如民族工艺制造业、零售业、旅游业、服务业、交通业、出版业、影视业等。例如四川省“自贡花灯从一项民间活动发展为一项知名品牌,形成了与灯会相关的57个公司,每年可提供将近6000个岗位”。⑦在人才建设方面,要加强人才队伍素质建设,采取集中培养方式,提高各部门人员素质。通过开展与地方高校合作,成立排灯研究所或研究基地,既为学生提供学习场所,也为湟源排灯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一批懂文化、懂生产、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结语
发展湟源排灯文化产业是青海省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也反映出目前社会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又正处于文化产业化初期的关键阶段,就更应该把重点放在对符合国情的文化产业的支持和扶植上。⑧随着十七届三中全会大力倡导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强省也必然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而湟源排灯文化产业的开发与发展,不仅有利于湟源县本地的经济生活,也赋予了当地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增强了湟源县的文化软实力。
(注:本文为青海省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创新项目“湟源排灯文化产业开发研究”的成果。)
注释:
①②④⑤⑥马季春.关于开发青海特色文化产品的思考[J].青海文化,2012(3):66.
③赵兰. 农民画艺术发展现状初探[J].青海文化,2012(3):85.
⑦张在德.保护和合理利用民族民间文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C].//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119.
标定位到新晃夜郎古国文化旅游开发模式选择,横向与纵向对比分析了新晃在其发展旅游产业的独特理念和发展历程。
关键词:新晃;夜郎古国;文化开发研究
新晃侗族自治县自然景观奇特而优美,生态环境优良,民俗风情丰富有趣而富有独特的风格,夜郎文化神奇又独具魅力。在逐渐融入大湘西开发圈和大湘西旅游圈过程中,又沐浴
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和大湘西历史发展春风,新晃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和历史条件开发夜郎古国文化旅游显然是可取的,但同时这些资源也不是完全完美的结合,自然资源与
夜郎古国历史文化的结合问题,现代的社会习惯与长期保存的民俗风情的矛盾,个体发展与整体规划的矛盾,都将是新晃夜郎古国文化旅游开发所面临的现实而客观的问题,只有
分析好开发的现有条件,才能全面的看到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而找到解决这些矛盾与问题的途径。
一、夜郎古国文化市场开发存在的问题
新晃县地域面积是1508平方公里,农业人口占的比例大,2009 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GDP)21.5 亿元,较2005 年104573万元增长8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694
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9848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9866 万元,一、二、三产业结构由2005 年的28.7∶33.7∶37.6 调整为2009年的16.6∶41.7∶41.7。由此可见新晃仍处于工业化
初期的农业县。随着国内外对夜郎文化一度的关注,国家曾给予新晃县一部分的经济补贴,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产业规模还很小,民族特征不够鲜明,知名度还不高,效益还很
低。因而对新晃旅游服务营销的市场定位进行理性分析,并寻求新的营销策略,将有利于新晃旅游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长足的发展。
(一)整体规划和宏观管理滞后
目前,新晃县还没有对自身市场的发展走向、消费趋势,以及自身发展应有的数量、比例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也没有确立发展夜郎文化旅游市场的准确定位,因缺少
注入、突出、整合、提升及创新夜郎文化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的相关工作,而缺乏具有影响力、凝聚力和辐射力的文化品牌,也没有形成系统的发展态势。同时宏观管理滞后,夜
郎古国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仍处于自发的状态,导致市场竞争出现局部无序状态。
(二)民族文化市场规模小,层次低
从文化娱乐演出、旅游、体育到广告、印刷、教育培训业等都程度不同的存在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虽然民族文化旅游有资源,
但开发不够,没有形成整体效应。
(三)地方的、民族的人文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新晃侗俗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傩戏文化”、“侗家山歌”、“习俗文化”以及老区革命历史文化和人文旅游文化应进行深度开发和整理,但是其展示平台尚
未完全建成,缺乏吸引力,难以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夜郎古国文化市场发展的策略
(一)政府主导形成旅游发展的强大动力
新晃县社会发展“十五”规划制定夜郎旅游文化未来十年的模拟方案,夜郎文化开发研究必须统一规划协调系统,专业研究机构,具体的商业市场运行手段。积极融入“武陵
山脉经济协作区”,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带动三产快速发展。[i]政府组织保持并维护好夜郎古国文化自身特色,是推动新晃文化产业振兴的生命线。避免跟风模仿、重复建设、
同质化等现象,应把贯彻实施反映民族个性的特色文化品牌和文化项目作为推进新晃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
(二)区位交通强化夜郎古国文化旅游的综合功能
如今,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将家庭团聚的地址选择于农家乐,呼吸着新鲜空气,品尝农家美味,欣赏民俗表演,感受着浓厚的田园气氛。新晃旅游部门以“农家是我们的家”为
主题,给予各地农家乐一定的经济补助,组织对外旅游者采取各种优惠措施,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和民俗节庆活动吸引旅游者的兴趣。同时农家乐推出本地特色文化的杀年猪
、打糍粑、喝油茶等节庆活动,节日气氛十分浓郁。随着新晃县自驾游条件日趋完善,来自市内各地和周边地区的自驾游一族畅游新晃山水。一是高速公路网络覆盖较全,连贯地
链接个各景区的公路路况,吸引着大量自驾车旅游爱好者的前往旅游观光。二是高速公路的顺利打通,粤港澳地区的游客乘武广高铁进入我省进行旅游度假。三是航空产业的迅速
崛起有利于境外游客来湘过节旅游。
(三)发展区域经济,打造小型旅游文化圈
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将旅游资源看作区域的共有财富,鼓励具有资本优势、技术优势的地方与具有资源优势、环境优势的地方合作,共同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开展跨地区
资源重组,形成新的更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和更富有效益的旅游线路。协作各方联合进行市场调研,深入了解旅游市场需求特征,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发旅游资源,合作建立
适应于多元化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体系。夜郎古国文化旅游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向着区域联合区域合作迈进的,采用区域合作的方式联合开发,实现多赢。湘西,两广,鄂西地区的
文化与夜郎古国文化不断碰撞和渗透,形成了一个夜郎文化圈,与滇文化圈、巴蜀文化圈、楚文化圈、岭南文化圈交接,正好处于四个文化圈的环拱之中。(作者单位:吉首大学
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保继刚,旅游区规划与策划案例-广州[M].广东:广东旅游出版社,2005:12-23.
[2] 游红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以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为例,改革与开放[J] 2011,01.
从自然方面来看,中国西部存在着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的条件。中国西部是我国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所在地,在高原与高原和高原与盆地的结合部,地形地貌十分复杂,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据竺可桢先生研究,历史时期中国气候大致可分为四个温暖期和四个寒冷期。温暖期气候温热,水草增加;寒冷期气候干凉,风力强劲。在由暖到寒或由寒到暖的过渡阶段,气候振荡,灾害频繁,往往对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负面的影响。尽管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无论是干旱的西北地区,还是多水的西南地区,都曾因风力侵蚀和水力侵蚀而发生过土壤退化的事。西北地区深处内陆,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燥,沙漠较多。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大部分地方及新疆北部的一些地方年降水量在100毫米至700毫米之间,而内蒙古西部和新疆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均在100毫米以下,有些地方年降水量甚至不足20毫米。由于降水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加之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所以一年中湿度差别较大,容易出现水灾、旱灾和风灾。历史时期西北地区此类灾害屡见不鲜。如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关中连年大旱,百姓流亡殆尽,出现“人相食”的悲剧。再如1983年4月27日,沙暴吹袭陕北,顿时天地昏黑,伸手不见五指。在野外耕牧的农民来不及躲避,或迷路失足,或为狂风卷起,或被沙尘窒息,死伤者多达数十人。水灾的直接后果是造成水土流失,而水土流失就意味着地力下降,开始向荒漠化的方向发展。旱灾的后果是造成土壤水和地下水大量蒸发。而土壤水、地下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在降水量极少的西北干旱地区,土壤的含水量主要靠地下水毛管供给。当地下水位下降,毛管上升水不能达到地表或植物根系层时,植被开始衰退,覆盖度降底,受到沙化的潜在威胁。如果地下水位进一步下降,土壤发育成干旱土时,植物便会干枯死亡。而当土壤上层长期处于干燥状态,植被衰败以后,就容易受到风蚀破坏,从而出现沙漠化。地下水位越深,荒漠化的可能性越大,植被越少,荒漠化等级越高。风灾对土地荒漠化的影响更为明显。风是沙漠扩展的原动力,地表一旦失去植被保护就会受到风蚀。在风蚀的作用下,地表的枯枝落叶层、粗腐殖质层、腐殖质层、泥炭层、盐聚层逐渐被风吹掉,形成光板地。当风沙流作用于的地表时,会产生线状风蚀擦痕,擦痕加深,形成略微凸起的土墩与风蚀线状凹地。随着风蚀作用的不断发展,光板地演变成风蚀劣地,被吹蚀的物质形成风沙流。当风沙流速度降低或遇到障碍时,所挟沙尘下落堆积,受不同风向的影响而形成各种类型的沙丘,从而使该地变成沙漠景观。
从社会方面来看,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大大加速了西部土地荒漠化的进程。历史时期在西部的许多地区都曾发生过滥垦滥牧的事。滥垦主要发生在西部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农牧交错地带,其结果往往与土地荒漠化相联系。如在塔里木河上游的阿拉尔地区,1959年至1996年,耕地面积从22870.6公顷发展到37691.7公顷,增加14821.1公顷。同期下游阿拉干地区沙漠化土地则由137120公顷发展到149420公顷,增加12307公顷。而塔里木河下游的铁干里克农耕区1970年后因缺水灌溉被迫弃耕的16600公顷土地已经沙化。滥牧主要发生于草原区,其结果也与草场退化联系在一起。如内蒙古的锡盟草原在20世纪80年代放牧超载15.4%。由于放牧过度,导致大量草场严重退化,迫使175户牧民迁往他乡。这样的事例在史籍中俯拾即是,不胜枚举。
由于滥垦滥牧、毁坏森林、草原的事件时有发生,其后果是森林和草原不断缩减,有些地方甚至成为濯濯童山。这种情况在黄土高原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黄土高原地区曾经存在过大片的森林和草原。在原始社会末期,黄土高原东南部、秦岭山脉、中条山、吕梁山、豫西诸山及渭河、涑汾河、伊洛河诸平原都属于森林地带,黄土高原西北部地区则属于草原地带或森林草原地带。春秋战国时期,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强,黄土高原的平原河谷地带逐渐被开垦成农田,平原河谷地带的森林随之缩减。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农业区的扩大,平原地区规模较大的森林逐渐消失,除关中地区的上林苑中尚有较多林木外,其他平原上已经很少有森林的记载。平原地区的森林消失以后,陇山以西、秦岭、晋西北诸山及阴山山脉的森林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唐宋时期黄土高原地区的森林和草原继续缩小。到了宋代,秦岭、陇山、黄龙山、岚州、石州、汾州等地的林木被大量破坏。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地区的森林和草场进一步缩小。由于大量屯田,过度开垦,加之滥砍滥伐,平原地带自不必言,丘陵和山区的森林也迅速减少。陕北地区的森林,主要分布在黄陵、洛川、富县、延安、延长、宜川等县的某些山区。据说在周至至洋县的300里间,砍伐林木的人经常不下数万。如此乱伐,自然对森林的存在构成巨大的威胁。此外,清代对河套等地的大规模开垦,不仅使草原面积越来越小,而且也使畜牧区、半农半牧区和农耕区的植被大量减少。据民国《横山县志》讲,“草地仅十之二三”。森林和草场的毁灭,使土壤失去了应有的屏障,不仅难以含养水分,而且在风力、水力侵蚀的作用下日益退化,甚至就地起沙。这两个原因互为表里,恶性循环,使土地荒漠化情况愈演愈烈,不少地方因此变成了沙漠。
此外,对水资源使用不当也曾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发展。如塔里木河两岸在汉、唐时期曾有不少规模较大的城镇,天然植被良好,农业发达,但过度开垦用水,使河流萎缩,水系变迁,从而导致大片土地荒漠化,昔日繁荣的城镇也相继沦为废墟。土地荒漠化严重地制约着西部经济社会的发展。治理荒漠化的土地已经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生态文化;休闲旅游;秦皇岛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4-0057-02
一、生态文化的内涵
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亦即自然生态。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文明。
生态文化是人类认识和探索自然界的一种高级形式体现,人类在出生到死亡这个过程中要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发生关系,人类在实践活动中认知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处理好这种关系人与自然才能长期和谐地生存和发展,生态文化从大自然整体出发,是经济文化和伦理结合的产物。
生态文化是新的文化,要适应新的世界潮流,广泛宣传,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识和关注,通过传统文化和生态文化的对比,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兴趣,有利于资源的开发,保护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促进经济发展,造福于子孙。
二、秦皇岛生态旅游资源的现状
1.自然生态旅游资源
秦皇岛自然环境优越、资源丰富,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以山、海见长的海滨风光,著名旅游胜地有以北戴河为中心的海滨旅游风景区、以山海关为中心的古城旅游景区和以老岭为核心的山岳旅游景区。最负盛名的景观有秦皇求仙入海处和海上运动场等,海滨旅游风景区包括北戴河、南戴河、黄金海岸和碣石山等景区。辽阔的海域和漫长的海岸线,是秦皇岛最具魅力的所在,绵延数十里的金色沙滩,茂密浓郁的绿色丛林,或一碧万顷,或汹涌莫测的大海,沙、林、海各种景观相映生辉,构成一幅毓秀天成的自然画卷。山海关名胜旅游区有天下第一关、老龙头、角山长城、孟姜女苑、长寿山、燕塞湖和九门水口等胜景,九门水口是长城的一个重要关隘,素以外形别致、结构奇特的九道水门构成的关城而著称于世。
2.人文生态旅游资源
秦皇岛也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其古文化、文物遗址主要有50万—100万年前滦河东岸秦皇岛市卢龙县武山北侧的喀斯特溶洞遗址,被称为“武山猿人遗址”;山海关区孟姜乡小毛山村西南金丝河畔的500米高地的小毛山新石器遗址,是红山文化的遗存;山海关区高建庄乡黑汀村北、石河两岸的高地处的将军台新石器遗址;在北戴河海滨金山嘴路东横山的秦始皇行宫的主体建筑群;还拥有秦文化、长城文化,秦始皇、汉武帝、曹操、杨广、李世民、朱元璋、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和等名人名作。
综上所述,秦皇岛旅游资源丰富,种类齐全,精品众多,特色突出。经过多年开发建设,形成了以长城、滨海和生态为主要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全市旅游景区有40多个,其中,长城文化、海滨休闲度假、历史寻踪、观鸟旅游、名人别墅、山地观光、海洋科普、国家地质公园、体育旅游和工业旅游等多种精品旅游线路和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山海关长城节、孟姜女庙会、望海大会和昌黎干红葡萄酒节等旅游节庆活动备受国内外游客青睐。
三、秦皇岛发展生态文化休闲旅游的SWOT分析
四、秦皇岛生态文化休闲旅游的发展对策
1.确立“生态文化休闲中心”的品牌形象
借助长城、古城文化内涵,结合秦皇岛生态旅游资源优势,乘休闲旅游发展势头,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休闲旅游是秦皇岛的最佳选择。确立“生态文化休闲中心”品牌形象,秦皇岛市应以生态文化和休闲作为助力,带动旅游业整体发展。
2.加快生态文化休闲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步伐
生态文化休闲旅游作为一种感受式的旅游消费行为,只有配以丰富的旅游产品,才能满足游客对生态、文化、休闲等多层次的旅游需求。秦皇岛应充分利用长城、海滨、山地等独特的生态文化休闲旅游资源,重点针对北戴河度假区、昌黎黄金海岸和山海关古城景区进行整合优化和生态文化休闲中心转化,寻找新热点,由过去传统的观光旅游向生态、文化、休闲多层次旅游类型转变,策划海上竞技、潜水等旅游项目,开发观鸟垂钓、康复疗养、节庆活动和会议会展等多类型旅游产品,通过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满足不同游客需求。
3.拓展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客源市场
由于秦皇岛地理位置、资源状况、交通便捷程度等现状,秦皇岛旅游客源市场的重点在京、津、冀、东北等周边范围。若想大力拓展客源市场范围,还应加强其周边地区的区域合作,逐步地拓展内蒙古、山西、河南、湖北等中西部具有一定潜力的客源市场;对于境外的客源市场,重点是巩固俄罗斯客源市场,大力发展东南亚、日本和韩国客源市场,并努力争取拓展欧美客源市场。
4.加大宣传力度
秦皇岛在宣传其发展生态文化休闲旅游上,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特别要注重发挥网络的优势,提高秦皇岛旅游市场宣传水平。借助举办节庆活动和大型会议会展等时机多方位宣传,并在充分调研其潜在客源市场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以取得良好效果。
古语说得好,“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要把旅游推销出去,必须先进行大力度的市场营销促销活动,而且,经验数据证明,旅游宣传促销的投入产出比值较大,是一种合算的经济行为。因此,集中力量,加大旅游宣传促销投入,增强宣传力度是秦皇岛市发展旅游业的明智选择。但是,在加大促销力度时,千万不能无的放矢,缺乏针对性。事实上促销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促销活动目标的明确程度。有的放矢,可以事半功倍。秦皇岛市要使旅游宣传促销活动有针对性,必须做到:第一,坚持内外有别原则。境内外旅游宣传促销活动不应采用同一方式、同一内容进行,应有所区别,分别进行。第二,坚持主次有别原则。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差异,各地的旅游客源量和群体有较大差异。所以,应有主有次地进行宣传促销。第三,坚持旅游消费对象有别原则。即针对旅游产品消费者和旅游中间商进行不同的宣传促销活动。
5.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部门要编制旅游交通专项规划,加快旅游道路的修建,并优先解决交通干道、重点旅游景区到乡村旅游点以及景区之间的道路交通问题。省级重点旅游项目、景区的连接道路建设要优先开发建设,并参照农村公路建设补贴标准执行。不断提升旅游配套服务功能。加强自助游体系建设,涉及旅游交通指示牌、游客服务中心、自助救援设施建设时,有关部门在选址上予以优先规划。完善旅游标识系统。按国家标准,全面升级市区、主要景区、口岸和交通干线等处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并规范其使用。
[参考文献]
[1]张进福.走向“休闲”的旅游——对旅游(支柱)产业的思考[J].旅游学刊,2007(10).
[2]吕宁.中国城市休闲和休闲城市发展研究[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
[3]刘锋.“民生改善”引领旅游发展方式转变[J].旅游学刊,2010(8).
[4]李应军.基于生态文明观的旅游发展探讨[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Abstract: There are rich natural,cultural eco-tourism resources in Qinhuangdao.But it has both advantages such as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ulture and leisure travel geographical locations,and disadvantage such as peak seasons are too obvious.Qin - Huangdao is implementing the “tourist city” strategy.There are some respects,such as establishing the image of “the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leisure center”,transferring the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and leisure tourism resources into its product,expanding the tourist market of eco-culture and leisure,and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infrastructure.It is good to improv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and leisure tourism,and the large-scal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economy in Qinhuangdao.
Key words: ecological cultural;leisure tourism;SWOT;countermeasure;Qinhuangdao
一、引言
对于去凤凰古镇旅游的旅游者来说,很多回忆都和住所有关。这些住所通常不是高级或经济型品牌连锁酒店,而是那些特色鲜明与自己品味相投的民宿客栈。语言文字既是凤凰古镇客栈经营者传递客栈文化的窗口,也是游客感知客栈文化的重要渠道。客栈经营者通过语言构建的客栈文化具体形式包括客栈名称、客栈宣传语等。游客通过语言表达对客栈文化感知的具体形式包括游客随记和游客点评。客栈文化的构建与感知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二、客栈文化的构建
(一)客栈名称
醒目的客栈名称会成为吸引游客的关键点。这些客栈名称或是意义非凡,耐人寻味或是内容丰富让人充满想象。调查显示,认为凤凰古镇“客栈名称有特色”游客占所有游客的86%,且该项得分平均值为6.7。另外,一些网友表示在网上查找某个攻略的时候就对那些名字独特的客栈情有独钟了。游客好评度较高的客栈名称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表达浪漫爱情或憧憬的名称,如真爱一生,遇见你,如初见,等你来,邂逅客栈,牵手客栈,遇见美丽,七月七等;第二类,蕴含美好愿望与祝福的名称,如幸福乌托邦,nice小旅馆,步步高客栈等;第三类,体现旅游心境的名称,如纤鹇小筑,慢时光,河边闲,夜不归宿,我行我宿,古城烟雨,慕名早安,画中居,迟来居,心灵驿站,小懒人等。这些客栈名称从各个方面切入,将凤凰古城的文化、历史、环境、氛围等特色展现的淋漓尽致。
不同名称的客栈吸引游客的类型也各有侧重。如“在水一方”的客栈老板是两位年轻的小伙子,他们希望自家的客栈能够给到凤凰旅游的年轻人提供一个交流聚会狂欢的场地,如同琼瑶剧《在水一方》里的青年男女们,在一起欢声笑语,留下年轻时美好的回忆。“如初见”是一家档次相对较高的客栈,据店家介绍在该客栈入住的多为中年夫妇。他们在此停留少则几天,多则一个月;在“夜不归宿”入住的游客大多是集体出游的游客,如一群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就选择了这家客栈。
(二)客栈宣传语
根据问卷数据显示,有89%的游客认为凤凰古镇客栈店前的宣传语很有特色。其中有76%的人表示,他们在选择住宿时,是被那些触动心扉的宣传语所吸引。
在去哪儿网上凤凰的旅游游记中,被网友提到较多的宣传语有“遇见你就是旅行的意义”、“慢一点,再慢一点,别让时间乱了心情”、“在这个世上总有一个人在等你”。年轻的游客希望在此寻找爱情、留下与ta的美好回忆;生活在快节奏的大城市的游客来到凤凰客栈栖身,能够放慢脚步,沉淀心灵;遇事不顺的游客希望在此抛开烦恼,寻找自我。这些文字把握住了凤凰旅游者的心理需求,旅游者在欣赏这些文字的过程中也在享受凤凰之旅。
三、客栈文化的感知
(一)游客随记
在凤凰的很多客栈前台都会备有几本精致的小册子(以下称游客随记)。客人随时可以在小册子上留下自己的心情,也可以翻看其他游客写下的心情。在纤鹇小筑客栈的柜台上,摆放着大小六本这种游客随记。在水一方咖啡旅馆里也同样有好几本游客随记。此外,在水一方客栈通往客房过道的墙壁上,也有无数客人留下的心情,暂且称之为“涂鸦文化”。看到墙壁上的各种涂鸦也别有一番感受。游客随记可以反映的信息包括游客对客栈住宿的满意度、对客栈主人的评价、对凤凰旅行的感受等。
(二)各抒己见的游客评论
从去哪儿网游客点评中可以看出游客对凤凰客栈文化的感知情况。通过与游客的深入访谈发现,游客在网上进行预订决策时会考虑客栈名称。如入住邂逅客栈的多为独自出行或情侣;入住霖江客栈的多为夫妻或情侣,入住米兰别院的多为家人或朋友;而入住我行我宿客栈的多为朋友或独自一人。一些游客还会对客栈主人留下深刻印象,如很多入住米兰别院的游客在评论中提到店主夫妻俩很恩爱,以及他们可爱的女儿;入住我行我宿客栈的游客则多次提到店主李哥的热情;还有一些游客提到客栈的氛围“像家一样”、“小清新”、“闹中取静”、“酣畅”等。
四、总结
总体来说,凤凰古镇的客栈语言文化的构建是成功的,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客栈语言文化的构建与凤凰古镇整体文化融为一体。不论是客栈名称还是客栈宣传语都与凤凰古镇浪漫、温馨、静谧的旅游形象十分契合。其次客栈语言文化的构建主体――客栈经营者们能够把握目标消费者特征。调研显示,来凤凰旅游的多为15-35岁的青年群体。他们来到凤凰,都会憧憬一份美好浪漫的爱情。凤凰客栈的名称和宣传语的设计迎合了到凤凰来旅游的游客的需求。
(吉首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在文化传播的视角下对凤凰古城体育文化旅游进行研究,指出凤凰古城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阐述体育文化旅游中文化传播作用与影响:传承与弘扬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促进民族间文化交流;增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繁荣。提出重视体育文化旅游的发展,加大宣传力度;以体育节庆为依托,促进体育文化旅游发展;加快培养体育文化旅游专门人才的体育文化旅游发展对策。
关键词 文化传播;凤凰古城;体育文化旅游
基金项目:吉首大学研究生科研项目(14JDY022)。
作者简介:周雪华(1990—),男,湘西凤凰人,吉首大学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学。
体育文化旅游是以体育运动项目为载体,体育文化为核心,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通过参与体育运动进行的文化体验并受到文化内涵感染的一种休闲、娱乐方式。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人们收入的提高及带薪假期的延长,以及社会压力的增加和对释压需求的期待, 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已不满足于在各个旅游点之间长途跋涉疲于奔命的传统观光益智旅游方式[1]。人们的旅游消费逐渐向高娱乐性、高参与性、高艺术性、高文化性方向发展[2]。体育文化旅游在游客们对旅游消费方向转变的背景下崛起的一项新兴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和旅游业的繁荣而悄然产生的[3]。凤凰古城正是以文化旅游在全国享誉盛名,古城里居住这苗族、土家族这两个聪明与勤劳的少数民族。在这两个民族的发展历史中,各自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每一项都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本文通过对凤凰古城体育文化旅游发展进行研究,以期待为合理的开发凤凰古城体育文化旅游资源,传承与弘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促进本地区经济的繁荣与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1 凤凰古城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特点
凤凰古城这一全球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其旅游业至2000年以来得到迅猛的发展,凤凰古城旅游产业主要是山水风景旅游,民俗风情旅游及文化旅游。然而在这块苗族、土家族聚居的土地上,拥有着丰富的传统体育项目,每一个传统体育项目中都蕴含着浓厚的优秀文化,体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由于凤凰县居住民族主要为苗族、土家族,凤凰县人民体现出来的主要文化特征也分别为苗族土家族文化。这两个聪慧的民族在自己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直流传至今形成了凤凰古城特色的体育文化旅游资源。
1.1 民族特色性
凤凰古城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大部分是由苗族、土家族这两个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所组成。然而这些传统体育项目的形成是苗族、土家族人民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不断的沉淀和发展形成的。这些传统体育项目有来源与苗族、土家族祖先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有来源于他们的祭祀活动中;有来源于苗族、土家族祖先们与自然界做斗争的过程。传统体育项目自从形成以来就拥有了强烈的民族特色,它能反映出一个民族的习俗及文化特点,因此凤凰古城体育文化旅游资源拥有强烈的苗族、土家族特色。
1.2 丰富多彩性
凤凰古城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组成是由苗族、土家族传统体育组成,苗族、土家族是我国两大聪明与勤劳的民族。这两个民族的传统体育资源丰富并且文化底蕴深厚。由于凤凰古城的体育文化旅游资源是由苗族、土家族及其他民族的传统体育共同组成,形成了一种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共存现象,既没有独一民族的单调性,也没有体育文化资源的缺乏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多彩,上刀梯、摆手舞、茅古斯、苗鼓、耍龙灯、龙舟竞渡等各显特色。
1.3 功能多样性
丰富多彩的凤凰古城体育旅游资源决定了其自身拥有多功能的特征。精彩的上刀梯、舞狮子、烧龙灯等极具观赏性;土家族摆手舞、茅古斯舞、高脚、陀螺及苗族的苗鼓舞等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的游客投入其中去亲身体验和感受苗族、土家族的文化魅力,具有较强的健身性和参与性;苗族、土家族武术发展源远流长,苗族鼓舞及猴儿鼓堪比安塞腰鼓,这些体育项目都具有极高的科学考察价值,对了解苗族、土家族这两大民族的历史有着深远意义。
2 体育文化旅游的文化传播作用与影响
2.1 传承与弘扬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着重大意义。国家和政府也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以达到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但效果不能尽如人意。体育文化旅游的开发在无形中产生了文化的传播作用,当全国各地的游客们前来参观旅游,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并感受了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魅力,受到其熏陶,然后回到各个地方传播在凤凰古城体验到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位前来凤凰古城旅游的游客们都成为了古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者,无形的扩大了古城体育文化传播者的基数,并扩大了传播区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起到巨大作用。
2.2 促进民族间文化交流
凤凰古城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其旅游业在2000年以后得到迅猛的发展。当今凤凰古城每年接待来自全国各地游客量达到600万人次以上,这些游客们来自各个民族带着不同的民族文化。民族传统体育来源于生活、生产等社会实践中,通过民族传统体育能够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文化习俗,游客们在参与体育文化旅游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了苗族、土家族的民族文化,促进了人民对这两个民族的认识。在旅游过程中游客们也体现了自己身上所带来的民族文化特征,古城人民也在其中感受和认识了外来民族文化,自然而然的形成了民族文化间的互动和交流。
2.3 增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繁荣
凤凰古城座落于湖南省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曾经这里是湖南省最贫困的地方,武陵山脉特困地区。随着旅游业的开发,凤凰古城的经济得到飞快的增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压力的变大。传统的山水风景旅游已不再是游客们喜爱的主流,高参与性、高娱乐性的体育文化旅游在不断的兴起,并日益壮大。凤凰古城传统的体育文化旅游资源有着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吸引着八方游客不远万里前来体验和感受。体育文化旅游的开发也丰富了凤凰古城的旅游资源,促进了旅游业的兴旺,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3 凤凰古城体育文化旅游发展对策
3.1 重视体育文化旅游的发展,加大宣传力度
凤凰古城提出文化、生态旅游的发展战略,传统体育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体育文化旅游正与文化旅游发展战略相呼应。体育文化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新兴项目,日后必定在旅游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政府部门和民间应积极配合,重视体育文化旅游的开发和发展。在体育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在政策上支持、方针路线上引导,做到科学化发展。对凤凰古城的体育文化旅游加大宣传力度,突出其特色,可以通过媒体,网络等手段让游客们了解到凤凰古城体育文化旅游独有的特色和魅力,从而产生前来体验和感受的冲动。
3.2 以体育节庆为依托,促进体育文化旅游发展
中国有关学者把节庆活动定义为:节庆是指某地区或城市以其特有的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和艺术、传统竞技、体育、风俗习惯、风情风貌、地理优势、气候优势、遗址、胜地、古迹等为主题,自发而周期性举行大型的庆祝活动[4]。
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支撑,举办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节庆,定能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凤凰古城经济、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如湘西州吉首市每年举行的鼓文化节,正是以苗鼓文化作为支撑,邀请全世界多种鼓汇聚一堂,进行交流和表演。鼓文化节的魅力吸引了全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目睹这一场鼓舞表演的盛宴。凤凰古城体育文化旅游的发展应向自己自治州的首府吉首借鉴和学习,多举办像鼓文化节这样的体育节庆,促进体育文化旅游的发展。
3.3 加快培养体育文化旅游专门人才
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人的规划和开发。凤凰古城旅游也能在短短几年达到一个这样的高度,靠的是旅游专业人才对天然的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大力宣传得来的。凤凰古城虽然有大量的旅游开发人才,但是在体育文化旅游这一领域的专业人员稀缺。政府部门应加大投资,一方面对体育文化旅游这方面的人才引进;另一方面,可以和高校旅游学院进行联合,将人才送往指定学校进行定点培养,学成后回到凤凰为体育文化旅游事业做贡献;再者,对现有人才的在岗培训工作要全面和与时俱进。
4 结语
凤凰古城传统体育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具有浓郁的苗族、土家族风情。体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拥有高度的健身性、娱乐性、参与性及表演性。这些体育文化旅游资源从侧面反映了凤凰苗族、土家族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表现了璀璨的少数民族文化。积极开发和发展凤凰古城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全民健身事业的实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民族间交流与团结,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必虎,俞曦.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
[2]邱云美,封建林.畲族传统体育旅游价值评价及开发[J].丽水学院学报, 2005,27(4):22-25.
[3]单建新.河南少林武术文化旅游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
[4]周春太.鸭绿江流域朝鲜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辽东学院学报,2012,4(12):242-245.
[5]李新锋.河南省体育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4,2(3):21-23.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开发;文化传承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与旅游开发的关系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拥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对传承民族文化血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还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旅游价值,也是昭示地方文化形象,体现地方特色的重要旅游资源.开发非遗旅游,不仅能够丰富旅游资源的类型,提升旅游资源的文化品位,而且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如孟姜女故事传说是秦皇岛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孟姜女文化的深入研究,已与山海关众多历史遗迹及自然景观相契合,孟姜女庙也是以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为其精髓建立,对此资源的开发也加深了秦皇岛长城文化的内涵,为旅游资源注入了丰富的内容。
(二)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促进作用
旅游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活动,本身具有继承、发展和保护文化的功能,兼具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的旅游开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生存的一条适宜的出路。通过合理、适度的维护或恢复非物质文化遗产适宜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发挥其使用功能,从而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性状态。同时,旅游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可以有效解决了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保护资金匮乏、缺乏后继传承人、因社会环境变化而导致的生存空间萎缩等问题。
二.秦皇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联动策略
(一)加大文化内涵挖掘,使非遗旅游开发形神兼备
文化是旅游的精神内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最终是为了传承和发展,开发中必须深度挖掘其文化精髓,才能使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失其“真魂”。对于秦皇岛当地历史悠久的典故传说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与物质遗产有效结合,进行开发。以文化培育景区.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还可以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效益,合理的开发必将带来良好的互动效果。
(二)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类型
目前秦皇岛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但利用形式单一,涉及内容不够丰富,相关的专题旅游较少。根据秦皇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性质和游客的感知方式。提出几种适宜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产品类型,如:
1)民俗专题博物馆:改变以往单一静止的展馆模式,运用各种现代声、光、电手段,体现秦皇岛当地民俗活动场景、制作技艺等,再现其原生态环境;
2)民俗旅游村:以特色村落、街区和村民介入为主进行展示,使游客可以全方位体验特色民俗带来的浓厚氛围。
3)实景舞台表演:是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大型自然景观资源实体的紧密结合而形成,是以自然景观为载体,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的成功途径。
(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体验和休闲性
如今,体验和休闲性旅游逐渐成为当代旅游热潮。秦皇岛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设计旅游产品时.应注重提高产品的体验和休闲价值,打造体验性和休闲性突出的有益旅游者身、心、智、情感方面需求的旅游产品。这一特性非常适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流变性的展示。对于一些民俗手工艺,还可以增设体验项目,满足游客DIY的乐趣,这种深度体验式文化旅游可使参观者零距离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加游客全方位的感官体验,进一步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真正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四)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从秦皇岛市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旅游开发方面的课程还没有开设。旅游专业人才对于非遗缺乏系统理论知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在广大的农村、小城镇地区,在进行旅游开发时旅游人才更加缺乏。另外,旅游行业从业者要加强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培训。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演人员、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导游、专业解说员等,应组织专题培训,加深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的了解,更应该认识到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的重要性。
(五)加强旅游宣传,营造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环境与氛围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需要营造浓郁的旅游环境与氛围。一方面应完善旅游标识、解说系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库及保护体系,建立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信息网站,突出遗产与旅游结合的独特方式如将孟姜女传说、萧显写匾的故事、李广射虎的故事等民间传说制作动画,编印画册、组织各类庙会、制作传奇人物雕像,针对民间演奏技艺遗产项目,组织民间演奏艺术团,举办地秧歌大赛、民歌研讨会等,全方位展现秦皇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从而增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李星明,张春丽.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研究述论[J].中华文化论坛,2007,(2).
[2]林庆.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J].云南社会科学,2004,(4):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