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青年人才培养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 青年农民人才是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先锋队。在农村和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有一大批在专业技能、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和劳务输出等方面起着引领作用的优秀青年,他们是农村宝贵的人才资源,在带领周围群众走农业产业化、经济市场化的创业致富上,起到积极探索尝试作用。如果能培养一批农村青年人才,依据个人所长,因地制宜,因产业制宜,对他们在资金上支持,在技术上帮带,在市场上引路,必能在带领群众实现共同富裕中发挥先行者和探路人的作用。
1.2 青年农民人才是科技应用、创新的二传手。广大农村青年农民人才有着自身的独特优势,是上连“技术专家”,下连“一线农民”的桥梁纽带。结合生产实践对自身所学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手把手传授给农民,充分发挥科技应用的“二传手”作用,使先进的农业科技走进千家万户,走进各行各业、走进群众生产生活。广大农村青年优秀人才在科技应用的实践中,不仅是单纯被动吸收,还能总结完善,提高科技应用的针对性、实效性、可行性,简化其程序、降低其成本,不断改进和提高农业科技的应用成效,从而提高先进科技在农业增产、增收、增效中的贡献率。
1.3 青年农民人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推进器。在农村青年优秀人才中,有的是市场信息的行家,有的是产品流通销售的高手,有的是农业科技推广的能手,掌握着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必备的许多信息、市场、技术,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定比一般群众提早发现商机、提速跨入市场,从而成为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推进器”。如在农产品深加工和经纪人领域,就活跃着一支非常优秀的农村青年经纪人队伍,他们活跃于市场,能及时准确把握市场供求信息,根据市场需求延伸农产品加工领域,树立了良好品牌形象,建成了完善的销售网络。
2 当前推进农村青年人才培养的障碍分析
苏南地区作为江苏省乃至全国小康社会建设的样本区和先行区,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都走在全国的前列。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壮大农村人才队伍、营造良好的农村人才创业环境、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强县域、镇域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都作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在苏南农村地区,还存在人才总量偏少,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农村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增长速度减缓等情况,与苏南地区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对农村青年实用人才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总体现状存在落后性。一是农村青年人才总量匮乏。根据有关部门201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无锡江阴、宜兴、锡山和惠山4个涉农地区开展的农村实用人才抽样调查来看,参与调查的16个行政村共有农村劳动力37524人,农村实用人才1111人,占比2.96%,虽然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总量还是相对匮乏。此外,由于受到受教育程度的制约,农村实用人才中获得技术资格评定的不足百分之二。二是农村青年人才在区域分布和专长领域分布不尽合理。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特点不同,苏南地区的农村青年人才的分布也有待优化,昆山、江阴等地的农村青年人才比例明显强于其他县域。三是农村青年人才素质相对偏低。由于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大多数的农村青年只能从事简单的、技术含量低、不够稳定的农业活动,在技术提升和创新能力培育上还面临较大的困难。
2.2 思想认识存在狭隘性。目前,社会上的人们至少对开发利用农村青年实用人才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一谈到人才,人们往往把眼睛盯在体制内的人才上,却忽视了广大的农村青年实用人才。在很多人眼里,“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实际上就是一句空话。要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村青年,也只能停留在设想上。由于思想认识上的狭隘性,往往导致政策出台时带有歧视性。
2.3 政策服务存在滞后性。存在着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与使用的脱钩现象。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种相关制度的改革、完善,要求消除制约人才流动和人才社会化管理的体制性障碍。而现实中,政府的行政管理部门还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政策体系,使得相关的待遇和优惠政策落实不够,这就造成了局部出现人才短缺和浪费的现象,使得有的农村技能人才处于闲置或无用武之地,而有的地方却找不到人才,人才的利用率不高,严重影响了农村实用人才的积极性。
2.4 组织管理存在分散性。据了解,全省各地级以上市和县(市、区)都先后成立了人才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亲自抓人才工作。但是从目前江苏省开展农村青年人才培训、培养工作情况上看,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条块分割、各自为阵的局面,长期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有效的协调管理,没有形成开发农村青年人才资源的整体合力,资源没有得到综合利用。
2.5 培养开发存在盲目性。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培养农村青年实用人才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农业经济的一种战略性措施。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作是一项宏大的社会工程,有的职能部门由于急于求成,一哄而上,对培训的内容、类型、规模、目标等缺少预测和规划,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在一些地方,出现了政府出钱出力办培训,却没有人愿意来学的情况。有的地方还出现政府行政部门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推广优质项目,老百姓却不来领办,行政上遭遇尴尬的局面。
3 进一步推进农村青年人才培养的政策建议
3.1 强化制度,规范管理,切实加大农村青年人才培养力度
3.1.1 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农村青年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战略是第一战略”的发展理念,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才优势,强化党委、政府的第一责任,进一步落实人才工作责任制,把农村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社会和经济发展目标考核体系,要从思想上重视、经费上保证、考核上严格来稳步推进农村青年人才的培养。
3.1.2 做好规划,完善体制。要把农村青年人才培养纳入人才总体规划,积极主动开展农村人才需求预测和发展规划工作,建立健全农村人才监测统计制度和农村人才开发目录,构筑县、镇、村三级联动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网络。要深入研究本地区的实际,量体裁衣,制定好人才培养的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促进农村青年人才培养向纵深发展。建立农村人才信息资源中心,完善农村人才服务体制,建立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推行技术职称和技能登记鉴定,加强知识人才反哺体系建设。
3.1.3 创新模式,规范管理。可以通过成立民间农村经纪人协会的方式,充分发挥各种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整合各种智力资源优势,实现农村青年人才培养队伍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集团式、公司化壮大。
3.2 创新载体,加强培训,大力培养农村青年实用人才。苏南地区人多地少,乡镇企业林立,产业积聚区众多,私营经济发达,如何开发当地人力资源,实现由原来的劳动型农民向知识型、技术型农民转变,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苏南地区应该围绕加强对农民和农村人才的培训,加快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化,进而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当代的农村青年人才不仅要掌握机械操作的现代技能,还要掌握现代的农村管理和农村经营,这就要求我们在农村青年人才培养工作中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实用和适用为主,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3.2.1 依托阵地,强化培训。依托职教中心、党校、成人教育学校、互联网络、各种农业示范基地等多种阵地,大力开展以职业技能为主的农村成人教育,逐步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围绕“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发展”对各类农村青年人才进行集中培训,聘请术业有专攻的教授、学者现场授课,当面答疑。同时采取集中学习和外出参观相结合的灵活培训模式,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类农村青年人才到发达地区和产业积聚区参观考察,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切实加强和外地的经验技术交流,积极主动的走出去,灵活机动的引进来。
3.2.2 明确重点,有的放矢。针对各类农村人才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以需定培,定向培训,积极探索定向培训和实用专业技术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机制,把各类技能培训围绕各类实际需要来开展,大力培养各类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引导各类农村能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建立各类产业积聚区,发展特色产业村,努力实现一村一特色,一组一亮点的各类产业基地,做大做强各具特色的龙头产业。
3.2.3 积极开展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工作,充实农村青年人才数量。建立完善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制度,组织农口专家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专业职称评审,建立农村人才储备库。大力实施农民职业资格证书评审工程,积极主动的为农民实行一条龙服务,帮助他们取得统一有效的职业资格证书,纳入人力资源管理和服务体系。
3.3 构筑载体,搭建平台,营造农村青年人才的创业大舞台
3.3.1 搭建平台,鼓励创业。培养农村青年人才,搭建农村人才创业平台,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农村人才创业,拓宽增收渠道。通过兴办实体,做大产业来营造农村人才创业舞台,建立“重抓人才培训,构建创业基地”的良性经营人才模式,推进农村人才的大开发,开发智力资源,膨大产业经济,鼓励和支持企业吸纳更多的农村青年人才,让他们有用武之地,有施展自己才华的空间。
【关键词】高校人才工作世界一流大学
一、 引言
现代意义上的"大学"(University)一词源于拉丁文"universitas",其含义之一即为教师与学者的共同体(community of teachers and scholars)。作为学术共同体的大学追求卓越发展之路,核心在于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不断创造知识、培养人才、传承文化、服务并引领社会发展。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高是全国高校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人才队伍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是高校取得未来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 高校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高校人才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取得了辉煌成就,支撑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各项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一些长期以来影响和制约我国高校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但是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相比较,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1、人才队伍建设与高校资源条件发展不匹配。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支撑,特色学科发展需要有高层次人才作为引领。人才资源是最核心的战略资源,起到集聚社会资源、牵引学科发展的重要作用。在互联网时代,人才、知识的流动已经形成常态,国内高校对高层次人才作用的理解、配套措施、以及制度建设还显不够。
2、人才工作的机制对高校快速可持续发展没有形成足够支撑。在人才引育方面缺乏竞争、激励、流动和绩效评估机制;高端人才引进配套政策建设存在不足;人才引进工作成效评估体系不健全;多元、灵活、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还未形成;青年人才发展空间受到一定限制。
3、以人为本的人才软环境建设与高水平大学建设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人事人才部门服务理念和专业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时期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要求。文化建设明显落后于世界一流大学。
三、 人才工作的思路和举措
用"中国梦"和"党的群众路线"重要理论统领高校人才工作,面向世界,讲求实效,找准问题,统筹规划,快速发展、保障稳定,化解高校以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源问题、制度问题和理念问题。
高校人才工作要以打造一支高水平、国际化的卓越师资队伍为主要目标,瞄准世界学术与科技前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高校校卓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创新、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本文提出促进高校人才工作科学发展的具体举措有:
1、汇聚学术领军人才
坚持高端引领、学术至上、系统规划、内外并举的原则,结合国家人才战略的实施,以高端人才汇聚作为人才工作核心要务,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创新的根本需要,打造一支由若干跻身世界学术高峰的学术大师、一大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领军人才为核心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以学科建设为牵引,以人才特区为平台,以国家需求为平台,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
2、引育优秀青年人才
坚持整体开发、科学发展、放眼世界、面向未来的原则,进一步加大高端人才队伍后备人选的培养支持工作,特别注重强化对35岁以下优秀青年人才的引进、培育、评估与跟踪服务,增强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队伍的活力与持久发展力。构建人才发展绿色通道,充分加大培育投入,重点关注青年人才发展。
3、提升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
坚持统筹规划、国际视野、机制先行、合作共赢的原则,以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为牵引。进一步加大国际化人才引进力度,持续完善青年人才国际培训机制,床罩良好制度氛围,强化国际化政策导向
4、建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坚持强化特色、服务发展、专业培养、职业发展的原则,结合专职研究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结构优化、富有活力的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提供有力支撑。岗位设置突出重点,人员聘任公正公开,加强专业技术人才个性化培养与发展支持,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发展体系。
5、提升服务能力,推进卓越管理
加强人事部门自身建设,建设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服务部门,不断丰富管理的境界和内涵,提升服务的水平和能力。积极探索体现教师职业特点、符合中国国情和高等教育规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新型高校人事制度,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开发新模式。努力营造宽松学术环境、和谐生活环境、健康人文环境建设,促进师德学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6、创新人才机制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在师资队伍水平;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关键在人才机制创新。坚持以创建世界一流为导向、以国际视野和卓越发展为核心,以质量标准体系为基础,加快构建适应未来高等教育发展需求的人才机制体制,推动将办学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完善人才发展激励机制,推进教师择优选留机制,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优化整体绩效考评机制,提高人才队伍运行效益,加快专职研究队伍建设机制。
四、 结束语
关键词:青年 培养 成长
大庆炼油厂党委将人才培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明确了“建设炼油人才培养中心、建设合格工程师培养基地”的人才工作目标和实施人才工程具体步骤,为推动炼油厂生产快速发展提供了保证人才保障。
一、炼油厂青年员工的现状及成长规律分析
从2004年开始,炼油厂每年为生产一线分配30多名新员工,大大改善了炼油厂员工队伍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缓解了生产一线人员短缺与炼油厂跨越式发展、工作量大幅增加矛盾,同时对炼油厂人才队伍的发展稳定和创新能力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为了解青年员工的思想动态、以及未来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新员工在炼油厂工作满一年后,都要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经过职业生涯设计的整理,发现大部分青年员工都想尽快融入炼油厂工作氛围,具以下特征:
(一)具有突出的创新能力。青年员工具备创造潜力和创造锐气。很难满足于简单重复性工作,而热衷于充分发挥个人的资质和灵感,挑战具有创造性的任务并力求取得完美的结果。
(二)具有一定的工作自主性。青年员工是追求个性化、多样化和创新精神的群体,更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和自我管理,在工作中常常会体现出一定的自主性。
(三)具有知识更新的强烈欲望。青年员工最大价值在于拥有知识,强烈希望增加继续教育的机会,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四)关心文化氛围和环境。青年员工崇尚理想、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渴望拥有充满学术自由和民主,尊重个性,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和宽松和谐、竞争合作、健康向上的科研环境。
为使青年员工能够快速成长、成才,炼油厂从多方面入手,为青年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挥才干的舞台。坚持在思想品德上教育,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有强烈敬业精神,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树立正确价值观,要靠努力赢得事业、靠能力谋求发展、靠贡献赢得回报。同时,培养青年员工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重视青年员工的物质方面及精神方面的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化特点,不单纯地按照传统的人才标准来衡量人才。
二、加强青年工作的领导,为青年员工成长提供组织保障
炼油厂在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上通过业绩激励、专项奖激励津贴等方式不断激励和约束青年员工,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青年人才,他们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青年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地投身到炼油厂生产中,起到了很好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以“导师带徒”活动为载体,建立新员工培养体系和机制,推动青年员工成长成才
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抓住关键环节,全员行动、双向互动。只要紧紧抓住以“导师带徒”的方式,就能抓住骨干力量,引导和激发全员学技成才、力争上游的积极性、主动性。炼油厂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对青年员工尤其是新员工的培养管理机制。
1、以先进的新员工培养机制作保障
新员工培养机制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集中管理、分散培养、统一考核。对新员工的石油工业上游、所从事专业及现场三个过程实习、锻炼内容及时间要求做出了明确规定,从而使他们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岗位员工。
2、细化新员工管理工作,促使新员工早日成才
(1)大力推行导师制。在新员工实习锻炼期,新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情况,选择一个主要导师,导师可以根据新员工具体情况,制定各阶段的实习计划,根据新员工考核情况兑现导师津贴;形成从上到下全员重视的氛围。
(2)强化现场实习。为了使新员工全面了解现场工作,与生产紧密结合,安排所有新员工先进行半年左右专业实习,与相关单位签订新员工培养合同,邀请一线生产岗位经验丰富人员进行石油工业上游知识培训,聘请生产一线业务骨干作为现场导师,负责新员工的现场管理和考核,提高了新员工现场实习针对性,增强新员工实习效果。
强化现场实践使员工明白炼油厂整个开发生产过程。拓宽了知识面,清楚了自己以后工作在石油工业中所起作用。
(3)着力培养新员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习锻炼期结束,由各单位进行实践能力考核,实习期内完成的工作及成果认识、实习体会和建议进行全面深入总结。
(4)以人为本,推行双向选择,强化新员工考核。新员工分实习锻炼期间,由用人单位确定新员工锻炼实习诸多阶段,从而使新员工根据考核大纲针对自己存在不足,逐渐提升自己专业技术能力。青年员工可根据自身条件、业务及个人发展规划提出发展诉求,单位结合全厂实际情况充分考虑、适当安排,充分调动青年员工工作热情。
四、以活动促青年人展示生命活力与工作激情
炼油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业务评比活动和思想教育活动,不断促进青年人提升和思想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1、每年组织青年创新创效活动,号召青年员工围绕目标,以增产创效为目的,大力开展竞赛活动。此项活动的开展有效的调动了青年人创新创效积极性。
2、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开展技术交流、沙龙等形式活动,受到了青年员工广泛欢迎,增加了青年职工学习专业知识机会,也开辟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健身和交流方式,深受广大青年员工喜爱。
3、积极开展读书系列活动。为使员工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和积极进取的工作激情,每年都组织读书交流、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青年员工沟通能力、演讲水平、团队协作精神明显提升。
4、开展杰出青年评选活动。表彰和宣传作出突出业绩和贡献的青年典型,组织评选十大杰出青年,多名优秀青年获得此荣誉,形成了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集团公司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要求我们精心组织,认真筹备,开好会议,并作出重要批示:“要不断加强和改善青年工作,注意对青年工人基本素质的培养,立志岗位成才,为公司发展服务。”对集团公司团青工作,对培养青年人才成长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三年来,在集团公司党组的领导下,集团公司团委从抓制度建设入手,积极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积极开展青年双推工作,在服务企业发展、服务青年成才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在各级团青组织的引导和带领下,集团公司4万多名青年员工,已经成为企业的生产骨干,创业的先锋,在企业的各个岗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践表明,集团公司青年员工队伍是一支朝气蓬勃的、可信赖的、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同志们,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六届五中全会更具体地提出了“十一五”发展规划建议。集团公司将在学习领会《建议》的基础上,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写作网更多资料制订和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广大青年和团青组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借此机会,我代表集团公司党组提四点希望。
一、认真学习领会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引导青年实现自身价值,成就人生目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建议》,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综合考虑未来五年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发展趋势、发展条件和面临的矛盾与挑战,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发,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凝聚人民意愿的发展目标、指导方针和总体部署,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二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奋斗目标,描绘的发展蓝图是令人振奋的,是鼓舞人心的。各级团青组织要积极引导广大青年认真学习领会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抓住这一前所未有的历史契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充实自己,提高自己,锻炼自己,在实现十一五规划的伟大实践中,在建设我们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的劳动中,施展才华,实现自身价值,成就人生目标。
二、紧密围绕集团公司中心工作,在推进实施集团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建功立业
集团公司自成立之初就坚持用十六大精神统揽改革发展全局,三年来,集团公司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到目前为止,集团公司已经在资源、体制、结构、管理、区位、人才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为集团公司今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现在,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精神,集团公司正在制订《集团公司产业发展规划和十一五发展规划》,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揽集团公司发展的大局,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和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实现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目标。
各级团组织和广大青年要发挥优势和作用,着力推进实施集团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以集团公司当前重点工作为载体,广泛开展导师带徒、技术比武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以实际行动统一到集团公司发展战略上来。在推进工作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要把艰苦创业的精神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只有增强核心竞争力,努力降低成本,努力节能降耗、加强管理,才是出路。青年人一定要做表率,要在建设节约型企业中作出应有贡献。广大青年要认识到,在艰苦创业中,企业的各个岗位都大有可为。团青组织要带头树立艰苦创业精神,引导和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立足本职,埋头苦干,奋力拼搏,勇挑重担,努力创造优异成绩。
二是要把锐意创新的思路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创新是一个民族繁荣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已经成为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但一些产业的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大量关键设备依赖进口,科研开发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是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环节。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创新是推动国家不断创新的重要动力。我们国有企业的广大青年是创新的生力军。青年人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敢为人先,最少陈旧观念,最具创造活力,是创新的希望所在。各级团青组织要在带领青年建功立业开展五项工程中,把握青年特点,适应企业需要,挖掘青年潜能,因势利导,把青年人的创新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为企业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贡献才智。同时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和精神状态,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拓宽团青工作新领域、寻求工作新路子。
三是要把培养人才的目标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各级团青组织要自觉担负起促进青年人才健康成长的职责,发挥特色作用,使之成为集团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阵地。要根据企业发展需要推行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开展培养教育工作。要切实落实双推工作意见,拓宽发现和选拔人才的视野,做好铺路、搭桥、穿针、引线工作,营造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长、有利于施展才干、有利于促进大批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的氛围。
三、注重提高能力,切实加强团青组织的自身建设
在集团公司新的发展时期,团青组织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更为重大,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必须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加强团青组织自身建设,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青年。
要以提高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为保障,切实加强团青基层组织建设。要以提高学习能力为抓手,建设学习型团青组织,不断探索创新企业团青组织建设的新路子。要巩固现有组织体系,创新建团方式,灵活设置团青组织,实现组织体系的优化和完善。要严格落实《集团公司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条例》,团青工作标准不能降,团青组织结构不能散,干部配备和待遇要到位。
要以提高服务能力为出发点,竭诚服务青年。同志多次强调共青团要把竭诚服务青年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竭诚服务青年,要做到心里装着青年,凡事想着青年,工作依靠青年,一切为了青年。要尊重青年的创造,倾听青年的呼声,反映青年的意愿。要把引导、促进青年成为学习型青年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青年人要自觉接受社会发展中的新思想、新学科、新知识,成为一专多能和“精一门、会两门、懂三门”的复合型人才。
要以推进共青团事业发展为目标,加强团青干部队伍建设。团干部是共青团事业发展的关键,是共青团加强自身建设的永恒主题。同志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座谈时,对团干部提出了忠诚党的事业、热爱团的岗位、竭诚服务青年的要求。广大团青干部一定要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要树立刻苦勤奋的学习风气,坚持学以致用,始终保持清正廉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要珍惜所从事的团青工作岗位,不断磨炼丰富自己,为以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要加大对团青干部的培养力度。对团青干部要实施强化管理,重点培养,从战略高度形成系统的梯次培养结构,多为他们创造成长条件。
要以提高凝聚能力为重点,认真搞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入开展团员意识教育和形势任务教育。要贴近时代、贴近企业、贴近生活、贴近青年,把正确地思想灌输和积极地启发引导结合起来,把解决青年的思想问题和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不断增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帮助团员青年真正解决好信仰、信念、信心与信任的问题,从而增强对企业改革发展的必胜信心。
四、以开创党建带团建工作新局面为基础,加强对团青工作的领导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企业的支撑。集团公司青年员工占员工总数的55%,是一支建设能源企业集团的生力军。
集团公司党组高度重视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先后下发了一系列文件,规范和指导系统团青工作。集团公司总经理在历次集团公司重要会议上都特别强调了加强团青工作的重要性,要求企业各级党政领导关心青年,大力培养和使用青年人才,并希望广大团员青年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顺利有序推进全乡人才科技工作
乡政府于2014年初即成立了乡人才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全乡人才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逐级培养原则、包村包干原则,对青年干部、各类人才、农村实用技能人员进行了专门培养、教育培训,加强了各种技能培训,加强了各种知识学习,增强了青年群众、年轻干部增收致富能力和水平。
二、有序推进机制制度建设,人才激励机制建设取得一定的实效
针对乡乡村组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制定出了适合全乡实际的干部、人才激励机制。
对于乡机关干部,建立了干部激励长效机制,对于工作全勤人员、认真负责得到群众认可人员、兢兢业业克己奉公人员、圆满完成工作任务人员、做好群众宣传教育引导工作人员、做好招商引资人员、做好各项民生工程人员、做好维稳处突工作人员、做好严格值班值守人员、做好示范带头人员等各类人才实施内部奖励政策,并在推干部、年终目标考核、年度考核等关键时刻,优先考虑推荐,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战斗力、向心力、凝聚力。
对于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加强了乡党委政府对他们的管理,同时实行了包村包干制度,由各包村工作组对该村所辖村级治安员、村医、村级保洁员等岗位人员进行严格的考勤和管理,同时充分发挥了他们在全乡发展稳定、推进工作上的积极作用。
对于村组干部,加强了教育培训,加强了沟通和交流,加强了宣传和引导,加强了考勤和激励,加强了爱国主义、感恩意识教育,加强了奉献精神教育、服务意识教育,开展民主测评,广泛征求了群众对村组干部的意见和建议,本着公平公正公开、为民服务解忧的原则开展各项群众工作,让村组干部的所作所为让老百姓满意、放心。
三、定期开展全乡人才、科技、农村实用技能学习教育培训,引导青年人才开拓创新
对于青年群众、农村实用技能人才、入党积极分子、优秀青年,在2014年开展了定期或不定期的教育培训,聘请了上级相关部门对其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训,提高其实用技能,增强增收致富的本领。
青年人才在农信社转型发展中的作用十分关键。山东费县农商行在新形势下建立四项机制,加快人力资源改革,为农信社科学发展、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开放式聚才,广开“择贤用才”
用开放式的理念招聘人才。费县农商行应用多种方式引进高素质青年人才,在每年招聘应届毕业生的基础上,或以公开招考,或以协商调入等办法来引进复合型人才。对优秀人才推行公开选拔、聘任、挂职等办法,畅通进入农信社队伍渠道。
用开放式的思想留住人才。实行全员职业生涯规划,落实完善后备人才库制度,将表现优秀的青年员工纳入人才库管理,形成中层正职、信贷主管、会计主管、分理处主任和业务技术能手等系列人才库,实行逐人建档、重点培养、动态管理、定期更新,为青年员工搭建了成长进步的平台,做到感情留人、机制留人。费县农商行将70人纳入人才库,目前已有23人走上管理岗位。
用开放式的思想管理人才。加强人员交流,促进人员合理流动。健全青年人才到基层流动、向困难行社和岗位流动、到一线岗位流动的机制。实行能人治理落后单位的政策,选聘优秀管理人才到落后单位任职。引导青年员工积极锻炼成才,在待遇、职称、选拔任用等方面真正倾斜,促进人才向缺乏人才地区及岗位聚集。
市场化选人用人,力促“人人成才”
落实常态化的竞争上岗制度。建立公推式的青年干部晋升通道,对部室、支行公开竞聘定“帅”,下放人事权,由“帅”自主点“将”选“兵”,实行双向选择。竞聘事先公布岗位条件、工作标的,事中公开透明,结果公平公正。费县农商行自2009年以来组织大小竞聘8次,80多名员工由此走上管理岗位。
实施更加民主的员工考核制度。完善发展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制度,完善推荐和测评的程序,注重员工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坚决纠正唯票取人现象。改进竞争性选拔青年人才办法,合理确定选拔的范围和规模,科学设置资格条件和考试方法,引导青年员工在实干、实绩上竞争,坚决纠正唯分取人现象。
建立领导班子教育考核制度。制定班子成员年度考核办法,实行百分制考核,按季兑现,拉开总部班子成员的薪酬收入档次,改变“只考核员工,不考核领导”的现象。
创新规范化培训,打造专业化人才
建立“梯级式”培训体系。在内部形成省、市、县的“三级式”培训管理层级,在每层级的培训中建立培训规划、培训需求、培训课程设计管理、培训执行过程管理、培训评估体系管理以及培训档案管理。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对青年员工进行培训,掌握履行岗位职责的各种知识,使其真正成为“行家里手”。
做好重点业务岗位培训。如对一线客户经理、前台营业柜员、行长助理、会计主管等工作岗位,根据专业特点设计该类岗位必须达到的训练目标,并将其纳入岗位任职资格认定标准。根据各岗位当季或当年业务发展目标设定岗位培训重点,开发相应的新业务课程或阶段性业务推广课程,如行为模式培训、员工激励训练、服务方式培训、业务操作中常见问题的解决培训等。
探索创新培训方式。如根据实际实施业务条线专项培训,增加培训的针对性;实施轮训制度,打造内部培训师,变员工集中培训为走下去“一对一”轮训;实施座谈交流和案例剖析学习,变“我读你听”的学习方式为学用结合。通过转变培训方式,增加了青年员工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实现了员工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不断提升青年员工素质,打造优质员工队伍。
科学化激励,激发人才正能量
实施合理的物质激励。全方位推进优化组合,逐步实行按职务(职称)、岗位定薪酬,按责任、绩效定分配,按劳动贡献付报酬的新机制,使报酬成为调动青年职工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杠杆。根据各岗位的劳动强度和复杂程度,建立岗位工资与业绩贡献挂钩的机制,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多劳多得的分配激励机制,拉开收入档次,真正做到干好干坏、干多干少、干与不干不一样。
实施恰当的目标激励。根据青年员工实际岗位要求,为其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标,并协助制定详细的实施步骤,通过召开座谈会、检查辅导等方式引导和帮助他们努力实现目标,将每个人内心深处或隐或现的目标挖掘出来,激发潜在能量。
1自然基金申请与资助情况
基础研究是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源泉,也是培育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综合国力的竞争已明显前移至基础研究[2]。自然基金是我国基础研究的主要资助项目之一,近年来,我院不断加大对自然基金申报工作的支持和管理力度,“十一五”期间共申报基金441项,获得资助70项,经费达1235万元。无论是申请数、获批数还是经费数与“十五”相比,都有明显增加。
1.1获批项目数和资助金额持续增长
从表1可以看出,2001年至2010年是我院获自然基金资助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关键时期。获批项目数和经费数变化呈现基本相同的趋势———“十五”初期出现明显增长后,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十一五”末期,又出现快速增长。特别是2010年,无论是项数和经费都实现了迅猛增长,分别从2001年的2项和26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24项和705万元。基金项目大幅度增长,一方面是由于国家高度重视基础研究,不断加大对自然基金的财政投入力度,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我院对基金申报工作的高度重视,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为提高申报质量提供了有效保证。
1.2资助类型和学科分布较为集中
我院自然基金资助类型主要为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数分别占总数的47.62%和39.05%;经费分别占总数的40.78%和40%(表2)。此外,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也占有较大比例,而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面上项目、主任基金各有1项。按照我院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的渔业科技六大关键领域,基金项目主要分布在育种、资源环境以及养殖等领域,项数和经费分别占全部的71.43%和88.76%(表3),充分体现了我院的优势研究领域和产业型研究院的发展定位。在保持传统学科优势的同时,我院也注意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发展新的研究方向,近年来在质量安全、海洋活性物质开发与利用,渔用新材料等若干新兴学科实现零的突破,而且多为青年基金,表现出很大的发展潜力。
1.3项目负责人结构日趋合理
从基金项目负责人的专业技术职称看,研究员占44.23%,副研究员占26.92%,助理研究员27.88%(表4)。值得注意的是,“十五”期间,助理研究员作为项目负责人仅有2个项目,而“十一五”期间则有27人成为项目负责人,增长约12.5倍,同时研究员占项目负责人的比例稳步下降。以上数据说明,近年来我院加强青年人才培养工作已初见成效,逐步形成了以知名专家和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以优秀中青年研究人员为骨干的基础研究团队。
2自然基金资助有效提升了我院基础研究水平
2.1发表SCI论文明显增加
我院在2001年时基础研究较为薄弱,重要表现就是SCI论文不足10篇。在自然基金的资助下,“十一五”期间,全院共6014篇,较“十五”增长了96.34%。其中,SCI论文492篇,较“十五”增长了303.27%。
2.2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
自然基金充分发挥了激励原创和培育科技制高点的战略引导作用,不少科研人员通过承担自然基金,提高了科研能力和素质,在此基础上承担了“973”计划、“863”计划等国家科研项目,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十一五”期间通过自然基金资助,我院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40余项。其中,在“半滑舌鳎种质资源及分子标记”、“半滑舌鳎性别特异基因筛选与性别决定机制的研究”等五个基金项目的资助下,“半滑舌鳎苗种规模化繁育及健康养殖技术开发与应用”成果于201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3提升了学科建设水平
学科是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学科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科学技术重点突破与跨越发展的重要基础[3]。基金项目的支持使我院强势学科优势更加明显,弱势学科得到了及时扶持和引导,新兴学科增强了发展后劲,各学科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此外,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提升了我院的学术知名度,提升了国际科技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为充分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加快国际一流学科建设步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管理经验
3.1凝练研究方向,搭建高水平科研平台
为帮助科研人员凝练研究方向,提高申报质量,我院制定了分类指导的方针。对于基础研究水平较高的科学家和创新团队,着力申报重点项目;对申报积极性高但成功率较低的科研人员,重点开展集中预评;对新进科研人员,组织专家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申报技能培训。以上措施有效提高了申报成功率。近年来,我院注意将凝练研究方向与搭建创新平台有机结合,逐渐形成平台建设与基础研究良性互动,通过凝练方向为平台建设明确目标,以各类创新平台为基础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条件支撑,而高水平的基础研究成果又进一步提高了各类平台的学术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了平台条件和研究实力的提升。
3.2加大青年人才培养力度,增强科研发展后劲
2006年起国家设立了“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基本科研业务费),主要资助40岁以下青年科技人员开展储备性和孵化性研究[4,5]。针对自然基金对前期研究积累的要求,以基本科研业务费对新进科研人员予以启动资金支持,对青年人才的成长和自然基金的申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青年基金申报取得明显进步。青年基金在自然基金委专门针对青年创新人才设立的一类项目[6,7]。“十一五”期间我院共获批青年基金36项,经费752万元,分别为“十五”的6.2倍和12倍。据统计,我院获得青年基金资助的研究人员全部得到过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充分显示了其在青年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3.3实施激励机制,切实调动积极性
由于自然基金申请难度较大,竞争激烈,而且经费管理相对严格,我院一些科研人员不重视、不愿意申报自然基金。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提高研究人员从事基础研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院制定了一系列科研奖励政策,不仅对获得自然基金的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还在工作职位、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诸多方面对基金项目负责人给予倾斜。申报数和获批数的快速增长(分别从“十五”的184项和37项增加到“十一五”的441项和70项)充分反映了广大科研人员对自然基金的高度认可,也反映了我院制定的各种激励制度有效地发挥了引导作用,提高了科研人员申报的积极性。
4问题与建议
4.1加强统筹规划,改善全院科研布局
我院各所自然基金申报成效差距很大。“十五”期间黄海所承担自然基金项数和经费占全院的75.68%和81.78%,“十一五”占全院的71.43%和61.83%。而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所属单位中,立项数额超过10项的有6个研究所,项目经费超过100万元的有15个研究所,没有一个研究所立项数或经费超过全院的15%,科研布局结构明显优于我院。今后要按照全院一盘棋的思想,提高对基础研究较弱单位的指导和帮扶力度,有效整合全院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提升整体科研创新能力。同时根据国家、行业发展需求的变化,不断拓展科研领域,积极寻找新的科技增长点,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努力实现弱势单位的跨越式发展。
4.2优化管理机制,提高项目申报质量
2010年农科院与我院基金资助情况统计如表6所示。从资助总规模看,农科院项目数和经费分别为我院的6.68倍和6.46倍;从申报质量看,农科院资助率比我院高55.06%;从科研人员人均经费看,农科院比我院高103%,由此可见两院在自然基金申报方面的差距很大。今后要抓住宣传动员、申报培训、重点辅导等关键环节,做好项目预研和选题建议,将申报工作的重心前移,努力提高申请书质量,激励和保护科研人员的申请积极性;要准确把握科学前沿发展趋势,发挥优势特色、加强交叉协作,努力提高申请规模和档次,力争“十二五”自然基金争取工作实现新突破。
4.3加强学科交叉,增强承担重大项目能力
团市委组织部、直属机关党委联合党支部现有党员X人,主要负责全市团组织建设、团干部和青年人才培养等工作。近年来,联合党支部始终坚持把服务和培养一流的团干部队伍作为一项突出任务,大力加强机关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在实践中探索建立了“三勤、三精、三实”工作方法,在锻炼优秀团干部队伍、助力青年干部成长方面取得了明显实效。
一、基本内涵。
“三勤”体现为勤学习、勤调研、勤交流;“三精”体现为精管理、精培育、精展示;“三实”体现为工作求实、务实、踏实。“三勤、三精、三实”工作法,坚持以实现党的目标和完成团的任务为基准,以建设服务型党支部和服务型团组织为抓手,结合实施“X百万青年成长计划”,旨在进一步加强对青年干部责任意识、综合素质、专业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打造一支让党放心、让青年满意的团干部队伍。
二、主要做法。
(一)以“三勤”促青年干部提能增效。一是勤学习。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干部既要刻苦学习,又要善于学习。联合党支部结合实际,建立了学习研讨制度,通过学习凝聚思想共识、探索发展新路。每两周召开一次支部专题学习会,通过专题报告、座谈研究等形式,加深机关干部对政策制度、基础理论、重点工作的掌握;定期举办干部党政论坛,加深机关青年干部对社会时政热点等的认识和把握,使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具前瞻性,更富实效性。
二是勤交流。
把握青年的最佳成长阶段,促进其成长成才,就必须深入青年、认识青年、了解青年。联合党支部结合青年干部党员特点,建立了访谈交流制度,支部负责人及干部工作专人定期与机关干部访谈,听取机关干部成长成才的迫切需求和建议意见,因人制宜制定适合不同职级、不同类别机关干部的培养方案;邀请来自一线的青少年工作者走进机关交流工作经验心得,通过相互之间思想的碰撞和智慧交流,引导青年干部不断感悟、修正、成长。
三是勤调研。
机关干部只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科学决策,才能更好的了解问题、解决问题。联合党支部要求每个党员联系两家基层团组织,每周至少安排两个半天时间走访基层,学习了解基层团组织在组织建设、团干部和青年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典型做法和先进经验,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并于年终形成调研报告。
(二)以“三精”促青年干部成长成才。
一是精管理。严格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加强机关干部的作风建设。支部党员先后参与开展了“走千访万·听研评荐”“走进基层、转变作风、改进工作”大调研和直属机关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听取基层团组织和团员青年的意见建议,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力所能及地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提高服务意识,增进与普通青年的感情。对于新进机关的同志,党支部明确一位机关党员干部作为带教老师进行为期一年的带教,从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进行关心指导。
二是精展示。
联合党支部以举办机关青年干部培训班、卡内基培训班为契机,以及青年风采大赛等,鼓励青年党员施展自身才华,展现青春风采。如:开展学员论坛,使大家深入探讨、积极交流;开展创新大赛,使大家集思广益、贡献智慧;开展调研“成果奖”、“新人奖”等奖项评比,号召机关干部学先进、比先进、超先进等。通过培训展示,一部分优秀学员脱颖而出。自X年以来,累计举办机关干部论坛X余场,X余人次机关干部走上讲台,分享观念、交流思想。
三是精培育。
党支部针对机关青年干部在团市委的成长发展周期,建立干部岗位轮换制度,提出每位干部在同一部门连续工作一般不超过X年,在注重人岗匹配的同时加强跨部门工作经历。针对机关干部比较缺乏基层经历、尤其是地区和经济工作经历的实际,党支部积极和有关单位进行沟通,安排机关青年干部到街镇、委办局、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团中央、团市委直属企事业单位、市属社团等挂职锻炼。X年以来,处级和科级干部轮岗X人次,机关干部赴外挂职锻炼X余人次。
(三)以“三实”促青年干部深耕厚植。
一是求实。联合党支部始终秉承“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理念,每年选送青年干部参加团干部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班和党校各类专题培训,增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宗旨意识。邀请市委党校教授、全国道德模范、优秀基层一线群众工作者等为机关干部作专题辅导报告,满足青年干部的政治需求,使全体党员接受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教育,不断夯实青年干部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政治立场,确保思想不迷航、精神不懈怠。
二是踏实。
X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青年团干部面临着更多的各种各样的诱惑和挑战,做好工作的前提是保持踏实的心态,一步一个脚印,处理好面临的各种问题。联合党支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契机,组织广大青年干部积极参与“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活动,让广大青年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在基本价值观念上形成统一认识,自觉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
三是务实。
联合党支部要求各项工作从实际出发,重实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不喊空口号、不搞花架子、不做假把式,着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作风扎实、本领过硬的团干部队伍。党支部坚持每周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讨论重点工作推进,广泛了解新时期团工作面临的新情况,要求广大青年干部不仅“身入”,更要“心入”,真正做到为一切服务青年、一切为了青年。
三、主要启示。
必须进一步提升培训工作水平,培养高素质党员队伍。根据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着眼于建设一支服务意识强、服务作风好、服务水平高的青年干部党员带头人队伍,确定培训主题,定期开展集中轮训;采取集中教育、集体学习、网络培训、自主选学、个人自学等方式,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感染力。
关键词:青年员工 思想状况 培养机制
青年员工是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其思想状况的调查分析是做好他们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公司由于经营业务的发展壮大,对人才的渴求也愈趋强烈,每年都会有大批应届毕业生来公司工作,为公司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青年员工已逐渐成为公司发展的主力军。同时,公司也正在加大对青年员工的培养力度,通过采取后备人才库、为优秀员工提供免费外部培训机会等一系列激励手段促进青年员工成才。青年是企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群体,他们的思想观念同样也呈现出丰
一、青年员工的思想行为特征
此次调研的对象为物业公司35岁以下青年员工,调研样本按照各部门青年员工总数的20%抽取。为使本次调研能全面反映基层的客观真实情况,调研采取无记名问卷方式。调研共发出问卷68份,收回问卷68份,问卷收回率100%。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公司青年思想状况的一些初步分析和评价,以及今后加强青年员工人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关注个人发展问题
青年员工对于企业发展通常表现出较高的关注热情,他们普遍认为,企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与自己息息相关。这方面从员工入职招聘面试中便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求职者都会考虑到自己所就职的企业将来是否会有晋升的机会。可见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长远的规划,希望在一个有发展的企业成长进步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重视薪酬福利待遇
现如今,青年员工生活压力很大,北京居高不下的房价,让人望而生畏,然而,他们却有着超前的消费意识,不愿意再像父母那一辈人省吃俭用地过活。他们追求生活品质,崇尚新鲜事物,为此,宁愿让自己跨入房奴、车奴、卡奴、孩奴的可悲境地。也正因为如此,他们不再像父辈那样追求安稳的大锅饭,哪里薪水高,他们就要去哪里。
3.勤学苦读,渴望成才
越来越多的青年员工意识到,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自我,必须不断充实自己、提升素质。因此许多青年员工在工作后仍然坚持读书和业务学习。他们希望通过持续学习、接受各类培训来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他们平时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便是网络和图书资料。
4.自我意识强,职业观念不稳定
青年员工更多地关注现实条件,比如收入待遇、工作环境、社会地位等,待人处事容易冲动,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工作中“眼高手低”,比较叛逆,崇尚个性化、风格化,而没有树立岗位责任感和构建企业价值观。一旦现实与理想发生冲突,他们便会把责任归咎于企业。
5.缺乏准确定位
青年员工对自己的事业和未来充满憧憬,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获得领导和其他同事的尊重以及能力的认可;希望能够在企业中发挥自己的实力,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他们思想活跃,抗挫折能力差,容易产生不稳定情绪,特别是经过一段实践锻炼并有了一定能力时,稍不满意就会跳槽走人。
二、青年员工在职业生涯中应注意的问题
青年员工已经在公司管理岗位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未来的发展。如何在众多的青年才俊中脱颖而出,为企业贡献更大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每一位青年员工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1.做一个有准备的人
正所谓机遇偏爱有准备的人,中国有句古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常常羡慕别人的机遇好,羡慕命运对别人的青睐、羡慕别人的成功,却没有看到荣耀和鲜花背后所付出的坚辛和努力。众人所知的杨利伟为什么能成为中国航天的第一人。中国航天员的选拔要经过“过五关斩六将”,杨利伟顺利地过了一关又一关,他赢得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机会。他从小对自己要求严格,天生是个不甘落后的人。每次的训练他都是全身心地投入,以严肃认真的精神和熟练的技术赢得了教员的称赞,把一切做得精益求精。正因为杨利伟优秀的训练成绩和综合素质,光荣地选为“神舟”五号航天飞行员。所以我们要想成功,要想抓住机遇,就得从现在开始收拾好行囊,做好准备。当机遇轻轻地叩响门扉时,我们就会沉着地应和一声,踩着它的节拍,旋转而去,千万不要眼睁睁地看着它,在悠忽之间,从你身边姗姗飘过,而你却无能为力。
青年人要学会珍惜每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航天企业作为一家集团公司,人员内部流动是很平常的事情,公司又是服务于全院的后勤保障单位,平常工作中可能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其中也许包含伯乐。可能就在某一次服务业主的时候,你的一言一行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机会之门在悄悄地为你打开。也许公司组织的一次活动,或是领导交办的一项工作,都是在考察你的能力,这时如果你不重视、不用心,工作完成的不好或不漂亮,领导不满意。即使领导想把机会给你,由于自己条件不具备,所以根本抓不住,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个机会从身边擦过向另一个有准备的人走去。人们常说,机会难得,错过了就很难再有机会。因此,我们开始就要打好各方面的基础,努力工作,爱岗敬业,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
2.要从基层做起,肯吃苦
如今的青年人基本上都是“80后”和“90后”,这代人大部分为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疼爱,没有吃过苦,受过累,又接受了高等教育,天生就具有优越感,觉得自己是社会的宠儿、未来的骄子。他们从十多年的学习生涯中走向社会,准备大展宏图,干出一番事业,却忽略了自己刚刚成为社会这个大课堂的一名新生。没有社会工作经验,没有人生阅历,这些就是新的学习课程。青年人在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中并不是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本领,他们接受新事物速度快,领悟能力强。所以,青年人一定要从基层做起,注重技术能力的提高,扎根一线,一步一个脚印,打好扎实的基础,不要走捷径。只有这样一点一滴的积累和努力,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才能把那些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同时,青年人要学会吃苦,肯于吃苦。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年轻的水手,由于年龄小,性格内向,寡言少语,看上去很好欺负。所以,船上的一切杂事大多由他干,其他水手很清闲。航行结束后,公司对全体水手的技能进行考核,结果小水手的考核结果最好,最终被提拔为新水手长。这个故事充分说明:做得多才能学得多,学得多才能进步得多,进步得多才能比别人强得多,比别人强得多就会在竞争中有利得多。所以,永远不要嫌自己做得多,那是生命赋予你的难得多的历练,让你承担更多的责任,成就更多的辉煌。
3.领导岗位并不是唯一晋升的渠道
现在的青年人迫于生活的压力,工作后一心要当领导干部,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高收入。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当领导,毕竟领导干部只是成百上千人群中的少部分人群。目前社会上最缺少的不是管理人才,而是技能人才,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知识型技能人才才是最稀缺的。大部分管理人才不懂专业技术,而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们懂技术却不会表达,这是如今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因此这些从高校里走出来的知识型人才,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再加上实践的积累,便有了成长的空间。
近几年,物业公司随着智能型楼宇的逐渐接管,特别是配电系统、空调系统、消防系统等等现代化设施设备,如何进行保养、维修、维护,确保设施设备的安全运行,给我们带来新的课题。同时对我们公司年轻技术或管理人员而言,则是一个施展才能的机会和挑战。所以我们一定要学新技术,学习新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方法,将智能型楼宇管出成绩。
人在职场,一定要对自己充满自信,积极面对新环境和新事物。遇到挫折,要从乐观正面的角度看问题。这样你的智商和情商潜能就会得到充分发挥,在工作中游刃有余,走向成功。与之相反,如果你的智商很高,却常以此自负,情商低下,天天为自己周围并不理想的环境所困扰,那你的结局或是愤世嫉俗、孤芳自赏,与社会环境、周围同事融不到一起;或高不成低不就,终将一辈子碌碌无为。
三、企业对青年员工人才建设的培养机制
1.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
青年员工面临或轻或重的经济压力,他们有着用金钱来证明自己能力与社会地位的强烈心理愿景。因此,一个良好的、与绩效挂钩的具有吸引力的合理薪酬体系对于他们无疑具有很强的鞭策作用。公司通过实施新的绩效考核体系方案,通过增加工龄工资、职称补贴等形式区分员工基本工资差别,并通过设定岗位系数来确定每一位员工的考核工资,正所谓“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同时,通过个人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相应的职称补贴形式来鼓励大家提升专业技能。
2.注重非物质激励
非物质激励作为物质激励的一种辅助激励,其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公司通过尊重、信任、关怀、培训等形式激发和引导青年员工的工作动机、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或改变员工的工作行为,使他们按照公司的发展目标发挥最大的效用。公司通过积极组织各种文体比赛、技能竞赛、优秀员工评选等活动来挖掘大家的潜质,进而提升企业荣誉感及企业归属感。
3.学会授权,并给予充分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