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阶段的电力体制改革已经进入到了实质性的阶段,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电力供应也是非常紧张,保证电力单位的生产稳定、电网的运行安全以及电力工程的建设安全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逐渐建立一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模式,并且正在逐步的展开应用,在未来实现“零事故、零职业病、零伤亡”的安全目标已经不再是空想。
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概述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指的就是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系统理论的基础上而构建的,其主要涵盖了四个要素:输入、过程、输出以及反馈。其管理核心就是致使发生事故的源头,也就是危险源,主要就是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风险控制以及风险评价,以此来实现控制事故发生的目的,其与电力生产安全性评价的原理是一致的。其系统运行的模式主要是应用了PDCA系统化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了四个阶段:策划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以及改进阶段。对危险源的辨识、风险控制以及风险评价工作是展开实施运行,开展事故控制的起步。相应的安全法规与相关标准是为了给相应的组织生产提供相关的行为准则。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目标就是为了落实其相应的管理方案,进而减小组织生产的风险,达到相应的绩效要求,促进组织生产的安全、可持续发展。在开展相应管理的时候,一定要对组织内部的管理部门以及相应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安全职责的确定,其是确保组织生产能够安全运行的有力依据。要想落实相应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工作,就要求所有工作人员一定要具有完善的安全意识与能力,相应的意识与能力就要通过一定的教育、培训以及经验来获取或者判定。对于组织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危险源而言,一定要利用相关的运行控制程序或者应急准备、响应的相关程序予以控制。要加强对组织生产过程中应用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措施展开定期的监测。开展相关审核工作的目的就是检查体系的落实情况,是否符合相关的设计标准以及实施的准确性,为进一步的完善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除此之外,一定要加强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开展定期的评审工作,其主要就是为了保证体系长期的有效性、充分性以及适用性,进而实现持续改进的目标。
2 电力传统安全管理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之间的差异
电力传统安全管理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之间是存在着很大差异的,由此可以看出,一定要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新理念展开一定的认识,进而端正态度展开积极正确的措施,更好的落实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相关标准,进一步增强企业安全管理的水平。
2.1 转变管理思想
在管理思想上由国家主义转变为以人为本。在传统的管理思想中太过注重国家取得的相关利益,将个人利益进行了削弱,在目前的发展形势下,人才是发展的首位,一定要确保人的健康与安全,并且提升工作人员的内在素质,尽可能调动人的主观积极性。
2.2 转变管理方式
传统的管理方式就是分别而治的行政管理,应当将其转变为体系管理方面上来。分别而治的管理方式就是分开来管理,没有形成动态循环以及体系的管理模式,因此,一定要坚持不断改进与完善的思想,实现组织生产的系统化目标。
2.3 转变思维方式
由下达伤亡指标的思维方式转变为“零事故”的思维方式。通常情况下伤亡指标的下达均使“三违”现象合法化,进而为相关事故负责人摆脱责任提供了相关的依据,并且相关伤亡指标的确定也是缺少科学依据予以支持的,在理论上而言,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任何安全隐患也是可以消除的,因此,一定要树立预防所有事故的安全意识,进而建立“零事故”的新思维理念。
2.4 转变指导方针
由安全检查转变为积极预防与风险评估的指导方针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就是一种事先对组织生产风险展开分析,明确其生产活动可能会带来的危害以及后果,进而采取相应可控的防范措施以及有效的控制与管理手段,对于风险的评价一定要有前瞻性与预见性,针对一些可能会发生的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估,随着工程项目的不断变化,对相应的风险展开实时的评价,之后针对工程项目的应急方案与风险管理等内容,细化并且补充实施的相关管理程序。
2.5 转变领导职能
由领导发号施令转变为领导以身作则、兑现承若以及发挥表率作用方面上来,在职业体系中所注重的领导职能就是充分发挥自身的领导带头作用,实现完善安全绩效的诺言。
2.6 转变监督机制
以前实施的是内部监督管理机制,一定要对其展开相应的转变,实现异体监督管理机制。在职业管理体系当中所注重的就是监督与审核的独立性,通过异体监督机制的落实,逐渐健全相关的约束机制,建立异体监督机制的管理权威,进而使组织生产的管理工作达标、监督到位以及责任到位。
3 电力安全管理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之间的接轨
3.1 强调科学务实
根据电力单位目前的发展情况,积极引进一些先进的工作经验,控制好与文化建设以及标准化管理之间的差异,一定要加强工作人员的参与性,促进可持续发展,进而使其成为发展的永恒动力。现阶段,大部分电力施工单位实行的都是“三标一体”的认证程序,在建立相关体系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虚假之处,在管理过程中,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提高相应的管理水平。
3.2 加强整体与重点管理
在管理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发生换汤不换药、坑害组织生产的情况,应当在促进组织发展的基础上,顾全大局。职业体系的核心内容就是系统化的管理理念,对于危险源的辨识要针对所有的工作人员、工作部门以及工作场所,一切从组织的整体出发,将管理工作的重点设置在事故预防方面。
3.3 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促进管理体系之间的整合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缺乏了相应的科学技术文化含量也就预示着企业没有了发展的前途,现代企业的发展是不能离开企业文化的建设,相应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也是现代企业精神、形象以及管理水平的重要表现形式。同时这也与电力行业的双文明建设、建立学习型企业以及人性化管理等方面不谋而合。
3.4 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与难点也就是人权
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所注重的就是意识、能力、培训以及工作人员的参与、交流与协作。在组织生产过程中应当建立并且维持一套执行程序,以此来实现相关风险与管理信息的交流与沟通。在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工作人员的参与性,并且制定相应的计划,以文件形式表达,明确工作人员的管理权利,其与工会以及职工代表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合应用在现代的电力企业中,存在着许多的弊端,进而逐步形成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此项体系的建立促进了电力行业科学技术的应用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落实。
参考文献:
[1]乐小华.分析影响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要素与途径[J].科技与生活,2010(17).
[2]孙跃年.电力安全管理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接轨[J].江苏科技信息,2009(06).
论文摘要:文章阐述了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整合的依据及在整合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策划整合方法的建议探讨。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于2001年底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2年10月又通过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为避免两大体系在运行中出现的管理重复和效率不高等问题,他们开始谋求既符合标准要求,又便于操作的整合型体系模式。整合型管理体系,又称一体化管理体系,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管理体系经过整合而形成的综合性管理体系。笔者有幸参与了公司两大体系的建立,在此将企业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整合过程中面临的难点和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两大体系整合的依据
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均以戴明模式为基础,遵照PDCA循环原则,不断提升和持续改进的管理思想;都是为了满足社会、员工和其他相关方的要求,推动现代化企业的发展和取得最佳绩效;都强调系统化、标准化、程序化、文件化的管理,采用相同的17要素管理模式,且条款号一一对应;具备相同的控制逻辑图,即具备相同的管理思路,甚至两大体系连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都是互相补充的。因此,两大体系是完全可以整合的。
二、两大体系策划整合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建立整合型体系,要了解整合体系中各构成要素间的相同、相异之处,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整合策划。
首先,是二者依据的标准存在差异,防止机械式叠加,导致名合实分。由于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两者间管理目的、管理对象、管理内容、具体控制要求的差异,使得双方在整合中会出现一些不容易融合甚至是互相冲突的问题,应在确定体系结构、内容和控制措施时予以充分的考虑。
其次,标准中“4.3.1环境因素/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所直接涉及或由此引发的问题应在实践中区别对待,从不同角度都可发现两者的个性和共性的差异。虽然两大体系的4.3.1要素条款要求从表面上看有许多不同之处:一个讲环境因素,一个讲危害、风险;一个要求制定风险计划,一个没有在本条款明确这项要求……但抛开其管理对象不谈,二者同样具有“识别(辨识)、评价、更新”的要求,而且“控制计划”同样可以用于环境因素,“定期评审”也不必只针对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及风险,完全可以在手册的同一章节、同一程序中进行整合。
第三,注意矛盾点的合理解决,防止各自为阵。由环境因素和职业安全健康危害、风险自身性质所决定,有些问题形成了很明显的对立矛盾,因此在文件编写过程中就该注重文件的可操作性。如粉尘,从工作场所排出去时关注重点是环境因素,密闭在工作场所则是对现场操作者造成职业危害的关注。对这类问题,在建立整合体系时要
整体认真考虑,慎重对待,选择最佳整合方式,便于体系内各单位的实际操作。 转贴于
三、策划整合方法的探讨
其一,通用要素程序,应尽可能合并。通用要素程序指在管理目的、对象和内容上不必进行细致区分,以完全相同的工作流程和控制条件即可满足要求的要素的程序,如法律法规、员工培训、内审等程序,应尽可能将两大体系的通用要素程序合并成一个程序,这样可以减少内审员几乎一半的工作,减少一套手册和部分程序,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二,差别明显的相对应要素的程序,应依企业具体情况而定。指在管理目的、对象和内容上有明显不同,必须分别明确控制条件方可满足要求的要素的程序,如“4.3.1环境因素/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从整合的角度,当然还是能用一个程序解决就用一个程序。但在程序中应该将环境因素/危害辨识的辨识以及重大环境因素/危害辨识评价方法在程序中详细写。
其三,要素4.4.6运行控制所需的程序,运行控制需要多少程序,要依方针的要求、环境因素/重要环境因素和职业安全健康危害与风险的识别、评价结果,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的内容、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作为整合体系,也还是应本着通盘考虑、能合不分的原则,尽可能将相关两个方面问题放在一个程序中控制,如:《对相关方的控制管理程序》规定对相关方的控制要求,兼顾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两方面。其四,其他应考虑的相关问题。如场所、周边环境、员工素质、工艺流程、设备设施、财务状况、操作难易以及第三层文件的支持程度等,第三层次文件因为其对工作具体程度的指导较为细致,建议分开建立并分别实施。
总之,在企业策划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整合时,我们应坚持通盘考虑、能合不分、简洁易懂的原则,综合上述思路的内容,策划一个关系清楚、便于理解、容易操作的体系结构。建立体系并保持其正常运行是一项系统工程,整合体系则是更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使整合体系能够满足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的要求,还需要体系策划人员更加全面、细致的工作。
四、参考文献
[1] 张剑青,实现ISO9000与ISO14000一体化.企业标准化,2000,2
关键词:测量;管理体系; 一体化管理
目前,企业按照国家的各类管理体系标准建立各类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注册,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许多企业在建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对各个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整合,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通过一次认证审核获得三份认证证书,这已成为一种通行的做法。然而,企业在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注册时,如何与原有的一体化管理体系进行整合,建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测量一体化管理体系,通过一次审核获得(或保持)四份认证证书,值得研究。
1 测量管理体系融入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现在许多企业除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之外,又出现了一个测量管理体系。这个测量管理体系控制的测量过程,就是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测量过程;这个测量管理体系控制的测量设备,就是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所需要的测量设备。如果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之外,长期运行一个独立的测量管理体系,将会出现重复的文件、重复的工作,影响企业管理的效率。因此,有必要将测量管理体系融入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之中,以利于提高企业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2 测量管理体系融入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可行性
2.1 测量管理体系融入一体化管理体系的优势
对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的情况分析,测量管理体系融入一体化管理体系,与一体化管理体系结合起来,有以下优势:
(1)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记录可以简化;
(2)对测量过程、测量设备的控制可以简化;
(3)培训、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活动可以简化。
2.2 测量管理体系融入一体化管理体系可能产生的问题
根据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的情况分析,测量管理体系融入一体化管理体系,与一体化管理体系结合起来,可能产生以下问题:
(1) 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的内容将比较复杂;
(2)各部门的职能分配、各级人员的职责权限的确定将比较复杂;
(3)内部审核的策划、组织实施将比较复杂。
2.3 测量管理体系融入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可行性和效益
企业建立、实施、保持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后,一体化管理体系已经形成基本固定的构架,较好地满足了三个管理体系的要求。在这个基础上,将测量管理体系融入一体化管理体系是现实的、可行的。
将测量管理体系融入一体化管理体系在《企业管理手册》等文件的编制方面可能比较复杂,但不会遇到太大的困难;在各部门、各级人员的职能分配、接口关系的确定方面,现有的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和测量管理体系文件中已经做出了规定,在新的文件中应将各部门、各级人员原有的职责、权限、接口关系进行重新整合,予以明确;在开展内部审核等活动时,只要策划充分,各部门通力协作,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企业一旦将测量管理体系融入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将使四个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运行将更加顺畅,相关的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将得到大幅提高,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的水平。
3 测量管理体系文件如何融入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
3.1 《企业管理手册》
目前,企业的《企业管理手册》中包含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将《测量管理体系质量手册》的要求融入《企业管理手册》,需要对《企业管理手册》进行如下重要修订:
(1)在企业管理体系的总要求中,增加测量管理体系过程的要求。
(2)增加、完善测量管理体系的职责分配等要求。
(3)在资源管理、产品实现、过程/产品/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监视和测量等部分增加有关测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3.2 其他文件
各个管理体系的类似文件可以合并,增加文件的内容,减少文件的数量。除了程序文件、作业指导文件等长期有效的文件外,还有一体化管理体系工作计划、培训计划、内部审核计划、管理评审计划等。
4 测量管理体系融入一体化管理体系后的运作方案
4.1 一体化管理体系中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在企业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中,已经确定了所需的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按照策划的安排开展了过程、产品、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监视和测量,并对测量设备进行了必要的控制。测量管理体系融入一体化管理体系之中,将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进行更加充分、有效的控制。
(1)进一步明确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测量过程,形成测量过程程序,确定测量过程的控制要求,包括对测量过程的设计、测量过程的实施、测量过程的记录等控制要求。
(2)进一步明确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测量设备的控制要求,包括计量确认、测量设备的调整、计量确认的记录、标识等要求。
(3)增加了对测量不确定度、测量结果溯源性的控制要求。
4.2 内部审核
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测量管理体系中,均需开展内部审核活动。在测量管理体系融入一体化管理体系后,可以对审核方案进行综合的策划,实施对四个管理体系要求的结合审核。
(1)在对结合审核方案进行策划时,应充分考虑各个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并确定结合审核的目的、范围和准则,审核方案应适合于结合审核的性质。
(2)在确定实施结合审核的审核组成员时,应考虑到审核员的能力,确保审核员具有必要的专业知识、经过必要的培训、考核和授权。
(3)在确定结合审核的日程安排时,应充分考虑审核员的工作安排和受审核部门的接待能力,确保结合审核的有效性和工作效率。
4.3 管理评审
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测量管理体系中,均需开展管理评审活动。在测量管理体系融入一体化管理体系后,可以对管理评审进行综合的策划,实施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测量管理体系的综合评价。
(1)在对管理评审进行策划时,应充分考虑各个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确定管理评审的目的、输入信息和开展管理评审的程序和要求。
(2)在收集信息、制定管理评审输入文件时,应充分考虑各个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向管理评审提供充分的信息,满足标准的要求。
(3)在实施管理评审时,应充分评价各项方针、目标的持续适宜性,评价各个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针对各个管理体系提出适当的改进要求。
5 对融入测量管理体系的一体化管理体系进行认证审核
5.1 与认证机构的沟通
目前,国内具有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资质的仅有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一个认证机构,具有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资质的有多家认证机构。在企业准备开展认证注册时,应与相关的认证机构进行沟通,提出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测量管理体系进行结合审核或联合审核的要求,提请相关的认证机构进行相互沟通,共同策划并实施对企业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测量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结合审核和(或)联合审核。
5.2 认证机构的联合审核
按照GB/T19011-2003《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的规定,一个认证机构可以对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一起进行结合审核;两个或两个以上认证机构可以合作,联合审核同一个受审核方的质量、环境管理体系。
因此,具有对企业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一起进行结合审核的认证机构可以与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合作,联合审核企业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测量管理体系,并分别进行认证注册,给企业颁发相应的认证证书。这样,不同的认证机构可以利用与之合作机构的审核结果,提高认证机构的审核效率。同时,也可以减少企业的接待工作,为企业减少负担,带来效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职业健康安全 管理 体系 实践
建立和运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GB/T28001) ( 以下简称“体系”) 可以有效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规范化管理。但是如何构建并保持其有效运行,才是行业内各单位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核心。由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在深入理解和掌握体系内涵的基础上,正确合理运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地提高行业整体的安全规范管理水平。
1.体系的建立
建立一个良好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实施、运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第一步,为后续提升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就进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1企业决策层需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进行承诺和支持
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首先需要企业决策层对改进其生产经营或服务活动中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做出承诺,高层承诺自始至终的承诺和支持具有决定性和推动性的作用。将会推动体系事半功倍的运行。
1.2体系规范及相关内容培训
(1)企业决策层培训。只有使决策层深刻理解体系规范的内涵和建立体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明确决策层在体系建设中的关键地位和主导作用,才能真正把建立和保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2)体系编写小组培训。由外部专家或咨询机构对体系编写小组成员等进行基础培训。只有使体系编写小组全面理解了体系规范,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方法,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工作才能够得以正确策划和运行,编写的体系文件才能符合企业实际,便于操作。
(3)各级管理者培训。只有使班组长以上的各级管理人员了解或熟悉了体系规范及相关知识的基本内容,才能配合和主动参与企业的体系建立和运行工作。
(4)基层员工培训
综上,企业应运用多种形式(会议、培训、板报等)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工作,做到人人皆知,人人参与,造成贯标的声势。
1.3体系建立
在进行体系建立策划时,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合理确定体系建立、运行的范围
(2)结合企业具体情况
体系的复杂程度、文件化的范围和相应的资源应取决于本企业的规模、活动性质和实际能力,尤其是高风险企业和中小企业更应考虑其实际情况。
(3)体系建立之前要先进行“初始状态评审”
(4)动态有序,注意与其他管理体系的融合
2.体系的运行
2.1基本要求
第一,体系建立完成后,从之日起,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就应严格、认真地按照体系文件的要求执行。建立体系的根本目的是力图通过企业制定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目标及管理方案,在落实职责分工和资源配置的条件下,对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活动进行程序及文件化的控制,实现持续改进,不断改善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绩效。体系建立与运行成功与否,关键要看实施的程度和效果。
第二,切忌重视体系的建立、忽视体系的运行和持续改进。应避免:从企业领导的思想观念上,认为是出于开拓市场的压力,不这样做不行;把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只定位于(或通过各种手段)取得外审证书,满足市场竞投标的需要。不认真推动体系文件的学习、贯彻和执行,没有转变管理观念,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与国际现代安全管理方式接轨。
2.2体系文件的分发和定位
体系文件是企业进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具体准则,是按体系规范要求制定的,是对企业内部各个岗位开展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具有指导作用的、具体的和可操作的法规性文件。
2.3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全面教育和培训
体系的运行需要企业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各个岗位的人员只有理解了程序化、系统化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及个人在其中的作用,才能主动、有效地参与其管理活动。
企业层次的宣贯和培训:由培训主管部门组织、安全管理部门配合,要求企业领导、部室长、基层领导、安全员及班组长等相关人员参加。培训主管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要分工负责,认真备课,有针对性。
2.4由制度体系到安全文化理念的提升
(1)企业最高管理层安全健康管理观念的转变
(2)安全管理部门及其它相关职能部门安全健康管理观念的转变
(3)基层领导和班组长安全健康管理观念的转变
(4)以人为本,通过体系的培训和运行,促进操作岗位人员安全健康管理观念的转变
(5)加强体系文件的贯彻执行和监督、检查力度
3.体系的保持
3.1严格监测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
应定期严格监测,避免出现与体系规范要求不符合的情况。监测应全面、细致,涉及到管理活动、生产操作、工艺运行等方方面面。
3.2对不符合要采取及时、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3.3定期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内部或外部),以判定体系在整体上是否得到正确运行。
3.4企业最高管理者应定期组织管理评审
通过管理评审判定体系面对变化的内部情况和外部环境,是否充分、适用、有效;是否对体系做出必要的调整,包括方针、目标、机构和程序等。
2014年度英国、日本及美国工亡事故数据,如表1:
2001年,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对各国工伤事故的一份不完全统计数据,当时英国10万从业人员死亡率是1,日本是2.5,美国是4.2,发达国家10万从业人员死亡率基本在3~5之间,中等发达国家在5~8之间,发展中国家在8~10之间。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发达国家的安全生产又取得了明显的进步。2016年5月17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了2015年度工亡事故死亡人数为972人,是日本近100年来首次降低到1 000人以内。总结英国、日本和美国这些安全绩效先进的国家,对于我国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
基础和核心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在发达国家的企业安全管理中发挥了基础和核心的作用。
英国是全球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发源地。1991年,英国健康安全执行局(HSE)率先《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指南》,1996年,正式了BS8800《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全球第一个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同年,美国及日本也颁布了各自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1999年,全球13家著名认证机构在BS8800的基础上颁布了OHSAS1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规范》,成为一个跨地区的标准;2001年,国际劳工组织(ILO)颁布了ILO-OSH《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是第一个全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201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开始起草ISO45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预计ISO45001最终版将在2016年9月颁布。
管理体系是公认的整合内部资源、建立良好运行机制,实现自我发现、自我纠正、自我完善的最佳工具之一。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来自于企业的探索和实践,经过总结提炼成为推荐性标准,为企业全面系统地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指导,是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的核心和主要手段。
我国在这方面总体方向正确,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1998年,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现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颁布了我国第一个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CSSTLP1001:1998《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1998年机构改革,安全监管职能由劳动部划转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简称“国家经贸委”),国家经贸委于1999年颁布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试行标准》。
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组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简称“国家安监局”),与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由国家经贸委实行部门管理;同年,国家安监局以国家经贸委的名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
2004年,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管理由国家安监局划至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家认监委”),成为中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一个转折点,国家认监委继续推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国家安监局开始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2010年以来,国家安监总局制定了AQ/T 9006―201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及一系列行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很多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两套并行,浪费企业时间和人力物力。
对照英国、日本和美国,均由负责安全监管的政府部门主导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议我国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和做法,由国家安监总局牵头,吸收借鉴国际国内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推行中的经验和教训,代表我国参与ISO45001标准的制订,将目前推行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合二为一。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措施策划为基础,本身就是一个风险预控体系,同时涵盖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和隐患排查的要求,或者说当下推进的风险预控、安全生产标准化及隐患排查都统一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
风险评估是有效方法和工具
风险评估是减少事故,尤其是工亡事故预防的有效方法和工具。
英国最早推行风险评估方法,要求企业自主评估安全风险及控制措施的效果。2007年,日本对比了英国的事故(见表2),发现休业事故(休业事故是指因工伤休息4日及以上的事故)发生率英国是日本的2.5倍,但工亡事故日本是英国的2.5倍。休业事故发生率低,在于日本通过开展安全确认、危险预知训练等方法减少了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发生率,而工亡事故发生率较英国高,是由于日本没有开展针对设备设施等硬件的风险评估,导致机械设备的本质安全化水平不如英国,在此之后日本开始推行风险评估。
我国目前大力推行的是隐患排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通常意义上的隐患排查,是针对隐患出现之后,而风险评估注重源头控制、事先评估企业设备设施及作业活动存在哪些危险有害因素、这些危险有害因素对人的安全健康会产生哪些后果、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以及现有的控制措施能否有效控制风险等,较之隐患排查更能体现预防为主,也有利于隐患分级和评估隐患整改是否到位。
建议,在我国 “隐患排查”的名称可以继续使用,但引入“风险评估”的思想和方法,丰富完善正在开展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数据准确真实
安全生产统计数据是安全监管监察的重要基础,是制定安全生产政策法规的重要依据,为安全监管监察工作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和科学的决策依据。统计工作本身的困难以及事故问责的压力,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数据的完整准确更加困难。
2015年,国家统计局公布2014年的工矿商贸从业人员10万从业人员死亡率为1.328,这与我国提出到2020年安全生产水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存在矛盾(与表1相比,我国统计的数据与发达国家已经相近)。当然每个国家的统计方法、适用范围、产业分布等领域均有不同,存在差异。但其中一个原因是2001年事故统计数据就不够准确,之后每一年度下达的事故死亡控制指标,又是以此为基准要求逐年下降的。
一般国家安全事故统计数据中,不含交通事故(伤亡人员赔偿费用由工伤保险支付的除外),因为交通事故有其特殊性,我国现在的统计数据里交通事故将近90%,但实际上安监部门工作的重点并不是交通,安监部门的工作方向、重要性、成绩也不能准确体现。
关键词: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勘察单位;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当前,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在勘察单位中运行越来越多,获证单位逐渐增多,标准化体系在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随着贯标力度进一步加大,使勘察单位的管理水平有了提高,市场竞争实力有所增强。然而,勘察单位行业性质的特殊性,体系在运行实施过程中也反映出一些存在问题。本文针对勘察单位在运行三标一体化体系过程中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改进方法,与同行一起探讨相应对策。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体系运行与勘察市场的矛盾
体系运行是企业规范化、系统化管理、对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企业资质、规模的不同,相应市场竞争能力也不同,面对勘察市场的激烈竞争环境,存在压级压价现象。目前,设计勘察单位收费依据是2002年《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计价格〔2002〕10号文),但从该标准颁布至今,具体执行情况比较差,实际收费打折现象较多,在工程招标中最低价中标已经成为一种常态,部分勘察单位采取低价竞标的策略,报价极低,恶性竞争,扰乱了市场秩序。
采取低价竞标的勘察单位往往受到生产任务和收益的影响,注重对成本进行控制,成本控制与项目效益是紧密联系的,为按时完成生产任务,获取最大的收益,往往很难按体系运行,这与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存在着很大矛盾,造成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做不到位,特别是在质量管理方面受到影响较大,造成勘察成果质量下降。
2. 传统的管理观念与管理体系运行的矛盾
部份获证单位进行贯标仅仅是为了拿到认证证书,为企业进行市场竞争加大筹码,不是为了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安全、质量、环境管理水平的目标而进行的,使得企业在取得证书后,对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认识、运行只停留在口头上,它的管理仍然按照原来习惯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运作管理,难以突破传统。也有同一单位出现传统的管理模式与新的管理体系同时运行的现象,体系归体系,实际归实际,管理体系实际上变成一个空壳,空壳下运作的仍旧是传统的做法,导致双轨并行,表面一套,实际一套,让已经习惯了的传统管理改变成为新的现代管理体系运行存在着较大的难度,这样的传统的管理观念与管理体系运行仍存在一些矛盾,难以保持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3.对环境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识尚有差距
有些单位认为抓好质量管理就行了,对贯彻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为没有必要,导致对环境管理要求不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还停留在体系运行前的水平。没有认识到贯彻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可以有助于企业环境保护意识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企业节能降耗,降低成本,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没有认识到贯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能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企业宗旨,真正实现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管理思想;没有认识到对环境因素、危害因素和过程的管理是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安全风险、环境风险的有力手段。
4.管理体系的贯彻缺乏全员参与
不少单位员工对管理体系认识不够,缺少全员参与的氛围,有些员工仍习惯于传统管理模式下工作,觉得管理体系文件繁琐,加大了工作量,产生抵触反感情绪,对管理体系执行流于形式,虽然成立了专门的管理部门,明确了专门的管理人员,管理体系的贯彻执行成了少数管理人员的工作,大部分员工则成为局外人,无法达到管理体系运行的目的。
5.管理体系体系文件的可操作性有待提高
勘察单位工作有着其行业的特殊性,不可能按照固定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策划,制定生产程序,有些勘察单位没有根据勘察行业特性及自身业务特点制定体系文件,不少获证企业照搬照抄标准或“范本”条款,体系文件是按照标准条款展开表述的,或者抄其他企业的体系文件来组织自己的管理体系,使管理体系文件过于死板,脱离工作实际,缺乏可操作性,从而达不到提高勘察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
6.外业勘察过程中执行体系文件有待加强
由于勘察外业工作在野外进行,很难做到专人监管管理体系执行情况,项目负责人在外业勘察时,为了省事赶工期,有时存在侥幸心理,对执行体系文件流于形式,或者根本不执行,使体系文件形同虚设,各类检查表事后填补,仅仅是为满足资料归档的需要而事后编制,使勘察产品质量、环境因素、职业健康和安全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外业勘察在执行体系文件时有待加强,真正做到勘察成品全过程的控制。
二、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1.搞好勘察市场建设,创建良好氛围
没有一个规范、公正、合法的市场体系,要使企业的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是很难做到的。为此,建议国家及行业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尽快出台适宜勘察行业特殊性的有关方案和措施,积极筹措,统筹规划,进一步加大有关法规的实施力度,并不断完善,使市场行为得到有效规范,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市场体系,进一步规范勘察设计市场,从而促进勘察企业的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2.改变观念,真正做到按管理体系进行运作管理
企业建立的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关键是在于做到严格执行,保持有效运行,不能让管理体系体系运行流于形式主义,变成一个花架子,成为一个空壳。 为确保管理体系文件的有效运行,应专门召开管理评审会议,从最高管理层形成统一意见,企业所有制度、办法全部按照管理体系文件的形式起草、审核、批准、、修改,所有业务过程全部按照管理体系文件的规定执行。并在管理体系内审过程中,一旦发现违反规定现象,一律开出不符合报告,并限期整改。企业应该改变那种认为传统的管理重于管理体系文件的认识,保持管理体系文件的唯一性,排除其他形式文件的干扰,使企业真正做到按管理体系文件进行运作管理,确保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3.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与质量管理三体系应共同重视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是企业管理不可分割的三个方面,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密不可分,是一体化综合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保证生产出的产品合格,使顾客满意;环境管理体系保证在生产过程中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使社会满意;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保证在企业内部文明组织生产,加强安全保障,使员工满意。三种管理体系的对象不同,有各自的重点,但目标一致,三种体系均作用于企业组织的生产过程,存在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因此需进一步提高广大管理人员和职工对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进行再认识,从思想、组织、行为上引起高度重视,并严格执行。
4.加强培训力度,全员参与
“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贯彻执行是一项全员参与系统性工作,不是少数管理人员的工作,针对员工思想中存在的一些认识误区,应加强了全体员工的意识培训和“三大体系”手册和程序文件的学习培训工作,培训应结合生产实际。部分企业由于工程项目多、任务紧,人员分散,不能集中组织进行培训,可以采取分期分批进行培训,也可以采取到工程现场进行培训,让每个员工都得到培训,为体系的运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系统全面的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意识,使日常工作和管理体系紧密结合在一起,真正实现全员参与。
5. 建立和完善具可操作性的体系文件及持续改进的机制
体系的制定必须充分体现现行体制下行业的特点,各单位应根据自身勘察业务及勘察工作进行编制,针对性的制定体系文件,让体系文件具有可操作性强。各单位要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要充分有效地运用管理评审、内部审核、贯标检查、顾客满意信息的监视测量等方法和手段,及时发现体系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才能提高管理体系的运行质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确保管理体系的正常有效性,使管理体系在勘察单位中能真正能达到提高其管理水平。
6.加强勘察现场检查,及时提出整改
外业勘察时,首先应明确及建立三标管理体系执行的项目负责制,由项目负责人对三标管理体系进行全程执行,同时企业管理体系管理人员加强对外业勘察进行抽查、检查,加大检查的深度和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通知单,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只有通过不断的检查和持续改进,才能确保体系文件在外业勘察过程得到正确地贯彻执行,真正做到勘察成品全过程的控制。
关键词:HSE 石油 策略 措施
自从2001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了一系列管理规范,形成了系统的HSE管理体系标准以后,HSE管理体系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先进管理模式被我国油气田企业接受并得以推广应用。建立和持续改进HSE管理体系已成为我国石油公司HSE管理的大趋势。
一、HSE管理体系概述
HSE管理体系是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是将组织实施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做法、程序、过程和资源等要素有机构成的整体。健康是指人身体上没有疾病,在心理上保持一种完好的状态;安全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使劳动生产在保证劳动者健康、企业财产不受损失、人民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它不仅包括各种自然因素的组合,还包括人类与自然因素间相互形成的生态关系的组合。由于安全、环境与健康的管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把健康、安全和环境形成一个整体的管理体系,是现代石油化工企业的必然。
二、我国石油行业HSE管理体系的改进策略
1.在总结、探索中改进HSE管理体系
一方面应在现代环境管理、安全管理原理的指导下,借鉴和引进国内外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模式、经验,总结、探索和改进现有管理模式,形成适宜于石油上下游业务的HSE管理体系标准模式。另一方面要考虑HSE管理体系与其他HSE管理技术方法的结合,如清洁生产技术、健康安全环境评价技术、重大危险源监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要考虑融入HSE管理。
2.提高员工的 HSE意识和理念
HSE管理过程各个环节的主体是人,人的行为是HSE管理的核心,因此从石化企业HSE管理对策来说,“人因”是最重要的因素,提升人的意识和能力的HSE教育对策在HSE管理体系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石油企业的管理者在HSE意识和理念上要有一个改变,HSE管理体系的优劣最终还是取决于管理层的作为。
3.在实践中进一步改进HSE管理体系,与国际惯例接轨
要充分认识到全员参与的重要性,HSE管理要向社会延伸、向家庭延伸、向市场延伸; HSE管理体系与企业业务活动一体化,石油企业的各个职能和层次在所有的业务活动中要充分实践HSE管理,HSE管理部门要逐步由管理型、监督型向咨询顾问型转变;按照国际石油公司的惯例改进对事故管理的认识和做法,变传统的事故管理为现代的预防型的评价与风险管理。
三、HSE管理体系在石油企业的具体实施措施
1.持续深化HSE体系建设是建立安全环保长效机制的必由之路
在HSE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我们要结合中国国情不断改进,注重安全文化理念、工具和方法的普及运用。一是要确立安全为油田的核心价值,大力开展安全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先进安全理念的宣传贯彻,全面推进以直线负责和属地管理为特征的新安全责任观,健全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形成员工的安全意识。二是以岗位安全需求为基础,实施安全培训管理,重视培训效果的后评估和持续改进,立足在岗培训,提高安全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积极引进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提出行为安全、系统安全、工艺安全三大系统,整合形成一系列安全管理标准。四是促进形成安全管理的自我持续改进机制。
2.HSE管理体系对环境的保护
石油化工是利用各种手段把原油加工成各种产品和化工原料的过程。在石油化工行业,影响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人体健康的危害因素较多,生产中稍有不慎即会对环境和人身安全、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酿成大祸。炼油化工企业建立、实施HSE管理体系,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石油化工过程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危害及对人身的伤害,这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标志。
1.体系实施过程中的环境管理
危害和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也是体系实施的首要步骤。为鼓励和组织员工参与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工作,把环境管理渗透到日常的生产运作等活动中去,实现四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管理,要求所有作业都必须先进行危害和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根据相应程序文件和运行控制文件以及车间的作业指导书制定并落实预防措施后,才能开始作业,实现“三签”而行,即:现场作业会签、作业HSE管理表、各种作业票(动火、用电、高处、受限空间等)。HSE管理体系与生产实际操作紧密地联系起来,实现了管理体系与实际应用的统一。
2.HSE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的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作为HSE管理体系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安全、健康的管理既存在关联性,又具有独特性,其环境绩效在体系整体运行中得到不断地持续改进。环境管理在保护对象、管理方法、技术手段等方面与安全、健康管理有所不同,在体系建立过程中,充分考虑了ISO14001标准要求,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5个部分的17个要素内容融入到HSE管理体系的10个要素中。
3.注重安全文化,对人员操作行为进行安全管理
石油行业安全文化注重以人为本。安全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以人为本,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与健康为宗旨”。石油企业安全文化是以人生、人权、人文、人性为核心的文化。在实际操作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加大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的力度
石化生产的特点决定了每个从业人员都必须掌握易燃易爆化学品的特性及正常操作和事故处理技能,必须坚持“入厂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即新入厂的员工必须经过工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上岗学习并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在主要生产岗位应张挂安全须知和紧急处理要点,以防紧急状态下出现误操作。
3.2严格防火管理,规范作业行为
大多数石化火灾事故表明,造成火灾事故的因素主要是人、物和环境,而人是最根本的因素。因此,企业必须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本着“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层层分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包括各级安全防火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电气防火规程、动火作业规程、培训教育制度在内的一整套安全防火管理制度和安全防火管理体系。
3.3严格控制点火源点
火源一部分是生产、生活中采用的,如明火和电气设备、照明灯具、电焊气割等,另一部分是由于操作和管理不当产生的有害火源,如静电火花、绝热压缩冲击与摩擦火花、电火花、吸烟等。对于前者,关键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实施隔离,保持间距,坚持安全操作等措施,不使之成为火灾的点火源。对于后者,关键是从组织上、管理上、操作和设备技术等方面寻求对策,加强控制
四、结语
目前HSE管理体系仍处于实施的初级阶段,出现种种问题在所难免。重要的是石油企业要努力发现并认真面对每一个问题,持续改进实施工作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另外 HSE管理体系与现有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系列管理体系及职业安全健康(OSH)管理体系的兼容和整合问题也成为摆在石油行业面前的紧迫课题。因此在体系建立和实施过程中,要发挥领导带头,全员参与,以危害和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为基础,不断更新观念,最终实现企业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1]张虹:《管道储运行业HSE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10年第4期.
关键词:IC;EHS管理体系
近年来,我国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迅速,在市场规模、产能和工艺技术等方面都有所突破,但目前在全球IC产业分工体系中仍处于以代工为主的从属地位。同时,IC生产在EHS(Environment,Health and Safety,环境、健康和安全)方面具有高危风险,需要特殊的设备设施和科学有效的管理来进行控制,并随制程工艺和相关法规要求的变化而持续改进。在当前的国际分工体系下,发达国家正把这种风险向代工厂所在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此外,在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中,我国IC企业还必须应对与EHS相关层出不穷的法令法规所造成的贸易壁垒。再加之我国自身对能源、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建设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意识增强,我国IC产业将不得不直面其在EHS方面的挑战。
管理体系是现代的先进管理方法,通过建立和运行EHS管理体系来管控组织EHS风险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理论和实践的证实,我国IC行业引入这一科学方法势在必行。但目前EHS管理体系并没有统一规定的模式和标准,各国都在积极探讨研究之中。我国IC行业的EHS管理体系在分析和借鉴相关管理体系标准的经验之上,更需要结合自身的行业特点来设计和实施。
一、整合型的管理体系
石化行业的HSE(Health,Safety and Environment,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是石化行业在其多年安全工作经验上为满足自身发展而自发开展的,在时间上甚至早于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且并不以获得认证为目的。当石化企业要获得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时,还须将自己的HSE管理体系与ISO14000、OHSAS18000进行整合。相对于石化行业的自发型管理体系,IC行业的EHS管理体系是一种整合型管理体系,它在管控企业EHS风险的同时也要适用于相关国际标准的认证。这就要求它在一个框架下同时满足EHS相关的各种国际标准体系要求,使组织在管理上能够既兼顾各个体系不同,又能够将体系统一策划、资源协同配置,并减少组织机构在职能和人员配置上的重叠、减少工作重复和文件数量。
二、E、H、S的内涵有所延伸
EHS管理体系是环境、健康和安全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在IC行业的EHS管理体系中,这3方面的内涵都有所延伸。从某种意义上讲,IC行业的EHS管理对企业的发展不仅仅具有保健功能,更应当有机会发挥出其激励作用。
(一)环境内涵的延伸
E代表环境,ISO14000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指出:环境是指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一般行业的环境管理只关注于企业生产过程对外部自然环境的影响,而在IC行业还应将产品和生产现场包含在内。与其他行业相比,IC生产过程对环境除了具有直接的危害性又有着依赖性,而且IC产品作为电子信息产品的中间产品也要配合满足、甚至帮助实现各种终端电子产品的节能和环保要求。
IC产业是一个需要无污染或污染程度极低环境的产业。现在的IC生产技术已经进入纳米阶段,超静厂房的内部洁净度已经达到100级、10级、1级甚至更低。一个可吸颗粒入物甚多、灰尘始终驱之不散的大气环境直接影响着产品的成品率,为了消除这些灰尘颗粒,需要付出极高的空气净化成本。此外,IC生产必须保证充足的水源和良好的水质,这样可以使水的净化处理成本大大降低。根据MOS电路失效的原因分析,由于污染问题造成产品失效的比例高达60%左右。由灰尘微粒、无机离子、有机物质、微生物等杂质造成的集成电路表面擦伤、图形断线、线间短路、出现针孔等现象,将直接导致漏电、电特性异常乃至产品报废。这样,IC生产现场(无尘室)的管理自然成为IC企业环境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IC是整机高附加值、高性能的倍增器,但它并不是最终产品,如果它不能在整机和系统中应用就没有价值,最终产品的很多关键性能也需要它来实现。比如,在探索降低家用电器待机功耗的电源管理技术中,IC产品的解决方案在节能降耗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还比如IC产品作为电子电器整机产品的核心部件,在整机产品生产的供应链体系中,同样受到欧盟RoHS指令(the Restriction of the use of certain hazardous substances i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的管制。
(二)健康内涵的延伸
H代表健康,是指人身体上没有疾病,在心理上保持一种完好的状态。以往的EHS管理体系中可以将H理解为职业健康或者工业卫生。因IC生产厂对周边环境和人群健康的高危害性,欧美国家都将IC生产厂都盖在非常偏远的地区,甚至包括沙漠地带。而在我国,IC代工厂却多占据在人口密度较高的高科技园区,所以我国IC行业的健康管理还应涵盖到相关方的健康保障和信息沟通措施,包括社区、来访者、外包供应商等。
(三)安全内涵的延伸
S代表安全,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使劳动生产在保证劳动者健康、企业财产不受损失、人民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如同健康管理,IC行业的安全管理同样也应涵盖到相关方的健康保障方面,包括来访者、外包的供应商、顾客、社区等。
此外,我国的IC生产相对其他行业对“安全”的期望也更为苛刻。IC产品生命周期很短,有时半年甚至一季即推出新的产品。我国IC企业在以代工为主的生产模式下,是依靠在产品周期内快速大批量生产来获利,很难承受哪怕微小事故带来的损失。一般情况下,IC制造厂停产每分钟会造成约4万美元的经济损失,且事故通常造成的停机时间为30分钟,那么每次错误的停机警报将会导致上百万美元甚至更高的经济损失,这还没有算上由于停机产生的报废产品的价值。先进半导体2007年10月27日发生的长达2小时停电事故,严重损坏公司5英寸、6英寸和8英寸工厂若干设备及正在生产程式中的晶圆,此次事故造成的晶圆和生产能力损失可能使该公司2007年第4季度销售收入减少1亿元。主要是因为它在制程中使用高毒性、腐蚀性及易燃性气体,及液体外亦使用大量可燃性塑材,增加火灾的重要因素。
三、涵盖的标准有所增加
由于IC行业EHS内涵的延伸,其EHS管理体系应涵盖的国际标准也随之增加。除了ISO14001和OHSAS18000外,还应涵盖QC080000(有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标准)。QC080000由国际电工委员会开发,是基于过程管理思想建立的有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它强调应用通用的“过程管理”模式来解决不同企业、不同产品应对不同国家与地区有害物质管理要求的多样性,建立统一的国际管理标准与持久有效的管理体系,从而帮助企业跨越种类繁多的绿色贸易壁垒。一方面,QC080000是环境管理体系中的一分子。ISO14000是对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的管理,它的重点是生产过程的污染预防、环境保护、改革工艺设备和实现节能降耗,而QC080000的侧重点在于控制产品中的有害物质。要达到无有害物质的要求也需要让生产的工艺环境无污染,这就可能会涉及要达到ISO14001中的一些要求,或者是利用ISO14000的部分管理措施来共同控制有害物质的产生。另一方面,如果将产品的环境要求视为产品质量内涵的一种延伸,QC080000也可以看作是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附加要求,是在产品的生产制造、服务维护的整个过程中控制有害物质的一个管理体制。涵盖了QC080000的EHS管理体系需要将过程模式和PDCA循环模式统一结合运行,这也为未来EHS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整合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引入知识管理的理念
EHS管理体系为企业实现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运行机制和内部管理工具,但它仍然要由具体的人来落实和推行。根据其他行业管理体系的实践经验来看,管理体系若要真正发挥出效力并持续改善,必须有一个支撑它的文化氛围。在IC行业的EHS管理体系中,不妨利用该行业具有知识密集型的特点,引入知识管理的理念来加强企业的EHS文化建设,从而更好地保障EHS管理体系的运行。知识有助文化的形成,先进的文化也有利于对知识的探索,他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IC行业EHS管理体系中知识的概念包含信息、经验、文化、思想、制度、流程、技术等各方面的内容,既包括如标准、法规、操作规范等显性知识,也包括思想、习惯、经验等隐性知识。可以将一般管理体系中的“能力,培训与意识”、“法律、法规和与相关方要求”、“领导和承诺”、甚至“文件和文件控制”要素都整合在“知识”要素下,从知识管理和文化培育的角度统一管理。这样可以帮助组织提高分析和决策能力、提升理论研究水平、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和积累经验教训,通过知识要素的实施促进EHS文化的认同,借力EHS文化加速EHS管理体系的深入建设。
五、管理体系信息化控制
EHS管理体系的运作过程是一个有序地处理大量信息的过程,大量原始记录的处理、保存和调用,知识的更新、共享和传播,都迫切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在信息化程度很高的IC行业,通过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来全面控制EHS管理体系的运行成为可能。EHS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使运行的EHS信息处于动态管理、资源共享状态,甚至可以智能化地及时对工作人员进行提醒或发出预警。通过在EHS管理信息系统中设置EHS管理体系标准,规范地配置PDCA工作流程,可以有效地保证HSE管理体系运行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比如员工可以查阅EHS相关资料、定期接受在线的EHS知识测试以检验培训成果;EHS经理可以分析工厂的工伤和患病趋势;系统可以随时提供EHS执行和计划实施的情况,按月、季、年汇报EHS业绩数据。以外,应当注意EHS管理涉及到组织的各个业务环节,因此EHS管理信息系统的各模块的功能和流程应当与企业内其他系统的功能和流程相集成,比如IC制造厂中的MES系统。
参考文献:
1、卓红,吴宁.建立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J].四川冶金,2008(2).
2、周爱国.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与HSE管理体系整合技术原理和实践[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3(1).
3、王阳元,王永文.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之路[M].科学出版社,2008.
4、张立勇.浅谈企业HSE文化的培育与创建[J].吐哈汽油,2008(2).
关键词:HSE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 影响 企业
一、HSE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概述
1.HSE管理体系
HSE分别是英文health, safety, environment的缩写,即健康、安全、环境。HSE是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的简称,HSE管理体系是将组织实施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做法、程序、过程和资源等要素有机构成的整体,这些要素通过先进、科学、系统的运行模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动态管理体系。H(健康)是指人身体上没有疾病,在心理上保持一种完好的状态;S(安全)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使劳动生产在保证劳动者健康、企业财产不受损失、人民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E(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它不仅包括各种自然因素的组合,还包括人类与自然因素间相互形成的生态关系的组合。
2.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一般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实现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有效地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就叫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强调质量管理,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管理方式。
二、HSE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相似性
HSE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同属于企业管理的内容,二者主要具有以下相似性:
1.管理思想相似
HSE管理体系的管理思想是着眼于持续改进,重视事物的预防,强调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责任,立足于全员参与,实行系统化、程序化的管理和必要的文件支持,与其他管理体系兼容并协同操作。质量管理强调组织通过标准的实施,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文件化管理体系来分别规范组织的质量行为,通过管理体系的运行和改进,对组织活动、过程及服务进行控制和优化,以达到预期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目的。
2.管理原则相似
HSE管理体系标准围绕社会、内部员工和合作方,关注的焦点依然是人类自身,管理原则突出了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控制、系统方法和持续改进等,而质量管理标准围绕顾客,体现的是顾客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决策方法和互利关系等八项原则。
3.管理职责相似
从管理职责上看,职能部门和基层生产车间从事HSE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的人员是相同的,都是每个单位的技术管理人员和岗位生产人员。这些人员同时管理相同的工作项目,有利于同时遵守HSE管理体系标准和质量管理标准的要求。
4.体系建立思路相似
从管理体系上看,HSE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虽然内涵各有侧重,但建立和实施管理体系的思路相似,均强调预防为主、过程控制,并利用程序文件加强管理,以达到持续改进和持续发展的目的。在HSE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就是按照标准的要求来调整机构、明确职责、制定目标、加强控制,使HSE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HSE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
1.明确分工,充分授权
企业通过建立授权体系,形成各负其责、分头把关的分工负责制,既可避免决策失误,也可减轻企业领导负担,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2.加强对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
随着企业的发展,需要对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此外,企业还要完善激励机制,对业绩好的员工分级别奖励。
3.拓宽沟通渠道,搭建发展平台
在员工和员工、干部和员工、干部和干部之间建立公平、信任、体现个人价值的发展平台,才能有效解决管理难题。
4.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
要求企业经常对危害、影响和隐患进行评价和分析,识别与业务活动有关的危害、影响和隐患,进行科学的评价分析,确定最大的危害程度和可能影响的最大范围,以便采取有效或适当的控制和防范措施,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隐患评估后,直属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对事故隐患要做到心中有数,亲自组织隐患治理工作。
5.运行与维修
要求对生产装置、设施、设备、危险物料、特殊工艺过程和危险作业环境进行有效控制,提高设施、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结合现有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制度,对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
6.变更管理和应急管理
变更管理是指对人员、工作过程、工作程序、技术、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以避免或减轻对安全、环境与健康方面的危害和影响。应急管理是指对生产系统进行全面、系统、细致地分析和研究,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故,制定防范措施和应急计划,并进行演练,确保万一发生事故时能控制事故,把事故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7.检查和监督
要求定期对已建立的H SE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检查与监督。
8.事故处理和预防
建立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和预防管理程序,及时调查、确认事故或未遂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制定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
9.审核、评审和持续改进
要求企业定期对H SE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评审,以确保体系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并不断完善。
四、HSE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1.有利于企业提高企业形象和提高经济效益
有利于企业规范化运作,从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提高经济增长率,促进企业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善企业形象,取得商业利益和增强市场竞争优势。
2.有利于企业各个领域全面发展和提高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是由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的管理综合构成的,因此企业要将HSE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深入到各个领域,给企业员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不断完善企业管理体系。结合企业实际,通过不断改变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指标和质量管理指标,从而提高HSE管理业绩和质量管理业绩,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
3.有利于企业实现管理的国际化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扩大企业规模与实力,逐渐与国际接轨,而实施HSE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可以促进企业实现管理的国际化。企业通过实施HSE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标准,从而实现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