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环境治理的建议范文

水环境治理的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环境治理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水环境治理的建议

第1篇:水环境治理的建议范文

1.1 当前全球面临着水危机的局面,中国的情况不容乐观。

早在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联合国和一些专家就多次疾呼:“当前地区性的水危机可能预示着全球危机的到来,迫在眉睫的水资源危机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最严重的挑战之一。”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220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已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我国水资源严重不足,除了天然原因之外,再一个原因就是人为地破坏环境造成污染所致,主要表现是:在城市高速扩张和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一些地区领导和单位为了维护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不顾城市总体规划的原则,将一些高危化工产业建在中心城市附近隐蔽角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做吃子孙饭断自身路的蠢事。不是以资源支撑能力、环境容纳能力、社区承受能力为先决条件考虑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造成了不少难以挽回后果。据2010年5月31日国家环保部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称:“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严重。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七大水系均受到污染。全国203条河流、408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I—III类、IV—V类和劣V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7.3%、24.3%和18.4%。主要污染指标为高猛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世界人口增加了近3倍,而全球对水的需求却增加了6倍。如果对水资源及相关的生态系统不能更好的加以保护和管理,那么到2025年,2/3的人将面临严重缺水或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面列举一例吉林市曾经发生过的水源污染的实例。

吉林省永吉县经济开发区有两家新建化工厂,距吉林市仅15公里,建于松花江上游主要支流温德河岸边,2010年7月28日因暴雨引起山洪爆发,洪水将这两家化工厂7000多只有毒物料桶冲入松花江,引发了吉林市民的水质担忧,激起了下游哈尔滨乃至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民高度警戒,为捞桶防止事故扩散,某部一参谋长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另据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报的河比廊坊一些小电镀厂将巨毒的工业废水未处理就排放到河里,河水变成五颜六色,渗透到地下污染了井水,引起癌症;山东潍坊一些工厂将有毒废水直接排到地下渗井,严重污染地下水。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1.2 严格水资源保护,加强水质能力建设,是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

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强调:“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的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综合治理,明显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随着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近年来国家对自来水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比如2007年7月1日实施的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比旧标准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检测项目多71项(新标准106项,旧标准35项),并且新标准的要求更为严格。就浑浊度这项指标来说,新标准要求小于1~3NTU,旧标准要求小于3~5mg/L(相当于6~10NTU),即新标准对自来水浑浊度的要求应好于旧标准6~10倍。国家之所以将保护水资源提到如此高度,多次和修改饮用水卫生标准,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保护民生的理念,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小康社会,圆好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加强高端仪器的养护,提高水质检测水平和监理力度的实施对策与效果。

吉林市建成区面积160平方公里,人口150万,美丽的松花江穿城而过,水资源人均占有率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倍,是个丰水城市。因松花江发源于生态环境最佳的长白山区,水质优良,现吉林市区取水段,属于II~III类水体,一年四季有近300天原水浑浊度低于30NTU,人均生活用水标准为136~159升/日,在国内居高水平。著名诗人贺敬之曾赞扬吉林市松花湖水源:“水明三峡少,湖秀西子无”。联合国福布斯组织把吉林市列为最适于人居的城市。我们做为水务工作者一定要为保护环境、提高水质,把吉林市建设成环境友好型城市,尽职尽责,不懈努力,具体措施如下:

2.1 选拔人才,汇聚民智,提升水质管理检测中心资质,为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106项检测项目的实施做好组织准备。

2003年吉林市水质管理检测中心获得了吉林省技术监督局的计量认证,正式挂牌营业。同时配备了一批大专以上文凭,一专多能、素质较高的技术人才27名,全部具有大专以上文凭,其中高级工程师4名,工程师5名,研究生2名,其余为助理工程师。

2011年7月吉林市水质管理检测中心获得了吉林省技术监督局进行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106项水质指标检测资格的资质认证,在全省是第一名。

2.2 按照化验设备的操作环境和使用条件的要求,水质管理检测中心应配备必要的、适中的分析间,其中气相色谱室3个、液相色谱室2个、离子色谱室1个、总有机碳分析室1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室1个、原子吸收室1个、αβ射线室1个、原子荧光室1个、流动注射室1个、分光光度计室1个、理化检验室1个和微生物检验室1个。

2.3 加强高端仪器养护工作,保证仪器高效与安全。

(1)吉林市水质管理检测中心配备高端检测仪器有:美国安捷伦气质联机仪、德国耶拿原子吸收仪、美国戴安离子色谱仪、法国JY-24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美国HP6890气相色谱仪、德国耶拿总有机碳仪、美国爱德仕两虫捕集装置、美国戴安液相色谱仪等14台大型仪器,总价值达1600万元,可以检测新标准106项全部指标,这些仪器的特点是快捷、准确、计算机操作实时高效。是人工操作效率的数十倍,其中价值100万元的气质联机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2)化验仪器是完成各项检测工作必备的基本条件之一,其运行的精确度、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影响化验能否正常运行和结果的准确性、重复性。由于我国城市普遍存在的电压波动幅度大的问题,分析仪器本身对电压的自调能力有限,我们将每台仪器都配备了稳压电源和UPS。其中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和气质联机,分别进行了单独深埋接地,既避免了雷击又减少了辐射,环保、又安全可靠。

(3)化验仪器定期的保养和维护,是保证其正常运行的前提。它关系到实验的成功率,监测数据的准确率,还可以适当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和工作年限。如ICP发射光谱法和火焰原子吸收法的进样系统的使用和维护,化学分析中点击的使用和维护,高效液相色谱、离子色谱分析中输液泵和色谱柱的使用及维护等等。平时的基本维护和保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坚持不懈和持之以恒。由于检测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水质检测中心设备使用率达到100%,及时准确地检测出厂水和管网水的水质。既保证了水的质量也实时地知道了生产操作,是保障民生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作。

2.4 2012年水质管理检测中心汇聚民智,克难求进,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水质监测任务。

(1)出厂水水质综合合格率99.9%,浊度合格率97.6%,余氯合格率98.4%,色度合格率100%,嗅和味合格率100%,细菌合格率100%,大肠菌合格率100%,CODMn合格率100%,国标30项合格率100%。

(2)管网水综合合格率99.1%,浊度合格率96%,余氯合格率98%,其余指标与出厂水指标相同。全年出厂水、管网水没有发生水质事故。完成了年初公司制定的各项水质指标。

(3)全年完成日检1378个水样,检测16536项次,全分析237个水样,检测8769项次。

第2篇:水环境治理的建议范文

建设“滨水宜居新城”须大力改善水环境

日前,10余名全国水环境治理顶级专家“论剑”通州,共同为治理北运河通州城市段水环境支招。在听取了北运河通州城市段水环境改善总体方案编制单位――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负责人汇报后,来自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室、中科院生态中心以及同济大学、清华大学等近10家权威单位的全国水环境治理专家纷纷发表观点,为方案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经讨论,专家们形成论证意见,一致认为改善北运河通州城市段水环境不仅对提升通州整体形象和社会经济发展、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意义重大,且对北京市总体规划全面实施也具有重要的促进和示范作用。对于已制定的《课题建议方案》,专家们认为,该方案目标明确、内容完整,技术路线可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课题成果为水环境改善提供了总体思路及技术选择方案。同时,专家们建议,应继续对方案进行多目标的情景分析,提出更加优化的总体方案,并表示,将全力支持通州改善水环境,集中智慧力量,共同完成、尽早拿出优化方案。

在新城区建设如火如荼进行时,改善北运河通州城市段水环境是当务之急。运河城市段是未来通州新城核心区域,“十一五”期间,通州将打造集旅游度假、商贸金融和文化创意于一体的运河核心功能区。自2004年起,历经两年多不懈努力,通州高质量完成了运河河道治理、两岸景观改造等一系列工程建设,将原河道从90米拓宽至200米,两岸已构成了靓丽的城市景观。但由于通州处于全市水系下游,近年来,运河主要水源河――温榆河、通惠河污染较大,直接影响了运河城市段水质,如今,劣五类的水质和周围靓丽的景观环境很不协调,如不尽快改善将阻碍新城区建设发展。

为此,由通州区科委、区水务局牵头,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专家经详细调查研究,制定出了北运河通州城市段水环境改善总体方案。此次座谈,方案获专家肯定,并初步确定在进一部优化、完善后于明年组织实施。此次水环境治理,通州区委、区政府的目标是:力争利用2―3年时间,使北运河城市段河流水质由劣五类达到观赏性河道类水质标准,水体清澈无味,透明度达到50-60厘米。“到时候,运河水不再有臭味,水里能养金鱼。”通州区水务局总工程师金建华说。

截污治污、科学调度、生态治河

根据综合方案,北运河通州城区段将在逐步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前提下,采取局部和有限措施改善水环境。总体思路是:坚持截污治污、科学调度、生态治河,采用强化水处理或高品质再生水补给等技术和管理手段,实现北运河通州城区段水环境改善。

据了解,截污治污,就是通过截污或建设分散污水处理设施,控制通惠河和北运河干流段的污染。如将在北关闸河道内取水进行深度处理,达到环境用水标准后再排入运河城市段,其余河水通过新建或者已有灌渠导流至潮白河和北运河下游。或者,从高碑店湖取水,利用高碑店污水处理厂高品质再生水,通过管道引入运河城市段。

第3篇:水环境治理的建议范文

2013年以来,环保部门先后组织了4次打击涉水违法犯罪行为的专项执法行动,现场检查企业320家,对80多家存在违法行为的企业分别作出罚款、责令整改、停产等处理。市县两级环保部门否决、拒批涉水建设项目72项,涉及投资额近10亿元。水利部门加大河道巡查执法力度,开展联合执法行动百余次,查处水事案件50余起,查扣非法采砂设备20余台,下发整改通知百余份,有力打击了各类涉水违法行为。畜牧等部门对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进行全面排查梳理,关停取缔畜禽养殖场133处,管控力度不断增强,河道及水源地周边环境明显改善。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思想认识仍有差距

部分经济发展较好的县(市、区)对河道及水源地环境治理工作较为重视,取得成效较为明显。但个别县(市、区)存在“等、靠、要”思想,重视程度不够,行动迟缓,措施不得力,投入不积极,环境治理工作开展不深入、不全面,河道面貌改观不明显。

2.2部分河道排污问题仍然严重

河道排污是造成饮用水源地水质污染、水环境破坏的主要根源所在。目前,由于对地下配套管网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各县(市、区)建成区普遍存在污水管网不配套、不完善、雨污混流、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造成部分河流排污现象严重,向河道排放污水等问题亟待解决。

2.3畜禽养殖清理取缔进展普遍迟缓

截至目前,多数县(市、区)禁养区划定工作尚未启动,畜禽养殖清理取缔进展缓慢。河道及水源地环境治理实施初期,各县(市、区)及有关部门对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的畜禽养殖场等进行了排查梳理、登记造册。对一些规模小、易拆除的畜禽养殖场进行了关停取缔,但由于禁养区划定不到位、拆迁补偿费用较高等原因,对于规模较大的畜禽养殖场,清理取缔工作进展不利,管控力度有待增强。

2.4建筑与生活垃圾治理反弹现象严重

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已经成为影响水环境的两大顽疾,虽然多数县(市、区)已推行了“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但很多地方垃圾集中收集处置还没有走上正轨,随意倾倒垃圾现象仍普遍存在。河道及水源地环境治理工作开展期间,各县(市、区)及有关部门组织人力、机械等对饮用水源地周边建筑及生活垃圾进行了清理,垃圾成堆成片现象明显减少,但由于执法监管不到位等原因,乱倒现象时有发生,部分河段反弹现象严重。

2.5宣传工作不到位

河道及水源地环境治理已经全面开展一年多,但市、县两级受理的投诉案件数量较少,实际日常生活中非法排污、随意丢弃垃圾等污染水环境的事件较多,说明群众对这项工作的知晓率不高,广泛参与、举报投诉渠道还没有很好运行起来。河道及水源地环境治理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若仅靠政府系统效能的提高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将缺少生命力和持久力,尽管短期内可以消除河流的黑臭污染,但难以换来河流长期健康的生命。

3建议

3.1以治污为重点,加快解决河流污染问题

建议以治污为重点,强化对工业及生活污染源防控,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污水管网配套,提高工业、生活污水处理能力等,尽快研究出台长效措施,着力解决污水直排等问题。

3.2加大畜禽养殖场关停取缔力度

建议未划定禁养区的县(市、区),尽快启动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工作,加大畜禽养殖场关停取缔力度,分期分批实施关停取缔和改造措施,按期完成清理取缔任务。大力推广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新模式、新技术,提高畜禽粪污的综合利用率和达标排放率,减少畜禽粪污对重点流域的污染。

3.3加快垃圾一体化处理设施建设

建议尚未实现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的地方,特别是沿库沿河村居,要尽快纳入一体化处理,实现村居配备保洁员、乡镇设有转运站、县(市、区)建有无害化处理场。对于建筑垃圾,建议在县(市、区)城区及镇街建设一批适当规模的建筑垃圾处理场,加强对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的研究,尽快解决建筑垃圾无处倾倒的问题。

3.4加大阻水障碍物清理力度

对于清淤清障不彻底的河段,特别是农村小支流、小沟渠等,建议抓住秋冬水少的有利时机,尽快清除河道内的阻水障碍物,同时解决人为阻断河道、围河圈养等问题,依法严厉打击违法采砂和破坏水资源的行为,确保河道水系畅通、环境整洁、秩序井然。

3.5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提高公众参与积极性

第4篇:水环境治理的建议范文

(一)跨界水污染严重所谓跨界水污染,指某行政区水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当地水环境容量,该行政区江河湖泊的出境水质差于入境水质,呈现水环境负外部性的现象.跨界水污染包括省、地级市、县、乡四个层面.其中,跨县水污染是最基本的层面,而跨省水污染是防治的难点.跨界水污染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日常性跨界水污染,其特征是程度较轻,污染叠加,活动在某行政区的人们往往既是邻域上游污染的受害者,又是邻域下游污染的制造者.本来清洁可爱的江河出现了这样一种可怕景象:江河的上游是优质水,流经几个县市后就成为超标水,到了下游则全成为五类和劣五类水.另一种是跨界水污染亊件,其特征是污染程度严重,成果严重,激化了邻域之间的社会矛盾.进入新世纪以来,长三角地区发生过多次跨界水污染事件,其中在全国造成较大影响的有四起,分别是:2001年江浙交界的王江泾镇堵坝断河事件,2005年江苏苏州桃源镇的黑水污染事件,2007年江苏沭阳水污染事件,2013年的黄浦江死猪事件.跨界水污染事件是跨界水污染现象的极端表现,其屡屡发生的基础是跨界水污染现象的常态性存在.跨界水污染现象不根除,则跨界水污染事件就不可能杜绝,而处于流域最下游延长线上的海湾河口水环境也就不可能得到根本性好转.

(二)江海水环境分治所谓江海水环境分治,特指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存在的江河湖泊水污染防治与海湾河口水环境治理人为分割的制度安排和不协调现象.江海水环境分治有多种表现形式.一是主管机构不一样.江河湖泊水污染防治由环保部门主抓,海湾河口水环境治理由海洋(漁业)部门为主.海洋(漁业)部门职能众多,难以集中力量实施海域水环境治理,以浙江省海洋渔业局为例,内设处室13个,环境处只是其中的一个处室,难免顾此失彼,粗放管理.二是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有差异.以浙江省钱塘江流域和杭州湾地区为例,2005-2014年的十年间,省级机关的钱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和生态补偿的专门文件共计10多个,而杭州湾地区水环境治理省级层面的专门部署是在2013年,省环保厅与省海洋渔业局联合«杭州湾区域污染整治方案».三是尾水排放标准和监管水准不一样.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海标准明显低于江河湖泊,导致杭州湾两岸城市竞相投巨资在杭州湾(河口)岸边建设污水处理厂.目前,长三角江河湖泊监测断面水质状况己做到月报,而海湾河口还处于年报.

二、江海分治制度的局限性

上述三个水环境治理中的突出问题归结到一点———缺乏区域合作.实践已经证明,这种江海分治制度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一)部署流域水污染防治时往往忽视对氮和磷的控制以钱塘江流域和杭州湾地区为例,多年来,杭州湾的水环境处于恶化中.杭州湾水污染的主要威胁是氮和磷,化学需氧量的污染并不严重,而“十一五”期间,浙江省对钱塘江及杭州湾陆源污染物的监管和考核重点是化学需氧量,忽视了对氨氮和总磷的检测和控制,减排的主观努力方向脱离了杭州湾水环境的实际,导致杭州湾水环境的治理事倍功半.

(二)海湾河口水环境污染物由多区域排入,治理受区域限制先看钱塘江流域和杭州湾地区,据有关方面调查,2012年,排入杭州湾的主要污染物中,化学需氧量为6416万吨,氨氮为260万吨,总磷为073万吨.其中,富春江电站以上区域排入的三种主要污染物分别占总量的5495%、5243%和6246%,说明杭州湾污染物的一半以上由钱塘江上中游区域排入,杭州湾整治区域沿岸上海、杭州、宁波、绍兴、嘉兴五城市相关区域合计排放的三种主要污染物分别占4505%、4757%和3754%.从浙江和上海两个行政区污染贡献率分析,浙江排放的三种主要污染物分别占9321%、8836%和9182%;上海分别占679%、1164%和818%.[3]再看长江流域和河口地区,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部门的调查,2005年,长江流域化学需氧量入海通量为20340万吨,总氮入海通量为11889万吨,总磷为719万吨.其中,长江上中游排入的三种主要污染物分别占总量的713%、822%和779%;江苏省相关区域排入的三种主要污染物分别占总量的209%、75%和148%;上海市排入的比重为78%、103%和72%.[4]

(三)容易诱发相关区域多种形式的非合作排污博弈没有区域合作制度的硬约束,各行政区水污染防治缺失了一个重要的动力机制和监督机制,容易诱发相关城市多种形式的非合作排污博弈.不少基层政府对污染行为采取软约束,监管不力,有些基层政府竟然同意将污染企业布局在与下游邻域的交界处;更有甚者,把海湾和湖泊视作“排污公地”,如杭州湾两岸城市的地方政府,为了争取较低的排放标准,为了减轻所辖行政区域的水环境压力,纷纷竞相投巨资在杭州湾(河口)岸边建设污水处理厂,截至2012年,仅浙江省杭州、宁波、绍兴、嘉兴四市的相关区域,合计建成拥有入海(河口)排污口的污水处理厂38个,年污水排放量12140656万吨.该区域有一个县级市,自身并没有杭州湾岸线,为了改善本行政区域的水环境状况,向周边拥有岸线的县市租地,投资5亿多元,专门铺设了一条22km的尾水排放管,建设6个泵站,将本行政区的5个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收集起来,集中排放到钱塘江河口之中.

三、江海共治区域合作制度的主要内容

所谓江海共治的区域合作制度,指把江河湖泊与其海湾河口的水环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综合治理,促使该区域内各行政区之间合作防治水污染,推进江海水环境明显好转的一组制度安排.江海共治的区域合作制度有三方面的主要内容.

(一)坚持江海水环境治理一体化理念

摈弃江海水环境分治的传统旧观念,树立水环境治理江海一体化理念,把泛流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安排该区域各行政区的水污染合作防治工作.以钱塘江流域和杭州湾地区为例,根据水系流向特征,合作治理水环境的区域,不仅包括浙江省境内钱塘江流域的杭州、衢州、金华、绍兴、丽水5个设区市的22个相关县(市、区),而且应该包括杭州湾地区宁波、嘉兴2个设区市的11个县(市、区);同时,还应包括上海市的金山、奉贤、浦东新区的部分区域.长江流域及长江口地区情况比较特殊,长江流域是我国特大尺度的江河,流经全国11个省市,该区域的江海一体化治理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构建长三角区域内的江海共治机制,空间上可包括上海、江苏、安徽的相关设区市,先行试点,积累经验.第二步,结合国家构建长江经济带的重大战略,积极创造条件,构建长江流域及长江口地区水环境江海共治制度.

(二)构建长三角跨省泛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省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2008年以来,在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己经创新构建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省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该联席会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两省一市政府参加,联席会议构建以来,2008年紧急编制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2013年又策划编制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2013修编)»,两个总体方案对太湖流域两省一市合作治理水环境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省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是推动部门、地方和社会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治污的重要工作机制.所谓泛流域,指包括流域及其海湾河口地区的广泛区域.根据长三角地区的实际,建议拓展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省部际联席会议的职责和功能,同时兼管长三角跨省泛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除太湖流域外,还应包括长江下游及长江口、钱塘江流域及杭州湾地区.依托这一重要机制,分别制定长江下游及长江口、钱塘江流域及杭州湾地区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促进长三角地区跨省泛流域水环境治理合作机制的构建和完善.

(三)创建三位一体的江海水环境治理合作机制

三位一体的江海水环境治理合作机制是一个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区域入江入海污染物通量监测机制、水环境区域补偿机制和泛流域水质交易机制.

1.区域入江入海污染物通量监测机制.要构建江海水环境治理区域合作机制,首先要搞清楚各行政区在一定时间内排入江河及其海湾河口的主要水污染物通量.一般来说,流域的非河口地区情况相对简单,采取断面监测的方法,只要在江河流经某行政区的入口和出口处分别进行断面监测,就可以确定该地区入境水质和出境水质的污染物浓度和污染物通量,出入境断面的通量差就是该行政区排入江河的污染物通量.海湾河口地区情况比较复杂,水流流向受涌潮的重大影响,咸水与淡水交替,简单地采用海洋水质的通量监测方法有困难.目前拟采用分类相加法,一是海湾河口某行政区通过入海支流及河道排放污染物的通量,其计算方法类似于断面监测法;二是该行政区通过建在沿岸的若干污水处理厂向海湾河口排放污染物的通量,其计算方法是平均排放浓度与排放废水量的乘积;三是海域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主要包括海水养殖、船舶污染和事故污染.最后将三类污染物相加就是河口该行政区的排污总量.为确保监测数据的权威性,长三角省界断面的污染物通量由环保部华东督查办负责,地、县交界断面的污染物通量由上级环保部门负责.各行政区交界断面的污染物浓度和通量信息都应在泛流域内共享,并按月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和评价.

2.水环境区域补偿机制.所谓水环境区域补偿机制,指为保护、修复和改善泛流域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促进水环境不断好转,由相应的水环境治理合作机构或上级人民政府作出的、调节流域上中下游及其河口各行政区之间环保职责及其经济利益关系的一组制度安排.水环境区域补偿机制包括两方面主要内容,一是流域上游源头地区水生态保护的补偿机制;二是邻域双向补偿机制,即当邻域上游行政区呈现水环境正外部性时,应由下游补偿上游邻域;当邻域上游行政区呈现负外部性时,就由上游补偿下游邻域.2005年以来,长三角两省一市对水环境区域补偿机制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其中,浙江省在创新流域上游源头地区水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江苏省在探索邻域双向补偿机制方面领跑全国.面对江海共治的新要求,水环境区域补偿机制也应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其一,以海湾河口的水环境容量确定泛流域治污目标和减排任务,若海湾河口水环境容量不足的,可以分阶段、分主要污染物逐步达到改善水质目标,再采取倒推法按河口到源头顺序确定各行政区断面水质目标及主要水污染物的减排任务.其二,在分配各行政区减排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各行政区现有的排放强度,排放强度大的应下达较多的减排任务.其三,在长三角地区大力推广江苏、浙江的水环境区域补偿实践经验,切实把流域上游源头地区水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邻域双向补偿机制落实到长三角每一个县级行政区,尤其应在跨省断面实施双向补偿机制方面取得突破.

3.泛流域水质交易机制.水质交易机制是美国1990年代以来实施的流域治理的创新性政策工具,是排污权交易机制在流域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和发展,对于提升和完善长三角排污权交易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长三角排污权交易机制已探索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不完善,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政府干预偏多,市场作用较弱,排污权有偿使用与排污权交易混为一谈,夸大了排污权交易试点的成效;二是交易范围偏小,绝大多数限制在县域行政区,不利于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三是交易内容和方法过于单一,局限于点源之间的交易,局限于企业与政府、企业之间的交易.根据长三角的实际,借鉴美国水质交易的经验,有必要创新探索泛流域水质交易机制,着重抓住三个要件.其一,充分发挥市场在排污权交易中的决定性作用,把排污权有偿使用与排污权交易适当分开.其二,行政区域内交易与泛流域水质交易相结合,着重探索流域及其河口范围内开展水质交易的实现形式,提高水环境资源的配置效率.其三,进一步丰富水质交易的内容和方法,探索点源与非点源水质交易办法,研究距离目标水体不同位置的交易比率;借鉴京都议定书的排放贸易(ET)机制,探究泛流域内各行政区之间的水质交易办法.

四、结语

第5篇:水环境治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矿山;专家系统;环境治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TD16 文献标识码:A

1 专家系统及环境治理的优越性

1.1 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属于一个人工智能计算机程序系统,简称:ES。它综合了某一领域大量的知识、经验、技术为一体,根据复杂问题做出推理、判断、决策,并给出专家水平的结果。矿山专家系统主要是以矿山专业知识库和推理机为系统核心,通过模拟人类的思维对矿山所具有的各种问题提供专家水平的解答。与一般的专家系统相比较,矿山专家系统的控制、知识、数据是相互分离的。

我国煤矿普遍具有规模小、数量多、生产力偏低、管理落后、安全生产环境差等特点,但就我国当前形式来看,这一煤矿形式仍将占据着地区煤矿工业结构的重要内容,所以也导致了我国煤矿出现的普遍的环境污染问题。随着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交通运输、电力设施、人口统计、资源分析等多方面行业的广泛应用,而矿山环境的治理也急需现代化管理手段来进一步充实自身,进而提升工作效率,为地方矿山的环境治理提供保障。然而,现行的环境治理的设计管理需求更多的是某一特定的应用,从而完成业务功能、数据结构等进一步应用,这就使得在系统扩充、改变数据结构等方面,需由开发单位来进行源代码的相关修改,这一情况下,无疑造成较差的系统适应性与灵活性,出现了较多工作的重复现象。这一现实情况下,如果能利用专家系统基本原理,来将数据结构、业务处理等转化为专家型的知识,来完成知识库的贮存,在进行系统的修改与扩充过程当中,只需维护数据库,便可促进系统可扩充性和适应性的有效提升。因此,针对地方煤矿来建设回采巷道支护设计专家系统就成为当前摆在煤炭管理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

1.2 专家系统环境治理的优越性

在矿山环境治理中应用专家系统,不仅能够帮助管理者及时、迅速掌握各种突发性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范围,以及时空分布变化,而且还能通过系统进行防范和灾后处理。由于矿山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因素极为复杂,一旦发生环境污染和破坏,一般的环境系无法进行定量分析。而专家系统能够建立各类知识库,并利用推理机制,在全面考虑问题的条件下,共同进行辅助决策,使管理者能够在环境治理上做出最佳决策。

2 在矿山环境治理中专家系统的设计

2.1 专家系统设计

矿山专家系统主要分为:用户界面和知识库、数据库和推理机,以及解释和学习机。除此以外,矿山专家系统还涉及表格和图形、数据统计分析和外接数据库等。

针对矿山环境治理,专家系统主要涉及文件、矿山环境背景、矿山环境效应、治理模式、治理措施,以及帮助六个模块分别与用户界面和知识库、数据库和推理机,以及解释和学习机六个模块相对应。在这个系统中,主要技术是通过基本数据信息进行推理分析、选择、优化、设计,根据获得的结果,给出科学合理的环境治理方案与建议。如下图1、2所示:

2.2 工作原理

2.2.1 矿山环境效应

在矿山环境治理中,由于不同的矿山环境存在不同的环境效应,因此识别环境效应中影响最为突出的因素是做好前期环境治理的关键。一般诱发环境效应的因素主要有五种:水环境和土地资源效应、景观和次生灾害效应,以及生态效应。通过应用关联度来确定各因素间的关联性和关联反映,以及权重作为判断的根本进行定量分析描述确定其值。除此以外,还可以根据实际的矿山环境情况,人为或专家评分来确定。由于矿山环境因素由多层次构成,合理的评判结果是通过模糊多层次综合评判多次进行。首先,将各种因素划分成若干层次依次从低到高层次做出综合隶属度评价,以获得最终结果。如果所对应的效应隶属度越大,那么矿山环境效应影响就会越为严重。

2.2.2 环境治理模式

选择合理的治理模式是目前矿山环境治理的主要前提条件。由于环境治理的对象多而复杂,因此治理的目标所对应的治理模式也不一样。治理模式的选择必须综合参考对象特征和治理目标、环境效应和风险等进行合理的选择。

2.2.3 治理设计和优化

环境治理的方式主要有:跨越、覆岩加固、填注浆等方式进行。以填注浆方式为例,可以在采空区进行填注浆设计和处理宽度与深度的设计,确定治理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以及经济性。

3 实际应用效果

以某煤厂矿山环境的治理专家系统实际应用为例。通过对现场的实际调查证明,由于该矿山内的地层主要由泥晶灰岩和石岩系本溪组泥岩、砂岩和煤层、砂质泥岩和碎屑岩、黄土和红土、堆积物等构成。煤层厚度在230m到250m之间。采煤层主要分成4层,最大煤层厚度在12m左右,可采煤层在碎屑岩地层中,顶板以砂质泥岩为主。其出现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沉陷导致的次生地质灾害。在矿山环境专家系统实际的运行过程中,管理员通过在菜单中找到相对应的栏目,然后根据系统中的提示,输入有关矿山环境背景和开采等信息。当信息输入完成后,系统就会自动对环境效应进行识别,综合评价给出影响环境综合隶属度评价,从小到大的影响为:景观和生态效应、水环境效应、土地资源效应、次生灾害效应。然后根据所获得的结果,通过治理模式进行治理方式的选择,其选择的最终结果为:采用多元复合强化型的方式,根据矿山环境问题,选择注浆的方式最终作为处理的方案和建议进行有效治理,以减轻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

参考文献

第6篇:水环境治理的建议范文

一、我区开展水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工作的概况

大致分四个方面进行:

1制定监督检查工作方案。3月底,市、区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委例会后,我们就分别与区建管委、区环保局、区市容局等政府部门进行沟通,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区水环境监督检查工作方案,4月份,向市人大城建环保委上报书面计划。

2开展调查摸底工作。我们围绕三个内容进行:到涉及重点检查内容的单位区水务署、市政署、申新保洁公司等逐个摸清家底,肯定成绩,找出不足。到正在进行重点整治的被列入年内消除黑臭的河道进行实地检查,了解进度和效果。到龙华、长桥水质净化厂了解污水处理能力、质量与我区截污纳管、改善水质的关系。

3组织人大代表视察检查。我们重点检查三个方面:年内要达到的14条基本消除黑臭河道的整治情况,区域内企业废水治理达标情况和推进塘整治黑臭情况。同时,对水体保洁、河岸绿化也进行了检查。6月9日,市人大城建环保委的领导也参加了我区的视察检查,对我区水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4写出区水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工作的情况报告。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写出区水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工作的情况报告,经主任会议专题讨论并作修改后形成报告。

二、对我区水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工作的评价

我们认为,在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区水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1水体保洁基本实现了长效管理。我区现有河道59条,总长90公里,水面率2.89%(不包括黄浦江和淀浦河)。从年起,我区以实施“万人就业”为契机,拨出专款,扩招100名保洁工,对整治后的每条河道配齐专职作业人员,对水面、陆域两侧实施全覆盖保洁。同时,强化整治与保洁工作的有机衔接,不留管理盲区。经过明查暗访,我区已基本实现了水体保洁长效管理。

2水利工程设施实施专业养护管理。今年,区财政落实资金,加强河道整治后工程的维修和养护工作,运用市场机制,引进水利设施专业养护队伍,定期开展巡查,对河道护坡、绿化和泵闸等进行维修和保养,确保水环境整治成果。同时,从年开始,区水务署与区城管大队建立联防机制,加大巡查力度,严肃查处案件。据统计,共查处19起,罚款24170元。

3工业废水基本实现达标排放。本区域内有63家企业排放工业污水,其中,市级重点监管企业8家,区级重点监管企业7家,总量约3.2万吨/天,企业有污水处理能力2.4万吨,另0.8万吨/天进入污水厂处理。据区环保局年全年监察情况看,工业污水的达标排放率.2%,基本做到达标排放。

4水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19年以来,我区不断致力于水环境的改善,在河道治理方面投入了巨大的资金,陆续完成了龙华港、张家塘港、漕河泾港、西上澳塘、塘等骨干河道的整治工作,整治岸线长度57公里。同时,河道治理和河岸绿化同步进行,全区河道两侧绿化面积26万平方米,部分河道还增添了水景,水环境质量得到了改善。

5河道水质逐年好转。前几年,我区主要抓水体保洁、河底清淤、河岸拆违种绿、驳岸建设等河道整治工作。2003-年,我区狠抓截污纳管工程建设,投资4528万元,新建截污管道35公里,截掉污染源393个,实现截污29.7万吨。经过多年的努力,产生了比较好的环境效益,河道水质明显改善,据统计,19年,我区河道水质综合指数约2.4,年下降到1.5。今年,我区投资5700万元,治理重点是继续截污纳管和年内实现中心城区14条中小河道消除黑臭。

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河道水质总体不达标。目前,我区的河道水质总体上仍超标50%,属劣V类水体,这与我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区的目标是不相称的。治理河道水质的任务十分艰巨。

(2)雨水泵站晴天“放江”排污。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雨污水混接,使部分泵站在晴天也必须“放江”排污,估计污水总量约在2万吨/天(90%是生活污水)。截污纳管,解决历史欠帐的任务十分艰巨。

(3)排水系统建设进度不快。我区吴中、排水系统建设预计要到年下半年建成,再过两三年,才能解决这部分污染源的“放江”排污问题。田林市政泵站旱流截污和辅助设施也需要进行改造。

(4)水环境的保护、利用缺少综合规划。有些代表对当前正在进行的化巨资治理“断头浜”的做法很不理解,提问:哪些河道要疏通?哪些可填掉?水环境治理如何纳入水系治理?河道两岸怎样开发利用?认为市、区都缺少水环境保护、利用和分步实施的规划。

区水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工作的建议

1抓紧做好水系综合规划。水环境治理要表本兼治。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投入和坚持不懈地努力,需要依靠科学指导我们的治理工作。区要全面提高水环境质量,区政府要加快区水系综合规划和水环境整治“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纳入全市的总体规划,加强对区域水系的总体控制,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整治工作,做到水环境治理与落实长效管理机制有机结合,水环境治理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形成市、区之间联动、条块协作的整体合力。

2继续加强“截污纳管”工作。区地处河道下游,水质容易受上游来水的影响。要达到提高水环境质量的目标,当前,就要进一步提高污水纳管率,积极治理部分雨水泵站由于雨污水混接造成“放江”排污问题。而截污纳管的关键是污水管网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区政府要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化大力气做好污水接管入网工作,从源头上解决水污染源的问题,将有限的资金主要化在水质的改善上。

3合力推进排水系统建设。加快区吴中、排水系统建设,对提高吴中地区防汛排涝能力、减轻塘水环境污染有着重要的作用。区政府要加强与市有关部门的协调,积极争取、协助市里推进排水系统的建设。同时,抓紧对雨、污水混排严重的田林市政泵站做专项调查,努力解决生活污水通过泵站直排河道的问题。

第7篇:水环境治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思考

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A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河道水质的好坏对生态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急剧增长,河道水质被日益增多的工业、农业、生活污水所污染,河岸被大量的违章建筑所侵占,水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影响了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也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摆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开展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首要的任务是搞好规划设计,并始终把侧重点放在水环境整治的具体措施上。

1.河道水环境的内涵和范围

河道水环境是以河道水域为中心,包容河道周边环境的一个特定区域。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河水环境,主要是河道水质、水系循环、水源补充、污水入河比例控制以及水生动植物、微生物等生态系统状况;二是河岸环境,包括河岸宽度、走向、驳坎、河岸建筑、河岸绿化、河岸休闲园林设施等以景观为主的河岸线一定区域内的地面与地上的环境状况;三是河道周边环境,主要指河道沿岸的城市建筑物布局、道路走向、跨河桥梁、管道的布置以及其他公共设施的环境状况,包括人们可以感受的视觉环境、空间环境、休闲环境等。

2.河道水环境的污染现状和趋势

水资源是珍贵和短缺的,而人类对它的污染却是让人痛心的。随着工农业和城镇建设的迅速发展,流域内工矿企业、城镇废污水大量排入河道,加上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使水质恶化、长期渗透,导致河道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据统计,我国的主要江、河、湖等水域,如淮河、黄河、海河、松花江等河道水域内已检测出数百种有机物或被报道已经受到严重的有机物污染,在被检测出的有机物中一些有毒污染物含量超过了地面水质标准,甚至有些是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有机污染物。监测数据显示,在14个大中城市河段中,63.8%的河段污染较严重,为Ⅳ类至劣于Ⅴ类水质;在47个环保重点河道中,29.8%属于Ⅴ类水质。河道内私采滥挖、植树等不合理开发、利用和侵占,改变了河道径流状况,影响了河势的稳定,河道内正常水生态环境严重失衡。河道两侧的建筑破旧、垃圾成堆,固沙树种、草种单一,且植被疏枯、林带种植结构简单,绿色屏障残缺、连续性差。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全国水污染仍呈发展趋势,有90%以上的城市水污染严重,近50%的重点城镇水源水质不符合引用水源的水质标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不加处理任意排放,使许多水体受到污染,也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局面。

3.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的规划和目标

党的十鲜明地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为今后一个时期的环境保护指明了方向,而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环境权益、构建和谐社会为根本出发点,在对河道周边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入河污染源等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在治理范围内,实施控源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治理措施,以控制沿河工业、生活、农业面源等污染源为重点,结合河底清淤、河道保洁、河道卡口拓宽、清障拆违、生态调水以及多种生态修复工程,形成河道水环境整治的完整体系。同时建立健全河道管理长效机制,采用政府主导,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经济可行的战略,实现水环境的根本改善,从而建立“完善的防汛体系、合理的水资源配置体系、优美的水环境体系、自然的水生态体系”的水生态建设目标,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4.关于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几点建议

4.1实行法制保障、政府负责的有效机制

通过加强与污染整治相关的法规、政策建设,从严整治、依法治水。促进环境管理、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的体制创新与科技创新,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与管理部门职责,切实保障污染管理长效机制的正常运行和整治规划的有效实施。水利部门在流域水环境治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必须突破现行观念、管理体制、技术与资金、投入渠道等多方面的障碍,要勇于肩负起对河道水环境治理的重任。

4.2坚持治理与管理并重

设立环境保护管理机构,执行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和控制标准,协调和监督各部门和工厂企业,制定保护水体、控制和管理水体污染源的具体条例和规定,制定不同用途水体的水质标准和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加强城市雨污分流管网的配套建设,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加强工业废水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实行污染控制和生态修复相结合,强调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工程措施和监督管理相结合,以管理促进治理,确保工程实施效果。

4.3实行河道生态化整治

从长效管理入手,在切实落实污水截流、河道清淤疏浚、水面保洁,水系调水等整治过程的基础上,还要积极探索河道水生态恢复工作,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建设,利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菌种等使水生态系统得到修复,实现水体自我调节、自我维持的功能。在满足防洪、灌溉等需要的前提下,进行河岸的生态化整治,尽量避免采用石砌护坡,对河流河岸带的植被进行修复,实行生态化护坡建设。

4.4改变传统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和负面效应

水利工程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保障了防洪排涝安全,提供了生活生产用水。但传统水利工程确实给生态和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阻断了水体自然流动,削弱了生态系统的综合功能,恶化了局部水域环境质量。必须深刻变革水利建设理念,充分和全面认识到水利工程的积极作用和负面效应,重点研究水利工程对水生态系统净污能力的影响规律及修复理论,分析工程在水生态系统中的环境功能,寻求水利工程与生态工程功能协同技术改善水环境和修复水生态系统,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中取得统一,实现水利真正全面地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服务,实现水利功能与生态功能的良好协同。允许洪水适度泛滥,并在面上考虑进一步的减灾模式,以控制洪水的淹没范围、淹没时间等,既可将灾害损失控制在可承受的限度之内,又能使地下水得到较多的回补,还可以产生滞水冲淤、冲污、洗碱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综合效益。

4.5加强河道管理,保障河道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河道是不可替代的基础环境,是河流水资源的载体,要完善河道管理法规和管理办法,明确河道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责任权利,通过统一的河道规划,把河道资源的开发利用纳入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切实加强河道的秩序管理,严禁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私采滥挖、违规建设,对涉河建设项目要严格审批,有效监管。河道管理部门要从维护河流健康、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出发,开展建设项目对防洪、河道水环境及水体质量影响的调查和研究,不断提高对河道的科学管理水平。

4.6加强绿化保洁,改善河道陆域范围环境

河道的陆域范围通常以道路(防汛通道)、绿地为主,并建有各种各种设施,如宣传标语牌、安全围栏、界桩等。河道陆域范围内应做到基本保洁,无废弃物和明显积尘痕迹。安全围栏应牢固可靠,无锈蚀与变形损坏、栏杆扶手无积尘。河道陆域范围内的景观设施包括雕塑、建筑小品、庭阁山、休闲座椅和防护设施等,应保持完好整洁、美观、无破损和污染。根据园林绿化等级标准,河道沿岸绿化为三级养护标准,防汛通道边的行道林为二级标准。

4.7促进公众参与,开展舆论监督

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发动,全民参与。组织开展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水污染科学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自觉保护水环境的意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舆论宣传和科普宣传,及时表扬先进典型,批评、处罚破坏水环境的行为。通过宣传让全民了解当前水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存在的危机,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自觉保护水环境的良好风尚,努力朝着建立“完善的防汛体系、合理的水资源配置体系、优美的水环境体系、自然的水生态体系”的水生态建设目标迈进。

第8篇:水环境治理的建议范文

    相关治理技术的应用研究

    1相关治理技术的选取

    阿什河水环境受点污染源和面污染源的共同影响,仅使用污水处理厂无法实现水环境达标的要求,必须采用综合措施。措施一: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2005年国家环号文/关于严格执行5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6的通知0明确提出,北方缺水地区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排入国家和省确定的重点流域及湖泊、水库等封闭半封闭水域时,均应执行5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6一级A标准。阿什河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是松花江流域重要支流,故阿城、信义等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标准也应达到一级A。考虑到工程的建设周期,本研究建议/2013年完成一期污水处理厂的一级B到一级A的升级改造,2015年污水处理厂按照一级A标准建成0。措施二:在措施一的基础上建立人工湿地工程。阿什河河滩较宽,适合设置人工湿地工程,可用于沿线面污染源的处理以及污水处理厂尾水的强化处理。目前,我国北方地区已有大量人工湿地的研究成果和工程运行经验。措施三:在措施二的基础上,根据需要适当开展引清调度,本研究初步采用通过调控上游西泉眼水库下泄量来实施引清调度工作。

    2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效果分析

    根据措施一,不同目标年下阿什河全段实际入河量见表3。对比表3和表2,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2013年,随着一期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污染物入河量有所降低,但全年的氨氮以及冰冻期的COD仍大于河道的污染总量控制。(2)2015年,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成后,将现状并未排入阿什河的污水通过污水处理厂排入阿什河,提高了排入阿什河的污染物量,导致全年的氨氮以及冰冻期的COD仍大于河道的污染总量控制。可见,通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非冰冻期COD的入河量低于河道的污染总量控制,但冰冻期COD以及全年的氨氮入河量依然大于河道的污染总量控制,应采用人工湿地以及水资源调度等措施进一步增强河道的污染总量控制能力,尤其是加强对N元素的降解。

    3人工湿地+引清调度效果分析

    由于人工湿地的处理能力与工艺、水情等因素密切相关,本研究根据相关的研究成果拟定了4组人工湿地的处理能力工况(见表4),以研究不同情况下需要的引清调度规模,研究结果见表5。通过计算分析可知:一方面,随着人工湿地处理能力的提高,阿什河需要的引清量有所降低,尤其是在非冰冻期,所以应尽量发挥人工湿地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即使人工湿地对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0%和60%,依然需要实施一定规模的引清量。

    结论和建议

    1主要结论

    (1)为确保阿什河水质达到规划目标的要求,仅采取按一级B标准建设污水处理厂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采用/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为一级A+人工湿地+引清调度0的综合措施。(2)随着相关污水处理厂的建成,今后阿什河最大的污染源是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和面污染源,所以除了在阿什河干流设置人工湿地控制面污染源外,在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口也应设置一定规模的人工湿地,以强化尾水处理。

    2相关建议

第9篇:水环境治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价淠河流域水质评价

中图分类号:TU99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污染已成为我国最严重的环境污染之一,通过对河流进行合理的综合水质评价,才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水环境治理规划与方案。

许多国内学者采用多种方法对淠河流域水质进行评价。汪万芬等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淠河水环境进行质量评价,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并提出旅游预警系统;杨晓刚在查阅多年资料的基础上全面研究了1949年以来淠河流域的水环境问题,并提出保护措施;汪万芬等利用改进的灰色关联法对2001年-2007年淠河水质数据进行水质评价。本文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2010年淠河进行水质评价,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1.淠河流域概况

淠河发源于大别山北麓,由东、西淠河于两河口汇集,东流折北行至横排头水利枢纽,过坝后向北流经苏家埠、六安市区、鲍兴集(新安)、大店岗,至正阳关入淮。全长253公里,流域面积6000平方公里。

2.淠河流域水质监测分析

2.1采样和分析情况

六安市水环境监测中心站对市区排污监测结果:淠河各主要排污口及淠河总干渠主要排污口,1999年排污量为8979万m³。污水排放主要集中在淠干,因其过水量较为稳定,纳污能力较强,对下游水质影响不大.

根据淠河城区段的特点以及实际需要,在淠河城区段选取了窑岗嘴、新安渡口以及大店岗三个断面采样点,采样点避开了回水区以及排污口,保证了监测数据的客观性,分别于2010年2、5、8月进行了3次采样。其水质项目监测结果统计见表1所示。

2.2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河流选择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汞、铅、挥发酚、石油类共9个监测因子为评价指标[5]。

本研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淠河水质污染程度及达标状情况,污染物评价标准选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限值。

3.模糊综合评判法原理

模糊综合评判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将一些边界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

设评判对象为P: 其因素集 ,评判等级集 。对U中每一因素根据评判集中的等级指标进行模糊评判,得到评判矩阵:

其中,rij表示ui关于vj的隶属程度。(U,V,R) 则构成了一个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确定各因素重要性指标后,记为,满足 ,合成得

经归一化后,得 ,于是可确定对象P的评判等级。3.2评价4.结果

对表1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分析,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划分的评价标准得到表2.

从表2可看出,淠河城区窑岗嘴、新安渡口以及大店岗断面水质经模糊综合评判判别的结果均为III类,为中污染。城市污废水排放量激增,废污水治理力度相对滞后,导致河流水功能区不达标;排污口布设不合理,造成部分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较低以及产业布局存在的不合理性导致水质具有中污染性质。

3.3进一步提高水质的措施与建议

3.3.1建立以水功能区达标为主导的新型管理模式

应建立以水功能区达标为主导的新型管理模式,以水功能区水质目标为出发点,核定水环境容量,通过水环境监测、评价,排污申报、排污许可、排污收费、总量控制等管理手段,将污染物总量控制落实到各个污染源,真正发挥水功能区划在水环境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3.3.2抓住重点,逐步开展水功能区监测

做到全面监测水功能区,一是抓重点流域水功能区的监测;二是抓省、市主要河流交界断面的水质监测;三是抓饮用水源地的水质监测;四是利用各地已设置的各类监测断面,按照相应的水功能区开展监测。

3.3.3加强功能区水资源保护宣传

进一步加强功能区水资源保护宣传工作,开展功能区确定立碑工作,明确水功能区范围和水质管理目标,一方面可以实现对功能区的规范管理,另一方面向社会宣传水功能区,指导科学用水、合理开发水资源,提高全民关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参考文献:

[1]汪万芬,谭绿贵,刘晓升.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淠河水环境质量评价[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5):41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