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职业道德教育培训范文

职业道德教育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道德教育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职业道德教育培训

第1篇:职业道德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就业培训;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738(2012)01-0007-03

职业教育承担就业培训工作既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也是其服务社会实现公益价值的重要体现。以职业教育为主渠道,推进区域性就业培训体制机制创新对落实国家就业培训工程有着重要意义。

一、职业教育担负就业培训任务是法定义务

(一)职业教育社会培训内涵

所谓职业培训,就是对学生或成人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的有组织有目的的培训活动。根据我国《职业教育法》第14条规定,职业培训包括从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及其他职业性培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职业培训。

所谓职业教育社会培训,就是指以职业院校或其他社会职业培训机构为培训主体,根据法律和法规,按照地方行业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等发展需要,运用职业教育资源,通过各种形式,有组织、有计划地对行政管理、企事业员工或社会工作人员进行以提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工作绩效为目的的培养、教育、训练等活动。

(二)职业教育担负就业培训任务是法定义务

我国《宪法》、《劳动法》、《公务员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等几部法律法规,已经构成了人力资源社会培训与保障的法律规定及其体系的顶层架构。

如《宪法》第42条规定“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劳动法》第3条和《公务员法》的第13条分别规定,“劳动者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公务员享有参加培训权利”。《职业教育法》第19条规定,“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以及企业事业组织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并保障公民接受职业学校教育或者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就业促进法》第44条“国家依法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职业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

上述法律法规还就地方政府、用人单位、技术人员、特定岗位、违规措施、培训职责、培训费用、培训要求提出了规定意见,是职业教育开展人力资源培训的根本依据,也是企事业单位员工在培训方面享有相应权利和义务的重要保障。但各项培训条款散见于各部法律法规之中,缺乏系统性与内在逻辑性,没有建立相应的培训细则和实施程序等法规体系,各地方政府在员工培训方面的制度建设发展不均衡。从宏观上看,有必要用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培训机构的性质、办学指导思想、机构设置、培训范围、培训计划、培训师资、培训教材、学员考核质量评估以及科研、咨询、管理、培训经费、工学矛盾等具体问题,使培训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将培训纳入系统化、法制化轨道,切实有效地保障培训顺利的进行。

(三)承担社会培训职能是职业教育实现公益价值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七大报告从战略高度规定了我国民生教育必须坚持教育公益性质。我国职业教育具有公益性,一方面,政府每年以国民预算方式强化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社会公共资源,有着天然的公益性;另一方面,“翻开教育史,职业教育从产生那天起就是主要面向工农群众的一个教育类型。通过扶贫培训、就业创业培训为基层社区、新农村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也是职业教育实现公益价值的重要途径。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在重大政策与重大人才工程中分别提出,要充分发挥各类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的主渠道作用,实施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政策,实施促进人才发展的公共服务政策,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整合现有培训项目,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和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重点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加强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服务指导,提高创业成功率。引导和重点培养一批优秀教师、医生、科技人员、社会工作者、文化工作者等紧缺人才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工作或提供服务。

二、国家就业培训工程的落实需要职业教育的积极参与

就业培训是国家强力推进的,是整个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扩大就业、预防失业、促进创业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指出,“职业培训是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的主要途径”。大力加强职业培训工作,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是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解决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的根本措施。

坚持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目的,以就业为导向,以培训后就业质量为检验标准。满足企业用人的需求,满足劳动者就业的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突出实用实效,大力推广“订单式”、“定向式”和校企联合培训。以培训补贴为“杠杆”,建立健全培训与培训质量、促进就业等绩效评估制度,加强培训工作的考核监管,提高培训补贴资金使用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切实解决好培训工学矛盾和补贴标准问题、校企联合培训问题等。

在许多国家,政府在人力资源培训方面更突出的作用是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就世界范围而言,各国政府现正努力寻求在人力资源培训中扮演新的角色,减少其对商品、服务供应的干预,逐步实现向引导者、监管者的身份转变。”一是帮助那些较早离校的青年人就业,特别关注并增加对这部分青年人的职业培训;二是对年长劳动者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年长劳动者掌握信息技术,有利于对年长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将他们从就业岗位少的部门转移到就业岗位多的部门去,如从制造业转移到服务业。让更多的年长劳动者掌握信息技术,能大幅度提高其退休期间的生活质量。

就业培训是公共产品,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公共就业培训离不开职业教育的积极参与。一是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专业紧贴地方经济发展特点,根据当地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合理组织引导就业培训工作。二是以当地政府为主导,地方职业院校为基础,充分利用社会各类培训资源,采取“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方式,鼓励和支持各类培训机构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就业培训。黄炎培先生曾经说过,职业教育是“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为己谋生,为民服

务”。三是要加大就业培训资金的投入,制定鼓励城乡各类劳动者参加就业培训的政策措施,探索完善培训补贴的方式。以职业教育为主阵地开展“定点”就业培训,适当提高培训机构的积极性。

三、以职业教育为主阵地,推进区域性就业培训体制机制创新

首先,以政策为导向,落实国家的特别职业培训计划。根据人社部与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共同下发的文件《关于进一步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3号),对今年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做出部署。其总体要求是,以促进就业和服务经济发展为出发点,下大力气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的目标。其工作重点是:一是要更加注重突出重点,认真抓好企业在岗农民工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等重点培训任务。二是要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和职业院校的职业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强化企业培训机构能力建设,引导和鼓励企业积极做好上岗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三是要更加注重培训质量。大力提倡和推广定向培训、订单培训、定岗培训,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促使职业培训实现和市场与企业需求的紧密对接。

其次,以政府为主导,积极构建区域人力资源培训信息服务平台。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政府主导激励作用,职业院校培训主力军作用,建立通畅的区域人力资源培训信息服务平台。一是建立协调机制。各县市区党委、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工作,认真落实国家和地方人才工作政策,以职业教育为人力资源培训开发主渠道和主阵地,建立工作协调机构和督查机制,以职业培训推动高技能人才工作,促进就业,提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支撑。二是加强校企合作。组织职业院校和市内外规模以上企业建立校企合作联盟,在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中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评价试点,建立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推进评价模式的创新。围绕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在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师资交流与生产实践、职工培训与技能提升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努力实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培训与企业需求之间相对接。进一步推进在市内大中型企业中建立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实训基地作用,加快培养紧缺型技能人才,提高技能人才对企业的贡献率。

其三,以深化教改为动力,提高培训质量促进培训工作活力。以深化教学改革为核心,着力提高职业教育社会培训质量,突出职业教育专业特色。职业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基础,又是开展各类技能培训的主阵地。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突出特色,提高职业院校对技能人才培养、职业培训和培训质量的服务能力。关于职业院校教学改革,要实质性推进区域职业院校的重点专业建设和精品课程改革;加强专业设置备案管理,从专业源头上撬动对企业紧缺技能人才的培养。拓宽人力资源培训对象范围,不仅仅是对在职在岗企事业单位员工,还包括初、高中应届毕业生,企业的保送生、委培生,农村的初、高中肄业生等,采取定向培训、委托培训等方式,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促进培训工作活力。

其四,以技能鉴定为抓手,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社会公信力。近几年,随着鉴定工作的快速发展,鉴定事业达到了一定的规模。要积极开展职业院校技能鉴定工作,在具备条件的普通高等院校设立鉴定所(站)。进一步扩大职业院校组织全国人力资源各项技能统考规模。积极为培训学员提供鉴定服务,根据培训学员需要,组织专场职业技能鉴定。做好特殊群体人员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和“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的鉴定服务工作,进一步向农村乡镇和村组延伸,做好农村实用人才鉴定服务工作,根据农村实用人才的特点和就业需求,推进农民工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工作,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全国联网查询系统建设,加快推进行业企业证书实行备案管理。

其五,落实培训资金,确保培训机构与受训员工的积极性。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lO]36号),城乡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劳动者参加就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培训合格并通过技能鉴定取得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根据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就业情况,按规定给予培训费补贴;企业新录用的符合职业培训补贴条件的劳动者,由企业依托所属培训机构或政府认定培训机构开展岗前培训的,按规定给予企业一定的培训费补贴。对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按规定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对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按规定给予培训费补贴的同时,对其中农村学员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员给予一定生活费补贴。企业要按规定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的60%以上应用于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企业职工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所需费用从职工教育经费列支。

[参考文献]

第2篇:职业道德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育;途径;竞争情报

竞争情报教育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的竞争情报活动的重要内容,是使外部竞争情报职业道德转化为智力的内在品质和行为的有效手段。通过接受培训和自我教育等方式,培养职业道德情感,树立职业道德信念,使竞争情报职业道德规范深入人心,进而提高竞争情报人员的道德水准。

一、竞争情报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竞争情报的地位也在不断地提升,掌握了情报,就等于掌握了机遇,掌握了财富。竞争情报的职业道德是指在职业活动中的竞争情报专业人员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是在特殊的道德要求的范围的一个专业,即专业的竞争情报专业人员,专业化的态度、职业纪律和职业风格的行为。竞争情报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是完善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可以成为人才的标准从事竞争情报行为的基础上,保证竞争情报活动的有序和规范化,也是竞争情报人员提高素质的内在要求。

二、竞争情报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

(一)对竞争情报人员进行职业道德的观念教育

道德是一种对与错、善与恶的判断,是一种对良心和心的真正发挥作用的人的一种诉求,而道德教育是一种道德实践,它是一种道德认同,在活动之外达到的(道德行为)。对竞争情报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竞争情报人员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

就竞争情报人员的职业道德这一层面上来说,诚信就是最核心的答案。竞争情报人员的道德要求是对竞争情报活动的特点和其工作人员职业责任的要求的一种体现,它明确地规定了竞争情报人员在履行职责中“应当怎么样”、“不应当怎么样”。

(二)对竞争情报人员进行职业道德的规范教育

对竞争情报人员进行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应建立一个内容丰富、具体的竞争情报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竞争情报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就是该规范体系中的最高层,它是在竞争情报人员的职业活动范围内,调整和处理竞争情报活动中个职业关系的根本准则和总体要求,它对竞争情报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和各种行为指南具有统帅全局意义,对该规范体系中其他层次的内容具有指导作用,使该规范体系的核心和主导。制定竞争情报职业道德指南,是以基本规范为依据,针对竞争情报活动中的行为所提出的具体做法和要求,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三)对竞争情报人员进行职业道德的警示教育

对于竞争情报活动中各种违法行为,目前国内外都制定了许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约束竞争情报人员的行为。美国于1986年率先成立“竞争情报专业人员协会(SCIP),现已拥有2500多个会员。1990年于欧洲成立了SCIP。之后,相继在法国、英国、荷兰、日本、澳大利亚都成立了SCIP组织。我国也制定了许多相应的或者其他涉及到对竞争情报活动与行为的法律法规。

三、实现竞争情报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一)通过学历教育提高竞争情报人员的职业道德

竞争情报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的是在准备能够在该工作领域的工作人员,他们中的大部分将进入竞争情报工作,从事竞争情报活动。通过学校或培训单位,竞争情报人员的职业责任、职业义务为核心内容的积极、规范的职业操守,为竞争情报职业活动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二)通过继续教育提高竞争情报人员的职业道德

对于竞争情报人员来说,继续教育是指在竞争情报活动中进行竞争情报活动,接受某种形式的、有组织的、以知识更新为目的的教育培训活动。继续教育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竞争情报的有效形式。竞争情报人员继续教育伴随着终身教育的兴起和全社会的兴起。在许多领域对竞情报和组织工作人员提出的道德问题接受持续教育的要求,提高其竞争情报人员已达到职业道德的目的。竞争情报职业道德教育应始终贯穿于竞争情报人员继续教育始终,适应新的市场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形成良好的竞争情报人才职业道德素质。

四、结束语

让“诚实守信”这一道德规范深深根植于每个竞争情报人员的心中,才会使竞争情报职业道德水平登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李富兰.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决策分析[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2]张译中.一个世界500强企业的竞争情报工作[J].图书情报工作,2007(11).

[3]邹江.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教师素质评价体系[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6).

[4]王超,樊军,尚领军.国内企业竞争情报的发展状况[J].科技资讯,2007(27).

[5]何金整.浅谈情报人员的素质培训[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2).

[6]赵宇翔.企业竞争情报中人际网络的信息构建[J].图书情报工作,2007(04).

第3篇:职业道德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建议

【Abstract】Inordertostrengthencontinueofaccountanteducation,exaltationaccountantofwholecharacter,overallexaltationaccountancyworkquality.《Theaccountancyisfromtheindustryqualificationstemporaryway》and《theaccountantcontinueeducationbetemporaryprovision》continueeducationtotheaccountantofimplementandcheckmakeexplicitprovision.But,theaccountantcontinueeducationcurrentlymediumexistenceofsomeproblem,makeeducationofeffectbiggivediscount,underneathisrightnesscurrenttheaccountantcontinueeducationexistenceproblemofanalysisandsuggestion.

【Keywords】Accountant;Continueeducation;Problem;Suggestion

1.当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培训内容层次单一,方法单调。

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未充分考虑会计人员的层次,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培训内容往往相同,缺乏针对性,由老师集中讲解,学生听课,缺乏交流和沟通,这对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也有一定影响。课堂效果不理想。而平时的自学,往往各自为政,时间和效果均得不到保证。

1.2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有待加强。

继续教育中对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教育比较重视,而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培训内容较少,并且平时不少单位忽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这是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1.3缺乏培训与会计专业知识相关的知识。

对与会计人员密切相关的计算机、外语等知识,缺乏培训,特别是会计电算化日益普及的今天,计算机专业知识的缺乏往往对工作有较大影响。

1.4对继续教育的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会计从业资格暂行办法》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实施和检查作了明确规定。但是,目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与规定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问题:①部分会计人员不重视,只是为了应付会计从业资格年检。②具体培训机构管理不严,甚至简单应付了事。使得培训质量很难得到保证。③考试要求不严。考试走过场;有的甚至不组织考试,发一个证了事。

2.改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建议

2.1严格按照规定管理和组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首先,财政部门要选择有实力、有责任心的培训机构来实施培训,并加强对培训实施的监督检查;其次,变集中培训为分散培训,可以分地点、分时间段、分批次进行培训,增强培训的效果。第三,要保证培训的时间,严格按照规定的学时进行培训;第四,严格培训期间的考勤,保证出勤率;第五,严把考试关,对于确实成绩不合格的,应重新参加培训。

2.2有针对性的安排教育内容,实施分层次教学。

培训内容应根据会计改革的变化不断调整,并保证培训的及时性,让会计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会计改革的最新内容。对不同层次、岗位、职位的会计人员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例如:对于初级职称会计人员,应把培训重点放在对会计理论和新出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理解和掌握上,并加强日常会计方法和技巧的交流探讨;对于中级职称会计人员,应重点放在会计制度的难点分析和财务管理等内容;对于高级职称会计人员应主要放在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培养,不仅对会计制度、会计准则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还要了解和掌握经济理论和管理理论等。

2.3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

采取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在重视培训的同时,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自学积极性,通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网络、录象等形式组织学习;充分发挥会计学会或单位的组织作用,通过组织研讨会等形式,加强学习交流;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鼓励会计人员参加专、本科及研究生学历学习,提升学历层次,提高综合素质。

2.4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近年来,会计人员假账不断,会计信息质量低下,忽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是根源之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提升,靠几天的培训不能解决,需要常抓不懈,财政部门、各单位应重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树立典型从正反两方面,加强教育,会计人员应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的陶冶,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

2.5加强与会计业务相关知识的培训。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和经济交流的增加,计算机知识和外语知识对于会计人员越来越重要。首先,应加强计算机知识的培训,除一些常规计算机操作和知识外,应重点掌握操作系统和财务软件的安装和日常维护,有条件的应掌握一门编程语言和设计方法;其次,要有针对性的掌握一定外语知识,要重点培养一定数量的会计人员,使其掌握一门外语,并能达到一定的书面和对话交流能力;第三、要加强其他相关知识如经济、管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2.6加强财政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第4篇:职业道德教育培训范文

一、会计岗前培训偏重于实际操作能力

各行各业都对从业道德有所要求,对会计职业者也一样。在我国会计本科教育阶段,会计学专业早就将会计职业道德作为必修课,但是取得的效果却不是很理想。一方面,会计学校对这方面没有对学生做出明确的要求,只是随堂讲讲课,并不做实质的考查和审核;另一方面,会计学员对职业道德教育也不太重视。在这两方面的作用下,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实质层面,并没有起到良好的作用。造成这两方面的原因很多,首先表现在会计学员中。他们认为,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这门专业课,纯属多余,根本没给真正的职业要求带来什么作用,只是大致上的说说危险和要做到的方面,就像读一本法律书,太过严肃,对现实的职业活动并不起太多的指导性作用。在另一个层次上,对会计职业人员的选择上,用人机构对会计职业人员的培训比较少,即使培训,也只注重选择实际的处理能力的培养,对会计职业者的职业道德没有过多的进行要求和培养。其次表现在学校这一方。和用人机构一样,会计学校在教育时也只注重实际的操作能力和操作技巧的培养。由于会计学校过多的对操作进行要求,从而也导致会计职业者的职业道德水平有所缺失。在上面几个因素的作用下,大部分的会计职业者,甚至都不知道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大体内容,所以对会计职业道德的理解和用职业道德来约束自己都是不可能做到的。

二、会计相关法规再教育的状况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会计工作是要顺应时代要求的,对于会计职业者来说,更要不停地学习。但是依现状来看,会计工作者在从业后的再教育情况却显得非常不乐观。对会计工作者进行再教育指的是对其相关专业知识的补充,以及对已学知识的归类和总结,最重要的是对新的法律法规进行学习,这些再教育经过一系列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来完成,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会计职业者的再教育活动显得流于形式。先不说是不是因为节约经费的原因,因为再教育是需要花钱的,我们先来说说我国长期以来对会计职业者的再教育的状况。状况一:再教育的表现形式非常单调,基本都是选择面对面的教育培训形式。状况二:大多依托相关教育学校进行培训或者教育。这些再教育形式,表面看起来都很有效果,但是结合到具体实际,却显得非常不靠谱。在学校进行再教育,这要求被教育者要定点定时的到某一个地方去进行教育,根据实际,由于再教育都是对已经工作了的人所进行的教育,这些会计职业者,或多或少会因为工作的原因而不去受再教育,或者因为路程问题,时间问题,以及其它的影响情况,会计职业者的再教育接受程度将大打折扣。再看看面对面的教育形式,老师在上面拼命地说,却不管学生接受的状态,只关注课程进度,却对实际的教育效果置若罔闻。造成这样的原因,不仅是再教育老师的教学方法有问题,也和教学的知识有问题,这些教学的知识大部分都是理论性,和实际沾不上边,即使学了,也难在实际工作中使用。这些都导致了会计职业者的再教育水平受限的原因,也导致再教育的形式流于表面,没有实际效果。

三、加强会计规范管理

(一)优化会计人员结构

会计工作优劣评价的唯一标准是能否很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而会计人员作为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对此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国财政部门应当积极引导各高校加强对高学历会计人员的培养,一是适当调整对本科以上学历会计专业学生的招生比例,重视和完善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制度,或者积极鼓励会计人员通过自学、学历进修等途径,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二是适当提高会计行业的准入门槛。可以适当提高会计从业资格报考条件,从源头控制、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二)增强会计人员使命感和责任感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宣传和教育是培养会计人员良好职业道德品质、坚定职业信念、自觉职业行为的有效途径和不可或缺的环节。一是可以尝试通过召开座谈会、举办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有奖征文以及开辟道德论坛等活动,进行会计职业道德大讨论,明确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建立并完善会计人员评优表彰制度,加大对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情况的考评力度,建立利益导向机制。全国各级会计管理机构每年都应该评选出一批本地区先进的会计工作集体和会计工作者,发现典型,树立模范,充分发挥先进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引导会计人员自己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同时要重视岗前职业道德教育。它可以帮助准会计人员更为全面地理解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从而增强其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改革会计继续教育模式

我国会计管理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改革会计继续教育模式,对会计人员分行业、分层次、分类别进行继续教育培训。会计继续教育培训在具体操作上还可以按不同岗位,分别对财务负责人、主管会计和大型企业助理会计人员、专职财务人员、出纳人员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如对财务负责人注重热点财经问题分析、国际战略思维和宏观经济管理等理念教育;对主管会计和专职财务人员注重企业会计准则、相关会计制度和企业内部控制等实务教育;对一般的出纳和会计人员,则应注重具体会计核算和会计电算化知识等操作培训。

(四)完善会计执法监督体系

要想解决会计监督的问题,各级会计管理机构首先要推动完善会计监督法律体系。根据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基础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及时修订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相关管理制度,对加强和改进会计基础工作、会计档案管理等提出新的要求和规定,从而为我国会计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其次要建立会计监督联动机制。

第5篇:职业道德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 现状 原因分析 对策

职业道德既是会计人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衡量会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化,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由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造成的重大事件层出不穷,并引起了企事业单位及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无数事实和案例无情地告诉我们,当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严重失范,已经极大地影响到会计行业的公信度。如何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成为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一 会计职业道德的含义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会计从业人员在办理会计业务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意识、规范和行为的总和。会计职业道德能够反映会计行业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是各行业会计所公认和共同遵守的,是从事会计职业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依照 1996年6月17日财政部财会字19号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应包括:敬业爱岗、熟悉法规制度、依法办事、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保守商业秘密等。

二 我国当前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1.会计人员缺乏正确的世界观

就会计人员自身而言,大部分人员是守法重道的,但是不难看出还有极少部分人员,为了追求自己安逸的生活,视国家法律不顾,任意践踏法律尊严,做出种种违法乱纪的行为。扰乱了国家经济发展秩序,破坏了社会主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他们当中有的为避免被辞退、失业和下岗,被迫放弃职业道德,屈从单位领导作假账;有的甚至沦丧了职业道德,发展到主动配合,并且表现出了高超的技术处理能力,操作极具隐蔽性,一般检查较难发现,易于逃避外部监督。

2.社会诚信缺失

近年来,受社会各种不良风气和思想的影响,我国现实社会中存在着社会诚信普遍缺失的现象,表现在大多数人不讲真话;政府缺乏诚信,某些地方政府和部门政策多变,不守承诺,随意性大;企业缺乏诚信表现在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广告、不守合同等。当整个社会诚信缺失时,会计人员本身工作和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其职业道德受到社会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会计信息失真,假账盛行等现象很难避免。

3.监督机制不健全

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权责利界线不清,监事会、独立董事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内部人控制现象十分严重;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的外部监督虽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目前监督标准又不统一,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虽然有关部门每年都要进行税收财务物价检查,会计师事务所每年都要对会计报表审计验证,但不能经常给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难以形成有效的再监督机制。

4.惩罚力度不够

会计造假虽然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但实际工作中会计当事人及其指使造假的单位负责人受到处罚的概率与力度偏低致使企业存在侥幸心理。而会计造假带来的收益又有可能呈几何级数放大。在“败露成本”与“机会收益”间比较,作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后者诱惑难挡,企业愿意铤而走险,便不难理解。

三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与改善外部环境的建议

1.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和信用管理体制

加强会计诚信建设,要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和信用管理体制,培养会计人员的诚信品德和职业道德规范;建立相应的约束和奖罚机制、个人和企业信用档案,对企业财务管理状况、个人信誉等进行严格登记,守信者奖,失信者罚;加强企业领导层的会计诚信教育,加大会计诚信宣传力度,通过潜移默化,使领导层的道德天平向诚信倾斜,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完善会计体系,建立市场化的监督机制和民事赔偿机制;把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信用制度纳入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要求中,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定期进行评价,使会计人员始终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

2.改善我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除了加强在校会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之外,还应把职业道德教育与会计理论、专业技能教育有机结合。还应加强会计人员的在职教育,与后续教育,为职业道德教育提供有力保障。虽然涉及范围很广,但可以说办会计职业道德后续教育培训班是必要的。这种后续学习有助于会计人员扩大视野及知识更新。政府管理部门也应当建立企事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和注册会计师诚信档案,建立适应新形势的会计监管体系,保证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果,从而切实改善我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3.优化会计职业的社会环境

会计人员不仅工作在会计领域,更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其职业道德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一个道德意识薄弱、公共环境低下、自我中心突出的社会环境,是不可能营造出高品位的会计职业道德的。创造美好和谐的环境不是仅靠会计职业界的努力就能做到的,而是依托于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与协调,尤其是应与法律及各行业的职业道德同步,才能建设好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实质上是向社会提出了提高道德觉悟、重视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共创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各行各业必须加强自律,自觉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意识,从而营造出建设会计职业道德的和谐环境。

最后,会计人员自身也不能坐等外部环境净化后再来提升自身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人员更不应因环境差而放弃道德修养。因此,面对某些不利的环境而做到“出污泥而不染”应成为会计职业界的一种高尚追求,以赢得社会对会计职业的信赖和崇敬。

参考文献

[1]商淑东.会计职业道德研究[J].社会科学论坛,2005(3)

[2]韩传模、郝景昭.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与重塑[J].会计研究,2005(5)

第6篇:职业道德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职工培训 重要性 路径 价值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企业培训的竞争。因此,加强职工培训已成为煤矿企业应对社会化竞争的紧迫任务。职工培训是企业在知识经济中制胜的“法宝”。

一、加强煤矿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1.职工培训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的煤炭行业正在由过去那种粗放型、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精密型转变,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下,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必须对职工进行教育和培训工作。

2.职工培训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职工是企业最有效的投资对象。人才资源的培训与发展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具有专业知识的操作性人才是企业和社会人才的最基本的力量,企业吸取具有职业技能的生产工人,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良性发展不可缺失的因素。企业发展离不开人、财、物、时间,但是,只有人才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是决定和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主体。

二、加强煤矿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的实施路径

1.提高职工教育培训的理念。企业的发展创新离不开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投入,要着力提高人才素质,必须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要解放思想,克服职工教育培训就是以安全教育为主,教育培训工作是为了经营挣钱的观点;各级领导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培训工作是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前途的大事,所以企业的创新发展首先就要提高职工教育培训的理念。

2.对培训主体进行科学、有效的选择。企业能有效地利用培训资源,培养关键岗位上的技术实用人才为原则,选择培训主体。选择那些思想品德好、综合素质高、忠于企业热爱岗位、年轻有培养前途的职工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企业为职工提供培训机会也体现了企业尊重知识、留住人才的技巧与方法。

3.明确培训内容。当今信息社会,知识日新月异,一个企业必须掌握相关技术信息,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掌握技术集成能力是构成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企业职工培训,主要分为思想文化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思想文化教育。在进行思想教育时,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培训对象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坚持讲真话,讲实道理。通过教育来提高职工的思想素质,使其能够主动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另外,要抓好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使职工清除私心杂念,克服拜金主义,增强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职工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当中去,使职工自己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技能。

(2)岗位技能培训。对于煤矿企业的职工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具体来说就是要强化生产各环节中掌握关键技术的员工队伍培训建设和抓好操作层面员工的技能培训。

三、加强煤矿企业职工培训的现代价值

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通过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训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立于不败之地,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

1.有利于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主人翁责任感。就企业而言,对职工培训得越充分,对职工越具有吸引力,越能发挥人力资源的高增值性,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2.有利于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职工培训能够促进企业与职工、管理层与职工层之间的双向沟通,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为企业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促进企业发展创造条件。

3.有利于企业和职工达到双赢。培训能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4.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训能够使企业迅速适应市场变化、增强竞争优势,培养企业的后备力量,保持企业永续经营的生命力。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有了一流的人才,就可以开发一流的产品,创造一流的业绩,公司就可以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教育培训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在全体煤炭职工共同努力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职工培训工作必须在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开拓的前提下,进一步强化全员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全员的综合素质,使企业能够在以后的发展中逐渐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王凝、李建勤,浅议新形势下的职工培训[J],甘肃科技,2009,(10)。

[2]王自刚,搞好职工培训,打造创新企业[J],机械管理开发,2006,(12)。

[3]张先燕,提高职工素质培训教育的几点思考[J],新西部,2008,(8)。

第7篇:职业道德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师;师德建设;路径;方法

一、当前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现状

由于我国正处于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许多相应的制度在逐步地建立之中,它也要求人们的社会道德体系与之相适应,并能促进其发展。当前在体育教师队伍中出现的队伍不稳,教学精力投入不足,治学不够严谨等,反映了体育教师职业信念的迷失和职业道德的失范,故出现了以下一些情况:强调个体“内省”的传统师德要求与现代规范化的趋势不够和谐,在体育教育改革中“以善律教”(加强教育道德)滞后于“以真律教”(按教育规律办事)等。上述我国体育师德建设面临的客观形势表明,一方面加强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任务紧迫而艰巨,要求我们正视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另一方面也为我们加强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认真研究解决师德建设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提供了新的机遇。

二、体育教师师德的建设

师德建设是深化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当前的体育教育和教师素质现状与时代的要求尚存在较大差距,我们要改变过去学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过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主义导向,过弱的人文陶冶,过强的共性制约,过旧的教学内容,过死的教学方法”等局面,消除传统体育教育思想、体制的弊端。在学校体育改革中,体育教师是改革的主体,必须加强体育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促使体育教师转型。其次,师德建设是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的需要,同时其也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一项基础工程。体育教师的师德是形成良好校风的前提,体育教师的师德、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体现着学校的校风、校貌。优良的体育风气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一个学校如果没有良好的师德,就难以形成忘我工作、团结拼搏的精神面貌,就难以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三、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路径

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路径,其一是学校层面的努力。学校是教师活动的最主要场所,自然是师德建设最核心的关注点。其对师德建设的路径选择包括正反两个方面,建立激励机制以加强正面引导,建立监督制约机制以完善反面规制。具体而言,在激励机制方面,需要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机结合起来。首先对师德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适当物质奖励,并在岗位津贴、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而在精神激励方面,重视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头和激励作用。通过“评选师德先进工作者”、开展教育教学示范活动等方式,对师德优秀的教师予以表彰,大力宣传他们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启迪和感染周围教师树立强烈的事业成就感和自豪感。在监督制约机制方面,通过多指标的设定量化师德的评价标准,力争实现对教师行为的价值评价与反馈。在体育教师管理体制下建立起一整套教师师德的监督约束系统。此外,学校还应将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作为教师聘任制度的重要考核内容。把师德表现作为年度考核、职务聘任、优秀教师评选、派出进修和评选奖励等的重要内容和依据,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相挂钩,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其二是社会层面的贡献。教师是伟大的职业,是每个社会发展前进不可或缺的动力来源,整个社会也应当为教师师德建设贡献力量。全社会应当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借此增强教师的职业自豪感,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媒体在师德宣传中的作用,展现当代教师的精神风貌,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受尊重的职业之一。除了为师德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外,师德规范标准的建立也尤为重要。党和国家应制定明确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形成统一的标准,让广大教师对师德规范、师德标准形成统一的认识,有利于将外在规定内化为个人的价值认同和内在的自律规律,并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基础和前提是加强师德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完善体育教师师德教育培训机制,就是要求把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首要内容,把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训规范化、制度化;就是要将体育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纳入学校的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职业道德要时时抓,处处讲;就是要求教师自觉加强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和践行,知道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挖掘其师德需要,深化其师德认知,为师德体验和师德体认奠定认知前提。

作者:孙凯乐 单位:浙江省金华市东苑小学

参考文献:

第8篇:职业道德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 会计;职业道德缺失;问题;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B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及重要性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会计职业的人们在会计工作中所应遵循的,与会计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会计是一个技术性与政策性很强的职业,由于企业的经济活动及其会计核算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加上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会计方法本身的可选择性,使会计人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不但需要遵循经济法规等,还要根据自身的价值观做出判断。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一)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法律制度的补充

目前对于会计行为法律都作出了合适的解释与规定,但是有的会计行为却没有违法,尤其法律就不能对它进行适合的法律处罚,此时就面临管理的真空,但是职业道德却可以很好的解决此问题,通过职业道德可以约束一些道德层面的问题,比如对于会计人员的工作热情等工作情绪。会计职业道德与法律制度的会计管理的重要两部分,他们对于会计管理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

(二)会计职业道德是满足会计工作的保障

会计工作的目的就是提供对于社会、企业发展有用的各种财务信息,而各种财务信息的提供者首先就是会计人员,因此要想保证财务信息的正确,就需要会计人员的具有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人员给予的会计信息符合企业、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同样如果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他们为了某种目的,他们就可能会采取提供虚假信息等行为获取自己的利益,这样就会导致信息需求者因为错误的信息导致的企业发展失利。所以说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工作的基本保障。

(三)会计职业道德引导会计人员的行为

思想意识容易引导一个人的行为,而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对于一个人的行为具有决定的支配作用,当一个的思想出现某种情况时他的行为就会与思想中的意识相同。同样思想观念好的思想道德就会产生好的行为,相反反之。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同样也会受到他本身的道德观念的引导,如果它的道德观念高尚,会计人员的行为也就符合它的道德标准,因此,会计职业道德在积极的引导着会计人员的工作,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基础性的引导作用。

(四)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提高的内在要求

企业模式的多样化、经济情势的复杂化使得会计人员面临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接触的知识面越来越广,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提高它的综合素质,而会计职业道德就对于会计人员的素质教育进行了细致的阐述,会计职业道德原则就有:爱岗敬业、提高综合素质等,因此如果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会计职业道德就会无形之中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而增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处理能力。

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工作时有时出于企业自身原因的考虑,有时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他们对于会计信息不给于真实的提供,他们故意对财务数据、财务报表等材料进行弄虚作假,主要原因就是有的企业管理者为了企业的小范围经济效益他们会强制会计人员不得公布真实的会计信息;会计人员直接受制于企业管理,他们对于企业的工作安排是无条件的服从,他们没有自己的思想意识,缺乏应有的工作独立性。

(二)会计人员不顾职业道德,追求个人经济利益

会计人员的工作就是与企业的经济财务相关,他们每天接触的就是企业财务,他们在工作中要肩负极大的抵制诱惑的压力,可是有的会计人员由于自身的素质比较的差,他们没有完善的接受过职业道德教育,他们有时就会为了自己的一点私利,他们就会采取各种不法方式进行违法的会计工作,目前我国对于企业会计人员的经济犯罪的主要案件的分析可以看出:会计人员的主要犯罪原因主要是因为自己的经济利益。

(三)法律意识不强,知识面结构不完整

我国会计人呢大部分接触的都是具有财务管理工作的知识,他们没有过多的接触过法律方面的知识,因此他们在会计工作中,他们对于会计相关法律的认识程度不高,他们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他们不能深入的了解法律对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方面建设的内容。同时每年我国会计职业出现大量的新老交替更新,他们的知识层次不同,有的能够熟练的应用会计基础业务工具,但是对于相关的法律规定却不能了解,有的能够很好的掌握法律规定却不能应用会计知识。

三、会计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我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制度不完善

对于我国会计职业教育目前主要依托会计人员在学校的教育以及产加工作以后所参加的再教育培训,但是这样的教育机制并不完善,尤其对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没有做出专门的教育培训机制,会计人员虽说学习过职业道德理论学习,但是却没有专门的相应理论考核,同时我国法律制度对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也没有规定。

(二)会计从业环境不利于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属从属关系,也就是说单位负责人对他们的工作完全拥有领导权和管理权。有了这种天然的从属关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发挥作用的大小,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了从属性。当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发生道德冲突时,将面临着坚持准则、坚守操守与可能被打击报复的痛苦选择。客观上存在着“站得住顶不住,顶得住站不住”的现象。如国内闻名的“银广厦”案、“蓝田股份”案等等,都是在企业负责人直接指使和策划下造假的,这些曾号称是中国绩优股的企业,竟然统统是造假大王。这些案例从表面上看是会计人员不良职业道德的表现,其实是单位负责人意志的体现,是单位负责人不良道德的直接结果。此外,更为重要的是,会计人员坚守职业道德的外部法律环境欠佳,表现在会计人员坚持准则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救济制度不够完善,不利于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

(三)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缺少有力手段和措施

首先会计人员道德素质偏低,固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但具体来看与教育不够极有关系。我国的学历教育中对职业道德内容涉及甚少,继续教育中对职业道德的培训又严重缺乏,从而导致会计人员对职业道德的认知度低。其次,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监管措施滞后,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处罚苍白无力。尽管《会计法》强化了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受到一定的抑制,但总的说来产生会计虚假信息的风险仍然较低。再次,监管措施滞后,许多法规从实际执行效果来看,仍存在着不少缺陷和漏洞,部分法规出台严重滞后于实践的发展,立法似乎更多地是被动、消极地“堵窟窿”,缺乏预见性和超前性。

四、提高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

(一)构建职业道德法律体制

目前我国对于会计的法律具有很多,对于会计的相关内容也比较的全面,但是它在实际的运行中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因此我们要积极的研究相关的问题,引导社会各个层次的意见,进行有针对性的社会法制建设探讨,努力做到职业道德建设方面的法律制度的完善规定。

(二)加强社会教育机制,营造诚信社会氛围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缺失除了与制度建设不完善之外,还与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氛围等有关,一个具有良好社会氛围的环境,对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积极层面建设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通过对于社会思想意识层次的教育就会提高社会诚信文化,使得企业会计人员没有机会进行违规的经济利益。对于诚信的主体主要就是企业的管理层以及具有会计监督部门。企业的管理层直接领导企业的会计人员,他们的思想意识直接影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而会计事务所是监督企业财务工作的机构,他们的文化思想具有积极的决定作用。

(三)完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一个良好的职业道德建设体系需要多方面的制度保障,职业道德是属于思想意识层次上的,它属于自愿属性,因此对于职业道德建设需要应用合适的评价机制进行考核,具体措施:建立会计职业评价考核委员会,强化对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方面的评价;其次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措施,对于职业道德高尚的会计人员要给于一定的奖励,奖励的方式可以采取物质奖励、精神奖励以及职务升迁奖励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最后建立合理的职业道德评价内容公布制度,鼓励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能够积极的参照评价机制内容。

(四)完善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企业要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使日常会计业务处理及会计档案管理每一环节的人员之间分工科学,职责明确,形成既能相互协作又能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促进会计人员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五)合理引导社会监督

建设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并使其发挥作用,离不开社会强有力的舆论监督。社会舆论代表了广大群众的一种意志情感和价值取向,能给会计人员以某种荣誉感或耻辱感。会计人员受到赞誉时,会得到激励,社会舆论便从另一个侧面来促进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总之我们要积极的利用社会中的各种传播资源比如新闻媒体、单位发言人、单位相关法律明文等形式加强对于会计职业道德正面形象以及反面形象的宣传教育,通过积极的公布各种材料典型帮助社会打击职业道德不高的会计不良现象,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营造有利的社会环境。

[参 考 文 献]

[1]曲炜.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7)

[2]王玮.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规范会计行为[J].四川会计,2002(10)

[3]张潇文.规范会计行为研究与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11)

第9篇:职业道德教育培训范文

摘要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进程中,会计道德风险已经日渐成为会计活动中的

一个严重问题。本文通过对会计道德风险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防范会计道德风险的措施,为我国会计事业健康快速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道德风险道德风险防范

近些年会计人员造假、舞弊现象时有发生,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风险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和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科学完善的现代会计制度已逐渐成为现代企业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和道德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但事实上,长期以来我国会计行业中存在着会计信誉缺失、会计诚信不足和会计信息失真等道德风险问题。

一、会计职业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会计人员的自身道德修养不足

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是道德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人们关于获利的意识被极大地唤醒,当受到经济利益的巨大诱惑时,很多会计人员丧失了原则,不顾职业道德的约束,急功近利、见利忘义,选择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导致职业道德风险的发生。在会计工作中,一些会计人员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膨胀,冒险利用职务之便伪造会计信息,以牟取自身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些会计从业人员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会计人员独立性缺失

我国的《会计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但事实上,会计人员处于企业的经营管理系统之中,会计人员的发展、职务升迁等都依附于为之服务的单位,受制于企业经理人,经理人和同事的一些利益诉求需要他们放弃原则,会计人员很可能因为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和压力,不得不按照领导和同事的意图进行会计操作,从而产生道德风险。即使是相对独立的会计中介机构,因市场和生存的压力,同行恶意竞争而丧失中立的现象也日趋严重。

(三)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

会计监督制度的不完善也容易引发道德风险。会计监督机制是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内部监督的有机统一。我国目前的会计监督机制还不够健全,各个监督主体都未能较好地发挥监督作用。财政、税务、审计等国家监督机构在各自的领域实施监督,不能形成监督合力,难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会计中介构机由于同行恶性竞争和生存发展的影响,一味迎合客户需求而丧失客观公正的立场,中立的社会监督作用也难以发挥,导致社会监督低效。由于内部监督主体的依附性和从属性,决定了内部监督缺位,导致单位内部监督实效。另外会计监督往往仅限于行业监督的范畴,在全社会范围内还没有形成会计监督的大环境。

(四)会计职业道德失范成本低廉

会计造假是会计从业人员最可能产生的职业道德风险,会计造假成本低廉是虚假会计信息泛滥的重要原因,很多会计人员在单位领导的支撑和保护下随意制造假账。同时,我国对会计造假的处罚也极不到位:处罚手段上,重经济处罚,轻行政及法律处罚;处罚对象上,偏重对单位处罚,轻于对个人处罚;处罚效果上,偏重内部处理,轻于外部曝光,这些因素自然会导致会计职业道德的缺失。

(五)现代会计业务的复杂多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业务也不断呈现出复杂化的特点,而现有的会计法律法规却常常无法跟进新形势的变化,法律法规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新的漏洞,给道德风险的产生提供了可乘之机。而随着会计业务的复杂程度和专业要求不断提高,很多会计业务需要专业人员作出人为判断,会计人员可能倚仗信息不对称和自身专业知识等优势采取一些有利于自己不利于他人的行动,从而产生道德风险。

二、会计职业道德风险的防范

(一)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道德教育对约束会计人员的良好氛围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在狠抓会计从业人员业务学习的同时,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当前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仍很缺乏。在今后会计从业人员教育工作中,一方面抓好会计专业学生的学校教育,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融入到会计课程中,在会计人员从业前就开展职业道德培训。另一方面,抓好会计从业人员的后续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对各级会计责任者开展职业诚信教育,例如举办职业道德教育培训班,将社会道德目标、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转化为他们自身内在的道德需要,形成其自身稳定的职业道德素质。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该着重加强诚信、正直、廉洁、谨慎等道德人格方面的教育。诚实守信这是会计人应有的总体态度。一个优秀的会计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胸怀坦荡、刚直不阿,处理会计事务时客观公正、廉洁奉公,并坚守谨慎性原则,尽可能的降低会计风险。

(二)建立健全会计管理机制

规范会计职业行为,防范职业道德风险,应当完善会计管理体制。首先,可以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财务总监制、记账制等多种形式,改善会计人员的附属地位,逐步突出会计人员的独立地位。事实上,除了极少数会计道德风险的发生是因为会计人员自身的贪欲过大之外,大部分会计人员是受到周围环境的压力,尤其是在企业经理层的施压下被迫同流合污的。因此要降低会计活动中的道德风险,必须提高会计人员的独立性,通过一系列管理制度的制定减少经理层人员对会计工作的干预,避免经理层为追求自身利益而操纵企业会计信息。其次,要加强会计准则配套制度的修订,通过制度的完善来最大限度减少会计人员的自由裁量度。例如,企业折现率的确立可以统一比照国家颁布的中长期贷款利率以及行业风险水平来进行计量等等。通过指导性标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职业判断的随意性,降低会计职业道德风险。再次,明确会计责任主体、会计行为主体的职权范

围,明确各主体应承担的相应责任。通过建立风险责任制度,来明确和划分经营企业内部各个层次、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使得会计工作的每个环节都有人指导、监督、负责、考核,实现共同防范和控制会计人员的道德风险。

(三)建立健全会计监督机制

科学、有效的会计监督机制,对会计人员从业过程中职业道德风险防范有着积极的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会计监督机制:一是会计立法和监督制度的完备。加强会计道德的立法是防范道德风险的重要措施,在我国的刑法中可增加会计犯罪的相关内容。建立程序严谨并具有实践可操作性的会计控制制度,能够约束会计从业人员的行为,使会计人员的一切从业活动都在制度的限制下进行。二是监督主体多元化。我国的会计监督应该以财政部门监督为主导,从内部会计监督、社会会计监督和国家会计监督三个层次,加强对会计工作及会计从业人员的管理,且三者分工明确,在空间上共存。会计监督未来的发展重点应该借助社会监督,同时加强对社会监督的再监督。财政部负责全国的会计监督,同时要与其他部门相互配合。三是监督结构科学,配置合理,相互具有互补性。四是监督形式多种多样,有效衔接,在时间上连续。

(四)加大职业道德失范处罚力度,增加会计犯罪的成本

建立健全一个有效的会计惩戒机制是实现会计道德环境优化的关键。道德教育很多时候效果远不如法律惩治,因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只是一种非强制性的道德规范,而会计法律制度具有很强的约束性。在一个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十分科学严谨的经济体系中,会计人员一旦触犯相关条例都会受到法律制裁,此时会计人员在冒险时就会仔细衡量一下冒险的收益和成本,只要他们预期触犯会计法规所产生的罚款、入狱等成本远大于其收益,那么道德风险就会大大降低。加大会计犯罪的成本并严格执法,必然会有助于减少该种犯罪的发生。完善职业道德失范惩戒机制的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制定修改《商业欺诈法》、《反不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社会信用保障制度。其次,运用行政处罚、经济处罚和刑事处罚等手段处理失范行为,提高会计职业道德失范成本。笔者建议类似会计司法的机构来行使对会计犯罪的监督,加大威慑力度。再次,加大对会计职业道德失范个人的惩罚力度,加重对道德失范个人的处罚,有效遏制会计人的非理。

参考文献:

[1]胡广顺.会计职业道德能力判断能力提高的思考.财会通讯.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