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贸企业会计实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对外贸易会计 存在的问题 对策
对外贸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经济和资本全球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国际大市场对对外贸易企业提出了更好的要求。面对着机遇与挑战,对外贸易企业一定要自强本领,不断完善外贸体制机制,完善会计管理就是其中尤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只有了解清楚现实中对外贸易会计存在的具体问题,才能够找出针对性强的解决办法,进而加强对外贸易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
一、 对外贸易会计存在的问题
(一)对外贸易会计缺少完善的法规政策
中国对外贸易立法存在着诸多问题,从立法水平和等级来看,存在着法律条文过于简单、可操作性差的问题;从法条分布来看,存在着法条分布分散,缺少系统性的问题;从立法类型上来看,带有较多的行政色彩。对外贸易会计立法存在用样的问题,对外贸易会计立法政策中存在的专业性不强、适应性弱的缺点,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扩张,逐渐暴露出来。
(二)会计资料通用性不强
就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所建立的会计准则是相对独立的,与国际上通用的会计准则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此一来,当出现两个不同的价格以及两个不同的市场时,外贸会计就无法有效统一财务报表,且相关的核算工作以及编制工作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由于资料通用性不强,还直接导致了国内企业所产生的会计资料难以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尤其是在进行出口贸易的过程中,别国通常会质疑定价以及成本核算的真实性,致使正常的国际贸易受到影响。
(三)对外贸易企业会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对外贸易企业的会计工作并不是单纯的会计工作,企业性质决定了需要综合型、复合型的人才。不仅要有过硬了专业会计知识技术,还要熟练操作会计实务,既要坚持会计原则,又要注重灵活性;
(四)对外贸易企业会计的外部市场形势不容乐观
由于对外贸易企业内部缺乏必要的会计理论和有效的内部控制,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对外发展,造成企业会计外部市场形势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贸易企业对国际反倾销措施应对不足。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都与国际通用的规则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导致了企业在应对国际市场、国际规则时存在着事先准备不足、应变能力、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第二,对外贸易企业会计结算制度不健全。面对着对外贸易市场情况复杂、多种货币使用等情况,企业会计结算制度的不健全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二、 对外贸易会计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制定和完善对外贸易会计法规政策
相关职权部门要对外贸法规进行整理汇编,对条纹简单、操作性差、不符合实际的法律条文进行删除;整合分布过于分散的的法律条文,形成对外贸易会计纲领性的指导法规;制定符合市场和国际规则的会计政策,避免因法规和政策问题造成的贸易摩擦和企业利益受损。
(二)健全会计管理制度,发挥行业组织作用
完善对外企业会计管理制度是加强企业财务管控的重要保证,企业要充分发挥会计管理对企业财产的监督效力,保障企业财产得到正确、规范、合理的使用;健全会计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会计管理的各种手段,强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性和效率。注重会计行业协会在对外贸易企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利用协会的力量推动标准化体系建设,积极引导企业会计标准与国际接轨,整合集体的力量,保证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合法权益,帮助企业维权。
(三)加强企业会计人员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
人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对外贸易企业要解决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着手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第一,对会计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其会计思维模式。对会计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其从传统狭隘的会计思考模式中走出来,接受国际先进的会计思维模式。促使其树立不断学习的正确理念,不断学习新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方式;第二,企业要给予会计人员实务培训的机会,锻炼其实践能力。企业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实务培训,可以加速他们吸收理论知识和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使其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从而促进会计实务的进一步完善;第三,要注重会计人员综合能力的提升。注重培养其道德素质和创新意识,提高会计人员综合能力。
(四)采取多种措施,促进会计外部市场形势优化
企业要从内外两个层面上采取多种措施优化外部市场形势。从内部讲,要不断优化内部控制机制,通过健全的会计制度和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加强会计管理,解决企业对外贸易中存在和容易出现的核算问题和贸易风险;从外部讲要建立反倾销会计系统,充分利用国际规则,解决涉及企业的反倾销调查对企业国际经营造成的不良影响,不断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和适应复杂条件的能力。
三、 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今天,对外贸易企业的生存发展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越来越多,同时,时代给予的机遇也越来越多。面对机遇和挑战,企业的综合能力尤其是与企业决策和经营密切的会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目前会计管理的不利情况,解决相关问题,从而促进企业对外贸易的快速健康安全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会计准则移植;会计文化;不相容
天下经济之始,会计应之而生。自刻记记数到三柱结算法,自岁会、月要、日成到四柱清册,自天地合帐到收付簿记,几千年来漫长的沉淀,一代又一代会计人的创新与努力,传承了中国传统会计文化。
然而近代以来,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中国相对稳定的会计环境面临巨大的冲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为了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中国开始了移植会计准则的尝试。但是作为上层建筑的法规的移植,是否考虑过经济基础的现状?是否考虑过其与本土文化的相容性问题呢?
一、国际趋同背景
在全球化时代,国际贸易中占优势的经济强国从传统的资本、技术的输出,越来越多地转向文化制度输出,为使会计能够真正作为国际商贸通用语言而发挥作用,增强各国财务报告的可比性和可理解性,减少国家经济往来的交易成本,推动国际间间资本的自由流动,会计制度的国际化趋同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的选择。
成立于1973年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根据其章程,以“按照公众利益,制订和公布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应遵循的同一会计准则,并促使其在世界范围内被接受和执行”为基本战略目标之一。至今其成员已发展到包括104个国家的143个会计职业组织,了39号国际会计准则,并公布了一系列"征求意见稿",推动着会计准则的全球同一化。
二、中国会计准则移植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几乎没有经历自然孕育阶段,而主要是引入其他国家较为成熟的会计准则,尤其是国际会计准则。从此意义上来说,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主要是一种制度移植。
我国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几乎采取了一步到位、全然接受的做法,跨步式地一次性引入,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实质上的趋同。目前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度已经达到95%。然而,新会计准则必然会经历一个与中国本土会计文化由冲突到协调的动态适应过程。到目前,中国会计实践仍然在经历着一个漫长的理解、接受、掌握和运用的过程。
三、基于霍夫斯泰德评估文化框架的中国会计文化特征分析
会计文化是一种以一定物质为基础的社会现象,存在于每一社会;每一个社会都孕育着与其物质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会计文化,并随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随与会计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积累而改变。
1、权力距离
权力距离是用以衡量社会接受机构和组织内权利分配不平等程度的尺度。中国是一个权力距离极大的社会,组织集权化程度高,等级结构严密,指挥链明确,集中决策。会计人员处境被动,独立性较差,对会计信息质量有一定影响。
一方面,管理层更易于通过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操纵,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受到威胁。另一方面,大权力距社会下,严重的官本位思想,易于形成不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造成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疏漏,从而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监控也相当有限。
2、不确定性规避
不确定性规避,即一个社会愿意承受不确定性和模糊情景威胁的程度。中国自古以来推崇“中庸之道”,而这在会计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我国会计实践偏好稳健性,准则对会计账户的规范、会计方法的选择以及或有事项的确认等,极为审慎,高度回避不确定性,呈现出来的是会计职业的统一性要求。当然,这与我国现行经济体制也不无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国家对经济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相对于世界的经济变幻莫测,中国维持着一定程度的“平均斯坦”境况,但随着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极端化”倾向越来越明显。与之相应的是,会计人员规避不确定性的意识正在慢慢减弱。
3、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是指社会中个人与群体关系。毫无疑问,中国是高度推崇集体主义的社会,倾向于政府用法律法规等强制性手段规范会计实务,而忽视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并高度强调统一性,包括会计科目、财务报告的形式与内容等,而较少考虑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环境和实务的差异,企业自主选择的空间较小。
4、生活的数量与质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以“人之初,性本善”为基本人性假设,关注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们的观念中,关系和人情相对于法律制度和市场而言更为重要。长期宗法文化形成的人情社会,与会计以及审计的独立性冲突产生的道德危机及其严峻。关联方交易、内部交易等不易规范。
就企业内部监督而言,与西方传统的等距交往不同,中国往往以关系亲疏为导向的企业间交往的文化,使有关政策、法规和制度的约束力在人情面前退居其次,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普遍缺乏或者流于形式。就外部监督来看,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企业会计报表时,首要目标可能偏离如何提高会计报告的可靠程度,而是权衡明察秋毫与网开一面之间的利弊得失。许多监管者担心执业时严格遵循职业规范所带来的人际危机以及由此而造成的业务范围减少。而帮助被监管者蒙混过关,以谋求自己社会资源的升值,业务关系的长期稳定。
5、长期与短期导向性
就整个社会而言中国的长期取向明显,重视节俭、毅力和丰裕的储蓄。但笔者认为,中国在企业层面却呈短期取向的特点,一方面,高度关注利润成果,特别是看得见的短期利润;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极为短暂。表现在会计上,会计人员为了当期引人关注的利润而忽视了未来报表的延续性带来的累积影响。
四、会计准则移植与中国会计文化不相容性
我国一直是由财政部会计司负责制定会计准则,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其权威较高,能够很大程度上保证会计准则的实施。但相对的,这种自上而下的推广方式对会计准则的适应性要求极高。在缺乏认同感和公认性的情况下,一点点的不相容性会被无限扩大。
1、国际会计准则实施的市场环境与中国会计文化的冲突
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和实施主要是以发达的市场经济为基础,而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基础薄弱,尤其是资本市场发展不健全,国际贸易发展也还没有达到成熟的阶段。并且,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市场监管水平较低,配套的法律制度也不够健全,缺乏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使得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实践存在脱节现象。
一方面,我国实行的大中企业以国有企业为主,实力雄厚且数量众多。企业的权益资本大多是由国家出资注入的,为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资本安全,会计准则必然要维护国家利益、满足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需要,注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靠性。而在资本市场高度发达,委托受托责任趋于模糊的西方国家主导下,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更注重满足投资者决策的需要,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另一方面,我国现代企业产权不明晰,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比较严重,缺乏有效的企业内外监督机制,会计舞弊行为普遍生。针对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的企业短期利益导向的行为,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经常性的修订会计准则,影响其稳定性、严肃性和内在的一致性。
2、国际会计准则自身的利益矛盾与中国会计文化的冲突
国际会计准则本质上是追随美国准则,但由于其全球导向,不可避免的带有各国博弈的痕迹,主要体现了发达国家利益集团的诉求,发展中国家对其影响极其有限。
改组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与会计实务界脱轨,转向学术界推进。由国际上公认的会计技术最强的专家组成,其苛刻的资格准入条件不可避免地使得美英等发达国家在会计准则的制订中占据主导。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将更多地符合美英国家会计准则的利益导向,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靠拢本质上其实是向美英国家的会计准则靠拢,美英是这场会计博弈中最大的赢家。
3、高度推崇公允价值在中国的风险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会计文化中强调以历史成本为主导。会计准则的移植,迅速提升了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地位。
一方面,我国存在大量的关联方交易、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在高度市场化的国家属于非主流的业务,其以公允价值计量大大增加了会计造假的可能性。为此,中国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做了专门规定,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并且专门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严格规范关联方交易,一定程度上预防了造假的发生,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但由此却造成了会计计量口径差异,对企业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有很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公允价值要求的市场价格、预期未来现金流量贴现等,极大程度上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受制于主观意志,具有很强可操纵性。而我国会计在职人员的整体素质相对较低,职业判断等方面尚存欠缺,且长期以来主动性不足。近年来会计准则移植,改动内容规模较大,甚至涉及一些原则性的变化。会计人员虽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了相应的职业教育培训,但对于这些专业知识消化和吸收的程度任然有待考量。
五、结语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会计准则的趋同是必然趋势,就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带来的经济利益是巨大的。我国会计准则的移植,尽管存在的问题颇多,但确实是当前环境下最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做法,或者说是当前经济政治条件下的必然选择。尽管如此,国际会计准则发展进程中的内在矛盾,即准则适用性和准则质量的矛盾,在政治经济发展及不平衡当今世界,要求每一个国家,特别是非发达国家,在实现准则国际化的同时,充分考虑本国实际,尤其是本土会计文化,不可盲目移植准则。
同时,我们要进一步认识会计国际趋同的内涵。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使会计信息具有“普世”价值,是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笔者认为,在全球还未真正达到“一体化”的今天,最求会计趋同,应从原则,方向上一步步推进。由此,目前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国际会计的协调,增强会计信息可比性趋同而非单纯强调统一适用的定量化、标准化准则。
参考文献:
[1]史蒂芬·B·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管理学(第八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99~100.
[2]雷文谨.中西文化差异与会计移植问题研究[J].财会研究,2009,2:32~34.
[3]彭媛媛.中西方会计文化的比较与思考[J]学术探讨,2008年4月:3~6
[4]何文颖.国际会计准则的历史变迁和内在逻辑[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第10期:217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Baotou Service and Management Vocational School as a study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status of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specialty, suggest school should establish a manual and computerization training venues, carry out the teaching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现状;实训场地;建议
Key words: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status;training venues;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F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6-0181-02
0 引言
包头服务管理学校商贸管理系会计电算化专业定位于初、中级财务会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会计电算化专业在职业高中学校的培养方向应该放在培养爱岗敬业、品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受企业欢迎并能热心服务于企业一线的技能过硬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学生具有出纳、收银、会计电算化软件应用、会计往来核算等岗位所具备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的人才。
1 会计电算化专业现状
包头服务管理学校商贸管理系目前有教师17名,其中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10人,都本科以上学历,硕士研究生2人,平均年龄40岁左右。全系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共有230多人,分为三个年级六个班。目前开设的相关专业课程有:基础会计、经济法、珠算与点钞、企业会计、税法、会计电算化、企业会计实务、统计、出纳实务等9门功课。专业课教师本学期人均周课时数为14节左右。由于我校在2013年9月份才搬到包头市职业园区,学校还没来得及建设实训场地,目前上课没有任何实训教室和设备。教师课堂上还是采用最原始的方法: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来讲解理论与实训。在这种环境下上课,全体师生确实感到单调与艰难。好在,学校的领导非常重视我系专业实训场地的建设,打算在下学期投资100多万元建立几个模拟实训室。
2 实训场地建设之我见
围绕培养会计电算化初、中级技能人才的目标,按照职业性、开放性和先进性原则,我校第一步迫切需要建立手工会计实训室、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室。然后根据我系会计电算化专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再建立财会仿真实训室和ERP沙盘模拟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基地,然后建有1个“会计服务中心”,能满足会计电算化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能力要求,实现课堂与实训室一体化教学,具备教学、职业培训、技术服务和师资培训四项功能。由于篇幅所限,在此只谈谈建立手工会计实训室和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室的建议。
2.1 手工会计实训室功能与配套设施 本实训室的功能是用来模仿企业会计工作的真实环境,是学生进行手工会计技能训练和企业会计模拟操作的场所。本实训室开出的实训项目主要有基础会计手工技能操作、出纳模块实务操作、财务会计手工技能操作等。学生通过分层次的手工基础、专项、综合模拟实训,熟练掌握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和账务处理程序,掌握出纳人员应必备的技能,提高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的操作技能,加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本实训室配备的基本设施有老师示教台、教学机、转椅、多媒体教学设备、检伪点钞机、装订机、外币票样、各种票据、算盘、企业会计科目章、双色印台、多功能笔筒、财会模拟实验专用凭证、账册、单据等。材料核算流程图、生产工艺流程图、销售核算流程图、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图、上年度财务指标分析图、会计核算方法体系图、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图、会计核算方法体系图。同时学生还应配备学生实验桌、凳,算盘,印台,企业会计科目章,企业会计实验教程,海绵缸及回形针等,点钞纸,会计模拟专用凭证、账簿、单证,增值税专用发票、收购凭证、运输发票、抵扣明细表等等。
2.2 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室的建设思路
2.2.1 建设电算化综合实训室,通常情况下是为了满足手工会计向电算化会计过渡的需要。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掌握会计原理和各种核算技能知识的过程中,手工会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存在有着必要性。但是,从长远来看,电算化会计是手工会计必然发展趋势,这是科技不断进步的条件下发展的必然。传统会计的进一步发展就演化为电算化会计,通过会计电算化,一方面将把广大财会人员从复杂的记账、算账、报账工作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提高了会计的工作效率,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决策等,通过电算化对人工进行了取代,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管理提供了全面、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在当前的环境下,这两种会计方式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通常情况下需要一个较长的过渡期。因此,在过渡期间,我们学校开展一体化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学校通过开展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一体化教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机融合这两门学科,对于传统手工会计和现代电算化会计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让学生进行了解。
2.2.2 电算化综合实训室的建设是较好掌握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技能的需要。通常情况下,当电算化会计和手工会计的实训同步时,对于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之间的相同处学生才能深刻地体会,即两者具有相同的处理的对象;处理的内容通常情况下围绕账、证、表三大部分;处理流程为:建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另外,在实训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在会计信息系统中,手工账的管理主要是记账、算账、报账等,对于电算化会计来说由过去单一的管理演变为财务与业务进行一体化的管理。通过两种账务处理实训同步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对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及利弊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是相通的。
2.2.3 通常情况下,在综合实训区和集中教学区设置电算化综合实训室。对综合实训区进行规划和布局,往往是按照企业的生产工作的实际情况和相应的要求,同时结合教学需要来进行的,通过对工作环境进行模拟,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在一个逼真的环境中完成岗前培训,在区内需要设置相应的诸如公司财务部、采购部、仓库等相关办公设施和设备,为了确保模拟环境的真实性,在区内同时需要设置银行、工商、税务等。通过适当的安排,在一定程度上让全班学生都有机会进入相关岗位,体验相应的工作。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实战演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而便于了解各岗位之间的相互关系。
综上,我校商贸系会计电算化专业,目前迫切需要建立会计手工实训室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实训室。因为手工实训与电算化实操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操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加深理解会计理论,提高会计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模拟实验方式与校外实习方式比较,更具有经济、省时以及便于对实习内容按教学要求进行再加工、再设计的特点。因此,在实训中将理论课有关的内容密切结合实训现场的实践操作,既从理论上解决“学”的问题,又在现场操作上解决“做”的问题,用理论与实践相互交融的模式组织教学,是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教学场所。
参考文献:
[1]刘芳.高职院校会计综合实训室建设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2).
关键词: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和谐发展
一、 绿色会计的概述
(一)绿色会计的涵义
1.绿色会计的概念
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同时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从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它试图将会计学与环境经济学相结合,通过有效的价值管理,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二)绿色会计的特征
绿色会计的特征具有以下几点特殊性:
1. 不确定性。环境问题具有多样性,在资源利用方面也非常复杂,由此绿色会计的经济业务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2. 周期难以计量及综合性。涉及环境因素的经济业务不像一般的经济业务周期很短、业务较为单纯,环境经济业务的周期很难计量,并且具有很大的综合性。
(三)绿色会计的目标定位
1.基本目标:用会计来计量、反映和控制社会环境资源,改善社会的环境与资源问题,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最优化。基于对环境宏观管理的要求,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和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尽量提高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2.具体目标: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对自然资源的价值、自然资源的耗费、环境保护的支出、改善资源环境所带来的收益等进行确认和计量,为政府环保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和投资者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企业环境目标、环境政策和规划等有关资料。
二 、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1.绿色会计信息计量及披露缺乏规范
绿色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不完善,尤其是缺乏科学的定量方法及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使得需用货币计量、披露的环境资产与负债,环境成本与收益等信息缺乏可操作性的方法。
2.绿色会计信息自愿披露的企业比例偏低
中国政府对于环境信息的披露管理松散,像环保局、证监会等都没有提出对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必须披露环境信息,像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这些大公司都是环境敏感行业,也没有主动做这些事。
3.政府机构监管松散
我国政府对于绿色会计信息的披露管理松散,像环保局、证监会等政府机构都没有提出对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必须披露绿色会计的信息。总体来说,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我国公布环境报告的企业寥寥无几。
4.绿色会计专业人员才人缺乏
目前我国培养会计人员还是以传统会计为标准,大多数会计人员只对本专业知识掌握得比较好,相关专业即使了解也只是审计,税务,财政等。很少在生物、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研究,所以真正的绿色会计专业人才实际是个空白领域。
5.绿色会计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环境会计准则或相关规定,在企业会计制度及信息披露的相关法规中也很少涉及环境问题。在会计实务中,还没有系统的环境会计和信息披露的制度和规范。
(二)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企业对环境问题比较敏感
由于社会公众还没有树立很强的环境意识,企业主要受到政府如环境法规及行业政策的压力而披露环境信息,大多数企业不会主动披露,而且披露的绿色会计的信息以强制性披露为主,使得披露信息的说服力较低,容易造成企业逃避环境问题。
2.现有的会计科目不能满足确认和计量的需要
现有的绿色会计科目并未将涉及环境的经济业务作为会计要素加以正式记录,并列入会计报表的辨认和确定过程之中去。
3.缺乏操作性强的会计准则
我国尚未形成具备可操作性的会计准则,使得当前环境会计缺乏与实务相结合的理论支点,导致环境会计实务还没有相应的理论指导,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出现盲点。
三、发展我国绿色会计以促进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
(一)加强绿色会计理论研究
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理论,对绿色会计进行深入的探讨,解决成本确认、计量等基本理论问题,完善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理论体系。
(二)建立健全绿色会计准则和制度
绿色会计是环境学、环境经济学与发展经济会计学相结合的产物。绿色会计除了要秉承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之外,它同时要吸收、借鉴其它学科和领域的一系列观念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一套绿色会计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三) 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首先,从最基础的绿色教育和观念培养做起,改变在校学生的课程结构和学校的授课方式,在高等院校增设绿色会计、审计专业课,将绿色会计作为一项专业课程进行推广与传授,。其次,要不断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素质,要让企业财会人员充分了解绿色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
(五) 提升企业管理层的环境责任意识
对于企业管理层,提升他们的环境责任意识,也能起到一个榜样的形象,带动企业其他从职人员更明白环境责任意识。
(六) 建立审计与披露制度
我国绿色会计信息披露需要加强环境审计,建立完善的披露制度,同时加强与环保部门的联系,共同监督,鼓励上市公司自愿、充分而真实地披露环境信息,并建立更加科学的绿色会计信息披露体系。
(七) 发展和完善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点在于向环境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应以会计报表为主。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是会计的三大主要会计报表,它们也正是环境会计报告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王霄霄.绿色会计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前景分析[J].中国外资,2012,20:114.
[2]李淑丽.绿色会计实施存在的阻碍因素及其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6:19
[3]赵晶.我国企业实施绿色会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04:138.
[4]王敬理.浅析绿色会计在企业发展的实际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3,12:214.
近年来,我们通过走访企业、毕业生回访等形式,对会计行业背景、中小企业会计人才供需等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校企联手围绕社会需求和岗位定位,反复论证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出基于工作过程的“校企一体、能财会商”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此为基础,创优递进式课程体系,在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综合化、课程资源现代化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
一、模块设计,构建“三以一化”的“能力递进式”项目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的设计
我们以岗位需求为依托,按照“基础能力专业能力拓展能力”递进、模块化设计课程体系。其中,德育课程、文化课程、专业课程分别按能力递进的顺序设置相应课程,构建“三以一化”(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模块化)的“能力递进式”项目课程体系。(见图1。)
2、模块课程的构成
(1)德育课程。对德育课程内容和实施策略进行整合,以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制纪律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纬,以各项要素的不同层次为经,以德育综合课与德育活动课为主渠道,注重德育内容在专业课程中的渗透,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自觉行动”的三段式分层递进、螺旋上升的德育课程体系。激励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做身心健康、品学兼优的人。
(2)文化课程。适当增加文化课课程比例及课时比例,按专业课的递进式结构,优化课程结构,形成“基本素质核心素质综合素质”的结构模式,体现文化课的“二为”(文化素质、专业水平)服务目标。以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为标准,兼顾学生兴趣爱好,适当开设选修课,促进学生文化综合素质的提高。
(3)专业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在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工作能力的内容,围绕“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综合能力”递进的专业能力,重构专业项目课程体系。专业主干课程以专业共同职业能力为基础来设计,旨在培养专业关键能力;专业拓展课程(选修课程)根据学生个性发展需要,针对专门化方向而设计。
3、模块课程的组织
我们制定相应课程标准,科学编排课程顺序,与后续高职教育课程相衔接,依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体系,通过教、学、做、培训、考证、竞赛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会计技术应用能力。实现人文素养与专业能力并重、专业特长与个性发展兼顾。
二、立足校本,开发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
第一,校企联合开发理实一体化校(院)本教材。我校深入各类企业广泛调研,引入行业职业标准,与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共同开发《企业会计实务》等10余册符合专业特色和岗位实际的、与项目课程配套的校本系列教材。其中《会计电算化软件应用》、《财务管理》教材已成为江苏省国示范重点建设专业教材。积极参与联院8门核心课程及配套实训院本教材的编撰。在开发中坚持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基于工作过程、突出实践技能。
第二,编写实践教学案例等实训指导用书。为配合实践教学,结合岗位业务流程,编写《会计岗位模拟教学案例》、《出纳工作手册》、《收银岗实训手册》、《纳税指导手册》等系列侧重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讲义资料和实训指导用书。
第三,创建校本课程开发新模式。通过开发校本课程,创建了集教材开发、编写、出版、使用、反馈、服务、教研和培训于一体的新模式,形成国家和省级规划课程有机统一的、体现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促进了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我校承担的联院科研课题《职业院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被评为教学成果一等奖,教材建设初见成效。
三、优化调整,对接大赛项目和职业标准整合课程内容
1、赛教结合,嵌入与技能大赛对应的课程内容
我校建立完善会计专业技能竞赛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的对接机制,通过广泛市场调研,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将点钞、翻打传票、会计业务手工处理及信息化处理等技能竞赛内容嵌入专业课程教学。把来自企业的最新技术设计为竞赛项目,选用来自实际工作中的真实票据、单证样式,就某一个真实会计岗位任务设计为竞赛内容。切实做到把竞赛活动作为一种教学活动,把技能竞赛训练过程作为一个教学过程,实现技能竞赛内容和课程内容融合,技能竞赛训练与常规教学活动同步。实现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使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更加完善,更加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我校在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省市会计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奖。
2、课证融通,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有效对接
我校实施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体系(见表1)。按照职业资格标准进行岗位能力分析,瞄准市场变化,贴近企业需求,调整专业课程结构。在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将涵盖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所有知识模块、技能模块嵌入专业课程,使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专业课程内容与岗位技能需求相融合。结合会计专业特点,密切关注与本专业有关的财经政策法规,不断追踪行业发展和职业岗位需求,对接职业标准及时调整更新课程内容。
四、示范引领,推进精品课程和资源库建设
1、加大学校、联院两级精品课程建设
确立《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实务》、《纳税实务》等专业主干课程为精品课程加以重点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应用》作为国示范校精品课程进行数字资源开发。2012年,《财务会计实务》被评为联院精品课程,在联院24门精品课程中排名第二。该课程以会计岗位核算流程为主线,以实际工作任务为驱动,采用“教学项目化、学习开放化、实践职场化”的教学模式,按9个会计岗位组织项目教学。
2、充实完善数字化课程资源库
我校本着开放、自主、创新的原则,建立丰富的数字化核心课程资源库和考级考证资源库。不断充实完善电子教材、授课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训练测试、习题库、视频库,并将资源库全部上网,加强师生间双向交流,实现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取得较好的效果。
五、突出实践,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魔方体系
1、构建三级实践教学魔方体系,递进培养综合职业技能
通过模拟单元实践,提升专业基础能力;通过仿真岗位实习,提升专业核心能力;通过全面综合实训,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按照专业能力培养要求和课程标准,从初级动作技能训练逐步过渡到高级智力技能训练,形成分岗实训和综合实训相结合、手工实训和电算化实训相结合、校内模拟实训和公司真账实训相结合的“教学做”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2、加大投入、科学规划校内实训基地
我校携手用友、厦门网中网等公司构建了一个涵盖企业、银行、证券、税务、工商等多技术领域、开放共享的实践教学环境。与实践教学相配套,购置了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10多款主干课程的实训软件平台、用友畅捷通T3、U8系列常用会计软件,为学生模拟实习提供了基础保障。
六、多元评价,构建多维课程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逐步形成以学校考评为核心,社会各方参与的“双主体”考核(学生、教师)、“多主体”评价(行业、企业、学校等)、“多形式”(课程、项目、任务考试、职业资格考证、技能竞赛)推进的多维课程评价体系(见图2)。
其一,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评形式多元。在日常教学考评中,对学生采取过程与结果、专业能力与全面素质相结合的多元考核评价方式,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机制,促进学生思考、借鉴、反思、改进、提高。
其二,参照行业标准,引入企业评价。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改进课程评价方法,将职业技能竞赛标准、职业资格标准纳入课程考核指标,以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为核心指标,将企业评价作为考核的一部分,根据评价结果和社会要求及时调整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专业建设与发展。
七、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建设的保障措施
1、加强团队建设,构建双师双能(智能、技能)师资队伍
长期以来,我校坚持“培养为主、引进为辅、专兼结合”的原则,加强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龙头,突出培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科研能力及技术服务社会能力,实现师资建设由双师“素质”向能力的转化。鼓励教师参加会计职业资格考试;引导教师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和技能大赛;建立校外专家和校内教师交流机制,实现优势互补;支持教师业务进修等等,从而打造出一支德艺双馨、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双能优秀教学团队。
2、深化校企合作,搭建互惠共赢的校企交流平台
我校拓宽校企合作的思路,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原则,进一步密切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让学生参与会计实际工作,培养学生的职业应用能力。聘请企业行业专家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承担我校的教研课改、教学质量评定、课程建设等工作。实行工学结合的“订单式”培养,设立“用友班”、“金鹰班”等冠名班,定向培养企业发展所需人才,与25家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见图3)。
八、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建设的成果
【关键词】 银行会计 教学改革 教学创新
《银行会计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学科,银行会计教学承担着为银行培养现代化实务操作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银行会计教学要实现理论与实践并重。但是,目前高校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教材内容陈旧,没有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金融电子化对银行会计基本核算方法的影响以及银行新兴的业务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新科技应用不够,在理论教学中虽然一些教师采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但还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辅助教学;教学计划制定重理论轻实践,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实践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甚至有的高校由于经费资金有限,没有建立银行会计模拟实验室等等。因此,对《银行会计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银行会计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银行会计教学现状
目前,一些高校银行会计理论教学仍旧采用落后的传统“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作笔记,这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些高校虽然在理论教学中实现了运用多媒体教学,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教师也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来突破教学难点,但只有极少数高校实现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辅助教学,大多数高校没有实现将《银行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资料、教学课件、参考资料、教学录像上传到校园网上,使学生在校园网上可以直接查到所需的相关资料,根据个人情况自主安排学习。对于银行会计实践教学,只有极少数高校与银行建立了“大学生校外实训基地”,绝大多数高校采用实验教学,然而,实验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实验课时在整个课时中所占比例较低,甚至有些高校没有开设《银行会计》实验课程。一些高校虽然开设了实验课程,但由于受经费资金的限制,银行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难以实现银行会计的仿真性;由于实验指导老师专业素质不高,自身实践经验欠缺,还不能正确指导学生完成《银行会计》课程实验实训任务。
2、银行会计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出版的教材内容陈旧,亟需进行修订完善。现出版的《银行会计学》教材内容陈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未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对教材内容进行及时修订、未考虑金融电子化对银行会计基本核算方法的影响、未考虑金融电子化对银行会计核算人员的新要求、未介绍银行新兴业务的核算方法。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对新科技应用不够。目前,大多数高校在银行会计理论教学中实现了运用多媒体教学,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教师也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如采用对比教学法,增强学生对银行会计业务的了解;采用案例教学、问题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多媒体,结合图示教学,来突破教学难点,但只有极少数高校实现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辅助教学,大多数高校没有实现将《银行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资料、教学课件、参考资料、教学录像上传到校园网上,使学生在校园网上可以直接查到所需的相关资料,根据个人情况自主安排学习。由此可见,银行会计理论教学还未充分发挥网络环境的现代教育技术优势。
(3)教学计划制定重理论轻实践。目前,高校在制定该课程的教学计划时,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理论课时在整个课时中所占比例较高,实验课时在整个课时中所占比例较低,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重视不够,没有根据该课程的特点着重培养学生的实务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
(4)实践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忽略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银行业作为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行业,具有高风险特征,高校要想通过与银行建立了“大学生校外实训基地”,安排大批量学生到银行柜台进行实习难度非常大,这决定了银行会计实践教学只能选择校内模拟的模式,即在校内建立银行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银行会计实践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甚至有些高校没有开设《银行会计》实验课程。一些高校虽然开设了实验课程,但由于受经费资金的限制,银行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难以实现银行会计的仿真性;由于实验指导老师专业素质不高,自身实践经验欠缺,还不能正确指导学生完成《银行会计》课程实验实训任务,使实验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银行会计教学问题原因分析
1、新企业会计准则在实务中并未得到很好的执行
目前,在实务中除了上市银行按照要求执行新会计准则外,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还未执行。原因如下:一是缺乏实施新准则的市场环境。如公允价值需要有近乎完美的市场环境,这样才能使交易价格与公平价格保持一致,而目前我国的市场环境还不完善,有些金融产品甚至还没有公开市场,从而影响公允价值的运用。二是新准则与监管口径及税务政策存在差异。如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银监会要求按五级分类法计提,而新准则要求按未来现金流折现计提,造成各银行执行规则不统一;在税务政策方面,如《关于缩短金融企业应收利息核算期限的通知》(财政部财金〔2005〕5号)中对利息收入“双90天”的政策规定与新准则规定有矛盾,按新准则利息收入确认应由原按合同利率法改为实际利率法,但执行新准则的商业银行为了便于计算缴纳营业税仍按照合同利息核算营业税。三是对相关准则的研究还处在理解、消化阶段,深入理论研究、实证研究的较少。
2、既精通会计理论又熟悉银行业务的教师欠缺
银行会计教学应对金融电子化挑战的关键在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师不仅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踏实的工作作风,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这就需要通过业务实践来充实专业知识和提高教学水平。然而,银行业作为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行业,其工作特别强调保密性和安全性,所以高校教师不容易介入,在实务中对银行的业务接触又有限,致使对银行会计实务不甚了解,掌握银行业务信息较少,讲授《银行会计学》限于书本知识,缺乏实践经验。所以,高校既精通会计理论又熟悉银行业务的教师非常欠缺。
3、实验教学、网络教学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学校资金有限
实验教学有助于把课堂教学与实践业务结合起来,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网络教学可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和个性化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许多高校都认识到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由于学校教学资金有限,银行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难以实现银行会计的仿真性,致使实践教学效果不好。要发挥网络环境的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实现银行会计教学管理数字化、网络化,这需要巨额的经费资金来支撑硬件设施建设。
三、银行会计教学改革与创新思路
1、加强教材建设,完善教材资源
好的教材无论对于教师的教学还是对于学生的学习,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材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基础环节,没有优秀的教材,就不能培养优秀的学生。为了提高《银行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加强教材建设,完善教材资源是首要工作。高校教师可以邀请银行专家共同编写《银行会计学》教材,根据企业会计准则、金融电子化对银行会计基本核算方法的影响以及银行新兴的业务及时更新、完善教材内容,使得教材符合新准则的有关规定,避免教材内容与银行实际核算脱节,从而提高银行会计学教材内容的实用性。也可以由财政部会计司联合银监会共同编写统一、规范的《银行会计学》教材。
2、不断调整和丰富教学内容,确保其具有先进性
要根据金融会计改革的内容、金融电子化对银行会计核算人员提出的新要求以及银行内外部环境发展的需要和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丰富教学内容,确保其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时代性。教学内容要突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银行会计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可以聘请银行专家对教学难点、金融热点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使用,既强化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实现银行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复合式教学方法,如将传统的讲授法与案例法、讨论法、实践教学相结合,取长补短,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实施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法,开展情境教学;充分使用实物形象进行直观教学;运用多媒体,结合图示教学法,突破教学难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学生的合作式、研究性学习。
4、加强实验教学,强化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
实验教学要与银行会计实务发展保持同步,要重视银行会计的仿真性。加强实验教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银行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应突出仿真性;重视手工实验与上机操作相结合,通过手工实验与上机操作的结合,银行会计前台基础业务和后台综合业务相结合的实习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通过举办“银行业务知识技能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实现课堂教学与课下自学相结合,从而带动实践教学。
5、加强校银合作,努力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高校可以通过让本校教师免费给银行工作人员进行会计方面的培训,与商业银行建立“大学生实训基地”。通过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观摩,激发学生学习银行会计的热情;通过实地实习,使学生熟悉银行业务核算的实际操作流程,具备将来到银行参加工作的基本技能。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因此,高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既精通会计理论,又熟悉银行业务的教师队伍。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聘请银行专家作为做客教授或担任该课程的兼职教师,从而强化课程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建立校银联合的实习制度,定期安排任课教师到银行熟悉业务,学习银行业务的实际操作流程和核算方法,及时掌握新的业务知识及新的规章制度,了解银行工作的实际操作情况,努力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
(注:基金项目:《银行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课题编号:2012JGQN54。)
【参考文献】
[1] 万静芳:金融电子化条件下的银行会计教学改革[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4(6).
[2] 钟云燕:商业银行会计课堂教学研究[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7(5).
[3] 王滨、欧阳歆、张守芳:论高素质银行会计人才培养[J].现代商贸工业,2009(2).
[4] 王爱霞:新形势下《商业银行会计》教材改革的思考[J].中国证券期货,2011(9).
关键词:会计专业 企业锻炼 财务管理
一、会计专业教师入企锻炼的目标
教师到企业里进行锻炼,主要目标包括四个方面:①对企业的票据传递以及业务流程的熟悉掌握,在实务中也能达到熟悉掌握,在以后使课堂教学紧密的联系实践,以便消灭理论上空洞的说教。②为了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对传授实用性和够用度的知识进行检验,检查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否适应社会的需求。③能够更好的熟悉掌握票据的分类、装订会计资料、以及粘单等操作技能,在财务核算中,能够更好的从事会计教学实践。④为了会计理论能够更好的结合实践,会计专业课的教师自身的财务应用能力必须得到提高。
二、提高的会计教师的专业能力
1.提高会计专业教师应用财务软件的能力。目前会计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必备的技能是能够掌握一两项财务软件的使用。但是现在企业里的很多会计人员不会根据财务软件的自身报表编制功能,对企业的财务编制报表。很多是通过导出财务软件中的数据,经EXCEL软件整理编制而成。其主要原因是:对于生成财务报表的财务软件不准确的自定义报表编制功能,会计人员不熟悉软件不知道怎么更正,所以花费很多的时间,不得不在EXCEL中对财务报表完成编制的工作。
2.提高了会计专业会计教师操作的基本技能。粘单、登记账簿以及制单是会计人员操作的基本技能,使用电脑记账单的话,粘单和制单是操作技能的主要体现。会计人员能够熟练技能的话,则可生成牢固、整洁、正确以及完整的会计资料。反之,会造成不牢固散失的会计资料、不整洁不方便查阅的会计资料以及不真实、不完整甚至错误的信息记录等等。
3.提高会计专业会计教师的管理财务应用能力。审查账目、筹划纳税以及分析财务、设计内部控制制度等时财务人员在管理财务等方面的职责所在,很多企业在审查账目的时候,发现了入账没有经过审批的原始凭证,记错的会计科目以及长期挂账的项目等等,了解到了真实的数字背后的情况。如:在分析“其他应付款”余额明细账的时候,发现了总帐所显示的金额远远低于私人借贷的金额。大量的明细账的借方余额存在于其他应付款里,企业没有记录借入的款项,只记录了归还的贷款。但是在总账中,使其他明细账的贷方余额起到了抵减的作用。另外,会计人员在参与了管理企业的财务科目时,也会发生不当的行为。
三、进企业锻炼对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的影响
1.增设企业会计分行业核算课堂。目前很多经贸类的职业院校开设了会计基础、管理财务、会计财务、会计成本、实务纳税、会计预算、以及在财务中运用EXCEL等会计电算化专业课堂。这些开设的课堂从理论上讲,都能满足传播会计知识的需要,但是从职业院校学生的自身素质和就业去向来考虑,在知识的够用度上仍然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他们在进入不同的中小企业后,业务也具有不同的特征。如:建筑业、运输业、服务业、物流企业、教育机构等等。不同的业务特征增加了学生上岗的难度。因此在学院增设会计分行业制度,让学生认知不同行业的经济业务,并且带有针对性的学习会计专业知识。这样在毕业后学生才能有更好的适应性,也使用人单位满足了人才的需求。
2.树立专业会计教育理念。目前,职业教育大力提倡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教育模式,因此会计专业要注重培养实践能力的形式。很多的职业院校对会计专业来讲,培养技能是次要的,这是因为会计的技能操作非常的简单,而那些培养解决、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则不是培养技能就能达到的。从技能操作和会计理论的掌握上看,操作技能只需要几天的时间就能学会了,但是操作过程也是一个必须的过程。为了学生在就业后就能上岗,职业院校要对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高度重视,在学生在校期间,是学生会计实践教学时间必须得到保证。
3.重视在财务应用EXCEL的课堂学习。一般在会计实务课程中,把EXCEL当作辅助课。但是不能显示出他的重要性。EXCEL是一个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软件,它的函数应用和计算功能都非常强大,可以使工作效率得到快速提高,使会计人员的劳动时间能够得到减少以及保证了正确和准确的计算结果。如:在工资管理中,计算员工的工资和编制工资计算表的时候,可以通过定义函数完成很多项目,并且进行高速的计算。可以用if()函数的七层套嵌计算个人所得税。可以用year()/nom()/if()套嵌工龄工资;可以使用month()函数计算基本工资。因此学生熟练的使用EXCEL软件,会在毕业后很大程度的帮助到从事的会计工作。
4.合理保证开设会计实训课堂。为了使理论知识融合到实践中,合理的保证开设实训课堂。能够让学生熟练地掌握理论知识,也能够掌握操作技能,目前很多院校对实践课堂安排的很少,只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些模拟的训练,学生跟着按部就班的做,导致学生发挥的主观能动性不高,没有达到训练的理想效果。因此,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操作技能的熟练要得到保障,就必须保证开设充足的实践课堂时间,并且以学生为主进行训练。
5.保证上机操作财务软件的时间。由于目前财务软件的普及,在院校中,学生要学会应用财务软件的熟练操作能力。因此要保证学生能有充足的上机操作时间,同时也能够有效地运转硬件设施。但是老化的财务软件设施和较低的配置,会影响到培养学生掌握财务软件的目标,因此,职业院校要积极地完善财务软件的设施和配置,从而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在校期间上机操作财务软件的目的。
四、总结
财务专业教师下企业不但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能力,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效益。会计专业的教师入企锻炼是很多院校跨及专业发展的必然途径。它激发扩大了校企的合作面。同时教师又把企业中的新技术、新标准以及新要求带到了课堂中,提高了自身的任教能力。
参考文献:
[1]武俊梅.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实践与探索[J]. 北京教育(高教). 2010(06)
关键词:非货币交易;会计处理;建议
非货币易,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以及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发生非货币易时,交易双方相互交换的是非货币性资产,此时,通常意义上所讲的收入确认和资产计价等原则往往并不完全适用。我国税法和会计法规对非货币交易都做了具体的要求,会计与税务的要求不尽相同。
一、税法方面的规定。
1、增值税的定。
1994年我国全面改革增值税时,要求企业对非货币交易视同销售,即要求按销售缴纳增值税,2009年出台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关于视同销售的主要精神与1994年的规定基本一致。具体列举的非货币交易归纳如下:
(1)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职工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即营业税项目。
这里归纳为非货币交易的内部交易,最大的特点是交易的价格由企业自行决定。税法对购买的货物用于内部交易没有要求视同销售,因为其价格是内部决定的,并且增值税规定:“第十条 下列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企业外购的货物用于这些方面没有要求做销项税,已经做进项税的,用于这些方面时要做进项税转出的账务处理。”
(2)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用于投资、抵债、分红、捐赠等。
这里归纳为非货币交易的外部交易,其交易价格受交易双方的控制。
2、企业所得税的规定。
企业所得税法及补充规定的精神,要求对这类业务产生的收益调整增加所得。
我国所得税在对应税所得的认定上是按照净资产增加学说来执行的,企业在一定时期的净资产只要实现了增加,都要计入应税所得征收所得税,非货币交易所发生的净资产增加部分要求调整增加所得,征收所得税。
2008年的《企业所得税法》以及国家税务总局的补充规定,要求对非货币交易按公允价销售资产和交易两次账务处理,企业会计实务中不管对非货币交易如何处理,都必须按销售缴纳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
二、会计方面的规定。
1、财政部于1999年6月28日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易》,并于2001年1月18日进行了修订,以规范企业非货币易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以非货币易换入的长期股权(债权)投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涉及补价的,应按以下规定确定换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1)收到补价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确认的收益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减去补价后的余额,作为初始投资成本;(2)支付补价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和补价,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判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参考原则为:补价占整个交易金额的比例低于25%。
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应按应付债务的账面价值结转。应付债务的账面价值与用于抵偿债务的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资本公积,或者作为损失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2、2006年2月在此基础上修改了《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一)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新准则规定,如果某项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就应以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帐面价值加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任何损益
三、结合税法和会计方面对非货币交易的规定,建议我国各类企业按照税法精神对非货币交易做如下的账务处理。增值税条例要求按销售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要求按公允价销售资产,再进行交易。会计要求冲销实物资产价值,差额部分确定当期损益。由于会计的规定与税法不一致时,要按税法精神纳税,建议无论什么性质的企业,直接按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精神处理非货币交易的业务:按公允价销售实物资产再交易两次账务处理。因为企业会计的处理与税法不一致时,要求按照税法计算缴纳税款。具体建议如下:
1、企业以非货币资产发放职工福利的会计处理建议。
以非货币资产发放福利,先按公允价销售实物资产,再以应取得的款项做福利发放。例:企业将一批产品发放给职工作为职工福利,产品的成本为10万元,以前该产品的销售价格(无税价)有:12万、13万、14万。
由于企业以产品法福利属于内部交易,价格是有企业决定的,可以选择较低的公允价(12万)销售产品,(因为企业选择较低的公允价销售,纳税降低,又不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接收资产方的实际利益),再发放福利。另外,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实际发放的职工福利费,在不超过工资总额的14%以内允许税前扣除。企业按传统提取福利费再发放福利的会计处理办法,会出现年末“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的贷方余额,按企业所得税法的精神,没有实际发生的福利费不允许税前扣除,要求调整增加所得。建议企业的福利费采取直接列支的办法,即:在发放福利费时直接计入“管理费用—福利费”,税法规定对发生的福利费要求单独记账核算。上述以产品发放福利的会计处理建议为:
(1)、借:应收账款14.04万(12万×1.17)
贷:主营业务收入12万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04万(12万×17%)
(2)、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10万
贷:库存商品10万
(3)、发放福利:
借:管理费用——福利费14.04万
贷:应收账款14.04万
2、企业以实物资产抵偿债务的会计处理建议。
企业以实物资产抵偿债务,同样建议按公允价销售实物资产,再做抵债的账务处理。只是抵偿债务属于外部交易,交易价格一般会经过交易双方的商议,一般会有协议价,协议价不同于正常的货币交易,会出现重组收益或损失,企业再选择公允价销售时多了一个协议价,会计要选判断协议价是否公允,是否较低。
例1:企业以一批产品抵偿债务16万元,产品的成本为10万元,以前销售的价格(无税价)有:12万元、13万元、14万元。抵偿的债务16万元是含税价,增值税的收入要求换算成无税价,换算成无税价为13.675万元(16万÷ 1.17),超过成本价10万元,可以算是公允的,但企业还有更低的公允价12万元,可以选择12万元作为公允价销售实物资产。会计分录建议为:
(1)借:应收账款14.04万
贷:主营业务收入12万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04万(12万×17%)万
(2)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10万
贷:库存商品10万
(3)抵偿债务:
借:应付账款16万
贷:应收账款14.04万
营业外收入2.04万
例2:企业以一批产品抵偿债务10万元,产品的成本为10万元,以前销售的价格(无税价)有:12万元、13万元、14万元。抵债10万元换算成无税价为8.574万元,低于成本价10万元,应该理解为不公允,要求按公允价12万元做销售,再进行抵债。会计分录建议为:
(1)借:应收账款14.04万
贷:主营业务收入12万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04万(12万× 17%)万
(2)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10万
贷:库存商品10万
(3)抵偿债务:
借:应付账款10万
营业外支出4.04万
贷:应收账款14.04万
例3:企业以一批产品抵偿债务14万元,产品的成本为10万元,以前销售的价格(无税价)有:12万元、13万元、14万元。抵偿债务14万元,换算成无税价为11.97万元,高于成本价,应该理解为公允价,又比以前的公允价低,可以选择该协议价销售再抵债。会计处理建议为:
(1)借:应收账款14万
贷:主营业务收入11.9万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03万(1196万× 17%)万
(2)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10万
贷:库存商品10万
(3)抵偿债务:
借:应付账款14万
贷:应收账款14万
3、企业以实物资产进行债券投资的会计处理建议。
企业以实物资产进行债券投资,实物资产的所有权发生了转移,同样建议选销售实物资产,再进行投资的账务处理。例:企业以一批产品对外进行债券投资,协议价17万元,产品的成本为10万元,以前销售的价格(无税价)有:12万元、13万元、14万元。由于投资的协议价16万元是公允的,但还有更低的公允价(12万元),可以选择12万元做销售。建议的会计处理为:
(1)借:应收账款14.04万
贷:主营业务收入12万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04万(12万× 17%)万
(2)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10万
贷:库存商品10万
(3)债券投资:
借:长期债券投资17万
贷:应收账款14.04万
营业外收入2.96万
4、企业以实物资产进行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建议。
增值税条例规定的视同销售没有明确投资时股权投资还是债券投资,企业对外进行股权投资时,由于投资资产的所有权没有转移,做销售比较勉强。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的规定:适用一般性税务处理规定:企业股权收购、资产收购重组交易,相关交易应按以下规定处理:
(1)被收购方应确认股权、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
(2)收购方取得股权或资产的计税基础应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
(3)被收购企业的相关所得税事项原则上保持不变。
股权转让所得是指股权转让价减除股权成本价后的差额。
企业以实物资产进行股权投资时,可以不做销售的账务处理,即不用按销售来缴纳增值税,但实物资产所外购的材料是已经做了进项税的,既然不做销售,就应该在投资时做进项税转出的账务处理。例:
企业以一批产品对外进行股权投资,协议价16万元,产品的成本为10万元(成本中含有材料成本7万元),以前销售的价格(无税价)有:12万元、13万元、14万元。建议的会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16万
贷:库存商品10万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7万
营业外收入43万
(作者单位: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玉龙.对非货币交易相关问题的探讨.财经界(学术版),2012,(1).
[2]张晓琴.非货币易会计的问题研究.商场现代化,2013,(17).
[3]许广娟.上市公司非货币交易准则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集体经济,1010,(30).
【摘要】中职的会计专业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性与技术性,其专业课程需要与实践良好结合,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而案例教学法正是提升课堂中理论与实际联系的重要教学方式。本文阐述了案例教学法概论,提出了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中职;会计教学;应用
随着社会对会计人员的岗位要求越来越高,中职会计专业其教学方式正面临着改革,将中职会计朝着综合性与实用性方向发展,就需要使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增强会计课程实践操作水平的重要教学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缩短适应工作岗位所耗费的时间,是解决中职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联系不强的有效手段。
一、案例教学法概论
(一)内涵
案例教学法是按照本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由教师进行课程的情景化处理,并通过案例的模拟让学生进行分析与思考,并通过学生小组之间独立商讨和研究的方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对问题的分析c解决能力。我国教育部门现阶段正在大力的号召素质教育,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中职的会计专业教学中,是响应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举措。
在传统的会计课堂中,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这种灌输式的传统教育方式显然已经无法实现现阶段中职会计专业的需要,案例教学法应运而生。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促动式的教学方式,根据本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师通过课程案例及事件的收集,经过加工并将其运用在课堂中,学生通过自主调查研究以及独立思考、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够将课堂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连接。
(二)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1.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专业课教师的良性引导,通过实际案例的讲授,将教学的专业性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形结合,是提升中职会计课堂质量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案例法的教学,学生能够学有所用,将理论与案例进行有机结合,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性的参与教学过程中,是活跃气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教学手段,案例教学法能够将被动的课堂转换为学生主动性探究的课堂模式。
2.完善案例内容
会计专业本身的实践性特征,使得其对学生的操作与知识应用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案例教学法能够将学习情境进行假设并高度还原,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的引入,能够将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真实,对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及思维的培训有着极大促进作用,对于提升学生综合专业素质也有着较直接的影响。
二、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一)组织实施
1.组织并设计案例,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案例教学方式中的案例选择和设计环节十分重要,教师需要根据本专业演技本节课所需要教授的知识重点和难点以及教学目标,进行案例科学化选择。中职学生其学习基础知识较弱,好奇心比较强,因此,教师可以适当选择一些有趣味和高度代表性的案例进行讲授。教师需要预先对所选择案例进行设计,并在课堂开始时下发给学生。学生也需要在课程开始之前做好充足准备,准备好案例的背景资料以及所使用到的工具,并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具体化补充或提问。
2.分析案例、课堂讨论
在此环节中,重点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引导,设法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出,在此基础上进行学科知识与案例主体的讨论。教师应当进行学生讨论方向的适时引导,学生通过意见抒发,来进行小组讨论,将较为零散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与逻辑推理,通过分析和实际操作处理,让学生的业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自身疑惑的问题进行小组之间商讨,同时教师也应当给予一定的方向引导,以保证学生问题讨论过程的有效性。
(二)具体应用
1.导入案例,并提出问题
为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案例的选择需要具备高度实践性特征,教师可以将会计实务作为教学案例的基础,例如在课程“采购实务”相关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企业实际采购工作的观察,对企业的财务工作和采购环节以及所需票据、材料等作出了解,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案例的设计,然后让学生进行角色模拟,提升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
2.创建学习小组,展开案例讨论
案例教学法需要创建不同的学习小组,通常情况下,小组内成员为10人最佳,教师将课题提出之后,由学生进行小组内的自由商讨和研究。在课堂中做好讨论,并在一段时间后,由小组派专人进行观点的阐述,然后及时进行观点的归纳与总结。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此环节,有的可以扮演收款方、有的可扮演付款方、单位开户行以及付款单位开户行等,通过全过程角色的模拟,实现操作程序的熟知。
3.课程结束后进行案例总结与报告
案例的总结是案例教学法的重要结晶,是学生对自我思考和研究成果的总结,因此,在课程完成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这样不仅能够做到知识的总结,还能够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教师可对学生报告进行适当点评,并综合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给予客观评价,以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对中职会计专业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意义,是推动中职会计教学水平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具体的教学法实施中,需要通过案例合理选择与客观讨论、评判等环节,加强案例教学的整体效能和水平,为学生今后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俞福明,刘平荣.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08(06):164165
[2]王恩君.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5,11(09):245246
[3]张容芳.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10(02):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