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学调查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高中 健美操 有效教学方法
0 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健美操成为了一个必修的教学模块在高中学校中开展了起来。然而,健美操既是健身、美体、陶冶性情的大众健身方式,又是一项竞技运动,它对于初学者来说,具有较高的难度。因此,在高中健美操教学中,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高中健美操教学中,有哪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呢?本研究欲通过以下调查与分析,探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健美操有效教学的方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 研究对象: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健美操有效教学的方法。
(2)调查对象: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福州市普通高中的20位体育教师,其中男教师10名,女教师10名,以及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的12位专家。
1.2 研究方法
(1)访谈法。本研究主要对福州市普通高中的20位体育教师进行开放式访谈。
(2)问卷调查法。根据访谈结果,在专家咨询的基础上,研制出《高中健美操有效教学方法调查的专家调查问卷》一份。
(3)数据统计法。本研究的全部数据分析由研究者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及帕累托分析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整理12份专家访谈结果,运用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分析及帕累托截集,具体情况见表1。
图1是对高中健美操有效教学方法专家调查结果的帕累托截集分析图,取值为78.12%可截取主要的对策5个;取值100%,可以将其余5个作为次要的对策。本文将重点分析5个主要对策。
2.1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健美操教学不仅是体育教学任务,同时还是学生美育、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健美操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授健美操知识时要关注的是学生,而不是知识本身,要使课堂设计由“传授知识”逐渐过渡到帮助学生探索,鼓励学生创新上来,在学生掌握健美操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后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使学生在创编过程中,发挥主动性、责任感和自信心。
2.2 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亮点。“小组合作”教学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体现了学生自主性、探究性、成效性,鼓励探究与创新,鼓励自我突破与相互突破。小组成员在组长带领下,成员间互相交流,动作技术形成快,互帮互学共同提高。不仅有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和运动水平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实现自身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发展。
小组合作的合作性不仅仅是让学生在距离上与其他学生靠近,或者让学生一起讨论技术动作,互相帮助,或一起分享学习资料。①小组合作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
(1)每项教材施教前都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让学生明确课时结束,他们必须基本会什么,达到什么等级标准。各人按自己条件对号入座,设立自己的目标加以努力。(2)基本学习方法手段的传授,画龙点睛的讲解示范,焦点、重点、难点的肢解与指导。(3)小组成员自行探究学习,在组长的带领下,成员间互相交流,动作技术的形成秘诀,过程,达到互补互学共同提高之目的。(4)师生共同检查评价各小组学习情况,提出改进方法,再探究再时间,使之熟练和较熟练掌握教材内容。(5)师生共同考核各小组成员教材内容的掌握情况,设立顶级,结合每个成员及小组客观评价,考查—评分—记载—鼓励。(6)同特别典型又富有代表性的各层次学生交流课堂教学情况,了解他们心里的感受,了解他们心里的需要,师生间互相提出改进的方法,使教师与学生双方和谐、民主、自在,共同享受体育课的快乐。(7)教师面对全体学生做总体评价,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优势,自身不足,以便朝着自身更高的目标努力。
2.3 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有示范讲解法、领做法、语言提示法、对比展示法和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师的示范和讲解是影响高中生对健美操学习态度的主要客观因素。健美操的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美、表达美、展示美的过程。如果讲解、示范重点突出、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使会更吸引学生的情感投入,产生积极情绪。如果讲解、示范重点不突出,则会影响学生对动作的理解,甚至产生反感情绪。
2.4 采用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健美操坚持以富有代表性的七种步伐为技术源点,逐渐由单个动作扩展到组合动作、难度动作,直至全套动作。高中生要想在健美操学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将基本步伐作为技术的源点或源头来训练。
七种基本步伐为:(1)膝腿跳(Knee Lift);(2)踢腿跳(Kick);(3)开合跳(Jumping JIAK);(4)弓步跳(Lunge);(5)踏步(Maech);(6)后踢腿跳(Jog);(7)弹踢腿跳(Skip)。基本步伐动作简单、易学易会,但不易规范,因此,在教学中,应严格要求学生在基本步法的学习中做到动作规范,才能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基本步伐练习的基础上应开始扩展由易到难的单个动作练习,如手臂动作练习。组合运动是在单个动作的基础上进行连接缝合,将若干个动作艺术地缝合在一起,使之形成衔接流畅的一组动作。在组合动作练习熟练后,方可进一步进行难度动作的学习。按照技术源头的训练宗旨反复精雕细刻,成套动作练习是在基本步伐、单个动作、操化组合动作、难度组合动作的基础上深化扩展的最后一个训练内容。
2.5 设计全方位的评价方案
在健美操教学评价中,在技术评价方面,仅仅注重动作技术的评价关注的重点集中在学生是否掌握了健美操技术动作方面,忽略了学习态度方面,对于学生的情绪表现、动作参与、合作精神、锻炼习惯养成等隐形指标重视不够,过多重视评价的共性与一般趋势,忽视个体发展的独特性。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有效结合,教学评价应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实现从量到质,从知识、技能到习惯、态度、情感的全方位的评价,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更好地发挥评价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功能。评价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兼顾每个学生,不能表扬了个别学生而使大部分学生产生自卑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应体现出良好的亲和力,多与学生沟通,多了解学生,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教师的良好评价和语言的强化以及流露出来的赞赏和喜悦的表情,都会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此外,教师的鼓励和关心有利于学生消除自卑感,增强自信心和进取心,认识到自己的能力。
(2)客观地评价学生学习不足,让学生指导自己的问题,有利于教育进程的调控。
(3)重视学生运动参与、合作精神。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有效结合,从知识、技能到习惯、态度、情感的全方位的评价,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更好地发挥评价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功能。
3 结论
[关键词]大学生;科学素养;哈尔滨师范大学
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所起的作用的越来越重要,公众的科学素养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了解本国公众科学素养的现状和变化规律在各国科学技术和对科学技术态度的调查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即使在科学技术已经很发达的国家,提高本国公众的科学素养仍然是各国政府机构和学者十分重视的领域。[1]大学生是国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中知识层次相对较高的一个群体,对他们的科学素养进行调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此次调查以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生(涉及的专业有物理、化学、生物、东语、西语、体育等)为对象,选取107份有效问卷为分析依据。调查问卷的设计,是以2003年中国科协对全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的问卷为基础,然后根据大学生的特点改制而成。问卷大致分三个维度展开评测,一是科学知识的评测,二是科学方法的评测,三是科学精神的评测。此次调查一方面能够反映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生整体科学素养的水平,另一方面能够反映学生接受的教育对其个人科学素养的影响。本文对比了此次调查与2003年全国调查的结果,并提出一些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的措施与方法。
1.对科学知识的调查与分析
1.1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生对科学观点的了解程度
本次调查参考了中国科协开展的全国科学素养调查问卷,对科学知识的调查采用了如下表格内的10道测试题目。
本次调查中有20人能够完全答对这10道题目,占到被调查人数的18.7%。对每一测试题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各题的正确率均高于60%,有一题的正确率达到100%。各题正确率详见下表1:
1.2科学知识素养与其所学专业的相关性
1.2.1科学知识素养与其所学专业正相关
本次调查的测试题目涉及化学、生物、地理等各科学门类,笔者将被调查者按所学专业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其调查结果,对比结果显示,该门类的科学知识的素养高低与其所学专业具有正相关性。
测试题目之三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粒子,对该题目的判断,与其相关的化学专业的正确率达到百分之百;测试题目之四DNA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对该题目的判断,与其相关的生物专业的正确率达到百分之百;在这专业中均处于最高水平。笔者认为,这与被调查者所接受的教育是息息相关的。
1.2.2科学知识素养与其所学专业的反常情况
测试题目之二孩子的性别由父亲决定,对该题目的判断,西语学院、体育学院、人文学院的正确率排名前三,分别为88.9%、83.3%、83.3%,而与此相关的生物学院的正确率为64.3%,处于较低的水平。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较为反常的情况,原因为何,有待进一步的调查分析。
1.3与2003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的对比
本次调查中科学知识测评部分与2003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中有五道相同题目(图1)。其中,对“孩子的性别由父亲决定”的回答,2003年中国公众能够做出正确判断的比例为47.1%,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生的正确率为67.3%;对“抗生素能够杀死病毒”的回答,2003年中国公众能够做出正确判断的比例为18.2%,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生的正确率为60.7%;对“早期人类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回答,2003年中国公众能够做出正确判断的比例为31.8%,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生的正确率为86.9%;对“所有辐射都是人为造成的”的回答,2003年中国公众能够做出正确判断的比例为40.2%,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生的正确率为98.1%;对“被辐射过的牛奶经过煮沸后可以安全饮用”的回答,2003年中国公众能够做出正确判断的比例为32.6%,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生的正确率为72.9%。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生的正确率不但高于2003年中国公众的正确率,而且后四个题目是远远高于,这表明了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生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远高于全国整体水平。
2.对科学方法的调查与分析
2.1对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生科学术语的调查与分析
2.1.1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生对科学术语的了解程度
对科学术语的调查,本次调查采用的测试题目是:分子是指()A.组成某种物质并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单位B.将某种物质分割到不能再分割的时候就得到分子C.物理世界中最新发现的基本粒子D.不知道。在被调查者中有95人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88.8%,有8.4%的被调查者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有2.8%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不知道”。
2.1.2与2003年中国公众科学术语调查的对比
2003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中也采用了相同的科学术语。2003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分子”这一科学术语,能够做出正确判断的比例为15%,能够选择基本正确答案的比例为11%。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生能够做出正确判断的比例为88.8%,远远高于2003年中国公众的正确率。
2.2对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生科学方法的调查与分析
2.2.1.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生对科学方法的了解程度
本次调查中对科学方法的调查分为对比实验方法和概率方法两个方面。对比实验方法采用的测试题目为:如果要确认一种治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最好的方法是()A.对患者和医生进行调查,并对两组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分析B.用最新的医药知识来进行证明C.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服药,一组不服,然后进行比较D.不知道。其中,能够做出正确判断(选择C)的有62人,占被调查者总数的57.9%。概率方法采用的测试题目为:医生为一对准备结婚的青年男女进行身体检查后,告诉他们,如果他们结婚生育孩子的话,孩子患遗传病的可能性为四分之一。医生的话意味着()A、如果他们生育的前三个孩子都很健康,那么第四个孩子肯定有遗传病B、他们生育的孩子都有可能得遗传病C如果他们只生育三个孩子,那么这三个孩子都不会得遗传病D、不清楚。其中,能够做出正确判断(选择B)的有95人,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88.8%。
2.2.2与2003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的对比
2003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中对中国公众科学方法的调查也采用了相同的测试题目(对比见图2)。其中,能够对对比实验方法做出正确判断的比例为17.8%,能够对概率方法做出正确判断的比例为41.6%,均低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生的正确率。但是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生在回答对比实验方法的题目时,正确率不足60%,说明了他们对对比实验方法的了解不尽如人意。
2.3典型情况分析
2.3.1典型一
本次调查中有一测试题目为:下面哪一颗行星不可能在午夜看到?A、金星B、火星C、木星D、土星。对于该题目的回答正确率只有31.8%,与其他各测试题目相比处于较低水平。详见下图3:
笔者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如下两方面:首先天文学教育的缺失与天文普及的缺乏。众所周知,天文学是自然科学门类中唯一在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开设的学科。此外,由于相应人才的缺乏,导致了天文科学的普及受到限制。其次学生对知识缺乏内化。很多同学通过学习能够知道水星和金星是内地行星,却不能对此进行转化推想出:在午夜时处于地球和太阳中间的行星背对着我们所在的地球这一侧,因此不可能在午夜时看到它们。
2.3.2典型二
本次调查中有一题测试学生们对比例尺的了解,测试题目为:我们校园的长与宽都是100米,我们要在一张边长为25cm的纸上画出学校的地图请选择最佳的比例尺(?)A.1:2500?B.1:10000?C.1:100?D.1:500。该测试题考察了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经过简单计算可以得出25:10000=1:400,根据实际情况,要把学校地图画在纸上,因此,最佳的比例尺为(D)1:500。但是,对这道题目的回答,能够做出正确判断的只有44人,正确率为41.1%,另外有37人选择(A)1:2500,14人选择(B)1:10000,10人选择(C)1:100,有两人没有作答。这道题目本身是比较简单的,但其正确率却低,这一情况值得重视,笔者认为,原因之一是学生们不注重基础,对于基础的、简单的反而容易忽视,在平时不注意理解,在答题时也更容易粗心大意。
3.对科学精神的调查与分析
3.1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生对科学精神的了解程度
本次调查中,对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生科学精神的调查设计为15道测试题目,包括是否对科学感兴趣、对科学探索的看法、怀疑精神、科学伦理等多方面。具体测试题目及个题目的回答情况详见表2。
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其结果呈现如下态势(图4):
从上图可以看出:对于第五道测试题目“科学家们不应相互批评对方的工作”和第十五道测试题目“星座会影响人的性格,不同星座会有不同的性格,比如白羊座的人令人觉得他开朗而热情;金牛座是慢条斯理的星座,凡事总是考虑后再过滤,属于大器晚成型”的回答正确率较低,第五题答对的只有17人,占被调查者总数的15.9%,第十五题答对的只有23人,占被调查者总数的21.5%。这两题回答正确与比较正确之和也处于较低水平。
3.2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3.2.1缺乏科学的怀疑精神与批评精神
怀疑精神与批评精神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勇于质疑传统、权威,坚持真理,敢于向其挑战。测试题目5、6、8、11的正确率均处于较低水平,能够对“科学家们不应相互批评对方的工作”做出正确选择的有26人;能够对“在科学上是没有什么不能怀疑的”做出正确选择的有45人;能够对“现今的科学知识已久被证实,其正确性毋庸置疑”做出正确选择的有51人;能够对“分类系统(如:生物的分类),久被科学家使用,可以毫无疑问的接受”做出正确选择的有42人,正确率均低于50%。笔者认为这一结果表明被调查者比较缺乏科学的怀疑精神与批评精神,在科学中,有质疑才有突破,能科学的批评别人的不足,自己才能吸取教训,更快的进步,因此,在以后的科普工作中要加强对科学的怀疑精神与批评精神的培养。
3.2.2星座预测在大学生中广为流行
在2003年对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调查中显示,在中国公众中相信“相面”这种迷信形式的比例最高,为26.6%,其次为“周公解梦”,比例为22.3%(图5)。根据大学生的特点,本次问卷调查设计了大学生对星座预测的看法的评测,结果显示,相信星座预测的比例竟高达28%,其中仅选择非常赞同的比例就达到15%,还有21.5%的人选择了不清楚,只有21.5%的人选择了反对。这一调查结果表明,星座预测在大学生中非常流行,学生们对这种伪科学的迷信形式非常痴迷,这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学校及社会各界应加强这方面的科普工作,破除大学生及与他们同龄的年轻一代对星座预测的盲目迷信。
4.对获取科技信息渠道的调查与分析
2003年全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电视和报纸是我国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而大学生在这一点上表现出了不同(图6):在大学生中电视、报刊分别位于第三、四位,而排在前两位的分别为学校教育和网络,其中学校教育占到67.3%,网络占到63.3%,电视占到53.3%,而报刊只占到10.3%。这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分不开的,由于从小接受学校教育,所以其所受的科学教育大部分源于学校的教育,而在网络如此普遍的现在,网络的重要地位也变得不可忽视,电视则像对其他公众一样,在大学生的生活中不容忽视,而报刊、广播等,则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大学生现实情况的变化慢慢的淡出了他们的视线,在大学生获取科技信息时的作用显得不再重要。
5.小结
此次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公众中处于较高水平,这与他们所接受的高等教育息息相关。大学生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为学校教育、网络与电视,与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相比,前两项比例明显高于全国公众调查数据。但是,大学生中存在的对星座痴迷,对知识缺乏内化等问题也应引起重视。在教育中应注意对这些方面的把握,在科普活动中也应在这些方面加以重视。2006年山西师范大学曾对该校大三的学生进行过一次类似的科学素养调查分析,[2]若将该调查结果与本调查结果进行比较,许会得出一些有价值的信息,相关分析研究将是接下来的工作。
参考文献:
市场调查报告的三大写作要点
(一)市场调查报告——以科学的市场调查方法为基础
在市场经济中,参与市场经营的主体,其成败的关键就在于经营决策是否科学,而科学的决策又必须以科学的市场调查方法为基础。因此,要善于运用询问法、观察法、资料查阅法、实验法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适时捕捉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情况,以获取真实、可靠、典型、富有说服力的商情材料。在此基础上所撰写出来的市场调查报告,就必然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
(二)市场调查报告——以真实准确的数据材料为依据
由于市场调查报告是对市场的供求关系、购销状况以及消费情况等所进行的调查行为的书面反映,因此它往往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数据材料。这些数据材料是定性定量的依据,在撰写时要善于运用统计数据来说明问题,以增强市场调查报告的说服力。关于这点,我们从上述市场调查报告范文中也可略见一斑。
(三)市场调查报告——以充分有力地分析论证为杠杆
撰写市场调查报告,必须以大量的事实材料作基础,包括动态的、静态的,表象的、本质的,历史的、现实的等等,可以说错综复杂,丰富充实,但写进市场调查报告中的内容决不是这些事实材料的简单罗列和堆积,而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充分有力地分析归纳,只有这样,市场调查报告所作的市场预测及所提出的对策与建议才会获得坚实的支撑。
市场调查报告的特征
市场调查报告是经济调查报告的一个重要种类,它是以科学的方法对市场的供求关系、购销状况以及消费情况等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后所写成的书面报告。其作用在于帮助企业了解掌握市场的现状和趋势,增强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近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政府正陆续与中国科协签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共建协议》(下文简称“《共建协议》”),通过约定各地的公民科学素质在2015年所要达到的水平,为实现5%的全国目标提供支撑。
为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设定明确的发展指标,或许可以归因于一个事实:2010年的第八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全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仅为3.27%,远低于美国和欧洲的发达国家。因此,迅速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这项工作的重要一环。
但是,作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和《共建协议》背后看不见的“指挥棒”,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的结果,真的能反映全国各地不同阶层的人们理解和应用科学的真实水平吗?
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是20世纪80年代末由美国传入的“舶来品”。美国人对“公民科学素质”及其衡量方法的研究,大约始于20世纪20年代。经过大批学者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有相对成型的理论体系。而后,与美国“2061计划”相配合的“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正式开始实施。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米勒提出,并沿用至今的测试方法,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等3个部分。其中,科学知识部分根据“2061计划”中给出的公民应当掌握的知识点,设计了16道题目,后来在实际使用中逐渐精简为9道。至于后两个部分,几乎从这项调查诞生之日起,关于它们是否科学的争论便时有发生。
科技界与社会学界争论的焦点,在于后两个部分的调查结果,受人们文化背景差异等因素影响甚大。我们知道,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处在不同的“信息流”当中。而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最终选择解决问题的途径,与国家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或者说,中国的媒体和教育机构赋予这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与美国存在相当显著的差异。然而,由美国人设计的“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是为以科学技术文化为主导的工业化国家设计的。因此,如果将这项调查的方法和题目不做任何改动,直接套用到中国,就很可能出现类似“邯郸学步”的情况,得到不科学的调查结论。
即使在科学知识部分,调查问卷的题目设置也会由于文化背景的因素,不可避免地带有倾向性。比如,有一道题是判断“人类从动物进化过来”的说法是否正确。在美国这个典型的基督教国家,相当一部分人因为信仰的关系而选择相信神创论,因此他们会在答卷中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为了避免误会,这道题目后来不得不加上“按照生物学研究”的定语,但这又形成了另一种倾向性。而在中国,由于人们大多自幼接受唯物主义价值观的熏陶,因此在回答这道题时会不假思索地选择符合现代科学研究的答案,但这并不能代表真实的科学素质水平。
第一,创新发展理念,重视和加强学习,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去更多强调的是抢抓机遇,追求发展速度;现在必须强调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好”字当头,更多地注重“以人为本”;掌握渊博的知识和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是对政研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为了适应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需要,我们要善于与时俱进地学习,敏于观察形势,勤于思考问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融入为领导决策服务工作中。
第二,求真务实,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过去讲解放思想,更多地强调要树立敢想、敢干、敢冒精神;现在除此之外,还要增强按科学规律办事的认识,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合乎规律,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第三,要着力变革思维方式,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来观察、研究未来发展。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那些一维性、凝固性和僵化性的传统思维亟需变革。当前,在推进区域科学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把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结合起来,进一步拓宽视野,敏锐地捕捉国内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着重对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进行战略思考,努力提高对区域经济联系、协调发展的认识。
第四,创新调查研究的方法。在开展调查研究、服务领导决策的长期实践中,我们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召开座谈会、研讨会、走访调查、蹲点调查、典型调查、实地考察等。这些方法感受直接、体验深刻、互动性强、人情味重。当前,政研工作者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克服调研方式方法不够科学灵活、研究思路缺乏创新、调研成果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在坚持原本行之有效方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积极运用统计调查、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网络调查等现代方法,为调研和决策提供快捷、可信、全面、翔实的信息资料;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和加工,提高调查研究的效率和质量等。
第五,勇于超越自我。过去主要是纠“左”;现在主要是针对我们在取得巨大成就基础上出现的问题,如民生问题、社会矛盾问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等进行解放思想,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和办法。
【关键词】信贷;财务分析;数据真实性;风险管理
前言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契合了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也为盘活市场经济活力、推进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力。信贷是金融投资公司的重要业务,但如何在信贷中降低经营风险,强调金融投资公司在信贷调查中,务实做好财务数据真实性分析,降低信贷风险,增强金融投资的安全性和效益性,这是金融投资管理的必然要求。为此,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之下,如何提高今天投资公司信贷调查的科学性、有效性,必须突出财务数据真实性控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本文立足对信贷调查的研究,就如何严控财务数据真实性分析,做了如下具体阐述,为金融投资公司信贷创设良好的内外环境。
一、信贷调查中财务数据真实性分析的重要性
信贷调查是信贷过程的重要环节,是金融投资公司降低信贷风险的重要保障。对于金融投资公司而言,务实开展信贷调查,严控财务数据真实性分析,是风险控制、科学决策的前提,突显出财务数据真实性分析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财务数据真实性分析是降低信贷风险的重要保障
信贷是金融服务的重要方式,也是金融投资活动中风险最集中的环节。金融投资公司在信贷过程中,信贷调查工作尤为重要,是科学决策,风险管控的重要基础。首先,金融投资公司要对企业的信用进行分析,并做出科学判断,确定贷款人能否在规定期限之内,有能力依照合同进行债务偿还。通过分析贷款人在一定周期内的财务状况,并调查财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进而预测其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效益。可见财务数据是信贷调查的基础,其真实性是科学判断的重要前提;其次,信贷调查中,财务报表分析主要包括“盈利能力分析”、“偿还能力分析”、“运营能力分析”等内容,而这些分析的基础建立在财务数据之上,只有财务数据真实可靠,才能科学预测和判断借款人真实的还款能力,从而有效识别潜在风险。
(二)财务数据真实性分析是信贷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信贷决策是一个过程,强调调查中财务数据真实性的有效控制,切勿数据失真,而对信贷决策造成影响。在信贷调查中,基于利益关系的考虑,一些企业提供失真财务数据,出现“假账真做”、“账实表假”等欺骗信贷调查的行为,进而获得信贷,这就为金融投资公司带来较大的信贷风险。因此,在信贷调查中,一是要全面落实财务分析工作,严控信贷调查关;二是确保财务数据真实性分析,为信贷提供良好的决策环境,消除因财务数据失真而对信贷工作造成影响;三是坚持将财务数据真实性分析是信贷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从工作制度,到责任落实,确保信贷调查中财务数据真实性分析的科学把控,从贷款人实际出发,从互利共赢的角度提高信贷决策的科学性,规避信贷风险。
二、信贷调查中财务数据真实性分析存在的问题
信贷调查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强调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以科学判断信贷风险系数,提高信贷风险的防范能力。但从实际来看,金融投资公司在信贷调查中,财务数据真实性分析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人为因素干扰、工作落实不到位、分析方法滞后等问题,影响了信贷调查中财务数据真实性分析的有效性。因此,具体而言,信贷调查中财务数据真实性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人为因素干扰,数据真实性受影响
信贷调查是信贷的重要环节,是降低信贷风险的重要基础。但是,基于各方利益关系的考虑,在信贷调查中,数据财务真实性分析往往会遇到人为因素干扰,数据失真、造假等问题时有发生。首先,金融投资公司的信贷人员,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在信贷中,接受贷款人贿赂,进而在信贷中给予企业“开后门”,进而造成信贷调查财务数据失真,影响信贷调查结果;其次,企业(或个人)基于个人利益考虑,在信贷调查中,财务报表“假账真做”、“账实表假”等情况,造成信贷调查中难以发现数据失真问题,增加信贷调查难度;再次,信贷调查人员业务能力不足,专业能力缺乏,在财务数据真实性辨别中,缺乏辨别能力,进而对潜在的风险无法及时发现、规避,增加了信贷风险。因此,在信贷调查中,消除人为因素干扰,是确保财务数据真实性的重要保障。
(二)分析方法滞后,难以适应实际需求
财务数据真实性分析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大量的会计信息,要求分析方法的有效性。但从实际来看,金融投资公司财务数据真实性分析方法单一,存在较大的不足,进而造成数据真实性辨别局限性大,难以适应实际需求。首先,分析方法单一。在财务数据真实性分析中,主要运用“趋势分析”、“同业分析”两种,但分析方法的局限性较大,难以对信贷风险规避提供有力保障。例如,在趋势分析中,一是要通过表面的比率变化,对差异性因素进行分析。市场结构、市场变化等因素的趋势分析尤为重要;二是比较有效问题控制。在调查分析中,由于会计方法(准则)、产业结构等的差异,导致趋势分析比对失去意义,进而弱化了对财务数据真实性的有效控制;其次,分析方法局限性大。财务数据真实性分析建立的基础是大量的会计信息,要求金融投资公司信贷人员在分析方法的有效运用上,应针对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提高分析方法的适应性。但从实际来看,由于分析方法存在较大的局限性,特别是企业行业类型不同、市场变化等因素,导致分析方法难以适应实际需求,财务数据真实性分析的有效性不足。因此,在信贷调查中,创新财务数据真实性分析方法,是确保分析有效性的重要基础。
(三)审查机制不完善,工作存“空白区”
完善的机制保障,是确保信贷调查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金融投资公司在财务数据真实性分析的过程中,缺乏完善的审查机制,以至于数据失真难以及时发现,这对于信贷而言,无疑是增加了金融投资公司的信贷风险。首先,审查机制不完善,缺乏完善的审查制度,导致审查工作不到位,数据真实性难以保障;其次,审查部门鲜有建立,对财务数据真实性的控制缺乏力度,流于形式的工作状态,弱化了信贷审查的作用力;再次,缺乏信贷人员队伍建设,在信贷调查中,工作力量缺乏,专业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实际工作需求,以至于工作存在“空白区”。因此,在信贷调查中,财务数据真实性分析工作的提高,应建立健全审查机制,为信贷调查创设良好的内外环境,确保信贷调查落实到位,财务数据真实可靠。
三、提高信贷调查中财务数据真实性分析的应对措施
在信贷调查中,财务数据真实性分析的有效控制,关键在于务实工作态度,提高信贷审查能力,明确工作责任,创新信贷调查方法,为信贷调查创设良好的内外环境。因此,具体而言,应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规避人为因素影响,创设良好的内外环境
人为因素是影响信贷调查的主要因子,强调规避人为因素影响,确保财务数据真实性的有效控制。首先,提高信贷人员的综合能力。(1)提高信贷人员的专业能力,特别是财会专业知识的、业务操作能力,都应充分具备,以更好地适应工作需求,全面而有效地落实信贷调查工作;(2)提高信贷人员的职业道德,恪守职业底线,规范工作及思想行为,规避“利益”诱惑对信贷调查的结果的影响;(3)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提高信贷人员的积极性;(4)建立严格的惩处机制,对信贷人员的行为偏差进行监督与纠正。其次,规避外部不良因素影响,如借贷企业走“后门”,通过不可取渠道,通过信贷调查,财务数据以假乱真的方式,获得金融投资公司的信贷。对于这些不良外部因素,需要金融投资公司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实施信贷业务前、后台分离,强化对信贷人员的管理,并通过制度约束,规避外部不良因素的渗透,进而促进信贷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提高信贷调查能力,创新分析方法
信贷调查中基于财务数据真实性分析,关键在于分析方法的有效选择。而在信贷调查中,分析方法单一,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这就强调创新分析方法的重要性。因此,对于金融投资公司而言,应从财务数据真实性分析方法的创新入手,不断提高信贷调查能力。首先,强化对财务报表分析。通过资产负债表分析,对其全面的经营状况进行了解。确保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资产项目及负债项目等的财务数据,真实可靠,能够对及其财务状况进行全面而真实反映。资产负债表可以展现企业偿还能力,其数据的真实性尤为重要。金融投资公司一方面要强化指标分析,通过计算企业的盈利能力、偿还能力和现金流量等指标,进行比率分析,进而有效发现风险,对异常变动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其次,运用方向验证法,通过相关报表的验证,分析数据的真实性。如,通过纳税申报表对企业收入真实性验证;再次,对重点项目因进行全面分析,在解剖分析中把握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对于会计报表中的重点项目,在信贷调查中,应进行全面核实。如,通过对项目在建工程、应收账款、其他应收账款、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等进行明细和联动分析,掌握其可靠性,进而研判企业真实的资产和经营状况,发现客户自身存在问题,降低或规避信贷风险。
(三)完善制度机制保障,提高信贷调查能力
信贷调查涉及面广,繁重的数据分析工作,强调制度机制保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首先,金融投资公司应从长远发展出发,建立完善的信贷调查制度,从明确工作职责出发,规范工作行为,确保信贷调查工作落实到位,强调财务数据真实性的严格把控;其次,完善激励考核机制,通过完善的考核细则、明确的奖惩机制,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再次,完善审查机制,对于数据真实性分析要建立在审查、复核等流程的基础之上,确保信贷调查落实到位,严控财务数据真实性。因此,在制度机制的建立完善的过程,要充分认识到信贷调查的重要性,明确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是信贷调查的前提。在这样的信贷调查环境之下,着力提高信贷调查能力,消除工作“盲区”,更好服务企业金融信贷。
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贷调查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强调财务数据真实性分析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信贷调查中,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导致财务数据失真,进而影响信贷到处结果,最终引发信用风险。金融投资公司要重视财务数据真实性分析的工作开展,通过提高信贷调查能力、创新分析方法、完善制度机制保障等工作,为金融投资公司信贷创设良好的内外环境,降低信贷风险,实现“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周源.H分行信贷尽职调查中财务分析工作的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3
[2]殷康诺.银行信贷中财务报表真实性分析的局限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4(07)
[3]王绍宇.财务报表还原技术在小微贷款调查中的实证分析[J].首席财务官,2015(13)
[4]段李斐.商业银行贷前调查中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J].市场科技,2016(02)
关键词:妇产科学;教学方法;优化策略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中最灵活易变的要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素质和学校的物质条件,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优化,就成为能否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进步的关键。原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体系在全世界教育界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指“根据教学任务或教学目标,按教学规律和原则,综合考虑学生、教师和教学条件,最优地选择教与学的教学手段,制定一个较好的教学方案,用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及费用,取得尽可能最好的效果[2]”。目前最优化理论应用于医学教学少见报道。本研究通过查询文献资料,对我院学生进行访谈、问卷调查,分析妇产科学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最优化理论为理论基础,对我院妇产科学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和优化,并进行比较研究,进一步探讨妇产科学的优化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1对象与方法
1.1培训对象选择2016—2017学年由我教研室授课妇产科学的班级,均为全日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共80人,其中男52人,女28人。根据教学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传统教学)38人及实验组(优化策略教学)42人,两组的性别、年龄、既往课时数、既往能力及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均选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妇产科学同一章节为教学内容,理论课均为大班授课,临床实践见习课均为小组(6~8人/组)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理论部分采用普通讲授法,实践技能部分均采取三段式教学即情境设置,教师在模拟的临床情境下示教,继而学生练习,最后考核。实验组理论课和实践见习课都采用优化策略教学,具体内容如下:
1.2.1培训师资:选择我教研室临床经验及教研经验丰富的临床骨干组成培训组,系统学习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体系,均具有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和优化的能力,并进行考核合格。
1.2.2资料收集:针对妇产科学教学方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查询文献资料,对我院80名学生进行访谈、问卷调查,汇总分析调查结果,发现我院妇产科学教学方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见表1。
1.2.3整合和优化:针对以上问题,对实验组妇产科学教学方法进行了整合和优化:(1)理论部分:优化多媒体教学,力求课件简洁、文字简练,以图片、动画或视频为主要表现形式,适当保留板书;多媒体教学可导入临床病例和录像,力求理论与临床密切结合,教学方法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素质及老师自身条件选用多媒体教学、录像、合作学习、PBL教学等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实践技能部分:按照组间素质均等、兼顾学生情感原则进行分组;自制录像教学,增加临床见习次数,结合教材,加强典型病例分析;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合理选用情境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法、PBL教学、合作学习等模式进行教学,增加学生参与感,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1.3考核本章节教学结束后采取同一试卷及实践操作考题对两组学生理论和操作考试,并制定调查问卷,发放学生,进行学生满意度评分(各考试及满意度评分满分均为100分)。
1.4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width=30,height=13,dpi=110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优化策略教学)的理论考试成绩、实践操作成绩、问卷调查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传统教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3.1妇产科学教学方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妇产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十分突出的医学课程。因长期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灌输式和传授式教学在妇产科学教学中十分普遍,而创新教学方法应用较少[3]。从文献资料、本研究中学生访谈及问卷调查所反映的情况看,妇产科学教学方法主要还停滞在传统讲授的方法上,因内容抽象,授课方式单一,学生易感疲倦;诸多现代新型教学方法中,比如“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PBL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情感和学习兴趣的情境模拟教学”“有利于培养协作精神的合作学习”在妇产科学教学中使用较少;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到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没有结合妇产科学课程的特色,不能将多种教学方法在妇产科学教学中进行合理地整合和优化。
调查结果反映,虽然教师使用了一些新型教学方法,但并没有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同,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反映有的多媒体课件流于形式,内容如“课文翻版”,教师过度依赖课件。比如:有些老师运用PBL教学时,仍是授课教师主讲为主,学生没有参与感,典型病例分析较枯燥,教师对PBL教学的机械运用并未产生良好的效果。可见在某些教学方法的应用上,并没有体现该教学方法的核心和本质。
妇产科学课程是一完整的课程体系,其知识体系连续、完整,有前因,有后果,学生的知识构成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调查结果显示,一些老师选择教学方法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和基础,而是一味的灌输,学生变成了记忆工具,这样违背了教学的初衷。从当今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上,可以看出,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缺乏对教学方法“最优化”的考虑。
3.2妇产科学对教学方法的整合和优化巴班斯基提出教学最优化理论,其核心内容是如何用尽量少的精力、时间及物质消耗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活动最优化是指“在充分而全面考虑教学原则、规律、教学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优的(即最有效)作用而组织的控制[4]”。教学方法的制定必须遵循教学目标和任务,适合该教学内容的特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及情感因素,还要考虑现有教学的条件和时限等等,这也是医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有效益”“有效果”“有效率”为优化教学方法的评价尺度和追求目标[5]。本研究根据文献分析、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实际情况,发现我院妇产科学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最优化理论为理论基础,对我院妇产科学教学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整合和优化,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2.1优化各种教学方法,博采众长,灵活创新,使之更好地适应妇产科学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力求简洁,文字精简,重点突出,将难以理解或抽象的内容制作成简洁明了的图片、动画或视频,多媒体教学同时应适当保留板书,有利于学生明确重点,做好笔记。积极引入情境模拟教学、PBL教学、项目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素质、教师本身条件、教学条件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扬其长,避其短、优化和整合各种教学方法。按照教学大纲和各章节具体内容,精心设计临床病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从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2重视学生接受程度,因材施教,提倡分层次教学: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的选用既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基础条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次教学,对于基础不同的学生,采取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在同一小组学习中,也要进一步考虑到组员之间的差异,这样才能以保证教学方法合理地开展,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3.2.3分析课程特点、合理整合教学内容,科学优化组合方法:妇产科学教学只有将理论和临床实践灵活结合,学生学习才能脚踏实地,其理论水平及临床能力同时得到提高。从实际情况出发,把课堂教学打造成一个培养专业知识、综合运用、沟通合作等综合能力的平台。根据教学目标的侧重点不同,把妇产科学实践内容设计为产科基础、产检分娩、难产助产、妇检治疗、计划生育共5大学习模块,让学生依靠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学到最实用的临床技能,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整体思维。
关键词:森林采伐调查设计;精度;效率;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9018902
1 引言
森林在可再生资源中属于保护利用的资源,如果采伐不科学不合理,将会影响到森林质量与数量。在森林采伐中首先需要的是采伐调查设计,其采伐设计的精度将会直接影响到采伐的效率和采伐质量。在过去的森林采伐调查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调查不仔细,设计不合理,误差值偏大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得到合理的解决,将会影响到采伐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对森林的管理工作带来不便,因此,森林采伐部门要提高采伐调查设计的精度,控制误差,提升采伐工作的效率,做到合理开发保护森林资源。
2 森林采伐调查设计存在的弊端
2.1 采伐设计方式不合理
传统的森林采伐调查设计中,存在采伐方案不合理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首先,对应采伐树木的龄级调查设计不合理,一般情况下,马尾松和湿地松的生长周期相对较长,20年为一个龄级。桉树和杉木的生长周期相对较快,2年为一个龄级,因此,森林采伐调查人员进行调查需要采伐的林木时,对于龄级要有精确的数据,这样有利于针对龄级来划分采伐林木的范围。其次,由于林业采伐部门有时候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采伐指标,对于林木还在中近熟林期或者中龄期就进行采伐,造成森林的树木龄级周期加长,形成恶性循环。最后,会为了完成指标开始采伐幼龄期树木。因此调查龄级的数据上不准,会使得采伐的方式不合理,影响到采伐的质量。
2.2 应伐树木的样点选址不合理
传统的森林采伐调查设计中,对于应伐树木的样点选址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一是样点的选择方法不合理,传统的采伐设计使用的是抽样选择或者是随机选样,这种方式没有考虑到应伐样点中的树木质量的好坏情况,树木的龄级是否存在差别等等。二是在森林采伐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采伐设计,只针对材质优良、经济价值高以及直径较大的树木,而没有把一些容易生病或者是不好的树木涉及到采伐方案中,比如病腐木、倾身树、霸王树等等,这种情况不利于森林资源的科学开发保护,在传统的样点选择中,调查人员的专业技能不足,不能专业的判断出森林林木的生长情况以及应伐树木的种类和应留树木的种类,也会造成样点选择不合理。
2.3 采伐树木数量误差控制不合理
在传统的采伐调查设计中,由于使用的调查方法不科学,使得在采伐数量精度上无法控制。森林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调查设计的方法无法准确控制数量,这主要是由于,森林的分布不具有规律性,主要表现在,利用传统的调查设计方法,无法对森林的行距、株距进行控制,使用抽样选择方法时候,对于数量上不能精确,无法确定准确的采伐数量和蓄积量,这种情况就会造成调查设计方案的数量与实际的采伐数量之间存在误差,导致采伐调查设计精度上存在问题。
2.4 林I调查管理不合理
目前,在我国已经形成了森林林木采伐管理的相关政策及法规,但是目前部分林业部门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落后,与现在的林业发展不相符合。地方的林业管理部门管理环节繁多且冗杂,在林农进行采伐证的办理过程中需要经过多环节、长时间才能签下来。林业的相关规定与条例多,政策具有方向性,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依照规定进行管理方法实施,林业管理人员工作开展相对较为麻烦,落实起来困难。林业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存在权力寻租行为,为自身的利益而将林木限额任意支配。林木管理不规范,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出现挪用林业专项资金,采伐审批权超标等。这些在林业部门内部的管理问题会使得森林采伐的工作开展出现调查设计精度不准,影响林木采伐效率和质量。
3 提高森林采伐调查设计精度和效率的措施
3.1 定样点布置方法与数量合理确定
经过实践证明,通过定样点布置方法与数量的合理确定,可以增强代表性,达到明显的效果,同时对于森林的经营管理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提高了森林经营管理技术,这需要森林经营管理者,通过一定的管理方法,对于需要进行林木采伐的树木,使其可以进行合理控制。首先,是在设计的过程中,把需要进行采伐的林木进行逐一的标记,具体的标记方法是,使用红色油漆,在树木上进行“×”或者“O”记号标记,并把具体的尺寸进行测量记录,包括树的高度、龄级、直径、生长状况等。其次,进行数量的调查统计,通过需要标记记录,计算出需要采伐的数量,并保证数量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最后,进行调查设计的方案审批,在调查设计书上详细的内容罗列,相关的审批人员要依据审批书上的内容一一进行核对,确保采伐数据的准确性以及采伐点的检查,进行采伐过程中的实时监督与指导,保证采伐的实际数量与调查设计审批书一致,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减小误差,还可以提高采伐的效率。
3.2 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样点调查
在样点的调查中,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保证操作的流程科学合理化。这个过程的调查可以使用科学技术来进行,比如林业调查可以利用GPS定位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来进行。具体的方法是:在采伐工作的前期,进行森林区基础信息的采集,这些信息包括林木的种类、生长状况、树木的高度、密度等等,这些信息在采集时候仅仅依靠人工工作量大且工作复杂,目前有专业的森林无人机探测,以及机器人巡查技术,GPS定位信息技术等等。在信息采集完毕后,建立一个数据库,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借助计算机,让森林的实际情况进行虚拟的模型展示。利用这些科学技术,可以有效的针对样点调查,调查的结果也能够直观具体的展现在设计人员的面前。在调查分析时候,可以根据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来评判需要采伐林木的科学合理性,如果是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在模型中直接进行标注,直到所有的样点进行准确分析完毕后,再把实际中需要采伐的林木进行准确标记,这样可以减少误差,提高采伐的精度,保证质量。同时,在采伐的方法上要遵循少量多次采伐,这样不仅能保证森林的采伐科学,还有利于林木的生长环境,比如,在一个成熟的林区,一次的采伐面积控制在30%,也就是说,每10棵树中采伐3棵,即使是密度较大的林区也不能超过这个采伐率,避免出现一次采伐率过大,使得林木生长环境聚变,影响剩余70%林木的生长。
3.3 内业编制合理化避免误差
内业编制要达到合理化,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针对森林采伐的调查数据进行整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针对每一次的采伐都做到有记录可以追寻。把调查设计与实际的采伐情况做对比,并进行资料的保存,这些资料要进行林业管理部门的审批盖章,并作出必要的回报,这些资料包括使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记录的采伐情况,保存的方式使用纸质文档加电子文档两种方式共同存放,避免遗失,这样有利于下一次采伐调查设计时候进行检索查阅。具体的做法是:在数据收集上,利用抽样的方法来获得采伐前林木数量和蓄积量,这两者的代表的是修养技术和实际的采伐数,通过这些数据,进行科学的计算与对比,能够及时的发现采伐调查数据设计的误差,再将这些数据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处理,打印出采伐的地形图纸,保证图纸的完整、信息准确,通过直观的图形可以科学的判断出在调查设计中哪些地方是合理,哪些地方不合理,并进行重新的修改。另外,调查的面积要计算准确,形成统一的文档。
林业的管理部门,要进行人员的分组管理,利用小班调查进行,提高效率,简化流程,提高林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具体的方法是:林业管理人员在采伐调查制度上进行优化,保证国家林业相关政策在下达时候,完成的质量高且有效,例如在采伐调查设计方案制定时候,给予重视和相关的支持,使调查人员顺利开展工作,进行调查计划审批时候组建审核小组进行检查与核对,并保证采伐指标的规范使用,使采伐调查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正常、科学、合理地进行,保证采伐调查的质量和效率。
4 结语
本文详细分析了传统森林采伐调查设计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了合理的建h,希望林业管理部门提高对森林采伐调要性的认识,加强改进传统的森林采伐调查方法,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森林的采伐调查设计的误差减小,提高采伐调查工作效率,为我国林业的发展打好基础,保证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
参考文献:
[1]周 明.提高森林采伐调查设计精度和效率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5,35(14):61~62.
[2]王吉顺,邹洪海,秦风巍.提高民营森林采伐调查设计精度和效率的探讨[J].中国林副特产,2013(4):71~72.
[3]沈 振.试论伐区调查设计对森林采伐量的影响[J].生物技术世界,2015(8):35.
[4]魏士忠,宋玉萍,魏 然,等.全林标记采伐木在森林经营作业设计调查中的应用[J].河北林果研究,2015(1):72~74.
[5]覃道彪.采取伐区调查设计精度控制措施确保合理利用森林资源[J].吉林农业,2015(7):107.
[6]江小珍.建瓯市伐区调查设计出材量与生产出材量存在误差问题的探讨[J].低碳世界,2016(4):214~215.
[7]红 玉,于晓光,郑小贤,等.集体林区森林采伐限额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2(6):47~49.
【关键词】地质调查技术方法;材料收集
一、地质调查的技术原则
1.1收集材料,遥感解译现行多学科结合
在地质调查开始之前,重点需要做好的工作是收集地质材料,尤其是要通过遥感图形进行地质的解译和破解工作,从而可以准确的得出该地段的地貌、低层、结构和水文特点,同时,遥感图像还可以提供当地的环境、气候、植被等具体的数据,这对于地质的勘探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提取的各种信息,进行合理的综合,从而得出该地段整体的地质和环境情况,对于其中关系进行有效的分析,得到该地段在一段时间内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1.2新技术 新方法、新理论综合运用
现在的地质勘探通过一些具体的技术来完成,比如遥感图像的解析、综合性的地面和环境的勘查、合理的实验操作以及地下水为的长期监测和数据显示等,把这些收集到的数据建立一个成型的数据库,方便研究,在后续的工作中,要学会写研究报告,进行图形的破译和解析工作,从而得出下步工作的方法,比如在3s系统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数据库的建立对于整个系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贯穿整个报告的始终,同时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于本地的水质情况进行评价,采用层次性的分析模式,利用电脑等高科技的手段画图,从而制作出符合实际要求的多媒体状态图形,可靠的数据和科学的技术水平,会使得我们以后的工作更加的完善和完备[2]。
1.3控制与重点调查相结合
在调查取证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些水量大,生态环境比较恶劣的地区,这些地区可以作为重点的调查地区,而其他的地区可通过一定的控制调节,从而达到完备的效果。现在,遥感图像技术和成果,主要是按照精度水平进行调查工作的,在遥感解析的过程中,选择一些合适的方法进行水资源和当地环境的调查工作十分必要。当然,重点的是做好各个地区的整体化的研究,就是指在生态地质环境的研究过程中,会存在一些动态性的因素,比如水质,地下的岩体,植被的自身生长以及一些化学元素的不断变化,这对于当今的演化规律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当今世界,各种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各种生态环境变的异常脆弱,因此,为了更好地做好地质的控制盒调查工作,需要多方的努力,需要更加可靠和有代表性的方式。
1.4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的分析
所谓的地质勘探和实验工作中,一定要科学的制定方法,采取智慧集结和思维相互补充的方案进行,特别是要做到到最后各方面达成共识的方法,尤其是要合理的运用唯物主义的哲学观念,在获取更多更新的知识的同时,采用合理的方式和方法技巧,建立合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地质环境的发展过程中,要善于抓主要的矛盾,认识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和重要意义,进行全方面的深入调查,才能够准确合理的进行工作,做一些一般性的调查和控制,压根不能够解决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一些生态环境之间的利弊,以及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造成的影响,这些因素之间都是相互影响和发展起来的,利用唯物主义原理,就是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能够做到整体和部分之间的管理合力,能够考虑到各个分子在地质环境中的租用,从而更好的掌握生态环境发展的规律,能够由表及里的进行问题的分析和研究,透过现象看本质,走实践发展的道路。
1.5基础性 公益性原则
在地质调查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底线和准则,首先不能够违反国家的相关法律要求,特别是一些行为规范和准则,要合理的遵守,工作的结果能够如实的表现出当地的地质地貌情况,特别是一些生态资源的发展状况,通过科学的研究,不断了解生态环境发展的各个方面,充分认识到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重要作用,这些工作都是基础性的,尤其在公益性战略性的过程中,是为了地方经济的不懈发展,以及城市和农业经济之间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断夯实进行的。需要十分可靠而准确的数据[1]。
二、地质调查的技术方法
2.1收集资料
在地质勘探过程中,任何科学的图像和报告都不是主观臆断的,而是根据科学的方法和方式进行合理的匹配和发展出来的,特别是现在的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对于现有的科学成果来说,事物和问题之间需要高度的重视和分析,也就是说,我们收集的资料是在地质调查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十分必要。而总的来说,我们需要收集资料内容多而杂,主要内容有:当地的水田面积、机井的分布情况,各个地下水位的下降程度、水土的流失程度,以及地下水的开放状况等,尤其是一些长远的规划方面来说,具有科学的文件作为指导,具有一些文物和环境的因素作为保证,才能够保证农业的综合发展前景,才能够对于当地的水土条件进行有效的分析。
2.2遥感解译
一般来说,生态环境地质的工作区面积大,地形地貌复杂,开展遥感解译提高了工作精确,加快工作进度,同时对全区的地址、地貌、构造、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植被、水系、矿产及生态地质有一个区域性的认识。能精度较高的定位、定量到地块,提取多种信息,拓宽视域,有效地分置野外工作,减少工作量,提高成果质量。分析现有数据的时相、质量。如果为1/50万的工作区,则应用1/25万地形图校正,然后经过重采样、图像增强、制作1/50万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遥感影像图。建立解译标志,并进行解译。利用一体化的RS与GIS技术,采用人机交互的作业方式,实现土壤、植被信息的快速提取,即遥感数字影像――人机交互判断――计算机量测汇总――数据的有机综合。
三、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地质调查后,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地质资源信息以及其他一些需要的信息,而地质进行调查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与手段,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让调查方法能够得到提升。使得调查的结果信息更全面、详细,为我国目前地质调查工作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