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运维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帷幕灌浆技术;核心
1引言
大量水利工程建设给我国带来了良好可喜的社会效益。在水利工程当中,防渗工作非常重要,关乎工程成败。帷幕灌浆技术作为水利工程防渗处理的重要措施,在水利工程当中的应用较为广泛,能够较大限度降低渗透量、控制坝基渗流坡降等。但在水利工程建设期间,受多种因素影响,未能充分掌握帷幕灌浆技术应用的核心,对工程整体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必须深入分析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帷幕灌浆技术的运用核心,掌握帷幕灌浆技术优势及施工要点,进而规避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升水利工程总体施工质量。
2水利工程中帷幕灌浆技术概述
2.1基本情况
帷幕灌浆技术是将混凝土浆液注入岩体、土层中的裂缝、孔隙当中,形成连续性的阻水帷幕,降低水利工程渗流量、渗透压力,这种灌浆工程即为帷幕灌浆技术。具体应用过程中,主要使用地质钻机进行施工,然后对地层进行钻孔,形成帷幕钻孔。在水利工程中应用帷幕灌浆技术时主要使用水泥浆作为基础材料,然后向孔内进行高压灌注,提升水泥浆液的渗透性,在水泥浆凝固完成后形成水泥浆柱,与周边土层凝结到一起,形成高密实的防水帷幕,确保水利工程基岩防渗效果,更好地发挥水利工程整体价值。帷幕灌浆技术利用液压、气压、电化的方式将凝固的浆液注入岩土层中的软弱结构面,然后对岩土层进行挤压,形成强度高、抗渗透性好、稳定性强的新结构体,起到加固、防渗作用,有效提升水利工程地基不透水性、增加边坡、堤坝的稳定性,固化地基和恢复工程结构的整体性【1】。
2.2主要优势
2.2.1实用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帷幕灌浆技术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工程施工效率。帷幕灌浆技术工艺简单、环境标准要求低,所涉及的设备较为常见。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在岩层、土层上打孔,然后将混凝土浆液灌注到事先钻好的孔内,待混凝土凝固后,岩层、土层当中会形成帷幕防水层。该技术的应用需要严格遵循标准规范及设计要求,依照工艺施工标准要求开展作业,能够有效提升水利工程整体质量,在实际实施期间,效果较为显著。
2.2.2安全帷幕灌浆施工作业前要对水利工程现场进行全面分析,针对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勘察、测量,最终形成有效的分析报告。然后,组织相关人员以此为基础开展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将帷幕灌浆技术融入其中,从设计之初就为帷幕灌浆技术应用奠定基础。根据水利工程建设要求、设计方案确定有效的施工方案,依照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帷幕灌浆工程厚度,降低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提升混凝土浇筑工程的安全性。
2.2.3经济帷幕灌浆技术应用到水利工程建设当中,能够有效节约施工材料,减少各类设备、设施的投入。实际施工过程中主要原材料包括水泥、灰粉、添加剂,现场施工不需要大量作业人员,所需的人工成本相对较低,而且在工程前期可以通过相应的造价进行控制,将各类施工技术应用其中,从而大大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2】。
3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帷幕灌浆技术运用的核心思路
3.1测量放线
水利工程帷幕灌浆技术应用的根本在于钻孔的布置及其深度的确定,而这些都需要根据实际测量结果进行设计、确定。在开展水利工程作业时,可以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放线,确定灌浆轴线,并收集各类工程基础性数据,确定具体的施工控制点。在测量设计过程中要与水利工程设计、监理主体进行有效沟通,明确相应的基准数据,并根据基准数据进行收集计算。具体钻孔测量计算时,要注意钻孔间的设计、钻孔与中轴线间位置的确定、施工作业面的高度,确定工程合理参数及钻孔布局,最大限度地提升帷幕灌浆施工技术应用成效。
3.2钻孔
帷幕灌浆技术应用时要在水利工程现场岩层、土层中进行钻孔,结合建设要求及设计标准选择满足施工标准的设备、设施,确保钻孔施工能够满足工程建设要求,钻孔工作作业质量会对帷幕灌浆质量产生影响,在实际钻孔前,需要精准定位钻孔位置,以轴线完成钻孔定位,进而采用专用的钻孔设备,进行钻孔工作,钻孔的同时可以采用罗盘仪加以辅助,矫正钻孔位置,固定钻孔设备,避免在钻孔过程中由于震动较大而导致钻头偏移。钻孔作业过程中要对装置加以固定,尽量减少误差,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中,注意控制钻孔质量,钻孔完成后要及时对其直径、深度、距离进行测量,保证钻孔误差不超标。当完成钻孔工作后要对孔内杂质进行清理,冲洗的目的在于对灌浆孔中的淤泥加以处理,避免灌浆时发生孔洞堵塞情况,保障灌浆的通畅性。清理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检查,若钻孔内仍旧存在杂质的必须及时进行清理,清洗过程中要合理控制水压、风压,避免灌浆孔破坏及杂物残留。可以提前进行压水实验,对灌浆孔内部情况加以明确,确定灌浆孔是否满足水泥灌浆的施工需求【3】。
3.3压水试验
钻孔清洗完成后,要及时对其进行压水试验。具体试验时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开展,从首个钻孔开始使用导管深入钻孔内,调整导管内水压,保持80%的灌浆压力持续20min,然后对水压试验情况每隔5min进行记录。一般帷幕压水试验与裂隙试验同时开展,为基岩透水性分析提供基础。
3.4灌浆
钻孔清洗完成后,要及时开展压水试验,根据实际需要开展灌浆施工。在帷幕灌浆技术中灌浆是较为核心的内容,其质量会直接影响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灌浆技术工艺有多种类型,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较为常见的是循环式基岩灌浆,这种方式需要灌浆设备与孔底保持一定距离,作业顺序由底部到外部逐步完成。在进行浆液配制时,要结合水利工程作业标准确定浆液灰分比例。灌浆完成后要及时采用分段式压力灌浆方式对钻孔进行密封,确保外部水分不会渗透到钻孔内部。
3.5涌水问题处理
帷幕灌浆技术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涌水问题,当灌浆孔涌水压力超过一定标准时,需要选择特殊工艺进行灌浆。在灌浆前要对涌水水压、水量进行检查,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灌浆过程中的各类参数,确保灌浆施工的整体稳定性。若实际涌水量较大,可以在浆液中掺入速凝剂,待灌浆凝固完成后即可开始闭浆处理,闭浆处理可以适当延长。
4结语
房地产项目管理是房地产项目的管理者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房地产项目的建设和使用进行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综合管理,实现生产要素在房地产项目上的优化配置,为用户提供优质产品。在目前宏观调控频繁、竞争激烈的市场情况下,房地产买方市场已经形成,消费者变得更为挑剔,卓越的建筑、良好的户型、高质量的施工已经成为基本需求,客户对房地产项目提出高文化品位和更优质的服务已经不在稀奇。开发商需与客户充分交流,考虑消费者对理想房产产品的建议,以获得项目开发的和谐共赢。这种注重消费者实际需求的房地产开发形式,需要企业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提高项目市场响应速度,充分利用项目化管理组织对房地产开发各环节进行有效合理的组织。
二、住宅地产运营全过程管理
从简单意义上说,住宅地产的运营管理就是成功销售并使开发企业获得预期的投资收益。但从现如今的住宅地产运营管理来说,已不仅仅是单一的销售工作这么简单,而以围绕着销售工作展开的一系列运营管理工作。从狭义上来说,房地产运营包括对房屋和建筑地块的销售、租赁及售后服务管理等活动,活动范围主要是在流通领域。从广义上来说,房地产运营包括对房屋的建造、买卖、信托、交换、维修、装饰以及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转让等按价值规律所进行的有目标、有组织的经济活动,活动范围贯穿于房地产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的全部过程,而非仅仅局限于流通领域。对现在买方市场的住宅销售来说,一切都为了销售,项目的运营管理甚至整体的开发建设均应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前提。房地产运营全过程管理是从项目用地的初始状态就导入房地产运营管理观念,从最初的项目规划贯穿于最终的物业管理,结合房地产行业的运作流程、行业特性。房地产运营全过程管理相对于传统管理手法的最大特点是在于始终贯穿于项目开发的全程,以市场为中心,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以此来指导项目开发和销售,达到最大的销售效果。这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往往需要开发商利用其可动用的各种外部及内部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对项目的形象设计与产品定位、规划设计、营销策划推广、物业管理等诸多环节进行计划及统筹执行。其中涉及众多繁杂的外部机构,包括市场调研机构、学术机构、各级政府部门、建筑设计机构、建筑施工单位、材料商、广告宣传单位、销售单位、物业管理机构等。
三、住宅地产运营全过程管理的实际运用
(1)前期项目规划阶段。在前期阶段,需要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进行项目前期策划定位,并结合客户需求及市场上同质产品的比较分析,了解项目规划设计要求,并进行合理的优化布局,充分迎合市场需求。同时,根据目标群体的消费能力,及社区配套需求,结合周边大商业配套情况,确定商业配套定位,并进行合理布局,及时预留电力、专用管道等各种配套设施,为后续招商提供便利条件。(2)中期项目实施阶段。在项目实施阶段就可以具体围绕着销售的各项准备工作展开。首先,选择销售机构,构建基本销售框架。其次,进行前期物业招标,确定前期物业服务单位。如今物业服务也是客户选择房源时重要的考虑因素,优质的物业管理服务,往往更能得到客户的青睐。最后,进行配套商业招商,使项目本体满足客户的基本消费需求,并与周边大商业形成有机结合。并做到与客户入住实现同步经营。项目综合情况确定后,可以通过整合卖点,明确销售策略,提前进行营销推广,为项目提前造势,达到预热市场,培育实际消费群体的作用。将房源适时分批次推向市场。(3)后期房地产经营阶段。在后期阶段,除了做好尾盘的销售及业主交房入住等工作外。更重要的是售后服务环节。以房屋质量跟踪、物业管理服务为基本,做好客户的跟踪服务工作。另外,对商业配套设施的服务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客户对商业设施的满意度,并在合适的时机,对配套商业进行合理的调整,进行升级换代。售后的服务工作,虽然繁琐而复杂,但切实的以服务客户为出发点,满足客户的实际使用需求,往往能无形的为项目提升附加价值,更为开发商积累更多的口碑,培育客户忠诚度。
现金房地产市场的消费者时代已经来临,必须摒弃很多年来在房地产行业内已经形成的一个套路,切实的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房地产运营全过程管理以运营管理为基础,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核心,以超越竞争对手,获取、保持竞争优势为目标,将运营管理理念贯穿于房地产开发、经营、销售、管理全过程,才能在现如今的房产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以市场为导向,以远见制胜。
参 考 文 献
[1]谭术魁.房地产开发与经营[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危机;管理;意识,建筑工程;施工
现阶段,危机管理逐渐成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方向,对于保障建筑工程管理效果而言有着重要作用。危机管理意识的形成主要来源于建筑工程实践及后期工程建设培训,因此需及时的对缺乏施工实践经验的人员进行建筑危机管理意识培训工作,并时刻做好危机管理意识形成的分析与研究,以便于其能够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有效的发挥其实际作用。
一、危机管理意识
建筑企业在建筑施工生产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风险,这种风险就是建筑施工管理的危机,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在如果对这种风险不进行处理而是让其发展,当其集中出现的时候,会对施工生产产生十分重大的问题,可能是安全问题,也可能是工程质量问题。虽然风险不等同于危机,但是对风险如果不加以重视和控制,偶然的风险就会上升为必然的危机。
二、强化建筑施工管理观念,树立危机管理意识
要想真正的将危机管理意识运用到建筑施工管理中,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原来传统的施工管理的理念,强化危机管理意识。为了让管理者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具备有较强的危机管理意识。这就要求管理者在面对危机的时候,要有比较强的敏感性,只有这样,管理者才能对施工管理中出现的各种危机和风险,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应对。因为这样,施工管理人员一定要在施工管理中强化危机管理意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日益残酷,一个建筑企业如果想在市场中生存并发展起来,管理人员必须要担负着日常的监督和管理工作,要随时保持着危机管理意识,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能够及时、有效的预防和解决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危机和风险。
三、强化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运用
1.做好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
人员的培训是建筑工程施工危机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为能够提高实际的人员培训效果,首先需根据工程需要,选择适宜的人员培训对象,而后按照现有工程标准做好定期的培训与考核工作,对于未达到考核标准的相关人员需进行再次及更为深入的危机管理学习,而对于符合实际考核标准的管理人员,则可在保证其能够履行相关职责的前提下进行实际的建筑施工危机管理工作。最后要做好人员培训的问题研究处理学习,通过提高管理人员的问题处理能力来降低危机发生的概率,从而确保强化危机管理意识培训工作的开展能够切实的提高管理人员的危机管理水平。
2.应该重视交流和沟通
交流沟通是保障工程质量的首要要素,并且对于工程建设而言尤为重要,是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意识的重要途径。为提高沟通及交流效果,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开展前,即需制定详细的建筑方案管理探讨计划,通过讨论的方式来总结出适宜的建筑管理方案,以便于提高建筑施工管理的有效性,同时也保证了危机管理在建筑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各不同的施工项目其实际的作用均有着一定的差异,施工的效果也难以统一,在此环境下,需及时的与相关技术人员及责任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工作,继而确保前期的建筑工程施工能够为下一阶段的施工工作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
3.要进行相关的培训活动
建筑企业应该积极开展一些相关的管理培训活动,通过专业的一些培训措施和方法,对管理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培训,这样不仅可以强化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的危机管理意识,同时也使建筑施工人员能够更进一步的加深对危机管理意识的了解。确保他们在施工的过程中,面对突如其来的各种危机和风险,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和解决,进而使得整个建筑工程能够保期保质的完成工程。
四、做好危机管理意识宣传的推广工作,并做好危机的预防工作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如果要想真正的发挥危机管理意识在施工管理中的作用,就必须要营造一个健康的、科学的危机管理氛围,施工企业应该在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中药做好危机管理的宣传工作,如在一些危险地段挂上一些危机管理的条幅或设置一些危机管理警示灯,或在重要的地段题写一些相关的警语和口号,等等。同时,建筑企业的所有相关工作人员都应该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认真谨慎的精神面貌。让所有的施工人员意识到危机管理在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将危机意识深深的印入到每一个施工人员的脑海中。比如说,要求施工的人员在对待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严格、认真的按照施工流程进行施工,严格规范的操作技术,加深工人之间的交流和了解,端正施工人员的工作态度,提高施工人员的忠诚度。确保施工的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能够随时的抱有烈的危机管理意识。如果要想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发挥危机管理意识的真正作用,最主要的是设立危机预警体制,这样才能通过危机的管理做好建筑施工过程管理工作。所以,为了能够使施工管理人员有效的应对施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危机,必须要设立危机预警机制,由专业人员设计一套敏感性、预警精准的管理系统,以确保危机管理意识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可行性。
五、信息资料的收集和监控工作
对同行业之间发生的各种信息和资料进行适当时候的有效收集和整理,通过分析和研究这些数据,对企业的经营战略和发展方针进行有效、科学、合理的调整。做好交流和沟通的工作,及时地收集和整理社会的各个方面对施工产品的评价个反馈信息,从其中得到在第一时间掌握的市场信息,进而能够迅速的发现和监测出容易引起危机的各种原因和因素。
六、设立危机管理机构
如果要想真正的发挥危机管理在施工管理过程中的运用,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成立一个专门危机管理的机构,并做好组织建设的工作。危机管理机构在进行危机管理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设立危机管理机构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能够起到有效的预防和处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危机和风险,同时也能够起到相互协调的作用。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企业应该在危机还没出现的时候,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让危机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出处理危机相关工作的流程,进一步的明确在施工过程中,每个危机管理人员的职责和责任,确保在建筑施工工程能够保质保期的完成工程。
七、结语:
危机管理意识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而言至关重要,是现代建筑工程施工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进一步规避建筑工程施工的危机及风险均有着重要作用。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需充分的发挥出危机管理的重要优势,通过对管理人员危机管理意识的培养来提高其对于危机管理的认识,以便于更好及更为有效的对危机管理工作加以应用,从而保证危机管理工作在建筑施工中的有效性。
关键词:业务流程再造;手术室;卫生材料;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高值耗材在医院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手术室是高值耗材使用数量、种类最多的部门。对于手术室的卫生材料来说,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就会造成材料浪费,增加医疗成本,对医院的经济发展造成影响。针对传统手术室卫生材料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利用业务流程再造技术以及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等,重新设计了手术室卫生材料管理流程,不仅提高了管理工作效率,还消除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实现了对医疗成本的有效控制。
一、目前手术室卫生材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医院手术室卫生材料传统的管理方式为“零库存”管理,这种管理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降低材料库存、减少资源浪费的作用,但其管理工作效率低、流程繁琐,在很多方面都有待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手术室卫生材料管理流程科学性有待提高
医院手术室卫生材料在进入医院后,需要经过生产许可证、产品注册证、卫生许可证这三证检查,并实施材料价格认证,同时将相关的信息以通知单的形式发送到手术室,手术室只有具有材料化验检查单位提供的通知单才能使用这些卫生材料。在这种管理流程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手术室临床需求,但如果信息没有数字化平台的支持,单靠人工记录很难避免发生错误。
在传统的材料管理模式下,实时性有待提高,传统管理不能有效的借助信息系统,对材料的验证只是在入库前进行,这就很难保证卫生材料的质量。
另外,传统的手术室卫生材料管理,一般采用签字方式,在流程上较为繁琐,并且也给退费等特殊情况处理带来一定的麻烦,很可能导致漏洞发生。并且这种管理模式增加了护士部门的工作量,还不能保障人工操作错误的发生。
2.手术室卫生材料内植物条形码管理规范性有待提高
根据医疗卫生管理部门的要求,所有的内植物都需要在病例信息上贴上相应的条形码。目前对条形码的管理基本上满足要求,但也存在极个别不规范的现象,包括条形码信息不全、条形码识别率低等,甚至有些内植物没有设置条形码。
3.手术室卫生材料成本控制的实效性有待提高
医院手术室进行成本核算过程中,一般以材料出库时领用的金额为准,而对于高值耗材都采用先使用产生费用,然后办理入、出库手续,之间间隔的时间周期很长,有时甚至间隔几个月。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手术室卫生材料成本与收入的配比不同步,对医院成本采集与控制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业务流程再造在手术室卫生材料管理中的应用
“业务流程再造”是指从根本上对原来的业务流程做彻底地重新设计,把直线职能型的结构转变成平行的流程网络结构,优化管理资源和市场资源配置,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从结构层次上提高企业管理系统的效率和柔性。一些政府部门、旅游企业都引用了这种理念,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采用业务流程再造,对手术室卫生材料的管理流程进行了重新的设计,促进了其精细化、系统化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材料管理信息的维护
规范管理信息是保证信息集成的前提条件。首先对管理名称、规格、证件等信息开始,确保收支账目的操作规范;其次对内植物条形码进行跟踪管理,手术室在记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材料化验检查单位登记的条形主码,并结合每一种材料的副码进行,内植物也是根据上诉方式进行记账,同时产生出入库信息。另外,为了保证收费的有序性,需要将材料的入库单、调价单、库存信息进行系统关联。所有参与信息维护的部门,包括医保办、物价办、材料化验检查单位等等各司其职,落实相关政策的执行情况,就能保证信息维护的有效性。
2.确保管理关联信息同步生成
手术室根据已经登记在库的基本信息,只需根据拼音助记符(或条形码)找到物资,不修改单价,只输入数量确定供货商后直接记账,系统因此产生相应的入库单信息,材料化验检查单位据此入库信息结合发票生成入库单和出库信息,手术室在出库单上签字确认。共享的材料信息保证材料管理各个环节的时间同步性、内容一致性和工作协调性。
3.提高手术室成本控制的实时性
加强对手术室成本控制实时性,就需要在成本信息采集过程中,对高值耗材的成本采集根据相关物价部门加价原则,从记账信息中提取成本,保证高值耗材成本与收入配比同步。保证成本控制的实时性,就能保证成本信息的同步生成,有利于核算人员开展工作,确保成本核算的及时性以及准确性,有利于有关部门对成本进行实时监控。另外,成本信息的同步生成还能克服重复收费或漏费等现象。
三、业务流程再造在手术室卫生材料管理中应用意义
首先,在新的手术室卫生材料管理系统中,管理人员能够随时对材料“三证”进行筛查,对材料质量实施动态管理,当出现过期产品,系统就会发出警报。这一功能有效的杜绝了手术室卫生材料引起的安全隐患。
其次,采用新系统能够有效的提升材料管理的效率。借助信息系统平台,直接进行信息入库与提取,减少了管理工作量,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
手术室每月的重要成本是高值耗材,新系统的实施使高值耗材成本的采集更准确、更实时,为医院开展的全成本核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医院手术室卫生材料管理方面,传统的“零库存”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效率低、实时性差、不利于成本控制等。利用业务流程再造对卫生材料的管理流程进行重新的设计,大大提升了管理效率,提高了手术室材料使用安全,提高了医院成本控制的实时性。总之,新的管理系统是新时代的产物,对医疗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运行维护 问题 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P2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330-01
前言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采集、处理和实时监控电力用户的用电信息,实现用电信息的自动采集、计量异常监测、电能质量监测、用电分析管理、相关信息、分布式能源监控、智能用电设备的信息交互等功能。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建设电力营销的指导意见和要求,是为了建设全覆盖、全采集、全预付费的用户用电信息系统。目前,我国各大电网公司正在积极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覆盖率逐步提高,但是系统技术尚显稚嫩,不够稳定,再加上管理不到位,导致该系统在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不够完善,难以提高抄收成功率,因此我们需要针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维护所存在的问题及其管理对策展开分析。
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概况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由营销业务应用、负控管理、营销稽查监控、供电电压自动采集、关口电能量管理、线损分析、计量中心生产调度平台和用户互动服务平台这八个部分组成。多元化的信息采集系统为用户提供了全面、优质的服务,同时加强了电力公司的监控。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有不同的层次,其功能也是不一样的。主站层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管理和控制中心,其主要功能在于传输、处理和应用相关数据,保证系统的运行安全,此外,主站层可以和其他系统交换、集成数据;通信层连接主站层和设备层,一般情况下,通信层采用运程传输和本地数据采集两种通信方式,其功能是维持通信,实现终端通信;电能表、采集终端和集中器属于设备层,集中器接受电能表传输的信息,利用通信层将信息传送给主站层。
二、当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维护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对相关文献研究以及结合笔者实践来看,当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维护上主要存在着以下几方面问题:
1. 技术不成熟
结合实践来看,我国各省市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投资建设、管理和维护方面存在很多差异,技术标准不统一导致各地区之间无法实现信息互通。此外,同一地区的不同通信方案,导致建设方案和供电过程难以实现兼容。例如,当改革电费缴费方案处于试运行阶段时,城市和农村电费缴费标准不一样,那么对于城市的用电监控和农村的用电监控是存在区别的,而且两者的用电信息难以实现互通,电网公司只能将城市和农村的用电情况分开处理,那么这对于日后的管理和维护是非常不利的。
2. 运行维护不到位导致机器故障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完成安装和调度后,就进入了实际运行状态,运行的关键在于维持其稳定性,日常维护是保持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措施。首先,维护要选择恰当的试点位置,从小范围扩大到更广的范围,试点成功才能推广;其次,需要做好对电能表的轮换和现场维护工作,电能表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大量的电能表需要更换,但是不少电网公司没有投入相关人员和精力解决电能表更换的问题;最后,维护之前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的预测,导致大量设备和线路遭受破坏甚至被盗。运行维护工作没做好直接导致机器无法正常运行,长期如此,机器故障事故发生率不断上升。在用户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中电能表、集中器、RS485总表以及主站总会出现故障问题。电能表方面的问题为表计黑屏、显示负数电量但表计没有断电、表计无法正常记录数据、插卡无效等;集中器的常见问题为指示灯不显示、无法连接网络、无法连接主站、信号强度不稳定;RS485总表的常见问题为上送负荷数据无效、无法与总表通信;主站的常见问题为无法与集中器保持正常通信、无法接发数据、无法导出报表、终端数据入不了数据库等。
3. 缺乏严格的工作条例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涉及电网公司、业主、承包商等不同单位组织,各方均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没有遵守相关工作条例,导致工作中意见不统一,拖慢了建设的进度,甚至无法保证建设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加强电力信息采集本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维护管理对策
电力信息采集系统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更关乎电网公司的经济效益和名誉,因此,面对一系列的问题,电网公司需要做好管理工作,早日解决上述问题。
1. 加强专业培训,提高专业技能
电力信息采集系统属于专业的电力行业,无论是建设,还是运维,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完成全部工作,还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方可保证该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首先,选择专业人员参与建设工作,在建设前进行专业考核,选出最优秀、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执行建设任务;其次,建设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应该及时与其他专业人员沟通,寻求最专业的解决方法,从建设中积累经验,提高专业水平;最后,项目负责人、监理人和施工单位负责人要加强交流,实施专业的管理方案,督促建设人员。
2. 建立完善的运维队伍,强化运维管理
电力信息采集是一个非常复杂、技术性强、难运维的系统,需要专业的运维队伍,做好日常的维护工作。首先,选择专业、负责、细心的运维人员进行日常的维护工作,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其次,制定合理、全面的运维管理条例,对工作人员的运维工作起到监督和约
束作用;最后,管理过程中建立适当的奖励制度,运维工作是枯燥、专业、高强度的,适当的奖励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机器故障通常是由于机器在运行中出现不合理的操作和缺乏定期、有效的维护,因此,建立完善的运维队伍可以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行,提高机器的运行质量。
3. 明确各方工作职责,平衡各方利益
电力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涉及多个单位,各个单位之间为了争取自己的利益,往往会忽视了系统质量。为了提高建设质量,保证建设工作的顺利完成,需要各方以大局为重,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协调利益关系。首先,系统建设之前制定工作条例,划分各方的工作内容,如施工方要勘察现场、业主要提出合理的建设要求等;其次,在建设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不应该互相推诿,逃避责任,而是根据相关条例,按照相关规定,各方解决自身问题,对于建设中的综合性问题,需要各方加强沟通与交流,协商解决;最后,系统建设完毕后,
电网公司要进行抽检和试点,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建设管理单位要做好验收工作,检查工程质量,施工单位需要核对工程量,核查现场。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广大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同时为电网公司的营销、管理提供保障。尽管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建设、运行和维护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随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我们会不断总结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更多更好的对策,逐渐提高该系统的工作效率,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此外,希望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条例和专业的技术队伍,为用户提供全面化的服务,推进电网系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一佳. 试论加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维护及管理对策分析[J]. 科技风, 2014(20):265-265.
[2]夏蕾. 简议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运行中的维护管理措施[J]. 移动信息, 2015(12):40-40.
南威软件立足福建,面向全国,在北京设立了全国运营中心,在杭州、南京、成都、西安、南昌、合肥、新疆昌吉等地设立了十几个分支机构,形成了辐射华北、华南、华中、华东、西部五大片区,纵深军队、公安两条行业线的全国市场销售与服务网络。
南威软件先后获得了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壹级资质”、“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与施工贰级资质”、“CMMI3”等资质荣誉。南威软件的技术水平和行业经验均处于国内前列,一流的企业平台使南威软件获得了众多客户的信赖。凭借技术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南威软件承担了众多国家部委机要部门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在党委、政府、军队、公安等行业拥有超过2000家客户,遍布全国20个省市县。
南威软件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已经拥有179项自主知识产权软件产品,超过60项整体解决方案。自主研发的电子政务系列软件获得了9项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大奖,2012中国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优秀解决方案大奖3项,在核心刊物超过50篇。
南威电子证照系统
南威软件可信电子证照服务平台是国内首个整体电子证照应用产品,产品以便民服务、企业服务为主线,以证照办理、审批前后置关系为线索,帮助建立电子证照链体系,覆盖所有证照、批文颁发单位,实现电子证照和批文的统一生成、统一发放和统一认证,实现与各级行政审批系统和部门业务系统的融合对接,形成电子证照从生成、颁发、应用到挖掘的完整生态系统。
电子证照管理系统可以解决以下问题:解决当前中社会公众多次往返、反复提交纸质材料的顽疾,减少社会成本与资源浪费,减轻群众负担,提高办事效率;改革传统的纸质证照的形成、使用和管理模式,实现证照数据电文全网络、全流程的管理与应用,逐步减少纸质证照的使用,从根本上杜绝假证假照的泛滥,促进诚信社会建设;提升政府行政效率和协同能力,创新信息化条件下和行政管理模式,推动主动服务和联合监管,堵住监管漏洞;实现社会公众自我管理、自我使用证照数据电文,积极参与电子政务建设应用,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并增强诚信意识,促进政民互动和社会监督。
证照电子化生成是指遵循有关安全和技术规范,应用信息技术,将具有法律效力的各类证件、执(牌)照等转换成安全可信的数字形态证照。电子证照管理系统由两套系统组成:电子证照共享服务系统、证照颁发系统。其中,电子证照共享服务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有证照目录、模板管理、证照生成、证照应用、运行监控、证照链分析、系统管理;证照颁发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有:我的提醒、通知公告、我的证照、我的批文、证照授权、应用情况。
电子证照共享不仅是一项技术创新,更是一项制度创新,能更好地促进政府廉政勤政建设。系统具有以下优势特色:
多模颁发,开启全网覆盖:提供即时通信、市民主页、移动终端等多种颁布途径,与现有电子政务无缝结合,实现全网应用。
大数据服务,运用快准全:具备PB级数据处理能力,优化电子证照非结构化数据存储、管理、计算方法,证照快速定位。
移动互联,随时验明真假:照面集成二维码,建立公共验证列表,提供移动客户端证照应用,实现在线验证、验证授权、扫描识别、移动交换等多种移动互联服务。
高速转化,存量证照无忧:基于拥有自主专利的电子证照生成一体机,灵活接入证照数据源,提供本地加密、分部计算。电子证照批文生成速度达1200页/分钟。
多维设计,安全保驾护航:多层证照主体加密安全防护,在前端生成、中心管理、颁发服务每个环节多层防护、细粒度授权。
目前,南威电子证照系统已应用于福建、浙江省级项目以及泉州、南平、三明、宁德、莆田等市级项目中。
智慧城市运营支撑平台IOSS
随着智慧城市从概念导入期进入实质推进期,“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有600~800个城市加入到智慧城市队伍中来。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宁波在内的几乎所有一线城市,50%的二线城市,都提出了明确的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然而,在智慧城市的推进过程中,各类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首先,各个行政单位配套的基础设施不能进行跨单位共享复用,其安全性也无法得到统一保障。
其次,受技术架构不一致、接口规范不统一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应用系统之间大多无法实现数据共享及流程互通。
最后,各类政务系统积累了大量城市运营数据,但没有一个统一的接口向社会公众开放,政务数据的价值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针对上述问题,南威软件提出了构建城市智能运营支撑系统(Intelligent Operation Support System,IOSS)的建设目标,即基于云计算、物联网、SOA、互联网等各种先进的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建立一个弹性灵活、快速响应、共享协同、资源高度集中复用的、统一的、城市级的中间件平台架构。该架构既可以无缝整合和利用各类现有政务应用系统,又可以基于该架构,快速地建设各类新的业务系统和应用,满足信息共享和协同、资源集中和节约、高度弹性和可伸缩的需求。平台如同智慧城市信息化设施的大脑一样,能支撑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资源分配调度、运维监控、支付结算,有序组织协调各项资源,面向各级部门、人员、开发者提供各类的运营管理功能,保障整个智慧城市有条不紊地运转。
智慧城市运营支撑平台(IOSS)包括统一运营支撑门、运维管理平台、云应用商店、支付与结算平台和开放平台等关键设施,可以为智慧城市提供资源申请、授权、认证、审计、运维、财务、统计、搜索、支付结算等一体化运营功能。系统具备三个主要功能:
一、帮助管理者决策
采集大量数据,高效聚合并且规范化数据,以利于信息的使用和呈现,帮助城市管理者做出最佳的决策。
二、预测问题,减少影响
利用整合的数据,有效地分析信息识别出模式及趋势。根据预测结果,主动触发预案以加快响应,将影响降至最低。
三、协调资源,快速响应
有效整合且关联多个部门,提升跨部门协作和资源的协调,提高公共服务的办事效率,缩短应对突发事件的响应时间。
取缔挂靠
2011年6月18日,是广安市区公交车经营权到期退出营运市场的终止日。这轮公交车是广安城区2003年6月17日以城市经营的方式,通过有偿拍卖而获得经营权的,经营期自2003年6月17日至2011年6月18日共八年,车辆数量40辆,经营线路8条,有经营者100余人,经营方式为挂靠经营,挂靠的单位为广安市康发交通实业公司公交分公司。在几年的经营时间,40辆公交车担纲城市交通客运,为市民的出行、交流和交往,提供了方便,但由于经营者短期逐利的行为影响,导致了服务质量不高、车辆档次低、线路调整困难、社会意见大等诸多突出矛盾。
八年经营权公交车是广安城区第三轮有偿使用的公交车。此前的第一轮经营期为1994年至1996年8月,第二轮经营期为1996年8月至2003年6月17日,其三轮公交车的公同点即经营者都是个体车主,挂靠客运公司经营、逐利较强,公益性较差。因逐利行为而带来的诸多突出矛盾,影响了公交车自身的发展,严重损害了行业形象,阻碍了社会公益性的回归。社会人士、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此微辞颇多。
政府主导
广安市运管处组织人员主动地向广安市委市政府汇报,积极争取行业主管部门四川省交通运输厅道路运输管理局的支持。2011年3月,经市政府批准形成了专门的考察方案:一是组织专业人员先后到成都、重庆考察公交车的管理模式、运作方式、经营形式等;二是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组织交通运输、公安交警、财政、国资、监察、审计、纪委等部门负责人考察学习。三是与相关企业四川油气公司华油分公司、郑州宇通客车厂、天然气公司等单位衔接,积极主动做好公交车的生产、燃料的供给保证等,确保原40辆公交车退出市场后,新公交车正常运行,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2011年6月2日,广安市交通运输局在《广安日报》、《广安市政府》、《广安运政网》上刊登了《关于城市公交线路规划的征求意见函》和广安市区城市公交线路规划。针对以往车辆少、线路有限的现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力争布局周全、设站科学、方便市民。6月9日上午,该处组织召开了“广安市城市公交车重新投放听证会”。会议介绍了即将投放的公交车新增的车辆数、增加的线路、组建的公交公司的性质等,收集了有关站点设置、停车场、经营管理、增加线路、规范票价、从业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意见。
6月9日下午,市政府召开了三届市政府第32次常务会议,专题审议了《广安城区城市公交车投放方案》。会议指出,为充分体现城市公交这项重要民生事业的公益性,向市民提供安全可靠、经济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促进城市健康发展,采取国有独资方式组建广泰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从事城市公交车经营,公司注册资本金500万元,原40辆公交车经营权到期后,由市政府无条件收回经营权,实行特别许可,新投放车辆75辆,线路10条,新公交车使用液化天然气燃料(LNG)。会后,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印发〈广安城区城市公交车投放方案〉的通知》,明确了政府的主导作用,细分了相关部门的职责,为新公交车的投放提供了组织保证。
造福于民
在新公交车投放城市客运市场前,综合征求得来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其它方面的反映等,10月19日广安市交通运输局在《广安日报》上,再次公布了《广安市区城市公交运行线路》,做到了广而告之。
借鉴成都重庆两大城市的智能交通方式,在新公交车上,由广泰公交有限公司与中国电信广安分公司合作投资154.3万元,为所有75辆公交车安装了GPS、无人售票的刷卡机、投币机、电子显示站名、语音报站,在车厢内张贴了站点线路图,实现了对车辆的远程监控调度。与以往相比,减少了收费环节,提高了使用效率,极大地方便了乘车市民。实行零利润控制,政府给予智能公交建设与使用、政策减免等政策性补贴,公交客运经营权由市政府特许配置,坚持财政购卖公共交通服务,充分体现公共财政为公交车买单。此举,为全市城市公交客运发展确立了科学的发展模式。
为让市民真正享受到公益化的改革成果,按照市政府提出的便民和不亏损的要求,该处主动争取发改部门,提前于10月9日制定了乘客的收费标准:上车一元,使用公交卡乘车者8折优惠,70岁以上老年人使用敬老卡免费乘车,学生卡乘车每次半价。
11月3日,75辆新公交车投放在城区大小街道面市。车辆数量与上一轮公交车相比,增加车辆35辆,增幅87.5%,增加线路4条,增幅66.7%,覆盖了城区主要街道95%以上,实现了城、街、村的零距离换乘,极大地体现了公交车在城市交通中担纲的优势,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出行和交流交往。同时,该处又遵照公交交通的公益属性,积极推进了市场化企业的运作,确保公交企业在市场中的生存和稳定。
维稳善后
2011年初,广安市区40辆城市公交车客运经营权即将到期,该处认真分析了经营权调整过程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公交车主一方面不断向省市政府以及交通运输主管写信,一方面又连续组织人员三番五次地到广安市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运管处等单位集体上访,反映其八年期间的经营性亏损、政策性亏损等问题,其目的主要是围绕经营权,希望继续长期经营下去。尤其是4月28日至6月14日的上访中,他们一概不听市政府和市运管处负责人的解释与劝说,拍桌子打板凳,出言不逊,态度恶劣,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在恶劣的环境下,该处工作人员做到了克制忍让,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保持了高度的冷静,控制住了局面的平衡。该处制定了《广安市城市公交车经营权到期处置工作维稳工作职工职责分工方案》,详细了职工姓名、电话、公交车牌号、车主及合伙人姓名、联系电话、家庭住址等信息,明确要求处、所每位职工所负责的公交车主的思想工作,动态变化,时时把握情况,以心换心,共同克服困难。
6月18日,由于新车制造过程中的延迟因素,原40辆公交车延期经营至11月2日止。在6月18日至11月2日的延期经营中,众多的经营者终于明白了公益事业国有化的重要意义,纷纷放弃了要求对未开通的5路公交车的损失、8路车线路长票价太低、停车费、延长经营到报废为止等诉求,按照市运管处的规定要求,抓好安全管理,完成了最后的阶段的客运任务,站好最后一班岗。
几点启示
第一,以政府为主导,充分体现了公交事业的公益性。在原40辆公交车有偿经营权使用即将到期之际,广安市运管处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争取了极大的支持,自始至终,坚持城市客运发展以政府为主导,依靠政府坚强有力的行政手段,紧紧围绕城市的经济发展,依照城市的建设规划,统筹一盘棋,确保公益性事业的正确方向。
软洽会自2003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十一届,成为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最具影响力、最专业的软件服务业交流平台。软洽会的历程,恰好见证了成都软件产业的发展历程。成都软件产业经过这十余年的发展,成为辐射中西部软件产业的中心地区,也是中国西部最为集中的软件产业聚集区,产业规模已由2003年66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2091亿元。成都的国际影响力,正经由软洽会等一张张名片,传播到世界各地。
来自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爱尔兰等2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近80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行业组织的近3000名代表参加。大会共包括6个专题论坛:大数据应用发展高峰论坛、两化深度融合创新推进高峰论坛、可信电子商务论坛、软件人才教育发展高峰论坛、智慧城市建设与应用研讨会、中国西部互联网大会暨互联网金融创新研讨会。此外,还设有主题论坛、专题论坛以及产业洽谈、、项目展示和参观考察等多项产业活动,
在本届软洽会上,智慧城市成为多方关注探讨的焦点。成都市人民政府与神州数码在会议期间签署了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市民融合服务平台、电子商务物流、智慧城市产业园、平安城市和IT运维服务等领域展开合作,全面推进“智慧成都”的建设。
早在2013年初,成都市温江区就成为住建部公布的首批智慧城市试点之一。同年10月,科技部、国家标准委公布的全国首批20个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城市,成都再次名列其中。为此,成都市政府顺势制定了《成都市智慧城市试点示范方案》,进一步明确智慧成都建设与发展重点。
2014年,为推进智慧成都建设落地,成都市政府提出要深入推进信息化与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融合互动发展,正在从科技研发、应用示范、经济社会发展、创新性城市建设等角度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着力打造高度融合的产业体系、协同高效的电子政务、智能驱动的城市运行、城乡一体的信息服务、和谐包容的智慧生活。
据神州数码董事局主席郭为介绍,神州数码在2010年提出“智慧城市”发展战略,倡导大力发展并广泛应用先进信息技术,加快推进中国新型城市化进程。近几年来,神州数码围绕服务城市管理、企业运营、居民生活,在城市智能管理、政府决策支持、市民服务平台等多个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解决方案。目前其智慧城市业务已在全国70余个城市展开,与24个城市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3年10月,神州数码了智慧城市核心支撑系统――神州数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已在福州、佛山、张家港等城市得到实际应用。
规划的美好设想,提出“建设智慧城市,打造幸福咸阳”,并具体化为“一中心二平台六大应用”共计9个项目,预算总投资1.7亿元。
“一个中心”是建设咸阳市信息化基础资源综合服务中心;“两个平台”是建设全市社会管理与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和咸阳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六大应用”是建设城市综合应急指挥系统、数字城管系统、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信息化系统、新农合医疗信息服务系统、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系统、公用事业服务“一卡通”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又增加了“智慧信用”和“智慧旅游”两个应用项目。其中“智慧信用”已与原定的“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系统”合并为“智慧信用与企业信息服务系统”。
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的升级版
“智慧城市”是按照科学的城市发展理念,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将城市运行的各个核心系统整合起来,实现人、物、城市功能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与协同联动,从而对民生、产业、施政、城市服务等多种城市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城市形态,进而创造幸福美好的城市生活。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所说的:“智慧城市本身是城镇化发展的下一个阶段,是城市信息化的新高度。智能服务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标志,但智慧城市绝不仅是信息技术的概念,它还涉及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
“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的升级版。“数字城市”更多地强调将城市的运营用信息化手段记录下来,更侧重于数据的采集。而“智慧城市”是城市的管理者在已经拥有海量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智能识别和分析找出那些能够促进城市发展、辅助科学决策的有效数据,它的前提是资源共享和信息挖掘。武汉大学战略管理研究所院长辜胜阻亦曾对此解释为——如果数字城市是1.0版,智能城市应该是2.0,那么智慧城市是3.0。智慧城市更注重物体感知、信息集成和全面共享。
智慧咸阳总体架构
智慧咸阳总体架构包括一个中心、两个平台、四个层次和支撑。一个中心是信息化基础资源综合服务中心,将建成智慧咸阳云计算中心和城市智能运营中心,为智慧城市和全市各部门的其他业务应用系统提供集成化服务。提供统一的机房、网络资源,存储灾备、安全保障和运维服务,各部门不用再建设机房和租用网络,所有设备和网络由综合服务中心统一提供、统一托管、统一维护。以期达到以统一促共享,以统一促利用,以统一的运营管理模式协调城市各类可利用资源,方便信息资源协同共享,以深入的洞察能力寻找海量信息的内在联系,找出事件背后的本质,提高城市管理和领导决策的信息支持能力。
两个平台是指社会管理与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和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两者分别形成人口和地理信息库。同时,智慧信用与企业信息服务系统将形成法人库。社会管理与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以服务民生为主要内容,通过整合计生、民政、人社、卫生、公安等多个部门的信息资源,并对数据进行集中开发和利用,在民生领域、城市规划管理和政策制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对低保人员信息进行核查等。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统一建设咸阳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各部门提供多种比例尺的地理信息服务。如应急指挥、数字城管、医疗急救、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等系统都可以在电子地图上直观地对城市的基础设施部件和应用系统进行规划和管理。
四个层次包括外部资源层、集成层、应用层和展现层。外部资源层是各部门的具体资源,通过集成层的物联网统一网关和外部系统网关进入智慧咸阳云计算中心和智能运营中心。应用层包括民生服务、产业创新、高效施政和城市功能四个领域的新农合医疗信息服务系统、公用事业服务“一卡通”系统,智慧信用与企业信息服务系统,城市综合应急指挥系统、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信息化系统,数字城管系统、智慧旅游,共计七大应用。建成后将促进全市资源共享,提高管理水平,改善投资环境。将为广大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新农合服务,实现公民公共交通出行及小额消费支付等一卡消费,增强企业的诚信守法经营意识,提高对各类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理的保障能力,推动行政许可事项的协同审批,实现城市部件信息的跨部门共享,加快区域旅游业发展。展现层通过政府公共服务门户和智慧咸阳运营指挥中心将应用和服务展现给公民、企业、公务人员和领导。
支撑包括技术平台、安全管理、数据管理、共享引擎、共享支撑、决策分析、智能挖掘和运维管理。其中数据管理是核心,安全管理是保证。
四大着力点
用系统工程的理念作指导,最大范围地进行资源整合。作为数字城市的新发展,智慧城市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工程,应该充分体现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所要求的系统集成、互联互通、智能处理以及应用和服务的本质要求。如果只是局部、零星、分散地建设,就会多走弯路,多付代价,而且建设水准难以提高,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等。
以云计算为基础,全面提升以电子政务为龙头的智能服务能力。在云计算的影响下,现今的电子政务建设业已发生了重大转变。包括软硬件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基础设施平台与业务应用相分离,业务承载网与业务网相分离等,电子政务建设过程和流程将发生变化,政府的组织形态和运作流程在新的信息化条件下也将发生转变。国家正在组织开展以云计算为基础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规划建设区域性政务云平台,制定电子政务云计算标准规范,同时鼓励电子政务信息化向云计算模式迁移,而以云计算为基础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建设也是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发展的重点方向。
以应用为先导,梳理需求,解决发展重大问题。作为全国电子政务顶层设计的示范,陕西省在全省范围进行了安排部署,标志着由技术主导向需求和解决发展重大问题为主导转变。咸阳市按照服务、业务、数据分类和属性以及基础服务构建、基础设施服务,进行需求、系统架构和基础设施服务设计,形成了顶层设计总体架构。依此架构,从教育、卫生、、体育等行业开始,逐步推向各行各业,进行业务梳理,形成全市应用需求报告,作为智慧城市建设应用安排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