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硬件基本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工程造价;定额计价;费用控制
1.引言
在石油化工工程行业建设中,正常费用结算方法是根据现场实际发生的工程量再辅以项目建安合同所指定的工程定额及其配套的定额测算出其工程造价。因而套用定额即成为结算工作的首要任务。因此,如何正确选用定额才能够既能有效防止费用失控,又能够真实反映项目的真实成本,达到双赢的结果,应该是我们费控人员的奋斗目标。而在实际施工中因设计、设备、技术等原因,很容易造成局部施工难度加大,人工、材料成本加重,导致现有定额子目套用已不能真实反映施工成本,对此,作为费用控制人员就需要通过现场合理分析实际施工情况,灵活运用定额计价换算办法计算出尽可能能反映真实施工成本的费用,以达到即控制费用支出又不让施工方吃亏的双赢效果。
2.基本概况
作为中石化重点科研示范装置即扬子PX工程项目是由吸附分离、异构化、分馏等三个单元组成,其中位于吸附分离单元的两台吸附塔(DA-5601A/B)是整个装置的核心设备,在两台吸附塔壳体通过吊车就位安装好以后,如何高效、精细、优质安装吸附塔内部的13层格栅及吸附剂装填是保障整个装置实现设计产能的最重要环节,目前在国内此项施工技术运用的还比较少,一般均采用外国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下施工的办法。中石化总部考虑到此项目属于中石化自发研制的科研项目,决定交由中石化四公司自己单独组织施工。
3.施工过程
整个施工难度很大,施工流程比较复杂,吸附塔格栅是从底部一层一层往上装,格栅与格栅之间还装填有吸附剂。格栅安装人员需先将格栅先安装到位调整好格栅之间的间隙后,人员站在格栅的侧肋上进行晃动并测量格栅筛网的水平度,如果格栅随身体晃动或格栅筛网水平度不达标则必须将格栅整个吊起后在底部不平的地方垫上垫铁,然后再将格栅整体放下,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格栅不晃动并且格栅筛网水平度达标后将格栅吊起后将所有垫铁与支撑圈或横梁进行点焊,然后再次将格栅安装调整好并经过装剂专家组各方检查合格后方能装填吸附剂。所以每层格栅均需要按照以上步骤进行多次调整后才能达到装填吸附剂的条件,每层格栅平均需要调整几次,而且整个塔内施工环境也比较恶劣,两班倒、几十号施工人员均需要在高温条件下身穿连体工作服,脚穿高帮胶鞋,手戴防护手套,面部戴全防护式眼镜及防毒面具,在南京7、8月份雨天较多的情况下,一个多月的施工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窝工现象,在24小时不间断工作的情况下,现场吊车、叉车一直待在现场候命以保证材料运输、吊装作业等,单单50吨吊车就发生了111个台班,整个施工过程难度系数很大,刚开始收到结算审核时只是单纯套用01江苏定额中一层格栅安装定额子目来计算,十三层格栅安装的施工总造价只能为4万元左右,施工单位表示不能接受,因为这显然与施工单位投入的人工、机械、材料使用量不成正比。显然单纯依靠套取定额已经不能反映其真实的施工成本。为此在确保项目投资控制情况下,经过商讨后决定采取定额计价换算方法反映该项目人、材、机的真实成本。
通过了解核实现场施工具体情况后,联系施工单位、项目组共同召开了关于吸附塔结算费用的专题会,并进一步了解到此结算的最大争议在于格栅安装次数问题,因为塔内属密闭的施工环境加上安装技术要求很高,每层格栅均需要调整好几次,尤其是底层及顶层调整次数更多,要6次左右,中间11层格栅难度系数相对小点。因此决定在结算定额人工费用上给予降效增补,在综合了13层格栅安装调整的次数,并加上因各方面原因造成的窝工等因素,决定给予350%的人工费降效增补。原先测算单层格栅按吨位计算的定额子目单价约为7118,其中人工费为1110,两台塔蓝图部分结算调价之前总价,约为60万左右,而经过降效调整以后定额人工费为3885,总价调整为110万左右,基本反应了现场两台塔蓝图部分施工发生安装费用,施工单位也表示认可该审核方法。
4.实施评价
通过此事例可以看出,尽管现行定额编制是专家组凭借各方面数据通过测算所得出来的,基本上能反映现行的施工成本水平,但仍存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定额水平无法满足现场施工成本之需要,而作为审核人员就需要通过了解现场的实际情况,加上自己对施工技术、定额水平的理解,将施工与定额两者之间良好的串联起来,而不是单纯的参照定额单价,才能有效地解决定额与施工不合拍的难题。因为不同的施工环境、技术要求都会对最后的费用产生很大影响,像PX吸附塔安装属于化工行业比较难的技术,中石化总部特地从各地找来了8位专家组成吸附剂装填专家组,每道工序都需要经过监理、项目管理方、质监站、专家组层层确认,这种施工难度已经不是单单定额的费用所能涵盖了的,如何正确换算也需要考验甲方人员综合智能和基本功,如从最基本的材料规格、施工方法、施工工序、定额编制依据、工程量计算等,到对现场实际施工情况的掌握,再做出合理的分析,才能明确做出调整定额计价换算方法。类似的换算同样在其他项目也能找到很多,关键在于审核时如何正确、灵活运用定额。
关键词:中学;信息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4-265-01
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这里笔者谈谈在中学信息课教学中的一点粗浅看法。
一、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育家苏姆林斯基曾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开始学习信息技术课时学生往往怀着好奇、兴奋的心理,但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有的内容需要机械重复地训练,有的内容枯燥无味难度大,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慢慢降下来。根据建构意义新的学习理论,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愿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当今世界正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不断创新,高科技的迅速产业化,使得经济持续增长。而在这一时代,起核心作用的是知识创新,它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因此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环境和机会,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须面面俱到,包办学生所做的一切。只有在自主学习的环境里,学生才有可能发挥创造性,体验创新的乐趣。例如:在讲WORD图文混排时,需要用到绘图工具栏,我只是把工具栏上重点工具,如阴影、三维效果、填充、自选图形等提示了一下,具体的操作留给学生自己完成。学生们凭着他们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做出了一幅幅好的作品。后来我对几副想象力丰富的作品给予了表扬,课堂气氛达到了。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中学计算机教学要立足基础教育
随着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中学计算机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硬件的不断更新使学 校的计算机教育设备无法跟上发展的潮流;另一方面,层出不穷的软件使中学计算机教育无所适从。面对这种状况,中学计算机教育必须摆正位置,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的配置两个方面都立足于基础教育,才能适应现代化的需要。
计算机硬件设备发展更新虽然迅猛,但构成计算机的电子设备、机电设备、光学设备、声音设备的基本原理没变,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数学基本知识没变,布尔代数的基本理论、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依旧是当今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中学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的教学应该以布尔代数的基本知识和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为基础,建立计算机的硬件结构模型,这不仅体现了计算机硬件结构的一般规律,也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中学阶段学生通过计算机硬件基本知识的学习,建立起正确的计算机模型,了解基本设备的功能及其简单的操作 方法,为学生使用计算机提供操作的基本技能,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研究各部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中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原理和方法的教学不应以某种计算机语言为蓝本进行介绍。原理和方法是基础,具体的语言应用是该基础知识的应用环境,如果我们忽略了这种主次关系,不仅脱离了中学基础教育为学生传授基 础知识的特点,也使学生今后的发展受到限制。当然中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原理和方法的教学脱离具体语言进行 也是不现实的,因此,选择适当的计算机语言说明有关原理也是必要的。
四、注重课堂教学,牢固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在任何一门学科中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不仅《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学大纲中对基本概念有具体的要求,而且在考试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要想学好基本概念,搞好课堂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计算机是一门新的科学,中学生大都是初学者和刚入门者,他们对计算机很感陌生,所以讲授是学员对计算机知识的第一印象。如果课堂上不能很好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势必影响后继学习。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呢?我们采取了讲解、提问、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首先由教师系统、全面地讲解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我们不是一味地讲解,而是在分析、讲解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有目的、有计划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去讨论,经过分析思考以后,再做出解答,并要求从中找出规律、举一反三。对一些直观性较强的概念,我们充分利用教具进行教学。如讲解键盘,我们就拿实物到课堂上,分析它的结构,指出每个键的功能,介绍它的操作方法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实践教学日益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可以说,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实践教学能够把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更直观地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更容易理解和吸收,加深同学们的系统印象,并且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1]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普及,学生动手组装计算机的热情也在不断高涨,加上兼容PC机以其低廉的价格(相对于品牌机)而深受在校大学生的喜爱,学生通过《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学习,不仅能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理论知识,更为自己能独立组装计算机(DIY)而对该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目前,很多高校开始把《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作为选修或开放实验课程来开设,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掌握一技之长。然而,现行的理论或实验教材从编写到出版,需经过较长时间,但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在不断升级,性能日益提高,由此带来了计算机新技术、新产品与相对滞后的教材内容相矛盾。要使学生跟上硬件发展的步伐,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已不能适应课程发展的需要,要使实验内容跟上市场计算机硬件的变化,引起学生对该门课程兴趣,对该课程的实验内容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因此,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对计算机类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进行了全面
改革,以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通过实践取得了一定教学效果。
一、课程教学形式的改革
本门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能用所学知识选购和组装计算机,具备计算机软、硬件安装、调试和维护的基本技能。本门课程的特点有:(1)课程内容多、知识面广,包括计算机组成部件、硬件安装、硬件测试、系统BIOS设置、优化、硬盘的分区规划、软件安装、计算机日常维护;(2)知识更新快,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新知识、新产品不断出现,只有不断更新教学(实验)内容才能满足学生了解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愿望,做到与时俱进;(3)课程注重实践,根据该课程的特点,要达到学习的效果和课程的目的,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环节来完成。我院计算机类专业《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在2009年以前都是开设一个学期,每周开设4课时。受限于实验室场地的开设,实验课必须分组分批进行,大部分课时只都在课堂中讲解计算机硬件及性能参数、介绍计算机组装维护的理论知识,实践课时较少,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另外,在开设《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前期已经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在这门课程中已经简单讲解了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原理,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中再次介绍这部分内容,造成了内容重复。鉴于此,
我院在开设《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专业中,适当调整该门课的教学计划,将本门课程由原来开设一学期,每周开设4课时,调整为开设一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课,授课地点全部改为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并且在这一周中,减少在前期课程中已经介绍的理论内容的课时,增加动手实践课时,通过实物介绍各个部件及安装方法等内容,以实际操作考核代替理论考试,强调人人动手,培养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简言之,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此外,一般的教材从编写到征订再到课堂,难以跟上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不能让同学们及时了解计算机发展状况,导致教学与实践脱节,甚至误导学生,不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可通过自编实训教材,及时补充、更新、修订教材内容,使教材案例贴近生活,内容贴近前沿技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真正让学生学以致用,以适合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
二、教学方法的更新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主要锻炼和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巧妙结合的能力,需要学生在熟悉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亲自动手操作。[2]以前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传统的“填灌式”讲授法难以让学生理解、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技能,甚至会导致同学们厌学,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因此,在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计算机组装及其维护整个过程,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详细介绍各个部件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安装注意事项,软件安装与调试,数据备份等。最终要求同学们不仅能够组装、维护实验室内的各种机器,也能对当前流行的计算机进行安装维护,还能适应日新月异的计算机发展。因此,上述教学要求就需要依赖于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一)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
多媒体技术具有清晰明了、图文并茂、富有真实感的优点,在本门课程的讲解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台直观地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和部件实物清楚地展现,从而在短时间内加深同学们对新知识新模块新技能的理解和记忆,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其次,通过多媒体教学也能有效地提高同学们学习兴趣和激情,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集中同学们的注意力。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计算机更新换代很快。计算机组装实验室中不可能及时更新当前主流设备,那同学们如何才能了解当前主流设备的性能与价格呢?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各类计算机硬件介绍的网站,给学生详细讲解各类器件的参数、性能、价格。
因受实验场地等因素限制,在讲解计算机组装过程中,同学们全部围绕在任课教师身边,只有站在老师边的少部分同学能够看清楚老师的每个组装细节。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在开课前拍摄一段关于计算机组装的教学视频,然后通过投影逐步讲解,对于重点难点可以放慢速度或者回放进行重点讲解。通过自拍教学视频,老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明白。
因实验室内可供学生拆卸的机器不多,特别是当前流行的计算机,很难保证人手一台。且由于学生在教学初期对计算机不够熟悉,虽然教师讲解了计算机组装方法,但学生在实际实训操作中,还不能完全掌握计算机组装的一些要领,常出现一些违规操作,导致一些重要器件的损坏。这既加大了实验室经费,又使学生有了畏惧心理。对此,在计算机组装初期、BIOS设置、硬盘分区、操作系统安装与调试、系统备份等实验中,可以通过Flash、3DMAX等多媒体软件,设计形象生动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仿真实验室,大幅节约实训成本。另外,同学们可以通过虚拟实验室,可以随时随地的完成实验。待同学们基本掌握了相关技能后,再利用实物动手实践。通过二者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学生动手能力。
(二)积极运用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参与实验。我们可以将同学们3-4分为人一组,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分成计算机硬件组装、操作系统安装、应用软件安装与调试、杀毒软件安装、数据恢复与硬盘分区、操作系统备份与恢复等六项实训任务。每个小组成员明确项目任务,积极思考任务实施步骤,然后有条不紊地开展实验任务,在任务实施中受阻时相互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最后检查任务完成情况。通过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实验的正常开展,明显提高教学效率,并在培养同学们技能水平的同时增强同学们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三)采用故障设置法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教学重点是解决实际使用计算机时遇到的各类问题。任课教师可带领学生梳理、总结各类硬件故障、软件故障的提示,再在实训中人为设置一些计算机故障,按照故障检测方法进行查找分类,直至故障排除。[3]可以将同学们生活中有故障的计算机拿到课堂上统一讲解。通过故障设置、排查、解决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收集整理经验,进一步提升同学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应注意的是,虽然笔记本电脑与台式机工作原理相同,但两者的内部结构还存在相当大的差别。因此,笔者认为应在实训课程中,加大笔记本电脑硬件内容的介绍和操作。
三、施行单项实验项目考核
笔者认为,本门课程可以分为计算机硬件组装、操作系统安装、应用软件安装与调试、杀毒软件安装、数据恢复与硬盘分区、操作系统备份与恢复等六项实验项目内容。每次对单个实验项目内容进行考核,实训结束再将各个实验项目考核得分汇总,得出最终成绩。拆分实验项目进行单独计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实践的练习,确实把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落到实处,使学生能在轻松学习的基础上掌握一项技能,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通过这种考核办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避免学生为考核而死记硬背理论知识,反而忽略锻炼实际动手能力的弊端。
一、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内涵
模块化课程体系是以就业为导向、与职业岗位相对应的课程体系。模块课程体系采用模块教材,教学内容由若干个模块构成,一个模块可以是一个知识单元,也可以是一个操作单元,还可以是一个情境模拟单元。它注重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的对接,是把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有机地、系统地结合在一起的教学。通过模块教学方法的实施,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动手能力。
二、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模块化教学是以计算机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划分模块,使得每一模块与就业岗位形成真实联系。模块化课程体系将基本知识和技能设计为基本知识模块和基本技能模块,将具有实用性,与就业岗位密切相关的知识设计为专业技能模块。基本知识模块、基本技能模块和若干个专业技能模块组合成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
1. 基本知识模块。包括文化基础课程(如数学、语文、计算机英语等)、办公自动化(如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计算机基础等)。本模块重点让学生有较强的基础知识。
2. 基本技能模块。在掌握了基础知识模块之后,通过文字录入、排版、电子表格、计算机硬件维修的训练,强化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使学生能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
3. 专业应用模块。在掌握基本技能模块之后,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就业方向来选择相应的专业应用模块。如,网页设计模块(Photoshop、CorelDraw、flash、DreamWeaver等)、平面设计模块(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计算机硬件维修模块(计算机结构与工作原理、计算机故障讲解及排除、板卡的安装及设置)、程序设计模块(C语言程序设计、VB程序设计、VF程序设计等)、网站设计模块(ASP动态网页设计、网站建设与信息安全、网络管理与维护、计算机网络组建、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等)。
三、改革传统教学形式,课程内容项目化
课程内容项目化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主要内容和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模拟出类似的项目,围绕项目这一特定的教学目标任务,将理论知识融入到技能训练之中,充分体现了实用性、针对性和做学教一体的原则,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得到有机的融合。
实施课程项目教学过程中,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采用了课堂学习、小组学习、个人学习等教学组织形式,在此过程中注重学生协作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把教师转变成课堂的组织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学习,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四、模块化教学取得的成效
1.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我校是三年制中专学校。新生入学后,第一年学习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模块课程,学生对专业有了明确的认识,为学生第二年进行职业方向的选择提供了指导。第二年进行职业技能模块学习,第三年进行顶岗实习。实施“模块化教学”后,学生不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尝到了学习的乐趣,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就业能力。
1.职业学校毕业学生专业技能差,就业困难
专业对口率不高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就业对口率很低。在对口就业的学生中,多数也是从事着计算机销售与组装的低端工作,而仅有少数能从事如,局域网建设、网站建设、网页制作与维护等稍高端一些的工作。这就反映了学校的课程设置尚不能与市场完全对接,与就业市场需求有较大距离。学生缺乏相应的实践操作机会,导致学生的专业技能不过硬,因而无法胜任较专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工作。
2.教学设施不完善
专业教师水平不高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需大量的计算机硬件设施,一般学校仅有普通计算机操作机房,只能够进行软件操作。缺少计算机网络维修、安装的情景性实践训练机房。另外,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师毕业于正规网络专业院校的并不多,大多是半路出家。而且职业学校对教师的专业培训不重视,没有提供专业的培训机会,致使众多的教师还停留在毕业时的水平,如何能教出专业水准和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学生?
3.教学目标设置不当
与用人单位需求脱节社会对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需求是能从事小型局域网的组建与维护、网络设备的安装与维护、计算机软硬件的组装与维修以及网站的建设与维护等工作。而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的教学都较偏向软件,对局域网的组建以及计算机硬件的组装与维修则根本达不到社会的需求水平。许多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开设的课程与计算机应用、动画等专业开设的课程相差无几,学生毕业后掌握的知识也一样。只能用Office软件进行一些基本的文档处理工作,或用Photoshop、Dreamweaver、Flash等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制作网页,而对专业的网络建设知识和技术则根本不会,根本体现不出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特色。
二、专业教学改革思路
1.教学目标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紧跟甚至超前社会需求
职业学校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弱,对理论学习不会感兴趣,课堂上的理论讲授效果不理想,学生学习效果差。但是比较直观实用的动手操作和技能训练,学生则愿意做,比较感兴趣。计算机专业课程既有高深的理论课程,又有实用的操作课程。社会既需要理论研究和项目开发型人才,又需要实用操作型人才。这就为计算机网络的存在提供了可能,也确定了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目标定位:培养应用型、操作型技术人才。职业定位为计算机维护员、网络维护员、网站维护员和产品销售员等,对专业理论要求不高,只需实践操作的岗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培养的人才目标应该达到:
(1)使学生具备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
(2)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安装与维护的能力;
(3)使学生具备各种软、硬件故障的判断与维修的能力;
(4)使学生具备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与网络管理及应用能力;
(5)使学生具备组建小型局域网的能力;
(6)使学生具备建立和维护小型网站的能力。
2.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实践专业技能为本位
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多数为中小企业,因此对学校教学内容的制订应该从这点出发。学生在中小型IT企业从事的工作一般为计算机的销售、组装与维护,小型局域网的构建与管理、网站的建设与管理等。这些企业对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大致上可以分成两个层面:其一是基本技能,是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在未来工作领域都可能用到的技能;其二是与专业方向有关的,体现专业特色的核心技能。基本技能一般是指,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熟悉计算机硬件的功能、型号、参数与价格,能够熟练地安装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能够快速判断与解决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故障。而核心技能则是具有鲜明本专业特点的专门化技能。
3.教学方法坚持教、学、做合一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普及,学生动手组装计算机的热情也在不断高涨,兼容PC机以其价格低廉(相对于品牌机)而深受在校大学生的喜爱,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能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理论知识,更为自己能独立组装计算机(DIY)而对该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目前,很多高校开始把“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作为选修或开放实验课程来开设,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掌握一技之长。由于现行的理论或实验教材,作者从编写到出版,需经过一段较长时间,但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在不断升级,性能日益提高,带来了计算机新技术、新产品与相对滞后的教材内容相矛盾,要使学生能跟上硬件发展的步伐,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已不能适应课程发展的需要,要使实验内容跟上市场计算机硬件的变化,学生能产生该门课程兴趣,对该课程的实验内容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2课程的特点和要求
学生学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后,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能用所学知识选购和组装计算机,具备计算机软、硬件安装、调试和维护的基本技能,常用软件的使用,局域网的搭建。
该课程的特点:(1)课程内容多、知识面广,包括计算机组成部件、硬件安装、硬件测试、系统BIOS设置、优化、硬盘的分区规划、软件安装、局域网的建设、计算机日常维护。(2)知识更新快,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新知识、新产品不断出现,只有不断更新教学(实验)内容才能满足学生了解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要求,做到与时俱进。(3)课程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该课程的特点,要达到学习的效果和课程的目的,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环节来完成。
3实验内容改革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基础课程,要求内容新、更新快,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该门课程一般总学时32,占2个学分,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摒弃过去的先讲后练,甚至是只讲不练,在充分利用实验室计算机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内容和考核方式的改革,采取边讲边练,或者是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在课程的学时安排上,我们是理论为12学时,实验为20学时,基本内容大致分为6个独立的项目,现分别说明。
实验1.认识硬件(4学时)。通过理论讲解,使学生对计算机的主要硬件(主板、内存、CPU、硬件、光驱、显示卡、显示器)的性能指标,工作原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通过网上计算机硬件价格、性能的查询;结合市场调研,要求学生写出计算机硬件的调研报告[3],在某个价位的配置清单等手段,使学生从感性上对计算机组装产生兴趣。
实验2.计算机组装与维护(4学时)。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进行拆装的成本较高,破坏性较大,为此,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利用现有实验室原有资源,例如我们采用03年购买的清华同方机型进行拆装,要求明确目标、拆装顺序、拆装过程中的注意点(曾经有学生拆硬盘上的螺丝);在此熟练的基础上,给予指导,我们准备了15套目前较流行的计算机产品组装,进行分组实验,经过教师检查,方可上电。使得学生既掌握了计算机组装的步骤,又能接触到新产品,不至于用到的都是过时产品。
实验3.常见故障的分析与判别(2学时)。由于现行的计算机维修,主要是板卡级的,替代法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在本次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对实验2中的常见的一些故障能进行分析、判断,在相互讨论的基础上,自己能独立排错,以便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4.系统的安装(XP和WINDOWS2000Server)(4学时)。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掌握系统分区、硬盘格式化、BIOS的设置、系统的安装、网线的制作方法,利用H3C的交换机组建一局域网。
实验5.有关系统相关软件的使用(4学时)。该实验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涉及软件的下臷和使用。
(1)系统的备份(GHOST的使用)。
(2)系统的优化(WINDOWS优化大师的使用和注册表的了解)。
(3)系统的测试(SisoftSandra的使用)。
(4)常用杀毒软件的使用(瑞星、金山毒霸、卡巴斯基)
实验6.多媒体软件的安装与使用(2学时)。内容涉及
(1)图像处理软件
(2)声音
(3)播放器的安装与使用(豪杰、realPLAY、暴风影音)
4考核方式的改革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与实践,我们在考核方式上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是7+3模式,即理论占70%,实验占30%;我们采取的方式是3+7模式,即理论占30%,实验占70%。理论考核为辅、动手操作为主。
笔试考核为辅、实践操作比重高于笔试,各单项实验项目独立计分。这不仅使学生在考核上把风险分散到各个实验项目中去,也不必担心考试通不过,再次重修,真正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在实验的考核方式上采取多种形式。
(1)分组讨论(实验2)
(2)调研报告(实验1)
(3)实验报告书
宽松式的实验环境,学生在课内安排实验如不能及时完成的话,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由学生本人提出预约申请进行补做,达到规定的要求,分项目进行单独计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实践的练习,确实把按大纲规定的要求落到实处,使学生能在轻松学习的基础上掌握一项技能,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
5结束语
目前,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因此懂得计算机的软、硬件安装,常见的报错信息、检测方法,日常的维护和保养,“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势必将成为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程之一,尤其对于民办本科的学生来说,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大家的共识,通过对实验教学的改革,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消除学生对该门课程由于理论考试不及格而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学生能快乐学习,体会实验过程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功感,确实让这门课程变成大家想学又愿意学的一门课程,事实证明,通过本学期对该门课程的改革,无论从内容上还是考核方式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反映较好,收效甚大。
参考文献:
[1]徐鲁雄.改革计算机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推进素质教育[J].计算机教育,2006,(8):57-61.
[2]张世伟.浅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的教学模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7,(5):165.
[3]周苏.专业课程教学测评的创新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7):88-91.
[4]高尚,别小川.“计算方法”实验内容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0):106-107.
关键词:个人计算机;日常维护;硬件;软件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6-6550-01
近几年,网络与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并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迅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如今个人计算机在工作和家用方面已经非常普及,有台式的、有手提便携带式的、有微型的、还有中型的和大型的等,对计算机的日常维护的基本要求就是利用软硬件知识去保证机器正常使用。
1 家用计算机的维护要求和目的
1.1 硬件的维护要求和目的
越高档的计算机,它的硬件就越要求好的运行环境,好的环境就需要好的维护措施,才能防止运行环境变坏,才能保证计算机运行良好。所以,提出下列要求:
1) 定期检查电源散热风扇是否运转正常,灰尘多时要拆开清洁。目的是防止电源风扇停止转动而影响电源部件的散热。
2) 定期清洁软盘和光盘驱动器的磁头与光头(如半年一次)。目的是防止磁头或光头因为灰尘或脏物造成读盘出错。
3) 定期检查CPU、显卡等部件上的散热风扇是否运转正常。目的是防止风扇停止转动而影响CPU和显示卡等主要部件的散热。
4) 计算机要定期进行使用,避免长期放置不用。目的是防止计算机元件因为接触不良或电容失效而影响需要使用时无法工作。
5) 开机时应先给外部设备加电,后给主机加电;关机时应先关主机,后关各外部设备,开机后不能立即关机,关机后也不能立即开机,中间应间隔15秒以上。目的是防止电源电压对计算机元件的意外冲击而损害。
2 软件的维护要求和目的
1) 开机后,系统软件没有完成进入正常使用时,不能立即关机。目的是防止不但容易损坏软件,也会容易导致硬件损坏。
2) 基本应用软件安装使用正常后,马上进行系统区域备份工作(可利用GHOST软件备份到另一硬盘区域或另一个硬盘,还可以刻录到光盘上或U盘上)。目的是为快速修复系统软件作好预备工作。
3) 必须安装有防病毒软件后才能复制非本机的文件进入本机和上网浏览,防病毒软件发出提示时,不能确认的不要允许通过,防病毒软件必须要定期升级更新。目的是防止病毒软件损害计算机内的软件甚至是硬件,病毒软件几乎每天都在更新,所以防病毒软件也要求能自动更新。
4) 随时或定期做好自编文档、自拍图片和录象等备份工作(方法参照第2条)。目的是防止因为计算机系统软件或硬件的损坏而导致自己的劳动果实丢失。
5) 不要随便删除系统盘上的软件。目的防止系统软件链被意外损害而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6) 同类型的软件不要全部安装使用,只挑选一种。目的是避免软件冲突,例如把2个以上防病毒软件安装在同一主机,就可能因为双重工作甚至相互争先而导致软件运行速度下降,严重的会引起停机不工作。
7) 执行软件工作,没有必要的话,尽可能不要同时执行同类型的多任务工作。目的是防止CPU工作量大,耗能也大,速度也会降低,软件容易出错。例如同时进行多任务复制或下载工作,一个任务只需要30分钟,两个30分钟的任务,不等于在30分钟同时完成,而可能会变成需要60分钟才能完成,三个以上的任务就更加难以确定了,除非主机性能等各方面因素都良好会有例外。
8) 关机时按系统软件的要求进行操作,不要直接使用硬件按钮简单地进行关机。目的是避免系统软件出错或损坏,导致下次开机不能使用,或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启动软件自动进行扫描检查。
3 家用计算机的基本维修要求
今天,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变得更加密不可分,许多原先由硬件实现的功能改由软件实现。对计算机来说,软件成份占了相当部分。很多软件故障,客观上也表现为硬件的故障。有些故障是可以明显而容易地区分到底是硬件还是软件上的问题。有些则需要作一定的工作才可以判定到底是软件故障还是硬件故障。这就要求维修人员既要具备硬件知识,又要具备相当的软件知识。因此,提出下列要求:
1) 熟悉计算机硬件各部分功能,熟悉硬件自带软件的使用,熟悉组装过程。
2) 熟悉计算机通用系统软件的快速安装与使用,熟悉常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例如office等软件)。
3) 会使用测试卡、万用表等工具检查硬件基本数据状态。
4) 会对比分析硬件的正常与否,用替代法判断硬件的好坏。
5) 会使用工具软件检测硬件的性能。
6) 会使用工具软件调整或修复可以进行修复的硬件,如BIOS数据,硬盘物理部分损坏等。
7) 会分析检测主机关联设备的正常与否,会检测常见设备的正常与否,如打印机。
8) 会分析主机故障的原因是属于硬件引起还是软件产生的。
9) 需要熟悉局域网有关硬件和软件的安装和应用,会分析网络故障的原因是由硬件还是软件引起的。
10) 对每次出现的故障和维修结果,要进行记录和总结,积累维修资料,多翻阅学习计算机软硬件书刊,以提高维修的效率。
4 结束语
尽管大部分计算机使用者并非专业人员,但是只要了解计算机日常维护的基本知识,并养成好的使用习惯,相信计算机会成为每个人的朋友,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无限乐趣。
参考文献:
[1] 谢建全.计算机与外部设备维修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3).
关键词:计算机 硬件维护 原则 方法
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计算机硬件的维护往往都是在出现故障之后才采取维护措施,而正确的维护方法并非如此,对计算机硬件进行维护必须要提前养成良好使用习惯,做到预防为主。计算机硬件性能与故障和多种因素相关,我们日常使用环境都会对计算机硬件造成很大影响,所以除了要保持硬件的清洁以外,还必须在平时的使用过程中仔细观察和排除计算机故障。
1.计算机硬件概述
计算机硬件主要指的是在计算机系统中由机械、电子和光电原件所组成的各种各样的物理装置总和,计算机硬件包括键盘、鼠标、音响、显示器、硬盘等外部设备,以及CPU、主板、内存、驱动器、电源等主机箱内部设备。
⑴CPU即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核心部件,包括运算器与控制器两部分,CPU的品质决定着计算机系统档次的高低,而数据传输位数与主频反映着CPU的品质,主频越高CPU运算的速度也就越快。⑵内存,也叫做内存储器,与CPU直接连接,主要用来存储所运行的数据与程序,内存按照工作方式的不同又分为RAM随机存储和ROM只读存储器,外存则主要是指硬盘、软盘等常用设备[1]。⑶主板,安装于机箱内,是微机重要部件之一,主要的原件有BIOS芯片、扩充插槽、主板和插卡直流电源供电接插件、I/O控制芯片等,主板性能直接影响微机系统性能;⑷驱动器是通过某个文件系统格式化且带有驱动器号的存储区域,可以是软盘、光盘或者其他的磁盘,其功能主要是接收控制箱信号,再将信号处理传至马达,最终反馈到主控制箱;⑸电源是主机心脏,主要将220V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为电脑主板、驱动器、显卡等配件供电的设备,是电脑各部件供电的枢纽和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部分是开关型电源;⑹键盘、鼠标、绘图仪属于计算机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则有显示器、音响和打印机等。
2.计算机硬件维护的重要性
计算机硬件维护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在计算机系统中,计算机软件仅仅作为一个计算机的工作平台,要保证计算机运行环境的良好性就必须将计算机的软件与硬件相结合。若计算机硬件的维护不到位,容易出现频繁死机和资料数据丢失等情况,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⑵计算机属于高科技电子产品,对外部环境的要求较高,所处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等都会对计算机性能造成影响。而计算机硬件是计算机进行工作的基础条件,所以使用过程要注意防尘和防水,否则容易产生故障。⑶在计算机的损害事件中,硬件故障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通常是由于维护不当所造成的。例如:电脑使用时间较长则会使机箱内布满灰尘,可能会引起电源和CPU等内部的部件烧毁,同时造成显示屏高压放电而损坏主机,所以必须在日常计算机使用的过程中注重其维护和保养。
3.计算机硬件维护需遵循的原则
3.1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维护原则
在计算机硬件的维护过程中,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引起计算机硬件故障的较简单和较普遍的问题,先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无法将故障解决时再考虑从复杂检测程序入手。如进行检测和维护时,最基本的是进行计算机的清洁,之后再检测主机和电源与其他设备,从简单到复杂。又如:当计算机突然关机时,首先应该考虑是否是因为主机的温度太高,如果不是就要考虑计算机是否携带了含有病毒的计算机软件[2]。总之,排除故障和维护前要对其关联详细掌握,并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维护原则,在节约维护时间的同时降低维修的成本。
3.2遵循以预防为主的维护原则
计算机硬件预防为主的维护原则,主要指的是在计算机硬件发生故障之前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避免故障的发生:⑴要确保计算机所处的工作环境通风和干燥,以此保证计算机工作稳定性,打雷等天气恶劣的情况少使用计算机。计算机开机时应将电源先打开,隔一段时间后再进入系统,这样做是为了避免电压的不稳定导致计算机硬件损坏。⑵经常保持计算机硬件的清洁,由于计算机使用时间长会堆积较多的灰尘,这些灰尘会影响计算机的硬件散热和使用,加之计算机磁场能吸引灰尘,导致设备间接触不良,所以要经常清洁计算机硬件,延长其使用寿命。⑶养成对计算机正确操作的习惯,避免过频繁地开机和关机,计算机软件尽量使用正版软件,若长时间不使用计算机的情况下要将计算机关闭。
4.计算机硬件维护的具体方法
4.1主机的具体维护方法
主机的维护主要从CPU、主板、以及显卡和声卡几个部分进行,每一个部分的维护都十分重要。CPU在计算机中的作用相当于人的大脑,而主板则相当于神经,显卡和声卡则相当于视觉和听觉系统。在具体的维护过程中,主机切记不可频繁的开机和关机,要保持一定的时间间隔,关机时要先退出应用软件再退出操作系统,避免软件损坏和数据丢失。开机情况下避免移动主机,机箱也不可随意的打开,另外,避免在开机情况下触摸电路板,以防电路板烧坏,最后要定期对主机排风口灰尘进行清理[3]。维护人员在维护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防范,必须将电源断开,机箱打开之前用手触摸墙壁或地面释放静电,插卡和主板尽量拿边缘部分,不要去触摸集成电路,触摸也需戴上接地指环。另外,避免穿易引起静电的胶鞋,条件允许可以采用防静电地板。
4.2硬盘和光驱的维护方法
硬盘主要是用于存储和读写程序及资料,是计算机主要组成部分,在使用中经常会在与主机接口处堆积大量的灰尘,使硬盘的供电不稳定最终损伤硬盘,所以要常清理灰尘尽量避免灰尘进入到硬盘里,同时要避免在硬盘工作时断电,还应经常对硬盘碎片进行整理。光驱的维护关键在于正确使用光驱,首先在光盘使用过后要将光盘取出,避免磁头老化,其次,不可在运行状态下强行将光驱打开,这样会使部件损坏,最后要注意不要使用划痕多和质量低劣的光盘。
4.3键盘鼠标的维护方法
键盘在使用过程中要防止饮料和水等溅到键盘里而使键盘短路,长期使用后定期将键盘拔下翻转过来轻拍键盘以去除灰尘,不使用键盘的时候应用保护膜将键盘罩住,最后在使用中不可用力的敲击,以免键盘失去弹性。鼠标的维护中要注意保持桌面清洁和平整,要养成用鼠标垫的习惯,按压鼠标时不要太过用力,以免鼠标下方的滚动求变形。另外,保持机械鼠标滚动求的清洁,使其滚动时不受影响,按鼠标键的时间不可过长。
4.4显示器的维护方法
显示器的维护首先要保持显示器的清洁,不使用显示器的情况下可用防尘罩或者布将显示器罩住,并使手机和银行卡等磁性较强的物品原理显示器,避免显像管磁化。其次不要随意对显示器分辨率进行设置,还要避免显示屏的内容长时间不变化而使荧光粉老化。最后显示器对比度和亮度不可太强,显示器过亮或是对比度较强会加快显像管灯丝的老化速度。
综上所述,进行计算机维护的首要前提是在遵循计算机硬件维护原则的基础上来进行计算机的维护,基本原则有预防为主和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其次,在维护的过程中采取正确的维护方法,掌握计算机硬件维护的基本知识,在日常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养成良好习惯,以此来提高计算机运行的速度和使用的性能,让计算机更好的为社会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江卫胜.计算机硬件的维护原则与综合策略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2,25(05):476-477.
正常使用。对计算机的维护和维修,不但要懂得硬件的知识和技术,还要懂得软件的知识和技术。只有掌握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才能搞好计算机的维护和维修工作。
【关键词】 硬件;软件;计算机;要求;目的
一、家用计算机的使用要求
现在,通常的家用计算机主要是青少年用于配合学校学习而购置,硬件以单CPU台式机为主,配以微软系统软件、OFFICE软件和防病毒软件为主。实际上,青少年把计算机用于学习的时间不多,多是用于上网浏览和打游戏。他们使用的硬件往往是比较近代的产品,配置也比较高新;对应用技术软件则要求不多,至多在添加设备扫描仪的同时加上图形软件。
二、家用计算机的维护要求和目的
1.硬件的维护要求和目的。越高档的计算机,它的硬件就越要求好的运行环境,好的环境就需要好的维护措施,才能防止运行环境变坏,才能保证计算机运行良好。提出下列要求:(1)定期检查电源散热风扇是否运转正常,灰尘多时要拆开清洁。目的是防止电源风扇停止转动而影响电源部件的散热需要。(2)定期清洁软盘和光盘驱动器的磁头与光头(如半年一次),目的是防止磁头或光头因为灰尘或脏物造成读盘出错。(3)定期检查CPU、显示卡等部件上的散热风扇是否运转正常,目的是防止风扇停止转动而影响CPU和显示卡等主要部件的散热需要。(4)计算机要定期进行使用,避免长期放置不用,目的是防止计算机元件因为接触不良或电容失效而影响需要使用时无法工作。(5)开机时应先给外部设备加电,后给主机加电;关机时应先关主机,后关各外部设备,开机后不能立即关机,关机后也不能立即开机,中间应间隔15秒以上,目的是防止电源电压对计算机元件的意外冲击而损害。
2.软件的维护要求和目的。(1)开机后,系统软件没有完成进入正常使用时,不能立即关机,目的是防止不但容易损坏软件,也会容易导致硬件损坏。(2)基本应用软件安装使用正常后,马上进行系统区域备份工作,目的是为快速修复系统软件作好预备工作。(3)必须安装有防病毒软件后才能复制非本机的文件进入本机和上网浏览,防病毒软件发出提示时,不能确认的不要允许通过,防病毒软件必须要定期升级更新,目的是防止病毒软件损害计算机内的软件甚至是硬件,病毒软件几乎每天都在更新,防病毒软件也要求能自动更新。(4)随时或定期做好自编文档、自拍图片和录象等备份工作(方法参照第2条),目的是防止因为计算机系统软件或硬件的损坏而导致自己的劳动果实丢失。(5)不要随便删除系统盘上的软件,目的防止系统软件链被意外损害而系统无法正常工作。(6)同类型的软件不要全部安装使用,只挑选一种,目的是避免软件冲突。(7)执行软件工作,没有必要的话,尽可能不要同时执行同类型的多任务工作,目的是防止CPU工作量大,耗能也大,速度也会降低,软件容易出错。(8)关机时按系统软件的要求进行操作,不要直接使用硬件按钮简单地进行关机,目的是避免系统软件出错或损坏,导致下次开机不能使用,或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启动软件自动进行扫描检查。
三、家用计算机的维修要求
(1)熟悉计算机硬件各部分功能,熟悉硬件自带软件的使用,熟悉组装过程。(2)熟悉计算机通用系统软件的快速安装与使用,熟悉常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3)会使用测试卡、万用表等工具检查硬件基本数据状态。(4)会对比分析硬件的正常与否,用替代法判断硬件的好坏。(5)会使用工具软件检测硬件的性能。(6)会使用工具软件调整或修复可以进行修复的硬件。(7)会分析检测主机关联设备的正常与否,会检测常见设备的正常与否。(8)会分析主机故障的原因是属于硬件引起还是软件产生。(9)需要熟悉局域网有关硬件和软件的安装和应用,会分析网络故障的原因是由硬件还是软件引起。(10)对每次出现的故障和维修结果,要进行记录和总结,积累维修资料,多翻阅学习计算机软硬件书刊,以提高维修的效率。
四、非家用计算机的维护和维修要求
(1)必须具有家用计算机维护和维修技能。(2)要了解和熟悉本单位或行业的计算机硬件构造,知道部件的性能。(3)要了解和熟悉本单位或行业的软件的安装和使用,要设置软件的备份工作。(4)要熟悉常用工具软件的安装和使用。(5)对24小时运行的机器,要定期在机器闲时阶段进行停机或不停机检查和维护。(6)对配有的UPS电源,进行定期的放电和功率测试,防止UPS电源失效而无法起到备用电源的功用。(7)设置运行维护记录表格,定时记录有关状况,以保证维护工作执行和完成。
参考文献
[1]王佩珠.电工电子学[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