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康复护理学的概念范文

康复护理学的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康复护理学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康复护理学的概念

第1篇:康复护理学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康复护理学;教学方法;护理教育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flippedclassmodel,FCM)又称反转课堂或者颠倒课堂,这一教学模式的理念最初出现在19世纪,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全球院校的视频公开课快速而广泛的传播以及可汗学院的盛行,这一教学模式逐渐被广泛认可和推广应用[1]。翻转课堂的基本思路是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在课前教师指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料完成教材上知识点的学习,并总结出存疑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中教师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学生互相交流和解答存疑的问题,通过与学生交流探讨,使学生完成课前学习知识的内化[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点是能够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从而能够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3]。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越来越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焦点。康复护理学是一门以实用性和技能性强为特点的新兴学科,在我国仍处于初步兴起、积极传播、总结实践并探索改革的阶段,尤其是其在高等院校中教学方法的改革仍然处于探索阶段[4]。本研究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康复护理学的本科教学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选修课康复护理学课程的学生,2015年学习课程的学生为对照组,2016年学习课程的学生为试验组。其中试验组31名学生,对照组30名学生。试验组男生2名,女生29名,年龄(20.15±1.02)岁;对照组男生2名,女生28名,年龄(21.05±0.94)岁。两组课程安排、任课教师及学生性别构成、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康复护理学共有7个章节的教学内容,两组的教学课时均为32学时,由同一个教师队伍任教。1.2.1试验组教学方法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充分发挥课程学习小组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①课程开始前的准备阶段:课程开始前即将本章节将要学习内容的教学视频、图片和授课使用的PPT以及本章节自测题等统一发放给学生,学生则在教师预先发放的教学视频等基础上,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或者图书馆相关书籍和文献查找完成自学。自学过程中学生将存在的问题形成书面材料的形式提交课程学习小组。②学习小组总结讨论阶段:待所有学生均完成自学,并用本章节自测题检验自学效果后,各学习小组对组员存在的问题进行组内讨论等方式解决,经学习小组讨论后仍未能形成一致解决意见的问题(每组1个或2个问题)待上课后提交课堂讨论。③课程学习阶段:课程开始后,各小组分别提交本组存疑的问题,其余小组成员积极发言补充,并对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然后由老师对各组存疑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课堂讨论。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流程帮助学生充分掌握课程内容。1.2.2对照组教学方法采用传统教学法逐章系统讲授。

1.3效果评价

1.3.1课程成绩评价本课程为选修课,平时成绩由教师根据学生在讨论活动中的表现计分,采用百分制,占总成绩的30%;期末理论闭卷考试成绩占70%。1.3.2问卷调查采用张喜琰等[5]编制和广泛应用的自主学习能力调查问卷,该问卷更适用于护理专业大学生(Cronbach’sα=0.822),问卷包括学习动机、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信息素质4个维度,总共30个条目,其中学习动机包括8个条目,自我管理能力包括11个条目,合作能力包括5个条目,信息素质包括6个条目。均采用5级计分制,分值越高说明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越强。调查问卷由教师在最后一次课程结束后课堂上统一发放,并现场回收,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学生年龄、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分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学习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

第2篇:康复护理学的概念范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内科护理学》作为临床护理学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是着重研究患内科疾病的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等方面健康问题的发生及发展规律的同时,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处理患者的健康问题,达到保持和促进患者健康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

2.本次说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脑梗死病人的护理”选自于内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李秋萍主编)第九章(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四节(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脑梗死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本次课的学习目标是在巩固脑血管疾病的护理常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一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护理知识。

二、学情分析

《内科护理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基础护理学、医学基础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基础上开设的。学生在本次课之前掌握了内科护理学的知识和技能,这为学习神经系统疾病的护理及日后从事专科护理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认知、能力和情感目标。(1)认知目标:熟悉病因及发病机制、处理要点、护理评估和护理诊断;掌握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运用已学的护理知识为病人做健康指导,并能给予病人及时正确救治和护理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护理工作,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和高尚品德。

2.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2)教学难点:临床表现。

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法

⒈教学方法。综合采用提问式、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等多种教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讨论中与学生互动沟通、共同提高,有利于信息的多角度传递,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学习成绩。

⒉教学手段。采用“传统教学法+现代化教学法、多媒体+板书”的方式。通过图表、图片、视频等,再现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对板书进行合理设计,板书左半部分用于书写标题,右半部分用于对某部分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如作图、绘制表格。

⒊学法。指导学生采用读书法、预习法、讨论法、质疑法、总结法等方法进行学习。

五、教学环节设计

⒈课前准备环节。指导学生课前复习相关的神经解剖知识以及《健康评估》中有关肌力、意识障碍的评估方法等知识,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新课内容进行充分预习,课前把握脑血管疾病的护理特点,做到带着问题来听课。教师认真做好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准备好教案、讲义及多媒体课件等资料。

第3篇:康复护理学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高职;内科护理;工作过程;教学模式

在护理专业中,内科护理学是支撑其主要专业理论的科目,基础知识系统庞杂,涉及范围较广,承担着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医学教学的重要作用,其为学生提供的先进的理论知识,以及对病因、临床表现的科学分析,能让学生快速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内科护理是一项较为细致、繁杂的工作,对护理人员要求很高,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还要有细心观察问题、快速归纳、找出问题根源的能力。在传统的内科护理课堂教学模式中,大多以教师为中心,注重书本中的理论知识,或者仅仅由教师将实践过程展示给学生看,这样的课堂,学生参与度很低,即使理论知识掌握牢固,也无法很快适应该岗位的具体工作要求,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综合专业水平大打折扣。在新时代的倡导下,高职内科护理课堂教学在寻找自身创新的新视角――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模式立足于具体工作中的实践需求,以护理工作中遇到的状况和问题为基础理论知识来源,并以实践应用为教学载体,让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问题,寻求解决方式,并进行自我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先进性在于其实践性,而且针对性较强,着力于培养学生在具体工作中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A高职学校为例,其教材版本为人卫版内科护理学及成人护理学,简单探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高职内科护理中的运用。

一、研究方式采取比较研究法

研究对象为A高职学校2012级护理专业1班和2班的学生,两班学生都是通过全国统一高考录取的,基础水平并无太大差异。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分成创新班和保守班两个班级,两班全部是女生,创新班年龄为20~22周岁,平均年龄为21.2岁,保守班年龄在20~22周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1.5周岁,其中,在创新班实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保守班依然采取以往以教授书本基础知识为内容的传统教学模式。两班教材均为人卫版内科护理学及成人护理学,其余教学因素,如教学环境、代课教师、资料等全部相同。

二、教学模式理念阐述

传统的教学模式认识到理论与实践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分开,这样就会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或者在运用理论知识时十分笨拙,而且也凸显不出高职护理教育的主要特点,护理本科教育的主要方向是把学生培养成研究能力强的护理人才。这体现在教学中,就是以学科知识内容来安排课程,主要解决的是“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而中职护理教育的主要方向是培养服务型护理人才,在教学中则呈现为基于经验培养的技能学习,主要解决的是“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高职护理教育与他们相比有多方面的差异,其教育的主要方向是培养具备较高策略技能的护理人才,既要知道“为什么”,还要知道“怎么做”,即高职护理教育要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A高职学校为顺应高职教育改革的步伐,在对内科护理进行课程开发时,严格根据实践操作步骤来组织教学内容,凸显高职护理专业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三、教学方案的制订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要严格按照内科住院病人护理工作过程的实践操作来安排课堂教学。在课堂上,要选择教育价值高的案例,以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程序为步骤组织教学内容,先让学生回答“这个是什么病?”“病因是什么?”“如何治疗?”等问题,之后在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后,学生就基本掌握了此疾病的概念性知识、病理、发病机制等,然后根据实际的护理工作安排学生进行模拟。

四、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选取的,针对内科护理学科以及内科护理学及成人护理学教材,大致可以选取讲授法、病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体验学习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其中,病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使用最为广泛,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但要注意,选取的病例要有较强的典型性和可操作性。

护理专业本身就是一种对实践操作需求较大的专业类型,其中的内科护理更是内容庞杂,更需要“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作支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是新时期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致力于增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相互转化能力,正是目前社会所崇奉的人才理念。

参考文献:

[1]丁琦,汪德宏.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10(02).

第4篇:康复护理学的概念范文

【关健词】男护生;护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6-190-1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男护士开始逐渐走上护理岗位,越来越多的医院需要更多的男性护士加入到这个行业。我们在护理教学中,应用Roy适应模式理论分析男护生存在的压力刺激和适应方式,提出一些改进护理教学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1男护生存在的压力刺激和适应方式

Roy适应模式理论为美国护理理论家Sister Callista Roy于1974年提出的一种护理理论,Roy认为人是具有生物、心理和社会属性的有机整体,是一个适应系统。根据Roy适应模式理论,人对刺激的适应方式表现在生理需要、自我概念、角色功能和相互依赖四个方面。由于受传统习俗、社会偏见等影响,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较低。当社会上的人们认为护理工作是女性的权利,对男护士职能做出较低的评价时,男护生容易对职业的发展丧失自信,对职业前景发生困惑或动摇。在适应的4个方面出现不适的反应。

1.1生理需要方面

从小在长辈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男护生,经历的磨难少,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差,非常在意是否被他人接受。当亲戚朋友或昔日的同学认为男性当护士很没有出息时,会感到压抑、焦虑,出现头痛、失眠等生理上的不适。

1.2自我概念方面

男护生进入专业课学习后,会发现繁杂琐碎的护理工作与自己想象的存在着差异,认为护理就是“服侍”病人,护士是单纯地实施打针发药等机械性的操作,因而产生“护理工作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及失落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缺乏认同感,对自己选择的职业发生了动摇。

1.3角色功能方面

护理工作有服务性的一面,比如进行床单位的整理,患者的生活护理等,这种照顾性、服务性的工作让男生觉得有损男性的威严。“小护士”与“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形成较强烈的观念冲突,造成自我角色的困扰,而用回避的方法来达到心理的平衡。

1.4相互依赖方面

护理专业以女生为主,置身于“女儿国”里的男护生往往很多活动都不能组织起来,有势单力薄、孤独无助的感觉,感到缺少理解、支持和关怀,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

2方法

2.1教学中渗透专业思想教育

在各章节学习中,逐步引导男生认识护理专业的性质、特点、职业价值。除了讲授专业知识,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护理专业内涵及护士角色的认识,不断将护理理念融入到他们的头脑中,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

2.2树立榜样作用

介绍当代优秀男护士的成长过程,展示香港、国外男护士的图片资料,提供形象模式,为护生树立与其能力相当的正面榜样。也可以请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学长回校座谈,交流经验,他们与在校的男护生曾有过同样的经历,他们成功的经历将更加有鼓励作用。

2.3提高综合素质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医学模式的转变对男性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良好的适应和接受能力,敏捷的思维和应变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提高男护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开展男护生礼仪训练,举行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护士授帽仪式、学术报告会等,培养男护士风度,提高综合素质。

2.4提高沟通能力

为提高男护生沟通交流的技巧,在护理教学中,可采用自编的“操作用语模版”,强化练习,有利于克服沟通障碍,提高沟通能力。课堂中也可根据患者在不同时期的心理反应,收集来源于临床一线的实际案例,设置问题情景,让他们亲身扮演情景的各种角色,然后以小组式开展充分的讨论,使其以真情实感去体会患者的痛苦,学会采用亲切婉转的语言技巧,作好解释、安慰工作。

2.5教学方法多样化,突出培养特色

采用启发式、发现式、讨论式、个案式、评判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图、文、声并茂的CAI软件,恰当地使用图像和声音来表达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富有吸引力、直观性,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中可适当调整课程设置,加强男护生特色专科课程的学习,如急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康复护理学、精神病护理学,以适合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期望。

2.6简化流程,发挥特长

教师在各项操作教学中,只强调原则,不过分强调具体操作步骤。可将一些复杂的操作技术流程分解成简单容易操作的程序,让他们熟记简易程序后,在遵循原则的基础上完成操作。同时结合男生动手能力强、思维理性、判断能力强、处事果断、依赖性小、竞争意识强、善于接受新事物等优点和长处,在操作过程中仔细观察,发现每一名男生的特点和长处,创造条件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多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其愿意学,有兴趣做。

2.7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创造和谐学习氛围

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护生的角色适应。教师应引导他们学会尊重人、理解人,以真诚的态度保持融洽的人际关系,进而形成强大的支持系统,促进角色的转变。在教学中多注意男护生的感受,避免护理教学过程中的性别歧视与忽视,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产生归属感,尽快融入到群体中,快速适应护士角色。

第5篇:康复护理学的概念范文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人民医院科教科,山东淄博 256300

[摘要] 目的 探讨案例教学法在肿瘤外科护理带教中应用的研究。方法 随机整群抽样法选择2011级、2012级、2013级3个护理学院来我院实习的专科学生120名,随机分为案例式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各60例,观察比较两组学生接受课程后对学习收获的自评情况和接受课程后理论和操作技能评分。结果 案例式教学组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基本实验操作的能力、提高掌握理论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抬高自学和组织能力上都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案例式教学组的理论得分、操作技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的总分(79.9±6.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2.0±7.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外科护理带教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关键词 ] 案例教学;肿瘤外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c)-0085-02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进行了教学改革,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以分析典型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1]。该院于2011年9月—2013年9月在对该院护理学院部分学生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探讨案例式教学在肿瘤外科护理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整群抽样法选择2011级、2012级、2013级3个护理学院来我院实习的专科学生120名,随机分为案例式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各60例,案例式教学组其中男性20例,女性40例;年龄19~24岁,平均(20±2.1)岁;传统教学组其中男性15例,女性45例;年龄20~23岁,平均(21±1.9)岁;统计学分析,两组学生一般情况(性别、年龄)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李梦樱编著的《外科护理学》[2]作为教学内容。严格把握大纲要求,突出重点和难点。传统教学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教师通过口述,板书或PPT进行讲解,学生通过耳听、笔记。讲解后老师演示后学生模仿,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答疑。课后开放实验室学生练习。案例式教学组通过结合肿瘤外科教学特点,选择不同系统常见的、多发的典型案例引出课程内容,师生共同探讨所学内容的基本概念及其原理,要求学生根据案例情境收集资料,通过所学的肿瘤外科知识,经过思考,提出问题所在,研究解决方法。在实践课中根据案例的具体情境研究解决问题的相关技术,如肿瘤科多数患者需要进行静脉化疗,护士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腹腔灌注、静脉滴注化疗。此外,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不尽相同,带教老师可以结合具体案例和药物指导护士进行全程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主动观察和综合判断能力,然后要求学生总结汇报,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考核同时进行总结验收,拓展原来的案例介绍新的案例。

1.3观察指标

于2013年10月对两组学生进行自评式问卷调查和相关专业技能考核,比较两组学生接受课程后对学习收获的自评情况及专业技能掌握情况。调查问卷主要依据社会问题解决修订量表[3]自行设计,主要包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问题解决修订量表[3],共52个条目,有5个分量表:正性问题定向(Positive、Problem Orientation);理性问题解决(Rational Problem Solving);负性问题定向(Negative Problem Orientation);冲动/疏忽风格(Impulsivity\Carelessness Style);回避风格(Avoidance Style,AS)]、提高基本实验操作的能力、提高掌握理论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抬高自学和组织能力等方面内容;技能考核主要考评两组学生在接受课程后理论和操作技能(随机从相关专业题库中选题,其中急症护理理论和操作技能各计5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接受课程后对学习收获的自评情况比较

共发放调查文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20份,回收率为100%。治疗组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基本实验操作的能力、提高掌握理论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抬高自学和组织能力上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接受课程后对学习收获的自评情况比较[n(%)]

2.2两组学生接受课程后理论和操作技能评分比较

案例式教学组的理论得分、操作技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的总分(79.9±6.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2.0±7.1)分,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接受课程后理论和操作技能评分比较(分 )

3讨论

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称之为案例教学[4-5]。案例式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它将乏味的讲说形式转变为热烈的讨论,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和巩固理论知识[6],在本研究中,采用案例式教学的学生,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于学生整合利用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具有重要作用,大量研究已证明其在教学授课中的重要作用[7-8]。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案例式教学组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基本实验操作的能力、提高掌握理论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抬高自学和组织能力上都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 P<0.05);案例式教学组的理论得分、操作技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总分(79.9±6.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2.0±7.1)分,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传统教学法即传授-接受教学模式,主要是由教师对所传授知识进行讲解和说明,多采用灌输性教育,导致学生消极被动的心理状态和求知状态,进而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并且很难将所学知识付诸于实践中[9-10]。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案例式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不但增强教学效果,加强知识的应用,还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素质和较少临床的差距[11]。

案例教学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的要求很高,需要老师用大量的时间来精心策划符合教学需要的病例,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对典型的案例加以说明,让学生在情景的创设中对病例进行分析、推断和判断,来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出适当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能力[12]。综上所述,肿瘤外科护理带教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有独创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参考文献]

[1] 贾淑平.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护理《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中的教学效果比较[J].现代预防医学,2014,40(6):1199-1200.

[2] 李梦樱.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11:41.

[3] 梅碧琪,周英,周薇.案例式教学法在护理本科生传染病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11):57-58.

[4] 顾志华.案例学习对护生职业态度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9,24(2):13-14.

[5] 鞠昌萍,喻丽,陈香.小组讨论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0,36(23):2868-2869.

[6] 朱珠.案例教学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637-638.

[7] 李久霞.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1):146-147.

[8] 马素慧,窦娜,陈长香,等.临床运动疗法学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效果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5):454-456.

[9] 郭贵龙,李卓英,胡孝渠.案例教学法在肿瘤外科教学中应用的实验研究[J].医学教育探索,2010,9(9):1219-1220.

第6篇:康复护理学的概念范文

1 社区护理的发展阶段

社区护理的发展经历了正式地段访视护理阶段、公共卫生护理阶段和社区护理阶段[2]。

2 社区护理的概念

2.1 社区

社区(Community)一词自问世以来,已有多种解释,围绕着这个概念的争论也很多。我国社会学家先生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将社区定义为:“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家族、氏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2.2 社区护理

社区护理(Community Nursing)是指护理人员立足于社区,面向家庭,以社区内居民的健康为中心,以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为重点服务对象,为其提供集预防、医疗护理、康复护理、保健、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和连续性的健康护理。

社区护理的特点和目的是为了满足整体人群的健康需求。社区护理的对象是社区内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团体。社区护理工作的目标是促进和维持健康,预防疾病与残障,促进个体、家庭或团体达到全民健康的最佳水平。社区卫生护理的焦点也转化为较完整的社区照顾和社区卫生计划,工作重点是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因此,开展社区护理,有利于促进护理学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

3 国外社区护理现状

3.1 美国社区护理 美国社区护理开展时间较长,体系相当完善。上世纪60年代初就通过了联邦政府医疗资助项目,将家庭健康护理扩展到花费较少的医院外社区健康护理。目前,美国的社区护理工作基本上实现了网络化,需在社区接受护理和康复的患者全部资料及信息交流均由计算机网络控制,资料由医院转入,根据家庭地址编入护士所管辖区域。社区健康护理有:①家庭健康服务; ②临终关怀; ③救护中心; ④社区精神健康中心; ⑤老人院。美国社区护理机构是一个独立的医疗单位,护士占80%以上。社区健康护士一般由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临床经验丰富的注册护士承担,要求至少有3~5年临床经验,具有较强的决策能力及合作和管理能力。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社区护士越来越多地参与二三级医疗保健,社区护士逐渐趋向具有硕士学位者。

3.2 英国社区护理

英国是现代护理开创者南丁格尔的故乡,也是社区服务的发源地。目前,英联邦卫生保健系统大致由“家庭初级保健院外治疗院内治疗”组成,而初级卫生保健是构成整个卫生服务及社区服务系统的重要部分。 英国的社区服务工作主要由社区护士来完成,英国护士培养为学分制,护校毕业后通过国家资格考试才能成为正式护士。社区护士的培养比医院护士要求更高,一般为3年基础教育,毕业后还要进行1年社区护理技能培训,使之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以适应社区保健工作的需要[3]。

3.3 日本社区护理 日本的社区护理是在20 世纪40年展起来的,从60年代起逐步走向正规、完善。日本社区护理机构主要有政府机构提供的社区护理;医疗机构设立的社区护理;民间企业、财团法人资助的社区护理和由民间组织开设的社区护理机构等,主要开展健康检查、保健指导和医疗帮助等服务。 由于日本实行的是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各种社区护理费用均列入医疗保险范围,这就为促进社区保健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保障。日本的社区服务机构被称为保健所或保健中心,目前在日本各类社区保健机构中工作的社区护士已达2万余[4]。

3.4 韩国社区护理

韩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力发展社区护理事业,并迅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韩国的社区护士必须毕业于看护大学并在临床上积累一定经验,在国家指定的专门机构经6个月至1年的专门培训和考试合格后,才可获得国家认可的资格。社区护士的主要任务有直接护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环境的监督和指导、实习指导、转诊和行政业务等[5]。

4 我国社区护理现状

4.1 缺乏相应的社区护理人才

我国从事社区护理的工作人员大多是临床护理岗位重新调整或其他专业改行者,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及专业技术水平较低、知识文化、业务水平不高、应变能力较差等现象。社区护士必须有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经过综合培训,具有医学临床知识、公共卫生学知识与社会科学等方面知识,才能胜任社区护士的工作。在美国,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和设备的完善,许多社区护士涉及和参与二、三级医疗保健,社区护士逐渐趋向于具有硕士学位者,2000年社区护士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者达11.6%,远远高于医院护士7.6%的比例。预计到2050年需要家庭护理的人员将增加到270万。而我国,在广大农村,社区护士多由未经培训的卫生员来承担;在城市,一个社区服务站服务一条街道,一条街道有3000~5000人,护士只有1~3名甚至更少[6]。据我国调查显示,在社区医护人力资源配置上,社区卫生服务站护士人数平均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3.3%,医护比例为1.5∶1,平均每万人口拥有护士为2.4 人[7]。这足以说明,我国社区护理人力资源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社区护理工作发展的需求。

4.2 缺乏社区护理观念

我国的社区护理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护理人员观念还未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以院内护理向社区家庭护理方向转变,对护理的专业价值和专业信念认识不够,因而缺乏自觉性、责任心和紧迫感[8]。我国社区护士大多从事传统的预防护理和家庭访问工作,主要为基础护理和健康咨询,较少进行潜在健康问题的干预和管理。

4.3 尚未形成完善的社区护理组织及管理体系

目前国家卫生部门对社区护理的组织及管理没有统一的规划,缺乏明确的组织及管理机构;缺乏系统而规范的社区护理服务机构;缺乏适应社区护理工作特点的质量评价体系、技术操作规范、服务项目等。

4.4 社会认可度低,社区护理工作难以开展 与医院重医疗、轻护理的情况相似,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护理工作就是单纯的打针、发药等机械性操作,以协助医生完成医疗辅助工作,社区护理的重要性并未被居民认识到。有些居民对护士的社会价值不但不能充分认可,甚至对护士独立自主的护理服务持怀疑态度。居民的从护性低,这直接影响了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而且由于社区服务的局限性和客观性,从事社区护理工作辛苦而待遇却不高。据调查显示,有97.5%的社区护士月收入在2000 元以下,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工作的社区护士中有58.0%的人月收入在1000 元以下。社区护士待遇偏低的现象极易打击她们工作的积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社区护理事业的开展。

5 社区护理的展望

5.1 加强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

国内研究发现:目前工作在社区的护士35%~70%以上没有系统接受过有关社区护理的专业培训和教育,他们的护理知识仍停留在疾病护理的单一层面上[9]。根据我国国情及当前急需开展城镇社区卫生的需要,我国社区护理应对护理人员进行双轨制培训,即学校培养和医院护士转化两种方式。

5.1.1 学校培养

加强学校护理教育,并有一定的实习时间和场所,在护理院校中进行小范围的实验性社区护理专业教育:在所有学习护理专业的学生中采取自愿报名的形式,组成一个20人左右的小型班级,成立社区护理专业实验班。实验班按照社区护理课程体系进行课程设置以及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当社区护理专业教育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后,可以在护理院校普及开设社区护理专业。只有源源不断地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输送合格的专业社区护士,社区护理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社区护理工作的独立性强,需要广泛的知识、人际交流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求社区护士有较高的专业文化和素质,才能胜任社区工作。

5.1.2 医院护士向社区护士转化

社区护士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所具有的是照顾、教育和咨询、组织与管理、协调与合作、观察及研究的角色。医院护士要转变观点,在社区中,护士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整体,以保健为中心的思想;要认识到社区环境的特殊化,护士的态度、职责、工作方法都要有所改变,在社区中,护士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是伙伴式的,护士不能以专家自居,而是要学会尊重人,接近人,使社区群众愿意接纳。同时,在医院中护士只照顾患者生病的一个短时期,而在社区,护士对服务对象的工作是长期的。因此,社区护理工作要有计划性、远见性和责任感。

5.2 加强宣传,提高社区护理观念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全面认识社区护理工作。人们的健康意识决定其健康行为,只有当全体公民深刻地认识到健康对自己很重要,才会自觉地选择有利于保护健康、促进健康和恢复健康的行为;也只有当人们对社区护理的性质和功能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对其产生充分的信任,才会乐于接受和主动求助于社区护理。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和社区卫生工作者,都要充分认识到社区护理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重要性,营造有利于开展社区护理服务的良好环境,并落实到社区护理服务的改革实践和各项具体工作中。

5.3 逐步完善社区护理组织及管理体系

社区卫生服务在我国刚刚兴起,其中包含的社区护理工作,还处于探索的初步阶段。因此,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为了确保服务对象医疗和护理的安全,应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建立社区护理规范化管理制度、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健全社区护理的组织管理系统,为社区护理服务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质量保证。

5.4 开展社区护理研究 护理学的发展和护理质量的提高有赖于护理科研的发展,社区护理服务虽然不同于医院临床护理,它的服务对象有健康人群和非健康人群,因此在工作中应加强对社区知识的学习与钻研,建立新型的知识结构,强化科研意识。把社区护理门诊也发展成为护生临床实习基地,要不断总结社区护理的经验,要在社区护理的内容、方法、技术、管理以及人才培训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提高社区护理水平,促进社区护理工作的不断发展。

5.5 国外经验与中国国情结合

我国社区护理还处于探索的发展阶段,应积极开展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成熟的社区护理经验,不断实践与探索,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之路。

人类未来的医学是预防医学,随着人民群众经济改善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已成为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趋势,社区护士在社区护理工作中不仅是治疗者、护理者,也是卫生保健指导者。因此,社区护士要不断总结社区护理的经验,提高业务水平,促进社区护理工作的不断发展,为社区人群提供经济、方便、适用的整体护理、康复护理和保健指导,以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要。

参 考 文 献

[1] 吴欣娟,李晓霞,王玲,等.北京市社区护理工作现状调查研究.护理研究,2004,18(1A):31.

[2] 刘纯艳.社区护理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

[3] 刘虹,王云翠.国外社区护理对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的启迪.中医教育,2003,23(5):6365.

[4] 樊爱玲.日本社区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0,16(4):55.

[5] 李春玉,金胜姬.国外社区护理现状及其发展方向.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475477.

[6] 余虹,徐珊.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6162.

[7] 候淑肖,尚少梅.社区护理现状调查与分析.中国护理管理2005,5:2628.

第7篇:康复护理学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情商 共情能力 现状 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71-02

情商是一个人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各个层面的关键品质因素。美国心理学家认为,在人的成功的诸多主观上的因素里面,智商(IQ)因素大约占20%,而情商(EQ)则占80%左右。在将"病人满意度"作为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今天,如何提高病人满意度一直是医院各级管理人员所追求的一个主题。有研究证实医护人员的情商分数与病人满意度有着密切的关联,护士情商水平的高低可直接影响着护理工作及护理服务的质量[1.2]。而共情是情商中最重要的一种运用情感的能力,它能使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护理工作由单纯的护理疾病扩展到护理社会的人,生理护理扩展为生理、心理护理,医疗护理扩展为医疗、预防、康复护理。病人的心理感受在护理范围内日益受到关注,理解病人的感受更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共情又名同理心,是能够理解和分担对方精神世界中各种负荷的能力[3],目前已经是现代护理专业领域里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护士必须具备的一种照顾病人的沟通能力[4]。为了解临床护士的共情现状,使其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优质护理服务,笔者对我院254名临床护士进行了相关性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54名临床护士为调查对象,全部为女性,一般情况见表1。

表1 护理人员一般情况(n=254)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及评分标准 ①通情量表(Empathy)[5]:采用Hogan(1969)编制的通情量表,共17个条目,以是或否计分,用来评估与他人进行情感沟通的能力。Gough(1975,1996)也将其作为加利福尼亚多相人格测验的一个独立量表,用来评估人际关系的适当性。通情量表是相对单纯的测量个体移情作用的特征的,感受他人的感觉和体验的能力。高分提示坦然自若,容易理解别人的感情和感受;低分提示在许多场合下感到不自在,不能体察别人的感情。我国成年女性均分为8.21±1.88。②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6]:该量表最早的德文版系由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著名临床和健康心理学家Ralf Schwarzer教授和他的同事于1981年编制完成,目前已在国际上广泛使用,中文版的GSES已被证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Cronbach α系数为0.87。共10个项目,采用Likert4分计分法,按"完全不正确"、"有点正确"、"多数正确"和"完全正确"依次为1-4分,将10个项目得分相加除以10即为总量表分。③国际情商标准测试题[7]:这是一组欧洲流行的测试题,可口可乐公司、麦当劳公司、诺基亚分司等世界500强众多企业,曾以此为员工EQ测试的模板帮助员工了解自己的EQ状况。共33题,测试时间25分钟之内,最大EQ为174分。90分以下,说明EQ较低,常常不能控制自己,极易被自己的情绪所影响;90分~129分,说明EQ一般,对于一件事,不同时候的表现可能不一,易受他人影响,缺乏坚定的自我意识,人际关系较差;130分~149分,说明EQ较高,是一个快乐的人,不易恐惧担忧,对于工作热情投入、敢于负责,有较好的人际关系,能应对大多数的问题,不会有太大的心理压力;在150分以上者是EQ高手,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能承受压力,自信而不自满,人际关系良好,和朋友或同事能友好相处,善于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方面的问题,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

1.2.2 调查方法: 通过与临床各科护士长联系,向其解释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并取得支持与合作。由护士长负责发放问卷300份,统一指导语,当即填写后收回问卷287份,有效问卷254份,有效回收率88.5%。

1.2.3 统计学方法:全部资料采用IBM SPSS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通情量表: 254名调查对象的EMP总分为2分-13分,平均得分9.21±1.78,虽高于我国成年女性的8.21±1.88,但≤8分者占33.86%,不同学历、不同职称、不同科室及不同年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2.2 一般自我效能感: GSES总分为1分 -4分,平均2.39±0.50, 与国际常模值2.86比较,经单样本t检验,结果t=-15.1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国际标准情商测试题 :得分为34分-148分,平均99.22±19.89,见表2

表2 护理人员情商水平情况 (n=254)

3 讨论

3.1 护理人员的共情水平现状:参与本次调查的254位护士的EMP平均分虽然高于我国成年女性的均值,但均值以下的比例有三分之一,占33.86%,可见于各个年龄段及不同的学历、职称和科室。结果还显示,254名护士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呈中等水平,低于国际常模2.8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国际标准情商测试题的平均得分为99.22,最高148分,最低仅34分。从表1中可以看出,254名中95%的护理人员其情商基本处于一般和较低的水平。分析有如下原因。

3.1.1 护理人员身心状况不佳 国外研究表明,在医院中护士处于心身耗竭综合症(BE)所占的比例比其他医务人员高[8]。在国内,因医院护士严重缺编,床护比例严重失调,使护士超负荷工作,生活不规律,加上报酬不公,工作前途迷茫,使护理人员身心俱疲,无法以饱满的精神、积极的态度对待病人及工作,久而久之,势必会产生恶性循环。有研究表明,较差的情绪智力容易使个体产生焦虑和抑郁[9]。在护士群体中,抑郁情绪发生率为25%-38%,有焦虑情绪为20%-25%[10]。情商的功能之一就是调节情绪,具备高情商的护理人员能够通过一些认知和行为策略,有效地调整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摆脱焦虑及抑郁等不良情绪,能尽快全身心地投入到护理工作中。当然,也需要护理管理者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以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关心护士的工作状态和心理状态,同时在关注护士专业技能的培训外,也应重视护士自我效能感和情感、沟通、人文关怀等培养,让护士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护理服务中,为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11]。

3.1.2 对于共情的认知欠缺 共情又译作移情、同感、同理心等,最早是应用于心理辅导(咨询)与心理治疗领域里的一个概念,是指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的处境,对他人情绪情感具备感受力和理解力。按人本主义治疗学派的创始人Rogers的观点,共情是能体验他人的精神世界,就好象是自身的精神世界一样的一种能力[12]。Carver和Hughes认为,在临床医疗服务中医疗技术是必要和重要的,对患者的共情是患者愿意接受技术治疗的前提。然而,随着医疗环境的机械化和技术化,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共情能力却显得日益缺乏。共情不仅是一种工作理念和沟通技巧,更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方式。共情是一种技能,即护士要准确感觉并要让对方感受到,将其应用于沟通过程中,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沟通。剑桥大学心理学家西蒙•伯龙•科恩(SimonBaron-Cohen)说:"你必须确认自己是在和人而不是物体打交道,才能产生共情作用,别人的感受才能影响你。"50多年前,Rogers确定"准确的共情"是有效治疗的三个基本特征之一[11]。1973年,共情的概念被引入护理领域。此后,共情被看作是护理的道德和哲学的基础部分,共情能力成为护士具备护理能力的一个条件,并且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共情能力已被认为是医护人员的必备素质之一。21世纪初,护理界人士把"情商"这一概念引入到护理专业中来,与以往传统的护理模式相比,不管是对患者还是对护理管理者而言,融入了人性化的理念。由于在国内引入较晚,护理人员对共情以及情商的概念、作用、意义等认识不足,而且共情的运用在临床护理中没有引起重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2 提高护理管理者及护理人员对共情的认识: 共情是良好护患关系的切入点,是所有护患沟通的精髓[3]。随着健康领域对共情能力的日益认同,护士将成为概念时代的关键职业之一[14]。当然,护士的工作不仅仅是理解病人,他们所提供的富有人情味的共情服务恰恰是不能外包或用自动化技术替代的。在国外,共情服务在企业、银行、医院等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共情对于医院这种高接触的服务性行业的服务质量更是有着重要的影响[15]。医学领域几位领军人物认为,要在职业上获得飞跃,必须如生物伦理学家乔迪•哈尔本(Jodi Halpern)说的那样"独立关注共情能力"[14]。有研究表明,医护人员表现出对患者的共情是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与理解的一个关键因素,不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医护人员得到更全面更真实可靠的病史,激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从而促进治疗效果;而且还能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16]。

3.3 在护理实践中注重培养和表达共情 :共情是护患关系的必备特质[17],而共情除了基础性共情还有训练性共情,训练性共情是可以通过培养来获得的能力[18]。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学习、培养和实践共情,在实践中提高共情能力。关怀病人,站在病人的角度来开展护理工作,正是应用共情的核心所在[19]。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倾听、表达尊重,学习摆脱以自我为中心,关注周围的人、培养对人需要的敏感,增强对人的理解力,以准确、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人情绪与意图的感受、理解与尊重,同时以理解和接纳的态度和情怀回应患者的感受,并帮助和鼓励患者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所谓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护士要运用共情理念,及时为患者排忧解难,使患者感受到护士的真诚关怀。要充分发挥护士与病人接触最为密切的职业优势,让共情成为病人康复的增强剂。

4 小结

总之,共情的过程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过程,理解共情的过程有助于我们认识共情,并采取措施提高共情能力和技能,最终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同时使护士把握好自己的情绪,避免自身情感耗竭,保持健康的情绪和情感。因此护理管理者和护士要有意识地培养和运用共情,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Wagner PJ,Moseley GC.Physicians emotional intelligence:Testing the future nursing[J]. Fam Med,2002,34(10):750-754.

[2] Dossantosl M,De Almeida FL.Emotional intelligence:Testing the future nursing[J].Rev Bras Enferm,1999,52(3):401-412.

[3] 张玉芳,李继平.共情--良好护患关系的切入点[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4,23(10):435.

[4] 莫孙淑冰,廖进芳,刘均娥.与病人沟通的重要技巧--同感心.中华护理杂志,2004,39(5):396-398.

[5] 张作记主编,行为医学量表手册.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8(1):167.

[6] 张作记主编,行为医学量表手册.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8(1):187~188.

[7] .

[8] Cole A.Stress high anxiety.Nurs Times,1992,88(12):26-29.

[9] 王才康.情绪智力与大学生焦虑、抑郁和心境和关系的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4):298-299.

[10] 刘晓虹.护理心理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8,10:150-151、174-179.

[11] 张志敏,黄叶莉,霍世英.人性化管理对提高护士情商的作用探讨.护理管理杂志,2007,7(12):53.

[12] 王长虹,丛中主编.临床心理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4:55-56.

[13] (美)雅罗姆(Yalom,T,D)著,张怡玲译.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9(1):27~33、43~54.

[14] (美)丹尼尔•平克(Daniel H.Pink)著,林娜译.全新思维.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1):131-134.

[15] 吕勤,左艳艳.共情与饭店服务人员服务质量的关系[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79-84.

[16] 黄丽,杜玉芳.医护人员同理能力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8,8(43):743-746.

[17] Williams J,Stickley T. Empathy and nurse education [J]. Nurse Eduacation Today ,2010,30(8):752-755.

[18] 黄丽,王惠琴,王松韬等.护理人员同理心培训策略,中华护理杂志,2011,3(46):305-307.

第8篇:康复护理学的概念范文

大数据、互联网医疗、移动医疗、智慧医疗……在医疗行业已经不是新词,技术中较为容易实现的部分可以说已经得到普遍的使用。医疗护理是贯穿健康管理全过程的一项内容,院前服务、院中治理、院后康复都离不开护理,而在每个环节中的不可或缺也随即带来医疗护理对高效的强烈需求。面对不断攀升的成本和不断下降的边际利润,如何才能开出一剂成本节约、效率提升、护理质量改善的良方?大数据可能是最为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它将在洞察数据价值、预防疾病蔓延、杜绝医疗浪费、避免高昂医疗费用产生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成为使医疗护理更高效的“超能力”。

Part 1

医疗护理当前困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管理的逐步重视,医疗对于人们来说已经并不局限于生病去医院和打针吃药,而有了更广阔的范围,除了在诊之外,人们开始更加重视院前的预防和诊后的康复护理,术后护理和慢性病护理、养老护理的需求日益增高。医疗过程的扩大,使得医疗成本增加和人力短缺成为一种必然现象。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成本降不下来、人力不够的时候就会用机器、计算机等现代科技的“超人”能力来弥补,与之相同,医疗护理的发展也因其必然的困局而走向使用大数据来提效的方向。

成本增加和人力短缺

医疗成本的增加

由于越来越多的包括精神健康障碍的非传染性疾病、老龄化社会、昂贵的治疗方法和技术创新以及患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在内的沉重负担,全世界医疗成本大幅增加,因而给全球健康体系和民众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其中,成本信息对于如何在财政、人力和有限的其他资源条件内做出更好的计划和决策,是非常重要的。

在所有国家,医疗保健需求和长期护理正在推动医疗成本上涨。医疗支出的诱因包括人口学和非人口学的因素。人口学的因素为人口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由于慢性和非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增加,需要长期住院并接受护理,所以老年人需要更多的医疗,其医疗成本也更高。同时,老龄化也和多发病增加有关。例如,在发达国家,25%的65~69岁老人,50%的80~84岁老人,患有两种或更多种慢性健康问题,这要求更多长期的社区、专家健康护理服务。

非人口学因素包括:工资上涨,技术和药品成本提高。医疗技术,比如新的昂贵药物和诊断治疗设备,医疗服务和人口健康状况方面巨大的改进等,也都是医疗保健支出增加的主要因素。此外,还与贫乏的健康认知力有关。有较低健康认知力的人,倾向于经常住院,且住院时间较长,健康状况较差,因此导致更高的医疗支出。

全球每年的健康支出大约是5.3万亿美元。随着传染病在世界一些地区的持续高发,心脏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等非传染病患病率的增加,医疗成本将继续上涨。研发新药和先进治疗手段的使用,将会进一步加剧这种趋势。现实情况是,新的药物和诊断、治疗技术在政府能够提供充足的财政资源之前,已被引入到健康体系之中,因此使医疗成本膨胀,推动产生了“使成本更划算”的需要。医疗成本影响了越来越多的国家为实现全民健康覆盖(UHC)而做出的承诺。

全球护理人力短缺

中华护理学会去年年底就曾披露,中国护士严重短缺,甚至达不到26年前的配置标准。中国每千人口护士人数在全世界排名倒数第三。据卫生部对全国400多家医院进行的调查,有些医院,白班护士平均每人要负责15-20名病人,公休、节假日和夜班,护士平均每人要负责40-45名病人。与从前相比,今天病人治疗量大、治疗手段多,往往要求也高,可是却连26年前护理量低时的护士配置标准都没达到,这个反差确实令人吃惊。

护士是为患者服务的,如果患者增加了护士却没增加,已说明患者得到的服务是被稀释了,那么现在既是患者增加又是护士减少,那就说明患者得到的服务是缩水了又缩水。护士应提供的并非是一般的服务,而是医疗的一部份。护士对患者的服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一些细微的病情、病人的反应,受过专业训练的护士才能够察觉,但家属和护工则不能。护士严重短缺,很有可能耽误了治疗,甚至酿成大错。从这个角度看,护士的短缺不仅是服务的短缺,更是医疗质量的隐患。

从国际上看,全球经济危机,使得不断增长的医疗需求与全球护士短缺的矛盾更加激化,导致了护士招聘和人员编制的减少,对于护理人力资源和保健获得产生毁灭性的影响。世界上的很多国家,政府缩减医疗保健特别是护理方面的支出。很多发展中国家,全民健康覆盖的实施受到了适当数量和技能的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医疗人力短缺的阻碍。发达国家由于经济衰退导致预算削减,也无法摆脱医疗人员严重缺乏的事实。一些欧洲最贫穷的国家,比如:罗马尼亚把医疗预算削减25%。护士,是医疗行业中人数最多的群体,对整个医疗成本具有很大影响,很多时候护士经常是第一个被缩减的,这不利于病人的安全和护理质量。

移动医疗能否成为护理困局的良药

现今,很多人都在谈论移动医疗以及它背后的产业生态。仿佛移动医疗就是颠覆医疗行业痼疾的完美利器,拿着手机去看病、智能手环时刻监测你的身体状况、无线跌倒预防设备时刻保护你的安全、远程会诊帮助几千里之外的医生治疗你的病情……一切说来遥远却又触手可及。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移动医疗行业,热衷用移动医疗的光环增亮自己。

然而移动医疗产业刚起步不久,业务都处于布局与拓展阶段,如果把医疗护理分成院前、院中、院后三个领域,就会发现移动医疗给人们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的盛景背后,是密集的同质化竞争与无法触及医疗核心的无奈。

歪打正着的院前服务

国内患者就医之前的移动医疗市场,有两大业务已经被人们认可:预约挂号服务和在线问诊服务。

预约挂号服务十分注重医院资源,优秀的预约挂号平台能够提供门诊加号、预约专家号和选择医生等功能,因为这一领域是传统医疗服务最空白的市场,因此互联网企业能够轻易地进入,甚至医院也愿意开放自己的挂号系统给互联网企业,让其进行规范化运作。于是过去连夜排队或者从黄牛手里拿号变为了用手机App预约,甚至通过App提前向医生告知病情,将医疗护理环节提前:例如提前判断患者是否需要挂水,是否需要住院。患者就医前最大的挂号痛点被移动医疗精准发掘,并且产生价值。

相比预约挂号的互联网巨头占位,在线问诊服务可以说是目前移动医疗最为热衷的领域,因为它有成为互联网医院这一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在线问诊应该可以建立医生与患者网上的交流平台,进而能够直接获得医生资源与患者数据,从而远程为患者诊疗。虽然就现在来说,单纯的线上沟通只能是医疗建议,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问诊,更难以实现专业的医疗护理。我国的医生护士已经习惯了在医院等患者上门的模式,不可能在院前就进行医疗护理,尤其是在大部分三甲医院,名医专家护士光是应付每天前来挂号排队的患者已经应接不暇,即使参与了线上诊疗也是蜻蜓点水点到即止,并不会起到真正的作用。

但是不得不说,预约挂号服务和线上诊疗对于在院护理来说却歪打正着地在某些方面使护理更高效了:

移动医疗虽然是移动医疗信息化探索的一小步,但却是便民医疗服务的一大步。医院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优化临床业务流程、运营流程,通过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进行医护资源的合理部署,将医生与护士从PC中解放出来,让医生、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集中在患者护理上,尤其是让一些人手极度紧缺的医院中的护士从“接待、登记、整理、调解”等杂事中部分解放出来,可以更集中地进行医疗护理工作,在改善医患关系的同时,有效的提升医疗质量。

不过,与此同时,在线问诊成为互联网医院的可能性,对于患者来说极具吸引力的“院前护理”这一步,尚有广阔的前进空间。

软件扎堆硬件缺乏的院中信息化

相比院前市场的竞争激烈,医疗产业最核心的患者就医环节,反而是移动医疗最薄弱的领域,众多软件公司先行布局医疗信息化,却少有硬件产品研发。

即便如此,在医疗信息化广泛普及的时候,患者在就诊时对于医疗护理的体验仍旧是上个世纪的产物,经历过在线预约、在线问诊后,到了医院仍然是病历本、化验单、排队缴费老三样,这些我们广泛诟病的就医环节已经为移动医疗打开了一扇大门,但迟迟却听不到敲门声。

移动医疗的需求在就医环节是存在的,医院想要更好的管理,医生需要快速的问诊与减少错误,护士需要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选择更高效的服务方式,患者期望方便就医和更好的护理服务,多方的需求本来依靠移动医疗可以供给,但是因为移动医疗硬件门槛相对较高,缺乏数据信息和软件支持,使得真正的移动医疗在这里举步维艰。

目前芯联达公司在做移动医疗的护士站和病房管理系统,公司董事长杨宏桥认为这是不够的:“关键是实现开源化,医院只有开源HIS系统,引入移动医疗企业,通过医疗数据和软件系统的开源,基于患者充分参与,才能推动移动医疗硬件产品的开发应用。”

在医疗信息化领域,医院愿意投入资金用于提高内部的管理效率与数据联通,但很少将患者纳入到自身信息化领域范围,更不会想到将大数据的分析结果用于患者在诊期间的医疗护理,虽然大批软件上市公司举起了移动医疗的旗帜,却走着医疗信息化工程的老路。

以软件为开端打开移动医疗市场并不失为一种方式,现如今一些医院已经开始建立移动病历本、网上缴费和临床数据管理,对移动医疗敞开了怀抱。在医疗护理流程中,移动医疗设备已经开始得到应用,提供医生移动查房、护士的移动护理等便利,具体到移动终端上,笔记本电脑、无线查房推车、PDA、平板电脑成为了医院实施移动医疗护理应用通常选择的几种设备。而更多的移动设备使用以及数据管理,则成为移动医疗产业新的蓝海市场。

医疗的本质是医生要为患者看病,移动医疗为医院提供规范管理,为医疗护理提高效率,它是一个工具,软件与硬件缺一不可。

有点烧钱的院后护理

在患者出院后,医院和大部分医生的职责基本结束,但是患者对康复程度的忧虑和突发事件的恐惧才刚刚开始,他们依然需要医疗护理服务。

院后护理的缺失让互联网公司、医疗机构、医药厂家、资本方看到了市场的空白,纷纷涌入,利用移动医疗抢夺院后护理市场的用户资源和市场份额,而不同的需求群体以及数据来源,让院后的竞争变得多样化。

院后服务集中体现在术后管理和慢病管理两大领域,通过移动医疗的交流软件以及可穿戴设备提供的实时数据,患者与医生建立了院后服务联系,移动医疗企业只要拥有好的产品体验和简洁的使用流程,用户粘性便大幅提高。

然而如何找到患者以及提供服务成为无法避开的问题,这需要与医院、医生进行协调,并调取患者数据,而医院的义务往往止于出院,医生因为工作原因也不愿牵扯更多精力服务与术后病人和慢性病患者。因此移动医疗公司不得不依靠合作或付费形式获得医院的数据接口,通过各种补贴和礼品维持医生使用移动应用的热情,而对于患者收取服务费目前还不现实,院后管理成为移动医疗最为烧钱的部分,这一部分的医疗成本居高不下,实在不能称得上促进了医疗护理的高效发展。

一些移动医疗公司运用新的互联网技术降低用户管理成本与提高效率,CRM软件的应用为庞大的院后人群管理提供了便利,RelateIQ高级工程师汪科道说:“CRM相当于一个数据库,记载着每个数据的进度,在互联网的时代,数据来源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将庞杂的数据信息进行汇总统计,这就需要互联网的技术与解决方案。”

开发院后护理市场是目前很多医疗器械和医药类上市公司最关心的环节,基于各公司业务领域,所提供的院后移动医疗服务也各不相同。乐普医疗专注于心脏病支架术后管理、福瑞股份专注于肝病诊疗后健康管理、北大医药与医院合作开发院后服务体系等,利用移动医疗不仅提高产品粘性与客户忠诚度,进而让众多涉足移动医疗的公司在现有医疗器械和医疗产品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出确实可靠的可穿戴设备。

【编后】

随着移动医疗的概念深化,单一的APP和微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医患双方的要求,然而要真正使移动医疗成为医疗护理的良药还是任重道远。商人逐利,而移动医疗覆盖的范围过于广泛,随着市场的调整,最终必然是优胜劣汰,不到收网的时候,对于移动医疗如何才能在医疗中起到真正作用的追逐不会终结。目前来说,移动医疗的浅尝部分减轻了护士的部分压力,歪打正着地使医疗护理得到了部分提升,然而大部分仍只是侧面的帮助,移动医疗对于医疗护理正面具体的积极影响仍然显得尚微。

Part 2

大数据给护理带来什么?

对于国内的医疗环境来说,大数据对医疗护理起到的作用还不算太大,但是在国外,数字医疗技术在医疗护理方面的成效已初现端倪,不少专家也对未来大数据对医疗护理造成的影响作出了推断。

医疗护理向家庭转移

无边界医疗集团主席余卫湘博士发出这样的观点,他认为医疗护理服务的中心正在转移。通过延伸临床护理的范围,数字医疗能让病人在家中享受到临床级别的服务。所以数字医疗能大幅度降低医院的患者再入院率。

所谓的家庭式病人管理方式,就是使得医疗专业人士能持续性监控并管理病人的生物计量数据(比如:血压、脉搏、心电图数据和血糖水平等),从而帮助他们密切关注病人的身体情况,避免发生紧急情况。

国外的数字医疗技术已经推行了很久,而且得到了政府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余博士相信中国的医疗的趋势也是从以医院为主到以家庭为主。

政策大数据的惩罚式激励

在美国,《平价医疗法案》通过责任医疗组织(ACO)和物质刺激手段降低了医院的再入院率,使得家庭式病人管理工具逐步活跃起来。比如降低再入院率项目给医院设定了处罚标准,即认定病人在30天内再入院率超过规定的医院护理质量较差。为了便于观察并对医院进行惩罚,CMS(连锁管理体系)主要看以下情况的病人在30天之内的再入院率:心力衰竭、心脏病、肺炎、慢性肺病(肺气肿和支气管炎等)、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和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

具体处罚的额度是医院Medicare(医疗保险)项目DRG相关收入的1―3%不等。而且这些处罚适用于所有的DRG支付费用,而不是仅涉及上述五种疾病的DRG支付。换句话说如果一家医院在上述五种疾病病人的再入院率方面做得不好,那么他们的罚金是按照所有DRG支付项目进行计算。

由于“强行要求降低再入院率”的存在,促使医院也不得不重视家庭式的医疗护理,对医疗护理形成了有趣的惩罚式激励。

资金减少呼唤高性价比

随着传统家庭式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报销额度不断降低,医疗服务提供者现在纷纷转投数字医疗怀抱,希望利用这种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在病人家中管理病人的身体健康。2014年,CMS削减了家庭健康领域(包括了家庭式卫生保健服务)1.05%的预算。而在今年,这一领域的预算将再度缩水0.3%,也就是少了6000万美元的费用。

《平价医疗法案》规定了更低的赔付率,正成为导致CMS出台预算缩减政策的原因之一。很多医疗服务提供者担心预算的减少会影响病人健康,导致病人在家中无法获得足够的医疗护理服务。如此一来,医疗卫生系统需要好好开发利用技术解决方案。这种方案能更好的监控病人,以最有效的方式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改善慢病和养老护理

在线慢病

根据Telegraph网站报道,英国国家健康体系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正力图推进远程医疗监护和在线医疗服务,并将其作为英国数字医疗革命的一部分。

在该战略中,NHS慢病患者使用高科技智能服装和可穿戴设备,获得远程疾病监护服务;同时,患者可以和全科医生进行在线视频咨询、获取处方和查看完整电子病历。该战略的目标是在五年内让虚拟医疗无处不在。

到2018年,接近300万的英国人将患有至少三种慢性病,如糖尿病、痴呆等,这将导致对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激增。医疗专家希望数字革命能够解放医疗资源,让患者监护自己的健康状态,而不是依赖于专家。据估计,数字化能够让NHS在未来10年节省50亿美元。健康和社会保健信息中心首席执行官Andy Williams表示:“这一提案的宣布是重要的一步,我们力图通过使用技术、数据和信息,改变英国健康和社会保健服务的交付。”

目前,97%的全科医生诊所允许患者在线预约挂号和查看电子病历摘要信息,三分之一的救护车可将患者数字记录与急救医生共享,让他们能够快速访问到关键的临床信息。而英国数字医疗战略的目标是,在2018年之前,患者能够查看完整的健康档案,医生和护士可以查看实时的救命性数据,无论他们身处何地。

NHS英国国家患者和信息(Patients and Information)主管Tim Kelsey正在研究让整个NHS地区覆盖免费Wifi的可能性。Wifi能够减轻医生、护士和护理人员的管理负担,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陪伴患者。

在家养老

预计未来5年,各地养老产业园、养老社区将迅速兴起,这些社区的兴起将带动掌上监护仪、一体式监护仪等医疗设备和轮椅、血压计、血糖仪等家用医疗设备的需求。此外,鉴于多数老年人身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以血压计、血糖仪等家用医疗设备为代表的医疗器械,对老人监控身体状况至关重要,同样需求巨大。这将带动可穿戴设备、移动医疗等个人健康管理服务的发展。

“以前的医疗器械销售以医院为主,随着老龄化的发展,血糖仪、血压计等简单医疗器械在家庭的普及率会提升,需求可能进一步增长。”鱼跃医疗的一位高管表示,下一个十年,医疗器械行业将向便携化、智能化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移动互联、穿戴式设备、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与新商业模式的结合,传统的医疗器械或被移动医疗、穿戴医疗、商业保险、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颠覆,尤其是可穿戴设备将成为未来重点投资领域。

在海外市场,老年人慢性病管理的盈利模式已成型。据悉,美国WellDoc向糖尿病患者提供手机和云端的糖尿病管理平台,“糖尿病管家系统”对现有药物剂量、血糖波动情况、每餐碳水化合物摄入情况等数据进行分析后,将诊断建议发送给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情况调整患者的用药选择。

在国内,可穿戴设备也逐渐渗入老年慢性病管理领域。例如,糖尿病人每天都需要测量血糖浓度,但病人又不可能每天都往医院跑,通过一些设备,老年人在家就可以测量血糖浓度,血糖仪通过蓝牙将测量结果传到APP软件上,APP软件再回传给医院。这免去了老人往返于医院坐车、排队、挂号的麻烦。

Part 3

护理服务如何利用大数据

数字医疗已经不是什么新技术。但是目前该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报销前景愈发光明。这不仅导致大量资金涌入,也催生了诸多创新。据Research and Markets的研究分析,远程病人监控设备(包括体外监控设备和植入式体内监控设备)领域将在2018年之前保持15%的年复合增长率。2012年,采用远程监控的病人中有2/3被允许出院回家,而剩下的1/3则是无需卧床治疗和住院监护的病人。被实施远程病人监控中的病人中,患有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人数最多。

目前来说,大数据对医院医疗护理的影响呈现一种“曲线救国”的趋势,而医院和护士如果掌握更好的病人监控和有预测性的护理服务,可能能做到更多。

为医院降成本提质量

大数据与海量信息的时代,人们越来越关注如何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工作生活中,海量数据据与非结构化数据在医院中也有比较广泛地应用,最直观的变化应该体现于医院的护理服务。

大数据用于医院护理服务可以分为两个大致的方面:首先,大数据可以用于医药、运营流程、病例数据等。其次,大数据可以用于辅助临床、诊后支持,比如各种医疗设备数据采集等。

美国已经有医疗机构通过数据洞察,节约了可观的成本,并且提高了患者护理质量:美国威斯康星州麦迪逊的Meriter Health Services公司部署了一套商业智能解决方案,把来自分析系统和电子健康档案(EHR) 的数据进行整合,为行政人员和临床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的信息。丰富的信息为Meriter的整形外科医师提供了准确的基准数据,还为医生选择更适合患者的植入假体提供了依据。在这些信息的帮助下,医院能够更高效地利用医疗开支――Meriter在利用数据分析后的短短8个月中节约了近100万美元。

数据洞察帮助Meriter的医生密切监控和追踪各项业务流程,从而更好地为患者订制护理方案,帮助整个医院建立更加标准的操作规范――这种功效完全可以推广到其它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和机器学习中的最新突破性技术,医疗机构的管理者们可以把孤立的数据集融汇成统一的数据流,从而揭示患者总体情况以及医护人员的水平。这不仅有助于医疗机构根据患者需求优化人力成本,提升护理质量,更为其评估新服务、设备或者功能的投资价值提供了依据。

为证实大数据分析的确能对医疗行业起到积极作用,英国利兹教学医院(Leeds Teaching Hospital)分析了该院六年的入院记录,结果发现了至少30项措施可以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和财务效率:比如通过减少打印,每年就能节约大约2万英磅的成本。该院还发现,因为饮酒过度看急诊的病人大多曾有犯罪前科,而偶尔在夜店买醉的大学生并不会酗酒到如此地步。这一发现能够很好地帮助社区工作人员合理部署管理资源,比如在社区中有针对性地进行饮酒警示干预。

除了对现有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甚至能通过这些数据来预测即将发生的结果,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出治疗方案。通过使用数据可视化工具和其它自助的商业智能工具,健康专家可以更加迅速地选择最经济的治疗护理方案。通过使用移动设备,治疗团队的成员现在可以在医院的任何地方访问统一的商业智能(BI)工具,并从临床记录、急诊笔记和社交媒体聊天记录中获得对现实工作有指导意义的信息,从而更好地监测患者的状况。治疗团队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同时患有多种症状的患者的状况,并根据早期症状预测病情可能会恶化的患者,为其安排入院治疗。有了历史数据和对正在发生的情况的实时了解,治疗团队可以在接到通知后立即做出反应,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从而加速患者康复,避免走弯路,给患者带来健康和经济上的更多损失。

大数据时代护士要做什么

2015年4月,美国芝加哥医疗卫生信息与管理系统协会信息部副主任Joyce Sensmeier在《Nursing Management》上发表专题文章,表达了自己对大数据时代护士迎接挑战,合理利用资源的思考。在大数据时代,护士如何顺应时展,抓住机遇,提升护理学科水平,也是值得国内护理同仁思考的问题。

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首先需要护理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大数据。医院的多个临床科室、财务部门以及投诉系统拥有复杂的信息技术系统,将他们集成整合并分析利用是大数据面临的挑战,在正确的时间获得正确的信息以支持临床决策,为患者提供及时准确的护理是非常必要的。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帮助护士和其他医务工作者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患者结局,减少医疗成本。

那么,护士该如何利用大数据呢?不管在什么样的医疗场所,护士做出最佳的临床决策有赖于正确、实时的数据信息,而且这些数据必须是以标准结构化的方式呈现,可以共享和比较。目前,不一致的数据标准化方法和不同的护理术语依然是阻碍护理信息和数字共享的关键。跨系统的交互性受到限制,致使护理大数据缺乏兼容性和可比性。为了指导护理学科更好地获取和利用大数据,医疗卫生信息与管理系统大数据原则工作组推荐如下。

1. 在所有医疗场所,护士应该在护理记录中促进标准化护理术语的使用。医疗服务提供者应该制订计划逐步过渡到使用美国护士协会推荐的全国性的标准护理术语(Systematized Nomenclature of Medicine―Clinical Terms)。

2. 护士应该推荐并坚持使用基于研究的、已经达成国际共识的评估量表和工具。

3. 美国护士协会意识到,护理术语应该持续更新,并保持与国际机构标准术语间的兼容性。

4. 医疗机构应该重视和培养护理信息专家,使其在健康信息科技的概念、设计、实现和优化方面提供有价值的想法,支持护理循证实践、教育和研究。

5. 为了达到想要的效果,护理信息专家应该得到正规的护理信息学培训、教育和资格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