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综合素质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说到警察,给人更多的印象是电影中抓捕坏人,机智神勇的镜头,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警察的职能和面对的社会情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法不断更新,科技含量不断上升,反侦察能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警察系统内部违规和犯罪行为也在悄然上升,这些情况都对我们警察系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警察综合素质的教育自然也就成为当中基础且重要的一环。
目前,在我国为提高警察综合素质而开展的教育培训,一般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心理教育,体能拓展训练等等,然而这些教育并未形成一个合理且有效的体系,用一套宏观的思维来对其引导,所以相应的这些教育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那么从警察的职业特点考虑,要想提高综合素养,应该从下几点着手:
1、法律素质教育
法律素养的高低,是法治社会下警察素质的重要标准,在这方面我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在部分偏远地区,警察行事的标准往往是“自身的所谓正义感”而不是法律。警察若缺乏法律素养,克制力便会受到影响,在处理一些特殊案件时,容易打草惊蛇或是发泄私愤,最终给自身和团队带来负面影响。
王某是四川某地刑警,因长期和当地黑恶势力抗争遭到当地黑恶势力头目刘某报复,将其儿子殴打致残,后在以故意伤人罪对刘某实施抓捕时,王某在并无需要的情况下开枪,刘某中枪死亡,王某最终也因故意伤人致死遭到了法律和组织的严厉处置,由此可见,法律素质的不足将给个人和组织带来多么大的危害。
法律素质教育一方面可以通过长期且持续地开展普法活动,在警察心中牢牢树立“依法执法”的观念,同时也要大量宣传因不懂法而执法不当的案例,让警察在对比和总结之中吸取教训,并结合所学的法律知识来提升自己的法律素质。
2、科技素质教育
目前,高科技、高智商犯罪层出不穷,这一趋势使得警察队伍的科技素质急待提高,因为唯有此我们才能以更快捷、精准、有效的方式来打击犯罪。首先,我们应该在警察系统大规模地开展科普教育,在系统内部引进或开设专门的培训机构,开设诸如外语、IT、网络等基础科技知识的教育,其次,还应根据警察的分类,如经警、刑警、民警等,分门别类进行专业知识的教育。再次,我们应该和国外先进国家、组织、机构展开广泛的交流和合作,引进先进人才和技术设备,充实我们的硬件和软件装备。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考虑从高技术人才中选拔出专门应对高科技犯罪的人员担任警察。最后,还应该在警察系统内部开展大规模的交流和轮岗,以“培养一个精英,带动一群精英”为指导精神,唯有从些方面入手才能快速且有效的提升我国警察队伍的科技素质。
3、心理素质教育
警察这一职业的危险性和事情的突发性都远远高于其他职业,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巨大压力,若是心理素质不过硬,势必会严重影响自身的工作。在面对坏人时,我们希望警察能快速出动,迅速制服,而法律又要求他们三思而行,这使得我们警察在很多工作中常常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为此,我们首先要在整个社会大力宣传对警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警察赢得良好心理状态的基础,同时,应定期在警察系统内部展开调查,摸清警察的心理动向,再以此为依据,邀请心理专家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帮助。除此之外,应该在警察系统内部建立“发泄室”等心理释压场所,以供时刻处于高压状态的警察缓释心理压力。
4、业务素质教育
业务素质教育有两层要求,一是要针对各警种展开职能培训,包括射击、耐力、谈判、驾驶、修理等等,从多个层面提高警察的综合办案能力,缩短我们的办案周期。第二,则是要从社会影响的角度对警察进行培训,在办案的时候除了从破案的角度思考,还更应该从社会影响方面考虑,只有这样,我们的警察队伍才能从单纯的立案破案过渡到兼顾个人与社会的新型警察。
新时代警察在综合素质方面的提升已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唯有在把握警察基本职能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综合型素质教育,我们的警察才能完成由传统警察到新型警察的转变。只要我们根据警察的职业特征合理规划,有的放矢,我们整个警察系统的综合素质推进工作必将得到强有力的推进。
参考文献:
[1]杨树新. 警察素质教育改革的几点设想[J].中国警察, 2005,(09).
关键词 医学生培养 综合素质教育 转变观念 能力培养
现代科技和医药卫生事业迫切需要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切实加强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技发展,各学科的相互渗透,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不断出现,特别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综合化越来越明显。这些发展趋势要求当今的大学生,尤其是医学生,既要有相应的专业素质,又要有专业学科相关的学科知识,而且学会和应用现代化技术的手段,及时捕捉各种新的知识信息,培养创造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分析力和综合能力,这些综合素质的提高,为迎接医学科学发展的挑战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转变培养观念
为顺应国际教育发展的大趋势,适应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要求我们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医学生培养观念,转变重专业教育,轻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传授知识,轻视创新能力培养等观念。在医学生培养的指导思想上,切实转到注意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发展思路上来,下大力气提高医学生培养质量,使医学生真正成为思想素质好、工作适应能力强、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都能满足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层次人才[1]。
2 优化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明确之后,优化培养方案就成了最重要的问题,如何设置课程,选择教材,开展教学,使学生获得所需要的素质和知识结构,这些都需通过优化培养方案来实现[2]。近些年来,一些院校制定的医学生培养方案一般都是各院校学科点能开课程的汇编,很多并不能充分反映当代科技的重大成就和前沿成果,所开课程很多内容陈旧,教材不规范,有的只有讲课提纲和参考资料,还有少数课程连讲义都没有,这种情况不能保证教学质量,靠这些培养方案及课程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质量很难适应未来科学的发展。因此需要改革课程体系,按照培养跨世纪人才的要求和新的专业目录的课程体系的需要,按照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要求,切实加强素质教育的能力培养,整体优化课程结构,认真做好医学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设计,构建新的教学计划,体现医学教育特色,形成独具特色的医学教学模式,实现数量粗放型教育向质量效益型教育转变[3]。
3 培养医学生良好的身心素质
培养医学生良好的身心素质是为人民服务及做好服务的保证优秀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体魄,是树立良好医德医风的必要条件。学校是净化心灵的场所,教师是文明的传播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人格品质、道德修养,直接影响着学生,一名好的医学教师甚至会成为医学生从医后,还不断回头讨教的终身导师。对学生的身心素质教育应该掌握灵活的教育方式,避免生搬硬套的灌输式教育,应根据青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采取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学生在切身体会中培养优秀的人格品质[4]。
3.1 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师生中广泛开展各种社团活动、教师文化、节日文化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使学生受到自然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崇高的情操,宽阔的胸怀[5]。
3.2 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教师间形成文明高尚的互帮互助的同事关系,做到为人师表,同时更应深入到学生之中,解决大学生思想、心理、情绪及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医学生自我调节,承担困难、挫折的能力。
3.3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培养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可以说,对医学生的身心素质培养,是对医学生各种能力培养的重要条件,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身心素质,才能适应和驾驭飞速发展的当今医学[6]。
以上所说到的三方面的素质教育,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和制约的,每一种素质都对其他素质产生作用和影响。现代人才的培养必须是既重知识,又重能力,更重素质,而医学人才的素质教育更是集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素质教育的建设对提高医学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发展祖国医学、振兴医学事业,改变传统教育的弊端,加速医学现代化具有积极而久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冉素娟,李廷玉.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培养高水平儿科医学人才.重庆医学,2005,2:225.
[2] 林晖,魏永越.实施“三早教育”,努力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27.
[3] 马金龙,高彦丽,南瑛.当代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8:50.
[4] 胡彦,赵先柱,陈俊国.国内外高校教师培训研究对医学助教培训体系构建的启示.重庆医学.2006,21:2010.
【关键词】 继续教育;护士
1 护士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全国成人常模[2];临床护士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3] 护士是职业压力最大的3个群体之一[4],压力影响着护士的心理健康,护士的心理健康对工作质量及患者的康复有着极大的影响,护士的工作满意度预示着患者的满意度,维护护士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可以依赖的最重要的内在资源,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着护理工作的质量[5],维护护士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心理学和人才学的研究表明:智力水平是提高创造力的一个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创造力的高低还决定于主体的意志、毅力、兴趣、信念、情感等非智力因素,而且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发挥有促进和制约的作用[6]。同时,护士还可以借助心理学知识、方法,了解不同患者错综复杂的心理活动,对患者进行心理上帮助、引导,从而达到治疗与康复的目的,更好地胜任新时期护理工作的需要。
2 加强护士人文素质教育
据统计,我国护理院校人文课程学时数只占总学时数的18%~84%,平均为42%[7]。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护理学教育和继续教育,重视专业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的学习,对人文素质教育关注不足,护士人文意识淡薄,专业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的学习不能替代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不仅能够激发护士的创新意识,发掘自身潜力,而且促进护士将人文教育渗透护理专业学习和护理工作中,自觉的把人文精神学习贯穿于护士的生活和工作中,培养护士的合作精神,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工作问题,适应新时期护理发展的需要。调查中不少护士提到,护理专业是维系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专业,同其他专业相比,从事护理专业的人员更要有较好的人文素质水平,人文素质已成为护士职业素质的底蕴[8]。
3 人文素质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人文素质是强调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信任人,充分激发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个人利益、保护权、人生安全、意愿表达等行为受到关注和呵护[9]。面对繁重的护理工作,在适应能力方面,近85%的护理人员缺乏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70%的护士认为现代人际关系较复杂,甚至有10%的护士不愿与人交往[10]。尽管医疗纠纷的构成是多因素的,就医疗机构本身而言,少数工作人员人文素质欠缺,已是构成部分医疗事故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11]。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不仅认识到人文素质对其工作的重要性,而且体现出对人文知识的强烈需求;认识到护士人文素质直接影响着患者对就医行为的满意度,对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和提高护理质量重要的作用。
4 小结
继续教育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12]。最近美国继续教育认证标准又做了修订,指出继续教育的发展中心应从过程转向结果, 即从如何搞好继续教育这个过程本身,逐渐转向如何使继续教育充分发挥效果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人类健康,如何使人们充分感知继续教育的作用[13]。加强心理学、人文素质教育,把心理学、人文素质融入护理继续教育和临床工作实践中,不仅提高了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使患者得到人性化的关怀,使护理服务体现人性化,在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同时,护士也得到了患者的理解、支持与认可,共同构建和谐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服务满意度。
参 考 文 献
[1] 袁素娴,郑一宁综合医院实施护理学继续教育的管理.中华护理教育,2006,3(1):2829.
[2] 马玉辉,郭源萍,宋慰春,等中医医院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7,5(2):5355.
[3] 陈亚红,吴庆文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护士进修杂志,2004,19(12):10991100.
[4] 王翠梅,贾艳焕重视减压教育,维护护士身心健康护理研究,2005,19(12):27992800.
[5] 程金莲,李萍,韩世范,等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6(2):9192.
[6] 沈德立,白学军高效率学习的心理机制研究.心理科学,2006,29(1):26.
[7] 王艳人文艺术教育护理教育新的组成部分.护理学杂志,2006,21(7):31.
[8] 申逸彬,编译艺术与人文科学:医学教育新的组成部分.复旦教育论坛,2003,1(2):81.
[9] 唐颖多元文化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护理管理杂志,2005,1(5):5657.
[10] 刘淑珍,李奇志,周益民,等护理队伍人文素质亟待提高盐城市护理队伍人文素质现状调查分析.中国医学理论学,2004,17(6):3536.
[11] 李慕军浅谈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医疗纠纷防范的意义.高教论坛,2005,5(4):2830.
【关键词】E立方教育,思维训练,演讲与主持,户外科技实践活动
“E立方教育”是一种综合素质的教育专项培养的过程,是石棉县新棉镇小学的一项目重点科研课题。与科学家一样,小学生同样具有创新思维,所不同的是:科学家的创新思维指向探索人类的未知,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及综合素质则是指向继承人类的已知。科学家的创造水平,正是他小时候综合素质的培养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我们认为,对小学生而言,只要不是模仿照搬别人的做法,而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独立思考,在教师讲授或自己学习的基础上有新的理解,以至于独到见解;只要能发现不同于教科书、不同于教师的解题方法和学习方法;只要能运用已知解决实际问题且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均属“E立方教育”及综合素质教育培养范畴。
1.搭建“E立方教育”的培养平台
1.1 通过思维训练,实验研究与观察,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亲近并探究自然界中许多神奇的自然现象,培养科学的认识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1.2 通过演讲与节目主持的训练,让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策划能力,协调等素质和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1.3 通过户外科技实践活动的参与和体验并初步学会调查研究与访问、技术设计与制作、社会参与与服务、信息收集与处理等多种实践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以下特点
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的特点分为表现特点和发展特点两部分。
2.1 表现特点。
对小学生来说,其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学习活动中,这种表现是零碎的、隐隐约约的,教师必须有锐利的眼光才能发现。
(1)知识和技能。学习中能很好地理解和记忆教师的教学内容,且有较独特的观察方法和强烈的好奇心;有时会提出一些老师一时无法回答的问题;喜欢探讨问题和做作业,并从自己解题中得到满足;学习上有不服输的精神,且有自己的努力目标;不太看重分数却迷恋于自己的爱好;成绩不一定最好,但对小制作特别有兴趣,动手能力较强。
(2)坚持性。把指定的任务作为主要目标,用急切的心情去努力完成;在失败和困难面前从不气馁和退却;敢于发表意见并坚持己见;不怕别人讽刺;认为需要于的事就坚持于到底。
(3)反应性。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综合和推理能力,对成人的建议和提问都能作出积极反应。
(4)对挑战的反应。乐于处理比较困难的问题;敢于向不同意见挑战,不喜欢唯命是从;对教科书中的知识和老师的意见,总是批判地吸收,从中发现问题。
(5)敏捷性。对学习和生活中的事件能迅速作出反应,并得出结果。
(6)口头表达。善于正确地应用众多词汇;虽不一定善于辞令,但只要他深思熟虑的问题,总能较为妥贴、深刻地表达。
(7)深刻性。相对于同龄人而言,比较能透过现象看到实质;善于发现事物产生的深层原因;善于预测事物发展的结果。
(8)灵活性。能由此及彼地考虑问题;能根据具体情况摆脱自己的偏见,修正自己的观点;善于用他人长处。
(9)独创性。喜欢独立思考,能举一反三,善于从多角度看问题;具有发散和一题多解的思维特点和习惯;不轻易问老师问题,不满足于现成答案,常常要问为什么;能够用新颖或异常的方法解决问题;有时喜欢标新立异。
(10)想象力。在学习上善于大胆想象和提出假设,不断发现新事物、新问题和新结果;有良好的联想和直觉思维能力;喜欢幻想以至异想天开。
(11)推理能力。能够把给定的概念推广到比较广泛的关系中去,能从整体的关系中去理解给定的材料;有特殊的方法寻求各种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控制排除各种变量;有初步的类比、联想、迁移能力。
2.2 发展特点。
(1)思维的独立性不断提高。随着身心发展的逐步成熟,小学生已逐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特别是到了少年初期,对教师、家长和其他成人的依赖不断减少,独立思考、独立操作能力不断提高,开始有主见起来。
(2)思维的批判性不断提高。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教师、家长和书本的依赖性比较强,认为只要书上写的、老师家长讲的都是正确的,都全盘接受。随着各方面的逐步成熟,他们发现老师家长讲的、书上写的不一定合理和科学,开始批判地接受了,表现在学校,就是对老师上课评头品足。
(3)思维的深刻性不断增强。低年级小学生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看问题比较浅,到了五六年级,便出现了初步的抽象思维,逐步能透过现象深入事物的本质,已能预见事物的结果。
(4)思维的发散性不断增多。如果引导得法,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是比较快的,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最佳时机。
(5)思维的能动性不断提高。他们不断认识到创造对象的作用、意义和价值,好奇心和创造意识日益浓厚。
总之“E立方教育”综合素质的培养要营造良好的氛围。人的创造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习得的。一个人创造才能的形成和发展,除个人努力外,还有赖于教育和环境的影响。良好的创造氛围,可以促使创造人才成群出现;不良的甚至恶劣的氛围,可以扼杀创造人才的出现。为此,学校必须做到两点,一是要正确认识并正视对综合素质的培养的培养,二是必须改变历来偏重于传授知识的培养目标,把重心转到培养学生求知欲、独立性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上来。
参考文献
1 从素质教育入手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学习自觉性不是很强,普遍缺乏学习自主性。原因是在初中阶段教学中,优等生一直是教师心目中的教学主体,他们在“升学大军”当中一般处于“配角”地位,缺乏信心,学习劲头不足。所以,在他们进入到中等专业学校后,教师要改变观念,创设条件,让这些学生重塑信心。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认识到教学工作中学生的主体性,认识到学生不光是教师教学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当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真正地树立起来的时候,教学改革才能得以成功。
1.1加强学科目的性教育
《食用植物学》、《食用动物学》是食品工艺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动物植物学的分支,中专一年级的新生容易将之与初中所学的有关基础内容等同起来看待,从而产生轻视心理,不利于学习自主性心理的树立。针对这种现象,笔者在绪论课上补充了这样的内容:在明确这两门课的性质――食品工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首先向学生介绍专业的性质、培养方向,而后又介绍了一系列后继相关专业课程的有关情况,阐明了这两门课的重要性,使学生知道学好两门课对《食品微生物学》等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告诉他们,这两门课不等同于初中阶段所学习的动物、植物学误会消除了,不仅内容有所不同,研究方法不同,而且作用也大相径庭。这样一来,学生觉得学习这两门课既必要也重要,他们态度端正了,学习也主动了。
1.2利用各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食用植物学》、《食用动物学》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信息量大,且动手机会不多,记忆难度大。所以,不少学生把它们当作一种负担,马虎了事。因此,在教改实践中,我们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首先是课堂上加强直观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直观的教具如模型、挂图、实物的演示能使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此,笔者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自制、自绘模型、挂图,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演示图、动态演示模型等笔者都是自己制作。学生看到后,既钦佩又觉得想象直观,再结合理论内容及时演示,学生学的很愉快,教学效果很好。笔者还根据现用教材插图较少的缺点,有选择地让学生自绘插图,进行评比,一举数得,充分调动了学生认知动、植物结构的主动性,还锻炼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某些动物的生活特点,学生因难以观察到、难以想象而觉得枯燥无味。在遇到这类问题时,笔者就应充分利用电教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出来的“声、色、形”中感知知识的力量。学生学得兴趣盎然,积极主动,效果突出。
其次是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增强学习兴趣。食用动、植物学这两门课接近生活,实用性极强。笔者就在课程内容上加以改进补充,增强学习兴趣。如补充进了“四大家鱼”的养殖概况及肉质特点,海带、紫菜的人工养殖及营养价值,较具体地介绍海蛰的加工过程、质量鉴别等,这些内容都是学生乐于了解的,学生对课程产生了兴趣,学习主动性就自然而然地增强了。
2 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食品工艺专业实践性很强,如果老是纸上谈兵学生势必产生厌烦心理,这也是职业学校教学之大忌。为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创造机遇让学生接触社会,广泛参与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增长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2.1组织参观活动
食用动、植物学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动物园,观察公园植物种植情况,辨认植物,不仅能巩固补充课堂理论知识,现时也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且教师还能适当地引导学生体验动植物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关注自然、注重生态的现代意识,开阔学生的视野。
2.2开展种植、养殖活动
中等职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这是开展种植、养殖活动的有利条件。笔者就以假期家庭作业的形式开展种植、养殖活动。让学生在假期和周末回家,参与家庭副业生产,要求每人至少种或养一种作物或家畜,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生产,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他们学了能用,而且能用活用好,这是提高他们综合技能素质的重要举措。
二、大学篮球文化与学生综合素质之间的关系
(一)大学篮球文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促进作用
大学生开展篮球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增强体质,从而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帮助大学生适应未来多样化的工作与生活,有利于大学生适应毕业后的生活与发展。大学篮球文化不仅仅是篮球运动本身的文化感,更重要的是转变为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式和过程,从而充分的发挥大学篮球文化在运动文化中的作用。所以说,大学篮球文化在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培养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通过普及大学篮球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首先,大学生通过参与到篮球运动中去,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比如在篮球训练教育和篮球运动实际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大学生的肌肉力量,促进学生在耐力和速度方面的成长。此外,篮球运动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而这些优势的开展,都是以大学篮球文化为基础的。
2.有利于学生形成良性的竞争意识
篮球运动属于竞赛来的体育内容,在篮球运动过程中需要学生具备传球、控球、运球的基础篮球技巧和能力,这些是篮球运动的基础。开展篮球运动中,一般都是分为两个队伍进行比赛。然而,在篮球运动中,不仅仅是基础篮球技能的发挥,更是对大学生心理和集体意识的培养。在实际的篮球运动过程中,大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协调的集体精神,超越自我、互相帮助、良性竞争,从而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这种争取的竞争意识,是未来大学生工作、生活的重要内容。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对于大学篮球乃至校园文化的推动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大学篮球文化,乃至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參与到篮球这项运动中去,从而丰富了大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内容,推动大学篮球文化的发展。所以,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大学篮球文化的发展和融合。
据有关资料显示,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国,第四大客源国,旅游业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新兴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对旅游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我们不得不思考高职教育如何从过去单纯的重技能培养转变到今天必须重素质的培养模式上来。我国着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曾经指出“旅游是带有很强的文化性的经济事业,也是带有很强的经济性的文化事业。” 旅游学科的边缘性,要求其从业人员应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既有管理学,心理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又有丰富的人文,历史知识底蕴与良好的审美修养。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很多高职类学校,在课程设计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即偏重于专业本身尤其是与技能发展相关的的内容设置,而对涉及到社会学,历史学,文学,美学等知识的课程安排则相对不足, 各个高职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专业、轻素质”、“重教育、轻德育”、“重技能、轻人文”的现象。这势必会导致旅游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的不合理,并终将影响专业发展的后劲。
一、加强高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已成当务之急
一方面是因为旅游业日益发展,需要更多的旅游人才,更重要的是因为原有的旅游从业人员知识老化,封闭,不适应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从行业性质上看,旅游业是一个特殊的综合性的服务行业,现代旅游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活动,它是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涉及几十个行业和部门。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宽广的知识面,良好的文化修养。第三,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很多高等院校也已经从现实主义出发,增设了许多与高职院校里类似的课程。而许多本科毕业生也放低了就业的眼光 ,愿意到服务行业总从基层做起 。 因此,加快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使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以提高旅游专业人员的素质,培养合格的旅游专业人才,以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加强高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
在全面建设“省级高职骨干院校”的进程中,我院不仅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还高度重视学生职业素质和人的全面发展。 结合我院“文化先行,内涵强效”的实践,我院文化建设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学院制订了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道德养成、基础教育和职业发展三个平台”。以道德养成为主线,以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道德养成、基础教育、职业发展为教育平台。以道德养成为主线,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其次,提出基础教育平台。基础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基础。文化水平的高低和知识技能的掌握,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否认,文化程度越高,就容易掌握技能,反之就越困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许多经济学家的调查研究表明,文化水平的高低和工作效率成正比,具有高职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作人员,工作效率是一个普通初中生的三倍。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以达到能够终身学习的效果,即加强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第三,把职业发展列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始终。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学院重新审视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理论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式、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等,从而逐步实现办学模式职业化、教学内容技能化、管理标准规范化、学生实践能力优化 ,促进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多样化,尽可能实行校企合作,校企互融的培养,积极拓展办学空间,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育质量。
三、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对目前职业技能课程设置比例过高的现状,应从以下几方面调整课程设置。一是要合理设计,并加大有关职业素质方面课程的比例。在设计上因专业而异,根据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有侧重的合理的对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或审美素质等素质教育进行搭配,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切实具备从事该行业的综合素质。二是结合市场实际需求,对课程进行动态管理,随时增减调整课程,保持课程体系的灵活性。
2.建立向素质教育倾斜的高等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进行职业教育课程整体划分的同时,也应逐步完善和创新高等职业人才素质培养模式。将文化素质教育纳入专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生源开设有针对性的文化素质必修和选修课程,特别是增加选修课数量,让学生有足够的课程可选,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特长发展;聘请校内外人文艺术教育方面造诣较深的教师、专家学者举办精彩人文讲座,开拓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通过课外活动,比如每年都举办“ 文化艺术节”、“读者节”、 动漫设计大赛、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 专业技能知识竞赛等,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励学生在社团活动和各项比赛中提高素质;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增建大学生文化广场,优化美化校园,提升校园育人环境的品位、格调。
3.提高校园文化的品味,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广阔的空间
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有利于培育学生理性的人文精神,让人文精神与现代科技对话,让民族传统与西方文化对话,让大学文化与社会生活对话,让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外化为校园文化的高雅活动形式,从而对高职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人格塑造、道德行为等起到启迪、感化、升华的作用,为学生培养自身的人文素质提供广阔的舞台。
4.要注重人文素质教育内化环节
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不仅是整洁美观的校园,更是一个文化学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场所。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还指学校在坚持人才培养方向的前提下,能够允许并鼓励学生按他们自己的个性去发展。学生只有理解了校园人文环境中包蕴的这些人文精神与理想,才不会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无动于衷,才会更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努力从中汲取养分。
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学生能适应未来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英语教学要更新观念,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高素质外语人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无疑是一句空谈。
1、思想道德素质。“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人的素质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影响并制约着其他素质的存在和发展方向。教师的言行举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通过言传身教给学生以情操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引领学生走上正确的成才之路。
2、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素质。师资水平的提高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关键,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要能够吸收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之精华,善于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在能力提升方面,要做到具有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能力、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教科研能力等等。这样,在强化自身内在素质的同时,用真才实学吸引学生,使学生心悦诚服地“跟你学”。
二、优化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手段以及“满堂灌”、 “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古板沉闷,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探知,不仅束缚了学生的能力发展,也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英语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从“应试教育”转变到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无论采取何种教法,都必须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前提。教法一定要灵活多变,因人、因时而异,注重因材施教。现代教育技术在优化课堂教学、改进教法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功能,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创造有趣的教学情境,形象直观,易于突破教学重难点,又能增强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使知识“易学”、学生“乐学”,学生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
三、改变教学目标,注重能力的培养。
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所以教学的重点不应只是传授知识,而要着重于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交流合作能力。人是社会的人,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良好的沟通能力是现代人才竞争的重要素质之一,也是影响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英语教师要贯彻“精讲多练,适时指导”的教学策略,多组织一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pair work、group work或表演、比赛、做游戏之类的活动让学生参与,也可以准备一些道具,把教室分区,设摊位、摆药品,让学生自由演练顾客与售货员或医生与病人等之间的对话,教师充当指导者或示范者,在活动中传授或巩固相关知识,这样既在娱乐中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胆识,为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平台。
2、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合理利用多媒体以及网络教学手段,以教学创新来启发学习创新。
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启发学生主动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辩论或集体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编写新的内容。如给出几个key words 、sentences patterns 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编句子、对话或短文,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Powerpoint、Authorware或Flash课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其创新实践能力也得以落到实处。
3、自学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教会他们获取知识的本领和方法,这就好比给了学生一种生存的资本,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竞争的能力。
一、目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
据全国学生体质检测资料结果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状况令人担忧,学生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水平普遍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05年评价总体大学生不及格率为10.25%。笔者在本校随机抽取了150名学生,通过实施监测、问卷访谈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在受监测目标中有74%的学生都是近视,80%的学生都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47%的学生存在超重或肥胖的情况。更令人吃惊的发现,近90%的学生承认在中学阶段几乎没有上过体育课,同时,他们认为其他应试类科目要比体育课更为重要。这样的研究结果不仅让人担心,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接班人,他们即将走入社会、服务社会,这样的调查结果能否让他们成为祖国明天的脊梁呢?更让人忧心的是他们在思想中已经把体育锻炼、体育教学当成是可有可无的课程,这样的观念势必会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并可能会影响到下一代人甚至更远。针对这样的现实情况,如何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改变他们对于体育的错误认识,将体育与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联系起来,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就成为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任。
二、体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一种新兴的教育观念和思想,是针对应试教育而兴起的、在近年来备受提倡的教育模式。谈到素质教育,人们首先会和优雅的气质、渊博的知识等联系起来,认为高素质的人才就是拥有广博知识的人。然而实践证明,具有丰富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并不一定就是一个高素质的人。一个高素质的人才不仅应该拥有丰富的知识,还应该拥有强壮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单单注重文化知识能力的培养,忽视体育、美术、音乐等相关知识的吸收就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素质教育应该涵概文化、道德、身体、心理等多学科多门类的内容,而在这些内容之中,强健的体魄是其他几项的基础。体育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体毅力、耐力的培养和团结协作能力的提升,而其他知识的学习则会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体育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它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相辅相成,互为关联的。
三、加强大学生体育素质培养势在必行
1.重视体育教育,将体育教育工作狠抓起来。高等学校要结合学校目前的实际情况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指定主管领导负责,由主管领导牵头带动各部门、各系部主要负责人明确各项实施细则,固定专项经费投入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应鼓励教师在授课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校园内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普及;还可以将体育成绩和参加活动的成绩和次数算入奖学金的评比或者作为获得学位证、毕业证的一项条件。总而言之,高校要从上到下明确加强体育工作的任务,将体育素质的培养工作一点一点狠抓起来。
2.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只注重技能的传授,只是一种“填鸭”式的授课方式,课堂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往往“吸收”的不好,左耳进右耳出或者是只能进行简单机械地重复,无法产生学习兴趣。想要让学生自发地产生学习兴趣,体育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创新,如借助多媒体手段,课堂教学中采用模拟教学法,借助学生对于体育明星的崇拜结合课堂内容讲解具体的技战术特点等。另外,教师要加强自我素质的提高,在工作和生活中主动为自己充电,不断学习。通过自身的素质培养和提高,在课堂教学中积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己爱上体育活动,增强自身的体育素养和身体素质。
3.引导兴趣体育活动,树立终身体育观念。体育教育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体育课堂教学,二是课外体育活动。课堂教学是主要教授学生技能方面的知识并要求学生定期上课,而课外的体育活动则是由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决定,一旦形成爱好,学生就会主动地进行练习和实施,课外体育活动也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于体育素质培养和树立终身体育观念。课外体育活动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如:在有重大赛事比赛时通过学生活动室进行转播,组织专家举办体育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体育的发展历史,还可以举办我国体育工作图片展,把我国在体育赛事上取得的成就用图片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自觉开展体育活动的兴趣。
大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是时展的要求,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有效地作用,弥补了高等学校目前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出现的不足,对于树立青少年终身体育的观念,促进社会和谐健康有序的发展产生着积极地影响,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