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亲子教育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由于家庭发生变故后,家长心理失衡导致单亲家庭子女情绪不正常,情感冷漠,孤独烦躁,存在自卑逆反心理,单亲家庭子女学习积极性也大受影响。单亲家庭子女思想品德行为异常,多数有不良习惯,表现差的占70%左右。从上述情况可以知道,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已向社会亮起红灯,单亲家庭是残缺的家庭,对子女的成长极为不利。
一、单亲家庭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无原则地溺爱孩子
在丧偶或离异之后,为人父母往往更加怜悯孩子,什么事都依孩子,结果孩子以自己为中心,缺乏责任感,不懂得尊重他人。
(二)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
与特殊照顾和过度保护相反,有的家长对孩子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动不动就打骂,使孩子个性发展受到严重的压抑,形成胆小、倔强等不良品质,容易走上歧途。
(三)对孩子的生活包办代替
许多单亲家长与孩子相依为命,对孩子的生活包办代替,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还采取种种办法限制孩子的行动,结果使孩子缺乏独立意识,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校对单亲家庭父母教育教育子女的引导
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家长认识到虽然夫妻双方离婚,但要根据家庭变故的现实,解决好单亲子女的教育问题,以下是我采取的一些教育对策。
(一)教师要做单亲父母真诚的朋友,帮助有针对性地调整家庭教育方式
一些离异的父母总体感觉他们对于离异这样的事情不好意思和教师沟通,认为离异不是一件好事,面对教师难以启齿,担心知道孩子父母离异,教师会另眼看待孩子,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另外作为离异的父母,也不愿意真诚而坦率地和孩子解释离婚的事。因此,教师知道学生父母离异以后,可以恰当地介入,以家长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交流沟通,建议家长:
1.向孩子耐心解释造成不完整家庭的原因。(1)平静地告诉孩子关于父母离异的事实,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现实。(2)给孩子安全感,不要把孩子作为报复对方的武器。父母离婚对孩子最大的打击就是失去安全感。所以,让孩子知道,虽然父母离婚了,但他永远不会失去父母对他的爱,做到这一点,需要父母双方的合作,这对大多数离异的夫妻来说很难,和一个也许带给自己很多创痛的人合作,可能极不情愿,但不能把夫妻之间的恩恩怨怨迁移到孩子身上。如果把仇恨强加给孩子,不仅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还会使孩子长大后失去爱心。
2.谨慎对待子女的教育,注意科学的教育方式。(1)注意不要过度保护。在丧偶或者离异之后,为父母者常常会把自己所有的感情和爱倾注在孩子身上,对孩子关怀备至,一切有爸爸或妈妈代作主张,日子一久,孩子的依赖性就会增加。变得脆弱、依赖,缺乏主见,一旦离开了家长,便茫然不知所措。(2)切忌期望值太高。缺少了配偶,不少家长把孩子作为自己唯一的精神寄托。在厚望之下的孩子,往往有着过度的压力,心理负担沉重。有的家长把全部心思扑在孩子身上,自己节衣缩食,忍辱负重,寄希望于孩子的明天。一旦孩子表现不尽人意,其气恼、忧怨一齐涌上心头,有的恶语相向,有的拳脚相加,,更有甚者不理不睬,说出伤害孩子的话。(4)教育孩子形成健康人格。在孩子人格的形成过程中,父亲和母亲有着无法互相取代的作用。缺少父爱,孩子就会形成所谓的偏阴人格,即表现得懦弱,多愁善感,自卑、缺乏毅力等;而缺少母爱,孩子又会形成所谓的偏阳人格,即表现得孤僻、冷漠、缺乏爱心等。所以对于单亲家庭的父母来说,要特别注意弥补孩子由于缺少父爱或母爱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三、与单亲孩子平等相处,营造和谐温馨的学校教育环境
对于单亲家庭长大的学生,学校教育非常关键。教师和同学都应该加倍呵护和关爱他们,要用爱心和师生亲情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一)指导学生正确对待父母的离异
教师要告诉学生,父母的离异虽使自己失去了一个完整的家庭,一份完整的爱,但对父母来说未必是一件坏事。既然父母彼此之间已经不能给对方带来幸福,与其在一起经常吵闹,还不如给彼此放一条生路,分开重新去寻找属于他们自己的那份幸福。作为子女,我们应该理解并尊重大人的选择。
(二)鼓励学生在和谐温馨的群体环境中成长
单亲家庭的学生都有猜忌和孤独的心理,他们会因为心灵受到伤害而关闭与同学、教师交流的窗户,这时,班主任应怎样做呢?
1.密切关注,爱心抚慰。父母之爱的缺失,使这些学生过早地承受着巨大的思想压力,每位教师应用爱心去抚慰他们受伤的幼小心灵。单亲家庭的学生往往比较敏感,教师要多注意这些学生的言行,若发现有异常的苗头,要及时跟他们谈心,在学习和生活上多关心、多体贴。
2.平等尊重,鼓励交往。要给他们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尊重、和谐的交往环境,要鼓励他们多参与集体活动,增强自信。家庭成员的残缺,使这些学生在其他同学面前觉得很“丢面子”,抬不起头,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因此,教师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帮助他们处理好同学间的关系。
四、为单亲家庭提供帮助,呼吁形成多渠道的社会教育氛围
单亲家庭的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心病”,心病还需心来医。家长和教师的真诚关爱能够弥补家庭破裂给他们带来的一些创伤,不过,社会上的一些偏见依然会让孩子有一些心理阴影,那么,全社会的关注尤显重要。比如,通过媒体宣传,为单亲家庭子女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让公众了解单亲家庭,并能够用正常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
虽然一般认为自闭症是先天性疾病,但自闭症儿童的症状程度与家长及家庭有着一定的关系。有研究表明,家长的认知、情绪、行为、应对方式等均对教育效果有着重要作用,究其根本,家长的心理控制源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心理控制源是指个体对自己行为方式、行为结果的责任的认知或定向。父母对教育子女成功与否的态度和看法会影响他们的情绪表现、认知倾向与教育方式等,进而影响到孩子的情感体验和行为表现。
此外,儿童所在家庭的功能也会对其行为产生影响。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是家庭功能的重要组成。亲密度指家庭成员的情感关系,适应性指家庭系统为了应对外界压力而改变其角色分配、权势结构或联系方式的能力。已有研究表明,亲子关系、成员支持、生活习惯、教育风格以及家庭功能等会对儿童学习能力、社会适应及问题行为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成员关系亲密、功能良好的家庭中的儿童,通常会更自律,学习更主动,社会适应性较好,问题行为更少。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注意到,自闭症儿童的家庭和家长与儿童行为表现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对其深入研究可能会找到更加高效且实用的干预和教育模式,以及缓解自闭症儿童家庭负担及家长压力的方法。因此,本文对自闭症儿童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家长的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以及儿童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1对象与方法
1.1被试
在一次自闭症家长讲座上向包括浙江、江西、河南、福建、河北、黑龙江等23省在内的420名自闭症儿童家长发放问卷(M年龄=35.67岁,SD=4.942岁),其中女性334人,男性86人。共回收问卷412份,其中有效问卷399份,有效率为96.8%
1.2工具
1.2.1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
采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The Parenting Locus of ControlScale, PLOC)测量自闭症儿童家长对教育子女成功与失败的看法。该量表由教育成效、父母的责任、子女的控制、运气或机遇及父母的控制五个分量表组成,包含47个条目,以5级评分,从“1”(很不赞成)到“5”(很同意)。得分越高,表明家长的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越趋于外控,在子女教育上越容易呈现消极、被动的状态。
1.2.2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
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 Ⅱ -CV ),包括亲密度和适应性两个分量表,共30个条目,以5级评分,从“1”(不是)到“5”(总是)。FACES Ⅱ -CV是邹定辉等人根据Olson等于1982年编制的FACESfl(Family Adaptability and Cohesion Scale, SecondEdition)进行第三次修订而成的版本。
1.2.3 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
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中的父母问卷测量儿童的问题行为。该量表共48个条目,包括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一多动、焦虑及多动指数6个因子,采用4级评分法,从“0”(无)到“3”(很多)。量表分半信度0.88, Crobach。系数0.92。由于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主要体现在无法理解社交规则及难以自控等方面,因此本研究只选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中品行行为和多动指数两个分量表进行研究。
1.2.4人口学信息
自编问卷,包括家长和儿童的性别、年龄、确诊时间及家长在子女治疗上支出的费用占家庭总支出的年平均比例等基本信息,均由家长填写。
2结果
2.1各变量的描述统计及相关分析结果
本研究主要变量的描述统计量及相关分析结果。教育成效、子女的控制、运气或机遇、父母的控制与自闭症儿童的品行行为和多动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亲密度和适应性呈显著负相关。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品行问题和多动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家长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及儿童问题行为三者间相关较高,可能存在中介关系。
2.2儿童问题行为对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的回归分析结果
采用分层回归分析方法,分别进行了儿童问题行为对其性别、年龄、治疗费占家庭总支出比例、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以及父母的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的回归分析。在模型第一层进入儿童的性别、年龄和治疗费占家庭总支出比例,第二层进入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第三层进入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由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教育心理控制源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因此在进行回归分析时,对预测变量进行了多重共线性的诊断。结果表明,预测变量之间的容忍度(Tolerance )均大于0.3,方差膨胀因子(VIF)均小于4,可见预测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不严重。
自闭症儿童的性别不能显著预测其问题行为,儿童年龄可以正向预测其问题行为。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的分量表得分不能显著预测儿童问题行为。子女的控制和父母的控制可以显著预测儿童的问题行为。教育成效、父母的责任以及运气或机遇均不能显著预测儿童的问题行为。
2.3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的中介效应分析
通过上述结果可知,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总分、父母的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总分可显著预测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同时,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显著相关。因此,进一步采用依次检测法(causual steps)检验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的中介效应。
对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儿童问题行为的回归系数进行检验后发现,亲密度和适应性能显著负向预测儿童问题行为(β=-0.214,t=-4.369, P<0.001),亲密度和适应性能显著负向预测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β=-0.356, t=-7.588, P<0.001),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能显著正向预测儿童问题行为(β=0.330, t=-6.613,P<0.001),亲密度和适应性仍然能显著负向预测儿童问题行为(β=-0.097, t=1.944, P<0.001)。以上结果说明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自闭症儿童家庭的亲密度和适应性会通过家长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对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产生间接作用。
3讨论
本研究显示,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有负向预测作用。这与以往研究的结果相一致。亲密度和适应性较好的家庭,成员之间情感联系更为紧密,相处时间更多,得到的支持陪伴也更多,当家庭成员面临外界压力时,可以灵活改变其角色分配、权势结构等。这样的家庭往往规则明确,赏罚分明,气氛融洽,儿童会比较容易学会遵守规则,通过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对于自闭症等特殊儿童家庭来说,当儿童被确诊时,如果家庭可以迅速调整成员的角色和分工,让孩子受到合适的照料与教育,互相支持使家庭环境和谐稳定,在此环境中儿童的行为也会受到积极影响。
【关键词】幼儿园;亲子活动;活动实施
幼儿园定期开展亲子活动,不仅能够使幼儿园与家长密切联系,最主要的是能够为家长和幼儿提供别样的互动形式和互动机会,加深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形成更加亲密的关系。幼儿园与儿童家庭二者间加强合作与交流是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能为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与教育环境,为儿童进入小学学习阶段打下坚实的知识与素质基础,也能够提升幼儿教育水平,促进幼儿教育发展。
一、幼儿园亲子活动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幼儿园亲子活动的深刻认识
幼儿园开展亲子活动能够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幼儿教育质量提升,最终使儿童能够向着健康快乐活泼的方向发展。幼儿园亲子活动能够促进幼儿教育走向开放化、多元化,将幼儿园与儿童家庭、社区等进行有机结合。然而目前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幼儿家长,对于幼儿园开展亲子活动缺乏深刻认识,单纯的将其看作幼儿园的一种简单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要求,这也就导致了亲子活动参与度不高。
2.缺乏幼儿园亲子活动长效与有效机制
目前,绝大部分幼儿并没有构建起长期开展幼儿亲子活动的有效机制,家长作为亲子活动的主要和重要参与者,其参与热情和自身素质对亲子活动的开展成效有着直接影响。尽管当前家长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幼儿亲子活动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方式,但幼儿园与家庭之间尚未建立起长效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机制,导致幼儿亲子活动后继无力、不能实现长期有效地开展。
3.尚未构建起幼儿园亲子活动理论
目前,幼儿园亲子活动存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尚未从已经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中概括和提炼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活动理论,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建设是当前幼儿园开展亲子活动中存在的一项重要问题。现阶段人们对于亲子活动研究成果数量较少,内容不够全面,层次较低并且缺乏系统构建,大多是经验之谈,缺乏科学依据。
二、解决幼儿园亲子活动存在问题的对策
1.强化对幼儿园亲子活动认识
只有建立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幼儿园在进行亲子活动开展时才能够有准确的方向,幼儿园应当以实施国家对学前教育的要求为切入点,将亲子活动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之上,将其视为幼儿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重要基础手段,促进幼儿教育的开放化。幼儿园亲子活动要以服务家庭教育为宗旨,以思想高度为基础加大实施力度,从而全面提升办园水平,也使亲子活动能够真正发挥其作用。
例如,幼儿园在母亲节来临之际,可以以此为主题邀请家长到园开展亲子活动。在进行活动设计时要充分认识到此次亲子活动的开展是为了促进幼儿孝顺父母的意识培养,从而与家庭教育无缝衔接,从而使活动能够受到重视,保障其顺利开展。
2.建立幼儿园亲子活动长效机制
幼儿园进行亲子活动设计与具体实施时,必须要以科学育儿、全面育儿为机制导向,建立健全起长效有效的亲子活动机制,使亲子活动的组织、实施与各方面协调都有坚实的机制体制保障。对活动的具体过程和各个环节都要进行有效灵活的调节,协调活动开展过程中对家长、幼儿以及教师的联系。在活动结束后采取综合评价,为下次活动开展提供依据、健全机制。
例如,幼儿园可以将每年的中秋节作为固定开展亲子活动的时间,使家长形成意识,每年同一时间都到幼儿园与孩子共同做月饼、品月饼。教师在课后进行回访,收集家长评价,建立起亲子活动的长效机制。
3.将幼儿园亲子活动纳入幼儿教育课程建设体系
前幼儿园与家庭间的合作与交流尚不够深入,无法与幼儿教育进行配合,而改变这一问题的重要对策就是将现阶段的亲子活动纳入到幼儿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避免家长与幼儿园对孩子的教育脱节,对幼儿园开展的亲子活动起到负面影响。这就需要幼儿园能够不断吸纳最新幼儿研究成果,建设幼儿课程教育体系,提高亲子活动质量,促进幼儿园教学质量飞速提升与发展。
三、结语
国家对学前教育阶段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各级各类幼儿园积极为儿童创设具有丰富趣味性、异彩纷呈的教育情境,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紧密联系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为儿童的健康快乐成长提供和营造良好的环境。幼儿教育是儿童终身学习的开始阶段,对儿童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也关乎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幼儿园和家长必须深刻认识到学前教育中亲子活动的重要作用,双方要提升认识、采取对策,构建长效亲子活动机制,使亲子活动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夏媛媛,朱艳芳.关于我国幼儿园亲子活动的文献综述[J].教育现代化,2015(11):116-118.
[2]杨延云.农村幼儿园亲子活动现状探究[J].技术与市场,2016(8):212-213.
[3]谢良健.绥化市幼儿园亲子活动的开展现状及改进策略[J].学周刊,2015(3):223-224.
一、问题的提出
家庭和W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两大主阵地,和谐的家庭关系是学生心理素养发展的基础。而亲子关系被心理学家认为是家庭关系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种关系。经调查研究发现,中职学生普遍认为家长对自己要求太高、不肯放手让自己去实践、与自己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方法。家长则普遍认为学生就读中职院校让自己抬不起头,不了解生活艰辛、不愿意与自己沟通、不理解父母的苦心,亲子矛盾日益突出。
2016年6月,我所在的湖州交通学校开展了一场名为“爱心手拉手”的大型亲子活动。有近150位老师、家长和学生参加了这项活动。在活动现场,家长和学生在心理辅导师的协助下沟通内心、倾吐心语。很多平时内向的孩子纷纷站到场地中心,当众向家长和老师表达感激之情。在这次活动后,我进行了反思。中职学生真的不懂得感恩吗?真的不敢向家长大声说爱?我们的家长真的对学生缺少关心和耐心?真的不想和孩子好好沟通?不是。可是为什么中职生的亲子问题尤为突出?答案是因为缺少一个相互沟通、了解的平台。
心理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开设中职心理课,旨在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我、悦纳自我、协调人际关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若将中职心理课堂教学与学生亲子教育相结合,既可以为亲子沟通搭建平台,又可以将家长纳入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中,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提升家长,用心理课堂促进亲子成长,根据亲子互动成果推动具有本校特色的心理课堂良性发展。
二、亲子心理课堂在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亲子心理课堂在国外职业教育的发展
在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教育心理学起步较早,社会重视度高。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学校就重视学生行为习惯和心理素养的养成。在这些国家的职业教育中,心理教学服务于行业所需。以德国为例,职业教育中没有独立的心理学课程,在专业课程设计时会根据专业不同加入所需的心理学知识。如旅游专业的学生只需学习旅游心理学即可。亲子心理教学往往以家长到学校进行志愿服务的形式开展,且集中于低年级。若亲子问题十分严重,学生和家长会求助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解决。
(二)亲子心理课堂在国内职业教育的发展
在我国,升学以成绩为导向,不太重视学生心理素养的养成。心理课虽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常常被忽视。只有到某位学生或某个群体的学生出现问题时,才派心理教师进行心理疏导。到了高中阶段,很多中职生的心理问题集中爆发。据调查,中职生亲子问题主要表现在亲子冲突激烈、亲子沟通不足、亲子互动缺少正确的方式和恰当的技巧等方面。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开始重视亲子问题,也进行了多种尝试,方式多为家长亲子讲座、亲子家长会等。由于师资、场地、时间等方面的限制,将中职亲子心理课堂形成系统,作为一门课程进行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
三、中职亲子心理课堂的探索
(一)中职亲子心理课堂教育的要素
1.亲子心理课堂的界定
所谓亲子心理课堂,就是把家长请到学校的心理课堂中,通过各种亲子互动的形式将家庭教育指导、家庭心理辅导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结合。达到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能力,改善学生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和家长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目标。
2.亲子心理课堂教育教师及素养
亲子心理课堂教育教师需要具有专门资质的心理教师承担。要求心理教师的理论基础扎实,教育工作经验丰富,掌握一些有效的和操作性强的学生心理教育方法,具有一定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具备良好的课堂调控能力,会根据不同的学生和家长组织不同的教学形式,同时还要能够时时和学生在一起,了解本校不同专业不同班级不同性别的学生心理情况。但是,仅靠一两个心理教师“单打独斗”,亲子心理课堂很难开展,要组成一个团队,由几位心理教师、班主任和部分科任教师积极参与配合,效果才会更好。
3.亲子心理课堂教育课程建设
亲子心理课堂教育课程建设要根据不同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建设,在建设的过程中还要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类别的学生的心理情况设定不同的主题。
4.亲子心理课堂教育家长及素养
中职亲子心理课堂教育的开展程度和效果直接受家长影响。亲子心理课堂中,家长的参与度、文化水平、平日对子女的关注程度、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都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经实践证明,文化程度高、学习能力强的家长更注重家庭中的融洽度,这类家长课堂参与度高、平日对子女的关注度也高,课堂成效也就越好。以性别论,女性家长往往比男性家长更擅长亲子沟通,但容易在沟通过程中将子女的问题泛化,不能针对性解决问题。男性家长喜欢就事论事,沟通前“功课”较少,方式以呵斥等强硬手段为主。这就需要心理教师在课前对家长进行沟通方式的指导。也需要家长在课后家庭亲子教育过程中注意沟通方式和思维方式,养成良好的亲子沟通习惯。
(二)中职亲子心理课堂教育初探
1.亲子沟通
良好的亲子沟通是改善中职生亲子关系的突破口。在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让家长和学生共同观看视频《变形记》,让家长产生共鸣,并敞开心扉谈谈视频里的孩子,再由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启发家长认识到自己和子女思想的不同,了解亲子沟通的重要性。游戏环节“背靠背测测你知道吗?”内容涉及生日、喜欢的颜色等问题。通过测试让家长和学生看清在沟通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更加了解对方。同时,游戏还设置了奖惩制度。奖励是对家庭良好沟通状况的肯定,处罚(让学生为父母敲背)能让家长享受到子女的贴心服务,让子女体会到感恩之心。游戏“盲人走路”是一个角色互换的游戏,让子女成为引导者,让家长成为“盲人”,意在把现实生活中家长和子女的角色进行互换。在活动中,双方通过口头交流和肢体语言进行更好地沟通互动。家长会感觉到子女的成长和责任心,子女会感受到父母教导自己的不易,从而体谅父母。“大声说爱”环节可以给家长和学生一个互相沟通、互说感谢的平台,打开亲子沟通困难的缺口,拉近彼此心灵的距离。
2.职业生涯规划
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包括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阶段,也包括了整个从业阶段。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为中职学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了前进的动力。据统计,绝大部分中职生进入中职学校后目标并不明确,大部分家长对子女未来所从事的职业也知之甚少。在进行心理课堂亲子教学时,可以播放与本专业有关的《大国工匠》系列视频,通过观看视频、进行讨论使家长和学生共同了解本行业需要哪些优秀品质(吃苦耐劳、工作细致认真等),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些品质。也可请从事本专业的家长或是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法,展示职业特点,说明行业要求,为全班学生和家长提供可参照的模本,帮助学生和家长更好地进行针对性地职业生涯规划。或让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在更好地了解学生自我特质的基础上,学生和家长共同有针对性地选择本行业中最适合学生的工种,明确行业方向。
3. 青春期性教育
青春期性教育在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中职生对性别角色的理解、对异性的态度和对恋爱、婚姻、家庭的理解大部分来自于原生态家庭的影响。但是很多原生态家庭缺少这块教育内容,甚至在中职生里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原生态家庭处于离异、父母缺失的状态,所以开设青春期性教育亲子课堂尤为重要。在开设有关性道德、性伦理教育的“幸福的基础是责任”一课时,可以以家庭为单位分享一些家庭幸福的经验,以及为人父母、为人儿女应该扮演的角色和责任。这些发生在身边的成功案例,对家长的教育可能更直接、更生动,更易理解,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性别角色和应承担的责任。学生今后对待爱情和未来组建自己家庭时会更为慎重。在开设有关性知识内容的心理课时,由于涉及内容较为隐私,可以根据性别分设不同的主题和教室进行教学,如面对男生可开设“我有秘密对爸爸说”,女生则为“我有秘密对妈妈说”。通过观看生理发展视频、心理教师讲解、讨论青春期性教育案例让学生和家长多方面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为家长在课内或课后对学生进行家庭性教育提供生理知识和心理依据。
四、中职亲子心理课堂的几点思考
(一)对教学环节的要求
1.课堂教学主题要实在
心理课堂的主题要根据本校中职生和家长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包括学生的年龄特点、性别角色、专业方向、学制特点、班级实际和学生家庭教育特点等。只有家长和学生都感兴趣的主题,他们才会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达到课堂教学目标。
2.课前要对家长进行了解和指导,做好准备工作
由于大部分中职学生与家长间有些较为突出的亲子矛盾,这不利于亲子心理课堂教学的开展。所以在开课前,心理教师要帮助家长和学生拉近亲子距离。如指导家长多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指导家长多鼓励学生,多倾听学生的所思所想。为了更好地开展亲子心理教学,心理教师也要对家长的个人情况、特长、工作等进行了解,将这些教学资源纳入课堂教学环节中,使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具说服力。
3.课堂教学要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中职生亲子矛盾非一日之寒,亲子课堂需要花大量时间进行破冰和互动。一节45分钟的课不能满足这些教学需求。在心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亲子交流往往带有私密性,需要独立的教学空间,给家长和学生一个更为安静、安全的分享空间。
4.家长参与教学总结和评价
中职学校的家长平时大多对学生缺少关注,缺少长期有效的沟通方法。亲子心理课堂结束后如果不进行及时总结和巩固,将会大大影响课堂教学成果。所以,在课后要对家长集中进行教学总结。教师说课,家长讨论,共同总结课堂上亲子心理互动的方法。这既是对课堂成果的巩固,也能帮助教师优化本次心理课的教学环节,为家长进一步进行家庭心理教育提供指导。
5.课后要进行效果追踪巩固
单从心理课堂本身看不能体现亲子教学的效果,必须结合课后的效果追踪巩固,让中职亲子心理课堂的成果真正落到实处。
(二)对心理教师的要求
1.要求心理教师团队合作课堂教学
中职亲子心理课堂面对众多家长,家长的个人素质也参差不齐。所以在进行教学准备时,心理教师们要团队作战,多方面、多渠道了解授课班级的学生和家长,准备多套教学方案,以应对课堂突况。由于课堂参与人员众多,光靠一位心理教师,很难把握住整个课堂。要形成一位心理教师教学、多位心理教师辅助的教学模式,才能充分调动整个心理课堂。
2.对心理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中职生亲子矛盾引发的原因多种多样,表现形式也各有不同。这就要求心理教师运用心理知识寻找矛盾根源,运用专业技术加以解决,这对心理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课后的效果追踪巩固也需要心理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运用多种专业方法进行资料的收集整合。
(三)现实中的一些问题
1.工作量过大,无法全面铺开
每一次中职亲子心理课堂的开展,都需要课前调查、制定方案、(专业指导)、上课、n后反馈、课后追踪等环节,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人力。
2.家长难请
中职亲子关系冷漠很大原因是因为家长缺少对学生的关心,所以在邀请家长时,家长难请成了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三年制和提前批的班级里尤为突出。而这批难请的家长又是亲子问题最严重、最需解决的群体。家长难请使亲子心理课堂教育与指导的效果无法按计划达成。
【关键词】亲子游戏;亲子互动;学生积极性;幼儿园
学龄前阶段是培养一个人各方面能力的关键时期。所以,该阶段的教育不能缺位,应该将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才能真正让幼儿教育产生最好的效果。所以,从国家政策的角度来说,已经将亲子游戏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手段,建议学校将该项教育方式作为推广。虽然各方面就概念方面已经达成了共识,但是对于亲子游戏的专门研究仍然极少。所以,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如何深入研究亲子游戏的作用,解决背后潜在的问题是目前来说比较重要的工作。
一、当前亲子游戏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幼儿园方面的不重视
亲子游戏的推广离不开幼儿园的重视和推广。幼儿园是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场所,也是亲子游戏的主要场地。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许多幼儿园对于亲子游戏给予的帮助作用微乎其微,进一步体现在教师在亲子游戏中的角色不重视,觉得自己和该项游戏没有相关的联系,更无法给予专业性的指导,亲子活动的效果也就无法得到保证。
(二)家长们缺乏科学的认识
家长在亲子游戏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是亲子游戏的重要参与者。目前大部分的家长对于亲子游戏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对待亲子游戏的态度都比较漠视。家长作为影响亲子游戏的重要因素,可是参与亲子游戏家长们却不是很踊跃,家长参与游戏时间不足的现象十分明显,并且让家长在亲子游戏中没有体会到参与的乐趣和价值,没有陪伴孩子成长的意识。
(三)主体价值的缺失
亲子游戏是面向全体幼儿和家长,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活动,需要幼儿的主观性的参与,良好的互动才能真正实现该游戏的价值。在相关的研究过程中,忽略了幼儿主体地位的价值,缺少从幼儿角度出发的思维去考虑问题。幼儿是亲子游戏的核心,但是许多的亲子游戏设计都没有将幼儿的性别、年龄等因素加以考虑,没有从提高幼儿的实际能力为出发点。研究中幼儿主体的缺失,让家长成为亲子游戏的主角,幼儿只是游戏的配角,十分被动,没有将亲子游戏的真正价值体现出来,改变了原有的面貌。
(四)相关游戏的设计缺乏系统性和多样性
亲子游戏可以基于内容的不同有很多的种类。但是,当前的亲子游戏大多停留在体育类和智力类游戏,游戏的设计和开发也缺乏足够的深度。随着幼儿园亲子活动的展开,局限于少数几类的游戏设计已经不能够满足多元化教育价值的需求。缺乏其他亲子游戏种类的开发,不利于亲子游戏的进一步推广。有限的游戏形式让亲子游戏的吸引力大大降低,无法让幼儿享受到该项活动的乐趣,不利于幼儿园与幼儿之间心理距离的拉近。
二、促进亲子游戏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提高教师的参与度
提升教师在亲子游戏中的价值。在亲子游戏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和指导者,应该充分的尽到自己的责任。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教师认为自己在游戏进行过程中应该充当旁观者,由家长主导游戏,只有在家长需要帮助的时候再给予帮助。针对这样情况,首先幼儿园应该多组织一些经验交流会,让教师摆正自己的心态和位置,更多的投身到游戏当中,将自己的心得及时的心得及时和家长进行交流;其次,教师自身也应该积极投入到该项活动中,积累更多的经验,为教学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最后,根据不同的家长和幼儿习惯,选择科学合理的指导策略,帮助家长更好的和孩子进行互动,最大效果的发挥教育作用,实现亲子游戏的价值。
(二)家长应该肩负起更多的责任
亲子游戏中家长应该承载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在亲子游戏中,家长看到的是孩子在家庭之外的表现,能够通过游戏中的表现及时的发现自己孩子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更加全面而深入的了解,给予孩子更多精神上的支持。观察孩子表现的过程,也是家长获得成长的过程,自己也能够学到很多东西。所以,需要家长将更多的精力和重心放在游戏身上。
(三)发挥幼儿的主体优势
尊重幼儿在亲子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在亲子游戏开展中,在幼儿和其家长的互动之间,应该多鼓励幼儿自己表达和展示,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事情的思考能力,遇到困难时能够及时的和家长进行交流,而不是简单的应付游戏。同时,教会幼儿调动自己的积极思维去参与游戏。因为被动的参与效果是不佳的,只有自己喜欢去做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所以,应该创造一个包容和谐的游戏环境,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四)管理部门的支持
有关幼儿亲子游戏推广过程的缓慢,和管理部门的职责缺失也有很大的关系,许多方面还有待完善。在素质教育的价值背景下,应该将亲子游戏研究更加科学化和精细化。当然,一方面应构建亲子游戏的框架体系,做好相关的顶层设计工作,灵活的架构是必不可少的;另一方面,也要拿出更多的经费和奖励来推进亲子游戏的实质进步,鼓励相关的研究取得重大的突破,在概念和实验方面都能够取得重大的突破。
三、结束语
3~6岁的幼儿是培养能力和塑造性格的关键时期,也是教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门。所以,对于亲子游戏的改进和发展一刻也不应该停止。这个过程需要我们更方共同的努力,教师、家长、幼儿园都应该去认真的对该这一过程,不能仅仅当作是一项游戏,其本质是一项启发学生心智的过程。同时,不同的人都能在这一阶段学到自己意想不到的知识。所以,开展亲子游戏,对于各方面都是有利的,能够在幼儿未来的成长过程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凯珍,周志雄,桑凤英,刘秀梅,李琳.北京市3~6岁幼儿家庭亲子体育游戏的现状[J].科技文汇,2012,10:56-58.
[2]孔虔.关于3~6岁幼儿亲子游戏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J].科技文汇,2016,11:88-91.
当我们走进各大书城,就不难发现,亲子图书在市场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分类,而是包含在家庭教育当中,这就说明一个问题,虽然亲子教育已经逐渐为人所知,但作为图书分类,却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接受。特别是在大陆,许多家长甚至只知道家庭教育图书,谈及亲子教育更不知所云。在台湾,出版亲子图书的大概有时报出版、天下文化、日月文化的大好书屋、台视文化、三采文化、人类文化、风车图书、小鲁文化、幼福文化、亲亲文化等,相对比较集中;而大陆则相对比较分散,许多出版社似乎都尝试出版过类似图书,相对集中的只有朝华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中国妇女出版社、漓江出版社、中国少儿出版社、上海少儿出版社、吉林少儿出版社、明天出版社、大象出版社等。我们从图书市场销售的家庭教育的图书中,挑选出亲子图书进行比较,大概发现流行市场的亲子图书有以下两大类别。
一.理论类。此类图书主要从亲子教育的各种理论进行分析,包含教育法、教育培训、经验交流等。
教育法方面,主要从教育理论方面来阐述教育方法论。比如台湾时报出版的《刘墉生活cafe:8分钟搞懂孩子的心》,就是从刘墉教育学来回答以下问题:两代之间一定有鸿沟,还是只有你进退都失守?你常搞不懂孩子在想什么?为什么你要他往西,他偏偏要往东?你也搞不懂自己该怎么做? 新的时代,就应该要有新的语言!于是这种教育法不得不去关注。
教育培训方面,主要告诉家长如何提高自己、如何和孩子沟通、如何教育培养孩子等的技巧和方式,此类图书的作者多来自一些专家学者,他们通过各种研究,然后总结出观点,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从中可以获取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家庭教育的报告与问答》,朝华出版社出版的《用最好的方法教育孩子――父母必知的95个教子心经》、《男孩穷养,女孩富养》等。然而,这类图书本土的作家出版的畅销书不是很多,更多的还是引进的。由于亲子教育更早兴起于美国、日本和台湾等地,从1997年开始,这些引进的亲子教育图书也曾经风靡市场。到如今,排在销售榜首还有中国妇女出版社的《哈佛家训:一位哈佛博士的教子课本》等。
经验交流方面,主要是作者分享自身的亲子教育过程中得到一些想法和感受。比如朝华出版社出版的《13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不听话”的孩子怎样教》等。由于作者大多是亲身经历,所以此类图书的内容更加贴近读者,许多经验相对更有借鉴性,在图书销售中更受读者欢迎。
二.实践类。此类图书更多提倡亲子教育所应该做的实事和做法。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的《怎样做父母・小学生家长读本》,它就全面地论述了如何指导孩子做人、学习、健体、健心、生活、审美、实践、创新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收集了大量的实例,据事论理,深入浅出,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而台湾大好书屋出版的《体验式教育,让baby变boss!》,更结合新的教育模式――体验式教育,来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实践。
如果按照图书的版权进行分类,亲子图书的引进版与本土版权就更加分明。引进版先入主中国亲子图书市场,其先引发的销售也就可想而知,比如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就曾经被当当网评为“终生母亲级”图书,它就是美国作家费伯的作品。以河北人民出版社为例:
随着本土亲子教育的受重视,亲子图书本土作家崛起,也开始逐渐统治此类图书市场。我们先来看看厦门对外图书交流中心截止今年5月亲子类图书零售排行榜的情况: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在零售榜单排名前20名的图书中,引进版权的图书只有4本,只占全部图书的20%,就如同朝华出版社策划编辑王磊所说的:“中国有一句俗语‘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在一定的时期,国内缺少很好的原创亲子教育图书的时候,大家更容易对国外比较有影响力的教育理念产生认同,比如蒙台梭利和卡尔威特的相关图书,其实会不会念经跟是不是外来的和尚没有关系,国内同样有念得好的,而且,教育是离不开它所处的环境的,所以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是跟我们所处的环境是息息相关的。我们的自信首先基于这样的一个判断,其次就是对读者需求的准确把握,再次就是对作品质量的把握,理念和操作要结合。”本土作家在崛起,本土亲子图书也在崛起。
然而,尽管市场上亲子教育的图书所占比率不低,但图书销售码洋并不是特别理想。以下是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统计数据: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从2004年到2006年,亲子图书的销售情况呈下滑趋势,从2007年起开始回升,截止今年4月,亲子图书已经基本恢复原先市场。这里面与出版社出版的亲子图书热潮有关。2004年伊始,亲子教育在大陆刚兴起不久,国外的许多亲子图书的畅销,大大刺激了出版社的眼球,引进出版的亲子图书日益增多,然而,大陆的家长并不是特别理解亲子教育,在出版社的大力宣传下,亲子图书也不过是一阵浮华,根本无法深入人心,但到2008年开始,当亲子教育已经摆在众多家长面前的时候,亲子教育已然成为不可忽视的课题,在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亲子教育知识的同时,图书阅读成了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推断,未来亲子图书的市场将不可估量,关键的是,如何去捕获家长们的心。
家长问卷: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亲子图书
图书出版是直接面向读者的,那么亲子图书的读者――家长们是怎么看待亲子教育和亲子图书呢?为了得到答案,笔者特做了400份问卷,分发到家长当中,问卷共收回231份,以下是我们收到的调查结果:
一.年龄和性别。
被调查的对象中,最高年龄64岁,最低年龄25岁,其中25~30岁之间的占总人数的25.30%,31岁~39岁占总人数的53.86%。女性占总人数的84.61%,男性占15.39%。
分析得出:关注亲子教育的女性占了相当大一部分,而且年龄集中在31岁~39岁之间。
二.了解亲子教育的目的。
为了了解怎么教育好孩子,更好地促进孩子成长,检测自己教育孩子是否合理,提高自身的素质,培养孩子的情感观、道德观、人性观等,更好地建立一个和谐、健康、幸福的家庭。
分析得出:专家讲座(沙龙)是家长们获取的亲子教育知识的主要途径,而图书阅读次之。家长们平时也关注和网络,注重相互间的交流。因此,亲子图书并未深入家长的心。
四.选择与建议。
1.选择亲子教育类图书标准是要新颖、健康、自然。我个人认为当今出版社在策划出版亲子类图书时要让孩子成为一个健康、健全的人。
2.对天才孩子的教育等书籍比较感兴趣,选择这类书市希望能在其中找到教育孩子的方法。
3.多出点像冯德全老师的《零度方案》探讨教育理念图书。
4.以对孩子思想引导的方法为标准,希望理论少一点,实际的案例分析对策多一点。
5.思想类的,希望多些理论并有可选择性。
6.首选性别书籍,希望能结合案例说明问题,讲清如何解决问题的分性别的亲子图书。
7.书太多,没有系统性,不知道要选择哪些书。
经验谈:我们是为何策划此类图书
从以上家长的问卷中,我们已经可以粗略得知,如今,市场上什么样的亲子图书更受欢迎。现在,我们结合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09年1~4月的亲子教育畅销书top5排行榜:
如果笔者的表述还不够清晰,让看官还是无法理解,那请继续关注,以下四位嘉宾的经验之谈,我想,许多东西就已经不言而喻了。
嘉宾1
新体验: 让孩子从小走向实践
书名:《慢养》
作者:黑幼龙 全家
出版时间:2009年6月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品定价:28元
简介:我们曾走过孩子叛逆、不听话、行为最恶劣的岁月,小孩也不是一般人眼中的“好”孩子,那段低潮是我们家最大的黑暗期。如今,孩子都成家立业了,他们每一个人在工作及家庭上,都有不错的生活,感觉像是我们家的“慢养”教养方式,终于有丰硕收割。孩子,是慢慢养大的。“慢养”并不是放任,而是让他们自由决定、自我负责。如此一来,家,才能成为孩子生命的来源,才能为孩子的人生加分。
《慢养》是由台湾著名作家黑幼龙的《黑幼龙慢养教育》和《黑+的幸福秘密》两本书合二为一,这两本书在台湾都是很畅销的亲子图书。由于黑幼龙家有四个性格不同的孩子,又从台湾奔波到美国,其中的文化差异和生活习惯,都是孩子很难接受的。本书针对孩子成长的各种问题,通过自身的体会和感受,通过黑幼龙一家的故事阐述开来。
亲子教育如今已然成为热点话题,我们是在版权贸易过程发现这本书,觉得这本书还瞒有创意的,于是就有将它在大陆出版的想法。而如今,我觉得亲子教育图书有很多做法:要么提出新的概念,属于方法论的东西;要么提出新的理念,属于价值观的东西。而《慢养》就提出一种新的理念,更多的是价值观的东西。而且,这本书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以故事的方式讲述,它把道理夹述其中,可读性比较强,对家长更有参考价值。而且,早期这本书在2006年就是台湾的畅销书。如今,我们也做了很多我们更相信它在大陆也会有相当的影响,对大陆的读者来说,也是相当有借鉴意义的。
嘉宾2
新体验: 让孩子从小走向实践
书名:体验式教育,让Baby变Boss
作者:林梅芳
出版时间:2009年2月
出版社: 大好书屋
定价:250元新台币
作品简介:台湾第一本体验式教育专书,配合多元智能与学习风格理论,让父母发现孩子的智能优势。
当今的小孩,他们生长在一个富裕的时代,也生长在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这都已经不同过去我们的那个时代,也不像我们以往那么自立。网络时代的到来,让孩子亲身体验的机会就更少了。2008年出现的金融危机,更使得就业的压力更加明显,孩子将来能否适应社会的问题更加引发关注。因此,如何培养孩子的亲身体验性,让他们学会用手去摸、用眼去观察等,显得非常重要的。
我们也看到,台湾已经出现了体验式教育基地,这种基地通过模拟未来世界的可能性,以供孩子进行亲身体验生活。如果孩子幻想当飞行员到太空,就可以在这个基地里真实地体验到当飞行员的感觉。这样,孩子就可以在他们尚小的时候,实践自己的梦想,即使未来他们的人生轨迹并没有走向当初的理想,但这种体验也会让他们牢记一生。在这种教育基地的启发下,我们也就策划了这本书。
这本书从出版到现在已经印刷到第七次了,销售已经达到7000本了,这在台湾也是很不容易的。提倡创新的体验式教育,也是这本书之所以取胜的重要原因。
嘉宾3
分性别: 让亲子教育更加细分
书名:培养了不起男孩的100个细节
作者:云晓
出版时间: 2008年7月
出版社:朝华出版社
定价:30元
书名:培养完美女孩的100个细节
作者:云晓
出版时间:2008年8月
出版社:朝华出版社
定价:30元
简介:本套书采用众多教育事例,对家长进行具体的教育指导,突出的是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教育细节。全面分析了男孩和女孩的独特的个性特征与心理特征。并针对男孩和女孩的性别特征、成长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更富有针对性的指导。
教育图书热销的类型跟社会发展的阶段有密切关系的,大陆现阶段更多的还是关注教育理念,教育的功利性还比较明显,亲子教育也摆脱不了大气候的影响。作为出版者,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我们出版的教育图书对家长有一个正确的引导,真正意识到父母在教育下一代的工作所处的位置和所应起到的作用。然而,市场单独针对男孩和女孩而设计的亲子图书却很少,这就引起我们的注意,这两本书也应运而生。
现在,我们也在不断地优化选题和品种,品牌化、系列化运作,努力打造家庭教育图书第一品牌,目前已出版“不打不骂教孩子”系列、“13岁前”系列、“榜样传奇”系列、“一线教育”系列等近50个品种。而《培养了不起男孩的100个细节》和《培养完美女孩的100个细节》到目前销售均已超过25万册。许多家长发出呼喊,希望能看到更多的分性别的亲子图书,我想,这与这两本书的畅销应该有关。
嘉宾4
故事性: 引进版图书畅销的主打牌
书名:哈佛家训――一位哈佛博士的教子课本
作者:威廉・贝纳德
出版时间: 2007年6月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定价:29.80元
简介:这是一部教子课本,也是一部成人的修身指南。许多望子成龙的人,总是认为孩子应该这样做或那样做,他们自己却经常背道而驰。父母觉得自己比孩子高明,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我们没有比孩子们做得更好,我们至少应该和他们一起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 亲子活动 问题
所谓幼儿园亲子活动,是指由幼儿园创造一定的条件,在幼儿教师的指导下,以亲缘关系为活动基础,由教师、家长、幼儿共同参与的多向互动的幼儿教学活动。亲子活动的有效开展对于幼儿园教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促进师生之间,亲子之间,幼儿之间以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互动,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幼儿园亲子活动开展中的问题分析
虽然亲子活动的开展对加强幼儿教学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亲子活动的开展经常出现如下几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亲子活动应有的作用。首先,很多幼儿园对亲子活动的开展意义认识不深,幼儿园的社会服务功能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很多幼儿园没有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无法真正将幼儿园教育向开放式转变。在思想理念上的落后,导致了幼儿园亲子活动的开展难以从理论的高度促进幼儿园教学质量。
其次,在亲子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对于幼儿家长如何参与到亲子活动的交流不够,降低了亲子活动的开展的实际效果。幼儿家长是保证亲子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幼儿家长在受教育水平、职业、社会经历、年龄以及性格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性,很多家长在幼儿亲子活动的开展中,不知道亲子活动的开展目的,对幼儿的教育提出了更多知识层面上的要求,忽视了幼儿在心理和社会性的培养。在实际的亲子互动活动中,经常会出现诸如家长替幼儿完成活动任务、家长与幼儿意见不同一,家长引导方式欠当等问题,严重降低了亲子活动的实际开展效果。比如,在亲子活动中开展“捏橡皮泥”活动时,教师往往要求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任务,但是,在制作过程中,很多家长要么将任务交由幼儿自己完成,要么在幼儿捏制的过程中指指点点,责备幼儿,还有家长直接自己捏,忽视了对幼儿创作能力的培养。
最后,在亲子活动开展中,教师过度干预活动的开展,家长和幼儿完全在教师的指导下活动,家长的地位缺位,幼儿在活动则显得更加弱势,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活动。这种教师、家长、幼儿三者关系的失衡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亲子活动开展的质量。
二、改进幼儿园亲子活动开展的对策分析
首先,在亲子活动设计时,教师一定要立足于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这是确保亲子活动的有效开展的基础。幼儿受其年龄特点的影响,大都喜欢玩,对于纯碎的理论性东西具有较强的抵触心理,所以幼儿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一定要注意活动具有较强的游戏性、生活性,可以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以达到活动开展的目的。此外,教师还应该做好家长的协调工作,对于亲子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场地安排、互动开展的具体细节以及家长应该扮演的角色等,都应进行细致的安排,以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避免在亲子活动中出现各种安全隐患。
其次,幼儿园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不断深化幼儿教师对幼儿园亲子活动开展的思想认识,改进幼儿园亲子活动开展的方法,通过完善的亲子活动开展手段和内容,积极引导幼儿和幼儿家长参与到亲子活动中,在活动开展结束,以正确的方式进行亲子活动的考核和评价。
再次,为了有效提高亲子活动开展的质量,还应该积极协调教师、家长、幼儿在活动中的不同角色。教师依然扮演着活动引导者的角色,作为亲子活动的组织者,应该积极引导活动向有效的方向发展,并且实时的充当活动中家长和幼儿的合作者;对学生家长来说,教师一方面要做到尊重幼儿家长,与家长共同协商具体的活动情节,以确保在活动现场有良好的活动氛围;另一方面幼儿教师应该活动开展之前,向家长介绍活动的目的和内容,以及家长在活动中应该扮演的角色,通过这种沟通,让幼儿奖章在活动中更好的表现,与幼儿更好的合作,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是整个活动开展的中心,所以教师和家长在整个活动开展中都应该注意幼儿在活动的精神状态,积极引导他们完成游戏,并在活动中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与家人的亲情以及与小伙伴之间的友谊。
结语:
幼儿园亲子活动是现阶段幼儿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的亲子活动开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严严重影响了幼儿园亲子活动开展的目的。为此,幼儿园应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改善幼儿园亲子活动组织模式,更新活动开展的方法,真正把幼儿园亲子活动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体系中,为幼儿成长营造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曲新陵,夏涓,马怡.改善幼儿园亲子活动中家长育儿观念和行为的策略[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
【关键词】学前儿童;父母;家庭;亲子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9-0116-02
一、学前儿童家庭中开展亲子活动的重要意义
国内外的家庭教育研究都表明,组织生动、形象且富有成效的亲子活动才是开展家庭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因为只有在家长与子女共同参与并互为影响的有益活动中,家长的教养态度才能端正,良好的亲子关系才能形成,家庭教育的预期目标才能达成。
1. 对学前和的意义
在学前儿童家庭中开展亲子活动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对培养幼儿自信心、合作意识、开发潜能、增强认知能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2. 对学前儿童父母及家庭的意义
在家庭中开展亲子活动有利于加强家长与幼儿的联系,增进亲子感情,有利于良好家庭关系的建立。特别是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家庭教育更要与时俱进,多吸收先进元素,更好地融入社会这个大环境。
3. 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家庭中的亲子活动对儿童的行为习惯和个人品性有重要的塑造作用,对于幼儿在园内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帮助,也有利于幼儿教师的教育,对促进幼儿园的管理具有很大帮助。
二、学前儿童家庭中的亲子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
1. 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学前儿童的教育更受父母及社会人士的关注,而亲子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也在学前儿童的家庭、幼儿园或者其他机构开展,亲子活动的观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亲子游戏、亲子阅读、亲子手工制作等活动也越来越被采用,而更多形式的亲子活动也逐步出现在教育领域中,家庭中的亲子活动开展的频率较以往也有所提高,这是比较可喜的一面,但学前儿童家庭的亲子活动也存在一些问题:①父母掌握活动主导权,孩子缺乏主动性;②父母重视说教,在行为示范方面较为缺失;③虽然家庭中的亲子活动越来越受重视,但是父母投入在这一方面的时间还是太少,特别是幼儿的父亲;④家庭中的亲子活动缺乏与幼儿园的互动。
2. 影响因素
(1)父母因素。①对孩子期望过高;②父母教养方式不当;③父母教育时间有限。
(2)家庭因素。①家庭结构。对于父母是双职工的孩子来说,孩子往往交由爷爷奶奶教养,亲子活动极少开展,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对亲子活动的开展也有很大的影响;②家庭经济生活状况。经济状况虽然不是家庭幸福的唯一条件,但却是一个重要条件。富裕的经济条件可以为子女提供多种渠道的教育投资。亲子活动的类型也不会仅仅局限在家庭中;③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亲密还是冷漠,是和睦还是矛盾重重,是团结还是四分五裂,是相互平等还是高低贵贱,都影响家庭中亲子活动的进行。
(3)幼儿园因素。在幼儿园举办的亲子活动中,家长不论多忙都会积极参与,或许这是有些家长为了“弥补”没时间陪孩子的一种做法。亲子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家长与孩子的互动,家长毕竟时间精力有限,很少家长会主动去查阅资料、看相关书籍,这就需要幼儿园做好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及时向家长普及教育知识,让家长也参与到亲子活动设计中去,发挥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双重作用。
三、学前儿童家庭中开展亲子活动的对策
1. 形成合理的亲子观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在《家庭教育》一书中,阐述了他的亲子观:①父母要尊重子女的独立人格;②父母应当同孩子做伴侣;③父母的教育要一致。
2. 建立平等民主的亲子关系
现如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在学前儿童家庭中缺乏玩伴,父母及其他长辈就自然要帮助他们弥补这一空缺,亲子活动成为孩子与他们交往沟通的主要方式。如果父母在亲子活动中不与孩子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就无法与孩子成为朋友,亲子活动的开展也就存在许多阻力。因此,形成平等互动的亲子关系尤为重要,即父母在教育子女的同时向子女学习,子女将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经验、观念等“反哺”给父母。
3. 重视父亲在家庭亲子活动中的重要性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家庭生活中,父亲应该扮演玩伴、榜样、保护者、道德规范者、教育者等角色,父亲只有成为多种角色的综合体,才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重要作用。
父亲与母亲由于性别角色的差异,对儿童的影响也不相同。在家庭的亲子游戏中,母亲可能会偏向于亲子阅读这类安静的游戏,而父亲则会偏向于比较激烈的打斗游戏。这种比较动感、有较多身体接触的游戏会让孩子获得比其他活动更多的成就感,也会获得更多的信心与克服困难不怕挫折的勇气。
激烈的游戏中孩子的情绪往往会比较激动,不易受控制,父亲在与孩子进行这类游戏时注意及时帮助儿童了解各种情绪状态,提高他们对自身激烈情绪的认知与调节,这样孩子会表现出更少的攻击,对孩子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4. 家长要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将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运用到亲子活动中去
(1)把握好关键期,进行合适的亲子活动。关键期的概念应用于儿童的心理发展上,是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了解各个时期幼儿发展的关键是十分重要的。
(2)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身教重于言教。儿童在最初的学习都是靠模仿产生的,而父母作为儿童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孩子。因此,在亲子活动中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将自己的一些坏习惯带给儿童。
儿童对自己的父母都会有崇拜心理,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榜样,这就需要父母充分发挥这一作用,为幼儿展示正确的行为。在亲子活动时,无须过多解释规则,父母怎么做孩子就会怎样学。在家庭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时,父母先拿一本书安静地看,不一会孩子也会找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和家长一起看,在遇到不懂的地方时会要求父母讲解,这时就需要父母耐心地为孩子讲解,并努力引导他们爱上读书。
(3)了解和各个阶段的人格发展的特点,减少对儿童的伤害。在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中,对于4~5岁的儿童来说,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主动性,这一时期的儿童会有许多问题问家长,如果父母对儿童的问题感到不耐烦或嘲笑儿童的问题,就会使他们产生内疚感,从而不利于主动性的发展。这个时期,就需要家长在亲子活动中多一些耐心,将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带到有趣的亲子活动中并帮他们找到答案。
(4)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适时满足儿童的需要。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5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父母较容易满足,但安全需要有时会因父母的一些不经意的行为而得不到满足,幼儿就会出现一些行为上的变化,但父母往往不知原因。因此,安全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对学前儿童来讲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窗边的小豆豆》中就有一个非常好的亲子游戏。他们是在巴学园里开展的,由父母与孩子共同参与,先将每位幼儿的家长姓名写在纸条上,放到抽签用的箱子里,让每位幼儿轮流去抽签,抽到谁就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他,然后一起站在台前。这样的游戏会大大改变幼儿对陌生人的态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其安全感。
5. 加强与幼儿园的沟通交流
幼儿园作为学前儿童生活学习的又一重要场所,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父母有必要多与幼儿园沟通交流,了解幼儿在园表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与幼儿园老师共同帮助幼儿解决。
幼儿园教师作为专门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对在家庭中开展亲子游戏有比较专业的建议,家长可以多与幼儿教师沟通一下,了解教育方式方法,更新自己的观念,让亲子活动在家庭中更有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亲子关系 ; 重要性 ;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270-02
一、了解什么是亲子关系
所谓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婴幼儿时期的亲子关系对孩子性格的形成 ,品质的培养,意志的磨练,与人交往模式的建立,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基本态度、行为模式、人格结构,在婴儿期的亲子互动过程中早已奠定基础, 再经其后的儿童期、青年期等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逐渐形成个人的独特人格。亲子关系直接影响子女的生理健康、态度行为、价值观念及未来成就。
亲子关系主要有三大影响:
(一)对语言发展之影响(语言的发展更多收益于母亲)
(二)对人格形成之影响(家庭不和谐会造成幼儿口吃、紧张、易怒,长大后有神经官能症和少年犯罪)
(三)对社会人际关系之影响(良好亲子关系中感受到被爱、被需要、被欣赏、被接受,奠定了孩子与他人之间良好的适应基础,家庭冷淡、无爱的孩子长大后不易相信别人,不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亲子关系是一项难以驾驭的学科,但又确实是一门非常艺术的科学。现在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不好管教是父母最头疼的问题。关系太亲密了,怕产生溺爱;关系疏远了,又担心孩子抱怨。
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开始做起,读懂宝宝的眼神,读懂宝宝的心思。家长和孩子的心是由一条管道连接的,如果亲子关系是正面的,证明这条心灵管道是畅通的,那沟通就不成问题。
三、亲子关系建立的最佳时机
6岁之前最重要的教育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许多家长不知道在孩子6岁以前如何进行正确的教育。“有些家长安排孩子去学弹琴、学画画、学跳舞,总想他们能尽早掌握一些技能或特长,然而许多孩子对家长的这些安排不感兴趣或没什么学习成效。同时,孩子不愿意听家长的话,或者孩子爱跟家长唱反调,也是家长最头痛的事情”。
其实童年在技能和知识上的优势对于孩子整个人生的积极影响是微乎其微的。最重要的是良好的亲子关系。
好的亲子关系本身就是好的教育,关系不仅是教育的方式也是教育的内容。如果亲子关系不好,家长会发现很难教育孩子,家长的话,孩子不爱听不想听;如果亲子关系好,不仅孩子更加的合作,而且在这种亲子关系中学会很多,比如平等,如果父母在和孩子相处中,能坚持自己的原则的同时也尊重孩子的需要,那么孩子就会体验并学会平等待人,将来走出家门,对别人就会不卑不亢,受人尊敬。
四、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方法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
(一)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例如,两个孩子发生矛盾,大人总会先指责平时不听话的或年纪大的那个孩子,而不过问原因。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即父母对待孩子, 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唯一宗旨 。
(二)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 ”,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无论是学习、购物、吃饭、穿衣等各种生活方面,家长应该给予孩子选择的机会,促使孩子从完整的选择过程中成长,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在这些选择过程中,家长可以这样做:
1.选择前:给孩子更多机会去选择,尽可能的少提或者不提意见,真正让孩子做主,让孩子从中自然地积累经验。
2.选择时:给孩子足够的时间,不提太多的意见,即便他们选错了,除非对他们造成伤害的 ,否则不要轻易纠正。不要害怕出“问题”,这是他们成长的必要途径和成本。
3.选择后:假如孩子的选择是适合的,家长和孩子一起高兴。假如选择有误,我们也不要去指责和讽刺,孩子自己已经从中获得教训。最好的方式就是:什么也不说,下次依然给他们机 会,相信他们下次一定会更好。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三)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及判断是非的能力,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
总之,亲子关系是我们每个人来到世间的第一个人际关系,它对我们每个人的心身健康都是十分重要的。 与亲子关系有关的课题还有很多,如独生儿童问题,儿童出生次序问题, 父母离婚的影响问题,寄养(如孤儿院)问题等等。
亲子关系主要是受父母的各种因素制约的,如父母的教育水平、经济状况、生活条件、思想和性格、教育子女的方法等,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亲子年龄的增长,亲子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