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因材施教范文

因材施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因材施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因材施教范文

【关键词】优秀学生 平常学生 心理引导

高中学生的类型按不同的标准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分法,一般我们是从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方面考虑得比较多。高中生因为已经过十多年校园的学习和生活,慢慢地有的学生成长为较优秀的学生,有的成为中等学生,有的就是较平常的学生,不同类型的学生他们的成长经历不同,心理状态也不一样,而不同的心理往往对他们的发展又起到不同的影响效果,因而对他们的引导方法也要因人而异。

1.针对两类学生心理引导的教育活动的背景

本次活动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较优秀的学生和较平常的学生,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这两种类型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相应的引导对策,让优秀的学生更优秀,让平常的学生不平常,抓两头促中间。

我们从2003年和2006年分别对两届学生进行实验统计,在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综合考虑的情况下,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各方面的影响比例为1∶3,从2003年起,我们就在学校开展了“让优秀者更优秀,让平常者不平常”――针对两类学生心理引导的教育活动,因材施教,为学生开拓一条健康地成长、成功、成才的新路子。这也是与我校的“让每位学生都成才”的教育宗旨是一致的。

2.针对两类学生心理引导的教育活动的实施办法

2.1 志存高远,明确方向。

无论是优秀的学生还是平常的学生,都要对他们进行志存高远的心理教育,让学生有执着的追求、明确的目标与方向。进入高中,就以“设计我的高中生活,实现我的人生目标”为主题,举行“让我们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的主题班会课,让学生展望两年多后自己会考上什么样的大学,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自己会在哪里,在干什么的。让学生确定自己希望达到的目标,然后确定自己将付出什么努力与多少代价去换取自己所要达到的成就。

2.1.1 较优秀的学生往往志存高远,上进心强,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接受老师正面教育效果快,对这类学生的引导方法是:

(1)向学生介绍历史上的伟人事迹,当代英雄模范人物事迹,科学家的故事,让这类学生能以之为榜样,确定他们的高远志向。

(2)肯定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主动性、创造性,树立他们在群体中的榜样作用和威信,进一步强化他们的理想。

(3)不断地暗示强化学生能达成目的的念头,让他们更自信和执著于他们的理想。

2.1.2 较平常的学生往往志向不明确,学习一般,各方面也一般。这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都要求不是很严,对这类学生的引导方法是:

(1)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帮助他们制定奋斗目标,从实现小目标开始,帮助他们提高自信心。

(2)引导他们认识自己的不足,找出存在的缺点。针对他们存在的不足,制订改正的具体措施,有步骤地达成目标。

(3)运用讲故事、树榜样等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走出心理低谷。

2.2 脚踏实地,孜孜以求。

对学生心理引导的第二步是引导学生为了实现理想,脚踏实地,孜孜以求。让学生明白一个没有“理想”的人生是狭隘、黯淡的,但一个只有“理想”而不去实现的人生也是虚幻的。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无论是对优秀的学生还是对较平常的学生,一定要引导他们对自己的高中三年有个全局的了解,然后一步一步去完成。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求学生做到三个“三”:

2.2.1 三个发展阶段的任务。

(1)高一,要“积累”,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思想、行为规范,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2)高二,要“深化”,引导学生追求思想、学习的深度和发展的速度。

(3)高三,要“升华”,引导学生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做一个追求卓越的人。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对这两类学生的心理引导主要做到:

对于较优秀的学生,我们特别注意磨练他们的意志。对较优秀的学生来说,对他们的学习方法、思维、心理、应试能力的辅导往往重于知识的辅导。他们都有较扎实的知识功底,他们缺乏的往往是良好的心理动力。因此,思维、方法、心理的培养和引导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要在心理上引导他们,提高他们抵抗压力的意志。

对于较平常的学生,我们以肯定、表扬为主,并且给予他们体现自己价值的机会,根据他们的爱好、特长,分配恰如其分的学习任务及工作。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有意识地让较优秀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及畏难的心理。这样,班级之间、同学之间形成一个积极、乐观、融洽、互动、上进的氛围。

2.2.2 做到三个“朗朗”。

(1)“书声朗朗”。除了熟读、背诵的作用外,我们相信许多人生的感悟,就是在学生捧卷朗读之时产生的,我们长期在班里举行“经典诵读”活动,让同学们回归经典,让学生在提高文学素养的同时,不断地感受人文精神的博大、丰富和深邃,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学会与经典对话,成就自己崇高人生。

(2)“歌声朗朗”。即使五音不全,也要培养学生热爱歌唱的品质。当学生心中流淌着美妙的旋律时,会更有勇气面对失意和困顿。所以,从高一到高三,甚至进入高考考场前,我们都会让学生适当地唱一些励志歌曲。如《隐形的翅膀》《我最响亮》《真心英雄》等等。例如,09年高考,学生在第一科进入考场前,我们给学生放的歌曲是《今天》,让学生在“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梦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的充满激情的歌声中走向高考考场。

(3)“笑声朗朗”。笑声是心灵的阳光,当学生的内心充满阳光时,会对别人更多的热情和友善,而自己面对各种困难时也更乐观!所以,即使到了高三,我们也还在班里举行阳光体育活动,如跳绳比赛、两人三脚走等等。

无论是较优秀的学生还是较平常的学生,朗朗的书声、歌声、笑声,都能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激活思维,提高效率,增强信心,会让优秀的学生变得更优秀,平常的学生变得不平常。

2.2.3 做到三个“优”。

我们把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为三个“优”。(1)“优雅”的言谈举止;(2)“优秀”的思想品德;(3)“优异”的学习成绩。

优秀的学生往往是班级中学习成绩的佼佼者,但学习上的尖子,不一定都是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方面的优秀生。所以,对优秀生要以三“优”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各种活动、劳动该做什么他们一定得做什么,而且要做得更好。

对较平常的学生,我们主要是通过挖掘他们身上的某一闪光点,然后在公共的场合让他们表现,有意识地让他们向优秀的学生看齐。各种活动、劳动要具体指导他们做好。

3.针对两类学生心理引导的教育活动的主要特点

3.1 描绘前景,促其奋斗。无论是对优秀学生还是平常的学生,只要能够不断地唤起学生对于未来热烈的憧憬,能够把人生美妙的前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他们就会带着美好的期待、美好的渴望去学习和生活。

3.2 因材施教,分类引导。有针对性地给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辅导,学生易接受,效果好。

3.3 磨练意志,提高能力。在对这两类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带着坚定的意志和不怕挫折的勇气去学习,脱颖而出,走向成功。

当然对于处于中间位置的中等生我们也不放弃,我们也通过其它的方法促进这类学生。实践证明,抓两头促中间的效果是很好的。

第2篇:因材施教范文

关键词:因材施教;教育理论;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7-0014-01

很早以前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实教”的教育理论。现如今,在教育领域里,随着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各种教学方法、手段的灵活运用,使课堂气氛变得更活跃,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然而,这样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学生都百分之百的接受。因此每个人因为个别条件不同,学习方法的不同,对事物的感受和知识的接受能力都不一样。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呢?

一 倾心关注学生,加强因材施教的针对性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是因材施教的核心内容,因此,倾心关注学生,研究学生、加强因材施教的针对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育价值的最大化。教师要以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为指导,维护学生尊严,肯定学生价值,尊重学生差异,以乐观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人人都有才,人人能成才”、每个人都具有巨大的潜能;要以公平民主的工作作风、友善慈爱的长者风范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亲疏有别,不厚此薄彼,确保每个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公平性。要认真研究学生,研究他们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学习方式、家庭背景、健康状况……既要把握群体特征,又要关注个体特点,既要了解学生昨天“在哪里”,又要预测学生明天“去哪里”以及“去的地方”是否与他们想的一致、是否对国家有用。要遵循教育规律,抓住教育契机,有的放矢,做好教育工作。对学有困难、处于弱势的学生,以保护自尊、鼓励自信为重点,多关心,常指导,让他们在自尊、乐观、自信的状态下投入学习。如,对视听不好的学生,安排合适的座位;对心理自卑的学生,多给予精神慰藉;对懒惰松懈、自制力差的学生,加大监控指导力度;对不善言谈的学生,送去鼓励的目光,安排一份班务工作;对作文能力差的学生,提供当面评改服务等等。

对学有余力、处于强势的的学生,以拓展知识视野、创新学习方法、力求最大发展为重点,多引导、常激励,让他们在“我能行”的成就感中产生一种“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紧迫感。如,引导他们读名著、诵经典、涉猎百科知识,体会知识海洋之大;鼓励他们学名人、立大志,历练人生本领,感悟“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真谛;帮助他们借鉴先进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享受高效学习的成功和愉悦,不断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

二 “对症下药”

在教学中的因材施教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一类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另一类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最后一类学生,这样,每个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对后两类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对于第一类的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变更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变式探求。对A类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

三 整体培养,关注集体的学习习惯特点

“因材施教”的“材”既是指个体的学生,也可以理解成“一批相近的学生”。我国从近代开始以来推行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制度。

班级授课制一方面有利于大规模地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可以使全体学生共同前进,但另一方面,一个班级的学生之间最容易相互影响,从而形成固定而独特的整体特质。班级特质是一个无形的客观存在的场。它与班级成员之间产生动态的交互关系,影响着每一个人。一个结构稳定,关系和谐,富有生命活力和创造激情的班集体,会在潜移默化中激励每个学生在学业和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去追求真、善、美。反之,一个结构松散,关系混乱,缺乏凝聚力和拼搏精神的班集体,则会对每个成员的健康发展带来伤害,进而影响整体的工作和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准确把握班级的性质,扬长避短,细心、合理地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而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是语文老师身上担负的艰巨责任,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比如有的班级的学生活泼,有的班级学生沉闷。很多老师能觉察到一个集体的语文学习习惯,但很多老师却表示很无奈。这时,“以点带面”,整体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

四 重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作为老师,我们更应该懂尊重别人。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老师的一言一行会给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3篇:因材施教范文

关键词:平等,发展;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199-01

在一所普通的学校,校长别出心裁地让全校的40多位教师从一堆木料中找出一块有用的木头,老师们反复挑选,结果只有5人找到了有用的木头,其余皆空手而归。说是“一堆废木,没有一块有用的木头。”校长当即请来了木匠,让木匠进行挑选。木匠说:“这用着挑吗?在我的眼里每一块木头都是有用的,平整的木头可以做椅面,较长的木头可以做椅腿,短木可以做横档,连一块小木头,还可以做加固的木钉。一句话,只要你用得恰当,所有的木头都是有用的。”

在选择木头这件事上,校长没有批评或者指责他的任何一个教师,因为教师不是木匠,选木头不是他们的专业。隔行如隔山,不足为怪。校长别出心裁的用意在于让全体教师明白:在自己的专业内,教师应当有木匠一样的眼光。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事实的确如此。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来到美国的一所小学,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级,对18个学生“煞有介事”地作发展预测,然后以赞扬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名单中的学生,有的在老师意料之中,有的却不然。对此罗森塔尔作过相应的解释:“请注意我讲的是他们的发展,而不是现在的基础。”并叮咛名单不要外传。8个月后,他们复试时发现,他们所提供的名单里的学生成绩增长比其他学生快,并且活泼开朗,求知欲旺盛,与老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事实上,这是一次心理学实验,所提供的名单是随机的。他们通过自己“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将这些学生推到教师的面前,坚定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调动教师独特的深情,通过眼神、笑貌、嗓音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给他们以关怀,使他们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这就是教育心理学上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有一个好木匠的眼光,因为只有这样的教师,才会真正认识到他的每一个学生都是聪明能干之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才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潜在的聪明才智充分地发挥出来,才会把长短不齐、宽厚不一的木头做成椅面、椅腿、横档、乃至做成加固用的木钉。

在现实教学中确实存在不会“选木头”的教师,一谈起自己的班级和自己的学生,时常抱怨“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没有一个可以派得上用处”。坦然地讲,隔行如隔山,教师不是木匠,“选木头”不是他们的专业,选不出“有用”的木头无可厚非。然而,校长别出心裁的用意是让全体教师明白:在提倡“以人为本”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努力做一个“木匠式”的教师,以平等、有为、发展的眼光看待和培养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会创新、有发展、有希望的“木头”。教师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从三方面进行努力:

一、是要有“平等”的木匠式眼光。

“木匠”眼中无废木。在一个普通的班级里,有的学生纪律散漫,时而“顶撞”老师;有的学生不爱学习,完成作业或考试成绩都很差。自然他们就成了教师眼中的“废木”,歧视、讽刺或体罚这些学生的教育形式便被教师们采用,久而久之师生间的不和谐或抵触情绪逐渐加深。按照“木匠式”的眼光,学生之间肯定会有差异,但教师的施教理念不应该有差异,任何时候都需要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不良习惯”比较多的学生,更应该用“平等”的眼光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善意的、积极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和鼓励,即使是批评也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个性,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教师的良苦用心,平和地、自愿地接受惩罚。

二、是要有“有为”的木匠式眼光

木匠的工作就是对每一块木料的长短、轻重、质地进行细心研究,然后把每一块木料用在最合适的位置。教师的工作可以遵循同样的道理: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但要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让每一个学生在成长中都能“有为”。比如,教师需要全面仔细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细化班级日常工作,增设班级服务岗位,实现“时时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环境,通过设立学、作业监督员、早读登记员、学习服务员等学习服务岗位,图书管理员、电器管理员、卫生监督员、小银行管理员等生活服务岗位,以及负责班级考核的纪律监督员、课间文明协调员、路队长等规范行为岗位,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有为”的岗位,以学生为本,发挥每个孩子的作用。

三、是要有“发展”的木匠式眼光

第4篇:因材施教范文

一、激发兴趣,创设语言环境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大力量乃是所学材料的兴趣。”一般来讲,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其学习欲望强烈,学习态度也比较积极端正,学习效果也比较好。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往的过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利用上课前的一些活动来调动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尤为重要。 比如唱韵律感强的英文歌曲,且边唱边做动作,还有对话或者讲英文幽默故事等活动,形成固定的每日英语活动,既可以活跃课前气氛,又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感,使他们轻松无负担的接受知识,从而无拘无束地发表意见,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课堂中,为了让课堂舞来,我采用一些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如:实物,音乐,VCD等,用生动形象、真实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例如,在讲牛津5B第4单元Buying fruit 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一种或以上水果,然后我把它们归类好,在新授课文时,先让学生观看VCD了解用英语购物的语言有那些,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操练,接着摆出水果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买水果和卖水果,于是课堂气氛极为活跃,学生都抢着去买和卖,刚开始对Howmanykilos?/pineapple/grapes等这类单词发音不准的同学,最后都熟练了,在不知不觉愉快的氛围中学生们掌握了所学的内容,我还尝试着扩展了一些其他的句型。如:What would you like?/How much?/Here's...yuan等。最后对一些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予表扬,有进步的同学进行鼓励。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信心,而且锻炼了口语表达的能力,发挥了学生开口说英语的主动性。

二、模拟生活,强化听说训练

俗话说“熟能生巧”,“熟练”是与人会话的前提,只有熟练,在会话时才能流利。熟练的标准就是要达到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而小学生对所学的英语口语要做到熟练,有两大步骤不能忽视:一是要模仿,二就是要听说。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 采用实物、图片、挂图、录音机、VCD、投影机等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进行视听模仿。小学生视、听觉敏锐,标准的语音、语调,特别是一段声情并茂的情景会话录音会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通过视听,学生会积极模仿。通过模仿、听说,再进行一些内容相近的大量口头练习,促使学生提高听说能力。 例如:要让学生大声模仿原声带中的语音、语调,模仿时要大大方方,清清楚楚,一板一眼,口形要到位,不能扭扭捏捏,小声小气地在嗓眼里嘟嚷;老师领读时声音、语调要有感彩,要把各个角色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并随着情节的发展,要有逼真的表情和贴切的动作,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做些头饰之类的简单道具或使用实物,尽量使学生在表演时更有真实感;或者.让学生听简单的英文歌曲如:Happy Day 并复述歌曲的内容,听一些浅显易懂的幽默小故事,看一些英文的动画片,反复的看,并尝试讲述;看图,安排学生对话,互相提问,进行听力测试。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学英语的氛围。还可通过建立英语角、组织英语晚会、开展各种竞赛如:演唱英语歌曲、朗诵英语小诗歌、表演英语会话或短剧等各种途径进行训练来提高口语。

三、因材施教,提高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充分了解学生。教学和训练在面向大多数学生的同时,还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有的放失的进行教学,分别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如性格外向的学生,活泼大胆,反应迅速。对于这一类学生,在保护他们积极性的同时,还要严格要求,让他们说得对,说得准,说的好;并且不吝表扬。而对一些口头表达不太好的学生,只要他开口说了,就要给予鼓励,有一点进步,就给予表扬。这些学生,动作较迟缓,反应慢,要采取激励法,着重培养他们敢说和愿意说的良好习惯,鼓励他们大胆的开口。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培养他们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比如,我班级新转来的一位同学,对环境还比较陌生,怯于开口,紧张,怕回答问题。我就用期待和信任的眼光一直看着他,以适当的手势来引导提示他。最后,他终于由不敢说到小声说到最后大声的说出来。我不失时机地请全班同学以热烈的掌声鼓励。很快这个同学就容入到了这个氛围中来,并且学习兴趣浓厚。

第5篇:因材施教范文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点,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爱好,所以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好,以适应以后各行各业的需要。但现实中还存在着这样的现象: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其后果只能是损人害己,培养、锻炼不出优秀人才。例如,兔子长着健壮、灵敏的四条腿,最擅长短跑。它已经在动物运动会上夺得了冠军。如果发挥这一特长,坚持短跑训练,它就可能成为世界冠军。但是动物管理员却让它练习游泳,它学了好长时间也没有学会。“兔子学游泳”这个寓言故事更能证明这一点,那就是:因材施教,才是成才之道。

有的孩子一生下来天资就比较聪明,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超强,被誉为神童。更多的孩子是在后天环境的影响和教育下,在某一方面有兴趣,有特长。如果家长和老师对这些孩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那么,这些孩子就有可能成为栋梁之才。反之,就可能会使孩子输掉一生。

我国著名的运动员刘翔,在2004年的奥运会上如骏马奔腾,一举夺得110米栏的金牌,获得了世界冠军。然而,刘翔当初选择的项目却是跳高,训练多年也无多大长进。如果像这样一直下去,就不会有现在的刘翔。后来,教练发现他的双腿速度比弹跳力还好,就开始用心指导他练习短跑。在教练和刘翔的共同努力下,才取得了今天的巨大成就,为祖国争了光。

以上事例证明了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把青少年培养成才。但是在现实的家庭和学校教育中,却存在着严重地违反因材施教教育原则问题。有的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不顾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揠苗助长,强迫孩子报名参加校外的各种辅导班,剥夺孩子休息、玩耍的权利;有的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不是分析原因,耐心教导,而是态度暴躁,甚至拳脚相加;有的老师缺乏爱心,对学习差的学生不是诚恳地发掘他们的优点,加以鼓励,而是态度冷淡,视为“笨蛋”;有的老师不讲究教学方法,不做个别辅导,一味地增加学生作业、加重学生负担;有的学校一到期中、期末就开始占用音乐、美术、体育等非考试学科,甚至根本就不设音乐、美术和体育等学科,这些都是违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的,其后果只能危害孩子健康成长,给青少年成才设置障碍。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必须为我们的祖国负责,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使他们能够在以后的生活道路上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为祖国的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第6篇:因材施教范文

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从南向北,席卷着中国大地。全国各地方纷纷涌现出“激励教育”“赏识教育”等教育理念,陆续推出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以学定教”等新的教学模式。然而随着新理念,新模式的推出,一种理念也悄然兴起“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对于这种观念我有两种理解:一是,如果提出者是教师,我们应该对其表示敬佩,因为这样的教师是善于自我反思的,是在真心地在“教”学生。二是,如果提出者是领导者,那么就要引发我们的深思,忍不住我就想问一问“教育的差异性何在?”教师是人不是神。

回顾自己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虽然谈不上“呕心沥血”但也是兢兢业业,教过的学生也不少了,在这些学生中不免有几个是怎么教也教不会的学生。其中有个学生李某某,看上去是一个非常乖巧的女生,在她上一年级时,我正好是她的班主任。开学的第一天,我让每一名同学都介绍一下自己,轮到她时一声不吱。当时,我以为刚开学她有点眼生不敢说,就鼓励她让她说,可是各种方法都用尽了,她还是“免开尊口”。于是我就想:不说就不说吧,过两天就好了。可是一周过去了,李同学还是不肯说话。课堂上老师讲课好像与她无关,每天拿着笔在本子上“写着、画着”。课间活动同学们都去玩了,只有她呆呆的坐在教室。下班后我到她家去家访,当我刚走到路口就听到女孩子优美动听的歌声,刚走进她家大门时就看见李同学在院子里与一群小羊又唱又跳的玩耍。当她看见我时,就马上跑回屋去了。经过与李同学的爸爸交谈,我知道了,李同学从小就不爱与人交流,做事也比较孤僻,就喜欢与小动物在一起。“多好的孩子啊,这样下去孩子的一生就毁了,我一定要帮助她,改变她自闭的性格,让她快乐地成长!”带着这种想法,我开始了一段特殊的教育之路。每天我到校第一件事就是走到她身边问上几句,课堂上我尽量找一些简单的问题然她来回答,课间活动时,我让班里的同学拽着她一起去玩。时间飞逝,两年的时间过去了,由于工作调动,我不能再教她了。李同学自闭的性格也渐渐变得开朗起来,与同学玩时,一高兴还不时为同学们“高歌一曲”呢!但是她对知识的掌握却是“凤毛菱角”。这使我也陷入了深深地思考:难道是我不够努力,还是不会教呢?

前几天我到长春学习听到一个卖鱼的故事:一个原本卖鱼的人很想成为诗人,写了很多诗,他去找一个很有名气的诗人向他请教,拿了一大叠诗给他看,这位诗人用了一个多小时就很快看完了,对这个人说:“你还是回去卖鱼吧,写诗你没什么感觉,”他听后大喜过望“我就知道自己不是这块料,可是每次去出版社他们退给我诗稿,总对我说同志继续努力!我老早就想听你这句话了,只有你对我最真诚,谢谢你!”听后我略有所悟:故事中的卖鱼人他不会作诗,但他也许能把卖鱼生意经营好,做强做大更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学生而言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刻意地去要求他们牢固的掌握知识、打高分,而抹杀了其自身具备的特长及天赋,试问孩子能有多大发展呢?这样的教师是“会教”吗?

教育提倡,因材施教。我们要求教师授课后要反思,我想作为领导者的我们更应该反思自己,事物都有两面性,没有那一种教育方式是万能的,有利就有弊,我们看问题要客观、辩证。对待学生要因材施教,要善于因势利导,发挥特长,促进其健康、快乐的成长!

第7篇:因材施教范文

一、因材施教的内涵

因材施教是古今中外都倡导的教学原则,它首倡与孔子。在《论语?雍也》中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语上也。"即对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教给他高深的学问;对中等以下知识水平的人,就不可教给他高深的知识,对不同知识水平的人教不同知识的依据是熟悉了解学生"学"的情况。孔子在了解和研究学生方面很下功夫,通过"视其所以"看学生的行为表现,"观其所由"观察学生用以达到目的的动机和手段,"察其所安"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等方法,对他的学生的修养、学识、特长等了解的非常具体而深刻。所以,他的学生同样问仁、问孝,而孔子的答案却不是雷同的,而是从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的实际出发,"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汉语成语大词典》对因材施教的注释中有朱熹集引注张敬夫曰"圣人之道、精粗虽无二致,但共施教,同必因材而焉。"由以上可知,"因材施教"中的"材"是指学生的个别差异,"教"是指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见,因材施教的基本含义是:针对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个性特点,提供差异性教育,使具有不同特点学生得到不同的,有特点的发展。换一种说法:"因材施教''''"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都能成才,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因材施教的原则,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前任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在谈素质教育时强调以"因材施教"为方法。他说:"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普遍的,绝对的、每一个人都有与他人不同的个性特点,所以要面向全体,惟一的办法是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组织中把分班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二、因材施教的外延

因材施教是差异教育,凡是通过调查、了解,针对学生特点与现状进行的有效教育教学都应属于因材施教的范畴。

美国学者布卢姆提出的目标教学,其信念和因材施教一样,就是教师坚信95%以上的学生只要给予必要的时间和条件都能学好并达到"优秀"。这种信念的依据还是孔子的理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就是说:人生本来无大的差别,由于后天的因素不同,而形成"材"的各方面差异。学习上的差异也是一样,绝大部分后进生是由于学习过程中的积累造成的,促使后进生赶上学习进程的有效手段——因材施教、方法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接受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及时发现他们学习上的缺陷,并以此调整教学行为有针对性的予以矫正补救。例如:某学生学习第一单元知识时掌握知识点80%,教师通过诊断测验后帮助他及时将20%的缺陷补上,在此基础上他同样能学会第二单元80%的知识点,以此类推,该学生就不会成为落后。反之,若第一单元的知识未能及时补上,该生学习第二单元时,由于知识的逻辑结构和系统性遇到破坏,他必然失误更多,长期下去必然落后。这个例子说明及时地因材施教对学生是多么重要。

因材施教的外延很多,下面仅就常见的三种类型谈谈浅见。

(一)扬长避短型

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个性特点,也就是长处和短处,优点和缺点。教育工作者对待学生的短处和缺点,不能像医生那样治患于显微镜下,把全部病灶查出再手术除之,而应祝其情况在不影响其正常发展的前提下,采取理解、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优点、长处、亮的,则应盯住不放,并因材施教地正面引导,使之得到充分发展。如游泳奥运冠军林莉,在南通大学时就是体育天才,数学虽只考59分,但她充分发挥体育才能刻苦训练,最终为国争光。

(二)扬长补短型

因材施教是孔子的重要教学原则之一。他观察学生仔细,对学生的个性,优点、缺点分析得清楚、透彻。在教育中尽量发挥学生的优点,长处,并帮助他人克服各自的短处,缺点。如孟武问子路、冉求、公西这三个学生如何时,孔子首先肯定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又对他们的不足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孔子既关心弟子们的长处也关心他们的短处,在对弟子们性格锤炼方面的用心可见一斑。孔子对弟子们的评价至少说明两点;一是教师对学生只有爱才能把学生的长短,优劣时刻记在心上;二是学校无小事,处处皆教育,又如我们民族地区的藏族学生的绘画、音乐、舞蹈、书法等形象思维较发达,这与藏族人民长期的生活习惯,密不可分,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稍有不足。教育者应尊重这一客观事实,并能更好的运用扬长补短的方法,有的放矢地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最终使他们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互补共进。

(三)循序渐进型

第8篇:因材施教范文

二、因材施教要考虑到“优秀生”与“落后生”问题

一个班级总有优秀生与落后生,如何做好他们的教育工作,就需因材施教。优秀生智力高,接受力强,成绩优秀,对他们采取自学加点拨,主要靠自学,如遇到难题时,老师给予指导点拨。这样做他们印象深,效果好。对差生的教育是个难题,这些学生智力低,接受力弱。对待他们更要因材施教。首先做好思想工作,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对他们不要冷落、歧视、贬斥,而要亲近他们,鼓励他们。在教学中,对差生要倾注更多心血,下最大功夫,多讲、多练、多提问、多检查作业,让他们吃偏饭,组织一帮一、一对红,优生带差生,想方设法转化差生。有些教师把差生教育看成对牛弹琴,不值一教,放手不管。这是教师的无能,还说明教师的责任心不强,缺乏职业道德。

三、因材施教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根据学生的性格、才能、优点、缺点进行教育,一个人总是有优点,也有缺点。例如:有的学生智高德疏,心强体弱。虽然学习用功,成绩优良,但是德育方面不足,思想不进步,身体不健康,不爱体力劳动。另有学生德高智差,思想品德好,热爱劳动,遵纪守法。但是他们智力差,学习成绩不优秀。这就需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各有所长,老师要进行扬优补缺教育,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完善人才。

在学科方面也做到全面发展,既要有一技之长,也要全面晓通。当今时代,需要有综合知识的全面人才,单科独进是不行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克服学生偏科现象,教育学生全科发展,文科强理科差的要补理科,理科强文科差的要补文科,做到学文通理,学理者习文,成为文理双全的有用人才。

四、因材施教要考虑学生的智力因素、爱好兴趣、心理特征

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好奇心理,随时变化教法,激发兴趣,在课堂出现疲劳状态时,随时讲小故事,唱短歌,用以提高兴趣。小学底年级教学,根据他们智力低的特点,要采用直观教法,利用图片教字词、课文,这样学生学得会,记得牢。

在教学时,要掌握学生接受程度,不要盲目推进。有的年轻老师在这方面欠缺,只为了赶进度,完成任务,不顾学生接受程度,多讲快讲,结果成了对牛弹琴,费力不小,收效甚微。一定要根据学生接受能力适当推进教学进程。

根据学生爱讲故事的特点,对故事性的课文,如“草船借箭”、“赤壁之战”、“飞夺泸定桥”等文章,老师按故事发展顺序把主要词句写在黑板上,再口头讲述一遍,再让学生自己讲,以故事会形式学习课文,学生心情愉快、轻松地学会了知识。对景物文章,要采用挂图教学,如“桂林山水”、“可爱的草塘”,老师指导学生由远及近观察事物,老师再口述一遍,然后让学生自己说出景物描写,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因材施教要考虑课堂情况

课堂就是战场,战场上需要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课堂上则需要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小学低年级学生年小幼稚,注意力不能持久,出现不专心听讲现象,有的学生玩东西,有的学生看画书,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要故意停讲,眼睛直视该生,示意,警告,让其专心听讲。老师在授课中,必须随时注意学生的动态,掌握学生的心理。当教师讲课太快超过学生接受能力时,他们就会挠头、皱眉;当老师讲课满足不了学生需求时,学生就会抠桌面,东张西望,面部出现明显的不满。教师应及时观察学生动态,随时改变教课方法和速度。

六、因材施教要适当运用面部语、手势语

第9篇:因材施教范文

1、深入细致地研究和了解学生,弄清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态度、知识基础、健康状况以及家庭、社会背景等。对上、中、下的学生典型作重点的个案研究,然后由点到面逐步推进。

2、教学中首先面向全体学生,作出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的基本要求。在这个前提下,再根据个别学生的差异作出个别要求,并对部分学生进行重点指导,使学生充分发展个人的潜在能力和特长。

3、教师应该对学生表现出的差异特点进行全面而具体地分析,以发展的眼光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对那些成绩优异或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也要一分为二,为充分发展他们的才能应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后进学生,要给予热情关怀和照顾,深入研究他们的心理活动特点,从实际出发,制定一套适合他们特殊情况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