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童口腔卫生宣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儿童、正畸治疗、护理干预
错颌畸形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内部因素或外在环境如疾病、营养失衡等影响了儿童牙颌、颌面的正常生长发育,形成牙颌面发育畸形,是口腔三大疾病之一。据WHO统计,我国错颌畸形的患病人数高达人口数量的一半左右,不同程度上损害了口腔的功能、健康及颌面部的发育,甚至对外貌都会产生不利影响[1,2]。在正畸治疗中,因为要在口腔内安装矫治装置,使原本简单的牙齿正常清洁变得困难复杂,加之配戴时间较长,则容易产生软垢,进一步使牙菌斑堆积造成釉质脱矿、龋齿、牙龈炎、口腔溃疡等疾病,影响矫治的顺利进行,使矫治时间延长。因此,为缩短患者疗程,减轻患者痛苦,在正畸治疗中做好口腔护理,加强口腔卫生宣教让患者养成良好的口腔习惯尤为重要。笔者将常规护理与家庭宣教相结合的护理方式引入正畸治疗中,探讨护理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在2003--2007年门诊正畸患者共20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方丝弓或直丝弓矫治器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在术前均已完成龋齿和牙周疾病的治疗,使用的酸蚀材料和釉质粘合剂相同。
对照组:随机选择门诊正畸患者100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57例,年龄10--17岁,平均13岁。试验组:随机选择门诊正畸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ll--18岁,平均14岁。所有病例均按需要佩戴固定矫治器。
1.2研究方法
所有观察对象均设立记录卡。对照组仅向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并进行一般程度的宣教。实验组按事先制订的护理计划,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指导。比较戴固定矫治器12个月时两组牙龈炎的发病情况。
牙龈炎诊断标准按牙龈指数(GI)分级:0级:牙龈健康;l级:牙龈轻微炎症,牙龈色有轻度变化并略微水肿,探诊不出血;2级:牙龈中等炎症,牙龈色红,水肿光亮,探诊出血;3级:牙龈重度炎症,牙龈红肿严重或有溃疡,并有自动出血倾向。
1.3护理措施
1.3.1治疗前交待病情
正畸前准备全套临床资料,详细了解患儿的一般资料,记存模、观察模、临床记录、x线全景片、侧位定位片、正侧面照像等,与患儿与家长家长就矫正前后的变化如外貌、费用、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是否需要拔牙等进行沟通讨论,耐心解答家长的疑问。
1.3.2患儿的心理护理
充分认识到患儿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根据儿童心理护理的原则,对临床上较多见的正畸心理,如害怕疼痛、拔牙,担心治疗效果,紧张敏感、焦虑自卑心理做正确的心理辅导。
1.3.3正畸治疗前护理
仔细检查口腔卫生状况和存在的牙体牙周疾病。已出现龋齿的应及时治疗.恒牙已萌出乳牙还未脱掉的及早拔除滞留的乳牙残根,纠正不良的口腔习惯,对治疗前口腔清洁不良者,进行彻底的超声洁治,系统治疗已存在的口腔其他疾病,待病情稳定,口腔卫生恢复至良好的状况后.才能开始进行正畸治疗。
1.3.4饮食方面
正畸期间执行严格的饮食控制,避免进食黏度过大、硬度过高及高糖或过酸的食物,禁止用前牙啃咬坚果、水果及笔头等,以免使托槽受损脱落,这方面家长的配合尤为重要。
1.3.5保持口腔卫生
口腔卫生的保持是矫正治疗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医护人员应该仔细向患儿及家长说明保持口腔卫生的重要性,尤其向患儿解释配戴矫治器以后不是不能刷牙,而是要掌握合理的刷牙方法,否则容易导致托槽脱落和弓丝的崩出。
1.3.6按时随访
建立患者档案卡,每周进行一次电话随访并记录在档。特别是在带矫治器的初期,可能会有不适的感觉,如酸胀,刺激口唇引起的疼痛感,此时可嘱患者流食一周,向患者解释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不适会逐渐减轻。
2.结果
GI的等级分数分别在对照组、试验组之间进行配对秩和检验,矫治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固定正畸需要在口腔内安置固定矫治器及附件,且疗程较长,清洁时注意事项较多,容易在刷牙时出现疼痛及牙龈出血,以致很多患者不能很好的遵从医嘱进行口腔清洁。口腔清洁不彻底极易导致食物残渣的存留,逐渐形成的软垢不仅会引起牙齿脱钙,龋齿的发生,也会引发牙龈炎等其他牙周疾病,产生疼痛等不适感觉,患者刷牙时更易马虎了事,陷入恶性循环[3]。所以指导患者正确的清洁口腔是正畸治疗顺利进行的保证。此次试验针对的是儿童,因为其特殊的心理特性,更应当区别对待。在首次治疗时就要耐心细致的指导,包括消除患儿心理恐惧,提高其依从性,指导其饮食注意情况,示范正确的刷牙方法等。尤其要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孩子们强调口腔卫生的重要性,提高其自己清洁口腔的主动性,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经试验证明,采取了恰当的护理措施与宣教指导后,在牙龈炎发生时,患儿GI等级有明显变化,试验组的中重度牙龈炎患儿明显低于对照组。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儿的配戴矫治器后的不愉受,更重要的是保证了正畸的顺利进行,避免了疗程的延长。总之,卫生宣教与家庭卫生干预结合的模式效果明确,应作为日常儿童正畸治疗中的常规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周红云.错颌畸形矫治中的美学与心理学问题讨论.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25.
关键词 正畸治疗 牙龈炎
牙齿正畸固定矫治过程中因为矫治装置以及口腔卫生不容易清洁使得患者极易发生牙龈炎[1]。我们根据临床牙龈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我们随机选择2008~2010年在我科行固定矫治78例正畸治疗患者,其中男34例,女44例;年龄9~22岁,平均15.1岁。我们选择的全部患者无牙龈炎或系统性疾病史。
牙龈健康状况的检查:用牙周探针探触龈沟对基牙进行牙龈状况的检查[2],以牙龈炎的损害程度分为无、轻度、中度、重度四个级别。①重度:牙龈红肿,轻探出血,持续不退,有附着丧失或牙龈退缩;②中度:牙龈红肿明显有增生,但无附着丧失,自述刷牙时出血,探诊时有出血;③轻度:牙龈缘及龈有轻微充血,牙龈边缘稍钝;④无:牙龈缘以及龈形状颜色质地没有异常;所有患者正畸前都进行口腔卫生保健的宣传教育,要求早晚饭后刷牙,包括刷牙时间与方法,每次刷牙必须清除干净托槽上及托槽与牙龈之间,附件上食物残渣,并请患者本人或家长督促检查。有牙石的进行牙石清除。
结 果
牙龈增生、质脆、牙龈出血、点彩消失、牙龈红肿。正畸治疗后我们门诊随访中发现,复诊者中第1个月后牙龈炎发生率为5.44%,2个月后发生率为13.45%,3个月后牙龈炎发生率为20.12%,牙龈炎的发生率是逐步增高的。下切牙牙龈炎症较上切牙牙龈炎症多见。男性正畸患者牙龈炎的发生率高于女性患者,儿童正畸患者牙龈炎的发生率高于成年正畸患者,
讨 论
人的口腔是多种微生物共存的环境,大多数情况下多种细菌保持一种平衡,如果出现菌群失调则会出现牙龈炎的发生。菌斑是是引发牙周疾病必不可少的始功因子。牙龈炎症的发生与菌斑堆积有关,引起牙周疾病的最主要的病因,龈缘附近的龈上菌斑和龈下菌斑与牙周疾病的关系密切。我们发现早期牙龈炎症的表现牙龈肿胀、牙龈出血,与菌斑的堆积密切相关[3]。我们在做正畸治疗时,由于矫正器的戴入,托槽边缘残留黏结材料悬突,成为细菌的良好培育环境,并促使菌斑成为致病性菌斑,增加了口腔清洁的难度,很容易造成口腔内的环境菌群失调而引起牙龈炎。
大量的专家学者在对正畸患者的研究中发现,在进行口腔卫生宣传教育中患者的探诊深度(PD)水平、牙龈指数(GI)、探诊出血(B0P)比未接受口腔卫生宣传教育的患者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我们发现口腔卫生差是固定正畸治疗中牙龈炎的主要原因。牙龈的红肿、出血反过来又会妨碍刷牙,其自觉性较差,形成恶性循环[4]。青少年、儿童,不能坚持按照医嘱保持口腔卫生,造成菌斑大量堆积,引起牙龈炎,因此,针对该原因应加强口腔卫生宣教,使患儿自觉认真地遵守医嘱,做到彻底清洁口腔,在每次复诊时,治疗医师应认真检查患儿口腔状况,及时提醒患儿及家长,临床医师应更加留心,发现牙石的要及时进行洁治,防止炎症加重。有研究发现下前牙区和后上牙区牙石易堆积的部位,牙龈炎的发生率较高较多,雅皓乳膏降低牙龈炎的发病率,明显减少出血量。减轻患者的症状。我们 要求家长监督,让患儿及其家长明白保持口腔卫生的重要性,加强口腔卫生保健。帮助患儿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必要时可以使用一些药物如洗必泰漱口水、双氧水等控制菌斑的产生。积极早期去除牙菌斑,有效地预防牙龈炎症,保持牙龈状态的健康。可通过口腔卫生宣传教育使患者保持一定的口腔卫生水平。
参考文献
1 曾祥龙.现代口腔正畸学诊疗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562-563.
2 孟焕新.牙周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4.
关键词:口腔保健 健康知识 健康教育 调查研究 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246-01
为了解我省郴州永兴地区不同年龄组人群对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日常口腔健康行为及态度,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制定并开展口腔健康知识宣传提供依据,现就本次调查结果及健康教育效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当地的居民450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2014年7月3~10日。利用居民的空闲时间进行随机整体抽样问卷,年龄0~7岁、8~12岁、50岁至今,总体分儿童与成人两张问卷。
1.2 方法
问卷内容结合群众所关心的口腔问题及其他文献进行设计。问卷包括一般资料(姓名、年龄、性别);口腔检查(龋齿、牙龈、牙异常等情况);口腔保健行为(刷牙方法、刷牙次数、持续时间、定期口腔检查等);口腔卫生及饮食习惯和对自身口腔状况的了解程度。所有调查对象均按照WHO制定的《口腔卫生健康调查基本方法》进行调查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见表1)。
(1)儿童几岁开始刷牙。
根据调查永兴地区儿童刷牙起始时间为5~6岁的比率达到50%,而据口腔检查结果,龋齿病率达到85%,儿童预防龋齿和其他口腔疾病的重要方法就是刷牙。养成每天刷牙的良好习惯,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可去除菌斑和软垢,预防龋齿和牙周疾病的发生。这需要家长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儿童从几岁开始刷牙比较好呢?目前,对于儿童刷牙的时间,应强调早。乳牙会在出生6个月左右的时候开始生长,家长应该在乳牙刚开始萌芽的时候就用湿纱巾定期清洁牙面。在一岁半左右会长出第一乳磨牙,家长就可以开始帮孩子刷牙了,牙膏可以含少量的氟化物。家长在这个时期帮孩子刷牙时可以使用套在手指上的专用小牙刷,这样对于诱导孩子的注意力,操作也更简便,更够更好地完成刷牙。家长可以在孩子2~3岁的时候开始培养孩子自己刷牙,兵进行督促。一般在6岁以后,经过训练的儿童都能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所欠缺的就是恒心和毅力,所以家长仍要进行必要的监督。
(2)是否做过窝沟封闭。
据调查结果显示,湖南省永兴地区做过涡沟封闭的儿童为0,而且知道有窝沟封闭的家长为0,窝沟封闭是最佳的对儿童牙齿的保护方法,能有效的避免蛀牙的出现。
(3)每天刷牙的次数。
据调查数据显示,51%紧早晚各刷一次,科学刷牙的最佳次数和时间是“三、三、三”,就是每天刷三次牙、每次都在饭后3 min刷、每次刷牙3 min。因为饭后3 min正是口腔齿缝间细菌开始活动并对牙齿产生危害的时刻,对于普通群众来说比较合适的刷牙的时间应该是起床后刷一次及睡觉前刷一次,因为大部分人中午由于上学或者工作几乎没有空闲刷牙,建议在午饭后用水漱口,而工薪阶层能做到的当然是午饭后也刷一次,每次刷三分钟,并能保证每个牙面都能清洁到,时间不多不少,保护牙齿最好。
(4)口腔保健产品的推广情况。
功效性牙膏、漱口水、美白牙贴、止痛含漱液、牙线等功能性口腔保健产品在永兴地区的使用率为0,刷牙虽然是维护口腔卫生的有效方法,但有报道单纯的刷牙平均只能清除菌斑的50%左右,特别是难以消除邻面菌斑。所以,应该加快口腔保健产品的应用推广,尤其是牙线的使用推广,使用牙线可以预防口腔疾病,大大减少心脏病和中风的危险。为此,美国衰老学专家迈克尔・罗伊森更指出,坚持每天使用牙线,能让你多活6.4年。
(5)口腔服务设施的利用。
调查发现,55.8%的当地居民因为牙疼而就医,仅有1%的是做定期检查,4.3%的接受预防性措施,这说明目前农村居民是被动就诊口腔科,未能充分利用口腔服务设施。郴州永兴地区获取口腔保健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媒体(广播、电视、网络等)76.2%,媒体是传播健康信息的主渠道,应组织口腔专正确的口腔保健知识,科学引导大众的口腔健康行为。
2 讨论
2.1 原因
本次调查显示,郴州永兴当地居民口腔健康有关的知识知晓率较低,对口腔保健缺乏积极态度,口腔卫生状况普遍较差。大多数居民不能定期口腔检查,不能正确掌握刷牙时间和方法。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牙石、菌斑、通过问诊调查及统计学分析其原因与以下因素有关:第一口腔保健知识缺乏:口腔健康知识主要通过家庭教育、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渠道获得,从这些渠道获得的相关知识一般较为肤浅,缺乏连贯性与针对性,有时还较片面,并缺乏实际的指导,对于口腔健康持顺其自然的态度不够重视。第二农村地区相比城区医疗条件落后,受教育程度低下。因此,在本次调查的人群中牙龈出血、菌斑、龋病的患病率较高,而龋面充填构成比却较低。
2.2 对策
(1)发展初级口腔卫生保健网。
(2)人力资源开发:用多种形式培训基层各种口腔保健工作者、健康教育者,乡村医生;为各省及农村地区举办牙防专业人员培训试点班;编写各种教材,参考书等。
(3)利用墙壁板报和学校学报的形式在校园中宣传。
将口腔健康宣传知识和图片制成生动活泼的墙壁板报形式或在学报中开辟专栏,可使居民在赶集以及学生在业余时间,不经意中学到口腔保健知识。
3 结论
这次调研结果显示儿童口腔疾病问题最大最常见的就是龋齿,其次就是牙齿发育异常的情况,成人中最常见的口腔问题是牙周病,有必要对农村地区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宣教,使他们认识到其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并组织定期检查,对口腔疾病进行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如果能普遍提高农村居民口腔健康意识,不但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口腔保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成年人群体中口腔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姜红,姜广水.大学生口腔健康认知及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口[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9):1181-1183.
1 宁夏医学院基础学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751000
2 青铜峡市人民医院口腔科 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 751600
【摘 要】目的:对采用不同刷牙方式的固定正畸矫治患者的牙菌斑进行定期的检测,以帮助在临床正畸矫治的患者找到一种最有效的牙齿清洁方式,做好正畸矫治治疗是牙齿的清洁工作。方法:选取2013 年1 月-2014 年1 月我院收治的行固定正畸矫治的患者86 例,随机将其分为2 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 例。对照组在牙齿固定正畸矫治的过程中进行常规的刷牙宣教,采用普通牙刷刷牙。观察组在牙齿固定正畸矫治的过程中进行系统的口腔健康教育,采用正畸牙刷刷牙。对患者固定矫治器时、治疗后一个月的牙菌斑指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治疗结束一个月时,牙菌斑指数为0、1、2、3、4 和5 的患者例数由固定矫正器时0 例、10 例、8 例、12 例、6 例和7 例变为了15 例、12 例、9 例、7 例、0 例和0 例,对照组在结束治疗一个月时,牙菌斑指数为0、1、2、3、4 和5 的患者例数由固定矫正器时的0 例、11 例、7 例、10 例、8 例和7 例变成了9 例、11 例、12 例、10 例、1 例和0 例,在刚固定矫正器时两组患者的牙菌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结束一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牙菌斑指数与固定矫正器的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的牙菌斑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固定正畸矫治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宣教,同时采用正畸专门牙刷进行刷牙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牙菌斑染色指数明显下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固定正畸;牙菌斑;口腔健康教育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方式不断改变,人们越来越重视美观,由于天生牙齿没有长好或者某些牙齿性的疾病,越来越多的患者为了自身的美观会对牙齿进行正畸治疗。但是在进行牙齿正畸矫治的过程中由于矫治装置的作用会对患者的牙龈造成一定的刺激作用,同时加上患者的不良口腔卫生习惯,使得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不佳,会对正畸的治疗或者疗程都造成很大的影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1]。我院通过对86 例行牙齿固定正畸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在治疗的同时分别采取常规的刷牙宣教和系统的口腔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 年1 月-2014 年1 月我院收治的行固定正畸矫治的患者86 例,随机将其分为2 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 例。对照组43 例,其中女性有26 例,男性有17 例,年龄(9-18)岁,平均年龄(12.6±0.8)岁,其中安氏I 类患者13 例,安氏II 类16 例,安氏III 类14 例。观察组43 例,女性25 例,男性18 例,年龄(11-18)岁,平均年龄(13.1±0.9)岁,其中安氏I 类患者15 例,安氏II 类15 例,安氏III 类13 例。两组患者的患牙都是恒压,在牙齿固定正畸矫治前具有比较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没有牙周、牙龈疾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在牙齿固定正畸矫治的过程中进行常规的口腔卫生宣教,采用普通牙刷刷牙。
观察组:在牙齿固定正畸矫治的过程中进行系统的口腔健康教育,采用正畸牙刷刷牙。
(1)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由专门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系统的健康宣教,让患者更加具体的了解到牙齿矫治的相关知识,发放科室制作的口腔健康教育的宣传手册以及指导丛书,提高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质量,可以帮助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2)矫正器粘结后,护理人员及时指导患者如何进行正确的刷牙,可以很好的抑制牙菌斑的大量生长以及堆积。可以让患者对牙菌斑进行染色,让患者见证牙菌斑堆积的情况,帮助患者直观的了解到牙齿上的牙菌斑堆积。
(3)接受固定正畸治疗的时候,护理人员利用互联网的一些图片和牙齿的模型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教育,同时指导正确的刷牙方式,为了保证所有患者都掌握了正确的刷牙方式,可以让患者利用模型进行演习,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刷牙方式。掌握了正确的刷牙方法之后还应该保持一定的刷牙时间,每次刷牙都应该保持时间在5 分钟以上,刷牙的时候应该仔细耐心的进行全方位的刷牙,可以采取横竖刷牙交替的方法进行,刷牙的动作要轻柔,并不是越大的力气就越能将牙菌斑去掉的,用力太大的话会对牙龈造成伤害[2]。为了全面的保护牙齿,不仅每天早晚都要刷牙,每次吃过东西之后最好都要刷牙。
(4)患者在刷牙的时候利用专门的正畸牙刷,专门的正畸牙刷有3 排刷毛,中间那排的刷毛去除了一部分,牙刷的中央呈现一个V 字形的槽沟,在刷牙的时候正好位于托槽上下的牙面,这样可以使牙齿的表面以及托槽的表面都能够刷到,可以最大程度清洁牙齿。利用牙刷的牙缝可以清洁牙齿上残留的食物,并且在刷牙后使用冲牙器对患者的口腔进行冲洗。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固定矫治器时、治疗结束后一个月的牙菌斑指数进行分析比较,牙菌斑的指数计数标准采用Turesky 菌斑指数改良法进行记录。其中牙面无菌斑的为0,在牙颈部牙龈边缘有点状的菌斑分布的为1,在牙颈部有连续的带状的菌斑但是宽度不超过1mm 的为2,在牙颈部的菌斑覆盖牙齿的面积超过1mm,但是占牙面的1/3 以下的为3,菌斑覆盖牙面积在1/3-2/3 之间的为4,牙菌斑面积超过牙面积的2/3 的为5。
1.4 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的统计方法为: 采用spss1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t 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固定矫正器时两组患者牙菌斑指数情况比较
观察组在固定矫治器时,牙菌斑指数为0、1、2、3、4 和5 的分别有0 例、10例、8 例、12 例、6 例和7 例, 对照组在固定矫治器时,牙菌斑指数为0、1、2、3、4 和5 的分别有0 例、11 例、7 例、10 例、8 例和7 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结束后一个月两组患者牙菌斑指数情况比较
观察组在治疗结束一个月时,牙菌斑指数为0、1、2、3、4 和5 的分别有15 例、12 例、9 例、7 例、0 例和0 例,对照组在结束治疗一个月时,牙菌斑指数为0、1、2、3、4 和5 的分别有9 例、11 例、12 例、10 例、1 例和0 例,两组患者的牙菌斑指数与固定矫正器的时相比均有明显改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牙菌斑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患者在进行固定正畸牙齿矫正时,由于带环、托槽以及弓丝等的影响会对患者的口腔卫生问题造成严重的影响,固定的矫正器会阻碍患者对牙齿进行清洁,由于口腔卫生不良会造成牙菌斑的不良生长和推积,会严重影响牙齿的矫正,延长矫正的时间,给患者带来很多的不便,进而使患者的牙龈指数进一步增加。在连接固定器之后,如果患者没有做好对口腔的清洁工作就会使患者的口腔产生具有耐酸特性或者本身会产生酸性物质的菌落,会在患者牙齿的牙菌斑中大量聚集,影响对患者牙菌斑的评价[3]。牙菌斑内细菌的大量繁殖生长会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使患者形成龋齿或者牙周疾病,牙周病是一种进行性破坏慢性疾病,通常发生在患者的牙周膜、牙龈以及牙槽骨等牙齿支持组织,会造成患者的牙齿移位、松动等症状,严重的话还会导致牙齿脱落,进而引发咬合创伤与牙颌畸形,而创伤又会进一步加重牙周炎。牙周病是一种细菌性的感染疾病,在早期会引起牙龈出血、红肿等现象,使患者的牙周支持组织受到严重的损伤,晚期则会使患者的牙齿松动、牙列缺失,对患者的咀嚼功能造成障碍,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而这一系列严重的后果都有可能是在患者固定正畸治疗时没有做好对口腔的清洁[4]。使患者做好对口腔卫生的清洁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正确指导患者刷牙的方法,去除牙菌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刷牙,所以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固定矫治部件,患者在刷牙的时候很难对牙齿的近中面和远中面进行清洁[5]。所以在患者进行正畸矫治的过程中应该进行全面的健康宣教,利用模型以及图片等进行实际演练,指导正确的刷牙方式,并且采用专门的正畸牙刷,将口腔卫生状况控制在最好[6-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治疗结束一个月时,牙菌斑指数为0、1、2、3、4和5 的患者例数由固定矫正器时0 例、10例、8 例、12 例、6 例和7 例变为了15 例、12 例、9 例、7 例、0 例和0 例,对照组在结束治疗一个月时,牙菌斑指数为0、1、2、3、4 和5 的患者例数由固定矫正器时的0例、11 例、7 例、10 例、8 例和7 例变成了9 例、11 例、12 例、10 例、1 例和0 例,在刚固定矫正器时两组患者的牙菌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结束一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牙菌斑指数与固定矫正器的时相比均有明显改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牙菌斑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与相关研究报道的数据吻合[8]。说明患者在进行固定正畸矫治的过程中,进行系统的健康宣教同时给予专门的正畸牙刷进行刷牙,并且在刷牙后使用冲牙器对患者的口腔进行冲洗可以明显改善减少患者的牙菌斑指数,改善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使患者的正畸矫治可以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进行固定正畸矫治的过程中辅以健康教育宣教、指导正确的刷牙方式可以保证患者的口腔卫生,加强患者口腔清洁的依从性,为正畸矫正治疗提供一个良好的清洁健康的口腔环境,使正畸矫正可以顺利进行,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使牙菌斑染色指数明显下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通讯作者:田建英)
参考文献
[1] 周志迎,林巍,谢蕊,等. 正畸患者GI 和PLI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J]. 广东牙病防治,2013,36(52):163-164.
[2] 李刚,胡德渝. 牙面菌斑检测方法的发展和应用[J]. 牙体髓牙周病学杂志,2014,32(89):236-237.
[3] 刘呈胜,蔡成莲. 刷牙方法和时间对牙菌斑清除效果的影响[J]. 广东牙病防治,2013,14(61):52-53.
[4] 李秋芬. 儿童正畸治疗中的口腔护理[J]. 中国医药科学,2012,13(20):118-119.
[5] 侯景秋, 石晶, 秦蕴. 正畸牙刷与普通牙刷在固定正畸过程中对清除牙菌斑的影响[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69(52):278-279.
[6] 钟春梅,葛元输,周佳. 口腔固定正畸患者综合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3,17(35):76-78.
盲哑残疾学生由于身体的残疾,在生活及学习中有很多的不便,口腔健康状况也比正常儿童差。我科从1988年起,对成都市盲哑学校全体学生开展口腔预防保健工作,使盲哑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对盲哑残疾学生的口腔保健措施进行初步探索。
一、盲哑残疾学生的口腔状况
1988年调查了四川省成都市、重庆市和乐山市的4所盲哑学校9~24岁学生的龋病、牙周疾病及口腔卫生状况。其结果为9~14学生患龋率为43.32%。龋均为1.38,15~24 岁学生的患龋率为33.33%,龋均为0.86。 龈炎发病率9~14学生为57.49% , 15~24 岁学生为74.40% 。每天早晚坚持刷牙的学生为
34.6%,不刷牙的学生有6.7%,每天只是早上刷牙的为51.8 %,晚上刷牙的只有6.9%。
调查中发现残疾学生的牙龈炎发病率较高,刷牙率低,而盲生尤为明显。其主要原因是:(1)由于残疾原因,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无法从各种途径获得正确的保健措施和方法;(2)多数是住校生,生活老师工作繁忙,在各个方面都有大量的工作,因此没有过多精力和时间对每个学生进行指导;(3)无口腔专业人员讲解并指导正确的刷牙方法及其他保健措施;(4)部分学生家境困难,家长没有经济能力带孩子到医院作检查和治疗;(5)卫生用具不合格,所用牙刷有分叉、倒毛现象。
在龋患牙中,仅有7.4%的牙做过治疗,92 .6%的牙未做过任何处理,充填率低。
二、口腔预防保健措施
我科根据盲哑残疾学生的特点采取一些的预防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1、每半年对盲哑学生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将检查结果通知学校,便于学校及时掌握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并通知家长,同时也便于我们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调整保健措施。
由于盲哑残疾学生具有其一些特殊性,在开展保健工作时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1)年龄跨度大,从7~24岁的学生均有,要针对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情况进行处理。(2)由于一些学生听不到,一些学生看不见,因此在开展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和措施宣讲时,要根据不同的残疾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3)由于部分学生是住校,因此要求生活老师掌握口腔保健的正确方法,监督学生的口腔保健工作,对于走读的学生,可以通过让学生带宣传资料回家,使家长了解口腔卫生保健知识。
2、在检查的同时,进行治疗。由于盲哑学生行动不便,对检查中发现的龋病采取两种方式进行治疗,一是派专人与学校老师一起将需治疗的学生,分批送到医院,治疗完后再送回学校;二是我科医生利用简易椅、涡轮机或口腔保健治疗车,在检查的同时,由一个或两个医生进行治疗,对需多次复诊的个别学生,做好记录,预约到医院治疗,医院提供一切方便。
3、定期到学校开展各种口腔保健工作,对聋哑学生,在教师的配合下由专业人员讲解口腔保健的基本方法,包括正确的刷牙方法、牙线的使用,健康饮食等。对盲生的保健工作要更为细致,要手把手的教学生正确的刷牙方法。在对学生进行宣教的同时,要印制一些宣传资料,让学生带回家,提高家长的保健意识和保健方法,增强学生的口腔保健效果。
4、在一些节日期间,如儿童节、元旦节等,在学校开展各种活动时,增加一些与口腔保健有关的节目,如知识问答、有奖竟猜、保健方法实际操作和一些小游戏等,并准备小礼品发给学生,在提高学生趣的同时增强保健意识。
为了保证学生使用合格的卫生用品,我科与生产厂家联系以较低的价格为学生提供合格的牙刷和牙膏,并定期更换。
【关键词】儿童口腔疾病健康教育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7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180-02
口腔疾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患,在人类中广泛流行,其发生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1]。经临床研究发展,儿童中发生口腔疾病的例数较多。口腔疾病的出现,使儿童感到疼痛、拒绝进食,不但妨碍了人体所需营养素的摄入[2],甚至还会妨碍儿童的生长发育,影响其健康成长。而对口腔疾病的预防,应从儿童抓起[3]。我院为采用针对性预防措施,现对儿童口腔疾病的发病情况及发病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2011年3月收治的600例儿童口腔疾病患者资料。其中男367例,女233例。患儿年龄在1~12岁,平均(6.27±2.81)岁。
1.2方法
对600例儿童口腔疾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统计600例患儿口腔疾病类型。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量表对患者家属进行调查分析,包括患儿日常饮食、刷牙方法、牙刷的选择和更换,口腔健康检查的频率,常见口腔疾病的知识等。
1.3数据处理
将本次试验所得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表示。
2结果
600例儿童患儿主要疾患为:龋齿188例,占31.33%;牙髓病78例,占13.00%;尖周病56例,占9.33%;舌系疾病102例,占17.00%;乳牙滞留82例,占13.67%;外伤73例,占12.17%;牙齿错合21例,占3.50%。
3讨论
3.1患儿发病原因
患儿发病原因为:饮食不当、刷牙方法不正确、饭后未漱口、牙刷选择不当。
研究表明,饮食不当导致龋齿的发生。口腔中的细菌,能够利用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在牙齿表面形成一种黏性物质,在细菌代谢产生有机酸,并导致牙齿脱钙,逐渐形成龋洞[4]。而在牙齿萌出之前,食物的营养成分对牙胚的生长发育及形成和钙化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旦饮食不当,营养缺乏,会导致牙釉质发育不良,牙齿萌出后,耐酸能力也有所下降[5]。而儿童进食较多的零食,尤其是睡前吃甜食,更对牙齿有较大危害。
刷牙不当会造成儿童未有效刷牙,使牙齿表面仍留有软垢,不但不能有效清除食物残渣,还会导致牙釉质被损伤。漱口与刷牙具有同样的效果,而一般儿童多不能保证三餐后刷牙,导致食物残渣持续嵌顿在牙缝中,并大量繁殖。及时有效的漱口,能够将大部分的食物残渣都清除掉,效果较好。
而在儿童刷牙时,家长往往不能及时为儿童更换牙刷,牙刷选择较硬,也会导致细菌残留、牙齿受损。
此外,我院工作中还发现,对儿童口腔疾病的患者,家长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部分患儿在发生口腔疾患后,家长用土方法治疗,而不愿意到医院就诊,造成疾病加重。
3.2临床预防建议
医院要加强对家长的健康宣教,提醒家长通过各种方法,保持儿童的口腔卫生。使其能够定期带儿童到院进行牙齿检查。一旦发现牙齿损害,及时治疗,防止龋齿加重。加强有关口腔知识的掌握,培养其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生活习惯,并对饮食进行调节。多进食对牙齿有益的食物,如蔬菜、粗粮、水果等,并食用含钙较高的蛋类、肉等,避免让儿童睡前进食。婴幼儿期间,要多晒太阳,补充钙和维生素。提高家长对口腔知识的重视,并配合有关部门对儿童口腔疾病的防治。建立各种途径在全民进行健康宣教,以普及口腔保健知识。
在1~3岁儿童乳牙萌出后,嘱其每年至少检查两次,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为家长提供牙齿牙膏的选择方法,牙刷的大小要符合儿童年龄的大小,选择保健牙刷和儿童牙膏。在每次刷牙结束后,要将牙刷清洗干净,每两个月更换一次新牙刷。
家长一旦发现儿童出现口腔疾病后,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耽误患儿病情,更不可使用土方法、偏方等自行对患儿治疗。
此外,对儿童口腔疾病的预防,并不仅是针对患儿的健康教育,更是一种全民健康教育工作。宣传者包括幼儿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等,彼此结合,实现人人口腔健康。
参考文献
[1] 韩惠兰,朱成男.儿童口腔卫生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2):3119~3120.
[2] 白亚利,王新元.饮食习惯与龋齿的预防[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1):93.
[3] 苏吉梅,叶笑味,阮文华,等.儿童口腔疾病1657例初诊原因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3,15(7):26-26~29.
【关键词】 牙周疾病;口腔卫生;知识;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78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10-0927-02
为了解贵州省12岁学生的牙周健康状况,监测牙周疾病的发病趋势,从而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口腔健康目标,规划口腔保健措施提供信息支持,2005-2006年在贵州省卫生厅的支持和指导下,笔者对贵州省6个县市12岁儿童口腔牙周疾病患病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利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采用多阶段、 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根据贵州省城乡特点,按经济情况抽取6个市县,其中3个为城市类(贵阳市、遵义市、都匀市),3个为农村类(仁怀市、紫云县和黎平县)。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定18个乡镇36个学校,各抽取12岁六年级学生22 名,男女各半,共792人。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和诊断标准 口腔疾病检查方法和诊断标准严格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检查方法》[1-2]和《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的有关要求执行。
1.2.2 调查方法与内容 由教师和问卷调查员共同组织,在教室统一说明,以集体自填答卷的方式收集数据,并在核查无误后学生方可离开调查现场。 调查内容包括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口腔就医行为和自我感觉到的口腔健康问题。
1.3 质量控制 临床检查者固定3名,临床检查记录员固定3名,问卷调查员固定2名,所有调查人员均为贵州省省直医院口腔科医生,调查进行前,均经过全国流调技术组培训合格,并持有相关证书。口腔检查器械使用统一配置的移动牙科检查椅、照明灯和CPI探针。现场调查结束后,集中录入,采用SPSS 1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牙龈出血及牙石检出率 12岁学生牙龈出血、牙结石检出率分别为59.09%,73.86%,城乡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52,4.768,P值均<0.05),乡镇均高于城市;男、女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522,0.320,P值均>0.05)。见表1。
2.2 口腔卫生习惯 无论城市还是乡镇,每天刷1次牙的占将近50%,每天刷2次者占32.32%,每天刷牙低于1次者占18.69%,城乡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6.60,51.804,P值均<0.05);在使用牙线习惯中,不知道的达91.92%,偶尔用的为6.31%,每周用的为0.76%,每天用的为1.01%,城乡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70,P<0.01)。见表2。
2.3 对牙周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 对“牙菌斑”的认识中,回答正确的占18.18%,回答错误的占17.17%,有64.65%的人不知道。在对“刷牙时牙龈出血是否正常的”的调查中,回答正确的占54.80%,回答错误的占26.77%,不知道的占18.43%。在对“细菌是否为引起牙龈炎的原因之一”的调查中,回答正确的为45.20%,回答错误的为13.89%,不知道的达40.91%。见表3。
3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贵州省12岁儿童牙龈出血、牙石检出率,无论城市还是乡镇,均高出第二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3],反映了牙周疾病患病的地区差异: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部,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接受口腔教育机会较少,口腔卫生习惯较差,因此牙周疾病的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牙菌斑是牙周病发生的始动因素,刷牙是去除牙菌斑最有效的方法[4],也是目前最普遍的口腔清洁手段。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镇,约50%的人群仍保留每天1次的刷牙习惯,而低于每天1次的达18.69%,主要是乡镇人口占多数(31.31%)。对于牙的邻面,除刷牙外,还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牙间清洁措施,如牙线可以有效去除牙间隙的菌斑及软垢。由问卷调查可以看到,在使用牙线习惯中,有90%以上的人对牙线没有相关概念,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用牙线来作为一种口腔保健措施。牙科医生有义务做好这方面的宣传,使牙线作为牙邻面清洁手段,成为人们一种口腔卫生习惯。
12岁人群对口腔保健相关知识的认识很欠缺,而学生正处于乳恒牙替换时期,又是龈炎发病的高峰期,由于菌斑及牙石的局部刺激,导致牙龈出血,炎性肿大,预防与彻底清除牙菌斑及牙石,保持口腔卫生,对促进牙周组织的健康十分重要。
综上所述,中小学生口腔卫生相关知识严重缺乏,调查显示出城市和农村具有地区差异,可能与农村地区基本教育条件差有关。为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加强在学生中,特别是农村学生的口腔卫生宣教,以多种形式在中小学生中宣传口腔保健的相关知识。此外,在改善农村地区教育环境的同时,应把口腔卫生的相关知识纳入到学校卫生教育课程,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口腔保健知识,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从而降低牙周病的发病率。
(致谢:衷心感谢遵义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游明璇,贵阳市口腔医院冯萍、李燕、刘志娟,贵州省人民医院章锦花,贵阳医学院周瑛、梁燕、卢虹,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邓倩,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何妮等对此次调查给予的支持和帮助。)
4 参考文献
[1] WHO. Oral health surveys :Basic methods. 4th ed. Geneva :WHO ,1997:1-2.
[2] 李刚,主编.临床口腔预防医学.2版,北京:中国图书出版社,2002:9-14.
[3] 卞金有,主编.预防口腔医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119.
【关键词】 乳牙;龋齿;生长和发育;儿童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7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 17(2007)09-0844-02
龋齿是儿童少年最常见的疾病之一[1]。世界卫生组织将龋齿与肿瘤、高血压 并列为需要重点预防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2]。1960年以来,我国卫生部就将龋齿 规定为学生常见疾病的防治重点之一[3]。为探讨乳龋和儿童生长发育的关系, 为今后更好地开展乳龋防治提供事实依据,笔者根据北京市西城区2005年小学生龋齿检查和 生长发育评价的数据,对7~8岁儿童乳龋状况与生长发育的关系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抽取北京市西城区7~8岁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7岁组男、女 生分别为1 939人和1 650人,8岁组男、女生分别为1 961和1 701人。
1.2 方法
1.2.1 生长发育检测方法及龋齿诊断标准 身高、体重、肺活量、龋齿检查器材、 方法及 诊断标准按《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检测细则》规定进行,其中乳牙活动龋为d, 因龋失掉的乳牙为m,已充填的乳牙龋齿无继发龋者为f(如有继发龋为d)。
1.2.2 观察指标 身高、体重、BMI、肺活量、乳龋龋均。
1.2.3 质量控制 于体检前对体重、身高计进行校准,对参加体检的专业人 员进行统一培训。形态检测采用随机复测方法,误差小于5%;口腔检查人员龋齿一致性 检验均合格。
1.2.4 分组 根据乳牙龋失补(dmf=d+m+f)将儿童的乳牙龋患情况分为4组 (0,1~2,3~4,≥5),在一一对应的条件下,比较不同龋患程度组儿童 少年的形态和机能发育水平(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BMI指数)。
以人体质量指数(BMI)的第5和85百分位数为界点,将学生分为低BMI、中BMI、高BMI 3 组,在一一对应的条件下,分析其乳龋龋均。
1.3 统计分析 用SPSS 11.5统计软件,采用方差分析、直线回归等方法进 行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小学生乳牙龋患情况 2005年北京市西城区小学生7岁组龋均为1.74,8 岁 组为1.18,平均为1.45。7岁组学生乳牙龋患率为52.02%,男、女生龋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χ2=0.25,P>0.05);8岁组小学生龋患率为34.30%,男、女生龋患率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χ2=3.61,P>0.05)。7,8岁学生龋患率平均为43.07%;7岁组学生 乳牙充填率为54.93%,8 岁组为55.24%,平均为55.06%。
2.2 不同乳龋患程度小学生生长发育水平 7岁和8岁学生不同程度乳龋组与 对照组各项形态和机能发育指标的均值、标准差见表1,2。
BMI均值表现为对照组较高,龋患组较低,而且龋患牙数越多,BMI指数越低,经单因素 方差分析和各组均数的多重比较,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高、体 重各组各性别间的差异不尽相同,肺活量7岁组未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 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年龄组男女生dmf分别与相应年龄、性别的学 生身高、体重、BMI、肺活量指标进行直线回归分析,结果发现dmf均随BMI的升高而降低( P<0.05);8岁组dmf随肺活量的升高而降低(P<0.05)。
2.3 不同BMI水平小学生乳龋均 人体质量指数(BMI)的第5和85百分 位数,7岁男生分别为13.50和19.69,女生分别为12.94和17.91;8岁男生分别为13.60 和20. 89,女生分别为12.94和18.69。根据此数值将学生分为低BMI、中BMI、高BMI 3组,结 果显 示,小学生BMI指数同乳龋龋均关系密切,BMI指数越低,男女生均表现为乳龋龋均越高。3 组数据经方差分析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3 讨论
龋齿是世界范围的流行疾病。近年来,经济的发展、意识形态的改变、饮食结构的调整对学 生的龋病流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我国儿童乳牙龋齿患病率近几年仍有增长趋 势[4-5]。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北京市西城区7~8岁小学生龋均为1.45,龋 患 率为43.07%,充填率为55.06%。与2000年北京市中小学生龋齿流行病学调查数据[3] 比较,龋患率出现明显下降趋势,而充填率提高不大。说明北京市西城区的口腔卫生保健 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人们已逐步意识到了乳龋的危害。但乳龋龋患率、龋均仍处于一 个较高的水平,这就需要继续加强口腔卫生教育,加龋防治力度。
儿童少年龋患与生长发育的关系,各地报道不尽一致。有文献[6]报道,3岁儿 童乳牙龋蚀与生长发育水平无明显关系;也有报道龋病及其继发病给儿童口腔健康及全身健 康 带来很大的危害,幼儿乳牙患龋对其生长发育会产生不良影响[7];还有报道12岁 儿童个体 的发育水平与乳龋有关,乳龋牙数越多,个体的发育状况越差[8]。本资料显示,7 ~8岁儿童乳牙龋患、龋均与其生长发育水平密切相关,不同乳龋患儿BMI均值差异显著,与 相关文献[9-10]一致。本资料还显示,不同乳龋患儿童身高、体重未显示出差别 , 笔者认为,仅靠身高、体重单项指标不能反映出生长发育水平,BMI综合身高、体重2项指标 ,反映生长发育水平更客观、更具体 。肺活量水平8岁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能是乳龋患儿肺功能发育水平较差[10] ;7岁 儿童未体现出差别,是否因其年龄较小且第一次测肺活量,存在方式方法不当而导致偏差, 尚需进一步研究。从不同角度将学生按龋患程度和BMI分别分组,调查显示,7~8 岁儿 童个体的发育水平与乳龋有关,BMI越低,乳龋牙数越多。儿童患龋病以后 不仅引起疼痛,而且影响食欲、咀嚼和消化功能,影响生长发育[2]。龋病引起的 牙体缺损 应尽早修复,可以减少由于咀嚼效能下降引起的消化和吸收障碍[11-12],即使经 过完善的 充填治疗,仍然无法达到天然牙的咀嚼效能,因此,儿童阶段预防龋齿非常重要[ 12 ]。Sawyer等[13]研究指出,儿童龋齿与生长发育的关系既相互伴随又互为因果 ,严重营养不良可导致机体缺乏蛋白质、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D)、钙、磷等,会严重影 响牙齿的发育,从而降低牙齿的抗龋能力,诱发龋齿。
综上所述,儿童必须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充填乳龋,但关键还是防患于未然。托幼机构 、学校应加大口腔卫生宣传力度[14-15],培养儿童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口 腔卫生,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合理安排饮食结构,加强体育锻炼,广泛实施氟化物防 龋、窝沟封闭等多种防龋措施,使机体和牙齿均得到正常发育,从而增强机体和牙齿的抗龋 能力。
4 参考文献
[1] 叶广俊,主编.儿童少年卫生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62-65.
[2] 杨玲.龋齿的防治.广西预防医学.1999,5(增刊):57-58.
[3] 曹若湘,符芸. 北京市中小学生龋齿流行病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 2005,26(10):863-864.
[4] 蔡宫.学龄前儿童龋病调查分析.滨洲医学院学报,2003,26(2):130-131.
[5] 袁欣芝.7 376例学龄前儿童乳牙健康调查及其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1996,4( 2):75.
[6] 马优胜.三岁儿童乳牙龋蚀与生长发育的关系.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88,23(1): 97-98.
[7] AYHAN,SUSKAN E,YILDIRIM S.The effect or nursing of rampant cares on heigh t, body weight and head circumference. J Clin Pediatr Dent, 1996,20(3):209.
[8] 季成叶.12岁小学生龋蚀与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关系的研究.中国公共卫生,1999,1 5(5):387-390.
[9] 张朋才,王德惠,吕华,等. 儿童乳病和肥胖的关系研究. 中国学校卫生,2006,2 7(4):361.
[10]张迎修,王淑荣.山东省儿童少年龋病与生长发育的关系.中国学校卫生,20 06,27(2):114-115.
[11]魏利敏,王剑峰.龋齿对7~9岁儿童咀嚼效能影响的研究.中国学校卫生 ,2006,27(10):875-876.
[12]SATO S, OHTA M, SAWATARI M, et al. Occlusal contact area, occlusalpressure, bite force, and masticatory efficiency in patients with anterior discdisplacement of the tem poromandibular joint. J Oral Rehabil, 1999,26(11):906-9 11.
[13]SAWYER DR, NWOKU AI. Malnutrition and the oral health of childrenin ogbomosho. Nigeria J Dent Chil, 1985, 52(2):141.
[14]吴久榕.口腔知识宣教对儿童牙龋病防治的重要性.现代医药卫生,2001,17 (3):220.
[15]蒋汝刚.咸宁市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知识教育效果评价. 中国学校卫生,20 05,26(5):367-368.
【关键词】龋病;危害;因素;预防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211-0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回顾性分析抽取6所幼儿园中乳牙列期儿童1439人的临床资料。
1.2 诊断方法 以上患儿均经我院口腔科医师确诊,参照国际卫生组织对龋齿的诊断标准,探针能准确插入损害处诊断为龋齿。
1.3 治疗方法 ①l°龋可作充填或氨银浸镀五岁后可暂不处理;②2°~3°龋五岁以后不作治疗、五岁以前视破坏程度作充填或药物处理③4°龋五岁的可作髓治,五岁后对症治疗或拔除。
2.结果
2.1儿童乳牙龋病与饮食习惯的相关性结果
在调查的1439名儿童中,数据显示如(表1)。说明过多摄入甜食极容易发生龋病。培养儿童不挑食、荤素搭配、多食纤维性食物的健康饮食习惯无论是对减少乳牙龋病的发生还是对整个身体的健康成长都是非常必要的。
3.讨论
根据第二次全国口腔流行病调查结果(1995),在5岁儿童的乳牙患龋率在城市和农村分别达到了76.55%和78.28%。而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2005),我国5岁儿童乳牙龋病的患病率为66.0%,其中97%未经治疗。相较而言,我市儿童乳牙患龋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近年有下降趋势,但与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市儿童乳牙患龋率仍然较高。尤其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儿童乳牙龋病发病率的下降程度也依然落后。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和国家卫生研究院(NIH)近期的报告表明,由于窝沟封闭剂及其他预防措施的实施,美国儿童患龋率比1994年降低了15%,相比之下,我市儿童乳牙龋病的防治工作仍是任重道远。
3.1儿童乳牙龋病与身体发育情况的相关性
现有国内文献中,较少关注儿童身体发育情况与乳牙龋病的关系,而通常研究龋病对身体发育的影响,但国际相关研究表明,两者相互影响、互为促进。本次调查1439名儿童中,发育正常儿童1303人,占总人数的90.55%,患龋836人,患龋率为64.16%,龋均3.03,龋面均4.47;肥胖和瘦弱儿童136人,占总人数的9.45%,患龋99人,乳牙患龋率为72.79%,龋均为3.63,龋面均为5.77,两者之间有明显差异(p
3.2儿童乳牙龋病与口腔卫生习惯的相关性
本调查研究了刷牙时间、刷牙次数、有无定期检查等口腔卫生习惯以及吮吸手指、咬嘴唇等不良习惯与乳牙龋病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刷牙时间达到三分钟和每天刷牙达到两次的儿童乳牙患龋率低于刷牙时间和次数不足的儿童,但两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这一结论与既往研究中正确而充分的刷牙是降低乳牙患龋率有效方法的报道不符,可能是由于在调查的儿童中,能够坚持正确而充分的刷牙的儿童比例极低,大多数儿童刷牙要么刷牙时间不够要么每天只刷一次,甚至有一部分儿童根本不刷牙所致。课题组将在后续研究中就这一问题深入探讨。
调查还发现,有定期检查的儿童乳牙患龋率、龋均和龋面均都明显低于无定期检查的儿童,两者之间有明显差异(p
3.3降低儿童乳牙患龋率的对策
3.3.1加强相关预防措施
1)孕期保健要做好。多吃蔬菜、水果、茶、牛奶等含有一定量氟化物的食物和饮料,对小儿将来的牙齿发育和减少龋齿发生的机会,都有明显的好处。
2)避免婴幼儿的“奶瓶综合征”。还要纠正吮指等口腔不良习惯。
3)父母应为乳婴儿刷牙。在婴儿乳牙萌出前,父母可用一块长宽各约5厘米正方形的纱布蘸淡盐水,轻轻擦拭,将婴儿的牙龈上的菌斑去除。
4)对新萌出的恒磨牙和前磨牙进行窝沟封闭。
5)及时拔除滞留的乳牙。
6)必要时使用间隙保持器,以保持缺牙的间隙,有利于恒牙的正常萌出。
7)提倡在饭前或喝水时吃糖果。两顿饭之间的加餐最好是鲜水果、蔬菜、牛奶、果汁、饼干或胡桃、栗子以及爆米花等食物。
8)小孩每天吃糖果的次数应控制在1-2次,并应同时控制其数量,否则小孩在口中含糖时间过长,既限制了唾液中化学物质对细菌产酸的中和作用,又会助长口腔中细菌的繁殖。
3.3.2大力加强口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政府和社会加大技术和资金的投入,开展口腔保健知识宣教,重点加强对低收入和低学历人群的口腔卫生保健宣传,多方面引导激励其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提高龋病治疗率;集中开展氟化泡沫防龋、窝沟封闭等防龋技术,以预防和减少儿童龋病的发生;在医疗卫生机构和学校中配备和培养口腔初级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分片承担学生口腔保健任务。
3.3.3采取综合措施预防乳牙龋病
近期,我市政府采取的儿童口腔消费券政策有助于提高儿童龋病的充填率。但还应该采取综合措施,通过国家、社会、家庭、幼师、个人和口腔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大力宣传和普及儿童乳牙防龋知识,有效提高儿童口腔保健水平,尽快将儿童乳牙龋病预防工作纳入正轨,减少乳牙龋病发生,提高儿童乳牙无龋率。
参考文献:
[1]艾晶,孙永楠,李珊秀. 1007名儿童龋齿调查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2006(05)
[2]高君,刘瑞红. 幼儿园3~5岁儿童龋齿检查结果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 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