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畜牧业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林木种苗;林业可持续发展;重要性
一、 林木种苗在林业发展之中的意义
我国属于多盐碱地,多干旱地的自然环境,再加上近些年来国家工业发展对自然环境以及森林资源的破坏,使得我国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急剧恶化,因此,国家开始进行植树造林建设来建设完整自然环境。我国近年来林业工程的逐渐发展使得植树造林工程的发展加快,森林作为我国的重要资源,但随着近些年的过度开发,使得森林的面积不断减少,植树造林工程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植树造林工程归属于林业工程的建设,而在现阶段的林业建设之中,林木种苗的质量对林业建设的进行有较大的影响,加强对林木种苗的生产管理可以使林业工程的发展更为规范,监理更为完善的林业制度,促进林木的发展,加快我国造林行动的进展。
植树造林工程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担负着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提高我国的生态完整性的作用。在植树造林工程之中,主要的手段是春季造林的实施,春季造林的主要工作是林木种苗,即在春季将林木幼苗进行培植,并保证其成活率。林木种苗工作作为林业发展的主要进行方式,其存在的重要优势就是可以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林业工程发展的最大回报,林业种苗在我国林业工程发展的过程之中不断完善,已经成为了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之中的重要支柱。
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之中,由于国家过度重视工业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之中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因此,我国在现今的发展过程之中,面临着因为环境破坏问题而造成的恶劣的气候和空气环境,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社会发展速度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为了保障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为了保证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速度,国家决定实施植树造林工程,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
在植树造林工程的实施期间,林业建设作为国家的重要环境改善方面的措施,被国家定为在社会发展之中必须进行的国策,并在十二五规划之中,将林业工程建设定为了国家的重要战略。植树造林工程当前作为我国发展的基本国策,其实施的效率和实施的质量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改善,国家的发展要求林业建设事业必须大规模的进行。
而林业建设的主要手段是春季的林木种苗,林业工程的大范围进行对于林业种苗的需求量极大,不仅要求更大数量的额林业种苗,也要求更高质量的种苗和更高的种苗成活率。因此,加强林业种苗的培育,对于我国的的林业工程的进行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林业建设的正常开展奠定了基础,通过加强林业种苗生产过程的管理和林业种苗种植之中的成活管理操作,可以更有效的提高林业建设的进行效率和进行质量。
二、 在林木种苗的建设之中的注意问题
我国的植树造林工程的进行时间主要是在春季,其具体时间主要是在每年的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随着气温的上升,适合种植的土壤温度和雪化土的深度逐渐符合树木幼苗的扎根深度。在进行栽培树木时要注意先扎根后发芽的生长规律,以便于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同时,在春季进行植树造林之时,要注意时间的合适,时间太早,地表温度和化土深度都无法达到树木扎根的要求。假如种植时间过晚,气温的逐渐回升会使得土壤水分减少,干燥土壤不适合树木的扎根成活。因此,春天植树造林尽量的赶早不赶晚。在遇到冰冻灾害时,树木的春种可以适当的推迟。
在进行林业种苗的栽培时,不能根据经验进行略估式的种植,要跟据科学的设计和分析进行科学性的种植栽培。在栽培之前,要进行栽培土地的设计和调查,以便于确定栽培的配置点,并在进行分析之后,在选定的挖坑地点进行挖掘,幼苗坑应该保证直径和深度,以利于树苗的成活,可以根据林木的大小进行微调,但不得小于最小的要求。
在培植之时,要确定树苗的向阳与否,把树苗放进树坑的中心扶正,使得树苗的根部可以展开,以便于树苗的成活,若是树苗的根须过长可以进行适当的修建,保证树苗的成活。
当埋土到根部三分之二左右时,把苗木向上方稍稍提一提,一定要保证苗根向下,让苗木达到栽植所要求的深度后用脚踩实,埋土至坑满后,进行第二次踩实,最后浇上足够的水,浇水后再在坑表 面盖上一层松土保护水分。为利于进行浇灌应于栽植坑外侧修建围水台,台高20cm以上,根据苗木大小确定围水台直径在1~2m。
林业工程造林是一项系统工程,相应管理体系的建立 不可或缺。因为工程实施需要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 投入,如何有效进行人员、机械设备的调控,如何对 有限的造林资金进行合理调配,相应技术措施如何落实,工程设计和操作程序需要有什么样的掌控,这都需要根据林业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科学操作。因此,建立完善的林业造林管理体系,对林业造林工程的正常运转和提高林业工程的质量都有重要意义。在春季林木的培植完成之后,必须进行必要的维护以保证必要的成活率,以便于满足植树造林工程的目标。
三、 结语
林木种苗的使用是林业建设正常进行的重要手段,对我国林业的发展和国家环境的改善有着很大的意义,为保证我国的林业发展可以正常进行,确保林业种苗制造和种植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参考文献:
各地区要高度重视,同志们秋季牧业普查工作关系到全旗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认真实施、周密部署,做好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统计人员要克服时间紧、作务重的困难,圆满完成此项秋季牧业普查工作任务。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提高对秋季牧业普查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今天我这里召开全旗秋季牧业普查工作会议。保质保量完成年普查各项工作任务。各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和各级统计部门一定要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严把质量关,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深入调查研究,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我旗牧业现状及发展进程,圆满完成此次普查任务。下面,就今年秋季牧业普查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促进全旗畜牧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依据。各苏木、乡、镇要认清形势,秋季牧业普查的基础数据是对我旗畜牧业发展状况、监测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克服困难,下大力气查清、查实、查准牲畜头数,查清农业播种面积,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精心组织好这次普查工作。要充分认识秋季牧业普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各地要在认真普查的基础上做好数据评估,特别是对畜牧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说明原因,据实上报。有针对性地抓好落实,坚决杜绝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保证普查数据的准确性。
二、认真贯彻执行《统计法》,严格执行统一的普查方案。
搞准牲畜年度增减变化的有关情况,为了客观准确地反映我旗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变化。各地区要严格执行统一的调查方案,按照《旗年秋季牧业普查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客观反映我旗畜牧业生产的实际和各类牲畜牧业年度的数量变化情况,并结合各地区、各部门的实际,扎实开展工作。旗还将开展普查数据的事后质量抽查工作,对存在突出问题的地区要进行复查,以确保普查工作的质量。
依法统计。普查工作结束前,各地区在开展秋季牧业普查工作时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有关规定。对各地区的普查数据进行综合评估,对弄虚作假、瞒报虚报的违法行为依法予以严肃处理。
三、提高牧民主动申报的积极性,积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
要认真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为全面做好今年秋季牧业普查工作。每一个基层统计工作者都要担当起统计宣传员的角色,向广大牧民详细解说秋季牧业普查的重要性,以及与广大牧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让广大牧民、养殖户转变观念,解除后顾之忧,提高申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广大牧民、养殖户真正认识秋季牧业普查的重要性,同时也要讲解瞒报、虚报、漏报等违反统计法规的危害性,让他从整体和全局利益出发,全力配合牧业普查工作,以确保这次秋季牧业普查工作的顺利完成。
四、全力做好普查人员的培训工作和数据衔接工作
关键词:畜牧业;养殖;动物疾病;防控措施
由于我国的畜牧业养殖有着非常深远的历史过程,同时其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产业,其发展的情况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畜牧业养殖的规模也在随之不断的扩大,而其中出现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动物疾病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的出现会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及发展。另一方面,根据动物生活习性和群居的特点,会容易促使在短时间内出现动物疾病,从而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疾病传染,威胁到人们生命安全。为了切实保证我国畜牧业养殖的顺利发展,应当对相关动物疾病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真正去避免该疾病的出现,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1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防治工作的必要性
由于畜牧业养殖产业是我国农业经济中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其在整个经济发展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开展畜牧业养殖工作边显得更加突出和重要。为了促进我国畜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对其中出现的动物疾病进行有效的控制。当前,在我国畜牧业养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动物疾病类型:一是普通型动物疾病;二是具有传染性的动物疾病;三是有寄生功能的动物疾病,而这3种动物疾病的出现会严重制约我国畜牧业养殖的发展和进步,影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产品的质量,并最终会阻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发展[1]。
2畜牧业养殖的动物疾病的类型
2.1普通型的动物疾病
普通型的动物疾病具体的是在养殖过程中最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其危害性不大,然而如果管理不恰当也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主要是指动物外伤或眼部疾病、身体内部消化系统和呼吸功能等方面,以及动物生殖问题等。
2.2具有传染性的动物疾病
通常情况下,动物疾病是不一定具备传染性的,但是一旦动物疾病具备传染性,其对整个畜牧业养殖的发展的威胁是非常大的。而这种疾病的发生主要的会经历潜伏、前驱,及病发3个阶段,且一旦爆发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力和破坏力,因此需要在养殖的过程中对此类型的疾病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2]。
2.3有寄生功能的动物疾病
对于有寄生功能的动物疾病是指在动物内所寄生的一种疾病,而该疾病中不易被治疗和控制,且在当前畜牧业养殖中也是较为常见的问题。此外,该种类型的疾病主因是由于寄生虫所引起,而这种寄生虫又可以划分为原虫、蠕虫及节肢动物3大类,且需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来进行传播。
3畜牧业养殖中动物疾病的病因
3.1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引起动物疾病的主要原因,主要体现在日常的养殖过程中,人工饲养会在不经意间对动物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尤其是对动物所食用的水和饲料,这些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产生细菌,从而诱发一些动物疾病。此外,工作人员在日常的消毒工作中,为了图省时,不愿意花费过多的精力去管理和清理动物所生存的环境等,以上原因都是会引起动物疾病。
3.2环境因素
动物的生存是需要依赖于一定的环境,而环境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动物生长,因此如果动物生产的环境遭到了破坏和污染,这包括动物生存环境中的绿化程度、通风的情况及空气质量情况等,这些都是动物产生疾病的原因。
3.3动物自身的因素
由于有些动物自身体质差,可能会很容易受到外在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3]。例如,一些动物在进行养殖前就可能患有某种疾病,其产生的来源可能是由于环境问题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其自身体质差的问题。因此,动物自身因素也会直接或间接性引起动物疾病的产生,甚至是恶化。
4畜牧业养殖中对动物疾病防控的具体措施
4.1管理好动物养殖的日常工作
由于动物疾病的产生来源大多数是因为动物的饮食、食用水及生活环境因素所引起的,而这些都与动物养殖的日常工作紧密相连。因此,首先,需要加强对动物日常工作管理力度,通过工作人员坚持对动物的生活环境进行清扫和检查;其次,针对已经患有某些疾病的动物及时进行隔离管理,并实时对其身体状况进行监测和照顾,以此来减少动物患病的概率。
4.2加强对动物的检疫工作
对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需要加强对动物疾病的检疫,既要完善畜牧业养殖防疫管理体系,又要加强检疫人员日常管理和治理工作;同时,利用现代性科学技术手段,对动物检疫工作进行管理和控制[4]。
4.3改善动物的养殖环境
通过构建良好的生活环境可以有效地改善动物的身体状态,增强动物体质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我国畜牧业养殖经济发展。具体来说,既要关注养殖环境的整洁,还要关注空气质量。
5总结与展望
通过对我国畜牧业中动物疾病出现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研究,使我们对畜牧业养殖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文章指明了畜牧业中动物疾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探讨了畜牧业养殖动物疾病的类型;同时,还分析了如今畜牧业养殖中出现动物疾病的原因,提出了预防畜牧业养殖中动物疾病的措施,以此来加强对动物疾病的管理和控制,推动畜牧业养殖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作者:魏丽红 单位:云南省玉溪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参考文献
[1]刘复生,李彦召.浅谈畜牧养殖中动物易感染疾病类型及预防[J].农民致富之友,2014(18):259-260.
[2]余清.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对策研究[J].当代畜牧,2014(29):71-72.
关键词:甘肃平凉市;畜牧业;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A
甘肃平凉市崆峒区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畜牧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还带动了当地其他行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甘肃平凉市崆峒区畜牧业获得突破性的发展,畜牧业的科技步伐不断加快、产业化经营和结构不断优化,而且当地的家禽产业、畜产品加工、饲料兽药生产规模都位列该市乃至全国的前列,成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1 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性
1.1 畜牧业发展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针对全国范围而言,畜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的解决当地的“三农”问题,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但是其发展历程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种植行业相比,畜牧业具有投资小、回报快、受自然条件影响小、相关技术易于掌握等特点,因此,其在振兴农民经济、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成为推动农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1.2 畜牧业发展有利于优化农业结构
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考虑,我国农产品从以前的短缺,到现在的供求平衡,这些都要得益于农业结构的调整,尤其是畜牧业地位的不断提升。畜牧业的发展有利于农业结构的优化,以尽快的速度实现三元结构。畜牧业的发展还有助于解决农村剩余农产品和剩余劳动力的转化,推动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振兴了当地的农业经济。
2 畜牧业发展的现状
2.1 农牧结合的生态发展现状
农牧结合已经成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确保农业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开展畜牧业,利用畜禽的粪便来肥沃农作物,建立一个种养结合的畜牧业发展之路。最近几年,加快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是通过传统的畜牧业发展模式来实现的,这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导致生态环境失衡,自然资源过度浪费。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坚持与环境建设、经济建设同步发展,遵循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合理的推动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畜牧业推动了区域化生产的发展
我国不同的地区其经济条件和畜牧业资源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尤其是饲料水平、饲养成本、饲料生产状况、畜禽生产水平等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对平凉市畜牧业进行合理的区域化布局,以尽可能发挥区域化生产的优势,促进当地各种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实现了平凉市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的缓解了畜牧业生产对环境与资源的破坏,实现了各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 推动平凉市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平凉市崆峒区是甘肃省最大、最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其畜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因此,要想更好的推动该地区畜牧业发展,就必须建立一套明确的发展战略思想。下面将会对平凉市畜牧业发展中的不足进行全面分析,并制定出一套合理的应对策略,以更好的优化当地产业结构,促进平凉市畜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1 需要政府部门给予相应的支持
平凉市崆峒区政府部门对于当地畜牧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该市政府的大力帮助下,畜牧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业绩。在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平凉市各个部门坚持“正确领导、依靠科学、果断处置、依法防治”的方针,有效的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因此,在畜牧业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平凉市政府部门的作用同样不可或缺。
3.2 加快畜牧产业化的进程
平凉市崆峒区畜牧产业化中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这就需要从各个环节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平凉市的产业化体系。主要从扩大规模化养殖、健全畜产品流通体系、培育新的畜牧企业、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等4个方面入手。提高畜牧业的经营范围、扩大饲养规模,可以有效的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并对其他地区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带头作用。还可以根据该地区项目建设需求,尽快培养一批有潜力的畜牧业养殖大户,引进或培养一批企业化管理人才,尽可能打造一个科学化、系统化的畜牧业养殖基地。
3.3 加强畜牧业的动植物防疫和食品安全
要想更好的推动平凉市畜牧业发展,就必须具备一套健全的疫情监控和警报系统,以达到早发现、早治理的目的,而且还要具备应对突发性动物疫情的处理能力。同时,政府部门还要加大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合作,定期进行相关技术交流,努力建立一套系统性的疫情防范体系,从而降低动植物疫情的发病率。加大对兽药和饲料的管理力度,坚决打击在兽药或饲料中添加违禁药物的行为,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对平凉市畜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合理的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制定出一套合理的解决措施,以更好的推动平凉市畜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桂兰.中国畜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J].山东畜牧兽医,2011,4(05):34-35.
[2] 尤全胜,刘风民.滨州市特色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山东畜牧兽医,2012,4(07):49-51.
一、县畜牧业品牌建设采取的措施
1、依靠畜牧业科技创品牌,与塔里木农业大学产、学、研多次合作,推动畜牧业产业化提档升级。积极引进和培育高效、优质畜禽良种,广泛运用生物工程技术、现代先进养殖技术、信息技术。同时,有重点地培训一批有知识、善经营、会管理的青年农民企业家,使他们成为培育畜牧业品牌的骨干力量。
2、通过展销会、宣传媒体助品牌,积极开展各种特色畜禽产品的宣传推介活动,为县畜禽产品进入周边地区牵线搭桥。多年参加地区组织举办的玉石文化旅游节暨手工羊毛地毯节。
3、实行标准化生产,夯实品牌基础。实行标准化生产是提高畜禽产品质量的关键措施。一方面,制定和推广畜禽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另一方面,积极组织畜禽产品认证,重点加强肉羊、肉牛、家禽等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努力打造一批地区级乃至自治区级优质品牌。
4、加强质量监管,维护品牌信誉。一方面积极帮助重点生产企业、种畜禽良种企业、专业合作协会建立质量控制系统,启动畜禽标识溯源系统建设,从源头上进行监管,另一方面,大力加强对畜禽产品质量的监督和检测。
二、县畜牧业品牌建设情况
县畜牧业以分散养殖为主,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水平不高,目前为至,还没有形成规模较大的畜牧业龙头企业,只有规模较小的鑫牧养殖场和新合种禽场两家企业以及9个乡镇畜牧专业合作社,还没有以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为主导形成的畜牧业品牌,我县畜牧业品牌建设总体滞后。
三、县畜牧业品牌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畜牧业快速跃升发展的外部环境还不够成熟。特别是县远离乌鲁木齐等中心城市,运输成本较高,县为少数民族地区,广大人民群众有食用现宰新鲜牛羊肉产品的传统习惯,且消费量巨大,剩余可用来深加工的牛羊肉产品原料较少,不利用产业化发展。
2、生产融资矛盾突出。畜牧业生产发展融资难度大,金融部门支持力度小,养殖业贷款门槛高、额度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畜牧业更快更好发展。
3、疫病防治矛盾突出。由于外部环境重大疫情发生趋于频繁,特别是少数养殖户对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抵触情绪,不愿接受免疫预防注射,增大了预防免疫工作难度。
4、肉牛、肉羊产业缺少上规模的龙头企业带动。企业是品牌创建的主力军,但我县畜牧企业较少,且资金不足,规模较小,科技能力较弱,很难创立自己的优质品牌。
5、交叉管理矛盾突出。动物食品安全执法难度较大,如畜禽屠宰销售市场由多个部门管理,增加了执法难度。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今后,我们将大力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畜牧业品牌建设。
1、坚持实施畜禽产品品牌战略不动摇。要研究制订扶持品牌畜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调动企业和生产经营者创建畜牧业品牌的积极性;研究制订科学的品牌发展规划,避免创牌工作的盲目性;及时指导各畜牧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畜牧业品牌的创建活动,提供优质服务,形成整体推进力。
2、要进一步搞好畜禽产品品牌营销活动。要充分利用广告、媒体、会展等形式,大力宣传畜禽产品品牌,挖掘品牌内涵,拓展品牌市场。
3、要加强畜禽产品品牌的开发、整合、管理工作。大力发展畜禽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畜禽产品行业协会,搭建畜牧业品牌建设的广阔平台;加强对畜禽产品品牌的监管;同时,要加强品牌权益保护,坚决打击假冒伪劣和仿制产品,理顺经营秩序。
1.1牧民对畜牧业技术的认知调查显示,科学饲养新技术、动物疫病防治和良种引繁是目前牧民最希望获取的三大畜牧业技术。调查中,38.7%的牧民迫切需要科学饲养新技术,牧民对于牲畜疫病防治和良种引繁的需求比例分别为22.3%和12.5%。调查中有63.0%的牧民将动物疫病防治技术列为获得指导最多的技术;55.0%以上的牧民表示进行了良种引繁,如养殖西门塔尔牛、引进优质种羊等;43.0%的牧民学习并运用了科学饲养新技术,如冷配技术、羔羊育肥技术。由此可见,基层推广部门的畜牧业技术供给与牧民的总体需求较吻合。在调查中,牧民对于畜牧业行业信息及畜产品相关市场信息等的需求较大,反映了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在牧民技术信息需求及提高牧民自身科学素质方面还未发挥作用。实地访谈中牧民普遍反映种植青贮成本较高,加之地下水资源分布不均及机井等基础设施的限制,青贮饲料地的灌溉成为突出问题。很多牧民不得不放弃青贮饲料的种植,靠天养畜现象对畜牧业技术推广,了解牧区实际情况,满足牧民技术需求提出了新的挑战。当调查牧民“畜牧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技术推广对您的畜牧业生产有无帮助”时,20.7%的牧民表示非常有帮助,表示完全没有帮助的牧民只占4.6%。调查“畜牧业技术推广对您畜牧业生产能力的提高是否有帮助”时,回答“非常有帮助”和“较有帮助”的牧民比例分别为11.4%和26.9%。畜牧业技术推广对牧民畜牧业生产和自身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2牧民对农技员推广工作的评价
1.2.1牧民对农技员推广方法的评价目前,农技员在畜牧业技术推广过程中采用各类推广方法。最主要的方法为发放技术资料,占90.2%,排在第一位;其次为电话指导、集中培训。调研发现,牧民非常喜欢农技员采用现场示范、入户指导的技术推广方法,但由于基层农技员数量有限,加之牧民居住较为分散,交通不便,因此在实际中现场示范的方式相对较少。此外,由于牧区广播电视事业还有待改善,因此运用现代化媒介技术的推广方法尚不足或空白,见图1。
1.2.2牧民对农技员工作态度的评价调研中采用“农技员的指导态度”及“指导过程中是否尊重牧民”2项内容来衡量农技员的工作态度,并采用李克特5分制量表(非常、较、一般、不太、完全不)让牧民进行评价。对农技员态度表示一般的牧民人数占3.8%,较好占50%,态度非常好的占46.2%;在农技员是否尊重牧民的调查中,一般尊重的牧民占2.1%,较尊重的占49.3%,非常尊重的占48.6%。由此可见,基层农技员在平时的技术推广中,工作态度基本得到了牧民的肯定。
1.2.3牧民对农技员答疑解惑能力的评价在“农技员对您提出的技术疑问和咨询的问题进行解答的及时性”和“农技员在进行解答时您能否听懂”两个问题的调查统计显示,农技员对牧民的解答是较为及时的,选择非常及时的牧民数量占30.9%。此外,牧民对于农技员技术讲解和疑问解答的理解程度也普遍较高,选择较易懂的牧民占40.0%,非常易懂的占44.4%,这反映出农技员的沟通能力和推广技巧受到了牧民的认可,见表3。
1.3牧民参加培训的情况畜牧业技术培训是提高牧民生产技能和自身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调查中,64.5%的牧民近3年接受了畜牧业技术推广部门组织的各类技术培训,接受技术培训的牧民对于培训效果的评价,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57.9%的牧民认为畜牧业技术培训的效果较好,对于自身生产能力和综合素质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与此同时,也有29.0%和7.9%的牧民认为技术培训效果一般,甚至较差。这说明目前畜牧业技术培训仍然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可能是由于技术培训供给不足、培训内容或形式不符合实际需求及牧民对于技术培训的有效需求不足。
1.4牧民解决技术难题的主要方式为了掌握目前牧民解决畜牧业生产技术难题的主要方式,调查中列举了农技员指导、科技示范户、自己摸索、畜牧业协会、亲戚朋友以及电视、书刊几个主要的方式,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目前牧民解决畜牧业技术难题的第一渠道还是内部渠道,即依靠经验和摸索,其中畜牧业协会传授相关技术约占34.9%;畜牧业技术推广部门农技员指导的占31.9%。相比之下,电视、书刊仅为4.1%。这说明基层畜牧业技术推广的力度和深度还有待提高,广大牧民依然缺乏有效和充足的技术指导,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推广服务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
1.5牧民对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整体效果的评价牧民对基层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整体效果评价表示非常满意的占34.4%,较为满意和一般满意的占48.9%和12.2%。由此可见,大部分牧民对于基层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整体效果较为认可。调查中有4.5%的牧民对基层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整体效果给出不太满意的评价,尽管比例不大,但从畜牧业推广工作的角度来看,需要改进和进步的空间较大。
2结论与启示
[关键词] 动物检疫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85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199-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畜牧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政府在充分认识畜牧业在促进我国农业整体发展中的重要性之后,加强了对养殖业的重视程度,并且出台了关于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例如《动物防御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这些政策的出台,旨在指导有关人员做好动物防御工作,降低我国动物疾病的爆发率,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动物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加强了对畜牧业相关工作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动物检疫工作。因为动物检疫工作做得好于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畜牧业的发展前途,因此,我国政府颁布了《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力求规范与加强动物检疫工作。在政府相关人员的重视下,我国的动物检疫工作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在有些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1.动物检疫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低
动物检疫工作是一项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职业。在我国,很多高技术人才都不愿意学习与从事动物检疫工作。动物检疫知识与技术一直都是不受重视的部分,动物检疫教学也是我国的教育活动中所缺失的部分。此外,很多地方在选拔动物检疫人员这一工作上,没能做到正规和严格,致使不少工作人员属于无证上岗。此外,大多数动物防疫站,对动物检疫工作人员也未采取相关上岗培训或带薪培训等工作,导致他们的专业素质水平不高,直接影响了动物检疫工作有效性。
2.动物医疗管理机构设置混乱
在我国的所有动物医疗机构中,有叫畜牧局的,有叫畜牧兽医局的,也有的叫农业局的。总之,我国的现有动物医疗机构的名称,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叫法,并且,不同的地方由不同的部门监管着。如此可见,我国的动物医疗机构,在设置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动物医疗管理机构设置混乱,是摆在我国畜牧业发展道路上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3.动物检疫设备、技术落后
检疫设备以及技术的落后,是我国动物医疗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在经济落后的地区,由于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在动物检疫的使用设备上,不能做到及时地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致使很多地区采用的是一些最落后的动物检疫方法,例如,观察法。由于缺乏基础设施做辅助工具,不少动物检疫员,只能通过肉眼来对完成动物检疫工作。要知道,肉眼的观察力是有限的,简单的观察只能发现部分浅显的动物疾病,而针对一些隐性的动物疾病,就不是肉眼就可以观察出来的。因此,动物检疫设备及其技术上的落后,是影响我国动物检疫工作取得进一步成就的重大障碍。
4.有关管理人员对动物检疫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
很多地方,尤其是基层的检疫管理部门,对动物检疫这项工作的认识有所偏差,很多人片面的认为,动物检疫工作的重点就是做好动物的疾病免疫工作,在他们心中,普遍存在重疾病防疫、轻疾病检疫的动物检疫思想。近几年来,我国各个动物医疗机构的任务都比较重,导致很多工作都难以落实到位,动物检疫工作就是被忽视的一部分。管理人员对动物检疫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会导致动物检疫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进而影响到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动物检疫工作的对策
1.加强对动物检疫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检疫队伍的整体素质
强化动物检疫队伍是提升动物检疫工作效率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手段。但想要从根本上提升动物检疫人员的素质,就需要对检疫工作人员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安排地培训。这些培训工作可通过内部有经验人员来组织完成,也可由安排检疫人员到专门的培训机构进行学习与培训。通过对动物检疫人员的强化培训,不仅可以促使他们掌握最新的动物检疫知识与技术,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而且可以从实质上提高动物检疫工作的有效性,为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做保障。
2.加强动物医疗管理机构的建设
健全的管理机构,是一项工作得以正常进行的基本保障。要想动物检疫工作能够正常、有序地开展下去,就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管理体系,加强对动物医疗管理机构的建设,使动物检疫工作有章可依、有迹可循。
3.引进先进的动物检疫设备
畜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好坏,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会造成直接的影响。针对动物检疫设备落后的状况,我国政府应加大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增加畜牧业的发展资金投入。
4.加强对动物检疫工作的重视程度
当前,在我国动物检疫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有关人员的没有认识到动物检疫工作的重要性。加强重视是做好一项工作的最基本前提。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动物检疫工作的重视程度。首先,加大对动物检疫工作的资金投入。其次,加大对动物检疫工作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意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
三、结语
总之,要想解决动物检疫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从各方面来加以努力。首先,要加强对动物检疫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检疫队伍的整体素质;其次,要加强动物医疗管理机构的建设;再次,要加强对动物检疫工作的重视程度,并且引进先进的动物检疫设备。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整体进步。
参考文献
[1]孙红雷.基层畜禽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的主要问题及建议[J].中国动物检疫.2011(09)
[关键词]传统畜牧业;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0引言
我国的经济发展对畜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还要传统畜牧业的生产方式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畜牧业的现状,引入了生态畜牧业这一观点,并围绕这一观点展开了对现阶段我国如何发展畜牧业的讨论。
1我国畜牧业的现状及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我国畜牧业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更是给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以前,畜牧业是依附于农业存在的,一个极小的分支产业,而如今,畜牧业已经成为可以独树一帜的产业,深刻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下来我们可以列举几组数据来说明这一状况: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在这二十多年来翻了一番,各种肉类产值都以较快的速度发展,有些产量甚至名列世界第一,这无不体现着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喜人成绩。虽然我国畜牧业发展取得了令人难以忽视的成绩,但仍在许多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我国虽然各种肉类总产量较高,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依然与发达国家有着较大的差距。除此之外,在畜牧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缺乏对资源的有效利用,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浪费,同时也对环境有着一定的影响,制约了我国畜牧业的良性发展。
2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必要性
人类的需求是无穷无尽的,但资源却是有限的。所以对于任何一种产业的发展来说,都要注重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特别是基于畜牧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更是要求我们合理利用资源。我国人口较多,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提及畜牧业的发展,就不得不提我国耕地和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均呈现极为匮乏的状态。我国目前大规模采取的传统生产方式,就是通过资源的高消耗来实现产出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最大程度上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我国由于片面追求经济速度,反而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没有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这造成了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现状。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土地沙化率以及退化率居高不下,各种极端天气也是层出不穷,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命安全以及生活质量。所以,发展生态畜牧业势在必行。最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并且呈现较快的增长速度,这对畜牧业的生产与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各种资源的有效性,所以只能通过发展生态畜牧业,提高畜牧业生产的效率与品质,才能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
3如何发展生态畜牧业
首先,也是最基础的一点,要提高草原的生产力,大力发展牧草业。对于畜牧业来说,牧草是关乎其发展的最基本的因素,所以要想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从改善和保护草原植被入手,为其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应当摒弃原有的“重畜轻草”的思想,加大草原环境的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可以引进一些新品种,利用好现代科技,对土壤的退化和沙化提供一定的保障。其次,可以开发其他的饲料来源。畜牧业的发展,不能只建立在草原牧区的基础上,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发新的饲料来源,发展节草型畜牧业。例如将作物的废弃部分收集起来,进行特殊处理后供畜禽使用,实现保护草原环境的目的。最后,还应当系统的安排畜牧业的发展季节,做到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这意味着相关人员可以在青草期扩大生产规模,培养出肉质好,生长快的生物。而在草资源较为匮乏的季节,要适当地缩小生产规模,以免对草原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除此之外,还应该完善畜牧业的物流系统,健全生态部门的服务体系。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人员以及卫生部门的支持。我们应当进一步明确各服务部门的职能,正确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实现各部门间的协调发展,共同促进,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系统。
4结束语
实现畜牧业的生态化建设任重而道远,但我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一定可以早日实现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云波,李长胜.绿色食品与农业生态环境[J].土壤与作物,2003,19(4):307-309.
[2]韩秋实,杨良惠.畜牧经济根本之路──发展生态畜牧业[J].畜禽业,1996,(6):85.
关键词:畜牧兽医;队伍建设;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1.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8-0053-01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传统种植业的比重下降,畜牧业所占比重逐年加大,也为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1]。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对畜牧兽医队伍要求越来越高,兽医队伍的现状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成为制约当前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瓶颈,需亟待加强。
1 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中的问题
(1)经费不足。目前制约畜牧兽医队伍发展的关键问题是经费不足。我国政府虽然每年都会调拨经费发展农业,但在经费分配上存在不合理的状况。部分地区重视农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而对于畜牧业重视程度不高,导致畜牧兽医队伍建设相对落后;少数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在开展队伍建设时,没有切实考虑队伍建设的实际状况,致使经费没能物尽其用,发生经费浪费,造成经费相对不足。
(2)缺乏科学管理。由于我国政府没有严格的规定畜牧兽医的所属部门,导致畜牧兽医行业没有直接监管部门,兽医队伍责任分配缺失合理性,进而工作效率偏低[2]。在缺乏必要管理体制的前提下,出现畜牧兽医工作积极性低,并且引发资源浪费,不利于畜牧兽医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3)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大多数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知识陈旧,老化。兽医专业人才缺口大,这是由兽医专业的局限性造成的,加之我国基层兽医人员社会地位较低,年青人不愿意从事基层兽医工作,最终导致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阻碍了兽医队伍的建设。
2 兽医专业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
(1)加大畜牧兽医队伍的经费投入。为确保畜牧兽医队伍的良性发展,要求政府加大对农业经费的投入,并将经费的使用重点转移到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上;同时资金的使用需要落到实处,要求基层的畜牧兽医部门在合理使用经费的前提下,配备相应的畜牧医疗设备,借助于先进的医疗技术,强化畜牧兽医的医疗水平,进而促使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得到优化。
(2)优化畜牧兽医的管理模式。鉴于畜牧兽医直接管理部门划分不清晰的问题,要求政府明确畜牧兽医的行政划分范围,同时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监督畜牧兽医的发展状况,了解其行业发展规律,推进行业呈现良性发展态势。同时有关部门需配合畜牧兽医部门做好体制管理,让管理更科学有序,进而提升兽医管理队伍的人员工作效率。另需建立与管理体制配套的考核模式,用以考察人员工作状况,并且对人员工作情况做出评定,以实现对畜牧兽医人员队伍的科学管理。
(3)培养高素质的兽医人才。畜牧业发展多在基层,因而基层兽医人才是畜牧兽医队伍发展的基础。为了促进基层畜牧业的发展,应派中层畜牧兽医人员深入到基层开展工作,并加大行业交流[3]。如,建立培训班,做好定期培训,同时积极推广专业技能。为普及畜牧兽医相关知识应定期开设职业化培养课程;畜牧兽医人员应多下基层,了解基层畜牧情况,进而丰富自身的工作经验。如,刚进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虽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由于经验缺乏,在实际的兽医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为此,需加强同与养殖户沟通,了解牲畜的具体特性,为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为加大人才输送,当地政府应积极加强与高职院校的合作与交流,可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使高职院校为农村基层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有效解决畜牧兽医人才短缺的状况。
3 小结
国家相关部门需根据畜牧业的实际发展现状,在配备先进诊疗设备的前提下,建立基础畜牧队伍,通过更多优秀人才的加入,提高队伍素质,优化人才结构,进而带动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和繁荣。
参考文献:
[1] 张 阳.如何加强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促进畜牧业大发展[J].广西社会科学,2014(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