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视功能的康复训练范文

视功能的康复训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视功能的康复训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视功能的康复训练

第1篇:视功能的康复训练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恢复效果。方法:对脑梗塞患者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的康复护理训练同时加强心理辅导,并将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患者早期做康复训练对其肢体功能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结论:患者通过康复护理,加速建立脑侧支循环,减少关节挛缩和变形、足内翻和下垂、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产生,实现早日恢复肢体功能,独立生活,为患者早日重返社会、回归家庭奠定基础。

【关键词】脑梗塞;偏瘫;康复;护理

脑梗塞患者在度过急性危险期后,大多数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偏瘫等后遗症,生活无法自理,给社会及家庭造成极大的精神痛苦及经济负担。近年来,康复医学发展证明:减少脑梗塞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关键在于恰当的康复治疗和护理。我院自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脑梗塞偏瘫患者80例,其中46例住院接受康复治疗护理,34例未接受康复治疗护理,通过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随机将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塞偏瘫患者分成两组,两组患者资料见表1,所有患者无意识障碍。

2 康复护理方法

2.1 心理护理:慢慢恢复意识的急性期患者,突然发觉自己瘫痪时,会因此精神萎靡、悲观失望,甚至绝望。因此,应加重患者心理状态的调整,认真积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消除其不安焦虑情绪及抑郁心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并积极配合康复治疗护理,早日恢复机体功能。

2.2 制定周全的康复计划:对于不同的病情、年龄等患者,应有不同的康复护理计划。年龄小、病情轻,全身情况较好的患者,康复护理所需时间较短;而年龄大、病情重,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所需的康复护理时间较长,预后估计也不容乐观。

2.3 康复训练时间:若病情逐渐稳定,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使运动感觉进入大脑皮层以形成记忆,使其重新获得运动能力,避免导致肢体功能的减退。患者如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状态没有进一步的恶化,一般患病后3天可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中,护士除指导训练外,应教会家属(或陪护)辅助训练,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变化、体温、皮肤弹性、是否失水或浮肿等。

2.3 肢体功能的训练:康复训练主要是对患者进行运动疗法,视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主要有被动按摩、被动运动和键肢活动。训练时应遵循“由小到大、先轻后重、由近及远、先下后上、循序渐进”的原则,并使用用电刺激和药物辅助治疗。

2.3.1 被动按摩 适宜病后一至两周进行。主要对象为患肢,对其采用按、拿、搓、摇等方法刺激关节运动,切忌扭转弯曲肢体关节,避免关节挛缩。先从脊柱两侧向下至臀部、股部、小腿,再从髂前上棘向下沿大腿至膝部、踝关节、足背部,上肢从患侧上臂至前臂、腕部 、 手掌和手指,轻重要适度,每次坚持20分钟,每天坚持2次。

2.3.2 被动运动 主要通过被动活动患肢各关节及各方向以促进肢体血液的循环,维持关节韧带的活动度,减轻肌肉痉挛、防止韧带挛缩。帮助患者后伸腰、髋,然后伸屈活动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再助患者外展患肢,从背后回旋上举,伸屈活动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间关节。因下肢活动功能较易恢复,故在开始训练时可暂时先重点活动下肢。

2.3.3 键肢的活动 主要用于提高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紧张、促进系统生理功能、预防并发症且助于改善全身状况。从单关节的主动活动开始,维持一个关节的一定姿势,运动另一关节,随病情的逐渐好转以及肌力的恢复,鼓励并协助患者下床活动。协助患者坐于床边,两腿下垂,于患者患侧协助患者站立,指导患者行走,或在监护下自己扶床或用拐杖行走,同时,正确指导患者行走姿势,如挺胸、抬头等,并力求抬高患肢,减少在原地划圈。积极活动健肢,主要是让患者充分利用健肢的协助,保护患肢的同时进行力所能及的生活自理锻炼,如洗脸、梳头、穿衣、上卫生间等。

2.4 语言功能的训练:语言训练跟肢体训练一样,也是越早进行越好。多数患者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因此存在焦虑、烦躁不安,且对家属、医务人员乱发脾气。医护人员应仔细观察患者异常,对其耐心细致的判断及解说,是患者配合训练。同时,用语言和视觉信号进行训练,主要采用看、写、听、说、读等方式进行训练,每天坚持不少于一小时,循序渐进,反复练习,持之以恒。

3 结果

康复治疗护理后,Brunnstrom分级[1]与对照组对比见下表2。

4 讨论

治疗结果发现,患者早期做康复训练队其肢体功能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对46例脑梗塞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可知,很多脑梗塞致残并非偏瘫所致,而视病人的恢复过程缺少必要的康复治疗护理手段,使患者产生关节畸形、姿势性痉挛、肌肉萎缩等现象。

大量实验证明,自然恢复速度最快的阶段在与中枢神经细胞受损后3个月内,因3个月后患侧肢体强直,关节肌肉挛缩,对其形成的错误运动模式难以矫正[2]。因此,脑梗塞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时机应选择发病内3个月为最佳时间。

总之,脑梗塞偏瘫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是患者早日独立生活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康复的一大飞跃。患者通过康复护理,加速建立脑侧支循环,减少关节挛缩和变形、足内翻和下垂、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产生,实现早日恢复肢体功能,独立生活,为患者早日重返社会、回归家庭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玉连,胡永善,谢臻等.脑卒中偏瘫患者规范化综合康复治疗方案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5(01):68~69

第2篇:视功能的康复训练范文

[关键词] 失语症;中风;家庭康复

中风失语症是中风恢复期常见的后遗症之一。患者失语的同时往往伴有右侧肢体不同程度的瘫痪,除临床药物治疗外,康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的有效环节。但是在医院或康复中心进行训练,一方面经济费用较高,另一方面其训练时间有着明显的局限性。而早期有效的康复训练对患者今后的人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突显了家庭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了使家庭康复训练长期有效的坚持下去,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释:

1 心理调整

中风失语症患者之失语及偏瘫往往突然发生,患者毫无思想准备。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对以往相对健康的患者及家人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此时心理调整尤为重要。它既是临床治疗的扎实基础,也是家庭康复训练的前提保障。

这里的心理调整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1患者的心理调整

由于患者突然要面对失语、偏瘫这一现实,可能心里一时会产生极度的消极、绝望和自卑感。主要表现在表情淡漠、悲哀,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不愿见曾经熟悉的人,不愿见亲人,拒绝配合治疗,拒绝进行康复训练等。此时患者情绪波动很大,不愿接受别人的同情。而由于其心理上的脆弱,变得对别人的一句话,甚至是一个眼神,甚或说话的语气、表情,都变得十分敏感,如果此时心理得不到及时的调整,会延误最佳康复期,使患者预后各方面的恢复都受到很大的影响。这时患者更需要家人的鼓励和安慰,这样才能使患者早日走出心理上的阴影。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却不可操之过急,患者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需要一个自我调整的过程。切不可由于康复心切强迫患者十分被动的长时间去做某些较高难度的训练,这样更会增强患者的自卑感,从而使患者对训练失去信心,甚至对以后各种训练都产生排斥,更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1.2家庭成员的心理调整

对家庭成员来说,接受这一变故同样需要一个过程。而家庭成员是家庭康复训练的主要执行者,适当的心理调整亦十分必要。此时家庭成员要多与同类患者的家属进行交流、沟通,适当的减轻心理压力,对患者最终的恢复水平有个正确合理的评估,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患者以后的各项康复训练。切忌总是把现在的患者与以前相比较或者对患者恢复程度期望过高,而用健康人的标准要求患者,盲目的增加训练的难度,从而抵消患者训练的积极性。

只有患者和家庭成员的心里都调整到最佳状态,才能使家庭康复训练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才能使家庭康复训练早日取得成效。

2 语言康复训练

中风失语症患者往往由于语言的障碍很难正确表达其意愿或意向,而产生烦躁甚至失望情绪,这时适当的语言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家庭语言训练与医院或康复中心的语言训练相比有着随时可进行性、及时性和个性化的显著优势。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医院这项训练是由对患者来说比较陌生的医生操作的,对陌生人患者的各项配合要好些。而家庭语言训练的操作者是患者朝夕相处的家人,或者就是患者最亲密的伴侣,患者由于自卑心理的作用,不愿让家人看到其什么也不能,会产生一种抗拒、抵触情绪。这就需要家庭成员做训练时一定要耐心,语气要温和,切忌急躁、生硬。

进行这项训练时,有条件的可以借助电脑,没有条件的可以用自制卡片进行。注意内容上应由简单到复杂,从单方面到多方面;在形式上可由单纯的跟读到自主发音再到问答等;时间可由每天十几分钟、二十几分钟逐渐增加到半小时、一小时,应视患者接受能力而定,不能一概而论;另外还可以在读的过程中锻炼健侧手的书写能力、绘图能力,达到手、脑、口并用,使语言训练变得生动丰富有趣,同时注意在训练过程中要不断给予患者各方面的鼓励,促使患者自觉地进行这项训练。

另外,家庭训练的操作者是较为熟悉患者的人,对患者各方面的情况较为了解,训练时可以选择一些个性化的题材,这样患者更易于接受。在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员在与患者的接触中应随时给予患者各方面的提示,这样更有助于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这是家庭训练的优势,应该使其充分发挥出作用来。

3 肢体功能康复训练

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是患者恢复自信,重新燃起对生活希望的一项必不可少的训练。同时在做肢体训练时,加强了全身气血的运行,更有助于对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既要注重对健侧肢体的训练,又要注重对患侧肢体的训练及保护。

需要注意的是,中风偏瘫患者患侧肩关节由于韧带松弛常处于无痛半脱位状态,那么要求患者及家人配合做上肢功能训练时,应减少患侧上肢的上举动作,以免造成肩关节全脱位,引起疼痛,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烦恼。

第3篇:视功能的康复训练范文

【关健词】脑卒中;失语症;康复

【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409-02

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们针对32例脑卒中致失语症病人进行康复护理,现将康复护理经验和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脑卒中语言障碍患者32例, 其中男19例, 女13例, 年龄最大的85岁, 最小的50岁,患者均神志清楚,经CT或MRI确诊。

2 护理

2.1 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脑卒中患者心理上认为自己是别人的“累赘”,自然会产生消沉、自卑、抑郁、焦虑等情绪的改变。护理人员要让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解除其负性心理反应。因此护士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高度责任心出发,耐心地向患者说明康复的重要性及长期性,解释病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2.2 制定急性期患者的护理目标 急性期是指发病3周内,此阶段患者症状不稳定,往往在家人不能理解其某种意图时,患者动怒或者拒绝理睬任何人,还会产生抑郁、焦虑甚至厌世情绪[2]。护理人员应制定护理目标:恢复患者与他人初步的直接言语交际能力,通过对患者语言障碍的调整和简单的言语交流技巧训练从而提高其语言的表达能力和理解。因此,以和蔼诚恳的态度与之交谈,主动热情地关心他们,稳定患者情绪,建立良好融洽的医患关系是急性期护理的任务首先。护理人员还要使患者正确认识自己言语障碍的性质,教给他们简单有效的言语交流的方法,并且经常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咨询及心理指导,调动其配合治疗的信心和积极性。

3 康复训练方法

患者入院后常规药物治疗并生命体征稳定,及早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具体方法如下:

3.1构音器官训练法[3] 康复师做示范,让患者学着做。头颈部放松运动,如低头、仰头、侧头及头的左右旋转运动;唇力度训练,如噘嘴,咧嘴;舌的运动,如左右摆动舌、伸缩舌及卷舌。

3.2听理解刺激法各类型失语症早期均表现出听理解障碍,故听理解功能的恢复是其它语言功能恢复的前提。对残存的语言功能采用集中、恰当的反复感觉刺激,如视触觉刺激。具体方法[4]:①听语指物、指图;②执行指令(一次一个动作或同时多个动作);③复述语句、短句或字词;④回答问题;⑤阅读书报、图片。

3.3记忆思维刺激法对运动性、命名性失语患者应激发其记忆思维活动,因为这些活动是语言产生的丰富基础[5]。图形记忆,回忆自己的姓名、住址、工作等;列物品名;列出属于一个大范畴的物品。物品用途;列出物品的多种用途。

3.4 手势与语言结合刺激法[6]对于完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患者,开始训练时,应利用表情―手势―语言的结合进行交流。

3.5 医院与家庭结合法 对任何类型的失语,康复环境是语言康复的一个重要条件,熟悉的环境和人可调动患者说话的主动性。所以,训练中采用医院加家庭方式让家人多参与训练。

3.6 做好查房及督导工作 护理人员每天定时查房,这对患者起着监督和督促训练的作用。医护人员对患者说出简单句子给予鼓励,向患者问好,肯定所取得的成绩并对其进步给予表扬。

4 结果

通过对32例失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有29例患者语言功能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8周后只能说简单词甚至失语患者3例。

5 讨论

语言功能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它包含着许多不同的心理生理基础。[7]因此,在语言训练过程中,要关心和尊重患者,了解患者心理的动态变化,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和相关知识宣教,使患者保持心理平衡,情绪稳定,以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此外,也应该注意到,康复训练是一个逐步和长期的过程,它不是短暂的,出院并不代表康复训练的结束,因此出院前要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清楚出院后的康复训练方法,利用各种环境和条件,充分调动患者的训练积极性,并定期随访,对于患者出院后的训练给予积极的指导,使患者能保持较好的情绪状态,在最佳的生理、心理状态下坚持训练,从而达到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目的。

参考文献

[1] 常红,付玉娟.脑卒中失语病人康复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7,21(4C):1037-1039.

[2] 于红梅.脑卒中患者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天津护理,2011,1(6):357-358.

[3] 罗少丽.不同类型失语症的康复训练技术[J].中国临床康复, 2003, 1(7): 57-58.

[4] 陈伶俐,刘晓加.浅谈失语病人的康复训练[J].护理学杂志2004, 1(19): 78-79.

[5] 郑丽萍,王红明.脑卒中失语病人言语功能恢复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临床康复, 2003, 7(6): 942-943.

第4篇:视功能的康复训练范文

【关键词】康复护理单;脑卒中;康复锻炼;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142-01

近年来,脑卒中发病率有上升趋势,45-70岁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亦不断增加[1]。病死率和残疾率均增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由于脑卒中后脑组织的修复功能重组特点,决定了早期康复的重要性[2]。但是早期康复如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不仅会影响各方面功能的恢复,而且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我科近年来采用床边早期康复护理单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8月―2009年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病人86例,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且无严重的其他脏器病变。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其中男46例,女37例,脑梗塞63例,脑出血23例,年龄在51~82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变性质、学历、职业、入院时Barthel指 数评分 、FMA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指导。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可给予心理、饮食、用药、休息与活动、言语指导。脑梗塞患者急性期取平卧位,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适当主被动活动患侧肢体与关节。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绝对卧床4―6周,床头抬高15―30度,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床上、床边、下床的主动训练,时间从5―10分钟/次开始。渐至30―45分钟/次,如无不适,可增至2―3次/日。出院时常规出院指导,出院后以电话随访为主跟踪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床边早期康复护理单进行护理。

1.2.1 床边早期康复护理单

为表格式设计,表头包括患者姓名、床号、日期。护理项目主要包括:翻身拍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肌肉按摩和主被动功能锻炼、语言功能训练、腹部按摩、出院指导。完成后护士与家属共同签字,表下方为护士长签名及评价。

1.2.2 使用方法

患者入院后告知床边早期康复护理单使用的目的、方法结合患者具体情况有计划地安排护理项目将康复锻炼方法及注意事项指导并示范给患者及家属,督促患者按要求完成,护士与家属共同签名纳入床头交接班内容。

1.2.3锻炼要求

翻身拍背:只要有翻身就要有拍背,翻身次数视局部受压情况和是否使用气垫床而定。翻身后注意患肢功能位摆放和保证卧位安全舒适。

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神志清楚的患者深呼吸5―10分钟/次,4―5次/天(上下午各一次,睡前、醒后各一次),深呼吸的同时指导有效咳嗽。

肌肉按摩和主被动功能锻炼:待患者无进行性卒中表现,生命体征稳定后便可进行康复训练,人工加仪器,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顺序进行。运动时间由短到长,强度由低到高顺序进行,方式由被动、辅助到自主运动顺序进行。顺序如下:床上移动翻身坐位坐位平衡双膝立位平衡单膝立位平衡坐到站站立平衡步行上下楼梯。训练中应包含患侧恢复和健侧代偿。3次/日(晨起 、午睡后、晚睡前)。

语言功能训练: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心理特点,按照语言功能康复训练的步骤,从简单到复杂,先训练与发音有关的肌肉,再利用口型及发音训练进行字词句阅读书写训练。上下午各一次,每次20―30分钟。

腹部按摩:入院既开始,顺时针按摩3次/天,5分钟/次,早中晚各一次。

出院指导:出院前3天既开始,上下午各一次,发放温心联系卡,将需要注意的事项写清楚,必要时家属监督。指导后用提问的方式让患者回答,直到完全掌握。

1.3效果评价

出院时评价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出院后6个月复诊,由同一康复医师对两组患者进行FMA运动功能与Barthel指数评定。

1.3.1 肢体运动功能

采用FMA量表评定(Fugl-Meyerassessment),正常为100分,<50分严重运动功能障碍,50-84分明显运动功能障碍,85-95分中度运动功能障碍,96-99分轻度运动功能障碍[3]。

1.3.2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100分正常,75-95分轻度功能缺陷,50-74分中度功能缺陷,25-49分严重功能缺陷,0―24分极严重功能缺陷。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两组计量数据以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效果

2.1 出院时并发症发生率(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出院时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2两组病人Barthel指数评分、FMA评分比较(见表2)

表2两组病人Barthel指数评分、FMA评分比较(+s)

3讨论

3.1 床边早期康复护理单的使用明显降低了并发症

脑卒中后往往存在言语、肢体等功能障碍,导致生活部分或完全不能自理,长期的卧床,不能自主活动就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积极正确的康复锻炼可以促进肺部分泌物的排除,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全身血液循环,防止压疮和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避免肩关节脱位和肩手综合征的出现,从而促进全身功能的恢复。从表1 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5。说明床边早期康复护理单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后的并发症。

3.2 有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

脑卒中患者多为老年病人,记忆力、理解能力下降,自我康复锻炼意识淡薄,依赖性强,主动性差,对护理人员的一般性康复锻炼指导不能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康复护理无法量化,缺乏检查考核指标等原因,导致患者的康复训练达不到康复的效果。使用床边早期康复护理单对患者进行护理,每日锻炼内容具体化、时间化、数量化,患者知道自己的任务、目标,护患双方的共同签字及护士长每日不定时检查都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既提高了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又提高了患者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护患双方的共同努力,患者每天积极按要求锻炼,使康复锻炼真正落到实处。从表2 可以看出,出院后6个月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评估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优与对照组(均P < 0.05 ),大大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王建红.42例青年卒中患者与中年组DSA对比分析[J].中风与神经病杂志,2009.26.

第5篇:视功能的康复训练范文

【关键词】膝关节;关节镜手术;康复护理

随着关节镜手术理论和技术的普及和提高,关节镜设备、器械和方法的改进,关节镜手术已成为膝关节病患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它具有安全性好,诊断准确率高,对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术中出血少、恢复快、术后痛苦少等优点。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做好膝关节术后康复护理,是获得手术预期疗效至关重要的。现将我院186例膝关节手术病人的术后康复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86例,其中男101例,女性85例,年龄在10岁-68岁,平均年龄在54岁。其中半月板切除及部分切除38例,半月板修补手术42例,交叉韧带重点术25例,游离体摘除16例,滑膜切除25例,外侧支持松解18例,关节腔清理22例。

1.2治疗方法

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常规膝关节镜检查,明确诊断后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情况决定手术方式,包括半月板修整或部分、大部分切除,骨性关节炎清理术、关节粘连松解术、增生滑膜切除术、膝交叉韧带重建术等。术后关节腔内注射施沛特2ml,以关节腔,减轻疼痛。

2术后护理

2.1心理护理

术前与患者交流沟通,多数病人因手术后怕疼痛和担心重建韧带松动或断裂,不愿接受早期功能锻炼。护士应耐心向患者讲明如不早期活动,约4d左右即可出现关节活动受限,损伤关节固定2周即可有可能致结缔组织增生粘连,关节功能丧失[1]等,让其了解手术过程,有针对性地解答患者心中的疑虑,让其知道功能锻炼可以有效地防止股四头肌萎缩可能出现的髌骨半脱位或脱位,有利于患

肢肿胀消退,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可有效地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使患者从心理上得到安慰,从情感上得到支持,这样可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实施术后的康复训练计划。

2.2

取平卧位,抬高患肢15°-30°,外展10°-20°中立位,关节适当屈曲,此可使膝关节处于松弛状态利于血液回流,以减轻术后切口疼痛及患肢肿胀。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后垫软枕,保持患肢屈曲5°-15°,这种可以使前交叉韧带处于松弛状态,移植后的韧带张力最小,有利于起止口的愈合。

2.3局部冷敷

术后即可开始以减轻肿胀及疼痛,用0-4℃三升袋冷敷于患肢30min更换一次,如此重复冷敷24h,可有效减轻疼痛,降低水肿程度及关节腔内出血。

2.4观察患肢肿胀及疼痛

关节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术后8-24h内患肢有轻微的疼痛,一般可忍耐,不需要镇痛剂,如果有剧烈的疼痛,根据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首先考虑是否有并发症所致,否则要耐心的做好解释工作,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镇静剂。

2.5观察患肢远端运动、感觉及血运情况

术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会影响血液循环,加之运动量减少,血液循环速度较慢等因素,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和严重的肿胀导致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发生。因此术后膝关节加压包扎期间要注意观察患肢远端的运动、感觉及血运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应注意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松紧要适宜,并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3合理指导病人术后康复训练

膝关节镜术后早期开始康复训练是保护新移植韧带、维持改善膝关节稳定功能,加强膝关节与膝周组织的运动协调性,增强关节本体感觉功能以至最终恢复正常运动水平的关键措施[2].可防止关节软骨及软组织粘连,防止肌肉萎缩,增强肌力,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利于水肿和积液消退。功能锻炼要因人而异,以不劳累为宜,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护士要向患者解释功能锻炼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调整锻炼时间、方式和强度。

3.1股四头肌等长收缩

股四头肌收缩是有效防止肌肉萎缩,增强肌力的一种早期康复手段[3]。术后清醒后即可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

锻炼方法:①踝泵运动:踝关节背伸,膝关节伸直,收缩股四头肌,持续3-5s后放松为1次,10-15次为一组,每日练习4-5组,根据病人体质情况,适当加减次数。②做直抬腿运动,患者取平卧位,健侧膝关节屈曲,患侧膝关节伸直慢慢抬高患肢30°-40°,在空中停顿3-5s为1次,连续做10-15次为1组,每日练习3-4组。股四头肌对膝关节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直接关系到关节镜手术后的远期疗效。

3.2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术后当日即行腿部的肌肉按摩,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按摩方法:用两手掌心由患肢远端做向心性按摩,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3.3终末伸膝锻炼

在膝下垫一枕头,保持屈曲约30°,绷紧股四头肌并伸直膝关节,使足跟抬离床面,坚持5s,然后缓慢地将足跟放回床面。如此反复进行,每天2次,每次15-30分钟。

3.4被动肢体关节训练机(cpm)被动训练

膝关节的被动锻炼主要通过cpm机进行,以缓解损伤或手术引起的疼痛,增加关节软骨的营养和代谢活动,消除关节粘连,改善关节活动角度,促进关节软骨损伤的自身修复。最终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Cpm机的使用方法:术后6h可将患肢置于cpm机上,开始时角度宜小,机器运行速度要缓慢,角度控制在20°-30°,以后根据情况逐渐递增,1-2h/d,要求患者无明显疼痛,并防止造成过度活动。一般应用两周,以后以主动活动训练为主。

术后第二周,康复重点为恢复膝关节活动范围。逐渐增加膝关节活动范围达0-120°开始进行股四头肌抗阻锻炼,3次/d,5-10min/次,逐渐增加到4-6次/d,15-20min/次,踝部阻力视患者情况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在患肢张力和活动范围得到基本恢复,股四头肌有力能抬腿且膝关节无肿胀时,可以扶拐下地行走,要求股四头肌要恢复到4级以上,因为股四头肌肌力恢复到一定程度以前,膝关节的稳定性较差,如果过早负重就有可能造成膝关节内壁的损伤。

术后3-4周,鼓励进行比较强烈的锻炼使患肢张力和活动范围完全恢复正常。逐渐进行膝关节正常范围内活动度训练,同时加强患肢直腿抬高训练及股四头肌抗阻等长收缩锻炼[4],使患者恢复正常活动。可以弃拐下地行走,为患者肌张力和活动度恢复到适当的范围时,方能进行体育锻炼。

术后2个月,进行功能康复训练,促进患肢完全恢复正常活动功能。逐步增加股四头肌抗阻力锻炼的踝部阻力,开始进行正常体育锻炼。如骑自行车、游泳和跑步等。但要避免剧烈的体育活动,要达到完全康复约4-6个月的时间。

结果:186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其关节稳定程度及活动范围均恢复良好,可正常生活和工作,无感染、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小结:关节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膝关节腔病变的临床诊治。在膝关节镜手术的术后康复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指导,使其掌握正确的、系统的功能锻炼方法,从而有效地防止膝关节粘连,肌肉萎缩,尽恢复膝关节功能。良好的护患沟通,精心的心理护理和术前宣教,细心的术后观察、有效的关节功能康复训练,正确的出院指导是膝关节镜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王亦璁 膝关节外科的基础和临床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522

[2] 敖英芳 膝关节镜手术学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4:242

第6篇:视功能的康复训练范文

关键词:综合性康复训练;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脑卒中是神经内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极高的发病率,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心健康。最近几年不少临床报道指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综合性康复训练能够有效加快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并且疗效显著[1]。我院近来对脑卒中患者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康复训练,临床疗效良好,现对其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50例,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48~84岁,平均年龄(53.45±6.54)岁;B组50例,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47~83岁,平均年龄(52.65±6.78)岁;AB两组一般资料经过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A组实施常规锻炼,比如开展肌肉按摩、关节功能位置摆放以及关节屈伸运动等训练;B组以A组为基础增加实施综合性康复训练,具体内容为:①中药浸泡与熏洗。给患者使用具有舒筋通络以及活血化瘀的药物,比如:独活、羌活、威灵仙、川芎、三七、牛膝各10 g,路路通20 g,桂枝6 g,伸筋草30 g,防风15 g,加入3000 mL水,煮开改用文火煎煮20 min后不倒掉药渣,直接浸泡患肢;如果患者的病情不允许,可使用毛巾蘸药水热敷以及擦洗患肢,早晚各擦洗1次/d,1 w为1个疗程时间,治疗2 w,功能锻炼开展前把患肢浸泡在中药洗剂中,时间≤15 min/次,若患者病情过于严重,可采取热毛巾擦洗的方式。②穴位按摩。上肢通常选择合谷、肩井、臂、曲池以及肩隅开展穴位按摩;下肢通常主要选择昆仑、髀关、解溪、足三里、太冲、阳陵泉以及风市等穴位。护士应该使用拇指指腹,保持合适的力度按压穴位,并且维持顺时针的方向对穴位进行按摩,直到皮肤发热方结束,各个穴位的按摩时间为3 min,早晚各按摩1次/d。③言语训练。训练的内容主要有吞咽、构词功能以及言语等。护士可以选择自我介绍、数字接龙、打招呼以及点名等方式对患者开展锻炼,①帮助小组成员加深彼此了解,②还可对患者的观察能力形成改善的作用,甚至降低患者的孤独感,从而提高患者的沟通能力[2]。

1.3疗效评定标准 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开展Brunnstrom疗效评定标准,并且将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出院3个月后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同时将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做比较。日常生活能力分为3种,其中评分>60分为轻度,评分在40~60分为中度,评分

1.4统计学原理分析 全部数据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使用χ2进行检验,组间差别使用t进行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B组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A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ADL障碍评分对比 B组治疗后,患者的ADL障碍评分显著高于A组,组间 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脑卒中在医学上又简称为脑血管意外,其属于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之一,由内在及外部诸多因素共同影响所致,患者的脑内动脉已狭窄,或闭塞亦或破裂,从而导致出现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患者临床症状多表现为永久性脑功能障碍,其被划分为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3]。

专家认为脑卒中患者具有多达11种症状,其分别为舌痛、鼻出血、眩晕、哈欠频率高、呛咳、手指麻木、吐字不清晰、不明摔跤、嗜睡、精神状态变化无常及单眼突然发黑等。因此,专家建议人们应注意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这些现象,尤其是老年人,因年纪大,一旦出现眩晕或不明摔跤,易对肢体造成不同影响。目前,随临床治疗手段的提高、人们对医疗的变化需求,不再仅满足于治疗方式,而是对护理也投入了关注[4]。我院在总结以往护理经验中,发现综合性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神经功能恢复具有显著的辅助作用,B组经护理后,其临床疗效与ADL障碍评分均显著优于A组。从脑卒中综合性康复训练的原理中可知,脑卒中患者的大脑具有一定可塑性,经采用综合性康复训练后,患者的大脑可进行功能重组,改善其神经功能。我院经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后,视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实施综合康复训练锻炼。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我院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后获取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其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显著改善,肢体可大幅度摆动,且无任何不适[5]。回顾性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如若未能得到及时处理,可显著提高其致残率及死亡率,而我院经实施综合康复训练后,发现患者的肢体障碍已显著改善,这不仅降低了患者的致残率,且提高其生活质量,尤其是老年患者,提高了生活自理的能力。

以上论述,我院经为脑卒中患者实施综合性康复训练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良好,证实该护理模式对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该护理模式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于靖,于洋,都福春,等.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3):221-223.

[2]李学霞,郝瑞丽,李学梅.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2,33(7):870-871.

[3]许晓冬,李芬,常湘涛.脑卒中患者三级康复模式的探讨[J].宁夏医学杂志,2011,13(04):21-22.

第7篇:视功能的康复训练范文

[摘 要] 方法:将135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83例,以龙虎交战手法针刺天宗穴。对照组52例,常规取穴采用平补平泻手法。两组患者针后均进行康复训练连续两个疗程。

结果:①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治疗组上肢总积分高于对照组10分左右。②治疗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亦较明显(P<0.01)。

结论:龙虎交战针刺手法可有效缓解肩手综合征所致的疼痛。针灸可促进损伤的神经再生。

[主题词] 龙虎交战针刺手法;肩手综合征;穴,天宗;中风后遗症/针灸疗法

ObservationonTherapeuticEffectsofDifferentAcupointSelectionMethodsCombinedwi

thSystematicalRehabilitationonShoulder*.HandSyndromeAfterApoplexyWangYin,

YangTao,GuoYufeng,etal(Guang’anmenHospital,

ChinaAcadem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Beijing100053,China)

[Abstract] Methods

Onehunderedandthirty*.fivecasesofpostatrokeshoulder*.handsyndromewererandoml

ydividedintotreatmentgroupandcontrolgroup.Inthetreatmentgroup(83

cases),acupuncturewasgivenatTianzong(SI11)withdragon*.tiger’

salternatefightmanipulationmethod,andinthecontrolgroup(52cases),

routinelyselectedacupointswereneedledwithuniformreinforcing*.reducingmethod

Thetwogroupsofpatientstookrehabilitationexercisesafteracupuncturetreatment.

Treatmentwasgivenfortwocourses,onceaday,onemonthconstitutingonecouse.

Results ForFugl*.meyermotionfunctionassessment,

thetotalcumulativescoreofupperlimbsinthetreatmentgroupwasabout10

pointshigh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andaftertreatment,

conductionvelosityofmotornervehadasignificantchange(P<0.01).

Conclusion Dragon*.tiger’salternatefightmethodcanef

fectivelyrelieveorkillpaininducedbyshoulder*.handsyndrome,

andacupuncturecanpromoteregenerationofdamagednerves.

[Keywords]Dragon*.tiger’sAlternateFight/acupmanip;

Shoulder*.HandSyndrome/acupther;Point(Tianzong);

PoststrokeSyndrome/acupther

肩手综合征是由于脑、心肌血液循环障碍或外伤后致使支配上肢的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可突然出现,也可呈缓慢、隐匿性发病,直至病变不可逆转时才被发现。国内外目前均无治疗本病的特效方法。自1997年以来,笔者采用于天宗穴施以龙虎交战针刺手法为主与康复训练相结合治疗中重度以上肩手综合征83例,并与常规针刺组对照,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本科住院患者。以患者就诊前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与对照两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治疗组83例患者中,男48例,女35例;对照组52例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30~81岁,平均年龄62.32岁。病程平均45天。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①以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诊断标准为准,全部病例均经临床诊断和CT或MRI确诊。②肩手综合征的评定按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制订的标准进行(1996年)[1]。脑卒中患者单侧肩手痛,皮肤潮红、皮温上升,手指屈曲受限,局部无外伤、感染,也无周围血管病。

1.3 观察方法采用BRSS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1]。前者可将患肢从无任何活动至运动协调近于正常分为I~VI级,后者将上肢各关节的运动分解为33项,满分66分。在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和2个疗程后,分别进行病变等级及运动功能综合评定。上肢功能恢复的预测评定:有功能的实用手及残废手的评定。以N/3+3m/4≥1和N/1+3m/4≤1两公式计算[1],以验证预期疗效的期望值。

以肌电图检测患肢臂丛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及桡神经的感觉与运动传导速度;X线片,对手与肩部骨骼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对比;骨密度检测,以观察本疗法对其影响。对此3项均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统计分析。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主穴:天宗、养老、劳宫。根据不同的症状适当加用辅助穴位,如肿胀明显加中渚,僵硬为主加后溪,肩关节剧痛者加肩三针。

操作:天宗穴位于肩胛骨正中,于该穴采用“九六数”即“龙虎交战”手法。用30~32号2~2.5寸不锈钢毫针垂直刺入穴位约1.5~2寸后行针刺手法,捻针时拇指向前快速捻转9次,尔后食指向前6次。如上法连续3次后,间隔5分钟重复1次,留针30分钟,共重复6次,令患者自觉肩背部舒适进而患肢温暖为度。养老穴行快速提插捻转振颤手法,频率约每分100~150次左右,每次进行1分钟,每隔5分钟重复1次,留针期间共重复6次。劳宫穴以1寸毫针刺入0.5~0.8寸后行捻转补泻手法,每次1分钟共重复6次,余加减穴视具体情况选用手法。

康复训练方法:主要进行上肢和手的功能训练。从远端向近端进行。包括主被动运动:A.诱发肌肉活动及训练伸向物体的控制能力;B.维持肌肉长度,防止挛缩;C.诱发手操作的肌肉活动和训练运动控制。同时借助于器械进行训练。医师每日指导患者康复训练1次(每次60分钟)后,令其家属协助自行训练每日不少于2~3次,每次10~15分钟。

2.2 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以阳明经肩、曲池、合谷穴为主,施以捻转补泻针法,留针20分钟。

两组患者均针刺与康复同步进行,除双休日外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持续1个月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以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上肢运动评分<33分为严重运动障碍,33~43分为明显运动障碍,44~54分为中度运动障碍,55~64分为轻度运动障碍[1]。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及上肢运动评分提高50%为显效;主要症状明显好转,上肢运动评分提高25%~49%为有效;症状无明显改善,上肢运动评分增高<25%为无效。

3.2 治疗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及Fugl*.meyer评价结果均有明显改善,各组自身进行治疗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与治疗前对照,Ridit检验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83例,显效23例,有效5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0.4%。对照组52例,显效11例,有效3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6.5%。虽然Ridit检验两组间疗效从统计结果看无明显差异,但从上肢运动总积分可看出其平均积分值相差10分左右,这对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此外对照组于第2疗程中疗效进展速度有减慢的趋势(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总积分比较

(2)治疗前后肌电图检测 对治疗组患者中21例进行了治疗前肌电图检测,其中18例完成了治疗后复测。结果为:治疗前平均运动传导速度30.90m/s,治疗后45.35m/s,经统计学处理t=3.07,P<0.01,治疗前后差异非常显著。

(3)其他 对53例患者进行了骨密度检测,治疗前后未见明显改变。对50例患肢及健肢进行了X线检测,结果显示发病2周内患肢骨质与骨关节无明显变化,但本征一旦形成,骨关节结构可发生畸形、半脱位、骨质疏松等,且在1个月后鲜有正常不变者。BRSS分级检测观察证实采用本疗法可使患肢在短期内运动功能上升2~3级,生活自理能力亦明显提高。手功能评定与实际治疗结果相符合。

4 讨论

肩手综合征的最大特点是肩、肘、腕关节疼痛后导致上述各关节活动度明显降低,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及康复质量。多年来国内外医师尝试过向心性加压缠绕、冰疗等多种疗法,但缺乏肯定疗效,结果均不尽如人意。本课题主穴天宗采用龙虎交战针刺手法,天宗位于肩胛骨上,总汇三阳经气,采用本针法,使经气上达肩、颈、头,下通臂、腕、手,与郄穴养老合用,通经止痛;加取劳宫,以神制动以促进手、腕、臂的功能的恢复。

针刺与康复训练相结合突出了动静结合治疗疾病的特点。国内外学者曾大量报道过单纯针灸或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但疗效难有突破性进展。本征的治疗重点是大脑对肩臂关节的支配能力,对患肢局部单纯采用某种治疗方法是不够的。针刺与康复训练相结合,可促进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各种不同类型沟通相关的突触链,进行功能重组使患肢功能得以恢复,从而有效地防治肩手综合征。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征的有益尝试。

治疗前后肌电图检测证实,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可在短期内导致周围神经的损伤,并使其运动传导速度减慢,针刺与康复治疗相结合,可促进其恢复。治疗前后骨密度检测证实,本疗法在短期内对骨密度影响不大,但发现老年女性骨密度数值下降较老年男性明显。

本研究证实了龙虎交战针法缓痛、止痛疗效确切,同时对针具、针刺操作手法、刺激量、进针深浅、留针时间均采用了量化指标,使研究结果客观公正,并为进一步量化针刺手法的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本研究再次证实了周围神经损伤后可以再生的理论。

5 参考文献

第8篇:视功能的康复训练范文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康复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44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874-02

急性脑血管病是指局部脑组织出现局限性缺血性坏死、出血或脑组织软化好发于老年人群中,患者愈后多遗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和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甚至会影响患者的心理,使患者产生抑郁[1]。在临床应用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实施早期的康复护理可以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笔者现将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收治的10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在44-78岁,平均年龄(59.39±4.02)岁。其中脑出血的患者33例,脑梗死的患者41例,脑血栓的患者26例。意识清楚的患者67例,意识朦胧的患者22例,浅昏迷的患者8例,深昏迷的患者3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措施,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一般疾病情况等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2.1神经功能康复训练通过在患者周围摆放生活日常用品,书刊、报纸、看电视等刺激患者的视觉、触觉、听觉的感知,提高患者的智力能力,可以给予儿童杂物进行看读,出现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早期可以录音,护理人员或者家属教患者从简单发音、单个词、简单的短语开始学习,反复训练语言,促进语言功能的恢复。

1.2.2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在脑梗死患者生命征平稳、神志清醒、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h后[2],就应针对患者的肢体进行康复训练,每4h做1次肢体被动运动和按摩,卧床的患者将其肢体放置功能位,肢体按摩每四小时一次,每次30min帮助偏瘫肢体做关节伸展、外展、内旋等活动,并按摩肢体肌肉防止发生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然后练习床上翻身活动,促进肌力的恢复。随着患者病情好转,患者能够坐起时应进行站立锻炼逐渐过渡到行走训练。平衡训练:指导患者先原地踏步,在进行身体躯干扭转、摆髋等训练运动,注意活动度由小到大、由慢到快,循序渐进的进行。

1.2.3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对与脑血管病的患者进行简单的生活训练,如训练穿衣、进食、上下床、大小便自理等日常生活的能力;根据患者兴趣爱好与活动能力,适当的安排散步、练习太极拳等活动,增加患者的生活乐趣,为尽快使患者生活自理创造有利的条件。

1.2.4心理护理患有脑血管病的患者由于疾病的原因多会出现抑郁症,在患者住院期间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心理素质,以及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护士与患者进行沟通时态度要和蔼,语言要通熟易懂,可以有浅入深,有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和家属积极配合各项治疗与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逐渐的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1.3效果评价①神经功能: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行评定,3l-45分为重型,16-30分为中型,0-15分为轻型;②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定法[3]进行评定,95-99分为轻度,85-94分为中度,50-84分为明显,60分为良,41-60分为中,≤40分为差;

2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相应的护理后针对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生活能力,进行与护理前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针对脑血管病的患者早期实施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其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能减低患者的抑郁程度,使患者最大限度地尽快恢复身心健康,尽早回归社会,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因此,我们认为早期康复护理值得在临床急性脑血管患者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蒋妙华,温德树.早期康复训练对卒中单元脑梗死患者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6(13).

[2]董英莉,周凤英,陈九斤.早期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作用[J].护理学杂志,2007(09).

第9篇:视功能的康复训练范文

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辽宁朝阳 122000

[摘要] 目的 探讨总结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法 对2010—2012年48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病人进行了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指导。 结果 术后1年进行回访,置换关节功能满意度为85%~90%,疼痛满意度为95%。 结论 正确的康复指导是重建髋关节功能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手术;康复护理;训练指导

[中图分类号] R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2(c)-0162-02

髋关节置换手术是临床上一种新型的矫形手术,这种手术能够有效的缓解其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状态,增加患者的髋关节活动范围,从而使患者能够逐渐恢复日常生活,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这种手术适用范围比较窄,多用于老年股骨颈、股骨头坏死等患者。在临床上,骨科手术和患者手术后的康复应该是相辅相成的,科学的康复训练指导能够帮助患者手术后早日康复,也是保证患者手术是否成功的必要手段。制定康复计划,术后的康复治疗与手术同等重要。一个设计完美,实施成功的术后康复计划是髋关节置换达到良好功能恢复的必要条件。因此,医护人员在患者手术应该向患者及其家属阐释康复训练指导的重要性,使得他们能够积极配合,更好地发挥患者的主观性,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为探讨总结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该研究对2010—2012年48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病人进行了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指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在该院接受治疗的48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16例,患者的年龄在46~93岁之间。这些患者中干部21例,农民5例,工人14例,其他8例。患者中,有其中30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18例患者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这些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患者康复训练指导方法

1.2.1 对患者手术前进行护理 患者心理指导:一般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都经过长久的考虑,通常希望通过手术解决行走疼痛的问题,改善关节的活动。医护人员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进行手术的目的,以及手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使患者能够对这种疾病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其次,患者手术后,医护人员要告诉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并向他们阐明锻炼的重要性,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

1.2.2 术前准备指导 术前准备指导: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活动,将键侧肢体膝关节屈曲,足部收至臀部,抬高臀部,以预防生疮的发生。向患者说明如有吸烟或饮酒史术前应戒除,因其会导致血红蛋白降低,使组织修复所需供氧减少,血液粘滞性提高,增加血栓形成的几率。告知患者匀在患侧做肌肉注射以免产生感染。

1.2.3 术后指导 术后指导:向患者家属说明术后6 h应平卧,将患肢小腿抬高10~20°,外展15~30°,患者手术后不宜侧卧,也不宜不翻身,屈髋最好保持在<60°内,尤其是麻醉清醒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注意患者关节的保护,当患者翻身变换时,一定要保持患这侧髋部稳定性。术后髋关节外下方,腋窝处放一软枕,24 h后撤除软枕,伸直患肢,防止屈膝畸形。患足着防旋鞋2~3周。6 h后可适当摇高床头10~30°。24 h后可取半卧位,曲髋<30°。侧卧时需保持屈髋和屈膝,两膝之间可垫一软枕,防止内旋造成髋关节脱位。术后2周内,禁止向患侧侧卧。术后3~5 d,可扶步行器或双拐下地部分负重行走,术后1个月可用单拐行走,逐渐弃拐行走。

1.2.4 患者的饮食指导 患者的饮食指导:医护人员要告知家属麻醉清醒后可进流食,如排骨汤、鸡汤等,患者每次进食在400 mL左右,且患者在手术后3 d内均不能吃甜点,奶粉,豆奶粉以免引起腹胀。饮食应适用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高含胶原,微量元素及含维生素A、C的食物,以补充足够的营养,忌食辛辣、油腻的食物。术后密切观察二便情况,防止便秘发生。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①对该组48例患者术后1年进行回访,置换关节功能满意度为85%~90%,疼痛满意度为95%。

②通过全面细致护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前准备是必要的,因此,患者在手术后,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康复计划。

3 讨论

在过去的35年里,人工关节技术发展迅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逐渐成为一项常规手术。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应用,术后康复日益受到重视,先进的材料,精湛的手术技术,只有结合及时的术后康复训练,才能获得最理想的效果。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是很复杂的问题,它不但与疾病本身有关,也与手术技术操作,患者的信心,精神状态以及对康复治疗配合秘密程度有关。

3.1 患者手术当日

患者手术结束回到病房后,医护人员应将患者双肢用三角枕固定,在患者手术后的1周内,让患者双肢保持45~60°屈髋屈膝,15~30°外展中立,从而使患者双躯血管畅通。手术过程中,由于患者双肢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再加上手术过程中使用充气止血带等,造成患者下肢血流滞缓,容易使患者形成DVT。因此,患者回到病房后,医护人员应在患者麻醉没有完全消失前,对他进行肌肉按摩,从而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具体方法如下:医护人员用双手从患者的足跟开始,从患者的远心端向近心端交替挤压,并对股二头肌及股四头肌同时进行按摩,双下肢交替进行。

3.2 术后1~3 d

3.2.1 踝关节的锻炼 患者手术后,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踝关节、趾关节进行屈伸练习,也就是踝泵。就是通过踝关节的运动,起到像泵一样的作用,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这样的作用对于手术之后的功能恢复及预防及帮助消退下肢伤痛,手术后肿胀可是至关重要的。

3.2.2 坐位练习 术后2~3 d如果病情允可,可指导和协助患者进行坐位训练,首先协助患者把术侧肢体移近床旁,靠近床沿放下后坐起,坐起时双手后撑,髋关节不能超过80°。坐位是髋关节最易出现脱位和半脱位。

3.3 患者手术后4~7 d

患者在手术后4~7 d内,进行适当的外展功能训练能够改善患者的外展肌功能,纠正患者的步态。从术后第3~4天开始,视患者体质恢复情况,此时可下床锻炼。可进行站立练习包括站立位支腿抬高练习,髋关节屈曲练习以及髋关节外展练习,角度<90°,练习3次/d,10遍/次。

3.4 生活方式指导

患者出院后不能让患者坐低椅、沙发等,也不能够让患者盘腿以及做做跨步等运动,医护人员要嘱咐患者坐时要让身体尽量后靠,腿前伸,使用马桶或加高的自制坐便器如厕,不宜做下蹲拾物动作,不宜跷二郎腿,不要试图按常规方法穿鞋袜等,患者在上下楼梯时,应该遵循“好上坏下”原则,即上楼梯时健侧先行,下楼梯时患侧先下。该次实验中,这些患者在康复训练下置换关节功能满意度为85%~90%,疼痛满意度为95%。患者在康复训练指导下伤口治愈情况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患者手术后的治疗效果一方面与医护人员手术技术好坏有关,同事还与患者手术前后的康复指导程度以及患者是否参与有关,医护人员在患者手术前后进行访视或复诊,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康复指导,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徽,张青.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及出院指导[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8):171.

[2] 陈静.循证护理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进修杂志,2007,22(20):1860.

[3] 李国胜,牛东生,白志刚.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croweIV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疗效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10,32(4):344-346.

[4] 唐泓源,张黎明,皮红英,等.系统早期活动方案降低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1):965-968.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