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情感心理咨询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心理咨询;理论基础;咨询理念;心理学
Analysis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ors must possess the basic conditions
-profound theoretical basis and people-oriented consulting philosophy
Zhang Hongxin
【Abstract】 Psychological counselors training and certification course has been 18 years, however, as threshold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ors is too low in China; the purpose of training is not clear, Leads to psychological counselors team was mixed, level uneven, affecting the image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Facts have proved that profound theoretical basis and people-oriented consulting philosophy is the fundamental existence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ors, but also psychologist and practicing the basic skills of ang the professional basis, but the domestic psychological counselors understand and implement the right of the situation, it is worthwhile to explore and research. The purpose of writing this article is to further standardize the psychological counselors team,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ervice psychological counselors.
【Key words】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heoretical basis; Consulting philosophy; Psychology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0202-01
我国大陆心理咨询业发展正面临着双重尴尬:一方面,尽管公众有着迫切的心理咨询需求,但更多的人却不愿、不敢去寻求此种帮助;另一方面,整个心理咨询行业管理混乱,人员鱼龙混杂,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从而成为阻碍这一行业发展的瓶颈。[1]虽然自2001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国家职业标准-心理咨询师(试行) 》以来,全国已有几万人获得了不同部门颁发的心理咨询师证书, 鼓励他们在社会机构从事心理咨询或者鼓励他们开设独立的咨询公司都是应该的。 [2]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公布的职业心理咨询师的条件过于宽松。根据该规定, 某些专业的大专毕业生或没有任何学历, 只要有五年心理咨询从业经验者即可申报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取得资格后若干年又可申报高一级心理咨询师, 并且对心理咨询的从业经验也没有特别说明。[3]同时各地培训、考试的标准不统一, 对考生的要求条件不同, 这就使得参加培训的人员素质良莠不齐。[4]从而直接导致缺乏从事心理咨询必备条件的从业人员增加,造成心理咨询市场的混乱和老百姓对心理咨询不信任的加剧。
1 深厚的理论基础
深厚的理论基础是心理咨询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专业基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这里所表达的就是对待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的观测,其影射到我们头脑中的景象是有所差异的,从而使我们会得出不同的判断,只有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的心理咨询师才能去伪存真,才能发现问题的真谛。
1.1 广泛涉猎心理学知识。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化成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成长,二是心理咨询师的个人成长,这 两方面都要求心理咨询师广泛涉猎心理学知识,因为不同的理论可能在从不同角度揭示问题,很多的理论在治疗同一问题时都有很好的效果。咨询师需要具备广博的心理学知识。其优势在于:一方面,能够帮助咨询师避免理论上的狭隘,能够认识到自己所擅长理论的不足,通过吸收其他方面一些理论来弥补这个不足。另一方面,方法上能够不被限制,对同一问题能够从方法上做比较,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方法。在现代许多的心理治疗方法中出现了许多融合的方法。[5]还有就是有助于提高他们在应激条件下调节自身心理状态的能力,[6]事实证明广泛的心理学知识对心理咨询和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
1.2 丰富的社会阅历。心理咨询这一职业与人生的经历和阅历,以及实际工作的经验密切相关的。阅历是指一个人对社会、对事件、对生活中所发生事的经历及理解程度。人,每天都在经历一些事情,每天都会对发生的事件进行思考,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则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时的人们就会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经历得越多阅历则越丰富。具有丰富阅历的人能从多方面分析问题,能一语中的切中求助者的问题所在,取得求助者的信任,解决求助者的实际问题。
1.3 具备相关学科的一些知识。心理咨询是一门实践型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心理咨询师在职业过程中,运用心理学各个理论流派的概念,以及这些理论流派所孕育的不同技术,围绕个人的内在心理空间出现的不和谐状态进行调整。不同的咨询师擅长领域和技术都不一样,比如:有的咨询师擅长于情感发面领域,擅长用认识领悟疗法等等,不存在全能的咨询师。每个人的心理问题都是不一样的,即使心理问题范围一样,解决方法还是不一样的。比如抑郁,每个人抑郁的理由绝不会相同,所以心理咨询师要汲取相关学科的知识,才能“对症下药”。心理疾病一旦误诊,后果将不堪设想,严重者会导致自杀。对于具体要借鉴那些相关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哪些知识因人而异、因工作层面而不一。[7]但作为基础的知识层面, 如相关的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学科都是有必要涉猎的。
2 以人为本的咨询理念
以人为本的咨询理念是心理咨询师最基本的执业技能。所谓理念是指一种思想,指导人的行为,心理咨询中咨询理念比咨询技术更重要。许多心理咨询之所以不成功 是因为未建立起良好的咨询关系。正如康德所言“一个有价值的东西能被其他东西所替代,这是等价;与此相反, 超越于一切价值之上,没有等价物可替代,才是尊严。” [8]所以具有超越于一切事物之上而没有等价物可替代的最高价值是人之尊严,因此,将人和人的价值置于首位,爱护人的生命,关心人的幸福,尊重人的权利,应为所有心理咨询师的咨询理念,也是心理咨询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技能。
2.1 尊重人。人的尊严与生俱来。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古语云;“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士可杀而不可辱”,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人的尊严神圣不可侵犯。尊重人就是要树立民主和平等的理念,摆正位置, 以平等的人格、诚恳的态度、礼貌的做法来对待求助者。只有尊重求助者的权利、个性和情感,才能建立起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的良好人际关系,才能赢得求助者的信任。
2.2 理解人。世上有成千上万难懂的东西,其中“人”是最难理解的。因为人这个物种在各个方面均表现得太复杂,也许仅仅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员而由反身性导致认知上的困难。正因为困难才不易被发现,才会有心理咨询师的出现和存在。理解人、同情人更能体现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和以人为本的理念。耐心倾听求助者的心声,架起双方心灵沟通的桥梁,增进相互间的理解和信任。
2.3 关心人。人无完人,更不会有超人,都或多或少具有弱点或瑕疵,所以都需要被关心。关心人就是爱护人、保护人,在爱护、保护的基础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鼓舞对方的斗志和士气,避免和克服板起脸来套用心理理论和技术式的说教,以达到解困释惑的目的。关心常常转化为喜爱,愿意倾听求助者讲述自己的经历,设身处地替他们分担痛苦或失败,也分享喜悦和成功。
2.4 针对性。必须有针对性地塑造人、改变人、规范人的心理活动。求助者自尊心强、个性强、情绪波动、情感脆弱、疑心重、自控能力差,自己浑然不觉,但面对现实倍感困惑而无法自拔,长篇大论的夸夸其谈或一言不发专注的倾听都会降低求助者的信任,针对问题点中要害,催其有所醒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5 态度热情并真诚。心理咨询本身是一项特殊的工作,其特殊之处就在于咨询者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往往不同于其他问题。心理问题是表现在个体的认知与情感中,有的还表现在生理症状上。对于心理问题的解决不是通过简单的药物方式就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的,治疗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根本上是个体心理层面的改善。[9]这就需要咨询师态度热情并诚恳,只有如此才能深入求助者的内心世界,达到心灵上的理解与共鸣,从而真正解决求助者的问题。
心理咨询的真正目的是帮助一个人如何活的更有效能,协助一个人如何适应良好和迈向成功。[10]总的说来,那些看起来和蔼可亲、善解人意、令人信任和喜欢,有医学或心理学背景、学历较高、接受过专业训练,有长期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阅历比较丰富,中年以上、得到专业心理机构认可的心理工作者比较容易成为心理求助者要寻找的“好伙伴”。[11]
参考文献
[1] 蔡如鹏. 心理咨询业的双重尴尬. 中国新闻周刊,2007 , (13) :25- 26
[2] 单怀海,张海宁,李建明. 心理咨询师资格执业情况调查报告[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 17 (10 ):1208-1209.
[3] 汪新建.当前心理咨询师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10):709-711
[4] 陈红,王泉川,钱铭怡等. 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从业者培训动机现状调查[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8):533-537
[5] 王海华,吉芳芳. 心理咨询助人问题的探究[J]. 社会心理科学,23(4):356-359
[6] 许丹,李强,王程程. 准心理咨询师的依恋方式与从业意愿的关系[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1O):695-700
[7] 贺晔. 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的研究综述与展望[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30(3):219-221
[8] [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苗力田译,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9] 王海华,吉芳芳. 心理咨询助人问题的探究[J]. 社会心理科学,23(4):356-359
[10] 霍团英. 心理咨询面谈技术与管理沟通[J].冶金企业文化,2009(1):56-57
首先,作为教育管理工作者,辅导员与心理咨询师必须遵守的保密原则存在冲突:由于辅导员与学生互相熟悉,在谈话中学生担心影响形象或损害利益,不能敞开心扉;辅导员也不能抛开教育者角色。其次,在获得心理咨询师证书后,部分辅导员缺乏继续培训和实践的机会。再次,辅导员精力有限,对储备的心理学知识缺乏信心。最后,90后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课基础薄弱、情感外化强烈,集体观念薄弱。
二、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和可行性分析
首先,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提升是基础。一是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训体制的构建日趋稳定;二是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已具有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有较健全的心理督导网络。其次,辅导员自身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证。再次,辅导员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新意识是关键。一是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应仅停留在宣传层面;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最后,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专家化趋势有利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析
(一)开展非咨询性心理辅导的途径
这条途径在辅导员的实际工作中频繁使用,并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心理咨询中,存在教师和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冲突而无法有效开展工作的弊端,这意味着辅导员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开展非咨询性心理辅导,针对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咨询技巧帮助和引导学生走出心理困扰。
(二)高校朋辈心理辅导途径
大部分学生遭遇心理困扰,第一时间选择倾诉的对象就是同辈好友、室友等,以求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这为朋辈心理辅导员开展工作奠定了情感基础。从90后大学生的特点来看,他们情感外化,成长于各种网络、多彩的现实社交圈。同辈之间如果能形成一种互助式的朋辈心理辅导,较能为学生所接受,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中分工实施心理辅导的途径
分工实施心理辅导是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趋势之一,且在专业化建设中得到了有效运用。在实际操作中,有专门实施心理辅导的辅导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辅导员参与心理咨询的角色冲突问题;也可以使辅导员服务管理团队的合作与分工更具实效性。
(四)辅导员与校内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合作的途径
首先,对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开展的各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行宣传,主要包括心理咨询、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和讲座等,并积极参与配合,通过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其次,大部分高校都建立起院、系、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部作为举足轻重的一环,学院挑选有执业资格、最好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辅导员专门负责系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院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一起配合完成整个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组织、指导团学会心理部开展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大一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对系部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咨询等。再次,挑选已具备心理咨询师资格且有一定经验的辅导员,聘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的兼职心理教师,为全校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这需要辅导员不断学习,更好地服务学生,也是辅导员获得心理咨询经验和实践的良好平台,而且想要获得提升,需要有完善的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训体制作为坚实的后盾。
(五)辅导员参与课程授课途径
不能遗忘的角落
刘素珍,原本是八五医院心理科的医生,从1995年,获得了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后,一直希望能运用自己的所学为普通百姓排解心中苦恼,让他们获得更乐观,更阳光的心态。终于,刘博士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徐汇区科委的支持和帮助,2004年,“刘博士阳光心理工作室”在徐汇区康健小区成立了。与一般的心理咨询机构不同,刘博士的阳光心理工作室针对的人群主要是社区居民。“百姓们在日常柴米油盐的琐事中,也会遇到许多烦恼,有了这类心理问题通常又不会去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治疗,久而久之,就拖成心病。而我们工作室恰恰能提供‘及时、主动、免费’的社区心理咨询服务,所以,四年来我们一直很忙。”刘博士宽心地说。现在,工作室里已有3名专职的心理咨询师和一批训练有素的志愿者。就在笔者采访刘博士的1个小时中,就有3位居民来电预约咨询。人们的需求,说明这是一个不能被遗忘的角落。
“家长培训班”
在社区心理咨询中,遇到最多的就是家庭矛盾,其中更以子女教育问题为主。有的孩子不肯来,家长代为咨询;有的则是家长与孩子一起来咨询。在咨询过程中,刘博士发现,许多家长恨铁不成钢,教育子女时不是打、就是骂,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使得原本就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对父母更加反感。要教育好子女,首先要“教育”好父母,刘博士抓住了问题的症结,别出心裁地提出了开设“家长培训班”,这个活动受到了居民们的热烈欢迎。在培训班上刘博士告诉家长们如何身体力行地为孩子们做好榜样,如何以平等、民主的方式与子女进行沟通,课程结束后,还为合格的家长颁发“家长上岗证”。在这里,家长们不仅学会了如何与孩子相处,更改变了自己原先错误的教育模式,可谓得益匪浅。
播撒阳光
回首当年,“刘博士阳关心理工作室”刚成立时,没有被居民接受,很多居民对心理咨询十分“感冒”,刘博士通过调查发现,大凡有心理疾患的人都羞于向别人讲述自己的痛苦。许多人心理疾病的产生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关。长期处于压抑的生活环境中,人的心情会变得烦躁、焦虑,刚开始,自己可能并未意识到需要接受治疗,时间一久,就会抑郁成疾,很难根治。刘博士说“曾有一位母亲来找我,说他儿子可能患有精神病,希望我去看看。我去了他家,一间十平方米左右的屋子,门窗紧闭,窗帘拉得严严实实,几乎没有一丝阳光,房里堆满了废弃的纸箱和报纸,散发着一股很浓的霉味,只见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青人静静地坐在废纸堆中,不愿与人交流。这位母亲说,他儿子整天待在家中,不愿出去与人交往。他父亲也很内向,一家人几乎很少交流。这个本应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长期生活在压抑的环境下,变得性格孤僻、行为古怪,实在令人扼腕叹息。”这种有病不自知,有病不去医的情况,社区内并不少见,刘博士决定充分发挥社区心理咨询机构的优势,变被动等病人上门为主动上门服务,得知哪户居民有心理问题,就找上门去提供服务,让阳光播撒在每家每户。
同病共治
刘博士阳光心理工作室作为第一个为社区犯人进行心理矫正的试点,在帮助服刑期满的犯人重拾生活的信心、重返正常的生活轨道方面,也费了不少苦心。许多罪犯服刑期满后,在社会上,不被接纳,在家中,遭到至亲的离弃,没有稳定的工作,也没有温馨的亲情,极易破罐子破摔,重蹈覆辙,再犯罪率很高。还有一些曾被错划“”的人,也会有明显的情绪。为了帮助这些人调整心理状态,刘博士放弃了“一对一”的辅导模式,独创性的让他们聚在一起,聊聊自己人生的经历,在交流的过程中,他们产生了共鸣,正确地看待过去,踏实地珍惜今天,心中的冰石慢慢地被融化了。从原先的冷漠到现在的积极,他们越来越喜欢这种聊天式的治疗,“同伴”们的理解和支持让他们觉得不再寂寞,刘博士的辅导让他们再次鼓起生活的勇气,在街道的帮助下,他们之中大部分人找到了工作,重新点燃了生活的希望。
在社区心理咨询这块刚开垦的处女地上,众多普通人受到了心理关怀,从而更健康地生活在和谐社会中。他们感谢刘博士这样一些有识之士给他们带来阳光,也希望有更多的有识之士积极参与,让和煦的心理阳光更加暖人心扉。
社区心理咨询的几大原则
社区心理咨询是用心理学原理与技术对社区居民的心理问题进行帮助的一种综合性方法与措施,通过咨询和治疗,改变咨询者原有的心理状态,促进健康的心理形成。社区心理咨询的工作性质确定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全科医生)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如整体原则,情感交流原则,可接受原则,交友关系原则,保密原则,调动自我心理防卫功能原则等,这些原则对咨询者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整体原则
全科医学的整体观认为,人体是身心相结合,由大脑皮层统率的高度完善的整体性生物体。表现在躯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相结合的整体性,精神活动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任何心理活动都与生理功能,躯体疾病密切相关,完全遵循人体的最基本功能规律,即“心身相关原理”。因此,社区心理咨询工作者应遵循整体性原则,对咨询者的人格特征和身心功能,采取全面分析,避免轻率地将器质性疾病当作功能性疾病诊治,或不做分析地将心因性疾病当作器质性疾病,延误病情,使患者备受身心痛苦。
2、情感交流原则
从接触社区居民开始就会产生情感交流和转移作用,在社区心理咨询过程中,必须随时注意和掌握咨询者的言谈举止,情感及人体特征等心理活动的内在含义。深入到他们的心灵深处,剖析他们存在的心理症结。通过医患之间的情感交流给予良性心理影响,达到心理转化和恢复健康的目标。情感交流过程中可能发生正性或负性影响,这就是“移情作用”。在有效的心理治疗过程中,患者会对咨询工作者表现出一种类似母爱那样的情感反应一一强烈的心理依赖及信任感,真实地讲述自己一切内心体验感受,这是“正性情感交流”,利用这种情感转移作用,使咨询工作者能介入咨询者的心理转化的可能性,增强心理治疗作用。反之,则为负性情感交流,而不利于心理治疗的进行。医生与年龄相近的异性病人进行情感交流时,常常会遇到不适当的移情作用,因而导致误解和进退两难的状况,还会引发感情纠纷。因此,与病人进行的情感交流往往被限定在一个中性的,安全的和非判断性的范围内,医生不能在感情上偏向一方或纵容病人滋长不适当的感情要求,医生充当的角色就像是感情缓冲剂。
3、可接受原则
社区心理咨询必须注意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和针对性等原则。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必须根据咨询者的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性格脾气,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帮助,指导和教育,这就是咨询者的可接受基本原则。
关键词:精神 心理障碍 心理咨询业
中图分类号:C9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1-038-03
一、引言
精神是精、气、神的总称,通常说的精神主要指人的生命体所表现出的一种状态,如精神饱满、精神萎靡、精神欠佳等。《辞海》中写道:“精神是人对物质世界的观念把握,是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自觉的心理状态,包括情绪、意志和良心等。精神指人的内心世界现象,包括思维、意念、情感等有意识的方面,也包括其他心理活动和无意识方面?譹?訛。”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对于精神的探讨不是在“精神”这个术语下展开的,而是在心、性、情、欲、知、意、行、理、道等范畴中进行的?譺?訛。然而,作为一个古老的哲学范畴, 在西方,人们一开始就从探讨灵魂开始的。Psychology的希腊语词根(psyche)的意思是心灵或精神,因此也将心理和精神等同起来,不难理解其对人的精神视作为人的心理。不过,也有学者认为,人们在认识和使用这两个词时有所不同,且在不同领域涵义也不尽相同?譻?訛。
心理障碍(psych0l0gical disorder)是指心理和行为偏离正常,包括学习障碍、睡眠障碍、社会行为、婚姻问题和人际交往问题等。可见心理障碍是我们一般人都有可能遇到的问题,按照其严重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心理困扰(psychological disturbance)、心理问题(psychol0gical pmblems),再严重并达到诊断意义的则命名为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和精神疾病(mental diseases)。而精神障碍(mentaJ dis0rders)是指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及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譼?訛。
心理咨询是由专业人员即心理咨询师通过咨询双方的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的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帮助来访者改变,最终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
二、现代人的心理健康现状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正式提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上、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体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并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第一,身体和情绪十分协调;第二,适应环境,并且在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第三,具有幸福感;第四,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譽?訛。
在许多研究中发现,总体上,中国人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譾?訛。2004年有学者用SCL-90量表,采用随机抽样对1024名老年人的调查中发现,心理健康状况正常者占11.9%,低分者占79.6%,有心理疾病者占8.5%?譿?訛;2000—2006年国内学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中存有心理问题者约有10 %~30%,其中神经症患病可能达到3%~4%?讀?訛?讁?訛。2005年有学者对280名高校教师进行调查发现,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高达33%,某些特定教师群体如高校的女教师、农村中小学教师、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非常严重?輥?輮?訛。谭刚强和杨艾祥对企业家的心理健康抽样检测表明,在企业家中,有59.77%的被调查者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6.78%的被调查者有较明显的心理障碍,有5.78%的被调查者患有抑郁症或躁狂症等心理疾病,在被调查者中青年企业家的心理问题更为突出?輥?輯?訛。2009年有研究者采用国内修订MBI-GS针对警察进行调查,发现警察的情绪衰竭水平严重?輥?輰?訛。
中国卫生部疾病控制中心在2009年的统计中,发现中国有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的人口总数超过1亿。在中国,神经和精神疾病已排在疾病负担的第一位,其占20.8%,而全球则是14.1%。?輥?輱?訛有专家预言,精神疾病已成为21世纪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这种现状必将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2007年天津城市居民调查数据与1998年的调查比较显示,人们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在精神无力、食欲差、情绪抑郁、价值感低等各个指标都有上升的趋势,而且由此产生更多的心理问题与困扰。
三、现代人心理障碍的具体表现
心理障碍是一个人由于生理、心理或社会原因而导致的各种异常心理过程、异常人格特征的异常行为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越来越富足,大家开始关注自我内心的需要,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社会发展中的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社会在逐渐完善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需要关注和改进的地方,如食品安全、教育、就业压力和老年化问题等等。这些问题让很多人忧心忡忡,更容易体验到危机、焦虑、挫折、沮丧、逃避、抑郁等消极情绪,因此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1.抑郁。抑郁障碍是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多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属情感的一方面,通常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是不容易发觉的心理障碍?輥?輲?訛。日常生活中经常将情绪低落,郁郁寡欢,兴趣较低,缺乏活力,不愿意社交,对工作、生活缺乏信心等问题理解为长期形成的一种稳定的个性,从而疏忽大意,最终将导致身体健康状况急剧下降。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预测,在生命中的某个阶段大约12.5%~48%的人会受到某种心理疾病的侵扰,其中仅仅有33%的人得到治疗。目前,抑郁症已经成为精神致残的首要因素,世界上大约有12亿人遭遇抑郁症,其中有100万人自杀。有关调查中预测在未来的20年,抑郁症将成为第三大死亡原因,并且世界上有1/4的儿童和青少年将遭遇精神障碍问题?輥?輳?訛。
现代人承受了越来越多的压力,如教育压力、就业压力、经济压力、人际交往压力等等,无论是学生还是各个职业领域的人群,都不同程度地感受到不适应。有关高校学生就业形势的研究中发现,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没能给自己一个合理的生涯规划,只是简单延续高中阶段的学习习惯,在未来就业竞争中,屡屡受挫,因此缺乏勇气和自信寻找工作,从而产生社会逃避?輥?輴?訛,成为啃老一族。有关现代女性从政者的心理障碍研究中发现,传统的观念和家庭角色影响着女性对自身价值的估量,沉淀为女性的一种深层的自卑意识?輥?輵?訛,并且在2008年—2010年长海医院神经内科门诊诊治的心理障碍患者3124例患者中发现,女性抑郁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輥?輶?訛。2003年,有研究者对企业家的心理健康抽样检测表明,59.77%的被调查者存在心理问题,其中5.78%患有抑郁症或躁狂症等心理疾病,中青年企业家更为突出?輥?輷?訛。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对上海市3000名4~5岁的幼儿心理健康调查显示,8.8%的幼儿有不良习惯,11%的幼儿情绪抑郁、自卑?輦?輯?訛。
2.焦虑。焦虑是因受到不能达到目的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使个体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预感到不祥和担心而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及带有恐惧和不愉快的情绪,同时焦虑也不一定由现实存在的威胁或危险引起的。
近年来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不少本科生想通过考研来为今后就业寻求更好的出路。据有关调查表明,2010年的研究生考试大约有140万人参加了考试,比2009年增长13%,而招生规模与上一年大致持平,造成大多数毕业生不但落榜,又错过了寻找工作的最佳时间,这样的生存压力让许多学生认为未来有很多无法控制的因素,这种无控制感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最为突出的情绪表现是焦虑。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乐观,有研究者对河南省高中生进行调查发现,处于中等焦虑水平的学生占77.80%,重度焦虑水平的学生占2.52%?輦?輮?訛。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对上海市3000名4~5岁的幼儿心理健康调查显示,5.8%的幼儿焦虑、紧张,20%的幼儿表现多动、坐立不安?輦?輯?訛。2010年有研究者对炼油企业职工的工作倦怠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中发现,员工的焦虑分数高于国内常模,具有统计学意义。
3.职业倦怠。职业倦怠?輦?輰?訛是指个体因为不能有效地应对工作上延续不断的各种压力而产生的一种长期性反应,包括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个人成就感低落。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成分,表现为个体在情绪上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失去了工作热情。玩世不恭表现为个体以一种消极的、麻木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对他人缺乏同情心。个人成就感缺乏表现为个体对工作的意义、价值及自我效能的评价下降,在工作中体会不到成就感,常常觉得自己无能。
有研究者在2009年对现代人职业倦怠研究中发现?輦?輱?訛?輦?輲?訛?輦?輳?訛,医护人员、警察和炼油企业职工在情绪衰竭项目上分值相对较高,容易出现疲劳感、性急易怒、容忍度低,情绪上缺乏活力,有一种衰竭、无助感,并对生活冷漠和悲观。李兆良?輦?輴?訛等人在对医护人员工作压力状况及与职业倦怠关系的调查分析研究中显示,聘任压力是造成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2004?輦?輵?訛年蒋奖等对银行人员的工作倦怠的研究中发现,工作倦怠影响个体的身体健康、倦怠使个体异常疲劳、体力透支、头晕和身体某些部位疼痛。
四、心理咨询业发展
我国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心理咨询才真正开始。虽然起步较晚,且各地方发展步伐不同,但日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关注,成为了一门热门学科。很多学者和临床心理学家对心理咨询业的发展进行了探索,但其操作程序缺乏科学依据,从而使其咨询目标、咨询机构、咨询师的要求和培训模式不太清楚,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1.机构较少,发展不均衡,设置不符合规范。2001年8月国家出台了《心理咨询师职业标准试行办法》,2002年首批心理咨询师通过了这一标准的考核,试行两年后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标准经过修改于2004年正式出台,而这一时段是全国社会心理咨询业发展最为迅速时期,但是各地方心理咨询业的发展并不平衡,北京、华东和华中地区的机构成立数量是较多的,而西北地区的机构成立数量则非常少;大中城市的心理咨询业较多,农村的机构成立较少;心理咨询从业人员女性较多,差不多接近男性的2倍?輦?輶?訛。从机构设立现状来看,我国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在正规机构成立数量和质量上普遍较低,一些机构从功利主义出发,私自开设心理门诊, 设定收费标准,没有严格地制定咨询程序,大多数从业人员没有医学或心理学学科背景,只是经过短期培训。从上海市2004年的一项调查看:没登记的机构占总数的60%;69%的机构在基本硬件条件方面仅达到1项或2项要求; 近一半机构每周心理咨询的时间在1天或1天以下,硬件条件的缺失和不完善影响着心理咨询业的生存和发展?輦?輷?訛。
从学校心理机构的发展来看,由于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很多学校被要求成立心理咨询机构,但这些机构都是形同虚设,并没有引起学校和学生的重视,学校心理咨询业的生存空间非常有限,甚至某些学校没有配备专业的咨询室和咨询师,机构存在只是应付检查需要,因此机构设置大多数不符合规范。
2.人员缺乏规范、系统、扎实的教育培训。2001年8月,国家劳动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心理卫生协会和中国心理学会,宣布正式启动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工作,规定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心理咨询师方可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但是从考试内容来看, 大多是理论知识的考核,实际操作非常少,只要能记住就可以通过考试;从考试通过率来看,不少机构只认钱,只要交钱肯定过, 很多高校学生为了能使自己毕业增加一些竞争力,大批参加此类考试;从培训时间来看,欧美国家要求的不少于2000小时的培训时间,而我们的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大部分都是短期的,接受半年以下的培训有1/3左右的人,接受一年以上的有一半左右的人,还有一小部分人从未接受过培训,仅仅是考试通过了;从从业人员的背景看,部分从业人员人格品质还存有许多问题,取得资格前,并没有严格对其进行考查,且部分人员没有相关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背景,但也能通过考试取得咨询师资格;从督察机制来看,有关机构组织完考试、发完资格证后,就一劳永逸,对后期却疏于管理和监督,仅仅只有少数人有继续教育学习机会,且没有为每一个咨询师建立个人档案。相比较,国外对临床心理学家胜任特征的评估包括督导反馈、资格认证以及对将来胜任能力评估的展望?輧?輮?訛。著名心理学家张厚粲教授曾指出:“面对低投入、高回报、低经济风险的心理咨询行业,很多缺乏必要心理学素质的人已迈入了这个专业性极强、专业风险高的行业门槛,而这种‘闯入’恰恰是极度危险的。”?輧?輯?訛
3.心理咨询思想政治化。2004年马加爵事件之后,很多学校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成立了相应的心理咨询机构,由于参与咨询人员大多是曾经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认为两者都是促进人的健康发展,没有认识到心理咨询是以解决个人心理问题为目标,而思想工作是为了明确和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另外,心理咨询运用的是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心理问题进行评估和干预,以解决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而思想政治工作则是以政治理论为基础,以讲解政治观点为基本方法,因此在咨询过程中将两者混为一谈,视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为思想问题,并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来对待处理,影响了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同,对心理咨询业存在诸多误解。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来访者和咨询师是单一的一对一的关系,若有多层关系,并不能完成一个良好的咨询,有悖心理咨询的原则,但是这一原则并没有引起重视,因此这种现象还普遍存在。
五、小结
现代社会快速的发展引发了人的心理冲突和心理失衡,从而导致了现代人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心理咨询是解决现代人心理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许多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旨在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人们的生活质量更高,幸福感更强。心理咨询起源于西方,中国的心理咨询起步较晚,无数心理学者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心理咨询技术和理念基础上,根据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分析和比较中西方人的心理特征,进一步加工和改造,努力探索“本土化”的心理咨询。但目前心理咨询业发展仍存在许多问题,远未达到满足人们心理需要的水平,因此,应该加强心理咨询行业的管理,提高心理咨询师的心理素质与业务素质,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建立心理健康预防治疗体制,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增强人们心理幸福感。
(课题基金来源:2011年南充市社科联)
注释:
?譹?訛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譺?訛吴元梁等.精神系统和精神文明建设[M].人民出版社,2004
?譻?訛徐曙,张宁.心理与精神的区别——读者来信.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9(4)
?譼?訛郝伟主编.精神病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譽?訛章飚.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J].实用全科医学,2007.5(7)
?譾?訛范亚峰,王小合.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4.19(17)
?譿?訛廖全明.中国人心理健康现状研究进展.中国公共卫生,2007(5)
?讀?訛宋德如.高等师专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校医,2000.14(2)
?讁?訛刘欣,高嘉.新时期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医学教育探索,2006,5(9)
?輥?輮?訛张桂华.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教书育人,2005.19(4)
?輥?輯?訛谭刚强,杨艾祥.中国企业家心理健康调查[J].西部人,2003,4(8):
?輥?輰?訛李儒林.警察职业倦怠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1)
?輥?輱?訛倪子君.中国心理咨询行业分析报告[R].北京:清华大学,2004.5
?輥?輲?訛姜乾金主编.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
?輥?輳?訛Mental Illness and Disability,by Dr Natahe Fraser,Asia-Australia Mental Health[EB/OL].http://aamh.edu.au/data/assets/pdf_file/0009/
12222
?輥?輴?訛丁慧宁.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及矫正[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1)
?輥?輵?訛魏成菊.女性从政的心理障碍及对策浅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3(6)
?輥?輶?訛张萍,毕晓莹,陆铮,管阳太.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1.6(14)1837-1838
?輥?輷?訛谭刚强,杨艾祥.中国企业家心理健康调查[J].西部人,2003.4(8)
?輦?輮?訛张秋菊.河南省部分地区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3)
?輦?輯?訛俞国良.健康从幼儿的心灵抓起[N].中国教育报,2004.11-26
?輦?輰?訛李超平,时勘.分配公平与程序公平对工作倦怠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3.35(5)
?輦?輱?訛李儒林.警察职业倦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1)
?輦?輲?訛李儒林.精神病院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状况及其相关因素[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9.24(6)
?輦?輳?訛李儒林.炼油企业职工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9)
?輦?輴?訛李兆良,高燕,冯晓黎.医护人员工作压力状况及与职业倦怠关系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2(1)
?輦?輵?訛蒋奖,张西超,许燕.银行职员的工作倦怠与身心健康、工作满意度的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3)
?輦?輶?訛周婧.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博士论文),2010
?輦?輷?訛王维玲.上海市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现状和发展[J].上海精神医学,2005(17)
?輧?輮?訛向慧,张亚林,陶嵘.国外临床心理学家胜任特征研究概况.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3)
?輧?輯?訛夏雁军.对目前心理咨询师培训的思考.浙年专修学院学报,2007(1)
一、心理辅导员专业化成长的意义1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
心理辅导员的专业化成长有助于及时干预学生心理问题,从而将心理危机消灭于萌芽状态。一方面,心理辅导员与学生接触较多,容易与学生建立情感联系,有助于扩大心理教育的对象和范围。心理辅导员能有效将心理教育活动融入常规管理中、普及每个班级甚至每位同学。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专职教师有限,进行心理咨询一般需要预约,而心理辅导员在时间安排上相对灵活,更了解本院系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此极大地方便对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2有利于心理辅导员工作顺利开展与自我成长
心理辅导员的工作专业性很强,仅有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是不够的,还需要掌握大量的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的理论知识、技能方法,并且需要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和个人成长体验,最终才能真正胜任这项工作。也就是说,只有心理辅导员真正实现了专业化成长,才能够有效推进二级心理辅导站工作的顺利开展。换个角度来看,心理辅导员在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及困惑的同时,也能有效促进自身的心理成长和成熟,改善精神面貌,游刃有余地应对工作和生活,可以增加个人成就感,认识到自身价值。
二、心理辅导员专业化成长的困境1工作量大,自我调适能力不高
一般而言,心理辅导员工作涉及面广,处于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工作时间过长的状态,容易疲于应付,因此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1]。而且,心理辅导员更容易接触到带着不同程度心理问题与成长困惑的学生,很多不良情绪和态度会反移情于心理辅导员,加之许多心理辅导员缺乏专业心理学习和培训的背景,自我觉察能力欠缺,情绪调节能力不高,从而影响到身心健康和工作开展。而这种负面的心理状态和工作态度又会直接、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
2聘任制度不完善,专业队伍不稳定
从各高校聘任资格看,心理辅导员的聘用还处于无章可循,无标准可参考的探索阶段。高校心理辅导站工作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没有对心理辅导员的入职条件进行明确规定,导致心理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殊不知,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是一项心灵沟通的艺术,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这项工作,如果聘任了不合适的心理辅导员,从长远来看,这样的境况堪忧,甚至是危险的。
二是心理辅导员的队伍流动性很大,导致心理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受阻。心理辅导员很可能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刚刚熟悉了工作,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就被安排到其他岗位,这种岗位设置的不稳定性,容易导致心理辅导员缺乏对工作的长期规划,不能安心本职工作,更极大地影响心理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3培训体系不健全,督导制度不完善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精神医学等多学科领域,是一项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对从业者的理论水平、操作技能与实践经验要求都非常高,而大多数高校尚未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实用有效的心理辅导员培训体系。譬如:①岗前培训欠缺,心理辅导员对心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②培训体系不健全,有些单位虽然安排了一些培训,但也是随机的,心理辅导员对这些培训的重视度明显不够,无法全身心投入;③缺乏咨询督导,心理辅导员在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中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易导致职业倦怠。
4评价激励机制不完备,工作热情不够高
目前,心理辅导站工作在运行体制上不完善,缺乏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譬如这项工作与年终考核、职务晋升或职称评定等方面不挂钩;心理辅导员专业工作在学校内得不到认可,导致其工作热情不高等。加之近年来大学生危机事件的数量不断上升,心理辅导员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大,在处理危机事件的过程中往往感到焦头烂额,心力交瘁,自我价值感降低。
三、推进心理辅导员专业化成长的举措1以制度为保障促进专业化成长
(1)实行专业资格准入制度。各高校相关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专业调研和主题讨论,制定规范的心理辅导员准入制度。例如,不妨以职业资格为门槛,综合考核专业背景、工作技能、性格特征等因素,选拔出能真正胜任心理辅导员工作的人员,使得心理辅导员从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需要心理辅导员具备与其职业相匹配的职业素养,如完善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倾听能力、富于爱心、善于体验等。这些素质将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需要的最重要资源,正如美国学者艾鲍说:“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员能带进咨询关系中最有意义的资源,就是他自身。”[2]如果心理辅导员的聘用能够进行综合素质的筛选和评估,必将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专业化的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2)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很多高校虽然设立了二级心理辅导站,却很难对心理辅导站给予专项经费支持,致使心理活动范围和质量受到限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心理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因而,高校有必要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站活动经费,提供必要的活动场地,从而有力推进心理辅导员专业化发展。
2以培训为推手促进专业化成长
(1)培训体系标准化。心理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复杂,需要持续不断地对其进行继续教育,这就亟须管理部门出台一套规范、系统的专业培训体系。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心理诊断与干预、心理咨询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心理咨询技能技巧等技能培训;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爱好以及常见心理困惑等情况;心理辅导员自身的性格优化、精神成长、未完成情结的处理等。
(2)心理咨询督导常规化。有效的心理咨询督导将是心理辅导员专业化成长的最好向导,即由专业的资深人士定期在高校提供现场督导和专业研讨,不仅可以通过有经验的督导师发现咨询中的种种失误,指导心理咨询的技能和伦理法则,还可以通过督导促进心理辅导员的心理成长,及时处理在咨询过程中呈现的各种未完成事件和职业倦怠倾向等。当然督导师资源有限,从实践来看,大部分高校倾向选择专家督导与朋辈督导相结合的模式,朋辈督导又称为同行督导,是指一组同行聚集在一起分享和讨论有关咨询的各种情感体验。[3]这将是心理辅导员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有力补充,而且这种形式有必要长期存在。
(3)学习交流定期化。心理辅导员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同行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可以从两个方面加强学习交流:一是加强校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与讨论。如可成立大学生心理教育研究所,针对高校的心理教育工作开展、课程建设、心理干预等展开充分研讨。二是加强与兄弟院校同行之间的交流,开展专业同盟之间的心理互助。心理辅导员之间可以拓展视野,实现知识共享和经验共传。
3以激励为手段提高专业化成长的热情
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将考核融入心理辅导员工作中,提高心理辅导员工作积极性。通过公开公平的考核,将考核结果算入工作量,并与评先评优、晋升职务、参评职称、岗位津贴相挂钩,对表现突出的心理辅导员予以表彰与奖励等,有计划、有步骤地重点培养心理辅导员骨干,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问题;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496-01
1 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未能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放在应有的位置
(1)虽然很多高校在学生生活苑区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但实际上大多数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许多同学甚至到大学毕业都不知道心理咨询室的设立及其位置所在。
(2)部分高校虽说建立了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体系,设立了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和心理健康相关课程,但并未领会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内涵,仅仅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畴,而没有具体分类和具体对待。没有起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作用。
(3)由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导致大学生自身对心理咨询存在一定的偏差,更有甚者,有的同学认为 “谁去心理咨询室咨询了谁就有心理病”的错误认识。正是这样的心理导致很多处于亚健康的学生不去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更不会去心理咨询,没有进行及时的心理调节,久而久之,引起了不良后果。
1.2 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合理:根据有关部门调查,80%的高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大多数以公共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在学校开设。很多同学为了修满学分而去选择学习心理健康课程,导致覆盖面低。[1]学校开设的选修科目较多,很多同学大学甚至没有接触过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
1.3 专职教师人数不足、兼职教师专业知识的缺乏,咨询工作与大学生日常心理健康教育脱节
(1)心理教师力量不足,尤其是专职教师,大多数学校除了心理咨询指导中心的教师外,其余大多为大多是经过短期培训的学院行政领导兼任。
(2)兼职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够,知识结构不完善,心理学专业能力不强,仅凭自身的认知和经验开展心理辅导.对学生心理疏导方面相当吃力。不能有效的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同时,由于心理咨询与大学生日常心理健康教育脱节,心理咨询工作的收效不理想。
1.4 未能制定完善的工作机制和兼职心理咨询师的遴选机制
(1)部分高校没有设置心理健康咨询指导中心,只是设立了几个心理咨询室,校、院级心理健康教育立体网络体系尚未建立,工作制度不健全,工作场所、经费、技术设施设备得不到有效保障,工作内容和形式单一,覆盖面窄、针对性差。[2]
(2)兼职心理咨询师的遴选主要通过学院推荐和参加心理咨询师最基本的培训即上岗,并没有进行系统的选拔和考核,造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效较差,不能满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实和学生心理发展需要。
2 解决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方法
2.1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消除师生对心理咨询室的误解
(1)充分利用校报、校园广播等校园媒介来宣传心理咨询的作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学生心理保健意识,增长心理健康知识。[3]
(2)根据大学生共有的心理问题,及时举办主题班会、各种专题讲座,鼓励大学生选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选修课,全面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消除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误解。
2.2 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学生心理问题有一定的集中性和突出性,女生心理健康问题较男生多、心理问题在不同年级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4]
(1)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并进行分类,逐步确立目标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逐个帮扶与跟踪指导。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让其正确的面对现实和理想的差距。
(2)对大二大三年级学生开展情感系列以及青春期性健康保健知识类讲座,普及医学科普知识,树立正确婚恋观、性健康观。
(3)对高年级学生开展考研及就业方面的指导,让其树立信心,明确奋斗目标。
(4)对各年级贫困生、残疾学生进行心理创富和心理辅导教育,帮助其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全面提升大学生心理品质。
2.3 加强心理咨询师的队伍建设并遴选出合格的兼职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是一项专业水平高、技术性、技巧性强的工作,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品德、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有严格的执业要求。高校专职、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人员必须定期进行相应的培训,让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高校专职心理咨询师必须是通过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格证,达到持证上岗。兼职心理咨询师可在领导机构的统一安排下进行遴选,并对选出的人员进行教学基本技能和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报考并取得三级心理咨询师执业证书,在遴选和反复培训的基础上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的兼职心理咨询师。
2.4 重视课程建设和课程安排,优化心理咨询模式: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选修课”模式,把心理学相关课程转变为必修模式,并列入教学计划。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针对大学生不同阶段的不同心理问题开展多形式的专题讲座、心理卫生宣传教育活动等。深入探索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形成校-院-班的心理督导模式,同时,培训一些学生心理咨询师,深入学生其中,向同学传授心理学的有关知识,了解学生的现状,对症下药。
2.5 辅导员兼职心理健康咨询师 提高心理问题解决的时效性:为了解决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探讨并实施了让一部分经过正规培训,在学生中有一定威信的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师的作法。让其有针对性的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心理咨询工作,积极开展心理问题的排查和提前干预。构建学校、学院(系)、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的网络体系。 辅导员老师组建心理委员队伍,深入学生其中,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的有关知识,了解学生的现状,对症下药;定期举行班级心理委员座谈会,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并反馈到心理咨询指导中心,达到心理问题解决的时效性。对诊治或防治学生心理隐患,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健.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0,(12):58-59
[2] 张智昱,张华东,蔡续.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探析[J]. 教育与职业,2009,(2):91
1.培养高校学生健康心理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及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现代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因此健康的概念也有了新的发展及定义,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
“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及道德健康。”
据这个定义,健康标准应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生理健康。二是心理健康。三是社会适应能力良好。总之,现代健康可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身心健康。
作为天之骄子的高等学校大学生不仅应该具备健康的体质,更应该具备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所谓心理健康是指有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有高度的乐观主义精神,有较大的心理容量,经得起各种打击,能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变化,生活得轻松自如,幸福愉快。高校大学生只有身心健康,才能为他们以后踏上社会铺平道路,才能为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合格的现代化新型人才。总之,心理卫生教育在当代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容忽视,必须从理论上和实际工作中给以足够的重视。
2.适应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需要
高校学生是一个处于人生特殊阶段的特殊青年群体,他们经历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他们一方面具有精力充沛、勤奋向上,热情好动、求知欲强、受教育水平高,知识面宽等优点。在当今变革的年代,如果不能很好地、及时地适应社会的变革和人际关系的变化,不注意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不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就会酿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乃至诱发各种心理疾病。大学生正值心理上的断乳期,正处在从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他们敏感性强,参与意识强,但又缺乏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但另一方面,他们又经历着周围环境的巨大改变,他们逐渐从家庭到接近社会,从家庭生活融入集体生活,这些客观因素再加上他们的主观因素,就形成了他们在政治上比较幼稚、辩证思维能力不强、看问题带表面性和片面性,容易偏激、固执,他们易受环境和感情的干扰影响。而高等学校的学生在学习期间不仅是身体成长的关键转折时期,更是青年人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通过在高等学校开展以德育为中心的心理卫生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具有适应环境的心理准备,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保持健康的身体和维持健康的心理。
心理卫生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在本质上都是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都是在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四个层次上进行,都是立足教育模式和发展模式,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宗旨。大学生的某些思想问题是可以通过当代心理卫生教育来解决,同时某些心理障碍也可以通过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得以排除。
二、我国高校学生心理卫生教育现状
高校心理卫生教育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很多理论和技术都来自国外,我们还缺乏自己的认识、理论,心理卫生教育所涉及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人们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因而高校心理卫生工作难度很大。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大学生对心理卫生教育认识的现状
随着当前高校中各种形式的竞争日益激烈化,人际关系日趋复杂化,加上大学生正处在心理上的不成熟期,缺乏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一些高校学生如果不注意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不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就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甚至诱发各种心理疾病。据调查,当代大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存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已形成心理疾病。
虽然高校学生中存在较多的心理卫生方面的问题,但是高校学生对心理卫生教育的重要性并没有充分重视,通过我校学生的调查,虽然很多学生知道自己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如何去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相当多的学生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通过自我的心理调节,他们的心理问题可以自然解决,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通过自己来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很少有学生会将他们的心理问题告诉同学或者老师。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不能解决问题,有时心理问题还会导致严重的事故如自杀行为的发生。
2.高校及高校教师对心理卫生教育认识的现状
与高校学生一样,我们很多高校教师对心理卫生教育的重要性也缺乏足够的认识。
我国目前参加学校心理卫生工作的是医护人员以及部分心理、教育专业毕业的人员。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部分,该队伍专业性不强,专业人员较少。因而,高校心理卫生教育面临的问题较多,首先是职业化水平低,心理卫生人员素质偏低,现有心理卫生人员缺乏充分的职业心理学准备,所受的教育缺乏针对性,他们常常把过多的精力放在细小的问题上。因而,学校心理咨询声望较低,心理咨询提供的服务根本得不到承认,公共机构和教育者常常对其设置许多限制,使得心理咨询者无法在他们认为可以提供服务的领域里发挥作用。其次学校领导对心理卫生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领导阶层对此缺乏兴趣,学校不同部门的管理者之间相互扯皮,造成心理卫生与咨询工作难以开展。大多数心理卫生机构形同虚设,有的高校甚至还没有成立心理卫生教育机构。在某高校调查中,仅有少部分大学生知道有心理咨询机构。
三、开展高校学生心理卫生教育的对策
1.心理卫生教育制度化
在高校学生中应有计划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生中的心理卫生问题定期开展专题讲座。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学习心理卫生知识,掌握心理学原理和心理咨询的技巧和方法,应把心理卫生教育作为一条科学有效的途径引人高校思政工作。应对高校学生加强心理卫生教育,增强他们维护心理健康的责任感和自觉性。要引导他们妥善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提高对挫折的耐受与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破除对心理疾病的神秘感,正确对待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问题,一经发现,要及时地、明智地进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同时应该通过制定相关措施确定校内心理卫生教育的范围、地位,明确学校心理服务的范围,用一种可操作的框架来指导心理咨询者的服务以及承担相应的责任。通过法律的手段来给予学校心理服务的特定权限,国家应建立相应的政策和标准。
2.心理卫生教育职业化
高校应该建立一支专门的心理卫生教育工作队伍,心理卫生教育工作其实是一项极为繁重的工作,有一支专门的队伍才能保证心理卫生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这支队伍应该以少数专职人员为主,同时吸收大量兼职人员参加。同时要求这支队伍成员应该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有相当程度的心理卫生知识,并且熟知大学生心理,愿作这项工作。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支队伍的成员必须经过严格的科学培训,应该对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人员进行培训。随着高校心理卫生工作的不断发展,这支队伍应该向职业化迈进。同时心理卫生工作也需要其他兼职人员如学校辅导员、班主任的配合与协助,因此组织对兼职人员心理卫生知识培训,也是学校心理卫生教育的主要环节。应该将心理卫生和心理咨询培训纳人岗位培训中,要求每个从事心理卫生教育的人员具备心理卫生和辅导知识。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有关大学生心理咨询问题的学术活动(讲习班、研讨班、培训班),对上述人员进行培训,来扩大学校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队伍的职业化建设。
3.心理卫生教育多样化
应该利用多种方法、渠道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可以通过校报、广播台、黑板报等宣传工具,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心理卫生教育。一是单项或综合的心理测量工作,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心理特征的调查工作,建立大学生心理卫生档案,进行追踪调查工作,普遍开展心理咨询及心理疾病的防治工作等等。二是可以在学生中开设心理卫生课,举办一系列心理咨询讲座。三是开展全校范围内的心理卫生与宣传普及活动,让全校学生了解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工作,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及维护和增进健康的一些基本方法与途径,了解心理咨询的性质、任务和服务范围等。四是在心理卫生教育工作者指导下,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活动。如交友会,谈心会,心理活动沙龙,心理卫生知识讲座,知识竞赛、知识讲演,文艺表演,创办心理卫生科普刊物、校报等。总之,通过各种各样的心理卫生教育活动,使学生能够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加强自我保健能力,能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使自己能够永远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
宣传力度不够①官兵对心理咨询不够了解。心理咨询是部队心理工作的一部分,其作用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和技术,通过咨询人员与来访官兵的协商、交谈和指导过程,为官兵提供可行性建议,帮助来访官兵进行分析、探讨和研究,使其认识、情感和态度有所变化,解决其在学习、工作、训练、生活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轻度心理障碍及各种适应不良问题,从而达到自立自强、完善人格和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简言之,军队心理咨询就是咨询人员协助来访官兵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其终极目的是“助人自助”。目前仍有较多的官兵不知道心理咨询是什么、能起什么作用、什么人可以来咨询。到我们单位的心理咨询室来咨询的基本上都是我的熟人,而且是带着满脸的怀疑和好奇,认为咨询就是聊天,没有人告诉他们心理咨询应尽量避免“双重关系”,不是越熟悉越好,更不能对咨询师产生依赖。②对心理咨询结果的期望值过高。认为心理咨询师“火眼金睛”,一下子就能将自己的心理活动尽收眼底,只要咨询就可以解决问题,咨询一次或几次没有达到目的就会放弃。不知道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咨询师是需要时间去收集资料的,而且对心理咨询的效果评估也不恰当。有一个例子:求助者因失恋而影响情绪,咨询师帮其调整好情绪后,求助者又来问咨询师,为什么我还找不到女朋友?其实,咨询师已向其解释过了,心理咨询不是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的,咨询师的任务就是帮你调整好受冲击的情绪,使你的工作生活步入正轨。③害怕个人的隐私被泄露。不少求助者顾虑非常大,认为看心理“疾病”是很难为情或是难于启齿的事情,怕个人的隐私被泄露,日后见不得人,不愿向咨询师敞开心扉。其实心理咨询原则中明确规定了保密原则,心理咨询师必须对来访者的个人隐私保守秘密,这是心理咨询工作者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准则。④将心理咨询等同于看临床医生。认为可以随时来访,随时可以咨询,而且可以无时限性。实际上,心理咨询的效果如何,不仅取决于来访者的合作,还取决于咨询师的情绪状态。所以,良好的咨询过程应该是这样的:咨询师有良好的心境,求助者按照预约序列依次进入,每次的咨询时间为1小时左右。在我们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还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的求助者来咨询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心理量表测试,认为只有量表测试结果才准确、直观。实际上,心理量表测量的结果和临床辅助检查的结果是类似的,仅供心理咨询师参考,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协商的结果才是有意义的。还有的官兵认为心理咨询过程中必定有可见的治疗方式,如药物治疗或行为、场景治疗等。其实,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可以通过摄入性谈话的方式了解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症结”,并帮助咨询者认识到这些“症结”,这样有的求助者可以通过自我调适或改变认知达到咨询目的。常见的心理异常是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的,比较严重的心理异常可以通过一定的行为方式加以纠正。
专业人手不够现在部队基层单位培训了不少心理骨干或心理辅导员,但真正有心理咨询资质的人并不多。少部分心理咨询师虽然取得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但由于实践经验的缺乏,他们还不能游刃有余地从事心理咨询工作。还有许多咨询师是兼职的,不仅要进行心理咨询,还要从事内科、外科或行政管理工作,这样势必会占用他们从事咨询工作的时间。
软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基层部队心理咨询室的设备非常简陋,有很多的咨询室只配备了简单的桌椅,没有测试、读卡、训练软件和硬件,没有必备的书籍资料,没有必要的治疗设备。有的咨询室虽然配备了一些设备,但配置无实际用途,不能为官兵解决任何实际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朋辈互助;心理援助;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056—02
大学的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大学里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社会实践,更重要的是实现情感、毅力、抗压力等各方面心智的成长。随着外来思想的侵蚀,以及大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不足,导致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容乐观。基于朋辈互助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教育方式,它的模式的构建则显得势在必行。
一、大学朋辈互助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一)完善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不足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不断创新教育方式,但是我国的心理教育从业人员的专业化与职业化还很不足。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高校专职心理咨询人员与学生的比例应为1:3000,而我国高校通常每1万名学生中才有1名专业心理咨询教师,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需求[1]。由于专职心理咨询人员的严重不足,导致高校学生有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得到疏导,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了弥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不足,基于朋辈互动心理的健康教育模式构建则能更好地通过学校、系与学生三者,对学生进行及时完善的心理辅导。
(二)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大学生面临的挑战与压力与目俱增,他们不仅要面对升学压力,还要面临求职压力。由于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弱,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断增多。如果大学生心理有问题,却得不到有效的疏通,就会导致严重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甚至一些心理严重的大学生都需要专门的心理咨询人员进行沟通调节。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分不同层次,除了严格的心理问题外,大部分的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或在激动状态下较短时间的心理紊乱,这些问题是需要经过相关的培训与心理辅导才可以解决。构建朋辈互动心理模式,能满足大学生多层次的心理援助需要,能有效地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朋辈互助模式的理论依据与现实依据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代,在朋辈互助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是朋辈互助的主要理论依据,在该理论中把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提高心理素质放在重要位置[2]。该理论认为应该提高良好的咨询氛围,为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提供平等、尊重、轻松的环境,使他们更好地放松与交流,更容易进行心理辅导,从而找到心理问题所在。
朋辈互助的现实依据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报告,它显示当代大学生有心理问题的时候,79.8%的人首先会选择向朋友倾诉,45.5%的人会选择向母亲倾诉、38.6%的人会选择向同学倾诉,30.9%的人会选择向恋人倾诉,22.5%的人会选择向父亲倾诉,只有3.2%的人会选择向心理咨询师倾诉[3]。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朋友、同学等朋辈人物是大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最愿意咨询的对象。尽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但是能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的大学,大学生的心理抑郁、焦虑问题的频率明显要低。
大学里的朋辈互助是操作方便、惠及面广、事半功倍的社会支持形式。在大学生的心理援助时,各大学要积极构建朋辈互助模式,创建良好的朋辈互助氛围,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三、大学朋辈互助模式构建的现状
(一)朋辈互助的工作机制不健全
我国大学的朋辈互助模式的构建还处于起步阶段,工作机制还不健全,还需要在探索中不断完善。现在很多大学都有心理健康咨询机构,但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机构的运作还很被动,还没有涉及朋辈互助工作。学校的咨询机构与学校的心理社团缺乏联系,学校的心理社团与各班的心理委员之间沟通也不密切,虽然设有各种工作制度,但是在运行时往往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比普通大学的心理咨询机构,高职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则显得更为落后,如很多高职学校的心理咨询人员只有三四个人组成,根本无法应对学生对心理咨询的需求,很多心理问题只能由辅导员完成。由于辅导员的专业水平原因,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调节。
(二)职业生涯朋辈互助薄弱
大学生处于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当学业结束时,他们就要步入社会,在大学期间他们对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存在很多迷茫。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求职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如何更好地就业成为大学生的无形的压力。很多学校为了逃避压力甚至选择继续读研,继续在校园生活。面对就业压力时,大学生的迷茫与恐惧不断增加。
据中国新闻网2010年3月4日公布的青少年现代人格、心理和性健康调研分析报告显示,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50%的学生对未来没有明确规划;33%的学生与父母不沟通,有25%的学生与父母出现矛盾才主动沟通;50%的学生在社会交往中缺乏安全感,对生活不满意;20%的学生对现实生活感到空虚不安;60%的学生觉得孤独;有80%的学生认为社会不平等[4],其中有些已发展成愤怒情绪。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急需加强。
(三)朋辈互助实施效果不理想
尽管现在很多大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都引入朋辈互助模式,但是在具体的运作中,实施效果并不太理想。如一些大学在组织互助形式时采用个别帮扶、群体讲座、团体游戏或相关的拓展活动,或橱窗黑板报的宣传等,由于活动的制定不完善,活动时断时续无法连续进行。加之相应的互助团队管理机制不完善,以及相应经费的不足,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活动开展的效果。由于活动不连续,活动的内容不深入,活动不丰富,使得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无法更好地发挥朋辈互助的沟通作用。
(四)朋辈互助员的素质需提高
朋辈互助主要是由大学生与老师组成,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与专业性较强,对朋辈互助员的素质要求很高。一个优秀的朋辈互助员不仅要品德高尚,具有良好的心态、积极上进、乐观进取,还要具有较强的同情心,亲和力,更要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疏导能力。只有这样的朋辈互助员才能更好地心理问题学生进行沟通,取得良好的援助效果。
由于各高校的心理人员师资力量薄弱,无法对分散在大学各班的朋辈互助员进行系统与定期的心理知识培训,无法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有效与系统的监督,使朋辈互助员在进行心理辅导时常常感觉无助。在他们的服务中对健康宣传活动、相关资料的管理参与较多,而对心理危机干预中的筛查、监控等环节参与很少,因为他们感觉不知道如何去沟通,去谈话。只有朋辈互助员的综合素质整体提高,才能更好地使朋辈互助模式发挥作用。
四、大学朋辈互助模式构建的对策
(一)完善朋辈互助工作机制
大学朋辈互助模式的构建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工作,只有完善朋辈互助的工作机制,做好人员的科学管理,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心理援助。在朋辈互助中,对人员的选拔、培训、管理、督导每个环节都要有严密的制度进行约束,才能保障朋辈互助员科学高效地工作。朋辈互助员的素质要求很高,不是任何有热情的学生都可以担当的,因此,在对朋辈互助员的选拔时一定要严格,要从品德方面、心理学知识、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
1、选拔机制
(1)要成为朋辈互助员一定要具有良好的人格特质,具有高尚的品格,要充满热情,待人真诚,心地善良,善解人意,只有具有这些品质,才能给予被援助者无尽的关爱,才能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2)朋辈互助员作为心理咨询者,他们一定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一定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因为只有心理素质优于他人,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人。本文建议大学通过自编调查问卷、“自我诊断表”、“自我效能感量表”等方式来进行人才的选拔。
2、考评机制
朋辈互助员主要是由学生组成,他们的自觉性与自制力还不高,需要由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对他们进行定期的督促与检查。只有通过合理与科学的督导,才能使朋辈互助员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不断提升自我,实现快速成长。学校要建立科学的考核与激励机制,通过详细的考核内容,公正的考评方法,对朋辈互助员的工作进行鼓励与肯定,使他们知道不足,在经验中提升自己的心理互助能力。
3、队伍培训
朋辈互助员作为心理咨询的主体,他们的素质与专业水准决定着心理援助的效果与水平。即使大学在选拔朋辈互助员时科学合理,选拔了品德高尚、拥有一定心理知识的学生,但是也需要加强对学生的长期培训。只有建立了科学的培训体系,才能更好地提高朋辈互助员的整体素质。
对朋辈互助员的培训内容不仅要包括理论培训,更要进行实践培训,如对心理咨询基本知识、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的应对进行详细培训,还要通过咨询示范、咨询实践、情境实践的培训,使大学生掌握基本的咨询技巧,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在培训时,一定要注重培训方式的创新。可以在专业老师或指导下开展模拟咨询,使他们感受、体会朋辈心理辅导的具体方法,提高心理咨询的技巧,培养处理实际问题和突发事件的能力[5]。
(二)构建朋辈互助的网络平台
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主要平台之一。任何大学都有自己的校园网站,大学可以在网站上建立朋辈互助的网络平台。网络平台上可以接受同学的心理咨询预约,可以进行网络心理问题的解答与沟通。网络平台可以根据咨询主体的不同,分为专业老师的咨询台与学生的咨询台。网络平台还可以根据咨询内容的不同,将咨询的内容分为人生、情感、就业、考研、升学等各方面的咨询,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找到疏通心理的方式。由于网络的便捷与匿名性,可以使学生减少咨询的心理抵触,同时可以更好地保护学生的隐私,将会成为倍受学生喜欢的朋辈互助方式。本文建议大学重视朋辈互助网络平台的构建,这样将能更密切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
(三)建立全面分层的朋辈互助机制
大学生是具有一定文化知识与修养的人才,在朋辈互助中一定要发挥大学生的自助作用,构建“他助—自助—互助”的机制。虽然现在大学心理咨询师,有心理委员会,但是当一些学生有心理问题咨询后,过些时间又有心理问题,就不好意思继续咨询。大学生正处于面对诸多压力的时期,仅仅依靠一两次心理咨询很多完全缓解压力。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建议大学要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基层防线,还要建立“专职心理辅导员——辅导员——学生”等多层次心理网络体系[6],加大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这两种模式的构建,就能最快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能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及时通过各种措施,采取有效的干预。这样不仅能发挥渠道沟通作用,还能在大学中构筑有效的社会支持力量,扫除学校心理工作的盲点,能及时地与学生、学校沟通,能对同学进行简单有效的心理辅导,是值得大学推广的一种方式。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学业有成,而且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由于高校的专业咨询人员的师资力量薄弱,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多层次心理需求。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综合素质,因此,本文建议大学要完善朋辈互助工作机制,建立职业生涯规划互助小组,提高朋辈互助员的整体素质,构建朋辈互助网络平台,从而构建科学、规范、高效的朋辈心理互助模式,促进大学心理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萍,梁宇嫣.高校朋辈互助现状及其发展策略[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2).
[2]张泉,贾楠.朋辈心理模式教育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7,(2).
[3]芦茜.大学校园中朋辈互助的实践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0,(12).
[4]青少年现代人格、心理和性健康调研分析报告[EB/OL].中国新闻网,201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