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艺术教育行业分析范文

艺术教育行业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艺术教育行业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艺术教育行业分析

第1篇:艺术教育行业分析范文

一、跨域融合理念的实验教学改革

跨域融合理念的实验教学改革包括了诸多内容,以下从增强创新意识培养、提升环保创作意识、注重激发学生潜力、学生成本意识培养等方面出发,对于跨域融合理念的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分析。

1、增强创新意识培养

跨域融合理念的实验教学需要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众所周知艺术的天赋实际上是很难从书本中学到的,在这一过程中只能通过在实践中摸索和顿悟,以及参观别人的艺术作品,从中领悟出来。其次,跨域融合理念的实验教学以还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指导作用,这主要是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意识与素质,因此可以将其视为实验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与此同时,跨域融合理念的实验教学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在在生活中学习并且可以在实践中锻炼,最终起到在创作中成长的效果。

2、提升环保创作意识

跨域融合理念的实验教学离不开对于学生创作意识的提升。艺术学生在经历实验创作时应当努力的在这一过程中思考、发现、感悟,最终能够获得顺利的创作灵感并且能够体验到创作的乐趣与成就感。其次,学校和教师为了能够使实验教学安全有序地开展,则应当合理的培养学生安全环保意识,并且将安全环保的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与此同时,学校和教师在提升学生的环保创作意识时应当一方面根据不同功能实验室的要求来以学生乐意接受的图式方式,并且以有趣的表达进行环保艺术教育。在改变了以往刻板僵硬的说教的同时,更加有趣的课堂教学内容也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自觉观看,有意无意中接受和培养了环保意识。

3、注重激发学生潜力

跨域融合理念的实验教学应当注重激发学生的潜力。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潜力的过中应当合理的利用学科优势来营造出一个朴素、优美、自由的艺术学习氛围,然后让学生在这一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就有助于其激发出自身的艺术学习潜力。其次,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潜力的过程中应当以轻松。生动、自然的课堂教学来让学生的创新潜力迸发出来,这不仅仅能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知识的运用和技能的获得,并且有助于学生形成着重动手操作,最终也能够促进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也得到合理的提升。

4、学生成本意识培养

跨域融合理念还应当做好学生成本意识的培养工作。教师在学生成本意识培养的过程中应当通过对于不同艺术材料的性能和表象、材质进行合理的讲解,让其理解到不同材料的不同成本与不同使用效果。其次,教师在学生成本意识培养的过程中还应当让其结合自己设计和创作的要求来自主的选购适合的材料,从而能够在合理地节约艺术创作成本的同时更好的达到自己的设计创作目标。与此同时,教师在学生成本意识培养的过程中还应当通过限制成本的艺术创作锻炼来教会学生如何合理利用材料行创作设计,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成本节约意识,最终提升了学生艺术创作的综合性。

二、跨域融合理念的艺术教育

跨域融合理念的艺术教育需要提升学生在艺术方面不同的能力,以下从训练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艺术创作积极性、确定艺术实践标准、优化艺术教育流程等方面出发,对于跨域融合理念的艺术教育进行了分析。

1、训练学生动手能力

跨域融合理念的艺术教育的第一步是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艺术教师在训练学生动手能力的过程中首先应当以更加全面的艺术训练来对于学生的艺术创作意识进行培养。其次,艺术教师在训练学生动手能力的过程应当通过实验教学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艺术教师可以通过立足学生的方案或项目的设计创意来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艺术天赋进行进一步的挖掘。与此同时,艺术教师在训练学生动手能力的过程中还应当让学生对于好的灵感和创意进行发挥,最终能够让其在艺术实践上进行大胆的创新与实践。

2、激发学生艺术创作积极性

跨域融合理念的艺术教育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积极性。艺术教师在激发学生艺术创作积极性的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同伴的影响下合理的将所获得的知识加以实际操作运用。通过这一实践模式学生不仅仅能够巩固艺术知识,并且还获得了在面对创作瓶颈时的解决策略。其次,艺术教师在激发学生艺术创作积极性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不同的艺术体验和感悟来使其形成了具有个性特色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风格,最终能够促进其艺术专业能力的有效提高。

3、确定艺术实践标准

跨域融合理念的艺术教育需要建立在确定艺术实践标准的基础上。艺术教师在为学生确定艺术实践标准时应当持续的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必须与时代同步。其次,艺术教师在为学生确定艺术实践标准时还应当坚持与市场共舞的艺术实践原则,从而能够在于行业互动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实践改革。例如艺术教师应当更加密切关注市场经济和行业部门的需求,并且及时分析不同行业的行业标准,以此确定学生实践能力的标准,然后将这些标准分解于实验项目中,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明了行业标准的要求,领会行业标准执行的要诀。与此同时,艺术教师在为学生确定艺术实践标准时还应当努力的让学生适应相关行业的工作环境,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提升与该行业相匹配的职业能力与执行能力,最终能够使得学生毕业后能尽快地适应相应的工作,并且提升艺术系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成功率。

三、结束语

跨域融合理念对于我国艺术试验教学的改革和艺术人才的培养都可以起到很大的帮助。因此艺术教育只有在育产教融合的基础上,才能够保障教学体系改革的顺利进行。

作者:陈倩 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刘立新.德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7(30):51-54

[2]曹大辉.比较视阈下高职教育产教融合保障体系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01):34-37

第2篇:艺术教育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艺术教育论文

艺术教育的作用早已被人们所认识,而作为行业院校的民航类院校的艺术教育也正在发展当中,而在发展当中所遇到的问题亟待解决,提高艺术教育质量,提升民航高校学生艺术教育水平是提升民航软实力的有力手段。文章对民航院校现存艺术教育状况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民航院校艺术教育存在问题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艺术教育;民航类院校;艺术教师

作者简介:龚婷(1984.8-),女,重庆万州人,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讲师,艺术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学与艺术教育。

胡杰,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提高民航服务质量,提升对外窗口形象应该从民航院校开始抓起,而艺术教育成为重要的途径和手段。

一、民航类院校艺术教育现状

民航类院校分为两种,一种是行业院校,如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等,一种是综合类大学所开设的民航类专业。这两类大学在开设艺术类课程情况从师资、教材、科研等教育资源上是完全不同的。现以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为例进行说明,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与大多数行业院校一样是以理工科为主的院校,不光在公共艺术课程开设上有一定难度,在公共人文类课程的开设上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公共艺术课程开设是建立在空乘专业所拥有的师资上的,而空乘专业的教学从以前的服务为主转向客舱安全,课程设置主要有客舱安全管理、航空英语、口语、形体、语言等构成。首先是形体,从课程名称上可以看出与舞蹈艺术是有区别的,形体是以塑形,保持体形、体态、体貌为主,以正确的坐立行走为教学内容。由此看来,这和舞蹈艺术还相差甚远,正确坐立行走是舞蹈艺术的基础,协调的肢体是舞蹈艺术进入情感表达的基本条件,舞蹈是通过肢体表达能够传情达意的艺术。

再者语言艺术,语言在空乘专业的学习中分为了上下两册,上册为普通话,下册为客舱播音技巧。标准的普通话是得以顺畅交流的前提,是表达的基础,仅有标准的普通话在语言艺术中是远远不够的,在下册的客舱播音技巧中,对于播音中的内在表达技巧和外部表达技巧要求简单,只是对客舱中常用广播词进行讲解和练习。而当播音成为播音艺术的时候,是进行二度创作的时候,二度创作当然是对文章进行加工,而不仅仅是读字,是要让平面的字立体为有声语言,在播音中融入情感和播送者的理解。空乘学院的相关艺术课程的教师,是接受本科或研究生艺术教育的毕业生,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受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所限。教师长期所教授的是基础的、循环往复的课程,因为空乘学院特殊情况,学生在校时间,除节假日外,正式行课只有一年半,三年的课程压缩到一年半时间,这使得教师超负荷运转,最多的教师一周有30余节课。在这样的特殊情况下,教师在艺术创造和艺术教学上失去了原动力。空乘学院相关艺术课程教师面临的问题一是上课负担重;二是教学内容基础;三是因为上课负担重失去了艺术创作的时间和深入挖掘课程内容的时间。教师自己本来的课程任务难以完成,开设公共艺术课程就更加困难。公共艺术课程的开设有几个特点:

1.学生部分是艺术爱好者,也有部分是抱着修学分态度的,在课堂上形成的氛围是学生对老师所讲课程没有兴趣;

2.上课时间为晚上,白天的课程紧张,教师不愿晚上继续上课;

3.学校为工科类院校,在科研上对于艺术类课题不够重视,教师对于理论研究失去了兴趣;

4.公共艺术课程开设是以培养兴趣为主,大量为鉴赏课,理论课,在备课上不同于平时上课,增加了教师工作量,让平日工作量本来就大的教师更是不堪重负。

二、民航类院校解决艺术教育困难途径

1.加强艺术教育师资力量。要开设艺术课程的当务之急是解决师资问题,教师是课程开设的基础,是艺术氛围的营造者,从某种程度上说艺术类教师的艺术造诣决定了学生的艺术修养。艺术类教师分为两个方面的教师:实践类教师和理论教师,这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有不同,实践类教师,如形体教师,对于自身的形象、形体应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而理论教师则是能将艺术史、艺术理论知识深入浅出、融入自身的理解进行传授。

第3篇:艺术教育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高端消费品设计教育案例分析地方高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迅速,开办设计专业的院校越来越多,培养的学生人数也呈几何级数增长。这其中包括大量的三类城市高校创办的设计艺术专业。

经过一定时期的实践,地方高校的设计教育对提高学生升学机会、服务区域经济等的作用已经得到肯定,但由于区域、生源、经济等因素造成的设计资讯闭塞、学生视野狭窄、课程内容陈旧等现实,与艺术设计本身所具有的时尚性、先锋性等特性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这种状况逐渐在基层的设计教育界引起广泛的思考:我们为培养具有创造性的设计人才,究竟应该如何构建更具前沿性、更有生动性的设计教育模式呢?

笔者认为高端消费品分析是提高地方高校设计专业学生专业视野、设计思维的理想手段,这其中包括了高端品牌设计分析与高端品类设计分析的双重内容。这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提高学生专业欣赏水平和创作水平均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地方高校设计教育的特殊性分析

现代设计与商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使得经济水平大幅提高,社会对设计实力的增长需求也变得尤为突出,在过去的十余年中,社会见证了中国设计行业的巨大发展,无论是设计教育的发展数据还是设计公司的行业数据都是很好的证明。

但是,这一发展并不是一条永续上升的直线,由于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密切,这其中经历的经济动荡也会影响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脉络,如2009年左右的全球经济危机时,设计行业也出现了疲软迹象。行业经济的发展与相关行业的就业形势息息相关,就业问题又会对教育需求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可以在高校设计教育的办学情况中看到一些兴衰的迹象。

设计教育的办学环境在整个教育效果的评价中也起到重要作用,这其中包括时代背景和城市氛围。时代背景所决定的经济大环境与一定时期的政治、科技发展均有关系,对设计教育而言可以选择的余地很小;相对而言,城市氛围因素值得我们投入更大的精力研究一个更加适合的发展方法。

我们可以将城市分为三类,第一类界定为国际化都市,如上海、纽约、东京、伦敦等;第二类为发达城市,如南京、杭州、苏州之类省会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第三类城市主要指一般二、三线城市。从我国近年来开设艺术设计教育的学校名录来看,伴随设计教育在全国的遍地开花,大量地方高校开始参与其中,相比较经济发达地区而言,在第三类城市兴办设计教育显得更为困难,由于此类情况涉及的学校数目巨大,城市范围广阔,值得加以重视及研究。

地方高校受城市因素的局限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城市文化氛围薄弱,博物馆、美术馆发展受阻,展览机会较少,市民包括设计专业学生接受“博物馆教育”的机会渺茫。其次,流动人口偏低,城市人口基数低,往往伴随着文化包容性不高的情况,这使得创意产业在此孕育困难。曾有研究组织调查认为,城市的同性恋比率与文化包容性相关,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文化包容性作为城市创意指数的评价标准之一。由此可见,三类城市在引进和保留高级创意人才包括艺术设计人才上均没有优势可言,这也阻碍了此类城市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再次,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为当地设计教育提供的就业岗位与实习机会,可供教学参考的实践基地也难以丰富。

二、高端消费品分析定义

依据国际上的通用概念,高端消费品的定义为: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具有高品质、高价格、独特而稀缺等特点的商品。q就我国的现实情况而言,目前高端消费品在珠宝、化妆品、箱包、钟表、服装等领域较为集中。高端消费品较普通消费品所具有的高品质、高价格、高附加值、高稀缺性、高创意性等特征无一离开艺术设计的范畴,在此类产品中,创新往往带来品牌、产品的高附加值。

站在设计教育的角度来看,高端消费品分析是提高三类地区高校设计专业学生专业视野、设计思维的理想手段,本文关注的高端消费品分析包括了高端品牌设计战略分析与高端消费单品设计分析的双重内容。这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提高学生专业欣赏水平和创作水平均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高端消费品分析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方式探讨

就品牌而言,高端消费品往往将不同要素相结合,使单品为品牌、品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附加价值。在营造这些附加价值的过程中,关于高端消费品及高端消费品牌的产品创新、品牌创新、文化创新,从理念到方法均成为设计艺术教育的重要资源,尤其在信息资源相对闭塞的三类城市高校,这种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在多年的设计教育实践中,大量有说服力的案例已经表明,高端品牌的经典案例无论从资源到主题、从视角到方法、从体裁到媒介都给予了艺术设计教育以丰富的经验与重要启示。

其实,在设计教学中对于经典案例的运用并不陌生,相信接受过正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学生很少有不知道巴塞罗那椅、红蓝椅、鸣叫水壶、香奈儿2.55包这样的单品,鲜有不知道德国博朗、美国胜家、日本索尼这样的品牌。但对今天的设计教育而言,优秀案例的引用不应仅限于经典、不应仅限于设计史的课堂。本文强调的高端消费品分析在三类城市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应用,尤其要强调的是案例的时效性,以弥补区域之间的信息不对等差异。

在上海学习家具设计、产品设计的学生不会对“宜家”感到陌生,宜家每年都要接待不少设计实践课,教师组织学生现场完成产品设计速写在宜家并不少见。在这样的环节中,学生参与其中,体验最新的设计产品。“无印良品”也是一个值得在设计课堂分享的品牌,因为它独特的品牌理念、简洁的产品设计、先进的环保思想,均为设计专业学生提供了学习资源。并且,“无印良品”品牌营销本身便十分注重对民众设计意识的教化作用;其灵魂人物原研哉近年来出版了数本书籍以宣传其设计理念,包括《请偷走海报》、《设计中的设计》、《白》、《为什么设计》等,此外还有《无印良品》、《无印良品的设计》等书籍,这些书籍购买方便,可以成为三类地区学生获取设计理念,尤其是设计品牌策略相关知识的良好方式。

相较以品牌为单位的整体学习案例,学生个人采用成熟、完善的书籍资料获取,以学科门类、产品品类进行分类的案例,则往往更依赖于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对时尚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从而将最前沿的设计资源与学生们进行共享交流。以工业设计中汽车设计而言,奥迪、宝马、奔驰这类高端品牌的概念车型往往具有超前的设计意识,对第一类城市的设计学生而言,能至车展现场一睹为快当然能捕获更多的细节信息;但对于交通不便的学生而言,通过教师对相关资料的编辑整理与分析讲解,也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服装设计领域,永不缺席世界时装舞台的香奈儿、华伦天奴、迪奥等品牌,为学生们提供了最新最权威的时尚资讯,这种资讯还可以运用到流行色的预测与使用上,进而与其他设计制造行业产生交叉影响。这些案例均可以以新媒体的形式在实际教学中得以运用。

所幸,近年来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地方高校的设计艺术教育更容易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这也有利于地方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与就业相对接。

在实际教学中重视对高端消费品资源的分析与使用,要加强多媒体教学在构建高端消费品分析教学中的作用;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高端消费品分析设计成帮助学生自我构建设计资源信息的获取体系,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创新模式。(责任编辑:尹雨)

注释:

q马龙龙,刘畅.我国高端消费品外流成因与回流政策研究[J].北京:价格理论与实践,2013,(6).

参考文献:

[1]郑玉香,梁红.我国高端消费品的品牌创新与策略[M].南昌:企业经济2015.07

[2]朱珠.介入与融合―――关于以现当代艺术作为设计教学资源的实验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4;

第4篇:艺术教育行业分析范文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现状需要开展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艺术设计人才的重任。艺术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教学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及时了解最新的市场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对设计的要求也逐渐呈现两极分化:一方面是国内外大型企业对设计概念的重视和资金投入的增加,也就意味着对设计专业水准的要求更高;另一方面,一些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出于成本控制和竞争压力,极力压缩设计周期和投入,使得设计水准失控,专业设计公司水平也是良莠不齐。此外,设计门类的细化以及以数码设计为代表的新型设计都进一步加剧了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的严峻性。职业院校是以就业教育为导向的,只有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才能增强办学活力。但近年来,艺术设计从业人员的增长速度已经远远大于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设计市场“僧多粥少”和“专业应用型人才匮乏”的现象并存。目前高职艺术设计院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但缺乏对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理论研究和深入实践。因此校企合作是当前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是现实的需要,也是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本研究在对湖南省艺术设计教育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构建政校行企深度融合模式下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试图为艺术设计教育校企合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范例,从而促进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构建政校行企深度融合模式下高职艺术设计教育

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近年来,高职教育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上取得了成绩,但从整体上看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仅仅停留在教学改革层面居多。在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方面,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四个层面都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建立学校与行业、企业相对应的产学研合作,以政府为主导力量,突出行业的指导作用,企业全程参与、学院稳步推进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是目前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构建的必然要求。

1.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的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校企合作政策保障机制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这两个不同实体之间的一种资源交换与互惠共享行为。要真正解决校企合作之间的问题,不仅需要依靠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协调,还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国内外校企合作的成功实践表明,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必须遵循政府主导的原则。只有政府主导,校企合作才能得到有效保障,才能实现校企持久合作。在校企合作中,政府应当在政策、管理和协调三个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一是,制定鼓励校企合作的政策举措进行引导和利用财政资金进行扶持。政府运用政策手段和经济杠杆调动行业参与指导、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政府有关部门制定鼓励校企合作的激励政策,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职责和权益,落实相关税费减免和资金扶持政策的具体措施,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全过程,促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制度化。二是,政府出台规范校企合作的文件,制定规范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文件。政府指导校企双方按照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签署合作协议,规范合作行为,保证校企合作方的合法权益,并在校企合作中加强监管作用。三是,强化统筹协调校企合作的功能。政府制定推动校企合作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规划,加强信息引导和服务,搭建学校与企业合作对接的平台,牵头成立校企合作培养协调指导委员会,建立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协调推动的工作机制。

2.建立校企共赢的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校企合作利益驱动机制

在市场经济制度下,政府为市场制度提供恰当的制度基础,企业作为市场的经济实体以盈利为最终目的。企业怎样配置自身资源,是否参与校企合作,主要基于市场需求和自身的发展需要。政府在校企合作中只起到提供相关政策,协调促进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作用。因此,校企合作能否获得成功,必须遵循市场规律,激发企业内在的原动力,促进企业自主参与校企合作。从在校企合作中所获得的利益诉求看,企业的利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通过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或者“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获得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人才。其次,企业可挖掘学校潜在的资源,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师资力量,对企业员工进行岗位培训或继续深造,并且充分利用学校的技术及人力资源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为自身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管理、经营等方面难题。再次,校企合作不仅能获得地方政府的政策性优惠,还能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美誉度,有利于企业文化的提升和企业形象的塑造。高职院校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也可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从企业获得市场需求及人才需求的最新相关信息,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及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学校还可邀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或管理者担任学校的实践实习指导教师和兼职教师,并在与企业的合作中找到研究项目,学校在企业设立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学生的实习实训及教师的定岗实践。

3.建立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互惠共赢的校企合作优势共享机制

在校企合作推行过程中,高职院校和企业作为两种不同的实体,两者之间的互惠共赢是关键问题。没有双方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基础,校企合作就无法深入持续开展。由于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的社会属性、功能、利益取向的不同,要使这一多方参与的合作系统长效运转,就需要政校行企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这就要求政府加强制度管理,在宏观层面进行主导和协调,落实相关优惠扶持政策,积极构建校企合作的政策保障机制、利益驱动机制和调控评价机制等,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行业加强指导和支持,聚集行业专家、技术人才定期举办研讨、讲座等方式,为校企合作提供指导意见,为规范校企合作提供决策;企业和学校在具体的合作事项上积极参与配合,企业要积极参与和指导高职院校办学和人才培养,促进校企合作全面、稳定、长期开展,高职院校要吸纳行业、企业参与学校管理决策,形成利益相关方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就是要整合政府、行业、企业与学校各方的共赢问题,促使各方资源、技术、管理的共享和互动,实现互惠共赢的目的。

三.总结

第5篇:艺术教育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环境艺术专业;双师型;素质能力

前言

中国职教界特有的名词,“双师型”教师是指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实践的教师个体所同时又具备“双师”知识、素质、能力的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或教师群体结构队伍中,由部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任教经验丰富的“理论型”专职教师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技能型”兼职教师构成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高职环境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与特征

“双师型”教师这一名词,是时代进步的产物,是高职院校所特有的。“双师型”教师与普通高等教育教师比较而言,具有其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结构。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教学是一种以纵向为主的框架式课程体系,强调学科知识结构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理论性,而高职教育的专业教学是以横向为主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强调的是职业岗位、技术的专项性、操作性和应用性。

(2)能力结构。因为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与普通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有所不同,具备操作是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职院校教师区别于普通高校教师的根本特征。高职院校教师要同时具备三个方面的能力:操作能力、科技开发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

(3)素质结构。“双师型”教师除必须具有普通教师所应该的良好职业道德;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良好的身心素质以外还应凸显“双师型”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二、高职环境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一)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1)职业道德

环境艺术设计行业是一个社会服务型行业,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是其基本要求,因此,“双师型”教师除熟悉并遵守教师这一职业道德外,还要熟悉并遵守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职业道德,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自觉按照行业职业道德办事。

(2)专业素质

环境艺术专业要求“双师型”教师不能单纯地传播理论知识,也不能一味传授具体的方法、技能,要求“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宽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具备把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了解社会对环境艺术专业或工种对人才技能水平的要求,注重行业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并能正确完成技能操作示范,带领学生按行业标准进行综合项目的实践,从而要求“双师型”教师应致力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其理论水平、实践技能和组织管理能力的综合提高。

(3)创新能力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发挥创作思维,创造一个既符合生产和生活物质功能要求,又符合人们生理、心理要求的室内、外环境的社会服务型专业,创新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要求,也是环境艺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开拓事业的前提条件之一。环境艺术专业 “双师型”教师具有敏锐的创新能力是其基本素质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职责,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如何获取新信息、新观念、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主动适应变化的新形势。

(4)产学研的能力

环境艺术专业 “双师型”教师产学研能力的具备主要表现为:一是把教学实践上升为教学理论,把教学理论应用为教学实践,不断的总结、提高自我;二是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合作或者是独自承接项目设计的能力。能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研究,探索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教学规律的能力。

(二)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1、环境艺术专业“双师型”教师应具有掌握行业发展动态的敏锐洞察力,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

(1)熟知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方向及在市场中的定位。作为环境艺术设计“双师型”教师,应该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了解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规格、方向的定位,正确应用教学方法传授学生职业岗位知识,培养市场所需专业人才。

(2)善于对行业法规的理解和解读从而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与市场未来需求接轨。了解国家政策和法律是行业发展的前提,也是学校培养人才的依据。环境艺术“双师型”教师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解读能力关系到人才培养是否能适应时代的变化,才能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学生毕业后能谋求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2、环境艺术专业“双师型”教师应具有把握行业岗位工作标准的能力

岗位工作标准是企业根据劳动岗位的特点对上岗人员的条件提出的综合要求。岗位工作标准的内容一般应包括岗位名称、岗位职责、生产技术规程和上岗标准四个部分。环境艺术专业“双师型”教师要充分了解环境艺术设计行业中关于岗位名称、岗位职责、生产技术规程和上岗标准的具体内容且融入到教学中,培养出符合行业岗位工作标准的应用型人才。

第6篇:艺术教育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一、调查任务和目的

通过调研和收集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社会人才需求状况的信息,了解社会、行业以及企业对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的变化趋势,为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规模、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信息,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的修订、教学的改革提供依据和帮助。本次调查突出对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平面设计方向的需求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包括广告公司、印刷制版公司、设计室、报社、图书出版行业、影楼、喷绘制图公司、电子出版社等。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往届毕业生用人单位的领导、人事管理部门和生产技术人员,以及往届毕业生。

二、社会需求分析

“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新的产品不断涌现。近年来,广告行业持续升温,艺术设计专业渐已成为新兴的热门行业,专业设计人才偏少。市场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广告策划、产品包装等装潢设计人才。

长期以来,广告行业鱼龙混杂,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正规广告公司人才市场占有份额相对较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使人们对艺术审美理念正发生着改变。随着近年来国家的宏观调控及广告行业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出台,艺术设计行业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批规模小设计水平低的公司将被重组兼并。个性化、时尚化、正规化、专业化的艺术设计公司正逐渐占领市场的主流阵地。因此,迫切需要大批具有系统专业知识和先进设计理念的艺术设计人员,这在客观上为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三、调查结果

(一)市场概况

据2016年年底的统计,我国广告从业人员共有170.9万人,其中管理人员16.2万人,占9.47%,业务人员80.8万人,占47.27%,其他人员是73.9万人,占43.23%。按照地区来看,广告从业人员82%集中在中、东部,中部地区27.29%,沿海地区含北京占到54.70%,而西部地区十省市从业人员仅占全国的18.01%。按企业性质来说,个体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相对集中,占42.77%,国有企业从业人员占11.72%,国有事业单位占11.26%,集体企业占11.23%,集体事业占1.27%,个体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占1.21%,联营企业占1.21%,其他单位占19.33%。

(二)职业状况

在广告公司,大多数都是从事于平面设计工作,很少涉及到立体空间设计。但对技术含量的要求并没有降低。现在的广告公司,很多都涉及到地产策划及品牌推广,而平面设计又是产品推广的重要表现形式。如何在铺天盖地的报纸广告中,使自己所做的平面广告在几秒之间抓住读者的眼球,对平面设计人员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目前我国广告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知识面不广,外语水平较低,服务意识薄弱,沟通能力和创造能力不强,法制观念淡漠,还存在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平衡的矛盾,急需与之配套的专业在职培训和知识更新。

(三)就业领域

装潢设计专业毕业生分布在广告公司、印刷制版公司、设计室、报社、图书出版行业、影楼、喷绘制图公司、电子出版社等相关领域,以及IT行业中美术设计、页面开发制作、界面设计、电子商务等当今热门的行业。

(四)薪酬水平

广告公司的平面设计人员的待遇还是十分可观的,前提是你必须能源源不断地提供足以打动人心的创意。一般设计人员的工资在3500―4500元之间;高级设计师工资在5000―7000元之间;美术指导的工资在7000―9000元之间。

(五)专业要求

(1)强烈敏锐的感受能力;(2)发明创造的能力;(3)对作品的美学鉴定能力;(4)对设计构想的表达能力;(5)具备全面的专业技能,需要掌握的软件:熟练操作Coreldraw 或 Illustrator;图像照片处理软件:Photoshop;大量文字排版件:Pagemaker;方正排版等等。

四、调查结论

通过上述调查与分析,我们总结认为:平面设计分类及就业岗位目前常见的平面设计项目,可以归纳为十大类:网页设计、包装设计、DM广告设计、海报设计、平面媒体广告设计、POP广告设计、样本设计、书籍设计、刊物设计、VI设计。

本专业在校生,要掌握现代平面广告设计理念与电脑艺术创作的技能,熟悉经济、文化和艺术等相关学科知识,了解中外平面艺术设计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现代广告策划、创意、制作和的能力,具备市场分析、策划和组织大型活动的能力,以及设计公司经营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为中外企业进行形象策划。能自主创业。从艺术素质来讲,通过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的基础训练,具备本专业设计创新的基本素质,这一点对在市场上的发展尤为重要。还要建立市场营销观念,具有分析和解决具体操作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协调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运用电脑能从事专业艺术设计工作,具备与装潢艺术设计相关行业实施和经营管理等能力。

根据近年来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就业情况分析和省内相关学校调查显示,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生可在广告公司、印刷制版公司、设计室、报社、图书出版行业、影楼、喷绘制图公司、电子出版社等单位工作,因此,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五、建议

1.装潢艺术设计是集功能、艺术与技术于一体,涉及艺术和科学两大领域的许多学科内容,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体系。如何能培养出知识面宽,综合素质强,具有整体思维能力的装饰艺术设计人才,是制定专业建设计划思考的重点。

2.建设以室内设计为依托,侧重于建筑内环境设计、展览展示设计和模型设计与制作的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打造本校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独特办学特色。

3.设计教育中不能只满足于设计方法和技艺的传授,在艺术和设计之中,创造是设计的灵魂。在课程建设和教学上,要树立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为主线的设计教育思想。

4.结合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提高职业院校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水平,应根据社会市场的需要,以培养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为主。并以此为目标,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规律,师资结构、教材系列和与其相对应的实训基地。

第7篇:艺术教育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动画专业 高等教育 新兴产业

新世纪以来,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各级各类政府部门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扶持。原国家广电总局、文化部、教育部等政府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从动画的创作、传播、市场、教育、资金、产业链构建等方面大力推动本土动画产业的发展。

动画产业是一个新兴的劳动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动画产业而言,优秀人才的培养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我国开设动画专业的高校数量和总体招生规模的不断攀升,也正好迎合了这一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

作为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专业的学生,笔者跟随老师对全国范围内本专业的设置和发展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对本专业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进行了相对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以期为动画专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动画专业产生和发展的背景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国家对动画行业的扶持力度逐渐加大,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在这一形势下,艺术类院校、综合类院校甚至理工类院校纷纷开设了动画、游戏、数字媒体等实用性较强的艺术类专业。

按开设动画专业的院校性质划分,可分为美术类院校、综合艺术院校和其他综合院校。其中,广州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清华美院、西安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等属传统的美术类院校,均开设了本科动画专业;综合艺术院校则包括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吉林动画学院、云南艺术学院等国家及地方艺术类院校;同时,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综合类大学也开设了动画相关专业。①

由于这些开设动画专业的院校专业背景各不相同,他们在动画专业建设上也各具特色。美术类院校更多地倾向于基于美术创作的动画教学;综合艺术院校则注重依托其原有强势学科,比如北京电影学院依托原有电影创作的雄厚的实力、中国传媒大学依托原有电视创作的深厚的基础;理工类院校诸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则依托其原有的计算机和图形图像学的实力,推动电脑艺术创作的专业建设。诸如此类,这些院校都是基于其原有的专业特色来推动新增动画专业的建设。

二、 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趋势

迄今为止,我国动画类专业主要分布在四类学科目录下:艺术设计类、美术类、影视传媒类、计算机类,其中艺术设计类占了较大的比例。这些动画专业所属的学科门类大多是依据所在院校原有的学科优势来设置的,这就使得我国动画专业的发展日益呈现出综合性、跨学科性的特征。

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具有独立动画学院的院校并不多,主要集中在一些开设此专业较早的院校,如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吉林动画学院等几家动画教学与科研基地。这些学校同时也都有各自的办学优势,如中国传媒大学的传媒综合学科优势、北京电影学院的传统电影美学教学基础、中国美术学院的美术基础教育优势以及吉林动画学院的产业化办学思路等。这些院校原先具有的不同优势条件,使得在各校就读的动画专业学生有着各种不同的学习氛围。比如在中国传媒大学就读的动画学子深得该校传媒优势氛围的熏陶,对影视语言、视觉传达以及电视类型片的理解和感悟更为准确;在中国美术学院就读的动画学子的美术功底了得,对国画中写意、情境的挖掘就更加深入;在北京电影学院和吉林动画学院学习过的学生对其校园内浓郁的实践创作氛围深有体会。这些学科优势在某种程度上为各高校刚刚起步的动画教育打下了一定基础,使特色办学、多元化动画人才的培养成为可能。

2012年,教育部、文化部启动了“动漫高端人才联合培养计划实验班”,旨在探索动漫高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并由此改变专业人才不足对行业发展的瓶颈制约。由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三所高校组建成的跨校联合体,将每年选拔20名左右的本科生进入实验班,采用名师指导、小班教学、工作室制和参与影视制作,以及跨校选课、学分互认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并计划从2012年开始招生,共招收4届②。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底蕴深厚、基础厚实,中国传媒大学的数字新媒体动漫技术全国领先,北京电影学院动漫教育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此次试行的联合培养动漫高端人才跨校联合体,是校校之间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有益尝试。这样的跨校联合体,可以充分发挥特色学科优势,形成人才培养合力,有助于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动漫高端人才。

三、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师资学科背景单一,亟待补充复合型师资

教师的教学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某几类课程上,典型的是美术造型类课程、动画原理与设计类课程、影视视听语言课程及计算机动画类课程。总体来看,美术造型基础、动画原理与设计、计算机动画这三大类课程的教师人数大致相当,而教授其他类课程的人数则较少。从学生角度来看,普遍对影视视听语言类课程、设计和设计思维类课程的需求较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教授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诉求还存在较大差距。③

笔者在调研中还发现,半数以上的院校表示有想开设但无法开设的课程,特别是实践应用类的课程。究其原因,主要是复合型师资缺乏。动画专业的复合型教师是把艺术和技术有机结合的创新型教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知识,能把工作中的直接经验、最新技术和成果用于教学,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由此,笔者认为,大学多引进吸收一些复合型教师或者多学科背景的教师,是解决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专业创作平台缺乏,专业实验室和教授团队有待搭建

作为一门对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专业,在动画的专业建设中,自然不能缺少专业的创作平台。不同于一些传统学科,动画专业对计算机及相关创作设备的依赖性强,而这些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是非常迅速的,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时刻关注此领域的动态,为教学提供行业内较为尖端的专业创作平台。

总体来看,虽然不同院校之间的专业设施差距较大,但大多数本科院校均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专业创作平台,如普通的PC机房、手绘教室、多媒体实验室等。可以说,这些基础设施保障了学生最基本的创作需求。如果想要建设一流的动画类专业,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其创作平台也必须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全面的创作支持。

但是,绝大多数院校在专业创作平台的建设中都未做到这一点。有些院校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机房,但除了机房外,再无其他设备,而且机器全部都是基于PC创作平台的。也有些一些院校因为条件所限,只为学生购置了极为简易的创作设备,学生利用这些简单的工具,如何能创作出专业级的优质作品?甚至有些院校还使用着那些早已淘汰了几代的产品,于是,学生也只能在教学中学习那些早已在市面上淘汰的知识和技术,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创作平台建设不好,如何要求学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呢?

(三)毕业生普遍就业于媒体行业,创作作品的应用领域需要拓宽

动画创作的应用领域在媒体行业内较为普遍。中国传媒大学西校区是依托东亿国际传媒产业园,打造国际影视传媒行业领先的聚集地,与北京CBD商圈连为一线。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或者仍在读的学生,都可以在西校区的产业园申请成立工作室,利用学校的传媒产业优势来培养自身的专业素养。众所周知的网络经典短片剧《功夫兔与菜包狗》的工作室和手机APP《声声》的创作团队就坐落在这里,这是动画专业优秀教师和创业学生率领的实训团队,为专业学生的实操训练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而大多数院校很难提供这样的媒体创作环境,造成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脱节。院校依托的整体行业环境可以不同,但无论何种背景都应该有步骤、有计划地向媒体行业倾斜。对于媒体行业平台的打造,也是动画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除了在媒体行业中有动画创作作品的身影,近年来在房地产行业营销、网络产品营销等领域,也逐渐显现了动画创作作品的优势。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动画专业的教学应当逐步与这些领域衔接起来,建立校企合作平台,走“学、研、产”一体化之路,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又能极大地拓宽毕业生就业领域,为动画专业的发展提供原动力。

结语

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正迎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动画教育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为促进我国动画专业教育的发展,高校应该进一步对动画专业进行剖析和探索,进一步明确教育方向,强化基础教育,突出特色教育,重视实践能力,打造高端、复合型的教育模式,同时,也要重视与业界的对接。我们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动画专业教育的发展会有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让动画专业高等教育得到有序、规范、持续的发展。

注释:

①数据主要来源: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2年统计数据.

②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新闻http:///article/20607.

③数据参考中国动画年鉴,2011.

参考文献:

[1]覃平,庞松鹤. 通过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J]. 高教论坛,2012(12).

[2]赵鹏. 动画人才培养模式与产业实践的对接[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3]韩明勇. 浅议中国动画产业人才培养[J]. 中国轻工教育,2011(2).

[4]牛冬冬. 学步中的困惑[D]. 陕西师范大学,2011.

[5]冯毓嵩. 我国高校动画专业教育现状及对策思考[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

第8篇:艺术教育行业分析范文

关 键 词:室内 环境艺术 教育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从发生本源上来说是人们对美好家居生活的营建,逐步拓展到工作环境、休闲环境、交往空间等更大的社会领域。这种发展正是人们经济生活不断扩展的结果,也是物质发展与精神需求提升的必然规律。因此室内设计作为人类对所处环境物质改造的集中艺术反映,记载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当代室内环境艺术及教育沿革

中国的环境艺术教育体系是在上世纪80年代,源自日本的室内艺术设计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并根据中国改革开放的迫切需要应运而生的。环境艺术最初的定位,完全是依附在室内设计范畴之上,确切地说是中国特色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

现代中国室内环境艺术,其开端是处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社会的逐步开放与物质的相对匮乏,要求通过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塑造出能够代表中国实力和潜力的环境面貌。因此,最初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也是基于这种社会需求而着重强调市政办公、涉外宾馆等公共建筑室内空间的装修与装潢。注重的是室内环境的艺术装饰和面貌展示。这种以公共建筑为开端的室内设计是现代中国该学科发展的特有模式。这也造成了早期的室内环境艺术教育片面局限于装饰、装修以及艺术的单纯堆砌之上,关注的焦点是公共建筑内部空间的形象展示,而非真正的人文关怀设计。在这一时期,环境艺术教育内容多由其他艺术学科衍生而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室内设计逐步走向大众,业内人士意识到室内设计并非简单的艺术堆砌。该时期的室内设计教育开始强化对建筑的理解和认识,在艺术教育的同时开始注重技术层面的问题。不同建筑形式与建筑功能对室内设计起到了应有的导向作用。在此基础上环境艺术教育经过了初期的摸索逐步开始体现出作为综合学科与交叉学科教育的特性。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日渐关注功能空间与人文因素的特性,这一时期对于设计师的培养是环境艺术教育的重点,并且推动了中国室内设计的发展。室内设计开始从政府行为逐渐归属到公众生活空间的设计。

其后,因为服务对象的扩大化,室内设计的多样化、风格化、功能化、人文化更为突出。环境艺术的教育开始导向于以人为本的艺术设计模式,同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逐步强调出功能与技术、生态与绿色的现代室内设计要求。该时期室内环境艺术教育,面向的是设计师极度匮乏的市场需求,因此教育仍然旨在培养设计师,属于精英教育层面。但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和人们对该行业细化的不断期许,人才需求呈现出多层面的发展,室内环境艺术教育从传统艺术教育的上层化、贵族化开始有所转变。

中国的环境艺术教育一直是随着社会需求的变更而不断调整的,并且教育的模式是针对设计师社会效应的反馈而不断更新的。因此环境艺术的发展在我国虽起步较晚,但因为学院派始终引领着行业导向并不断根据社会变化而调整着自身的教育步伐,所以在短短二三十年有着建筑行业无法比拟的发展优势(建筑行业发展主要受商业模式的设计院所影响,学院成果的社会转换实施较慢,因此近年来设计思想的发展速度远不及室内设计)。

二、室内环境艺术教育现状

各行业的发展都需要有厚重的培养土壤,尤其是服务大众的与技术相关的学科。其发展的后劲更是来源于社会的普遍关注与认同。公众的理解与认同将极大地影响行业的发展。室内环境艺术教育需要人才培养的多层面化,而且提高公众素质与公众认可度是该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行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需要教育规模的扩大。

同时专业发展与从业人员的增长必然导致社会分工的细化,也派生出不同的研究方向与领域。并且这种发展也融合了建筑学、城市规划、园林等相关学科内容。环境艺术设计逐渐分化为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两个主体专业研究方向。环境艺术教育的体系也随之演化。在这一时期室内环境艺术日趋发展成熟,其教育不再仅仅单层面关注功能、以人为本、生态,而是融合了各学科特长,开始寻求艺术教育的本源和学科总体发展的定位。

三、室内环境艺术教育的本源和定位

从中国教育体系的根基来看,室内环境艺术教育是源于外来文化的教育模式。该模式在中国土壤的传播和发展,在行业发展初期是适应于社会需要的,满足了阶段性民众对生存环境品质提升的迫切需求。但在经历了数十年追逐西方物质文明的发展热潮之后,人们逐渐冷静,民族精神逐渐苏醒。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突出民族个性、民族审美意识的环境空间,需要重新拾回东方文明的国际地位。因此在此时期需要室内环境艺术教育适应于发展需求,调整教育导向,促进该行业国际地位的确立。

事实上,中国的环境观是早于西方世界的,这种环境观与中国传统文化血脉相承,并且从今天来看,仍然具有先进的现实意义。在《大学》中,孔子写道:“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也就是说,对于外部环境的改造应先究其内因,如果放弃我们对自身的关怀,不能完善自身的感知、知识、美德、健康和人性,我们将缺乏克服和转变外在条件的能力。相应的,作为艺术教育,我们应先回归到人本身的素养修正之上。预施以技,先立其身。室内环境艺术教育应着重强化传统文化、国学及美学素养的培养,应加强学生对生活审美的感知,提升学生对人文关怀、自然关怀的认同。如果我们不理解中国美学元素与符号语言的相通性,又怎能理解中国环境文化的精髓?如果我们不理解传统建筑空间伦理格致的哲学思想,又怎能拥有华夏民族一脉相承的民族精神呢?因此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教育思想正是当代室内环境艺术教育的本源。我们所要继承的,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知识,而是传统文化思想,不是要求所有的设计都仿古,而是要求所有的设计都能够体现民族思想的意识渗透。

西安美院“大美术、大美院、大写意”的办学理念,为室内环境艺术教育发展提供了深厚的传统美学基础教育背景,同时大美术中对于环境美学意识以及应用美学的发展已有了明确的界定,“从一切为了美术到美术为了一切”的哲学理念也正是国际上美学发展的先进思想。

美国文学家梭罗曾说过,“诚然,绘一幅画、塑一座像或者创造几件美的东西,这样的才干实为可贵,但通过我们的眼和手去描绘、塑造周遭的氛围、环境,那要伟大得多。去改善生活的质量,这是最高明的艺术。”审美的环境正是每个人生活的介质,是环境的艺术、人类生活的艺术。显而易见环境艺术的教育应是深入浅出的,是耳濡目染的,是身体力行的。实践教学的意义正在于此。设计不应仅仅停留于图纸,设计应是整个构思到实施的过程。教育应贯穿于其中的每一个环节,是方法流程的学习,是框架体系的搭建,是知识点的不断填充与梳理。教授的应是思考问题的方法而绝非简单的答案,更何况作为艺术设计教育原本只是有规律可循,而无一定之规可依。实践正是一种要求学生依据规律自我探寻的教育方式。这也是应用美学教育的特色定位。

西安美院的室内环境设计教育正是在建筑环境艺术系的确立之后逐渐充实并确立特色导向的。对于当今的行业发展与社会需求,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也需要不断地探索与更新。身处西北,我们有责任挖掘、保存和发扬这块土地的精神,因此室内环境艺术教育应立足陕西地域文化特点,创建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现代室内设计教育体系。深研本土文化的丰沛资源,强调传统文化的古为今用,确立具有民族美学精神的现代室内设计教育根基,同时以生产、教学、科研相结合,作为室内设计教育办学的基本依据。以理论——实践——理论为基本模式,进行知识强化、应用与提升。强调理论联系实践,通过学生参与学院实际生产科研项目,大力拓展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同时多学科交叉性与知识教授系统性应是室内设计教学设置的基本依据。现代室内设计涉及到艺术、社会、科学、工程技术、人文心理等众多学科,是多学科的交叉领域。其教学设置就需要兼容并蓄,同时要具备知识搭建的连贯性与体系化。使学生能够在室内设计庞杂的知识学习中,脉络清晰地打下坚实的框架基础,以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对应掌握及扩充学习。今天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不再是过去一二十人的小班,而是一二百人的庞大课堂,多层面的因材施教,培养不同层面人才,能够适应当今社会生产的需要和当代教育的需要。但另一方面,教育的侧重点也不应仅仅停留在个体人才教育上,还应兼顾强化群体优势。既要体现个体教育所不能完成之事(例如整个古城的调研、考察、绘制和规划),还应体现在对学生的沟通、协作与设计组织能力的培养上。

第9篇:艺术教育行业分析范文

影视艺术教育中的文化责任是同时涉及影视传媒与艺术教育的交叉概念,是影视传媒的文化责任在高等院校艺术教育过程中的具体体现。作为特殊精神文化产品的影视传媒作品,尽管已经受到商业化的全面浸染,但其公共利益和文化责任仍然应超越于商业利益之上。而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艺术教育则必须肩负起对内培养文化精英、对外推动不同文化与文明相互理解融合这两种相辅相成的文化责任。影视艺术教育中文化责任的特殊性,就是要将影视传媒的文化责任贯穿于整体教学过程中,使高等教育的文化责任与影视传媒的文化责任融为一体。培养出具有文化责任的高素质影视专业人才,有效提升影视文化产业的品质与品格,并使其成为中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视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新媒体时代影视艺术教育中文化责任培养与建构的必要性

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尤其是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升级,已经大大改变了媒体的格局与影视艺术教育的状况,技术的力量前所未有地凸显出来。在这样的前提下,强调文化责任的培养与建构的必要性何在?

1.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当前,影视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全球化的重要表征之一,并且越来越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代表。近些年,我国的不少影视作品陆续走出国门,但相对于国家文化形象传播的需求来说,还远远不够。如果影视从业者缺乏自觉的文化责任意识,就会造成中华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版图中的缩减,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觉、自信、自强有害无益,更不必说提升本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影响力与竞争力了。

2.提升民族文化素质,影视传媒在为受众提供信息资讯、娱乐消遣的同时,还对提高受众的科技、文化、知识水平,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文化发生学的角度来看,影视媒体不仅仅是传播知识文化信息的媒介工具,而且其自身就是文化的创造者、生成者和构建者。影视艺术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文化责任培养,能让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自觉宣传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从而为提升受众的文化素质起到积极作用。

3.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科技的发展使影视传媒行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文化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但是随之出现的泛娱乐化、“三俗”等不良现象产生了不能忽视的负面影响,对其公信力、权威性以及影响力造成了严重削弱。唯有提升从业人员的文化责任感,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影视传媒行业健康发展。4.助力学生求职就业。高科技的发展使影视传媒行业的生产和传播正趋向智能化,技术操作变得越来越简单,若想成为行业精英,必需从单一的技能操作性人才转向既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又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而复合型人才应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与文化责任感,惟其如此才能制作出有思想性、艺术性而且符合现实需要的作品。让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就培养良好的文化责任感,有助于解决他们在日后的工作中“上手快后劲不足”的现象,能使他们具备厚积薄发的文化推动力。

三、影视艺术教育中文化责任培养的方法与策略

在新媒体时代,影视艺术教育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进行文化责任的培养?

1.教学环节的贯彻。影视艺术教育中,首要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学。教学与培养学生文化责任理应是相伴相生的同一个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让文化责任的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使其文化责任在学习专业技能的过程中成为不可或缺的底色。反映到教学环节的具体操作中,需要从三个方面努力。首先,教师在主观上要将培养学生的文化责任感当做教学的重要内容。有的教师在自身观念中就更加看重技术的教授,认为文化责任感是虚无缥缈之物,既无具体衡量标准,亦不能体现教学成果,因此根本不会在教学过程中提及。如此一来,学生更容易忽视。其次,文化责任感要反映到课堂理论教学过程中。在讲授影视专业理论知识时,要将知识点放置到社会、时代大背景中,通过对历史或现状的阐述,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明白其文化内涵。在选择课堂播放的影视片例时,要注意精心选择,既要符合专业知识的学习需要,又要考虑到片例在文化上对学生的影响,尤其是对于“三观”不正确的片例要坚决避免,若实在需要,则必须批判地分析,避免让学生产生价值观上的混乱。再次,影视拍摄实践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思考选题的思想内容及其文化内涵,避免单纯追求技术的炫酷。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影视专业的学生对特技制作兴趣盎然,对于拍摄内容的深层内涵却毫不关心,对于自己拍摄作品的技巧说得头头是道,被问及主题思想时却茫然不知。这是影视拍摄实践学习别突出也格外要注意避免的现象。

2.评价体系的建构。评价体系对于拍摄实践的影响显而易见。如果评价体系中文化责任成为缺失的一环,必然会影响业界的实践方向,对影视艺术的基础教育环节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当前各种各样的评奖活动、学术会议层出不穷,这些活动直接影响着评价体系的建构。评奖活动推崇哪一类的作品,往往就会将此类作品的创作推向一个创作。科学的评价体系不仅是业界的风向标,还应是影视教育的指路牌。正因如此,学界或业界在举办相关评奖活动时,文化责任理应是筛选作品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非仅仅考虑作品的火爆程度,比如票房如何、收视率多少等等。另外,相关研究部门或专业协会开以文化责任为出发点的评奖活动或会议,予以深入探讨,以引起重视。更重要的是,这些评奖活动或学术会议不应是小圈子里的封闭式的自说自话,而应走入校园,鼓励学生参与,以拓展其专业视野,并提升其学术素养,让学生们了解当前行业最前沿的信息资讯,知晓最新的行业评价标准,并尝试把它们与自己的理论学习与拍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3.学界与业界的沟通。与其他专业不同,影视传媒专业具有高度的实践性。一方面,影视传媒专业的学生要密切关注社会的发展,培养敏锐的感知力;另一方面,要即时了解本行业最新的前沿动态,用以指导自身的专业学习。这就需要学校提供或个人寻找更多与业界沟通的渠道,如参观、访问、座谈、实习等等。在沟通的过程中,要考察当前影视艺术领域的真实现状,尤其是文化责任缺失等问题,并深入探究这些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以及今后自己步入岗位之后的工作态度与方法,从而通过这些思考调整在学校中的学习内容,以备将来能够承担起作为影视传媒从业者所应担负的文化责任。

四、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尽管高科技已成为当前影视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影视行业要想健康可持续发展,文化责任始终是不可动摇的根基所在。影视艺术教育应既追随影视传媒业的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又充分重视对学生文化责任的培养,惟其如此,才能培养出既具有高度文化责任感、又具备较高实践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才能真正符合当前中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需要。

作者:王锟 单位: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参考文献:

①钟起惠:《从负责任的观点检视台湾电视台新闻部的例子》,《亚洲传媒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