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矿产资源投资风险范文

矿产资源投资风险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投资风险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矿产资源投资风险

第1篇:矿产资源投资风险范文

一、矿业的高风险因素

(一)地质风险因素

1、勘查风险

勘查风险是矿业项目中所固有的,勘查是在生产之前的活动,其中有着很长一段时间的准备期。勘查投资具有极高的风险性,但在高风险的下又具备高的回报率。一般矿产勘查的成功率较低就是投资中的高风险,由于未知的地质环境可以是复杂的,也可以是多样的。就影响了勘查的准确度,导致了勘查期间投资的高风险性,同时矿产的埋藏位置多数都较为隐蔽,这也大大加大了矿产勘查期间的风险性。同时勘查风险又具有周期长和高投入的特点分别是指矿产勘查成功周期长与成本投入。

2、储量风险

由于矿产资源贮存的隐蔽性和成分复杂多变,也给在矿业生产带来诸多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在矿业领域最为突出。由于这种不确定性给矿产的寻找和探明,乃至开采的过程中带来不同程度的风险。矿产投资主要针对矿产的储量,质量和开采成本进行决策,而这种不确定性也就导致投资风险的加大。有时仅管已经做了大量的地勘工作和可行性评估报告,但是仍旧有着一些不可预见的地质变化因素影响对于矿产储量的预测,这样一些往往预测较好的矿区,依然会出现亏损的风险。

(二)市场风险因素

市场风险因素主要分为:周期经济的影响、市场发达程度的制约。

1、周期经济的影响

矿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矿业投资的收益深受市场经济发展周期的影响,矿产品的市场价格是由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决定的。如,积年来煤炭行业的飞速发展,给煤炭投资带来了相当大利益,然而在近年来的煤炭价格却持续跌落,很多煤炭生产企业都在面临着亏损的风险。

2、市场发达程度的制约

矿业开发具有地域性强的特点,一些市场没能及时打开,随着对于矿产资源的无序开采,综合利用水平低,恶性竞争,以及浪费资源,不注重安全生产来加快生产进程这些都大大的抑制了矿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给正规矿业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风险。

(三)政策风险因素

政策风险因素主要为:产业政策风险、政府和投资者目标的协调、税收制度的风险。

1、产业政策风险

国家往往会对矿业生产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今年来国家对煤层气产业的各类优惠政策,加大了煤层气的开发力度,但是,同时国家也能出台一些影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大大的限制了一些矿产企业的经营生产。

2、政府和投资者目的协调

政府和投资者的目的就是实现利益最大化。投资者的目的就是追求快速收回本金,取得更多的资金回报,而政府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增加税收,并为社会提供一些新的就业市场,矿产是固定存在的,在投资前可能会受到当地政府的某些条件,也加大了投资的风险。

3、税收制度的风险

国家对税收制度的调整,直接影响着矿业投资的风险性,如,在煤层气产业中,国家几乎免收增值税,这样减少了税收的政策就能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收益,然而国家可能加大对某项矿产的税收力度这样就制约了矿产的开发,加大了投资风险。

(四)环境风险因素

在矿业的开采过程中,往往会带来对当地环境的生态土壤带来破坏,如阜新海州露天矿,不但对山体和水体进行了破坏,直接产生了一个长约4公里,宽约2公里的人工矿坑,严重的破坏了当地环境。破坏环境在做到环境恢复就要付出很大的投入,且难度极大。使投入成本增加。

(五)维简风险

矿山开采需要不断对工作场地进行拓展,通过不断的纵向和横向的拓展来弥补储量的不足,足够的矿产资源才是矿产企业的基本。而随着不断的破坏土地,矿业企业就要将这些基本建设就必须以一定的比例贯穿矿业生产的整个过程,也就需要源源不断资金流入,确保维持企业的简单再生产,但,维简投入的开拓工程,但是却没有很大的收益,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项目的收益。

二、风险控制战略

(一)地质风险控制战略

1、直接去的采矿权

已经形成的采矿区的矿产资源都是经过多种地勘手段的精细操作后已探明的矿区。可以通过向政府直接申请,有偿取得;也可以向合作伙伴处购买或出资或借用。

2、申请探矿权并投资勘查

对于一些经过初步地质工作的前景较好,矿体突出等地区。向政府申请探矿权,投入一定资金,得到实际情况后再进行开采。这样减少了购买采矿区的费用,仅仅作为勘查资金投入,有效的降低了风险,同时当风险出现时也能及时停止投入进而收回投资。

3、尽量多选取优质资源

通过获取优质的资源,能够减少资金的流入,降低市场风险,加大矿山的生产年限,获得更多的利益。

(二)市场风险控制战略

在矿业投资前,要充分做好矿产的市场调研,了解矿产的产品周期,不能以最低迷的时期价格来评估,也不能以最繁盛时期的价格进行决策,要考虑周全,同时理性投资,在控制优质资源的条件下,对未来矿产的价格做出预测,进而降低市场风险对矿业投资的影响。

(三)政策风险控制战略

面对国家的税收政策,对于矿业投资者来说,只能是被动接受的,但是投资者就要把握国家政策的最新动态。国家所追求的增加税收也是在企业生产值增强的条件下,国家往往会出台一些相对的优惠政策,这个时候作为相关矿产投资者就应该积极响应政策,以达到规避政策所带来的风险,进而增加收益。

(四)环境风险因素控制对策

在矿业投资时,一定要注意环境的保护,采取有效手段使生产矿区达到环保要求。在投资之前要对环境保护方面的费用严格考虑进去,避免存在不保护环境,破坏生态不给予治理的态度。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力度,增强环保意思,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以达到减少污染的战略需求,进行绿色开采。从而达到快速复垦,减少环境的负担。

(五)维简风险控制战略

矿业投资在预计效益的时候,要将维简的费用和更新改造费用,这样能够更加接近矿业生产的实际情况,能够降低风险。在矿山生产中,要加强维简计划管理,保证矿业生产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在保护好环境的基础上进而获得更多的利益。

三、结束语

第2篇:矿产资源投资风险范文

【关键词】勘查资本市场 矿产资源 勘查投资

一、引言

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有90%的能量和70%的原材料来源矿产资源。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消耗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近十年来主要矿产消耗增速高于GDP增长水平,由此而产生的资源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国内主要矿产探明储量对经济增长所需资源的保障程度不断降低,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大;另一方面,受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利用国外资源风险加大、成本持续增加。但是,我国矿产资源潜力巨大,资源探明储量只占矿产资源潜力的1/3。因此,缓解我国资源供需矛盾问题,需立足于国内,找到和发现新的资源,增加储量,增加资源供给,增强保障能力,必须增加对国内矿产勘查投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财政改革向公共支出的深化,依靠财政预算支出来加大勘查投资力度既不现实,也不符合矿产勘查的特点(参见图1)。矿产勘查投资具有风险高、投资额大、投资回收期长等特点,其特点难以通过银行贷款来融资。

二、资本市场的重要性

在生产要素的流动中,资本的流动居于主导地位,资本流向哪里,其他生产要素就会随之向哪里集聚。资源市场化配置,很大程度上是由掌握资本或资金权利的投资主体决定,资本的流动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的重新配置。

1、资本市场矿产勘查资金是主要来源渠道。在矿业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中,矿业资本市场是整个矿业运行基本的、重要的纽带。矿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一个成功的矿业项目往往需要数亿至数十亿美元的投资,跨国公司在短期很难拿出这笔资金,也必须要到资本市场上去融资。矿业资本市场不仅是分散矿业风险、建立多元的市场化风险配置机制最重要的制度措施,它为矿业企业创造多元化融资渠道的同时,也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供了一个市场化的平台,还为矿业企业的国际化即跨国矿业(集团)公司的形成,提供了恰当的资本扩展机制。

2、通过资本市场并购是增加资源储备的重要模式。近年来,资本市场不但是矿业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而且还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投资矿业。矿业公司通过资本市场的交易,出现了巨头之间的并购重组,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矿业市场的控制权也进一步落入少数巨头手中,跨国矿业巨头控制着全球矿业市场(参见图2、图3)。如今许多企业的资源储备,已从过去主要依靠增加投资进行资源的勘查、开发、储存等储备模式,转化为通过资本市场收购、重组等方式来扩大生产的储备模式。我国矿业企业要想做强、做大,较快捷的方式就是直接进入矿业资本市场,通过外部扩张迅速实现资本规模的扩大和资源储备的增加。

三、发展我国矿产勘查资本市场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上市条款和相关管理制度的规定只适应于大中型矿山开采企业,在沪深两地的上市公司中没有一家是专门从事资源勘查的企业。创业板上发行股票和上市交易条件对主要从事矿产风险勘查企业来讲,其门槛相对较高(参见表1)。勘查企业要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这就需要建立和发展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创建矿产风险勘查板块。建立和发展矿产风险勘查资本市场,不仅仅是解决了勘查资金问题,还可以推动地勘行业的改革与发展,促进投资作业一体化进程,使资金和技术得到有效组合,优化资源配置。虽然矿产勘查投资风险大,但其投资回报也高,以风险投资总额回报比较,找到一定规模的经济矿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大高于其他行业。矿产风险勘查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也为我国投资者增加了一个投资渠道,同时也有利于投资者分散投资风险和增加投资收入。其必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风险勘查资本市场是筹集勘查资金、分散勘查风险的必然要求。矿产风险勘查特点决定其负债融资(银行贷款、发行债券)方式难以发挥作用,必须依靠股权融资。随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深入,新增资源的勘查成本不断提高、风险加大,分散风险和大规模筹集资金必须依靠资本市场的有效支持,这需要一个健全的资本市场体系,不但有主板市场,还应建立矿产风险勘查板块。

2、矿产风险勘查资本市场是促进勘查主体发展的客观需要。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主体是矿山企业和地堪单位,虽然目前我国已有主板市场与中小企业板市场,但中小企业板基本上延续了主板市场的规则,上市的门槛还是很高;另一方面,矿业资本市场中没有勘查投资板块。因此,矿产风险勘查投资缺乏退出通道,造成矿产风险勘查投资的缺失,这样将阻碍矿产勘查企业进一步的发展,这也不利于我国资源勘查业的发展。

3、建立和发展勘查资本市场,完善矿业资本市场体系。更大程度地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利于国有矿业企业和地勘单位的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改组,提高资源保证程度。这不但是全面振兴矿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也是我国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国外矿产勘查资本市场发展主要经验与借鉴

国外发展实践经验表明,资本市场对矿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而矿业发展对资本市场的发展也有重要促进作用。澳大利亚的金融业就是与矿业的联姻才得以发展,加拿大在1890年为促进早期的资源勘探者提供开发资金而专门成立了矿业交易所,多伦多股票交易所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与之合并而成。从国外矿业资本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来看,有以下几点经验与借鉴。

第一,资本市场是矿产勘查资金的主要来源渠道。世界上的矿产勘查资金主要来自股市,其次来自银行。在加拿大,从事矿产风险勘查企业占风险市场上市企业的三分之一,加拿大国内有三分之二的矿产勘查公司在上市融资。

第二,勘查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完整的资本市场体系。不但有主板市场,更需要风险资本市场,风险市场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上市条款宽松。如多伦多股票交易所分为主办市场和风险市场,风险市场上市条件特别宽松。如对单纯依靠技术勘探的公司无净资产要求。

第三,成熟的资本市场不是一蹴而就,是通过不断建立和完善市场制度而发展起来的。如加拿大的国家法规――NI43-101就是在一系列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第四,政府、专业性组织、证券交易所等通力合作。在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政府制定和实施矿业政策以保证矿业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和社会的要求,证券交易所为上市和融资制定细致的条款,拥有众多专门知识(如独立地质分析师)组成的中介服务机构为资源公司(勘查企业)上市等提供大量而细致的服务,由银行、证券管理委员会、采矿协会、金融分析委员会、其他协会组成的团体起草和制定各种管理标准。

五、结论与建议

建立和发展我国勘查资本市场,完善矿业资本市场体系,需要政府、企业、中介的大力合作,密切配合,共同推动。

第一,政府管理部门将建立和发展矿产风险勘查资本市场纳入正式日程,确立矿产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发展目标、步骤以及相关制度改革与政策研究调整。改变政府行为方式,建立起开放、高效、稳定的矿业投资环境。

第二,证券、银行、科研机构等有效合作,研究我国矿产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建立与发展方案,制定适合矿产风险勘查行业特性的融资条款,矿产勘查投资融资方式创新。

第3篇:矿产资源投资风险范文

[关键词]矿产 地质勘查 风险 措施

中图分类号:G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2-0269-01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猛,工业化的发展道路离不开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采。云南地区有色金属矿藏资源丰富,在清朝的时候云南矿业就有了很好的发展。做好矿产地质勘查是保证安全开采的前提,但是一般矿产资源都个有隐蔽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导致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另外,由于地质条件复杂,不但影响到矿产开采的质量,同时还有可能会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到地质勘查、开采工作的顺利开展,不利于矿产行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有许多矿产企业在开发矿产资源时,需要进行地质勘查,所以研究矿产地质勘查风险的成因及应对策略,对于提升地质勘查的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1.矿产地质勘查风险种类及成因分析

1.1 市场风险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风险是矿产地质勘查中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矿产企业进行矿产地质勘查的目的是在探索到矿产资源以后,进行开采相应的矿产资源,进而向市场供应相关资源,以获得收益,而由于市场是瞬息万变的,许多矿产资源的价格也在随时变动,如果矿产企业对于矿产资源的价格走势预测不够准确,在矿产资源价格下行时,投资勘查矿产,那么往往会遭遇很大的市场风险。

1.2 技术风险

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地表矿和浅部矿已经被探明或正在开采,因此当前矿产地质勘查主要是寻找深部矿或发现新的矿床,虽然矿点众多,但是矿产资源的矿藏丰度在逐步降低,因此发现新的经济矿床的几率也在不断降低,目前一般只有1%左右。地质环境的复杂多变和找矿难度的加大,使得矿产地质勘查的技术风险也越来越高。此外,对于许多矿产企业来说,采用的地质勘查技术也会影响地质勘查结果,如果只采用某些单一的、传统的地质勘查技术,如地质填图法、地球化学勘探等,而不加入先进的遥感技术等,会使矿产地质勘查的准确率不能得到保证,地质勘查的技术风险一般直接影响矿产地质的勘查结果。

1.3 经济风险

矿产企业和地质勘查单位进行的矿产地质勘查工作,都有其经济性原则,即矿产地质勘查首先专注于那些能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矿种和矿床,对那些紧缺矿产资源和在国际上有较大竞争力的矿产矿山要加大勘查力度,使地质勘查工作能够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一般地,矿产地质勘查对于其成本和可能带来的产出,有一个大概的估计,但是由于矿床地质条件的多变性,使得矿产地质勘查真实发生的成本和产出,可能与期望值之间存在出入,如果出入过大,超出企业和勘查单位承受的上限,则说明矿产地质勘查的经济风险较大。

1.4 政策风险

矿产地质勘查时矿产投资经营的重要内容,而企业投资经营需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作保障,这是降低矿产企业政策风险的前提。当前我国矿产市场体系机制尚不完善,国家法律规定,所有的矿产资源都归国家所有,探矿权与采矿权实际上是分离的,在近年来的矿产开采纠纷中,政府一直扮演着管理者和投资参与者的角色,投资者与政府的关系成为关键。此外,国家还有可能在矿产投资过程中调整税率,而这将会影响矿业投资,影响矿产投资勘查。因此,矿产地质勘查中的政策风险主要取决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取决于政府的态度和矿产投资者与政府的关系。

2.矿产地质勘查风险的应对措施

2.1 加强行业监管力度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下,政策对于矿产投资经营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而矿产投资经营直接影响着矿产地质勘查。一方面,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政策,规范矿产资源出让和矿产开采审批制度,提高矿产行业进入门槛,保证进入矿产勘查和开采行业的企业都有更高的资质,让技术实力和资金实力更加雄厚的矿产企业保存下来,杜绝一些不符合资质的企业盲目追求利益和过分冒险的行为,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的宏观管理。另一方面,通过政策的监管,避免矿产地质勘查项目盲目上马,去除矿产开采行业内的泡沫,促进矿产地质勘查行业和开采行业的健康发展。

2.2 推进矿产勘查市场化进程

推进矿产勘查市场化进程,就意味着矿产地质勘查更主要是由市场经济主体,即企业来开展,在地质勘查行业内树立风险意识,建立风险机制。同时要建立国家级省级地质勘查数据、信息、资料和技术的共享平台,让地质勘探信息和技术成果能够在全行业内共享,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勘查风险。此外,探索建立矿产品交易市场和专门服务于矿产勘查的资本市场,其中建立矿产品交易市场,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操作,来降低矿产品价格的短期波动,减少矿产品价格长期预测的不确定性;而服务于矿产勘查的资本市场,可以为矿产地质勘查项目的实施提供大量资本,降低投资风险。

2.3 加快地质勘查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加快矿产地质勘查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要创新地质勘查项目研判技术。地质勘查项目的研判技术关系到矿产地质勘查是否应该进一步开发,矿产投资是否继续进行。其次是地质勘查施工规程的创新与应用,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时,应该严格遵照各环节工作的量化标准,尽量避免因为人为疏忽而导致的风险,既要保证相应的施工安全,同时也能保证勘查结果足够准确,发挥应有的效益。目前在矿产地质勘查中应用较多的技术是以下两种:

1)物探法

想要探查深部矿,有必要加强对成矿体系的研讨,对矿床的类型构成必须知道,把握矿床空间分布的特征。物探技能的运用能够有利于寻觅动力矿藏、非金属矿床以及有色金属矿藏等,其首要研讨的内容包含重力、电、磁效应、地热、放射以及地震。在进行地质勘查时确定是不是运用此种勘查技能,有必要对勘查区域地层、矿石以及岩体等进行测量,精确把握各种参数以及功能,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并依据分析成果来确定是不是运用。

2)地磁测量法

地磁测量首要是以不同时刻不一样空间地球磁场变化数据为根底,对其进行研讨并判别矿产资源方位的一种勘查办法。地磁测量可分为陆地磁测、海洋磁测、航空磁测和卫星磁测。根据测量的范围不一样地磁测量又可分为地方性测量、区域性测量和全球性测量。海洋磁测是利用船只携带仪器在海洋进行的地磁测量的一种方法,对获取海洋地底信息、研讨海洋地质以及编制地磁图等供给了重要的数据根底。陆地磁测首要是通过使用质子旋转磁力仪来测量地磁强度,为地质矿产的勘查供给数据支撑。区域航空磁测首要是使用航空磁测材料对地球进行大范围的物理测量,以此来判别断裂、磁性地层等。航空磁测广泛地应用于勘查石油矿、金属矿和地质构造研究等方面等具有重要作用。

2.4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对于矿产地质勘查而言,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降低地质勘查风险,既需要工作人员拥有敬业的工作态度,也需要其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地质勘查人员的综合素质。此外,矿产地质勘查队伍中还需要有用专业的技术团队以及行业相关的财经法规学专家,促进地质勘查工作的进展,提高勘查队伍整体技术应用能力,降低矿产地质勘查中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经济风险和政策风险。

3.结语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矿产地质勘查也逐步市场化,众多矿产企业开始投资来开展矿产地质勘查工作。而由于地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市场环境的多变性,地质勘查存在着众多风险,也影响着矿产投资,因此矿产地质勘查单位要对地质勘查中风险形式和成因予以分析,加强技术创新和队伍建设,建立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风险利益机制。

参考文献

[1] 贾楠生.矿产地质勘查风险的成因及规避策略[J]煤炭技术,2013(8).

第4篇:矿产资源投资风险范文

关键词:固体矿产勘查;形势;对策

中图分类号:U469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固体矿产资源相对短缺。固体矿产资源作为实现我国工业化进程必需的能源储备,准确、快速勘探矿产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工程概况

安徽省某市13.26亿青东煤矿项目某矿业集团;大投入、大开发、大跨越;发展战略的重要投资项目。矿井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境内,井田面积57.85平方公里,地质储量4.7亿吨,可采储量1.7亿吨。煤种以低硫、特低-低磷、中灰、中-高挥发份、中高-高热值的焦煤为主、肥煤次之,具有良好的结焦性能,其精煤可作较为理想的炼焦用煤。矿井年设计能力180万吨,设计生产年限68.7年,工期36个月。

1、固体矿产勘查面临的问题

1.1.固体矿产勘查资金不足

资金是固体矿产勘查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它为矿产勘查提供物质基础。资金投入不足对我国矿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资金投入不足主要是(1)由于我国政府部门和地方各企业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投入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而且固体矿产勘查投资风险大,多数矿产勘查资金投入大、资金回收周期长,因此导致资金投入缓慢,进而使投入资金的结构不平衡;(2)由于缺乏长效机制,长期依靠的公益性资金的投入也微乎其微。政府部门对此类性质的矿产勘查投入的责任模糊不清;(3)我国矿产资源市场还没有健全,致使买卖信息不对称,造成了金融市场上的融资困难。这些原因都造成了固体矿产勘查投入明显不足。

1.2. 固体矿产勘点转向

建国初期,我国地质勘探的方向主要是露头矿、高品质、高质量和浅位矿。但是在建国起初,我国的经济,特别是工业发展很缓慢,所以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大,矿山的开采力度自然也不大。随着我国迎来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原先的矿产资源已明显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这些年的开采,现在矿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和资源殆尽。所以矿产资源面临短缺。在这种形势的迫使下,我国的矿产地质勘查方向不得不转到隐伏矿和深位矿。不完整的勘查经验和落后的勘查技术已经阻碍了勘查方向转变。

1.3. 固体矿产勘查人才稀缺

解放时期,地质矿产勘查产出比还是相当高的,很多人愿意投身到矿产勘查的行业当中去,涌现了很多人才。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由于矿产地质勘探投入不足,勘探地质行业一度从解放时期的繁荣景象走向衰退,很多以前的技术人员放弃地质找矿,从事其他的行业,甚至是整个勘查团队转行,造成矿产勘查人才大量流失,同时一些开设地质学的科研院校也取消了此类专业。由于地质勘查有很高的实践性、理论性、这导致了地质勘查行业出现了技术人才的断层现象。地质勘查工作需要大量的实践性探索,因此对于那些刚毕业的学生来说无法胜任。

1.4. 固体矿产勘查技术落后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很多更新、更好、更准确的地质勘查技术被发现。但是我国的勘查技术人员还在使用比较传统的勘查技术,对于新的技术、新的方法还不能熟练掌握,难以应用到实际的勘查工作中,从一定程度上使矿产勘查工作不能顺利进行,这极大的阻碍新的矿产矿地的发现。

1.5.固体矿产勘查体制落后

我国现有的地质勘查单位绝大部分都是在解放时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国家既是出资人和收益人,而且对矿产勘查行业管得过严、过死,这样就导致私人无论是在资产、人员、装备、机制、特别是独立融资的能力、抵抗风险的能力与市场匹配的条件差距甚远。私人投资矿产勘查行业变得举步维艰,但是在如今市场经济体制下,这种模式阻碍了矿产勘查的发展,不利于矿产勘查行业的扩大发展,以前的勘查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2、矿产资源勘查面临不利形势的解决方法

2.1.重视勘查理论研究加强勘查深度广度

加强勘查理论研究工作包括深部流体成矿理论、构造成矿、矿床成矿、地质力学理论、地球化学障碍理论等提高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储备更好满足矿床资源开发工作需要。另外还要重视航空物探遥感、高性能计算机、电磁学等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提高勘查的深度和广度捉进勘查工作效率提高。

2.2.善于利用各种资本降低勘查投资风险

综合运用国家投资、企业资金、矿权、技术服务、劳务、投资基金等各项资金胸建科学合理的资金体系确保勘查工作费用到位。勘查单位、矿产企业也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有条件的可以申请和利用专项资金,并加强资金管理,确保各项资金落实到位更好的为勘查工作服务。另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还需要拓宽融资渠道将各类证券、基金引入勘查基金,降低投资风险更好的满足勘查工作需要。

2.3深化勘查机制改革推动技术创新发展

深化勘查单位改革减少对它们的束缚将勘查单位推向市场使其成为市场活动的参与者和竞争者。在这样的体制机制下勘查单位能够更好的参与市场竞争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在市场体制下,通过制定相应发展计划能够更好的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将知识、技术、服务等各项要素都参与分配工作中,有利于增强矿产资源勘查单位的活力。深化矿产资源勘查体制改革,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为勘查单位更好参与市场竞争奠定基础。勘查单位自身也要加强学习重视理论方法和技术经验的总结不断增强自身综合实力加强对矿产资源勘查的研究工作不断增强科研实力捉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高勘查工作水平。

2.4.引进先进矿产勘查技术

先进的矿产勘查技术对整个勘查活动意义重大。不断引进先进的勘查技术,提高矿产资源勘查效率和准确度。目前地质矿产勘查的先进技术主要有以卫星和雷达为技术手段的卫星遥感技术、以计算机数据处理和信息采集为应用的物理探索技术、以化学为基础的地质分析和各种偏心提取技术、深部钻探技术、信息技术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这就要求地质勘查人员能够熟悉操作先进的设备和仪器。因此必须加强对勘查技术人员的仪器操作技术培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有更多精确、复杂的设备被发明,必须及时更新勘查设备,提高矿床勘查的成功率,使其勘查工作能够迅速地实施。

2.5.加强矿产勘查理论研究

研究矿床形成的基本原理就是成矿作用的动力学问题,它是地球化学过程动力学的分支。因此加强矿产勘查理论研究特别是隐伏矿、深部矿理论研究,通过成矿模式建立相应的勘查模式。对已有的矿床还应进行反复研究和总结,在新矿床的预测方面,对已有的理论、假说、不应照搬,也不应全盘接受。不应仅限于对已知矿床的研究,不能只满足于采集一些证据性的数据和样品得到学术上的结论。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正理论、形成新的理论指导。这样对于隐伏矿和深部矿的发现就变得更加容易。然后结合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特点,依照自身的实践经验,合理和正确选择矿产勘查靶区,增加发现矿山的成功率,依靠先进的技术,寻找新的矿产资源。

结语

综上所述,梳理出创新地质成矿规律和矿床成因类型和找矿新类型、新层位的认识与发现,以及勘查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勘查组织方式等,取得重大进展的主要勘查经验。

参考文献:

[1]姚华军,刘伯恩,陈俊楠,荣冬梅.当前矿业经济形势及未来展望[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4,01:4-7.

第5篇:矿产资源投资风险范文

[关键字]资源资金化 资本化 证券化 市场化

资源资金化不仅是有效开发利用资源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载体。

一、资源资金化的含义及其必要性

1.资源资金化的含义

资源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前者如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等;后者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经过劳动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本文所研究的资源特指自然资源中的矿产资源,资源资金化路径选择特指矿产资源资金化的路径选择。

资源资金化是指在明确界定资源产权的基础上,对于那些已探明经济可采储量的资源,通过市场化运作,募集发展资金,推动资源开发,实现固化资源转化为发展资金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手段。在实现资源资金化的路径选择上,对于资金实力较为雄厚的大型企业,可通过直接开发所掌控的资源来实现;而对于资金实力相对较弱的企业,不仅取得矿权的初始投资资金有限,开发投资资金更是捉襟见肘,因此,借助金融机构,实施“长链化”运作,则可以取得“柳暗花明”的成效。“长链化”运作一般包含四个递进层次:资本化、证券化、市场化和资金化。资本化就是通过合理的机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在明晰产权基础上,对资源进行价值评估,确定合理的市场价值,实现资源价值资本化。证券化则是在资源完成价值资本化后,通过市场化运作,在金融市场通过资本权益证券化,实现固化资源的流动和可变现。市场化是在证券化后,通过证券权益在资本市场自由交易,达到融通资金的目的。资金化则是在上述运作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变资金、资金促发展的目标。

可见,“长链化”下资源资金化遵循的路径是:资源价值资本化资本证券化证券市场化资源资金化经济发展。

2.“长链化”下资源资金化的必要性

流动是一切资本的客观属性,资本只有在流动中才能优化配置并实现保值增值。矿产资源也是资本,也必须“流动”,否则,只能导致资源价值的长期沉淀。

实施“长链化”下资源资金化,一是有利于借助金融市场,提高固化资源流动性,实现国有资产的布局结构调整,最大程度地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二是有利于创新市场化融资路径,加大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撑力度。三是有利于调动国家、企业、个人三方面的积极性,把社会上的一切盈余资金尽可能地筹集起来,从而实现对资源开发和项目建设投资。四是改变了政府对国有资产的持有方式,实现了以虚拟资本的形式掌控资源,并通过资本收益权实现对国有资产的价值管理。五是通过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分散投资风险,促进资金循环。六是有利于企业产权制度的创新和企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和组织效率。

二、“长链化”下资源资金化的路径选择

“长链化”下资源资金化依赖的基本路径有两个关键环节,一是资本证券化;二是证券市场化。具体讲,“长链化”下资源资金化有两种发展模式:一是“资源+初始投资+信托受益券+资金”模式,二是“资源+初始投资+资源抵押证券+资金”模式。

(一)“资源+初始投资+信托受益券+营运资金”模式

1.路径分析

该模式主要是在探明矿藏经济可采储量的基础上,国家以增加注册资本或企业有偿购买方式,将矿产资源的采矿权配置给国有矿山公司,矿山公司以所取得的矿权为担保物(抵押物),通过信托公司发行贷款型信托受益券或股权型信托收益券募集发展资金开发矿产。对于发行贷款型信托受益券融资方式,矿山公司用资源开发收益,以分期或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方式赎回信托受益券,如果矿山公司无力回购贷款型信托受益券,信托公司可以按照事先约定,通过法院依法将矿山公司的采矿权或其他担保资产拍卖给有资质的受让主体,以其拍卖所得补偿投资者,如果拍卖所得不足以弥补投资者损失时,发行信托受益券的担保机构承担连带责任。对于发行股权型信托收益券融资方式,则按照约定条件分期支付投资收益并在到期后按照约定金额回购收益券。股权型信托收益券的投资者由于其身份属于股东性质,其投资风险相对较大。

矿山公司利用筹集资本扩大经营规模,时机成熟时,矿山公司可以通过境内或境外独立上市、买壳上市、定向增发等途径实施资本运作,整合其他矿山公司或深层开发其他矿山资源。实现滚动发展,从而走上一条“资源变资金,资金收资源”的良性滚动发展之路。这样,从基本市场化发展为深度市场化,既实现了融资目标,又完善了投融资体系。

在上述运作方式下,无论是贷款型信托收益券还是股权型信托收益券的投资者,都可以借助金融市场,通过市场交易提前收回资本并转嫁风险。

贷款型信托收益券融资路径可以下图示之(股权型信托收益券融资路径基本相同,略)。

2.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

(1)采矿权抵押的法律合规性。根据2000年10月31日,国土资源部的《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国土资发[2000]309号)第五十五条规定,矿业权抵押是指矿业权人依照有关法律作为债务人以其拥有的矿业权在不转移占有的前提下,向债权人提供担保的行为。以矿业权作为抵押的债务人为抵押人,债权人为抵押权人,提供担保的矿业权为抵押物。可见,矿业权,即探矿权、采矿权是可以抵押的。也就是说,在法律上是可行的。

(2)发行信托受益券的法律合规性。根据我国《信托法》的有关规定,发行信托受益券并非法律明确的禁止行为。2004年12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实施的《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流通审核规则》,实际上就已经为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流通扫清了障碍。2005年3月国家开发银行推出的资产支撑证券ABS,更是推动了发行信托受益券工作的发展。

3.涉及的主要风险及管理手段

该模式运作过程中,对投资者而言,涉及的风险主要是矿产的品质风险、冶炼的技术风险、矿山公司的经营风险、矿产品价格波动的市场风险、担保公司的信用风险、信托公司的道德风险和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风险等。对于矿产品质风险、冶炼的技术风险和政策风险需要项目开发前深入调研,详细分析其投资价值的可行性、技术的可行性和政策的符合性;对于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则需要通过有形的法律约束及无形的诚信约束予以防范,对于经营风险则涉及矿山公司的组织管理、经营理念、运作质量等,信托公司和担保公司作为相关利益责任主体,则需要实施必要的监督和约束。

4.技术操作问题

技术操作需要由信托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具体实施。

(二)“资源+初始投资+资源收益抵押证券+资金”模式

该模式是指在明确界定资源产权的基础上,对于那些已探明经济可采储量的资源,以其未来的收益现金流作为抵押,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资源收益抵押证券”的方式进行变现性融资,从而使投资者与投资标的物之间的直接的物权关系转化债权性质(或所有权性质)的有价证券形式,从而最终实现资源优势到商品优势、经济优势、竞争优势的转变。该方式是最为直接和有效的,但涉及财务、法律等诸多约束,操作难度较大,需要政策支持。

三、实施“长链化”下资源资金化应注意的问题

资源资金化是一项复杂的、创新性系统金融工程,从宏观层面上讲,在实施过程中,必须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坚持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市场导向原则

实施资源资金化,应坚持“资源政府掌控、宏观调节、市场配置、平台运作、保值增值”的原则,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为根本,合理开发,有序开发。同时,还必须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推动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化发展。

(二)科学论证资源优势,提高社会投资的积极性

这是实施资源资金化的重要前提或基本的先决条件。因此,应对拟实施资源资金化途径开发的矿产资源的矿藏储量、矿产品味、质量结构和开发价值等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科学论证,分析和预测其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通过对资源优势进行有较高说服力的、较高满足投资期望值的论证,充分展示资源开发的现实可能性和诱人前景,扩大社会公众对资源信托受益券的投资力度,实现融资发展的初衷。

第6篇:矿产资源投资风险范文

【关键词】对外投资;并购收购;主要措施;规避风险

国家近几年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就是要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我国各类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主动参与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企业发展空间,提升企业竞争力。目前,国内中小企业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后备资源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矿产资源开发粗放,只注重开发不注重保护,地质生态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矿产资源结构性短缺、供需失衡,矿业结构不尽合理。铜、铅、锌、铝、稀土、原煤等矿产相对冶炼能力缺口大,非金属矿产相对于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的开发明显滞后。在产业结构上存在重开采、轻加工,重金属能源矿产、轻非金属矿产的状况,不能充分将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矿山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低下。二是地质勘查工作滞后,后备资源储量不足,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内已发现的中小型金属矿床及大多数非金属矿床地质工作程度低,可供矿山建设的基础储量少,不能满足矿山设计需要。三是国内外“ 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勘查开发机制不完善。对国外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投资机制尚未形成,加之有的国家投资环境差,对外投融资渠道不畅,使得中小企业“走出去”发展将遇到诸多困难。

一、中小企业“走出去”的主要形式包括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可充分利用我国对外投资与合作的促进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支持政策、信贷支持政策、保险支持政策、税收支持政策、外汇支持政策。近几年企业对外投资投资和合作业务发展迅速,领域日益拓宽,投资方式不断创新。截至2010年底,境外中资企业的资产总额超过1.6万亿美元,雇用员工130万人,其中外方人员60万人,2010年实现年销售收入6000亿美元,同比增长31.1%。通过对外投资与经济合作,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一)可利用财政支持政策。主要资助境外投资包括境外矿业合作,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对外设计咨询等。资助重点包括境外投资合作类:以跨国并购方式开展的对外投资、设立境外研发中心、境外加工贸易、进入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实施项目;对外承包工程类等承包项目。资助范围为项目前期费用、资源回运、“走出去”人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境外突发事件处置费用、境外研发中心专利注册费用、贷款贴息、对外承包工程保函风险专项资金。此外,中小企业还可充分利用国家给于中小企业的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包括境外展览会、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软件出口企业和各类产品认证费;国际市场宣传推介、宣传材料翻译制作费、企业网站设计开发费、境外广告费等。

(二)可利用信贷支持政策。主要包括商业信贷、优惠出口买方信贷等多种信贷形式。目前,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各大商业银行都正积极开展相关业务。

(三)可利用税收支持政策。国家出台了出口退税、避免双重征税等优惠政策,并规定企业开展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因驻在国(地区)发生战争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损失较大的,可对其境外所得给予一年减征或免征所得税的照顾。

(四)可利用保险支持政策。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于2001年12月成立,承接出口信用保险和对外投资保险等业务。目前,支持“走出去”业务的承保额超过100亿美元。

(五)可利用外汇支持政策。国家外汇管理局了《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将境外直接投资外汇资金来源审查,由事前审查改为事后登记,同时取消了资金汇出核准,允许境内机构在其境外项目的筹建阶段,汇出投资总额一定比例的前期费用。

二、中小企业“走出去”要充分享受上述优惠政策,必须还要严格遵循对外投资与经济合作的管理制度,这些都是企业规避风险和利用我国对外投资与合作的促进优惠政策必须做到的。

(一)遵循对外投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在境外开办企业(金融企业除外)核准制度、境外投资综合绩效评价制度、境外投资联合年检制度、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制度 、境外中资企业(机构)报到登记制度、境外并购事前报告制度、驻外经商机构一线监管制度、境外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网上备案制度、境外开办企业核准制度。

1.商务部下发《境外投资管理办法》,用于规范企业行为,一是下放核准权限,商务部仅保留对少数重大的、涉及多国利益的境外投资以及在未建交国、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境外投资等,地方企业其他境外投资由省级商务部主管部门负责;二是简化核准程序和企业申报材料,缩短核准时限。企业绝大多数境外投资只须填写并提交《境外投资申请表》,中小企业一般境外投资事项不再征求意见。

2.境外开办企业核准制度(续)。商务主管部门主要从双边政治和经贸关系、国家经济安全、履行国际义务等方面进行审核,帮助企业规避风险。但一般境外投资经济技术可行性由企业自行负责。

3.境外投资综合绩效评价制度。主要要求企业对资产运营效益、资产质量、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和社会贡献进行评价。此项评价结果将用于对企业境外投资的宏观管理和监督,对引导企业选择投资方向和投资领域特别有益。

4.境外投资联合年检制度。由各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和外汇分局负责地方企业境外投资的年检工作;其中有关外汇内容,由其所在地外汇管理部门负责。

5.境外并购事前报告制度。根据商务部关于《企业境外并购事项前期报告制度》的通知要求,企业在确定境外并购意向后,须及时向商务部及地方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地方省级外汇管理部门报告。

6.境外中资企业(机构)报到登记制度。根据商务部2005年关于印发《境外中资企业(机构)报到登记制度》的通知要求,中资企业在投资所在国办理完毕注册登记手续之日起30日内,向我驻当地使(领)馆经商处(室)报到登记,各驻外经商机构将建立中资企业档案,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与中资企业的联系,做好协调指导服务。该项制度帮助企业在驻在国或中资企业发生突发事件时,各经商处 (室) 将及时预警信息,协助安排与处置,保护企业及人员的各项权益。

7.境外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网上备案制度。境内企业拟在境外从事矿产资源勘探、开采、加工等经济活动的,在跟踪筹备阶段需向商务部和国土资源部办理备案。境外中资控股企业拟从事上述经济活动,由境内企业办理。商务部在“对外投资合作信息服统”上建立了“境外矿产资源开发备案系统”。此项工作企业一定要重视,类似于网上执照,是享受该项优惠条件的前提。

(二)企业可利用国家建立的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的服务体系,主要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投资导向、搭建交流平台、完善政府间合作框架、建立部际协调工作机制、加强人才培训、构筑境外安全网络。国家建立了《境外投资国别环境库》、《国别投资障碍报告制度》,并在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网站上定期《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对外承包工程国别产业导向目录》,指导企业“走出去”,有效规避投资风险。同时,国家建立“走出去”部际协调工作机制,主要包括境外中资企业和人员安全协调小组、境外投资管理工作联系机、境外劳务纠纷或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境外矿产资源开发部际工作机制,制订了《处置境外经济合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为企业构筑了境外安全网络。

(三)国内大部分企业“走出去”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是总量比较小;二是企业实力尚有差距,主要缺理念、缺经验、缺管理、缺人才、缺资金;一些中小企业对外投资是亏损的,投资前可行性研究或尽职调查不够深入确实,企业管理经验水平和国际化人才明显不足,也缺乏可持续的国际核心竞争力,包括自主研发能力及关键的核心技术;投资并购后的跨国整合能力不足,也会遇到工会、环保、人身安全等诸多问题;三是政策支持仍需完善;四是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国际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抬头,经济活动泛政治化,以公平贸易为借口,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过多的国际责任和义务,部分国家在市场准入方面设置障碍,企业“走出去”的实际困难不少。五是经营秩序有待规范,企业之间矿产资源开发领域无序竞争问题,境外工程承包低价竞争问题;六是开发资源现行政策措施有不足,立法滞后,监管缺位,财政和金融支持不能满足需求,公共服务尚未完善到位。总之,今后5-15年是我国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机遇期,外部发展环境总体有利,内部条件日益具备。中小企业产业水平明显提升,“走出去”的经验日益丰富,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

1.大力培育中小企业早日成为跨国公司。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大力开展对外投资合作,通过并购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公司知名品牌、先进技术及营销网络,实现规模和市场的有效扩张,发展壮大市场竞争主体。

2.加快发展境外加工贸易。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灵活机制的竞争优势,到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按照市场规则、平等互利、循序渐进、注重实效的原则,建立境外生产加工基地和营销网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提高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更好地利用跨国公司的研发、生产、营销等体系加快自身发展。

3.扩大境外资源开发合作。在坚持立足国内、节约优先的前提下,扩大境外重要矿产等资源的合作开发,实施长期贸易战略,拓展境外资源合作的渠道和领域。积极、稳妥、可持续地开发利用境外矿产资源。

4.创造条件积极参与对外承包工程。在做好海外矿山资源工作同时,积极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以带资承包、总承包、BOT等国际通行方式,到境外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中小企业设备、材料、技术和服务出口。

5.稳步发展对外劳务合作。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巩固和拓展对外劳务合作的领域和市场。加强对外派人员培训,提高外派人员素质,提高中小企业跨国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

6.推动中小企业到境外从事贸易分销、期货、物流、企业管理的交流,增强国际竞争力。

7.优化中小企业企业结构。坚持扶优扶强、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形成高新技术产品为主导,原料、冶炼、加工企业分工合作的企业梯队。

8.优化企业管理结构。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推进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的变革,促进企业从生产经营型向品牌经营型、资本经营型发展,注重主业发展,核心业务能力培育和整体优势发挥。同时,突出以人为本理念,加强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队伍建设,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广泛实施国内外人才战略,营造尊重人才、用好人才的新机制;创建先进的企业文化,增强职工凝聚力;强化质量、成本、资金、营销管理为重点的企业管理,完善各项专业管理和基础管理工作。

9.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促进中小企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着力推进营销创新,不断提高物流效率和市场占有率。注重细分市场,保有传统市场,开辟国外市场,鼓励企业在能源、原材料和制造加工产业等方面与国外开展合作,重点引进高新技术、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的外资项目。

第7篇:矿产资源投资风险范文

中国大规模的海外投资被视为“中国崛起”的新标志。然而,海外投资规模的急剧扩大、资产份额的快速提升,也意味着海外投资风险的日益加大,中国要学会跨国投资的风险管理,提高中国的海外经济利益。

首先是投资保护主义风险。近几年,发达国家以威胁国家战略安全为由,使中国企业海外资产并购频频受阻。美国经济分析局统计显示,中国对美国历年投资存量仅为23亿美元,是美国外资直接投资存量的千分之一。深处债务危机困扰的欧盟对中国企业的并购也深感不安。近期欧盟有意效仿美国在1975年成立外国在美投资委员会(CFIUS),希望设立一个新机构负责对外国企业投资和收购本国企业进行安全审查。

第二,海外投资成本上升风险。比如,中国每年从澳大利亚进口大量资源。然而,继欧盟率先通过碳排放交易体系之后,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近期宣布,计划在明年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征碳排放税,三年后还将引进碳交易排放机制,以降低澳大利亚碳排放。目前公布的受控于碳价的企业名单包括:国际电力、TRU能源等电力企业,布鲁斯科等钢铁公司以及力拓、必和必拓和伍德赛德等矿产资源和石油巨头。将被征收碳税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到了澳大利亚总排放量的60%以上。这也意味着,今后对矿产资源丰富的澳大利亚进行直接投资,其投资成本上升的不确定性开始变得越来越大。

第三,海外投资战略缺失风险。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的排名更能说明问题。在全球128个参与排名的国家中,2003-2005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流出绩效指数(OND)为1.139,全球排名第67位,而该指数2007年以后再次下滑。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绩效非常低,意味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项目的技术含量不高,效益较差,严重缺乏海外投资的所有权优势。

金融危机导致许多国家经济增速下降,需求不旺,大宗产品国际价格低迷,企业流动性出现严重短缺。相比之下,手中相对充足的现金激发了不少中国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强烈的“抄底”心态。但总体看来,中国企业对海外投资特别是对收购整合的理解,似乎一直停留在买设备、买厂房、买技术的阶段,而缺乏明确、长远的战略规划。

第四,海外资产汇兑风险。近年来人民币不断升值,我国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汇兑风险越来越突出。特别是2008年以来,传统的对冲工具等套期保值手段更加难以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高度不确定风险,中国海外企业屡屡蒙受因汇率剧烈波动而带来的巨大损失。

当然,更不可避免的是国家政局动荡等带来的不可抗力风险。海外投资活动具有投入大、周期长的特点,中国企业在投资意愿高涨、投资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必须重视日益复杂的海外投资环境。今年以来,中东、北非局势动荡让在这些地区拥有大量投资、工程承包、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国企业蒙受重大经济损失。

第8篇:矿产资源投资风险范文

摘要:我国要成功实施资源能源类企业“走出去”的国家战略,就必须建立一套具有企业和政府协同效应的风险防范策略。应对和化解资源能源类境外投资中的东道国风险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既需要企业积极主动的采取“自救”措施,更需要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只有二者共同努力才能成功规避境外投资风险。

一、企业化解境外投资风险的对策

面对在东道国所遇到各种经营过程中的投资风险,我国的资源能源类企业在经营境外投资项目过程中,应当“未雨绸缪”或“及时补救”,在风险发生的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充分评估,及时制定应对各种风险的风险管理策略和处置措施(实际上,西方发达国家多年积累形成的应对跨国投资风险的诸多做法,非常值得我国企业认真学习借鉴)。具体来说,企业应对化解境外投资风险,必须采取以下对策:

1、必须依法经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作为“外资”和“外商”,我国的资源能源类企业在东道国长期立足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必要前提就是要依法经营,认真遵守当地有关税法、反商业贿赂法、环保法、劳工保障法、工会法、公司法、物权法、合同法等等法律,应当说这是我国企业避免投资风险的根本因素。另外,我国企业到东道国进行投资经营,能够获得我国所需的重要矿产资源能源等重大利益,在获得利益的同时我们应当对东道国当地社会有所回报,因此,我国企业还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力争成为受东道国欢迎的“友好型”外来投资者。

2、必须预先进行投资前的风险评估。

要有效化解资源能源类境外投资的各种经营风险,我国企业就必须坚持积极主动、冷静审慎的重视态度,树立并牢记风险规避意识,设计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和风险控制环节,稳妥落实风险防范工作,合理安排风险化解措施,实施“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进有退”的投资战略,这就要求我国企业认真对拟投资的地区和项目进行预先风险评估。如,我国企业应深入了解东道国对资源能源类外资企业的政策、东道国国内各个政党的政治势力情势及其对外资的态度,东道国政府与我国政府的关系等。针对程度不同,将风险划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我国企业应努力做到“放弃高风险投资、管理中档风险、转化低层次风险”。

3、尽力实施本地化和国际化战略,最大限度地规避投资风险。

本地化包括员工的本地化、融资的本地化等等。实施本地化战略,可以使我国的资源能源类企业在境外投资过程中避免大量风险。如,善用东道国当地的员工并提升该国当地员工为管理人员可以更好地使公司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融入当地的社会生活。[1]而当企业遭遇到政策法律等风险时,很有可能造成当地的员工失去工作机会,这会迫使东道国当地的劳工组织同政府交涉,让当地政府不得不慎重考虑自己的外资政策。

这里所说的国际化,是指我国企业在东道国投资时应避免将中国的理念照搬过去,不仅要从思维方式上做到符合国际惯例和规则,同时还应尽可能与世界有关国家的跨国公司、金融机构加强合作,以减少投资风险。如,我国企业可以通过与知名跨国公司、国际性银行等机构合作开发资源能源,则不仅能够利用其技术能力、跨国经营经验,同时可以借用其强大的公司背景和国家背景,使东道国不敢轻易对涉及多国利益的企业“制造”风险(因为极少有东道国政府敢于轻易冒犯数国利益)。

4、积极选择适当的补救策略。

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即使采取了投资前的预防性策略和投资中的分散风险等策略,也不可能完全杜绝风险。以东道国征用或国有化风险为例,在我国的资源能源类企业境外投资过程中,一旦发生投资风险,我国企业应当及时采取以下补救措施来减少损失。首先,做好谈判工作。在征用或国有化政策公布以后,如果发现所公布的政策有松动的余地,那么,我国企业就应该积极与东道国政府进行沟通,在协商中阐明由此可能对双方造成的危害。在谈判过程中,企业应尽可能地作出各种友好的姿态,要向东道国政府表明企业给当地的社会经济带来的好处,并适当做出一些让步,当然,通报给我国的有关部门,政府与企业联手与东道国政府进行外交途径的交流必不可少,效果也会更好。其次,争取有关方面支持。如果风险发生后的谈判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我国企业就应该想办法争取外界的支持。

二、我国政府化解境外投资风险的措施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笔者认为,我国政府应当认真采取措施预防化解上述政治风险、政策法律风险等投资经营风险。

1、积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国际投资环境。

我国政府应充分运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各种方式为企业的对外投资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为企业“走出去”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做好保驾护航工作。虽然我国走的是和平发展之路,不会象历史上西方国家通过侵占殖民地或不平等贸易的方式掠夺矿产资源。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仍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关注(包括警惕和防范心理)。因此,在上述背景下,我国政府极有必要为企业开展境外投资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我国清醒地认识到了上述问题并积极采取了系列措施。如,2006年1月3日-5日在北京成功举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3届部长级会议、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定期举办亚洲博鳌论坛,同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与相关贸易国家和地区的官方接触等等。

2、重视国际条约的重要性。

国家间条约是防范跨国投资风险的有效方法之一。如果跨国投资方的母国政府和资源能源丰富的东道国政府之间共同签定或参加了某种国家间条约,那么东道国企业跨国投资的风险将大大降低。如,近年来我国和委内瑞拉政府签定了涉及投资、税收、贸易、运输、资源能源合作的多个保护性协定,有利地推动了我国和委内瑞拉在资源能源领域的合作项目,避免了一系列投资风险。当前,有关保护跨国投资的国际条约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对跨国投资的专项保护。双边投资保护协定(BilateralInvestmentTreaty,简称BIT)是国家与国家之间为鼓励、促进和保护本国公民在对方境内投资而签署的双边条约。通过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可以使世界各国实现相互鼓励、促进和保护投资,有助于激励投资者经营的积极性、促进缔约国两国相互投资,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为缔约各方投资者在缔约对方领土内的投资创造有利条件。

世界贸易组织(WTO)中有关跨国投资保护的协议。我国已经于2001年加入了WTO,其关于跨国投资的保护性规定能够对我国的境外投资起到保护作用。WTO中有关国际投资的协议主要有四个:《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简称TRIMs)、《服务贸易总协定》(简称GATS)、《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简称TRIPs)、《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简称SCM)。其中,《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适用于与货物有关的特定投资措施,专门处理对贸易具有不利影响的限制性措施。《服务贸易总协定》涉及到跨境支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等方面服务贸易等方面的规定。其中与国际投资联系较为密切的是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两个方面的规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明确规定了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基本原则,保护知识产权的规定与国际投资具有密切联系,知识产权作为一种财产权可以用于投资,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可能构成投资障碍。

自由贸易协定(FTA)对跨国投资的保护。世界上大部分的FTA中包含有投资方面的条款规则,且许多实行零关税,便利了经济要素的流动,因此,自由贸易区建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切入点之一。我国政府一直积极致力于与其他国家开展自由贸易区谈判,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实施含有投资条款的FTA或优惠贸易安排有6个,正在谈判和计划启动的谈判有8个,涉及五大洲的31个国家和地区。

另外,在跨国投资保护领域,我国还先后签署了《汉城公约》(我国在1988年4月成为多边投资担保机构的创始成员之一)、《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之间投资争端公约》。从而,我国的投资者可以在跨国投资前向国际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ultilateralInvestmentGuaranteeAgency,简称MIGA)投保政治风险,可以在投资之后通过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解决与东道国政府的争端。

第9篇:矿产资源投资风险范文

关键词:对外投资;融资平台

金川集团公司是亚洲最大的镍钴铂族金属生产企业,镍和铂族金属产量占国内90%以上。近年来,金川集团深入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以资源开发为纽带,已与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越南、西班牙、印度尼西亚、赞比亚、南非、刚果(金)、匈牙利、墨西哥、蒙古、津巴布维、古巴等全球24个国家开展了矿产资源方面的合作,先后在澳大利亚、美国、南非、加拿大等国成立了海外控股子公司,形成了大澳区、美洲区、欧非区和中亚区四大国外矿产资源开发区域,初步完成跨国经营的战略格局。截止2011年末,金川集团已经完成了对19个国外矿产资源项目的投融资,投资总额25.13亿美元,获得国内外20个探矿许可证,拥有国外地质勘探面积3000多平方公里,获得了稳定而可靠的原料供应,镍、铜、钴原料的60%、70%、80%以上均来自海外。镍、钴产量分别居全球第四位和第二位,铜产量居国内第三位,营业收入突破1200亿元,荣获中国工业大奖,位列中国对外贸易企业500强第85位。

为加快“走出去”步伐,金川集团于2009年9月在香港设立金川集团(香港)资源控股有限公司,积极打造境外投融资平台,并于2011年2月通过收购澳门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主板市场成功上市,成为甘肃首家登陆H股的上市公司。交易完成后,改组董事会,变更上市公司为金川集团国际资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川国际”),成为金川集团境外矿产资源并购开发及资本运作的主要平台。紧接着,澳大利亚A项目谈判成功,南非B项目顺利运作,加之赞比亚穆纳利镍矿的成功复产,都是金川集团通过其境外投融资平台DD金川国际实施“走出去”战略,进行境外资本运营的成功典范。

一、境外投融资平台在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金川集团境外投融资平台的成功经验看,要想实现企业规模的持续扩张和跨越式发展,仅依靠自我积累是难以实现的,只有积极参与国际资本市场运作,通过兼并、收购、重组、上市融资等方式,才能迅速扩大规模和增强实力,而打造境外资本运营和资源战略实施平台无疑是境外投资企业超常规发展的捷径。

(一)境外投融资平台运作对外投资项目能有效降低集团公司投资风险。金川集团过去在境外资源项目投资活动中,主要以集团公司为主体进行,使集团公司直接面对国际矿业市场,在税务筹划、法律风险隔离以及收购、出售有关目标公司股权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集团公司运营的风险和负担。而通过全球矿产资源投资平台公司开展相应的投资活动,可降低母公司投资风险和相关税负,这在国际并购活动中是通常采用的方式方法。

(二)设立境外投融资平台能有效避免汇差损失。香港是发展成熟的国际金融、贸易中心,长期以来建立起来的国际商业网络联系世界各地,辐射力强,是企业开展跨国业务商机的重要平台,非常有利于信息交换、业务洽谈和资金融通。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及便捷的上市渠道,吸引众多的国内外公司在香港上市,在香港设立平台公司能够充分利用其优势实现上市融资,同时可利用香港外汇进出的便利,直接接收与开立信用证,避免汇差损失。加之香港税率低、税种少,可利用香港的税务优势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

(三)境外投融资平台运作买壳上市,可大大缩短上市时间。作为中资企业,金川集团如果想要谋求海外上市困难重重,以发行H股为例,需要经主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及中国证监会审批,还需要进行资产重组等等,手续繁琐、过程漫长,但通过金川香港买壳上市就简单许多。买壳上市是指一家拟上市公司收购上市公司的控股权,然后将资产注入,达到“反向收购、借壳上市”的目的。虽然根据《红筹指引》规定,凡是中资控股公司在海外买壳,都受严格限制。但在金川香港已有收购对象的情况下,筹备时间较短,手续较精简,比金川集团自身海外上市容易许多,在大大缩短上市时间的同时也规避了集团公司上市的法律风险。

(四)境外投融资平台可有效提高集团公司全球投融资运营能力。藉助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的优势,在香港设立上市融资平台,并将其作为金川集团境外收并购的投资主体,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香港上市公司的融资优势,通过不断增发新股、引入战略投资者、利用香港资本市场低廉的外汇贷款等方式募集资金,使金川集团摆脱举债投资境外项目的局面;另一方面,也可在金川集团与境外投资项目之间建立防火墙,将项目收并购及开发运营的风险转移给市场。

(五)境外投融资平台实现了子公司资源的全球配置和资本融通。境外投融资平台在有效拓宽融资渠道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子公司共享境外投资资金额度,缩减审批流程的目的。2011年5月金川香港与中非某投资公司协商共同收购南非B项目,因并购时间要求急需1.265亿美元资金汇出,但在国内超过亿元的矿产资源海外收购项目从报批到资金汇出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在海外并购市场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企业很可能会错失良机。海外平台公司的设立使企业多个项目共用资金额度成为可能,只要在报批时增资对象均为该平台公司,在报批手续中说明项目情况,即可实现额度共用和资金调配。为满足并购资金需求,金川香港动用了年初为全面收购加拿大A项目所申请的4.437亿美元增资额度,顺利汇出资金。

(六)设立境外投融资平台可摆脱国有企业背景,绕开部分国家的市场保护。从近年来我国企业实施海外并购的实践来看,在市场保护比较多的国家,往往遇到各种关税的、非关税的壁垒及政治风险。尤其是我国国有企业的政府背景很容易引发东道国在地缘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考虑,结果导致失败。境外投融资平台的设立使金川集团摆脱了国有企业的背景,为部分项目海外并购实施提供了可能。

(七)设立境外投融资平台为面向全球招揽人才提供了更大空间。从近年来我国企业实施海外并购失败的案例来看,一方面,在并购前往往没有对东道国的法律、市场、环保、风土人情以及劳动力成本等做足可行性研究和调查,就开始实施并购,结果导致失败。另一方面,对东道国的市场不够熟悉,对并购后的整合不能进行正确预判。即使并购成功,但由于融入当地市场的能力和意识相对薄弱,甚至出现并购后无法开展正常业务的情况。而这都需要通过专业人才或者机构才能处理,通过香港平台可实现面向全球招揽人才,整合利用全球的咨询公司、律师团、会计师事务所等资源,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国际化的智力支持。

二、境外投融资平台对企业“走出去”的启示和借鉴

(一)国际化战略是矿业企业发展的重要选择。矿业企业普遍面临着“脚下的矿挖完了怎么办”的问题,金川集团也不例外。面对经济全球化,着眼于可持续发展,针对国内矿产资源日趋枯竭,企业生产所需原材料明显不足的现状,金川集团通过打造境外投融资平台,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全球化生产经营网络体系,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原料保障,有效的延长了企业寿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矿业企业原料枯竭后怎么办的问题。

(二)要鼓励对外投资企业设立境外投融资平台公司。中国矿产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可以考虑在全球矿产资源投资平台公司较多的澳大利亚、加拿大、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巴哈马群岛、塞舌尔等主要国家或地区设立投融资平台。首先,这些地点是发展成熟的国际金融、贸易中心,长期以来建立起来的国际商业网络连系世界各地,辐射力强,是企业开发跨国业务商机的重要平台,非常有利于信息交换、业务洽谈和资金融通。其次,以香港为例,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及便捷的上市渠道,吸引众多的国内外公司在香港上市,在香港设立平台公司能够充分利用其优势实现上市融资,同时可利用香港外汇进出的便利,直接接收与开立信用证,避免汇差损失。再次,这类地区之所以会成为企业设立境外投融资平台的理想场所,其税率低、税种少也有很大的吸引力,可以利用当地的税务优势进行合理避税。

(三)要鼓励企业以创新精神通过境外投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在境外投资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融资渠道和初步的创新形式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境外投融资需求。从金川国际目前的营运情况看,其在海外融资方面还只是迈了一步,买壳上市只是融资渠道的一种,还可以通过内保外贷等方式实现平台公司自身直接融资,继续拓宽融资渠道。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创新都有其特殊的背景,应鼓励企业在不违背既有政策的前提下,以创新精神拓宽融资渠道。

(四)要将境外投融资平台公司发展成集团公司的防火墙。海外并购直接以集团公司作为主体进行,会使集团公司直接面对国际矿业市场,在税务筹划、法律风险隔离以及收购、出售有关目标公司股权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集团公司运营的风险和负担。通过境外投融资平台公司开展相应的投资活动,可以降低母公司投资风险和相关税赋,将项目收并购及开发运营的风险转移给市场,这也是国际并购活动中通常采用的方式方法,值得我国矿产企业在实施海外并购中借鉴学习。

三、境外投融资平台对现行外汇管理政策带来的影响

境外投融资平台的设立为企业在境外灵活进行资本运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在境外投资与外汇管理之间形成了一个隔离带,对境外投资项目审批、资金汇出、调回及监管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项目趋同变相降低审批条件。金川集团设立金川国际这一境外投融资平台后,几乎所有境外投资项目的审批都以该公司名义办理,即后续多个项目在境内的审批均为金川国际增资,而非具体的境外投资项目。这在便利企业对外投资的同时,变相降低了相关部门的审批条件。

(二)无法对汇出资金用途的真实性实施有效监管。境外投融资平台便利了企业在境外投资企业间融通调配资金,但弱化了外汇局对境外投资资金的监管。由于外汇局在事后监管方面尚未进行有效的制度设计和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汇入平台公司后的资金可由平台公司自由支配,使汇出资金流向难以监管,容易发生实际资金用途超出商务部门审批范围的问题,从而增加外汇管理风险。

(三)清算资金存在被“截留”的可能。以金川集团2010年印尼金圣项目为例,该项目因一直无法获取项目的实质控制权,金川集团决定撤资,最后通过董事会决议由其他股东收购其所持股权,获得的转股收入依据《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第十八条“境内机构因所设境外企业减资、转股、清算等所得资本项下外汇收入,通过资产变现专用外汇账户办理入账,或经外汇局批准留存境外。资产变现专用外汇账户的开立及入账经所在地外汇局按照相关规定核准,账户内资金的结汇,按照有关规定直接向外汇指定银行申请办理”的规定,应汇回境内或经外汇局批准留存境外。但投融资平台公司的存在使该笔撤资收入变相回到投融资平台公司即可,无需调回境内。

(四)投融资平台公司自身的融资功能会加剧资本项目“顺差”。境外投融资平台公司可依托母公司通过在境外发行债券、贷款等方式获取低成本资金,在境外投资企业间实现资金融通,从而对境内购汇付款产生替代效应,加剧我国资本项目“顺差”。

(五)境内进口企业可间接绕开外汇管理政策。外汇银行利用跨境人民币结算,通过各种业务组合产品帮助有海外子公司的境内进口企业间接实现境外购汇并享受海外利率、汇率价格优惠,且不占用银行外债额度。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一是境内银行向香港子公司开立一年期人民币远期信用证,境内银行香港分行向金川集团国外客户开立背对背即期美元信用证。香港分行收到国外客户信用证项下单据后,香港子公司可向香港分行申请一年期美元融资,香港分行用融资款进行信用证项下付汇,同时香港子公司叙做一年期远期售汇或NDF锁定购汇成本。一年后,境内银行向香港分行支付远期人民币信用证项下人民币款项,用此笔人民币进行远期售汇交割,用交割后的美元偿还香港分行的融资款。此种方式,境内进口企业既获得了海外低廉的贸易融资又享受了优惠的汇率价格。

二是境内银行向香港子公司开立一年期人民币远期信用证,境内银行香港分行向金川集团国外客户开立背对背美元即期信用证。香港分行收到国外客户信用证项下单据后,香港子公司可向香港分行申请一年期人民币贴现融资,然后再做一笔人民币对美元的购汇用以即期信用证的付款。一年期人民币融资成本大约为3-3.2%,较国内一年期贷款低3个百分点。香港市场是大宗商品转口贸易中心,绝大多数贸易融资都使用美元,导致市场上的美元较为短缺,并连带影响到人民币跨境业务的发展。此种模式,使得客户有更多的货币选择,而不仅仅依赖于美元一种货币,而以人民币作为融资货币,可以借助海外较低的融资成本获取较高的收益。

三是境内银行向香港子公司开立一年期人民币远期信用证,境内银行香港分行向金川集团国外客户开立背对背美元远期信用证。国内银行由于受贷款规模、短期外债、资金等因素制约,根本无法满足客户贸易融资的需求。此种模式,金川集团可以通过其国外客户获得超过90天以上的美元融资,融资成本低于国内银行报价,解决了境内银行外币融资难题。

四、加强和完善境外投融资平台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境外投资事后监管的制度设计。进一步强化境外投资外汇资金使用情况的事后监管,对发现资金汇出后实际用途超过商务部门审批范围的可责令其境内投资主体进行整改,并按非法使用外汇进行查处。

(二)出台专项规定,构建境外投融资平台公司监测体系。根据境外投融资平台公司业务运行特点及监管薄弱环节,建议总局出台有关境外投融资平台公司方面的专项管理规定,对投融资平台公司外汇管理予以规范。要求境外投资主体定期报送境外投融资平台公司境外融资、与各境外投资企业间的资金划转等信息,比对商务部门的审批范围,掌握境外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资金运作和具体投资项目情况,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违规问题。

(三)实现人民币跨境结算与外汇管理政策的协调管理。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的一个币种,对其跨境相关的业务管理应全面纳入外汇管理框架。对以人民币体现的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债务关系,建议明确其“外债”属性,切实防范银行利用人民币跨境结算规避外债指标管理的风险。

(四)加强对融资类创新产品的监测分析,保障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建议尽快出台政策规范外汇银行利用人民币跨境结算开发的各种融资类产品,保障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的健康发展,防范银行和企业利用人民币结算进行套利交易,尽量减少非正常的人民币跨境支出对境内银行售汇的替代。

参考文献

[1]成思危.中国境外投资的战略与管理[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6。

[2]戴春宁.中国对外投资项目案例分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刘广.从金川“走出去”实践看国企对外投资风险[J].西部金融,2009,(8):45-46。

[4]徐登峰.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5]郑春霞.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研究[M].中国社科出版社,2011。

The Role of Financing Platform in Helping Enterprises to Make Overseas Investment

――In the Case of Jinchuan Group Ltd., a Large SOE

TIAN Xiulan

(The PBC Jinchang Sub-branch, Gansu Jinchang 73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