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

第1篇:呼吸系统疾病诊断范文

2010年1月-8月随机选取120例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进行电子支气管镜术,采用随机局部麻醉复合静脉镇静,极大的提高了我院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由于儿科病人的特殊性导致患儿术中耐受性差,承受能力低,常出现一些并发症,我们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不但保证了诊治过程的安全顺利进行,而且明显减少了患儿的痛苦,在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经验,现结合工作谈几点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患儿120例,男88例,女32例;年龄10月-14岁,其中临床诊断肺炎10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10例,支气管哮喘5例,可疑支气管异物5例。

1.2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方法:采用Olympus BF-P260F型电子纤维结合型支气管镜,先端部直径4.0mm,工作孔径2.0mm。完善术前检查和各种术前准备后,静推咪哒唑仑0.1mg/kg,阿托品0.01-0.03mg/kg,术中患儿取平卧位,颈部略抬高、头略后仰,持续低流量吸氧(1-2L/min),全程心电及血氧监护。术前用2%利多卡因对双侧鼻腔、咽喉表面喷雾麻醉各3次,术中采用“边麻边进”的利多卡因气管内局部黏膜表面麻醉法,到达声门时、到达气管隆突前、进入左/右支气管后依次注入2%的利多卡因1-2ml。将电子支气管镜经鼻(个别鼻甲肥厚进镜困难经口腔进镜)、会厌到达主气管及各段、部分亚段支气管开口,观察有无先天气道发育畸形,进镜原则是先健侧后病侧、如双侧病变则先病变轻侧后病变重侧,观察病变部位情况。术中发现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时给予吸引,病变部位给予37℃的温生理盐水注射液灌洗,以免刺激气管内黏膜加剧咳嗽,每次灌洗量根据年龄、体重、病情、病变部位决定,一般5-15ml/次,总量3ml/kg。注入速度要适中,原则上注入后立即吸引,负压吸引压力25-100mmHg,压力不能过大、过猛,中叶及舌叶回收量达40%以上,下叶及其他肺叶达30%以上。术前术中及时吸出气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术中准确及时做好标本的采集,术后及时送检。

1.3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查: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均常规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部分病例做支原体DNA、结核杆菌DNA、EB病毒检测。

1.4 观察术中及术后患儿的反应如低氧血症、出血、喉及支气管痉挛、发热等并加以处理。

2 结果

2.1 电子支气管镜术检查结果:100例临床诊断为肺炎患儿经电子支气管镜检查:镜下诊断单纯气管支气管内膜炎95例,其中镜下诊断气管支气管内膜炎同时气管支气管软化或开口狭窄24例,镜下诊断支气管结核5例。10例临床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儿经电子支气管镜检查:镜下诊断慢性气管支气管内膜炎8例,气管支气管软化、开口狭窄2例。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镜下诊断为慢性支气管内膜炎。可疑支气管异物5例:经检查确诊3例,排除2例。

2.2 BALF细菌培养结果:细菌培养阳性42例,阳性率35%。药物敏感试验提示,培养阳性的菌株多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和G-杆菌。30例支原体DNA检测阳性。5例结核杆菌DNA检测阳性。

2.3 本组经电子镜术诊治:患儿120例,术中、术后均常规进行吸氧、血氧心电监护,多数患儿治疗过程安全顺利,12例术中出现一过性低氧血症,占10%,SpO2低于85%,退镜并给予增大氧流量后缓解。6例出现鼻部出血,占5%,以鼻腔黏膜出血为主,出血量较少,退镜后未予特殊处置而自行止血。4例出现术后发热,占3.3%,体温均在38℃以下,给予物理降温后热退。术中术后均无物过敏、喉头水肿、喉痉挛、呼吸心跳骤停、惊厥、气胸、纵膈气肿等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自电子支气管镜术应用于儿科临床以来,在呼吸系统及其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愈发凸显出其无法替代的优势,从常规检查发展到急诊、急救。由于电子支气管镜可弯曲性大、管径细小及转动灵活,职称论文能插入传统硬质支气管镜所不能到达的段及亚段支气管,视野范围大、成像清晰,能直接检查到传统放射线检查无法发现的微小气道内膜的病变,还能进行介入治疗,为越来越多的患儿解除了病痛,明显的提高了诊治水平。

3.1 患者的配合至关重要:与其他医学上的侵入性操作一样,电子支气管镜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患者的配合就显得至关重要。儿科病人因其年龄的特殊性而导致依从性差,全身麻醉因费用昂贵及术后呼吸道护理繁琐等原因家长不宜接受,良好的局部麻醉可以解决上述矛盾,为电子支气管镜术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空间。

第2篇:呼吸系统疾病诊断范文

关键词:肺功能检查 40岁以上 早期诊断

中图分类号:R8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6-0195-02

肺功能检测是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位于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急性呼吸道感染之后和艾滋病并列的全球第四大死亡原因。在中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城市居民的第四大死亡原因,在农村地区则是首要死亡原因。因此,钟南山院士提出“有长期咳嗽、咳痰、气喘等肺部疾患的中、老年人,应该尽早并定期进行肺功能测定。此外,具有危险因素的人群,如40岁以上的吸烟者、从属于有害气体接触的职业等应定期去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查、、、”,本文通过对500例体检人员肺功能检查结果的分析,认为肺功能作为健康体检项目是必要的,尤其是40岁以上人员。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500例,均为我院2010年元月至2011年5月的健康体检人员。其中39岁以下298例;40岁以上202例。

1.2检测项目

采用意大利科时迈一体化肺功能测试仪进行检查, 测定参数有: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量大呼气流量(PEF),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7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V75),50%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V50),2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V25),最大通气量(MVV)。

附表 不同年龄段肺功能各参数下降例数的比较

参数判断

年龄段(岁) 例 VC FVC FEV1 V50 V25 MVV 阻塞 限制 混合

39岁以下

40岁以上 298

202 32

116 32

116 32

116

52

52 32

116 0

52 32

58 0

6

2 讨论

通过肺功能检查结果分析,正常人群中,也能发现肺功能指标有不同程度降低的人群,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不断增多的趋势。造成肺功能逐渐减退,呼吸系统疾病不断增多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点:

2.1环境因素

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生活环境中的许多因素综合地作用人体,在某些条件下可对人体健康产生有益的作用,在另一些条件下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大气污染 城市大气中通常会有一定量的有害物质(石棉纤维、沥青烟,油烟,焦炉气等)及某些潜在性危险,使城市居民肺功能受到损害。室内空气污染 现代人类活动是80%以上是在室内环境中度过的,尤其是老、弱、病、残、孕、幼等人群在室内活动时间更长。当前,我国煤炭消耗量约占所有燃料总耗量75%以上,煎、炒、烹、炸等烹饪技术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特色之一。烧煤与燃料产生的有害气体和悬浮微粒,烹饪时油烟所含的有害化学物质等也是引起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2.2不良生活方式

不良生活方式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今社会,由于收入增多,交通发达等原因,人们尽情地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但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却使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迅速增加。吸烟 吸烟者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2~8倍,香烟的烟雾中有多种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丙烯醛、氢氰酸等,这些有害物质对呼吸道粘膜损害是与时间、数量的增加有显著相关性,最终造成气道粘膜增厚、管径变细、呼吸阻力增加,造成阻塞性肺损害。暴饮暴食,过多摄入蛋白质,脂肪和糖,运动却越来越少,导致肥胖。肥胖是最常见的健康危险因素之一,在美国超过1/3的成年人体重超过理想体重的20%,并且肥胖的发生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肥胖者肺功能改变主要是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即肺活量(VC)明显减低,这主要是由于肥胖者过多的脂肪在膈肌、胸壁和腹腔内沉积,使肺和胸廊的顺应性下降。肥胖者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最大呼气量(FEV1)和小气道功能指标:50%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V50)和2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V25)比正常人明显减低,说明肥胖者存在通气功能和小气道功能障碍,其原因可能与上呼吸道周围软组织脂肪沉积,使气流受限。另外,肥胖者免疫功能低下,易导致呼吸道感染。社会压力 压力对人体健康具有两面性。适当的压力对于健康是必要的,但是如果长期承受过大的压力,则会对人的身心造成危害。大量研究表明,过度的压力可引起各种各样的疾病,其中也包括呼吸系统疾病。

第3篇:呼吸系统疾病诊断范文

[关键词] 死亡病例;死亡率;死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 R19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9(a)-0173-03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随之逐渐产生变化,疾病的发生率,致死率也有所改变。死亡病例的统计分析是评价诊疗服务效果和制订疾病防控策略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1],为加强疾病的防治,促进医院的管理与发展,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提供依据[2],以期增强公众的防病治病的保健意识、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为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提供医疗资讯。本研究回顾性地分析了本院2003~2012年住院死亡病例的资料,以期了解由死亡病例占出院病例的比例统计所构成的死亡率;死亡病例构成特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的分布情况;死亡病因的变化趋势等,进而分析本院10年期间的医疗技术、医疗管理以及医院管理各方面的发展和运作成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3~2012年10年期间在本院住院转归为死亡的病例3440例,其中男性2089例,女性1351例。

1.2 资料来源

数据信息来源于《广东省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系统》,住院时间为2003~2012年,转归为死亡者作为查询条件,抽取疾病诊断,性别,年龄等数据,疾病诊断以主要诊断作为检索条件。

1.3 统计方法

应用Excel2003软件对以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死亡率的统计,不同年龄段的死亡情况以及死亡的病因分析等。

2 结果

2.1各年龄段的死亡人数比例及性别比

本院2003~2012年的出院总人数为378141例,2003年的出院人数为18692例,每年逐渐上升,2012年出院人数为58198例。死亡总人数为3440例,2003年死亡人数为306例,至2006年稍微上升到400例,然后逐年下降至2012年的287例。总死亡率为0.91%。死亡患者的性别: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0.65(表1)。在各年龄段中的死亡率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70岁组为1537例,占44.7%;60岁~ 组为584例,占17%;50岁~组为429例,占12.5%;其次为40岁~组320例,占9.3%,

2.2 2003~2012年死亡病例的死因分析及顺位

在3440例死亡病例中,前3位的死亡病因分别为恶性肿瘤1438例,占41.8%;循环系统疾病451例,占13.1%;呼吸系统系统疾病437例,占12.7%,其次为神经系统疾病342例,消化系统疾病227例,泌尿系统疾病140例,分别占9.9%、6.6%、4.1%(表3)。

2.3 前5位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病因的分析

在1438例恶性肿瘤死亡病例中,死因为肝癌269例,占18.7%,排列首位,其次为肺癌235例,白血病194例,结直肠癌146例,胃癌104例分别占16.3%、13.5%、10.2%、7.23%(表4)。

3 讨论

本院2003~2012年的出院人数呈现逐年上升态势,而死亡率则呈现明显的逐年下降趋势。由此而见,一方面公众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另一方面体现了我们医务人员在承担着越来越繁重的工作压力的同时,不但保证了医疗质量,而且还不断地提高医疗技术水平,降低住院患者的死亡率。

在死亡病例中,从>20岁年龄组开始呈现出男性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的趋势,这与男性所处的社会地位及其长期养成的生活作息习惯等有关。在当今社会中,男性相对于女性而言,一方面男性处于社会的相对主导地位,所面临的社会压力,个人压力,家庭压力等高于女性;另一方面大部分的男性存在不良的生活作息习惯,如抽烟,经常喝酒,熬夜等,以上两方面因素是男性患病的致病率高于女性的重要原因,而男性的保健意识远远不如女性,通常在疾病的初期并不引起重视,直至病情发展到严重阶段才就医,这也是男性患病后病死率高于女性的另一个因素,因此,在紧张的工作生活环境中,男性更应该适当地释放压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使疾病发现于早期,降低病死率。

各年龄组的死亡病例中,>70岁年龄组的死亡率最高,其次为60岁~ 年龄组,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这符合年龄段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功能逐渐衰退,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另外,老年人的疾病恢复能力远远不如年轻患者,对于同一疾病的不同年龄段的患者而言,老年患者的治疗难度大于年轻患者,因此老年人既是疾病发生的高发人群,也是高病死率的人群,而社会已经渐渐步入了老年化社会,因此,加强对老年人的疾病防控工作尤为重要,通过对老年人进行保健宣教,定期身体健康检查,以达到提高人口的平均寿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目的。另外,结果显示,在8个年龄组别中,10岁以下年龄组的死亡率排在总死亡率的第5位,其中新生儿疾病73例,白血病56例,感染性疾病29例,分别在这个年龄组中占33.3%,占25.6%,占13.2%,而新生儿疾病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62例,占新生儿疾病的84.9%,是新生儿的主要死因。婴儿死亡率是国际社会公认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居民健康和卫生保健事业的重要标志[3],控制新生儿死亡率应首先加强产科的医疗质量,做好围产期,产期的保健工作,其次是提高对新生儿及婴儿疾病的治疗抢救技术,加强随访保健工作。总而言之,一老一少是我们医疗工作的主要服务人群,降低老年人,婴幼儿死亡率,提高人口的平均寿命,应当成为国家富强的其中一个指标。

恶性肿瘤已成为10年间本院死亡病例中的首位死因。恶性肿瘤的致死率占总死亡率较大的比例,其中排列前3位的死因分别是肝癌、肺癌和白血病。肝癌与肺癌的死亡病例中都是男性以绝对的比例高于女性,而且以>60岁年龄组排列第1位,其次为40岁~年龄组。由此而见,肝癌与肺癌的发病率与致死率已呈现年轻化的态势。白血病以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不断增加,特别是饮食结构的改变,健康运动的减少,循环系统疾病也随之增加,并且有年轻化迹象。在死亡原因中由于循环系统疾病而致死的死因排列第2位,因此应加强对人们的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适当运动,合理饮食,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循环系统疾病通常表现为发病急,发展快,这也是它有较高死亡率的原因之一,预防疾病的发生及控制疾病的发展是防治循环系统疾病的主要手段[7-8]。

排列死因第3位的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率较高可能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病情越来越严重有一定的关系,如重症肺炎近年有增加趋势,这应该与环境污染,特别是大气污染有关,这是世界性的问题,也是国内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严峻问题,在相信政府有能力改变这种状况的同时,要从自己做起,不吸烟,遵从政府要求定期进行汽车尾气检测,为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出一份力。由于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偶尔出现新的病种,如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等疾病,因此提高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更为深入的认识以及提高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医疗技术水平,是降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较重要的一个方面。

综合本文的调查分析,在社会经济快速增长,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的身体健康水平并没有同步发展,因此,在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大对疾病防控的宣教尤为重要,提高全民的健康保健意识,使我们的家庭、社会达到真正的和谐和健康。

[参考文献]

[1] 杨晓蓉,秦文敏.2003~2008年我院住院死亡病例统计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1,28(3):294-296.

[2] 张金花,刘英姿,朱洪芹,等.某综合医院2006~2010年住院死亡病例分析[J].中国病案,2012,13(1):51-52.

[3] 姚大鹏,高蓉,张平 扬州市邗江区2006-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及对策[J].当代医学,2012,18(7): 161-162.

[4] 刘贵浩,耿庆山,薛允莲.2009年广东省居民死亡情况及死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3):619-621.

[5] 张杏花,张春霖,叶浩风.2009年广州市白云区居民死因监测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2):276-277.

[6] 刘玉玲,郭昊,郭秀芳.2009-2010年寿光市城区居民死亡监测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 2012,18(2): 128-129.

[7] 刘辉,赵丽军.2010年阜新市城区居民死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7):253-254.

第4篇:呼吸系统疾病诊断范文

目的 了解痴呆在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中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9年1月至7月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中精神科联络会诊明确诊断为痴呆的65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与242例会诊后明确为非痴呆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痴呆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非痴呆患者〔(81±7)岁 vs (59±18)岁,P

【关键词】 痴呆;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行为和精神症状

认知功能减退、神经精神症状和日常社会生活功能减退是痴呆的主要临床表现。其中,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是患者和照料者心身压力的主要来源,并且是导致患者住院和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1〕。行为症状主要包括躯体和言语性攻击及无目的漫游、激越,脱抑制、叫喊等。BPSD主要包括抑郁、焦虑、幻觉和妄想。本研究旨在对精神科会诊的住院痴呆患者临床特点分析,希望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9年1月至7月我院精神科会诊的住院患者307例,年龄≥18岁。其中符合国际疾病诊断和分类标准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痴呆患者65例(21.17%,痴呆组),同期精神科会诊的非痴呆患者242例(78.83%,非痴呆组)为对照。

1.2 资料收集

精神科会诊医生在收到会诊单的48 h内进行会诊,通过向患者家属、主管医生、陪护人员了解病情,采集病史,对患者进行精神检查,根据ICD10做出诊断,给予处理意见。会诊医生系统收集患者资料并记录一般人口学资料、请求会诊的科室、精神障碍的既往史、会诊原因和住院的主要躯体疾病、精神科诊断和处理意见。

1.3 会诊原因

分为11个类别:认知障碍、物质相关的障碍、精神病发作、抑郁障碍、焦虑障碍、有精神障碍病史、行为紊乱、睡眠障碍、不能解释的躯体症状、自杀评估、其他。根据ICD10,将会诊前诊断或拟诊的各种躯体疾病进行分类,包括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新生物(肿瘤或癌症)、营养代谢和内分泌、手术或创伤、药物中毒或过量、多系统疾病、待诊或其他,共12个类别。

1.4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χ2检验、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 一般人口学资料

痴呆组共65例,平均年龄(81±7)(20~96)岁,非痴呆组242例,平均年龄(59±18)(18~90)岁,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6,P=0.000)。痴呆组男性23例(35.38%),女性42例(64.62%);非痴呆组男性64例(26.45%),女性178例(73.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1,P=0.15)。

2.2 请求会诊的科室和主要原因

痴呆组主要来自呼吸内科、老年科和骨外科,比例高于非痴呆组,而来自神经内科和其他外科者较少,与非痴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于请求会诊的原因,痴呆组与非痴呆组比较有明显差异(χ2=67.89,P=0.000)。痴呆组以行为紊乱、精神病性发作、认知障碍作为会诊原因的比例高于非痴呆组,而焦虑、不能解释的躯体症状、有精神障碍病史低于非痴呆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表2 两组患者会诊的主要原因比较(略)

2.3 导致住院的主要躯体疾病比较

躯体疾病类别中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3,P=0.022)。痴呆组呼吸系统疾病、创伤或手术比例(29.2%,20%)高于非痴呆组患者(14%,11.2%),而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疾病的比例(15.4%,15.4%)低于非痴呆组(21.5%,27.7%),但仅呼吸系统疾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42,P=0.020)。其他疾病类别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数患者同时罹患多种疾病,以会诊当日已经明确的诊断计数,痴呆组患(4.6±2.1),非痴呆组(3.2±2.3),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4.29,P=0.000)。

2.4 痴呆的诊断和处理

各科医生对65例痴呆患者的初步诊断为精神病性发作19例(29.2%),抑郁障碍14例(21.5%),认知障碍11例(16.9%),谵妄及焦虑障碍各7例(10.8%),睡眠障碍4例(6.2%),其他3例(4.6%)。30例(46.2%)痴呆患者在精神科会诊前已经给予药物治疗,其中抗精神病药物13例(20%),镇静催眠药物17例(26.2%)。

65例痴呆患者经精神科会诊明确诊断后,63例(96.9%)应用药物治疗,其中25例(39.7%)应用奥氮平(1.25~15 mg/d),12例(19.1%)应用利培酮治疗(0.5~2 mg/d),5例(7.9%)应用喹硫平(12.5~150 g/d),2例(3.17%)应用氟哌啶醇(1~4 mg/d),6例(9.2%)应用抗抑郁药,12例(19.1%)应用镇静催眠药物,11例(17.5%)给予胆碱酯酶抑制剂;2例(3.1%)安排了随诊。

3 讨 论

国外研究发现,有研究认为,50%~80%的痴呆患者病程中出现过BPSD的表现〔2〕,国内痴呆患者中49.33%在近一个月内出现过至少一种神经精神症状,35.66%为临床显著性症状〔3〕。BPSD不但造成痴呆患者本人的痛苦和功能丧失,加重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给照料者带来极大的困难,而且还是该类患者入院及住院陪护的重要原因。因此在临床诊断过程中要特别关注老年人的精神行为异常。

由于痴呆患者会表现出片段的幻觉、妄想,言语和行为的紊乱,综合医院医生可能将其误认为是精神病性障碍、抑郁或其他障碍〔4〕。本组痴呆患者一半以上的会诊原因为精神病性发作或行为紊乱,导致治疗和护理的困难,提示目前的精神科会诊依旧是传统的反应式的方法,即具有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行为紊乱,对躯体治疗的影响较大的患者更容易得到早期会诊〔5〕。而且由于痴呆是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花费增加的明确的预测因素〔6〕,因此,正确识别和处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痴呆发展到晚期,运动系统障碍明显,易于出现外伤性损害;并发各种感染、心脑血管病、拒食及重度营养不良等。首位死因为肺部感染〔7〕。本组资料显示痴呆患者多因呼吸系统疾病、创伤或手术住院。本组资料中来自神经内科的痴呆患者明显少于其他科室,可能系神经内科医师对痴呆本身认识比较充分而且有一定的处理能力,只有当处理困难时才请精神专科会诊。

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治疗目的是希望减轻症状,增加患者、家属或照料者的舒适和安全。临床主要应用药物治疗BPSD。治疗时应明确症状类型,以便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BPSD的药物主要有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和胆碱酯酶抑制剂〔8〕。本研究结果与上述观点一致。使用抗精神病药者一半以上使用了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等。这与现有的研究结果所支持的用药选择一致〔9〕。

综上,对综合医院因呼吸系统疾患、创伤或者手术住院的高龄患者表现有行为紊乱、精神病性发作应注意合并痴呆的可能。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是精神科医生采用的主要处理措施。早期发现、干预BPSD,恰当的治疗,虽不能逆转认知功能,但能维持和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参考文献

1 Steinberg M,Sheppard JM,Tschanz JT,et al.The incidence of mental and behavioral disturbances in dementia.The Cache County Study〔J〕.J Neuropsychiatry Clin Neurosci,2003;15():3405.

2 Lyketsos CG,Lopez O,Jones B,et al.Prevalence of neuropsychiatric symptoms in dementias result from the Cardiovascular Health Study〔J〕. JAMA,2002;288(12):147583.

3 解恒革,王鲁宁,于 欣,等.北京部分城乡社区老年人和痴呆患者神经精神症状的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10):82932.

4 Haneen MS,Fink P,Frydenberg M,et al.Mental disorders among internal medicine inpatients:prevalence,detection,treatment status〔J〕.J Psychosomatic Res,2001;50(4):199204.

5 Kishi V,Meller WH,Kathol RG,et al.Factors affec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iming of psychiatric consultation and general hospital length of stay〔J〕.Psychosomatics,2004;45(6):4706.

6 Waneata J,Benda N,Windhaber J,et al.Does psychiatric comorbidity increase the length of stay in general hospitals〔J〕?Gen Hosp Psychiatry,2001;23(1):814.

7 徐英,夏峰,孙宜萍.152例痴呆晚期患者并发症及死因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9(11):774.

第5篇:呼吸系统疾病诊断范文

关键词: 急诊;内科;留观患者;疾病谱;流行病学

急诊内科是医院的窗口部门,承担着大量门急诊内科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病情评估、分流、留观诊治、收住院等工作。其中,留观患者涉及内科多个系统,病种复杂,且很大一部分留观患者诊治工作难度较大,这部分患者主要包括疾病诊断不明的患者,或合并多种疾病无法收入专科的患者,或病重需住院但住院部暂无空床位的患者。这就要求内科急诊医师在掌握内科急救技术的同时,也要掌握内科多个系统疾病的治疗知识,提升有等同于专科的持续诊疗能力。但在信息快速更新和医学专科细分化的时代,内科某一专科的疾病诊疗知识就已经需要医师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何况是整个内科各个系统疾病医学知识。而且,我院急诊内科尚未分科,在医患关系紧张、患者期望值越来越高的社会背景下,为了利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提高我科急诊内科医师的诊疗水平,为来我院就诊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有必要对本院过去接诊的内科急诊留观患者进行各个系统疾病发病率、易发病季节、年龄分布、性别差异情况进行分析,找出规律,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重点学习和培训。现对我科近一年来的内科急诊留观患者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本院急诊科“急诊内科留观病人医生交班本”记录的资料,以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在本院急诊内科就诊并具有完整病历记载的1178例急诊内科留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对“急诊内科留观病人医生交班本”记录本上的疾病按系统分为9大类,同时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留观时间等资料,全部数据利用Excell软件进行计算分析。

2.结果

2.1 急诊内科留观患者疾病谱 急诊内科各系统疾病留观患者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急性中毒>泌尿系统>内分泌与代谢系统>其他>造血系统及风湿疾病。结果见表1。

2.2 各系统疾病留观患者数量四季分布情况及数量比较,消化系统疾病共436例,春季>夏季>冬季>秋季;循环系统疾病共240例,春季>冬季>夏季>秋季;呼吸系统疾病共199例,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神经系统疾病共122例,春季>秋季>夏季>冬季;泌尿系统疾病共66例,春季>夏季>冬季>秋季;急性中毒共69例,冬季>夏、秋季>春季;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疾病共26例,春季>冬季>夏季>秋季。其他疾病共20例,冬季>春季>夏季>秋季。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的就诊时期呈季节性变化,其余系统变化不明显。结果见表2。

2.3 急诊内科留观患者各年龄段分布情况 青(少)年患者(

2.4 统计各系统疾病的主要病种并按照患者数量多少进行排序。呼吸系统(19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73例,肺部感染37例,支气管哮喘19例,发热原因12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11例。循环系统(240例):冠心病106例,高血压73例,心律失常33例。消化系统(436例):胃肠炎178例,胆囊炎73例,腹痛原因7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35例。泌尿系统(66例):泌尿系结石45例,泌尿系感染14例。内分泌和代谢系统(2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2例,低血糖症5例。神经系统(122例):头晕原因57例,脑血管意外36例。急性中毒(69例):酒精中毒39例,神经催眠药5例,毒蕈中毒5例。其他(20例):血钾异常7例。

3、 讨论

急诊流行病学研究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但由于地区差异以及人们生活水平和就业状况等的不同,各家医院的报道结果不尽相同,而且急诊科疾病谱也与医院等级、诊疗水平和特色专科等有关[1]。且急诊留观患者每年呈升高趋势[2]。因此,有必要从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急诊科内科留观患者疾病谱的研究。

从急诊内科留观患者疾病谱可见,患者数量排名前五位的依次是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急性中毒,它们所包含的急诊留观患者数量为1066例,占内科急诊留观患者总数的90.49%。由此可见我院急诊内科医师应在广泛学习内科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和掌握这五个系统疾病的诊治。从急诊内科留观患者疾病谱中还可见,在留观患者总数上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并且某些系统的疾病在性别上有明显差异,男性患者数量多于女性的主要是呼吸系统疾病,女性患者数量多于男性的主要是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前者可能与男性吸烟诱发呼吸系统疾病有关。造血系统和风湿免疫系统未见留观患者,其原因一则可能是发病率低,患者数量少,病情发展缓慢,患者白天已在专科门诊就诊,再则血液科疾病诊治专科性强,病房床位较充裕,患者可直接收入病房住院。

各系统内科急诊留观患者数量也呈一定的季节性:呼吸系统疾病在冬季较多(44.22%),循环系统疾病在春季较多(30%),消化系统疾病在春夏较多(64.45%),泌尿系统疾病在春夏较多(77.27%),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在春季较多(34.62%),神经系统疾病在春秋较多(58.84%)。其余系统患者数量随季节变化不明显。此外在急诊内科留观患者总量上春、冬两季较多,分别占到总量的31.15%、26.57%。由此建议本院急诊内科可根据各系统疾病患病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季节变化特点,强化医务人员专业技术学习,合理制定各季节疾病的治疗方案措施,完善治疗工作机制,防范重点。

从急诊内科留观患者各年龄段分布情况可以看出,老年患者(≥60岁)数量最多(52.88%),其次是中年患者(45-59岁)(20.22%),数量最少的是44岁以下的青(少)年患者(26.9%)。原因可能与我院属于贵阳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患者认同中医药对老年病、慢性病有较好疗效有关。结合我院所在贵阳市2012年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本市65岁以上的人口为38.70万人,占常住人口8.69%。提示我市老年人基数大,人口老龄化,我院急诊内科医师应对老年病的诊治进行重点研究,并应特别注意中医药治疗老年病的方面的研究。另外,有些老年人记忆力、理解力减退,对由于依从性差,出院后不能规范治疗而致反复急诊留观的老年患者,应与急诊科护士、内科专科病房联合进行长期有效的健康宣教,增强老年病人的有关健康知识,提升老年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

从各系统疾病的主要病种可见各个系统疾病应该重点研究和诊治的病种:呼吸系统疾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部感染、支气管哮喘;循环系统疾病的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消化系统疾病的胃肠炎,胆囊炎,腹痛原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泌尿系统疾病的泌尿系结石,泌尿系感染;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症;神经系统疾病的头晕原因,脑血管意外;急性中毒疾病的酒精中毒、镇静安眠药中毒、毒蕈中毒;另外应注意电解质异常里面的血钾异常。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急诊留观患者疾病涉及内科多个系统,病种复杂,发病率于季节、年龄、性别差异都有关联,必须分析其特点规律。应根据急诊内科留观患者的疾病谱及流行病学特点,加强医务人员相关专业进修学习,合理安排急诊工作,提高急诊急救水平和应急能力,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

参考文献

第6篇:呼吸系统疾病诊断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院1997―2006年的《宁波市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登记表》、医院统计报表、住院病人疾病分类报表。疾病诊断以第一诊断为主。对病例资料分别从死因顺位、死亡性别、年龄、病种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死亡病例性别构成

1997―2006年我院共死亡1 765例,其中2005―2006年死亡病例最多,共412例。死亡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19∶1(表1)。

2.2 死亡病例年龄构成

0~9岁组死亡占2.55%,其中80.00%为新生儿死亡。10~19岁组为1.81%,主要死因为损伤与中毒中的车祸。40岁以上组构成比逐渐上升,以70~79岁组最高,其次是60~69岁组(表2)。

2.3 死因顺位及构成

死因顺位前5位是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表3)。

2.4 恶性肿瘤死因顺位及构成

恶性肿瘤死因中肺癌占首位,胃癌、肝癌、白血病、肠道癌等也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死因(表4)。

2.5 损伤与中毒死因顺位及构成

损伤与中毒死因的前5位中,车祸占首位,其次是中毒自杀、跳楼自杀、他杀和意外失足(表5)。

3 讨论

本文以每2年为1组进行数据统计。1997―2004年本院的死亡构成比相对较稳定。2005―2006年死亡412例,明显多于往年,这可能与近几年社会竞争力增加、环境污染、厄尔尼诺气候、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等有关。这也是一个预警信号,提示应在新形势下努力做好人群健康教育工作,以防病为主积极治病,降低人群的病死率。

本组资料显示,死亡病例中男女比例为2.19∶1,与国内有关文献报道一致[1,2]。

年龄构成中,新生儿死亡占2.04%,其中早产儿、新生儿窒息及并发症所致的死亡占77.78%。要降低新生儿疾病死亡率需采取以下措施: ① 加强围生期的保健,积极治疗孕期并发症,防止早产尤为重要。② 积极控制产科不利因素如胎膜早破、胎盘早剥、羊水污染等。严格按照新法复苏,步骤不能颠倒,减少窒息及并发症的发生。③ 做好产后早产儿的监护,合理喂养,保证热能,减少并发症。 国际上一般认为,65岁以上为老年人口。我国已于2000年步入老年型人口社会。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器官逐渐出现退行性改变,机体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逐步降低,容易患各种慢性疾病。本组资料也显示, 死亡病例中70~79岁组人数最多,占死亡总数的22.38%,与有关报道一致[3]。因此,要将老年人列入重点保健人群,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大力开展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延长寿命。

死因构成资料显示,前6位的死亡疾病依次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与有关报道一致[4]。死亡人数共1 694例,占总死亡人数的95.98%。提示这6种疾病是当前威胁市区居民生命安全的主要危险因素。

恶性肿瘤死亡居死因首位,其中以肺癌、肝癌死亡为最多见,与有关报道一致[5]。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及难治病。 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居第2位,其中以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性心脏病为主。脑血管病多以脑梗死、脑出血为致死疾病。

恶性肿瘤与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生与机体遗传因素、外界环境因素及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有关,如吸烟、饮酒、肥胖、缺乏运动和心理紧张等。因此,要注意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其次是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倡戒烟限酒、加强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再次是对危险人群定期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损伤及中毒是病例死亡的第3位死因,进一步统计表明,其中主要是交通事故、自杀和意外伤害。究其原因,一是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均拥有车量增加,导致车祸数量上升。二是由于社会进步使节奏加快,迫使人群承受各种压力,如生活上、工作上、心理上的压力等,当压力超过承受力时,有的人就会做出过激的行为。三是由于我市经济发展较快,个体加工业多、建筑业多,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劳动保护的观念及设施相对不足,因此工伤等意外事故也增多。为了减少损伤及中毒而引起的死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交通法规,改善交通条件,强迫使用安全带等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对各企业职工要加强安全生产教育,禁止超负荷使用劳动力。专业性劳动必须进行培训,降低劳动中发生的伤害事故。同时,开展心理健康咨询,从多方面进行心理疏导,减轻人群心理压力,促进人群的心理健康,同时。从而积极预防损伤及中毒发生并降低死亡率。

4 参考文献

[1]杜春花,张惠英. 2000年至2004年1 290例住院死亡病例分析[J].河北医学,2006, 12(1): 16-18.

[2]黄洁群.我院1999―2003年住院病人死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06,23(3):247.

[3]李永梅.819例住院死亡病例分析[J].江苏卫生保健,2005,(4):24.

[4]冯秀娟.4525例住院病人死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07,24(3):335-336.

第7篇:呼吸系统疾病诊断范文

老年人特别容易患呼吸系统疾病:走进老年科的呼吸病房,经常可以听到医护人员鼓励患者用力咳痰的话语和为患者拍背排痰的拍击声。可以说,痰,是老年人“亦敌亦友”的伙伴,和老年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那么,什么是痰?痰从哪里来?痰到哪里去?为什么说痰“亦敌亦友”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痰吐健康”的话题。

一问:痰从哪里来?

痰,是鼻腔以下的呼吸道黏膜分泌的液体,主要由黏液腺及杯状细胞所分泌,可以湿润黏膜和粘附空气中的灰尘及微生物,阻挡其进入肺组织深处,然后再借助于纤毛柱状上皮的纤毛摆动,把它们排到气管上端的喉头部位,经口腔咳出。

在人体内,气管、支气管层层分支,犹如一颗大树,树干、树枝层层分叉。人们将这种肺内支气管分枝状结构称为支气管树。我们可以把“痰”想象成这棵大树的叶子和一些丰润的果实所分泌的液体,顺着树杈、树枝流到树干;不同的是,在树上,依靠重力的作用使得液体流下;而在肺内,依靠如同麦浪起伏般的纤毛的摆动将痰“扫”出体外。

为什么说痰又是人的朋友呢?因为痰看似无用,却是人体新陈代谢所必须。

一个健康的人每天大概会分泌100ml的痰,正常情况下,纤毛不断向外摆动,将气管的分泌液排到咽腔,随唾液吞咽进入胃,通常无咳嗽。当气管和支气管受到刺激,包括有炎症反应的时候,分泌液大量增加,已非上皮细胞纤毛所能排走,则形成痰液,借以通过咳嗽的动作咳出来。因此,咳嗽是呼吸道受到刺激后的一种保护性呼吸道反射,以保护呼吸道的清洁和通畅。

二看:痰的色与量

痰的颜色:

正常情况下,痰为透明色或白色。黄色的脓痰往往提示体内有呼吸道或者肺组织感染,脓液为死亡的白细胞、坏死组织;其中黄绿色或者绿色的痰常见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铁锈色痰可提示大叶性肺炎。

血性痰为痰中带血丝或者血块,痰的颜色可以为鲜红色或者暗红色。全身多种疾病可以出现痰中带血的情况,例如口腔黏膜破损可以出现痰中带血,严重的心脏疾病如急性左心衰可以出现粉红色泡沫样痰,血液系统疾病、风湿免疫病,肺部的疾病如炎症、肿瘤、结核等,都可以出现痰中带血。以肺结核为例,结核杆菌会造成肺泡的严重破坏,血液渗进肺部,病人会出现痰中带血,轻者痰中带血丝,重则可以出现危及生命的大咯血,甚至窒息的情况。

痰的量:

痰的量根据病情多少不一,可以从每天少许到每天数百毫升。以支气管扩张症为例,它是常见的慢性支气管化脓性疾病,大多数继发于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尤其是儿童和青年时期麻疹、百日咳后的支气管肺炎,由于破环支气管管壁,形成管腔扩张和变形,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

支气管扩张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时,黄绿色脓痰明显增加,一日数百毫升,若有厌氧菌混合感染,则有臭味。收集痰液于玻璃瓶中分离为四层:上层为泡沫,下悬脓性成分,中为混浊黏液,底层为环死组织沉淀物。不难想象,如果痰咳不出来,肺浸泡在细菌满布的“大脓罐”里,用再好的药物也是事倍功半。所以,不管痰多痰少,都应鼓励病人将痰尽可能咳出来。

三识别:身边的杀手

痰是我们“亦敌亦友”的伙伴,那么这个潜伏的敌人最险恶的面目如何呢?

痰液乱吐“传疾病”。

流感、肺结核等可以通过痰液传播。仍以肺结核为例,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曾经被称为“白色瘟疫”。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通过呼吸道传播,健康人感染结核菌并不一定发病,只有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才发病。中国是结核病大国,近年来,结核又有“死灰复燃”的趋势。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杜绝随地吐痰的现象,防止疾病的传播。

痰堵窒息“要人命”。

电视剧《玉碎》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他那脚步磕磕绊绊的 ,“咕咚”一声倒在楼梯上。

我赶忙奔到楼梯那儿一瞅,可不得了,只见掌柜的人歪在楼梯上,手在心口处死命地抓着,明明是犯了病。

一家人围着掌柜的呼着、喊着,原来掌柜的胸口里边有痰堵着,喘不过气来,只见他挺着身子张大了嘴,脸上和嘴唇已经憋的呈紫青色了。

“这是痰堵着了,得赶快送到租界医院去吸痰。”

其实,这样的事情在我们身边随时可能发生,在老年人群中,发生的几率更高,因为老年人咳嗽、排痰的力量弱,吞咽反射和咳嗽反射功能下降,尤其在合并脑血管疾病、长期卧床的人群中,更容易发生痰堵窒息而危及生命的情况。

当出现这种紧急情况时,应尽量想办法帮助患者把痰排出来,并尽快送医院救治。

第8篇:呼吸系统疾病诊断范文

[关键词] 女性患者;疾病构成;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中图分类号] R19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5(c)-0077-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female inpatient's diseases constitu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our hospital” for short) from 2010 to 2014, so as to provide baseline data for further research. Methods The data of female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from medical records data base of our hospital. Then the diseases we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ICD-10 based on first diagnosis. The data including basic information, first diagnosis, hospitalization days and so on were input using Excel 2010 software,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Stata 12.0 software. Results From 2010-2014, 209 789 cases of patients were selected. The disease spectrum included 19 categories, the top 3 systematic diseases were diseases of the circulatory system, musculoskeletal system an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 and pulmonary disease, the top 3 of accumulation constituent ratio was 45.67%. In the top 10 of all diseases, the number of patients over 60 years was the most. In 2010-2014 top 8 urinary and reproductive system diseases rank remained stable in female inpatients, the top 3 diseases were female pelvic organs inflammatory diseases, breast disease, kidney failure. Conclusion This study analyzes female inpatient's disease constitu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0 to 2014, reveals the frequently-occurring disease of different ages, in order to provide baseline data for further research.

[Key words] Female inpatient; Disease constitu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third-grade class-A

女性的身体健康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健康体魄,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患者越来越得到关注。女性在一系列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临床表现、疾病诊断、药物代谢和防治策略方面均有别于男性。同样,由于女性自身生理和性格等方面的特点,其对痛苦的忍耐及承受能力比较差,疾病谱与男性也存在差异。有研究证实,病种是对住院患者医疗费用影响较大的因素[1]。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0~2014年女性住院患者疾病的构成分析,了解女性住院患者的诊治需求,以便合理规划学科发展。

1 对象与方法

以我院为调查对象,自医院的病案数据库提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女性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第一诊断、病例数等住院资料,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患者的第一诊断进行分类,并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数据描述性统计。

2 结果

2.1 女性住院患者的系统疾病分布及年龄构成

我院2010~2014年共收治女性住院患者209 789例次,排名前3位的系统疾病是循环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累计构成比为45.67%;19种系统疾病共计205 008例次,占全部收治患者的97.7%。2010~2015年女性住院患者人数呈上升趋势,2014年较2010年≥60岁患者增加75.6%,45~

2.2 女性住院患者排名前10位的系统疾病分布及年龄构成

医院前10位的系统疾病中≥60岁患者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40.31%。

2.3 女性住院患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年度构成

我院2010~2014年女性住院患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排名前8位的疾病位次基本保持稳定,排名前3位的疾病依次是女性盆腔器官炎性疾病、疾患、肾衰竭。女性住院患者肿瘤疾病前5名排序基本稳定,依次为子宫平滑肌瘤、良性肿瘤、卵巢良性瘤、甲状腺良性肿瘤、皮肤良性肿瘤(其中2011年卵巢良性瘤和甲状腺良性肿瘤位次互换)。见表5~6。

3 讨论

我院在当地医疗中参与度、社会认可度较高[2],拥有71个临床医技科室[3],治疗病种覆盖面广,是新疆唯一一家省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西北唯一一家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患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常以疾病谱排名前10位(或前5位)作为影响人群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4],是综合反映某个国家或地区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医疗保健状况等的变化而改变的[5]。疾病谱研究可以指导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确定疾病的防治重点、明确卫生工作的发展方向[6]。本研究发现,我院2010~2014年共收女性住院患者209 789例次,和前期针对我院所有住院患者的调查[7]一致,女性住院患者排名前4位的系统疾病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我院女性住院患者中的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上升至第5位,但与专科妇幼医院[8]排名前4位的妊娠和分娩和产褥期、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肿瘤、影响健康状态和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不同。目前多项指南将男性特别是一定年龄以上的男性列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9],女性由于雌激素等的保护作用,心血管疾病的起病年龄比男性推后7~10年[10],各方面因素导致心血管病的关注度受到一定程度的忽视。本研究中女性住院患者前10位系统疾病中循环系统疾病排在第1位,佐证在未来10~20年里女性心血管问题将更加凸显[11]的论断,但女性心血管疾病与男性相比有着诸如发病时间晚、不适症状多、临床表现重等相对不同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12],故而建议加强对女性心血管病患者的特异性防治研究。2010~2014年女性住院患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排名前8位的位次基本保持稳定。女性住院患者肿瘤以良性为多见,与前期调查[13-14]发现女性子宫肌瘤、宫颈癌、卵巢癌、卵巢良性肿瘤、子宫内膜癌等妇科肿瘤发病人数逐年增多的情况同中有异。提示在职工常规检查中,妇科专科检查、肿瘤早期筛查的必要性,而且应该提高肿瘤的早期预防与治理[15-19]。

本研究提供了基于我院5年数据的女性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等状况的分析,揭示了不同年龄段的多发病,为我院及同级别医院医疗卫生政策的制订及药物配备等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祖学亮,李新华,朱宇飞,等.医保、农保患者住院医疗费用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09,26(3):278-281.

[2] 李超,高攀俊,高振,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现况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3):5-6.

[3] 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J].中国医院管理,2016, 36(2):2-3.

[4] 王育强,李茹.如何正确看待传染病在我国疾病谱中的位置变化[J].医学与哲学,2003,24(11):30-32.

[5] 刘叶珍,卢光进.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病人疾病谱分析[J].中国病案,2007,8(3):39-41.

[6] 丘英琼,林冰,徐俏婷.2006年某院住院病人疾病构成分析[J].中国病案,2008,9(3):40-41.

[7] 李超,高振,卢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2008-2010年度住院疾病构成调查[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 12(4):420-425.

[8] 查莉,赖繁,黄薇.2013年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妇科住院患者疾病构成及费用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5,15(1):16-22.

[9] Braunwald E,Antman EM,Beasley JW,et al. ACC/AHA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and 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Committee o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J]. J Am Coll Cardiol,2000,36(3):970-1062.

[10] Alexander KP,Peterson ED. Medical and surgical management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women [J]. Am J Manag Care,2001,7(10):951-956.

[11] Laaksonen DE,Lakka HM,Niskanen LK,et al. Metabolic syndrome and develop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 application and validation of recently suggested definitions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in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J]. Am J Epidemiol,2002,156(11):1070-1077.

[12] 郑刚,张承宗.女性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证据和预防指南[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5,10(6):463-465.

[13] Saitoh J,Ohno T,Sakurai H,et al. High-dose-rate interstitial brachytherapy with computed tomography-based treatment planning for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uterine cervical carcinoma [J]. J Radiat Res,2011,52(4):490-495.

[14] Kelly KM,Richwald GA. Automated whole-breast ultrasound:advancing the performance of breast cancer screening [J]. Semin Ultrasound CT MR,2011,32(4):273-280.

[15] 黎绮云,陈春娥,吴玲梅,等.有层级化的护理干预项目对妇科肿瘤术后患者主观体验的作用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5):98-100,128.

[16] 刘丽,丁辉,潘迎,等.北京市妇女病普查中恶性肿瘤的检出状况与趋势[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2):3644-3646.

[17] 鲁艳芝.185例妇科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6,6(2):18-21.

[18] 王双双.247例妇科肿瘤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 29(24):3904-3905.

第9篇:呼吸系统疾病诊断范文

摘要:目的分析医院儿童门急诊医师分级处方行为,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按分层随机抽样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4年儿童门急诊处方7062张,对初、中、副高、正高职称医师处方行为进行分级分析,包括处方情况及用药合理性。结果儿童急诊处方以初、中职医师为主,门诊主要为副高、正高级医师,抽查处方主要涉及呼吸疾病;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处方平均金额、基本药物使用率均符合相关规定;初、中职医师静脉给药比例及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高于副高、正高级医师;不合理处方比例初职最高,正高最低,尤其是不规范处方多见;不规范处方比例初职最高,其次为中职;而不适宜处方则是中职和副高较高,正高职称医师处方行为更加严谨规范。结论要规范合理用药,需加强对初、中职医师的处方规范化书写培训管理,并对中职、副高级医师不适宜处方行为进行干预和沟通。

关键词:儿童门急诊;合理用药;医师分级;处方分析

儿童是处于快速发育过程中的特殊人群,其生理特点、药物反应与成人不同,而且从新生儿到青春前期的不同年龄段间也存在一定差异和各自用药的特点,其合理用药相对于其他人群更复杂,难度更大。本调查中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医院2014年儿童门急诊处方进行医师分级处方行为分析,了解不同职称级别的儿科医师处方行为差异及评价用药合理性,为促进儿童普通门急诊的合理用药及监督管理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12月儿童门急诊纸质处方133923张,按照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处方7211张,除外购药、急诊成人(年龄超过14岁)处方149张,余7062张,抽样率为5.27%。

1.2方法

按照医院人事科当年医师职称认定结果对处方进行分级。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中国国家处方集(化学药品与生物制品卷•儿童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药品说明书等,分析处方基本情况,点评不合理处方。不合理处方的判定结合有关临床诊疗指南及权威文献资料查询结果,并经项目组全体成员讨论确定。项目组成员有药剂科门诊西药房、临床药学室及儿童急诊相应临床科室主任。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基本药物品种含2012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及2012版云南省增补品种。其他给药方式包括肌肉注射、雾化吸入、外用等,处方比例均不超过30%,故未予以单独列出统计。本次抽查无三联及以上抗菌药物联用处方。由表1可知,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处方数,初职、中职与副高、正高职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中职与正高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处方平均金额,初职与中职、副高相比,中职与副高、正高相比,副高与正高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本药物使用率,初职与副高、正高相比,中职与副高、正高相比,副高与正高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口服给药处方数,中职与初职、副高、正高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给药处方数,初职与中职、副高相比,中职与副高、正高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种及以上给药方式处方数,初职与中职、正高相比,副高与中职、正高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菌药物处方数,初职、中职与副高、正高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菌药物两联使用处方数,初职与正高相比,中职与副高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职与正高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规范处方数,初职与中职、副高、正高相比,中职与副高、正高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适宜处方数,中职、副高与正高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于处方存在多条医嘱,可能同时有不规范、不适宜和超常情况,总的不合理处方数1660张(23.51%),小于各类别处方数之和。

3讨论

3.1各级医师处方分析

我院儿童门诊主要为高级职称医师,急诊为初、中职医师,抽查处方情况与实际相符。门诊患者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其中初、中职医师处方中诊断有呼吸疾病比例明显高于副高和正高职称医师。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仅中职显著高于正高,且均符合《处方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处方金额以中职最低,其次为初职和正高,副高级处方平均金额最高,但每张均低于100元。基本药物使用率以初职和中职最高,其次为正高,而副高级别医师使用率最低。分析给药方式,中职使用口服给药比例显著低于其他级别医师,而静脉给药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级别医师,其次为初职医师。20%以上的门诊处方同时使用2种以上给药方式,其中初职和副高使用率显著高于中职与正高级别医师。门诊静脉给药包括静脉输液和静脉注射,抽查处方多为静脉输液,常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故处方用药品种数多、处方金额较低,基本药物使用率较高。儿童静脉输液有一定风险,应严格控制适应证,仅严重的细菌感染、脱水、皮肤过敏及哮喘发作、喉炎等紧急情况才使用,故初、中职级别医师应加强培训,以保护儿童日益发展的自身抵抗力,真正提高用药安全性和依从性。

3.2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初职和中职使用率显著高于副高和正高级别医师,与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情况相符。两联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初职与正高、中职与副高有统计学差异,而中职与正高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可加强对中职医师两联用药合理性的监督和指导。由于我院耳鼻喉科、口腔科和眼科等专科门诊未采用儿童专用处方,未纳入抽查,不能参照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的“儿童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5%,急诊不超过50%”的规定。但超过50%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仍偏高,反思医疗现状,医师应谨慎使用抗菌药物,防范耐药菌过快产生,防止过度医疗。

3.3处方点评结果分析

本次不合理处方比例达23.51%,初职最高,正高最低,而其中以不规范处方多见。本次处方点评中,加强了临床诊断、用药方法和用药剂量的规范化书写点评,而初职医师不规范处方数明显高于其他所有级别医师,中职明显高于副高和正高级别,说明应加强初、中职称,尤其是初职医师处方的规范化书写培训,以及对处方法律效力的认识。最常见的不规范情况包括处方诊断或缺项或随意缩写或字迹潦草难以辨认及诊断不全,如诊断“支气管炎”处方开塞露、诊断“腹泻”处方氨溴特罗口服液等。调剂处方要求“四查十对”“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规范全面的临床诊断是药师判断合理用药的基础,医师和药师都应予以重视,加强培训。其次,用药方法、药品剂量书写不规范或模糊不清,常见如开喉剑、利巴韦林喷雾剂、清热宣肺贴膏,以及各种滴眼液、吸入雾化药等非口服静脉传统给药方式的药品用量含糊不清,甚至无具体用量,药师也未给予干预或仅口头交代。由于儿科患者尚无自理能力,通常有多人看护(包括老人),很容易造成用药错误,医师和药师均有责任确保医嘱的正确开具和执行,保障合理用药。抗菌药物处方中常见初职医师未按规定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后,及时请上级医师签字确认;各级别医师均有诊断“腹泻”“上感”却使用抗菌药物等不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的处方行为;抗菌药物与活菌制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同服。杀菌剂能杀灭或抑制活菌制剂,同时可导致抗菌药物药效降低,因此多数学者认为原则上任何微生态制剂都不宜与抗菌药物同服[1];如必须同服,宜选用针对病原菌的高效、窄谱抗生素,或间隔2~3h以上服用,或加大益生菌剂量,或选用一些死菌及其代谢产物制剂如嗜酸乳杆菌片等[2]。

不适宜处方点评结果,初职与其他级别医师均无统计学差异,中职和副高则显著高于正高级别医师,说明正高职称医师对药物的使用更加严谨规范。常见处方行为如门诊抗菌药物序贯疗法使用口服制剂仅写为1d1次,而无具体用法是输液后8h或12h;金莲清热泡腾片等泡腾口服制剂用法仅写为口服,易造成极大安全隐患;维生素C注射液剂量过大,中成药不适宜的超药品说明书用量等。如百蕊颗粒儿童使用成人剂量、健胃消食口服液有11张处方(中职8张,副高3张)超剂量使用,超过药品说明书1d2次、1次10mL用量,而儿童用量达到10mL1d3次。超剂量使用都有发生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的可能,医师应警惕。另外,氨金黄敏颗粒内含盐酸金刚烷胺,1岁以下婴儿禁用,而某副高医师却用于1岁以内婴儿,极易导致患儿不良反应及医患纠纷。值得关注的还有头孢地尼分散片,我院同时有100mg和50mg2种规格,医师未根据用量选择适宜规格的药品,如该用50mg却使用100mg规格,导致患者自行掰开服用,不只增加了不必要的麻烦,还导致分药剂量不准确和药物污染可能。超常处方主要有无适应证用药,如诊断为“通便”,处方口服补液盐和丁香开胃贴;无正当理由超药品说明书用药,如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雾化吸入给药。氨溴索是目前临床常用祛痰药物,而药典、指南和药品说明书均未推荐雾化吸入,而国内关于雾化吸入的报道多为小样本调查,可信度不高[3];将注射液直接用于雾化吸入,还会因渗透压、pH偏酸性和所含防腐剂辅料等导致患者支气管受到刺激或致敏反应而引起气管痉挛,呼吸困难等,从而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故经项目组最终讨论不建议雾化给药,属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

我院儿童门急诊处方基本情况较好,与文献[5-7]报道同类医院水平相当,符合相关法规要求。但因不同级别的医师临床经验和处理观念不同,处方行为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加强对初、中职医师的处方规范化书写培训,让其认识处方的法定效力。同时,药师要和中职、副高级别医师加强沟通,有效干预不适宜处方行为,促进我院儿童门急诊的合理用药,切实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张石革.微生态制剂进展与应用中的药学监护[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15(4):433-435.

[2]施莹.消化系统疾病常见不合理用药探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6(6):151-152.

[3]时海洋.雾化吸入氨溴索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中的作用与安全性评价[D].济南:山东大学.

[4]许申.氨溴索的临床应用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8):1053-1055.

[5]殷娟英.我院儿科门诊处方用药分析[J].中国药业,2011,20(2):57-58.

[6]孙倩.北京市大兴区妇幼保健院儿科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6):52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