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矿产资源产业报告范文

矿产资源产业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产业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矿产资源产业报告

第1篇:矿产资源产业报告范文

【关键词】 民间资本 矿业权市场 矿业投资 矿业资本市场

近几年来,我国为支持和鼓励民营资本投资矿业出台了不少政策和指导性文件。200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其目的是“消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确立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发展多种所有制的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公司和机制灵活的找矿企业;2010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坚持矿业权市场全面向民间资本开放,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油气勘探开发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这三个文件表明,在国家政策层面上,矿业领域已向民间投资全面开放。本文着重分析民间资本投资矿业的潜力、进入渠道、存在的制度,以及对鼓励民间投资矿业权市场的几点政策建议。

一、民间资本投资矿业权市场的潜力巨大

随着我国矿业领域对于民间资本的不断开放和民营经济的大力发展,民间投资矿业大有可为,民间资本投资潜力巨大。从实际情况来看,除石油、天然气、煤层气等少数几个矿种投资领域被几个企业集团垄断外,民间投资在其他矿中都有所涉足。且在10—20年内,我国矿产品消耗量还处于增长期。满足国内资源消耗需求,还需要大量投资矿业权市场,进行矿产勘查开采。这在客观上为我国民间资本投资矿业权市场提供了条件。

从发展趋势上看,矿产勘查开采已经向非传统矿产资源领域进发,能源矿产中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能源矿产的开发利用,非金矿产的新用途,尾矿二次开发利用,这些为矿产投资提供了新领域。从统计数据上来看,财政资金占非油气矿产勘查投资的比重已下降至40%,而在市场经济国家中这一比重不足5%,且民间资本在矿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低于全国总体水平约10%,这些说民间资本投资矿业开发还有施展空间。

二、我国矿业资本市场体系不完善,民间投融资渠道狭窄

资本市场不但是资金需求者融资的主要场所,也是投资者投资的主导通道。我国资本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场外股权交易、产权交易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但是,我国矿业板块与整个资本市场发展进程相比显得严重滞后,不但缺乏矿产风险勘查板块和矿业权交易有形市场,主板市场上矿业公司上市的风险管理制度也还不健全。

国际矿业资本市场上,关于矿业企业市场风险都有特别的管理制度,如加拿大的NI43-101条款、澳大利亚的JORC等管理制度,这些制度是资本市场上对矿业行业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但是,我国却缺乏这些制度,主要表现为:缺乏独立地质师制度;没有矿业上市公司勘查、开采投资和地质信息季度披露制度;矿业企业银行贷款可行性报告制度。这些管理制度的缺失,在较大程度上也限制了矿业投融资通道。

实际上,我国民间资本进入矿业投资的渠道,主要是通过在主板市场上购买矿业公司的股票,和在“不透明”的矿业交易市场中购买矿权,前一渠道存在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生产规模的股份公司,但目前我国有近11万的矿山开采企业,小型企业和小矿约占92%,公司制企业只有3.7%,这种缺乏规模化经营和公众公司的现状在较大程度上使得民间资本“引水无源”;后一投资方式,需要投资人直接从事矿产勘查、开采的生产经营管理,因矿业生产经营的专业技术要求较强,准入门槛较高,这使得大多民间资本“望而却步”。

我国民间投资矿山企业主要是集体和私营矿山企业,加之他们中间又有95.25%的企业为小型企业和小矿,而我国主板市场上市融资要求较高,多数民营企业难以符合条件,民间投资矿业基本上不能从资本上通过直接融资渠道筹集资金。商业银行出于防范风险的考虑,往往回避对民间投资主体的放贷风险,民间通过贷款融资的渠道也受到极大限制。此外,我国还比较缺乏投资基金和机构投资者,民间投资矿业缺少资金供给大户。

三、民间投资矿业制度依然存在,投资风险不可小视

民间资本投资矿业的风险主要在于矿权资产的权益保障及其合理的价值评价。我国矿权资产保护制度形成的基础是《矿产资源法》,但其矿业投资主体规定有失公平,与目前形成的多元化矿业经济结构不相适应,由此出台的地方性法规及规章、部门规章、地方及部门规范性文件等之间不够协调,有些甚至有矛盾(如我国矿业转让过程中,交易审批制度和企业变更登记制度就存在矛盾),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法律制度的贯彻实施和对矿权人的资产保护。在管理政策层面上,政策不稳定表现比较突出,一些地方制定和修改政策缺乏论证、随意性大,投资者对政策难以把握,增加了矿业投资风险。

在实践中,矿产资源管理制度与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矿产资源勘查、开采中的经济关系还未理顺,政策层面上缺乏民间投资矿业的具体指导意见和实施办法,矿政管理还存在缺位、不到位、错位等问题,通过行政配置矿产资源配的色彩比较浓厚,如一些地方政府通过手中的财力、权力控制着大量的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投资活动,不但对民间资本设置重重障碍,而且对外地资金也层层阻拦。一些地方政府经营矿业权,建立投资公司以营利为目的,进行矿权储备,排斥社会资金进入,形成市场不公平竞争。

矿业中介服务不健全,矿业权的出让转让的实际价格与评估价格差距巨大,矿权资产交易风险高。这主要源于:矿产勘查投资中介涉及到储量评审、矿业权评估、法律咨询、投资咨询、财务咨询等方面,现有的中介组织因专业性(储量评审、矿业权评估等)中介与投资、法律、会计等中介之间的联系不紧密,造成综合效能差;现有专业性中介组织的建设有待完善,如地球物理公司、钻探公司、实验测试单位等技术服务机构,这些机构或多或少都有,但其运作不太规范,诚信度低;一些专业性从业人员并没有真正的行业从业经验,评估人员的综合素质、知识水平不高,造成评估机构的业务范围、影响力、权威性不强、公认度差,等等。

四、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矿业权市场的几点建议

当前,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矿业权市场最主要的政策就是确保民间资本和国有资本投资矿业权市场的平等地位,在矿业权准入门槛上做到同起同坐,公平竞争取得矿产权。

第一,加快建设矿产资源法律体系,为民间投资矿业提供制度保障。建立稳定的投资政策环境,减少投资者的政策不确定性风险。加快矿产资源法的修改与实施,保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做好《矿产资源法》与其他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相关法律法规的衔接,确保矿业投资人的合法权利。解决《矿产资源法》与其他类资源类法律的矛盾冲突,逐步建设科学合理矿业投资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推进矿产资源法及配套法规修改,在资源类相关法律中明确实现矿产资源财产权与开采许可的分离保护原则,明确矿权投资人的利益。加快建设民间投资矿业的具体指导意见和实施办法,清除矿业投资中的歧视性政策和管理措施。制定矿业投资指导目录,建设国内矿业投资环境的省级或区域评价制度。

为保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一是在出台矿业政策的时候应反复论证,但一旦出台以后不再随意修改和调整;二是在法律上规定矿业投资人(尤其是矿山开采投资)的一些权责内容在一定时期范围为不作修改;三是矿业投资管理部门和某些特殊领域的矿业企业签订豁免协议,规定在政策发生变化时企业依然可以享受已经约定的政策,保证某些政策的连续性。

第二,推进我国矿产资本市场建设和发展,为民间投资矿业畅通渠道。加快独立地质师制度、矿业上市公司勘查开采投资和地质信息季度披露制度,以及矿业企业银行贷款可行性报告制度,加强矿业投资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为矿业资本市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制度基础。建议国土资源部和证券委共同组建矿产资本市场发展建设的领导调协组,组织和领导我国多层次矿业资本市场体系的建设与发展。主要由国土资源部制定矿业上市的信息披露的技术标准和勘查管理规程,证券会制度信息披露制度;银监会依据矿产资源储量标准,制定矿产勘查企业银行贷款可行性管理制度。

推动我国矿业资本市场的建设,一是加快场外有形交易市场的建设,建立和发展股权交易市场和矿权交易市场;二是推动矿产风险勘查资本市场板块的建设。建议政府管理部门将建立和发展矿产风险勘查资本和场外交易市场纳入正式日程,确立其发展目标、步骤,以及相关制度改革与政策研究调整,矿产勘查行业主管部门积极主动加强与证券部门、国有资产部门、金融部门以及中介服务机构的沟通,组织相关力量研究提出矿产勘查企业通过创业板上市的基本条件、需要建立的相关制度、推进矿产勘查资本市场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政策保障等,制定适合我国矿产勘查工作特性和投资特性的上市融资条款。

第三,大力发展中介服务机构,强化监管管理和诚信建设,为矿业投资提供诚实可信的优质服务。加快中介机构的建设与发展,借鉴国外矿业市场发展经验,积极依托市场手段,大力培育和发展第三方矿业市场专业中介组织;开放矿业中介服务市场,引进国外高水平的矿业市场中介机构;推动投资分析、地质与矿产工程咨询等综合性中介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加快完善矿业权评估、储量评审、报告方案审查等相关制度,强化对中介机构的监管管理,探索建立政府部门的外部审计制度,形成对矿业实施有效监管的机制。大力倡导和推进诚信建设,加快建立相关结果的终身担保制度,建立严格的监管、曝光、退出机制,严防死守,创造公平、安全、可靠的信息环境。

第四,推动和促进民营矿山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近几年来,通过治理整顿和资源整合,我国民营矿山企业数量不断减少、生产规模有所提高,但民营小矿上数量仍然占我国矿山企业总数的73%,这虽然与历史原因和矿产资源禀赋有关,更与矿山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治理结构有关。这种缺乏规模化经营和公司治理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民营矿山企业的发展,造成矿山开采监督管理成本高,且与当前“矿政管理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得政府在制定政策时无形中表现出“抓大放小”,对民间资本和小矿企业设置高篱,增加民间投资矿业的进入成本。因此,民营矿山企业要通过自身的资本经营和产业重组,向公司制、集团化方向发展,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健全企业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会,形成有效的监督管理制衡机制,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当然,政府管理部门,也应从我国矿业稳健发展的角度出发,大力支持和鼓励民营矿山企业之间相互以及民营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参股,加快推进矿山企业的调整和重组,推进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干飞:发展我国风险勘查资本市场[J].资源与产业,2010,12(1).

[2] 干飞:关于民间资本投资矿业的思考[N].中国矿业报,2010-06-12.

[3] 中国矿业融资研究与培训项目组:中国矿业融资研究[M].中国大地出版社,2004.

第2篇:矿产资源产业报告范文

关键词:铁矿;成本分析;进口矿价格;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国内外矿山都加大了铁矿投资,产能将陆续集中释放,铁矿石成本成为国内外矿山竞争焦点,铁矿石竞争进入“成本为王”时代[1]。但是,国产矿受资源禀赋、生产工艺、装备水平、税费负担等条件制约,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国外铁矿巨头在生产成本上具有压倒性优势,国产矿市场份额陆续由进口矿替代。因此,短期内国产矿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是成本与进口矿价格的竞争。

1铁矿石产业现状

铁矿石是工业的源头,铁矿石市场变化关乎国家经济安全。历年来,中国对进口铁矿石的依存度高达60%,每年的进口总量接近7亿t,几乎有2/3的工业需求依赖于进口铁矿[2]。可见,相比进口矿而言,国产矿在市场交易中毫无竞争优势。回顾2014年,进口铁矿石价格持续下跌,全年下跌幅度高达近50%。受铁矿石价格下跌影响,进口矿量大增,国产矿市场份额逐步减少,国内矿山企业亏损严重。2015年,世界四大矿商(力拓、必和必拓、FMG以及淡水河谷)延续增产趋势,凭借低成本抢占市场份额,全球铁矿石整体需求增速随着钢铁行业步入平稳发展期开始逐步减缓,国内铁矿市场下行趋势明显。2016年,国产矿减少的市场份额将继续由进口矿替代,未来铁矿石价格大幅波动不可避免,供应风险问题将长期存在[3]。但另一方面,成本因素将限制铁矿石价格继续下跌,铁矿石价格将步入回升期。铁矿石是冶金工业的重要原料,在钢铁生产成本中占比高达37%,其价格的高低将直接影响钢铁企业的成本[4-5]。以进口矿价格为主导的铁矿贸易是把“双刃剑”,涨价有利于国内铁矿山的产能释放,降价有利于国内钢铁企业的生产盈利,但不合理的价格波动严重限制了国内铁矿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铁矿规划中,一方面不能忽视进口矿的低价销售战略,防止国外企业垄断操纵矿价;另一方面,力求降低国内铁矿生产成本,掌握铁矿市场价格权,维持合理矿价,确保铁矿市场稳定发展。目前,国内铁矿石在与进口矿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对国产铁矿石的成本剖析以及与进口铁矿石的对比研究将有助于了解我国钢铁行业的成本劣势,找出国产矿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提出相对应的改良对策和措施,以此保障国家钢铁行业战略安全。

2国产铁矿石成本构成及走势分析

国产矿是制衡国际铁矿石市场的主要力量,在保护环境的条件下,应该尽可能降低开采成本,增加铁矿石市场供给,发挥国产矿的制衡作用[6]。但是,国产矿却面临高成本的困扰。

2.1国产矿完全成本现状完全成本是企业一定时期为生产和销售一定数量和种类的产品或劳务所发生的全部耗费。据冶金矿业发展研究中心统计数据[7]分析,2013年,全国31家重点骨干企业生产的铁精矿完全成本平均615元/t,相当于100美元。其中,完全成本在500元以下的企业有5家;500~600元之间的有5家;600~700元之间的有3家;700~800元之间的有8家;800元以上的有10家。企业完全成本700元以上者占比达到58%(图1),反映出国产铁矿石成本普遍偏高。图1国内重点企业铁精矿完全成本区间分布2.2国产铁精矿完全成本构成及分析(1)据铁矿石从开采、加工到销售所经历的几个环节来分析,国产铁精矿完全成本的构成大致可划分为四大类,分别为:采矿成本273元/t、选矿成本175元/t、期间费用144元/t和营业税金及附加22元/t(图2)。其中,采矿成本占比最大,达44.4%;选矿成本和期间费用次之,分别为28.5%、23.5%;营业税金及附加最小,为3.6%。图22013年全国重点企业铁精矿平均完全成本结构(2)按企业成本支出项目划分,铁精矿完全成本又可分为刚性支出(定额物资及能源成本、人工成本、税费、财务及销售费用、无形资产摊销费用、其他)和可控费用(修理费、行政管理费、生产及检修运输费、其他可控费用)两项成本费用。2013年铁精矿完全成本614.8元/t,其中刚性支出487.5元/t,占比79.3%;可控费用127.3元/t,占比20.7%。相比上年,完全成本升高了4元/t;刚性支出升高了8.3元/t,占比上升0.8%;可控费用降低了4.3元/t,占比下降0.8%(表1)。由表1可知,铁精矿完全成本中刚性支出占据主导地位,可控费用占比较小。

2.3国产铁精矿完全成本走势分析2009年以来,国产铁精矿完全成本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刚性支出表现为逐年升高,2013年比2009年升高了近100元/t;反之可控费用变化平稳,2013年比2009年仅降低了1.27元/t(图3)。图3国产铁精矿完全成本走势图由图3可知,刚性支出表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是影响成本变化的主要因素;可控费用基本维持不变,对成本影响较小。分析刚性支出升高的原因将有助于解析国产矿成本居高不下的现象。根据刚性支出具体成本项目分析,其逐年升高的主要原因为:(1)定额成本逐年升高,2013年比2009年升高了23.3元/t,但占比基本稳定在28%左右(图4)。图4定额成本走势图定额成本升高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大部分矿山由山坡露天开采转为深凹露天开采、露天开采转为地下开采,采掘难度加大,深采高排现象增多,导致运距加长、剥岩量增加,矿石生产成本逐年升高;二是国内企业加大了铁矿回收再利用力度,并着手于大规模开采极贫矿和难选矿,这虽然有利于国内矿产资源的充分利用,降低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但由于入选品位下降,导致选矿难度加大,成本升高;三是能源消耗性产品价格上涨,企业采购成本增加,如电力、汽柴油等能源动力价格不断上涨,对矿山采、选、运等工序成本影响很大。(2)人工成本连年增长,2013年人工成本比2009年升高29.8元/t,占比上升2%(表2)。主要原因是:国内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工人工资基本以年均20%至30%的速度增加,加之职工福利、劳动社保等额外支出比重上涨,企业负担逐年加重。(4)税费负担越来越重,2013年铁精矿完全成本税费比2009年升高25.5元/t,升高幅度近50%;而缴纳的税费总额由2009年的127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260.1亿元,增幅近105%;税费销售负担率明显大幅度提升(表3)。

矿山税费过重,造成矿山效益下降,究其原因:一是有些税费标准不符合实际,远远超过了国内矿山企业的实际承受能力,特别是资源税未与资源品位挂钩,低品位矿税费明显偏高;二是增值税率提高,加之新的油税政策不合理,加重了企业负担;三是国内矿山企业缴纳的税费存在明显不合理之处及重复计征问题。(6)财务及销售费用不断上涨,2013年比2009年升高19.2元/t,翻了一倍,占比上升2.6%(表4)。近年来,国产矿市场份额下降,国内矿山企业生存艰难,企业资金紧张。为了维持企业正常运转,企业不得不以贷款等方式筹集资金以支付营销支出,财务费用难免大幅度攀升。5元/吨增长到2013年的7.61元/t,升高了4.56元/t,近乎翻了1.5倍,涨幅明显。无形资产摊销费用一般指矿山初建和老矿山续接开采时,需要缴纳的探矿权、采矿权、土地使用权等价款,以及取得权属之前要缴纳的环境治理保证金和生产经营期间要提取的矿山弃置费用。这些无形开支项目,大大增加了矿山企业成本,挤占了成本空间,使得可控费用占比和成本可压缩空间逐年下降,成本管控难度加大。(3)折旧及维简费先升后降,从2009年升高到2011年的78.5元/t,但又从2012年开始下降,截止到2013年累计降低9.3元/t(表5)。变化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固定资产逾龄,可计提折旧额减少;二是部分企业下调费用提取标准以缓解成本压力,如鞍钢矿业维简费由原来的18元/t原矿下调到9元/t原矿。(7)老企业社会负担沉重。矿山企业承担着职工的住宿、医疗、教育等社会职能,每年负担的费用多达几千万元,同时,老矿山企业还要负担大量的居家、离退休职工等统筹外费用,大大增加了矿山成本支出。(8)安全与环保成本逐渐上升。近年来,矿山企业安全环保问题频发,致使资源浪费和财产损失严重。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度,如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费制度、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等,用来加强安全与环保专项治理的资金投入,确保建立健全的监管体制,但这些举措却大大增加了企业安全成本和环境成本。综上所述,国产铁矿石成本问题多,市场压力大。从成本结构和历年走势分析:国产矿完全成本中刚性支出上升,可控费用基本不变,但整体呈逐年升高趋势;成本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刚性支出逐年升高,刚性支出又取决于企业的开采技术、人工花费、设备维护、社会负担、安全和环保支出等方面。成本升高,导致国产矿竞争力低下,进口铁矿石依赖性增强,国内铁矿产能过剩,矿业行情低迷。因此,分析国产铁矿石成本影响因素,从根源上提出对策意见,对促进国内铁矿行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国产矿与进口矿对比分析

2013年对国产铁矿市场来说是一个难得的盈利期间,国产矿到厂价格同进口矿到厂价比较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进入2014年以后,铁矿石价格一路下跌,至年尾时,跌幅已近50%,受价格大幅下挫影响,国内铁矿石贸易利润空间快速压缩,不少企业亏损严重陷入困局。2015年延续价格跌势,但国际巨头们逆市扩产,铁矿产量保持高速增长,供大于求占据市场主流格局[8]。截止到2016年9月,铁矿石价格继续下降,铁矿石需求减缓,加之港口库存居高不下,铁矿石市场供大于求矛盾未有改观。随着进口矿价格不断下降,国产矿到钢厂的采购成本价格已高于进口矿到钢厂的采购成本价,竞争优势明显变弱。据冶金矿业发展研究中心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国产矿平均成本99.64美元/t,国外铁矿石巨头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等企业平均生产成本49.29美元/t(表6),仅占国产矿生产成本的1/2,国产矿竞争力明显偏弱。其中:定额物资及能源动力比国外矿企高出8.19美元/t;人工成本高出15.28美元/t;税费高出9.37美元/t;辅助材料高出3美元/t;折旧及其他费用高出1.58美元/t;可控费用比高出12.93美元/t。可见,国产矿成本花费明显大于进口矿。相比进口铁矿石,我国铁矿石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市场竞争力明显偏弱的主要原因在于[9-10]:(1)资源禀赋差,采选工艺复杂我国是世界第四大铁矿资源国,截止2014年已探明铁矿资源储量高达800多亿t。但是资源条件先天不足,存在“贫、杂、细、小、散”的特点:贫多富少,贫铁矿占97%以上,平均品位仅33%,低于世界铁矿石平均品位11个百分点;矿石类型复杂,共伴生组分多,选冶条件差;矿物结晶粒度细,难磨难选;中、小型矿床多,超大型矿床少;矿产资源分散,遍布全国30多个省、市和自治区。由于资源禀赋条件差,导致生产环节多、选矿工序复杂,对材料、能源、人工等资源消耗很大,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而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高品位矿石居多,甚至不需要入选就可直接入炉冶炼,生产成本远低于国产矿。(2)行业布局分散,产业集中度低我国现有铁矿企业中,中小型企业居多,遍布全国。中小型矿山企业绝大部分是乡镇或者私人采矿,普遍存在资金投入少、装备水平落后、开采方式粗放等问题。由于缺少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滥采滥挖、采富弃贫、采易弃难等现象屡见不鲜,不但资源浪费严重,如河北省就有1500多个开采铁矿的企业,其中95%以上是以群采为主的民营个体企业,资源回收率不足50%;而且导致国内产能分散,铁矿石产业集中度低,企业经营规模和能力相对较弱,难以与国际矿业巨头抗衡。(3)企业税费负担重国内铁矿山企业税赋重,企业承担的税费多达25种,平均销售税费负担率为25%左右,远高于澳大利亚、巴西铁矿山4%至5%的水平,大大增加了企业财政支出[11]。综上所述,我国铁矿产业存在资源禀赋差、行业布局分散、钢铁工艺相对落后、企业负担重等问题,导致国产矿成本偏高,与进口矿相比,市场竞争优势明显不足。在国内外铁矿石产能逐步扩张的背景下,铁矿石成本价格直接决定了其市场竞争力。国内矿山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谋得发展空间,就必须贯彻低成本战略,打造出具有长期成本竞争优势的世界级铁矿企业,提升铁矿石在全球矿业市场竞争中的话语权。

4打造长期成本竞争优势的对策和措施

针对国产矿成本偏高、市场竞争实力不强的局面,矿山企业在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同时,应统筹规划行业发展,实施低成本战略,建立健全的财税制度,协同海外办矿,推进技术革新,争取打造出具有长期成本竞争优势的世界级铁矿企业,以保障国家钢铁工业战略安全[12-14]。

(1)合理规划铁矿行业发展以目前行业现状为基础,从国家、行业和企业层面入手,统筹整合国内冶金矿山企业,扭转国产矿市场困局,提升国内铁矿资源的国际话语权,促进我国铁矿行业经济健康发展。国家层面:从国家宏观战略角度,制定铁矿资源开发规划,规范和引领行业发展进步,整体提升冶金矿山行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行业层面:通过合理规划推进资源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在全球矿业市场竞争中的话语权,保障我国钢铁原料供给的战略安全。企业层面:通过针对性的系统规划的实施,推动各自企业的管理建设和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

(2)推行低成本战略管理为改变国内铁矿石市场困局,应以企业战略为主导,以价值分析为基础,以管理提升为驱动,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全力推进低成本经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低成本战略管理,促使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以企业战略为主导: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长期成本竞争优势为目标,把低成本经营概念植入企业发展战略,建立起立足长远、立足全局、立足竞争的成本管控体系,打造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铁矿企业。以价值分析为基础:抓好企业价值链的价值创造和增值活动,充分运用价值链分析,识别企业的竞争优势,寻找相应的价值链管控和优化措施,以创造、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实现成本管控。以管理提升为驱动:在推进低成本战略管理的同时,大力推进精细化物资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对标管理等工作,积极建设以优化地质品位、采矿品位、入选品位、精矿品位和入炉品位为核心的“五品联动”管理模式和以数字化、信息化为前提的“智慧矿山”管理系统,推动企业管理全面提升,促进成本管控的全面实施。以技术创新为支撑:通过大力推进技术革新,引进先进技术,全面优化企业生产模式、工艺流程和管理方式等方面,降低企业无形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健全矿山行业财税政策目前,我国铁矿企业的财税负担水平远高于国内一般工业和国外同行业,严重地影响到国内铁矿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政府部门应立足国情,参考国际惯例,从节约资源和低税免税政策出发,积极主动地开展矿山行业财税政策的研制活动,争取建立健全的财税制度,减轻矿山税负,提升国产矿石的市场竞争力。

(4)注重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国内矿山企业普遍存在开采技术粗放、装备水平落后、能源耗费偏高、环境破坏严重等现象,致使企业成本开支加大,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如何加强关键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水平、降低生产耗损、提升国际竞争力是我国铁矿企业当前面临的核心问题。针对我国铁矿资源“贫、杂、细、小、散”的赋存特点,国家和矿山企业已认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开始有针对性的进行技术攻关(如低品位磁铁矿、高磷赤铁矿的选冶技术研究等),并对贫铁矿资源开展新技术、新方法、新应用的研究,提高贫铁矿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降低资源耗损,改善成本现状,提高企业竞争力。

(5)协同海外办矿,优化供给配置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国际矿石品质和价格等优势,通过国外开矿、合同买矿等形式,建立稳定的海外铁矿原料基地。借鉴国外先进的生产管理经验,依托技术和工程管理优势联合办矿,建立海外办矿协同机制,促进企业发展模式由资本型向技术转变,力争提升权益矿供给比例,减小进口矿量,实现海外市场配置优化。

5结论

(1)企业刚性支出的各项费用逐年升高是国产矿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关键原因。研究表明,国产矿定额成本逐年升高,但占比基本稳定;人工成本随时间上升,影响加重;折旧及维简费先升后降,影响降低;成本税费大幅提升,企业负担加重;无形资产摊销费用增大,挤占成本可压缩空间;职工老龄化加重企业社会负担;安全、环保意识提高,成本开支增加。(2)与进口矿相比,国内铁矿资源禀赋条件差,行业布局分散,生产工序多,钢铁工艺相对落后,能源耗费偏高,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铁矿石市场竞争力明显不足。(3)要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打造出具有长期成本竞争优势的世界级铁矿企业,增强中国企业在国际铁矿石市场的战略调控能力,关键在于:立足国内开发,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推行战略成本管理,实施低成本战略;加强政策扶持,减轻企业税负,推进产业升级;加快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协同海外办矿,提升权益矿比例,优化供给配置。

参考文献:

[1]王民.国内外矿山产能将集中释放铁矿石竞争进入“成本为王”时代[EB/OL].(2013-10-16)[2016-10-6].jjckb.xinhuanet.com/2013-10/16/content_471315.htm.

[2]中国行业报告网.2015—2020年中国铁矿石行业现状研究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EB/OL].(2013-10-16)[2016-10-6].www.baogaochina.com/List_JinRongBaoGao/98/TieKuangShiHangYeXianZhuangYanJiu.html.

[3]阙燕梅.市场人士:国产铁矿石市场份额今年将继续下降[EB/OL].(2016-4-12)[2016-9-25].www.233.com/qh/hangye/gong/20160412/111822254.html.

[4]尚锟.中国钢铁行业现状与发展方向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

[5]张晶.国际铁矿石价格变动对我国钢铁产业的影响[J].生产力研究,2013(4):150-151,155.

[6]汪焱.进口铁矿石成本研究[D].北京:北京工商大学,2009.

[7]冶金矿业发展研究中心.国产铁矿石成本分析及对策研究[R].2014.

[8]铁矿石之殇:供需关系和成本之谜的深度分析[EB/OL].(2015-5-25)[2016-6-15].futures.hexun.com/2015-05-25/176141980.html.

[9]王健.我国铁矿石困局形成机制与化解建议[J].现代产业经济,2013(1):37-42.

[10]刘德忠.关于我国铁矿石产业的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

[11]中国企业报.中国2013年铁矿石进口量巨大[EB/OL].(2013-12-17)[2016-4-25].china.huisou.com/news/2013_12_17/187931_0/.

[12]牛京考,蔡美峰.铁矿供需态势与持续发展[J].金属矿山,2005(12):1-4,13.

[13]张久铭,王贵成,何亚丽.我国铁矿资源的秉赋特征与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J].中国矿业,2007,16(7):36-39.

第3篇:矿产资源产业报告范文

在之前的8月份,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环保部、住建部、商务部和中科院等国务院七部门联合了《废物资源化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我国依靠科技创新推进废物资源化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废有色金属、机电产品再制造、电子废弃物、废旧高分子材料等再生资源、工业固废、垃圾和污泥等废物资源化科技工程发展的优先领域和重点任务,提出了在废物资源化领域科技发展应取得的重大突破和预期重大标志性成果,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并将是“十二五”期间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支撑计划、863)立项的重要依据。

一系列政策的密集出台,表明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已在产业层面得以深入推进,这是对固废利用“十二五”规划的积极回应。

确立十大重点工程 可吸引千亿投资

根据《规划》,到2015年,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达到16亿吨,综合利用率达到50%。由此,“十二五”期间,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总产值也将从1万多亿元提高到2万多亿元。到2015年,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年产值将达5000亿元。在“十二五”期间,将构建以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为关键节点,建设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化示范基地,从而构建新型循环经济。《规划》的制定不仅能给拟开展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的城市和园区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也将使工业固废利用的主体园区和企业在发展中获得较大的政府扶持。

一份来自于赛迪投资顾问循环经济政策性融资研究报告的资料表明,截至“十一五”末,我国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达到11亿吨,综合利用率达到40%,从事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企业超过1.5万家,产值达到3000亿元。尽管达到一定规模,但到2010年底,我国主要金属矿产资源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对外依存度。为加快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效率,从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入手,结合各种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堆存、综合利用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确定了十大重点工程,共需社会总投资1000亿元,预计实现年产值1445亿元,年利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4.12亿吨。

我国工业门类繁多,大宗工业固废来源广泛,且各种固废处理利用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需针对重点领域开展规模化利用。《规划》中的十大重点工程包括了尾矿、粉煤灰、煤矸石、冶炼渣、工业副产石膏及赤泥六类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钢渣、有色冶炼渣、氰化渣是产生量大又难以利用的冶炼渣,通过钢渣综合利用重点工程,促进钢渣深度利用,实现钢渣“零排放”;有色冶炼渣综合利用工程重点提取有色冶炼渣中有价元素,实现有色冶炼渣的梯级、清洁、整体利用;氰化渣重点工程旨在实现氰化渣的无害化深度综合利用。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重点工程着重解决磷石膏综合利用的难题。赤泥是我国目前最难利用的工业固体废物,赤泥综合利用重点工程目的是要解决赤泥综合利用的瓶颈问题。粉煤灰综合利用工程重点则是针对高铝粉煤灰以及普通粉煤灰的高附加值利用。

加大集聚效应 构建科学化产业链

赛迪顾问分析师申燕介绍说,从我国目前工业发展进程来看,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在工业化产生的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上,如何更加高效地提高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水平,构建科学化产业链是发展循环经济和保证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所在。

据悉,“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完善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链,构建以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为关键节点、以高效利用为核心、具有区域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新模式。

为了进一步完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链,“十二五”期间将构建以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为关键节点、以高效利用为核心、具有区域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新模式,通过机制创新,建设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化示范基地,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以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及其关联产业立体化链接为纽带,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培育和扶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专业化、现代化企业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集群。

以示范基地建设提升核心研发能力

“目前,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尚存在许多技术瓶颈,尤其缺乏大规模、高附加值利用且具有带动效应的重大技术和装备,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础性、前瞻性技术研发方面投入不够。”申燕说,经过调研发现多数企业研发能力较弱,技术装备落后,缺少研发投入的积极性。现有技术装备水平不能为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制约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

申燕建议,在示范基地申报过程中,明确要求基地要推进技术进步。因此各试点地区应结合本地区工业固体废物特点,加强综合利用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重点开发产品附加值高、固体废物利用量大的技术,努力在试点地区示范和应用一类或多类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突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瓶颈制约。各试点地区应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装备水平,加强国外先进设备的引进消化吸收,重点提升国产装备的稳定性和耐用性。加快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示范,提升试点地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整体技术水平。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加大对大宗工业固废研发投入,提升技术的核心能力。

园区及企业应积极争取政府扶持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进一步完善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链,构建以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为关键节点、以高效利用为核心、具有区域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新模式。目前国内从事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主体主要是产生这些废弃物的企业,例如钢铁、冶金厂及煤矿,其处理利用资金多由企业自筹,且综合利用开发出的产品基本上由企业内部消化。因此,加快构建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再生利用效率是目前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规划》提出要进一步研究完善税收优惠目录,重点支持大宗、高附加值综合利用产品,同时推动建立用于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专项资金,并通过国家科技计划、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循环经济专项、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现有资金渠道对技术研发予以支持。这将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园区和企业带来巨大的支持和帮助。“目前,很多工业固废处理的项目已经计划开展,但迫于资金的压力未能如期竣工和投入使用,这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资源浪费,这一现象同时体现在工业固废处理的各个领域中,因此鼓励政策的方向确定后,企业需结合自身情况积极争取获得政府资助,从而更快更高效地开展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项目。”申燕说。

第4篇:矿产资源产业报告范文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打造实力恒邦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恒邦股份坚持走有技术支撑的生产经营道路,把激发职工干事创业热情,打造职工“创新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推动力,提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理念创新三大理念,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综合实力。首先,在理念上找突破口,面对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震荡下调的格局,公司经营决策团队改变以往“原料-冶炼-产品”这种单一的企业运营理念和模式,将技术支撑和资本运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冶炼加工和资本运作双模式。这一重大理念创新,开创了恒邦股份经营工作持续盈利的新常态。2014年前三季就完成了全年的利润指标。其次,在技术上找创新点,大力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和专题科研攻关。每年员工提出的创新建议就达2000余条,创造效益近4000余万元;此外,公司还选择了部分生产经营领域的重点课题和工作列为年度重奖项目,一旦员工在此方面有突破,将给予5-50万元不等的奖励,通过发动职工搞创新、倡导项目攻关,2013年公司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评定的科技进步一等奖。公司创建的“栾会光创新工作室”也被列为烟台市首批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第三,在管理上着力塑团队。坚持长期组织开展部室、车间及班组“三项”建设活动,特别是在班组建设方面,公司熔炼车间底吹炉乙班创新出“六让一帮”先进工作法,让班组建设“八进八创”更加的生动具体,得到了市总工会的认可,被评为烟台市“十佳班组”。

民主监督、全员参与,打造和谐恒邦

自2005年开始,公司就开展了“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坚持“三个拓展”,发动广大职工参政议政,民主决策。

拓展民主管理空间。每年至少召开2次以上职代会,听取总经理、工会主席工作报告、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表彰年度先进集体和个人,并对公司全体中层干部履职情况进行民主测评。

扩大内部公开载体,拓展厂务公开内容。大力推行“阳光决策和操作”,充分利用公司厂务公开栏、企业报刊、宣传栏、公司网站等宣传阵地以及员工大讲堂,及时公开公布公司经营管理和改革发展情况、重大技改项目招标采购情况、职工保险缴纳情况以及住房分配等热点和焦点问题,畅通企业与职工沟通渠道。此外,还利用公司上下班通勤大巴车,创新出“车载广播”这一载体。

拓展合理化建议平台。坚持每年开展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公开征求员工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综合管理和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每年都达2000多条。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有效地落实了广大职工的知情权,让职工知厂情、看厂兴、憧未来,谋发展,营造了“企业即家”的和谐氛围。

帮扶救济、注重关怀,打造幸福恒邦

注重人文关怀,让员工困难少一些。公司建立健全了困难职工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对于特别困难的职工家庭,公司每年都会拨发一定的救济资金。每逢节假日,公司领导还会对特困员工进行走访慰问。2010年以来,公司工会先后发放各种帮扶资金20余万元。组织发动广大员工为因病受灾的特困职工捐款30余万元。先后争取区总工会帮扶资金4.17万元、区慈善总会2.3万元,为53户困难职工家庭解了燃眉之急。

搭建交流平台,与员工沟通多一些。自2011年开办首期以“学先进,做典型”为主题的员工大讲堂以来,公司先后举办了30多期员工大讲堂,每一期都邀请来自基层不同岗位的员工现身说法,他们带着自己的奋斗故事、优秀的工作方法、心中的疑惑和亟待解决的难题等畅所欲言。这一形式,为员工直接与领导沟通提供了渠道,也为解决员工切身问题找到了有效方法。

投入真挚情感,让干群关系近一些。为了拉近与员工之间的距离,公司领导还会在节假日亲自为员工送饭、员工结婚公司提供大巴车,公司领导会亲自送上祝福;公司还在水道镇建设了黄金小区,为已婚大学生免费分配住房等等,让每一位进入恒邦的员工都能“快乐的工作,有尊严的生活”。

强化培训、提升技能,打造素质恒邦

“让每一位进入恒邦的职工都能在思想上有所进步、技能上有所提高、收入上有所增加、家庭条件上有所改善”是恒邦对每一位员工的承诺。公司始终秉承“培训是员工最大的福利”的理念,把员工培训当作职工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近几年来,公司工会先后投入60余万元积极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仅2012年,就培训职工3000多人次。同年12月,公司又出资50万元成立恒邦职业培训学校。2013年,公司又制定了全员职业化培训计划,每周一期培训班,全年培训员工6000人次以上。2009年以前,公司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非常匮乏,人员素质提升缓慢。自2010年公司大力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以来,公司先后有6名选手获得牟平区首席技师,3名选手获得烟台市首席技师称号,1名选手获得山东省首席技师称号,1名同志获得烟台市五一劳动奖章。

文化引领、丰富活动,打造活力恒邦

对员工精神文化需求漠不关心的企业,失去的不仅是员工的忠诚,更是未来发展的原动力。近年来,恒邦股份精心选拔专职工会小组长到基层工会组织中,负责职工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每年投入十余万元鼓励基层工会开展歌咏比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对于坚守矿区一线的员工,矿区工会小组还组成志愿服务队,隔三差五走进矿区送文化。此外,公司每年都制定“年度文体活动安排”,每周都开展不同的活动,尤其是每逢重大节日,公司都举办大型的文艺演出,2014年5月份集团公司举办第六届运动会,公司组织近600名员工参与,并获第一名;7月份举办“同聚恒邦情・共筑中国梦”大型文艺晚会,公司又组织1000余名员工登台表演。公司还先后投入70余万元建设了职工活动中心,图书馆、乒乓球室、台球室、健身房、KTV室、3D影院等,全部免费为职工开放,满足职工业余时间娱乐的需求。

以德为先、典型引领,打造道德恒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