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信技术发展史范文

电信技术发展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信技术发展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电信技术发展史范文

【关键词】数字电视 传输技术 发展趋势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数字电视传输技术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且随着我国获取了数字电视传输技术中的关键技术,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在我国已是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国外由于其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因而掌握了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核心关键技术,而国内由于技术起步比较晚,因而数字电视传输技术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但是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数字电视技术我国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一、现代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概述

现代的数字电视传输技术是现代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的浓缩有现代高科技技术的产物,在现代电视技术的发展史上,国外的先进国家由于其雄厚的财力和物力,因此在攻坚一段时间之后便迅速掌握了现代电视传输技术的核心部分,并且在掌握核心技术之后通过自身的知识产保护措施不断开拓市场,并且逐渐处于垄断的地位。之后许多先进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一系列标准以期在未来能够占领更大市场份额。

随着我国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逐渐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数字电视的生产国和消费国,但是由于我国在数字电视关键技术上的缺乏,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数字电视行业都是处于薄利甚至亏损的一种状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需要数字电视传输技术行业同舟共济共同努力开发出一套完整的现代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并且逐渐制定一套现代化的数字电视传输技术标准,努力将我国从原来的数字电视消费大国转变为拥有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技术强国。

数字电视是指从节目制作、播出、传输和接收全部采用数字技术实现的系统[1],其结构如图1所示。所谓的现代电视传输技术应该是包含调制解调和信道编解码这两部分组成的,现代电视传输技术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将信号通过一系列的编码等技术来使信号尽量不受外界干扰。然后经过调制技术来为最后的发射做好准备。所谓的数字电视传输技术是现代数字电视技术的最基础的一方面,现在很多国家由于信号转制方式的不同导致最后制定的标准也相差很大。

二、国内现代电视传输技术的现状

目前,我国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主要分为基带传输和载波传输两种[2]。其中的基带传输指的是将电视数字信号通过一定方式转换为可用于传输的一种转码,然后通过传输介质进行传输,在基带传输中所传输的信号基本是一种二进制型的脉冲信号。但是对载波传输而言则是将数字信号转换成载波的形式来进行信号传输,并且在传输过程中所用的主要技术是QAM技术和QPSK技术。

现代数字电视传输技术之所以发展的这样迅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对现代数字电视传输技术而言首当其冲的便是传输速度特别快,传输速度快的原因主要是现在数字电视模拟的信号所占的带宽比较大,在这样的环境下,带宽越宽所能接收的电视节目也就越多。其次是现代数字电视的画质比较清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受到电视用户的青睐。再次是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接收数字电视的便捷性大大提高。然后是现代数字电视可以和计算机通过一定方式相连接,并且在现在计算机发展水平达到一个相当高的程度时,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数字电视的发展。最后是现代数字电视信号的存储功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随着现代网络的飞速发展,电视信号的存储功能也提高了比较显著的提高。因此信号的存储功能也得到了最大化的释放。

三、国外现代电视传输技术的发展

国际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发展分为两个时代,第一个时代就是第一代数字电视技术标准,第二个时代就是移动、互联网、无线三网联合的时代[3]。随着美国在09年推出的ATSC-M/H的标准,标志着国外的电视标准已经进入到了第二个时代,在这样的环境下电视用户的可供选择也变的多了起来。并且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这套完美的体系彻底的解决了移动和现代的互联网之间的一系列兼容的问题,在移动和互联网优异的结合之后,移动的用户的实际接收也更加流畅,同时接收的质量也更加优良,并且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的移动接收已经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期,由于移动的可接收范围比较广泛,并且在车内的应用更加促进了移动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国外先进国家都已经开发出新的先进的技术,来进一步抢占市场的份额。现在的国外的有着先进技术的很多个国家都已经将目光集中在如何提高数字电视技术的传输过程中的完整的效率,因为在信号的具体传输过程中信道效率高低直接关系到成本的问题,因此很多个有着先进技术的国家都对这一领域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并且可以预计的是在未来好长一段时间国外的有着先进技术的国家将花费很大一部分精力和时间来投入到这一方面。现在亚洲的国家比如说日本有着自己的先进的新型的技术,该新型技术中的核心部分主要是单频网技术,该技术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并且将其整合起来达到资源你的最大化利用,但是该技术还是有一定的缺点,即是在单频网技术中存在保护间隔的问题,因此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完整的覆盖面积内额质量,因此日本方面为了攻克这样的难题,研究出了一种比较新型的技术也即是消除外界干扰的技术,这样就克服了保护间隔的缺点,这在未来市场上将占很大市场份额。

四、未来现代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现代的数字电视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且在现在的电视行业也在不断推出新的变革,随着现代数字电视技术媒体的不断发展,国内在不久的将来即会实现全面的数字化模式,并且随着现在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民能够享受和拥有先进网络技术带来的成果。随着电视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整合,在不久的将来在国内将会形成一个庞大的电视媒体产业。因此随着现代电视的数字的实现,这在现代历史上将会是一个重大的技术变革,并且随着数字电视技术的迅猛发 展必将带动相关的产业链飞速发展,这将对周边产业产生一个强有力的助推。首先,在不远的将来,国内必将出台相关的产业激励政策,因此在不久的未来可以预见的是数字电视媒体行业将会呈现一个爆炸式前进的势头。其次,以前的电视需要一个占空间的机盒,并且不太美观,而数字电视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并且数字电视可以直接接收信号,方便快捷。最后,数字媒体中采用的双向信息交流技术不仅能够方便人们收看电视节目等信息同时还能够方便用户在网上实现购物的功能。

五、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现代数字电视技术的飞速发展,其现在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热门技术,逐渐成为了热门的研究课题。现在国外的许多先进的国家通过自己的先进技术,在很短时间内就掌握了现代数字电视技术的核心技术,并且通过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使现代数字电视技术逐渐成为了他们的垄断技术,逐渐占据了全世界比较大的市场份额,攫取了巨大的利润。现在随着我国在数字电视技术上的不断投入和攻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现代数字电视技术将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并且通过不断的完善使现代数字电视技术不断走向成熟,最后实现我国现代数字电视技术实现质的飞跃,在更高技术层次上通过自身技术的的成熟完善最后造福国内的用户,可以进一步刺激我国现代自主技术的研发的相关工作。通过技术的不断提高最后达到能够研发自身的一套的完整的现代电视技术的完整体系,最后以专利的形式国有保护起来,进一步提高我国的自身的自主研发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匡.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研究与进展[J].2003国际有线电视技术研讨会:353-355.

[2] 杨鹏.浅议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计算机工程应用技术,2012(03):134-135.

[3] 毕国辉.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发展趋势[J].华章,2011(12):307.

第2篇:电信技术发展史范文

[关键词]问题电子信息技术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5-0317-01目前,我国电子信息的技术在发展中,由于人为以及技术等方面的因素,导致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由于存在这些问题,不仅对电子信息的技术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同时还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故必须要分析电子信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电子信息的技术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一)缺乏合理的产业结构

电子信息的技术在整个发展的过程中,缺乏合理的产业结构,这样就减慢了电子信息的技术发展速度。因为我国在电子信息的技术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较晚,很多方面的技术都不是十分成熟、例如缺乏合理的产业结构这一问题,在其技术研发环境的过程中,自主知识的产权较少,相关的技术人员能力还存在着一定的欠缺,这样对电子信息技术的研发水平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同时还存在着恶性销售等问题,导致将整个电子信息技术的市场价格拉低,使其研发的经费不断缩小,对电子信息的技术发展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1]。

(二)缺乏专业人员

造成电子信息的技术人员缺失的原因在于我国这方面的起步较晚,同时高校电子信息相关课程所招生的人数较少,这也是导致电子信息的技术人员缺失的原因之一。并且在电子信息的技术人员方面还存在单一化这一情况,大部分相关专业毕业的人员在实际操作能力方面较弱,很难满足我国目前电子信息行业所提出的相关要求。如此,由于缺乏专业的电子信息的技术人员对其发展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三)缺乏优良的环境资源及市场管理

环境资源就是指电子信息的技术发展必要具备优良的环境资源作为保障。目前还存在着缺乏优良环境资源的问题,在市场的发展中,存在着大量的假冒伪劣的产品,以及他人知识的成果被剽窃的问题,这就导致电子信息的市场中出现了较多恶性竞争的现象。

电子信息的技术想要良好的发展依赖于有效管理。目前,我国市场管理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对于盗版的行为相关部门并没有进行严厉的制裁,这样就导致正版的技术不能顺利的进行传播。同时缺乏相关的法律制度进行制约,想要管理电子信息的技术市场不能仅依靠制度的管理,因此有针对性的建立相关的法律制定,采用法律的对不正当的行为进行制裁,从而推进我国电子信息的技术发展[2]。

二、我国电子信息的技术在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梯级化和全球化的趋势发展

由于电子信息的技术和其他技术的不同,该技术具有全球性以及广泛性等特点,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其中采购到销售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体现出其全球化的特征,并且每个国家之间的电子信息的技术方面交流日益增多。因此,电子信息的技术向着全球化的趋势发展。因为发达国家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方面都占有一定的优势,因此他们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电子信息的集成以及对产品的销售和研发等方面,从而获取经济的利益。对于一些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信息电子技术的产品通常都集中发展中的国家中,这就导致电子信息的技术出现了梯级发展的情况。所以说,全球范围内电子信息的技术在研发产品以及生产的方面都组建呈现出全球性以及梯级化发展的趋势。

(二)个性化以及规模化的发展趋势

由于电子信息的技术在生产以及销售等环节的过程中,渐渐的呈现出规模以及效益的发展趋势,简单的说,电子信息的技术产业必须具备规模化,才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最近几年,我国电子信息的技术正逐渐像规模化发展,有些扩过型的技术企业逐渐认识到了规模的重要度,对于产品的质量以及服务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且树立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品牌,从而使经济最大化这一目标得以实现。

另外,由于国民经济飞速的发展,对于人们生活的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人们对于电子信息的产品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然而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企业所提出的要求,必须要不断的促进企业的发展,在电子信息产品方面必须不断的进行创新和改善,这样才能使人们个性化的需求得到满足,进一步促进电子信息的技术发展,使其逐渐体现其个性化以及规模化发展的趋势[3]。

(三)智能化以及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全球信息化以及网络化的发展,也对电子信息的技术发展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并且由于面对全球信息化的形势,使其更在逐渐向这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另外,因为智能化的产品以及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进行了大力的推广,这对于电子信息的技术想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而电子信息的技术在未来将更加趋于网络化以及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将会成为其主流发展的趋势。有些企业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强人才的培养方面,使其知识和技术创新方面的作用愈发明显,而在电子信息的技术发展中网络化发展的趋势将占有更加突出的作用。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叙述可知,经济的发展对于电子信息的技术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虽然,电子信息的技术发展中我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通过正确的态度,以及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加大培养人才的力度,并且结合其实际情况,可以有效的推动我国电子信息技术走入正确的轨道。从而进一步的提高电子信息的技术水平,使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其领域内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棣.从发达国家对未来高科技发展预测看世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电子技术,2012,18(03):259-261.

第3篇:电信技术发展史范文

【关键词】4D数字;电影技术;数字音响系统

1.4D技术的形式和特点

近几年流行起来的4D数字电影,是依靠三维立体电影和周围环境模拟组成四维空间带给观众更加逼真的观感。它是在三维立体电影和特技影院相结合共同来完成的。随着三维软件技术在国内越来越广泛的应用,4D数字电影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运用三维软件制作立体电影有着比其它软件独特的优势,由于三维场景本身就具有立体特性,与成像相关的各种参数及其脚本也很容易在软件环境中加以调节及运用等。近年来4D在3D技术的发展上非常迅猛,4D影院的表现形式也根据人们不断提高的娱乐需求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平面银幕方式的4D影院正受到银幕是环球方式的冲击,而新型特技座椅配合动感控制平台,又使4D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进入21世纪后,大直径、多画面的柱面4D影院逐渐成为主流。尤其是柱面银幕4D影院的出现,各种动感平台,旋转平台,轨道车也根据剧情进入影院,成为当今发展最为迅猛的4D影院类型。

2.4D技术制作的原理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眼睛观察的周围环境之所以是立体的,是因为人的两只眼睛所处的空间位置不同,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视角同时获得两幅不同的场景图像,人的大脑对这两幅图像进行处理后,不仅能分辨出所观察物体的颜色、质感等光学信息,还能根据两幅图像的差异判断出物体与双眼的距离等空间信息。

这样一幅立体的画面就呈现在脑海中。由于人的双眼所处空间位置的差异(这个距离一般用国际平均值6.35厘米),致使现实环境分别在两眼中形成两幅有细微差别的图像,这两幅图像经过大脑的识别处理,人就能感知环境物与人眼的距离和环境物的状态(包括大小,颜色,材质等信息)。如下图所示:红色三角形与绿球相交的区域为左眼看到图像,而绿色三角形与绿球相交的区域则为右眼看到图像。左右眼的图像同时被大脑接收,融合,并加以识别,人就知道绿球与人的距离,绿球的大小,颜色,材质等信息,立体图像就在大脑中形成。当然,如果绿球处于运动状态,那么两眼将不断的刷新各自看到的图像,并交给大脑进行处理,人也就可以不断更新对绿球的感知信息。

3.4D影院技术的构成形式

3.1 4D动感影院的银幕

从视觉角度讲,采用180度的柱面环幕立体影像――它是指银幕保持在有相同圆心的一段弧度上,而不是一个平面(平幕)上。银幕的高宽比例为16 :9,柱面环幕3D物体运动影视范围大为扩展、开阔视野,摆脱了平面视觉束缚,使影视空间和现实空间更为接近,并且可以产生横越、环绕等多种运动方式,从而产生时空变换的感觉。

3.2立体眼镜

由于目前影院级别都采用的是需要戴眼镜的立体呈现方式,所以要想有比较好立体效果都需要佩戴立体眼镜,适合于观看柱面电影的柱面偏振光眼镜(即“立体眼镜”)。使观众看到的影片左眼和右眼的图像不同,这样反映到人脑中的影像就是3D立体影像,从而创造置身其中的立体视觉空间。

3.3 4D动感座椅

动感座椅根据影片的故事情节包含由计算机控制做出五种特技效果:分别是坠落、震动、喷风、喷水、拍腿。另再配以精心设计出烟雾、雨、光电、气泡、气味、布景、人物表演等等引入4D影视,从而调动了人的所有感知系统,使人真正走进影片情节。

3.4数字音响系统

4D动感影视采用高品质声音效果素材――多声道环绕声系统作为影院的音响系统。提供6.1甚至7.1声道系统从而增强环境声音效果。4D影院的多声道环绕声系统在设计和制作时充分考虑到柱面4D影院能够使3D物体产生环绕运动的特点,可以精确的对运动物体进行定位,使4D影视的声音也立体起来,形成真实的立体空间感。

4.4D电影的制作技术

最常见的电影4D效果,是用“光影分离技术”来实现的。它依赖于偏振光和滤光片,它和紫外线和红外线的识别完全不同,它是让每只眼睛只接收到一部分光,而滤掉另一部分。在以前拍摄的3D电影时,人们会在一个镜头前加一块水平方向的偏振片,只让水平方向振动的光透过;另一个镜头前加垂直方向的偏振片。再将这两个镜头并列,之间的距离和人眼之间距离差不多,就可以开始拍摄了。在播放时,让观众戴上带有偏振片的眼镜,偏振方向和摄像机偏振片的方向相同。这样,左眼的眼镜就会完全滤掉右侧摄像机拍摄的画面,而右眼的眼镜则滤掉左侧摄像机的画面。这种4D电影要求观众必须坐得笔直,才能最大程度的凸显三维效果。

光影分离技术是被动式的3D电影技术。也就是说,它不需要控制眼镜。色分技术也是这样。可能有些人还会对上世纪80年代的立体电影记忆犹新―――它的两片眼镜片颜色不同。如果不戴眼镜的话,这种电影投影出来像是印刷有偏差的彩色画册。戴上滤光眼镜之后,眼前就能出现色彩鲜艳的立体场景。它最大的弱点是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已经淡出电影制作领域了。直到2007年,Dolby公司开发出Dolby3D系统,色分技术才重新热起来。借助放在放映机前的滤光片将投影机射出的光线分成红绿蓝三原色光,并分别投影到屏幕上。通过滤光眼镜来分别接收这些光谱的高频部分和低频部分,同样可以实现立体效果。该技术比传统色分技术好得多。最重要的是,放映机装上滤光片就可以放映3D电影,而取下滤光片,还可以放映传统电影。《阿凡达》首映礼上,采用的就是Dolby 3D+IMAX技术。

5.结语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更是未来发展的永恒主题。而在上海世博会熠熠生辉的数字技术,不但要服务上海世博会,同样要服务未来的城市和人类生活。目前的4D数字电影技术已经达到了较为成熟的阶段,至于哪种技术最后会成为主流,已经早已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另一个问题了。4D电影并非电影技术发展的唯一方向。例如“巨型超大银幕”IMAX屏的可视面积比普通电影屏大上10倍左右,且通过多种技术革新来保证在大屏幕上依然能获得清晰良好的视觉效果,更容易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在经过30年的发展之后,IMAX屏幕可能成为人们观影的重要标准。这也是许多文章鼓励大家去看《阿凡达》、《龙腾》的原因。我们希望创新前沿的数字技术不但经受住世博会一百八十四天的考验,给人们带来新鲜美好的享受,更希望上海世博会数字技术的应用热潮永远能够延续,不断走进我们的生活,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够借上海世博会的契机而快速腾飞。

【参考文献】

第4篇:电信技术发展史范文

关键词 数字移动电视;信息技术;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 G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1-0110-01

数字移动电视在当今社会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人们不必坐在家中,就能够随时随地欣赏到高清、精彩的电视节目。这是由于移动数字电视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数字技术在空中通过无线信号覆盖的方式,将大量的多媒体信息与丰富的电视广播节目传送到数字移动电视的接收机上,所以即使人们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依然能够通过无线信号接收到清晰的声音与图像信息。

1 数字移动电视技术的应用特征及优势

数字化是当今全球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依据传输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数字电视分为三类,即有线方式、卫星直播方式及无线方式。相关研究人员将手机电视、IP电视、移动电视等产业列入对我国广播电视行业产生巨大影响的高新产业,而其中的数字移动电视的发展潜力与市场前景更加广阔。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介,数字移动电视将传统电视难以企及的收视领域进行了极大的拓展。数字移动电视是电视媒体与户外媒体结合的最新产品,它是传统电视更深更广的拓展。[1]数字移动电视采用的是全球最先进的数字技术,并且电视节目也经过信息技术处理后以数字编码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地面用户接收与无线发射的方式传播电视节目信息。数字移动电视技术和以往的无线传播技术存在本质上的差别,数字电视最大的特点就是支持移动接收,其能够借助专门负责信号发射的单频网布局,从而使数字信号达到92%左右的覆盖范围。用户只要在这个范围内接收信号,都能随时随地欣赏到高清的电视节目。数字移动电视能够出现于出租车、公交车、轨道交通等公共或私人场所,从而为流动的用户提供及时精彩的电视节目与新闻资讯,充分满足了人们随时获取信息的需求。

2数字移动电视的系统组成结构

我国当前大多数移动电视系统应用的都是欧洲的DVB-TCOFDM标准,这个系统中存在大量的数字导频信号,同时以比数据高出3dB的功率将信号发射出去。由于大量的导频信号散布在数据信息中,能够对信道特性发生的变化进行及时的估计,从而有效减少多径导致的码间干扰。[2]除此之外,欧洲系统还采用最新的“保护间隔”技术,以此来抵御多径造成的影响。由此可见,保护间隔技术与大量导频信号的穿插是其整个系统的核心组成。而当前数字移动电视的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前端系统:这一系统主要负责制作与编辑节目、控制播出、数据协议转换、视频与音频编码以及单频网适配等工作。[3]对于前端编辑、制作、播出能可以采用原有的电视台设备改造后进行利用,然后再适当增加编码、复用等相关设备。

传输网络:通常说来,系统前端与发射系统并不在同一处,在当前单频网的模式下,还有多个发射系统。而传输网络系统的任务主要是负责传统数字电视码流至发射系统中,同时还要完成码流的同步与恢复等任务。

发射系统:这一系统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同步变频、调制、滤波以及通过馈线传输到天线中,从而实现快速的地面传输。[4]覆盖是系统的重要任务之一,需要在前期大量测量的基础上,利用电视信号发射塔联合多个发射点,从而构建成DVB-T单频网。单频网引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系统存在的同步问题。单频网适配器的作用是将MIP插入到数字码流中,利用各点调制器、传输同步信号对码流采取干扰处理,从而将其转换为IF信号。通过发射机的作用能够将IF信号进一步调制成RF信号,在尽可能放大功率之后借助天线的作用发射到空中。

接收系统:这一系统主要是将接收到的高频调制信号在经过一系列处理之后将需要的信息提供给用户。用户的数字机顶盒主要功能是将接收到的数字电视信号解码后输出数据信息与视频信号。[5]通过LCD能够将视频信号直接显示出来,而通过机顶盒文件系统则可以将数据信息直接储存于CF卡中,同时也可以利用串行通讯口将数据信息发送出去,最终将其显示在显示终端上。

3 移动数字电视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数字移动电视经过短短数年的研究与开发,现在我国很多地区都逐渐发展起来。数字电视得到广泛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因其具有庞大的技术优势、资源优势、市场优势与成本优势。随着数字移动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该项技术能充分满足车辆在行使的状态下依然能够接收到高质清晰的电视画面,并且大大加工地了运营维护与建设的成本。当前数字移动电视平台的构建,主要是对原来城市电视发射塔设备进行改造,而原有的电源与模拟电视发射机都是相互通用的,并且在原来的覆盖范围中都能实现及时的接收。此外,数字化前端设备的成本类似于宽带网前端设备成本,用户接收的附加设备成本也较为低廉,可见其具有独特的成本优势与资源优势。[6]数字移动电视技术以其移动接收、高传输容量以及广播模式等特点,从而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其将满足用户需求的音频、视频等信息服务全面纳入到信息系统中,从而实现了人们随时随地获取多媒体信息服务的需求。

当前,数字移动电视的主要应用领域为公交电子站牌、公交车以及出租车等。数字移动电视技术以其独特的电视媒体优势,充分展现出移动数字电视平台的特点,大大促进了个性化车载电视节目、无线多媒体广告以及移动公交广告的发展。除此之外,数字移动电视还变革了传统的广告电视经营模式,将多媒体网络、移动电信的概念逐渐推广开来。

数字移动电视技术的出现及广泛应用,以其独特的传媒优势实现了传统电视技术的变革与创新,为我国广电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经济增长点。数字移动电视技术蕴含着巨大的经济市场,该项技术不但大大拓宽了以往电视广告的经营范围,更进一步强化了各信息技术产业与传媒行业之间的合作力度。数字移动电视的运营模式与运营特点为当前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的快速发展提供的基础的操作经验,这也是未来数字化媒体电视与广播的主要发展趋势。为此,如何在移动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基础上开拓出更多的新技术、新合作伙伴以及新的用户群体,从而推动传统电视行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已经成为当前相关研究部门与传媒行业所要承担的重要任务。

4 结论

在当前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环境中,数字移动电视技术以其独特的成本优势、资源优势、市场优势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电视广播技术,并且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质量,充分满足人们随时随地对电视信息及其他方面的需求。此外,数字移动电视技术不但实现了电视技术的变革,更实现了电视广播行业的运营模式的创新,为传媒领域的发展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当前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一项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王俊杰,于芳.中国数字移动电视节目面临的问题与出路[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1:02-103,111.

[2]李华.公交移动电视广告应用策略探析――基于公交移动电视和传统电视的特点比较[J].编辑之友,2013,12:

65-67.

[3]于清江.浅议公交移动电视的发展现状及前景――以黑河市公交移动电视为例[J].黑河学刊,2014,3:11-12.

[4]王勇,高利珍.传播技术的发展引领广播电视研究――基于近10年来我国广播电视研究关键词的分析[J].中国广播,2014,6:21-25.

第5篇:电信技术发展史范文

(中铁电气化铁路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呼和浩特 010100)

摘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铁路建设也获得迅速的发展。在铁路运行的过程中,电力和信号是保障运行安全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所以,本文对铁路电务施工的特征、内容和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对铁路信号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探讨,以期对铁路电务施工技术和信号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做出应用的贡献。

关键词 : 铁路;信号技术;电务施工

中图分类号:TU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6-0114-02

作者简介:云忽兔(1989-),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科员,研究方向为铁路安全管理。

0 引言

铁路信号指的是能够提高列车的通行能力,同时能够保障列车运行的安全性的各种信号的总称,是铁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铁路电务施工是铁路基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铁路信号工程质量的关键。传统的铁路电务施工和信号技术的应用不能有效地满足现代铁路事业的发展,所以,为了保证铁路事业的发展,为了保证铁路运行的安全性,本文对铁路电务施工和铁路信号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1 铁路电务施工

1.1 铁路通信工程施工 铁路通信工程的主要施工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光缆和电缆的敷设、接地装置的安装、通信电源设备的安装、光电传输设备的安装、数字程控交换设备的安装、列车无线调度设备的安装、数字微波技术的应用、长途人工电话交换设备的安装等[2]。

第一,铁路通信工程问题。随着铁路事业的发展,铁路通信系统基本上实现了移动通信网络的全覆盖,但是由于三大运营商之间的没有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使得通信项目在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接口过多、管理目标难以实现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铁路通信工程的发展。

第二,通信问题的解决措施。针对上述问题,铁路通信工程在施工的时候,合理的协调各运营商之间的关系,促使各运营商在关键技术问题方面达成共识,减少通信管理端口,方便通信转换和通信管理的实现。

1.2 铁路信号工程 铁路信号工程的主要施工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电缆的敷设、轨道电路器材的安装、联锁设备的安装、闭塞设备的安装、自动停车装置的安装、集中调度系统的安装和调试等。铁路信号工程是指挥铁路合理运行的核心,是维护铁路安全运行的关键。铁路信号系统施工设计如图1所示。

第一,铁路信号工程存在的问题。铁路信号工程目前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铁路信号的变革缓慢,不能和高速发展的铁路运输事业保持同步,不能很好的发挥信号系统保证铁路运行安全的功能。

第二,铁路信号工程问题的解决措施。针对铁路信号系统的上述问题,在目前的铁路信号工程的发展中,积极引进和研发新型的铁路信号系统,实现了信号一体化,提高了铁路信号的处理效率,保障了快速行车的安全,为铁路信号系统功能的发挥做出了重要共享。

1.3 铁路电力工程 铁路电力工程的施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导线的架设、电缆和接地设备的敷设、室内和室外配线和照明设备的安装、变电所和配电设备的安装、动力设备的安装、低压电器等电器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等。

第一,铁路电力工程存在的问题。铁路电力系统是铁路各系统安全运行的主动力,所以,做好铁路电力工程的施工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铁路电力系统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电缆的敷设和箱变基础的制作。在电缆敷设的过程中,往往由于外界原因造成电缆外露、电缆的接地方式不合理等问题。在箱变基础制作的过程中,往往由于工程人员的忽视,导致箱变基础的防腐措施不当,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第二,铁路电力工程问题的解决措施。针对上述问题,在电缆敷设方面制定全新的电缆敷设标准,给电缆合理施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保障,为电缆敷设过程中的难题提出了重要的解决措施。在箱变基础制作方面,充分提升施工人员的重视程度,做好防腐处理,以提高箱变基础使用的安全性。

1.4 铁路电气化工程 电气化工程的施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接触网的架设、牵引变电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电器设备和附属设备的安装和调试。铁路电气化施工设计如图2所示。

第一,电气化工程存在的问题。电气化工程施工的内容比较简单,但是施工过程比较复杂,尤其是在接触网的架设过程中,在停电施工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轨道电路设备烧毁的现象,给接触网的架设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第二,电气化工程问题的解决措施。针对上述问题,在接触网施工的过程中,要做好停电区域线路的封闭工作,在停电之后,先对挂接地线区域的轨道段进行短路处理,然后再挂接地线,在挂接下线的时候要按照先下后上的顺序来进行,在拆除的时候要按照先上后下的顺序来进行。做好电气化施工,对维护铁路接触网的安全,对维护铁路电路设备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信号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2.1 铁路信号技术的发展 第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铁路信号技术的发展有了强有力的外部条件,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在以前的铁路系统中使用的传统的铁路信号设备,与现代铁路运行中的安全需求相差甚远。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计算机高速分析功能和计算功能的基础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首先,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处理结果更加可靠,其次,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能够对信号进行实时处理。

第二,信号一体化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现代铁路技术的发展中,铁路信号发展的主要方向就是信号一体化。铁路信号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四方面的特点,分别是:信号处理的数字化、信号处理的智能化、信号传播的网络化、信号应用的综合化。随着铁路事业的发展,铁路信号一方面要满足铁路安全运输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不断的进行技术革新,不断的提升铁路信号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了实现这两方面的需求,铁路信号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相融合,实现了铁路信号技术的一体化,给铁路信号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三,铁路信号可靠性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铁路信号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铁路信号系统的可靠性研究。铁路信号系统的可靠性研究包括铁路信号体统的每个元件在应用时的可靠性,在研究铁路信号的可靠性方面,传统的做法是在铁路信号系统安装完成之后进行调试实验,这样的研究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得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现代铁路信号的研究方法贯穿于铁路信号系统元件的设计——生产——使用的各个环节,具体来说包括在铁路信号系统设计时,对铁路信号系统的可靠性从多方面进行论证,在设计的时候按照设计方案合理的进行;在生产的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精确的生产;在应用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不断的调试和实验。

2.2 铁路信号技术的应用 传统的铁路信号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信号失误的问题,给列车的运行安全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比如,在1994年,从成都发往兰州的146次列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在临近彰明站的预告信号机的时候,列车司机与车站联系的结果是:146次列车由Ⅱ道通过,此道的进站信号、出站信号和机车信号都是绿灯,但是当列车在由Ⅱ道通过的时候却发现前面存在障碍物,列车紧急制动,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此次列车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在列车驶达之前,彰明站下行无岔区段显示为红灯,电务信号工人在接收到信号之后前往该区段进行处理,在信号工人到达之前,该区段的红灯熄灭。信号工人在对此情况进行分析之后认为是绝缘不良,没有和上级部门进行沟通,自行将轨道显示器的线圈和轨道继电器的线圈进行连接,使得在146次列车通过时电务信号系统产生联锁失效故障,导致列车事故的发生。在目前的铁路信号系统中,以计算机为基础,实现了铁路信号的一体化处理,能够对列车进行准确的定位,通过计算机联锁系统,在微电子芯片的基础上可以利用2—3个相同的子系统构建一个系统,可以有效的屏蔽出现故障的子系统。同时,通过网络化技术能够对冒进信号、信号掉漏码、错办进路和信号灯断丝等故障进行及时的监测,一旦发现就会通过网络系统及时的反馈给列车,从而保证了列车运行的安全[3]。

3 结语

铁路事业的不断发展对铁路电务系统和铁路信号技术的要求日益提高。在铁路电务系统施工的四项内容中,在每项工程施工中都存在一些问题,目前,针对这些问题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提升了电务施工的科学性,维护了铁路电务系统的安全。铁路信号系统作为铁路电务系统的一部分,随着铁路事业的发展,铁路信号系统在信号处理技术、信号一体化技术和信号可靠性研究方面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有效的适应了铁路提速的安全需求。

参考文献:

[1]宋坚.探讨铁路电务施工及信号技术长远发展[J].信息通信,2014(10):212-213.

第6篇:电信技术发展史范文

一.新时期配电系统综合自动化面临的问题

(一) 配电管理应面对的问题

电力市场环境下的配电管理系统必须在以下几方面加以提高和改进

1.具有电能质量监测评价的功能。电力市场环境下对电能质量的广泛关注迫使配电公司建立有效的电能质量监测手段。但如果专门建立一套监测系统将花费很大的一次投资及运行维护费用,势必加大供电企业的成本。因此,理想的办法是把电能质量监测作为配电系统综合自动化的一项功能,开发出考虑电能质量监测的配电SCADA系统和相应的分析软件来对各种电能质量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做到共用信息通道、共用数据库系统等,从而实现对电能质量的经济有效的实时在线监测和分析处理。供电公司可以通过所监测到的信息检验其电能质量的状况和决定应该采取的措施。

2.必须对部分高级应用分析软件加以改进以适应电力市场需求,并且真正实用化。(3)提高和加强信息系统集成化及应用功能综合化的力度。为降低供电成本,必须打破以往各单项自动化工程相互独立、功能重叠的弊端,将配网自动化系统的信息进行集成,对其功能进行重组与综合。实现SCADA系统与CIS系统的一体化设计、融合现有的CIS系统、线损管理系统、可靠性管理系统及生产MIS系统,实现一体化的配电管理系统。

(二)用户自动化应面对的问题

1.在零售竞争电力市场模式下,由于开放了零售竞争,允许需求侧竞价,这就要求配电网络运营商有相应的技术手段对配电网络阻塞进行有效管理。而利用配自动化系统完成这一任务将是经济有效的选择。

2.具有分时电价、实时电价信息及计量与结算功能。

(三) 配电自动化面临的问题

1.高度可靠和快速反应的变电站、馈线自动化系统。在电力市场环境下,为了保障终端用户的供电可靠性,自动化系统不仅要求能够正确判断故障、隔离及恢复故障,而且要求加大对自动化系统的投资,增加快速、可靠的开关及控制装置,尽量减少对用户的停电次数和停电时间。同时,因配电网故障必须中断部分负荷供电时,应能快速自动识别重要用户,优先保障其供电。

2.为了适应市场环境下的竞争需要,SCADA系统的功能应该是强大的,特别是对重要用户的监控更应该作到准确、可靠、灵敏。否则会给配电公司带来较大的损失,这种损失包括对用户的真接停电和造成社会影响的间接损失。

3.实现SCADA与GIS一体化设计,达到SCADA和GIS数据一体化、功能一体化、界面一体化,实现从GIS中自动提取SCADA需要的网络结构和属性数据及由SCADA系统向GIS提供配电实时运行数据。

4.采用可扩展综合型的配电自动化终端(CDAU)。

二.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维护和人员培训

配电自动化系统是复杂的多功能综合系统,健全、完善的配网自动化挂你机制是发挥其功能,提高企业和社会综合经济效益的保障。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维护应从组织机构、规章制度、人员培训三方面着手。通过合理的分工协作,明确的规章制度和专业的运行人员使配电自动化系统发挥最大的效益。

第7篇:电信技术发展史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技术;数据库;Web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6-6556-03

E-commerce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s

ZHANG Ai-jun

(Yaan Vocational College, Yaan 625000, 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e-commerce technology trends has been studied by reference to the core technology of e-commerce, Internet networking technology, web browsing technology, database technology and other major e-commerce technology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e-commerce technology in the future we must not only strengthen technical innovation, but also the formation of new forms of technology, as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improve international commerce and development, not only to improve the current modern enterprises, institutions, state agencies and other organizations such as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model.

Key words: e-commerce technology; database; web

1 电子商务几种主要应用技术

电子商务可以说是信息产业技术下的集成化电子业务。它需要诸多技术作为其本身技术的有利支撑,目前来说,已经发展了多种较为成熟的主要技术。

1.1 电子商务的核心技术(EDI)

EDI是电子商务的主要核心业务,简单来说,就是在企业以及其他组织机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与外界互联,并且这种互联通过电子化的形式去传递过去,传递的是当然是商业化的文件,而这种程序的执行,则就是电子商务。显而易见,这种方式,大幅度降低了经济成本与交易前的准备时间,很符合现代商务化模式管理以及多种服务需求。尤其是从目前来看,许多商、制造商以及诸多零售企业等,都对电子商务这种简约、先进管理、集成化的特性所吸引,需求EDI的技术辅助。另外,EDI所独特具备的商业价值极高的商业单证,在通过专门机构所管理的增值网络进行管理,可以加强它自身的安安全性质与可靠性质。

1.2 Internet网络技术

可以说,电子商务发展建设的基础凭证与关键就是Internet的自身发展所带动的。虽然从电子商务的发展角度来说,Internet技术不是电子商务研究领域中所独有的专项技术,但是作为网络化高速发展的今天,Internet本身全网互联的性质,就使得电子商务必然会不断奔着这方向加以改进、改造。而因为Internet在当今来说,人们都较为熟悉,因此本文不再做以详细的介绍。

1.3 Web浏览技术

Web浏览技术的应用,必然离不开网络技术的有利支撑,也就离不开Internet的支持。从当前来看,人们对Web浏览技术的熟悉程度仅次于Internet。而从Web本身角度来看,它是随着HTTPJ与HTML相继出现的。它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即Web浏览技术主要用HTTP传递着HTML文件,所以这时当Web服务器一经检索到传递过来的信息,Web自身就利用浏览器的加工处理,制作成各种文本、图像等的显示方式,从而达到浏览的目的。

从电子商务的需求发展程度来看,Web技术中HTML的信息传递一经不能满足现代商业化企业的需求。而DHTML却提供了一个有利设计方案。所谓DHTML就是由微软所提出的HTML的加强改进版本,主要是它在HTML的基础之上,优化了网络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的对象,同时又结合了Java Script技术的应用。它的改进优势特点主要体现在,它优化每一标签对象的结构属性,并用Java Script在执行控制阶段加以有效改进。因此,对DHTML来说,它的显示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它比HTML更多了一层动态、灵活能力,可根据设计的想法需求,来改变文件的显示形式。如,当光标移动在某文字旁,对其改变文字样式,甚至内部可能会改变整个网页的结构。

另外,ASP网页开发设计方案的应用,对电子商务在Internet上搭建网络交易平台也很有利,目前来说,它是当前网络化网页动态设计开发所非常普遍应用的开发工具。它与Web的关系也很密切,主要体现在它对Web服务器执行程序上的应用,即当网络化交易平台展开交易是,对于客户那一方信息之间的传递,ASP就能够通过Web服务器上的执行程序应用,接受到客户那一方的执行参数,从而在进行相关后台处理。

1.4 数据库技术

电子商务业务中所构建的交易平台,需要大量的数据库存数信息进行调动、利用。如商家为用户、顾客、客户所提供的商品信息,平台中心的交易角色信息、运输配送中心提供的配送方式、商家所统计客户的购买信息等。这些就以利用到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并作为技术支撑。目前来看,数据库管理已经发展到非常熟悉的应用阶段,应用起来高质、高效。该技术主要包括模型、数据库系统(SQL Server、FoxPro、Sybase等)、数据库搭建以及联机分析处理等技术。对于应用在电子商务中的数据库技术要完成:1) 数据收集、存储和应用;2) 决策支持;3) Web数据库支持。

2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目前发展趋势

2.1 电子商务的市场定位逐步走入细分化

随着现代人们物质生活水准、标准的需求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以及电子商务技术不断完善时,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就会有两类主要路线。一类是价格走低趋势发展,另一类就是相对物价较高的发展定位路线。这是由于人们对生活物质、需求等的观念认识不断提高,与社会经济消费水平相对均衡的情况下,人们已经无法满足于基本生活品必须消费,同时还会选择一些物质上高档消费,以满足自身的心理需求与生活需求等,而电子商务的服务项目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应运而生。因此,对于电子商务的市场定位走向就应当更加细分化,对于不同的各类客户群体,选择不同服务流程的具体服务事项。从技术发展角度来讲,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与不断开发、设计、建设等,就是为了能使技术发展的运用成效,能够很好地作用广大消费者、客户、用户身上。而从企业以及其他组织机构的生产、经营模式来看,电子商务是结合了传统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渗透了网络化运营模式,通过互联等技术渠道来不断壮大自身的知名度与品牌效应。而不论何种方式,电子商务最后所表现出来的成效,是通过建立优良的服务流程体系与良好信誉的客户关系而搭建成的,从而能够使企业以及其他组织机构的生产效益、竞争实力得到逐步提升。

2.2 电子商务网站将会出现兼并热潮

电子商务网站出现兼并,并不意外。首先是因为,国内同类形式的商业化网站不断增多,但由于网络资源确是有限的,加之网络市场的竞争趋势不断日益加剧,最终使诸多商业化经营机构、相关网络产品商等都不断活跃起来,展现非凡实力,各显神通,最终实现“兼并通吃”。另外,是互补性兼并。主要体现为:一些领先地位、实力显著的大型商务企业的品牌、客户发展规模、以及品牌等都有着非常大的优势,但是和国际化的先进水准还留有一定差距,因此为了能够使自身网站的发展前景能够得到更强大的技术支持,必须采取互补性质的收购策略,结成战略联盟。这样,不仅使企业、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实力得到逐步促进,还能满足现代客户的多元需求。由此可见像这种战略联盟的协作形式,将成为企业网站电子商务旗下的必然发展趋势。

2.3 电子商务的应用深度将进一步拓展

虽然说电子商务的技术发展水平较当前来看,已经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但随着信息化产业技术相关领域的不断开拓性研究与发展,电子商务应当像拓宽研究深度,尤其是在网站上的商业交易行为,应当充分表现出企业间的文化、素质。即表现出企业细致化的业务流程、客户管理的层次结构等问题,让广大受用客户能够体会到企业的文化、企业的服务态度,从而在客户那一方面来看,有更贴近了客户的实际需求,满足客户的需要。也就是说,目前,电子商务的应用深度将不断拓展,业务创新也层出不穷。如2004 年底国内B2C 电子商务出现了一种新的模式――全球代购。国内第一个进行国际网络代购的电子商务网站“亦得网”已经开通,这种新的电子商务模式正式进入国内。所谓全球代购,是指“亦得网”作为代购服务提供商,通过其全球信息交流平台、物流网络和国际支付系统来满足消费者“一站式”的购买需求。消费者不但可以购买在“亦得网”中推荐的国外商品,还可以在其他任何外国网站上自由选购,只要商品的来源网站是接受信用卡作为付款方式并且可以进行国际送货的,“亦得”都可帮助用户从国外代购。而国外的用户也可以购买任何在网上能够搜索到并允许进入中国的货品,例如时装、化妆品、保健品、书籍、游戏、电脑股票和证券等。

3 电子商务需强化的创新实施策略

3.1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创新

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做好电子商务应用设计、开发等的重要前提,而且还是我国信息产业技术的信息化数字化与网络化建设发展的重要实施基础。而电子商务可以是说是现代企业的有效的贸易经济载体,同时它也是科技技术发展走向的主体之一。因此,做好企业现代信息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具体实施建设过程,应当针对于企业信息业务的管理与企业本身自我管理两个方向去构建。也就是说,企业信息化业务的管理效率与质量决定了企业的经营建设的发展进度。因此,对于企业电子商务的具体应用、建设应根据企业从业、经营特点,去不断强化管理与业务信息化的发展进度。这是由于企业信息化工作的进行程度能够很好的促进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发展方向的适宜性,从而根据市场的相应需求,去分析产品价值特点、预测市场发展前景、以及根据经营特点提前准备良好的售后服务流程。另外,企业信息化建设内容应该足够明确。如,企业在加强计算机系统网络集成化管理以及在有利决策信息的基础之上,可将自身的内部产品转投为自动化、设备智能化的子系统去与自身网络管理系统搭接起来:外部可以通过虚拟Internet和Extranet实现与部门、专门领域和地区、地域网络的互联,加强企业与外部的联系, 开展电子商务等各种活动。

3.2 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的全面发挥

政府宏观调控在电子商务的发展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 制定发展电子商务的宏观规划;2) 对电子商务工程进行指导和协调;3) 制定法律、法规,为电子商务提供良好的法律、法规环境;4) 加强对信息基础设施的管理,确保国家的信息安全。

3.3 开发自主产权的安全产品

由于当前网络安全来对信息化发展产业来说非常重要,尤其是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安全的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与现实。而目前,在电子商务的安全、技术认证等方面,还应当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规范型模型方案的体系结构。因此,对于我们在开发设计电子商务的接触方案时,要全面维护当前网络安全,同时以国家的安全、利益角度出发,采用先进的现代化信息产业技术手段,开发出属于我国特色的核心商务体系、系统,如立足于网络安全的背景下,研发出理论与实际价值都非常强大的自主版权的加密、优良结构配置的解密算法等的安全设备。

4 结束语

可以说,目前电子商务的研发领域,其已经步入了迅猛、高速的发展阶段,它推动了网络营运经济的建设与发展,是当前各个组织机构运营经济的的有效驱动载体,同时也拉近了国家国民服务经济的发展模式走向现代化与数字化进程道路的距离,是现代化经济信息化产业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对小生产、销售与服务模式等的整体水平的提升都有着改善的促进作用,还能使它们投资成本、生产成本等大幅度降低,从而减少了经营与生产风险,最终实现了经济运营的效率、质量、效益的提高,促进了国家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总之,电子商务势必会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所必不可缺的关键性动力与力量。

参考文献:

[1] 陈娟.电子商务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3).

[2] 党腾远.电子商务技术发展研究[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

[3] 顾雅珍,陈海红.浅谈电子商务技术[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

[4] 贺敏伟.电子商务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分析[J].微机发展,2002(2).

[5] 李兴鹏.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安全性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4).

[6] 林利基.从国际经验看中国电子商务的现存问题及解决思路[J].商场现代化,2008(4).

[7] 万常选,刘云生.电子商务的技术及其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7).

[8] 王少锋,王克宏.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与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0(4).

第8篇:电信技术发展史范文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 发展趋势 对策

中图分类号:F426.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5-0307-01

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像电话交换局里怎么处理各种电话信号,手机是怎样传递我们的声音甚至图像的,我们周围的网络怎样传递数据,甚至信息化时代军队的信息传递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技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认识这些东西,并能够应用更先进的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在世界范围内,电子信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明显地显示出了其重要性。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加快发展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是适应当前国际竞争形势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梯次化、全球化发展趋势

在我国,电子信息技术逐步呈现出了梯次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由于电子信息技术具有广泛性和国际性特征,使得了其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等都具有了全球化特征,其全球化发展趋势就必然日益明显。此外,在一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往往凭借自身雄厚资金、技术、品牌以及竞争优势,一般都主要从事电子信息系统集成以及一些高科技产品的研究、开发和销售工作,而不断把一些技术含量低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必然就使得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中的地位更为突出,相比之下我国的情况则相对落后。

2、规模化、个性化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产品的生产发展规模越来越大,一些跨国公司的电子信息技术产品产量、质量和规模逐步呈现上升趋势,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准入门槛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严。如果没有巨额的资金注入,一般要想形成真正有竞争能力以及发展潜力的电子信息技术产品是比较困难的。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个性化消费逐渐发展成为了时代潮流,人们对电子信息技术产品的需求日益呈现多样化发展。这样,不仅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所在,而且也体现出电子信息技术规模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3、国际化、网络化发展趋势

一些跨国集团的发展比较迅猛,它们凭借自身所掌握的技术、资金、竞争等优势,逐渐发展成为了电子信息技术行业的主导力量,并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轻视的重要作用。此外,随着全球信息化、网络化的全面快速发展,也必然使得了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实际上,信息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是比较重要与关键的,而人才则在其中体现为极为重要的核心作用。在研究、开发和创新过程中,一些中小科技企业自身的灵活性,使得了其重要作用日益明显,知识创新以及技术创新对于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以网络为基础的新型发展模式已经成为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

4、多元化、集中化发展趋势

当前,电子信息技术已经实现了同机械、能源、交通、建筑、冶金等技术的有机结合,逐步形成了一些新的技术领域,而且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此外,技术创新具有持续性,这不仅能够保证电子信息技术企业获得可观的利润,而且更能促进其进行一些关键技术的创新力度。实际上,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竞争核心都主要集中在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垄断方面,特别是集中于软件、电路集成和新型元件等领域。一般而言,软件作为电子信息技术的核心部分,而电路集成、新元件等则为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前提和基础,都具有比较高的附加值。为了进一步提高其竞争能力,我国在电子信息技术产品研究、开发与生产方面,往往把重点放在了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相关软件、电路集成以及关键元件等方面。

二、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现状

1、电子信息技术水平

与电子产业高速发展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起步较晚,所以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水平存在普遍偏低的问题,为了提高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技术含量,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大量的资金投入也增加了电子信息企业的经济负担。引进外国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但是也使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的地位,不利于电子信息产业的自主创新,制约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

2、技术人才匮乏

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是以人力资源为基础的,电子信息产业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人才是决定其在市场竞争中优劣的关键因素。由于我国电子信息人才的培养起步较晚,不能满足飞速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而一些企业由于缺少技术人才,也制约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和企业的发展。

3、缺少自主创新意识

由于我国依赖于国外的关键技术和元器件,导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缺少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企业的创新意识缺乏和创新能力薄弱,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专利,使我国电子信息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4、缺少良好的市场环境

良好的市场环境是电子信息企业的生存发展的保障。但是我国目前的电子信息市场环境存在假冒伪劣电子信息产品,侵犯知识产权,盗版商品贩卖等一系列的现象存在。逐渐导致恶性竞争,影响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国际市场同行业中的竞争力。

5、产业结构需要升级优化

虽然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结构在逐步优化,但是也存在着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比重不平衡,集成电路产业技术水平不高,数据库产业规模小,技术创新力弱等问题。我国电子信息的本土企业在经济效益和发展速度方面低于外资企业。

三、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对策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要促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当前,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适应当前国际竞争形势的需要。因此,要高度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为此,企业要充分利用国家各项扶持电子信息产业的优惠政策,并且注重运用高科技,努力实现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另外,国家应加大对高端科技投入的力度,为电子信息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优化产业结构

要促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优化产业结构。努力调整优化电子信息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全世界的竞争能力。随着产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新兴市场迅速崛起,产业的全球性竞争进一步加剧。我国要想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的先机就必须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正确把握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的需求状况,改变我国仅仅表现在加工组装环节的竞争优势状况,着眼于高端信息产品市场,建立我国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结构。

3、重视电子信息产业人才的培养

电子信息企业要获得快速发展,提升企业的国内竞争力,就必须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此,政府或者企业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重视对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并且可以拿出部分资金,对现有人才的进行再培训,同时也要重视对潜在人才的挖掘,从而壮大电子信息产业人才的队伍。

4、优化资源环境

要促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优化资源环境。为此,政府相关立法部门要严厉打击盗版等假冒伪劣行为,为我国电子信息企业提供良好的竞争环境,从而促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

结束语

电子信息工程作为我国目前最主要的经济增长点,却也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应用技术,在国家的带领下,我们要加大对电子信息工程的重视,推动电子信息技术现代化,使其更好地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服务。

第9篇:电信技术发展史范文

当前,电子通讯水平不断提高,无线通信技术已经在日常生活、科技研究、国家安防等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逐渐成为日常通信的主要沟通媒介。在现阶段的无线通信技术中,3G、4G、Wi-Fi、UWB超宽带技术等逐渐占领无线通信市场。国家和电信行业对无线通信技术的研发和支持力度也不断增加。本文试图通过论述无线通信技术热点,探讨分析曲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无线通信 通信技术 热点

1 无线通信技术概述

无线通信,是指利用电磁波信号能够在自由空间进行传播的性能进而实现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其作为当前信息技术科学的重点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应用服务器、无线终端和无线基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手机已成为必备品,但其无线通信的技术原理可能很多人并不清楚。无线通话功能是手机应用无线通信技术的最基础应用,即在手机之间通过电磁波的不同振动频率来传递音频信息。但是手机发出的电磁信号是不能直接到达另一个手机的,其必须经过信号接受基站对电磁信号进行强化处理后才能通过特定频率的信道发送到另一个手机。可见,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信号发射、信号强化处理与传送、信号接收。而信号强化与处理需要信号接收基站对信号强化处理,加大频率。信号接收站在处理信号过程中的保密和抗干扰要求信道必须是安全可靠的。可见,要实现无线通信功能,最起码要具备无线信号发射端、信号中转装置、信号接收端三个基础设备。

2 无线通信技术的热点

2.1 3G技术

3G技术指的是在前两代移动通信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自2009年年初工信部给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颁发3G牌照以来,我国正式进入3G时代。当前CDMA2000、WCDMA、TD-SCDMA是主要的三种3G通信标准,3G技术主要被应用在数据信息和语音的传输上,相比前两代移动通信技术,3G技术处理数据的速度大幅提升,速度可达几百Kbps。与前两代移动通信技术相比,3G普及范围非常广泛,经过多年的发展,3G技术发展已经非常成熟,无论是技术标准还是应用范围都比较完善,用户基数非常大且还在快速增长。国家对3G技术的研发和建设支持力度较大也是3G技术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2.2 4G技术

2013年年末,工信部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颁发4G牌照,这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4G时代。经过近三年的快速发展,4G技术不断成熟,正逐步取代2G和3G技术。相比2G和3G技术,4G技术使得网络速度大幅提高,支持百兆以上的下载速度,无论是上网速度还是上传速度远远高于拨号上网的速度,传送视频的质量几乎可以与高清电视媲美。最为重要的是,4G技术能够充分满足广大用户对无线服务的需求。此外,4G技术能够在有限电视无法覆盖的地区实施,满足这些地区对生产、生活信息的需求。

2.3 Wi-Fi

Wi-Fi指的是将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终端通过无线方式进行连接。与其他无线通信技术相比,Wi-Fi的服务半径可达100米,无线电波覆盖范围较广,可以同时满足较宽地域范围内用户的上网需求。Vivato公司研发的一款交换机能够让Wi-Fi的服务半径扩展到4英里(合约6.5km)。当然,与蓝牙相比,Wi-Fi的传输安全性不好,传输质量一般,但其传输速度却非常快,速度可超过50Mbps,能大力满足用户对信息化的需求。特别是对于大量厂商来说,其在车站、图书馆、商店等人口较为密集的区域不需要耗费资金布线介入网络,进而降低企业成本,只需要直接通过连接无线网高速线路设置因特网“热点”;而广大用户只需要拿着支持无线LAN的终端进入“热点”电波覆盖范围内的区域就可以使用网络。

2.4 UWB超宽带技术

超宽带技术,作为一种才兴起的无线通信技术,其通过设定具有上升和下降的冲击脉冲,使信号具有Ghz的量级宽带。相比其他无线通信技术而言,UWB超宽带优势非常明显:一是抗干扰性能较强,超宽带技术利用的是跳时扩频信号,在同等码数下,超宽带技术相比其他热点抗干扰能力更强,其发射时可以将微弱无线电脉冲信号分散开,噪声较低,而在接收时却能还原信号能量;二是传输速率较高,超宽带技术数据速率可达数十真正数百Mbit/s,比蓝牙等无线通信高出很多;三是带宽十分之宽,UVB系统容量客观,超宽带技术带宽可达几个GHz,能有效缓解频率资源日趋紧张的现象;四是电能消耗低,相比无线通信系统需要连续地进行载波发射,UWB超宽带技术只需瞬间发出脉冲电波而不必应用载波,电能耗费低。

3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无线通信技术不断取得新进步,尽管技术和标准时有争议,其研究和应用热点也不断更新,但学者们对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趋势意见较为一致。

(1)无线通信的网络优化,服务质量得以提高。无线通信网络优化对技术人员技能要求较高,要求技术人员既要具备基本的无线通信网络优化只是,还要能应用最新的软件对网络环境进行分析,提出的最优的网络服务质量方案。

(2)无线网络覆盖的泛在化,即用户接入网络不受时空限制。

(3)低速、窄宽的网络必然会被宽带网络取代,技术、业务、网络融合速度价款,数据速率不断提升,频段和频谱贷款增加,业务内容不断丰富。

(4)信息个人化、核心网络综合化等新的无线通信技术和热点不断出现,无线终端更加智能化,兼容性增强,个人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参考文献

[1]关建明.无线通信技术的热点及发展趋向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22).

[2]熊卿青,邓媛.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前景[J].科技创新导报,2013(02).

[3]刘洋.无线电通信技术之通信方法[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07).

[4]王科超.浅谈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07).

作者简介

张东(1990-),江苏省响水县人,现为中国人民73698部队助理工程师。

袁唐杰(1992-),四川省成都市人,现为中国人民73698部队助理工程师。

戴海波(1987-),湖南省岳阳市人,现为中国人民73698部队助理工程师。

郑剑(1988-),福建省莆田市人,现为中国人民73698部队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