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旅游体系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进行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立时,需要根据现代化旅游活动的特点明确其中的组成部分,通过客观性的评价促进旅游行业的稳定性发展。在当前时代下,需要加强对信息咨询和交通引导工作的重视程度,促进旅游行业的稳定性发展,并转变以往旅游行业的发展模式,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多方位的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和要求。
一、智慧旅游和公共服务体系的概述
(一)智慧旅游
随着我国当前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智慧旅游行业得到了蓬勃性的发展,在智慧旅游中要利用先进性的旅游管理平台以及社会上的旅游资源,再根据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实现旅游活动的系统化和智能化管理,提升旅游产业的决策能力,不断的扩展旅游行业的服务领域。以旅游活动最为主要的工作内容,实现衣食住行的有效性协调,之后,再利用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在旅游活动中配备相对应的传感设施,从而实现旅游资源的优化性配置,逐渐构成智慧旅游的发展模式[1]。在智慧旅游服务体系中还融入了传感网络技术,能够实现旅游管理人员和游客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构成针对性较强的智慧型管理体系。
从中可以看出智慧旅游是运用了云计算和物联网等其他技术形成的一体化的运行平台,不仅有助于促进旅游行业的稳定性和发展,还有助于满足游客在旅游时的多方位需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对智慧旅游发展的重视程度,完善相关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模式,提高旅游行业当前的发展水平。
(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构建时,要以游客的需求为主要的前提,并且综合利用社会上的各种资源,在非营利性目的上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服务,提升旅游行业当前的发展水平。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包含了信息服务和安全保障服务等等,旅游公共服务的主体属于政府和旅游相关的部门,不仅要积极的参与到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立中,还需要实现技术的优化性调整,融入创新性的因素,满足当前旅游行业的发展需要。另外为了提高实际的建设水平,突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针对性,要秉承着非营利性的原则,只有这样才可以促进后续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效性建设。最后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保证旅游公共服务内容具备多样化的特征,这样一来可以给游客带来更加全方位的服务,提升系统的适用性效果。
(三)两者的联系
从整体上看智慧旅游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通过智慧旅游能够实现旅游资源和产业链的有效发展,从而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旅游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为游客提供更加多元性的服务,之后,再利用各种终端设备实现旅游资源和服务模式的多方位整合,加快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步伐,。外在进行智慧旅游建设时,提高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水平能够实现两者之间的相互融合,不仅有助于促进资源的共享,还有助于提高旅游公共服务的质量以及水平,为我国智慧旅游行业提供良好的平台和空间[2]。
为了实现公共服务体系的科学建设,要根据智慧旅游行业当前的发展现状,明确后续工作的重点。智慧旅游不仅可以完善旅游信息服务模式,还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步伐,比如对于江苏的旅游产业来说,相关管理部门认真分析当前智慧旅游和旅游公共服务之间的关联,认为智慧旅游不仅扩宽了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模式的建设,还有助于增强实际的服务水平,满足了旅游公共服务发展的要求。另外还根据智慧旅游当前的发展现状,在公共服务体系中建立了相对应用的服务模式,给游客带来非常高质量和人性化的服务,极大推动了我国旅游行业的稳定性发展。
二、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策略
(一)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
在进行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构建时,需要加强对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立的重视程度,根据当前智慧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明确最终的工作重点和落脚点,提升实际工作的针对性。在智慧旅游背景下,传统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已经无法满足旅游行业工作内容了,因此要根据时展方向进行不断的创新以及调整提升实际的运用效果。比如要构建云计算系统,实现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连接规范旅游单位的信息库,实现全过程的信息汇总以及交流,从而使得旅游平台的适用性效果能够得到全面提高[3]。另外还需要保证平台中的信息能够具备及时性和准确性的特征,和各个地区的旅游概况进行相互的结合,从而为游客带来非常真实和全面的旅游信息服务。其次在后续工作中还需要充分利用网站或者是手机软件等功能,通过图片和文字的方式向游客展示真实性的旅游景点信息,在此过程中要着重的突出旅游景点本身的面貌,从而使游客能够在旅游之前对景区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不断的扩宽信息服务的渠道。最后在实施工作中还需要进行无线通信和互联网就业,合理性利用建设和当地景点相适应的自助导游系统,并且还要融入GPS功能,使游客在查找地图和景点时,能够根据地图的功能快速的进入到自己想要的景点地区中,为游客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二)交通系统的建立
在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立时,还需要加强对交通系统建立的重视程度。智慧交通属于基础性的功能模块,直接影响着游客的体验和旅游单位的效益,为了使智慧交通系统能够得以充分的完善,需要充分的结合交通信息服务的功能体系,为智慧交通提供重要的基础以及保障。在智慧交通服务体系中,要包含停车场信息和景区的客流量等等,之后再融入定位系统和无线传感器,形成完整的交通信息监测网络,对这些地区的相关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随着我国当前时代的不断发展,一些游客的旅游方式逐渐朝着自驾游的方向而不断的变化,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突出智慧交通本身人性化的特征,比如要具备交通标识和导航功能,为游客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完善智慧交通的公共服务模式。
(三)便民公共服务
在便民公共服务模块建立时,要突出非营利性的特征,在战略上要实现景点内部无线网络的全覆盖,从而防止游客在经典中出现诸多的问题。另外还要通过线上和线下相互结合的方式为游客提供更多的便捷,比如通过线下优惠券的形式和优惠年卷的方式来激发游客的旅游欲望。另外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宣传这一地区的旅游产品,通过网络预定优惠产品,不仅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还有助于多方位的满足游客在旅游中的需求和要求,提升实际的服务水平。
结束语
在当前时代下,加强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当前智慧旅游的发展现状,转变以往粗放式和商业化的旅游发展模式,为游客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不仅有助于为旅游产业增强新的活力,还有助于提高旅游行业当前的发展水平,因此需要在公共体育建设是实现功能的不断创新以及发展,突出人性化的工作理念。
参考文献
[1]金卫东.智慧旅游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J].旅游学刊,2017 (07 ):113-114.
一、智慧旅游发展现状
(一)智慧旅游概念研究现状
众所周知,当IBM公司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在2008年首次提出“智慧地球”一词之后,便引发了对“智慧旅游”的研究热潮。从研究情况来看,国际上鲜有把智慧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战略,而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把游客广泛参与、游客与旅游目的地的深层次关系,以及旅游业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中的作用等作为关注的重点,来探索旅游智慧化进程带给旅游业的整体利益。总的来说,主要关注智慧旅游在实践中的应用。例如,2000年12 月 5 日,加拿大旅游业协会的菲利普斯(Phillips)把智慧旅游定义为 “简单地采取全面的、长期的、可持续的方式来进行规划、开发、营销旅游产品和经营旅游业务。”在他看来,发展智慧旅游需要智慧的管理策略和营销技术,根据游客需要,及时传递信息。与国外相比,国内学者主要关注理论方面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一是以马勇、姚志国等为代表从“技术应用论”的角度,对智慧旅游进行定义,他们认为,智慧旅游以人本、绿色、科技创新为特征,利用云计算、物联网、高速通讯技术等信息高科技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与服务方式,改变人们的旅游消费习惯与旅游体验,从而成为旅游发展与科技进步结合的世界时尚潮流。二是以张凌云、史云姬等为代表,从“管理变革论”的角度解读智慧旅游,认为智慧旅游的目的是提升服务水平,改善旅游体验,创新旅游管理模式,提高旅游资源利用效率,进而促进整个旅游行业的发展。把智慧旅游定义为是基于新一代的信息通信技术(ICT),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而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纵观上述内容,国内学者在概念方面存在共识,他们都赞同智慧旅游的发展依赖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高科技技术,通过对新技术的应用来改善旅游发展模式、管理方式、旅游服务质量。
(二)国内智慧旅游的发展方式
国内旅游业发展相比西方国家时间较短、经验不足、资本基础较薄弱,因此,国内在智慧旅游建设方面政府起主导作用,主要借助于政府的力量,形成国家和地方规划,整合旅游相关资源,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指导、协调市场主体参与的智慧旅游体系建设,激励旅游企业的技术创新,从而实现智慧旅游的跨越式发展,完成西方发达国家在过去数十年方才完成的旅游业变革。在国内,智慧旅游已被纳入“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体系之中,2009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国发[2009]41 号) ,在这一精神指引下,旅游业开始寻求以信息技术为纽带的旅游产业体系与服务管理模式重构方式,以实现旅游业建设成为现代服务业的质的跨越,受智慧城市的理念及其在我国建设与发展的启发,智慧旅游营运而生。另外国家旅游局还部署了“智慧旅游城市”的试点工作,确定洛阳等13个城市为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在这一机遇下,洛阳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智慧旅游发展计划。
二、城市智慧旅游基本架构分析
从城市的角度来看,城市智慧旅游可视作智慧城市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子系统,简单的来说,智慧城市是一棵树,而城市智慧旅游是这棵树的一个树杈,为实现智慧旅游的某些功能可借助或共享智慧城市已有的成果。因此,城市智慧旅游的架构体系依托智慧城市的发展。“智慧城市”是将物联网感知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等融入“数字城市”中,从而实现对“数字城市”的质的提升与飞跃,达到经济上健康合理可持续、生活上和谐安全更舒适、管理上科技智能信息化,真正实现人与城市的完美融合。而城市智慧旅游就是借助智慧城市的技术基础设施整合旅游资源和旅游产业链,为旅游市场主体的旅游活动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其基本架构主要包括技术层、应用层、产业层和关联层。智慧旅游的技术层就是指智慧城市依托的新技术在智慧旅游中的应用,包括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它为城市智慧旅游的根基,也是智慧旅游的来源。应用层是指技术层与旅游要素相融合,即把新兴技术运用到旅游要素中,为智慧旅游的科学有效发展提供依据,从而实现旅游资源分析智慧化、旅游服务智慧化、旅游环境智慧化、旅游营销智慧化、旅游接待体系智慧化等等。产业层是指通过渗透在旅游业各个市场中的智慧因素而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的丰富,不仅包括智慧要素在原始旅游产业和部门中的实践,而且还包括智慧城市背景下带来的新的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兴起。关联层就是指上述所提到的,城市智慧旅游是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其存在是与智慧城市的其他部件相互关联在一起的。一方面,智慧旅游的构建体系与其他智慧产业体系都依赖于智慧城市的感知层和技术层,实现基础设施和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很高的产业,相应地,智慧旅游体系构建同时也需要借助与旅游相关的其他产业智慧化体系的构建。
从上述城市智慧旅游的基本架构体系来看,其设计重点应落实在三个方面:一是充分利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各种旅游信息资源,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旅游产品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的挖掘;二是要慎重选择城市智慧旅游各个项目的商业模式,形成良好的产业效应;三是要紧跟新科技发展步伐,注重云计算、云存储及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通过云平台的方式整合城市各种文化旅游资源,形成一个城市的旅游云,整体提升智慧旅游的建设水平。
三、探研洛阳市智慧旅游体系建设
(一)体系构建的可能性条件
洛阳市智慧旅游体系构建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洛阳是国家首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之一,在智慧旅游的建设过程中,中央政府和当地政府起主导作用;二是洛阳市有良好的旅游资源,游客量大,为满足深入体验的需求,游客对旅游服务信息的要求全面而便捷,洛阳市智慧旅游体系的构建有强烈的市场需求;三是自洛阳被确定为“国家首批智慧旅游试点”之一以来,洛阳市政府着手进行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确立了以云计算架构建设综合数据中心的思路,建设支撑旅游产业及公共服务数据库,目前全市智慧旅游综合数据库已相当完善,并且全市3A级以上景区推进数字化景区建设,为游客提供无线上网、自助导游等智慧化服务,可以看出近年来洛阳市智慧旅游的发展已具规模;四是洛阳目前已制定了《洛阳市智慧旅游城市工作方案》《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方案》,确定了“1个中心(旅游综合基础数据库暨云计算中心)、1个基础(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4个平台(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智慧旅游综合监管平台、智慧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和智慧旅游市场营销平台)和8个智慧旅游业态(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饭店、智慧旅游餐饮、智慧旅游购物、智慧旅游乡村、智慧旅行社、智慧旅游交通、智慧旅游娱乐)”的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总体框架,本文希望结合政府的建设框架,提出自己的构建体系,以期为洛阳市智慧旅游体系的构建贡献一份力。
(二)洛阳市智慧旅游建设目标
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为满足市场活动主体个性化需求,提供便捷而全面的高品质服务,除此之外,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旅游企业、政府管理等方面的运用,从而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因此,洛阳的智慧旅游也应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政府为主导,通过智慧旅游体系的构建,来改善游客的旅游体验,改进旅游企业的管理模式。由以上定义可以看出,洛阳市智慧旅游建设服务的对象主要为大数据时代下的游客、与旅游相关的行业、当地旅游资源。对于游客来说,智慧旅游建设目标主要是让不同类型的游客拥有更加智能便捷而又愉悦的旅游经历;对于相关行业,主要是为旅游行业以及相关行业管理提供更高效、智能化的信息服务平台;对于旅游资源,主要是促进洛阳市自然、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创新旅游产品,使洛阳旅游资源拥有更强的生命力,构建洛阳旅游文化云。
(三)洛阳市智慧旅游总体构想的设计理念
洛阳市智慧旅游总体构想的设计理念主要是为实现旅游的智慧化而提出的。洛阳市智慧旅游应在技术、应用层的支撑下,构建资源统一管理、信息共享、应用广泛而便捷的城市智慧旅游总体架构,重点建设数据库,数据库是智慧旅游的生命线,没有数据的智慧旅游只能是空中楼阁。洛阳智慧旅游应确立以云计算架构建设综合数据中心的思路,建设支撑旅游产业及公共服务数据库,建立包括旅游公共服务数据、产业数据和综合管理数据交换系统。以数据库为基础的同时,还应以中央管理平台为中心,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统辖与旅游相关的各个方面。
(四)洛阳市智慧旅游的总体架构体系
洛阳市智慧旅游的总体架构是:在完善智慧城市基础公共保障的前提下,主要分为旅游相关主体应用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两大层次,并统一在中央管理平台之下。
如图1所示:
1、旅游相关主体系统
在洛阳智慧旅游总体规划体系中,旅游相关主体系统包含游客、景区、旅游社、饭店、其他服务者以及政府部门六大主体对象以及一套安全保障体系,实际上他们不仅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智慧旅游中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智慧旅游主要是深化旅游体验和提供智能服务,因此,“游客”与“政府部门”在该系统中处于主要地位,而景区、旅行社、饭店以及其他从业者在该系统中作为游客体验与政府管理的实际载体而存在,共同组成智慧旅游的服务业者。可以看出,旅游业各个主体之间联系贯通,使智慧旅游主体更显完善而全面。智慧城市基础公共保障则包含智慧环保、公共安全、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突发事件智慧防控六个方面,该体系虽不完全直接隶属于智慧旅游的主体系统,但对智慧旅游主体的运作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1)游客
主要是指使用洛阳智慧旅游网络平台的游客,他们通过旅游年票、移动应用终端APP、信息服务触摸屏、智慧旅游咨询预订查询终端等进入并访问洛阳智慧旅游系统,以获取所需要的旅游相关资讯和智能服务。
(2)景区
洛阳自然景区和人文景区资源丰富,游客量大,在智慧旅游发展的基础上,洛阳景区着手进行智慧化建设,该系统主要包括手机二维码电子门票、无线旅游平台、景区客流动态监测系统、景区信息系统、旅游资源管理系统、景区定位导航系统等。
(3)旅行社
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系统,整合各种相对分散的旅行社业务信息、资源,为旅行社提供统一的界面、工作环境以及一种快速安全的数据交换标准,并做到及时汇总与更新,使旅行社业成为一个有机的、紧密联系的、高效的、共享的整体。旅行社信息系统主要是为旅行社以及服务对象构建一个完整有效的信息系统。
(4)饭店
饭店信息系统包括顾客数据管理系统、客房服务系统、饭店内部运营系统等子系统,目的是便于饭店的正常运营和管理,以及维护旅游者的权益。
(5)其他
这类旅游从业者,主要包括旅游在线服务商、各种服务业者,他们通过智慧旅游系统获取精确的旅游资讯,服务于旅客。具有代表性的系统是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
(6)政府部门
主要是指旅游行业管理部门,该信息系统主要包括旅游门户网站集群、智慧旅游指挥系统、12301旅游服务热线、智慧行政办公系统、旅游行业监督管理系统。特别是洛阳市政府部门近期开通的智慧系统统辖全局,即可对景区客流动态进行实时监控,也可通过旅游车辆GPS系统实现对旅游团队的监控,使洛阳旅游业在一个整体的框架内有条不紊的进行。
(7)公共保障
智慧城市基础公共保障则包含智慧环保、公共安全、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突发事件智慧防控六个方面,该系统的建设是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整合城市资源,为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旅游业等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市民和游客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2、技术支撑体系
技术支撑体系主要包括旅游信息资源数据库和基础服务系统,统一为旅游相关主体应用体系提供全面而强大的支持服务。
(1)技术层
该体系中的技术层就是指智慧城市依托的新技术在智慧旅游中的应用,包括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它为城市智慧旅游的根基,也是智慧旅游的来源。
(2)旅游资源数据库
CIS数据库、游客资源数据库、旅游资源数据库、与旅游相关的交通等行业数据库等都是典型的旅游资源数据库,洛阳智慧旅游建设总体构架设想是从大旅游的格局以及旅游信息化整体和全局出发,目的是实现各种旅游资源的整合,在全市范围内制订标准与规范的数据,建立有效的旅游资源共享机制,数据库资源实现分级管理。
(3)智慧旅游公共服务系统
该系统包括呼叫中心、数据挖掘与决策支撑、地理信息服务、智能服务、融合通信服务等方面。从包含的内容来看,该部分就是一个信息接口平台,被旅游相关主体对象所使用,能够统一管理和智能调度各种旅游资源,并提供旅游资源调控、运行态势监督、资源使用、统计旅游情况预测等功能。
3、中央管理平台
智慧旅游中央管理平台在功能上是作为洛阳智慧旅游的大脑和枢纽,在整个智慧旅游总体架构中起到匹配、整合、协调、联动各个旅游相关主体应用系统和管理系统的作用,在实现智慧旅游各子系统相关高层业务数据统一抽取、融合共享的基础上,与多种配套保障体系相互配合,对景区、饭店、旅行社等旅游主体应用系统进行统一协同管理,实现多系统间的信息共享、协同联动,并为旅游行政管理单位人员提供统一的入口,以进行旅游行业监控与管理。
四、结语
洛阳作为全国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之一,通过科学的智慧旅游规划和总体架构设计,顺利地推进了智慧旅游建设的进程,目前已完成了智慧旅游网站集群提升、12301旅游咨询服务热线提升、入境关怀、智慧旅游移动应用终端APP(洛阳旅游指南)、智慧旅游咨询预订查询终端等15个项目建设任务,同时智慧旅游指挥中心正在线运行,洛阳市政府正积极加快智慧旅游主体建设。纵观洛阳智慧旅游的发展,景区、饭店、旅行社等相关主体基本上已实现智慧的管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慧旅游;对策建议
1、引言
智慧城市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透明、充分的信息获取,广泛、安全的信息传递,有效、科学的信息处理,均衡而有效地提高城市运行和管理效率,改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并使绝大多数市民能够享受到智慧城市的服务和应用,这将有效破解城市发展难题,开启了探索未来城市发展的新道路。近年来,一些国家、地区和城市先后提出了建设“智慧国家”、“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和计划。新加坡、美国和韩国等众多国家都先后启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在解决交通拥堵、食品安全、公共安全、医疗卫生等各种城市发展难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以及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催生大规模新兴产业等方面,智慧城市都大有为。
2、智慧城市与智慧旅游概念简介
所谓“智慧城市”,是指通过广泛采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技术,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使城市运转更高效、更敏捷、更低碳,是信息时代城市发展的新模式。
发展智慧旅游首先要构建数据中心、沟通服务端和使用端。三个部分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相互联结。服务端是直接或间接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企事业单位或个人;使用端为广大的旅游者,拥有能够上网的终端设备,尤其是超便携上网终端;数据中心由大量存储有各类旅游信息的服务器组成,有专门的机构负责进行数据的维护和更新。数据中心即是智慧旅游的云端,可以称为旅游云,将服务端和使用端联系起来。服务端将自己的各类信息及时放在数据中心,无须再自己购买服务器和维护信息;使用端根据自己的要求,从数据中心提取信息,需要服务时可以与服务端进行交换,使用端可以直接向服务端付费,也可以通过数据中心付费。
3、我国智慧旅游城市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所有的一线城市、50%以上的二线城市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仅2012年就有北京、常州、南京等26个城市将智慧城市建设列入本年的工作计划。更有不少企业在研制用于旅游方面物联网的传感器设备和技术,也有个别企业利用云计算技术搭建中小酒店的管理平台。一些高校已经开始相关的研究。但是在智慧旅游城市蓬勃发展的今天,其存在的问题也亟待解决,不容忽视。
一是缺少统筹管理和顶层规划。各地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基础参差不齐,低水平重复建设,实用主义现象严重的情况,造成投入成本增高、资源利用率低等后果。
二是轻制度安排,重硬件建设,政策法规依据不足。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未形成严格规范的组织管理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智慧城市建设成效,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不良影响。
三是缺少核心技术及产品,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高端芯片、关键组件、基础软件等核心技术储备不足,缺乏技术创新带动,发展后劲不足。 四是信息安全隐患堪忧。由于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依赖国外,甚至一些规划设计可能由国外的组织和企业主持或参与,可能造成国家安全隐患。
五是缺少统一标准和规范。智慧旅游城市建设覆盖诸多领域,目前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建设标准和评估标准等来约束和指导。
六是缺少合理的产业规划和良性循环的商业模式。智慧旅游城市建设进程和产业发展不协调,商业模式单一,主要依靠政府的投资和管理,不利于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4、对策建议
基于我国智慧旅游城市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特提出了以下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顶层规划设计,进行合理有序布局。从国家层面制定智慧旅游城市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我国智慧旅游城市中长期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加强总体规划设计,统筹推进,指导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有序开展智慧旅游城市建设。
二是加强制度机制建设,制定和完善标准体系。国家出台规范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行政法规,各相关部委建立相应制度规范;加快我国在物联网、云计算、通信与网络等领域相关技术、应用和管理标准的完善和实行;建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和资质认证体系;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的管理,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建设,实现统筹协调、共建共享。
“十三五”时期,是江口县实现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加速期和全面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全县将按照“四个全面”和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总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贵州省委、铜仁市委战略部署,深入实施“一业带三化、三化促一业”发展战略,全力抓好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推进大生态、大健康、大文化“三大跨越”工程,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抓好“两大战略”行动
确保全面小康同步实现
全力抓好大扶贫战略行动。认真抓好脱贫攻坚工作,确保2020年全县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依托大数据,建好扶贫云,精准识别、动态监管贫困对象,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围绕同步小康创建,充分调动各级干部脱贫攻坚的首创精神,积极探索“飞地扶贫”,积极开展旅游扶贫、金融扶贫;强化项目、资金、人才、社会等各类扶贫资源整合,形成“党委主责、政府主抓、干部主帮、基层主推、社会主扶”的脱贫攻坚强大合力;深入实施“33668”扶贫攻坚计划, 以“五个一批、十项行动”为抓手,统筹打好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生态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脱贫、社会保障兜底脱贫攻坚战,努力把江口建成全市、全省、全国精准脱贫示范县。
全力抓好大数据战略行动。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切实抓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会战”,打通信息网络“最后一公里”,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加快发展以互联网、物联网、农村电商为重点的大数据产业,加快智慧旅游、智慧城市、智慧民生、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管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云上江口”建设,建成全省智慧旅游示范县和国家电商扶贫示范县。
推进“三大跨越”工程
实现弯道取直后发赶超
大力实施大生态跨越工程。全力推进生态建设,深入推进绿色江口行动计划,积极开展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积极申创大顶山、黄牯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构建绿色生态廊道;加快太平河、闵孝河、车坝河、桃映河流域综合治理,构建流域生态屏障;加强大气、土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和污水、垃圾处理体系建设,让江口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气更净,确保森林覆盖率达到75%,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建成国家级生态县。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抓好花海、果海、茶海、竹海“四海”建设,推进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融合发展,努力发挥绿水青山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大力实施大健康跨越工程。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依托得天独厚生态优势,紧紧围绕“医、养、健、游”四大领域和“看得健康、玩得健康、吃得健康、睡得健康、心灵健康”五大理念,依托“山泉、矿泉、冷泉、温泉”做足水文章,把水产业做大做强;以梵净山营养大健康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以生态疗养、度假休闲、健康饮食、健康服务、保健养生、山地户外运动为主的大健康产业,努力把江口建成营养健康产业示范县。
大力实施大文化跨越工程。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工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努力形成“爱国、诚信、友爱、创新、奉献”的价值取向和社会风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挖掘传承弘扬佛教文化、生态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突出抓好梵净山弥勒文化园建设,引进一批文化企业、实施一批文化项目、开发一批文化产品、保护一批文化古迹,提升和打造一批文化品牌,积极培育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市场体系。实施文体广电惠民工程,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
实施“一业带三化”战略
推动县域经济大发展
千方百计做强大旅游。依托梵净山特色旅游资源,打造江口旅游升级版。大力发展“旅游+”全域旅游,推动旅游与多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以避暑休闲、温泉度假、健康养生、山地户外、科普探险、修心养性为主的旅游新业态,不断形成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推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加快智慧旅游步伐,推进“互联网+”旅游平台建设,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媒体、新手段,拓宽旅游宣传营销渠道;抓好特色工艺品、特色食品、紫袍玉等旅游商品开发,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商品品牌,推动旅游商品产业化。力争到2020年实现年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创建国家5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5个、3A级景区10个,真正把梵净山建成生态佛教旅游胜地,把江口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营养健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千方百计做特新型工业。按照“一园两翼”工业发展布局,以工业“三年大攻坚”和“百千万工程”为抓手,依托凯德特色产业园区,大力发展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新型工业,大力发展以紫袍玉、大理石等为主的石材加工业,大力实施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加快电商发展,推动园区提档升级,努力走出一条“小而特、小而精、小而优”的工业发展新路,力争“十三五”期间二产年均增长17%以上。
千方百计做优现代农业。围绕“大健康”“大旅游”新业态,大力发展生态茶、精品果蔬、中药材、生态畜牧业等特色产业,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按照“以旅带农、以农促旅”发展思路,以农业园区为载体,“三个万元”工程为抓手,做大县级农业园区规模,提升省级农业园区实力,创建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努力走出一条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力争“十三五”期间一产年均增长7%,确保粮经比达到20∶80,建成精品水果示范县、生态畜牧重点县和名优茶生产县。
千方百计做美城镇建设。坚持“梵净江口・佛光之城”城市形象定位和“景城融合、产城一体、教城互动”城市发展理念不动摇,加快推进旧城棚改区改造;继续建成一批骨干路网、建设一批高档住宅小区、建成一批城市配套设施,不断提升城市品位;着力推进凯德新区建设,不断扩大县城规模;大力实施智慧县城、绿色县城建设,让江口县城既是景点景区,又是梵净山旅游服务区;加快建成太平省级示范小城镇,加快推进7个乡镇特色小城镇建设,深入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努力使农村集中建房点既是美丽乡村示范点,又是乡村旅游景区接待点。
提升“五大重点”领域
全面筑牢科学发展根基
大力推进基础设施提升,实现交通网络、水利体系、能源信息不断完善。加强高铁、高速公路、快速干道建设;加强对内无障碍交通建设,全面构建外联内畅交通体系,实现乡乡高速(高铁)路、村村柏油路、组组硬化路、寨寨连户路;坚持“三位一体”综合规划,以车坝河、白沙等骨干水源工程建设为重点,形成布局合理水库群,切实构建生活生产用水安全保障体系;着力推进能源和信息基础建设,加快骨干输变电站建设,推进电网升级改造,电网可靠性进一步增强。加快新能源、新信息技术应用,推进节约化、智能化发展。
大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实现党的领导、基层民主、依法治县有机统一。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全力支持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依法履职;支持统战、派、无党派人士、工商联履行职能;加强武装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法按章程开展工作;加强对审判、检察工作的领导,积极发挥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的引领作用;深入推进依法治县、依法行政,扎实抓好“七五”普法,促进法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大力推进民生社会事业,实现富民增收、公共服务、平安和谐统筹发展。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努力实现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赡养、住有宜居、社会和谐。多渠道推动富民增收,确保到2020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倍增。多举措完善社会保障,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大力度发展社会事业,全方位创新社会管理。继续深化“平安江口”建设和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和幸福感。
信息咨询公共服务体系是现代旅游发展的基础。四川省在建设西部旅游高地进程中,以高新技术为支撑,探索旅游信息咨询公共服务体系创新之路,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关键词】
信息建设;四川旅游;公共服务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2009)指出:要以信息化为主要途径,提高旅游服务效率。积极开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旅游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全面提升旅游企业、景区和重点旅游城市的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从全国范围看,相关省、市正在开展积极探索。2013年5月,四川省旅游局与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签署合作协议,在全国旅游行业率先使用“北斗”卫星导航信息系统,积极推动四川“智慧旅游”发展。目前,基于“智慧旅游”为核心要素的四川旅游信息咨询公共服务体系正在逐步构建。
一、高新技术平台是旅游信息咨询公共服务体系的精华
旅游产业是国家确定的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也应当是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而信息化建设则是保障该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其中,地区旅游信息咨询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关键。四川省依托我国航天卫星通讯科技成果,打造高新技术平台,可以促进旅游信息咨询公共服务体系提档升级,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次四川旅游在全国“试水”,将开展基于“天地图·四川”的旅游政务管理平台、旅游公众服务平台和旅游商务管理平台的开发,并合作开展基于我国“北斗”系统的导航与位置旅游服务,为旅游应急抢险救援、景区流量控制、游客安全监控、游客自助旅游、旅游线路定制等提供导航与位置服务。由于目前我国的“北斗”卫星系统主要应用于军事和应急抢险(2013年“4·20”四川芦山7.0级地震抢险救灾中投入使用的“北斗”系统就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民用开发与应用范围还较小,在旅游业界的使用更是鲜见。因此,从实践层面讲,四川的探索为我国旅游信息化建设开创了颠覆传统之路。
二、四川旅游信息咨询公共服务体系组成框架
众所周知,拥有高技术含量的信息不仅可以提高旅游企事业单位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而且还能为整个行业提供了完善的信息体系。未来四川旅游信息咨询公共服务体系的组成框架应该包括:围绕四川省“智慧旅游”建设,以动态的地理信息和旅游服务信息为基础平台,通过建立数据更新、共享和的标准化体系,以及开发和推出“智慧旅游”的社会化应用,在满足旅游行业对包括旅游景区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应急救援等方面需求的同时,为广大游客提供及时的旅游交通、旅游资源供给、旅游消费等信息查询服务。换言之,旅游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在于广大用户、广大游客是否认可,老百姓的满意度决定了构建旅游信息咨询平台的技术规程。
为了完整构建高效率的旅游信息咨询公共服务体系,现阶段需要着力建设国家倡导的“金旅工程”。所谓“金旅工程”,也就是国家涉及旅游行业信息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旅游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参与国家旅游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石。在整个“金旅工程”环节中,包括了完整覆盖全国旅游部门的“国家—省—市—企业”四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该平台建成以后,将为提高旅游行业整体管理水平、运行效率、改进业务流程、重组行业资源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还需全面发展旅游电子商务,与国际接轨,为世界旅游电子商务市场提供服务。“金旅工程”的核心可归纳为“三网一库”,即旅游行业的内部办公网、管理业务网、公众商务网和公用数据库。
三、地区实践成效
作为省会城市的成都,担负着四川旅游信息化建设“首位城市”的任务,在打造本地区旅游信息咨询服务平台实践中取得了成效。例如,作为旅游信息化平台的一部分,成都市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加快了投入与建设,逐步形成1(主中心)+N(区县分中心)+X(旅游信息终端显示屏)的公共咨询服务地面网络。配合正在建设中的成都市旅游呼叫中心、成都市旅游主题网站(成都旅游咨询、电子商务交易网络平台),形成地面(咨询点)+空中(呼叫中心)+网络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服务平台,在咨询服务、旅游投诉、旅游查询、应急救援、旅游预订和网上支付等主要方面建立一体化的服务平台。此外,成都市旅游呼叫中心于2010年3月开始建设,2010年8月正式上线,“96527”特号专线已由传统的投诉热线升级为旅游服务热线,现已建成15条24小时人机值守的咨询平台。它集旅游咨询、旅游投诉、政务值守、应急救援等职能为一体,在2010-2013年各次旅游“黄金周”、“小长假”中发挥了重要功效,得到广大游客和社会各界的认可。成都的探索为四川其余地市稳步推进该项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Z],国务院办公厅,2009.
[2]梁尧忠、罗振雄,国际旅游信息化研究[J],旅游学刊,2012(09):4-5.
[3]谢坚,“智慧旅游”建设浅析[J],信息系统工程,2012(06):96-98.
作者简介:
袁力(1973-),男,硕士研究生,成都大学旅游文化产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信息化研究。
随着智慧旅游的普及,大多数游客都选择以智慧旅游的方式出行,因此,在这种智慧旅游背景下,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具有丰富旅游专业知识的复合型旅游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国家旅游局注重智慧旅游的发展,明确提出要培养符合智慧旅游行业需求的优秀旅游人才。与此同时,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也遇到了新的发展机遇,为了培养适应智慧旅游所需的复合型旅游人才,旅游管理专业急需优化发展课程体系,紧密结合社会与智慧旅游行业实际,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构建适于智慧旅游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新体系。
一、智慧旅游及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概述
明确智慧旅游及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基本内涵,是智慧旅游背景下优化旅游管理课程体系的基础和前提。
(一)智慧旅游
智慧旅游就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及时,让人们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
旅游管理专业旨在培养专业知识丰富、实践能力较强,能在旅游行业从事管理或服务工作的人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主要有旅游管理方面的课程、心理学方面的课程、礼仪与沟通方面的课程、餐饮与酒店管理方面的课程以及语言方面的课程。
二、当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智慧旅游行业发展得十分迅速,同时衍生了很多问题,具体如下。
(一)课程体系设置缺乏科学性,课程内容交叉重叠
为了促进我国旅游行业的高效、高速发展,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以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为目的设置专业课程。随着智慧旅游的普及,旅游行业对旅游人才的要求变得更高。旅游管理专业应该培养针对智慧旅游行业需求的旅游人才。但是,高校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课程内容重复,不够全面,导致高校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与实际需求不符。目前,有些高校旅游管理也没有明确的专业培养方向以及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繁杂、不科学。
另外,很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结构不合理,不能突出重点而且内容交叉重复。加上高校设置了多种公共课,占用了学生很多时间,学生能花在专业课和实践课上的时间较少,导致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素质不够高、实践能力较差。因此学生虽然接触了很多课程,但是始终无法触及课程的核心内容。再加上,有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學手段比较传统,大多是教师口头讲授知识,学生在下面记笔记,内容也比较陈旧,这与智慧旅游行业的需求不符,不能有效地为智慧旅游行业提供优秀的人才。
(二)课程体系设置过于保守,缺乏创新性
随着智慧旅游时代的到来,现代旅游业不仅注重旅游人才的专业知识能力,还注重他们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而在传统课程体系和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有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仍然比较保守单一,缺乏创新性。比如;有些高校单纯地注重理论课程,而忽略了信息技术课程,从而导致学生无法掌握先进的现代信心技术。而且,课程体系条块分割严重。有的学校注重传统课程体系,机械地教授学生专业课知识,而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虽然有些高校试图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例如,开设慕课,但是没有一家高校能成功实施。
尽管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为旅游行业培养了很多旅游人才,但是其课程体系大多缺少变革或变革程度远远不够,高校培养出来的旅游人才无法满足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随着智慧旅游的普及,智慧旅游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校课程体系逐渐不能适应智慧旅游人才的需求,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为智慧旅游行业服务,导致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相悖。
(三)课程实施重书本轻实践,缺乏实践交流平台
目前,有些高校课程实施重书本轻实践,缺乏实践交流平台,因此无法培养复合型旅游人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当培养专业知识丰富、实践能力较高的旅游人才。可是有些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内容过于片面,着重教授学生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学生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教育改革进程的推进,有些高校开始转变教育理念,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开设实践课程。但是,由于实践课程安排的课时较少,教师也欠缺实践经验,加上课堂上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实践课程基本流于形式,实践课程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还有一些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实践课程,旨在促进学生的实践交流能力。但是,由于学校与教师无法时时刻刻监督,加上学生没有主动性与自觉性,因此实践课程作用有限。
鉴于以上原因,高校课程体系不能跟着行业的发展更新,人才培养不能跟智慧旅游人才需求保持一致。因此,新时期,如何在智慧旅游背景下优化高校旅游管理课程体系,从而满足智慧旅游行业所需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三、智慧旅游背景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
为了优化高校课程体系,本文主要就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优化建议。
(一)优化课程结构,确定专业重点培养方向
面对智慧旅游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应该优化课程结构,确定专业重点培养方向。高校的课程设置应该顺应智慧旅游的需求,内容要符合智慧旅游行业的发展。首先,旅游人才需要懂得信息技术,因此,高校应该多开设现代信息技术课程,注重培养专业技能过硬、对信息技术掌握程度较高的人才。其次,旅游人才需要较强的沟通能力、服务能力。因此,在选择旅游管理课程时,应该加设礼仪培训以及语言培养方面的课程。由于智慧旅游涉及全区域旅游的方向,游客来着全世界各地,在课程设置时,应当特别重视外语课程。针对来自不同国家的游客,高校可以开设多种外国语课程。还要开设彰显地方特色的课程,这样有利于学生了解地方文化,挖掘地方文化内涵和魅力,也能更好地为游客服务,为智慧旅游培养复合型人才。
不仅如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可根据学校的特点确定专业培养方向。如果学校在旅游行业较发达的旅游景区,就可以鼓励学生多学习旅游管理方面的知识。如若学校所在的地方旅游行业没有很大的发展,这些地方的高校就更应着重培養旅游人才,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课程结构的优化及专业重点培养方向的确定可以为智慧旅游培养应用型旅游人才,从而促进旅游行业的发展。
(二)更新课程内容,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面对智慧旅游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应该更新课程内容,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高校旅游专业应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例如:加设实践课程,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同时,还要缩减重复课程,开设多类课程,培养全方位旅游人才。例如:多开设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以契合智慧旅游对人才的需求;开设多种外语课程,以便旅游人才能与各国来的旅客交流;开设关于国际旅游形势方面的课程,以便让学生了解当前国际旅游行业形势。高校还应根据社会的需求,人才的特点,来制定课程内容,转变教学方式,比如,使用翻转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实践学习等方式。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设计,针对学生的特点、学习风格、学习基础,尽量做到因材施教,而不是一直采用传统的满堂灌输模式。此外,高校要以发展的目光看旅游行业的发展,结合用人单位的具体情况,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培养目标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旅游行业人才。
(三)拓展就业渠道,加强与社会企业的联系
面对智慧旅游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应该拓展就业渠道,加强与社会企业的联系。智慧旅游促进了各个国家间的交流,同时,旅游人才培养也面对非常大的挑战。对此,旅游管理专业应该抓重点、促发展,为智慧旅游行业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工作能力较强的人,鼓励他们参加实践,了解国际旅游行业最新的发展趋势,持续完善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高校应与国外院校进行合作,促进国内、国外学校师生间的交流学习,加速培养国际化旅游人才,促进学生的就业,为智慧旅游的发展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高校可以组织就业指导活动,与校外企业联系,举办校内校园招聘会,让学生提前感受就业形势,提高他们的就业意识,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高校也可以组织各个学院举办创业比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可以根据专业开设模拟旅行社等,从而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另外,学校应与校外旅游企业加强联系,鼓励学生到当地的旅游部门或者旅行社去实习,了解当地旅游行业现状,从而让学生更新自己的知识,加强对职业领域的认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准备,促进整个智慧旅游行业的发展。
11月3日 塔里木油田公司承担的国家油气供应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开始启动,具体围绕油气供应采、炼、储、输、供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开展国家油气供应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提升国家油气能源综合保障能力。
11月4日 成都市旅游局和中国移动四川成都分公司联手推出的“智慧旅游 畅游成都”成都旅游一点通产品正式上线运行。
11月6日 工信部公示“2012年物联网发展资金拟支持项目”名单。
11月6日 以“物联网技术与产业发展新机遇”为主题的2012中国(成都)国际物联网峰会在成都开幕。
11月6日 商务部《十六大以来商务成就综述之九:推动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 提高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11月7日 银联商务有限公司与华存数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上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联合成立“上海电子支付云计算工程中心”,打造第三方支付行业的云计算示范平台。
11月8日 福建小区智能化管理地方标准《小区数字化智能家居管理系统》(DB35/T 1294-2012)和《小区智能化管理系统》(DB35/T 1295-2012)。
11月13日 西安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西安市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方案(草案)》,将重点培育发展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11月14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电子认证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11月15日 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世界智慧城市奖颁奖典礼上,广州获得了1项城市奖和1项创新奖。
11月16日 以“推进科技创新,提升发展质量”为主题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高交会)在深圳开幕。
11月18日 哈尔滨市开始设立云计算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连续3年将总共投入3亿元推进云计算应用项目建设。
11月23日 重庆智能电网输配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由重庆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验收,标志着该中心成为智能电网省级研发中心。
11月25日 西安市政府与国云科技签署协议,国云科技将投资8亿元建设云计算物联网科技产业园。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年以来,我市的旅游工作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统揽,围绕做优做强旅游城市、做精做大旅游景区、做美做特乡村旅游、做好做足服务环境四项重点,持续推动旅游产业特色化、旅游服务规范化、游客出行便利化、旅游环境优质化,全面打响“山水生态华阴,宜业宜居城市”全域旅游品牌。1—3月份,全市共接待游客x万人次,同比增长x%;旅游收入实现x亿元,同比增长x%。
一、坚持不解,重点工作扎实推进
(一)全域旅游规划工作稳步推进。目前,规划已顺利通过各镇办、相关部门和市级领导讨论评审,并完成了修订完善,正在与渭南市文旅局衔接沟通,计划4月上旬进行专家评审。
(二)旅游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健全。3月27日,我市举行了旅游发展委员会暨旅游综合执法机构、旅游数据中心揭牌仪式,成为陕西省首家设立综合性旅游管理机构和旅游警察、旅游法庭、旅游市场监管分局等“1+3” 模式并建成旅游数据中心的县市,标志着我市的旅游产业发展已经走上了规范化服务、法制化管理、有序化发展的道路。
(三)旅游服务质量持续优化。开展了春季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治理行动,严厉打击各类涉旅违法行为;认真做好“元旦”、“春节”旅游安全服务工作,在城区高速出口、华山北站、华山火车站等重要节点设立了“旅游志愿服务岗”,为游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旅游咨询服务。聘请著名旅游经济和管理专家魏小安教授为党员干部和涉旅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全域旅游专题讲座,组织举办了全市导游及服务人员培训和旅游技能比赛活动,全市旅游服务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升。
(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制定了全市A级景区创建工作计划,不断完善华山国际滑雪场、万亩荷花苑、赛华山、金岩沟等景区配套设施,完善景区服务要素;市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含智慧旅游中心)选址工作已完成,装修工作已启动;出台了全市旅游星级厕所建设方案,计划新建旅游星级厕所8所,其中,城区2所已开工建设;完成了旅游标识牌、交通指示牌完善方案,计划新设立13块旅游标识牌和6块交通标识牌,目前,选址工作已完成,正在进行标牌制作。
(五)宣传推介工作不断深化。4月1日,成功举办了以“邂逅十里桃花,相约大美华西”为主题的“华阴市全域旅游推广月”宣传推介活动和以“荡司家秋千、品民俗文化”为主题的秋千文化艺术节。充分利用电视旅游智慧窗、媒体网站、车载LED显示屏及大型宣传牌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宣传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我市的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二、加大力度,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虽然前阶段我市的旅游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全域旅游创建工作量大面宽,任务繁重。加之,部分单位重视不够、措施不硬、工作不力,创建工作的序时进度距离验收的具体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对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正视问题,进一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创建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市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市场监管分局和旅游巡回法庭要在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办公室的统一安排部署下,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扎实开展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确保正常的旅游秩序和旅游安全。市旅游数据中心要充不断加强我市旅游业统计体系建设,高质量完成全市旅游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分析等工作,为我市旅游产业发展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
(二)加大智慧旅游建设力度。市游客咨询服务中心项目对创建验收工作意义重大,市住建局要积极衔接华旅集团,加大项目推进力度,早日建成使用。全域办牵头,要加快临时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力争五月底前完成装修工作并投入使用。同时,以此为基础,市网信办牵头,文旅局、住建局等责任单位配合,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按时限要求全面推进华阴市旅游大数据平台建设,整合旅游网站、全域旅游APP、微信公众号、旅游大数据中心、旅游应急指挥中心、智慧旅游管理平台、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和智慧旅游营销平台等服务功能。
(三)加快旅游基础设施提质升档。交运局要尽快启动实施司家秋千园、魏长城遗址等景区景点道路拓宽改造工程。住建局要加快实施城区道路绿化亮化美化和文化提升工程,早日启动实施城区北部新建自驾游基地建设。各镇办及相关单位要结合乡村旅游景点建设,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早日完成旅游公厕和停车场新建改建工作任务。商务局要加快建设特色餐饮和旅游商品集聚地,建成旅游产品购物场所,健全旅游综合服务产业体系。移民局、岳庙办、华西镇等责任单位要以华山御温泉、华山国际滑雪场、万亩荷花苑等为重点,制定景区提档升级规划,尽快启动创建申报工作,早日完成全年A级景区建设任务。
(四)强化旅游宣传推介。全域办、文旅局、文广局等单位,要按照“月月有活动”的要求,每月推出一场定位高、面向广的文化活动或旅游节会,开展华山论剑、华山论道等系列活动。当前,文旅局牵头,重点做好“国际自行车旅游节”的各项筹备工作。市文广局、网信办要在政府网站、电视台开办全域旅游创建专题栏目,定期宣传创建工作动态;市文广局牵头,文旅局、住建局配合,要尽快完成全域旅游宣传片制作,在市电视台、政府广场、北站广场和生态广场大屏幕循环播放。住建局、交运局以及各镇办要加快完成宣传牌悬挂、客运车辆全域旅游标语及图案覆盖、全域旅游灯箱制作悬挂、旅游文化墙建设、特色旅游纪念册制作等宣传工作任务,全方位开展全域旅游宣传。
(五)突出抓好旅游环境综合整治。文旅局要以全域旅游综合执法改革为契机,牵头抓总、统筹安排,公安(旅游警察大队)、物价、交运、市场监管(旅游市场监管分局)、卫生、住建等部门全力参与,有针对性的对城市公交、出租车、餐饮住宿、导游市场等进行整治;强势打击黑车黑导、围追兜售、抢客拉客、欺客宰客等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行为,确保正常的旅游秩序。同时,切实做好游客投诉处理工作,做到有诉必处,处诉必快,最大程度的维护游客利益,确保游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一)县域旅游发展现状
1.人民安居幸福是宗旨
县域旅游的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宗旨是一致的,都是了农民的幸福安居乐业,一切依靠农民,一切为了农民,在发展旅游的同时解决现有的经济发展问题、空心村问题、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等。
2.经济发展是最终目的
全域旅游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器,全域旅游发展的判断标准中最为一个重要的指标是县域经济的发展与旅游在全县经济中所占的比比重。与此同时,全域旅游发展对县域社会文化也会产生一定影响,能为县域旅游和谐发展提供依据。
3.发展规划研究占主导
通过对现有的县域旅游研究领域及研究视角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基本结论,在县域旅游的研究中,发展研究所占比重较大,但是在现有研究中将发展制度、发展模式、发展策略进行全面研究较少。
4.乡村旅游发展是关键
县域旅游的发展依托县域旅游资源,核心景区的带动作用,而对于旅游资源相对匮乏、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的地区,要实现旅游的全域发展必须要依托乡村现有的休闲农业,通过美丽乡村建设、精品小镇建设、精品民俗开发等特色乡村旅游项目,促进全县旅游的发展。
(二)县域旅游发展展望
1.全域旅游是发展方向
全域旅游的发展是以县域旅游为核心的,作为“省、市、县、乡、村”的行政划分的重要节点,县域旅游全域旅游建设的关键环节。全域旅游不仅突出了旅游业重要的产业地位与价值及树立大旅游的发展理念,而且强调了全域旅游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价值和功能。
2.政策融合是发展必然
为了更好的扶贫脱困,实现共同富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发展,目前有很多的好的政策,如:精准扶贫、旅游扶贫、全域旅游、美丽乡村、新农村改造等,而在政策的协调实施过程中,往往出现重复浪费的问题,河北省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全面推进旅游发展,县域发展委员会作为最基层机构,必然肩负着政策融合,协调发展,全面发展的艰巨任务。
3.供给改革是发展需求
旅游供给侧的改革是解决目前旅游发展的核心问题;旅游市场的发展,人民需求的变动是推动旅游供给改革的重要力量,无论是从传统旅游要素的“吃、住、行、游、购、娱”,还是从现代旅游要素“商、养、学、闲、情、奇”出发,满足游客需求,成为县旅游发展的方向。
4.智慧旅游是发展趋势
随着“互联网+”、“旅游+”、移踊チ的不断深入应用,智慧旅游成为必然趋势。“智慧旅游”之智慧主要体现,建立“智慧旅游数据中心”,打造智慧化的管理、服务和营销三大平台,为游客提供具备导航、导游、导览和导购四大服务功能的智能化旅游信息系统。
二、县域实现全域旅游的发展原则
(一)坚持以资源和生态保护为主、适度发展的原则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景观资源是开展乡村旅游的基础,一旦遭受破坏,就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正确处理好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明确发展是为更好的发挥乡村旅游的综合带动能力,保护则是为了合理地永续利用宝贵的旅游资源。
(二)坚持文化与旅游结合,节点与区域结合的原则
乡村旅游发展与县域旅游文化有机结合,在促进休闲体验的同时,强调文化的感染了,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注重关键节点的发展,形成由点成线,由线构面,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三)坚持全面提升品位,全力打造乡村品牌的原则
在旅游产品开发中,以旅游消费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旅游产品的多样化、特色化,体现文化性与艺术性;不断挖掘“乡愁”文化,赋予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打造乡村旅游品牌的持续发展动力。
(四)坚持以人为本、严格的管理,协同发展的原则
在旅游建设中既要全面规划,也要突出重点,实现协同发展;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向游客充分展示各类景点的魅力;在旅游活动管理中,将人性化的管理措施体现在每个景点、每个环节和每项服务中。
三、河北省县域实现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构建
县域旅游景区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两者的建设发展仅仅是县域全域旅游建设的两个重要环节,是建设全域旅游的重要保障。全域旅游是指各行业、各部门、全城居民都积极参与旅游业,为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全方位的旅游产品。
全域旅游是一种以旅游业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全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和模式,有五大特点,分别是全域优化配置资源、全域按照景区标准设、全域协调管理旅游工作、全域发挥旅游+功能、旅游成果全民共建共享,对新形势下旅游业乃至国民经济增长都起着突出的作用。在前文充分研究县域旅游景区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提出:发展乡村旅游、旅游+、智慧旅游、城乡统筹六个发面的发展模式(见图1)。
(一)景区发展是核心动力
县域景区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把游客吸引过来参观,满足游客基本吃住的观光旅游层面,而是应该向着景区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围绕着旅游资源开发与整合,景区规划与发展,景区设施建设(如:4A以上景区实现WIFI全面覆盖)、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品牌大造、市场主导与政府监管等进行大力发展,实现县域的全域旅游。
(二)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
美丽乡村是广大乡村进行全域旅游的载体,是全域旅游发展的有机载体,围绕着乡村规划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基层管理与长效管理等八个方面开展美丽乡村建设。
(三)乡村旅游为支撑产业
乡村旅游的发展是旅游进入休闲时代的必然需求,应该围绕着“休、养、商、学、奇、情”六个新的旅游发展要素,依托休闲农业、设施农业、温泉养生、精品民俗、文化体验、休闲娱乐、拓展体验等方面,拓宽旅游边界,实现县域的全域旅游。
(四)“旅游+”拓展行业
发挥旅游业的综合性强、关联度高、产业链长、就业容量大的优势,全面推进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从一个全新的旅游角度审视旅游资源、旅游行业、旅游产业,实现教育研学旅游产业、工业示范旅游产业、体育赛事旅游等方面的发展,建设各类旅游示范基地或示范点,通过产业融合,加快推动县域全域旅游发展。
(五)智慧旅游搭建平台
完善县域系统平台建设:实现大型景区,旅游集散地,大型旅游购物区域的网络全覆盖,完善主要景区旅游信息门户网站,支持电脑、手机、信息触摸屏等终端设备访问。推动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实现在线预订、在线交易、数据自动采集、大数据分析、交通导引、信息等功能,通过智慧化的平台搭建,促进全域旅游。
(六)城乡统筹发展为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