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范文

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第1篇: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范文

摘要: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手段,更是一门非凡的语言艺术。提问艺术对于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素来很重要。它还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语感训练,创新的思维能力培养,和谐的审美情趣养成。

关键词:提问艺术;语文课堂审美情趣

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是在教学中常常使用的一种手段,通常是教师依据教学目的、内容而进行问答教学的一种形式,也是一门非凡的语言艺术。提问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展示着教师教学风采,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素来也是很重要的。

近几年来,很多教师在课堂“演绎”风采,进行大量的问与答,学生激情澎湃,教学内容却华而不实,淡化了课堂教学这个主战场 。或是在反思传统语文教学中,相当多的教师又摒弃生动的课堂提问,让“填鸭式”大行其道,生硬地给学生一些知识、答案,欲将学生培养成考试的机器。这些做法都与素质教育显然是背道而驰的。我觉得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提问无效、无序的问题,对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和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现实意义。对学生进行语言、语感训练,培养思维创新能力,养成和谐的审美情趣,具有积极而实际的价值。

提问艺术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用得最多却又很难用精、很难用巧的语言艺术,一门非凡的语言艺术。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提问的诱导启发比问题思考过程、问题解决过程还要显得重要。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后续教学的质量。每个语文老师都应该更加认真思考和努力探讨这个重要课题:怎样落实提问,使思考不再成为学生思想上的负担,而成为身心上的愉悦享受。

语文课堂中,学生们欢迎合作、讨论、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倘若教师提出的问题简洁准确,幽默含蓄而有启发性,那么学生就乐于思考,乐于回答,有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就不至于在课堂上呈现“一潭死水”。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提问总免不了干瘪空洞,甚或哗众取宠,学生作“简单”的问答,表面上看起来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得好。实质上,这样做是简化了思维能力的训练,淡化了学生审美情趣的养成;教师本身也“偷懒”,更谈不上完善科学的审美情趣,有效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如何恰如其分地用好提问艺术?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解放思想、拓宽思维、创设和谐平等的审美氛围,提出更高水平的问题。在当今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的传统文化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语文教师有责任传播,而且更有义务挖掘在教材字里行间渗透的优秀文化,采用民主平等的新方式提问来着手宣传,利用优秀的传统美德完善学生和谐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关于提问,至少有三点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第一,提问本身就有着极强的艺术针对性。提问是启发式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生的眼中就是艺术的“美”。有教育家曾经说过:“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如何恰如其分地提出问题并巧妙诱导学生回答,这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正是美的一种表现。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诠释对美的理解;学生在回答提问的语言、语感训练过程中,体验美的情感,收获美的情趣,提升文化品位。因此,提问不单是教师传授知识、反馈信息的手段,它还是师德师风的展台,更是创造精神艺术化的基石。

第2篇: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范文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现状

课堂提问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教学手段。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少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对课堂提问的重视程度不够,深入研究的热情度不够高,课堂提问流于形式,只为片面地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

从教材方面看,首先,教师提问的度和量不明显,问题设计不合理。有的问题概括性太强,问题一提出来,学生解答无从下手;有的问题过于肤浅平庸、机械单调,学生只能用“是”或“不是”回答,缺乏启发性。而且教师设计的问题过多,会导致学生们应接不暇。其次,问题设计缺乏逻辑性。部分提问表述不清,问题流于琐碎;或者脱离课文,随意延伸地提问,教学效果不明显。从学生方面看,教师不顾学生的兴趣和知识水平,只顾自己一味地提问,课堂从以前的“满堂灌”变成了现在的“满堂问”,忽略了被提问对象及对其回答的评价,达不到提问的目的。诸如以上课堂提问,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性,促使学生养成问题意识;反而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违背课堂提问的宗旨,难以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堂提问中问题的成因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问题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首先,像高中生一样,当下初中生同样面临着严峻的升学压力,一旦中考失败,就会面临退学或上技校的命运。因此受升学压力的影响,教师为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用条条款款把课堂固定起来,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其次,不少初中语文教师从业、教学经验不足,提问的内容、目的和意义不明确,使课堂提问流于形式。第三,部分教师根本不了解课堂提问的艺术策略,因此只是机械单调地提问,很难提高教学效果。最后,初中生还属于发展中的人,思维认知水平正处于未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时期,有的教师忽视了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按照成人的思维能力设计问题,使提问缺乏针对性。另外,当下初中生都是零零后,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由于语文课堂一般比较轻松,过多的提问导致课堂气氛过于活跃,对课堂纪律的控制成为某些新教师的一大挑战。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艺术策略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克服以上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呢?除了教学经验和知识储备之外,初中语文教师还应掌握以下课堂提问的艺术策略。

(一)多角度提问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直问、曲问、反问、闲问等,面对不同的知识点,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角度新颖,灵活应对。直问是一种最直接的课堂提问方式,开门见山,揭示主旨,减少了学生思考的琐绪。直问主要应用在一些简单问题上,如教师检查背诵性任栈蚩梢杂迷文直接回答的提问中。曲问与直问相反,是一种旁敲侧击式的提问方式,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在教学《桃花源记》一文时,“妻子”一词出现在句子“率妻子异人来此绝境”中,在讲到古今异义词“妻子”时,老师可以这样提问:世外桃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只带自己的妻子呢?少数学生则回答:他们也带了孩子。老师则问: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说:妻子应该是妻子和孩子的意思。老师又问:看来古代重男轻女的现象很严重啊!学生回答说:子应该是指儿子和女儿,不是只指儿子吧。老师总结说:非常好,这就是妻子的古今异义。反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快速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且在教师反问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了问题,极易获得成就感,培养学习的信心。闲问则是教师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随口进行的提问,一般比较主观,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针对课文中的重难点,进行多角度提问,易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有层次提问

课堂提问应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点到面,循序渐进,富有逻辑性、层次性和启发性。如果刚开始提出的问题就很难,很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提问不是教学的目的,学生们通过被提问掌握知识才是关键。例如,在教学《故乡》一文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现在的故乡和记忆中的故乡有哪些不同?文章开头为什么要进行环境描写?文章为什么写记忆中的闰土和现在闰土的巨大差异?如何理解“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话?学生随着问题的层层深入也逐渐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因此,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和接受能力,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三)抓住时机,适时提问

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的心理状况,一旦发现所讲的知识点触碰到学生思维的火花时,就及时地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阐述,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当上课时间过半,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正好可以通过提问,重新引起学生的注意。另外,在教学重难点处或需要重点记忆的地方都可以设问,教师可以通过寻找具有可比性的词语、表达技巧等知识点进行提问,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而且可以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锻炼总结归纳的能力。

(四)互动性提问

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后,可以采取分小组讨论的方式,每个组选出一个代表答题,各小组之间互相点评。或者学生分小组学习,主动提出有疑问的问题,其他小组可以轮流解答,最后由老师进行指导点评。互动性提问很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们在探究、发现、提问、解疑的过程中,逐渐加深了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这种互动性质的提问,由学生间的互问逐渐过渡到师生间的互问,对锻炼学生的胆量和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有很大帮助。

(五)适当的导答和评价

课堂提问固然重要,但是问题提出后并不就是万事大吉了,教师在提问问题的同时要做好认真倾听的准备,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为学生的回答提供线索,这不仅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有助于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放松心态,更好地整理思路。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做出回应,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答案。相反,学生在紧张的气氛中则很难作答。适当的导答和评价当然也属于课堂提问的艺术策略。

结语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每一位教师都不能忽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地位,运用多角度、富有层次性、互动性的课堂提问艺术,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提问,并做出适当的导答和评价,这样可以及时地唤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优化课堂结构,进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白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艺术[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4,(2).

[2]沈晓蕾.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J].教师教育,2015,(12).

[3]钟蔚文.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举隅[J].教师博览,2012,(7).

第3篇: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范文

【关键词】课堂提问;难易适度;目的明确;启发思维;激发兴趣;及时评价

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将制约着学生思维训练的发展。

现代教学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变量的动态系统,在该系统的运行过程中,不单是知识的传授、智能的培养,还存在着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存在着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同时还存在师生与外界环境的多侧面、多层次的相互作用。向学生提出问题,这是语文课堂上基本的教学环节,甚至“问题教学法”本身,也越来越多地被认为是打破“注入式”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模式。

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并且是教学中用得最多而又很难用精、很难用巧的艺术。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师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语文教学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问和巧妙引导学生作答。课堂提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自然而然地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课堂提问呢?

一、课堂提问要难易适度,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要难易适度。过大、过深、过难的问题,学生难于回答,失去提问的意义;过小、过浅、过易的问题,学生不假思索即能对答如流,不仅对知识的掌握没有任何意义,还会使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那么,如何正确地掌握课堂提问的“度”呢?有位教育家形容得好: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这个比喻生动而准确地告诉我们: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让学生“跳一跳”――开动大脑积极思维后获得正确的结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课堂提问的目的性原则中明确指出了课堂提问的四个基本作用,即评价学生、检查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形式。为此,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准确的针对性。出发点就是两个方面,其一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其二是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教师不应离开教学目的,节外生枝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不相干的问题。所以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应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和质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

三、提问要重视迁移,启发促进学生思维

利用已学知识去阅读新的文章,利用己具有的能力去想象、创造,举一反三,扩展知识领域,所以还要编排一些迁移性的联系实际的问题,避免在课文的细节上纠缠不休,絮叨个没完。例如在教《项链》这一文时,可以提问:“女主人公在得知花了十年的心血偿还的项链是假的以后,她会怎样想,怎样做呢?”给学生创设一个新的思维情境,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在多种可能性中去分析思考判断。

四、作好层层铺垫,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如果总是处于一种兴奋的、愉快的状态,他的思维就会有超常的发挥,他接受外面信号的速度就会非常快捷。这就是说,作为一个老师,课上必须注意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氛围,让学生时刻处在一种轻松自如的情绪中,那么无论是记忆,还是思维,都会得到最好的发挥。

教师在提问时,要让学生对所学材料感兴趣,否则再好的技巧也是无益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感兴趣。优秀的提问者总是能在吸引住对方,调动起大家的注意力时提出问题。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在教读《变色龙》一文时,教师首先向学生设置悬念:变色龙是动物蜥蜴的一种,它的皮肤的颜色随着四周物体的颜色而改变,课文是写这种动物吗?不是,那为什么课文却以“变色龙”为题,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答案。引导学生带着悬念,主动、积极地学习,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性认识。

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在通往知识的道路上,善问者不妨来一点故弄玄虚,甚至作作“秀”也是无碍的。上海的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一文时,就很注意发问的技巧。她一开篇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教者在此基础上,接着因势利导,学生认识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激发了兴趣,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五、提问要注意分层次设计,化难为易,化大为小

上好一节语文课,需要教者站在高处,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疑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

学习文章要从整体着眼,感知整体,把握主要事件和人物及主题思想。局部的精读,也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整体。整体理解是基本目标,提问必须围绕这个目标,而纷繁琐碎、零打碎敲的提问则偏离或失去了目标。学生思维也是一个整体,是由观察感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想象联想、比较辨别、推理等思维形式和过程组织起来的。提问应当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有充分的自由思维去理解各种问题,掌握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技巧。

六、课堂提问要及时评价

第4篇: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提问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00035

在教学中,教学方式方法的不同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因此,教师应探寻课堂教学中的艺术性提问,在问题设置时要标新立异,力求让精彩的课堂教学提问能启发学生的灵感,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使学生们的思维更加活跃,从而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更加和谐。本文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策略。

一、提问要围绕教学目标

一切教学目的核心都是围绕着教学要求展开的,因而,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的过程中,要以教学重点、难点为依据,同时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设置一些更加具有特定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这样就会一方面考察了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吸收和理解的情况,另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于教学重点的印象。

如在学习《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的时候,两个孩子进行的辩论,连孔夫子都无法分辨出孰是孰非,因此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这个文章想要告诉我们的并不是哪个孩子的观点正确,而是要让我们明白对待同一事物、同一问题,我们从不同的视角看问题,所得出的结论也会有差异。除非是数学的固定得数,不然很多事情都不存在绝对的正确和错误。因此,在这篇文章设计问题的时候,授课教师要把文章所表达的这层深意即教学重点包括进来,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

又如在讲解小说《故乡》时,学生们大都会对“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理解得不够透彻,为此,在教学时教师就应该设计一系列由简到难的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进而实现对这句话中的“路”的引申含义即“希望”的理解和体会。

二、提问要准确把握层次

语文教材是按照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学生层次标准设计的,也就是说,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认知过程是由浅入深的过程。于是,教师所设计的教学问题,也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段和心理特点,带有一定的层次性。一方面,要兼顾学生之间知识水平的层次差异,问题的设计要考虑全班学生的接受情况,对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设计一些与具体答案相关的问题,而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则要设计一些需要深入分析思考的问题,以满足这些学生的求知需求;另一方面,从教学效果的角度来说,要设计出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与领会,还要设计一些开放性较强的话题式问题,让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展开联想,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进行探究。通过以上两方面的综合运用,让学生能够从难易得当、层次清晰的问题中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例如,在讲解《生命的舞蹈》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舞蹈节目《千手观音》作为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残疾人有初步认识,教师可以随着文章的深入逐渐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读课文后提出:“作者起初关注残疾人和小女孩时产生的感情是怎么样的?之后又产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的问题学生只要熟读课文就会在文章中找到答案,而随着教学的进一步深入,笔者再提出:“‘生命从一降生,就穿上了一双红舞鞋。’这里边的红舞鞋象征着什么?”“你能说一说‘生命的舞蹈’的含义吗?”类似这样的问题学生就需要通过自己对文章进行分析并且加入自己的理解才能总结出答案。这样,随着对文章的深入学习,自身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三、提问要充满挑战与创新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它具有语言的丰富特性,这也就决定了语文学科的大多数问题的回答是多方面的,同一思想可以用多种表达形式表现,反之,同样的表达方式也可以代表不一样的思想内涵。对于课文来说,学生从多方面理解文章也正是我们所提倡的思维创新。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问题的挑战性与创新性,尽量设置一些不需要固定答案的问题,让学生们能够集思广益,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合理想象,广泛作答。

第5篇: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范文

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提问呢?课堂提问的方法很多,笔者把平时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提问片断经过收集整理,总结,略举一二展现出来以供大家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予以批评指正。

一、依次设置,化大为小

这种提问根据教材的逻辑顺序,依次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语文一般是按事件的发生,人物出现的顺序,论点论据提出的先后来提问。对一些繁难复杂的问题,教师可以将它转化为一系列小问题,特别是在中学低年级,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不高,如果问题提得过于宽泛,学生会感到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对问题产生畏惧心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在课堂中,教师能围绕教学重点或难点,尤其针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应当注意化大为小,循循善诱,由近及远,由难及易,化大为小,在解决一个个小问题的基础上逐步深入到中心问题,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因为文章内容庞杂,有些还不易理解,直接让学生分析“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给“我”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恐怕难以做到,我们可以就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分别提出一些小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第一:百草园中有哪些迷人的景物?第二:你听了美女蛇的故事后的什么感受?第三: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冬天雪后捕鸟情境的?第四: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读后对他有什么印象?第五:我问“怪哉”,先生为什么生气?第六:写三味书屋后面的小园有什么作用?第七:先生与“我们”读书的内容苦涩难懂,引出来有什么作用呢?第八:写我画画的目的是什么?这样的提问把统领全文的大问题给予分解,便于学生逐步认识学习,自然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当然,问题设置也不能事无具细,问题提问小,太简单,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在课堂提问时,还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设计不同层次提问,要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差等生吃得了,要让全体学生享有煅练的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二、抓住重点,综合设问

抓住重点词句设问。

重点词句是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窗口”。教师若能准确抓住重点词句,并进行适当的归纳综合,设计的问题,必能引导学生透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和思想感情,使“文”与“道”的教学融为一体。例如:在教学莫泊桑的作品《我的叔叔于勒》时,不按循序提问:为什么于勒本来是全家的“恐怖”,后来却成为全家唯一的希望?他到美洲先写了怎样的一封信?第二封信又说些什么?等等,而是采用综合法提问:于勒耗尽了家产,是个花花公子,为什么若瑟夫会对他流露出深切的同情?学生要得到正确的结论,就必须在掌握全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对于勒前后的不同,分析他给菲力浦两封信所表达的思想,透过于勒在船上当水手时的服装、神情、动作以及他的那只手,看到他思想发生的变化,从而认识莫泊桑谴责的那个资本主义社会。在讨论这个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判断、推理、分析、综合,需要速读和“因文解道,因道悟文”的阅读本领。

三、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第6篇: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范文

一、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

1、了解学生。教师要对学生的能力、水平、年龄及性格等做到心中有数。最初上课提问时,可提问那些积极主动、思维活跃、乐于回答问题的学生,以带动全班。

2、充分准备。上课前,教师要对所提问题进行认真充分的准备,围绕教学目的做出科学的安排,做到胸有成竹,以便让不同层次的问题落实到不同类型的学生去回答。

3、调控思考的时间。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时,由于每个学生的反应速度不同,问题提出后不要马上指定某学生回答,以便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问题、组织答案。学生回答完问题后也应有几秒钟的停顿时间,以使回答问题的学生回味一下所回答的问题是否完全正确或需要补充,使班里其他学生有识辨所回答问题正确与否的时间,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使教师对学生所回答问题的评估有回旋的余地。

4、慎重选择对象。教师在提问时应防止随意性,根据内容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提问对象。如果是巩固复习旧课,应该提问中等程度的学生;为巩固当堂所学的新知识,则可以提问程度较高的学生;如为检查基础知识的教学效果而提问,则可以提问程度较差的学生,以达到鼓励其大胆运用英语交流的信心。

二、课堂提问的基本策略

1、问题本身要能高度体现学生应掌握的知识,能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较深层次的思索。

2、所提的问题要能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启发他们的思维,使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把课堂教学活动推向。

3、提问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以此来启迪学生的思维。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基本方式,它可以为学生创设思考的情境,疏通思考的渠道,提供思考的空间。通过教师的设悬置疑,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启迪他们去认识问题,使其思维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究之中。通过这样的提问和探究,可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三、课堂提问的最佳时机

1、导入新课时提问。有经验的老师非常重视导入新课时的艺术性,他们往往用设问的方法,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奥秘的强烈愿望,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好效果。转贴于

这样由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既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也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同时启发了学生思维,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把新旧知识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排除学生理解新语言的一种障碍,为新语言的教学创造条件。

2、过渡时提问。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如果教师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就能使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连贯地表现为等待、探索和行动。”这样课堂活动就能顺利高效地进行,直接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教学时,从一个知识点讲到另一个知识点要衔接自然,否则学生会觉得莫名其妙,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知识点的衔接,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问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而且利用现有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根据前面设计的问题让学生逐一回答,然后再来回答基本句子,学生就比较容易回答了。这样,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问,既可以复习旧知识,又能引出新知识,有利于突出知识的整体性。同时,在过渡处提问,可使学生养成注意力集中的良好习惯,并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

3、突出重点时提问。设计课堂提问抓住了重点,主要训练内容也就抓住了。备课时,有经验的教师会在教学内容中找出重点,然后以此为主线,串起其他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了解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再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加以补充与纠正,并让学生反复操练,循环往复,以突出重点,加深学生的印象。

第7篇: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范文

一、关于情境创设的问题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有不少教师意识到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创设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但实际问题往往比较复杂,如果情境的创设不合适,本末倒置,则起不到预期的效果。在情境的创设中一定要摒弃以下几种情况:1.为情境而情境;2.效率低的情境;3.虚拟情境过多。

二、关于合作交流的问题

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在实际课堂中有不少教师采用了形式主义的做法,以为“合坐就是合作”,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和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具体表现在:

1.编组的随意性。虽然合作交流的合作小组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几人一组,但绝不意味着编组的随意。为保持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一般说来,合作小组不宜过大,在进行编组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各种因素,应尽可能保证小组成员的多样性,激发更多的观点,使全组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要防止学生缺乏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尤其要注意避免出现由优秀学生的意见、想法代替全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成了陪衬。

2.问题的随意性。有的教师为了表示自己在教学中应用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较好的形式,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数学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而不是关注到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数学味,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数学思考的意义、是否具有数学思维的含量。

3.交流的随意性。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是一个引导者而是一个仲裁者,教师只是按照既定的教学设计,把学生往事先设计好的框架里赶,只关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而不关注小组合作交流的内容,即不关注小组同学之间是否在按照要求进行交流、小组同学之间是否在数学交流。

三、关于自主探究的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不少教师对自主探究进行了错误的理解,具体表现在:

1.探究的形式化和庸俗化。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在各种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探究性学习,那些关于数学名称、概念、事实等方面的陈述性知识就不需要学生花时间去探究。没有探究的需要而进行探究,只能是对探究价值的贬损和摧毁,从而导致探究的形式化和庸俗化。其实,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绝不意味着用一种学习方式去代替(否定)另一种方式,而是强调由学习方式的单一性转向多样性,不能由学习方式的新旧来判断其好坏。

2.探究的神化。探究的神化则是把探究人为地拔高,用科学家的探究性质和水平来看待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一种情况表现为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不屑一顾,在实际教学中,表现为不尊重、不信任、不引导,课堂上即使出现了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也是草草了事、急于收场;另一种情况表现为过分关注和挑剔探究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而不是把着眼点放在学生“科学基本素养”的提高上,从而导致了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丧失。

四、关于教学评价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全面展开,评价问题成为影响课程实验发展的重要因素。新课程环境下评价制度的改革,促进了评价方法、形式、内容的更加丰富、科学和完善,变了过去单一的只靠一张试卷决定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评价方式,使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关注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而有的教师在评价方面出现了偏颇。

1.应付式的鼓励。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于是有的教师便不管学生表现如何,—味给予表扬。正如一味批评并不可取,一味的表扬同样弊大于利。对学生而言,过多的表扬会导致上瘾,迷恋表扬对学生的发展无益;过多的表扬也会让学生习以为常、无动于衷,也起不到鼓励的作用。尤其是教师脱口而出的表扬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价值导向,反而可能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应付的学习态度。

第8篇: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范文

张智华(1959-),女,四川省会理县人,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

摘要:课堂提问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的纽带。有目的地设计提问,不仅有助于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启迪学生的思维,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尝试探讨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和技巧,旨在提高英语教师对课堂提问这门艺术的重视和应用程度,从而全方位地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巩固,使外语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课堂提问;原则;技巧

一、引言

目前在我国外语教学中教育者们都在大力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如何在教学实际中用好这一模式?笔者认为把握好课堂提问这门艺术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课堂提问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推进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研究发现,课上问答交互活动几乎占课上一半的时间,对语言习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提问可以保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通过问题的调节,语言会更加清楚易懂,更加适合学生,对交互活动的开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英语教学当中,教师在经过充分细致的备课,完全把握教学结构的前提下,所设计提出的问题应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艺术性。设计精巧的提问能活跃学生课堂情境思维,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的课堂参与,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检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这样就达到师生之间进行和谐的信息交流的目的,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二、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

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其目的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指引思维的方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根据这一目的,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针对性原则。教师的提问要目的明确,针对性强,用词简洁、清楚,紧紧围绕教学中心,切忌含混不清、模棱两可。学生接收到提问的信息后,才能积极地投入到捕捉正确答案的思维活动中去,最终做出正确回答。

2.启发性原则。教师的提问要有启发性,要由浅入深,循循善诱,给学生问题使其思考,点拨他们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方向。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展思维能力,而不能为提问而提问。

3.全面性原则。课堂教学要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课堂提问同样适应多数学生积极参加,力求多数学生有回答的机会,让不同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帮助他们发展智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从提问中了解他们的学习困难,帮助他们提高。因此,教师的提问应全面兼顾。

4.新颖性原则。教师的提问要新颖多变,灵活有趣。别致的提问,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新鲜感,从而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教师可根据需要,交换形式和搭配,采用问题型、选择型、填充型或判断型等各种类型进行提问。

三、课堂提问的技巧

1.合理规划,精心设计。一堂课,如果仅仅是依靠纪律来约束学生以保证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教学效果一定不是最理想的,只有依靠授课内容本身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应根据授课班级学生学习能力的具体情况,精心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用一个个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2.难度适应,梯度适中。鉴于外语教学的特殊性,在设计提问时,要考虑问题语言的难易度,问题表述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智能水平,年龄和经历,设计问题,必须按照由浅入深,以旧导新,从易到难的认识规律,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和提高。因此,提问最好是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层到深层,由聚合到发散,由是非问题到what问题再到why问题(Taba,1984)。教师还应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不同难度的问题,应尽量避免按学生的座位顺序叫答,因为这样会导致问题难易程度与学生层次不匹配的现象,也会使其余的学生无所事事,袖手旁观。

3.贴近生活,新颖有趣。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如果教师提问能诱发学生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动力,这是启发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应尽量从学生的生活和实际经验出发设置问题,贴近生活,走进学生,问在兴趣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出引人入胜,富有趣味性、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用艺术、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积极思考。

4.控制时间,保证质量。这个时间指发问和答复之间的间隔。等待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回答的质量和学生对问题的态度。研究表明,当等待时间只有一秒钟时,学生将无思考的余地,回答的质量则难以保证,而将时间提至三到五秒时,学生的回答相对延长,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回答的准确率提高,回答的档次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Ornstein,1995)。

5.适当评价,尊重学生。成就感是每位学习者的心理需求,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十分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成就感。调查中发现(Yin Jing 2000),绝大部分同学希望教师能对自己的回答给予明确的评价。合理的赞扬可以给学生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问答活动。批评则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扼杀其学习动机。对于不能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应尽可能地鼓励,帮助他们做出正确回答。但应注意,对于正确的回答也不能一味地称赞。如问题比较简单,最好不要直面表扬,学生会认为是对其能力的低估。

四、结束语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在知识信息和情感交流的纽带;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恰当适时的艺术提问,可以起到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动机、兴趣;是提示重点知识,强化记忆,检查学习效果的途径;也是促进学生的心智活动,发展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作用;更是英语教师搞好教学的一项重要技能。所以,正确、恰当、定时、适时的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该在坚持合理原则的基础上,正确灵活地运用提问设计的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兴趣,激发、鼓励和启迪学生的英语思维,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39)

参考文献:

[1] Orstein,A.Strategies for Effective Teaching [M].Wm.Brown Communication Inc,1995.

[2] Taba,H.Teaching Strategies and Thought Processes [J].Teachers College Record,(Fall) 1984.

[3] Yin Jing.2000.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in Questioning: A Study in ESP Courses.MA paper.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2000.

第9篇: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育学;课堂提问;思考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也就是说,课堂上巧妙的提问,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中职生绝大部分文化基础薄弱、怕考试、厌学、习惯懒散、不自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巧妙的提问对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信心显得十分重要。

一、课堂提问要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课堂提问要科学,符合逻辑。提问要做到:直截了当、干脆利落、条理清楚、主次分明、语言规范、概念准确、短小精悍、清晰可辨。最为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内在动力。比如,充满趣味的导入设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活跃课堂气氛,师生之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到默契的交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他们从抑制状态中激奋起来。

大部分中职生文化基础比较差,教师应多设置一些难易程度适当、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例如,笔者在上《幼儿园游戏的指导》一课时,事先准备了角色游戏要用到的大量玩具,再配合两个问题引入上课内容:幼儿园的角色游戏有哪些?指导幼儿玩角色游戏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笔者引导学生结合平时的见习活动,回忆在幼儿园角色区的游戏内容,思考角色游戏的类型,分析每一种角色游戏应该如何指导才能更受孩子们的欢迎……通过角色游戏玩具的视觉刺激,学生的兴趣被调动了起来,形成了一种“急盼” “渴求”的心理状态,课堂气氛调动起来的同时,学生也展开了热烈讨论,最后,问题在大家各抒己见的过程中消化了。

二、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课堂提问的“针对性”指教师不仅要针对教材的重难点进行提问,而且还要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恰当地设计课堂提问的方式。针对教材的重难点设计一系列问题,应层层深入,有的放矢,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实施;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提问,教师则要根据中职生的特点,从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出发设计提问。

对于一些重要的幼儿教育学概念,一般情况下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复述就算理解了,其实不然,幼儿教育学的一些概念比较笼统,单纯的复述并不代表已经掌握,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概念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指向清楚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的自满情绪,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很有作用。特别是在学生一般认为理当如此的地方,可以提出与常规看法相悖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或从题目的本身出发提出疑问,或通过变换题目的条件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增强他们的应变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在上《幼儿体育》一课时,笔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幼儿园为什么将幼儿良好的习惯,如生活卫生习惯、行为习惯、学习兴趣与习惯等的培养作为教育的重要任务?”这一问题一提出,迅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各抒己见,很快就有了各种见解独特的答案了。这种目标明确的巧妙提问,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但能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提问应讲究平等性,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中职生基础较差,对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学习缺乏信心。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应当是针对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理解能力提出的,争取引导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信心,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动脑筋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幼儿教育学课堂提问应有较大的辐射面,既要培养优生,也要转化差生,达到共同提高。总的来说,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引起每位学生的思考,比如通过师生对话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提问并非是教师的专利,教师要善于将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促使学生履行提问的义务。大量的幼儿教育学教学实践证明,多诱导学生自主提问,更能够有效对学生进行语言、语感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励他们养成科学的审美情趣。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设疑,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后,教师应对其发言予以分析评价,使问题有明确的结论,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必要的归纳和总结,对知识的系统与组合、认识的明晰与深化、问题的解决以及学生良好思维品质与表达习惯的形成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上《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与方法》时,笔者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仔细思考可以针对课文内容提出哪些问题,结果,大家兴致勃勃地提出了各种问题,比如:幼小衔接包括了哪些方面的工作?幼儿入学前,教师应该为孩子做些什么工作?家庭在孩子入学前该为孩子做好哪些准备工作……通过大家的互相提问,课堂气氛被迅速调动起来,教学重点和难点也顺利得到了解决。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课堂提问便是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如在演示幼儿教师教学实况视频的过程中,笔者采用了边演示边提问让学生回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如在《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两个问题:①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包括了哪些环节?②组织领导幼儿日常生活活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围绕这两个问题,笔者鼓励、引导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这一点,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尤为重要,因为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日后与小朋友及家长的沟通。

总之,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学问,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只有不断实践,不断摸索,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

(作者单位:汕头市澄海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