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婴幼儿的护理方法范文

婴幼儿的护理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婴幼儿的护理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婴幼儿的护理方法

第1篇:婴幼儿的护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营养不良、婴幼儿、社区护理干预

婴幼儿期作为人一生中身体、头脑发育最为迅速和旺盛的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出现营养不良状况,不仅会对智力和健康造成影响,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影响后代[1]。所以,采取怎样的有效措施对婴幼儿的营养不良状况进行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人口寿命的延长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常情况下,婴幼儿出现营养不良状况,主要与其父母的饮食习惯、营养态度、文化程度以及营养知识等有关。因此,社区儿保部门在对本社区婴幼儿营养不良状况进行全面调查之后,及时采取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在婴幼儿营养不良状况的改善上,效果显著,先将具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社区在2012年3月-2013年5月期体检的93例营养不良婴幼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年龄0-36个月,平均年龄为(14.5±5.6)月,在93例营养不良婴幼儿中,有87例在临床诊断上为中度营养不良,有6例在临床诊断上位重度营养不良。

1.2方法

1.2.1婴幼儿营养不良状况的有效评估方法

在对社区婴幼儿进行营养状况评估时,主要将体重和身高作为判断标准,在进行具体测量时,运用统一的体重计、身高计以及量床,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1.2.2病例分组

在本组的93例营养不良婴幼儿中,87例为中度营养不良,6例为重度营养不良,在进行病例分组时,主要采取随机形式将87例中度营养不良婴幼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31例,实验组56例,而6例重度营养不良的婴幼儿,则被全部划入实验组。

1.2.3干预护理措施和具体实施方法

在对社区营养不良婴幼儿进行护理干预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调查喂养现状。在对本社区的婴幼儿喂养现状进行调查时,主要采用填写表格的形式,调查主要包括“家长饮食习惯”和“基本情况”两部分内容,全面了解婴幼儿的喂养现状、父母文化程度以及饮食习惯等;(2)在社区进行营养知识群体性健康教育。通过多媒体设备,对两组婴幼儿家长进行营养知识教育,让家长充分认识到营养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通过派发宣传单的方式,帮助家长正确了解婴幼儿喂养知识,提高家长的婴幼儿喂养水平;(3)对照组婴幼儿的护理干预。儿保门诊部门应该定期对营养不良婴幼儿进行针对性治疗和基础保健;(3)实验组婴幼儿的护理干预。儿保门诊在对实验组婴幼儿进行基础护理保健的同时,还应该针对问卷调查找出的问题,将婴幼儿家长可能存在的喂养误区、不良饮食习惯以及喂养态度等找出来,有针对性的制定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其中包括:正确指导家长对家庭饮食环境进行改善、合理安排营养膳食;引导家长了解婴幼儿的进食特点,尤其需要掌握喂养固体食物、糊状食物的技巧;指导家长密切关注婴幼儿的成长变化,根据婴幼儿的成长需要,添加相应地辅食。在对家长进行营养知识群体性健康教育之后,儿保门诊部门应该组织相关的工作人员,每个月对家长进行回访一次,及时掌握婴幼儿的喂养现状,一旦发现问题,要正确指导家长不断改进。

1.2.4干预效果的评价方法

在对营养不良婴幼儿进行社区护理干预之后,一定要及时对干预效果作出正确地评价,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需要注意:(1)评价内容和时间。干预后,对社区婴幼儿营养状况进行三个月一次的回访调查,分别测量婴幼儿的体重和身高,及时了解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具体改善状况;(2)干预效果基本判断标准。在测量出婴幼儿的身高和体重之后,要参照WHO的标准值进行有效判断,分为:有效(包括好转、痊愈)和无效(包括加重、不变)。

1.2.5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营养不良婴幼儿进行了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在护理干预2-3、4-5以及6-7个月之后,状况有所改善,其中,实验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5.3%、88.2%以及91.02%,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37.42%、59.14%以及73.28%,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据相关调查显示,相比较过去而言,我国婴幼儿和新生儿体格发育改善明显,但是,从当前我国婴幼儿的营养现状来看,由于很多家长缺乏健康营养知识,存在比较多的不良饮食行为、习惯以及喂养态度,从而导致我国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发生概率逐年上升[2],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我国人口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寿命的延长。在本次研究中,对93例营养不良婴幼儿的家长饮食习惯和喂养现状进行调查之后发现,婴幼儿之所以会出现营养不良状况,主要是因为家长自身文化程度较低,没有充分认识到婴幼儿营养的重要性,不重视营养搭配。如果家长能够对婴幼儿的成长变化进行密切关注,根据婴幼儿发育的不同阶段需求,及时对营养膳食进行改善,添加正确辅食,就可以有效改善婴幼儿的营养不良现状[3]。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营养不良婴幼儿基本情况相似,家长的饮食习惯和喂养现状没有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由于对照组的营养不良婴幼儿只给予了基本护理保健,而实验组的营养不良婴幼儿在给予基本护理保健的同时,儿保门诊部门还对家长的饮食习惯和喂养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并且与家长一起进行分析,找出喂养误区和不正确喂养行为与态度,并且根据这些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有效护理措施,结果显示,在护理干预2-3、4-5以及6-7个月之后,状况有所改善,其中,实验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5.3%、88.2%以及91.02%,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37.42%、59.14%以及73.28%,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针对婴幼儿营养不良这一现状,对其进行全面的社区护理干预,一方面可以帮助家长改正错误的饮食习惯和喂养方式,有效改善婴幼儿营养不良状况,另一方面还能进一步提高婴幼儿的智力和身体素质,有效预防疾病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江丽.社区婴幼儿营养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5):353

第2篇:婴幼儿的护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百白破疫苗接种;局部反应;护理干预;效果

本研究为观察百白破疫苗接种局部反应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选取了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本中心预防接种门诊疫苗接种的婴幼儿86例,分别应用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并结合其护理结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本中心预防接种门诊疫苗接种的婴幼儿86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3例,研究组中男女比例为26:17,年龄3.4~8.6个月龄,平均年龄(6.0±1.3)月龄;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7:16,年龄3.5~8.7月龄,平均年龄(6.1±1.5)月龄,所有婴幼儿都无任何过敏史及接种禁忌症。2组婴幼儿在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护理干预,主要方法:接种前对婴幼儿的相关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向其家属说明该疫苗接种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嘱咐监护人员在婴幼儿接种后多饮水,以减少不良反应。接种疫苗后,若婴幼儿的体温超过38.5℃,则需给婴幼儿服用退烧药,接种疫苗后6h要热敷接种部位,12min/次,3次/d,连敷3d。接种后,需时刻观察婴幼儿的身体状况,若发现其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则及时通知医生就诊。注射室应定时清洁和消毒,保持室内卫生,且要配备相关的急救用品以便紧急使用。在确定接种对象和接种疫苗后,先将疫苗摇匀,选择正确的接种部位,接种疫苗后用棉签按压大概1min。接种后护理干预:接种后婴幼儿需留院观察30min,并嘱咐其回家后注意休息、多饮水和注意接种部位卫生,以免出现细菌感染和局部反应[1]。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局部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穿刺情况,其中局部反应发生情况是指婴幼儿出现红肿、发热等情况的程度,穿刺情况是指注射疫苗时的穿刺次数。

1.4局部反应判定标准 局部反应判定标准:局部淋巴结肿大或局部红肿范围大于等于5.1cm,婴幼儿体温大于38.5℃,则为强度反应;局部红肿范围在2.6~5.0cm,婴幼儿体温在38℃左右,则为中度反应;局部红肿范围小于等于2.5cm,婴幼儿体温在37.2℃左右,则为低度反应[2]。

1.5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涉及的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一般资料采用x±s完成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和χ2检验,当P

2 结果

2.1两组的局部反应发生情况 应用不同护理方法后,研究组的局部反应发生率2.33%明显比对照组25.58%低,两组差异较为明显(P

2.2两组的穿刺情况比较 应用不同护理方法后,研究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3.02%明显比对照组76.74%高,两组差异较为明显(P

3 讨论

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是3种传染性疾病的统称,该疾病多发于12岁以下的婴幼儿和儿童,会对其身体发育、智力发育产生严重的影响,严重时还会威胁患者的生命[3]。目前,已有相关研究表明,百白破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3种疾病,但仍不确定采取何种护理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局部反应和穿刺次数。本研究通过分析在本中心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的86例婴幼儿的临床资料,并应用不同护理,在保证两组婴幼儿经过相关护理后,比较两组的局部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穿刺次数,发现常规护理下的局部反应发生率25.58%明显比护理干预2.33%高,且穿刺次数也多于护理干预,表明常规护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婴幼儿接种后的局部反应情况,具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低的特点。由此可见,百白破疫苗接种局部反应应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婴幼儿接种后的局部反应,减轻因局部反应带来的痛苦,也可以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注射疫苗时的疼痛,缓解其家属的心理压力,从而有效增加整个家庭的幸福、健康指数。

同时,也有相关研究表明应用护理干预后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高,在本次研究中也得到有效证实。本次研究除分析了两组婴幼儿的局部反应情况,还统计了两组婴幼儿的穿刺次数,发现经护理干预后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3.02%比常规护理76.74%高,但经护理干预后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也无法达到100%。因此,需要护理人员继续观察百白破疫苗接种局部反应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进一步改善护理措施,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轻穿刺给婴幼儿带来的疼痛,从而有效提升其生活水平和质量。

综上所述,百白破疫苗接种局部反应应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红肿、发热等情况,并可以减少穿刺次数,从而可以有效减轻接种疫苗给婴幼儿带来的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唐冰,王艳,张红芬,等.接种百白破联合疫苗不良反应干预措施效果观察[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3,24(2):44-45.

第3篇:婴幼儿的护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婴儿;烧伤;护理

婴儿烧伤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且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其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且小儿烧伤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创面疼痛、面色苍白、四肢冰凉等,影响患儿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对于婴幼儿烧伤尚缺乏理想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常规方法虽然能够保证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但是治疗效果不理想,治疗后并发症较多。因此,临床上研究婴幼儿烧烫伤中的护理方法及其护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讨婴幼儿烧烫伤的护理方法及其护理效果。对2012年2月~2013年2月共收治婴幼儿烧烫伤62例,现将婴幼儿烧烫伤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2月~2013年2月共收治婴幼儿烧烫伤62例患儿资料进行分析,患儿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3月龄~6岁。41例热水烫伤,21例火焰烧伤;烧伤面积最大为58%,最小为3%。烧伤部位以四肢、头、面、颈部躯干为主,烧伤面积10%~19%者27例,20%~29%者18例,30%以上者7例;其中浅Ⅱ度31例,深II~III度19例。其中1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发热,1例患者出现低血容性休克。诊断均符合三度四分法烧伤分度,符合烧伤严重程度分类。患儿家属对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等有知情权,患儿性别、年龄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

1.2.1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 大部分小儿烫伤是家长监管不力,小儿缺乏自我保护回避危险能力所造成。意外发生后,患儿哭闹,家属自责往往情绪激动、焦虑、恐惧,其结果会影响患儿情绪。因此积极做好家属的安慰工作,让他们正确客观地认识疾病的严重程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配合抢救和治疗。

1.2.2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进病室应穿隔离服、戴口罩、帽子、穿隔离鞋。限制探视人员,小儿皮肤薄,烧伤后易感染,因此,对烧伤病室及医护人员的无菌要求十分严格,病室通风2次/d,紫外线消毒2次,床单元保持清洁。

1.2.3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呼吸道烧伤或头面部,颈部烧伤的患儿要注意喉头水肿的发生,仔细观察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发现喉头水肿,呼吸异常时,及时准备配合医生做气管切开术。

1.2.4烧伤休克补液治疗及护理 为防止休克的发生,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证输液顺利,对小儿进行24h心电监护,出入量,尿量监测,随时记录病情变化。经常检查输液管道是否通畅,根据体重,烧伤面积计算液体输入量,第一个24h,总量的1/2在前8h输入,后16h输入总量的后1/2,输液速度应根据小儿尿量而定,尿量维持在1~1.5ml/(kg・h)。

1.2.5营养支持疗法 婴幼儿烧烫伤后应该加强其营养支持,尽可能帮助患儿恢复肠道功能,降低患者烧伤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烧伤后的营养状态。对于疾病严重的烧伤患儿来说能够进行营养支持的尽量进行营养支持。烧烫伤婴幼儿发病后通过营养支持疗法能够阻止肠道内的细菌或病菌毒素发生移位,更加有利于患儿的早期康复。同时,治疗过程中可以让患儿饮食高热量的流质饮食,如:牛奶、果汁等,且饮食上应该遵循多餐少饮的原则,降低患者烧伤后急性胃扩张、食物返流等并发症发生率。护师还要注重耐心、细致、暖和、亲切喂食。同时注重积极进行静脉营养,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静脉营养并发症。

1.3统计学方法 相关数据用SPSS16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采用(x±s)等表示,并进行t检验,P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来我院治疗的62例患儿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护理后患儿均得到痊愈出院,在实验中对患儿进行3个月随访,患儿并无出现并发症。

3 讨论

婴儿幼儿烧烫伤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且多数患儿由意外伤引起,严重患儿将直接威胁其生命;同时,患儿治疗过程中如果治疗方法、护理方法不得当将会造成终身残废,对患儿身体和心灵造成双重打击。近年来,护理体会人性化服务在婴幼儿烧伤抢救治疗过程中使用较多,并取得阶段性进展。这种护理模式和传统护理模式相比优势较多,它是我科护师根据每1例患儿烧伤类型、性质以及严重程度制定的个性化护理计划。患儿治疗过程中,护理婴幼儿要求护士具有扎实临床基础及专业知识,高度责任心,并有细致,敏锐观察力,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及时处理,本科62例患儿经护理人员精心护理后,无1例并发症发生,由此看出这种护理模式的优势。

综上所述,婴儿幼儿烧烫伤患儿治疗过程中采用良好的护理是救治婴幼儿的基本保障,能够有效的提高救治成功率和治愈率,缩短病程,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余娟,王建华.面颈烧伤患者的心理反应和护理对策[J].实用全科医学,2006,4(1):124.

第4篇:婴幼儿的护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 婴幼儿;口腔健康;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 R78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1(b)-0066-04

Analysis and intervention of oral health status of infants in community

SHAO Ruoheng GUAN Fei WANG Mengxing ZHAO Liping LI Yuehua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Children's Hospital, Capital Institute of Pediatrics, Beijing 10002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oral health status of infants in community, and explore the intervention method. Methods 503 cases of infants in Wannianhuacheng Community of Fengtai District in Beijing City from February 2013 to March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ir individual oral health records including dental conditions, oral mucosa and the related soft tissue structure, teeth, feeding habits, oral habits were established. The guidance of family related knowledge was carried out, and diagnosed the disease in early stage. All infa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5 to 2 years. 502 cases of children in same age as the infants of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in kindergarten, who didn't have oral health records. The infant oral health knowledge awareness rate of parents, the caries rate and DMFT and bad oral habi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the infant oral health knowledge awareness rate of par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76.10%(382/502), which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76.93% (387/503),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After filing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infant oral health knowledge awareness rate of par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elevated to 86.08% (433/503), which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71.71% (361/502),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In terms of oral disease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tudy, the caries rate and DMFT in infan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0,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After filing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caries rate was 43.03% (216/502) and DMFT was 0.98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was 30.02% (151/503) and 0.62 respectively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he caries rate and DMFT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In field of bad oral habits, after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rate of bad oral habi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17.10% (86/503),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32.07% (161/502), the rate of bad oral habi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Establishing the oral health records to manage the oral health status of infants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oral diseases in infants,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ir oral health status, which has a positive significance.

[Key words] Infants; Oral health; Records management

WHO对109个国家12岁儿童牙齿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指出当今世界儿童的牙齿状况仍然不容乐观,因此,建议各国制订和推广有效的预防政策和方案。我国近年来对婴幼儿口腔疾病的相关因素和疾病的早期干预多有研究,得出口腔健康早期干预是一项重要措施[1]。与发达国家相比,社会大众对婴幼儿口腔保健认知程度不高,甚至一些非口腔专业的其他领域医护人员对儿童口腔相关疾病的预防、健康习惯的养成、儿童口腔患病后病情M展对相关生长发育的影响既缺乏概念也不够重视[2]。因此,加强对婴幼儿口腔健康状况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尝试采用对婴幼儿建立口腔健康档案的模式介入儿童的口腔保健,旨在为提高婴幼儿的口腔健康状况提供研究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3月北京市丰台区万年花城社区的婴幼儿503名作为干预组,男254名,女249名;胎龄38~42周,平均(39.51±5.19)周;出生时体重为2285~3852 g,平均(3075.16±954.61)g。干预组婴幼儿6月龄~1岁时建立口腔健康档案。通过1.5~2年的追踪后,干预组婴幼儿平均年龄(2.71±0.42)岁。选取同社区同年龄入幼儿园的未建立档案儿童502名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2.83±0.57)岁;男256名,女246名;出生时胎龄36~41周,平均(38.47±5.22)周;出生时体重为2300~4017 g,平均(3015.13±973.64)g。干预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分布、胎龄及出生时体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避免了由于早产、肥胖等原因对后期实验的影响,具有较好的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出生时口腔健康状况良好;②无先天传染性疾病;③无先天性认知障碍等精神疾病。排除标准:①追踪期间失访者;②先天性兔唇婴儿;③家长有认知障碍难以配合者。

1.2 方法

1.2.1 干预情况 在干预组婴幼儿6月龄~1岁时建立口腔健康档案,包括牙体情况、口腔黏膜及相关软组织结构、牙齿咬合、喂养习惯、口腔不良习惯(吮手指、吐舌头、舌舔牙等)等个体化资料,以及婴幼儿口腔清洁开始时间、方式、工具的使用和频率,婴幼儿父母的自我饮食习惯、口腔清洁情况、口腔就医和保健等情况。并在社区开展针对家长、社区医生、幼儿园保健医的口腔公益保健宣教。建立档案时,包括针对婴幼儿展开的口腔检查以及针对家长展开的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健康行为、个人特征、健康知识、家庭环境等。有针对性地进行家庭相关知识指导,进行早期疾病诊断。通过1.5~2年的追踪,期间根据幼儿口腔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地对所建立的档案进行追踪记录,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干预方式进行适当合理的调整。

1.2.2 婴幼儿家长口腔保健知识问卷 包括以下问题[3]:①龋齿是由于细菌利用糖产酸腐蚀牙齿而引起的吗?②小头软毛刷是适合儿童使用的保健牙刷吗?③幼儿应使用儿童牙膏吗?④患了龋齿的乳牙是否及时到医院补?⑤最容易引起龋齿的坏习惯是睡前吃零食吗?⑥少吃含糖粘性食品是预防龋齿的好习惯吗?⑦龋齿对身体最重要的危害是引起心、肾等全身性疾病吗?⑧窝沟封闭是预防龋齿的口腔保健措施之一吗?⑨每次刷牙的时间是否少于3分钟?⑩竖刷法是正确的刷牙方法吗?

1.3 观察指标

检查两组婴幼儿干预前后的相关牙体疾病(包括患龋率、龋均等)和口腔不良习惯等指标,讨论建立婴幼儿口腔档案的积极意义。以WHO推荐的龋齿诊断标准[4]作为本研究的龋齿检查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婴幼儿的患龋率及龋均比较

在口腔疾病方面,在研究初期两组婴幼儿的患龋率、龋均数均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经过建档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婴幼儿的患龋率、龋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干预前后两组婴幼儿的口腔不良习惯及家长的婴幼儿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

干预前两组家长的婴幼儿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经过建档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家长的婴幼儿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口腔不良习惯方面,干预前,两组婴幼儿的口腔不良习惯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进行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口腔不良习惯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相关统计显示,我国专业儿科医生严重缺乏,儿科口腔医生比儿童比例更是严重不足[5-7]。大部分专业儿科医生已经超负荷应付门诊中疾病的治疗,无暇在有限的工作时间中去大力开展预防,使得不预防患病率高成为恶性循环。本研究尝试由专业儿科口腔医生协助社区基层口腔医生以家庭儿童口腔医生的模式介入儿童的口腔保健,建立涵盖口腔行为习惯和疾病家族史、现有口腔详细检查以及检查后有针对性的保健指导乃至必要治疗的内容全面的口腔档案,除了对于常见龋病的防控,还可以及时发现和终止婴幼儿早期口腔不良行为习惯,有效避免或减轻相关颌面部发育畸形的程度,并通过对干预组婴幼儿进行建立涵盖口腔行为习惯、家庭各种因素等内容全面的口腔档案,有效降低了婴幼儿的患龋率与龋均,改善了婴幼儿的口腔行为习惯,具有较高的现实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进行建档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婴幼儿的患龋率以及龋均的显著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有力证明了对婴幼儿进行早期干预护理对其口腔健康的重要意义。由此,将婴幼儿口腔健康早期干预推广的呼声一直不断。由于我国儿科口腔医生的严重不足,同时儿科牙医忙于应付各种常见疾病的治疗,且基层社区口腔医生的儿科口腔保健知识和儿科口腔疾病辨别诊断能力较弱,导致婴幼儿口腔牙病早期无法得到有效干预,进一步出现儿童的重度龋病导致颌面部蜂窝织炎、乳牙早失乃至牙合咬合紊乱恒牙异位萌出等一系列发育异常[8-10]。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建档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婴幼儿家长的婴幼儿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明在研究初期对婴幼儿家长进行的口腔公益保健宣教,有效提高了家长对相应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在没有专业医护人员指导的情况下,家长自身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婴幼儿口腔健康的日常护理,对婴幼儿的口腔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还表明,在干预1年后,对照组家长的婴幼儿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不增反降,这说明随着婴幼儿年龄的增长,家长对其口腔健康的关注度有所下降。研究表明,在婴幼儿的生长过程中,家长对婴幼儿给予稳定的关心,可明显改善婴幼儿的口腔健康状况[11-13]。

通过2年左右试点社区人群的档案建立和规范,完善了档案建立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培训基层社区口腔医生儿童口腔常见多发疾病诊治方法和预防保健知识,使大多数婴幼儿口腔疾病可以在常规社区体检中被及时发现、干预和治疗,综合统计后得到有效降低龋病及不良生活和喂养习惯导致的颌面部发育异常的比例和治疗费用,为婴幼儿档案建立加入基层婴幼儿常规保健项目打下基础,预期计划的完成情况较好。但研究过程中也出F了一些问题,例如建立档案人群的选择和长期随访的依从性难以保证,或者对建档内容的规范性和健康指导的准确性保证落实情况等,因此在今后的在实际操作时,应着重注意以上问题,将建档管理的效用最大化。反观目前的儿保门诊,针对婴幼儿的口腔方面只局限于对乳牙的萌出情况,缺少更为细致、具体的检查内容和教育内容[14-16]。且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政府部门对4~18周岁人群进行的口腔健康普查投入了较多的资金与人力,但对新生儿的投入较少[17-18]。且一旦口腔出现疾病,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基本医疗的治疗定价较低,尤其儿童的很多手工操作相关治疗费用仅为成人的一半[19-20]。因此,如果能在早期就开展对婴幼儿口腔健康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将婴幼儿的口腔保健工作前移,不仅可以节约政府在较大年龄儿童的口腔疾病治疗中的费用支出,还可以有效控制其患龋率,对保证婴幼儿的口腔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对婴幼儿的口腔健康状况进行建立档案管理的方式可以明显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生率,改善婴幼儿的口腔健康状况,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曹采方.对牙周病和龋齿患病率的思考――如何解读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资料[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3,48(5):257-259.

[2] 冯惠芬,钟春仪,巢枫榕,等.从化市小学生口腔健康观念知晓率的性别差异[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2,28(2):246-249.

[3] 侯庆中,刘寿桃,何静,等.幼儿家长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4,20(7):658-659.

[4] 王伟健,王左敏,俞艳平,等.WHO两种龋病诊断标准的临床应用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2,16(1):46-47.

[5] 顾育盈,孙嵩,李莉,等.幼儿家长口腔健康知识教育对儿童口腔健康状况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 19(19):174-175.

[6] 蒋宝凤,蔡蔚,张莲华,等.婴幼儿口腔健康3年干预模式与效果的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1):1523-1524.

[7] 姚林洁,林非欧.婴幼儿口腔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3):3631-3632.

[8] 曹轶婷,祝策,徐玮,等.上海市11~14岁儿童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调查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15,24(3):345-350.

[9] 陈周焕,刘建国,张剑,等.婴幼儿龋病防治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24):11729-11732.

[10] 王国珍,罗云纲,魏洪涛,等.儿童龋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8):1545-1548.

[11] 李何,曾晓娟,李秋忠,等.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29(2):309-311.

[12] 严黎吉.对老年口腔疾病患者进行口腔修复治疗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9):232-233.

[13] 钟俊华,曾念彬.家长口腔健康素养在学生牙病防治中的作用[J].西部医学,2014,26(9):1204-1206.

[14] 曹骏瑶,叶玮.儿童口腔健康相关生存质量量表在临床中的应用[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5,31(8):507-509.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办公厅.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3,14(4):251-256.

[16] 蔡楠,王桂茹,侯丹丹,等.小学生口腔健康知、信、行现状及口腔健康教育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6, 31(9):2002-2004.

[17] 阿依努尔・阿不都热衣木,赵今.婴幼儿龋病预防方法研究回顾[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4,25(2):74-76.

[18] 梁翠媚,赵霞桂,容林惠,等.江门市区学龄前儿童龋病调查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8):761-762.

[19] 辜双娇,林居红,王孟宏,等.重庆市4~17岁孤儿口腔健康现状调查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4,32(4):378-381.

第5篇:婴幼儿的护理方法范文

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PICU,广东湛江 524037

[摘要] 目的 探讨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PICU监护过程中的疗效。 方法 对74例在该院进行先天性心脏病的低体重婴幼儿进行术后PICU监护,监护内容主要包括心血管监护,呼吸监护,尿量及颜色监护,气道湿润护理等等。通过分析患儿的恢复情况,总结经验和体会。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一定时间的检测后,实验组患者的一次撤机概率(81.0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一次撤机概率(33.78%),并且实验组患者在1 d内的撤机的概率(55.41%)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1 d内的撤机概率(33.78%)。 结论 经过此次临床试验,在今后进行监护时,应从多方面入手,严密监视,具体分析,保证患儿安全。

关键词 低体重; 婴幼儿; 心脏病 ;术后监护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4(a)-0158-02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是由于在胎儿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导致的心脏血管畸形[1]。临床上常见的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主肺动脉瓣狭窄或缺损等等[2]。术后的监测和护理是先天性心脏病康复的关键,尤其是对低体重婴幼儿这一特殊人群。PICU是把危重病人集中起来,在人力、物力和技术上给予最佳保障,集中专业的儿科医生和护理人员以期得到良好的救治效果[3]。术后监护对于小儿来说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一个环节,婴幼儿的身体本不如成人强壮,各个器官,系统也未发育成熟,需要我们的密切关注,为探讨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PICU监护过程中的疗效,该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间根据对74例患儿术后的监测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法将该院74例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为运用术后PICU监护的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监护模式。本次患者74例,男40例,女34例,年龄5~25个月,平均(10.2±5.4)个月,体重3.8~9.5㎏平均(4.1~6.9)㎏。病程5~25个月,平均(10.2±5.4)个月。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监护方法

入院后立即完善相关检查,术后根据需要对患者进行心血管监测,

1.2.1心血管方面的监测在心血管监测方面,主要注重于监测心率,心律,血压,中心静脉压(CVP)和左心房压(LA)。在患儿进行完手术的12 h内,是最容易发生心律失常的,在此间应该密切关注患儿的心律情况。对于心率的监测也尤为重要,心率高或是低,严重影响着患儿术后的心脏射血能力,以致影响术后的恢复。对心脏的动态监护也需要血压,中心静脉压和左心房压的数值进行体现。在出现异常时也应及时采取行动。

1.2.2 呼吸监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需全身麻醉,术后PICU呼吸监测主要体现在呼吸机体现的各种参数,一般我们高度关注患儿的血气分析,需根据血气分析调整呼吸机参数,pH一般保持在7.35~7.45;氧分压保持在60~100 mmHg;二氧化碳分压保持在26~45 mmHg;其次也应该关注气道的压力,这提示患儿是否通气良好,最后对于肺部的呼吸功能通过潮气量等指标也应进行监测。

1.2.3尿量及颜色监测术后患儿液体出入量要保持基本平衡,术后2~3天尽量保持稍负平衡,最好是负50~100 mL左右,出量主要体现在尿量上,尿量的监测直接反应了患儿的肾功能,并保证入量不能远超过出量,以防止液体入量太多引起心力衰竭。若是颜色为茶色,提示有血尿,在尿检时也可以检测是否有蛋白尿的可能,以及各种离子浓度是否正常啊,所以对于患儿的尿监测尤为重要。

1.2.4 其他我们还有基础的营养、口腔、皮肤护理。其中两组都配有床边监护仪、中心监护仪、多功能呼吸机、心电图机、除颤仪、输液泵、微量注射器、气管插管等所需急救器材。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比较组间。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一定时间的检测后,实验组患者的一次撤机概率(81.0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一次撤机概率(33.78%),并且实验组患者在1 d内的撤机的概率(55.41%)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1 d内的撤机概率(33.78%)。统计了患儿撤机的次数,见表1,表2显示了患者撤机的时间。

3讨论

通过实验观察后,我们发现,对于对患儿实施手术后并进行ICU护理患者,其一次撤机概率(81.09%)明显高于普通治疗和护理的患者的一次撤机概率(33.78%),并且术后进行ICU护理的患者在1 d内的撤机的概率(55.41%)也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的患者1 d内的撤机概率(33.78%)。此实验说明了对于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来说,其术后的护理是较为重要的,并且其主要是原因是先天性的器官畸形,手术主要以修补为主[4]。主要症状是消瘦,多汗,心脏伴有杂音,机体抵抗力低下,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严重肺部感染时容易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现象,严重时危及到生命。该院在手术后对74名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PICU病房进行跟踪监测。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此次研究患儿的特点是年龄小,体重轻,身体瘦弱,在术后的康复过程中应格外得到重视。对于这些患者,应对其术后并发症进行监测,比如患儿心力衰竭、肺部感染、心包填塞、高血压。由于患者体重偏轻,年龄过小,实际值往往比正常值有所降低,尤其是心脏病患者,先天心脏功能受损,心脏和肺部收缩括约肌受损。医生应该根据PICU病房的监测数据,对患儿的康复情况作出正确判断[5]。与家长配合,安排好患儿术后的生活起居,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以防出现较大的问题和差错。

对于肺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的监测:心脏病手术后很容易出现肺动脉高压,是一种极度的恶性疾病[6]。所以,对肺动脉压的监测很重要。呼吸机参数监测:血气分析监测:正常情况下气体pH值范围为7.35~7.45,含氧量为60~100 mmHg,二氧化碳含量为26~45 mmHg(具体参数根据血气分析数据有一定调整)。所以时刻保持患者呼吸通畅,以及保证呼吸机内含氧和二氧化碳的比例一定,对患者的术后康复有极大作用。

在当患儿的各种生命体征趋于平稳之后,可以进行呼吸机的撤机,患儿撤机之后,我们会严密监视患儿的自主呼吸和各类生命体征,据统计,大部分患儿在1~2 d内撤机,并且一次成功。如果在撤机之后患儿无法进行自主呼吸,那么也应该及时抢救,并且找到原因,进行解决。

对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术后护理是心脏外科手术的一项重要内容。患者年龄幼小体重偏低身体各器官发育还不是特别完全,对医生和护理人员都是极大挑战[7]。随着医疗水平的日益提高,手术技术和术后护理方法都得到了提高和改进,监测方法也得到发展。希望通过先进的科技和精湛的医术及精心的护理,能够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心脏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陈幻,陈进文,何芳.53例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ICU监护[J].微创医学,2011,6(1):87,89.

[2]陈进文,陈幻,何芳.ICU护理风险管理对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术后监护质量影响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0):873-875.

[3]徐莉.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8):1591-1593.

[4]张翠娟,丁艳琼,王丽娟,等.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非ICU期间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3):500-501.

[5]赵晓梅.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术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5):60-61.

[6]母艳玲.5kg以下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ICU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9):54-55.

第6篇:婴幼儿的护理方法范文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三人民医院,贵州六盘水 553000

[摘要] 目的 总结婴幼儿重型麻疹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本院2012年—2013年我院确诊的婴幼儿重型麻疹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40例,进行各种措施。结果 患儿根据分级的不同,所表现出的反应是不同的,随着反应分级的增加,患儿的反应是越来越差。结论 我院婴幼儿重型麻疹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儿病情变化很快,需要早期进行诊断、治疗,并且需要密切的观察并且变化。

[

关键词 ] 婴幼儿;重型麻疹;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 R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4(b)-0183-02

麻疹是一种忧郁麻疹病毒所造成的呼吸道的急性传染性疾病,麻疹的并发症很多,并且都很严重,比如说:心力衰竭、重型肺炎、中毒性脑炎、消化道出血等等,此时的麻疹通常称为是重症的麻疹。

近些年来,麻疹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并发症、流行病学等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且婴幼儿的麻疹病例数目越来越多,尤为值得注意的是,麻疹的病例数呈现明显的上升的趋势。

目前我国所采用的诊断婴幼儿麻疹的指标仍然是国外的诊断标准,因为国内目前所有的资料数据对于婴幼儿麻疹的干预治疗的标准准则和婴幼儿的麻疹的诊断指标目前还没统一的意见。也有部分学者通过对大量的地区和民族等因素的统计学统计后发现,我国现在的诊断婴幼儿的麻疹的诊断指标,可能数值过低。所以,一部分学者通过对大量的地区和民族等因素的统计学统计后,发现的数据通过统计学处理后,从而统一婴幼儿的麻疹的干预的指标和婴幼儿的麻疹的诊断的标准,这样就为婴幼儿的麻疹的治疗和更好的干预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然而婴幼儿的麻疹干预治疗,其研究与麻疹的测定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现在所有的测定麻疹的护理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抗感染治疗、使用免疫球蛋白、进行免疫学的调节治疗、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与发生严重的婴幼儿麻疹的各种不同的可能原因相比,有些因素显得较为可靠,例如:年龄、血型、种族、血压、妊娠期母亲是否使用过什么药物、母亲的文化程度、是否为剖腹产、婴儿体重、性别等等都和婴幼儿的麻疹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与婴幼儿的麻疹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无显著性的意义。

婴幼儿的麻疹为了得到更好的治疗,医疗工作者应该起到应有的责任,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疗效,应该给予前来医院治疗的病人普及相关的医学知识。另外医护人员还应督促患者定期来医院复查,从而更好地指导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并针对患者的复查结果及时制定有效、积极的治疗方案,对依从性差或者定期复查有不理解的患者,医护人员应给与足够的指导与教育。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2013年我院确诊的婴幼儿重型麻疹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40例,进行各种措施。进行密切的监护和处理,实时监测患儿的呼吸、脉搏、血压、心率、心律、神志情况、四肢的情况等等方面,同时要保护好患儿的体温,及时清理呼吸道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依据患儿的病情及时的帮助患儿进行排痰,并且使用心电监护实时的密切的监测患儿的呼吸、脉搏、血压、心率、心律、神志情况、四肢的情况等等方面,并做好记录。

1.2治疗方法

对患儿进行高热的护理工作,因为患儿的发热和细菌的共同作用,使得患儿的中枢系统受到了攻击,因此患儿经常有惊厥、烦躁不安,使得机体的耗氧率大大的增加,心脏的负荷也随之增大了。

1.3 观察指标

使用心电监护实时的密切的监测患儿的呼吸、脉搏、血压、心率、心律、神志情况、四肢的情况等等方面,并做好记录,并且要注意,患儿的气管、支气管的管腔狭窄,肺内的纤毛运动比较的差,患儿的咳嗽的反射比较差,而且再加上镇静剂的使用,有事会使得痰液的排出不顺畅。

2 结果

2.1临床结果

对患儿的神志情况进行评估,具体的数据见下表1。

2.2结果统计

根据上表可以看出,患儿根据分级的不同,所表现出的反应是不同的,随着反应分级的增加,患儿的反应是越来越差。患儿康复出院之后,仍然需要注意保护患儿的日常生活,如需要保持饮食的清淡、营养的饮食,患儿应尽量避免感冒、适当的参加运动、从而增强患儿的抵抗力,并且按照患儿的免疫计划进行程序的预防接种,在麻疹的流行期间,切记不要带着患儿进入到人群比较密集的公共场所。

3 讨论

伴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也比以前的误诊率和延误率要小得多了,现在的影像学技术在不断的更新,不断的发展,也使得患者获得了福音,那就是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确诊和诊断,从而可以快速的确诊和诊断,使得患者赢得了更多的时间,来争取在更短的时间内进行治疗,从而更好的及时的进行治疗,预后的水平也会随着确诊和治疗时间的缩短而提高的。婴幼儿重型麻疹最为常见的损伤之一,是颅脑的损伤,这占很大一部分比重,因为颅脑的解剖形态以及结构的特别性,常常使得并发症的后果非常的严重,使得患儿出现各种反应,尤其是颅脑水肿的后果相当的严重,甚至出现了死亡等严重的预后不良的效果的出现。

对于婴幼儿重型麻疹治疗和干预,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依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例如依据不同的民族、地域等等的不同的影响因素,或者是不同的流行病血特点,来确认时龄或者日龄所对应的指导值,超过了这一参考值,就应该给与相应的积极地干预治疗。

随着如今的医疗体系的不断的完善,医院对于确诊患者的病情,需要更加确切的实验室的依据,因此对于病理检验的报告,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了,因此有些检查手段的水平和应用技术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因此对于婴幼儿重型麻疹,检查的方法就要十分的注意,现如今,有很多的试验室的确诊报告,正在试图把报告周期不断的缩短,然而这种工作类型,要求被诊断者的技术水平和制片、取材等等的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婴幼儿重型麻疹诊断技术就近年来而言,收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了。如何能更快、更好的检查出早期的婴幼儿重型麻疹是最为关键的,为了能更好的解决上述的问题,我国开始应用了新型的检测技术和新的方法,这种方法快捷、方便,收获了很好的效果,非常值得推广和应用这种技术,并且可以把此种技术应用到社区、基层的医疗技术之中去。

为了能更好的治疗婴幼儿重型麻疹,医疗工作者应该起到应有的责任,应该对前来医院治疗的病人给予相关的医学知识的普及,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疗效。另外医护人员还应督促患者定期来医院复查之前的治疗效果,从而更好地指导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并且应该针对患者的复查结果及时制定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对定期复查有不理解或者依从性差的患者,医护人员应给与足够的指导与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起到医院、医生应有的责任,为病人治疗疾病,帮助患者从痛苦中解救出来。

[

参考文献]

[1] 陈红,郑思琳. 肝部分切除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护理[C]//中华护理学会.中华护理学会第8届全国造口、伤口、失禁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中华护理学会,2011:3.

[2] 傅世敏,李翠红,鲜继淑.1例特重型颅脑外伤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护理体会[C]//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2011:1.

[3] 王旭东,朱立,闫新欣.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重症肺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中的应用[C]//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二十五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八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2009:2.

第7篇:婴幼儿的护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

婴幼儿; 头皮静脉输液; 风险告知书;知情同意随着护理工作职能的拓展,在护理工作中有很多存在的职业风险。如何让患者对存在的风险有充分认识,如何让护理人员对潜在的风险具备一定的防范措施[3],这是作为护理管理者应高度重视的护理安全管理问题。婴幼儿在住院治疗过程中与其接触最多的是护理人员,接受最普遍的护理操作是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在此项操作过程中,从穿刺部位的选择、穿刺成功率的高低、特殊药物渗漏对组织的不良反应等风险随时存在。为让患儿家长能充分了解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特殊性和存在的护理风险,使家长对存在的护理风险提前有心理准备,在知情且同意的情况下能够积极支持与配合[1]。鉴于此,笔者根据儿科护理特点设计了“婴幼儿头皮静脉输液风险告知书”,经临床应用,收效良好,报告如下。

1 “婴幼儿头皮静脉输液风险告知书”的设计

1.1 “婴幼儿头皮静脉输液风险告知书” 设计的指导思想 婴幼儿病情变化较快,护士在履行治疗的过程中对患儿进行头皮静脉穿刺是一项最基本、最普遍的操作。同时这项操作过程也比较复杂,具有专科特殊性。使用书面告知可以使家长充分了解到操作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并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有利于家长支持与配合,也有利于消除护患之间的纠纷隐患[2]。

1.2 “婴幼儿头皮静脉输液风险告知书”内容及格式 根据儿科头皮静脉输液时易发生的护理缺陷和投诉,主要表现在头皮静脉穿刺技术要求较高、穿刺部位不易固定,漏针率较高、特殊药物渗漏后对皮肤组织,特别是面部皮肤可能会造成损伤等因素。设计“婴幼儿头皮静脉输液风险告知书”,内容包括告知家长小儿头皮静脉输液部位的特殊性、头皮静脉输液可能存在的风险、发生液体渗漏可能对患儿造成的损害、以及陪护人员的职责等。当患儿需进行头皮静脉穿刺前,由责任护士向家长告知清楚此项操作的有关风险,征得家长同意后,家长在告知书上签字,详见表1。

2 应用

“婴幼儿头皮静脉输液风险告知书”由专科理论知识扎实、工作经验丰富、具有一定沟通技巧的责任护士在患儿行头皮静脉穿刺前负责向家长告知,充分向家长说明此项操作的目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以及有关注意事项[1]。在征得家长同意后,家长签字,一式两份,一份由家长保存,一份存于病历中。

3 效果评价

3.1 有利于增进护患沟通,改善护患关系 儿科护理操作,特别是小儿头皮静脉穿刺,都需要家长的主动配合。护理人员及时、准确地向家长说明其操作的目的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风险[3],有利于家长的积极支持、配合与理解,也有利于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有利于化解护理纠纷、转移护理风险 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与医务人员的告知义务是相对应的。护士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履行告知义务是护理服务的具体要求。书面告知有利于保障医疗安全,责任护士在进行患儿头皮静脉穿刺前将护理风险如实告知家长,从程序上符合医疗护理行为的合法性,有利于医疗机构在发生纠纷后保存证据[2]。并且也促使护士更加重视护理风险评估,通过责任护士的首次评估、具体执行护士的巡回观察、护理管理者的督导检查等环节,加强患儿输液安全。

3.3 有利于护理服务水平的提高 通过告知书,护士更主动关心和了解家长的需求,掌握家长及患儿的心理动态并积极进行沟通和疏导。同时也要求护士的头皮静脉穿刺技术不断提高,对特殊用药的观察也更加细致,对患儿的服务也更加耐心周到,从而有利于护患合作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并且增加了患儿家长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经每月的满意度调查,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到了96%以上。

参 考 文 献

[1] 陈杏芝.药物过敏试验告知书的设计与应用.护理学杂志,2008,23(10):55.

第8篇:婴幼儿的护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婴幼儿;肛周脓肿;肛瘘;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320-01

婴幼儿是婴儿和幼儿的统称,一般指0-3岁的小龄孩子,此年龄段的患者因营养搭配、母乳喂养、辅食添加的不当易致其抵抗力低下,极易患病,在肛肠科主要表现为肛周脓肿及肛瘘。肛周脓肿是由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的急慢性化脓性感染所致,如果迁延不愈或失治误治则转为肛瘘[1]。他们是一种疾病的两种病理阶段,其手术方式及术后护理大同小异,但术后的护理在患者恢复过程中极为重要,不容忽视,护理不当会加快术后复发的频率,而如果患者家属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细心护理则在这两种疾病的康复及减少患者痛苦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将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肛四科30例婴幼儿肛周脓肿及肛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30例患者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1d至3岁,其中12例为肛周脓肿,18例为肛瘘。

1.2治疗方法:肛周脓肿患儿在骶麻加静脉麻醉下行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肛瘘患儿于骶麻加静脉麻醉下行肛瘘切开挂线引流术。术后均给予母乳或混合喂养,预防及抗感染3天,每天换药1-3次。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健康宣教:首先,由于患儿较小,对医院环境感到陌生,加上疾病影响容易哭闹。其次,家属考虑患儿年龄太小,对麻醉和手术有一定的疑虑,经医生进行详细的术前讲解后,护士应理解家属的情绪,及时补充手术的重要性、必要性,麻醉方式,手术方法及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及安全性,介绍科室甚至医院的医疗护理技术水平,使之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介绍成功案例,给予信心,能直接有效地帮助患儿家属减轻焦虑。此三点易使患儿家属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有助于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2.1.2术前护理准备:遵医嘱在术前1天进行局部备皮,清洁灌肠,术前4小时禁饮食,检查准备患儿常规药品及医疗器械、换药工具、特殊用品等是否齐全,要考虑周详,缺失的用品及时补充。

2.2术后护理[2]

2.2.1常规护理:及时按医嘱执行,给予氧气吸入,心电监护,严格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术后去枕平卧禁饮食3~6 h。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比如术后患儿一直哭闹不安、口唇发绀、呼吸不畅等。注意患者保暖,室内温度控制在27度左右为宜,防止受凉感冒。

2.2.2饮食护理:手术3-6小时后,当天给予母乳或混合喂养,术后第一天如有需要可添加辅食,但须为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并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腹泻的发生,以利于切口恢复。

2.2.3换药护理:首次换药时,必须向家属作好解释工作,换药可能引起患儿哭闹,交代家属协助患儿换药的固定,使伤口充分暴露,便于操作,防止误伤。术后每天患儿大便后需换药,操作者要集中精力,动作轻柔敏捷,准确到位,避免粗暴,先行生理盐水冲洗创面,用消毒棉球擦干后再予稀释碘伏棉签轻轻擦洗消毒创面,可放入引流砂条,然后外敷一次性医用纱布(不必胶布固定,换用尿不湿防止解小便时打湿),每次换药时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血,炎性分泌物的量、色,如有结扎线或挂有橡皮筋观察有否脱落等,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2.4出院指导护理:出院后告知家属应注意会阴、肛周的清洁护理,尤其是婴幼儿皮肤娇嫩、屏障作用较弱,应勤换柔软尿布(用全棉、透气、吸水性良好的清洁尿布),保持局部干燥,便后注意清洗,防止擦伤肛周皮肤。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和腹泻,如有异常及时门诊随访。

3讨论

婴幼儿肛周脓肿及肛瘘的治疗需要专业的手术技能,但也需要细心、专业、周到的护理。在完美手术的前提下,患者疗效的高低,往往取决于护理的好坏。因此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比较高的护理技术要求,在临床中必须仔细体会,并应尽量多地掌握婴幼儿相关知识以做到尽善尽美。

参考文献

第9篇:婴幼儿的护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 婴幼儿;颌面先天畸形;全麻;围手术期;护理

婴幼儿患者因其特殊的解剖部位的缘故,常需在全麻下进行手术治疗,这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度1。2008年1月—2012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对76例患儿进行全身麻醉,并在围手术期给予有效的,优质的护理,其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2月在我院行颌面部各种外科手术治疗的76例婴幼儿中,男性40例,女性36例,年龄3月—14岁。其中>1岁者9例,1—3岁者36例,4—14岁者31例。唇裂整复术26例,腭裂整复术19例,先天性面横裂修复术7例,颌部肿物切除术5例,血管瘤切除术5例,先天性斜颈4例,面部狗咬伤10例。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2.1.1 入院评估 住院后应首先对其各项情况有所了解,和患儿家长进行沟通,全面了解其具体情况。此时患儿家长易于紧张,想表达清楚,但有不知从哪方面说起,故可给予适当引导。护理人员应该对各项资料都进行详细了解,并对患儿疾病进行初步的解释说明,让家长了解治疗的相关知识。

2.1.2 适应环境 住院后应让其尽快地适应病房的各项环境,家长可带领患儿进行熟悉,手术之前应做好各项辅助检查,如患儿为哺乳期患儿应先改变其喂养方式,改用汤勺喂养,为术后恢复做好准备工作。

2.1.3 术前禁食禁水 向患儿家长耐心解释术前禁食禁水的目的,让家长督促患儿执行。明确告诉家长手术结束后会转至ICU待患儿完全清醒后专人护送回病房,以消除家长紧张焦虑情绪。

2.2 麻醉恢复期观察护理

2.2.1 病情观察护理 全麻术后患儿去枕平卧,头偏向健侧,有利于吸痰及分泌物流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密切监测心电图、呼吸、血氧饱和度、体温,详细记录各项参数。患儿面对陌生的环境、术后疼痛、恐惧出现躁动、哭闹,护理人员要用约束带固定制动,以防坠床、注射针头脱出等情况发生。

2.2.2 保持输液通畅,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根据患儿心率、血压、尿量、各种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患儿体重计算输液量。

2.2.3 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低氧血症 患儿受物及手术区域的影响,气体交换障碍,术后患儿易发生低氧血症,故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低氧血症。

2.2.4 观察术后出血 颌面血运丰富,术后较易出血。常在术后6h内出血,此时患儿麻醉尚未完全清醒,很容易误吸引起意外。

2.3 术后护理 患儿术毕全麻清醒后自ICU转回病室,护士安置好患儿卧位,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及检查呼吸道是否畅通等。

2.3.1 加强呼吸道护理 颌面术后患者鼻腔粘膜水肿、渗血,使鼻腔气道变小、通气不畅。上颌、下颌间弹性牵引影响口内分泌物的吸收2。全麻术后患者舌后坠或者气管插管损伤、刺激呼吸道黏膜致气道梗阻。护理人员要及时、彻底地吸出口鼻内分泌物。让患者头偏向一侧,待患者清醒后,将床头抬高30°,以促进头颈部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可防止口内分泌物误吸。密切观察病情并能独立完成各种监护、抢救仪器的使用操作。

2.3.2 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 患者术后易于出现口腔部位的感染并发症,其会加重患者疾病,给患者饮食造成很大影响,故应积极预防此并发症的发生,注意口腔中不可有食物残渣、血痂、分泌物等在口腔内堆积,影响伤口的正常愈合3,故给予其进行口腔方面的护理措施非常关键。患者手术治疗后24h可进行口腔护理,一般采用50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经磨牙间隙间的软管以流入的方式将盐水注入口内,用吸引器在另一侧吸出盐水。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口腔。

2.3.3 饮食护理 颌面外科术后,患者多会因为疼痛等因素而无法饮食,但患者又急需营养恢复,故应多给予其高营养的食物,可给予流食饮食。并应注意遵循少量多餐的饮食原则。婴儿胃管第一次注入量不宜过快,量不宜过多。不可因为速度太快而出现不良反应。

3 结 果

对76例婴幼儿行颌面外科手术全麻围手术期通过密切观察,精心护理后,所有患儿均顺利出院,无并发症发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美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求做颌面部修补或整形手术的患者越来越多。对于颌面部外科手术治疗的婴幼儿来说,手术治疗是重点,而全麻围手术期的优质护理更是取得治疗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高家让,毛祖彝,徐平平.颌面部损伤[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7,15(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