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有机化学常见问题范文

有机化学常见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机化学常见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有机化学常见问题

第1篇:有机化学常见问题范文

关键词:高三;有机化学;复习

高三阶段的学习,主要以课程复习为主。与新授课不同的是,复习课的目的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以“高三有机化学复习”为例,对上海新高考招生入学政策下的高三化学课复习的教学策略进行了简要阐述。

一、“高三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与高考考查方式

根据《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试行稿)》及其调整意见,高中化学等级考试中,“常见的有机物”约占20%,试卷由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组成,综合题中必须有一题是关于有机物的,有机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中化学涉及到的常见的有机物主要包括烃(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重点是苯及苯的同系物),以及烃的衍生物(卤代烃、醇和酚、醛、羧酸和酯、油脂和氨基酸)。而在历年高考考察中,又偏重于对有机物官能团性质的考察,以有机推断题为典型。

二、“高三有机化学”的复习教学策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三化学课程的复习主要是围绕着“考点、重点、热点、难点”四个方面来构建知识体系的。学生要想熟练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就离不开对“考点”的了解,对“重点、热点”的掌握,对“难点”的突破。根据高三化学复习课的教学特点和高中“有机化学”的考试要求,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目的,而这些方法与手段的核心是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1.做到心中有学生,做好课内外的衔接互补。为了提高高三化学复习课的效率,教师要在课前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仔细查找学生的知识盲点、难点及易错点;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讲解,这样就可以快速地解决学生的问题。比如,在复习“有机化学”知识之前,参考针对这部分知识的“考点、重点、热点、难点”,选编一套诊断性练习题,在学生做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精讲,然后再进行相应的强化训练。这样,通过加强课内外衔接互补,学生的练就有了方向,教师的讲也就有了目的,省略了不必要的讲评,学生的动手动脑机会也就多了,解题能力也会迅速提高。2.做到心中有教材,重视教材的重整与利用。从教材入手,跳出题海。化学学习,重在掌握规律。教材是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无可替代。在复习的过程中,要“以考试说明为指导,以教材为主体”,将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拓宽和加深,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架构。例如:有机化学部分,教学内容的重点部分,往往附有实验插图和实验操作,这些实验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在新课的教学中,通常采用实验演示的方式完成,且实验呈现的知识也是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和重要内容,这些都要求学生务必掌握,也是各类考试的重点和热点。那么,在高三有机化学复习教学中,如何有效地用好教材中有关实验的素材呢?首先应让学生回归教材,结合实验装置图和实验操作说明来了解相关实验知识:装置—操作—现象—方程式—注意事项(实验目的、反应原理、操作要点、应用、常见问题)等。比如:高中化学教材中有三个有机化学实验要使用到温度计:石油的分馏、乙烯的制备和硝基苯的制备。复习时可以要求学生看书后,能将书上的装置图快速、简单地画出来,同时围绕实验中的重要环节向他们提出一系列问题:①装置中使用到哪些仪器?分别起什么作用?②反应需要什么试剂或原料?③实验产生的现象?④产物是什么?如何提纯?⑤三个实验的共同点是什么?注意事项有哪些?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学生很容易通过课程教材中的图片、文字说明以及笔记等再现初始的学习情景,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记忆,较快达到复习效果。3.把更多的学科思维方法融入课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三教学除了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外,还要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乐于探索。这就要求把更多的思维方法融入课堂。比如,有机推断题是高考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如果教师选择历年来典型的试题,并跟学生一起总结一些有机推断题的解题技巧,找到一些合理的方法,就能够化难为易。常用的有机推断题的方法有:挖掘隐含,充分利用题目信息;善作比较,及时调整审题方向;巧标结构,善用信息数据分析;借用流程,储存提取有用信息[1,2]。4.利用思维图建构有机化学知识体系。根据建构主义观点,通过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可以有效地将旧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认知结构网络,而思维导图能够促进这一过程的发生。思维导图是将纵横交叉、零碎易忘的化学知识逐步建构成一个完整的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网的立体交叉的结构体系,使化学知识有序化、系统化,从而实现教材的“从厚变薄”过程。这种学习策略,不仅能够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4]。在考试题目中,往往是把多个相关的知识点通过某一情景联系在一起进行考查,如:有机合成。该知识考查一般以有机推断为载体,要熟练地为目标分子设计出一个简洁、高效的合成方案,除了一些有机合成设计技巧外,还要能够正确、灵活的应用有机化学反应。对于学生来说,有机化学反应复杂多变,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经常会因为缺乏条理陷入思维混乱。思路不清晰使得学生做题时总是忽略某些要点知识而不能顺利完成,造成学生听听都会,做做都错的局面。运用思维导图对有机物组成结构及其研究方法(官能团种类)、有机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和反应类型、根据合成路线等信息推断有机物、有机物合成路线设计进行总结和归纳,能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有机化学知识体系[4,5]。5.教学设计要优化目标、内容和教学方式。为了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教师要认真研究各类学生的特点,如:学习基础、兴趣、学习风格等,做到最优化设计,同时能够体现出教学的差异性,增强复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1)目标优化,通过研究《课程标准》,明确考试范围,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层次关系,把握好重点,避免因偏离教学目标而浪费时间、精力。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注重多元化、层次性,即基础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和拓展性目标,同时要注重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2)内容优化,在内容上,要设计符合学生水平的教学内容,尽可能的避免教学内容或习题的“新、奇、难”,并把握好复习的深度;应有效地落实基本点,突出重点,分化难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要点:①角度: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高三有机化学的教与学,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知识探索与感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②坡度:教学内容要能够体现出知识的层次性,先简单后复杂;在能力要求方面,要有一定的梯度,以便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一位学生通过自身努力都能有所收获;③精度:要突出课程的主干知识,抓住重点;在练习内容设计过程中,精心挑选、改编或者设计习题,力求做到精练、精评,充分地发挥习题的基础性与导向性的功能。(3)教学方式优化,教师在复习教学中,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针对学生的基础情况、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条件,将被动接受式学习、独立自主式学习、合作与探究式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最优化,真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从多个维度引导学生进行梳理,如:基础知识、方法以及学科思想等。此外,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充分激发和展示他们的学习潜能。

三、小结

合理的教学策略能够化解“有机化学”这一高考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高三有机化学复习时,理念设计必须与上海新高考政策相一致,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策略时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的发展,体现学科特点,着眼于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钦忠.新课程理念下中考化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8-40.

[2]吴翀云.浅析常见几类有机推断题的思维盲点及突破策略[J].化学教学,2016,(7):75-78.

[3]陈兴.例析有机推断题的技巧和方法[J].化学教学,2015,(4):79-83.

[4]宋睿.思维导图在高三有机化学复习中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15.

第2篇:有机化学常见问题范文

实际操作不善 将会因为美工在清理肌肤的那时候,技巧和幅度操纵不太好,会导致皮肤红肿,这一危害并不大,通常几小时就能够消炎了。

二、皮肤过敏 小气泡美容仪的培养液将会会对某些顾客导致皮肤过敏状况,因此在操作流程中,要先掌握顾客对哪些的培养液或是美容液有皮肤过敏如今。

三、感柒 这一感柒并不是仪器设备对肌肤有危害感柒,只是当顾客的肌肤有损坏的那时候,不可以在其创口上应用,不然怕非常容易造成本身的皮肤感染。常见问题,并非仪器设备自身内置的负作用。

第3篇:有机化学常见问题范文

四中高三化学备课组

高三第二学期是最艰辛的一学期,当然从高考结果看也是收获的一学期。本学期备课组4位化学老师团结协作,取长补短,通力合作,比较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回顾本学期,我们主要做了一下几项工作:

一、制订阶段复习计划

《考试大纲》是高考试题的依据、课本是根本、资料是补充,从而实现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这一命题指导思想。第一轮复习主要分四边个阶段:第一段先复习化学实验;第二段完成基本概念和化学反应原理之后进行元素化合物的复习;第三段则根据考试说明要求复习《物质结构》;第四段复习《有机化学》。在前三段的复习中穿插《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的相关章节内容,增加学生的信息量,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阶段,2月下旬—4月中旬设置专题,构建网络,强化考点,培养综合能力。重点进行专题练习和课堂限时练习,每周一套综合练习,每节进行课前15分钟限时训练,主要是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和解题速度。

第三轮复习:模拟训练阶段,4月下旬—5月下旬套题训练,巩固应用,总结方法,积累考试经验。每天保证40分钟的练习量。

第四轮复习:高速冲刺阶段,5月下旬到高考前进行休整调适,自主整理,处理信息,达到最佳状态,考前安排专家讲座和授课教师的最后一讲。

在复习过程中,特别强调如下两点:

1.注重教学理念的更新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彻底摒弃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方法、手段和训练。努力做到课堂教学容量适中、密度合理、节奏明快,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研读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编写理念,把这些理念贯穿到高三的教学和复习中去。

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经历一个“理解——应用——创新”逐步提高和发展的过程来巩固积累知识,知识的积累过程是能力的形成过程,知识积累的过程包含理解过程。因此在复习中必须凸现理解的程度,理解程度层次越高,形成的能力就越强,就能应用自如。

2.认真执行集体备课

认真研讨考试大纲和高考真题,准确把握复习方向。认真研究近五年来各地的高考试题,特别是理综高考试题的化学部分试题,对比研究其异同,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可能的生长点。在第一轮复习中务必要强化基础、淡化热点,全面、深入复习。如果仅仅抓住热点不放而忽视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梳理,就会在面的方面失去更多的分。精选习题,认真批改和讲评,即习题的讲评一定要讲清来龙去脉、延伸拓展、举一反三,关键要讲清思路、以点带面、分层推进、逐步提高。

二、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做高考复习的主人

在高三复习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一点是化学备课组几位老师的共识,因为高考是学生的高考。复习开始,我们就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做好课前的预习,因为复习的时间较短,每节课的基本知识较多,如果对要复习的内容没有基本的了解,听课时收效就不会太大,基础差的学生更可能听不懂。

(2)强调听课的重要性。尤其是高三上学期,要求学生一定要跟老师走。老师上课都是经过精心的准备,例题是经过各位老师精心筛选的,针对性都比较强,要求学生对老师的课堂例题的基本解题思路、方法、步骤、技巧等要领会。

(3)做好典型错例的收集整理工作,每周将化学辅导时间交给学生整理错题。

(4)明确各阶段的任务和复习节奏。在学期初,化学备课组就将本学期和各阶段的复习和练习计划印发给学生,让学生知道这段时间要复习什么,怎样复习。

三、做好模拟考试分析并对下一阶段做计划

2月对“合肥一模’考试情况做了分析并对下一阶段作好计划。

4月对“合肥二模”考试情况作了分析并对下一阶段作好计划

5 月对“合肥三模”考试情况作了分析。

四、考前专家讲座和最后一讲加强解题和考前指导

根据对考试说明的分析研究及2021年的高考命题可能会体现的特点,我们在复习时重点做了一下几项工作:

1.关注信息的获取和加工能力,就有关图像、图表等信息的获取能力设计了两个专题进行复习和解法指导。

2.注意开放性题目的应对措施。

3.注意探究性题目的应对措施。

4.真实性问题的分解与解决,解答综合性题目。

5.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性题目。

第4篇:有机化学常见问题范文

关键词:化学;生活;化学教育;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8-207-01

在日常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化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生活,认识世界。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达到学以至用的目的。

一、加强化学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的教育教学

化学的实用性表现在它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教育教学中使学生觉得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从而引导学生学化学,用化学。如高一教材中《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一章中讲到氯气可以制漂白粉、溴化银可应用于照相技术、碘化银可用于人工降雨等,这些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展开来,介绍它们的其他用途。在介绍与社会生活内容相关联的化学知识时,应适当地去启发学生,诱导学生用化学科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甚至结合其他学科知识来思考现实中的问题,如课本中讲到硫酸钡可用于钡餐,可以问学生钡餐喝下去在医院里是如何检查的,为什么可以在X光下检查胃及消化道是否发生病变,硫酸钡对人体是否有毒,硫酸钡最后怎样排出体外的等。又如大家听说过鸡蛋、牛奶与豆浆对中毒的病人可以用作急救药,这是什么道理?鸡蛋、牛奶与豆浆的营养丰富,含有大量蛋白质。蛋白质有个特点,碰到重金属离子,例如汞、铝等金属离子会发生变性。重金属离子进入人体时会使构成人体的器官和血液的蛋白质发生变性而失去作用,造成中毒。这时,给病人服牛奶、生鸡蛋白与豆浆后,食物中丰富蛋白质会和重金属离子作用,于是就减轻了中毒的毒性。同时,这些食物还给中毒虚弱的病人提供营养,有助于病人康复。这些化学知识都与我们的生活经验有密切的关系,了解这些知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可以激发他们去观察生活,从而更好的去生活、学习。

二、加强化学与自然环境联系的教育教学

环境保护作为一个严重社会问题,已迫切地摆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面前。虽然中学生尚不能全面理解臭氧空洞的变大会有什么危害,长江三峡建设会有什么负面影响,很多学生也无法真正懂得赤潮的形成及其后果。但是我们通过可以接触到的一些化学知识来丰富学生的思路,增强他们的意识,引导他们善于发现化学现象,善于利用化学知识。如在讲到化肥知识时,可以问为什么农田不能多依赖无机肥、土壤改良的措施;在硫酸及硝酸工业教学中可以问他们问何为酸雨,酸雨的危害有哪些,从而进一步阐述人为什么要进行尾气吸收,为什么尾气处理。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此类问题更丰富,与生活更贴近,如白色污染问题、问题、无铅汽油问题,以及近年来发现的英国的疯牛病问题,比利时的二恶英问题等。这就有助对学生环保教育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适时地与课本知识相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社会,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加强化学与日常生活联系的教育教学

生活中会遇到有许多废旧无用的东西:旧书报、牙膏皮、旧电池、废钢铁、碎玻璃、骨头……其实,这些生活中的废弃物品通过化学手段的改造,也是一笔巨大的物质财富。废钢铁制品可以回炉炼钢,十吨废钢铁可以炼出九吨好钢。有趣的是,炼优质钢还必须在原料里掺一点废钢铁呢!纸上写满了字,撕碎了,纸里的植物纤维仍然存在。送进造纸厂,打成纸浆,经过化学漂白,雪白的、平展的纸又出现在你的面前。各种碎玻璃投入玻璃熔融池熔化后,可以重新吹制成各式各样的玻璃制品。塑料凉鞋老化后,变硬,开裂,不能再穿了。可是,塑料并没有消失。把各种废塑料按照化学成分分门别类以后,只要是热塑性的塑料,如聚乙烯、聚氯乙烯等,加些增塑剂、抗氧化剂和颜料,再熔化均匀,崭新的塑料制品又生产出来了。铝做的牙膏皮,连同废铝壳、破铝锅,一股脑儿送进熔铝炉窑里,能回收大量的铝,损耗极少,而且所需的能量只有炼铝的5%。吃肉剩下的骨头,也有它的用处。在骨胶工厂里,用大锅熬炼骨头,飘在水面上的是骨油——可以做油脂和肥皂。熬稠了的汤水里有骨胶——做墨汁、粘接木板都用得着。最后剩余的残渣,粉碎以后是优质的磷肥(骨头的主要成分是磷酸钙),撒在田里,庄稼会多结穗,果树将硕果累累。通过这些信息的传递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在化学面前,没有废物可言。

四、加强化学与卫生健康相互联系的教育教学

第5篇:有机化学常见问题范文

关键词:化学习题;习题分类;习题设计

文章编号:1005-6629(2010)09-0026-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化学习题的设计不仅仅是习题编制者的任务与责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要重视习题的设计。化学习题的设计方法有移植法、整合法、改编法和原创法。举例来说,教师平时给学生布置作业,这一过程其实就是化学习题设计方法中的移植法。所以,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化学习题设计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重视这一环节的话,对教学是有很大帮助的。

1应用型化学习题

化学生产和生活实际的关系非常密切。这些“生产和生活实际”包括物质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矿物及其冶炼、工农业生产、合成材料、环境(监测)和人体健康、食品、日用品、科学实验、化学发展史等各个方面。应用型的素材直接来源于实际,被“ 应用”的当然是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应用型化学习题根据其关注面可分为关注科学前沿的化学习题、关注能源环境的化学习题、关注化工生产的化学习题和关注日常生活的化学习题等。

例1. 某化学兴趣小组从小池塘中舀了一杯污水,往容器里插了一根铁棒和一根石墨电极,上面用导线、电源连接起来,过一段时间后,污水变澄清了,底部有沉淀物。

(1)该装置构成了_________装置。

(2)铁棒接在电源的______极,作______极

(3)石墨接在电源的_______极,作_____极

(4)污水变澄清的原因,请写出电极反应式或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两根电极往污水中一插,电源一连,利用电解池原理,一个简易的污水处理装置就做好了。铁棒作阳极 Fe-2e-=Fe2+,Fe2+很容易被氧化成Fe3+,Fe3+ 水解生成Fe(OH)3 胶体,与杂质聚沉,从而净水。把化学知识活化到我们的生活中,为生活服务,让学生觉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处处离不开化学。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非常熟悉的问题,学生会有成功的喜悦,也吸引着他们动手去操作,而化学知识也变得鲜活生动。

2探究型化学习题

所谓探究型化学习题就是以生活或社会中的常见问题作为化学探究的对象,围绕问题展开探索活动,进而将问题解决。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是新课标理念实施中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科学探究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能让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或从化学问题的实际情景中,发现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科学探究活动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因而科学探究能力也就理所当然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但不少同学对于科学探究类试题,往往不知如何入手去解答。实际上该类问题一般来说是在同学们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计的,只要基础扎实,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可以说并不难解。

例2. 甲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请你与甲同学一起对块状固体B进行探究。

(1)猜想一: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白色颗粒状固体A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猜想二:块状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_________现象(填“放热”或“吸热”)。

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这一猜想(至少写出两种方案,如果写出三种正确方案奖励1分):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

(3)取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就白色固体C的成分,甲同学与乙同学进行讨论,一起猜想。

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乙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碳酸钙;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填写下表):

本题是一道较为典型的探究性化学习题,它的命题紧扣课标和各版本的教材,同时又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探究能力及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食品干燥剂生石灰作为试题的情景,通过分析生石灰放在空气中变成块状固体的原因进行猜想和探究。事实上本题考查的仍然是知识的应用,考查的是相关物质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抓住生石灰氧化钙及其在空气中变质后一系列物质的性质(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氢氧化钙,同时放出热;而氢氧化钙是碱,水溶液显碱性,并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所生成的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一旦做到这一点,思维就很通畅,解题就很顺手,所有设置的探究性问题也都会迎刃而解,这也是平时一再强调双基重要性的原因,也是“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的原因之所在。

3开放型化学习题

开放型化学习题是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是解决化学习题课效率偏低的重要方法。针对化学开放型试题答案多、变化灵、信息广、迁移快等特点,恰当地设计开放型试题必将成为化学教学和考试改革的一个探索和研究的方向。

开放题的特点是:“答案不固定”、“条件不完备”,“解题方法不惟一”,它属于非常规性问题。开放题的解答则可以在不同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基础上通过独立分析、独立思考,提出对问题的不同看法,获得多种解题途径,或在解题过程中建立起新的认知结构,因而无论在问题结构方面,还是在解题策略上,开放题都具有与传统封闭题截然不同的特性。从结构形式上看,开放题具有组成要素的非完备性和解题答案的不确定性;从解答过程和解题策略看,开放题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层次性、发展性、创新性等特性。开放性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3. 给你两瓶均匀透明的液体,一瓶是淀粉溶液,一瓶是硫酸溶液,请你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区别它们?

这是一道典型的内容开放题,内容开放题是指解决问题的知识不只局限于书本上的化学知识,还可能用到其他知识。解答这道习题,方法很多:比如说可以用pH试纸或者酸碱指示剂来检测溶液的酸性;利用导电实验来检测溶液的导电性;用半透膜比较溶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利用丁达尔现象来区分胶体和溶液;通过加锌粒或Na2CO3能产生气体的是硫酸;加BaCl2 或Ba(OH)2溶液能产生沉淀的是硫酸;滴加碘水出现蓝色的是淀粉……方法实在是太多了,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提出更多的设想,大家讨论一下,哪种方法最简单可行,对于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极为有利。

开放型习题中还可以体现科学方法,利用类比推理等方法来解决习题,看下面一道习题。

例4.填空:

(1)Na2OCO2Na2CO3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CaO_____________

(2)NaCl天平 容量瓶

盐酸 _____________

根据题目所给的例子,(1)所填的应该是与CaO反应的酸性氧化物,以及反应所生成的盐,答案可以是CO2、CaCO3或SO2、CaSO3 等。(2)类比推理出所填的应该是盐酸的量取仪器和配置溶液的仪器,根据精确度的不同要求可以是量筒、移液管或酸式滴定管以及烧杯、容量瓶等。学生用分析推理的方法可得到问题的答案。

4 活动型化学习题

在活动型化学习题的解决中,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多种途径收集验证问题答案的证据,在活动中还可以学习新的知识,特别是获得科学探究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程序性知识,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活动型化学习题的解决对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是解答其他类型的化学习题所无法实现的。通过化学实验、参观、访谈、讨论、查阅资料等活动解答化学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在一种较为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也更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

活动型化学习题除了要关注学生在解决习题中提高学生的问题表征能力、运用已有知识的能力和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能力外,更需要关注在解决习题中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参与热情、强调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体意识等。因此,活动型化学习题不但要注重学生解决习题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在解决习题过程中的体验。

例5. 我们所购买的商品经常使用一些包装材料,它们都是与化学联系很紧密的,但是在选择什么商品用什么包装材料时,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也很多。请你就商店或超市里五花八门的包装材料进行分析,并对包装材料的处理从化学的角度予以分析,填写下表:

例6. “加碘盐”中含有KIO3,能否利用厨房里的常见物质来检验到底是不是加碘盐?

厨房就是实验室,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KIO3要先转化成I2,通过I2的检验来检验KIO3,在此转化中需要还原剂和酸溶液。厨房里有食醋,再找几片维生素C片,I2的检验方法我们一般用淀粉溶液,厨房里有淘米水。现成的试剂都有了,学生通过自己寻找试剂,自己设计实验,然后自己动手,乐在其中,兴趣盎然。

活动型化学题在考卷中比较少见,因为在考试过程中不可能让学生去查阅资料、做实验验证等等。但是在教科书和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安排一定比例的活动型化学习题,对于锻炼学生的能力还是大有裨益的。

活动型化学习题还要注重在习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活动型化学习题的解决形成了交流、讨论的良好氛围,改变了传统习题解决以学生个体为主体的单向训练模式,出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积极探究的平等参与关系。因此,活动型化学习题的解决不仅使学生增加了自信,还使学生深切感受到集体智慧的力量。

5综合型化学习题

综合型习题分两大类,一是化学本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如无机化学知识和有机化学知识的综合,多种理论概念的综合辨析,实验条件或现象的比较等;二是多学科之间的综合,如化学与物理学或生物学知识的综合等。综合型的能力要求自然比单个知识点的题目高,也是符合实际需要的。

例7. 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无污染的理想能源,近20年来,对以氢气作为未来的动力燃料氢能源的研究获得了迅速发展。

(1)为了有效发展民用氢能源,首先必须制得廉价的氢气,下列可供开发又较经济且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氢气的方法是( )

A. 电解水 B. 锌和稀硫酸反应

C. 光解海水D. 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

(2)因氢气易燃易爆,贮运安全极为重要。已知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写出其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氢气的电子式________,氢气分子内的化学键是________。

这是一道化学学科综合型化学习题,考察了热化学方程式,经济合理的制取方法,电子式的书写,还考察了化学键的类型,一道题涵盖了多个知识点,考察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跨学科的综合题,将不同领域的知识信息杂交、融合、互补和泛化,犹如火柴和火柴盒的碰撞一样,有助于促进学生创造力的滋生和激发。

例8. 如图,烧瓶内湿润的泥土中生长着几根新鲜的柳枝,枝条旁立有一支装有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小试管,瓶内充填有体积比为1∶4的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瓶口紧包着一个气球,使烧瓶刚好悬浮在玻璃缸的水中某一位置,隔一天观察,可发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道理、化、生综合题,要解答这题最重要的思维是要把植物的呼吸作用、氢氧化钠的性质与物体的浮沉条件三者不同类属的学科知识建立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认识,才能得到正确答案。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有助于学生不同思维模式的迁移与整合,使整体性的思维得到长足的发展。

例题的参考答案

例1. (1)电解池; (2)正, 阳; (3)负, 阴;

(4)Fe-2e-= Fe2+

O2+2H2O+4e-=4OH-

4Fe(OH)2+O2+2H2O=4Fe(OH)3

例2.(1)氢氧化钙; 碳酸钙

CaO+H2O=Ca(OH)2

Ca(OH)2+CO2=CaCO3+H2O

(2)放热

将少量固体B放入小试管中,加一定量水,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测量温度变化。

将少量固体B放入小试管中,加一定量水,试管上安上一个带导管的胶塞,导管通入有足够水的烧杯中,若放热则气体膨胀,烧杯中的导管冒气泡。

(3)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

例3. 用pH试纸或者酸碱指示剂来检测溶液的酸性,酸性的是硫酸溶液;

利用导电实验来检测溶液的导电性,能导电的是硫酸溶液;

用半透膜分辨溶质微粒的直径大小,能透过半透膜的是硫酸溶液,透不过的是淀粉溶液;

利用丁达尔现象来区分胶体和溶液,有丁达尔现象的是淀粉溶液;

通过加锌粒或Na2CO3能产生气体的是硫酸;

加BaCl2或Ba(OH)2溶液能产生沉淀的是硫酸;

滴加碘水出现蓝色的是淀粉

例4. CO2、CaCO3 或SO2、CaSO3

量筒(移液管或酸式滴定管) 、烧杯(容量瓶)

例5.略

例6.把少量食盐溶于水,加入几片维生素C片剂,再加些白醋,加入淘米水,如果溶液最终变蓝,说明食盐中加了KIO3。

例7.(1)C

(2)2H2(g)+O2(g)=2H2O(l)H=-571.6kJ・mol-1

(3) H∶H共价键

例8.气球变小,烧瓶下浮

第6篇:有机化学常见问题范文

关键字:沥青路面 材料 混凝土 施工设备 裂缝处理 施工测量 加铺沥青混凝土的修补技术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1施工前的材料选购与准备

施工材料是保证公路施工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元素。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常用的施工材料有:沥青、 石料、 混凝土等。沥青材料的在选购时要对其延度、 软化点、 针入度等方面进行检测,在确保达标后才能进入施工现场, 并要求沥青运输车要带有相关权威部门的检验报告;检测石料的技术标准有:石料的磨损率、 吸水率、 压碎值、 坚固性以及对沥青材料的黏着力等,发现有问题的及时处理;混凝土也是影响公路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混凝土的选用上,要对混凝土的生产日期、 合格证、 以及由相关管理部门出示的产品合格化验单据等,还要注意水泥的品种管理,切勿产生不同类的混凝土参合使用的现象。 在通常情况下,公路施工多采用普通水泥或者硅酸盐水泥,当外界条件受限制时,可以采用矿渣水泥,必要是添加外加剂。 在混凝土的砂石配比上,要根据混凝土的用途来决定,常在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时,在混凝土中加入工业废渣、 高强度的石灰、 碎石等,而沥青公路路面的混凝土则对细度有要求,且要坚硬、 符合规定的沥青与其他施工材料的配合比。

1.2施工设备准备与管理

由于公路施工的工程量比较大, 所以对工程设备要提前做好准备,并进行合理安排,以确保工程各个工序工作的顺利开展。 常用的公路施工设备有:拌和设备、 摊铺及压实设备、 运输设备等。在拌和设备的选用上要根据工程的实际要求出发,并结合搅拌材料的性能,选择合适的搅拌设备。 一般来讲,沥青路面施工要选用间歇式的搅拌设备,这些设备除了具有自动控制沥青材料、混凝土以及各种矿料的用量和温度的同时,还要具备密封除尘的处理环节。摊铺及压实设备是与拌和设备相匹配的,在公路表层施工时,要根据摊铺的基层厚度和选用的混凝土及其他工程材料的性能,来制定摊铺机的行走速度,一般情况是摊铺机的上面层和底面层的摊铺速度不能低于 2.5m/min,以保证摊铺机行走与施工材料协调进行。对于三层油面的摊铺工作,是在摊铺机浮动基准梁的作用下完成是对路面的厚度以及平整度的控制。运输设备应选择带有自卸功能的翻斗车,且要保证车斗内无其他有机化学物质等,在运输过程中,如果运输车行驶的距离比较长,应对运输的沥青混合料采取保温处理, 以免受到粉尘的污染或者造成热量的散失,进而影响到工程质量。 此外,沥青混合料运送车要具备自动搅拌的功能,防止因路段过长产生沉淀的现象。

二公路的施工测量及铺压实验

2.1公路的施工测量管理

测量工作渗透在公路施工的每一个过程中,施工前的放线测量、高程控制测量、 弯度角度测量等等。在专业的测量人员测量结束后,要把测量结果用工程图纸的形式表现出各个路段的施工的尺寸,工作人员根据图纸来定位出实际施工中的点线面, 完成公路施工的放样工作。然后对施工路线进行高程复测与增设水准点,横断面进行检验与补测,同时对不合理的设计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2.2铺压实验

首先准备好所需的工程器材,以及所学的实验仪器和工具,组织一个技术到位,实践能力强的实验团队,进行施工路段的铺压实验。试验长度一般在500m左右,并在沥青混合物拌合现场随时抽样检查,并进行沥青含量和集料分层次筛分的试验,然后对摊铺的沥青混合料满12小时后,进行专钻孔取样,进行压实度和沥青混合物厚度的检测。实验结束后,将实验报告提交相关的管理部门。实验报告内容要包括: 工程所需配合比的指标与生产配合比的指标以及粗细集料和矿渣的指标等, 还要指出工程所需的机械设备的相关规格和数量、 人员的安排和技术人员的配备以及试验路段的位置等。

三加铺沥青混凝土的修补技术分析

加铺沥青混凝土的修补技术是沥青路面施工的一殊的施工方式。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不但要考虑沥青路面层与旧水泥路面的应变性与通常状况下的弹性层体系的差别,还要做好旧水泥混凝土板的处理、 加铺层的厚度的控制、 加铺层材料的选择、 以及提高路面的抗渗性能等。

3.1沥青加铺层施工前旧混凝土路面问题剖析及处理

(1)混凝土路面出现脱空的现象,是由于路面受到过重的负责造成的。 在对旧的混凝土路面进行修补时,要对脱空做如下处理:将已经破坏的部分予以清除, 并对破坏的部分的基层做平整和加压处理,用15#贫混凝土修复松散基层, 并使基层表面具有一定的横坡坡度,然后重新浇筑30#混凝土板。

(2)局部坑洞问题。引起混凝土路面产生局部坑洞,绝大多数是由于问题所在处的基层不稳定的原因, 只有很少数是由于混凝土路面板层厚度而引起的。处理路面的局部坑洞的问题,一般采用 “规则法”的处理方式, 即把路面的坑洞用切割机圈扩在一个规则的图形内,目测图形内基层,如果靠近路面的基层板体已遭到破坏,则要下挖基层,直至板体性好的层面。然后进行类似于脱空板的混凝土基层与路面的处理,最后,使修复后的路面与原有道面平齐。

3.2灌缝处理

在混凝土路面相邻的板块修补好之后, 还需要对板块之间的裂缝进行嵌料填充,以避免杂物、 雨水的渗入,影响路面基层的稳定。裂缝填充的材料应具备黏着度高、 以及防水性和抗嵌入性、 耐久性热稳定性强的特点, 因此裂缝的填充材料中多数是含有树脂类的基料,石油沥青,以及适量的外添加剂,并在特定的工艺下聚合而成的混合物。灌缝除了对材料有特殊要求外,还需要专业的清缝设备,其中横缝清理设备是运用一根清缝齿条,对裂缝进行深度处理,纵缝清缝机是采用的特制刀片切割机,不需要水做剂,清理完毕后,人工对杂物进行清扫。

3.3预防加铺沥青混凝土反裂缝的措施

(1)对加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厚度的控制

通常状况下,加铺层的厚度是影响路面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出于工程成本的考虑, 通过加深加铺层的厚度方式来增加路面的质量的方法是不可取的,一般来讲,混凝土路面加铺层的厚度的最小值应控制在10-15厘米的范围内。对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个别路面的水泥板块,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用相应的面层。

(2)对原路面基层板块加固处理倘若需要需要修复的混凝土路面板块面积较大, 还要考虑到温度、 湿度以及路面基层对加铺沥青混凝路面的影响。因此,在大面积的混凝土路面修复过程中,要采用重型压路机,对原路面基层板块进行加固处理,同时采用灌浆的方法将其稳定,并运用特殊成分的填充材料对裂缝进行补实, 然后再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会产生较好的效果。

(3)加铺层中采用应力吸收层

应力吸收层是一种高弹性、 高黏着度的聚合的沥青混合料。 是为了减少混凝土板的反裂缝问题的产生而设置的一种新的基础夹层。目前应用最多是STRATA应力吸收层, 它是在增加混凝土中沥青比例数同时, 又在其内添加树脂类和热塑性橡胶类的改性剂。在STRATA 应力吸收层中,高配比的沥青材料,有效的增强了混凝土混凝土的抗差动位移能力,改性剂树脂和热塑性塑胶的应用,增加了路面的密封性, 有效的防止路面的水和其他杂物通过旧水泥混凝土裂缝渗透到路面的基层, 以及防止下渗的材料与基层材料发生无机结合反应,避免了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以及基层的坑洞、 松散或者脱落现象的产生。STRATA应力吸收层的应用可将反射裂缝应力由垂直方向转换为水平方向,从而起到降低路面的水平应力,传递路面竖向负载的作用。

(4)增加路面结构的稳定性

路面结构的稳定性源自于路面基层的稳定, 而基层的稳定中路面的抗渗性是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通常状况下,多采用增加改性沥青材料以及掺加抗剥落剂的方式来提高路面稳定的能力。值得注同,当选用掺加水泥时,需要保证施工实际掺加剂量的合适性与准确性。另外,适当增加混凝土中沥青的用量也可以提高混合料的抗渗性能,但是要控制在的施工成本预算之内。

四沥青公路路面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4.1纵缝的处理

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纵向接缝, 如果出现难以避免的情况,也要保证纵向裂缝要垂直对接,不可以进行倾斜对接。 一般的纵缝的处理方法是:在其中的一段施工时,可以在靠近中间的部分用钢模版做支撑,钢模版的厚度要控制在与公路施工的稳定层相平齐。在沥青混合料搅拌结束后, 靠近钢模版的一面要进行人工的沥青混合料补偿,之后在进行平整和铺压。在铺压的另一段,拆除钢模版,再次进行人工的沥青混合料补偿,然后进行整形和碾压。

4.2横向接缝

与纵缝的处理方法雷同,施工中裂缝多采用直接缝,如果不是直接缝, 可以人工进行厚度的调整或是将出现质量问题的部分人工凿除,使缝的对接成为直线或者直角的形式。 在凿除裂缝处,要做清理处理,涂刷粘接沥青油。摊铺完后用人工将已摊铺在前半幅上的混合料铲走。

4.3两工作段的搭接的处理

公路工程中存在两工作段的搭接问题时,一般要采用对接形式。前一段工程拌和后,留出5-8m不进行碾压。再进行后一段施工时,将前段留下未压部分,一起再进行拌和。拌和机械及其它机械不宜在已压成的石灰稳定土层上调头。 如必须在上进行调头,应采取措施(如覆盖10cm厚的砂或砂砾)保护调头部分,使石灰稳定土表层不受破坏。

4.4用石灰稳定低塑限指数的砂、 粉性土的处理

在公路基层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砂性或者粉性土的影响,在碾压过程中石灰层很容易出现松散不成形的现象。处理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一般是在碾压过程过程中做洒水处理,洒水后用覆带碾压先压几遍,待石灰层初步达到稳定时,再继续用12t以上压路机压实。压实后,将素土层清除干净。

4.5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中常见的质量缺陷

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中常常出现:平整度差、 厚度不准、 裂纹、 混合料离析、 拉沟等质量缺陷。 为防止和消除在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各种质量缺陷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采用大波浪形的基层铺设,在其凹陷处预先铺一层混合料,并予以压实。在平整度较差的地段摊铺联结层和面层时,应采用自动调平装置。 为了保持恒定的摊铺厚度,除了用厚度调节器进行调整外, 应尽可能利用烫平装置的自动调平能力予以调整。并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质量,以消除裂纹、 拉沟等铺层质量缺陷现象,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承载力。

参考文献:

[1]张肖宁;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全面质量管理[J];公路;2005年02期

[2]文登科;大粒径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技术研究[J];中南公路工程;2005年 01期

第7篇:有机化学常见问题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素材资源库:课程建设:教学环境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1)21-0044-04

一、研究背景

教高[2007]1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简称“质量T程”)和教高[2007]2号《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必须坚持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广泛采用信息技术,改变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教师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培养和提高本科生通过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学习的能力,以及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在这两个文件的指导下,各高校纷纷把建没高度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作为本校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

实践证明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发展为学习工具和学习环境的制造、选择与运用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师呈现更为复杂的任务和材料提供了可能性,并加快了教师从知识的传播者到引导学生学习指导者的角色转换。通过近几年的发展,信息化教学环境的软硬件建设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研究者发现,在校同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的热潮中多媒体素材(主要为图、音频、视频、动画等素材)资源建设始终是一个软肋。而多媒体素材又是整个信息化资源建设的基础,无论是课件库中的课件、案例库中的案例、常见问题解答、网络课程,甚至试题库等都可能要使用多媒体素材。

二、高校多媒体素材资源库建设现状

通过文献研究并结合自身的实践,我们发现虽然各高校多媒体素材资源库的建设速度和建设水平各不相同,但建设现状普遍相似。

1.库中资源经过建设初期,资源数量递增速度迅速下降

在多媒体素材资源建设初期,各高校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通过自建或购买的方式迅速搭建起多媒体素材网络管理平台: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把本校特色的教学录像、图形图谱等多媒体素材进行数字化处理;同时通过购买、网络下载素材资源:使多媒体素材资源库中的资源数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基本都超过一万条数据记录,笔者学校的资源数量突破了两万条数据记录。但是,在经过建设初期后,每一年的新入库数据量开始迅速下降,有的学校可以说是停滞不前。新入库中的资源数量与教师的实际需求有很大的差距。

2.资源利用率较低,教学针对性较差

在多媒体素材资源库建设初期,为了尽快出成绩,建设者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资源数量的扩充而非质量的提高上。许多资源库的容量表面上看很大,但是这些资源没有针对教学进行优化筛选,教师普遍认为这些素材相对陈旧,不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导致资源库中的资源很少得到使用,教师更加热衷通过各种途径自己去积累多媒体素材资源。资源库的建设是为教学服务的,然而资源库较低的利用率使得资源库建设的价值大大降低。

3.教师参与资源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高校多媒体素材资源库的建设需要各学科教师的参与因为专业门类较多,所以资源库所包含的多媒体素材类别众多、内容广泛。它的建设不是某一部门或某几个人所能独力承担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所有学科教师的积极参与,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进行。虽然大家都在强调要以一线专业教师为依托,建立运行激励机制,使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但遗憾的是教师参与资源建设的积极性一直都没有被调动起来。许多教师宁肯把这些资源长期存放在自己的电脑里,也不愿意放到资源库中。

三、高校多媒体素材资源库建设的问题分析

经过这几年的建设,高校多媒体素材资源库已由建设初期进入到平稳发展期,但是相关政策和措施一直没有多大改变经过研究我们认为,目前多媒体素材资源库建设的主要问题为:

1.多媒体素材资源建设分工不合理

作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多媒体素材资源库建设一直被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视为能体现其工作成绩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并安排专人进行专项管理。从多媒体素材资源库建设的过程来看,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在建库的初期,依靠其自身的技术和资源优势为资源库的成功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然而,当多媒体素材资源库建设进入平稳发展期后,资源库相对成型,建库的软件技术只是在资源库平台的维护上体现一点作用。同时,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已有的素材也都经过了数字化处理,后续资源基本依靠购买或网络下载。

然而,高校的多媒体素材资源服务的对象是全校的教师和学生,建设者必须关注所有专业的多媒体素材更新,这对多数毕业于计算机类或教育技术类专业的建设者来说,能力和精力都无法完成这项工作。如笔者所在医学院校,资源建设者毕业于教育技术学专业,不懂医学,下载来源主要为等大众资源交流平台,对国内特别是国外的一些优质的医学多媒体素材来源不能及时跟踪。而教师由于专业成长的需求,能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通过参加专业会议、浏览相关专业网站,总是能及时了解本专业的各种信息,收集到本专业最新的多媒体素材。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教师手上的多媒体素材资源不仅比资源库中的资源多,而且质量更高。

笔者认为当多媒体素材资源库进入平稳发展期阶段,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应该及时转变自身的主导角色,充分发挥自身的信息技术优势,从多媒体素材的资源建设者转变为资源库平台的维护者、教师进行多媒体素材资源下载和利用的技术辅助者,而教师应该成为资源建设、管理的主体,即“教学资源教师建、教师管、教师用”。只有教师的广泛参与,资源建设才能取得平稳的发展,只有教师自己建设的资源才能保证质量,适应本专业教学工作的需要。

2.教师参与资源建设没有科学可行的鼓励政策

虽然目前多媒体素材建设分工不合理,但是只要专业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多媒体素材的质和量都能得到保障。但是多媒体素材资源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授课、科研任务日趋繁重的高校教师来说,一直义务帮忙进行资源的分类整理是很难持续下去的。所以,能否真正调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多媒体素材资源的建设,将是资源建设成败的关键。

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多媒体素材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中来,形成资源建设与教学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是各个高校多媒体素材资源建设者一直研究的课题。相关激励措施也是多种多样,例如,根据教师上传资源的数量,以及这些资源的下载量给予该教师不同程度的荣誉表彰或物质奖励:对资源库应用成绩突出、评价高、绩效好的部门给予经济支持等

等。但是。缺乏有效的入库资源评价机制和足够的资金保障,使得这些激励措施在细化的过程中很难实现。例如,有的教师收集并上传对本专业的教学来说质量非常高的一段动画,但是由于专业性强,下载的人较少:而自的教师收集到的属于公共性资源,下载的人较多;面对有限的多媒体素材资源建设资金,如果对后者奖励多于前者,会导致相关专业教师得到的奖励更少,势必打击教师的积极性,进而形成专业性强的资源被上传的越来越少的恶性循环。同时,资源搜集、整理与上传要占用教师很多时间,而取得的资源建设成绩在教师最重视的职称评审上又发挥不了作用,因此教师参与多媒体素材资源库建设的积极性很难调动。

3.多媒体素材资源库中资源的分类与设置不利于教师开展网络辅助教学

由于多媒体素材资源库建设是伴随着精品课程网络建设平台或其他专业网络教学平台展开的,所以资源库在建设初期注重是怎样方便资源的上传、查询、下载等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开发,对网络辅助教学的功能研究不多,库中的资源分类也以“学科”和“资源类型”为主,

互联网给我们提供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同时由于其资源过多、过于复杂,学生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启、有一定的困难,容易迷失方向甚至误入歧途的现象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这种现象并没有被资源库建设者重视。“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课程的要求和学生先前的知识水平之问存在一定的关系,只有认识和尊重学生先前水平,学生才‘可能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也明确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正确的引导。资源库中的资源虽然以“学科”进行分类,但是高校的每个学科中往往又包含很多专业课程,这就形成一个“学科”资源由多门专业课程的资源混合而成。由于多媒体素材资源表现知识的独特性,以及同一学科不同课程间知识的关联性,使得学生难以分辨哪些资源是目前需要学习的,哪些资源是需要以后学习的,教师也难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实践证明,以“学科”和“资源类型”为主的资源分类方式,造成资源的简单堆砌,不利于教师开展网络辅助教学。

四、课程建设环境分析

课程的概念或定义,目前尚存在一些纷争,并被认为有广义、狭义之分。其中,狭义的课程指一门教学科目,比如“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等等。精品课程和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由国家教育部大力开展的课程建设项目都是针对一门教学科目的建设,本文研究的课程建设同样是指一门教学科目的建设。由于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开展时间长,各项评审与考核指标对高校的教学改革影响深远,甚至学校的普通课程建设都会以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的标准为依据,所以,本文所研究的课程建设环境主要指高校的精品课程建设环境。

1.课程建设的考评和奖励机制

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有6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其中“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指标(学校网络硬件环境良好,课程网站运行良好,教学资源丰富,辅教、辅学功能齐全,并能有效共享。)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指标(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接近占到22分。

为了配合精品课程的评审,各院校也在逐步完善课程建设的奖励和考评条例。笔者所在学校在课程建设项目立项的归属、资金的配套措施、课程建设的考查内容和要求上都做了明确详细的规定,并定期进行严格审查。例如:课程建设立项属于教学科学研究项目立项,学校给予1:1的配套资金,相关人员享受相应级别的科研立项待遇,课程建设每一学年考查一次,两次考查不合格取消课程建设资格等等。

在高校教师科研压力普遍增大的现实情况下,政策的引导与约束在促进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事件中,往往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精品课程建设的评审与奖励政策为多媒体素材资源建设提供了最重要的激励环境,于是能在课程建设网站上充分体现信息化教学成果的多媒体素材建设被广泛重视,课程建设者也更加乐意把精力投入到课程的多媒体素材资源建设中。

2.课程建设小组人员的组成与分工

按照精品课程要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的要求,课程建设小组的成员是以主讲教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团队。课程建设不是主讲教师一个人的工作,是团队性的工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都应该根据自身的优势能力来发挥各自的作用。通过走访我校的课程建设团队,我们发现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他们的分工确实是不一样的。例如: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多负责进行教学的革新研究,计算机水平相对好的教师多负责课程网站的建设和多媒体素材的搜集与编辑工作。这种因才分工合作的方式,使得课程建设的繁重T作被有效分担,大大减轻了每一位课程建设者的工作负荷,也容易调动每一位成员的劳动积极性,这给课程的多媒体素材资源建设提供了很好的人力保障。

3.课程的网络平台

虽然精品课程不是网络课程,但是精品课程是通过网络进行申报和评估,因此必须在网络中反映出评估标准中要求的相关内容和质量。随着各级课程评审部门加大对课程建设中“重申报轻建设”情况的考察力度,课程建设者也逐渐认识到,网站不应该是课程申报资料的简单堆砌。随着精品课程建设平台的不断升级,在“网络论坛”、“在线测试与考试”、“教师在线布置作业与收缴、批改作业”等教师与学生交互模块上功能日渐丰富(如新的天空教室课程建设平台),教师可以利用课程网络建设平台通过简单的操作来开展网络辅助教学活动。

在国家精品课程评审相关指标的激励下,伴随着网络人际交互的日渐流行以及教师和学生面对面交流机会的减少,教师也在积极摸索通过网络来开展一些教学活动。在课程网站中,能很好阐释教学知识点的多媒体素材资源是不可或缺的,也是课程建设者乐于展现的教学资源的建设活动。唯一不足的是多媒体素材资源零散、更新较快,而课程建设网站功能有限,网站上的多媒体素材资源往往不易上传与查询,管理功能和专业的多媒体素材资源库相比差距非常明显,课程建设者渴望课程建设平台能拥有多媒体素材资源库的功能。通过网络调查,我们发现已经有部分课程根据精品课程的评审要求,建立了多媒体素材库(如第四军医大学的外科学多媒体资源库等)。

五、课程建设环境下多媒体素材资源库建设的实施

在精品课程建设政策的指引下。困扰多媒体素材建设最大的问题(专业教师不愿参与)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但在实际工作中,作为多媒体素材资源库组建者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1.改变现有多媒体素材资源库的结构,做好资源库与课程建设网站的接口

课程建设环境下的多媒体素材资源库建没要始终坚持一个原则――方便教师的辅助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所以为了适应课程建设者的需要,应该对多媒体素材资

源库网站和课程建设网站进行二次开发。

(1)改变现有多媒体素材资源库的分类方式。在以“学科”和“资源类型”为主的资源分类方式基础上,添加“课程”分类。并在“课程”分类中设置“章”、“节”等子类,因为,以章节的形式来安排学习资源比较符合课堂教学的规律,有利于学生课后自学。

(2)增加多媒体素材的描述项目。在以前单个资源只有“名称”、“内容注释”两项描述的基础上,添加“等级”和“思考”两项描述。在“等级”描述项目中可以设置三级选项,分别标示着素材属于教学中“易、中、难”知识点的某一个级别,来引导学生以渐进的方式加大学习的难度。在“思考”描述项目中,教师可以根据素材展现的知识来没置一些思考问题,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和拓展学生的知识而。

(3)要做好多媒体素材资源库与课程建设网站的融合――多媒体素材要以课程素材的形式显示在课程网站的框架中。孤立在课程建设网站之外的资源库容易脱离课程的教学环境,也不利于课程建设者集中展示其信息化资源的建设成果。所以,多媒体素材资源建设要成为课程网站建设的一部分。在浏览课程网站的时候,课程建设者就可以对多媒体素材进行管理,学生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素材进行本课程内容的学习。同时,为了能展示学校的教学信息化建设成果,多媒体素材资源库网站依然保留独立网站的形式。这种独立网站的形式也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查询其他课程的多媒体素材资源。

2.对课程建设中负责多媒体素材下载、制作的教师开展专项培训和技术支持

在课程建设环境下。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不再是多媒体素材资源的建设者,而是资源建设的技术服务者。

(1)要改革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方式和内容。传统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内容统一,培训对象是参加培训的全体教师。于是,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学资源建设等技术类培训模块中,容易造成“技术学习内容多――不容易掌握、肤浅――实用性不强”的现状。导致培训的技术不能被有效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最终形成技术越不用越生疏的状况。㈦课程建设者的分工合作使得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进行选修性学习,培训部门也可以加大培训内容的量和难度,来提高培训的质量。

(2)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要利用自身的信息技术方叫的优势做好技术服务工作。要认真筛选多媒体编辑与下载工具,详细制作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并把这些信息及时在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网站上,并通过0Q群等即时通讯工具和教师保持密切沟通。

六、结束语

多媒体素材资源建设由于政策不到位、教师积极性不好调动等原因,一直以来都是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中的难点。根据我们的实践研究,课程建设环境为多媒体素材资源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建设环境。同时,也反映了像精品课程建设评审等一些约束性、奖励性较强的政策对教师参与教学改革,起到很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所以,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该严格按照规定的指标进行考查和评审,才能更好地促进现代教育教学改革事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EB/OL]http://nloe.gov cn/edoas/websitel8/31/inf024731.htm

[2]杨英慧,吴鹏英,米丽.高校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库的构建[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2):117~/19

[3]刘珍芳高校专业网络资源库建设探析U]电化教百研究,2007(5):62~65.

[4]黄晓鹂,廉立军.关于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探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7(4):103~106.

[5]张松超,张新兰.高校电教中心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分析一开发网络辅助教师备课平台系统的构思[J].教育信息化,2006(9):46-47.

[6]陈海林,李海霞,王庆柱高校教师要重视网络教学资源建设[J].中国远程教育,2006(7):49~52.

[7]吴石川高校教学资源库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3):78-81.

[8]罗永平,倪朔东.对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探讨卟中国教育信息化,2006(6):43~44.

[9]任友群,技术支撑的教与学及其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2007:240.

[10]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本科2010年度)[EB/OL]bb.uscc.省略/jpkc/notice/2010zhibiao 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