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纺织品服装市场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前景
30多年来的配额制约,我国企业失去了许多的机会。纺织品服装配额时代的结束,对我国纺织业来说是一个好消息,这毫无疑问地会增加我国企业对外出口。但同时,在消除了配额障碍后,又会有一些新的障碍与配额障碍一样具有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限制作用。鉴于此,在配额取消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前景谨慎乐观。
(一)我国将获取新的参与市场分割的机会。
我国是目前世界第一大纺织品服装出口大国,2003年出口额为805亿美元,占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总量的21.7%。其中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占美国进口市场的20%,欧盟进口市场的15%。由于作为世界主要纺织品服装市场的美国和欧盟等对我国长期采取配额限制的措施,使我国企业遭受最长时间的歧视性待遇,失去了许多市场参与机会。我国对美国出口的纺织品服装,有86%是配额产品,超过美国进口总量平均受限水平约34个百分点。在配额取消后,以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竞争力而论,必将会有一个能量释放、出口快速增长的过程,许多产品在原配额国家的市场份额将大幅增加。如针织布,美国于2002年1月取消配额,一年后,我国针织布占美国的市场份额由1%上升到4%,翻了两番,增幅达300%。童装和胸衣配额取消一年后,我国对美国出口分别增长了826%和2323%。
《纺织品与服装协定》(ATC)规定分四个阶段取消纺织品服装配额,前三个阶段已取消了占总量51%的配额,最后一部分配额是占进口服装三分之二的服装类产品,其中低档服装正是我国出口竞争力强的产品,因此出口前景乐观。世界贸易组织报告认为,纺织品配额取消后,我国将占到世界纺织品市场的一半以上,达到近2000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150%。2005年以后,我国在美国服装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将从2002年的16%上升到50%,占欧盟服装市场的比例将从目前的20%上升到29%。美国纺织业界预测,在纺织品配额取消后,我国纺织品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将提高到60%以上。在新的一轮市场洗牌中,我国无疑将成为大赢家,在未来的几年中,我国将成为世界纺织品服装市场的主宰者。
(二)比较优势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
我国的纺织业在世界纺织业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除了大规模的生产能力外,有两点直得提出。一是劳动力成本优势。我国是世界上劳动力最丰富的国家,也是成本低的国家之一。就纺织业而言,目前我国平均纺织工人的月收入约700元人民币,还要进行长时间的加班。如法国,纺织业的工资是每小时8欧元,我国工资与其相比差距甚大。与发展中国家比,我国的劳动生产效率要高,使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成本较低,价格上的竞争力处于优势。二是我国纺织业配套化程度高。在我国的长三角、珠三角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纺织服装产业链。以绍兴为例,在其周围50公里半径内,从生产、运输、包装,到海关、银行等服务一应俱全,这样的产业配套在中国之外的任何地方都不存在。这种优势可以满足流行时装对时间短、技术水平高的要求,从而吸引国外的订单。成本优势加之产业配套优势,构成了我国纺织品服装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也是支撑出口的基础。
(三)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将面临新问题。
随着配额时代的结束,贸易摩擦时代已经到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存在,国内经营管理上的缺陷,都预示着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不会一帆风顺。
在市场重新分割中的利益冲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会对本国产业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对我国占领或瓜分其市场制造障碍。国际上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1、区域性经济组织和双边自由贸易的优惠安排。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关税优惠。区域内部贸易一般为零关税,如美国对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加勒比海国家、越南、约旦签订自由贸易的国家实行零关税,对我国服装进口关税是11.5%。欧盟对成员国也是如此。2004年3月,由土耳其、墨西哥和美国等国的纺织行业组织签署《伊斯坦布尔宣言》,并很快就有来自非洲、亚洲、拉美、北美的49个国家的90个纺织行业组织参加,其矛头对准我国。欧盟官方多次表示,要取消对我国的普惠制待遇,实施后,关税将提高20%。欧盟还在2004年底出台了《扩盟后纺织服装业的未来》的一系列救助政策,包括在2005年建立欧盟地中海沿岸国家纺织品自由流通区、对最不发达国家实行普惠制、启用环保和劳工标签等。这些政策会相对削弱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2、“特保措施”的启动。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工作报告书》的规定:从加入世贸组织到2008年12月31日期间,进口成员可以针对来自中国的所谓“市场扰乱”,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实施配额限制。中国入世议定书第十六条特别规定:到2013年,进口成员可以针对包括纺织品服装在内的中国出口产品,实施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即“特保措施”,涉及数量限制或提高关税。目前,美国、欧盟及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利用这一条款,针对我国产品实施“特保措施”。在2005年配额取消后,各国将会大量使用“特保措施”。所以,有人认为,对我国纺织品服装配额解禁的最后期限要到2013年。
3、非贸易壁垒增多。目前各国已经启用并正在加强的办法主要有两种:(1)绿色壁垒。包括“绿色补贴”、“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准”、“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其核心是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比关税壁垒执行的难度要小得多,主要来源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近年来颁布了一系列文件。2002年,针对纺织品服装就出台了十多项法规、指令或标签标准。“绿色壁垒”由发达国家设定的技术标准高,貌似公正,具有隐避性,提高了市场准入的门槛,有效阻碍了国外产品的进入,保障了本国产业。(2)SA8000认证。SA8000认证是一个规范供应商社会行为的认证标准。内容涉及童工、强迫性劳动、劳动时间、健康与安全、工资、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歧视、惩戒性措施、管理体系等。美国、欧盟一些国家提出要在全球强制推行SA8000认证标准,一些跨国公司表示,在实行SA8000认证标准后,他们将重新与中国企业签订采购合同。如果SA8000认证标准推行成功,外国进口商将把贸易订单与劳工权利挂钩,迫使我国企业在利润和社会责任承担上做出选择。以目前我国企业的生产经营现状而言,这将是最难越过的一道“坎”。
从我国国内看,三年前就已经有企业为取消配额后的出口工作做准备,增大投资,更新设备、技术,扩大产能。在市场份额有限的前提下,预示着一场更加激烈的内部竞争的到来。由于参与的企业增多,出口企业推出价格战不可不防。如美国取消部分产品配额后,我国对美国出口激增125%,而平均价格却下降了41%。2002年1月1日起,欧盟取消了30个类别纺织品服装中的配额限制后,我国对欧盟上述类别产品出口增加,而平均价格下降了38%。这不仅损害了企业自身利益,还增加了遭遇反倾销的机会。我国作为第一大纺织品服装出口国,对全球市场的稳定要承担责任,既要有竞争性,又要维护全球市场秩序,以避免出口激增对全球市场形成冲击。2004年12月12日,商务部宣布,在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配额取消之后,我国将对部分纺织品采取从量税计征方式加征出口关税,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起到调节作用。
二、“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战略调整
“后配额时代”给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带来的商机是巨大的,如果真能实现占有国际纺织品服装市场份额的50%,可以增加800--10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和约4000万个就业机会。如何把握这一机遇,扬长避短,需要对我国下一阶段纺织品服装出口战略深入研究,做出合理安排。
(一)调整出口增长方式,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一直是以量的增加为主,研发设计能力是我国纺织业发展的瓶颈。服装的设计能力较弱,纺织品面料新产品开发少,市场竞争过分依赖于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据有关机构对各国各地区的设计能力评分,日本4.6,中国台湾地区4.5,韩国、美国4.3,泰国、印尼2.8,中国2.4。突破以量取胜的增长方式,实现以质取胜。从纤维、面料和服装设计入手,提升产品开发和设计能力,在技术和设计两方面提升产品附加值,给产品以内在的品质和文化的内涵,在质量上突破是扩大出口的最佳途径。
(二)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尽管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国,但纺织品服装出口中自有品牌占有率不到10%,我们完成的只是制造加工环节。在国际市场中,有品牌与没有品牌的产品价格差别很大,名牌更是如此。没有名牌,我国出口产品价格低,难以进入高档产品行列。贴牌生产,没有自有品牌,利润流入了外商的口袋,造成的结果是我国企业只得到总利润的10%,品牌占有商得到35%,外国零售商得到55%。随着配额的取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面对的市场将是以品牌划分的市场,谁的品牌影响大,谁就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特别是欧美市场。我国企业在新的一轮市场争夺中,建立自己的品牌十分关键,通过树品牌,创名牌,在纺织品服装领域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品牌,这是我国企业达到最终占领国际市场的必由之路。
(三)推进大企业发展战略。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体规模虽大,但大企业却不多。2003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过亿美元的企业只有58家,其中出口最多的也只有18亿美元,无法与国外跨国公司相抗衡。目前,国际贸易中推行的各种认证标准越来越多,越来越严,给纺织品服装贸易带来了新的障碍。如美国纺织品服装进口商协会指出,美国等纺织品服装进口方在决定供货来源时将更多地考虑各个公司的具体表现,包括产品质量、供货时间、适应客户需求能力、对市场的反应能力等。这将造成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中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企业综合能力的竞争,并成为决定未来世界纺织品服装生产和贸易格局的主要因素。我国企业面临的不仅有国内竞争,还要与世界各国企业竞争。如果以小企业分散出击,力量薄弱,成本也相应增加。采取大企业发展战略,是适应世界纺织品服装市场变化的需要,也是我国发展出口的需要。通过合并、兼并或收购、控股等多种形式,组成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航空母舰”,打造出口新优势,去占居竞争至高点。
(四)实施纺织品服装行业境外投资发展战略。
当前,世界各国正在积极寻求限制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继续增长的办法,有些已经形成共识。有效回避各国对我出口贸易的设限障碍,合理利用各国区域贸易协定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框架下的优惠贸易安排,防止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过快而遭遇各国非议,及时开展境外投资,把国内的一部分纺织品服装生产能力转移到国外,就地生产、就地销售或出口欧美,是一条有效途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做到“东边不亮西边亮”。一些发展中国家或参与区域贸易协定的国家,应成为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境外投资的首选国别,如北非、拉美各国、巴基斯坦、墨西哥等,我国企业在这些国家投资生产,既是进入欧美市场最近或最好的跳板,也是欧美给予关税最优惠的地方,遭遇欧美贸易限制或反倾销的机会少,得到优惠关税多。同时,以海外生产分散我国直接出口数额,减少世界各国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对全球贸易危害性的过分担扰,减轻欧美对我贸易施压,这样做可一举多得。
[关键词] 纺织品贸易摩擦中美
一、前言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进口国,就我国目前的产能和竞争优势而言,我对美纺织品出口还有很大潜力,在美的市场份额还可进一步提高。据美业内人士估计,配额取消后的5年内,中国服装出口可望占据美国服装市场的50%以上,而目前我国服装在美市场上的份额还不到24%。积极寻求与美纺织业的合作,利用我国低生产成本、规模生产和纺织业上、中、下游产业齐全等优势,吸引美纺织业到我国投资设厂或与我合资合作经营。这一方面可利用美方较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纺织产业水平,另一方面又可为我国在输美纺织品配额取消后扩大对美出口。
二、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
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WTO成员,纺织品与服装也逐步纳入到WTO的管辖范围中,但美国通过配额限制中国纺织品出口的政策没有变。一是在中国入世工作组报告中建立了美国纺织品进口的安全阀,规定在2005年~2008年期间,如果中国某一类纺织品对WTO成员的出口激增造成“市场扰乱”,WTO成员可临时实行限制;二是利用“特保条款”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实行数量限制。2005年1月1日,纺织品出口配额全部取消,全球纺织贸易进入自由贸易时代,我国长期受到压制的纺织出口能力得到了短暂的释放。但美国为了保护本地区的利益,启动WTO允许的242特保条款,频繁设限。从2005年5月23日起,美国开始对棉针织衬衫、棉制裤子、内衣、精梳棉纱、男梭织衬衫、化纤针织衬衫、化纤裤子、胸衣、其他化纤长丝布等纺织品设限,加上2004年10月28日设限的袜子,共有10类纺织品成为美国对我设限产品。2005年11月8日,中国商务部部长和美国贸易代表波特曼在伦敦签署了《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谅解备忘录》,虽然暂时取得了谈判意见的一致,但并不意味着中美之间纺织品贸易摩擦就此完结。
三、中美纺织品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配额取消后带来的低价竞争。被动配额的取消一方面有利于我国扩大纺织品出口,另一方面造成了低价竞争。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美商利用我无配额成本对我压价,将企业原来支付配额的费用转为美商的利润;二是配额取消后,我国出口商家相应增多,竞价外销,美商则乘机杀价。
2.我国纺织品对美国出口面临的外部竞争压力大。这种压力主要来自以下五个层面:(1)众多的纺织品生产供应国。美国纺织品市场虽然巨大,但总容量是有限度的;(2)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纺织品技术工艺水平高,把持世界名牌服装的销售,我国自有品牌服装出口很难在短期内有所突破;(3)多种纤维协定国。这些国家和地区与我国一样,美国在对我取消配额的同时,也对这些国家给予相同的待遇;(4)加勒比地区。根据美国贸易与发展法,美国将加强与加勒比地区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这些国家工资水平较低,加之其出口运输成本较低,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5)北美自由贸易区。在NAFTA协议下,墨西哥纺织品成衣输美可享受免关税优惠,地理上与美相邻,竞争优势明显。
3.美国业界限制我国纺织品进口。美国纺织品制造商协会、美国纤维制造商协会、美国棉花协会等六大贸易协会不断对我这种或那种纺织品提出设限要求。美国纺织品制造商协会曾说,这一行动的初期目标是说服美国政府针对我国实施纺织品特别保护措施,以便及早有效地缓和中国出口商品浪潮。
4.缺乏自有品牌。我国对美国出口的服装大多是外商委托加工生产的,自有品牌服装出口很少。从长期来看,这将严重影响我国纺织品出口效益。
四、提高我国纺织品贸易竞争力的途径
1.优化纺织品服装出口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纺织服装企业应着重把发展纺织服装的深加工和高附加值放在第一位。就纺织服装的面料、设计、生产和营销等各环节而言,波特的“价值链”理论阐述了企业间的竞争,不只是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而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在当今世界纺织服装生产和贸易市场体系中,高档成衣的旺盛决定了企业必须在纺织品服装整个制作过程中,提高科技含量,使中国纺织服装产品融入上层主流社会。
2.创立自主品牌,逐步摒弃那种OEM式和以数量为主的粗放经营模式。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而形成以技术为后盾,以产品品牌为依托,以质量取胜的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新格局。
3.实施“走出去”战略,跨区域投资设厂,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以出口贸易型为主转向贸易与投资并重型。实现就地生产,就地经营销售,巧妙利用原产地原则,跨越欧、美等国的贸易障碍。根据海默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前提是:企业在产品设计和制造方面必须拥有垄断优势,这样才能抵消在与当地企业竞争中的不利因素。
4.增强自身设计能力,打造培育自有服装品牌。服装市场是品牌竞争的市场,而品牌的树立与独具匠心的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是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大国,培育、扩大自有品牌服装出口是提高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必经之路,也是使我国由纺织品服装生产出口大国转变为纺织服装生产出口强国的必经之路。自有品牌的培育除企业自身的努力外,有关行业协会要给予大力扶持。
2012年以来,在较为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下,纺织行业运行总体趋缓,表现为生产增速下滑,内销增速回落,出口下行压力大,投资增速放缓,企业效益下降的特点。尽管行业当前面临较大困难,但行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区域投资向中西部转移趋势进一步加强,行业将加快转型升级,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努力化风险为机遇。
纺织工业运行增速下滑
生产增速放缓 1~4月,全国3.67万户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6770.58亿元,同比增长13.11%,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7.43个百分点;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6325.89亿元,同比增长12.71%,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7.62个百分点。主要大类产品中,规模以上企业化纤、布、服装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3.09%、12.83%和7.75%,增速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2.23、2.74和5.75个百分点;纱产量增速则较上年同期略有提高,1~4月同比增长15%,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4.42个百分点。
内销增速回落 1~4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内销产值13754.82亿元,同比增长14.82%,较上年同期下降17.52个百分点;全国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5.6%,低于上年同期7.9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零售额实际增速仅为11.6%,低于上年同期11.2个百分点。
出口下行压力大 1~4月,我国共出口纺织品服装710.03亿美元,同比增长1.07%。其中纺织品出口307.33亿美元,同比增长0.15%;服装出口402.70亿美元,同比增长1.77%。出口额增速的下降,表现为价格增长的乏力和出口数量的负增长。1~4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价格同比提高3.38%,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17.91个百分点;出口数量同比减少2.23%,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6.97个百分点。
投资增速放缓 1~4月,纺织工业累计完成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845.85亿元,同比增长17.95%,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8.98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4310个,同比减少5.61%。中、西部地区新增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1~4月中部地区投资额同比增长24.42%,占全国的比重28.81%,较上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额同比增长24.87%,全国的比重7.18%,较上年同期提高0.40个百分点。
企业效益下降 1~3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537.04亿元,同比下降1.77%,增速低于上年同期55.34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为4.5%,较上年同期下降0.6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亏损面19.67%,亏损额同比增长120%。
棉价差距大影响行业运行
市场需求不足 宏观经济下行,市场需求不旺,导致当前企业普遍订单不足和产品价格提升较难。1~3月,欧美日三大纺织品服装市场向全球进口纺织品服装总额同比下降6.55%,其中欧盟下降8.37%;由于发达国家需求减少,我国出口东南亚国家等新兴经济体的纺织品也随之下降,1~4月,我国出口东盟纺织品同比增长2.69%,较上年同期下降59.66个百分点,罕见出现出口东盟的纺织品增速低于服装增速。国内方面,国内经济增速的下行,也带动了国内纺织品服装需求的放缓。1~4月,我国衣着类零售额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6%。
国内外棉花差价持续拉大 国内外棉花价差持续扩大削弱了纺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2011年9月以来,国际市场棉花价格则震荡下跌,与国内市场价差不断拉大。截至2012年5月25日,国内328级棉价格为18853元/吨,国际市场棉价为83.3美分/磅,计征1%关税和增值税后价格为13393元/吨,国际市场棉价低于国内市场价格5460元/吨。
国际竞争压力加大 市场需求不足,国内外棉花差价拉大,导致我国部分纺织品服装国际市场份额转移至其他国家。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3月,我国在美国和日本的纺织品服装市场份额分别为35.58%和72.03%,较2011年分别下降4.55和2.92个百分点,其中以棉制产品的市场份额下降明显。
扩大内需仍是行业发展关键
出口形势较为严峻 从纺织品服装需求层面,由于欧洲债务的不明朗,欧盟失业率高企,消费缺乏根本动力,需求增长将长期乏力;美、日消费市场虽然有趋稳向好态势,但不确定仍然较多,外需总体难以对行业增长形成有力拉动。预计2012年,如果国内外棉花价格差不缩小,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形势将持续严峻。
内需依旧是支撑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改善,内需消费正处于持续扩大并升级阶段这一宏观基本面并未发生根本变化,坚持扩大内需仍是今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基本出发点,因此预计衣着类商品内需零售额全年仍能够实现名义15%~20%的基本增长速度,但宏观基本面的趋缓,预计2012年内需市场实际增长水平将低于上年。
棉花价差问题突出 国内外棉价差价大,是2012年影响行业运行的首要因素。根据历史数据测算以及企业的反映,国内外棉价差控制在每吨1500元以内,纺织行业经济指标有望扭转下滑的态势。如果棉价问题可以尽快解决,尽管外需低迷、内需趋缓,纺织行业仍将可以依靠自身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缓解市场需求不足问题。
政策建议确保行业稳定运行
孙淮滨称,为确保纺织行业继续实现平稳运行,建议国家及时调整和出台相关政策,优化纺织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同时行业自身也应加快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进一步适应市场变化。
缩小国内外棉花价差 建议国储棉放储时采取财政补贴的方式,实行限价放储,平抑国内棉价,缩小国内外棉花价差。长期来看,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完善棉花宏观调控机制,逐年提高棉花进口数量,直至取消棉花进口配额和滑准税的双重管理限制,实现内外棉价的市场化对接,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解决税制、税率有关问题 切实解决长期困扰棉纺、茧丝绸、麻纺等行业发展的“高征低扣”(增值税征17%扣13%),将纺织行业纳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部分行业试行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管理办法》试点范围;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扩大到纺织行业的生产业领域;提高纺织行业出口退税率。
降低中小企业银行贷款成本 及时关注中小企业的困
地点:浙江绍兴
主营:轻纺原料、布匹、服装
知名度:
实 力:
综合排名:第1名
中国轻纺城始建于1988年10月,从一个原始的棚顶市场发展为由东、中、西、北四大市场七个交易区组成。现拥有19个专业市场,占地面积19.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5万平方米,营业用房1.35万间,其中纺织市场13个,轻纺原料市场1个,纺机及轻工产品类市场5个。中国轻纺城经营的布匹上市品种万余种,日客流量7万人次,日均吞吐布匹200多万米,1996年成交额为165亿元。市场通过220多条托运线与全国紧密相连,其辐射面已覆盖全国并波及部分周边国家,是目前全国乃至亚洲规模最大、设施齐全、经营品种最多的纺织品集散中心。
中国轻纺城的崛起和发展得益于绍兴传统的轻纺工业,市场的繁荣也进一步推动了绍兴轻纺工业的整体进步。迄今绍兴县已拥有织机3.6万台,其中无梭织机1.1万台,年产各类面料布18亿米,形成了原料、纺织、印染、制衣、机械相衔接的完整的轻纺工业体系。
为提升市场品位,促进市场发展,中国轻纺城开展以“市场管理年”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中国轻纺城的二次创业工作。积极培育市场文化,建设市场品牌。2000年初以来,提出了开展市场文化建设这一全新的工作思路,并制定了分段实施计划。组织开展了中国轻纺城市场文化征文和群众性文娱活动;启动了创“中国轻纺城”市场品牌工程,向国家工商局商标申请“中轻城”等90只商标注册。此外,及时开展布匹花样登记保护的课题调研,并取得了省版权局的大力支持,成立了“中国轻纺城花样登记保护办公室”。
TOP 2 中国东方丝绸市场 有图
地点:江苏吴江
主营:丝绸仿真丝面料、化纤类织物
知名度:
实 力:
综合排名:第2名
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创办于1986年10月,是一个丝绸专业大型批发、零售市场。市场规模从原来的一个商区发展到目前的三个分场和九个商区,6000余间经营房,经营丝绸仿真丝面料和化纤类织物,品种多达2000余种。其中99%是批发。
目前市场内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多家丝绸商行,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含镇村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场内设有丝绸、化纤面料和原料以及纺机配件等专业商区。场内设丝绸仿真面料和化纤原料等两千多个花色品种。年交易额超过140亿元,名列全国十大专业市场。市场占地7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形成了丝绸织物及饰品交易的大平台。还建有两个仓储中心,市场总投资4亿多元,管理人员近150人,总资产达1.65亿元。市场累计销售达1011.62亿元。目前,东方丝绸市场的薄型织物交易量目前占国内市场总量的百分之二十以上。初步建成全国最大的丝绸化纤薄型织物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相关国家部门要求东方丝绸市场每隔五天通报一次十四个主要产品的价格信息,将其作为“基准价”向全国。在国内外丝绸纺织销售领域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TOP 3 广东西樵轻纺城
地点:广东佛山
主营:纺织原料、面料及辅料、装饰布
知名度:
实 力:
综合排名:第3名
广东省西樵纺织化纤原料批发市场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座落在南海市西樵山旅游度假区樵高公路与金樵大道交汇处,毗邻港澳,邻接佛山、广州。西樵纺织业历史悠久,现年生产布匹达10多亿米,已形成从原料、织造、染整、印花、制衣到销售一条龙的产销体系。特别是近几年来,西樵纺织业实现了。全区共投入50多亿元,新增剑杆织机12000多台;染整业投入近3亿元进行扩大生产和技术改造。整个纺织业的设备档次和产品质量都实现了质的飞跃。
广东省西樵纺织化纤原料批发市场占地54万平方米,首期工程建有别墅式豪华商铺3000多间,配套商铺2000多间。市场设有纺织原料、面料及辅料、装饰布、纺织机械、零售区五大交易区。其中面料交易区有各种高中低档西装面料、裤料、时装料等,市场年交易额达150亿元以上。
其中,“装饰布街”云集了500多家全国各地的生产厂家和批发商。花色品种琳琅满目,是目前国内品种最多、花色最全、质量最好的装饰布及配件批发市场,其知名度蜚声海内外。 零售区的近百家商铺以经营裤料、时装料及窗帘布为主,并可代客加工服装、被套和窗帘。在这里,顾客可以自由地为自己设计服装和窗帘,充分享受“度身定制”的乐趣。
广东西樵轻纺城享有全国四大纺织品批发市场之一的美誉,是一个面向全国辐射海外,集纺织品生产、新产品开发和商贸的专业市场,又是一个集消闲娱乐、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大型纺织品综合性批零市场。
TOP 4 辽宁西柳服装市场
地点:辽宁海城
主营:服装、布匹、针织品
知名度:
实 力:
综合排名:第4名
西柳服装市场地处辽东半岛中段的海城市,沈大高速公路贯穿南北。西柳服装市场是以经销服装、布匹、针织品为主闻名全国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被人们赞誉为“神奇的大集”、“布衣的海洋”。先后被国家工商局评为全国百强集贸市场第四位和第二位。1998年被国家工商局评为全国文明市场。
西柳服装市场新址兴建于1994年4月29日。市场占是1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分十二个经营区和一个综合楼,共有摊位1.8万多个。经营布匹、服装、纺织、鞋帽、小百等2万余种。日上市人数10余万人,日交易额4000多万元。全年客运达345万人次,货物公路运输32万件,西柳火车站发货量27.5万件,输送旅客31.5万次,民航客货运输也有较大发展,每年共客运8000人次以上,货运约50万吨。市场二期工程总投资 4亿元,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增加摊位8000个,已于1996年竣工启用,其中永钢集团投资2.5亿元建设的18万平方米的4个经营大厅,设有摊位6000个;海宁公司投资6000万元建成了 3万平方的金融大厦和商务中心,设摊位1400个。
西柳服装市场有巨大的凝聚力、吸引力和辐射力,市场不仅汇集全国1000多家的企业和市场精品,而且有本地30多个镇,400多个村,6万多个专业户产生加工纺织品、各种成装、革制品、小五金、小百货等系列产品,全国25个省市区400多个国营、集体和个体厂家在此常年设立销售窗口,西柳服装市场的商品以价格低廉、款式新颖、品种齐全而畅销东北城乡,并销售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近几年来通过边贸销往俄罗斯、蒙古、朝鲜等国家和地区,现已形成稳固的外购外销,地产外销,内外结合,集散并举的经营格局。
TOP 5 常熟招商城 有图
地点:江苏常熟
主营:服装、纺织品
知名度:
实 力:
综合排名:第5名
江苏常熟招商城始建于1985年5月,经过十八年的“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服装服饰批发市场之一,1999年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全国首批35家重点联系市场之一,2002年被确定为“中国休闲服装名城”。招商城的市场规模、商品成交额、利税等主要经济指标和综合实力,在全国工业品批发市场中名列前茅。目前,商城辖区面积3.71平方公里,建有招商场、纺交市场、西片市场、布匹市场、五金市场5个市场管理片区,有服装、针织品、布匹、装饰面料、床上用品、小商品、鞋业、五金、电器等28家专业批发市场。市场营业面积2.5平方公里,商业用房112万平方米,店铺、摊位2万多只。来自全国各地5万多经营人员“落户”商城开店做生意,市场旺季日均人流量达15万人次以上,日均货运量2000多吨。1996年至2002年市场商品成交额连续七年超100亿元,其中2002年交易额达138.4亿元。
江苏常熟招商城地处常熟市古城南端,与城区连成一体。东临上海、南倚苏州、西连无锡、北与南通隔江相望,距苏嘉杭高速公路10公里,距沪宁高速公路38公里,距京沪铁路苏州站40公里。
十多年来,招商城又投入建设资金共计20多亿元,大力提高区域内环境设施档次,其中基础设施投资5亿元,形成了“三纵三横”主干道,水、电、通讯设施配套齐全。商城有2万门程控电话投入使用;辟有237条直达全国1000多个城市的客货运专线,公路及公铁、公航联托运的运输服务网络较为完善;各金融机构在商城区域内设立44家储蓄点,并开通全国电子汇兑系统,与近100个大中城市建立了特约通汇业务;区域内建办了10个大型停车场,可同时容纳大型客、货车5000多辆;建有四个安全、舒适的外来经商人员居住区,总建筑面积达3万平方米。同时商城网站投入运行,为经营户展示产品,提供信息,掌握市场最新发展信息提供便利。招商城辖区内设有工商、城管执法、交通、国税、地税五个分局和公安派出所,以及技术监督、交巡警、消防、卫生监督四个中队,招商城管委会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综合协调市场管理和社区行政管理。
近几年来,常熟招商城以建设“安全、有序、文明、繁荣”的大市场为目标,致力于市场环境档次的提高,致力于市场经营品位的提高,致力于市场综合效益的提高。目前,强大的集纳和辐射功能使招商城已形成了“买全国货,卖全国货”的市场格局,并已走向品牌化、商场化、专营化、信息化。市场内品牌商品不断增多,现代营销方式不断涌现,各类特色经营区、精品区不断形成。目前,市场共有110只省级以上著名商标和2000多只知名品牌,形成了服装、鞋业等五个名品精品批发中心、为招商城的持续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招商城市场的发展促进了常熟服装产业的壮大,带动了交通、旅游、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兴旺,提供了20多万人口就业,市场年社会综合经济效益达30多亿元。
TOP 6 钱清轻纺城
地点:浙江绍兴
主营:涤纶长丝、聚酯切片、短纤、棉纱、特种丝和花色丝
知名度:
实 力:
综合排名:第6名
钱清轻纺原料市场位于钱清经济开发区,紧靠104、319国道,东距绍兴市区25公里,西邻杭州39公里,浙东大运河和杭甬铁路经此向东,紧邻中国轻纺城。市场始建于1993年,经过七年滚动式发展,已成为拥有五个专业交易区、一个国营大中型化纤企业直销园区、1800套营业用房,68幢配套仓库,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配有金融、邮电、工商、税务、运输等一系列服务网点及严格安全保卫体系的轻纺原料专业市场。经营户从开办初期41家发展到现在的600余家,年成交量也由初期的16万吨扩展到现在的76.77万吨,总成交额也由初期的30亿元增大到现在的115.57亿元。
仪征化纤、天津石化、广东开平、龙涤集团、牡丹纺织集团等70余家全国重点化纤企业在市场设有窗口,另有572家私营公司进住市场。市场经营品种丰富、规格齐全,市场有涤纶长丝、聚酯切片、短纤、棉纱、特种丝和花色丝等大类、5000多个品种。各公司的产品销售覆盖浙江省,而且辐射辽宁、河南、山东、广东、福建、安徽、上海、江苏等22个省市。
市场吞吐量巨大,日最高成交额超五千万元,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内轻纺原料行情的“晴雨表”。98年被国家经贸委评为全国生产资料十大专业市场;被浙江省政府、省工商局确定为区域性重点市场,省级质量信得过市场、服务信得过市场,是省政府五年规划中扶优扶强的市场之一。市场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向外拓展。已投资3000万元在山东昌邑建立了中国轻纺城钱清昌邑原料市场。昌邑市场从去年10月1日开始试营业,各类轻纺原料成交额为平均每月5亿元,运行态势良好。
市场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努力创造条件实现质的提高。为及时了解产品行情的波动,成交量的大小,管委会于1998年9月投资200余万元建立了市场信息中心。为经营公司、生产厂家提供快捷、准确的信息。
TOP 7 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
地点:江苏吴江
主营:丝绸仿真丝面料、化纤类织物
知名度:
实 力:
综合排名:第7名
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创办于1989年10月,位于杭州城东清泰立交桥东堍杭海路11-13号,是全国著名的大型服装专业批发市场。现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拥有营业房2000余间。经多年努力,市场形成了“品种多、款式新、质量好、价格廉”的特色,成为大江南北服装交流的重要集散地。市场上市的时令服装从大众便服到名牌精品档次齐全,品种达5000余个,商品质量可靠,相比大商场价格优势却十分明显,大大增强了它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全国各地的客商纷纷慕名前来批发、交易。
十多年来,市场规模、管理不断上台阶,效益节节增长,99年成交额已达51亿元,列全国50家重点交易市场第22位。95年11月,以四季青服装市场为核心的省级企业集团组建成立,96年7月又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乡镇企业集团。 市场先后获得了“全国乡镇企业供销系统先进集体”、“中国消费者满意服务单位” 、“中华优秀企业”、“浙江省规范化市场”、“浙江省文明市场”、“杭州市文明单位”等称号。
随着市场多年来的变迁,杭州四季青已经成为中国最的服装一级交易集散地之一,四季青诞生了无数的服装行业精英,他们有的拥有着自己的品牌和企业,有的则专注与已有的成功品牌。
TOP 8 北京大红门商业街
地点:北京丰台
主营:服饰、纺织品、鞋帽
知名度:
实 力:
综合排名:第8名
大红门商业街位于京城龙脉――南中轴路上,北起南三环木樨园,南至凉水河北岸,经过多年的市场建设,形成了以批发流通为主,带动产销的商品流通市场体系,构成了大红门服装商业圈,目前已经形成较大规模。
全区域内共有服饰、纺织品、鞋帽等综合市场24家,各类商户7000多个,从业人员4万人,总营业面积24万平方米,累计投资5.1亿元人民币,年总交易额300亿元人民币,是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最大的服装集散市场。大红门服装城、新世纪商城等大型服装和面料市场在北京乃至华北、东北地区享有较高知名度。随着道路改造拓宽,以南中轴路特色商业为核心,向东南两侧辐射,重点建设一批规模较大的商业及配套设施,提升整体 档次,形成面向全国的服装、面料交易中心和功能配套的特色商业街。
为了提升大红门服装市场的竞争力,丰台区政府引入了服装商业核心区(CBC)的概念。服装商业核心区是以服装产业为灵魂,结合相关配套产业(物流、贸易、教育、营销服务等)形成的特色商业区域。服装商业核心区对其辐射领域内的服装消费、服装文化、服装商业模式等的发展具备一定的影响力。
TOP 9 纺织大世界
地点:山东周村
主营:棉、麻、毛呢、丝绸、化纤
知名度:
实 力:
综合排名:第9名
周村纺织大世界始建于1990年 9月,经一至六期工程的开发建设,总占面积5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投资近 3亿元,70余幢纺织品专业批发楼群装饰典雅、规模宏大,使用功能灵活。现有摊位5000多个,主要经营高、中、低档棉、麻、毛呢、丝绸、化纤等布料以及服装、鞋帽、小百货等近万个花色品种款式、物美价廉,信誉卓著。
周村纺织大世界南北客商纷至沓来,商品辐射山东、河北、天津、辽宁、山西、陕西、河南、江苏等全国二十几个城市及地区。1996年成交额达32.23亿元,堪称“江北第一家”。 1993年被评为山东十大市场,并跻身全国百强市场,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文明集贸市场和工业品市场。
1995年10月18日开业的中国北方丝绸城,座落于纺织大世界辖区内的东门路38号,地处周村城区商贸活动的黄金地段,与中国北方布匹城,中国北方精纺城呈三足鼎立之势。现已进城经营的省内外国营、集体、个体、私营业户 250余家,批零兼营各种丝绸面料、丝绸制品、窗帘绸、里子绸、真丝绒及服装、毛绒等各大类商品,许多商品实行厂价直销。
1995年12月 6日开业的金山商厦,包括地下共计六层,建筑面积9700平方米,主塔高77米,该商厦第一期工程除地下2400平方米外,其余全部装修完毕,是集布匹服装为主,二楼精品服饰、皮鞋、化妆用品、儿童世界为一体,三楼是全浮雕玻璃装修的高档日本风味的自助餐厅,采用全电式电磁炉,可同时容纳210人就餐,观光塔配备了茶座、浮雕玻璃画《二十四仕女图》,图文并茂,塔顶环视一览周村全貌,山水林田路尽收眼底。周村区委、区政府为周村纺织大世界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1994年 6月又被批准为“特区”市场。
TOP 10 温州服装市场
地点:浙江温州
主营:服装、辅料、床上用品
知名度:
实 力:
综合排名:第10名
2001年7月,温州市人民政府决定由金泰集团创办温州服装市场。仅用短短三个多月的筹建,2001年10月份,温州服装市场开始投入试营业。市场坐落在温州市区西部商贸中心区域:场内宽敞明亮、配套设施齐全,设有托运站、储蓄所,餐厅等与烟感自动水喷淋灭火系统、消控中心、防火防盗电子监控系统、电子巡逻系统等装备,确保市场人身财产的安全,是高起点的大型服装专业批发市场。
市场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第一期1500个摊位投入营业后,已汇聚近2000经营户,形成了女装、童装、服装辅料、床上用品等四大区域。市场开业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市场得以健康发展,管理日趋规范,市场繁荣,已成为初具规模的全国服装货源基地。今年计划相继开辟第二期1500个摊位的精品服装城与5000平方的大型服装超市;2003年计划开发第三期2000个摊位。到2003年底前,争取达到5000个摊位,6000经营户以上规模。成为温州大型服装企业集团。
2006年,服装生产企业出现产能过剩、产品积压的情况,与此同时,尽管众商家使出浑身解数开展各种促销活动,但面对消费者越来越挑剔的购买行为,仍然无力扭转服装市场常年以来供过于求的局面,服装价格持续看跌。
零售专家黄国雄教授曾说,“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疲软的企业”,2007年,还有很多潜在的市场值得中国企业去开发。
2006全景分析
2006年我国服装市场依然呈现较快发展势头,生产持续增长,市场供给充裕,品种丰富,销售稳步趋旺。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服装市场需求继续保持较大增幅,特别是节假日期间成了销售旺季。但是由于服装生产的快速增长以及部分出口商品转为内销,国内服装市场压力加大,尤其是中低档服装供过于求的局面在2006年进一步加剧,导致服装市场整体价格水平走低。
2006年,随着中美、中欧纺织品贸易问题的妥善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的可预见性增强,纺织品服装的生产和出口仍保持一定的稳健增长。但不容否认的是,2005年国内服装生产企业产量的跨越式增幅背后已经存在盲目扩大生产的现象,造成大量产品积压,同时加剧了服装市场上供过于求的局面,服装价格水平整体下降,企业利润受损,因此2006年服装生产企业产量增幅与2005年同期相比有所回落。
服装类商品作为社会消费品中的重点大类商品之一,其销售额的增减直接影响着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增减变化。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整体繁荣的一个重要支撑因素就是服装市场销售的快速增长,从另一角度分析,也说明服装零售额的增长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具有拉动作用,二者互促共增。
2006年我国服装市场的竞争程度较之往年愈演愈烈。服装生产企业出现产能过剩、产品积压的情况,与此同时,尽管众商家使出浑身解数开展各种促销活动,但面对消费者越来越挑剔的购买行为,仍然无力扭转服装市场常年以来供过于求的局面,服装价格持续看跌。
影响2006的重大事件
消费品市场的运行态势是与国家经济的整体状况和宏观政策息息相关的,服装市场也概莫能外。2006年,这些重大事件对我国的服装市场产生了一定影响。
国家“十一五”规划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2006年作为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意义重大。国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扩大国内需求、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失业人员补贴、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促进流通业改革和发展等等,均对改善消费环境、拓宽消费领域、扩大国内消费、特别是开拓农村市场消费起到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2006年下半年开始加快实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城市低保对象的补助水平,为这些人员消费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2006年服装市场总体看好也与这些有利于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密切相关。
国际贸易摩擦
2006年,在中美、中欧贸易摩擦解决以后,我国的纺织服装业仍然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重点关注和防范的对象,其中反倾销也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新问题,这种情况势必影响到国内服装生产企业的生产热情,进而冲击国内服装市场的供给量。国外的反倾销也会加剧我国服装市场已经存在的出口转内销趋势,使得国内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更加严重。例如,2006年我国对美国出口的21种设限商品中,裤子、棉制针织衫、男式梭织衬衫等服装类商品在1、2两个月单价全面上升,且增幅明显,这与配额成本的高企有很大关系。由于配额价格太高,部分订单已转移到印度、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2月份美国从我国进口的服装较去年同期已经减少25%。
原料市场价格波动
作为生产服装类商品的重要原料,棉花与石油的价格一直对服装市场的供求与价格有着很大影响。
2005年12月18日世界贸易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发表的《部长宣言》宣布,发达国家将在2006年取消棉花出口补贴,由此引发了2006年国际棉价的波动。
此外,世界石油价格的持续攀升导致化纤主要原料严重短缺和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化纤原料市场,也是最大的服装加工生产地。上游原料价格上扬直接吞噬了下游服装生产企业原本微薄的利润,而价格的波动则给企业经营带来极大风险。
由此可见,2006年国际棉价的波动和国际油价上涨带动下的化纤价格上涨,均影响了服装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对服装市场运行产生了一定干扰。
纺织服装服饰展会频繁
2006年,国内外举行的各种纺织服装服饰展会较之往年更加如火如荼。我国国内开办展会达28次,其中不乏像“第87届中国针棉织品交易会暨中国国际针纺织品博览会”、“第14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2006服装业国际采购商大会”这样的高规格展会。在国外举办的纺织服装服饰展会达32次,我国亦有不少相关企业参展。这些展会为产品供求双方提供了交流的良机和展示自我的平台,对我国服装市场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2007年中国服装市场发展预测
2006年作为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为2007年服装市场的稳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经济条件和有力的政策保障,具有刚性消费特点的服装市场在2007年有望达到25%以上的增长速度。
1、供给与需求总量预测
从2006年的市场发展基础来看,2007年我国服装产量仍将保持增长态势,但由于盲目扩大生产、造成产品积压的服装生产企业大多已经进行了产量调整,产量增幅势必趋缓。产量的上涨将会带动服装销售随之增长,2007年我国服装类商品零售额将继续维持20%左右的增幅,而服装类商品零售占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也有望超过25%。
2、价格走势预测
与服装市场销售状况变化相反,2007年服装价格受到产量继续增长的影响,将会继续表现出微弱的下滑趋势,衣着消费价格指数和服装类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将在100以下徘徊。由于服装市场上中低档服装供过于求的局面有所缓和,服装价格的降幅将缩小。
3、六大类服装市场分类预测
从市场需求状况来看,2007年我国服装市场仍然会是需求约束型的买方市场。服装生产和销售企业能否取得良好的销售业绩仍将取决于自身的产品能否符合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女装风格的多样化决定了女装在面料的选用上更加丰富。鲜艳的色彩在2007年将会继续流行。国际服装休闲化潮流的经久不衰,也使得“经典+休闲”的设计理念逐渐渗透到我国女装市场的各个领域。随着女装向低龄化延伸,女性内衣也有向低龄化靠拢的趋势,并将朝着时尚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另外,女性内衣的产品功能也将更加多样,除了现在的美体功能外,健体功能也将有所发展。
童装设计水平提高的同时,质量水平也将有所提升。国家标准的要求以及消费者对童装安全性、舒适性需求的提高,使童装对面、辅料的选择更为严格,另外如可有效防范儿童夜间发生意外的反光、荧光等材料,拒油防水的纳米材料等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将成为市场新亮点。
对男装而言,由于男性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比较理性的特点,其对服装品质的要求普遍高于女性消费者,但是近年来男士对服装风格、款式也越来越看重,因此男性消费者的审美标准不容忽视。
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和对运动的喜爱,为休闲服装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休闲服装也将继续关注款式的设计和面料的创新,并注重与时尚元素的结合。
冬季应季服装将继续根据南北方消费者的实际需要进行产品的区域差异化设计。由于参与冬季应季服装市场竞争的企业将会更多,产品重复现象必将加剧。企业除了在款式、技术上不断创新外,应借鉴女装发展经验进行市场细分。
就针织内衣裤而言,消费者对保暖性能和舒适程度的关注超越了对面料本身的重视,生产企业和零售企业也应注意这个趋势。
总之,2007年服装市场很可能将再度细分,根据年龄、职业、区域和文化等方面会出现更精准的产品定位。
4、农村服装市场更加繁荣
2007年城市服装市场将持续活跃,依然引领并决定着服装类商品销售的总体发展态势。但随着我国一系列农村政策的实施,农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农村市场将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2006年农村服装零售价格指数已经接近100就可以充分印证这一趋势。农村服装的需求逐渐向城市靠拢,品牌化意识加强,销售渠道也将向着正规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5、潜在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虽然目前我国纺织服装市场总体呈现供过于求的格局,但有效供给尚显不足,市场发展空间仍然广阔,有很多潜在市场亟待挖掘。比如大童童装、中老年服装等都是目前服装市场发展的薄弱环节。此外,为老年人、特体、产妇和医疗等特殊需求而设计的内衣产品尽管在市场所占比例不大,但发展潜力不容忽视。再如,适应正式和非正式两种场合穿着的女时装市场需求提升很快。这些潜在市场如能在2007年得到应有的发展,其对服装市场总体销售的贡献将十分可观。
生产步伐持续放缓(见表一)
今年以来,受纺织品服装市场需求不旺等因素的影响,纺织企业不断调整产品生产节奏,全行业的生产增长速度呈现出持续放缓的态势。1~8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2361.83亿元,同比增长15.63%,增速较上年同朗下降了7.36个百分点
从主要产品的生产情况来看,多数品类产品产量增速都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化纤、纱、布、服装等主要大类产品产量仅维持在一位数增长状态。据统计,2008年1~8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化学纤维产量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15.25个百分点;纱增述回落9.38个百分点;布增速回落6.24个百分点;服装增速回落8.62个百分点。
投资增速明显下滑(见表二)
行业运行的重要拉动力――投资在前三季度对行业的发展支撑表现不足。主要是由于行业发展压力不断增大,盈利情况有所下滑,纺织企业对行业发展的信心明显不足,使得行业投资总额增长速度持续放缓,增速较上年明显回落。1~8月,我国500万以上纺织项目累计实现投资总额1766.69亿元,同比增长仅为11.14%,增速较上年同期下滑23.46个百分点。全行业新开工项目4211个,较上年同期减少9.67%。
从各个分行业来看,棉纺行业投资继续呈现萎缩态势,1-8月,棉纺行业投资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30.11个百分点。而服装、化纤、纺机等分行业投资虽然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但增速水平均有明显下滑。其中,服装行业投资同比增长20.39%,增速下降29.69个百分点;化纤行业投资同比增长18.60%,增速下降33.36个百分点;纺机行业投资同比增长19.99%,增速下降31.91个百分点。
从不同地区来看,我国纺织行业投资向中西部地区调整步伐仍在在不断加快。1~8月,东部地区纺织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较上年同期仅增长1.01%,而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增速分别达31.94%和44.17%。由于东部地区投资仅仅保持了微速前行的状态,使得东部地区占全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明显降低,从去年同期的70.04%下降到今年的63.66%,而中西部地区所占的投资比重也相应提高了6.38个百分点。
出口实际收入萎缩(见表三)
受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国际需求减缓、加工贸易门槛提高、企业资金环境趋紧等因素影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继续走低。据我国海关数据,2008年1~8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同比仅增长9.09%,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10.37个百分点。若剔除价格因素,今年1~8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数量仅增长3.04%,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7.45个百分点。若考虑出口企业实际换汇收入(以人民币计算),出口额则同比下降了0.5%。
从出口市场地区结构来看,今年以来我国对美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大幅下滑,1~8月对美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同比仅增长0.59%,增速较上年同期大幅下滑26.52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受到美国经济走软、居民消费习惯有所调整、对全球纺织品服装进口需求减缓,从而影响了对我国纺织品服装的进口需求。同时,受到美国等市场需求疲软的影响,香港作为传统的转口市场从我国进口的纺织品服装明显减少,1~8月我国对香港出口额同比下降12.16%,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16.23个百分点。而由于中欧纺织品配额取消、欧元在上半年对人民币处于升值区间,使得今年以来我国对欧盟的纺织品服装持续保持了高增长,1~8月我国对欧盟出口额同比增长39.18%,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38.3个百分点。
运行质量继续提高(见表四)
2008年1~8月,行业技术、管理水平继续提高,运行质量继续稳步提高。全行业劳动生产率达31.14万元/人,较上年同期提高16.06%。三费支出中,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受到国内贷款利率提高影响大幅增长,导致三费比例较上年同期略有上升,但管理费用持续压低,占主营收入的比重同比下降2.38%,表明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整体效益下滑明显
我国与越南既同为纺织服装出口大国,结构互补性强,在这一领域的竞争与合作长期并存。作为新兴的服装和纺织品出口国,入世后,越南纺织品和服装将免配额进入全球纺织服装市场,由于劳动力素质较高,价格相对低廉,贸易环境不断改善,其纺织业势必会对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就越中纺织品服装的竞争现状及竞争力进行分析,并对我国纺织服装业提出一些措施建议。
一、越中纺织品服装竞争现状
(一)越纺织服装业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越政府十分重视纺织服装业发展,视其为主要的出口创汇行业。自1993年开始出口纺织品,1998年至今纺织服装业的出口额一直排第二,仅次于原油出口,此后更是连年增长,其增长率在越南出口产品中可谓独占鳌头,成为越南重点出口商品之一,目前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供出口。为了适应出口需要,2001年越政府更专门制定了“越南纺织服装业加速发展战略”,提出了纺织服装业的十年发展规划,提出将纺织服装业发展成为出口创汇的主力军,既要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又要提高产品竞争力,稳步融入世界和地区经济。
目前,越纺织成衣市场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分为配额市场和非配额市场。配额市场主要是美国和土耳其,非配额市场主要是欧盟、日本和加拿大,这些国家和地区是越南纺织品成衣市场的主要出口地区。
越南现为美第七大纺织品进口来源地,2004年对美出口约23.5-24亿美元,占越全国纺织品出口总额的55.2%,比2003年增长21.5%。其中配额内纺织品达16亿美元,占对美出口的67%;非配额品种约7.5-8亿美元,占33%。2005年越南对美出口的服装及衣着附件约28亿美元,占美国该类产品总进口的3.8%。
欧盟是越南第二大服装出口市场。越欧双方签订纺织品贸易协定于1993年1月1日正式生效。此后,欧盟连续十年成为越纺织成衣的最大配额出口市场,占配额出口总量的80%以上,对欧出口纺织品年均增速达23%。2004年越对欧盟出口纺织品约8亿美元,占全国纺织品总出口的18.4%,比2003年增长40%。其中配额品种约占90%,非配额品种占10%。2004年12月3日,越欧双方签署协议,规定自2005年1月1日起取消越南对欧出口纺织品配额。2005年欧盟25个成员国共进口来自越南的服装及衣着附件约8.5亿美元,占欧盟市场的1.3%。
日本是越第三大服装出口市场和最大非配额市场。自1998年以来,越对日出口服装列各国对日出口第五,主要包括和服、西裤、衬衫、运动服等。2004年对日出口纺织品约5.3-5.5亿美元,占纺织品总出口的12.6%,比2003年增长9%。2005年越对日出口的服装及衣着附件共5.9亿美元,约占日该类产品进口总额的2.8%。
此外,加拿大宣布自2005年1月1日起取消对越南纺织品的配额限制,2005年越对加出口的服装及衣着附件0.87亿美元,占该产品总进口的1.6%。
(二)越中纺织品服装的竞争状况我国是传统的纺织服装出口大国,而越南作为新兴的纺织品出口国,与我国在该领域的竞争可以区分为两类:一个是国际市场的竞争,即越中在越南的几个主要出口的竞争;一个是在越南国内市场的竞争,即中国出口商与越南国内纺织业之间的竞争。
从出口规模和增长率的角度衡量,在国际市场上,越南纺织品和服装的地位日益显著。虽然与我国相比,其成衣类产品在出口规模和市场份额上都还存在较大差距,但不少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商已开始把越南的服装和纺织品生产商作为他们的战略供应商。美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口商协会(USAITA)说,在许多产品方面,越南的生产商被认为是继中国之后的第二最佳供应国。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则根据美国市场上服装和纺织品的竞争情况,指出越南是唯一一个能够在美国市场上同中国进行竞争的亚洲国家。
我国是越南纺织原料和服装半成品的重要来源。2005年我国对越出口纺织服装产品达8.64亿美元,其中近90%是对越出口的化纤原料、棉花等纺织原料和服装裁片等半成品,用以在越加工出口。近年来,我国广西、上海等地企业也开始在越投资设厂,利用国内服装半成品和越出口配额向欧美市场出口服装。因此,在越南国内的竞争主要是越中两国纺织原料和服装半成品供应商之间的竞争。
二、越中纺织品服装竞争力分析
迈克尔・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为分析各国竞争优势的基础、预测其发展方向以及长远发展潜力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分析工具。通过分析一国四组基本因素和两组辅助因素的数量、质量和相互作用的方式,并将它们与其他国家相比较,就能发现一国的竞争优势的存在领域、大小以及持久性。下本文将借助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框架,分析越中两国的纺织服装业的竞争优势。
(一)基本因素分析
1.要素条件。首先,由于气候等原因,越南不适宜棉花的种植与生长,而生产的原棉和真丝产量十分有限且品质不佳,远不能满足纺织服装业发展的需要。这使得越南纺织服装加工出口所需要的面料、辅料、服饰,甚至纺织化工原料、纺织机械、纺织机械零配件等的50―80%不得不完全依靠进口,对越南纺织服装企业的生产成本构成冲击。其次,越南纺织服装业的劳动力资源以及技术水平与越南纺织服装业发展目标的要求尚有距离。越南现有纺织工人的知识水平较低,且有74.8%的工人达不到专业技术要求,其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却仅为中国企业的60%,是导致越南纺织品附加值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受资金不足的刚性约束,现阶段越南纺织业的发展只能依赖成本较低的服装和织布部门,而需要高技术含量的资本密集型纤维生产暂时还无力顾及。
2.相关产业与支撑产业。越南的纺织机械产业和原材料产业都缺乏足够的发展以满足纺织服装业发展的需要,这使越南70%的纺织品出口是属于加工贸易,仅有30%的出口产品是制成品、且缺少自主品牌,其产品的附加价值和出口效益都不高。再者,由于社会融资渠道不畅,缺乏资金,使得越南纺织服装行业的陈旧机器设备无法得到及时更新,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技术研发、创新等活动无法系统进行,继而影响纺织服装行业生产能力的扩大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3.公司的战略、结构与竞争。越南纺织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且布局分散,企业规模参差不齐,企业管理水平低下,企业间未能形成强有力的联合。由于缺少有效的组织与控制管理能力,零星分布的各个纺织服装企业很难与强大的外国企业集团竞争。再加上机构设置不合理,企业专业化程度低,管理水平低,产品品种过于单一,款式落后,产品质量差等,更削弱了越南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可见,越南的纺织业总体技术水平不高,原材料资源短缺,纺织工业基础较薄弱,纤维、纺纱、织造、染整、服装各门类的产业体系不健全,没有完整的产业链,产品附加值和档次低,国际竞争力较差。 相对而言,我国纺织品的强大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纺织品原辅料可国内供应(棉花可以种植,布匹可以纺织,印染化工原料可以生产);工人技能熟练;外商投资纺织设备不断更新;基础设施较好等。因此,总体而言,越南产纺织品服装在价格、产品质量、数量、交货期限、付款方式、商标、包装等诸方面要与我国竞争还尚显稚嫩,尚不对我国纺织服装业构成较大的威胁。
但值得注意的是,与周边国家如印度、中国相比,越南纺织品的低劳动力成本优势(28-48美元/月,远低于我国的73美元/月)和无出口限制仍为其在低端产品市场以及加工贸易方面赢得了不少市场。而我国纺织业面对层出不穷的贸易壁垒,不少有实力的国营纺织企业为摆脱特保设限、配额危机,亦开始转产越南,利用其零配额成本和更低的劳动力价格进行转口加工。而那些缺少资本实力和国际贸易知识的企业则在欧美对我国纺织品设限后,为国内品牌代加工或转向生产低端的非设限产品,加工价格更加低廉,牢牢套住了我国纺织企业的发展。
(二)辅助因素分析
第一,政府作用。为了改变当前纺织服装业落后状况,加快纺织服装业现代化建设,越南政府制订了“2001-2010年纺织服装业加速发展战略”,提出了纺织服装业今后十年发展规划。在行业发展政策方面,越南政府优先鼓励本国企业积极投资纺织、服装业并提供相应优惠政策。政府规定,凡在规划园区内投资该领域的越国内企业,50%的资金由政府提供优惠贷款,年利率3%;其余50%的资金提供商业贷款,年利率5.4%,两项贷款平均年利率为4.2%。贷款期限为12年,宽限期3年。其次,越政府欢迎外商以独资、合资、合作经营方式投资越南纺织服装业。《越南外国投资法实施细则》规定,“纺织服装设备生产”、“使用劳动力500人以上”、“成衣出口产品生产所需的高级原料和辅料生产”等项目为鼓励外资领域。最后,除国家对投资规定的优惠政策外,不同地区和不同工业区还可在地租、税收、收费等方面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
第二,机遇。此次越南加入WTO带给其纺织和服装工业发展的极好时机。入世以后,越南纺织品可享有无条件、多边、永久和稳定的最惠国待遇以及国民待遇,获得关税减让与关税约束的利益,与世贸成员国一样享受对等贸易的权利与义务。根据越南纺织服装集团(Vinatex)公司的董事局主席李全安说,在越南加入WTO之后,第一个优势是向美国市场的出口将不再有配额限制,纺织和服装工业在许多市场上将具有平等的地位。此外,纺织和服装工业的基础设施将提高,这是因为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将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因此,入世后,越南可以摆脱配额限制对纺织品出口造成的阻碍以及长期受双边协议约束、出易要通过中介的局面,为纺织品出口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可见,政府作用和机遇这两个辅助因素的相互作用,将是改变越南纺织服装业基础因素上的劣势、获得并提高其产品竞争优势的重要推动力。
根据越政府制定的发展战略,将在河内和胡志明市组建大型纺织服装原料交易中心,以解决纺织服装生产加工原料不足的被动局面。在2006-2010年期间将重点投资24个项目,集中力量发展纺织原料生产和纺织业,扩大纺织设备生产,建设分销体系,提高时装设计研发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力求到2010年使国产原辅料满足出口纺织品服装需求的比例达到75%以上。同时,入世后越南纺织品贸易将由双边转向多边体系,越南可以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尤其是可为纺织业充分利用国际资金、吸引有实力的跨国公司对越南纺织业投资创造有利条件,纺织品贸易环境将得到改善。此外,在越逐步扩大纺织品及服装出口的同时,其将逐步建立起开放型的纺织品贸易体系,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竞争优势,创造出越南自己的服装品牌。
因此,长期而言,越南纺织服装业在政府规划和入世机遇的双重推动作用下,将从要素、相关产业和支撑产业等方面系统地得到提升,增加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将是我国同行不可小觑的重要竞争对手。
三、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影响及对策
后配额时代,只有那些拥有高质量产品、快速供应和生产周期的国家,即注重时效性和高效的物流体系的国家才会赢得市场。入世虽然给越南纺织品带来了机遇,但由于目前其竞争力方面的弱势,出口空间不会立即出现过多的扩大,相信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竞争也不会在短期内急速加剧。
而且,越南入世使其纺织和服装工业同时也将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入世后越南国内市场的保护壁垒将不复存在,目前所有的进口税率将削减到10%-15%的低水平。因此,越南的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将不得不同进口产品进行竞争。此外,政府对纺织和服装工业的激励政策和对工业的支持措施将取消,再加上越纺织业原料缺乏这一结构性矛盾难以在短期内解决因此,短期内我对越出口纺织原料预计将继续保持较大增幅。
但如前分析,就长期而言,入世带给越南的长期动态利益将会促进越南出口产品的竞争力的提高,将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在国际市场和越南国内市场的出口地位构成威胁。对此,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应对战略是:
我国纺织服装业的传统竞争优势已经使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近半的份额。但是,针对来自越南等其他各国家的竞争压力,我国纺织企业应当加快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档次,同时注重自由品牌的创立。以高质量和品牌优势取代低成本和数量优势,以获取更多的附加值和贸易利益。
在全球贸易投资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投资利益比贸易利益的获得使行业具有更持久的国际竞争力。越南入世带给其发展和升级纺织服装业的机遇,也给了我国纺织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赢得投资利益的契机。我国纺织业应该积极利用越南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以各种方式投资越南纺织服装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等方式的走出去战略,有效利用越南纺织业的廉价成本,通过加工贸易等方式将低附加值的环节外包出去,使我国内企业能以高附加值和符合高质量标准的产品的创新研发、生产、品牌营销等为主营业务,从而有效促进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升级,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注释:
①2004年越南在各国家、地区的纺织品出口数据来自我国驻越大使馆经商处网站《全球纺织品贸易一体化背景下的越南纺织业》。2005年的资料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comtrade)HS2002下第61和62号产品的统计数据计算而得。
② 美国进口商选择越南作为他们的战略供应商,,2005年4月12日。
③ 张二震、马野青著,(2003)《国际贸易学(第二版)》,南京大学出版社,第88页。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和生产国,依靠着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和低价战略在国际市场上占领着一席之地,人民币的升值必然会对纺织品的出口造成一定的影响。人民币的升值对中国纺织品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如促进了纺织行业的结构调整,缓解了纺织品在国内的恶性竞争,减少贸易摩擦,改善贸易环境等等。
关键词:
人民币;升值;纺织品出口
1中国纺织品出口的贸易现状
现在,中国具备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最完善的纺织工业体系,最高的加工配套水平,从纺织原料的生产开始,到纺纱,织布,再到浆染和加工其他纺织产品,一环一环之间都形成了完美的衔接,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和生产国,我国的纺织品是全球纺织品出口第二的产业,出口量占全球出口量的六分之一以上,在我国进出口领域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自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际市场上就开始有了中国的一席之地,而在纺织领域,我们更是最引人注目的国家之一。十几年以来,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基本上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幅度,根据世贸组织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出口的纺织品服装的利润额已经达到了2576.8亿美元,就业人数保持在2000万人之上。2008年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以及国内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的上升的影响,对我国纺织业的出口贸易产生了极大的冲击。针对这一情况,中国虽然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和挽救,但是事到如今,全球的经济仍然笼罩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下,这就表明我国的纺织品出口仍然处在一个很严峻的环境里,我国出口的大多数为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品,近几年,中国劳动力的成本不断上升,就必然导致我们出口传统产品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且,照这个趋势看来,下降的幅度只会更大。
2中国纺织品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
2.1廉价劳动力优势减弱中国出口的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纺织品或服,依靠着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多样的原材料来获取利润。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劳动力优势正在逐渐减弱,呈急速下降趋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急剧上升的国内劳动力成本,劳动力的供给状况在未来极其严峻,而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相当于邻近东南亚等国家的3到4倍,这种现象向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敲响了警钟。二是人民币的升值造成了劳动力成本在国际市场中比较优势的下降,人民币的升值刺激中国出口大幅度增长的动力已不复存在,未来几年,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动力还是主要依靠出口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2.2纺织领域技术滞后现在中国的纺织品出口量虽然浩大,但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上,中国纺织品的整体技术一直处在一个较低水平上,技术的问题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和产业的持久竞争力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我国纺织品品牌的自主创立。企业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加上注重生产而缺乏管理的现象严重,机电一体化的先进纺织机械落后,无法与国际先进的纺织机械相提并论,与国际先进的纺织机器相比,我国纺织机械在工艺性能、产品软件开发能力上、机器的精度和稳定性以及能耗等方面均有明显差距。另外,在我国纺织品还是注重使用棉花等一些原始材料,对于高性能,高功能性纤维的开发应用还不够。
2.3缺乏自主品牌目前,中国纺织产品原创能力差,附加值低,缺乏自主品牌产品,自主开发创新能力不强,随着国际市场的日趋成熟,产品之间的较量其实就是品牌之间的竞争,品牌蕴涵着产品自有的科技和文化。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在全球服装出口总额中占有20%左右,然而在一些国际市场上还是看不见中国品牌的身影,我国服装注册商标超过数十万个但是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认知度的品牌还比较少,甚至不及百个,而在我国国内的服装市场中看见更多的却是许多外国品牌。
3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3.1人民币升值缓解了国内纺织品的恶性竞争从长远方面来看,汇率的调整有利于国内纺织品贸易的秩序化,在汇率未变之前,国内纺织品企业为抢订单,都向国外客商报特别低的成本价。我国纺织品出口面对的不仅仅是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各种问题,更多的是本行业内的恶性竞争。我国纺织品一直以来都是采取单一报价直接标价的方式,在人民币升值后,很多纺织企业不再采取单一报价的方式,而是综合考虑汇率,原材料等一些不确定因素的浮动,将这些因素考虑在报价之内。同时,一些企业也不单单是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的生产一些低利润大出口的产品,更多的企业开始寻求高端产品的研发,不再寻找单一客户,而是多方面发展高端客户,在竞争方面做到差异合理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纺织品行业的恶性竞争。
3.2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改善贸易环境2005年,纺织品的配额限制全面取消,使得纺织品出口贸易得到大幅增长,发展迅速,纺织品外贸市场慢慢走向稳定,得到进一步的扩大,对于中国来说是个不错的发展机会,但是由于中国受到加入WTO协议书“三大不利条款”的制约,目前很难充分享受纺织品贸易自由化的结果。美欧对中国外贸的设限,阻碍了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发展,我国出口的纺织品附加值低,主要通过低价优势来参与国际竞争,这就必然会引起贸易摩擦。人民币升值会导致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价格提高,但是因为纺织品的最初价格本来就低,即使提高价格,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仍然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对于中国纺织企业来说,一味的走低价战略不是长久之计,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必须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减少国际贸易摩擦,改善贸易环境。
参考文献:
[1]朱镇斌,朱重生.中国纺织品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时代金融,2012,(06)
[2]徐晨露.中国纺织品对外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的研究[J].国际纺织导报,2013,(10)
[3]崔甲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行业的影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8,(10)
关键词:纺织服装;外贸竞争力;策略
自2005年1月1日起,全球纺织品贸易告别了长达40多年的配额管理体制。我国是服装生产出口大国,每年服装出口总额占全球服装出口总额的1/4。服装出口贸易在我国对外经贸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来源之一。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服装行业始终是我国对外贸易相对优势产业。随着周边各国逐步扩大对外开放,他们的劳动力成本将比我国更便宜。配额制度的取消,所有的市场份额均要靠实力去争取,不再有配额可用,国内纺织业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如何应对这种局势,保持和扩大我国纺织品服装在对外贸易中的相应份额遂成为我国对外贸易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我国近几年纺织服装出口竞争力现状分析
(一)纺织服装出口竞争力的现状
服装长期以来是我国第一大出口商品,我国早在1995年就跃居世界服装出口第一名。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服装出口竞争力较为强劲。2001年我国服装出口约占世界各国总出口量的1/4;到2002年我国服装的全球市场份额已经从16%增加到了22%;2005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工业产值超过3万亿,5年间年均增长率达16.6%。我国服装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位列全球首位,2003年占全球出口4000亿美元的20%左右;2004年纺织品服装出口更高达973.85亿美元,在欧盟、美国、加拿大、日本等主要进口纺织品服装国家中,我国服装占有的市场份额都超过10%,名列首位或第2位。
(二)取得辉煌业绩的原因
1、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的签署,为我纺织品出口带来了稳定的贸易环境,确保了我纺织品贸易的有序发展。2006年以来。尤其是下半年,企业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出口价格提高,出口效益得以提升,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2006年前9个月,我纺织服装出口增长24.2%,在欧盟、美国、日本等主要市场上的份额稳中有升,对美梭织服装出口价格增长42%,针织服装出口价格增长14%,对欧盟服装出口价格也增长了17%。企业普遍反映,稳定、可预见的贸易环境增强了客户信心、促使订单回流,因此尽管2006年以来历经汇率上浮、退税率下调等宏观政策调整,我国纺织品出口规模上、效益上仍取得了良性的发展。
2、国有、三资企业服装出口贸易增长,民营服装企业迅猛崛起。近年来我国在涉外领域实行国民待遇,为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创造了一个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极大地调动了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据海关出口数据统计,2006年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服装出口分别达到334亿美元和272.8亿美元,与2005年相比同期分别增长11.6%和23.5%,民营企业181.2亿美元的出口额已占总出口额的1/5,这预示今后民营企业的出口贸易将得到更大发展。
3、我国服装出口单价在这几年中平均增长了2.3%。从1997年来我国大力引进先进的纺织设备,进行纺织行业的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使我国近年来出口的纺织品服装的质量、档次大大提高,使其在国际纺织、服装市场中的份额不断扩大,并且以质量求生存,创造了较多的知名服装品牌,出口单价也逐步上升。
(三)竞争力的微妙变化
近几年来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竞争力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欧美国家实行反倾销反补贴政策,对我国的服装出口贸易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欧盟自2005年对我国化纤布征收反倾销税以后,欧盟业界又向欧委会递交申请,要求对我国出口的亚麻布发起反倾销调查。2006年10月份,欧盟决定对中国生产的皮鞋征收16.5%的反倾销税。这实质上是投石问路,为2007年后对中国纺织服装实施类似措施提供了模式。
美国自2006年3月份对我国艺术画布实施77.09%-264.09%的反倾销税以后,又于7月份启动了对我国聚酯短纤的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达5000万美元,成为美国对我国纺织品反倾销第一大案。这意味着,美国正在加紧利用反倾销等限制手段,为2008年后继续限制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提前布局和铺垫。美国纺织业在中美达成纺织品协议后,将矛头指向所谓中国的“不公平贸易做法”上,频频指责中国纺织品出口享有大量国家补贴,并游说美国国会立法允许对中国出口产品实施反补贴调查。一旦此案形成先例,则今后美国很可能会对中国纺织服装业发起反补贴调查。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危害要比单纯的数量限制大得多。一旦开始启动调查,将严重打击这些国家的服装进口商的信心,将我国产品挤出市场,我国在欧美市场的份额将遭到严重削弱。
(四)周边国家纺织业崛起对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贸易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作为世界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和出口国,中国纺织产业链齐全,行业规模和生产能力突出,供应能力、服务水准、反应速度、配套规模和基础设施等综合竞争力位于世界前列。但是,很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周边国家的纺织业竞争力在不断提高,中国的成本优势不断下滑。据Wemer International国际纺织权威统计,2004年中国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为0.76美元/小时(尚未考虑汇率上涨因素),而同期印度为0.67美元/小时,孟加拉为0.28美元/小时,印尼为0.55美元/小时,巴基斯坦为0.37美元/小时,斯里兰卡为0.46美元/小时,越南为0.28美元/小时,与中国相比均有较大的竞争优势。这些国家的政府也正在采取许多鼓励性措施,促进其纺织业竞争力的提高。其纺织业整体实力的迅速发展,为欧美大型进口商实施全球采购战略、快速转移订单提供了便利和可能。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实施以来,亚洲周边国家受益最大。一旦中国面临的外部贸易环境发生突变,这些国家将有能力迅速填补中国留下的市场空间。
二、外贸企业的制胜策略
(一)提高质量,挖掘潜力,不断推陈出新
服装产品的创新,主要是面料和款式。要重视面料品种的翻新,紧跟国际流行趋势。我国每年都会从国外进口大量的面料,以满足客户的需要,外贸公司应该尽量发展一些具有创新能力的合作工厂,协助其开发高品质,多品种,符合流行趋势的新型面料。
(二)发挥优势,不断开拓新的国际市场
国际市场的开拓包括国际新销售区域的拓展和消费者新的消费需求的开拓。目前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主要市场在美国,欧盟和日本,区域集中度非常高。而美、欧、日以外的网络基本不成熟。所以,实力较强的公司应主动开拓新市场,主攻大容量市场,培育市场发展。而一些实力较弱的公司,应寻找机会,找准突破口,利用自身优势向实力较强的公司的薄弱环节发起进攻,建立局部市场上的优势地位。再强大的竞争对手,其产品和服务也难免存在不足。如果这些不足为部分客户重视,而这些方面又正是自己的优势所在,那么公司就有机会赢得这部分客户的定单,取得相应的市场份额。
(三)提高服务质量,形成良好的客户群体
1、提供优质服务,树立良好信誉。提供优质服务是指始终如一地为客户做好每一件小事,这个策略有水滴石穿之义。从长远看优质服务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投资。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的成熟以及竞争的激烈,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终将赢得市场。因此外贸公司必须学会从客户的利益和需要出发,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逐步在客户中建立良好信誉,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2、提供快捷服务,保持良好关系。服装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产品,它需要适时投放市场,一旦耽误了时机就失去竞争力。所以,迫切需要敏捷的反应,将设计的款式在最短的时间内生产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