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畜牧行业发展范文

畜牧行业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畜牧行业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畜牧行业发展

第1篇:畜牧行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节粮型畜牧业;资源节约;养殖模式;问题;对策

节粮型畜牧业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举措,此项举措顺应我国当前粮食缺少现状,并且可以有效地降低畜牧业自身养殖成本,实现生态性养殖方式。我国作为十几亿的人口大国,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对粮食产业及畜牧业的生产经营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节粮型畜牧业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畜牧业精粮、饲料所需资金过大、生产养殖成本过高的问题,提高我国畜牧业总体经济收益。

1发展节约型畜牧业的养殖模式的重要性

1.1符合我国基本国情

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截至2019年底具有人口14.05亿之多,但人均占有可农作土地不足1.2亩。虽然我国近年来粮食产业的发展成效尤为突出,粮食供应问题较为轻松。但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加,土地又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会因各种原因发生流失,双向影响下我国人均资源会越发紧张。因此,我国需要改变人畜共粮的传统养殖方式,中国粮食产业及畜牧业发展将会受到长期阻碍。因此,节粮型畜牧业发展符合我国基本国情,也是国家积极响应号召的一项战略性方针。

1.2提升畜牧业经济效益

节粮型畜牧业饲养模式可以有效减少饲料投入,在其运用秸秆利用型养殖、农牧结合型养殖、草地利用型养殖等各类节粮型畜牧业养殖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养殖成本,并且生产经营的产品也贴合与我国经理市场绿色食品的需求,能使畜牧业更好地在经济市场中得以发展。另外,在其使用各种节粮型养殖方式后,所产生的粪便更易于作为肥料投入到种植施肥环节中,从而实现循环利用,资源再生的重要作用,以此促进畜牧业的经济效益,提高畜牧业生产收入[1,2]。

1.3促进环境保护

节能型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对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也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将其运用到秸秆利用型、草地利用型、林牧结合型的节粮养殖模式中,可以有效减少我国每年燃烧秸秆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并且可以有效地对我国草地、树林进行管理、保护,防止各类病害影响我国草地及林木,实现经济收益与环境收益的双重效应[3]。以此为我国各类资源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程度的推进作用。

2节粮型畜牧业发展模式分类

2.1秸秆利用模式

秸秆利用型养殖模式是通过粉碎农作物秸秆,再加工以青贮饲用、微贮饲用、氨化处理等方式,将其秸秆处理为可饲材料,喂养草食性牲畜。此种养殖模式可以将每年大量的秸秆转化为营养性饲料,一方面提高了垃圾资源的运用程度,又与我国循环性经济发展相互契合[4]。秸秆利用型养殖模式推动了草食性畜牧业生产企业的发展,降低了粮食的使用量。可加强畜牧业的经济收入,并且大量减少我国每年燃烧秸秆形成的空气污染。我国每年个别省份产出的十几亿吨秸秆能完全填补畜牧业粮食消耗过大的实质性问题,推动节粮型畜牧业快速发展。

2.2草地利用型

我国草原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百分之40%左右,是重要的动物食物供给。畜牧业通过全放牧、半放牧的养殖方式减少粮食消耗,以此达到节粮型畜牧业的养殖方式。但我国大部分地区草地的使用权限并不明确,普遍存在过度放牧现象。在加之无人管理,病害破坏、人为破坏情况十分恶劣。导致草地资源利用不当,畜草不均的现象严重影响我国畜牧业发展[5]。因此,我国需要针对畜草不均的问题展开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在明确草地使用权的同时加大对使用者的职责担当,让其负责起草地保护工作的同时还应通过补种、划分等手段进行草地建设,确保草地利用节粮型畜牧业可以得到有效充沛的发展。

2.3农牧结合型

农牧结合型养殖方式大体是指针对我国种植产业的现状,把饲料型农作物在其种植业的占比提高。将传统的种植结构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两类种植单元改革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草作物的种植模式。并且根据当地畜牧业的相应需求,逐步扩大饲草性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实行田、草轮流播种的方式对其进行种植。以此达成农牧结合型养殖方式,发展我国节粮型畜牧业的模式多元化。

2.4林牧结合型

畜牧业可根据自身所在地区的树林情况进行勘察分析,在树木相对稀疏宜于放牧的地方通过与相关林业部分进行沟通,对其牧草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收集,避免大量森林牧草的浪费。并且通过对此类地区进行牧草种植、保护的方法,提升牧草的年产量,以此做到循环利用的经济效益。

2.5酒糟运用型

现代化工业中造酒厂所产生的各类酒糟对于畜牧业来说具有巨大的饲用价值。酒糟是用淀粉或糖质原材料经由发酵加工而形成的工业副产品,不管是啤酒酒糟还是普通酒糟都可作为饲料原料进行牲畜养殖。如啤酒酒糟中粗蛋白质为30%左右,粗纤维为17%左右,脂肪含量大概为8%。畜牧业可以通过大量的酒厂工业副产品,即各类酒糟作为节能型饲料的制备原材。可以降低粮食消耗能力,增强经济效益,还可以提升自身产品质量。

3节粮型畜牧业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3.1执行力度不强

我国大力推动节粮型畜牧业发展模式以来,各地畜牧业在积极响应的同时也在加强自身向节粮型战略目标发展,但部分地区还存在认知不到位的情况。因其我国粮食问题在经由种植业不断创新发展下还并未有所展现,我国部分农民、养殖企业对粮食问题认知不清。另外,在传统不吃粮食不养膘的养殖思想下,部分养殖业还是以大量精粮作为主要饲料进行喂养。导致节粮型畜牧业发展模式在部分地区虽有所认知,但并未形成普及。

3.2饲料制备方法落后

在我国推广节粮型畜牧业发展模式以来,畜牧产业逐渐受到此类模式带来的经济效益,但对节粮型饲料的制备还停留在剪短、粉碎甚至不给予加工,对青贮技术、微贮技术、黄贮技术等现代化饲料饲草制备技术的引用在我国不足40%,造成大量浪费的同时,还严重影响改善自然环境及循环性经济的发展。

4节粮型畜牧业发展措施

4.1创立科学的养殖模式及饲草制备方法

在畜牧业展开节粮型养殖模式时,应根据养殖品种、产业规模、生产目标等实质性需求,选择养殖模式及制备方法。如在我国东北地区大规模养殖肉羊家畜,可以选用秸秆利用型养殖模式,因其北方大量秸秆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其收购价格及拥有量足以满足畜牧业所需,另外,在东北地区冬季偏冷利于饲草储存,可选择大规模的青贮技术制备草料。

4.2加大宣传力度及扶持政策

我国各级相关部门应积极有效的对节粮型畜牧业发展模式展开宣传,让从事畜牧业养殖人员充分认知到粮食及节粮型畜牧业的重要性及优越性。并且结合各地区畜牧业具体需求制定出相关的扶持政策,加大投入资金、总量及时长,确保节粮型畜牧业发展模式能在我国各地及时有效的展开,为我国粮食问题及畜牧业自身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第2篇:畜牧行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建议

培育和壮大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是促进畜牧业变革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农民有序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手段。为了解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不断深化畜牧业转型升级。笔者对全县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以及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从而为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枞阳县,古称宗子国、蒲州、蒲城,隶属于安徽省铜陵市,地处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中下游北岸,大别山之东南麓,北纬31°,东经117°。西以白兔湖、菜子湖与桐城市共水;西南与安庆市的宜秀区和迎江区相邻,北与芜湖市无为县、合肥市庐江县两县相邻,东与铜陵郊区交界,南与池州贵池区隔江相望[1]。枞阳县总面积为1473平方千米,辖19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14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81万。枞阳县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带,具有四季分明、阳光充足、热量充足、降雨充沛、无霜期长等特点,加之拥有便利的交通、丰富的生物资源、先进的农业,这些都为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在国家和省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扶持下,枞阳县不断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始终坚持把培育和壮大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作为推进畜牧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为代表的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呈现出迅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进一步夯实了农民增收的基础。据本次调查初步统计,目前全县养殖大户发展到94个,其中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62个、年出栏5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场2个、年出栏100只以上的肉羊养殖场7个、年存栏2000只以上的蛋鸡养殖场2个、年出栏10000只以上的肉鸡养殖场20个,全县累计创建县级示范场42个、市级示范场22个、省级示范场5个、部级示范场1个;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72个;畜牧业家庭农场发展到104个;畜牧业龙头企业发展到35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个、市级龙头企业16个、县级龙头企业17个,共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就业增收,较好地发挥了龙头作用。

2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发展制约因素

2.1土地约束,制约扩大规模

全县规模较大且示范能力强的养殖大户,为逐步扩大养殖规模,从而需要更多的土地,但是目前土地供给紧张,用于畜牧业养殖用地出现有限的情况,这就导致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壮大缺乏基础;加之土地流转期限短,枞阳县大多数地方土地流转合同一年一定,很多养殖大户不愿也不敢对土地进行长期投入,严重影响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的发展。

2.2融资困难,限制发展步伐

在全县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大部分养殖大户都有扩大养殖规模和升级养殖模式的意愿,但他们缺乏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同时存在着贷款融资困难、申请手续繁杂、社会资金投入偏少等方面的制约因素,明显限制了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步伐。

2.3设施薄弱,专业人才匮乏

养殖大户对新型畜牧业经营的理解不够深入,无法正确认识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是畜牧业的高度生产力,是畜牧业转型升级的骨干力量,也是现代畜牧业发展方向的代表。此外,畜牧生产基础设施薄弱,机械化水平低,且75%以上的养殖大户大多为45岁以上的农民,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存在严重的专业人才匮乏隐患。

2.4政策滞后,落实效率不高

近几年来,国家和省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相继出台,有效激发了农民养殖的积极性,对稳定畜牧业发展和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的成长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在落实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部分扶持政策存在灵活性不够,衔接不畅现象;政策落实效率不高,具有一定的时滞性等。

3培育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的建议

3.1加快土地流转,满足发展需求

一是强化政策宣传。全方位、多渠道地宣传贯彻《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以及中央、省、市有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一系列文件精神,让农民了解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消除农民疑虑,转变思想,自觉自愿参与土地流转。二是完善平台体系建设。健全覆盖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供需交易平台,畅通土地流转信息渠道,解决流转信息不对称、交易无场所问题,使那些农业劳动力转移进城农户和耕种有困难的家庭能够及时找到土地流转出路,让想扩大养殖规模的畜牧业经营主体及时找到有土地流转意向的对象。三是保障养殖用地。在非禁养区、限养区范围内,相关部门要灵活运用政策,鼓励优先发展畜牧业,简化用地程序,提高用地效率。

3.2加强信贷扶持,缓解融资困难

通过小额信贷可以缓解贫困农户的资金问题,降低农民对农业信贷的担忧,支持个体发展,促进新型畜牧产业发展,持续增加农民养殖收入[2]。根据当地情况的经济政策,积极开发新的畜牧业,加强开发阶段进行科学计划,并合理布局开发模块,发展新型畜牧产业,促进畜牧养殖收入的增加。积极探索信贷基金,并支援贫困养殖户缓解产业的开发模式,依据地区具备的优势和特点,支持新型畜牧产业的发展,缓解畜牧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融资困难,为畜牧养殖经济的有效增长而提供支撑[3]。

3.3积极培育引导,壮大发展力量

一是加快培育畜牧业经营主体。鼓励发展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充分利用当地的有利资源,积极开发特色畜牧产业,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畜牧品牌,如枞阳县禽业有限责任公司“白荡湖”牌咸鸭蛋、安徽翠平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黄公山”牌枞阳黑猪等;积极培育畜牧业龙头企业,带动与支援周边小型畜牧养殖行业,缩小养殖差距,明确龙头企业的开发目标。二是积极培养畜牧业专业技术人才。开展新型畜牧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加强科技文化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畜牧业新型职业农民。三是拓宽畜牧产品的销售渠道。开发大规模高质量的客户,提高畜牧产品的市场价值,为畜牧农产品的生产质量提高而努力。此外,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以及电子商务交易的广泛性,拓宽交易范围,积极宣传当地的特色新型畜牧产业[4]。

3.4加大政策扶持,提高发展效率

一是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由于枞阳县当地农民传统的分散畜牧业生产模式,很难确保畜牧产品的产量和数量,也不可能形成高质量的畜牧农产品品牌。因此,积极促进农民成立新型专业养殖合作社,独立组织中等规模的养殖团体,积极申报农业项目实施是实现当地新型畜牧产业化的重要手段,从而帮助困难家庭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5,6]。二是加大政策扶持。落实好对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的政策扶持力度,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对有一定经营规模的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畜牧业经营主体给予资金扶持,提高政策效率。三是加强服务力度。以实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为抓手,落实技术指导员包村联户制度,对畜牧业经营主体开展贴身服务,增强服务实效。

第3篇:畜牧行业发展范文

今年1-6月份,全县生猪出栏4.02万头;家禽出笼25万羽,同比增长20%;存笼43万羽,同比增长23%;其中“土法养猪”、“跑山鸡”养殖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土猪出栏0.5万头,跑山鸡出笼0.5万羽。草食动物养殖稳步发展,全县养羊规模户不断增加,高湖镇下关村、西头村出现了饲养规模达200多头的养羊大户3户,养殖30头肉牛的大户1户。七彩山鸡、孔雀养殖初具规模和影响,特种养殖品种不断多元化。

水产品总量达到4305吨,同比增长幅度达5%。其种水产品产量3050吨,产值6030万元,各项指标创历史新高。到目前为止,娃娃鱼养殖总投入达1亿元,规模养殖企业6家(投入资金500万以上),农户1000余户,养殖规模5万余尾,繁殖幼苗1.8万尾,年产值超2000万元,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三文鱼养殖基地4处,规模7万余尾,年产值近1050万元,在省内有特色;鲟鱼养殖规模4000余尾,年产量26万公斤,年产值超1200万元,在省内处领先地位。

二、畜牧水产工作开展情况

1、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

根据省、市防重指挥部统一部署,我县于3月1日全面启动了春季动物防疫集中行动,通过全县动物防疫人员的共同努力,围绕“两个努力确保”的防控目标,县乡两级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抓春防工作,于5月10日全面结束,并顺利通过市局组织的春防验收。3月份以来,全国部分地区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也发现了一例,我县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沉着应对,紧急采购3吨消毒药品、印制1000份相关技术资料及时地下发到各养禽场和禽类交易市场,产认真做好动物卫生监督、疫情监测、消毒灭源等工作,对全县39家大小不等的规模养禽场开展了消毒灭源。

2、扶优、扶强龙头企业,加快娃娃鱼产业化发展

立足生态前提,发展特色产业的战略高度,对娃娃鱼养殖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向上争资、对内融资等工作。同时,在建设用地、用电、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支持引导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全县产业集群发展。为规范产业有序健康发展,组建了以大鲵发展有限公司龙头企业引领全县娃娃鱼产业发展,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培育壮大或引进1-2个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来带动全县娃娃鱼产业发展,使娃娃鱼从苗种到市场形成一个完整良性发展的产业链。

3、加大养殖业执法力度、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

与152家生猪养殖场(户)签订不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承诺书,对饲养生猪5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进行了“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等快速检测卡共检测尿样140份,累计出动执法人员50余人次,监督检查兽药和饲料经营户10家,抽检生猪55批次,未监测到使用“瘦肉精”违法行为。截止目前,报检点已经达到28个,产地检疫生猪12348头,屠宰检疫9752头,开展官方兽医监督巡查256人次。狠抓渔政执法,印制渔业法律宣传单和公开信共5000余份,录制了渔业宣传内容车上广播宣传,出动执法宣传10车次,在禁鱼区和重点区域的沿河处挂横幅,每天在捕鱼高峰时段和重点区域进行沿河巡逻。

4、开展养殖技术指导,积极服务“三农”

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派出畜牧、水产等专业技术人员在服务养殖户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组织农业技术科技下乡10次,累计接待来访农户咨询技术65余次,咨询政策法规15余次,散发宣传资料2000余份,赠送书籍200余套。为群众诊断病畜病禽30次,确诊率90%以上,下到养殖场为农户服务20余次。及时与县财政局农财股沟通,第一时间将2012年的能繁母猪补贴48.15万元发放到广大养殖户手中。

6、扎实开展项目建设,积极向上跑项争资

认真组织实施项目建设及验收工作,2012年生猪标准化项目已完成建设工程量的60%,完成潦河大鲵自然保护区2012年资金使用情况和2013年资金使用计划上报工作;做好2012年渔业增殖放流项目和2012年现代渔业项目(县大鲵驯养繁殖场改扩建项目)的迎检工作。精心申报2013年潦河大鲵增殖放流项目、潦河大鲵自然保护区建设储备项目,潦河大鲵自然保护区建设储备项目总投资600万元,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36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80万元,单位自筹60万元。以及2013现代渔业项目(县庆丰大鲵良种驯繁基地)的申报,该项目中央投资150万元,项目单位自筹70万元,总投入资金220万元

三、“三大战役”开展情况

1、大鲵驯养繁殖基地项目的实施

为了抓好洞下坪大鲵驯养繁殖基地的建设进度,县畜牧水产局抽调四名干部长期轮换蹲点洞下坪,狠抓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能够如期完工。还不定期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到洞下坪进行场地平整、栽种繁殖沟遮阴绿化树木等劳动。基地施工至今,繁殖沟已完成95%、蓄水池已完成80%、遮阴工程已完成90%、养殖办公主体楼完成60%,其中养殖主体楼为招投标部分,其它为自建部分。

2、提升娃娃鱼的繁殖规模

为了加强娃娃鱼研究所繁殖娃娃鱼幼苗力量,抽调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基层,更好的完成娃娃鱼幼苗繁殖的目标和任务。针对全县的娃娃鱼养殖户集中进行娃娃鱼养殖技术的培训,同时还组织技术人员对养殖大户进行走访,进行养殖、病害防治的技术支持,使娃娃鱼养殖户无后顾之忧,鉴定养殖户们的信心,带动更多人进入娃娃鱼养殖产业中来,以达到提升全县娃娃鱼养殖规模的最终目的。2015年建成8处30亩左右繁驯基地,建成50个100㎡左右人造山洞养殖户。

3、以大鲵公司为龙头企业引领全县娃娃鱼产业发展

大鲵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投资1000万的绿鑫特种养殖基地初步建成放种鱼、养殖2000尾、投资500万的庆丰水产养殖场、七仙洞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放种鱼、养殖1000尾。继续加大力度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到娃娃鱼产业发展中来,促进娃娃鱼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进程。

四、存在的问题

今年以来,我局各项工作开展的井然有序,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

1、执法难度较大。执法任务越来越重,越来越细化,涉及法律、法规很多,但专业执法人员少,且执法经费紧张,与相关单位难以形成执法合力,执法难度大。

2、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目前我局专业技术人员青黄不接,科技队伍结构严重老化,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五、下半年工作重点

为确保工作目标的实现,我们将紧紧抓住以下几个工作重点开展工作。

1、做大做强娃娃鱼产业。以娃娃鱼的深度开发为突破口,在规模壮大和产业开发上下功夫。努力增加娃娃鱼的产量,力求实现观赏、食用一体化发展,真正把娃娃鱼端上餐桌,把娃娃鱼产业打造成农业标志性产业。

2、继续抓好动物疫病防控,确保产业安全。一是健全以乡镇动物防疫员为骨干,村级防疫员为基本力量的县乡村三级防疫体系,夯实动物疫病防控组织基础;加强对乡村二级防检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防疫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按照“政府保密度、财政保经费、部门保质量”的责任管理要求,进一步强化基础免疫,认真开展“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坚持常年免疫,搞好免疫标识管理,确保国家强制动物免疫项目免疫注射率、挂标率、出证率、建档率达百分之百。三是抓好重大动物疫病的疫情监测预警,完善疫情应急处理系统,确保疫情“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确保有病不流行,有疫不成灾。四是进一步加大动物检疫、防疫、诊疗监管工作力度,坚持防检结合,实现以检促防,规范动物诊疗行为,进一步理顺动物医疗秩序。

3、强化渔政管理,促进渔业生产发展。按照农业部统一部署搞好春季禁渔,增殖保护渔业资源;严厉查处炸、电、毒渔行为,进一步整治江河渔业捕捞生产秩序;关注民生,妥善处置资水开发渔民生产生活问题,引导扶持渔民转产转业,建立健全渔民生产生活改善的长效机制,解决渔民生产生活实际困难;服务渔民,及时发放燃油补贴和渔民生活困难补助等,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

4、切实抓好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肉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加大对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种畜禽等生产经营单位监管力度,坚决取缔无证生产经营摊点,对持证企业进一步规范管理,坚决铲除假冒伪劣产品,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同时,加大对畜禽养殖生产全过程的监管,对规模场、小区等建立严格的养殖档案管理制度,真正把畜禽水产品安全溯源制度落到实处。

第4篇:畜牧行业发展范文

一、认清形势,理清思路,准确把握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新阶段农牧业发展面临着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国内外市场的双重挑战、增加农牧民收入和保障农畜产品供给的双重目标。在当前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达到相当比例的情况下,把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发展农牧业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无疑是正确的战略选择。当前,我区发展现代畜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我区畜牧业有较好的发展基础。一是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2013年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连续9年稳定在1亿头只以上,达到1.18亿头只。肉类、牛奶、禽蛋产量分别达到245万吨、767万吨、55万吨,实现草原保护与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双赢。二是畜牧业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全区家庭牧场已发展到3.5万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达到52.9%,比2008年提高4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三是畜牧业新型合作组织创新发展。积极培育规模化经营组织,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新型合作经营组织不断涌现。奶联社、奔腾牧业、东乌旗哈日高毕牧业专业合作社等大型养殖企业,通过建立养殖场联合体,形成养殖者联盟,统一面对市场,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增强了与企业谈判的话语权。四是绿色畜产品基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全区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达到111处、牲畜总量达到2200万头(只),其中肉羊占到85%以上。内蒙古草原牛羊肉得到消费者青睐。

国家和自治区高度重视。2011年,国家出台《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自治区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促进牧民增加收入的实施意见》。国家各部委和自治区各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2013年国家和自治区安排畜牧业生产资金达到6.9亿元,与2010年相比翻了一番多,年平均增加1亿元。今年国家再次加大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投资规模,并新增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这些政策和资金已经覆盖了畜牧业生产的主要环节。

市场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巨大。我国人均奶类、牛肉、羊肉消费量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消费水平比差距较大,提高乳品和牛羊肉消费需求潜力很大。自治区生产加工的牛奶85%销往全国各地,京津地区的优质牛羊肉产品54%来自内蒙古。全区秸秆资源丰富,为发展农区牛羊养殖提供了饲草料保障。发展猪禽产业也具备了承接华中、华东、华南、长三角、珠三角猪禽产业转移的良好基础。自治区畜牧业资源禀赋力强,区位优势明显,绿色无污染,发展空间极为广阔,最有条件成为全国重要的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主导产业布局优化。奶牛养殖已经形成土默川平原区、河套平原农业区、锡林郭勒盟和乌兰察布市农牧交错区、科尔沁草原和西辽河平原区、呼伦贝尔市大兴安岭岭西区的“五大牛奶生产区”;肉羊养殖形成草原牧区、半农半牧区和农区“三大肉羊养殖区”;肉牛养殖形成中东部传统肉牛养殖区和西部高端肉牛养殖新兴区;绒山羊养殖形成以内蒙古白绒山羊为核心的“品种资源保护区”。

畜牧业关键技术应用潜力巨大。自治区畜牧业科技贡献率已达50%以上。在良种应用上,已经具备年生产奶牛肉牛冻精1000万剂的能力。在生产方式上,采用的三元杂交、两年三胎、一胎多羔的技术路线已经成熟,具备了大范围推广的条件。在饲养管理、疫病防控上,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技术。

自治区畜牧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攻坚期,加快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落实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后,实现“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肉”和草原保护与牧民增收双赢目标的难度加大;二是在生产成本持续攀升、畜禽污染防治和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很重的情况下,维护畜牧业稳定健康发展局面的难度加大。从促进产业良性发展角度上看,良种繁育发展不平衡,种羊场建设滞后,供种能力不足;牛羊繁育环节效益低;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水平还不高。

二、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畜牧业工作

第一,着力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农牧结合的双重优势,稳定发展草原畜牧业,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力争到2017年畜牧业产值占大农业产值的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从现在的45.9%提高到50%左右。一是做优做强草原畜牧业。转变牧区畜牧业发展方式,坚持不懈通过提高单产、提升草原品牌来提质增效,通过少养精养确保草畜平衡。大力实施草原畜牧业提质增效示范工程,着力提高牲畜个体生产性能。加强牧区以水、草、料、棚和机具为重点的畜牧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构建灾害防御社会化服务新机制,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二是做大做强农区畜牧业。大力推广秸秆青贮、玉米全株青贮技术,提高秸秆利用效率。加大投入品控制,做好防疫工作,推动健康养殖。大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引导奶牛、肉牛、肉羊的适度规模养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区育肥,做强育肥基地,增加牛羊肉产量。三是努力构建新型畜牧业经营体系。今年农业部专门印发《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把家庭农牧场作为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引领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自治区草牧场规模化经营面积仅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6.2%。要鼓励家庭牧场牵头或参与组建合作社,实现分散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提高养殖户的市场竞争能力。

第二,积极推进畜禽种业市场化改革。自治区抓住国家实施良种补贴的机遇,培育了5个国家级种公牛站,生产能力居全国前列。全区现有种羊场258个,供种能力达到14.8万只。要进一步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继续深化种畜场改制,积极推动公牛站管办分离,采取引入社会资本、融资上市等方式,推动牛羊种畜生产市场化。抓好种畜禽特别是种羊质量鉴定,落实好每年60个种羊场改扩建和连续5年引进5000只国外肉羊优良品种的进口任务。到2017年通过新建和改扩建,种羊场数达到500个。到“十二五”末把自治区建成全国最大的种羊和种牛冻精生产输出基地。落实好自治区《关于振兴羊绒产业的意见》,启动绒山羊提质工程,加大保种场、保护区建设,保护好优质绒山羊资源。

第三,大力推进绿色畜产品品牌建设。草原牧区最大的优势、最大的潜力在于天然绿色的生态环境。一是保护好地方优势品种。进一步做好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羊、呼伦贝尔羊三大地方品种的宣传、保护、开发和利用,核心区域禁止引入外血搞杂交。要通过提纯复壮和建设标准化畜群,提高三大地方品种的品质和整齐度,提升地方品种的品牌影响力。二是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下大力气推动原产地地理标识和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扩大认证畜产品产地规模。三是积极推动耳标追溯试点工作。今年自治区借鉴锡林郭勒盟工作经验,拟在呼伦贝尔市4个牧业旗开展30万只草原肉羊追溯体系试点。通过对耳标信息的识别,实现全产业链可追溯管理。四是着力抓好畜禽污染防治。各级要把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作为建设现代畜牧业的重要任务,推行农牧结合、生态养殖、有机肥生产的养殖模式,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优质安全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第四,积极探索畜牧业投融资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当前,资金短缺和风险控制已经成为畜牧业发展的两大瓶颈。贷款难、贷款贵、保险弱等问题对畜牧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自治区养殖业贷款年需求在500亿元以上,保费收入接近100亿元。积极拓宽畜牧业投融资渠道,在金融保险机构与养殖者之间架起合作的桥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理顺企业、合作社、基地、农牧民等各方利益关系。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基地+农牧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牧户”等多种形式,建设标准化原材料生产基地。鼓励龙头企业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形式,将加工、销售环节的部分收益让利给农牧户,使农牧民和企业真正成为利益共同体。

第5篇:畜牧行业发展范文

一、河南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畜牧业生产方式粗放,集约化养殖水平低

畜牧业生产方式粗放依然存在,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专业场户,生产随意性比较大,往往是根据自身的条件随意选址建场,畜舍简陋,人畜混居,饲养环境缺乏基本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不仅给动物防疫带来很大困难,而且不能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综合效益不高。同时畜禽粪便不能得到集中有效处理,肆意排放,污染环境。

畜牧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较薄弱,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困难。由于投入不足,高效、生态、集约型生产等关键技术的集成和研发能力受到制约,科技创新能力较弱,自主培育畜禽优良品种的能力不足,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基层科技推广机构和技术人员不足,畜牧业现代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慢,使用违禁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畜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同时,科技服务队伍不健全,影响到畜牧业技术的推广服务力度,给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疫病预防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由于大量的分散饲养,难以有效防止交叉传染,重大动物疫病疫情隐藏依然严峻,防控工作任务繁重,现有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尚不完善,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将对畜牧业生产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

(二)宏观调控乏力,产品市场体系发育程度低

目前,我国畜牧业的相关法规还不健全,对畜牧业生产缺乏有效的保护手段。作为行政管理部门的畜牧局,仍缺少或根本不掌握任何经济的和行政的调控手段。一旦出现畜牧业生产或产品市场的波动,政府只能通过多部门之间的来回协调,采取一些短期的或非规范的调控动作,加上某种优先保护城市消费者的倾向,难以同时保护好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往往给中间经营者可乘之机。

经过多年的改革,畜产品的集市贸易和批发市场迅速发展,但高效的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和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并未形成,畜产品及其相关产品市场都还不具备及时提供真实市场信息的能力。由于市场体系不健全,种类不全,设施简陋,交易行为不规范等原因,市场自我调节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流通环节的竞争机制也不可能充分展开,导致流通环节的费用过高。产业体系不够完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较少,名牌产品少,精深加工产品少,产业链条短,组织化程度不高,产销衔接不紧密,外向度低。

二、加快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发展方向

(一)加快推进生猪、奶牛、肉牛、家禽、肉羊五大产业优势集聚区建设

在京广铁路沿线等生猪传统产区,通过加快推广生态环保养殖技术,大力发展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进一步巩固提升优势地位;在防疫条件好、土地潜力大、人口密度低的豫西、豫南浅山丘陵区,高起点建设集约化规模养猪场,形成生猪产业隆起带。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精深加工,着力打造优质生猪产业化基地。在豫西、豫南浅山丘陵区和黄河滩区,加快发展肉牛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肉牛屠宰加工,着力实施优质肉牛产业化工程。在饲草饲料资源丰富、奶业发展基础好的沿黄滩区和豫东、豫西南“一带两片”区域,重点发展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加快良种奶牛推广改良步伐,全面推行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提升乳品加工产业层次,着力实施奶业产业化工程。在豫北豫东肉鸡、豫南水禽等传统主产区,大力发展肉禽集约化生产,扩大加工企业规模,着力实施优质肉禽产业化工程,促进肉禽产业快速扩张。在豫东槐山羊、豫西南伏牛白山羊、豫北小尾寒羊和太行黑山羊集中产区,积极推广杂交改良等先进适用技术,适度发展规模养殖,着力打造优质肉羊产业化工程。

(二)大力开发饲料资源,发展饲料工业

在饲草饲料综合开发利用方面,重点推动饲料加工、优质牧草基地和饲草饲料技术研发工程中心建设,确保畜牧业投入品的高效安全。围绕五大优势集聚区,加快构建现代饲料产业体系,加强小麦型配合饲料、非常规饲料资源等重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大力发展优质、安全、高效、生态饲料产品,重点把郑汴饲料主产区打造成全国高科技饲料生产基地和物流集散中心;加大秸秆资源的开发力度,大力推广秸秆青贮、氨化、微贮技术,提倡秸秆过腹还田;大力开展人工种草,重点在黄河滩区、浅山丘陵区种草。同时,要注重调整种植业结构,建立饲料用粮生产基地,开发蛋白质饲料资源,加速饲料工业的发展。

(三)加强畜禽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和畜禽防疫体系建设

围绕提高畜禽良种生产能力和质量水平,建设一批高等次畜禽繁育场,加强南阳黄牛、郏县红牛、淮南猪等地方优良家禽品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坚持引种与育种相结合、保种与利用相结合,加快“育、繁、推、改”步伐,促进外来品种本地化、地方品种国际化、杂交改良商品化。加大品种资源保护力度,建设优良地方品种种质资源库,构建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生产配套、保障有力的良种繁育体系。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方针,不断提高重大动物疫情的预警预报、预防控制、应急反应、可追溯管理、依法监管水平,建立起与现代畜牧业发展相适应的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相互配套、运转高效的动物防疫体系,实现动物防疫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四)建设畜产品精深加工体系

引导国内外畜产品加工企业,重点围绕优势集聚区,进一步优化畜产品加工业布局;鼓励大型规模养殖企业通过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条,围绕皓月、科尔沁等肉牛加工龙头企业,建设与加工能力相配套的养殖基地。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引进开发应用高新技术、设备和工艺,加大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力度,不断培育和提高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重点开发符合消费结构变化、市场潜力大的新产品,推进畜产品加工业向高附加值、外向型精深加工转变,大力推动优势企业和产业密集区规模快速扩张。

(五)加快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体系,完善省、市、县三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手段,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建立健全畜牧业标准体系,重点制定产地环境标准、产品质量标准、投入品的使用、生产技术规程、管理规范和检验检测方法、包装标准、贮藏和运输标准以及其他相关标准,为畜牧业标准化提供技术支撑;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重点建设省、市、县监管机构和企业(包括养殖、加工、畜产品批发市场)四级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采集和质量追溯网络,提高质量安全追溯能力;完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立健全省、市、县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完善检验监测手段、提升检验监测能力和技术水平;建立质量评价体系,扩大产地认定、产品认证的规模,积极开展畜产品及投入品质量监测检验,健全畜产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机制,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六)建设科技支撑体系

围绕优势集聚区建设,建立与国家配套的产业技术体系,重点建设现代畜牧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功能研究室、综合试验站。组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技术推广机构和生产企业,围绕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瓶颈、重点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和开发利用,在良种培育、疫病防控、饲料营养、畜产品加工储运、健康养殖等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加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创新技术推广机制,提高科技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

(七)促进生态畜牧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6篇:畜牧行业发展范文

1我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的现状

1.1养殖模式传统化

随着我国畜牧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种对于畜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也相应出现,为畜牧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环境。而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畜牧行业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经济来源,需要对此有足够的重视,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畜牧养殖技术还是我国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养殖业的带来的经济效益直接关乎农民个人的生活水平。由于目前养殖方式还处于传统的养殖模式中,快速发展现代新型的养殖方式也成为需要努力的目标。

1.2生态环境比较恶劣

随着经济的快速的发展,传统的养殖模式已经不再适合现展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商品化经济模式。由于目前还处于传统的养殖模式中,对于养殖的环境和设施建设不够合理,许多养殖户将养殖区选在住宅区附近,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没有建造合理的排污系统,养殖畜禽过程中出现的粪便等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给予养殖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也影响到畜禽的健康。由于目前对于这些问题的处理方式还比较有限,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1.3畜禽疫病防疫措施不合理

由于传统养殖模式还具有很大局限性,一些畜禽的防疫性疾病不能得到有效的防治,养殖空间密集度大,导致畜禽之间感染的概率较大,给予疾病的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由于疫病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给予养殖业的经济效益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按照严格的要求,养殖户应该根据情况合理的做好动物的防疫性工作,并且做好相应的防疫记录,并结合相关部门做好工作的落实。然而,一些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缺乏相应的防疫意识,没有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加之相关部门监督工作不到位,导致相关防疫措施没有彻底实施,影响到了工作的进展。

1.4专业性人才比较缺乏

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专业性的人才比较缺乏。传统观念中畜牧行业的环境比较恶劣,工资待遇比较低,没有远大的发展空间,导致这方面的从业人员比较少。同时,畜牧行业工作中缺乏相应的资金和相应的奖励制度,使得许多人员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导致许多优秀人才选择了离职或转业。此外,缺乏优秀人才的来源,一些高校并没有对于畜牧兽医行业设立独立的专业,对于从业人员只是单纯为了生存而工作,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

2对于畜牧行业的展望

2.1改善传统发展模式

当前畜牧行业的发展仍受到资源开发、技术开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发展模式仍集中于传统密集型发展模式。要想取得更大的发展进度,需要用新的科学观念替代传统发展模式,制定一个适合我国畜牧行业新型发展规划。

2.2实施可持续发展理念

随着畜牧行业的发展,人们对于发展前景也有了更远大的目标,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始深入人心,成为人们发展中努力的方向。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对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了重视,要求畜牧行业发展过程中采用高技术和规模化的发展方式,减少畜牧行业中对于资金的投入,采取低投入高回报的发展方式。提高养殖过程中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使得养殖技术更趋于专业化和科学化。

2.3努力实现畜牧产业的现代化

我国努力开展畜牧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开展产业的多样化发展模式,使其结构更加多元化,使传统的经营模式向新型的产业化模式发展,加快畜牧业的发展速度。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结合我国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根据所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找到一条适合自身畜牧业发展的道路。

2.4提升专业队伍的素质和技术

要保证畜牧兽医工作的稳步发展,需要建立一个高素质、高水平的畜牧兽医队伍。首先,可以和一些高等院校展开技术上的合作,运用先进的理论知识作为指导。其次,提高现有的兽医工作人员的素质,对于已经参加畜牧兽医工作者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更新新的知识结构,逐步加强自身的专业的知识和能力。不断努力学习先进的工作经验,以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发展规划,在稳定的基础上要努力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新时期畜牧行业发展的需要,为我国不断提供高素质的畜牧兽医工作人才。最后是畜牧兽医工作人员要加强市场经济的意识,在充实自身专业技术的同时,掌握相应的市场发展规律,努力提升自身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第7篇:畜牧行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基层畜牧;兽医防疫;重要性;对策

在我国国民生活发展过程中,通过加快畜牧行业的发展,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而在我国畜牧行业长足发展过程中,对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加强基层畜牧兽医防疫等相关工作,有效维护人们的食品安全,带动我国畜牧行业发展。加强基层防疫工作,综合考虑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有效保障农民的经济效益,带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而在当前基层畜牧兽医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管理体系不完善,缺乏先进的防疫技术,存在大量人才缺口,导致相应的防疫活动得不到有效开展。因而,在广西梧州地区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工作开展过程中,要综合其中存在的问题,做好事前控制预防工作,并且及时反馈疫情,结合专项发展资金,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人员,有效提升基层畜牧兽医防疫的整体水平。

1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

在广西梧州地区畜牧行业发展过程中,通过加快畜牧业的发展,有效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实现农村经济的均衡发展。在畜牧业养殖活动开展过程中常会受到猪瘟的影响,出现大规模的瘟疫,使得许多生猪病死,猪肉价格飞涨。通过加强基层畜牧兽医防疫等相关工作,有效提升动物防疫的整体水平,带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在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中,大型畜牧场数量急剧增加,带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在畜牧养殖活动中,通过加强动物防疫的相关工作,为人们提供充足的肉类食品,有效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而通过加强开展基层畜牧兽医防疫等相关工作,有效提升我国公共卫生建设的整体水平,全面加强禽流感、猪流感等相关疾病的预防工作,有效减轻传染病对人体健康带来的威胁。在畜牧养殖活动开展过程中,大规模的畜禽传染病将会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对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因而,在实际养殖活动中,通过加强动物防疫等相关工作,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保障力度,有效提升公共卫生管理整体水平,减轻动物疫病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1]。

2基层畜牧兽医防疫中存在的问题

在广西梧州基层畜牧兽医防疫活动开展过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导致整体管理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由于我国一直处于农业社会,大部分农村地区缺乏规模化养殖行为,畜牧养殖活动整体以散户的形式呈现。正是由于缺乏统一的大规模养殖经验,整个动物疫病防疫的工作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严重阻碍了我国畜牧养殖行业的发展。在动物疫病防治活动中,整个工作模式相对较单一,缺乏完善的防御体系,使得其整体工作质量得不到有效提升。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过程中,大型养殖场建设的速度逐渐加快。在养殖活动中借助先进的管理工具和生产机械,有效提高动物养殖的整体效益,同时也对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我国畜牧产业链相对较庞大,许多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无法正常使用。而在检疫活动开展过程中,仍沿用传统的检疫方法,由于受到技术和设施的限制,增加了防疫工作的难度,同时降低了防疫工作的整体效率。由于缺乏有效的资金支持,在基层畜牧兽医活动中难以吸引专业的人才,而大部分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降低了动物防疫工作质量。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福利保障,使得许多优秀的人才不愿到基层工作,增加了畜牧兽医防疫工作难度。

3加强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工作的策略

3.1做好事前控制,加强疫病预防

在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了保障及各项工作能有序开展,同时全面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要严格按照相应的防疫体系提升防疫工作的整体水平。在防疫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加强日常预防保障工作,通过有效的日常检验,及时了解潜在的疫情,并且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解决,有效提升疫情控制效果[2]。在防疫活动中,要严格按照广西梧州地区畜牧养殖活动的实际状况,做好实地调研等相关工作,根据防疫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管理体系,加强兽医疫病防控等相关工作。通过联系相应的防疫部门,建立更加完善的畜牧兽医管理体系,使得整个防疫工作能更加高效、有序地开展,提升整体防疫水平。在具体防疫活动开展过程中,还需要保障相应的防疫管理体系能与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员相匹配,使各部门建立合作关系,构成统一的防疫管理战线,综合防疫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解决,做好疾病控制工作。通过简化防疫流程,有效提升动物防疫管理效率,使得防疫工作有序开展。

3.2建立专项资金,提升防疫技术

通过建立专项资金,加强先进技术和先进人才的引进工作,保障畜牧兽医防疫活动有序开展。这就需要政府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加大对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工作的补贴,而结合相应的优惠政策,使得相应的防疫工作更加高效稳定的实施。在防疫活动开展过程中,可以借助最新的防御设备和防疫技术,提升防疫工作质量。在防疫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可以加强与科研院校之间的合作,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强先进人才引进,利用先进的防疫技术,有效提升畜牧兽医防疫工作整体水平。

3.3加强防疫宣传,强化预防保障

在基层兽医防疫工作开展过程中,政府部门和畜牧业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得养殖人员对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且能积极配合相关人员做好基层畜牧兽医防疫等工作。而在宣传活动开展过程中,可以借助新媒体、互联网、广播等多种不同的传播方式,加强对动物防疫相关知识的宣传,使得相应工作者能全面加强动物防疫相关知识的学习,并且能清晰认识到动物防疫工作对自身经济发展及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积极参与到畜牧兽医防疫工作中[3]。在日常养殖活动开展过程中,要积极配合检疫人员完成相应的防疫活动,有效提升基层兽医防疫工作整体水平。这就需要相应的防疫人员能综合畜牧兽医防疫工作制度和管理体系,不断增强防疫工作的规范性,贯彻落实防疫工作。在具体工作中,还需要相应部门能相互配合,建立更加全面立体的防疫管理战线,综合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解决和优化,有效提升基层畜牧兽医防疫的工作水平,实现我国畜牧兽医防疫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

4结语

总之,通过加强畜牧兽医动物防疫等相关工作,能有效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提升公共卫生工作整体水平。在防疫工作开展过程中,要综合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创新,综合使用新的技术和方法,提升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质量,有效带动我国畜牧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咏梅.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重要性及对策[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14):122-123.

[2]臧臣学.基层畜牧兽医防疫重要性及对策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8(5):117.

第8篇:畜牧行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绿色;畜牧;养殖技术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代,畜牧养殖业的规模逐渐扩大,并取得了较大成就。要想使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积极探索、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保证畜牧产品的安全性,同时提高畜牧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重要意义

新时期,绿色环保发展已经成为衡量各个行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只有积极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才能提高畜牧产品质量,提升养殖户的经济收益,符合市场的需要。首先,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可以保证畜牧产品质量安全。当下,食品安全已经成了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人们更加倾向于选择绿色、无污染的食品。大力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使养殖户采用科学合理的养殖方法,才能有效降低畜牧产品中的各类药物残留,保证畜牧产品安全,从而提升畜牧养殖的综合质量和经济效益。其次,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污染。该技术更加符合当今时代绿色环保理念的要求,该技术中的无害化处理方式,可以降低畜牧养殖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合乎畜牧养殖市场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必须加强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推动我国畜牧养殖行业朝着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1]。

2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具体方法

2.1加大绿色养殖观念的宣传力度

绿色畜牧养殖是在绿色观念引导下进行的畜牧养殖活动,它依靠绿色环保理念,给食品的安全性和人们的生命健康提供切实的保证。传统养殖法缺乏科学性,造成食品安全隐患较为突出。想要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先要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绿色养殖观念,同时明确定位市场方向,改进养殖技术。另外,也需要防止药物滥用。养殖业工作人员应该在日常行为中严格执行绿色理念。有的养殖户仍然采取传统方法开展畜牧养殖,主要是因为其不能适应新技术。所以,相关部门应该积极承担向这部分养殖户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重要使命,采用宣传与教育等方式,使养殖户从内心深处真正认识和理解绿色畜牧养殖技术[2]。

第9篇:畜牧行业发展范文

会议认为,现代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启动运行近5年来,各体系的专家和团队成员紧紧围绕畜牧业发展的核心任务,积极开展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突出表现在“四个一”:建立了一支稳定的专家队伍,“技术问题找体系、关键问题找首席”已经成为行业管理部门和畜牧业企业的共识。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性发展难题,制定形成了主要畜种的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规程,研究提出行业发展趋势和政策建议并积极争取支持。培养了一批管用的技术人才,通过广泛深入的技术培训,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科技人才。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密切了科研推广与产业的直接联系,初步改变了以往产学研推脱节的局面。

会议指出,“十一五”以来,我国畜牧业科技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畜牧兽医领域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的成果35项,其中技术发明二等奖6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9项;此外,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接近500项。“十一五”期间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比“十五”期间提高3个百分点。在重大关键领域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苏淮猪等18个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和中苜4号等17个牧草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突破了赖氨酸、维生素A等饲料添加剂的产业化生产技术。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方面取得新成效。商品猪出栏日龄缩短了5~10 d,能繁母猪年均多产1.5头仔猪;全国奶牛成年母牛单产提高约10%,肉牛个体生产能力提高15%以上,草原鼠害虫害生物防治比例分别超过80%和50%。

会议强调,虽然我国畜牧科技进步取得了不小成效,但与国家目标、行业需求和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当前,重点要做好四方面的工作。一要结合实际科学规划,进一步明确畜牧业科技进步的思路和顶层设计。要坚持长短结合,研究制定畜牧业科技发展的长期战略和中期规划,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畜牧业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路径设计。二要继续完善科研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强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持续强化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优势科技资源组合模式,探索体系间的联合和合作模式。组织体系专家立足服务产业发展开展联合攻关,在研究水平、研究类型、研究过程和研究协作等方面,引导专家们做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单一技术和集成技术、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岗位工作和体系协作的有机结合。三要强化政策引导和激励,进一步推进企业加快技术创新。通过制定出台“畜禽种业振兴科技创新工程”等综合性行动计划,构建畜牧企业技术创新大联合机制,引导各相关企业拿出各自的优势资源和技术力量,与国家投入相结合,实现大范围整合和整体推进,加快提升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四要逐步健全产学研推衔接机制,加快先进技术成果推广应用。继续推进基层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和建设,着力推动基层技术推广条件和能力提升。引导和支持建立新型畜牧业技术推广社会化服务组织,实现畜牧业技术推广队伍多元化、技术服务社会化、推广形式多样化,探索运行机制市场化好的做法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