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专业的应用范文

计算机专业的应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专业的应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专业的应用

第1篇:计算机专业的应用范文

Abstract: MOOC has become the product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in the era of "Internet +", it promotes the application of network technology in the information teaching. Through expounding the related content of MOOC,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of applying MOOC resources in the computer specialty teaching under credit system, further expounds the cold and hot orientation of computer specialty under MOOC and credit system, computer course orientation of international MOOC and "China MOOC", the practice orientation of taking MOOC in the credit system and a series of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关键词:MOOC;专业教学;完全学分制

Key words: MOOC;professional teaching;completecredit system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1-0184-03

0 引言

自2011年以来,已有超过16万人通过MOOC平台参与索恩和彼得・诺威格所创设的人工智能课程。并不是所有的网络学习课程都叫MOOC课程,这种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成功实现了一种高端知识的交换,并在2012年席卷中国,对中国式的教育产生重大变革,较之于以往的网络教学模式,人们更加关注技术对教育的革新,对教育理念、体制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化。

然而,从MOOC创设的第一门课程人工智能可见,其对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影响更为深刻,但是,由计算机网络开放平台反思计算机专业课程自身建设与教学发展模式的研究甚少。纵观MOOC课程所具有的工具资源多元化、易用性、受众广、课程参与自主性高等优点,它需要一种更为灵活的学分制来适应计算机专业教育。对于计算机专业教育而言,学分制具有灵活、创新激励、尊重主体等特点,从这一意义上讲,学分制更有利于MOOC应用于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发展与创新教学模式。

1 MOOC的发展历程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源于美国硅谷在线学习,在2012年曾被《纽约时报》评为横跨IT和教育界的一个革命性事件,分别由Coursera,Udacity和EdX三大公司领衔,只要通过简单三步(登录MOOC网站-注册-选课)选择,就可以免费、自主、开放地享受来自于由斯坦福、哈佛、MIT等世界级顶尖名校的视频课程,并可获得世界常青藤名校的结课证书。

2012年“慕课”元年开启了MOOC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创新之举,国内外的MOOC平台在国内如雨后出笋般发展,与高校结下了联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先后加入EdX平台,复旦大学等也加入了Coursera平台共建全球在线课程网络。

2 学分制的概述

1871年,学分制最初出现在哈佛大学,查尔斯・W艾略特校长实行自由学分制。现行学分制大多建立在选课制的基础上,将总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学分管理制度,按照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中各门课程及教学环节的学时量,确定每门课程的学分。同时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课选教师的权利,以求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实现学生的个性与全面发展。

当前,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实行的学分制还不够“完全”,由于每间学校选课制度的弹性程度不一,又可分为完全学分制与不完全学分制,前者允许学生跨地区、跨学校、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跨年级选课,规定各类课程的比例,以及准予学生毕业的最低总学分。实质意义的完全学分制是以现代学分制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打破区域、地方、学校、班级界限,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资源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机制。后者主要基于班级授课制、学年制下的学分制,或者将学分制作为一种选课补充。实施的对象以及跨度不完全,例如部分院校以大一刚入学的学生为学分制改革对象或以大四即将毕业学生作为学分制改革对象。

3 学分制下MOOC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MOOC课程资源发起者是世界顶尖大学名师授课,Udacity 的课程主要联合Google或者微软等公司共同创设,面向全世界有学习需求的学习群体,以网络平台为学习交互社区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慕”名而“课”。相较于教师的学位和履历,它们更看重的是教师的教学水平,正如史蒂芬斯博士认为,Udacity与Coursera等提供大学课程的竞争者的不同之处是Udacity始终追求实际应用。

MOOC发端于计算机人工智能课程,与高校工科的计算机专业课结合尤其密切。在计算机课程设计中以实验教学为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Udacity的创始人、原斯坦福大学计算机教授塞巴斯蒂安・特隆(Sebastian Thrun)创设的课程为计算机科学、开设的机器学习、计算神经学等,为程序员、数据分析师,设计未来的机器人提供学习交互平台,倾向实际应用,强调寓教于练比寓教于听更为有意义。

在今年3,4月份,EdX先后与微软、谷歌和Instagram合作,与一线工程师合推6门程序开发类的技术课程,其内容涉猎IT技能的学习,包括云端、移动开发类及编程语言类的课程。引入一线企业资源,MOOC致力于打造质优的科技职场教育。目前,据不完全统计,Coursera平台的计算机类课程共约200多门(其中包含Computer Science与Data Analysis & Statistics);EdX与Udacity平台的课程约80多门。(图1)

总的来说,MOOC课程发端于人工智能课程,覆盖计算机科学与数据结构等多门核心课程,从课程构思到实现,已满足超过16万以上的学习者需求,并实现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向微软、谷歌和Instagram顶层工程师学习开源技术的梦想。由此可见,MOOC应用于计算机专业教学符合教育发展规律与人的发展需求。

4 学分制下MOOC应用于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思考

4.1 MOOC与学分制下计算机专业冷热取向

MOOC来了,我们能做什么?国际MOOC课程的出现进一步推动国内弹性学分制与不完全学分制改革的步履,现行的学分制改革又导致了其他专业与计算机专业出现“冷热两重天”,针对计算机中的冷门专业,如硬件专业等,部份院校采取创新激励机制,鼓励院系内化强质建设专业,将经费直接与选课学生数量挂钩。有的院校采取直接停招该专业,开辟新专业,从以人为本与对学生负责的态度,绝不为保留专业设置而硬性学生选课。相对于学校较热门的软件工程专业、动漫、数字媒体、影视处理、电子商务等专业就扩大规模,广建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开发国内MOOC课程、掌上MOOC课程、创建工作室、或企业项目驻校等方法搞活专业,提高质量办校的标准。

全球在线开放网络课程的出现创新了传统教育环境,不仅影响了教学的内容、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环境,而且注重课堂的交互与答疑环节。面对国际计算机类MOOC课程的出现,我们不仅要关注技术的开源学习,更多的是技术背后的思想,于是,我们需要考虑面向网络平台学习环境如何优化计算机专业课程与教学;如何使学分制下计算机专业的选课与MOOC交叉研究的教与学成为可能,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国际MOOC与“中国MOOC”的计算机课程取向

当互联网学习平台与教育结盟,继微课以来,MOOC再一次拍打高校大门。与传统大学的“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责任与使命是相符的,在大数据时代下,分享知识与文化传承是一脉相承,基于网络平台的文化传承将成为大学的使命,高等教育将向全球开放,服务并满足广泛人群,而不是佼佼者的专利。

MOOC在国内的蓬勃发展,与高校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在国际MOOC浪潮的驱动下,中国的高校将面临诸如如何创设属于“中国MOOC”的计算机类专业课程而不是“在中国的MOOC”课程,中国计算机专业CEO式的教师队伍改革等挑战,早在2013年底,清华大学与上海交大相继推出国内高校版MOOC平台学堂在线与好大学在线。据不完全统计,国际Coursera平台的MOOC编程类课程数量较多,其次是EdX与Udacity平台的编程类课程。国内MOOC计算机课程发展滞后,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一方面要求国内一流大学不断地借鉴国际MOOC课程组织与开发的做法,创新国内MOOC式的计算机编程类课程,提高国内MOOC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质量以及社会认可度。另一方面需要国内的教学团队自省,在国际MOOC计算机类课程的影响下,面对未来的课堂,教师要比学生学的快、学的更多,才能在国际与国内MOOC课程改革浪潮中获得一杯羹。

4.3 MOOC计入计算机专业学分制的取向

鉴于民间的争取与政策的扶持,MOOC得到了顶层设计的指引,最终正式以政策形式出现在《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管理的意见》(粤教高〔2014〕5号)中,《意见》明确指出未来高校将对幕课等互联网学习平台的学分互认。并鼓励大学将MOOC引入日常教学,接受外校或网上的MOOC课程作为有学分的通选课。未来广东的大学将推行“完全学分制”,学生通过修满特定学分可以提前毕业或延期毕业等。

在2015年教育部工作要点中首次强调“加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力度,加强高校MOOC建设、使用和管理”。学生可以用MOOC的学分抵大学学分,MOOC区别网络公开课的特点之一就是它建立了一套完全基于互联网的评估体系,根据评估系统授予证书。

然而,并不是所有大学都接受这种认证方式,以下结合计算机专业课程实践性的特质,总结了学分制下MOOC计入计算机专业学分的几点思考:

①在获取MOOC证书的前提下,MOOC认证可换成大学学分,转变而成把MOOC作为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的一部分,最后通过线下考试来认证本校学分。

②在获取MOOC证书的前提下,MOOC认证可换成大学学分,转变成以计算机学科课程设计的形式,或以项目的形式提供作品以及报告,学校组织专业人士评定学分。

③在未获取MOOC证书的前提下,以计算机学科课程考试或考核的方式,通过最终试卷成绩评定学分。

④在未获取MOOC证书的前提下,通过工作室创作,以项目作品的形式参与学校专业评定学分。

根据Coursera的数据显示,在2014年在该平台上注册的中国用户已达65万人,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开始利用MOOC提前学学课程,MOOC作为新型教育模式为90或95后的学习者带来前所未有的帮助和机遇。MOOC课程的存在价值,不仅表现在能把一堂课的影响范围覆盖到全球的学习者,还表现在能聚合全球计算机顶尖资源(微软与谷歌)的能量。

5 总结

互联网让MOOC走的更远,MOOC变革了网络教学方式与平台交互思考方式,深刻地影响了受教育者的学习全过程,学生可以免费地享有学习国际或国内MOOC课程的权利。时至今日,正如E-learning一样,MOOC也将面临许多挑战,实践表明,MOOC课程的介入较好地提升了学生选课与学习的积极性,给教师的教学创新带来了许多动力。传统教育下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大多被认为是“主流”,而国际MOOC形式的教学则被定义为“支流”,在完全学分制的强势下,支流与主流如何同步齐驱,风雨兼程,则需要各大学的计算机专业重新定位发展新常态。

参考文献:

[1]http:///course/157/Algorithms--Design-and-Analysis--Part-1/.

[2]在线教育公司Coursera获4300万美元B轮融资[N].创投时报.

[3]慕课崛起,大学的未来在网络?[EB/OL].MOOC学院.2014-08-15.

[4]果壳姬十三.越来越多中学生利用MOOC学学课程[EB/OL].中国科技网.2014-9-15.

第2篇:计算机专业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微课应用

1关于微课的概述

1.1什么是微课

微课是当前教学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是以当前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为依据,将教师的教学过程记录成为视频教学的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微课不仅是在形式上面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而且其还包含了更多的辅教学资源,微课的内容贯穿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从教学设计到教学评价,从教学重点到知识巩固练习全部都囊括其中,其为学生的学习打造了一个完全且具有主体化的教学结构和体系,帮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在学习中的漏洞并及时进行有效弥补。

1.2关于微课的特点分析

第一,主题小而精,针对性强。在高校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微课教学时间一般都控制在10min左右,而在这么短时间内教师所有的讲解基本上都是围绕一个特定的知识点来进行的,每一个微课视频都有着非常清楚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更是非常明显,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自主选择,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作用。第二,时间短,效率高。微课教学的时间是非常短的,这也是其深受大学生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微信这一教学模式精准地掌握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其本质上是碎片化的学习方式,既能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又不会让大学生产生反感情绪。通常情况下,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来确定微课的时间,一般会安排在5~10min之间,学生们在课下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或者闲散时间来随时随地学习。

1.3教学功能完善

微课应用的是当前最先进的网络应用技术,其虽然需要一定的软硬件的支持,但是成本是比较低的,其制作过程也不是很复杂。但是,微课却借助网络力量实现了对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其包含着非常多的知识点,覆盖了学生学习需求的方方面面。

2当前高校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2.1计算机专业学生不重视英语

根据笔者的了解,当前绝大多数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并不是很看重英语知识的学习,他们将更多的学习精力还是放在了计算机本业的课程上面,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计算机专业和英语学习的紧密联系,也没有意识到如果英语学习不好很容易会影响到他们计算机专业的学习,英语知识的短缺很可能成为他们未来计算机事业发展的掣肘因素。

2.2英语成绩两极化,学习水平参差不齐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A级英语通过率是大约是50%,而英语四级通过率却只有5%。一些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英语成绩是很高的,而且对英语学习也抱有非常高的学习兴趣,而成绩一般或者较差的学生英语成绩则是非常差,甚至会有部分学生英语考试成绩达不到及格线。

2.3高校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安排并不合理

根据笔者的调查和了解,发现很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虽然也都安排了相关英语课程,但是在课程时间安排上面却并不合理,很多院校将英语课程安排在了二年级的一个需求,有的是第一学期,有的是第二学期。这就导致大二学生们需要用英语去重新温故大一学过的知识,那必然会遇到要学习没有学过的专业知识的尴尬局面,这就大大增加了大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难度,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

2.4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很多高校计算机专业的英语教学工作都是由英语水平比较高的计算机专业教师或者计算机水平比较低的英语教师来完成,同时兼具英语和计算机专业水平的教师非常少,这也是当前高校亟待解决的一个棘手问题。要想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就必须要重视优质教师的引进和培养。

3微课在高校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3.1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其实,在大学阶段特别是英语专业的英语课程教学过程当中,关于英语语法的重视程度已经越来越低了。大学四六级英语考试更多的还是考察大学生的英语词汇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英语语法就不重要了,它只是被其他形式隐藏起来了,英语语法始终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基础。在计算机专业的英语教学中,其虽然也会涉及到大众英语内容的教学,但是其还是有一定侧重点的,越高年级的学生会越偏向于计算机领域,会涉及到更多的计算机专业术语的学习。专业术语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而要掌握这类难点知识最基础的工作还是要学好基本语法。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在微课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英语语法知识点,把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可能会应用到的对话做成视频教学的内容,然后再就对话中存在的语法来进行重点讲解,这是加强计算机专业学生英语语法功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3.2在英语专业词汇中的应用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会将学习的重心放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上面,学校也会将课程时间安排的比重倾向于计算机专业课程,这就使得学生能够在学校英语课堂中学习的时间并不是很多。现在很多学生所掌握的英语词汇并不能够满足于日常的交流和考试的需求。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应用在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英语词汇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将更多的英语词汇制作成为视频,在视频中有针对性地介绍和讲解词汇的具体使用范围,也会就与该词汇相关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等进行相关讲解,这对于学生深入且全面地了解英语单词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作用,而且微课的优势之一就在于其可以反复观看和学习,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来自主决定观看视频的次数,直到确保自己学会为止。

3.3在英语文化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与英语专业的学生不同,他们对西方英语文化和发展背景并不是很了解,甚至因为一些不了解或者理解不到位而出现认知上面的偏差,而且他们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兴致也不是很高。但是,要想学好英语,就必须要更深入地去认识和探究英语文化。微课的出现有效改变了计算机专业英语文化教学的模式,其不再是教师干燥无味地、单一地进行讲解,而是通过微课视频的方式来进行,也可以让学生们观看带有英语文化的电影或者相关视频,然后鼓励学生们提出问题,教师再针对学生的问题来一一进行解答。

第3篇:计算机专业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微课;计算机专业

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微课得到了探索与应用,促进了信息化教学改革。微课以独特的特点与优势逐渐改变了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课前预习、课中助学、课后巩固与评价的有效载体,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与交流的环境,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有效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如何把微课有效引入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课堂教学中,是我们职教人多年来一直不断探索的问题。我们课题研究小组于2016年9月特开设了2016级计算机专业微课教学实验班,以此来探究微课制作的方法及教学应用的有效途径,调查分析微课教学应用的效果与存在的问题,以期推进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一、“互联网+”时代的微课和教学的特点

(一)“互联网+”时代的微课

“互联网+”时代下,微课的最大特点是短小精悍,易于网络移动终端的传输与分享。教学题材比较微小,一般是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主题突出,目标明确。以5~8分钟的教学视频为核心,加上微课件、微练习、微评价、微反馈等构成了微课学习资源集。微课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学习群体,不同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有利于自主性学习、移动式学习、个性化学习。

(二)“互联网+”时代的教学

“互联网+”时代下,智慧教室、云课堂、数字化学习空间、在线教学工具等新技术和新理念融入了课堂教学,促进了教学改革与创新。“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日趋融合的产物,它促进教学技术更加智能化,教学手段更富媒体化,互联网智能终端与课堂教学能够深度融合。师生关系更加平等和谐,教师可以借助智慧教室“导学”,利用云课堂“助学”,通过大数据“诊学”。促使学习更加泛在化、碎片化、个性化、可移动化。营造一种“人人可以学习,处处可以学习,时时可以学习”的新形态[1]。

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微课制作

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微课一般包括课前预习类、新课导入类、课中助学类、实操导学类、实训演示类、巩固练习类、课外拓展类、学习评价类等[2]。制作出精良的微课作品,才能确保微课在教学应用中产生积极的效果。微课的制作首先要确定选题,然后进行教学设计,接下来进入关键环节,即视频录制及后期制作,最后是成果测试与教学反思。其中,微课视频的录制是整个微课制作过程的核心,目前,微视频的录制有多种方式可以实现。第一,利用微摄像工具录制。比如,智能手机、iPAD、QQ摄像头、DV摄像机等,都可以作为我们录制微课的摄像工具,再加上一台多媒体电脑,一打白纸,几只颜色各异的水彩笔。这样,我们可以在白纸上一边讲解,一边书写,一边录制。然后再把拍摄到的视频通过软件进行编辑,添加字幕、图表、动画、课件、习题等相应的教学资源,并进一步美化,便形成了微课程视频。这种微视频的录制方式主要用于对计算机专业课程知识难点的突破讲解中,比如,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计算机的数制与编码、程序设计语言等知识难点的突破讲解中。第二,利用专业数码摄像机录制。对于计算机专业实训操作演示类的微视频,我们需要专业的数码摄像机、电子白板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在实训室里借助相应的设备和工具来完成视频录制。教师一边实训演示,一边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讲解,摄像机全程实况记录,然后将微视频编辑与美化,配置相应的教学资源,便形成了微课程。比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主板拆卸与安装的实操演示,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双绞线的制作、线槽的铺设等实操演示都适合采用这种微课录制方式。第三,利用录屏软件录制。目前,比较常用的录屏软件有:微讲师(MicroLecturer)、CamtasiaStudio、eCourseMaker、Screencast-O-Matic、屏幕录像专家等,教师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习惯来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微课录屏软件。这种方式相对简单,设计好教案、制作好PPT课件、搜集好多媒体素材后便可以打开录屏软件,一边操作讲解,一边进行屏幕录制。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不断地嵌入动画、图片等多媒体素材,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专业软件类的课程大多数以实操为主,非常适合这种录制方式,比如办公软件应用、Flash设计、图形图像处理、网页三剑客等课程。

三、微课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一)在课前预习中引入微课

教师把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重难点与操作技巧制2017年9月做成微课,然后整理上传到数字化学习空间。学生利用晚修时间通过智能手机进入微课学习空间观看微课进行预习,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遇到问题还可以在线跟同学、教师进行交流、探讨。教师也可以在微课学习空间里引导学生预习,督促学生完成课前任务[3]。例如,在讲授Flash的补间动画操作技能时,提前一个周通过录屏软件录制操作过程并配以动画、声音、字幕制作成微课,然后,上传到我们利用微信公众号设计的数字化学习空间。晚修时间,下班辅导的任课教师督促学生通过微课完成课前预习任务:观看视频、查找素材、思考问题、交流互动等。

(二)在新课导入中引入微课

新课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在传统的新课导入中,教师往往以口述引导为主,辅助任务式引导,这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将微课作为新课的导入,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微课是以视频、动画、音频等富媒体形式展现一些新颖的问题,更加直观、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求知欲[4]。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网络基础的“数模转换”时,我们制作了一个微课来导入新课。以Flas的形式,模拟两个同学QQ语音通话的过程来展示数据是如何进行转换的,学生通过观看微课中形象的动画,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三)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微课

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大多以实操为主,有些实操项目相对比较复杂,学生往往学了后面而忘前面。因此,对于一些比较繁杂的项目,我们把它分解成多个小任务,再将每个任务分割成多个操作步骤。然后把几个步骤或一个任务制作成微课。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微课按步骤地进行分任务的学习与实操练习,而且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来调整微课的播放进度,边学边做。遇到困难可以在现场请教同学或教师,还可以把问题上传到微课学习空间,让同学、教师一起探讨解决。例如,在讲授计算机主板拆卸时,我们把整个实操项目分解成多个小任务并拍摄成微课。包括主板与外设连线和跳线的拆卸、内存条的拆卸、CPU及散热风扇的拆卸及配套练习与拓展等六个微课,然后整理上传到微课学习空间。课前,学生通过微课进行必要的预习,完成课前任务。在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网络智能终端一边观看微课,一边实操训练。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和技能操作进度来进行微课学习,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体现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个性学习及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大大提高了整体的教学效果。

(四)在学习评价中引入微课

把微课引入学习评价中,让评价更加多元化,更加科学合理,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到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以讲授“三亚天涯海角宣传海报”为例,我们把微课和相配套的学习资料上传到学习空间。课前,要求学生通过微课进行预习,完成课前任务,进而考核学生的自主学习态度和能力。课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探究学习,边观看微课边实操练习,并通过微课空间分享问题与经验,以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课后,学生把自己的海报作品上传到微课学习空间,让同学、教师一起来评价,指出每一幅作品的优点与不足。这种引入微课的数字化的评价体系,更能挖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力。

四、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反馈

(一)教师对使用微课教学的反馈

虽然微课在教学中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以“微”见长,能够更好地融入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然而,根据我们对海南省17所中职学校356名计算机专业教师的问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教师基本了解微课,也有32.3%教师用过微课,但只有18.3%的教师经常制作和使用微课。计算机专业教师对微课的制作与应用本来在技术上是很有优势的,但从教师使用微课教学的反馈来看,还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有待于研究及解决。比如,适合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的微课资源缺乏;各中职学校制作微课的软硬件环境还不完善;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任务和班主任工作比较繁重,很难抽出充足的时间来设计与制作微课;还有小部分教师不愿意接受信息化教育的新观念和新技术[5]。

(二)学生对使用微课学习的反馈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微课教学实验,我们发现我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基本上认可微课教学,他们认为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来制作有针对性的微课十分有必要,大部分学生也愿意通过微课这种新颖的教学形式来辅助学习。调查显示,我校微课教学实验班的学生当中,有68.5%的学生能自觉地使用微课来进行课前预习,并完成课前任务;89.6%的学生在课中使用微课来助学,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的实操课或实训课,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一边观看微课,一边实操训练,而且可以随机调整微课视频的进度,暂停或重放;86.2%的学生在课后使用微课来对知识和技能的巩固与拓展,以及课后的学习成果评价。总之,“互联网+”时代,微课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以微见著的特点及生动、有趣、可碎片化学习、可移动式学习、可个性化学习的优势赢得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认可。但是,微课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这需要全体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断实践与探索,不断完善微课教学模式,进而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解读:政府报告中的“互联网+”是什么[EB/OL].(2015-04-01)[2017-07-23].

[2]全丽莉.微课程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6(12):169-172.

[3]刘秀敏.关于慕课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3):78.

[4]周青政.微课程的内涵、特征及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11):56.

第4篇:计算机专业的应用范文

分析了当前测控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现状及重要性。阐述了按照“重视基础,加强实践,突出应用能力”的原则进行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积极开展多渠道多方面进行应用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并通过教学内容的更新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保持应用能力培养的“先进性”和可持续性,才能不断为社会输送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计算机教育;应用能力;教学改革

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是仪器科学与技术和控制科学与技术交叉融合而形成的综合性学科,该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学生专业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当今信息时代,是从事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利用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提高的有利契机,摸索出了一套提高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运作模式,这套模式的核心应该是,基于产学研的密切结合,通过本专业计算机各相关课程教学时数及教学内容的合理设置,强化学生和教师的参与性、教学内容的工程应用性和先进性,着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测控系统的设计能力和计算机技术工程应用能力,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达到提高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最终目的。

1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状况

当前,高校对于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培养已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规范的体系,但在一般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定位上还存在不同意见,尤其是像测控专业这样工科专业中对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相对特殊的学科,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定位还有待厘清,因而导致了在课程设置、教学实践、能力评价等培养环节上的有所欠缺。主要体现在:目前计算机相关课程设置及教学环节中还存在进一步有机衔接的问题,需要抓住关键要素,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思路。通过自身以及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国内高校同行的学习和交流,进一步清晰思路,把握问题关键,提出围绕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合理设置课程的基本框架。如何将教学环节与生产科研企业的工作有机结合,以适合的工程实践性技术课题引入教学内容,并进一步引导相关课程的设置,具体包括:1)合理安排教学计划与内容合理安排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教学计划与内容,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2)选定适合的合作企业,将工程实践性技术课题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工程实践性技术课题是锻炼和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3)改进理论教学手段和方法及时鼓励与准确引导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计算机及相关应用系统设计制作竞赛,在工程实践中消化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使学生今后较快的适应本专业的工程实践活动。4)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培养专业技能,具有不可替代重要作用。目前,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本科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国内外差别很大,国内各高校由于教学科研实力及培养学生类型的差别,也都不尽相同。例如,有资料表明英国Cranfield大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结合导师的研究,更多具有尝试性、研究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与发挥。在美国,研究型大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美国研究型大学根据其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有机衔接的特点,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业精神,作为美国本科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重点发展学生智力与思维水平,形成交流信息与思想的技能,培养研究与发现的兴趣。建立基于研究的学习模式,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挖掘自身的潜能,为学生未来学术或职业发展培养分析与研究能力。本科生参与科研的方式主要有:一是本科生参加以教师为主的课题研究小组,担任课题研究助理;二是自行提出研究性项目或创造性设计。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开展研究。学校为此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本科生参加科研,成立专门机构负责管理与组织本科生科研活动。此外,学生还独立创办学术性杂志,供本科学生发表科研成果。同时,鼓励本科生在校期间参加创业活动,培养学生敢于冒险与承担风险的企业家精神,为学生毕业后创办产业奠定基础。我国在校大学生同世界发达地区比较更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缺少的主要是动手能力和创造性。这也与我国的文化传统有关。从民族整体性格上看,中国人爱面子,害怕失败,不愿尝试,做事侧重于在理论上研究,实践比较缺乏。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更直接面对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的迫切需求。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对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毕业生来说,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及计算机测控应用系统的设计能力,无疑在今后的激烈竞争环境中,占据较为有利的地位。

1.2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信号采集与适时反馈控制是当前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主要技术手段,进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运用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缜密、全面、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设计思维方式。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共事能力,并且在此阶段培养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2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基本措施

2.1从计算机相关课程体系设置,形成有效整合课程体系的设置,主要由培养目标拉动。要培养测控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这一具体培养目标,并且兼顾考虑学生将来进一步深造的需求,从专业基础课到专业课中,以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及系统设计计算机控制技术为主干,各课程课时分配,内容安排应该各有侧重,突出实践环节。整合计算机信息基础、计算机语言(C)、虚拟仪器技术、控制工程基础等课程中讲授。从而建立起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合理设置课程的基本框架。

2.2从课程实践环节入手,突出体现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培养。测控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主要体现在应用计算机或单片机系统设计或制作嵌入式测控系统或装置,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动手实践能力不可偏废。这就要求以理论教学为基础,通过课程内实验逐步强化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并同时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进一步通过精密仪器仪表课程设计、单片机课程设计和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等相关实践环节中突出体现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培养。最终通过毕业设计环节,得到升华与提高。

2.3注重全面综合专业素质的培养将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融合在电子工程基本分析与应用能力、工业产品质量检测,现代仪器仪表和测控技术装备的应用、维护和管理能力、过程质量控制,质量工程系统设计、开发、实施与管理能力、现代测控系统的集成、设计、开发与应用能力的培养中,使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2.4为其他专业能力的培养方法提供借鉴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是多方面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为电子工程基本分析与应用能力、工业产品质量检测,现代仪器仪表和测控技术装备的应用、维护和管理能力、过程质量控制,质量工程系统设计、开发、实施与管理能力、现代测控系统的集成、设计、开发与应用能力等其他专业能力的培养,提供方法与借鉴。

3利用多渠道引导学生自我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参加各级乃至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各类专业赛事,组织和参加校内电子或计算机类学生社团、协会等多种形式,这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良好途径。利用网络技术,设立相关课程与实践活动的交流平台,师生间已经同学间可以通过这一平台交流,解决学生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吸取新的知识、新的思路和新的信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另外,通过改进考核方式,增加实践环节在考核中所占的分量,鼓励学生灵活有效地掌握知识,摒除死记硬背,机械地学习之恶习。这也是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

4结束语

总之,按照“重视基础,加强实践,突出应用能力”的原则进行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积极开展多渠道多方面进行应用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并通过教学内容的更新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保持应用能力培养的“先进性”和可持续性,才能不断为社会输送符合时代要求的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一个值得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事实证明,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针对学生具体情况的变化,不断改进教学思维、模式、内容和方法,以适应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就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利娜.注重加强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30(2):60-61.

第5篇:计算机专业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CALL;计算机专业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8)09-11758-02

CALL in Computer English Course

ZHAO Kai-rui

(Shenzhen Longg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School, Shenzhen 518172, China)

Abstract: CALL stands for Computer Aided Language Learning. It can realize the shift from "teacher centered" to "student centered". English is computer's core language, so, CALL should be widely used and it will have many advantages in Computer English course.

Key words: CALL; Computer English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将来大多直接进入职业领域,其技能特点重在操作。计算机的核心语言是英语,计算机领域的熟练技工,需要能够理解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出现的屏幕提示信息;中国加入WTO,与国外的交流日益加强,从世界各地引进大量先进技术和机器设备,也有面向技工的各种出国培训,技工又要有继续学习的能力,所以他们要有阅读并理解计算机英文说明书以及科普文章的能力;学生将来也有可能进入外资或合资企业,他们还要有简单的有关计算机的英文交谈能力。另外,学生在学习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英语这个拦路虎。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设置,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为学生操作计算机以及学习专业课程扫除障碍,为以后进入职业领域或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但由于大多数中职生基础英语薄弱,学习被动,尝试将CALL(Computer Aided Language Learning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模式应用于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达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1 引导学生在使用单机的过程中自觉地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

1.1 通过计算机硬件上的标识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

在计算机的世界,英语无处不在:主机箱上电源开关按钮旁标记有“POWER”(电源),重新启动按扭旁有“RESET”(重启);作为计算机操作员向电脑输入数据的主要设备-键盘,上面更是遍布英语单词或单词的缩写:Caps Lock大小写转换键,且有相应的指示灯,灯下同样标有“Caps Lock”。Cap代表capital有大写字母之意;Esc退出键;Backspace退格键;Delete删除键;Print screen键是一个拷贝屏幕键,通过它可以迅速抓取当前屏幕;Scroll lock是早期DOS系统下在文字处理中滚屏锁定功能,现在用的少了;Pause暂停键,编程时用的多一些,用于强制退出;Insert 插入键;Ctrl代表control(控制),Alt代表Alternate(轮流),这些都是最常用的功能键。键与键的组合又有新的用途。如Ctrl、Alt、Delete三键组合用于调出Windows任务管理器。学生在操作计算机时,结合键的功能,记忆这些术语,是水到渠成的事。

1.2 通过屏幕英语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

当我们打开计算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英文:启动系统时的提示“Boot from CD”(从光盘启动);进入BIOS设置的提示“press DEL to enter set up”等。这些屏幕上显示的英文就是屏幕英语了。当非系统软盘滞留软驱“NON-system disk or disk error Replace and strike any key when ready”(操作系统不同屏幕英语稍有区别)或非正常关机时,重启电脑也会有磁盘扫描的英文提示;BIOS的设置也是英文界面。屏幕英语出现在特定的情况下,有特定的含义,结合其出现的情形理解记忆,也是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有效途径。

1.3 通过使用原版软件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

计算机软件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而这些技术大多来源于英语国家,我们在引进这些技术时往往受到语言障碍的制约,严重影响到对新技术的理解和消化。首先编程本身就依赖于英语,虽然现在技术的发展,可以使得某些开发工具在变量名和字段名中支持中文,但还未发现能够完全使用中文的编程语句。其次,软件开发中的技术文档和资料大都是来自英文,即使有翻译好的,不是晦涩难懂,就是译法混乱,有时候同一个软件不同版本对相同的术语翻译的都不同。例如Flash菜单栏Insert下拉式选项中”new symbol”汉化的过程中被翻译成“新建元件”,而学生对“元件”一词,基本上没什么认识,如果翻译成“符号”,或许更精准。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这就是等待译文会严重影响我们掌握新技术的时间。因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必要具备使用原版英文软件的能力,才能更好的把握其含义,跟上新技术更新的步伐。在使用原版英文软件的过程中,也更容易掌握各种计算机专业术语。这也是CALL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1.4 通过编程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

学生在学习专业课如Flash,VB,Dreamweaver等的过程中,难免遇到简单的编程,而计算机编程语言,也是计算机专业英语的一部分。学生在编程过程中学习涉及到的函数、经典算法里的计算机英语,并可学以致用,事半功倍。

2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

2.1 使用搜索引擎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使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分享学习资源成为可能。网络上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资源是丰富的,借助搜索引擎,搜索可用资源,可以起到对现有学习资源的一个补充、更新。如可以用搜索引擎搜索《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课件;学生想对某一术语作进一步了解,也可以利用关键词查阅针对该术语的精准描述。另外,有些搜索引擎如Google带内置语言工具,可以将查阅到的英文文献在线翻译。

2.2 使用Blog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

Blog一词本起源于web-log(意思是“网上日志”),到今天,Blog已经从很粗略的网页式的个人札记转变成具有多样特性的文章的集结。Blog无形中成为了个人知识管理的微型系统,这是一个和个人的网络身份挂钩的虚拟社区,它对我们的学习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是师生互动的一个很好的平台。教师将教学信息(教案、课堂后记等)整理、发表在Blog上,成为大家都能阅读的文字,既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反思习惯的形成,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增强学生的平等意识。

3 教师开发教学课件、交互式学习软件应用于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

课件(courseware)作为一种辅助教学资源,是在―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映某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目前市场上,适合于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课件很难找到。

任教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老师同时也是计算机专业课老师,可以很好地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制作通用性、交互性强的教学演示课件。课件的开发可以选用Authorware作为基本开发平台,兼顾使用Flash、Visual basic、Photoshop等软件。教师利用图文并茂的课件展示教材内容,在演示效果上采取按讲课思路逐步推进的方式,也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还可自行开发交互式学习软件,尝试用“菜单”选择形式和各种图形界面让用户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允许用户随时结束和退出,使整个课件控制性能良好,操作方便。便于学生使用课件自主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

CALL应用于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由于科任教师具备自身开发软件的能力,可以使课件内容以及形式更灵活多样。同时,通过计算机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更是理所当然的事,硬件标示、屏幕英语等本身就是专业英语重要的内容组成部分。总而,CALL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王泰. 计算机专业英语[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 周富强. 论CALL中教师面临的障碍[J].外语教学,2001(3).

第6篇:计算机专业的应用范文

高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热门与紧俏到日前的招生与就业困难,其中的变化很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作深刻的反思。长期以来,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以一专多能的专业定位培养计算机方面的人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导致计算机应用专业举步维艰。以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中有近90%的学生毕业后没有从事计算机行业,绝大多数毕业生走上社会后需通过其他的社会实践或学习才能获得工作。学校的生源质量及人数也都在下滑,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招生从早期的3个班直降到1个班。可见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发展形势将越来越严峻。

1 计算机应用专业发展困难的原因

1.1 社会发展的必然

计算机应用专业最初热门的主要原因是大家都认为计算机是门高科技的学科,对其崇拜,都去追宠,然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及计算机软硬件的不断升级更新,计算机已经不像早期那样神秘,现在的计算机就像电视一样走进了普通老百姓家,计算机的操作也十分简单,于是报考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便随之减少。

1.2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专业定位问题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计算机应用专业,他们制定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有扎实的计算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机基础知识,有较强的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应用、数据库等常用软件应用、网络基本应用等能力,毕业后能够在企事业单位相关部门从事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软件应用等相关工作,其核心思想是一专多能。

这种专业定位在早期的确合理,同时高校用这样的专业定位为国家培养了很多计算机方面的人才,不过这种专业定位所带来的隐患在当时并没有显现出来。首先,上世纪90年代人学毕业生实现分配制,所以没有就业难的问题;其次,当时信息化水平不高,很多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只用计算机进行打字、复印等比较简单的工作,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毕业生分配到单位后,体现不出个人能力的好与坏,这种假象迷惑了很多人。

现在这种一专多能思想专业定位所存在的问题已显现出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为了多能,专业课程开设过多,但由于课时总量的限制,每门课程只能讲到一定的程度,并不能深入进去。

(2)学生掌握的知识多而肤浅,很难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3)专业课程理论过多、过旧,与社会需求相差甚远,平时实践类课时少且远离社会实际应用,学生所掌握的操作技能不能达到企业用工需求,最终导致学生就业困难。

(4)学校的学生成绩测定方式存在问题,现在还有很多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成绩评定局限在一纸试卷上,考查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够。

上述问题给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日趋激烈,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用工的条件越来越现实,他们需要上岗就能工作的员工,招聘会上的常见词“有工作经验”是最好的体现。这对于那些在学校里学了很多计算机专业知识但缺少职业性的动手能力的毕业生来说是不小的打击。

(2)计算机的工具特性使计算机在社会上的应用呈现多样化趋势,现在很多职业要求是既要懂计算机,还要懂其他相关知识。对于那些仅学习计算机应用但水平不高的毕业生来说,找份满意的工作相当困难。温州地区的一些计算机专业的工作岗位,如平面设计师和网页设计师的职业,公司希望招聘美工好的员工,对于那些PS,CORELDRAW,网页三剑客等应用软件操作非常熟悉的毕业生来说,他们还要去学习美工方面的知识。

1.3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素质下降

随着高校的扩招,其生源素质也逐渐下降。学生的英语和数学知识掌握不够,学习计算机的深层知识困难较大,最终导致很多毕业生走出校门后,感觉到自己处在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位置上,很难实现就业。浙江东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方职业技术学院目前的计算机应用专业2007级的3个班中,高考分数基本都在350分以下。还有部分学生是从职高通过学校的自主招生上来的,他们在职高基本没有学习英语和数学,升到高职院校学习,感觉知识跟不上,最后发展到学不下去,不想学的程度。

2 计算机应用专业发展之路

2.1 拆分细化,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针对目前的社会需求,应该把计算机应用专业拆分和细化,把早期的一专多能思想改变成一专一能的思想,可以把计算机应用专业拆分成一些生命力更强的专业。如企业办公自动化(MIS,信息管理方向)、企业Ⅵ设计(平面设计方向)、Internet管理与维护(计算机网络技术方向)、企业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技术方向)、WEB设计与开发(软件技术方向)、数据库应用开发(软件技术方向)、计算机辅助设计(印刷,模具设计,服装设计等方向)等。目前在国内许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设置中已经开始朝这个方向迈进,下面是对一些高职院校的纵向和横向分析: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2006—2009年计算机相关专业变化情况详见表1。从表中可清晰看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从计算机应用专业中分离出计算机信息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专业。

浙江省其他主要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分离情况详见表4,其中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分离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软件技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设置了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软件技术专业等新专业。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设置了电子商务、通信网络与设备、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在新专业中,最明显的从计算机应用专业中细分出来专业就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该专业是计算机应用专业中的网络工程方向应用。

从全国部分示范性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设置情况详见表5,该表列举了我国几所非常著名的高职示范性院校,其中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基础上分离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技术专业。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基础上分离出网络系统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基础上分离出计算机网络、软件技术、信息管理、游戏软件、IBM软件测试、IT智能楼宇,值得一提的是 该校新专业中的游戏软件、IBM软件测试、IT智能楼宇专业都是面向某种具体应用的专业,这些专业具有很好的前景。

2.2 培养方式必须坚持以职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之路

计算机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的工具性决定了计算机必然成为其他职业的附属技能。随着高职高专教育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文化已经融入到各个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故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以职业为导向进行教学。如企业办公自动化专业,除了要讲授OA的相关软件,还应该讲企业管理,企业的信息化,业务流程等专业知识。

走工学结合之路是大势所趋,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目的。该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真正走进企业,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但以职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之路只能暂时解决计算机应用专业发展上的困难,因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不可违背,计算机应用专业被拆分细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3 结语

由于社会的发展以及对计算机应用新的需求,计算机应用专业一专多能的专业定位已经失去了生命力,计算机应用专业必然会在未来的几年内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社会上需求广,生命力更强的从计算机应用专业中拆分和细化出来的更多新专业。我们在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发展的问题研究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分析,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招生计划及报到率没有详细数据对比分析。为了更好地研究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发展之路,今后的工作将对以上问题进行详细研究。

参考文献:

[1]林来杰.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需求社会调查与培养模式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4):41-44.

[2]项霞.浅谈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改革[J].太原科技,2009(1):49-51.

第7篇:计算机专业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教育技术;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034—01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简称AECT)对“教育技术”进行了定义,即“围绕学习过程、资源进行的设计、开发、使用、管理、评价五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的总和”。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教育界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深度也在不断增加,结合国内目前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将教育技术定义为“使用现代信息与教育理论,对与教学过程相关的资源加以设计、开发、使用、管理、评价,从而实现教学工作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的总和。”

目前,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已经在我国教学体制改革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是对传统方式加以革新的重要手段。因此,对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如何更好的使用教育技术进行讨论,就成为了高职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水平提升的必由之路。

一、教育技术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分析

1 .作为教学工具

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课堂教学是高职计算机教育的主要方式,即教师进行讲解演示,学生听取理论知识并在课后加以练习,以此完成教师的“传”与学生的“受”。尽管大部分高职院校都会安排相应的实践课程,但是设计强度明显不足。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授课模式下,知识的传授不再受到来自黑板和讲台的限制,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平台和工具,让自己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探究性学习,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学工作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效率。另外,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让学生的学习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上课地点、实践与进度,使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够具备同等的价值,最终推动传统教学模式向综合多媒体教学的方向转变。

2.作为教学资源

信息资源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作为信息资源的一种,知识地位也被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受此影响,知识的总量与内容更新频率迅速上升,已经开始呈现出“信息爆炸”的趋势,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因此由以往“掌握多少知识”转为“能在单位时间内获取多少知识”。

我国在推行素质教育知识,开始摒弃以往那种片面强调知识记忆的做法,开始越来越多的重视掌握知识的能力,这样一来对于教学资源总量的要求就开始大幅提升。受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影响,知识的载体与传播方式开始发生变化,教学光盘、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等都开始成为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以往的文字教材相比,现代化的教辅资料不仅更加直观,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独立完成某些层次的课程学习。目前,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都被划分成为选修、必修、素质教育三个层次,而现代化教育技术所提供的是包括教学软件、课件在内的多种不同学习资源,即便是在世界范围内,互联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也是最为丰富的,完全可以满足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素质教育的要求。

3 .作为教学环境

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对于教学环境的改变在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多方证明,虚拟仿真实验室、校园网、电子阅览室、网络实训室等都是这种改变的现实表现。由于此种影响的范围和类型较多,在本次研究中仅以虚拟现实技术作为分析和讨论的对象。在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中,虚拟现实技术被用于虚拟以往的教学实验系统,包括对实现信息资源、对象、设备、仪器和环境的虚拟,例如,通过对城域网和广域网的虚拟,使学校不必真正构建相关网络即可使学生亲身体验网络环境,并且这种环境跟实际操作并不存在任何区别;通过对计算机的虚拟,学生可以直接进行操作系统的安装,避免了重复安装所产生的不良影响,让学生能够更加方便的熟悉新程序、掌握新知识。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同样真实、更加直观的学习效果,而且由此产生的“身临其境”之感还以提升他们的沉浸感和学习兴趣,进而获得与实际操作相同的经验,并节约因实际操作而带来的不必要时间浪费。另外,虚拟现实技术还具备更高的共享性和先进性,教学项目可以方便的进行转换和扩充,使那些经费紧张的学校同样可以开设相应的课程,最终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与水平。

总的来说,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够将不同的学习情境更加全面的展示给学生,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无缝融合,这种做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使其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探究性学习当中,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

二、结语

教育技术的应用与现代化转变不仅影响了我们的教育思想与理念,还对教学内容、制度、手段与教材形式的现代化进程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应当在高度重视现代化教育技术重要作用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对其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以此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与此同时,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者也要全面掌握和理解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内涵,转变自身教育理念与思想中不符合时代要求的部分,积极构建更加合理、高效的高职计算机教育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易浩.关于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体系建立的几点思考[J].企业家天地:中旬刊,2012,(4):125—125.

第8篇:计算机专业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 高职 计算机应用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2007 年全国高职院校数为1109 所,而且几乎每个学校都在开设计算机应用专业,因此计算机应用专业已由20 世纪90 年代的热门专业变成了各校均在开设的普通专业。随着职业教育不断深入和计算机专业的大量学生毕业进入社会,逐渐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虽然每年高职院校为社会提供大量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但是现实情况是符合社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仍然短缺。这一现象表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脱节,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面临巨大的挑战。而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专业课程设置越来越不适合社会需要。传统的课堂体系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必要的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能力、技巧和操作方法上的训练,教学效果不理想。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应进行一定的优化与整合,本文就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课程设置应向宽基础、活模块方向转变

宽基础的思想首先产生于办学实践的信息反馈。我国的职业教育刚刚起步时,由于当时职业人才紧缺,于是一些培养目标比较单一的专业兴起很快,但办过一两届之后就山现了供过于求、无法就业的现象。实践证明,学生的知识面不宽,毕业后就业门路就会受到限制,这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随着科技进步的思想及企业生产组织形成的现代化,职业综合化已是大势所趋,故产生了与专业覆盖面扩宽相适应的课程设置,专业基础知识面加宽产生了所谓群集课程设置方案。其次,来源于现代社会意识的强化,认识到作为现代就职人员,除传统的政治、语文、数学、体育等基础知识之外,还应具有各行各业通用的基础知识,如能源、安全、法律、质量、信息、职业道德、外语、微机等等。另外,实践显示人的品格与教养相关,缺乏教养,职业道德教育就会流于形式。因而,学校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开设多种潜能性的、陶冶情操、提高人的基础素质的课程,如礼仪、书法、美术、文艺、演讲等等。总之,目的是让学生获得较宽厚的基础素质,以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而在课程编排上,则划分成若干中心,形成多个知识模块,模块之间能相对和互相组合。

2课程设置应与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现实就业状况紧密联系

统计数据表明,职业教育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80%以上)从事计算机销售与技术支持、数据录入、办公文秘等岗位的工作。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人才链中处于最低端位置,在局域网维护与管理、多媒体制作、网站管理与维护、软件编程等岗位上工作的职业学校毕业生相对较少,而实际上这些岗位非常需要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这些岗位上职业学校毕业生具有很大的发挥作用的空间。

因此,在进行课程的设置时,应首先抓住大的,然后兼顾小的,课程的设置上尽量多地向就业面大的方面靠扰;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注重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教育学生不要眼高手低,觉得是基本的能力,就不在乎。要切记,事情都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虽然是大众的工作,但如果在能力上比人更胜一筹,就业机会肯定就会增加一分。要让学生平时多练,能做到所谓的“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3以学生将来从事工作中出现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课程设置

当前,任务引领式的学习方式已经深入人心,然而不同的学习任务,对职业能力发展的促进程度是不一样的。例如,由简单的封闭性学习任务引领的学习就达不到综合的开放性学习任务的效果。职业教育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的、智力与身心的综合发展的过程,其核心专业课程应当是从工作内容中提炼出来的典型工作任务,它包含了“工作”的方方面面(如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和工作要求等),但并不一定是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的简单再现,而是教师将其按照“教育性”要求进行“修正”的结果。

典型工作任务具有以下特征:具有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计划、实施以及工作成果的检查评价);能呈现出该职业的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形式;在整个企业的工作(或经营)大环境里具有重要的功能和意义;完成任务的方式和结果有较大的开放性。

典型工作任务来源于企业实践,它对人的职业成长起到关键作用。在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课程的设置时,应紧跟市场的变化。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学校还是沿用以前的教材,有的可能有一些小的调整,但一般调整都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如现在的程序设计的教材,尽管现在个人使用的系统早已面向对象了,但还有较多的学校的教材使用的仍是TURBOC,此程序的运行结果是面向用户的,即使学生学会了操作,但与现实的使用却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

4课程体系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9篇:计算机专业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 计算机专业教学 应用

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一些新型的多媒体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出现,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综合的信息技术,其在教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改变使我们的教育思想,解决我们以前不能够解决的问题,其对教育领域带来了很大的改变。特别科技的研究、虚拟校园、虚拟教学等方面,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

二、虚拟现实技术的概述

(一)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

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来生成一个仿真环境,通过各种传感设备来使得用户能够“输入”到环境中,实现用户和环境之间进行自然交互的技术。这里所谓的仿真环境是由计算机生成的立体图形和表面的色彩,然后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等给用户进行反馈,使得用户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可视化仿真感觉,它可以是一个特定的现实世界中,也可以是一个纯想象的环境中。

(二)虚拟现实系统的构成

虚拟现实系统包括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应用软件和数据库等。

(1)计算机:计算机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其是虚拟世界的引擎,它主要负责生成虚拟世界的生成,并且需要实现人在虚拟世界中的自然交互功能。

(2)输入和输出设备。在虚拟现实系统中,实现自然交互用户和虚拟世界之间的连接,必须采用输入和输出设备,来识别用户输入的各种形式,并且需要实时生成相应的反馈,将反馈信息输入到系统中。

(3)应用软件系统:应用虚拟现实系统软件主要是用来完成虚拟世界几何模型、物理模型、运动模型的构建和生成,并且对虚拟立体模型管理技术、实时显示技术和虚拟世界的数据库进行有效的管理。

(4)数据库:数据库主要是用于存储虚拟世界中的各种信息。

(三)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

虚拟现实技术主要有三个突出的特点:沉浸性、交互性和想象性。沉浸性主要指的是电脑操作员作为人机环境的主要操作者存在于一个虚拟环境中,并且需要通过多维的方式来建立虚拟环境和计算机进行交互,使参与者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交互性指的是运营商在各种各样的虚拟环境中遇到的对象交互的能力,这是人机中的关键因素。想象性指的是用户的感觉器官在接受到刺激后,并且结合固有的知识经验来产生一些创意,进入到一个幻想的环境中,能够在幻想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

(四)虚拟现实技术的分类

虚拟现实系统有三类:桌面虚拟现实系统、沉浸虚拟显示系统和以及布式虚拟现实系统。桌面虚拟现实系统也被称为是窗口中的虚拟现实系统,使用个人电脑和工作站来进行模拟,这类系统由于主要是使用立体显示技术来进行显示,其分辨率更高,价格也相对比较便宜。浸入式虚拟现实系统是用户使用头盔显示器将自身的视觉、听觉等感官进行封闭,使得自己产生的幻觉,并且置身于虚拟环境中,不会和外部现实世界进行互动和交流。处于不同位置的用户可以不用受到物理时空的限制,其就好比进入到一个现实世界当中,通过姿势、声音或文字等进行交流,讨论,甚至可以完成困难任务的设计和一些艰难任务的演练操作。

三、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来进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需要构建一个虚拟多媒体实验室,让学生可以进入虚拟实验室当中,使得他们能够身临其境来操作虚拟仪器。虚拟实验室是由虚拟现实技术创建一个能够在其中进行试验的虚拟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学习者可以真正的接近实验室现场操作。

我们以电子电路实验教学为例,学生要想进行电路焊接实验,学校就需要购买大量的电子元器件,学生焊接不当就会造成很大的浪费。使用虚拟实验室能够模拟电路焊接实验,学校就不需要购买任何的电子元器件,学生可以在计算机软件仿真系统中模拟各种仪器、设备、组件、实验设备和实验条件,并且能够以文字、图形或动画等方法进行显示。学生在虚拟实验室环境下,他们能够充分利用虚拟实验仪器,并且根据实验的需要来设计实验过程,并且对实验设备、实验内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等等,所有的实验过程都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学生能够免费使用各种器材,然后连接到一个虚拟的开关和电源,以及信号发生器、测试量仪器如示波器虚拟仪器测试,并且需要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用软件来模拟设备做实验,这样就可以得到真实实验设备相同的实验结果。所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不仅能够保证教学效果,还能够大大节省成本。

通过在虚拟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这样不仅可以缩短实验的时间,还能够获得更加直观和真实的试验效果,其能够获得理想的实验结果。虚拟技术还能够利用一些不可见的结构原理和不能够进行重组的精密设备进行模拟训练。此外,这种拥有先进的和共享的虚拟实验,容易进行扩充,非常容易改变教学项目,这样就能够减少实际的实验可能带来的风险,并且能够减少设备的投资基金。在进行虚拟技术实现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切身体验到高新技术带来的全新体验,还能够通过自身的实践,掌握操作技能,使得自身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够在虚拟环境中及时进行更新,使得实验教学能够跟上技术的发展步伐。

四、结论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中,这是现代教育发展领域的一个新的焦点,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非常广泛的发展前景。虚拟实验的普及,不仅能够让学生都能够体验的实践操作,他们通过模拟动手进行实践,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郭会茹.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教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