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基础护理的作用范文

基础护理的作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基础护理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基础护理的作用

第1篇:基础护理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 表格式;基础护理计划单;基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024-01

基础护理指的是在各科临床护理当中最基础的护理,基础护理主要是根据基本的护理理论知识和基础性的护理实践技能以及基本的护理态度和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从而满足患者的基本要求。近几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传统的医学模式逐渐转变成了以人为本和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观念[1]。科学有效的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护理的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的治疗康复,降低护理的风险和护患之间的纠纷,因此,为了提高基础护理的质量和效果,文章对基础护理中采用表格式基础护理计划单的作用进行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各科室的50名基础护理护士,均为女性,年龄为19~32岁,平均年龄为(23.5±4.5)岁。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3年9月在该院治疗并需要进行基础护理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100例患者当中,男61例,女39例,年龄为12~76岁,平均年龄为(38.5±5.5)岁。

1.2方法

1.2.1表格式基础护理计划单的设计

首先根据基础护理的要求和特点自制一份表格式基础护理计划单,表格式基础护理计划单的内容包括了眉栏、护理项目、执行时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分级、护理方法、计划开始和停止的时间、Barthel指数评分表等。其中,眉栏内容包括了患者的科室、床号、姓名、住院号、入院日期等;基础护理的项目包括医嘱护理的级别、面部的清洁和梳头、会阴的护理、口腔的护理、足部的护理、压疮的预防和护理、留置尿管的护理等基础性的护理[2]。

1.2.2表格式基础护理计划单的使用

设计好表格式的基础护理计划单之后,在这120例患者身上实施,实施的方法如下所示。

1.2.2.1护理人员的培训

首先对这选取实施表格式基础护理计划单的50名护士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是进行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的培训,通过培训让这50名护士熟练的运用Barthel评分表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了患者排便的控制、排尿的控制、修饰、如厕、进食、转移、步行、穿衣、洗澡等。总分为100分,在60分以上的为生活基本自理;41~60分的为部分生活自理;不足40分的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帮助和照顾。进行ADL的评分时,护士先在医嘱护理栏中打“√”,然后在患者需要的护理项目栏中打“√”。

另一方面,进行Orem自理理论知识的专题讲座,对护士的Orem自理理论知识进行培训,采用完全代偿系统、部分代偿系统以及支持-教育系统这三种护理系统对患者的自护能力进行指导和评价,并对于这三种护理系统相对应的基础护理知识和护理操作的技能进行培训。并将患者的ADL分级的补偿方式划分为完全、协助、帮助、照顾、支持、教育等[3]。

1.2.2.2基础护理表格计划单的填写

首先对这100例患在入院的第一天进行首次的ADL评分,并根据医嘱护理以及患者的ADL评分级别在护理计划单的相应栏目中打“√”,并让填写护士填好计划开始的时间,并签好负责人姓名。

其次在患者住院之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医嘱的护理级别进行相对应的更改和调整,并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随机ADL评分,统计ADL评分时以最后一次ADL评分和医嘱护理级别进行ADL评分,护理期间要随之进行相对应调整的内容包括基础护理服务的项目、护理的方法、执行的时间等。

最后将这些表格式基础护理计划单采用分组保管的方式进行保管,然后由每天的责任护士或者是辅助护士根据护理计划单上的要求将基础护理项目落实到位。并由责任组长根据患者的护理计划单对本组患者的基础护理项目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对基础护理项目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和指导,最后由护士长进行抽查考核。

1.2.2.3评价方法

保持基础护理计划单实施前后的床护比不便,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表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并比较实施基础护理计划单前后患者的满意度、护理效果[4]。

1.3统计学分析

文章所有的数据均采用SPSS13.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的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表示,并采用x2对所有的计数资料进行检验,统计学差异值用P表示,当P

2 结果

基础护理计划单实施前的满意度为71%,护理效果为80%;实施基础护理计划单之后满意度为99.9%,护理效果为95.5%。因此,实施表格式基础护理计划单之后,该院的基础护理满意度、护理的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表格式基础护理计划单实施前后的效果具有显著的差异,P

表1 基础护理计划单实施前后的患者满意度和护理效果比较

3 讨论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实施表格式基础护理计划单前,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效果分别为71%和82%,实施表格式基础护理计划单后,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效果分别为99%和96%,实施后的患者满意度和护理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实施前后的满意度和护理效果具有显著的差异。

总的来说,实施表格式基础护理计划单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作用:一方面,实施表格式基础护理计划表能够显著的提高基础护理的质量和效果,大幅度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采用表格式基础护理计划表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服务原则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护理理念,使得护理的内容更加清晰具体,增强了护理的指导性,有效的避免了基础护理工作中的盲目性。另一方面,实施表格式基础护理计划单能够有效的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转变护士的护理观念,提高自身的护理技能(包括卫生指导的能力、健康宣教的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患者的康复训练能力等),转变护理服务理念和价值观,在临床护理中具有推广的意义[5]。

参考文献

[1]冯志英;王建荣;张黎明;马燕兰;魏畅;舒军萍.影响我院基础护理质量的因素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0,05(10):12-13

第2篇:基础护理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 急腹症误诊; 急症护理; 误诊护理

急腹症误诊是困扰医学治疗的主要误诊类型。由于急性腹痛的成因繁多,且多数疾病都伴有腹痛的临床表现,因此在急腹症临床诊断中极容易出现误诊现象。现阶段误诊主要出现在内科、外科、妇科等科室,死亡率为0.1%~4.3%。本文通过总结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出现的56例急腹症误诊患者,对其误诊现象及急症护理方式做进一步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出现的244例急腹症患者,并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244例急腹症患者中,出现误诊的例数为56例,占总比例的22.95%。其中男25例,女31例,年龄19~62岁,平均42.7岁。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6~48 h内就诊。

1.2 诊断方法 结合本院设备条件,对急腹症患者进行急诊分析后选择相应的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X线、B超、ECG、HCG及腹部CT等,有些患者还进行腹腔穿刺诊断等[1]。

1.3 误诊情况 其中胃十二指肠溃疡被误诊12例,其中被误诊为胆石症感染3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6例,急性心肌梗死3例;急性阑尾炎误诊23例,误诊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3例、右侧输尿管结石4例、输卵管妊娠破裂1例;异位妊娠误诊7例,误诊卵巢囊肿蒂扭转3例、卵巢黄体或滤泡破裂1例、盆腔炎1例、急性胃肠炎2例;急性胰腺炎误诊8例,误诊为急性胃肠炎5例、肠扭转3例;急性盆腔炎误诊6例,其中误诊为急性胃肠炎1例、急性阑尾炎5例。

1.4 急症护理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急腹症误诊的急症护理方式都采用常规疾病护理、亲情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疼痛护理等护理方式[2]。

1.5 护理效果评价 根据患者对急症护理的满意程度判定,本次研究中护理效果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

2 结果

56例急腹症误诊的患者治愈41例(73.2%),显效7例(12.5%),有效6例(10.7%),无效2例(3.6%)。患者对急症护理满意程44例(78.6%),一般10例(17.8%),不满意2例(3.6%)。

3 讨论

3.1 误诊原因分析 疾病信息采集不详是出现误诊的主要原因。一方面,首诊医生的主观判断是导致出现误诊的主要原因。据统计,72%的误诊都与医生的主观判断有关。另一方面,急性腹痛的成因很多,例如阑尾炎、妇科疾病、直肠溃疡等疾病都会产生急性腹痛,这也给医师诊断带来难度[3]。患者不配合检查也是导致出现误诊的原因。在本次研究中,3位异位妊娠患者因拒绝做尿妊娠试验而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对[dylW.NET专业提供教学和医学的服务,欢迎光临wwW.DYlW.NEt]老年患者急腹症表现认识不足是老年患者检查中出现误诊的主要原因,同时,老年患者对病史诉说不清,不积极配合检查;敏感性差,腹痛不典型也会导致检查中出现误诊。在本组7例老年患者中,4例胃十二指肠穿孔和3例急性阑尾炎误诊均由上述原因引起[4]。止痛药物应用不当也会导致诊断出现错误[5]。部分临床医生对临床知识不熟悉,缺少足够的临床诊断经验;或由于患者及其家属的要求影响,急于使用止痛药物止痛,虽然暂时缓解患者疼痛,但掩盖了病情,导致误诊。在本次研究中,2例急性盆腔炎因使用止痛药,掩盖了病情,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

3.2 急症护理在急腹症误诊治疗的方法与作用

3.2.1 亲情护理 亲情护理是心理护理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在亲情护理中,护士应站在患者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以期达到最佳护理效果。在亲情护理中,重点要发挥护士工作群体在护理中的作用,通过一系列真情服务,逐渐消除患者对就医的抵触心理,为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奠定基础[6]。

3.2.2 常规护理 老年群体与女性群体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人群。一方面,由于老年人抵抗能力不断下降,身体功能正在消退,误诊会对老年患者造成更为严重中损伤;另一方面,由于妇科疾病直接影响女性患者生活质量,导致女性患者对误诊有更强烈的抵抗心理[7]。

在急腹症误诊的急症护理中要做好常规护理,对患者临床资料有更加真实、准确的认识。应做好检查工作,对于无法清晰表述自己生活情况的老年患者可从其伴侣、子女处了解信息;对于那些抵制检查的女性患者,要做好心理指导[8],并通过分析误诊的恶果缓解患者对常规检查的抵触心理。如果患者是育龄患者,可用尿HCG进行常规检查[9]。最后,不轻易使用止痛药物,在本文56例误诊患者中,由使用止痛药而导致误诊的例数为11例,占总比例的19.64%,因此要控制患者使用止痛药物,如出现患者及其家属强烈要求使用止痛药物的现象时,医护人员要耐心讲解止痛药物对诊断的危害,并做好心理疏导,鼓励患者依靠意志战胜疼痛[10];若患者疼痛难忍,可将情况反映给主治医师,由主治医师安排止痛药物与剂量。

3.2.3 观察护理 值班人员对疾病发作的分析,是早期诊断的基础。患者在医院的中出现的新症状和体征,说明患者病情发生变化,尤其是患者出现与本病关联不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常表示疾病出现变化或出现误诊,因此需要认真对待和观察[11]。

要注意观察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如果发现患者出现一些异常反应,要做好记录,为更正诊断提供依据。同时也有少数护士缺乏职业修养,责任心不强,只单方面观察患者的临床现象,对患者疾病的变化熟视无睹,延误治疗时机。因此要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要求工作人员上班期间保持情绪稳定,做到多问、多察、多巡视、多记录。在观察中做到一察、二问、三查、四动脑、五及时[12]。一察表示要多观察患者临床现象,并将患者临床变化统计记录。在工作期间,护理人员必须时刻保持头脑的清醒及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仔细观察患者的神志、皮肤颜色、排便现象等全身情况。 二问:问外伤史、月经史、病历史、腹泻呕吐史、感染史、出血史、接触史及发病前后的情况[13]。三查: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心率变化、尿量变化与其他各项化验检查。四动脑:对所有检测结果、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所有资料对患者病症进行简单分析。五及时:及时将患者临床变化报告医生,并做好治疗准备。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误诊情况下,不但要对本诊断准确与否进行的判断和鉴别,还应对病员的病情变化有一定的预见能力[14]。

急症护理在处理急腹症误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要根据患者实际临床表现做好护理工作。在本次研究中,患者对急症护理的满意度为96.4%,可见本院在急症护理中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方向。在护理过程中,必须要做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方式的统一,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进一步提升护理效果,为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卫平.急腹症228例误诊分析[J].中国医学报道,2012,3(11):119-123.

[2]仇武成.急腹症误诊为急性阑尾炎62例教训[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4(10):62-67.

[3]张志标.急腹症误诊原因分析60例[J].中国社区医师临床分析(临床教训),2013,2(19):305-307.

[4]苏致华,杨世英.急腹症误诊21例原因分析[J].云南医药,2011,12(26):20-23.

[5]范新国.2例典型急腹症疾病误诊原因分析及预防[J].河南外科学杂志(误诊误治分析),2014,7(20):73-76.

[6]赵海梅.亲情服务在急症护理中的作用[J].临床合理用药(护理研究),2011,9(4):99-100.

[7]王岩芹,徐伟刚.急腹症误诊出现后急症护理的作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18(2):209-210.

[8]汪明灯,张振伟.内科急症腹痛诊断的临床思维误区[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2,28(7):68-69.

第3篇:基础护理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基础护理技术;应用分析

基础护理技术主要包含了临床护理工作中40多项基础护理技术和基本知识,其教学的重点就是要加强护理学生的技能培训。“教学做”一体化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教学做”为主,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老师进行边教边做,而学生则在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操作,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培养实用型的护理人才。我院为了培养护理人才采用了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现将内容和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的基础护理专科学生共120名,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为60名,对照组60名,男20名,女40名,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19±1.5)岁;观察组60名,男22名,女38名,年龄17~23岁,平均年龄(18±1.4)岁;两组分别在数量、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教学方法

(1)对照组:对于该组学生进行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理论知识后再进行实验,就是通常说的理实分离。

(2)观察组:该组学生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就是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老师进行边教边做,而学生则在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操作。其教学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一体化的实验室。此实验室需要大量的先进仪器和设备。练习时需准备和医院使用相同的一次性物品。第二,具有“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对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起着重要的技术作用。第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方法。提倡以“做”为主,以学生为中心,着重注重以培养为目标,选择不同的真实案例进行教学,设计好相关的护理工作情景模式,在实验室内进行实践操作来完成教学的任务。第四,教学评价。在进行理论和技能考核时,理论考核为40分,技能考核为60分,理论考核是随机命题,着重采用考教分离的方式,技能考核是在学生完成一项实践操作考核后,采用学生自我考核、分组考核、老师抽查考核等。

(3)教学评价标准

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评价,分为满意和不满意。

教学课程后,通过理论和技能考核的成绩进行评价,理论考核是随机命题试卷形式,成绩的总分为100分,技能考核采用分组形式,对其操作流程和实践结果进行评分,并取成绩的平均分。

本次观察研究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进行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

二、结果

在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的对比中,对照组的学生理论平均成绩和技能考核平均成绩分别为:70.2±6.45和78.3±4.87;观察组的学生理论平均成绩和技能考核平均成绩分别为:82.6±5.36和89.6±3.6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对于调查问卷的评价,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

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实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理实不离的模式,学生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验中。而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能将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有效地结合起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主动学习,优化了教学质量,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和专业成绩。在研究中,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的对比中,观察组采用的“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明显优于对照组(p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实验平台,有着高效仿真的实验室,以及相关的仪器和设备,通过一系列的模拟病房和案例操作,将护理工作的过程演变成真实的情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加投入到操作中去体会,从而形成了良好的职业素质。在研究中,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同意这种“教学做”一体化模式。

第4篇:基础护理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 社区护理 饮食误吸 紧急措施

误吸的原因及后果

常见的误吸原因:①鼻饲过程中发生呕吐,呕吐物被吸入气管;②老年人由于唾液分泌减少、牙齿缺损、咀嚼功能低下、喉管闭锁不全、吞咽咳嗽反射减弱,易发生误吸;③脑血管意外、甲状腺及食道术后,造成喉返神经患者,因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除了显性误吸外,常常发生不显性误吸。饮食过程中的误吸物多为食物,也可为假牙,小儿也可为玩具。

误吸可引起完全性气道梗阻或不完全性气道梗阻。完全性气道梗阻时会出现呼吸停止,意识丧失,心跳停止,从而引起全身循环停止,造成各组织器官乏氧及功能障碍。不完全性气道梗阻后可引起吸入性肺炎。

紧急救护措施

立即中止饮食及鼻饲,判断食物是否误入气管,然后再决定是否继续进食。

呼唤帮助:当发生误吸时,护士应保证连续观察病人状况。在抢救的同时呼唤其他医师或家属给予帮助,以便在短时间内备齐抢救的用品和药物。

患者意识情况:患者在饮食中突然出现面色发绀时,应立即晃患者双肩,呼唤其名字,给予身体一定刺激,观察其反应。如无肢体运动或语言应答,即为意识障碍,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呼吸状态及行人工呼吸:当患者出现呼吸次数增加、发绀、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时,揭示机体处于低血氧状态,应给予吸氧。呼吸停止时,立即使用便携式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或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人工呼吸过程中注意观察胸廓的起伏,如吹气时未见胸廓抬起,说明呼吸道梗塞,应将喉部展开,用钳子将异物钳出。也可用背部叩打法、侧胸下部压迫法将异物排出。

循环状态:当患者发生误吸后,应立即触摸颈动脉,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如无搏动,说明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为随时掌握循环系统的变化,应连接心电监护仪进行心脏监护。

:取侧卧位,避免对于胸部的压迫;头后仰,托起下颌,以防舌后坠及口腔内的潴留物、分泌物、呕吐物吸入气管。

清除口内食物及胃内容物吸引:口内有食物时,用纱布或手帕包绕手指将异物取出,不能取出时应用吸引器吸出,以防发生再误吸。有假牙者应将假牙取出,以防引起口腔损伤。

生命体征:注意观察呼吸、脉搏和体温的变化,呼吸增快、脉搏增快、血压升高是机体对低氧血症的反应,应给予吸氧。体温升高为感染肺炎的征象,可采取调节室温、盖被等调节环境温度,或在腋窝、腹股沟处冷敷等物理方式帮助降低体温。

饮食误吸的预防

易患因素:掌握老人生活习惯,评价有无咀嚼及吞咽功能障碍、假牙是否合适及口腔的卫生状态,判断其发生误吸和窒息的可能性。

饮食环境管理:老人进食应在安定的情况下进行,精力集中,进餐时不要与人谈话,以免精力分散而误吸。对高龄患者及吞咽困难者,除了认真听其表述之外,应注意观察其饮食经过,注意其表情、面色、态度和行动的变化,同时在居室中备好氧气、吸引器等,以便抢救时用。

调整饮食:根据患者情况调配适合的饮食,可减少误吸的发生。高龄患者及心功能不全等限制水分摄入的患者,易造成误吸,因此应与患者家属共同商量,制成适合其口味而又易于吞咽的饮食。

饮食:老人进食应采取舒适、无疲劳的坐姿,卧床患者应抬高床头45°以利于咽下运动,减少误吸机会[1]。餐后进行口腔护理,以防口腔内存留异物而导致误吸。

吞咽训练:对吞咽功能不良的患者,早期进行吞咽训练,提高咽反射的灵活性[2]。

当患者病情平稳时,尽可能使之饮水或牛奶,以通畅食管。护士应及时对家人进行家庭防止误吸基本护理技能培训,使家人正确协助老人进食。

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抵抗力下降,故易患病,而且易合并感染[3],所以,社区护士要利用各种时间,开展多种方式的健康宣教,让社区老人尽快了解和掌握健康知识,积极配合预防,形成自我保健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 赵玉香,孙淑芳.老年吞咽困难患者误吸的预防与护理.实用护理杂志,1997,13(1):19.

第5篇:基础护理的作用范文

最近负责的小项目暂告一段落,这其中的优化过程对我的启发甚大,因此做了个复盘,分享出来给大家提品案例参考。

我们是一个创业团队,基本的团队执行思路就是“快速高效”,这基础上追求最大程度顺滑的用户体验。

我们的项目是“点到上门按摩”,着重在“健康”的概念。用户场景大致有两类:企业客户和家庭用户。

这其中,很多企业都会购买我们的上门服务作为员工福利,因此我们便需要为这些企业用户开发一个独立预约入口。

版本1.0

首先此项目的目标很明确,功能也很常见——为定向公司提供预约入口。

主要问题在于,每个公司都有各自的服务时间和服务技师,因此都需要一个独立渠道。

基于开发成本的考虑,我们很快速的设计开发出了1.0预约入口,逻辑如下图:

提前生成每个公司的专属预约二维码用户扫描二维码后,进入预约验证手机号选择服务时间,完成下单完成下单,进入微信欢迎关注页面点击蓝字、阅读原文等关注公众号

试执行了一段时间后,这个产品逻辑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二维码的生成成本高,每次需要提前一天确认服务企业和时间,再分门别类导出,给到市场人员;交接后,地推人员无法直观判断二维码是否正确,发生过几次客户发现二维码有误的情况;后统一要求需对二维码进行扫描检查,间接提高沟通成本;客户往往分不清“预约通道二维码”和“微信关注二维码”的区别,面对两个二维码束手无策,地推人员现场引导成本高;更重要的是,大批客户在第五个步骤完成预约后,便直接退出了预约渠道,没有进行第六步的关注操作,造成用户流失。

版本2.0

上述问题均集中于“二维码”方式的缺陷明显,因此综合了市场的地推意见,我们又快速设计出了第二个版本,逻辑如下图:

用户先关注公众号,通过自定义菜单进入“企业预约”输入预约代码(英文,区分大小写),进入专属预约通道验证手机号选择服务时间(技师随机分配、不可选)完成下单,订单可在“我的订单”内查询、评论、分享

在这个预约逻辑内,用户均需要在公众号内完成企业预约,用户流失的问题基本解决。

其他地方小有不适,也均无大碍。

但在执行一月余后,原本不那么突出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成为主要矛盾——即验证手机号的环节。

这个问题在版本1.0中就存在,即偶尔会有用户收不到短信验证码,无法预约;这种情况虽然发生频率不高,但在相继排出了系统、运营商的问题后,问题始终无法根治。

于是我们放弃追求短信验证的零失误,添加了“语音验证”功能,即在系统发出短信30s后,若用户无输入动作,对话框内即会显示“收不到”的字样,点击后即会收到语音电话。

优化到这一步,算是比较完善了,但也只是停留在勉强够用的常见水平。就功能实现来说,仍未做到对用户体验的追求。

版本3.0

在版本2.0试运行的两个月中,我们仍然不时受到市场人员的反馈,即操作流程复杂,验证环节有问题……这个流程仍然受到部分用户的排斥,甚至有对接人表示想弃用预约过程,回到老式的人工签字表。

因此我们开始反思,在用户整个”关注公众号”-“输入预约码”-“验证手机号”-“选择时间、技师”-“完成下单”的流程中,表面上感觉已无法简化,但“验证手机号”这一步作为预约服务来说,真的是必不可少的吗?

我们可否删除“验证”这个常见的环节呢?担心用户填写错误信息,无法跟踪订单?

作为用户来说,有多大的可能性会故意填写一个错误的手机号呢?

当我们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后,经过几次激烈的讨论,我们最终设计了版本3.0,逻辑如下图:

关注公众号,通过自定义菜单进入预约输入预约码(中文)选择服务时间、技师、填写联系电话预约成功

最后的这个版本逻辑非常简明漂亮,推出后根据市场部的反馈,用户的接受度大幅提高。

而关于创建账户缺乏验证环节的问题,在此页面填写的联系方式会创建一个空白账户,当用户尝试进行查询、下单等其他操作的时候,才会要求验证手机号登录,登录后再把之前的账户进行关联。

另一方面,根据我们的实地经验,推出三月以来,也没有碰到一例用户故意填写错误信息的情况,倒是有不少用户换了手机号还特意来重新注册一遍账户。

最后的这次优化无疑是整个项目中讨论和争议最大的地方,我自身在工作中,也会把常见的产品设计潜意识地迁移到自己的产品上。

这其中的隐患是,我们对这些设计过于习惯,因此往往容易忽视他们的可优化性。

第6篇:基础护理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 糖尿病;依从性;生活质量;连续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0(b)-000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ontinuing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discharged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thods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dopted the continuing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fter 6-month discharge. Results The compliance of dieting control and standardized treatmen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various quality of life scor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Diabetes; Compliance; Quality of life; Continuing nursing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类慢性、代谢性综合性疾病,故患者必须坚持规范治疗,才能将血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防止或者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然而,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中老年人在出院后往往不能规范治疗,对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均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提高患者出院后的治疗依从性至关重要。该科对收治的糖尿病患者给予了连续性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研究对象均选取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该科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10%左右。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了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0.6±4.4)岁;病程8个月~20年,平均(7.9±2.1)年。对照组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49.5±4.5)岁;病程9个月~20年,平均(7.9±2.2)年。两组在上述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常规的健康宣教、出院前的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及血糖监测指导等,指导患者定期复查。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连续性护理干预,主要通过家庭访视、门诊随访、电话随访、建立病友微信群等方式实现,具体内容包括以下这几个方面。

1.2.1 运动干预 首先,向患者强调运动对血糖、体重控制的重要性,让患者产生坚持运动的欲望及动力;其次,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与运动治疗师共同为其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如可进行有氧运动,如适当的慢跑、快走、散步、打太极拳、广场舞等运动,每周运动至少5 d、每日至少30 min以上,坚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原则,根据自身耐受力逐渐增加运动时间与强度,同时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再次,指导患者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通过运动实现对血糖平稳控制,提升自身免疫力。

1.2.2 饮食干预 根据患者的病情、工作强度、饮食喜好及身高、体重等情况,与营养师共同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方案,包括每日所需热量、餐次分配、饮食注意事项等,促进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指导患者严格控制每日总热量的摄入量;指导病人学会合理搭配饮食,对每日饮食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并通过随访,及时对饮食方案进行调整。

1.2.3 用药指导 坚持规范用药是糖尿病患者实现血糖控制的有效方式之一。出院后,通过各种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其用药依从性。同时,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不可随意增减剂量、停止用药,并告知患者用药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教会患者正确识别低血糖反应症状及处理方式,提高患者对用药依从性的认识。如需使用胰岛素患者,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的胰岛素注射方式,包括胰岛素贮存,胰岛素注射部位、注射技巧与给药时间等内容的掌握,强调一针一换。

1.2.4 血糖监测 指导患者如何正确监测血糖,包括血糖监测方法、血糖监测频次,鼓励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指导家属发挥督促作用,以保证对血糖水平的实时掌握,为后续复查与调整用药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1.3 观察项目

出院6个月后,了解两组的治疗依从性,内容包括规范用药、合理运动、定期自我血糖监测及糖尿病饮食。同时,采用健康调查表(SF-36)对两组的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估,主要包括生理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疾病、生理机能、精神状况、健康状况、精力状况、情感状况8个维度,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2]。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20.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的治疗依从性对比

出院6个月后,实验组在饮食控制、合理运动及规范用药等方面的治疗依从性人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出院6个月后,实验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的评分均远远高于同时期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类慢性、代谢性、终身性疾病,强调早期、长期综合治疗及治疗方法个体化。避免长期高血糖导致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威胁患者的生命,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住院目的是控制血糖、确定治疗方案、筛查并发症,更为重要的是院外规范治疗及血糖平稳控制。若想实现对血糖的有效控制,坚持规范用药、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自我监测血糖、糖尿病教育是主要方法,这都离不开患者良好的治疗依从性。为此,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提高其治疗依从性至关重要。连续性护理指的是以病人为中心,将医院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包括知识宣教、保健干预、护理管理等一系列护理内容[3]。连续性护理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居家护理、定期随访、远程护理、家庭访视等,可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对降低患者再次入院率及促进康复具有积极意义[4]。

在该研究中,对实验组应用了连续性护理干预,包括饮食指导、运动干预、血糖监测指导,规范用药指导等,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从表1中可看出,实验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这表明,连续性护理干预大大提高了糖尿病出院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表2中可看出,实验组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远远高于对照组。这表明,对糖尿病出院患者实施连续性护理干预,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这与相关报道[5]阐述的观点“连续性护理干预在慢性疾病者出院后的应用,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故而生活质量也得到明显改善”的观点基本一致。这进一步印证了连续性护理在糖尿病出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护理方案。

综上所述,连续性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出院患者中,将护理服务从院内延伸到了院外,可有效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是一种良好的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魏瑞丽,李旭静,任曼曼,等.连续性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27-30.

[2] 代亚丽,段永珠,余启萍,等.连续性护理干预对出院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5):359-361.

[3] 王敏超,蔡进伟.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7):142-145.

[4] 杨斌,马付坚.中青年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6,14(8):26-28.

第7篇:基础护理的作用范文

【摘要】 目的 观察异氟醚(isoflurane, ISO)后处理对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 CLP)后大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保护作用。方法 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n=8):正常组(N组),未行任何处理;假手术组(Sham组),单纯行开腹关腹术;盲肠结扎穿孔术组(CLP组),行CLP建立大鼠ALI模型;异氟醚组(ISO组),建立CLP模型后4 h腹腔注射液态异氟醚2 ml/kg。术后12 h各组动物腹主动脉放血处死,右肺进行病理切片和肺湿/干比(W/D)测定,组织匀浆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含量;左肺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取上清液测总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结果肺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CLP组大鼠肺组织损伤严重,ISO组肺组织损伤较轻。与N组比较,CLP组和ISO组中SOD含量降低(P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肺保护;异氟醚;后处理;盲肠结扎穿孔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isoflurane (ISO) post-treatment on acute lung injury (ALI) induced by 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 (CLP) in rats. Methods 32 male Sprague-Dawley (SD) ra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4 groups (n=8 each): normal (N) group, with no treatment; Sham-operated control (Sham) group, with mere incision and closure of the abdomen; 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 (CLP) group, established as rat model of induced ALI; and isoflurane (ISO) group, with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2 ml/kg ISO 4 h after CLP. The animals were sacrificed by exsanguination via the abdominal aorta 12 h after CLP. The right lungs were removed for pathological dissection; determination of lung wet-to-dry weight ratio (W/D);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malondialdehyde (MDA) and myeloperoxidase (MPO) in the pulmonary homogenate. Following lavages of the left lungs, the supernatant from the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 was determined for the total protein level, the content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and interleukin-10 (IL-10). Results The patholog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rats in CLP group had serious lung injury, while the rats in ISO group had slight injury. In both CLP and ISO groups, the SOD content decreased (P

Key words: acute lung injury; lung protection; isoflurane; post-treatment; 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的早期阶段,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症。它是损伤因素直接或间接损伤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血管渗漏综合征[1-2]。其致病因素有多种,其中脓毒症排在首位[3]。目前治疗ALI的方法有病因治疗、体液管理、通气治疗、血液净化等,药物有糖皮质激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一氧化氮(NO)、前列腺素等。但ALI临床治疗效果依然不理想,病死率达40%~60%[4]。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极为重要。异氟醚(isoflurane,ISO)具有诱导苏醒迅速、血流动力学平稳等优点,在临床上广泛使用。近年来研究发现,一定剂量的ISO可发挥肺保护作用[5]。ISO预处理可降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幼猪ALI肺泡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而发挥肺保护作用。在大鼠肺缺血/再灌注前,持续给予吸入1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ISO,发现可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血管通透性增加,通过抑制白细胞浸润和肺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及CD18表达上调,发挥肺保护作用[6]。目前研究多集中在ISO预处理对ALI的保护作用,但ISO预处理不符合临床用药方法,临床意义不大。因此对ISO后处理的研究更有实际意义。本实验从ISO后处理的角度,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建立大鼠ALI模型,观察各组病理学、肺血管通透性、肺组织炎症、氧化指标等的改变,观察ISO后处理对大鼠ALI的作用,探讨ISO后处理的肺保护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模型制备 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00~250 g,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采用经典的CLP[7]建立大鼠ALI模型。大鼠术前12 h禁食不禁水,10%水合氯醛0.35 ml/100 g腹腔注射麻醉,备皮消毒。于腹正中处切开1 cm切口,进腹找到盲肠,1号丝线结扎1/2盲肠,以20G针头在游离端对穿2次(4个孔)后送回腹腔,缝合切口。皮下注射生理盐水2 ml/100 g,置笼内自由活动,不禁饮食。假手术组开腹后仅提出盲肠,不结扎、不穿孔,其余与CLP组相同。

1.2 实验分组及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正常组(N组),不行任何处理;假手术组(Sham组),单纯行开腹关腹术;CLP组,行CLP建立大鼠ALI模型;异氟醚组(ISO组),CLP建立模型后4 h腹腔注射液态ISO 2 ml/kg(美国雅培制药有限公司)。各组动物在术后12 h腹主动脉放血处死,右肺进行病理切片和肺湿/干比(W/D)测定,组织匀浆测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左肺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取上清液测总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

1.3 观察指标

1.3.1 肺组织病理学变化 取右肺下叶置4%甲醛溶液固定24 h,常规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常规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

1.3.2 肺组织W/D的测定 大鼠处死后,立即取右上肺称湿重(W)并记录,而后置于60℃烘箱烘干72 h致恒重,称干重(D),计算肺组织W/D。

1.3.3 肺组织MDA、SOD和MPO测定 取右肺中叶制成10%组织匀浆, 立即离心(4℃,3 000 r/min,10 min),取上清待用。按MDA、SOD和MPO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说明书进行操作。

1.3.4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IL-10和总蛋白含量测定 大鼠腹主动脉放血处死后,结扎右侧肺门,用4℃生理盐水行左侧支气管肺泡灌洗,每次2.5 ml,缓慢灌洗2次,回收的BALF立即离心(4℃, 1 000 r/min, 10 min),取上清,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检测TNF-α、IL-10(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总蛋白含量(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P

2 结 果

2.1 组织病理学改变 N组和Sham组肺泡腔清晰,结构完整,肺泡隔均匀一致,壁光滑,可见少量白细胞,肺泡腔内无渗出液;CLP组肺泡隔明显增厚,大量白细胞渗出、聚集,肺泡腔中可见渗出液和漏出聚集的红细胞,部分肺泡腔萎陷不张;ISO组肺泡隔增厚,部分肺泡萎陷不张,白细胞渗出聚集,肺泡腔内可见漏出的红细胞,但程度均较CLP组轻,见图1。图1 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表现(苏木精-伊红染色,×100)

A. N组;B. Sham组;C. CLP组; D. ISO组

2.2 各组肺组织W/D比较 Sham组与N组W/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P组和ISO组W/D均高于N组(P

2.3 各组肺组织MDA、SOD和MPO含量改变 与N组比较,CLP组和ISO组中SOD含量降低(P

2.4 BALF中TNF-α、IL-10及总蛋白含量改变 CLP组和ISO组TNF-α、IL-10及总蛋白含量均较N组明显增加(P

3 讨 论

本研究采用经典的CLP致大鼠ALI模型,肺损伤模型容易成功,更接近临床脓毒症导致肺损伤的机体状态。在我们的研究中,CLP术后大鼠出现呼吸急促、皮肤发绀,肺组织光镜观察发现CLP术后肺间质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肺泡腔内大量红细胞渗出;W/D、BALF中总蛋白含量等均高于N组大鼠,说明CLP致大鼠ALI模型建立成功。

在大多数ALI的发病机制中,中性粒细胞(PMN)处于核心地位。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许多递质参与肺泡-毛细血管损伤过程,其中PMN的激活是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的主要原因[8-9]。MPO是一种存在于PMN内的酶,肺组织MPO活性与PMN数量相关,可以用来评价PMN在肺组织中的聚集情况。PMN在肺毛细血管中聚集是ALI的最早表现之一[10]。减少PMN的聚集可有效降低肺毛细血管和肺泡受损程度。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前给予ISO预处理,能通过抑制PMN浸润和肺组织ICAM-1 mRNA及CD18表达上调,对肺损伤起保护作用[6]。本实验发现ISO组MPO含量低于CLP组,提示ISO后处理能减轻PMN的聚集和活性,从而减轻肺损伤程度。肺W/D的高低反映肺组织对蛋白和水通透性的变化。本实验中,CLP组和ISO组W/D均较N组升高,ISO后处理能减低W/D的升高程度,提示ISO后处理能减轻CLP致大鼠ALI肺毛细血管通透性。

ISO可通过抗氧化作用对ALI产生部分保护作用。MDA是氧自由基和胞膜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产物,反映机体细胞受活性氧攻击和破坏程度[11]。SOD作为体内清除自由基的一种特异酶,其高低间接反映机体清除氧化代谢产物的能力。本研究中,CLP组和ISO组MDA水平较N组明显升高,SOD水平明显降低,提示各组肺损伤时产生大量的活性氧,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肺组织遭受氧化损伤。ISO组的MDA和SOD含量变化程度均低于CLP组,提示ISO后处理可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对CLP致大鼠ALI产生部分保护作用。

ALI/ARDS的特征是由肺间质急性炎症反应而导致的肺内皮和上皮细胞屏障损伤,而炎性因子作为重要的信号因子,启动、放大和延续全身或局部的炎症反应。TNF-α是炎症反应中释放最早、最重要的内源性介质,主要来源于单核/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既可以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增加其通透性,又可进一步诱导肺泡上皮细胞产生其他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IL-10主要是由Th2细胞产生,抑制免疫应答,导致NO释放增多,属于抗炎细胞因子。它是通过刺激巨噬细胞抑制因子产生复合调节因子,抑制单核/巨噬细胞激活时产生的其他细胞因子,如TNF-α、IL-1β等。本实验中ISO组BALF中TNF-α含量低于CLP组,IL-10含量高于CLP组,提示ISO后处理可通过抗炎作用,对CLP致大鼠ALI发挥部分保护作用。

ISO具有诱导苏醒迅速、血流动力学平稳等优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挥发性麻醉药存在不可避免的缺点:需要特殊挥发罐装置,对呼吸道有较强刺激性,遇碱石灰易分解,空气污染等。因此改变吸入性麻醉药给药途径的研究有可能避免上述缺点。目前已有研究证实吸入麻醉药腹腔注射同样有麻醉作用,可以用来研究其作用机制。戴体俊等[12]研究发现,小鼠腹腔注射乙醚、甲氧氟烷、氟烷或安氟醚后均能产生麻醉作用。宋乐等[13]研究发现,大鼠腹腔注射液态ISO同样可以发挥麻醉作用,可用于研究吸入性麻醉药的作用机制。本实验采用的是ISO原液腹腔注射方法,可发挥麻醉作用,亦可避免吸入麻醉药对呼吸道的直接刺激,排除干扰。

总之,在本实验条件下,大鼠腹腔注射液态ISO可发挥抗炎、抗氧化作用,对CLP致大鼠ALI有部分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 Qu J, Zhang J, Pan J, et al. Endotoxin tolerance inhibits lipopolysaccharide-initiated acute pulmonary inflammation and lung injury in rats by the mechanism of nuclear factor-κB [J]. Scand J Immunol, 2003, 58(6): 613-619.

[2] Michetti C, Coimbra R, Hoyt DB, et al. Pentoxifylline reduces acute lung injury in chronic endotoxemia [J]. J Surg Rcs, 2003, 115(1): 92-99.

[3] Hudson LD, Milberg JA, Anardi D, et al. Clinical risks for development of th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1995, 151(2): 293-301.

[4] 孙芳, 陈美云.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药物治疗进展[J]. 国际呼吸杂志, 2006, 26(11): 813-816.

[5] 孙敏莉, 缪长虹, 薛张纲. 不同浓度异氟醚预处理对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J]. 中国临床医学, 2008, 15(2): 255-257.

[6] 王婷, 蒋豪, 薛张纲, 等. 异氟醚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6, 126(2): 140-143.

[7] Singleton KD, Wischmeyer PE. Distance of cecum ligated influences mortality,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and interleukin-6 expression following 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 in the rat [J]. Eur Surg Res, 2003, 35(6): 486-491.

[8] Tonz M, Mihaljevic T, Segesser LK, et al. Acute lung injury during cardiopulmonary bypass: are the neutrophils responsible? [J]. Chest, 1995, 108(6):1551-1556.

[9] Lee WL, Downey GP. Neutrophil activation and acute lung injury [J]. Curr Opin Crit Care, 2001, 7(1): 1-7.

[10] 李兴旺, 尚游, 张冰, 等. 雷公藤内酯醇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9, 14(1): 57-61.

[11] 赵勇. 高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2, 23(2): 76-79.

第8篇:基础护理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 氨磷汀; 细胞保护剂; 预处理;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中图分类号] R457.7; R73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7562(2011)01-0071-03

doi:10.3969/j.issn.1671-7562.2011.01.省略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预处理方案是影响疗效、不良反应及移植相关并发症的重要因素。经典清髓性预处理方案能最大程度杀灭白血病细胞,并可以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但由于预处理放、化疗的相关近期或远期毒性,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病人生命,从而限制了其治疗强度。氨磷汀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广谱细胞保护剂,能选择性保护正常组织,却不减弱放、化疗药物的抗肿瘤效果[1-2]。作者自2006年10月至2010年5月期间对我科20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处理放、化疗中应用氨磷汀,并与同期20例移植预处理放、化疗未用氨磷汀者作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6年10月至2010年5月共4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接受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氨磷汀治疗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12~37岁,平均20.13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8例(L1 2例,L2 5例,L3 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2例(M1 2例,M2 6例,M4 2例,M5 2例);对照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1~47岁,平均28.19岁,其中ALL 6例(L1 1例,L2 5例),AML 14例(M1 3例,M2 6例,M4 3例,M5 1例,M6 1例)。移植类型:HLA相合亲缘Allo-HSCT 26例,HLA 5/6相合亲缘Allo-HSCT 7例,HLA相合非血缘Allo-HSCT 6例,HLA 5/6相合非血缘Allo-HSCT 1例。

1.2 预处理方案

方案A:阿糖胞苷(Ara-C)4 g・m-2・d-1×2 d,静脉滴注(-10、-9 d);白消安(Bu)3.2 mg・kg-1・d-1×3 d,静脉滴注(-8、-7、-6 d);环磷酰胺(Cy)1.8 g・m-2・d-1×2 d,静脉滴注(-5、-4 d);甲基环己亚硝脲(Me-CCNU)250 mg・m-2・d-1×1 d,口服(-3 d)。方案B:Bu 3.2 mg・kg-1・d-1×4 d,静脉滴注(-7、-6、-5、-4 d);Cy 60 mg・kg-1×2 d,静脉滴注(-3、-2 d)。方案C:TBI 10 Gy,分3 d共6次辐照(-7、-6、-5 d);Cy 1.8 g・m-2・d-1×2 d,静脉滴注(-4、-3 d)。

1.3 用药方法

治疗方法:注射用氨磷汀(阿米福汀,amifostine,由大连美罗医药公司生产,规格为0.4 g・支-1)400 mg・次-1,溶于生理盐水50 ml中,每周期放、化疗前30 min使用,静脉滴注15 min。静脉滴注过程中监测血压的变化,每5 min测血压1次共30 min,若血压下降至90/60 mmHg(1 mmHg=0.133 kPa),暂中断用药。若病人无症状且收缩压在5 min内恢复到基线水平,则重新开始滴注。为预防呕吐,在给氨磷汀前应用地塞米松5 mg及5-HT受体拮抗剂。对照组放、化疗前不用氨磷汀,但同样应用地塞米松及5-HT受体拮抗剂。

1.4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预处理后黏膜炎的发生情况,预处理放、化疗前后胃肠道反应及肝功能、肾功能、血钙、神经毒性、心电图的变化。WHO黏膜炎标准[3]:0级,无症状;1级,疼痛、红斑;2级,红斑、溃疡,仍能进食固体食物;3级,溃疡,进食流质;4级,不能进食。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两组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WTBZ]2检验。

2 结 果

2.1 氨磷汀组与对照组预处理放、化疗诱发黏膜炎的比较

见表1,口腔黏膜炎严重程度按WHO黏膜炎标准进行判定。

2.2 两组预处理放、化疗后肝功能的变化

预处理放、化疗相关肝功能损害对照组出现20例,治疗组出现13例(P<0.01),具体见表2。

表1 两组预处理放、化疗诱发黏膜炎的比较

a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两组预处理放、化疗引起肝脏损害的比较例

a与对照组比较,χ[WTBZ]2=6.23,P<0.01

2.3 两组预处理放、化疗后的肾功能情况

对照组有4例出现肾功能损害,而治疗组无一例出现肾功能异常,但因例数较少,未作统计学处理。

2.4 两组预处理放、化疗后的心功能情况

40例中仅对照组1例化疗后出现心力衰竭,心电图ST段呈缺血性改变,经抗心衰营养心脏等治疗后好转。

2.5 氨磷汀对骨髓造血重建的影响

氨磷汀治疗组中性粒细胞>0.5×109 L-1的时间较对照组提前1~2 d(P<0.05),血小板>20×109 L-1的时间较对照组提前3~4 d(P<0.05)。

2.6 使用氨磷汀后的不良反应

小剂量氨磷汀使用后,较少出现不良反应。20例中有1例诉口中有金属气味;1例出现口唇肢体发麻,轻度低血钙,经补钙后好转;出现恶心呕吐1例;未发现低血压及过敏反应,病人都能耐受,无发热及过敏等其他不良反应。

3 讨 论

氨磷汀是一种半胱胺的类似物,其本身无保护作用,是一个前体药,通过浆膜结合碱性磷酸酶的脱磷酸作用,形成活性代谢产物WR21065,从而对正常组织产生选择性的保护作用。其机理是:WR21065内含游离的硫羟基(thiol2)能与细胞毒药物形成复合物,以阻止化疗药物与DNA结合,解除其毒性;且WR21065的thiol2能抗氧化,消除自由基,对DNA的修复提供氢离子;由于将氨磷汀转变成WR21065的膜结合碱性磷酸酶在正常组织中的含量远高于肿瘤组织,加之正常组织的中性环境比肿瘤组织的偏酸环境更有利于氨磷汀向WR21065的转化,使得有活性的WR21065在正常组织中的含量和细胞保护作用远高于肿瘤组织[4]。氨磷汀的分布及清除半衰期极短,分别为<1 min及<8.8 min,90%的药物在6 min内从血浆中清除,这些特点决定了氨磷汀的摄取、转运、转化、发挥作用主要在正常组织,而肿瘤组织摄取量极微,因此,氨磷汀可以达到既保护正常组织,又不影响放疗、化疗的抗肿瘤作用[5]。

Capelli等[6]报道了氨磷汀可以减少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化疗中马法兰导致的黏膜炎的发生和减轻黏膜炎的严重程度。我们通过对40例恶性血液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处理放、化疗加用氨磷汀的对照观察发现,氨磷汀能明显减轻预处理放、化疗相关黏膜炎发生的严重程度。

Attilio等[7]报道了氨磷汀在老年白血病患者化疗中的保护作用,我们也发现氨磷汀能够减少肝功能损害的发生,减轻其严重程度,可能减少心、肾功能损害。崔慧娟等[8]曾报道氨磷汀能明显保护肾脏免受顺铂化疗的损害。因肌酐与尿素氮不是反映肾脏功能早期损害的敏感指标,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或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与肌酐的比值可作为反映肾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我们在移植过程中发现氨磷汀可以促进骨髓造血重建,但由于移植病例较少,仍需进一步观察。

使用氨磷汀不良反应少见,主要是恶心呕吐、轻度血压下降、短暂的低钙血症、灌注中有金属气味等,患者能耐受。总之,氨磷汀是一种安全的细胞保护剂,对正常组织有选择性的保护作用,使剂量强化性预处理放、化疗得以进行,从而取得更好疗效。

[参考文献]

[1] CAPIZZIR L, OSTER W. Chemoprotective and radioprotective effects of amifostine: an update of clinical trials[J]. Int J Hematol, 2000,72:425-435.

[2] LIALIARIS A, KOTSIOU A E, POULILIOU A S, et al. Cytoprotective activity of amifostine on cultured human lymphocytes exposed to irinotecan[J].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2009,47:2445-2449.

[3] 施继敏,黄河.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性口腔黏膜炎的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2,20(1):39-40.

[4] TRESKES M, NIJTMANS L G, FICHTINGER-SCHEPMAN A M, et al. Effects of the modulating agent WR2721 and its main metabolites on the formation and stability of cisplatin-DNA adducts in vitro in comparison to the effects of thiosulphate and diethyldithiocarbamate[J]. Biochem Pharmacol, 1992, 43:1013-1019.

[5] HOSPERS C A P, EISANHAUER E A, de EGE V R. The sulfhydryl containing compounds WR22721 andglutath ione as radio and chemoprotective agents: a review indications for use and prospects[J]. Br J Cancer, 1999,80(526):629-638.

[6] CAPELLI D, SANTINI G, de SOUZA C, et al. Amifostine can reduce mucosal damage after high-dose melphalan conditioning for peripheral blood progenitor cell autotransplant: a retrospective study[J]. Br J Haematol, 2000,110:300-307.

第9篇:基础护理的作用范文

【摘要】 【目的】 探讨吗啡后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对信号通路eNOS/NO的影响。【方法】 SD大鼠56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4只: S组(假手术,只穿线,不结扎), I/R组(单纯缺血再灌注), M组(吗啡后处理 + 缺血再灌注),L + M组(L-NAME + 吗啡后处理 + 缺血再灌注)。除S组外,所有大鼠心脏都经历45 min缺血和120 min再灌注。观察血流动力学指标,于再灌注120 min时,各组随机取9只大鼠,用TTC法染色,计算心肌缺血梗死区(IA/AR);其余5只大鼠,取心肌,用Western Blot技术分析总eNOS和磷酸化eNOS的蛋白表达,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心肌NO含量。运用SPSS 12.0统计软件,统计学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及SNK检验。【结果】 与I/R组比较,M组梗死面积明显缩小,(32 ± 2.8) % vs (49 ± 2.9) % (P < 0.01);磷酸化eNOS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心肌组织内NO含量也明显增加。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l-NAME完全消除吗啡后处理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明显降低吗啡后处理所诱导的心肌组织内NO含量的增加,但并没有抑制吗啡后处理所诱导的磷酸化eNOS蛋白表达的增加。 【结论】 大鼠在体心脏缺血模型,吗啡后处理可通过eNOS/NO信号通路,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关键词】 心肌再灌注损伤; 后处理; 吗啡; 一氧化氮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ardioprotective effect of morphine postconditioning on ischemic reperfused rat heart and to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phosphorylation of eNOS by morphine may participate in the cardioprotective effect of morphine after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Methods】 Rats subjected to 45 min of myocardial ischemia followed by 120 min of reperfusion were assigned to the following groups: sham-operated (S group), ischemia-reperfusion (I/R group), morphine postconditioning + I/R(M group), morphine postconditioning + l-NAME + I/R (L + M group). Infarct size was assessed by 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 staining. Akt phosphorylation expression was assessed by immunoblotting. The nitric oxide concentrations in cardiac tissue were quantified by a chemiluminescence detector.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SPSS 12.0 for Windows software.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as determined by analysis of variance followed by the Student-Newman-Keuls test. 【Results】 Morphine postconditioning reduced infarct size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I/R group: 32 ± 2.8 % versus 49 ± 2.9 % (P < 0.01). eNOS phosphorylation expression increased after morphine postconditioning. Morphine postconditioning also resulted in marked increase in NO content. The cardioprotective effects and increased NO production of morphine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直接靶向再灌注期的心肌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能产生明显的心肌保护效果。Zhao等[1]提出了心肌缺血后处理的概念,即心肌缺血再灌注前,短时间重复几个循环的结扎和开放冠脉,可以明显减轻再灌注损伤。在Langendorff心脏灌流离体模型上,有研究表明,吗啡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2]。NO在维持血管舒张,抑制血小板聚集及白细胞粘附在血管壁上起作用,这些作用提示NO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起保护作用[3]。但目前尚不清楚,在体心肌缺血模型上,吗啡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本研究利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在体模型,观察吗啡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对信号通路eNOS/NO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SAR-830/P小动物呼吸机 (IITC 公司,美国);Biopac MP150 监测系统 (Biopac Systems公司,美国);数码相机DSC-T10 (Sony公司, 日本)。吗啡(批号070901,沈阳第一制药厂);伊文蓝(Evans blue),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 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 NG-nitro-l-arginine methyl ester (l-NAME)(Sigma公司,美国);一抗eNOS兔多克隆抗体、抗磷酸化eNOS兔多克隆抗体,二抗抗鼠IgG,HRP、二抗抗兔IgG,HRP、蛋白分子质量标准及化学发光系统Lumi GLO reagent and peroxide(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公司,美国);总一氧化氮检测试剂盒(江苏碧云天生物科技公司);考马斯亮兰蛋白定量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1.2 心肌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的建立

SD大鼠经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60 mg/kg)麻醉,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 气管插管后行人工机械通气,监测心电图,左颈内静脉置管,备用。右颈动脉置管,接监护仪,监测动脉血压。胸骨左侧切开皮肤,在第4肋间进入胸腔,暴露心脏,剪开心包,用6号Prolene线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结扎线以下心肌变为暗红色,心电图T波明显高尖,为结扎成功的标志。

1.3 动物分组及实验设计

SD大鼠56只(由中山大学动物中心提供,清洁级, 证书号 SCXK2004-0011),随机分成4组,每组14只:S组(假手术,只穿线,不结扎);I/R组(单纯缺血再灌注);M组(吗啡后处理 + 缺血再灌注,再灌注前3 min和再灌注后2 min内静脉注入吗啡1.25 mg/kg);L + M组(n = 9, l-NAME + 吗啡后处理 + 缺血再灌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前20 min静脉注入10 mg/kg l-NAME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除S组外,所有大鼠的心脏都经历45 min的缺血和120 min的再灌注。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于再灌注120 min时,每组大鼠各取9个心脏,用于伊文蓝和TTC法染色,计算心肌缺血梗死区(IA/AR)。其余大鼠心脏用于用Western Blot技术分析总eNOS和磷酸化eNOS的蛋白表达,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心肌NO含量。

1.4 心肌梗死面积测定

大鼠心脏再灌注120 min后,再次结扎左冠脉,左颈内静脉注入1 mL 3%伊文蓝,100 g/L氯化钾终止心跳,取出心脏标本以PBS漂洗,去除心房、右室及结扎线以上的左室心肌组织,将心脏横断面切成2 mm切片,置于10 g/L TTC染液中染色20 min(37 ℃)。分别称质量切片,用数码像机(Sony, Camedia DSC-T10, Tokyo, Japan)拍照,以Image J (1.31v)软件(Wayne Rasband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USA) 计算心肌梗死范围大小。每个心肌切片缺血区面积和梗死区面积占切片面积的百分比,然后,乘每个心肌切片的质量。缺血区(AR,伊文蓝未染区,红色)及梗死区(IA,TTC未染区,白色),缺血区以缺血区质量占左室质量(LV)的百分比(AR/LV)表示。心肌梗死范围大小以梗死区质量占缺血区质量的百分比(IA/AR)表示。

1.5 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

大鼠心脏再灌注120 min时,取心肌缺血区,冰冻于液氮,然后-80 ℃保存。以备测定总eNOS和磷酸化eNOS。心肌组织总蛋白提取,采用组织裂解液(10 mmol/L Tris HCl pH 7.4, 100 mmol/L NaCl, 2 mmol/L Na2EDTA, 1 mmol/L EGTA, 0.5% Nonidet P-40, 2.5 mmol/L sodium pyrophosphate, 2 mmol/L Na3VO4), 提取总蛋白30 μg,加等量样本处理液,100 ℃ 煮沸5 min,冷却。取等量的样品用120 g/L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将蛋白电转至硝酸纤维素膜。膜用含体积分数50 mL/L的牛血清白蛋白和50 g/L脱脂奶粉的TBST (10 mmol/L Tris-HC1,pH 7.4和体积分数1 mL/L Tween 20)在室温下封闭。1 h后用eNOS抗体(1:600)、磷酸化eNOS抗体(1:600)杂交,4 ℃下过夜。再与相应的二抗于室温下作用1 h,免疫反应性条带用化学发光系统Lumi GLOreagent and peroxide检测,用X线胶片曝光记录。蛋白条带用Bio.Rad Quantity One software(Hercules,CA)进行定量分析。

1.6 心肌组织NO含量测定

取心肌组织约100 mg,加入预冷的0.9 mL蒸馏水,冰上匀浆至无肉眼可见的组织颗粒,制备好组织匀浆。将匀浆液以10 000 × g,4 ℃离心10 min,取上清, 上清液含一氧化氮、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利用硝酸盐还原酶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然后通过经典的Griess reagent检测亚硝酸盐,通过上述方法检测出所有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量,就可以推算出总的一氧化氮的量;蛋白含量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法。

1.7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2.0统计软件,实验数据用均数 ± 标准误(x ± sx)表示, 统计学比较使用方差分析及SNK检验,取?琢 = 0.05。

2 结 果

2.1 各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

缺血前3组间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收缩压乘积(RP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再灌注120 min 时,与各自平衡点相比,I/R组、M组和L + M组,MAP和RPP明显降低(P < 0.05)。但缺血及再灌注后,各组间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2.2 心肌梗死面积的变化

各组间,缺血区占左室(AR/LV)的百分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图1A)。与I/R组比较,M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梗死区占缺血区(IA/AR)的百分比为(32 ± 2.8)% vs (49 ± 2.9)% (P < 0.01);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l-NAME完全消除吗啡后处理对心肌的保护作用,W + M组心肌梗死面积为(48 ± 3.3)%(图1B)。

2.3 吗啡后处理对总eNOS和磷酸化eNOS的影响

各组间,总eNOS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以各组磷酸化eNOS与总eNOS的比值进行比较,吗啡后处理使磷酸化eNOS增高。与I/R组比较, M组磷酸化eNOS的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NAME 没有抑制吗啡后处理所诱导的磷酸化eNOS蛋白表达的增加(图2,3)。

2.4 吗啡后处理对心肌组织NO含量的影响

与假手术的对照组比较,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心肌组织内NOx含量明显减少 (P < 0.05),吗啡后处理明显增加心肌组织内NOx含量,而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l-NAME明显降低心肌组织内NOx含量(表2)。

3 讨 论

目前已知的保护心脏,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最有力的方法是缺血预适应或缺血后适应。但因伦理道德及使用不便等原因限制其临床运用[4]。用药物代替缺血,采用更为合理的诱导方法来调动这种内源性保护机制成为目前心血管领域研究重点。麻醉药对心脏保护作用的研究由来已久。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阿片受体产生镇痛作用的吗啡,具有明显的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研究发现[5],吗啡预处理可以对抗大鼠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这种保护作用是通过心肌局部的阿片受体及心肌细胞的KATP通道介导产生的。毛张凡等[2]研究显示,运用 Langendorff心脏离体灌流模型,吗啡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运用心脏在体缺血模型,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吗啡后处理明显降低心肌梗死面积。本实验中,选用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l-NAME完全消除吗啡后处理对心肌的保护作用,说明一氧化氮参与了吗啡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

持续基础的NO释放,对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起着重要作用。NO化学性质不稳定,生理状态下半衰期为3 ~ 5 s,在细胞内很快代谢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通过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出所有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量,就可以推算出总的一氧化氮的量。NO 除了能调节血管平滑肌张力外,还有抗氧化、抗氧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复杂的生理病理作用[6]。NO能激活蛋白激酶C (PKC),后者被认为是内源性活性物质介导心脏保护作用时细胞内信号转导的共同通路,故NO可能在缺血预适应心脏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7]。NO由NO合酶(NOS)催化左旋精氨酸生成,迄今为止,已知有三种NOS 参与NO 的生物合成:内皮型(eNOS)、诱导型(iNOS)和神经元型(nNOS),已知与缺血预处理有关的物质如腺苷[8]、乙酰胆碱[9]和缓激肽[10]等均可促进eNOS诱导的一氧化氮合成,提示NO可能参与了缺血预处理。

本研究通过蛋白质印迹技术及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发现,吗啡后处理使磷酸化eNOS表达明显增加和心肌组织内NO含量明显增加,这与吗啡后处理引起的心肌梗死面积减小相一致。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l-NAME完全消除吗啡后处理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明显降低吗啡后处理所诱导的心肌组织内NO含量的增加。提示eNOS/NO信号通路参与了吗啡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本研究中,l-NAME没有抑制吗啡后处理所诱导的磷酸化eNOS蛋白表达的增加。内源性NO是由NO合酶催化l-精氨酸末端胍基中的一个氨原子氧化而生成,l-NAME是l-精氨酸竞争性拮抗剂,虽然对磷酸化eNOS蛋白表达没有影响,却显著降低了内源性NO的产量。

大量的实验证明,eNOS是Akt下游的一个信号分子。研究显示,磷酸化eNOS可改变酶的活性,增加由切力应激所诱导的NO产生[11-12]。1999年,有两个实验室报道,Akt磷酸化eNOS通过PI3K依赖途径[13-14]。胰岛素和雌激素均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eNOS产生NO。我们的实验证实,吗啡后处理通过磷酸化eNOS明显增加NO的量。至于Akt 与NO 这两个信号分子间的具体联系及机制仍有待进一步阐明。

参考文献

Zhao ZQ, Corvera JS, Halkos ME, et al. Inhibition of myocardial injury by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during reperfusion: comparison with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J]. 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 2003, 285(2): H579-588.

毛张凡,杜心灵,孙宗全,等. 阿片受体参与大鼠缺血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 [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6(5):610-613.

Burwell LS, Brookes PS. Mitochondria as a target for the cardioprotective effects of nitric oxide in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J]. Antioxid Redox Signal, 2008,10(3): 579-599.

Staat P, Rioufol G, Piot C, et al. Postconditioning the human heart [J]. Circulation, 2005, 112(14): 2143-2148.

江晓菁,师恩玮,常业恬,等. 吗啡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的保护效应 [J].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2,22(2):559-561。

马国川,夏 焱,郭海霞,等. 心肌eNOS表达和NO的改变对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J].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6,29(5):516-520.

Downey JM, Davis AM, Cohen MV. Signaling pathways in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J]. Heart Fail Rev, 2007, 12(3-4): 181-188.

Mullane K, Bullough D. Harnessing an endogenous cardioprotective mechanism: cellular sources and sites of action of adenosine [J]. J Mol Cell Cardiol, 1995, 27(4): 1041-1054.

Yao Z, Gross GJ. Role of nitric oxide, muscarinic receptors and the ATP-sensitive K+ channel in mediating the effects of acetylcholine to mimic preconditioning in dogs [J].Circ Res, 1993, 73(6): 1193-1201.

Goto M, Liu Y, Yang XM, et al. Role of bradykinin in protection of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n rabbit hearts [J]. Circ Res, 1995, 77(3): 611-621.

Corson MA, James NL, Latta SE, et al. Phosphorylation of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 response to fluid shear stress [J]. Circ Res, 1996, 79(5): 984-991.

Fleming I, Bauersachs J, Fisslthaler B, et al. Ca2+-Independent activationof the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 response to tyrosine phosphatase inhibitors and fluid shear stress [J]. Circ Res, 1998, 82(6): 686-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