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病范文

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病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病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病

第1篇: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病范文

哪些症状提示得了类风关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特征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滑膜主要存在于活动灵活的关节内,所以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累及活动灵活的关节,如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颞颌关节、颈椎、膝关节、踝关节、跖趾关节等,造成这些关节的肿胀、疼痛、僵硬。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另一个特点是多关节炎,即其通常是多于一个关节同时发病。所以,当您出现以上提及的关节肿痛,而肿痛关节的数量不仅限于一个时,那就要警惕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性了。

检测“金标准”

――抗环瓜氨酸抗体

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更具有诊断意义的检测是抗环瓜氨酸抗体(CCP)检测,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的特异性达90.4%~98%,意思是如果检测出抗环瓜氨酸抗体阳性,那患者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性有90.4%~98%,而其他疾病出现抗环瓜氨酸抗体阳性的概率非常小。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与风湿性关节炎有什么关系

一些患者就诊时开口就问:“医生,你帮我看看,我得的是风湿性关节炎还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以为这两者很类似,实际上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风湿性关节炎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咽喉部感染后诱发的关节炎,通常侵犯大关节,急性期过后不遗留关节变形。类风湿性关节炎除了关节炎表现外,还会出现风湿性心脏病,躯干出现淡红色的环状红晕(称为环状红斑)。而且风湿性关节炎好发于5~15岁的和和青少年,随着卫生条件的提高,现在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率较过去已明显下降。

类风湿性关节炎能治愈吗

以目前的医学水平是无法治愈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然而患者常有“要么治愈,要么放弃治疗”的错误观念,最终导致关节破坏的悲剧发生,在医生看来是很痛心的。无法治愈不代表无法控制,类风湿性关节炎现在提倡“早期治疗,个性化治疗”,在关节出现畸形以前就开始治疗,并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在这样的正规治疗下,患者的关节可以保护得很好,甚至和正常的关节没有什么两样。但是需要长期服药,定期监测药物副作用,不要被药物的说明书吓得退避三舍。

1.药物副作用并非会发生在每个患者身上,即使发生,只要定期监测药物副作用,也会及早发现,医生可以为您保驾护航。

2.药物副作用的危害与疾病本身的危害相比,发生率低得多,危害程度通常也更低。

治疗药物有哪些

第一类是控制症状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类消炎药。前者常用的如泼尼松,后者常用的如塞来昔布、双氯芬酸、洛索洛芬、尼美舒利、美洛昔康等。这些药物在患者急性发作期出现关节肿痛、体温升高时能有效控制症状,但是不能防止关节破坏、畸形,因此这些药物在关节疼痛好转后是可以停用的。

第2篇: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病范文

【关键词】 全面护理;风湿免疫;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指的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 其作为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反复发作可能会累及心脏[1]。其临床表现为患者手、足、指、趾等小关节部位都极其易于受疾病所累, 症状轻者会致使关节肿胀或功能, 症状严重者则易导致关节变形等。这些情况都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2]。风湿性关节炎虽然在临床上并没有显著疗法, 但却可以在临床护理上通过方法改进改善治疗质量。为探讨研究全面护理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本文选择郑州市中医院自2010年7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58例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情况进行了回溯式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2013年间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男性25例, 女性33例, 年龄为26~62岁, 平均(40.1±5.0)岁。病程为8个月~6年, 平均为(2.7土0.7)年。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符合如下要求:①患者存在晨起僵硬超过1 h, 且持续45 d以上。②患者存在3个以上关节区的关节炎, 且持续45 d以上。③患者的类风湿因子(RF)呈阳性且伴有X线改变。包含以下疾病或症状的患者被排除不作统计:①患者具有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和血液内分泌系统病变及病史。②患者为孕妇或身处哺乳期。③患者存在结核类感染病或其它潜在感染性疾病。④患者存在有药物过敏史。

1. 2 护理方法 患者临床均进行风湿性关节炎的常规治疗的, 但在护理方式上则在关节炎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护理。

1. 2. 1 心理护理 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焦虑、悲观、抑郁等负面心理特点, 护理人员在入院初期便通过解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常识消除患者疑虑, 并积极主动对患者进行护理缓解其悲观情绪, 鼓励患者以健康心态配合治疗。

1. 2. 2 初期健康教育 针对关节炎临床药物, 护理人员可以在皮下注射前应主动介绍药物的作用、优点、正常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并联系恢复者进行经验推介。

1. 2. 3 疼痛护理 患者会存在关节疼痛及可能的溃烂发炎, 因此临床应保证患者患处关节得到充分休息。对于急性期患者可限制活动量并增加休息时间, 保持肌肉松弛避免挛缩。嘱患者保持自己舒服。

1. 2. 4 康复锻炼 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应长期保持卧床休息状态, 但护理人员应鼓励或协助患者每2小时进行1次变更以防止压疮并保持关节功能。待患者临床病情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后则可以考虑进行关节功能康复锻炼, 主要在于对患者腕关节、踝关节锻炼, 刚开始每日4次每次15 min, 并视患者承受情况酌情增加运动量及运动时间。

1. 2. 5 健康指导 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干燥, 避免患者受寒、受潮等。嘱并监督患者在关节疼痛肿胀严重时确保卧床休息, 低温则注意保暖, 避免因感冒发烧抵抗力下降等细菌感染侵入的可能。

1. 2. 6 饮食护理 患者因长期服用药物, 对胃部造成很大刺激致使脾胃功能减弱伴食欲下降, 导致缺乏营养。因此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完成口腔护理, 并介绍饮食原则, 增强患者食欲, 增加优质蛋白质和高维生素食物及钙剂等易消化饮食的摄入, 补充蛋白质及维生素等生理能量必需。

1. 2. 7 除外, 在用药期间应加强防护教育, 病室每日紫外线消毒, 并保持空气流通、减少探访人员避免交叉感染。临床注意患者体温变化并及时予以必要的抗生素治疗, 患者每次用药后也要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监测。

2 讨论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临床以关节和肌肉游走性酸楚、重著、疼痛为特征, 属变态反应性疾病。 它由于滑膜炎的持久反复发作会导致关节内软骨破坏, 致使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废[3]。且会造成血管病变累及到全身各器官[4]。本文通过对2010~2013年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58例的治疗及护理研究表明, 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辅以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疼痛护理、康复锻炼、健康指导、饮食护理等在内的综合针对性护理干预, 可以提升临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预后结果。

参考文献

[1] 张函.益赛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20): 71-72.

[2] 黄秋菊.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回归家庭前的护理.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21):228-229.

第3篇: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病范文

【关键词】 风湿关节炎;疼痛;功能锻炼;整体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32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380-02

风湿性关节炎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它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的自身免疫疾病,可反复的发作并能够累及心脏。风湿性关节炎临床上表现为关节和肌肉游走性酸楚和疼痛,以小关节炎癍为代表症状。风湿性关节炎一般发生在10岁,5岁以下很少发病。在早期患者可以出现全身小关节的红肿痛和功能障碍,到了晚期患者关节则表现为强直、畸形和肌肉萎缩,致残率约为10%-20%。鉴于风湿性关节炎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患者应重视早期的治疗与护理。现参考有关的文献,对2010年到2012年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进行观察与分析,现将患者接受整体护理的效果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疾病,在长期的患病过程中给患者带来了许多痛苦,尤其是疼痛更让病人难以忍受。在风湿性关节炎中疼痛有两方面因素引起,第一是疾病本身带来的直接的疼痛,第二是患者长期的精神压力导致的间接痛苦。尽管患者认为止痛药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种方法,但这治标不治本。要想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护理方法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1.2 方法 风湿性关节炎的护理分为急性期的护理和缓解期的护理,急性期护理一般包括疼痛护理和药物护理;缓解期的护理一般包括功能锻炼和饮食护理。

1.2.1 疼痛护理

1.2.1.1 生活指导 对患者疼痛的影响至关重要,应选用合适的减轻疼痛。在指导关节炎病人卧床时不要让患者的膝下放枕头,并尽可能的采取俯卧位,鼓励病人多伸展下肢,这种方法可促进身体机体发挥最佳的功能,另外也放松了腰部、膝部和臀部的肌肉。在日常生活中要求患者多进行全身肌肉群的放松,通过反复练习,减轻肌张力以达到镇痛的目的。并且还应严格控制患者枕头的高度,理想的枕头高度应为人体在侧卧时耳朵和肩峰的距离。这样的枕头高度可放松患者睡眠时的颈部肌肉与韧带。若已发生颈椎受累,为了防止颈椎病变对神经造成损害,必要的时候要用颈圈或者支架对颈部进行固定。除了上述要求外,还应建立起良好的作息规律,保持运动和休息的平衡。

1.2.1.2 心理护理 首先应耐心的开导患者,给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耐心的开导病人的同时,医护人员也可以使用暗示的语言和乐观的情绪去感染患者,使患者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还要多组织一些文娱活动来转移病人的注意力,从而达到减轻患者疼痛的目的。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中消除患者焦虑、紧张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使患者整个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活动恢复正常。

1.2.2 药物护理 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程长,病变累及全身,关节外病变达到76%。风湿性关节炎用药种类多,时间也长,我们要特别注意在用药方面的护理。应选择熟悉的、副作用小的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如抗炎、止痛、解热、抗风湿的水杨酸常作为首选用药。为了保持病人的血药浓度在比较恒定的范围内,应依据药物的半衰期,叮嘱患者服药,一般每4到6小时服药一次。为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应饭后服用且不能和大量的制酸剂同用,避免降低水杨酸的效果。禁忌和抗凝剂同时服用,以免产生协同抗凝现象,增加出血的危险。还应避免与苯磺唑酮和丙磺舒同用,以免增高尿酸的水平导致痛风。

1.2.3 功能锻炼 为了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关节的功能,防止致残,医护人员应该帮助患者按时进行病理及预后的恢复活动,并鼓励患者积极配合,达到在时间上和效果上更好的治疗。

1.2.4 饮食护理 风湿性关节炎主要发生在构成关节的各种组织内如滑膜、韧带、软骨、肌腱和骨骼,还有一部分发生在心、肺、血管等处,并伴有轻中度的贫血和消瘦。在饮食上患者应多吃一些富含高维生素、高蛋白、容易消化和吸收的食物,如牛奶、乳酪、鸡蛋、新鲜蔬菜和植物油等食物。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还应多吃一些水杨酸制剂来止痛,并注意少吃或不吃碱性的食物,防止影响止痛药的效果。如患者发生了关节外的病变,需要使用大量的皮质激素进行长期治疗时,也应多吃一些肉类、蔬菜和水果,来补充钾、蛋白质和维生素C。

2 结 果

疼痛护理、药物护理、功能锻炼和饮食护理是整体护理的核心和基本方法。对患者联合使用上述四种护理手段,可明显解决患者之前所存在的身心疾病,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病理三个方面都处在接受治疗的最好状态,为患者后续的治疗和以后的康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讨 论

通过上述对整体护理的详细分析,可以看出在风湿性关节炎的主动治疗过程中整体护理所发挥的积极有效的作用。对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施行系统的、有计划的整体护理,不仅能使患者在身体上有较好的恢复,而且也解决了患者长期的精神压力,调动了患者治疗疾病的积极性,让患者在生理、心理、病理等各个方面都处在接受治疗的最好状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功能型护理模式,适应当代医学新模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月峨,沈定盈.风湿关节炎整体护理分析[J].内科讲座,2002,37(3):169-172.

[2] Sutton JD.住院关节炎病人疼痛的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8,33(3):134.

第4篇: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病范文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7.042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率逐渐增长, 且临床症状不典型, 多数患者在体检时不能及时确诊, 导致关节进行性破坏、畸形甚至功能丧失, 后果严重[1]。因此, 临床上采取积极措施, 提升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的诊断准确率, 以便尽早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 显得至关重要。本研究对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其中, 男46例, 女34例;年龄18~76岁, 平均年龄(38.3±12.6)岁。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诊断标准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2], 均未行膝关节超声检查, 且表现出四肢肿胀、疼痛、关节活动功能受限等症状, 并及时排除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膝关节外伤及手术史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方法 所有患者膝关节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利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GE LogiqE9型), 将探头频率设置为6~15 MHz, 检查过程中, 引导患者取平卧位, 将患者的下肢、髋外旋、膝外旋充分露出, 保持轻度屈髋和30~45°的屈膝, 从髌骨上方及下方进行横向及纵向多个切面扫描检查, 并重点观察患者的滑膜厚度、形态、髌上囊积液等状况, 其中, 不给探头施加压力, 以轻触皮肤的方式, 进行髌上囊积液厚度的检查, 避免因积液四处扩散而漏诊, 必要时, 从大腿两侧加压以聚拢扩散的积液来提高确诊, 同时, 应当推开积液, 加压探头测量髌上囊前后滑膜厚度;采用低速血流模式、1 mm脉冲取样容积、60°以内的声束和血流夹角来检测滑膜内血流信号;取最大屈膝位, 全方位检测, 以详细观察患者关节软骨厚度及形态、软骨下骨质变化, 记录检查结果。

2 结果

80例患者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发现, 51例(63.8%)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膝关节积液, 正常膝关节腔内股骨与胫骨积液有1~3 mm的积液无回声区, 但彩超显示回声区在3~11 mm, 且髌上囊可见积液, 透声较差, 可见点状、带状或絮状回声;36例(45.0%)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关节滑膜增厚, 平均厚度增加2.5~25.8 mm,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见滑膜呈现不均匀薄厚, 有团状、丝带状或绒毛状向囊腔内突起, 且有突起者厚度显著增加;61例(76.3%)患者滑膜内出现点、短线或树枝状的低速血流信号;29例(36.3%)患者发现不同程度的软骨侵蚀, 超声可见软骨皮质有虫蚀状的侵蚀及缺损, 且缺损处有血液信号填充, 严重时有关节畸形和融合的发生;另外, 检测可见12例(15.0%)N窝囊肿, 12例(15.0%)滑膜软骨瘤。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慢性、进行性、侵蚀性疾病, 发病人群广, 几乎涉及各个年龄段, 发病3个月~2年内便可有显著的关节改变及功能丧失[3], 而该病的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 故而临床症状不显著, 加上类风湿因子的敏感性、特异性不高, X线无特异性改变, 增加了早期诊断的困难。而滑膜增生、关节腔积液等是导致关节肿胀和疼痛的主要原因, 这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先累及滑膜关系密切, 同时, 该疾病也会累及关节软骨和相邻的骨质。当患者处于急性期滑膜炎时, 会出现细胞浸润, 而慢性期会有滑膜增厚和绒毛样突出的形成, 并朝关节腔、关节软骨及软骨下基质突起, 这就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特点[4]。

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特点,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楚显示足关节炎性反应改变, 对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具有良好的分辨率, 能更为清楚详细的观察到膝关节的积液, 以避免漏诊;对软组织及细微结构有很高的分辨力, 且能利用积液与增生滑膜之间形成的反射面来展示滑膜增生的状况;同时,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无放射性、关节腔图像清晰易见、可判断软组织损伤程度等优点[5], 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本研究中, 80例患者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发现, 51例(63.8%)膝关节积液, 36例(45.0%)关节滑膜增厚, 61例(76.3%)患者滑膜内出现低速血流信号;29例(36.3%)软骨侵蚀, 12例(15.0%)N窝囊肿, 12例(15.0%)滑膜软骨瘤。同时, 还能显示积液、血流、软骨侵蚀等病变的具体状况, 说明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详细的显示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病变情况, 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病变诊断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能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小涛, 陈苏宁.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2, 9(4):57-58.

[2] 苏培燕. 超声检查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软骨病变中的应用研究. 医药论坛杂志, 2012(12):36-37.

[3] 胡汝贤, 易永忠, 夏润生, 等.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病变检查的应用价值. 内蒙古中医药, 2010, 29(11):136-138.

[4] 赵彬修. 高频超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病变中的应用. 吉林医学, 2014, 35(9):100-101.

第5篇: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病范文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针灸;中药;综述

【中图分类号】R1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298-01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特征,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自身免疫功能障碍性疾病。好发于青壮年及少儿,患病高峰年龄为30~50岁,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是临床常见多发病。

目前关于RA的病因尚不明确,多数认为是由于内外因子共同作用所致的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及其不正常的反应对机体所产生的损害引起。西医治疗主要以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为主,目前尚无特异性疗法。而针灸结合中药疗法不仅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和双向调节免疫-内分泌功能[1],而且国内许多临床研究亦表明针灸中药结合治疗RA,对机体免疫功能有良好的调整作用[2],同时由于其具有风险小、费用低等特点,目前已在许多医院开展,并且被患者广泛接受。现就近5年来的治疗与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1 针灸中药结合疗法

针灸结合中药治疗RA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和机体免疫调整作用。张氏[3]采用针灸配合中药辨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整体与局部,辨证与分期相结合的方法,配合温灸。取穴:风池、三阴交、大椎、膈俞、足三里。局部取穴:根据患者病变关节取穴。辨证分期配穴:早期可配脾俞、胃俞、膀胱俞;中晚期可配肝俞、肾俞、大杼、膏育俞、关元等穴;缓解期可配气海、关元、足三里、神阙等穴。上述穴位每次选用6~7穴,穴位皮肤常规消毒,主穴以平补平泻手法为主,足三里和三阴交针后留针期间加灸,留针20min,温炙10min,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每5min行针1次,连续8周。中药治疗寒湿痹阻型用乌头汤加减。湿热痹阻型用白虎桂枝汤加减。水煎取汁400mL,200mL/次,2次/天,口服。连续服8周后统计疗效。总有效率为86.1%。巩氏[4]采用寒痹康汤(狗脊、羊藿、秦艽、独活、防风、细辛、熟附子、麻黄、青风藤、乌梢蛇、白花蛇、千年健、千斤拔、黑蚂蚁)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服。结合温针灸(曲池、三阴交、腕骨、合谷、内关透外关、犊鼻、足三里、阳陵泉透阴陵泉),用毫针快速进针得气后,平补平泻,2天1次,每15次为1个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89%,疗效优于对照组 (P

2 灸法治疗

灸法能使机体内的阳气从内生,把风、寒、湿从内到外,从里到表顶出体外,使痹阻的经络得以畅通,此病得愈。龚氏[5]将65例门诊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取穴大椎、大杼、膈俞、脾俞、肾俞,在相应俞穴上行大艾灸炷灸3壮,隔两天灸1次,30天为1疗程,6个疗程进行观察;:治疗组总有效率87.9%,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3 中药内服治疗

金氏认为[7]湿邪贯穿于本病的始终,在类风湿关节炎初起或急性活动期,主以清热宣痹和络法。药用石膏、知母、水牛角、生地黄、牡丹皮、赤芍、黄柏、黄芩、山栀、木通等,以抑制病势,缓解病情。刘氏[8]认为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治疗宜清热解毒、祛风化湿、活血通络。拟方四花四藤四虫汤,临床能显著改善此期的关节症状,总有效率80%。马氏[9]以滋补肝肾健脾胃,方选三妙散加味。临床疗效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无副作用。郑氏[10]发现在临床上对于急性期关节肿胀疼痛的患者用白花蛇舌草、土茯苓、黄柏、蚤休等药物往往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并且可清除免疫复合物在关节腔的沉积,降低CRP,抑制体液免疫,阻遏活动期RA免疫病理的作用。栾氏[11]等在RA活动期治疗时,主要根据患者的不同表现采取祛风、散寒、除湿不同的治法。例如:关节疼痛游走不定,脉浮者选用防风汤加减治疗;关节酸痛肿大变形,舌苔厚腻,脉象滑或濡者选用草仁汤加减治疗;关节疼痛剧烈、畏寒、舌质淡、舌苔白,脉象紧者用乌头汤加减治疗。临床也取得满意的疗效。

4 中药外敷治疗

纪氏等[12]通过临床辨证,采用中药外敷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疗效肯定,毒副作用小,方法简便。方中重用威灵仙、羌活、葛根、雷公藤等药物,能明显改善关节晨僵、缓解疼痛和恢复关节功能。有报道[13]金黄散药敷于关节患处,通过皮肤黏膜的吸收和渗透可直接发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效果明显。徐氏[14]等用巴斯特关节止痛膏(辣椒流浸膏、颠茄流浸膏、薄荷油、水杨酸等)治疗RA患33例,结果33例RA患者治愈4例,显效21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

5 小结和展望

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而中医认为RA属痹证范畴,中医针灸治疗RA是一种非药物消炎镇痛疗法。而中药疗法亦疗效肯定,副作用小,两者结合起来,会起到更好的效果。目前对于针灸对RA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机理研究,已在临床及动物实验展开,但对RA的研究过程中,大多数的研究注重针灸对于机体调整,而对于细胞功能免疫活性物质的关注不够。有学者认为针灸中药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加体内镇痛介质的释放,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和改变血液流变学而实现的。今后的研究中还应进一步关注针灸中药对于RA免疫调节作用研究和从机制上阐明针灸中药治疗RA的优越性有待进一步的深化。

参考文献

[1] 林志苇.类风湿性关节炎针药治疗临床经验[J].针灸临床杂志, 2007, 23(5): 22-24

[2] 徐磊,王敏华.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现状[J].实用全科医学, 2007, 5(2): 157-158

[3] 张可欣针灸配合中药辨治类风湿性关节炎108例[J].临床观察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12):50

[4] 巩志富,卢阳佳,庞学丰..针灸配合寒痹康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78例[J]河南中医.2008,28.4. (4):57-58

[5] 龚福英•隔药饼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3例[J].针灸临床杂志, 2007,23(5):42

[6] 王树春,王延龄,王小新.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灸针疗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9):108-109

[7] 金石.类风湿关节炎治疗四法则[J].江苏中医药,2008,40(1)

[8] 刘书珍.中西医结合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10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08,49(3)

[9] 马纯清.中医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6 (8):16

[10] 郑小波.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体会[J].江西中医药,2008,3(3):39-303

[11] 栾晓杰,肖主霞.中医辨证施治类风湿关节炎心得[J].中国实用医药,2007, 12(2):35

[12] 纪英莲.中药外敷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 2008,4 (23):7

[13] 杨莉.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中医治疗思路和方法[J].四川中医,2007,25 (2)

第6篇: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病范文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风湿病中的一类,常以乏力、消瘦、低烧、手足麻木为前期症状,逐渐发展为某一关节病变,出现多关节对称性肿胀和疼痛。如果不加控制可引起关节软骨和骨质破坏,导致关节畸形、功能丧失,甚至累及心、肺等重要脏器。类风湿关节炎的致残率较高,若3年内不及时就医治疗,70%会出现不可逆的软骨和骨破坏,5到10年致残率为60%,30年致残率高达90%,伴有关节外受累者死亡率升高1倍。

目前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感染、免疫紊乱、性激素等有关。西医所讲的风湿病是指免疫等因素引起的与关节疼痛有关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与中医讲的风湿病字面相同而意思相差很远。

而吹风、潮湿等“风”、“湿”因素,可能诱发骨关节炎、筋膜炎等症状,和类风湿关节炎本身的发病并无直接和明确的关系。比如,广东、江淮等南方地区要比北方潮湿得多,但不见得那里患类风湿关节炎的人会比北方多,南方人插秧经常光腿踩在水里,但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类风湿关节炎。所以,是否会患类风湿关节炎主要取决于个人体质、遗传及其他多种因素。

有人可能纳闷了,既然不关“风”和“湿”,为啥患了这个病,关节能“预报天气”?

正常生理状态下,人的关节腔内压是要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调整的,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在内的慢性骨关节疾病患者的关节及周围血管神经功能不健全,关节液循环不好,皮温升降迟缓,因而对气候的变化不能马上适应。而阴雨天之前,气压往往会变得比较低,这时关节内压不能适时随着气压的变化进行调整,导致关节在阴雨天疼痛加剧和肿胀。所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阴雨、寒冷的天气下注意保暖,可以减轻症状。

要注意的是,这个病并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儿童患者也不在少数。儿童一般情况下的关节疼痛,可能是生长痛,家长无须紧张。但是一旦伴有关节肿胀、发热、剧痛,就有可能已有病变,应及早问诊。

预防篇提升免疫力是根本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预防,最要注意春秋两季。而预防的关键,就是提升人体免疫力。

预防和控制感染。有些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在人患了扁桃体炎、鼻窦炎、咽峡炎、龋齿等感染性疾病之后而发病的,一般认为这是人体对这些感染病的病原体发生了免疫反应而引起本病。

避免风寒湿邪侵袭。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关节处要注意保暖,不穿湿衣、湿鞋、湿袜等,不要贪凉受露暴饮冷饮;不要卧居湿地等。另外,劳动或运动后,不可趁身热汗出未干,便入水洗浴。

注意劳逸结合。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忘劳作,是强身保健的主要方式。临床上,有些患者虽然处于疾病的恢复期,但由于劳累,病情往往加重或复发。所以,活动与休息都要适度。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坚持体育锻炼的人身体强壮,抗病能力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如练气功、打太极拳、做保健体操、做广播体操等均能增强免疫力。

避免关节局部外伤。如发现关节有酸痛或肿胀,最好立刻请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以免拖出严重后果。

识别篇:一根手指鉴别类风湿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关键在一个“早”字。若能及早发现症状,通过中西医有机结合治疗,可有效控制其发展。以下给大家介绍一些从手指识别类风湿的方法:

晨僵: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往往表现为病人早晨起来手指有僵硬感,经活动后渐缓解。随着病痛的发展,晨僵越来越重,持续时间越来越长,多达1小时以上。

怕冷:病人手指对寒冷特别敏感,一遇冷水就很容易发白、发紫、麻木,还有蚁走感甚至疼痛。这是由于指端动脉遇冷易于痉挛,医学上称其雷诺氏现象。

近侧:类风湿性关节炎易发部位为近侧(近躯干侧)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可侵犯,但绝不侵犯远侧指间关节。有不少非专科医生往往把易发远侧指间关节的增生性关节炎,甚至大骨节病误诊为类风湿。

尺偏:拇指侧为指侧,小指侧为尺侧。类风湿早期即可见手指往尺侧偏斜,而正常人则多呈略向指侧偏斜,尤其小指表现最为明显。

肌萎:类风湿病人早期往往具有指骨肌肉萎缩症状,与肿大的近侧指间关节形成医学上所谓的“梭状”、“豆菱茄状”改变。

色沉:在病变指间关节的背侧,往往见有色素沉着而发暗褐(黑)色。与此同时,局部皮肤可呈角化而增厚。

对称:类风湿关节炎手指关节损害的突出特点为两手呈对称性。有时早期仅见中指近侧关节肿大,但也应是左右中指对称性损害,而少有单侧性,后者常见于创伤性关节炎与结核性关节炎等。

运动篇:类风湿的体育疗法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除了药物治疗以外,还要经常进行关节功能锻炼。适度的早期运动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针对关节炎所编排的“关节体操”是常用的运动疗法,具体操作如下:

①指关节操:握拳与手指平伸交替运动。握拳时可紧握铅笔或粗一点的棍棒;平伸时可将手掌和手指平贴桌面,或两手用力合掌。

②腕关节操:两手合掌,反复交替用力向一侧屈伸,亦可紧握哑铃做手指屈伸运动。

③肘关节操:手掌向上,两臂向前平举,迅速握拳及屈曲肘部,努力使拳达肩,再迅速伸掌和伸肘,反复进行多次,然后两臂向两侧平举,握拳和屈肘运动如前。

④肩关节操:一臂由前方从颈旁伸向背部,手掌触背,同时另一臂从侧方(腋下)伸向背部,手指触背,尽量使两手手指在背部靠近,每天反复多次。

⑤踝关节操:取坐位,踝关节分别做屈伸及两侧旋转运动。

⑥膝、髋关节操:下蹲运动与向前抬腿运动交替进行。

注意事项:运动疗法应根据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饮食篇:要补钙、补铁

多补充钙、铁等营养成分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尤其重要。因为类风湿关节炎一旦发病,患者实际上就已经出现了钙的透支,身体开始动用人体内最大的钙贮存器――骨骼中的钙质。这会导致骨质疏松症等一系列问题。所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多吃含钙高的食物。而贫血是类风湿关节炎最常见的关节外表现。最常见的贫血类型是缺铁性贫血,这与摄入铁不足或同时存在铁吸收障碍有关。还有部分患者长期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引发消化道溃疡使失血量增加,丢失铁过多而造成贫血。患者在饮食中也应注意铁剂的适当补充。奶制品含钙成分最为丰富。其它如豆类、蛋类、鱼类、坚果、玉米、山芋等均含有丰富的钙质。含铁丰富的食物有动物内脏、肉类、蛋黄、菠菜、麦麸等。

那么,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饮食方面要不要“忌口”呢?

一般不存在严格“忌口”。但海鲜产品等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应少吃,另外,过去曾明显诱发关节炎发病的食物也应避免食用。

这里推荐几个类风湿关节炎的辅助食疗方子,患者可以酌情尝试。

木瓜薏米羹:木瓜4个,蒸熟去皮;薏米250克煮熟,两者共研烂如泥。调入蜂蜜1000克,和匀,放于干净容器内。每日晨起温热服2~3匙。适用于关节红肿热痛、口渴、小便黄、大便干结、舌苔黄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川乌粥:制川乌去皮尖后碾成末,粳米半碗。取药末6克,同米用慢火熬稀粥,下姜汁10毫升,蜂蜜3匙,搅匀,空腹喝,温为佳。适用于关节肿胀冷痛,遇寒疼痛加剧、得热痛减,平时怕冷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桃仁粥:桃仁15克,粳米150克。先将桃仁捣烂如泥,加水研汁,去渣加粳米煮为稀粥。适用于关节肿胀刺痛,关节(尤其是手指关节)周围肤色变深变暗,舌质紫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补救篇保护好受损的关节

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后,要注意保护受损的关节,避免关节出现永久性的变形,并减轻日常活动时的关节疼痛,控制病情发展。下面是保护关节的几个原则。

使用较大和有力的关节:关节发炎时,会变得不稳定,更容易受损伤。用力的时候,细小的关节如手指关节就更易出现变形。因此,患者平时应尽量利用较大和有力的关节,如提重物时,尽量不用手指而用手臂和肘关节。

避免关节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如不要长时间站立,在适当时候坐下来休息。坐下时,应经常变换坐姿、转换双脚位置,舒展下肢的筋骨,或起来走动一下。应避免手指长时间屈曲,如写字、编织、打字、修理,应不时停下来休息,舒展一下手指。

避免关节处于变形位置,保持正确姿势:无论在睡眠、走路或坐下时,都要保持良好姿势。拧瓶盖时,不要只用手指拧,应以掌心加压力来拧。坐下时,膝关节不要过分屈曲,双足应平放在地上。

留意关节的疼痛。活动时感到关节疼痛,应立即停下,并检查活动方法是否不当。

减少工作和日常生活的体力消耗:家里物品的放置应科学合理,轻便和不常用的物品放在高处,常用物品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笨重和不常用的物品放在柜子的下面。安排好工作的程序。尽量使用工具,以减少弯腰、爬高、蹲低的频率。

注意工作与休息的平衡,并根据病情调整。关节炎加剧时,应增加休息时间。

问答篇:类风湿关节炎能根治吗?

问:长期冷水浴会引起类风湿关节炎吗?

答:关节炎分多种,与冷水浴可能有联系的是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病系患者感受风寒湿等邪气导致,不累及心脏、不破坏骨质、绝大多数可治愈,有些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系链球菌感染所致,而类风湿属自身免疫病。因此,洗冷水浴或可导致风湿性关节炎,但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响不是很大。

问:类风湿关节炎能根治吗?

答:有些人至今还错误认为类风湿关节炎是“不死的癌症”,对治疗悲观失望,自己到药店随便买点止痛药吃上,止止痛就算了,有时还任意加大剂量,这是错误的。很多止痛药虽能缓解关节痛和肿,但治标不治本,不能阻止关节破坏和变形。事实上,经过正规治疗,10%的病人病情能缓解,不再复发;75%的病人会经历多次病情反复,需要长期治疗;只有15%的病人不能控制病情。另外,不要相信那些鼓吹能根治类风湿的小广告小偏方,那些基本上都是骗子。相当多的患者就是因为没有得到正规的治疗,才导致关节骨质破坏,功能丧失,成为残疾。

问:用激素长期治疗对吗?

答:糖皮质激素由于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消炎止痛作用很强,且很快生效,因此常被乱用。不少患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吃激素类药或打一针就不疼了,也能吃饭了,人也变胖了,就是不能停药,好像“成瘾”一样。其实长期服用激素除了发胖,还会导致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进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用激素,应遵医嘱。

问:类风湿症患者如何掌握活动量大小呢?

答: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关节红肿痛明显的时候,不宜进行关节的功能锻炼,另外,还应当限制关节的活动,尤其是负重活动,以减少炎症反应,缓解疼痛。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活动量的大小要因人而异,开始时不要剧烈,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最好在局部保温前提下开始运动,锻炼前可先热敷或进行温水浴,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

问:哪些人容易患上类风湿?

答:1.有感染性疾病者,如有急性与慢性咽炎、扁桃体炎、副鼻窦炎等。

2.患有胃炎、胃溃疡、肠炎的人比较容易患类风湿,这类疾病影响消化,容易导致营养不良。

3.有不良饮食习惯的人,如偏食、挑食、饮食单调的人。

4.更年期的妇女,产后的妇女。这个时期的女性身体抵抗力很差,很容易被类风湿找上。

5.本人有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易患类风湿关节炎。

问:这个疾病会不会遗传,会不会影响生育?

答:类风湿性关节炎遗传倾向非常低,在临床上不把它作为一个因素考虑,不用担心。如果治疗很好,停药后完全可以怀孕,生育。但是怀孕的时机要在医生指导下,要等病情控制比较好,有些药停了很长时间了,再准备怀孕。不要停了药马上怀孕,要遵医嘱。

新闻链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基因疫苗啦

第7篇: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病范文

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关节炎有两种,一种叫老年性关节炎,另一种是风湿性关节炎。两种关节炎的致病原理有所不同,但发病几率和程度均与天气变化有一定的关系。临床发现,当前后两天的日平均气温变化超过3℃、气压变化超过5毫巴、相对湿度变化超过10%时,关节炎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在冬季,这种天气变化常常表现为一次伴有降水的冷空气入境。气象要素的波动会引起人体体温调节机制紊乱,使周围血管收缩扩张不充分且时间延长,粘蛋白代谢和酶活动都会出现紊乱,其中人体关节对温度、湿度变化的反应最敏感(其次才是肌肤),所以关节部位容易在天气变化时发病或加重病情。也正因为如此,关节炎患者在冬季,必须时刻关注天气变化,注意防寒、防潮。由于两种关节炎各有特点,预防时也应有所侧重。

老年性关节炎,一般多发生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其特征为关节软骨变性和唇样骨质增生,常发病于某一关节,尤其是负重大、易于劳损的大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等),症状为关节酸痛和关节动作僵硬感,在剧烈降温和湿度突增时,关节酸痛症状会加重,此时,关节活动时常可听到摩擦音,关节局部有轻度压痛。所以,预防老年性关节炎,要注意在天气变化后进行适当的活动,使关节的僵硬感减轻或消失;急性发作(表现为剧烈疼痛)时,应限制活动,多作休息;治疗方面,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局部热敷、按摩、理疗,均可减轻症状,再加上通络片、活络片(丸)等药物治疗,常常会取得较满意的效果。但老年人切莫为了省钱,接受江湖医生的稀奇古怪的“治疗”。

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病的一种表现,主要症状是周身关节(尤其是膝、肘、腕、肩等)的红肿疼痛,这种疼痛不是固定的,而是游移的。患者活动受限,同时伴有发烧。气象条件对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响更大,更直接,所以患者必须在衣食住行和生活习惯上多加注意。首先要尽可能地避免“冷”和“潮”,肌肤不可接触冷水,注意降低居室湿度;第二,宜穿吸湿性低的内衣(如氯纶布料的衣服),床单、被子也要经常晾晒;第三,要控制高脂肪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瘦肉、大豆制品,还宜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第四,要积极预防和治疗感冒、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避免因这些疾病导致风湿性关节炎的发作或加重。编辑/张玉春

第8篇: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病范文

1、一般是一天两次,一次一片。

2、布洛芬片,适应症为适用于:缓解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脊柱关节病、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各种慢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期或持续性的关节肿痛症状,无病因治疗及控制病程的作用。治疗非关节性的各种软组织风湿性疼痛,如肩痛、腱鞘炎、滑囊炎、肌痛及运动后损伤性疼痛等。 急性的轻、中度疼痛如:手术后、创伤后、劳损后、原发性痛经、牙痛、头痛等。对成人和儿童的发热有解热作用。

(来源:文章屋网 )

第9篇: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病范文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分布规律

1前言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疾病,本病多侵犯手、足、腕等小关节,如不及时治疗,病情逐渐加重,最后可引起关节畸形、强直和功能丧失,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西医普遍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修订的RA分类标准[1],对RA早期诊断存在一定困难;治疗上尚缺乏根治本病的方案及预防本病的措施,且长期服药不良作用较大。而中医药在防治RA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与优势,正日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中医药治疗RA的特色在于辨证论治,因此研究证型分布对于全面认识疾病的本质、提高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现将近年来RA的中医证候学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2RA中医证型的研究现状

2.1RA的病因病机根据RA临床特征,当属于中医学“痹证”、“历节病”、“ 痹”等范畴。中医认为寒冷、潮湿、疲劳、创伤及精神刺激、营养不良等均为本病的诱因。本病内因为禀赋素亏,营血虚耗,气血不足,肝肾亏损或病后、产后,正气不足,外邪乘虚而入;外因为居处潮湿、冒雨涉水、气候骤变等而感受风寒湿热之邪,以致邪侵人体,注于经络,留于关节,痹阻气血而发病。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滞留肢体筋脉、关节,经脉闭阻,不通则痛,是本病的基本病机。外邪侵袭机体,又可因人的禀赋素质不同而有寒热转化。若素体阳气不足,风寒湿邪入侵,阻滞经络,凝滞关节,形成风寒湿痹。若素体阴气不足,有热内郁,与外邪搏结形成湿热,耗伤肝肾之阴,使筋骨失去濡养;或风寒湿邪郁久化热,壅滞经络关节,形成风湿热痹。病久邪留伤正,可加重气血不足、肝肾亏虚之候,并可致气血津液运行无力,血滞而为瘀,津停而为痰;而邪痹经脉,脉道阻滞,迁延不愈,亦可影响气血津液运行输布,或生痰或产瘀。旧病新邪胶着,而致病程缠绵,顽固不愈。

2.1.1因虚致痹

2.1.1.1气血亏虚气血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充盛既可濡养机体又可抵御外邪。气血亏虚则邪气乘虚而入,流注筋骨血脉,搏结于关节而发生关节痹痛。《黄帝内经》在论述痹证的发病机制时指出:“血气皆少,感于寒湿,则善痹骨痛”、“血气皆少……善痿厥足痹”、“粗里肉不坚,善病痹”。这些皆说明气血不足,体质虚弱致皮肉不坚而病痹[2]。

2.1.1.2肝肾亏虚肝肾亏虚,一方面可致营卫气血滞涩不行,壅遏于骨节及周围而化痰、留瘀,使关节肿胀疼痛变形,屈伸不利;另一方面,又因卫外不固,易于感受外邪,风寒湿之邪乘虚袭人,阻遏营卫,壅滞经络,深入筋骨,促使病情加重[3]。《金匮要略》在论述历节病的成因时指出:“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即说明了肝肾亏虚,水湿浸渍,伤及血脉留滞关节是历节病的主要病因病机,其中以肝肾亏虚为病之本,寒湿内浸为病之标。

2.1.1.3营卫失和营卫之气具有濡养、调节、卫外固表、抵御外邪的功能。营卫之气不固,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入,卫阳受损,卫阴偏盛,偏盛之卫阴逆行而成为内生之邪气流注于关节,凝津成痰,阻络为瘀,而发为本病。正如《素问・痹论》曰:“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

2.1.2感受外邪

2.1.2.1风寒湿邪入侵RA多由风、寒、湿邪痹阻而成病。《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类证治裁・痹证》曰:“诸痹……风寒湿邪乘虚内袭。”久居潮湿之地、严寒冻伤、贪凉露宿、睡卧当风、暴雨浇淋、水中作业或汗出入水等,外邪注入肌腠经络,滞留于关节筋骨,导致气血痹阻而发为风寒湿痹。风为百病之长,其为阳邪,开发腠理,又具穿透之力,寒借此力内犯,风又借寒凝之积,使邪附病位,而成伤人致病之基。湿邪借风邪的疏泄之力,寒邪的收引之能,风寒又借湿邪黏着、胶固之性,造成经络壅塞,气血运行不畅,则筋脉失养,绌急而痛发为本病。

2.1.2.2湿热侵袭久居湿热之地,外感风湿热邪、高温作业、素体阳气偏盛、喜食辛辣肥甘,内有蕴热或久病而化热与风寒湿气和侵袭肌体壅于经络、关节,气血郁滞不通,关节疼痛不能屈伸而为病。正如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痹》所言:“从来痹证,每以风寒湿之气杂感主治。召恙不同,由于暑外加之湿热,水谷内蕴之湿热,外来之邪,着于经络,内受之邪,着于腑络。”《类证治裁》指出:“寒湿郁闭阴分,久则化热攻痛。”

2.1.3痰瘀痹阻

2.1.3.1瘀血痹阻导致RA的病因众多,无论风、寒、湿、热之邪或正气虚弱,均可导致血瘀的产生。在古代就有医家认识到痹证与瘀血有关,例如《杂病源流犀烛・诸痹源流》曰:“痹者,闭也,三气杂至,壅闭经络,气血不行不能随时祛散,故久而为痹。”《类证治裁・痹证》言:“痹久必有湿痰败血瘀滞经络。”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中也明确指出:“痹证有瘀血”。吴启富等[4]对160例确诊为RA患者的临床体征、血液流变学、微循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该组病例78.1%存在有血瘀证。现代医学认为,瘀血与局部缺血缺氧有关,与炎症病变及免疫功能障碍有关。本病的关节肿胀、疼痛、运动障碍等表现,实质上就是病变关节的缺血、缺氧与炎症病理的反应,因此用现代医学的病理学观点去分析血瘀与RA发病的关系,也可认为血瘀与RA的发病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5]。

2.1.3.2痰浊痹阻痰浊是由水湿停滞,聚湿而成。痰浊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如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或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水湿不行,聚湿成痰;外感湿邪,湿聚成痰;瘀血阻滞,经脉不利,水液道路不畅,水湿停滞,聚湿成痰。痰浊流窜骨节经络,闭阻气血,而为本病。

2.1.3.3痰瘀互结痰瘀互结多在RA后期,外邪入侵经年累月,气血俱伤,化为败瘀凝痰而为病。陈丽华等[6]对600例RA患者进行中医分型研究,结果显示痰瘀互结占7%。金实等[7]报道,179例RA患者中,肿胀局限,或有皮下结节者67例(占43.1%),骨僵硬畸形者112例(占56.3%),提示痰瘀互结是本病重要的致病因素。

2.2RA的辨证分型情况1984年全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痹证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确定了中医痹证的证型及证候,将痹证分为湿热阻络证候、寒湿阻络证候、寒热错杂证候、瘀血阻络证候、肝肾两虚证候、风邪偏胜证候、湿邪偏胜证候、热邪偏胜证候、痰湿阻络证候、营卫不和证候、气阴(血)两虚证候。1988年4月在昆明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疗效标准将风湿四病分为:风重型、湿重型、寒重型、化热型4型[8]。1993年中药新药治疗痹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辨证分为寒湿阻络证、寒热错杂证、瘀血阻络证、肝肾两虚、痰湿阻络5型[9]。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版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痹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10]中将本病证候分为:风寒湿阻、风湿热郁、痰瘀互结、肾虚寒凝、肝肾阴虚、气血亏虚6型。2002年《中药新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1]中医证候分为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肾气虚寒证、肝肾阴虚证、瘀血痹阻证5型。

当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根据个人的临床经验,总结出的辨证分型也不尽相同。戴慎等[12]将本病分为风寒湿阻证、风湿热郁证、痰瘀互结证、肾虚寒凝证、肝肾阴虚证、气血亏虚证6型。路志正等[13]将本病活动期分为卫阳不固、痹邪阻络证,邪郁而壅、湿热痹阻证,缓解期分为痰瘀互结、经脉痹阻证,肝肾同病、气血两损证。王义军等[14]进行了RA流行病学调查,初步归纳出常见的6种证候,分别为:湿热阻络证、肝肾不足证、瘀血阻络证、气血两虚证、寒湿阻络证、痰瘀阻络证。陈龙全等[15]将RA分为气血亏虚、肝肾亏虚、脾肾阳虚、风寒湿痹、风湿热痹、寒热错杂、痰瘀阻滞等证型论治。曹惠云等[16]则将RA分为湿热阻络型、寒湿阻络型、肝肾亏损、气血不足型。

导师陈进春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对于痹证病机主要强调虚、湿、痰、瘀4个方面,至于辨证分型方面以2002年出版了《中药新药研究指导原则》一书为主,但其标准中并未涵盖RA的一个重要病因――痰浊,不能满足临床研究的需要,故将痹证主要分为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肾气虚寒证、肝肾阴虚证、痰瘀痹阻证5种常见证候类型。

2.3RA中医证型分布规律RA的不同证候在年龄、病程、地域上存在差异。一些调查研究从不同侧面反映了RA证候相应的分布规律。邓兆智等[17]在对RA患者的症象、舌脉及关节状况进行调查后发现,在湿热阻络、寒湿阻络、寒热错杂、瘀血阻络、肝肾两虚、瘀湿阻络、营卫不和、气阴(血)两虚等8种证型中,肝肾两虚为最常见的证型,寒热错杂者次之。多数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瘀血、热象表现;证候单纯者少见,两种或两种以上证候兼有者多见。何卫等[18]对182例RA住院患者中医证候及X线分期进行比较分析,发现X线分期在疾病的活动期及缓解期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湿热、风湿热二证候X线Ⅰ期分布明显多于痰、血瘀、肝肾亏虚三证候,而前者的X线Ⅳ期分布明显少于后者,其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肖明霞等[19]对166例RA患者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证型间患者性别、血红蛋白、血沉分布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患者血小板分布不同,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30,P=0.038)。于秀明等[20]对202例RA患者的舌脉象、关节状况、证候分型以及年龄、病程与分型关系等调查,结果显示RA患者关节以疼痛、僵硬、肿胀者居多,疾痛早期以寒湿痹阻型、肾气虚寒型多见,晚期以瘀血痹阻型为主。

3结束语

R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与内分泌、代谢、营养、地理、职业、心理和社会环境的差异、细菌和病毒感染及遗传因素等方面有关系。大多数西药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感染、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肝肾损害、胃肠道不良反应,严重者有消化道溃疡、出血、穿孔等。这使得患者又担心药物不良反应或对药物实际作用效果信心不足,从而又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降低了从医性,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因此开发毒性小和不良反应轻的药物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医辨证分型治疗RA疗效可靠[21],又可减轻西药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易于接受。但本病正虚邪实反复演化,病邪缠绵,邪毒相搏,又致病情复杂,表现变化多端,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因此了解其证型分布及各种证型的研究进展,对于全面认识疾病的本质、提高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Libby P,Ridker PM,Maseri A.Inflammation and at heroscle-rosis[J].Circulation,2002,105(9):1135-1143.

[2]王洪图.黄帝内经研究大成[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1612.

[3]叶蕾,宫健伟,秦林.类风湿关节炎从脏腑辨治概况[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12):54-56.

[4]吴启富,贺向无,刘毅,等.类风湿性关节炎血瘀证分析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杂志,1996,5(1):19.

[5]梁幼雅.类风湿性关节炎与中医瘀血证关系探讨[J].中医研究,1997,10(4):1-3.

[6]陈丽华,倪立青,杨晓凌,等.6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中医分型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34(2):11-13.

[7]金实,汪悦.类风湿性关节炎证治体会[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3,7(4):19-20.

[8]王兆铭,白人骁.“风湿四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9(1):52-53.

[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痹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1993:210.

[10]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 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9-30.

[11].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M].北 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5-118.

[12]戴慎,薛建国,岳沛平.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与方剂选 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38-243.

[13]路志正,焦树德.实用中医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1996:459.

[14]王义军.类风湿性关节炎证候规范化研究的思路与方 法[J].中医药学刊,2005,23(1):153.

[15]陈龙全,陈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 分型[J].中医药学刊,2003,21(3):469,472.

[16]曹惠云.痹病系列方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 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41(6):46.

[17]邓兆智,陈伟.类风湿性关节炎证候的探讨[J].中国 医药学报,1993,8(6):14-16.

[18]何卫,彭剑虹,何羿婷,等.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 与X线分期关系初探[J].福建中医药,2002,33(1): 4-5.

[19]肖明霞,安莉萍.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型分布研究 [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30(7):697-698,701.

[20]于秀明,刘学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学研究[J]. 吉林中医药,2006,26(4):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