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能源的现状范文

能源的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能源的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能源的现状

第1篇:能源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能源 高校 现状 节能 途径

有资料显示,当前我国主要能源对外依存度的形势十分严峻。自1993年我国首度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对外依存度由当年的6%一路攀升,2009年突破50%的警戒线,2013年预计将升至59.4%;2007年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仅为2%,2012年对外依存度已达到29%,预计2013年对外依存度将上升至32%;2009年我国首次成为煤炭净进口国,当年煤炭对外依存度约为3%,可2011年也已达到了14%。我国是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目前年缺水量约300亿-400亿立方米,全国600多个城市中2/3供水不足,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

随着能源安全、资源紧张、生态危机的日益加剧,我国在“十五”规划中就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的战略方针和基本国策,也是当前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十二五期间,国家在促进节约型校园建设方面又相继出台了《节约型校园节能监管体系建设技术标准》、《节约型校园指标体系考核评价办法》、《节约型校园能耗统计审计公示办法》、《节约型校园节能监管体系建设运行管理技术标准》等相关政策规定。

然而高校在合理使用能源,严格行为管理,以及新技术产品的应用方面都存在许多不足,各种浪费现象仍较为普遍。

一、节水节电的现状

近十年来,高等教育愈来愈多地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师生人数也急剧增加,学校的教学设施、学习环境、生活条件有了显著的改善,但随之而来的高校公共财政支出也大幅提高,水电等资源的浪费现象也日益突出:

1、用水方面:一般学校对整个校区用水管理主要分为地面公共区域和地下管网的动态监测,前者耗水量较大的是游泳馆、洗漱间、卫生间和公共绿化,这也是节水的重点,而后者危害也不容忽视。

(1)、设备损坏后无人报修,没能及时更换,造成生活用水流失;

(2)、节水意识淡薄,人为的致使水资源大量浪费。比如在游泳馆的淋浴区、在洗衣服时,人离开后水龙头依然开启,洗涤衣服或用具时采用冲洗的方式等;

(3)、由于施工、车辆、自然灾害以及地下管网自身的锈蚀、损坏而造成的跑冒滴漏、资源浪费。

2、用电方面:通常情况下校园的用电管理主要集中在教学区、办公区、公共区(如路灯照明、图书馆、公共卫生间等)及生活区。而教学、办公及公共区的能耗则直接纳入政策性耗用的范畴,无回收可言。因此浪费较为严重的主要是在教学区和办公区。

(1)、教室、走廊、洗漱间和卫生间的“长明灯”现象比较突出;教室里只有几个人甚至是没有人,照明灯仍然是全部打开;

(2)、电脑、空调、取暖器、照明及其它办公、教学设备,在人离开后机器设备常常处于待机或开启状态;

(3)、供电网线、装备陈旧,老化严重,线损、电热及智能化管理程度落后,也是造成资源浪费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高校节能应多层并举、长抓不懈

高等院校聚技术、人才于一身,负培养、教育、树人之重任于一体,理当倡节约能源之风,尽节约能源之责,在构建节约型校园中更是责无旁贷,更应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在实践中,我们更多地是强调能源对教学、科研及生活的保障作用,而节能工作的力度则往往重视不够。因此我们必须从思想上、行为上和源头上狠抓落实:

1、倡导绿色校园,加大品德教育

(1)、要把节约资源做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部分深入到教学、育人的环节中去,在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节约资源不仅仅是一种美德,而是我们每个公民、每位师生最基本的品质要求。

(2)、动员全校广大师生员工共同参与,形成良好的节能氛围,并充分利用广播、海报、传单、网络、演讲、征文、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开展节能宣传,让节能意识深入人心。

(3)、积极探索和逐步建立节能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完善德育约束及评价体系。

2、健全制度,强化行为管理

(1)、由学校牵头协调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明确管理员(物管、宿管等)对教室、走廊、洗漱间、卫生间及相关公共区域的水电节能管理范围,做到责任明确、细化到人;并加强人员管理和奖惩制度以提高管理力度。

(2)、要深入调研、科学论证,摒弃粗放的、模糊的定性管理,对由学校财政负担的水电使用量要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户,稳步推进节能目标定量管理的

逐级考核体系。

(3)、积极倡导广大师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要让每个人都懂得节能常识,掌握节能方法和节能技巧,并真正成为节能的实践者和受益者。

3、推动新技术产品的应用

许多高校在建设绿色节约型校园的过程中,往往较重视行为管理和节能宣传教育,而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方面则较为薄弱,因此依靠加大科技节能应该是今后一个时期高校节能降耗的重点。

(1)、要加大节水型用水器具的推广应用,对盥洗池、卫生间、泳池淋浴间、校区绿化和其它公共区域的老旧水龙头要进行清理淘汰,并全面采用红外线感应开关或节水型水龙头;

(2)、加大科技节能投入,定期对校区地下供水管网的探伤检测,以便即时发现和维修,避免水资源流失浪费。

(3)、积极探索水资源循环利用(如游泳用水)的有效途经,加强污水的无害化处理。

(4)、随着用电量的逐年增加,对陈旧落后的能效低、安全隐患突出的供、用电设备及线路应加快更新淘汰,积极推广使用节能变压器、照明灯和导电性能优、线损底的节能导线。

(5)、科学规划、设计,合理安排设备运行方式,逐步推广实现无人化、智能化管理;应采用先进、成熟、方式灵活的分布智能监控管理系统(如中央监控控制、区域控制、定时控制、红外码控制、光电控制等),加大学校节能控制技术对各用电单元的细化改造。

(6)、由于经费短缺等因素无法投入节能产品的高校,可尝试采取BOT模式引进,把每年节约下来的电费按合理的比例进行分成,即充分考虑了投资者的利益,也实现了高校节能减排的效果,实现双赢。

节能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只要有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参与,并以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去统领全局,高校在建设节约校园、绿色校园的实践中一定能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 (2012年10月)

2、倪文 从高校后勤管理角度谈节约型校园的创建《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3、黄颖 黄凤琴 高校教室照明节能试验与对策分析 《四川环境》2009(6)

4、赵岚岚 高校节能减排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厦门科技》2011(2)

第2篇:能源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 住宅空调 能源 区域供热供冷(DHC) 冷热电联供(BCHP) 1 上海住宅建设的现状与前景

上海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200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为36.9%,而上海已达到88.3%,为全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在2000的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上海的户籍人口为1321.63万人,而实际人口(加上常住外来人口)为1673.77万人。1999年,上海在世界十大城市中名列第六位(世界十大城市分别是:东京、墨西哥城、孟买、圣保罗、纽约、上海、拉各斯、洛杉矶、汉城、北京)。但上海在城市形态上有许多先天不足:

(1) 2000年,上海总面积只有6340.5km2,不到北京市的零头(北京面积约16800km2),发展空间较小;

(2)2000年,上海人口密度全市平均3296p/ km2,市中心的黄浦区(CBD地区)高达53326p/ km2。

(3)由于人口密度大,用排放密度、人均负荷和大气污染指数来衡量区域环境水平,上海排在全国各省市的最后一位。

为如此高密度的城市居民解决住房问题成为历届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头等大事。上海曾经以其居民住房狭小而闻名全国。现在,上海市区人均居住面积已经从1978年的4.2m2提高到2000年末的11.8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999年还只有3.62 m2,2001已经提高到5.5 m2,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

居住条件的改善得益于经济的发展。上海经济近年一直保持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率,2001年人均GDP已经达到4500美元。有经济学家按购买力平价PPP(purchasing power parity)计算,1999年上海人均GDP为15516美元,明显高于中等收国家平均水平(8320美元)。因此,上海每年竣工的住宅面积一直保持在全国各城市之首,"九五"期间共建成住房7810 万m2。同时,住宅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住宅功能有了明显改善。

上海市政府制定的住宅建设发展目标是:2005年人均居住面积13.8 m2,实现户均一套房;2015年人均居住面积18 m2,实现人均一间房;同时要有优越的居住环境(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和完善的功能,还要实现"四化",即投资多元化、建设工业化、管理现代化和住宅生态化。房地产业将成为上海的支柱产业之一,在GDP中的贡献率将由4%~5%提高到10%左右。普通住宅将成为房地产业中的投资主体。

我们在考虑上海住宅空调今后发展时,不能离开上海的现状和条件。可以预测:

(1)由于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紧缺,上海的住宅建设还将以"三高(即高层、高密度、高容积率)"集合式住宅为主。独立式住宅(俗称"别墅")或联体住宅(town house)会有一定程度增长,以满足一部分富裕人群的需求。但任何时候都不会像美国那样成为住宅建设的主体。

(2)随着居民经济收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住宅消费的重点将从"硬件(装修和耐用消费品)"消费转向"软件(功能和环境品质)"消费。上海的气候特点决定了仅靠自然能源不可能完全解决室内环境品质问题。因此,保障室内环境品质所需要的能耗(空调、通风、采暖、热水供应)将会迅速增长。

(3)2000年上海60岁以上人口已经占到17%,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8.77岁,超过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说明上海已经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因此 ,在研究住宅空调时,必须考虑老年人的需求和特点。另外,随着社会就业结构的变化,新的自由职业的SOHO族和单向族的兴起,也是必须认真对待的特点。

2 上海住宅能耗的现状与前景

住宅能耗,主要指运行能耗或终端能耗(end use energy)。 运行能耗中又可分为使用能耗和固有能耗(standby energy)两部分。

图1中的横坐标表示"需求",纵坐标表示"能耗",余线称为"服务曲线"。很明显,需求越大或提供的服务越多,能耗就越大。提供服务的能耗就是使用能耗。如果我们能够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即减小服务曲线的斜率,使服务曲线更平坦,就能够以较小的代价(能耗)提供更多的服务。服务曲线并不是从原点出发。其起点与原点之间的距离即固有能耗。在建筑物里,固有能耗就是通过围护结构的冷热损失以及各种耗能以及各种耗能设备(如电脑、电视机等)的待机损失。我们应该尽量减少固有能耗,最好达到零损失。

图1 使用能耗与固有能耗

研究住宅能耗,也应从使用能耗和固有能耗两方面着手。在使用能耗中,占比例最大的当数空调耗电。目前上海住宅空调使用的能源百分之在是电力。而在电力空调中又以分体热泵型家用空调占绝对主导地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0年上海每百户家庭拥有的空调器台数已经接近100台如图2所示。上海共有400万个家庭,就是说,按国家统计局数字,上海居民拥有400万台空调器,装机功率为350万kW。

图2 上海每百户居民拥有空调器台数的增长

我们在2001年夏季动用80余名学生在上海780户家庭进行了一次随机意味着调查。调查结果统计如下(国统局是抽样调查500个家庭的2000年数据):

上海每百户家庭的主要耗能设备拥有量(有效数据780户)

第3篇:能源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屋顶系统;被动式太阳房

太阳能是一种可持续利用的清洁能源,在寻求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进程中,节能建筑对太阳能的利用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下面就介绍一下世界上主要国家对太阳能的利用状况:

一、美国建筑中太阳能能源利用的现状

美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建筑用能已占全国总能耗的30%-90%,对经济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美国太阳能建筑的发展极为迅速。

为了减少能耗,降低污染、调整能源结构,实现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美国对太阳能作了积极的探索,其中“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就是规模最大、涉及部分最多、正在逐步实现的项目计划。该计划是美国面向21世纪的一项由政府倡导、发展的中长期计划。这一计划的实施,到2010年将在100万个屋顶或建筑物其他可能的部位安装太阳能系统,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和太阳能空气集热系统。这一计划的实现,太阳能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扩大,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扩展能源选择,创造新的高新技术工作岗位等目的,给美国带来相当可观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到2010年,百万屋顶计划将生产相当于2-3个燃煤发电厂的电力,不仅满足建筑物自身的电力需求,而且有的地方已经在出售由太阳能所产生的电力。

最近,美国科学家又把寻找新能源的目光投向了浩瀚太空。科学家设想,通过向太空发射带有能量搜集装置的卫星,装置在巨型卫星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可以搜集太空能量,并将其搜集的能量转化为微波传送回地球,再转化为直流电,从而为人类提供“廉价、清洁、安全、可靠、可持续、可增加”的能源。

二、日本建筑中太阳能能源利用的现状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是世界上主要能源消耗大国,而且其能源严重依赖进口。但是近年来日本节能技术使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新能源开发利用出现扭亏为盈的、倍增趋势。

在太阳能利用领域,日本居民光伏屋顶系统到2003年底,总计安装88.7万千瓦,日本政府计划到2010年总计安装482万千瓦。

在日本,普通的居住小区对节能十分重视,太阳能利用比较普遍。对居住小区的节能工作由日本建设省颁布建筑法规与规范做了明确的规定。在建筑物的保暖节能方面,规范中对建筑物的围墙结构、分层厚度及选用保暖材料等均作出具体的规定。在采光方面,也有许多具体的节电措施。在节电方面,日本居住小区中比较普遍地应用太阳能,它大多属于被动式太阳房系统。通过屋顶吸阳板高效率地采集太阳能,通过自身的太阳能电池自动控制系统,根据室内房间需要自动地向室内输入热(冷)风同时可以供应热水。居住小区的太阳能利用不仅可以节省电能,同时也可以改善、保护和优化环境,是一种新的绿色能源,也是小区建设中符合可持续性发展节能的一个方向,因此备受日本政府的重视、支持和鼓励。

三、欧洲各国建筑中太阳能能源利用的现状

欧美国家对太阳能开发和利用走在世界的前列。在太阳能的利用过程中,热利用技术是很重要的一块内容,针对太阳能热水系统初始投资大,回收时间较长,尚未制定用于太阳采暖的标准以及一些决策者对太阳能知识不了解,太阳能热水系统还未完全被消费者接受等问题,欧洲一些国家克服障碍,推动太阳能热水器的应用。

现在欧洲一些国家普遍认为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技术将成为本世纪建筑设计的趋向,世界上普遍认为使用“热泵”具有节约能源、节约材料、减轻城市空气污染等优势,对建筑供热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热源设备。将热泵与太阳能集热器联合运行,这样可以解决冬季太阳能供热中存在的水温低、利用时间短、利用经济性差等问题。

德国建筑学家设计制造成功一种向日葵式的旋转房屋。它装有如同雷达一样的红外线跟踪器,只要天一亮,房屋上的马达就开始启动,使房屋迎着太阳缓慢转动,始终与太阳保持最佳角度,使阳光最大限度地照进屋内。夜间,房屋又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复位。这种建筑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能,保证房屋的日常供热和用电,又能将光能储存起来,供阴雨天和夜晚使用。

法国对太阳能的利用也逐步发展。法国国家实用技术研究所最近发明的一种建筑外墙玻璃可以同时起到太阳能热水器的作用,这一研究成果非常适合目前法国提倡的建筑节能要求。法国政府通过改善房屋结构和利用自然能源。达到节省电能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利用太阳能将水加热是法国政府重点支持的建筑节能技术之一。

四、太阳能能源在中国建筑中的利用

我国的第一幢被动式太阳房建成于1977年,地点在甘肃省民勤县,是一栋南窗直接受益结合实体集热蓄热墙的组合式太阳房。在20世纪80年代初,又通过国际合作项目,如中德新能源村、联合国开发署支持的甘肃太阳能采暖降温研究基地的建立使太阳房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六五”、“七五”、“八五”,包括到“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都列入了太阳能建筑项目,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当前,我国被动式太阳房已进入规模普及阶段。由群体太阳能建筑向太阳能住宅小区、太阳村、太阳城发展。特别是常规能源相对缺乏、经济相对落后、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西部地区,发展速度更为迅速,有的地区年平均递增率达15%。各地还制定了包括推广太阳能建筑的阳光计划,如投资额达4.28亿元的兰州市“阳光计划”,甘肃省临夏市建成了占地9.8公顷、建筑面积9.2万扩的太阳能小区,以及西藏计划投资900万元资助新建太阳房27万平方米等大型工程项目。

另外 ,我国首座全太阳能建筑已在北京落成,其占地8000平方米。该全太阳能建筑,主体建筑室内的洗浴、供热、供电等所有能源都由太阳能来提供。太阳能新村建筑南墙、屋顶坡面等位置都安装着数个太阳能集热器。这些集热器在夏季可为空调设备提供驱动热源,在冬季可为采暖提供保障。此外,建筑内还安装了全国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系统,投入运营后可提供50千瓦的电力,满足日常用电所需。该工程是奥运场馆的试验性建筑,并且今年我国奥运场馆的部分项目也将使用太阳能技术。

当然,我国太阳能建筑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与国外太阳能利用比较成功的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如人们对太阳能利用认识不高,开发商缺少积极性,而对于已建的一些太阳房由于档次太低,功能单一,重社会效益,轻经济效益,形成缺钱的建不起、有钱的不愿建的局面。另外,太阳能热水器到处乱装,与建筑缺乏统一性,破坏建筑外观也是太阳能利用中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今后我国发展太阳能建筑应注意以下几点:一、 加强宣传,提高人们对开发利用太阳能和其它可再生能源重要性的认识。由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及提供技术支持,充分利用现有的科研成果,加快太阳房发展步伐。二、 发展多层次多功能太阳房,以满足不同的需要。高档太阳房具有采暖、空调、供热水和供电等功能;中档太阳房可以用燃油炉和电暖器作为辅助热源,与太阳能互补;低档太阳房采用被动太阳房,再增加一套太阳能热水器。对于新建建筑,解决的办法是预先将太阳能装置的布置考虑到建筑设计中去,实现太阳能系统与建筑的一体化。对于既有建筑,要考虑利用建筑的既有设施,进行改造,达到节能的目的。

目前,在江苏,浙江,安徽,山东和北京等地已有一些太阳热水器生产厂商主动联合当地的建筑设计院进行太阳热水器与小区住宅一体化设计的试点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太阳能在降低建筑能耗上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相对其他可再生能源来说,太阳能具有一些特有的优势,更利于与建筑结合,应用到建筑领域,因而大力发展太阳能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发展可再生能源、实现建筑能源管理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云端.国外太阳能利用状况[J].建筑,2008,(5).

[2]王乃粒.日趋看好的家庭太阳能发电系统[J].世界科学,2007,(1).

第4篇:能源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新能源产业;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TU241.91 文献标识码:A

现代社会以低碳社会倡导的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为基本原则的“低碳经济”成为主流思潮,而新能源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此,发展新能源产业就成为进军低碳经济的捷径。尤其是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不可再生能源日益枯竭的今天,加速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我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

新能源产业是一项新兴的产业,目前在我国正迅速崛起,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等新型能源已经越来越多的从实验室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当中,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方便,但是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国内的新能源产业依然面临很多问题。

基础较为薄弱,技术落后,缺乏完善的政策指引

由于我国的新能源产业起步相对较晚,缺乏高素质的技术研发人员,以及完善的政策指引。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还是普遍以传统能源为主,比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新能源虽然有所发展,但是基础还较为薄弱,技术手段也相对国外发达地区较为落后,处在实验阶段的较多,而实际应用的很少。

新能源市场把握不足导致经营欠佳

现今时期,我国的新能源企业经营状况普遍不佳,大多是以研究开发为主,而真正做成产品,能够在市场上畅销的却很少。其原因就是对新能源市场的把握不够,不了解我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不能根据新能源的长处和消费者的需求,将新能源技术转化成市场产品,导致新能源企业经济收益低下,普遍经营不佳,仅是出于新能源、高科技等一些市场“广告词”的利益驱使,而投身其中。

新能源技术人才匮乏,推广力度不够

由于新能源属于一项新兴的技术,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业内普遍缺乏相关的技术人员,此外,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技术更是缺乏认识。而目前我国的新能源企业普遍重视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很少注重对开发出来的新技术进行推广宣传,致使市场消费有限,限制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我国新能源发展的对策

建立完善的政策,正确指引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

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而良好的经济环境依赖于完善的经济调控政策。作为对建设低碳经济,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的新能源产业,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制定一套完善的政策加以指引,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比如减免税费,或是提供项目扶持资金,可以通过政策的指引,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和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结合起来,实现我国的低碳经济。

加强技术创新和引进,提高新能源技术的转化率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强自身的技术创新,同时,提高新能源技术向市场产品的转化率,可以有效解决技术落后,和经营欠佳的状况。可以设立对外交流部,和产品开发部,定期举行新能源技术的各种交流工作,以及新能源技术向产品转化的各种研讨会议,从而实现技术的引进和创新,优化技术向产品的转化方案,提高技术的经济价值。

加强新能源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以及新能源技术的推广宣传

高素质的研发人才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和国内的一些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活动。另外,还要加强对外的推广宣传工作,提高消费者对新能源技术优势的了解,引导消费者需求,刺激新能源产品市场的增长,从而加速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新能源产业是建设低碳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新能源产业能否快速、良好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到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虽然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近些年来取得了不少成果,比如节能电动车的普及,混合动力汽车的销售等,但是由于发展时间较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引以重视,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同时,依据自身的实际,积极变革,加强各部门的协作,如此,我们就可以取得新能源产业的快速、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中.浅析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传统能源行业的战略选择[J].中国煤炭.2010.36(1).21-23.

[2]吴琼,潘光杰.浅析我国新能源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8).172,61.

第5篇:能源的现状范文

丹麦位于欧洲北部日德兰半岛上及附近岛屿。南部就是德国,北部濒临大西洋北海和波罗的海。丹麦有500多万人口、4.3万平方公里面积,工农业高度发达。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石油危机促使一直依赖石油作为唯一能源的丹麦推行能源多样化政策,积极开发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由于大力调整能源结构,丹麦引发的温室气体排放不仅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了30%。丹麦在发展新能源,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有许多的成功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丹麦新能源发展的现状评估

丹麦自然资源较贫乏,除石油和天然气外,其他矿藏很少。自第一次石油危机后,丹麦积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从1980年至今,丹麦的GDP增长了近60%,但能源消耗基本维持不变。丹麦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中首推风能,在其制订的最新能源计划中,明确提出到2030年能源构成将是风能占50%,太阳能15%,生物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占35%。

丹麦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是世界上最早开始进行风力发电研究和应用的国家之一,风电产业是丹麦领先全球市场的领域,每年营业额超过50亿丹麦克朗,其风机生产约占全球40%的市场份额。截止 2009年12月,丹麦风电装机350万千瓦,其中68万千瓦为海上风电,风电比重达到20%。计划到2020年风电装机635万千瓦,其中255万千瓦为海上风电,风电比重达到50%。丹麦VESTAS、DONG能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风力发电机制造商。同时,丹麦风力工业协会提出“风力50”计划,预计到2025年风电占全部电力消耗比重的50%。

生物质能和太阳能在丹麦的发展亦十分迅猛。20世纪80年代,丹麦政府就开始限制农户焚烧田间的农作物秸秆,把这些秸秆提供给120个地区供热锅炉和10万个家庭小型供热装置作为燃料。同时,丹麦以工业化的方式开始使用沼气,工业化处理生成沼气,再输送到地区的燃气供热锅炉或热电联产厂,余料可以作为很好的肥料。对于太阳能的利用,丹麦人不仅用来照明和做饭,而且还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能赛车。

丹麦地处北欧,采暖期长,很多建筑一年四季需要供热。到2006年12月,丹麦60%以上的建筑采用集中供热技术,通过发展分布式能源技术,大量采用可再生能源技术进行集中供热,包括沼气集中供热、秸秆及混合燃烧集中供热等。即使对不适合使用集中供热的分散独立建筑,丹麦也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技术实行独立建筑物集中供热系统,可再生能源在丹麦的热力供应中的比重突出,超过了天然气和煤炭,约占45%。另据有关资料显示,截止2012 年12月,丹麦70%以上的建筑采用集中供热技术,并通过发展分布式能源技术,大量采用可再生能源技术进行集中供热,包括沼气集中供热、秸秆及混合燃烧集中供热等,大大降低了建筑能耗。

二、丹麦新能源发展的主要做法

丹麦尽管是一个能源贫乏的国家,但是它的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大,这就使丹麦人形成了十分珍惜常规能源、循环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丹麦为了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推动本国经济跨越式发展。

1、致力于发展优质资源,积极转变能源消费方式。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丹麦着力开发本国北海油气资源,如2005年石油生产量达到了1800多万吨,天然气产量折合910万吨油当量。尤其是在石油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丹麦提出了能源来源多元化战略,利用价格杠杆,鼓励企业利用价格低廉的煤炭、天然气替代石油。丹麦率先征收了能源税和碳税,鼓励发展低碳的可再生能源,鼓励企业和个人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到目前,丹麦的石油消费大幅度减少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大大提升了。此外,丹麦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净出口国,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特别是风力发电和生物质能热电联产应用,在欧盟成员国中处于领先地位。

2、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风电产业快速发展。

自1980年开始,丹麦根据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风能和生物质能源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在目前世界累计安装的风电机组中,60%以上产自丹麦,占世界风机贸易近70%。丹麦充分利用生物质能源发展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如2005年,丹麦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达到30%,提前5年完成了欧盟提出的2010年达到29%的目标。可再生能源在丹麦能源供应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2005年,丹麦可再生能源占全部能源生产量的15%以上,超过280万吨油等量。

此外,丹麦还鼓动欧盟大力发展海上风电,通过德国、波兰等与欧洲北部电网相连,将海上风电输送到欧洲。这一计划得到了欧盟的大力支持,并已经列入欧盟支持海上风电发展的示范项目。为此,丹麦争取在2020年将海上风电发展目标从目前的30万千瓦左右,提高到300万千瓦。目前,维斯塔斯和DONG能源公司是世界少数真正掌握了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和拥有运行经验的企业,且在开发丹麦西岛海上风电场时就已经联手,维斯塔斯为其提供价格低廉的海上风机,但前提是拥有全部运行数据。通过多年的实践,他们在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和运行经验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足以保证其世界领先的地位。

3、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

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减排是丹麦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一个动因。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呼声,给丹麦企业界和研究界提供了商机,丹麦政府也高度重视这一问题,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减排温室气体最有效手段。通过多年努力,丹麦已经掌握许多与减排温室气体相关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使丹麦每千瓦时发电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由1990年的940克减少到510克,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相应地从1990年的6000多万吨减少到5100万吨。由于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丹麦在能源供应和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的各项指标普遍优于其它发达国家。例如,丹麦能源自给率是156%,日本和美国分别为18%和71%;丹麦人均能耗为3.6吨油当量,日本和美国分别为4吨和7.7吨。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丹麦为10.4吨,日本和美国分别为9.4和19.7吨。

丹麦通过开发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一方面履行了京都议定书的责任,也为这些技术和产品的出口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丹麦在出口的能源技术、产品和服务(主要是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效的技术、产品和服务)益好。这也表明,减排温室气体形成了经济发展的巨大商机,也为丹麦催生了一批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

三、丹麦新能源发展对我国的深刻启示

未来可再生能源投资和技术将迎来加速发展时期。可再生能源发电占全球能源需求的比例份额,将从目前的13%上升到2030年的16%,2050年的26%,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到2050年对全球二氧化碳减排的贡献率在9%~16%之间。到203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可提供3.5亿吨标煤的能源供应,满足总能源需求的6%,2050年可再生能源约提供7亿吨标煤的能源供应,满足总能源需求的11%。在明确的发展目标引导下,丹麦通过激励政策、风力发电强制并网、支持电网建设、支持技术研发等措施,大力推动本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以此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给世界各国留下了许多宝贵经验,也给许多国家包括中国以深刻启示。

1、要大力改善能源结构。

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结构对整个经济结构有着重要影响。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是缓解温室效应的最佳途径。我国几乎是和丹麦同时提出改善能源结构的,丹麦通过30年的努力,彻底改变了能源结构,而我国提出调整能源结构也已近30年,至今煤炭的消费比例仍徘徊在70%左右,我们应认真反思改善能源结构的政策措施,总结经验教训。在坚持以煤为基础的理念下,如何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效,实现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

为此,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文章:

(1)增加能源供给,减轻发展负荷。

能源工业要以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和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为目标,在努力增加能源供给、顺利实现能源从发展瓶颈向重要动力转变的同时,大力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加快产业技术进步。

(2)优化企业组织,提高竞争实力。

煤炭企业注重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提升市场竞争力,积极向电力、焦化、钢铁、化工和建材等行业延伸,真正形成多元化经营格局。

(3)坚持多元发展,改善能源结构。

在能源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国家坚持统筹兼顾,放眼长远,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从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出发,稳步发展煤炭、石油工业,加快发展天然气和水电、核电、风电以及生物质能。

2、要注重分布式能源发展。

丹麦相当多的风电、生物质发电和热电联产都是以分布式供能方式开发建设的。采取这种方式,不仅使小型、分散、有效、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得以利用,而且使发展可再生能源与农村经济发展、与边远地区经济发展联系起来,增加了这些地区人民的收入,还可以有效减少供能成本。丹麦许多地方的风机一立、两三台或三五台成群,屹立在田野和丘陵地带;生物质发电站规模大多为几千千瓦,并不追求大型化和规模化,而是鼓励发展分布式能源技术。我国具有大量发展小型风电、生物质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客观环境和条件,也应鼓励其发展,同时要研究解决好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政策问题,特别是上网和电价问题。

为此,我们应坚持先行先试引路,示范项目带动,彻底摸清制约分布式能源发展的关键因素,构建分布式能源发展的基础制度平台;应着眼于引导产业整体抱团发展,积极搭建好产业发展平台,破解项目发展瓶颈。同时要搭建好项目信息对接平台、技术力量共享平台、融资担保体系平台、行业管理平台等,形成项目、技术、资金、专家、市场的互动机制。

3、要大力推广建筑节能。

建筑能耗在一个国家的总能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建筑节能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比起发达国家的节能建筑标准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丹麦在建筑节能方面的政策措施值得我们学习,其主要措施有:

要求开发商提供节能建筑标识,按照能耗高低将建筑分类分级管理,使用户根据需要选择;征收能源税和碳税,以价格杠杆,提高居民的节能意识;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提供补助,例如窗户改换、外墙保暖可以得到政府财政补贴;简化节能检测方法,重视和监管好门窗和墙壁的保温效能,使得开发商无法偷工减料,确保节能效果。

我国应规范和细化建筑能耗标准、办法,建立建筑节能监管制度和体系,加强力量,把节能的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应从规划和设计入手,推进全过程建筑节能。建筑节能首先要从集约型的城市化模式做起。事后的节能改造做得再好,也赶不上科学规划建设来得好。城市布局、功能分区和建筑物一旦成形,能源消费总体水平也就大致确定。这就需要以资源节约和环境良好为原则,进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形成科学合理的城市布局。要大力推广节能省地型建筑,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水平。

4、要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丹麦政府和国民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把技术创新作为丹麦发展的根本动力,把减排温室气体的压力变成动力,积极开发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并把其发展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再进一步推向国际市场,形成了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出口的优势。

我国大多数企业对新能源技术研发仍比较滞后,主要依赖进口,为此付出巨大代价。从丹麦发展的经验来看,实现节能减排既需要政策,也需要技术,还要持之以恒,长期坚持。我们应该很好的学习借鉴丹麦的经验,搞好我国可再生能源和节能减排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因此,我们要加大技术投入,推动产、学、研、用相结合,建立有效的研制和发展机制,加强核心技术研究与验证,促进成果转化;要紧密跟踪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在加强自主创新的同时,重视引进技术的集成创新。

5、要构筑良好的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作为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在建设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丹麦通过立法和制定风电发展规划等措施来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加上公平的监管体系及对开发资本有严格的限制,推动了本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我国应加快制定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促进条例,完善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法规,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加大地方资金的扶持力度,解决发展初期开发成本高的问题。政策激励重点应放在投资、电价、税收、并网等方面,包括小水电重建和可再生能源资源调查评价、创新技术研发和示范、农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太阳能热利用和服务体系建设等。

6、要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面对二氧化碳排放对气候变化及环境的影响,通过开发和使用可再生能源技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这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大力发展可再生能

第6篇:能源的现状范文

一、澳大利亚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现状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第四大煤炭的生产国和最大的煤炭出口国,也是亚太地区液化天然气第三大出口国。据有关资料显示,2003~2004年度,澳大利亚全国能源生产总量约3.8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68%,天然气占20%,石油占5%,其他可再生能源占7%。自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澳大利亚加快了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步伐并取得了较大进展,为本国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澳大利亚地处南半球热带和温带区域,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日照时间在30个小时左右,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太阳能发电技术研发的国家之一,其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目前,澳大利亚太阳能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约5万千瓦。此外,太阳能利用也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和广泛的支持,澳大利亚有40多万个家庭安装了太阳能热水系统,占全国家庭总数的5%以上。

澳大利亚风能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很大,是澳大利亚新能源发展的重点,其南部沿海风电场,风电机组年利用小时数一般在3000小时左右。有的甚至高达4300小时以上,是世界上条件最好的风电场之一。为了加快风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001年以来,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通过建立观测网络和计算机模拟,绘制了全国风能资源分布图,并将所得的测风和模拟数据提供给风电开发商。目前,澳大利亚全国已建成44个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达82万千瓦,在建的风电场25个,总装机250万千瓦。

澳大利亚的生物质能资源丰富,包括动物粪便、废弃油脂、农林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能源植物等。同时,澳大利亚制糖业发达,蔗渣发电给本国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澳大利亚生产生物乙醇的原料主要是小麦和高梁等,单厂年生产规模约6000万升,目前正在计划建设5个年生产规模1.8亿升的新厂,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主要是废弃食用油和动物油脂。

澳大利亚在2013~2014年将增加新能源投资,据该国的彭博新能源财经公司分析,澳大利亚的投资将增加到201 3年68亿美元,2020年将增加到450亿美元。尽管澳大利亚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新能源资源,但澳大利亚开发利用自己的新能源潜力比其他国家还要慢。2011年澳大利亚新能源利用比上一年增加了11%。尽管如此,澳大利亚来自新能源的电力只占8.7%,而世界平均水平为近20%。

二、澳大利亚发展新能源产业的主要做法

澳大利亚东临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北、西、南三面濒印度洋及其边缘海,面积为769.2万平方千米。澳大利亚作为世界上一个发达国家,资源储量雄厚,能源出口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消耗着大量的本国能源。澳大利亚为了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推动本国经济跨越式发展。

1、能源效率注册

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澳大利亚《能源效率法》规定了法人能源效率注册。其一,法人的能源效率注册。主要包括:注册的义务、能源使用准入、法人注册申请之例外。该规定旨在保障登记人按要求提供注册法人的相关资料,遵守本法。如果该法人符合申请要件,行政官员就必须为该法人注册。如果申请者提供包括条例规定的资料和依照条例规定的形式提起撤销注册的申请,则可以撤销注册,行政官员必须在注册名单中取消在申请做出及其后的两个年财政年度中的注册人之名称。其二,评估计划审批制度。注册人应当每5年作出评估计划。如果行政官员依照该法之规定收到并认可该评估计划,则应当给予该法人书面认可通知单;反之,如果行政官员未在收到申请后的6个月内批准该评估计划,他或她将被认为是默认符合本法之规定,并应给予该法人的书面认可通知单。如拒绝批准该计划,也要出具书面通知单,以及对该法人准备依照《澳大利亚能源效率法》第18条规定的行政官员认为符合要件的评估计划。

2、可再生能源许可

可再生能源许可证用于抵消或减少可再生能源短缺时购电的义务主体支付费用的数量。某一年度中有适格购电行为的人被称为义务主体。义务主体一般通过购买来获得许可证。许可证由法定资格的发电站等发电主体发放,该发电站使用的必须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可再生能源,且其发电量达到了相应的1997年符合规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底线。同时,许可证也可以由政府批准的太阳能热电站和小型电站发放。主体是个人的,在其可以发放许可证之前需要注册。许可证必须依其注册内容使用,并且其交易同样需要注册。义务主体可以放弃该许可证。如果义务主体持有可再生能源许可证节余,可以凭该许可证节余付费。

3、市场配额

按照澳大利亚联邦法律规定,电力零售商和大用户每年必须购买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并获得相应数量的可再生能源证书,达不到这一比例或者不能获得足够可再生能源证书的电力零售商和大用户必须交纳高额的罚金或税金。否则不能继续经营。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在生产电力的同时也产生了相应数量的可再生能源证书。按规定:1兆瓦时相当于1份证书,每份证书的价格大约在40澳元左右。从总体来看,虽然证书和电力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浮动,但有了出售电力和可再生能源证书这两部分收入,可再生能源项目基本上可以做到自负盈亏和滚动发展。

4、财政补贴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规定,对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居民和商户给予每瓦8澳元、每户最高8000澳元的补助。同时,通过退税和财政补贴的方式,对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灯等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或节能产品的用户给予补助。各州政府也积极制定各种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财政补贴政策。以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为例,2003~2007年的4年间州政府共拨出800万澳元财政专款,成立了可再生能源基金,对私人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给予相应的补贴,其比例最高达项目总投资的20%。

5、税收优惠

澳大利亚的能源税收政策主要体现在对清洁能源、新能源等绿色能源项目的扶持。虽然澳大利亚火力发电能力过剩,但仍对新能源项目给予税收支持,以期减少环境污染,控制温室效应。主要政策有:对太阳能、风能、生物制能、地热、小型水利发电站等项目减免5年的企业所得税。对使用绿色能源的用户多支付的电费,通过退税的形式给予补贴。边远地区企业用再生能源抽水,购置水能水泵或风能水泵的,政府除以拨款形式退回一半的费用外,另外一半的费用同样在计征所得税时加计扣除75%。这些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了澳大利亚绿色能源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6、生态保护

澳大利亚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空气环境保护、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水资源保护、土地森林环境保护、海岸海洋环境保护等领域。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政府向法人和个人开征了具有准税收性质的垃圾费和水处理费。垃圾费和水处理费属于地方政府收入,各地政策不尽相同,有的以房产的价值为缴费依据,有的以房产的面积为缴费依据,有的以其他方式征收。如澳大利亚的布里斯本市,以垃圾桶的数量征收垃圾费,商业单位以厕所数量和用水量征收水处理费,工业单位以厕所数量和废水量征收水处理费,个人以家庭为单位收取固定费用。

三、澳大利亚新能源产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由于化石能源占澳大利亚全国能源消费的比例很高,造成澳大利亚单位能源消费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很大,加之其人口稀少,澳大利亚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高于世界大部分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压力很大。为此,澳大利亚将发展新能源作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以推动本国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对澳大利亚新能源产业发展状况及有关政策的了解,我们感到澳大利亚新能源利用可以给我国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1、增强能源市场竞争力

能源资源价格体系的结构性变化是市场化背景下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实践证明,没有稳定的新能源市场需求,就没有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初始投资和生产成本通常较高,如果没有相应的设备和技术及相应的资金作后盾,加之没有相关政策制度作保障,新能源产业发展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采用政府财政转移支付(补贴新能源)制度,通过能源公开招标,政府在采购能源政策中优先考虑新能源;二是保障新能源企业的生产利润,提高企业的生产积极性,鼓励企业持续参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三是引导金融企业和投资机构建立新能源的风险投资基金,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技术创新,联合开发新能源技术;四是把新能源技术纳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加大政府对新能源技术研发投入,提高新能源的研发经费;五是建立新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新能源生产实行免税或者降低税率、提供贴息或低息贷款,减少新能源企业的成本支出。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面对传统能源在应用过程中的种种弊端,新能源在我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通过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可以改变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缓解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等问题,还能保证国家的能源安全,提升国家竞争力,并带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基于此,我们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

一是坚持以完善科研院所研发体系为依托,以深入推进产学研结合为途径,大力支持新能源产业实现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研发的突破。

二是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建立一批国家级新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突破关键技术瓶颈。

三是建立一批新能源重点实验室和产品试验检测中心,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在相关高等院校建立基础技术研究实验室,在企业建立应用技术研究实验室,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提高能源效率。

四是引进一流人才,培养工程专业技术人才,解决人才缺乏难题。一方面,重点引进国家急需的新能源高级技术人才,为他们提供安家费、专项津贴、专项研发资金,提供事业平台。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鼓励高等院校新开设风电工程、光伏工程、核电工程、生物质能工程等专业,制定长远的人才培养计划,大力培养工程技术类本科、研究生人才,以满足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需要。

3、完善能源法律体系

与澳大利亚完备的能源法律体系相比,我国能源法律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尤其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虽然法律体系的完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应有其阶段性的重点;而当前我国能源法律体系的完善,工作重点是尽快将能源市场、能源效率和新能源领域立法列入重要议程。

一方面,制定《能源市场法》,推动能源市场由非市场机制的垄断性市场转向市场机制的竞争性市场。成熟的市场是能源发展的基础,特别是新能源的发展。能源市场涉及诸多环节,包括生产、需求、产业结构等方面,中国应当有一部能源市场基本法,其目的是为建立和规范能源市场确立基本原则和制度,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在时机尚不成熟之时,可以借鉴澳大利亚的实践,首先进行单个能源市场立法,以点带面渐进地推进。

另一方面,制定《能源效率法》,促进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效率的提高,能间接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保护生态环境。当前,我国能源效率只有33%,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左右。法律政策的缺失是导致能源效率低下、高消耗和浪费严重的主因。因此,我国应制定《国家能源效率框架》,以此提高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4、继续深化国际合作

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既能有效地促进能源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提升并推动世界各国能源科技研发实力,又能共同为促进世界能源持续供应、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及保持能源价格相对稳定作出新的贡献。实践证明,国际合作有力地推动了新能源产业发展,也带动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增强。

第7篇:能源的现状范文

【关键字】:空调冷热源;新能源;现状和进展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就使得各种各样的能源大量使用,也就加大了对能源的消耗,加大了对环境的污染。现在对空调冷热源节能技术的研究已经成为重要的课题,减少空调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损耗,虽然目前我国现在对空调冷热源节能技术不断的进行研究和创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各种各样的空调冷热源设施还算是比较的完善,但是在对于能源的节约利用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问题。对空调冷热源技术研究仍然需要更高的、更专业的技术人才,对空调冷热源节能技术进行十分必要的的研究,解决目前空调冷热源节能技术发展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采用更加科学的技术和方法运用空调冷热源,使得空调冷热源运行更合理、更经济,更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一、目前我国冷热源节能技术的状况

我国是一个人众多的国家,在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就会面临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为此,在长期发展的进程中,就对能源进行不断地的开发和节约利用,更重要的是时时刻都将节约利用能源作为首要的任务,并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目前,在我国普遍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能源的损耗比较大,而对能源的利用效率比较的低,跟发达国家相比相距甚远,没有将能源实现最大化利用做到位。只有对空调冷热源建设进行精细的创新和研发,才能够保证能源的利用实现效益的做大化,有效的延长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目前,我国空调冷热源主要还是煤矿资源,并且其用量在国内的比例不断地加大,同时存在对能源利用的结构不够合理,对能源的利用效率比较的低下,在空调冷热源节约利用和开发等等方面还处在很大的潜力,需要进一步的合理有效的开发。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对现在空调冷热源节能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且积极的找到科学的有效地解决措施。

二、空调冷热源节能技术发展的新思路

2.1环境和发展相互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

近些来,社会快速发展对能源的损耗越来越严重,对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大,这就逐步引发人们对未来生活的能源消费方式和消费理念进行思考。现在主要的能源来源是化石能源,同时其对环境的污染也最严重,经过燃烧后会排放大量的污染物,进而引发一些环境问题。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应该注意到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对能源的节约利用和对环境保护的研究将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国家要发展,不能够因为一时的利益,而损害长期的计划,需要不断地对空调冷热源节能技术进行研究,采用新的技术,减少对能源的利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应该加大开发新能源的力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2.2综合资源合理规划发展方向

空调冷热源要实现节能就需要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改变传统的技术方法,将以前采用单纯的能源损耗,改变为对能源节约利用的同时,并能够实现对能源的循环利用,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在实现空调冷热源节能时,应该将有限的资源进行有机的、合理地整合,将资源综合起来,集中有力的资源做最有利益的事,才能够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率,制定合理地规划发展方向,采用先进的空调冷热源节能技术,将要实现以最小的能源消耗,来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创新,将会研究出更加有效的的空调冷热源节能技术,实现对空调系统的节能。

三、冷热源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3.1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空调冷热源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现在空调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就需要在空调冷热源领域开发新的能源。目前空调冷热源主要开发的新能源有天然气、太阳能、核能、风能等等方面,现在天然气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新能源,其热值比较高,对环境的污染在同类能源中低得多,是一种相对比较清洁的能源,但是目前第天然气的研究仍然处在初步研究阶段,不能够投入到实际生产中。太阳能、风能等等是可再生资源,同时也是无污染的新能源,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并且在我国的储藏量非常丰富,是一种理想的新能源,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3.2 冷热电联产

冷热电联产是一种提供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措施,并且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冷热电联产具有比较显著的特点,其是基于分布式发电技术和热能动力工程建设而逐步演变而形成的一种新技术。在有些技术场所,采用冷热电联产技术以后大大的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有的将能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到80%,有的甚至达到90%以上,具有高能源利用性和高环保性。冷热电联产将会是空调冷热源节能技术中重要的研究项目,是一种最具有竞争优势的的空调冷热源节能技术,现在西方国家都大大采用这种技术,美国近20%的建筑都在用这种技术来提供对室内能源的供应,欧盟已经提高自己的发电比例,同样国内在一些综合实力比较的城市都陆续建设并投入使用。

3.3 热泵技术

热泵技术就是利用高位拉动技术原理,将热能从比较低的位置被迫拉到相对比较高的位置,实现热量从低位到高位的过程,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热泵主要分为两类空气源热泵和地源热泵。空气热泵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将室外的热量直接利用后供给室内使用,但同时也受到室外温度的影响比较的大,现在空气源热泵主要面临的困难是优化的空调系统化霜循环系统、空调系统实现智能化霜控制以及实现空调系统智能化探测结霜厚度传感器等等方面,是小区取用空调冷热源节能十分重要的技术。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的既可以供热又可以制冷的高效节能环保型空调系统。对地源热泵的利用需要考虑到地下水质的情况,有些地区由于水质的原因,对采用地源热泵建设将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主要适合于低密度建筑的取暖空调冷热源。

四、总结

能源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物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都将面临着资源短缺的困境,要想摆脱这一困境,各国都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不断地对能源进行优化使用,实现一个国家可是续发展。空调利用冷热源节能技术,就能够有效地降低空调冷热源系统的能源损耗,合理的运用冷热源节能技术就可以实现空调冷热源节能系统的复杂性管理,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空调实现冷热源技术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出适合自身的空调冷热源,争取实现冷热源的多元化,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 常世钧,龚光彩. 冷热源及建筑节能的研究现状和进展[J].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3,5:20-22.

[2] 庄友明,张建一,李莉,施灵;冰蓄冷空调的技术现状及其在厦门发展前景[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第8篇:能源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019-2

0 前言

近几年来,我县以沼气为主的农村能源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至2009年底,全县累计建池达22332个、约18万m3,太阳灶2万多台,生物质炉2050台。如何充分发挥农村能源的功能作用,提高投资效益,促进农村能源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成为我县能源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切实抓好以沼气池为主的农村能源的“建、管、用”,去年以来我县以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建设为切入点,按照 “专业化施工,物业化管理,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对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建设作了一些探索。

1 互助县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发展现状

1.1 我县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建设的萌芽

2005年以来,我县先后有400多人参加省县举办的沼气技术培训班,有300人取得沼气生产工职业资格证书,其中中级工65人、初级工235人,为农村沼气事业的发展和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人才技术基础。并印发《沼气知识问答》《沼气用户手册》《沼气使用及安全操作常识》等技术资料15000多份分发给建池农户,要求沼气技术员在建池过程中,把沼气池的日常管理和安全操作规程传授给建池农户,做到建池一户,资料分发一户,知识普及一户。

1.2 服务网点建设起步良好

目前我县已建后续服务网点103个,其中县级1个,村级70个,服务农户达到1万户。并于2009年组建了互助县富民农村能源专业合作社,以沼气农户为依托,采取自愿互利原则,成立服务队,向广大沼气用户免费传授综合利用新技术,每年有偿上门维修灶具9000多次,为我县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建设积累经验。

2 存在问题

目前影响户用沼气正常使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2.1 病池的维修管理滞后

近几年来,因“一建三改”建设步伐加快,建池技术不到位,出现的病池数量较多;加之沼气设施的管理跟不上,使得沼气利用率明显降低。目前,我县沼气池气足火旺的有1.4万户、有气不旺的0.74万户、完全未使用的0.9万户。

2.2 缺乏基本的技术指导

农村沼气服务方面普遍存在故障维修不及时、配件供应跟不上、进出料设备缺乏、一部分沼气农户没有掌握综合利用技术等问题,出现了沼气用户技术咨询难、换配件难、维修难等现象。

2.3 服务网络不健全

按200户建一个服务网点计算,我县需建120个服务网点,但目前我县只有71个,仅占应建网点的58%,没有形成全覆盖,服务盲区不少。而且由于我县沼气建设的迅速发展,建池数量的快速增加,目前采取谁建谁管谁负责后续服务的办法,要求技术员提供服务,但由于交叉施工,技术人员不能成片开展服务,服务难到位。

2.4 部分服务点未能发挥其应有的服务功能

现在的服务网点都是用项目资金(每个网点1.5万元)扶持建起来的,设备配置不齐全,尤其是抽渣设备配备不足,服务功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

2.5 服务体系的市场化运作亟待加强

现在我县的沼气服务网点大部分都是无偿服务,缺乏市场化运作的机制。

3 对策措施

3.1 抓住良好机遇,大力推进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总理曾指示:“加强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村沼气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也是农民的迫切需要,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回良玉副总理批示:“沼气产业已经形成较大规模,对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值得高度重视。”当前,我县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积极变化:养殖业开始朝着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大量的粪便垃圾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同时放弃一家一户畜牧养殖的农户越来越多,沼气用户又常常面临无沼气原料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推动沼气用户、种植业、养殖业之间的物料循环,这样才可以满足农业发展的环保要求,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赢”。目前沼气建设已进入“建管并重”的新阶段,我们必须调整角色定位,抓住国家拉动内需、加大对农村能源投入的良好契机,尽快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一是要根据目前沼气池保有量,按200户建一处服务网点的要求,足额申报服务网点项目。我县除去已建成和到位的,仍需申报42处。二是要积极争取农村能源公益资金,建立健全乡镇沼气服务网点,工作和人头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做到每个乡镇均有专管人员。三是要抓好县级服务网络。依托县级服务网络这个龙头,成立能源服务公司和沼气中心,使其发挥上承管理部门、下连乡村网点、横联生产厂家的纽带作用。

3.2 强化工作措施,确保沼气服务体系持续健康发展

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保证农村户用沼气正常运转为出发点,为沼气农户提供优质、规范、高效、安全、及时、方便的服务,将沼气服务体系建设与沼气发展协调推进。一要按照“政府引导、多元参与、方式多样”的思路,大力培育合作组织、服务公司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实体。二要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的发展路子,鼓励和支持有条件、有能力的人承办沼气服务组织,扩大服务体系的覆盖面。三要按照市场化方式建设服务体系,政府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引导多种形式的服务实体自愿参与。①通过县社运作(沼气服务车),综合解决养殖场粪便积压污染、缺料换料及种植基地有机肥供应问题;通过村(片)社运作,解决农户沼气使用维修问题,建立促进农村能源、畜牧养殖业、种植业良性循环的“社车模式”;通过建立利益激励机制,搭建供求关系来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行,促进完我县市场化运作。②通过建立1个服务门店、1个门店经营兼服务组织管理人员、1个能源协会组织、1支专业服务队伍、1套服务设备、1套管理规章制度,为农户提供优惠、快捷、优质的服务。既销售沼气配件,也销售种子、农药、农机具等生产、生活资料;既提供沼气建后综合服务,也提供农机及种养技术服务。③本着“谁建设、谁管理”的原则,在脑山边远及人多地少地区农户建立“建管合一”的小规模家畜饲养“一站式模式”。④通过定期巡查的方式解决农户沼气问题,采取预防,加强农户沼气使用技术指导,引导农户自我服务,“变坐诊拿脉为行医送药”,同时开展沼肥施用技术试验和推广,将沼气建设同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建立破解贫困地区市场化有偿服务难题“流动式模式”。四是要与发展种养业结合起来推进沼气建设,打破“就能源抓能源、就沼气论沼气”的狭小空间,大力推广“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能源模式,引导农民积极开展“三沼”综合利用,不断提升沼气建设的总体效益,使沼气建设更具生命力、吸引力和辐射力。

3.3 开展试点示范,加速农村沼气服务体系的建设步伐

注重示范,发挥农村能源的综合效益,辐射带动周边农户。一要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对规模较大、带动力较强、运作比较规范的管理模式要及时宣传推介,重点发挥好典型、好经验的示范导向作用。二要认真挑选一批首席技术员。要通过树典型、立榜样,让那些懂技术、热爱农村能源事业的能人参与到这个行业,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三要结合本地的实际,建立县、乡、村示范服务网点,真正做到示范一处、成功一处,发展一处、富裕一方,扎扎实实做好示范工作。通过服务,让建池的农户真正受益,推动沼气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3.4 进行科学管理,确保沼气工程质量

第9篇:能源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县级医院 财务水平 经济能力

一、县级医院财务存在的问题

(一)县级医院财务存在的风险

财务管理存在的风险可以划分为用资风险、坏账风险。用资风险是指县级医院在资金使用上存在风险。比如医院欠缺有效的管理规章制度,就容易造成一系列恶果,比如在工资结构上不合理,占用过量资金;在医疗器械采购上缺少管理机制,容易造成现象的滋生和资金上的不合理利用;设备维护上因为制度上的问题造成设备维护不到位,影响器械的正常使用,甚至危及到病人的生命。

坏账风险是指医院因为患者造成医疗费、护理费等费用的欠账而带来的损失。例如:县级医院的患者有相当一部份是农村医保,相对来说自负比例较城镇居民医保和城镇职工医保要高,有些农村经济条件不好的,遇到大病住院一段时间后费用实在是承担不起,出院手续也不办就悄悄离院,而医院在病人住院期间,倚着救人为本的原则,在病人费用欠着的情况下也不得不给病人医治,还有就是农民工,他们这些弱势群体,没有医保,来院看病,他没钱,那你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呀,能不抢救吗,等等原因,都会造成医疗欠款,使得坏账风险增加。”

(二)县级医院会计工作发现的问题

很多县级医院的财务工作中,有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使得医院财务账目格外混乱,查看以及整理变得十分困难。同时核算混乱,甚至连会计本人都闹不清到底有多少资金往来。

同时医院对会计的内部监督几乎是无效。很多县级医院财务人员因为人数问题,很多工作财务工作全部交给一个人,财务互相监督的财务政策就变成一纸空文,这也滋生了大量、挪用公款、甚至贪污的恶性事件频发。而在财务工作方法上,很多县级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还在使用记账、算账、报账最原始的工作方法上,并没有利用当今比较先进的财务管理办法,归根结底还是财务人员不善于学习、不钻研业务的原因。此外,因为缺少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或者故意在填写原始凭证时不规范和具体,这就造成了大量的漏洞,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此漏洞进行犯罪行为,利用原始凭证的漏洞篡改成合法的收支,这样就造成了大量资产的流失,这样是非常严重的错误。

在诸多问题中,很多县级医院因为没有完善合理的财务监控机制,而且财务岗位设置缺乏合理性和业务交叉的严重,又使得岗位职责和原则性无从谈起,也起不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作用。这就致使在实际工作时,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严重欠缺,并且造成了相当大的隐患。

财务的问题中还包括原始凭证不齐全;经手人签字欠缺,装订不整齐的现象,这也是责任意识的缺乏。

最后是财务对账程序不规范,对账不及时,报表、账单衔接不上。同时,很多县级医院没有存放财务资料的档案室,这也意味着很多财务档案没有整理,说明财务人员的管理和责任心有欠缺。

(三)财务资金管理存在漏洞

很多县级医院的财务人员的岗位职责并没有严格进行分离,很多出纳在工作方法上存在很多原则性错误,比如对现金记账不是日清日结,也很少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而县级医院对财务人员也缺少必要的监督管理,出现了很多比如大额开支用现金支付、使用白条抵账等现象严重。

(四)财务管理制度缺乏透明度

因为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就滋生了很多腐败现象,很多县级医院把大量的管理费用当成招待费,公款吃喝现象十分普及,社会影响相当恶劣。把本已有限的资金白白浪费,这不但违反了国家提倡的节约、勤俭做事的原则,更严重的是没有真正落实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医院的自身形象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二、加强县级医院经济能力的对策

(一)严格实行预算管理机制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患病人数的不断增多,这对基层的医疗机构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考验,同时面临考验的还有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就当前的县级医院的实际情况,财务部门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要针对当前形势做好医院财务预算工作,同时加强医院财务人员的培养以及学习,提高财务预算能力,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预算编制是县级医院经营发展目标的业务收支计划,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要遵循相关政策,提高预算管理的整体水平。医院的管理者要重视全面预算,一切收入支出必须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并定期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对于投资项目要事先立项,进行风险性收益性评估;要建立一套科学、完整、有效的内部财务监控系统,保障医院财务活动的高效运行,实现医院收益的最大化。

(二)财务公开

县级医院需要对职工公开医院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及大额度资金使用情。同时要对岗位设置、岗位评聘、解聘、辞聘程序,薪酬体系以及投诉信箱、电话;进行公开,便于职工对医院的财务进行监督。

(三)提高药品采购的管理水平

县级医院每年购进的药品以及医疗设备和消耗品,所占支出占医院财务支出的50%左右。而药品价格和医疗设备的价格,直接决定着药品和医疗设备的采购成本。对医疗设备管理水平也要相应提高。因此,合理的使用资金,最大幅度的降低采购成本是增加医院经济利益的有效办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