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节能减排相关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
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直接关系着企业生存发展和职工切身利益。要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节能环保意识,把节能减排作为一项利企利民的大事去做。
二、立足岗位节能减排,做到节约生产、文明生产
广大职工要积极投身到节能减排的活动中,加强对节能政策、节能技术及相关知识的学习与研究,着力提高节能政策理论水平,并将其融入我们的各项工作和生活实践之中。集思广益,对性能较落后、耗能较大的设备设施进行革新改造,在物流园工程建设中推广和使用节能环保材料,节约资源,减少浪费。
三、围绕节能减排,广泛开展竞赛活动
1、开展我为节能减排献一策活动,踊跃为节能减排献计献策,提出合理化建议,推广自己节能减排的小妙招、小发明;
2、公司将围绕节能减排组织员工参加节能环保知识竞赛,向广大员工宣传节能减排的知识,引导员工把节能、低碳、绿色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
四、推广节能减排技巧,制定具体制度措施
我国目前没有针对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但是针对环境保护开展了绩效审计工作,国家公开了权威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信息:财政部2004年颁发《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指导意见》中指出评价指标包括社会效益指标、财务效益指标、建设工期指标等10个绩效指标,覆盖了财务效益、社会效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建设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2006年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涉及以下方面:经济增长指标(包括净现值、经济净现值、社会纯收入等);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2006年颁布了《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其中规定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包括财务绩效定量评价和管理绩效定性评价两部分。
目前,我国专家学者对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也提出自己不同看法,如清华大学企业研究中心对上市公司进行绩效评价选取了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性三方面指标;张士则(2009)认为增加新的耗能评价指标,完善企业能耗评价体系,包括增加可比产品综合能耗指标;宋马林(2008)基于可持续发展与节能减排结合视角,对国内各个地区开展节能减排成效进行评价,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模型探讨社会协同地区节能减排的评价体系;龙成凤,李淑清(2006)采取平衡积分卡方法建立公司四套绩效测评指标;乔引华(2006)等从企业、行业、政府三个角度出发评价企业的环境绩效,三者职能存在巨大差异,因此评价标准具有很大差异;袁广达(2006)提出环境保护效益评价指标可以包括资金使用效益指标、环境保护管理监督指标和社会效益综合评议指标等。还有一些学者从不同方面对我国绩效审计评价指标进行修订和完善,这里不再过多阐述。
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构建
(一)评价主体我国环境审计主体是政府为主导,部分大型企业参与环境审计工作。从节能减排审计实际工作掌握程度分析,政府没有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能够保证节能减排审计工作运行合理有效,评价工作也不能够可靠和客观。笔者建议,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主体包括三方面:政府部门、民间团体和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通过三方共同努力,客观、综合地评价节能减排审计工作。
(二)评价客体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客体主要包括具体审计过程和节能减排实施效果的评定,包括对节能减排资金使用合规性、节能减排制度的有效执行程度和节能减排评价指标完成情况等方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节能减排实施效果。
(三)评价标准(1)系统全面性。系统性即要求构建的节能减排审计体系时应当注重系统整体角度,不遗漏任何一项指标,每个评价指标可以相互配合,全面、系统地体现被审计主体节能减排项目开展执行情况。(2)科学逻辑性。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复杂,企业对经济活动多样,决定在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时应当注意各个组成部分具有逻辑性,可以多个不同层面对企业节能减排进行考核,如何财务层面、社会公众层面和内部机构运营层面,各个层面之间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相互联系,每个层面考核指标可以根据企业特点自行设置。(3)简明实效性。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时应当从实际出发,考虑设定考核指标合理、可靠。可以依据企业具体项目设定指标,具有一定可操作性,可以体现为货币单位核实,如果确实不能通过货币进行核算,可以考虑采用分级设置“优”、“良”“、中”“、差”等多阶段标准。(4)成本效益原则。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在构建时应当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仅可能使企业构建评价体系发生的成本支出小于其所带来的收益,考核标准尽量简化,保证高质量的评价指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设计相关便于考核指标,搜集相关数据、资料。(5)量化可比性。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在构建时应当注意各个组成部分相互独立,不同层次之间或同一层次中不同考核指标相互独立,不能交叉重叠。考核内容在总体目标相同时,比较具体评价项目的不同方面的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评价考核标准可以用量化反映出来,运用相对数、平均数和比例数等数学计量方法进行考核比较。
(四)评价指标(1)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的设定。根据我国学者已有的研究文献中所提到的内容,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有三个取得来源:一是通过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企业文化政策进行指标设定,包括财务收支、节能减排投入、企业文化、政策和道德价值观等方面;二是企业研发过程和生产过程相结合,对企业进行设计和研发,不断注入节能减排理念,从产品开发设计环节关注节能减排;三是节约思想的贯彻,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应当考虑能源的节约,鼓励和考核新能源的使用。第一、宏观规划指标:包括绿色产品比例、节能环保设备使用率、节能减排教育培训投入率等。 第二、运营效益指标。主要针对节能减排项目所获收益进行评判,包括节能减排设施投资收益、节能收益净额,节能减排成本节约净额等。节能减排项目收益可能会影响企业未来几年或几十年,其成本支出当期发生,有时会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企业应当从长远观点考虑,设定相应指标进行考核。节能减排设施投资收益=该设施带来的收益-该设施投入支出总额节能收益净额=节能金额-投入金额节能减排成本节约净额=节能减排节约额一节能减排投入金额(节能减排节约额包括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罚金减少额、能源节约金额、资源回收再利用节约额)第三、投资效率指标。主要针对节能减排项目投资过程中收益相对总收益比例进行考核,包括节能减排设施投资收益率、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投入率以及节能投入收益率等相对指标。和之前的运营效益指标相比,其侧重相对数评价。将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指标拓展到能源消耗指标,主要选取电能、燃料和原煤等产值系统,其他相关能源可以参考此指标设定。排放的废水是指企业厂区所有排放到外部的废水量,包括生产废水、对外排放直接冷却水、超标排放的矿井地下水和生产废水混排的厂区生活污水等;排放的废气是指企业燃烧燃料和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向空气排放的含有污染物质的气体。(2)节能减排审计评议指标的设置。评议指标是指在定量指标设定的基础上,主要涉及企业节能减排审计定量指标中没有考虑的范畴和预计会影响节能减排效果的潜在因素,设定相应的定性指标,更完善地考核企业节能减排审计效果。通过评议指标从广泛范围评价企业节能减排的实际效果,有利于企业节能减排审计评价制度更加规范、科学、合理。评议指标的设置可以从定性指标角度考虑,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全面综合地考察企业节能减排审计业绩。节能减排审计评议指标可以考虑设定:企业管理层节能减排重视程度、企业制定节能减排相关制度和规定情况、企业节能减排人员综合素质情况、污染物治理措施和结果情况、企业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效果、企业遵守国家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情况六项指标。
(五)评价方法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方法可以划分为传统常规的审计评价方法和特有的审计评价方,本文此处主要将方法主要过程予以说明,具体详细的操作过程可以进一步在以后研究中详细阐述。(1)传统常规的审计评价方法。传统常规的审计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第一、审阅法,审计人员根据书面资料,审查和阅读,查明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涉及节能减排的合理、合法和有效程度;第二、访谈法,通过询问和访谈的方式调查和了解企业节能减排的具体情况;第三、观察法,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经营场所、实物资产和生活经营活动进行实地勘察;第四、分析性复核,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节能减排评价指标进行研究分析,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异常变动的项目。(2)特有的审计评价方法。特有的审计评价方法主要运用方法包括:第一、目标导向法,针对被审计单位涉及节能减排审计的项目分解多个目标,依照一定审计标准,采用相应的审计方法进行审计,提出相应的审计建议;第二、节能减排审计费用效益分析法,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具体实施方法包括直接市场价值评价法、替代市场法和意愿调查法;第三、节能减排审计费用效果分析法,将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费用与其实施的效果进行方案比较的经济评价方法,具体包括最佳效果法和最小费用法。
(六)评价报告节能减排政府审计报告披露信息应当注重国家行政和企事业单位经济组织在经营过程中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资金使用效率和效果、对节能减排法律法规政策执行情况以及监督检查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绩效,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具体包括:(1)节能减排法规执行情况信息,如节能减排责任考核结果,污染情况和排污收费缴纳情况,国家地方法规行业标准要求其他事项;(2)节能减排环境质量情况,如污染物排放达标率、三废排放数量、环境有害物品保管和使用情况;(3)环境治理和污染物利用情况,如回收利用环境污染情况,污染治理培训职工参与情况,企业环保法规规范制定情况。节能减排政府审计报告格式应当与审计目标相关,节能减排审计报告目标是披露被审计单位节能减排会计报告的审计状况,注重审计会计报告的合法、真实性,可以采用传统审计报告模式,审计人员可以出具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等类型的审计报告,格式也可以类比参照。如果节能减排审计的目的是评价被审计单位节能减排项目的效果,审计人员应当根据实际工作搜集的相关审计证据,科学分析,出具节能减排审计建议书。
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实施建议
(一)充分认识设定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的重要意义转变传统审计思维,在国家能源消耗大企业和重要行业开展节能减排审计评价工作,使人们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节能减排审计在低碳经济环境下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在高耗能、污染大的煤炭、化工、建筑等行业中开展节能减排审计评价工作。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环境管理系列标准ISO14000环境质量认证体系,有利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节能减排意识。
(二)颁布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法律规范我国目前没有针对节能减排审计的法律规范,也没有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的法律法规。但政府相关部门已经开始逐步重视对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实施,2011年5月,审计署所公布的《20个省有关企业节能减排情况审计调查结果》显示,已有6个省政府及相关部门颁布并制定针对节能减排审计的规章制度,8个省取消企业违规占用国家资源的政策。同时,我国政府应当尽快颁布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促进企业开发水能、风能等清洁资源利用,结合我国国情,建立评价低碳审计指标体系,不断健全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法律法规。
(三)不断提高审计人员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业务能力审计人员应当不断扩宽知识领域,学习和节能减排相关的环境法学、发展经济学、工程学等相关知识,提供自身综合知识能力,以便具备足够能力适应节能减排审计工作的要求。对审计人员定期进行培训,通过培训班和研修课程,不断更新审计人员环境会计审计知识,从而满足企业对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实施的要求。培训方式可以通过定期讨论、网络视频学习等方式,同时加强对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培养,注重审计文化传授,不断增强审计人员工作责任感,激发其爱岗敬业的热情。
节能减排审计是以环境审计为基础、专门负责节能减排工作审计的一门专项审计,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中节能和污染物进行科学管理、对预计投资项目的耗能以及环境影响相关信息进行鉴证和评价,为企业提供能源和环境咨询服务,从而监督企业采取尽可能采取节能减排相关措施,促进企业减少能源消耗。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可以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审计工作效益。节能减排审计主旨是对企业经济活动节能和污染物科学管理、预计投资项目耗能等相关信息进行鉴证和评价,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更有效地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进行评价,监督企业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评估项目的效率和效果,从而提高节能减排审计工作效益。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可以进一步完善审计理论内容。随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受托经济责任的发展,以及受托环保责任出现,环境审计随之产生。其主要是对公共环境项目进行审计,具体内容包括合规性审计、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节能减排审计可以作为环境审计中一个组成部分,对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构建可以丰富审计理论的内容,促进审计理论不断向前发展。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可以指导实践工作的开展。通过构建科学合理地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审计人员在实践工作中可以根据评价指标有目的开展工作,尽可能搜集和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相关资料,对企业作出客观、全面、系统的鉴证和评价。从实践中,促进企业不断实施开展节能减排项目。
二、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研究综述
(一)国外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相关内容综述 (1)加拿大。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在《环境绩效报告》中,列举包括资源、公用事业、零售业等7种行业一共15个方面的环境绩效指标,内容涵盖土地资源利用和破坏、可再生资源使用、危险物品的管理、能源保护、空气和水源监控方案等,(2)日本。2000年日本环境厅颁布《环境会计系统的导入指南》,专门提出企业环境保护对策效果评价指标,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环境保护效果评价指标,即主要反映的指标是对企业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量和增减变化情况进行确认与计量时所采用的物量单位指标。具体包括:第一,经营场地内效果,如环境污染物资排放量、温室气体排放量、能源使用量、废弃物最终处理量等;第二,上下游效果,包括绿色原材料耗用量、有毒化学物质使用量等;第三,其他环境保护效果。二是环境保护对策的经济效果评价指标,其主要是反映企业环境保护对策采用的收益,以及费用减少进行确认和计量所采用的货币单位指标。(3)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014000系列标准中,提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包括环境状况指标、经营绩效指标和管理绩效指标。其具体涵盖的指标内容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当地附近水域、排气等空气质量影响;企业厂房设施设计、运营和维护;向企业厂房场地设施的提供材料、能源和劳务等;企业组织内部不同级别的人员,开展计划活动和程序等。 (4)世界可持续发展企业委员会(WB
CSD)世界可持续发展企业委员会(WBCSD)提出了以“生态经济效率”来反映可持续经营目标,对生态经济效率指标体系划分为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创造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及使用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三类,具体涵盖能源消耗、材料耗费、自然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等方面的指标。
(二)国内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相关内容综述 我国目前没有针对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但是针对环境保护开展了绩效审计工作,国家公开了权威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信息:
财政部2004年颁发《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指导意见》中指出评价指标包括社会效益指标、财务效益指标、建设工期指标等10个绩效指标,覆盖了财务效益、社会效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建设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2006年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涉及以下方面:经济增长指标(包括净现值、经济净现值、社会纯收入等);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2006年颁布了《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其中规定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包括财务绩效定量评价和管理绩效定性评价两部分。
目前,我国专家学者对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也提出自己不同看法,如清华大学企业研究中心对上市公司进行绩效评价选取了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性三方面指标;张士则(2009)认为增加新的耗能评价指标,完善企业能耗评价体系,包括增加可比产品综合能耗指标;宋马林(2008)基于可持续发展与节能减排结合视角,对国内各个地区开展节能减排成效进行评价,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模型探讨社会协同地区节能减排的评价体系;龙成凤,李淑清(2006)采取平衡积分卡方法建立公司四套绩效测评指标;乔引华(2006)等从企业、行业、政府三个角度出发评价企业的环境绩效,三者职能存在巨大差异,因此评价标准具有很大差异;袁广达(2006)提出环境保护效益评价指标可以包括资金使用效益指标、环境保护管理监督指标和社会效益综合评议指标等。还有一些学者从不同方面对我国绩效审计评价指标进行修订和完善,这里不再过多阐述。
三、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构建
(一)评价主体 我国环境审计主体是政府为主导,部分大型企业参与环境审计工作。从节能减排审计实际工作掌握程度分析,政府没有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能够保证节能减排审计工作运行合理有效,评价工作也不能够可靠和客观。
笔者建议,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主体包括三方面:政府部门、民间团体和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通过三方共同努力,客观、综合地评价节能减排审计工作。
(二)评价客体 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客体主要包括具体审计过程和节能减排实施效果的评定,包括对节能减排资金使用合规性、节能减排制度的有效执行程度和节能减排评价指标完成情况等方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节能减排实施效果。
(三)评价标准 (1)系统全面性。系统性即要求构建的节能减排审计体系时应当注重系统整体角度,不遗漏任何一项指标,每个评价指标可以相互配合,全面、系统地体现被审计主体节能减排项目开展执行情况。(2)科学逻辑性。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复杂,企业对经济活动多样,决定在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时应当注意各个组成部分具有逻辑性,可以多个不同层面对企业节能减排进行考核,如何财务层面、社会公众层面和内部机构运营层面,各个层面之间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相互联系,每个层面考核指标可以根据企业特点自行设置。(3)简明实效性。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时应当从实际出发,考虑设定考核指标合理、可靠。可以依据企业具体项目设定指标,具有一定可操作性,可以体现为货币单位核实,如果确实不能通过货币进行核算,可以考虑采用分级设置“优”、“良”、“中”、“差”等多阶段标准。(4)成本效益原则。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在构建时应当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仅可能使企业构建评价体系发生的成本支出小于其所带来的收益,考核标准尽量简化,保证高质量的评价指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设计相关便于考核指标,搜集相关数据、资料。(5)量化可比性。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在构建时应当注意各个组成部分相互独立,不同层次之间或同一层次中不同考核指标相互独立,不能交叉重叠。考核内容在总体目标相同时,比较具体评价项目的不同方面的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评价考核标准可以用量化反映出来,运用相对数、平均数和比例数等数学计量方法进行考核比较。
(四)评价指标 (1)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的设定。根据我国学者已有的研究文献中所提到的内容,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有三个取得来源:一是通过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企业文化政策进行指标设定,包括财务收支、节能减排投入、企业文化、政策和道德价值观等方面;二是企业研发过程和生产过程相结合,对企业进行设计和研发,不断注入节能减排理念,从产品开发设计环节关注节能减排;三是节约思想的贯彻,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应当考虑能源的节约,鼓励和考核新能源的使用。
第一、宏观规划指标:包括绿色产品比例、节能环保设备使用率、节能减排教育培训投入率等。
绿色产品比例=■×100%
节能环保设备使用率=■×100%
能源有效利用率指标=■×100%
能源有效利用率指标反映企业消耗能源水平和利用的最终效果。
节能减排教育培训投入率=■×100%
第二、运营效益指标。主要针对节能减排项目所获收益进行评判,包括节能减排设施投资收益、节能收益净额,节能减排成本节约净额等。节能减排项目收益可能会影响企业未来几年或几十年,其成本支出当期发生,有时会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企业应当从长远观点考虑,设定相应指标进行考核。
节能减排设施投资收益=该设施带来的收益-该设施投入支出总额
节能收益净额=节能金额-投入金额
节能减排成本节约净额=节能减排节约额一节能减排投入金额(节能减排节约额包括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罚金减少额、能源节约金额、资源回收再利用节约额)
第三、投资效率指标。主要针对节能减排项目投资过程中收益相对总收益比例进行考核,包括节能减排设施投资收益率、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投入率以及节能投入收益率等相对指标。和之前的运营效益指标相比,其侧重相对数评价。
节能减排设施投资收益率=■×100%
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投入率=■×100%
节能投入收益率=■×100%
第四、实施效果指标。主要针对节能减排项目实施过程中污染减少效果进行测定,具体包括: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三废”产品利用率以及污染物排放达标率等指标。
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100%
将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指标拓展到能源消耗指标,主要选取电能、燃料和原煤等产值系统,其他相关能源可以参考此指标设定。
电能消耗产值系数=■
燃料消耗产值系数=■
原煤消耗产值系数=■
“三废”产品利用率=■×100%
废弃物回收利用率=■×100%
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
单位产值排放废弃物、污染物的数量
=■×100%
排放的废水的产值系数=■×100%
排放的废气的产值系数=■×100%
排放的废水是指企业厂区所有排放到外部的废水量,包括生产废水、对外排放直接冷却水、超标排放的矿井地下水和生产废水混排的厂区生活污水等;排放的废气是指企业燃烧燃料和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向空气排放的含有污染物质的气体。
(2)节能减排审计评议指标的设置。评议指标是指在定量指标设定的基础上,主要涉及企业节能减排审计定量指标中没有考虑的范畴和预计会影响节能减排效果的潜在因素,设定相应的定性指标,更完善地考核企业节能减排审计效果。
通过评议指标从广泛范围评价企业节能减排的实际效果,有利于企业节能减排审计评价制度更加规范、科学、合理。评议指标的设置可以从定性指标角度考虑,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全面综合地考察企业节能减排审计业绩。
节能减排审计评议指标可以考虑设定:企业管理层节能减排重视程度、企业制定节能减排相关制度和规定情况、企业节能减排人员综合素质情况、污染物治理措施和结果情况、企业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效果、企业遵守国家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情况六项指标。
(五)评价方法 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方法可以划分为传统常规的审计评价方法和特有的审计评价方,本文此处主要将方法主要过程予以说明,具体详细的操作过程可以进一步在以后研究中详细阐述。(1)传统常规的审计评价方法。传统常规的审计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第一、审阅法,审计人员根据书面资料,审查和阅读,查明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涉及节能减排的合理、合法和有效程度;第二、访谈法,通过询问和访谈的方式调查和了解企业节能减排的具体情况;第三、观察法,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经营场所、实物资产和生活经营活动进行实地勘察;第四、分析性复核,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节能减排评价指标进行研究分析,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异常变动的项目。(2)特有的审计评价方法。特有的审计评价方法主要运用方法包括:第一、目标导向法,针对被审计单位涉及节能减排审计的项目分解多个目标,依照一定审计标准,采用相应的审计方法进行审计,提出相应的审计建议;第二、节能减排审计费用效益分析法,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具体实施方法包括直接市场价值评价法、替代市场法和意愿调查法;第三、节能减排审计费用效果分析法,将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费用与其实施的效果进行方案比较的经济评价方法,具体包括最佳效果法和最小费用法。
(六)评价报告 节能减排政府审计报告披露信息应当注重国家行政和企事业单位经济组织在经营过程中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资金使用效率和效果、对节能减排法律法规政策执行情况以及监督检查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绩效,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具体包括:(1)节能减排法规执行情况信息,如节能减排责任考核结果,污染情况和排污收费缴纳情况,国家地方法规行业标准要求其他事项;(2)节能减排环境质量情况,如污染物排放达标率、三废排放数量、环境有害物品保管和使用情况;(3)环境治理和污染物利用情况,如回收利用环境污染情况,污染治理培训职工参与情况,企业环保法规规范制定情况。
节能减排政府审计报告格式应当与审计目标相关,节能减排审计报告目标是披露被审计单位节能减排会计报告的审计状况,注重审计会计报告的合法、真实性,可以采用传统审计报告模式,审计人员可以出具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等类型的审计报告,格式也可以类比参照。如果节能减排审计的目的是评价被审计单位节能减排项目的效果,审计人员应当根据实际工作搜集的相关审计证据,科学分析,出具节能减排审计建议书。
四、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实施建议
(一)充分认识设定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的重要意义 转变传统审计思维,在国家能源消耗大企业和重要行业开展节能减排审计评价工作,使人们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节能减排审计在低碳经济环境下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在高耗能、污染大的煤炭、化工、建筑等行业中开展节能减排审计评价工作。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环境管理系列标准ISO14000环境质量认证体系,有利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节能减排意识。
(二)颁布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法律规范 我国目前没有针对节能减排审计的法律规范,也没有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的法律法规。但政府相关部门已经开始逐步重视对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实施,2011年5月,审计署所公布的《20个省有关企业节能减排情况审计调查结果》显示,已有6个省政府及相关部门颁布并制定针对节能减排审计的规章制度,8个省取消企业违规占用国家资源的政策。同时,我国政府应当尽快颁布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促进企业开发水能、风能等清洁资源利用,结合我国国情,建立评价低碳审计指标体系,不断健全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法律法规。
(三)不断提高审计人员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业务能力 审计人员应当不断扩宽知识领域,学习和节能减排相关的环境法学、发展经济学、工程学等相关知识,提供自身综合知识能力,以便具备足够能力适应节能减排审计工作的要求。对审计人员定期进行培训,通过培训班和研修课程,不断更新审计人员环境会计审计知识,从而满足企业对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实施的要求。培训方式可以通过定期讨论、网络视频学习等方式,同时加强对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培养,注重审计文化传授,不断增强审计人员工作责任感,激发其爱岗敬业的热情。
(四)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审计国际交流合作活动 低碳经济环境下,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环境问题发展成为国际问题。环境问题的顺利解决,需要各国政府、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共同合作。确立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使人类活动与自然资源消耗相互协调,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各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我国环境污染相对严重,应当加强与国际组织及其他国家节能减排审计组织沟通与合作,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相关组织的节能减排成果与经验,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我国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开展,保证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的顺利执行和有效实施。
在低碳经济日益凸显环境下,企业应当注重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设定及相关工作的发展变化,积极在企业内部开展节能减排审计评价工作,注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投资收益性、运营效益性、实施效果性,并针对审计人员提供审计报告,尽可能解决企业生产经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善企业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庆龙:《能源审计理论与方法》,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一、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时间
今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是6月11日至17日,全国低碳日是6月13日。
二、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主题
今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年活动主题是“节能有我,绿色共享”。全国低碳日活动主题是“工业低碳发展”。
三、主要活动安排
(一)举办现场节能宣传活动(6月11日)
由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节能降耗办公室、市经信局具体组织。会同联合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统计局、市供电局、市环保局、市旅游局、市市监局、市治水办、市公用集团、市能源监察大队、中国人民银行xx支行等单位在xx明镜公园举办现场宣传。邀请xx电视台、xx日报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
(二)举办微信节能知识有奖竞答活动(6月11日-17日)
由市节能办、市经信局具体组织。设计节能相关知识题库,利用微信平台开展宣传,面向广大市民普及节能法律法规知识和节能常识。
(三)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17年修订)》等节能法律法规宣传(6月11日-7月11日)
由市经信局、市能源监察大队具体组织。以节能宣传周为契机,利用xx电视台、公交车载电视等媒体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节能法律法规宣传,增强全社会依法用能、合理用能意识。
(四)开展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主题宣传(6月11日-17日)
1.由市经信局、市能源监察大队具体组织。在电视台、报社、电台、公交车、出租车,以及市区重要路段、场所的户外广告牌或大型电子屏幕进行宣传,突出今年“节能有我、绿色共享”、“工业节能低碳”的活动主题。向市民推送节能宣传周活动主题公益短信,倡议全民行动积极践行节能降耗。
2.由各镇街、部门具体组织。各乡镇(街道)在辖区内重要路段、人流量大的场所悬挂节能低碳宣传的横幅标语;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在本单位、本系统内利用电子屏幕显示节能宣传周活动主题。
3.由重点用能单位具体组织。各重点用能单位在其厂区内醒目位置悬挂节能低碳宣传的横幅标语,利用电子屏幕显示节能宣传周活动主题。
(五)开展低碳日绿色出行活动(6月13日)
(1)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知识。
例1:(2009・江苏・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6月1日起实施。下列做法不利于食品安全的是
A.用聚氧乙烯塑料袋包装食品
B.在食用盐中添加适量的碘酸钾
C.在食品加工中科学使用食品添加剂
D.研发高效低毒的农药,降低蔬菜的农药残留量
【分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常识性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情况。聚氧乙烯塑料袋在使用过程中能缓慢释放出有毒的氯化氢等物质,导致食品污染,A错;在食品中加碘是预防碘缺乏的有效方法,因碘单质有毒,碘化钾有苦味而且不稳定,故一般采取向食盐中添加碘酸钾的方法得到加碘食盐,B和C对;高效低毒是指农药本身毒性不高但杀灭害虫的效果好,低残留则是指农药不易留在作物的果实内,对此类农药的研制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D对答案:A
化学产品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了解更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知识和生活产品,提高学生分析生活问题和解决生活问题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科学的生活观念和态度,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只有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探究生活问题及灵活迁移所学化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能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方面的相关知识。例2:(2009・上海・1)下列措施不能达到节能减排目的是
A.利用太阳能制氢燃料B.用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
C.利用潮汐能发电D.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能源替代问题的认识及分析判断的能力。分析中应首先明确节能减排的内涵:节能是指减小对能源尤其是对不可再生能源(如石油、煤)的消耗;减排则是指减少向大气中排放CO2,SO2,NOx等的量。由于使用家用汽车运送等量旅客的能源消耗远大于公交车,故用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不仅无法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而且会增加能源的消耗及废气的排放量,B不能达到目的;由于在亮度相同的情况下,节能灯功率小于白炽灯,故可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A、C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答案:B。
化学对环境具有双刃剑性。化工生产本身及某些化工产品对环境有不良影响,但环境污染的预防与治理又离不开化工生产与化学产品。在教学中应注意向学生渗透与化学相关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开发利用新能源达到节能减排目的途径,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启示学生理解化学在解决环境污染、能源危机中的责任,激发学生学好化学决心。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重大事件或活动。例3:(2009・广东理基・30)三聚氰胺(结构式如图所示)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阻燃剂、水泥减水剂和高分子合成等领域。一些不法分子却往牛奶中加入三聚氰胺,以提高奶制品的含氧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聚氰胺是一种蛋白质
B.三取氰胺是高分子化合物
C.三聚氰胺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D.三聚氰胺的分子式为C3H6N6
【分析】本题以2008年最引人注目的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角――三聚氰胺为素材进行命题,应结合已掌握的知识对所给选项进行分析。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组成上含有碳、氢、氮、氧等元素,结构上存在肽键,对照三聚氰胺的结构简式,它不是蛋白质,也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没有碳碳双键,分子式为C3H6N6。答案:D
总之,以STS知识为化学高考试题背景在今后还将出现,因此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应多角度向学生渗透STS的教育。才能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学生关心社会和生活实际的积极态度,才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才能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关键词】 中小企业 环境战略 竞争优势 外部促进模式
一、引言
中小企业节能减排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节能减排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和环境战略,“节能”是指在生产的过程中保持产能不变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资源的投入,“减排”是指企业在产量一定的情况下减少排放物,降低“外部性”。近年来,一方面,我国企业节能减排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对企业节能减排的监管措施也日益完善;另一方面,大多数中小企业管理者对节能减排并没有足够重视,只是消极遵守环境管制,有的甚至将节能减排管理视为负担,偷排偷放逃避环境管制。那么为何中小企业不主动实施节能减排活动,有没有办法使中小企业主动节能减排呢?本文试图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阐述企业环境战略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分析中小企业节能减排问题的根源及其促进方式。
二、企业环境战略与竞争优势
就战略角度而言,企业节能减排是企业环境战略或是绿色战略。企业环境战略是企业为遵守环境管制,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自愿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实施环境战略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些研究者认为环境管制会迫使增加用于污染治理和预防的投入,包括缴纳环境税费、购买治理污染设备、支付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资等,这些投入不仅不会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反而会挤占提高产出的生产性投入,在企业资金紧缺时由于环境保护的投入,造成企业生产资金缺乏,而影响企业生存;而以波特为代表的另一些研究者认为,高能耗、高排放实际上是由某种形式经济浪费和资源无效利用造成的,严格环境政策可以激发创新、促进节能减排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的研发,提高投入产出率,使资源高效利用所产生的收益超过执行环境政策的成本,为企业带来净收益。率先实施环境友好项目的企业比竞争对手能获得更多的青睐,建立良好的声誉,进而建立先发优势。表1对国内外学者就环境战略与竞争优势关系的观点进行了归纳。
企业战略是企业根据环境的变化,自身的资源和实力选择适合的经营领域和产品,形成竞争优势而采取的行动方案或对所需资源的配置决策,其目的是低成本、高质量地生产产品,快速有效地适应市场变化,提高企业经济绩效。企业环境战略是企业在日益严格的政府环境管制和市场压力下作出的战略选择(Porter),其目的是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企业环境绩效。显然,企业生产经营战略会影响其环境绩效,而企业环境战略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负面的,只有当环境保护所产生的收益超过投入时,才能对经济绩效产生正面影响,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实现环境保护和竞争优势提升双赢发展成为可能,企业才有节能减排的主动性。
一些研究者根据企业对环境管制的反映程度把环境战略分为两类,反应型环境战略和前瞻型环境战略。反应型环境战略是指对环境采取被动反应的战略,而前瞻型环境战略表明企业自愿、积极地处理环境问题。企业污染消减可以通过两种主要方式实现:一是污染控制,通过污染控制设施对排放物进行存储、处理;二是污染预防,通过更好的管理,选用替代材料,回收和流程创新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前瞻型环境战略采取污染预防方式减少污染,反应型环境战略采取的是污染控制。反应型环境战略(污染控制)需要购入昂贵的废弃物处理设备,对已产生的废水、废气、废物进行处理,以达到环保标准,这些投入并不能提高生产效率;前瞻型环境战略(污染预防)通过污染预防不仅能节省安装和运作末端处理设备的成本,而且它还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公司可以实现较大节省,相对竞争对手取得成本优势。
三、扩展资源观下的中小企业环境战略
资源缺乏、规模不经济性是中小企业不实施积极环境战略的根本原因。前瞻性环境战略的实施要求企业通过更好的管理,选用替代材料,回收、流程创新等方式,在产品生产或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废弃物的排放,这都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源。对于大企业来说,它们规模较大(市场占有率高或多元化),实施节能减排活动的成本被较大的产品基数所分摊,成本较小。中小企业缺乏资金和环境技术人才,无法依靠自身资源和能力进行技术升级与设备更新,技术的垄断性又使其难以从外部机构获取技术。大多数情况下单个中小企业污染排放的规模与处理设施的经济运行规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废弃物再生利用方面,中小企业缺乏规模经济,需要支付更高的成本。而且,中小企业平均生存期短,转产频繁,节能减排设备折旧成本高,在污染治理方面边际控制成本远低于边际破坏成本,治污缺乏效率导致其有强烈的偷排和超标排放动机。
随着研究的深入,战略管理学者认为资源外取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Timmons(1994)指出企业成长是应用资源追寻机会的过程,而不管资源的来源和所有权。Jarillo(1989)实证研究表明高成长的中小企业采用了更多的外部资源,这些资源可以被称为网络资源(共享资源),该资源能拓展公司所能利用的机会。Lavie(2006)正式提出了扩展资源观理论,认为资源的所有权或控制权不是获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我们不必完全占有资源,只要能正确利用并分享其能所获得的收益就足够了,通过联盟等形式从外部获取的资源也是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并认为联盟网络关系本身比从网络中所获得的资源更重要。国内一些学者也对扩展资源观问题进行了研究。例如,耿帅(2010)认为共享性资源同样具有因果模糊、路径依赖、历史作用以及社会复杂等能够产生并维持竞争优势的各种特性,这些特性相互耦合帮助集群企业产生竞争的不对称优势进而提升整个集群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国内外学者从实证角度证实资源共享有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西班牙学者F. Xav-ier Molina- Morales(2001)对西班牙瓷砖业集群企业与非集群企业绩效进行了统计分析,认为共享性资源与集群企业竞争优势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耿帅(2005)采用数理统计研究方法,验证了共享性资源的存在性及其与集群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支持了共享性资源是集群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这一论断。因此,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与外部主体建立并维持良好的关系,有效地获取外部资源并与已有的内部资源相整合,实现节能减排的规模经济,降低环境成本,最终提升企业竞争优势。考虑到扩展资源观视角,我们又将环境战略与竞争优势关系及代表学者进行了梳理,如图1所示。
四、外部组织模式与中小企业节能减排主动性
资源外取是中小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中小企业与外部组织的合作能够实现资源互补、规模经济,使环境保护所产生的收益超过投入,最终带来各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我们对国内外学者就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的外部合作模式进行了梳理,大致可以分为供应链模式、生态工业园模式和网络组织模式,并对各模式优劣势及其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
1、供应链模式
Malmborg(2007)认为中小企业主要为大型工业公司提品或作为它的分包商,随着客户对环境要求的提高,大企业也要求这些配套中小企业向环境友好型企业转变,并为它们提供相应帮助。例如,从上世纪90年代,通用汽车开始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内容列入供应商培训计划,并且对世界范围内的140多个供应商进行了培训,与供应商组成环境咨询小组,开拓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途径,包括如何把环境因素融入设计、制造等过程,使合作伙伴掌握节能减排的相关知识,提高了供应链企业节能减排的主动性。在国内,学者也呼吁供应链上各企业展开合作,李向东等(2001)研究提出,通过供应链上战略伙伴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实行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以及利益共享,各企业能做到在经济利益及环保效益上的双赢。孙秀梅等(2007)结合ISO14000标准,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模式进行研究,主张企业构建从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供应、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到逆向物流的全面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并认为该模式有利于消除绿色壁垒限制,有利于提升供应链上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此外,学者还对原有供应链向绿色供应链转变的条件、绿色(生态)供应链绩效评价等问题进行了分析。Harrie(2010)认为压力和激励机制的相关性、焦点公司的创新特点以及供应网络中的合作特性都会导致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形成。张成考(2007)构建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设计了包括三废处理率、物料能源使用再利用率、废弃物排放达标率等指标的生态供应链绩效评价模型。
2、生态工业园模式
生态工业园模式是各国探索节能减排活动的重要举措,在国内外都得到了长足发展。生态工业园根据生态系统结构进行设计,一个流程的废弃物将成为另一个流程的投入要素,这不仅能使企业获得廉价的原材料和能源,而且能降低企业处理废弃物的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除此之外,生态工业园内的企业可以共享基础设施,包括信息中心、环境中心等,这减少了企业在这些方面的重复投资,节约了生产成本。因此,相比园区外企业,园区内企业更愿意实施节能减排活动。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是目前国际上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系统运行最为典型的代表。该园区以发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制板厂四个厂为核心,通过贸易的方式把其他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本企业的生产原料,建立工业横向耦合和代谢生态链关系,最终实现园区的污染“零排放”。我国也建立了一些运行比较成功的生态工业园,比如广西贵港生态工业园区、包头国家生态工业(铝业)示范园区等,成为我国实施节能减排的重要模式。
国内外学者对生态工业园的研究还涉及生态园区的运作机制,园区运作效率评价等方面。Robert(2002)建议利用物质代谢分析方法研究园区内企业之间的能量传递和物质循环。王兆华等(2003)将生态工业园中的要素分为公共设施类、企业和支持服务链三大部门,并阐述聚变活性因子和裂变活性因子在生态园区所发挥的作用。元炯亮(2003)从经济、生态环境、管理和生态网络方面建立了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为生态工业园区的评价提供了依据。
3、网络组织模式
网络组织是实现中小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的一种新模式,国外学者对该模式研究较早。Friedman(2001)认为网络组织能提高中小企业实施环境战略主动性。Malmborg(2007)就当地政府扮演“教师”和“指导老师”角色的两类网络进行了分析。在政府扮演“教师”角色的网络中,政府部门处在网络的核心位置,它们不仅负责组织改善环境管理的相关会议,而且积极参与知识的创造和转移,为那些发展环境管理能力的公司提供知识、信息和观点。在政府扮演“导师”角色的网络中,当地政府主要扮演项目管理者(网络协调者)角色,政府和一些咨询机构签订协议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加入该网络的公司可以向最能满足其需要的咨询机构寻求合作。这两种节能减排网络都为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活动提供了外部支持,使外部相关资源、技术、经验等为企业所用,降低了企业节能减排的成本,提高了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的主动性,并最终达到了节能减排的预定目标。
另外,学者还就节能减排网络中的一些具体合作机制进行了研究。Fresner(1998)主张各公司定期讨论环境管理问题,并邀请专家咨询团参加公司之间的研讨会,并提出他们的观点,以此来发现新的解决方案并发起新的思想。他还主张创建一个网络或在一个地理区域内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俱乐部。Manring等(2006)强调网络经纪人在环境管理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网络经纪人熟悉各利益相关者所具备的资源和能力,他们会设计一条协调和整合各利益相关者为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而采取行动的价值链,推动谈判进程中问题的定义、行动规范的协商,并加快网络成员间的合作。
4、各模式优劣势比较
供应链模式、生态工业园模式和网络组织模式都能促进中小企业节能减排,但此三种模式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差异,如表2所示。
基于各企业间的长期经济活动,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供应链合作形式。供应链中的企业彼此比较信任,关于节能减排的相关技术、信息、经验能进行充分交流,甚至一些企业会为其合作伙伴提供人力、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但是,一些中小企业主要为大的工业公司提品或作为它的分包商,市场力量不强,虽参与节能减排活动的实施,但不能充分分享节能减排活动所带来的收益。而且,供应链中合作企业数量有限,不能实现物质、能源的闭路循环,单一供应链模式带动效应较小。
国内外政府都对生态工业园节模式比较重视,在各地新办生态工业园,对原有工业园进行生态化改造。生态工业园基于生态性、循环经济学、系统科学等理论建立,园内企业可大致分成生产型企业、消费型企业和分解型企业(静脉型产业),各企业能共享信息、技术等资源,实现物质、能源的闭循环。但是生态工业园大部分是基于政府政策而非市场机制建立,生态工业园动态演化发展能力弱,致使园区系统稳定性不强;生态工业园多样性不足,园内企业间合作比较脆弱;生态工业园系统产生“锁定效应”和“路径依赖”,导致技术与制度创新不足,但其带动作用较供应链形式大。
网络组织模式在国内应用较少,但也必须受到我们的重视。它将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众多中小企业整合到一起,共享节能减排相关技术、信息、人力等资源。而且,基于松散耦合的合作形式,各企业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能避免企业间的“锁定效应”和“路径依赖”,更容易实现节能减排技术和制度的创新。但是,网络组织形式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网络组织形式参与者众多,各企业目标不同,协调困难;各企业间存在信任危机、机会主义行为,难以实现信息、技术等资源的充分共享。但网络组织模式突破了特定地域的限制,参与者不仅包括具有业务往来的各企业,还包括非业务往来企业,以及政府、科研机构、公众等主体,节能减排带动作用较大。
(注: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组织理论与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研究”(11BGL061);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以体制创新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研究”(14SZB024);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新常态下江苏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2015ZDAXM004)。)
【参考文献】
[1] Sharma,S.:Managerial interpretations and organizational context as predictors of corporate choice of environmental strategy[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0(43).
[2] Gingrich,N.:To renew America[M]. New York:HarperCollins,1995.
[3] Porter Michael E.:America’s Green Strategy[J].Scientific American,1991,264(4).
[4] Porter Michael E,van der Linde C.:Toward a New Conception of the Environment Competitiveness Relationship[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5,9(4).
[5] 韩瑜:我国中小企业污染治理的经济学分析与财税政策[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2007(11).
[6] 耿帅:资源观视角下的集群风险成因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0(8).
[7] 耿帅:共享性资源与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关联性分析[J].管理世界,2005(11).
[8] 李向东、阎洪、叶润强:建立绿色供应链中的协调关系[J].软科学,2001,15(4).
论文关键词:支付意愿;绿色消费;家庭汽车;环保节能
一、前言
截至2007年6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1.528亿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为3239.39万辆。家庭机动车的快速增长对能源供应和城市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费国和第三大原油进口国。同时,汽车污染已经成为许多大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据预测,203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2.3亿辆,对应的车用燃油消耗将达2.5亿一3.0亿吨,相应的排放数量惊人。因此,推广环保节能汽车对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的目标有重要的意义。
环保节能汽车推广的关键在于确定潜在的目标消费群体,并根据其特征确定相应的策略。环保节能汽车能效高、污染小,但相对普通汽车来说,存在一定的额外成本,属于绿色消费范畴。支付意愿是绿色消费研究的重要内容。国内外关于绿色消费有一定的研究,但研究结果随具体的消费领域、地区、时间等不同,差异较大。国内在绿色消费定量研究上,特别是针对环保节能汽车消费的研究相当缺乏。绿色消费研究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前后。
影响绿色消费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可以划分为五类:人口统计变量、绿色消费知识、相关价值取向、消费行为及消费态度。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及可比性的限制,多数研究集中于讨论人口统计变量对消费者绿色消费支付意愿的影响。根据现有的研究,与绿色支付意愿相关的人口统计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以及居住地等。
一般认为,年轻、女性、有较高的受教育程度、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者倾向于有更高的绿色消费支付意愿。实际上,并非所有的研究都支持这一结论。如Reizenstein研究认为,男性更愿意为控制空气污染支付额外的费用;Robe,s研究发现,富有环境意识的消费者的年龄高于平均水平;Sandahl等人的研究发现,此类消费者其受教育程度和收入低于平均水平。
因此,尽管人口统计变量对绿色消费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但随具体的环境不同,可能会呈现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本文将在分析人口统计变量与环保节能汽车支付意愿关联性的基础上,再引入相关认知与环保节能汽车绿色成本支付意愿之间的关联性。
二、本文的理论分析及假设
绿色成本分析法是绿色消费中常用的分析方法,绿色成本是企业在经营中涉及到的与环境资源有关的所有支出,包括资源消耗成本、环境支出成本、环境破坏成本、环境管理成本和环保支援成本。
本次研究对象是环保节能汽车,即限定为以目前市场上投放的同类可参照车辆的平均能耗及排放水平而言,排放相对更低、能耗相对更少的普通家用汽车。为达到排放低、能耗小的要求,支付意愿以受访者最高可接受的环保节能汽车相比同类型汽车的高出部分价格为度量。
为达到排放低、能耗小的要求,环保节能汽车需要在技术与设备上相对同类汽车有更大的投入,即绿色成本。这部分额外增加的成本,一部分通过汽车制造企业加强管理从而内部消化,另外一部分成本必将转嫁给消费者,从而影响到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基于前面的综述,本文提出与人口特征相关的假设1:年龄、收入以及受教育程度等3项人口统计变量与环保节能汽车绿色成本支付意愿存在相关性。
绿色消费方面的多数研究都支持人口统计变量与受访者的支付意愿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也表明,混合动力汽车②的购买者有相对更高的平均收入、受教育程度及年龄。
假设2:提高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的认知程度有助于提高对绿色消费的支付意愿。
通常认为,产品相关知识直接影响消费者从信息收集到决策再到消费后评价的每一个阶段。尽管也有研究认为,环境知识与绿色消费行为之间不存在显着的联系,但多数研究表明,生态及环境相关知识是绿色消费行为的一个很好的预测指标J,有更多相关知识的人可能有更强的绿色消费支付意愿引。
三、实证研究设计
首先,根据研究的假设,进行变量设计(所有的测量条款均采用5点Likert量表)和问卷预试,在此基础上得到调查问卷。
然后,问卷调查以网络调查和纸质问卷调查相结合,共计回收问卷25017份。调查范围覆盖国内主要省区。受访者中在校学生占45.03%,剔除学生样本后,受访者人口统计资料如表1所示。问卷统计基于网站内建的SQL数据库。
最后,选定SPSS作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工具。
四、环保节能汽车绿色成本支付意愿影响因素假设检验
本次调查中,环保节能汽车绿色成本的支付意愿分布如表2所示,其中,不愿意支付任何绿色成本的受访者仅占8.3%,分别有68.1%及48.4%的受访者愿意支付高于3000元及5000元的绿色成本。
1.人口统计变量与环保节能汽车绿色成本支付意愿存在相关性的假设检验
为排除地区影响,本次研究仅选取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接近的京、沪、穗三地有购车计划的3022个样本进行比较。在进行支付意愿简化归并后‘年龄、受教育程度、年收入与绿色成本可支付意愿的关联性检验如表3所示,
统计结果拒绝了年龄与支付意愿之问的关联性假设(P=0.464),但不能拒绝受教育程度和年收人与支付意愿之间的关联性(P=0.000),这表明受教育程度与收人对支付意愿存在影响。具体而言,受教育程度越高,拒绝支付任何绿色成本的可能性减小,但在高支付意愿的比例上,各受教育程度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别,也就是说,受教育程度较低群组在支付意愿上两极分化越严重。而收人对支付意愿的影响更为明朗,收人越高,支付意愿越强。
考虑到收人与受教育程度之间的关系,在将收人作为控制变量引人后,受教育程度与支付意愿之间的关联性假设除年收人低于1万元的情况下(P=0.005),其它全部被拒绝,其对应的P值分别为:1万一3万(P=0.225);3万一5万(P=0.350);5万一l0万(P=0.081);10万(P=0.969)。也就是说,教育程度与支付意愿之间的关联性来自不同受教育程度对应的收人差距,而并非受教育程度本身,单纯受教育程度与绿色成本支付意愿之间并不存在显着的关联性。
同样,在将年收人作为控制变量后,关联性假设除收人大于l0万元组以外(P=0.002),其余各组均被拒绝。以上检验表明,在年龄、受教育程度及收人等人口统计变量中,仅收人与支付意愿之间存在统计关联,其它要素与支付意愿的绝对量之间不存在显着的统计关联。将受访者可支付的绿色成本除以年收人,得到相对支付意愿,则京沪穗地区有购车计划的受访者,其相对支付意愿与年收人之间的关系如表4所示。也就是说,虽然低收人受访者的平均绝对支付意愿略低于高收人群体,但其相对支付意愿明显高于高收人群体。
2.认知程度有助于提高对绿色消费的支付意愿的假设检验
调查中发现,了解环保节能汽车特性有助于提高支付意愿,同样,认识到环保节能汽车虽然在短期内负担一定的成本,但符合发展趋势,也有助于提高受访者的支付意愿,如表5所示,二者均与支付意愿有显着的关联。值得注意的是,“环保节能汽车会影响驾驶性能”及“环保节能汽车不仅不会影响驾驶性能,反而会节省燃油”两项认知与支付意愿之问的关联假设均被拒绝,其P值分别为0.268和0.221。这表明环保节能汽车在驾驶性能和燃油经济性方面,性能的改变并不足以影响受访者的支付意愿。
五、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前期获得的2.5万份调查问卷对环保节能汽车绿色成本的消费者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
1.受访者对环保节能汽车普遍有较高的支付意愿,分别有68.1%及48.4%的受访者愿意支付高于3000元及5000元的环保节能汽车绿色成本。
2.就人口统计变量而言,在控制收入因素后,年龄与受教育程度对于受访者在环保节能汽车绿色成本的支付意愿上均不存在明显的影响。
3.收入与支付意愿之间存在显着的统计关联,有购车计划的低收人群体尽管支付意愿的绝对值略低于高收入组群,但其相对支付意愿更高。
4.对环保节能汽车的了解和积极认知有助于提高受访者的支付意愿,但技术细节的一般性了解并不一定能显着提高支付意愿。
中国目前正处于家庭汽车逐步普及的关键阶段,推广环保节能汽车对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现有的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当前各阶层消费者对环保节能汽车都存在较强的支付意愿。政府应积极推动燃油经济性标准及尾气排放标准的提高,激励企业产品升级,向市场及时供应环保节能型汽车。
2.绿色消费不仅仅是高收入阶层的消费品。政府应通过相关环保节能汽车购置税减免或补助等手段,帮助更多具有支付意愿但限于支付能力的消费者也能享受到绿色消费。企业在环保节能汽车品种开发过程中,除中高端市场以外,也应同时兼顾中低端市场的环境关注需求。
按照嵩县《关于开展2019年节能宣传板报展览的通知》精神,我局紧紧围绕“绿色发展,节能现行”这一主题,对今年的宣传周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使宣传周既形成了一定声势,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我局节能宣传周活动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以实现科学发展为目标,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广泛地开展节能教育,集中宣传节能降耗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宣传上级人民政府及县委、县政府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坚强决心和采取的重大举措,宣传国家有关节能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不断提高全民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倡导全社会共同节能,努力营造浓厚的节能氛围,全力打好节能减排攻坚仗。
二、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宣传周活动的顺利开展,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各分管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宣传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宣传周活动的监督、指导,为宣传活动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活动情况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在收到《关于开展2019年节能宣传板报展览的通知》后,局党组高度重视,召开局党组会专题研究,并对宣传活动进行了安排布置,要求各科室要以节能宣传周活动为契机,结合各自工作的实际,做好的节能宣传活动。
(二)多方位多渠道开展宣传活动,推动全社会共同节能。
加大节能宣传,使广大群众和职工了解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形成节约能源从我做起、从小做起的观念;宣传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宣传日常节能节水知识,科学使用家用电器,合理降低能源消耗。
1、通过职工大会、支部学习广泛宣传节能相关知识。
2、开展节能进职工家庭活动,号召全体职工、家属要树立节能意识,要做推广使用节能产品,促进扩大消费需求的先行者和表率者。
3、通过门户网站及时节能的相关政策、信息,面向公众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重视节能降耗的好处和政策,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面。
4、节能低碳宣传板报展览。
(三)采取措施,加强降低能耗
1、节约用水。要建立健全节约用水各项规章制度,使节水工作不断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卫生间加装节水设备,水箱调低至适度水位,控制水流量。全体干部职工要强化节水意识,用水后及时关好阀门、龙头。开水房工作人员每天根据需要灌装适量开水,减少浪费。要定期组织人员开展巡检巡视,检查更换老化的供水管线,杜绝跑冒滴漏和“长流水”现象。
2、节约用电。采购办公设备时要优先购买经国家认证的节能设备或产品,率先淘汰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低能效设备和产品。根据季节变化,对空调实行“夏时制”和“冬时制”控制,夏季不得低于26℃,冬季不得高于18℃,并杜绝“空室空调”现象。办公楼走廊、通道等照明需求较低的场所要采用瓦数小的节能灯,并安装人工控制开关,光线充足时不开灯。在亮度足够时,办公室、会议室尽量使用自然光,杜绝长明灯。全体干部职工要养成随手关灯关设备的习惯,一段时间不使用的计算机、复印机、碎纸机、显示器等用电设备,要及时关闭电源,减少待机电耗,下班时要关闭饮水机电源。
3、严格公务用车管理。配车实行政府采购,要优先选用节能环保车型,严禁以任何形式购买超编超标车辆。各部门各单位应实行车辆定点定车加油,核定单车燃油标准,登记单车燃油消耗,年终对车辆使用油耗情况进行考核奖罚。要加强对车辆的维护和保养,实行定点维修,同时驾驶人员要提高操作技能,掌握节油技巧,努力降低油耗。公务活动用车,要实行统筹安排,能几人同行的,不分乘多辆车。要科学核定单车油耗定额,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科学合理地确定车辆使用年限,及时报废、淘汰环保不达标、油耗高的车辆。
4、降低办公用品消耗。要加强办公经费和办公用品的使用管理,规范办公用品的采购、配备、领用,严格办公用品配备标准。要充分利用电子公文流转系统,推广网络办公,尽量在电子媒介上修改文稿,推进无纸化办公。要严格纸张管理,合理安排纸质文件、信息、简报的印刷数量,坚持双面用纸,注重信封、复印纸再利用。提倡使用钢笔和可更换笔芯的圆珠笔和签字笔,少用一次性签字笔。打印机、复印机的墨水、墨粉用完后,要对墨盒进行重新灌装,循环使用。新设办公室时,要尽量利用闲置的旧桌椅等办公用品,减少设备采购支出。
【关键词】健康企业;工作环境;职业病;劳动保护;职工健康
自“健康企业”创建活动实施以来,三友集团以增强广大职工健康意识、提高健康水平为目标,以为职工办好事实事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营造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生活环境和作业环境,职工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健康理念不断深入,促进了企业和谐健康发展。集团先后荣获“全国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七次获得“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等荣誉称号。
一、领导重视,职工受益
“健康企业”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广大劳动者“体面劳动、体面生活”。企业领导高度重视,以完善的机制为创建活动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是严格落实国家及上级部门相关规定,为企业健康发展注入活力。三友集团始终把职工利益想在前头,把职工健康放在首位,始终坚持把安全生产、节能减排作为头号工程强化落实。董事长、党委书记么志义同志先后提出“注重提高职工健康素养”、“健康工作40年”、“决不能拿职工健康换利润”等治企理念。集团按照市总要求成立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各部门协调联动,分工明确,职责清晰。所属各公司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配备了精干的管理人员,形成了集团、公司、车间共同参与的三级管理网络。
二是大力改善生产环境,提高职工工作舒适度。三友集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开展环境治理工作,使曾经的盐碱荒滩变成今天的工业乐园。职工食堂宽敞明亮,对一线倒班职工实行免费就餐,每年补贴800万元。投资上亿元用于改善生产作业环境,85%的生产岗位安装了空调,配备了洗衣机、微波炉等。投资560万元兴建了休闲广场、音乐喷泉、健身场所于一体的三友公园,营造了企业和谐的发展环境。
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活动,提高职工生活幸福感。成立文体协会,投入60万元开展文化活动。按照“工会主导、协会承办、骨干支撑、全员参与”的原则,坚持日常协会活动与重大节日活动并举,文艺演出与体育交流共进,室内活动与广场娱乐共融,分类别、按档次、适需求组织文体活动,形成了协会组织网络,开创了协会活动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良好局面。
二、多措并举,合力推进
职工健康是企业健康的基础。三友集团坚持“重管理、重活动、重引导”的原则,以严密的措施推动创建活动真正取得实效。
一是重管理,集团各部门合力推进。三友集团在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的坚强领导下,分清职责,明确任务,为职工提供了一套完善的健康管理。集团工会每三年代表职工与企业行政签订《劳动安全卫生协议书》,建立了职业病防治和职工健康档案。按时发放劳保用品和特殊工种防护用品,定期组织工会主席、职工代表等进行专项巡视调研,查找危害职工健康的各类隐患,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二是重活动,为职工提供健康服务。充分利用广播、报纸、电视等载体,广泛宣传健康理念,培育职工健康行为。每年组织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对女职工进行妇科普查,并办理安康六癌保险;对新招收的职工进行全面健康检查;坚持组织“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培训班,邀请业内人士为职工授课,讲解劳动保护等相关知识;定期邀请医学权威组织职工健康讲座、防暑降温知识讲座和女工专项健康讲座;每年组织劳动保护知识答题、演讲比赛及应急预案的演练;将职业病防控工作纳入集团年度培训计划,由集团培训中心组织实施。
三是重引导,注重对职工的心理辅导。注重职工心理健康,加强对职工的心理辅导。利用群众工作室工作优势,选派具有一定心理辅导资格的人员负责职工心理疏导,另设职工倾诉热线及意见箱。建立健全了三项工作制度,一是集团、公司、车间、班组四级联络员制度,二是“询—理—沟—化—访”五步问题处理制度,三是工作人员包片包案制度。工作室由集团党政部门齐抓共管,为职工提供最直接的心理辅导,共同建设身心健康、发展全面的新型职工队伍。
三、统筹兼顾,优势整合
健康企业创建活动是复杂的综合工程,内容涉及方方面面。集团统筹兼顾,利用各项活动优势,做到三个结合,保障创建活动实现共创共建。
一是与安康杯竞赛相结合。三友集团每年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部署班组安全培训、“十个一”等各项活动。集团安全生产部、工会、保卫部三个部门联合,每季度组织一次综合联查活动。检查组深入到生产一线班组和岗位,从劳保用品穿戴到防护用品的使用操作,现场标示到基础台账等进行全面检查,对查处的隐患限期整改;在安全生产月期间,各公司针对重点危险源组织应急演练,提高操作人员救护与自救的实战能力。通过安康杯竞赛,各单位坚持安全生产电视培训活动,组织安全漫画、安全格言创作等各项活动,职工的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全面提升。
二是与技术创新工作相结合。“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小建议、小设计”是三友集团工会为职工量身定做的创新舞台。自2003年启动活动以来,广大职工围绕环境改善、节能减排、劳动保护等方面研发制作了“五小”成果。其中纯碱公司石灰工序加装除尘系统,既解决了环境问题,保护了职工的身心健康,又缓冲了公司的生产压力,为国内纯碱行业首创。集团公司投资3.5亿元实施的浓海水综合利用项目,创新了传统的纯碱生产工艺,每年节约水资源700万立方米,使循环经济从集团内部扩展到曹妃甸地区,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集团作为全国千家节能企业和河北省“双三十”单位重点节能减排企业之一,获得省2010年“双三十”节能减排目标考核优秀单位,获得40万元节能减排奖励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