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青少年科普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识繁书简因教施材开发与整合体验科普模式市场需求
在海峡两岸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青少年人口群体。据有关资料显示,2009年中国大陆13亿人口中,10~24岁的青少年约为3.27亿,占人口总数的26%(参考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11年度有关报告);2007年台湾地区2.296千万人口中,10~24岁的青少年约为491.42万,占人口总数的21.4%(参考2007年台湾“内政部“统计资讯)。如果按通常青少年人口的年龄界定为14~35岁范围,其总数接近5亿。面对如此严峻的人口形势,两岸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任重道远。
为积极促进、繁荣两岸青少年科普教育事业,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现就几个具体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及观点,谨供进行学术探讨与工作参考。
1科学应对简繁版本问题,营造识繁书简并用环境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系统之一,是中华文化无可替代的瑰宝。近百年来,尤其是后的文化发展进程中,两岸形成了繁体字和简体字并存、并用的现状。目前,繁体字主要用于台湾、香港、澳门和北美的华人圈中,使用人数约为3千多万;简体字广泛用于大陆内地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的华人社区,使用人数超过13亿。
随着两岸经贸、科教、文化的日益广泛交流和相互渗透、融合及发展,繁体和简体两种“国字”,难免发生一些争论甚至是矛盾冲突。在青少年科普教育方面,简繁版本问题也比较突出,严重影响两岸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全面、持续推进和深入发展。
对待这样一个历史形成的问题,我们应站在热爱、维护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高度,发扬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积极调动聪明智慧,科学应对简繁版本问题。
首先,对于这两种“国字”,应一视同仁,倍加爱护和珍惜。反对厚此薄彼或非此即彼,更不能简单、盲目地强制推行提倡简体、废除繁体或恢复繁体、废除简体的错误行动。在图书出版、音像注解、商标设计、展览制作等方面,推行繁简并用的“双轨制”。根据客观需要应繁则繁、可简则简,积极营造识繁书简并用环境。笔者曾经阅读过一本《木工技术入门》(沈华编著,香港万里书店出版轻工业出版社重印,1981年4月),在尾页就附加了“繁简字对照表” (166个字),既保持了繁体版本的大陆市场,也为熟悉简体字的读者提供了阅读便利,十分值得赞赏、学习和推广。
第二,1993年,“汪辜会谈”就把探讨两岸科技名词的统一工作列入共同协议中。1994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卢嘉锡等70余位专家学者,就呼吁要积极推进海峡两岸科技名词的统一。为满足、适应汉字在两岸的使用情况和国际化的需求,由中国大陆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2001年开始编制的《简繁汉字对照表》,已经从2009年8月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开始使用。
2010年3月,“两岸民间合作编撰中华语文工具书”工作会上决定,《中华科学与技术大辞典》、《两岸科学与技术常用词典》由大陆的全国科技名词委员会和台湾的教育研究院组织实施,对于那些与两岸交流密切相关的学科,以及名词混乱现象严重的学科和条件成熟、容易开展的学科先行开展名词对照。据有关媒体报道,预计不久包括《两岸中小学科学词典》在内的三套科技类工具书将正式在两岸出版发行,并提供大陆版网站资源,向全球广大科技爱好者免费开放。届时,《两岸中小学科学词典》将为开展和繁荣两岸青少年科普教育创造更加良好条件和环境。
至于有无必要组织力量编写《两岸科普常用词典》(或对照手册),两岸科普界应根据实际需要,通过广泛深入地磋商、讨论与研究,形成共识得出结论。
2坚持因教施材科普原则,重视通俗读物市场需求
2011年1月21日,《大众科技报》发表《谁来经营中国科普传播?》(记者 陈萌)调查报告,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南京的王先生为了帮孩子买一本科普书,他跑了几家书店,结果发现在一些书店里“青少年百科知识图书”的专柜上,大部分被一些讲述魔怪、神兽的故事书所占领,好不容易找到几本科普书,还是自己小时候读过的诸如《十万个为什么》之类的经典书籍。……王先生不禁感慨:为什么给孩子买一本科普书就这么难?!
究其深层原因,记者指出从中国大陆科技部的有关统计数据,就能回答王先生的疑问。据全国科普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出版科普图书0.69亿册,仅占各类图书总数的0.98%,也就是说市面上100本图书中,科普图书尚不足一本。
笔者也在一些大型新华书店了解到,科普图书的销售区域明显是书少人也少,有的根本没有科普图书的专柜。而且事实上,近几年出版发行的科普图书中,无论是公众影响力,或者大众认知度方面,缺少诸如《十万个为什么》、《小灵通漫游未来》等优秀作品,加之“魔怪神兽”读物抢占风头,青少年科普图书销量一直不好,市场进入了瓶颈期,甚至是萎缩阶段。
众所周知,学校进行的是课程教育,因此基本上是贯彻“因材施教”教学原则。而科普是开展经常性普及教育与应急性宣传教育,两者既有密切关联又有明显差异。笔者认为坚持“因教施材” 科普原则,既符合全民科普教育的基本要求,也应成为积极促进青少年科普教育并取得优良效果的指导原则。
所谓因教施材,是指围绕相关科普人群,突出既定议题内容,阐述通俗科学知识,传授正确操作技能,总结经验归纳教训,促使相关人群增强科学知识、提高技能水平、拓宽经验积累,全面提升科学素质。坚持因教施材,将有力地促进青少年科普教育,努力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青少年一代。
笔者曾经阅读过两本书,印象特别深刻。一本是《自然四字经》(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1963年8月第一版北京印刷2万册,1984年7月再版)。全书有开篇、天地、气象、岩石、矿物、植物、动物、人体、卫生、八字宪法和安全用电等十一个段落,全文采用的是四字口诀,总共约有1400字。即使现在读起来,也津津有味,收获颇为丰厚。
另一本是《水的奥秘》(郑树桓,河北人民出版社,1979年7月第一版印数162,500册)。全书分为8个章节,约有8万字。该书正文“从龙宫谈起”开头到“水的家族”结尾,知识全面、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笔者2009年曾经作为节水课题研究的基础知识学习参考。
从上述两本书得到如下启示:科普读物首先不能作为收藏品,而应该是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启明灯,引导读者深入思考、激发兴趣与探索科学奥秘的阶梯!许多史实证明,也许就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或将启蒙造就一位科技大师,或将促进推动一项伟大工程!
目前,两岸的科技、教育和文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已经采取一些具体措施,促使问题向好的方向发展或有效解决。两岸科普界自身也要自觉采取积极行动,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切实为坚持因教施材科普原则,重视通俗读物市场需求,发挥应有的表率带头作用。
首先,应继承和发扬科普创作的优良历史传统,克服和纠正存在的片面追求大部头、系列化与所谓“经典”作品倾向,积极引导科普创作力量,坚持面向广大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人群,提供更多的优秀通俗读物及作品。从2011年5月开始,大陆正在进行的“首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短文·科普影视短片·科普图片大奖赛”,就是非常适时和可喜的创新行动,值得肯定和推广。
第二,应拓宽创作视野和交流范围,积极开发与整合两岸青少年科普教育资源,让已有的优秀科普图书、音像、展品、报告和游戏等发挥应有作用。
笔者年轻时就喜爱物理科学读物。前不久在网上看到台湾地区的有关科普机构出版发行《100 本中文物理科普书籍推荐书目分級》(2005/4/26版本:100 本物理科普分級 03),面向国小、国高中、大学以上青少年读者推荐包括传记历史 (27 本)、物理知识 (44 本)、天文宇宙 (14 本)和科学思想 (15 本)等,共计100本的物理科普图书,而且还有物理学会有关学者编撰的书评。笔者初步浏览目录和书评,发现这100本物理科普书籍的著者大部分是台湾地区的物理科学界著名学者,其作品内容科学简明、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是难得的优秀科普读物,当属开展两岸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宝贵资源,应该大力普及推广。
笔者认为,两岸科普界都拥有丰富的资源,应以高度责任感,拿出智慧之举、科学之法,积极开展双向互动、交与探讨,在保障著作权的前提下,努力开发与整合这些优秀科普资源,使之为繁荣两岸青少年科普教育发挥更大作用。
第三,应积极支持和鼓励科普创作与科研课题的平等社会地位,树立鲜明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需要科普和科研两个轮子共同驱动、缺一不可的主流观点。笔者曾经专门调查过大陆《2002-20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普资助项目》情况,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项目清单,在共计79个项目中,依托单位几乎全部是大学、研究所和博物馆等,没有一个科普创作或研究机构,更不用说基层科普团队与个人。这确实是一个需要努力改善的现实问题。
为了两岸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的持久、稳定和全面发展,达到新的高度和更深的层次。笔者认为,两岸科普界应该积极开展深入合作 ,寻求突破,可否共同创建“两岸青少年科普教育发展基金” ,以提供坚强有力的经济支撑,谋求两岸青少年科普教育的繁荣与昌盛。
3倡导开发体验科普模式,探索市场需求商业前景
近几年来,国内外科普教育领域相继出现了一些可以身体力行、参与互动、形式新颖、效果优良的体验科普模式项目,深受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广泛欢迎与热情参与,也得到不少从事商业性投资开发企业的关注及青睐。
日本从1971年开始,就开发利用体验科普模式,开展地震灾害的防救演练。大陆有关驻日本记者调查发现:日本在一些大城市建有防灾中心和展览馆,这些展馆都设有地震体验中心或体验室,其装置输入真实的地震波,让观众体验地震时的摇晃、颠簸及“房倒屋塌”的感觉,并进行自我保护训练,提高避震求生能力,仅东京市就有3个这样的中心。除此以外,在街头还设有流动地震体验车,随时让市民“感受一把”,进行地震防护科普教育。因此,当2011年3月11日中午,日本发生强度达到8.9级、震源深度为24千米的强烈地震时,广大公众表现的沉着冷静和从容应对,也就不足为奇。
据有关媒体报道,2010年初,英国航空公司已经在位于西斯罗机场附近,利用退役的空客A380飞机,推出模拟“空难”事故,提供从专用滑梯逃生撤离和落水后水中救生的培训项目,仅仅半个月已有8500人争相体验,其中就有英国石油公司(即世界著名的BP公司)的大部分高管和《卫报》的摄影记者等。
新华网合肥2011年7月23日专电报道,中国农业自然灾害教育体验主题公园在安徽南陵县大浦乡村世界开园。该公园集中展示旱灾、水灾、龙卷风、地震等自然灾害,通过科学普及、休闲体验和灾难教育相结合的形式,提高广大游客的防灾减灾及救护和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成为当地一个旅游热门景点。
体验,也称为体会,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人们有一个共识:通过体验得到的东西使我们感到真实、可行,尤其是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可以随时发挥曾经亲身感受过的实践历程与获得的知识、技能或经验等,甚至是面对未来发展趋势或现实状态早已有所预知及感悟。在面对复杂、危机事物时,从而能够沉着冷静应对、从容成功处理,并取得良好效果。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日益成熟,具有体验互动功能的数字技术虚拟项目,也能够让体验者如置身于一个丰富的科学天地环境中,感受足不出户就能走遍天下,或上天入地,或进入微观世界,领略观看自然界的神奇风采,探寻了解科学技术的奥秘所在,甚至还可以通过人机交互传输的方式获取知识、训练技能,达到学习众多的科学原理,认识最新科技成果的目的。近几年,两岸众多青少年热衷于玩仿真电脑游戏,就是数字技术虚拟项目的典型代表。
体验科普模式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凡是依托实际存在事物,以模拟现实事物为主要题材内容的,称之为现实体验科普模式(简称为现实模式);第二类,凡是依托电子数字技术,以仿真虚拟事物为主要题材内容的,称之为虚拟体验科普模式(简称为虚拟模式);第三类,部分为现实模式,部分为虚拟模式,称之为复合体验科普模式(简称为复合模式)。目前,数字技术虚拟模式发展独领,仿真电脑游戏已形成规模巨大的商业市场。
第一,从积极促进发展科普公益事业,努力繁荣青少年科普教育的角度,为保障体验科普模式项目稳定运行与持久发展,在倡导开发体验科普模式的同时,应积极探索在适应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如何结合科普旅游、技能培训或资质鉴定等活动,采取商业管理与经营性运作方式,获取应有的经济利益,以广阔的商业前景,吸引有实力投资企业关注与参与体验科普模式,优先为两岸青少年开发更多的体验科普项目。
第二,从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和推行环保低碳生活方式角度,根据近几年来社会上有关仿真电脑游戏的利弊问题争论,笔者通过初步调查认为,上述三大类体验科普模式分别具有各自的优势,也分别适应于不同的科普人群与题材内容,在推广实施时必须进行科学论证,有所选择取舍。对于主要面向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项目,应以现实模式为主,复合模式为次。对于18岁前未成年人,应限制或减少参与声光激烈或情节刺激的虚拟模式项目。笔者认为,面向18岁前未成年人,提倡开发一些体验原生态的,与现实物质生活密切相关的,诸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与生产交通等体验科普项目,为广大青少年认识、了解和珍惜自然界的土地、森林、草原、水资源与社会生活等生存环境,开展科普教育,积极推行环保低碳生活方式。
早在1900年2月,梁启超先生在散文《少年中国说》中就满怀激情地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在目前两岸关系友好、往来密切、和平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两岸科普界为了青少年一代智、富、强地茁壮成长,再接再厉、满怀热情地相互学习借鉴,广泛交流探讨,虚心取长补短,深入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资源开发与整合,切实促进两岸青少年科普教育资源优势互补,进一步努力繁荣两岸青少年科普教育事业,为提高两岸青少年和广大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不解努力,将为促进海峡两岸全面繁荣、科学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繁体字和简体字都是“国字” [EB/OL]., 2009-03-23.
[2] 陈萌. 谁来经营中国科普教育[N]. 大众科技报,2011-01-21.
[3] 日本的科普模式[EB/OL].中国地震局网, 2011-05-10
[4] 中国数字科技馆访问团出访日本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际联络部,2008-02-26.
[5] 董全超,许佳军.发达国家科普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科普工作的几点启示[J].科普研究,2011-6(6):16-21.
在青少年的培育过程中,对其进行科普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今人们提出在农业科普基地内来推行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寄以希望利用科研基地的研究成果,来深入化的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以最优的来对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为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奠定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而为了有效的达到这一目的,人们首先应提升自身的认知,对于在科普基地内进行青少年科普教育的意义、作用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恰当的、科学的来完成青少年科普教育,为其的日后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
一、农业科研基地内进行青少年科普教育推进的作用
(一)农业科研基地
农业科研基地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源头,同时也担负着向人民进行农业科普教育的任务。于其内拥有大量的人才、科研成果、科技信息,进而为青少年亲近自然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支撑。
(二)青少年科普教育
所谓的青少年科普教育,是对创新人才进行培养的重要方法。在其教育培养下,将更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同时,其也是一项促进我国科技持续化发展的重要性、基础工作。
(三)农业科研基地内进行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的作用
农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有着紧密的关联性,同时也是我国基础性产业。而农业科技则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所以培养青少年了解并掌握农业科学知识便显得尤为重要了。而于新时代下于农业科研基地内来进行青少年科普知识的推进,可促使青少年近距离的了解农业生产、感悟并鉴赏农业知识内涵,为培养青少年的创造精神、思维能力、科学意志的形成等多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农业科研基地内进行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的现状
当前,在我国于各类科技馆、科技示范机构内都开展了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这表明,当前我国农业科研基地内的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得到了广泛的重视。相关部门也积极的给予了配合,并开展了青少年农业科普实践教育。相关培训机构,还根据农业发展的趋势,不断的来对科普基地进行建设,以完善内在的功能,以为青少年科普工作的科学化、高效化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持。但是即便如此,在当前的农业科研基地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的进行中依然存有各类问题,有待人们去进一步解决。
三、农业科研基地内进行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方面
在当前,虽然有关部门大力宣传推广农业科研基地内的青少年科普工作。但是一些家长及学生依然未能认识到其的重要性,而是一再的追求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对孩子进行综合素质培养。该情况的存在极为不利于此项工作的开展,是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方法措施方面
由于人们思想认识的不到位,进而对此项工作带来了影响。从而也未深入的来探方法,以促进农业基地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完成。就更谈不上工作有规划性,相应的事后考察、教育的科学性都将受到影响。这种呆板的教学方法,将严重影响到该项工作的进行效果。
四、农业科研基地内进行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的作用
(一)开展多元化的科普教学方法
为了确保此项工作的效果,相关人员应积极的进行方法探讨,进而来为学生进行多样式的科普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的来利用基地内的设施,以此为基础来灵活的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以吸引青少年来积极的主动的参与到农业科研基地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活动中来,将各式各样的科普活动呈现在青少年的面前,为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的高效完成奠定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提升认识,完善科普合作机制
相关工作者应加大农业基地青少年科普教育的推广,将其的意义进行传播,以达到提升大家认识的作用。同时还应强化与学校的合作,将精心设计的科普活动最大限度的应用到教育活动中来,从而将其的教育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以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五、结语
【关键词】科技馆 科普教育活动;探究
近十年来中国科普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特别是深化改革之后,科技馆建设尤如雨后春笋迅速建设,科科技馆事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现目前,有关科技馆科普活动的开发,特别是针对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发,还不能满足于青少年对科普知识的需求,科普活动的开发,相对滞后于科技馆的发展。研究科技馆科普活动的开发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有必要引起我们科普工作者,特别是科技辅导员的重视,开展深入广泛的研究和讨论,为今后进一步推动科技馆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科普教育活动的重要性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加强及对创新型人才的重视,全国科技馆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建设,而科普教育活动是科技馆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说展品是科技馆的核心的话,科普教育活动则是科技馆的灵魂。展品的单一性解决不了观众对科技馆的持续关注度,而科普教育活动则是对他的一个有宜补充。科技馆还承担着对公众进行非正规教育的职能,科普教育活动体现科技馆科普教育的原则,科普教育最本质的特点是传播科学知识、培养公众的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和能力。
二、科普教育活动与学校科普教育的现状
1.学校组织学生到科技馆参观难。学校是正规的教育场所,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同样也开设了科学课,但科学课的开设每周两次,科学老师对学生的科学课主要是传授知识为主,在对青少年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上与科技馆还有差距。而新疆科技馆在这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学校组织学生前往科技馆上科学课是一种非学好的形式。一是安全问题。新疆维稳工作形势严竣,组织学生前往科技馆开展科普教育活动要从学校到教育局逐级审批,安全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二是经费问题。学生的出行避免不了租车问题,学校本身没有自己的经费,如果向学生收费,又存在乱收费的现象。三是组织困难。组织学生进科技馆需要各班老师及同学的积极配合,存在占课等问题,学校活动,一旦发生事故,责任重大。以上是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存在诸多的困难。
2.学生集体参观科技馆存在溜一圈就走的现象。学生一般由学校在“六一”前后组织开展活动时来科技馆参观的较多,因受时间及学生多,科技辅导员少等问题,一般都是由老师带着同学们走马观花地看一下,没有与展品进行深入地互动,有的学生对这部分展品有兴趣,有的同学对那部分展品有兴趣,但往都因为时间的关系,也只能看一看,简单的操作一下,没有深入了解与动手探索的机会,往往只是为了参观而参观,没有很好地有效利用科技馆的科学课的第二课堂的作用。
三、深化馆校合作是科技馆发展必经之路
我个人认为科技馆应与学校间架起一座科普教育的桥梁,学生进科技馆是有着诸多的困难,那么是否可以尝试科技馆将科技辅导员派到学校去开展活动等,创新活动的形式、内容与渠道,探索出一条适宜现今社会的馆校合作的道路。
(一)建立科普教育活动进校园工作机制
为解决学校组织学生进科技馆难的问题,科技馆可与教育局积极联系,开展科普教育活动进校园工作机制。科技馆组织优秀科技辅导员参与学校科学课程设计工作,形成科技馆科技辅导员每周前往学校开展一次科普活动。科技馆把科普展览、科学表演、科普剧、科普讲座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带进学校,充分利用科技馆科普资源优势,培养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科学思想。
积极探索科技辅导员与学校的科学老师进行岗位互换,使学校老师和科技辅导员利用各自的优势,为推动科技馆事业的不断发展及学校科技馆的创新开展打下基础。
(二)创新馆校结合科普教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科技馆与学校的正规教育相比较而言,科技馆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探索的方面更胜一筹。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关注点创新开展一些受学生喜爱的科普活动。如把科普教育活动的内容与奔跑吧兄弟节目相结合,开展科普教育活动;还可以将科技馆的科普教育活动在设计时与学校的科学课紧密结合,让同学们将科技馆的科普活动、科学实验带回家,培养他们的探索,动手制作的能力。针对科普教育活动对同学们的吸引力不足的问题,开发一些新颖、互动能力强、趣味性强的科普教育活动,提升同学们的参与度。如成立青少年科普剧团,小小科技辅导员队伍等团队,通过自愿报名,分批选拔的形式,吸收一些喜爱科学,愿意在节假日入馆参与科普教育活动的青少年,帮助他们排练科普剧、科普实验等活动,即丰富了科技馆科普表演的内容,可以拓展科技馆科普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还可以激励和引导青少年参与和学习科学知识的举,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三)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展努力向探究式学习靠近
什么是探究式学习呢,所谓探是寻求的意思,探究就是多方寻求答案,研究其究竟的意思。也就是一种以多方面探索寻求结果的学习法。
据了解,目前青少年接受科学知识的主要是被动地接受地过程,在主动性上还有待提升。布鲁纳认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主动地进入感觉的事物进行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而且是主动学习,适应和发行环境的过程。他指出: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的过程。我认为教师的引导很重要,青少年的发现过程更为重要。
四、科普教育活动向探究式学习转换的几个方面
1.增加科普展品的互动性。科技馆中的科普展品的互动性决定着青少年探究式学习的欲望。一件展品如果互动性强,青少年的参与度肯定高,科技辅导员可以将一些科普教育活动与经典的科普展品展教内容相结合,组织开展一些品牌科普教育活动,给予一些奖励,提高青少年持续参与科普教育活动的热情。
2.科技辅导员增加对青少年的有意识的指引。科技馆有着大量的生动的、有意义的科普展品,青少年进行了科技馆参观时大多是无意识的参观。针对这一现象,在科技馆开馆的时间可以在人流量相对集中的时间内开展一个经典的科普活动,组织青少年参与到活动中,使科技馆的教育功能达到最优化。
论文摘要本研究广查资料,总结他人的研究成果,设计出客观的调查问卷,采用spss软件分析,得到了一个量化的杭州市青少年科普活动的现状。
杭州的青少年科普活动开展的时间较长,青少年参与科普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已经形成了一个培养的框架机构。那么培养的结果产生的成效如何呢?
本研究依据《儿童权利公约》和《联合国青年权利公约》相关年龄文本,青少年的年龄段13~19岁,即13岁~16岁为初中组,17岁~19岁为高中组。根据分层抽样原则,在杭州市区的 8所高中和 3所初中随机抽取共33个 班级,1650 名学生,收回有效问卷1640份,自行设计问卷,做了调查。
1 青少年科普活动硬件状况
1.1 校内硬件
校内科普硬件主要由橱窗、报廊、挂像、校内科普作品展、科普角、科普组、气象台、生物角等项目组成,被调查的11所学校的科普硬件建设都有上述项目的建设,但没有设置全部项目。
调查结果非常出乎意料,不论高中还是初中,在同一所学校面对“你所在的学校有以下科普项目吗?”的调查,不同学生回答差异很大,有的学生在橱窗、报廊、挂像、校内科普作品展、科普角、科普组、气象台、生物角等选项中只选择了一项,有的学生选了8项,选择相同选项的学生10%不到,学校是否建有这些科普设施,在同样的科普环境中,不同学生的感受和认知是不同的,学生表达的更是自己的兴趣点。
从走访中可以看出杭州各个学校不论高中、初中,不论重点还是职业,都非常重视科普硬件的建设,校内科普作品展和气象观察近一年内有学校没有举办或者还没有到举办的时间,其他的每个学校都有设置。
由此可见,一个学校的科普硬件的实际建设情况为多项的100%,而学生可以认为学校没有这个项目的建设,一则是学生兴趣的问题,二则学生是否有空暇时间来顾及,三则这些硬件要让它们产生生命力是由学生的科普情结决定的。
1.2 校外硬件
2006年3月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颁布后浙江省省委和省政府更加重视科普设施的建设,杭州市的科普综合实力又是连续七年稳居浙江省第一,①省、市二级政府十分重视城市科普硬件的建设,地处杭州的校外科普设施资源十分丰富,主要由少年宫、博物馆、科普中心、科普展览、植物园、海洋世界等组成。
这些对全民开放的科普场地,硬件使用情况取决于使用者的使用主动性。被试者参观杭州市公共科普场馆的次数从0次/年四次/年呈递减状态分布,其中5次以上/年出现了多人现象,但在访谈记录中,几乎是去自修学习的,而不是为了满足自身对科普的需求。初中组和高中组的统计数据还表现出同步性。
2 青少年科普活动及其分层次状况
为了更好地反映青少年科普活动现状,调查问卷设计了多道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可以更好地反映一个现状,但也给数据的百分比统计带来困难。以下各个有关青少年科普活动的分层内容的状况是统计数据的绝对数量表示。
2.1 科学知识教育培养状况
由于科学知识的传授能提高青少年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促进青少年智力发展和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所以科学知识教育成为了青少年科普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随着科学的发展,应将激光、超导、生物工程、环境保护、人工智能等新的科学技术知识作为青少年科普活动的内容。
问卷通过“假设一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被怀疑疗效不好,你认为科学家会采用如下所列5种方法中的哪一种进行研究?”来调查,选择正确答案“对患者和医生进行调查,并对两组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的人数为单项选择中最多的,但是选择其他错误答案的人数总和远远超过选择2的人数。
选择“对患者的意见进行调查,然后作统计分析”有92人,选择“用最新的医学理论来判断药的实际疗效”有58人,选择“将病人分成两组,一组服该药,一组服另一种药,然后进行比较”有125人。可见很多同学没有形成“科学是实践,可以重复检验,实践会有主观色彩”这些科学概念。初中和高中在答题错误的分布数量上存在一致性。
2.2 科学意识的培养状况
科学意识就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产生的科普活动观念,它是人内在的、积极思考和创新的思想品质。并非所有人在具备一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都能进行科研活动。培养青少年如何抓住机遇和灵感,针对社会生活和生产中的实践活动,随时产生一系列假设和构思,这是青少年科普活动的重要因素。
调查通过“你对算命之类”的问题来分析。在410份问卷中选择“完全不相信”的有120人,“非常相信”的10人,“有点相信”93人,“说不清楚”57人,“不太相信 ”130人。可见青少年的科学意识的培养已具有一定基础,但是还存在少部分同学科学意识比较淡薄。
2.3 科学精神的培养状况
科学精神是指科学研究中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科学的道德与情操。它包括谦虚谨慎、严谨求实、吃苦耐劳、认真扎实、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精神,善于总结经验、勤于捕捉灵感、敢于突破的个性品质。实践证明,科学精神是个人和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对促进青少年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与社会进步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调查通过“谦虚谨慎、严谨求实、吃苦耐劳、认真扎实的精神,善于总结经验、勤于捕捉灵感、敢于突破的个性品质,你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哪些方式来培养?”来了解,可以看出被试者认为上述品质是由“课堂知识的学习”、“ 社会实践活动”(初中组)、“ 科普活动”、 “体育锻炼 ”、“ 向有经验的长辈学习”各个选项的人数基本一致,只是在高中组的“ 社会实践活动”选择人数远远超出其他选项,可见“社会实践活动”在品质培养方面在高中生心目中占很重要地位,而对上述品质培养起重要作用的“科普活动”在被试者心目的地位与其他选项是一样的。科普活动的作用和功能在被试者心中没有得到客观反映。
2.4 科学道德的教育培养状况
在青少年科普活动中应重视道德教育。通过科普历史、著名科学家和科普成果的介绍,来培养青少年的科学道德和高尚的人格品质。
问卷通过“当你了解到一项新的科普知识,你会怎么做?”投射科学道德的主动意境来了解该项情况,“主动告诉家人或朋友,让他们增长见识 ”、“ 和家人或朋友一起探讨此项科普知识”、“只有别人问我,我才会告诉他们这项科普知识”、“ 会认真地研究一下”、“跟课内的学习没有关系,不会花太多精力研究”、“不知道,说不清楚”,六个选项的设计程度是递减的,初中和高中组出现了明显的分层,初中组没有依次递减,在“ 会认真地研究一下”项超过了“只有别人问我,我才会告诉他们这项科普知识”,高中组的选项依次递减。可见,投射结果高中组的科学道德的培养状况好于初中组。
2.5 科学技能的培养状况
科学技能包括动作和心智两个方面。技能的形成过程,就是人通过练习掌握技能的过程。在青少年科普活动中,需要多动脑、多动手,加强练习,使其形成一定的科学技能。同时也要运用观察、实验、演绎、归纳、假设、抽象等方面的知识,动脑、动手形成设计、操作、反馈等一系列科学研究的技能。
通过“认真细致的分析和解释可以弥补观察步骤的缺失,这个说法是什么”来了解被试者的科学技能情况,选项“正确 ”、“不正确 ”、“ 不全面 ”、“ 不知道,无法判断” 。这道调查题的难度不高,是一题基础题,被试的是科学技能的基础“观察”。选项正确的人数初中组只有20人,高中组58人,只占19.02%。
2.6 科学思维的训练状况
科学思维的训练是进行科普教育的核心。在科普活动中应着重培养青少年思维的多元性、辩证性、逆向性、创造性、主体性等。重点加强思维模式的训练,有利于青少年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有利于在今后的工作和科研中节约时间、少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
对“科学思维”的现状做了分层,首先通过“以下都是具有创造力的人拥有的性格特点,选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三个”来了解科学思维的特质。
“独立性强、自信心强、敢于冒风险、具有好奇心、有理想抱负、易于被复杂奇怪的事物所吸引、具有艺术上的审美观、富有幽默感 、兴趣爱好既广泛又专一”,高中组的前三项选择“独立性强、自信心强、具有好奇心”,初中组的前三项选择是“自信心强、具有好奇心、敢于冒风险”,有相交区也有不同选点。初中组的科学思维更表现出冒险特质。
“您平时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有没有习惯用另外一种方法来解决。”被试者对“几乎都会用、经常会用、偶尔会用、几乎没有用过”四个选项选择最多的是“偶尔会用”,其次是“经常会用”,初中高中的选择分布出现一致,但各个选项的比例出现不同。
“当你脑中突然冒出一个新奇的想法时,你一般会”,被试者对待“认为自己胡思乱想,很快忘掉这个想法;觉得自己的想法很有意思,但是觉得不切实际;静下来好好想想这个想法,然后过段时间又忘了;静下来好好想,并且将想法付诸实施来了解。”四个选项,初中和高中的情况出现了很大不同,初中组后3个选项基本呈均匀分布状态,但高中组有250人选择的是“觉得自己的想法很有意思,但是觉得不切实际;静下来好好想想这个想法,然后过段时间又忘了;”说明初中组对自我的思维状态评价要远比高中组的自我评价要高,尤其是第四个选项,高中组选择占9.26%,初中组选择占10.98%。
3 青少年科普活动参与度
3.1 校内科普活动参与度
校内科普活动的参与度是通过“请问你所在的学校举办科普讲座或其他科普活动的情况?”来了解的,“经常举办、 偶尔举办 、不经常举办、很少举办、从不举办 、不知道。”
上述选项中,初中组各个选项几乎呈均衡分布,但是选择“不知道”的,在初中组有36人,是所有选项中绝对数量最大的。高中组选项主要集中在“偶尔举办”和“不经常举办”2项,似乎学校的科普活动的频率无法满足高中生的要求,回答“不知道”的有53人,这个数量位于所有选项的第三。初中生顾及学习以外的活动的程度低于高中生。
3.2 校外科普活动参与度
校外科普活动的参与度是通过“请问如果有科普讲座或科普活动你会去参与吗?”来调查,在5个“ 肯定去 、视内容而定 、学校组织集体去才会去 、不去、不知道,说不清楚、”选项中,初高中最主要的选项是“视内容而定”,尤其是高中组有近200位学生选择该项,科普活动如何吸引学生是开展科普活动者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初中组其他各个选项情况差异不大,“不去”是选择人数最少的一项。高中组“肯定去”选项的人数只有18人。
总之,青少年的科普活动开展状况有令人欣喜的一面,尤其在校内外科普硬件的建设上已经达到一定水准。青少年科普活动的开展已经展示一定效度,青少年对科普活动有渴求有期待有自我评价,随着年龄的增大,高中组明显强于初中组。
但是,也发现杭州市青少年科普活动也存在几个比较明显的问题。科普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相对薄弱 ,科普教育的实施需要复合型的教育人才,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多是接受单一学科教育成长起来的。如何培养复合型教师人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且,学校与学校之间对科普教师的重视程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这就造成不同学校求学的青少年接受科普活动开展时存在着不公平性。
科普活动教师的培训和评价制度尚需健全 ,目前科普教师的成长主要依靠他们自学钻研或者校内的老教师的传帮带,一所普通中小学是很难系统地独自完成科普活动教师的培养。同时,没有制度化的进修和定期的集体研讨,科普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参与科普探索的积极性等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地方科普管理部门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此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科普教育的重心应转向课程研发,中国的青少年每天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中小学校的科普教育研究应从科普活动向科普教育课程的研发层面提升。在青少年科学素养培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许多学校没有一本可以参考的、综合程度较高的科普教材,即便有,有些教材的“拼盘”痕迹太重,缺乏系统化和综合性。
科普教育资源有待整合,杭州的青少年科普活动可谓是丰富的,学校、家庭、社区不同范围的科普活动各自开展着,大多以局部为出发点设计开展着活动,有重复现象,也有内容和活动方式上的缺失想象,符合青少年兴趣特点、“价廉物美”的科普教育资源缺乏地区教育资源系统整合,而且这个工作是一所学校和教师难以独立完成的,需要地方行政部门的牵头研究整合。
杭州市科技计划软科学重点项目部分结题报告,计划编号:20091334m38,2009年4月~2010年12月
注释
①杭州高科技投入高回报大 2010年销售额将达2600亿,chinachs.
org.cn/cityxilan/content_443.htm,2010-7-16.
参考文献
[1]杭州科普信息网 btl-auto.com/cn/images/others/_vti_cnf/633295.html.
[2]浙江省科普网zjinfo.gov.cn/.
[3]郭正谊.青少年科普活动概论[j].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中国科技教育》:相对于学校科学教育,您认为科技场馆和科普教育基地等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对于促进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高应发挥哪些作用?
程东红:这些机构开展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是对学校科学教育方式的扩展。学校的科学教育是以课程为中心,但不意味着要完全以教室为中心、教科书为中心。学校的科学教育为了实现科学教育的目标,一定会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而像“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中一些校外科技场馆的活动方式,是可以扩展学校传统的科学教育教法的。
另外,科技场馆强调的是一种丰富的学习体验,启迪创新思维。以体验入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获取科学研究的过程经验,培养探索精神,这与一般的课堂教学的学习过程并不完全相同。青少年科学教育,不单是学校的责任,还是全社会的责任。社会资源去支持科学教育,不仅需要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社会资源还要能够真正做到为教育服务才成。科技场馆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这种做法使得社会教育资源打破部门系统的藩篱,搭建支持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网络和平台,不仅仅对于科技场馆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一旦一些创新的实践探索出了校内外内容衔接机制和活动模式,这将对更广泛的社会资源参与学校科学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我非常支持这件事。
《中国科技教育》:您认为校外科技场馆、科普教育基地应该开展什么样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
程东红:从内容上说,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设计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一是基于自身展教资源以及场馆的优势来设计活动内容,把青少年引入科技场馆。二是要围绕社会关注的、有重要意义的主题与问题来设计活动。这里的“问题”,不是指question,而是issue,如气候变化、环境问题等。应该让学生借助科技场馆这个平台,从小参与与社会和人类发展密切相关的科学问题的思考、讨论和行动,了解那些未来要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所应该了解的重要问题。科技场馆的优势就在于此,因为这些问题在学校课程中,往往是分散在不同的学科课程和课本中,但这些问题又是综合性的,例如气候变化问题,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等各个方面的知识。科技场馆组织这样主题的活动时,具有更大自由度和灵活性,能够不受45分钟的课时限制,不受学科限制。科技场馆应该把精力放在策划和实施这样的活动,而且要有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的活动上。此外,科技场馆的科学教育活动在内容上应该是独特的,不是学校的科学课程学习的重复,而是补充、扩大和发展。
《中国科技教育》:我们很多科技馆、科技类博物馆是新建的,投资都较大,规模也相当可观,您认为我们的科技场馆、科普教育基地在针对中小学生教育方面与国外的科技中心、博物馆相关方面的工作相比,有哪些优势和差距?
程东红: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后,已建成的科技馆在科技教育活动开展方面有了显著的进步。说到与国外科技场馆的差距,主要是在展陈布置时,对科技教育活动考虑不多。相当多科技馆在设计阶段,对教育考虑不多,造成展厅的场地设置上,预留给科技教育活动的设施和空间不足。另外,因为对科普教育功能考虑不足,造成在科技馆人员配备上,其知识和能力构成方面对于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就显得不足。在中国科技馆新馆筹建阶段,邓楠书记在听取中国科技馆新馆建设的教育大纲汇报时曾指出:“展览是基础,教育是灵魂”。中国科技馆新馆在设计时,就强调了未来教育功能的实现,在展厅和公共空间留出了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空间,因此开馆后在展厅内开展教育活动非常自如。虽然科技馆二期留出了独立的青少年动手实验的空间,但最主要的科技教育活动,都是在主展厅开展。希望在建的科技馆和科技馆改造过程中,在设计展项时,能够将教育活动、教育功能提前进行统筹考虑。
《中国科技教育》:国内科技场馆、科普教育基地非正规的科学教育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较薄弱,在国外这个领域是一个新兴的热点领域。您认为应如何提高这个领域国内的研究水平?
程东红:提高研究水平,要寄希望于新加入科技场馆队伍的年轻人。他们高校毕业,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而且他们喜爱这个行业,致力于科技场馆展教事业。他们在实践当中,一定要勤于思考,不断学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刚刚工作的时候,曾作为工作人员参加了著名医学科学家吴阶平先生与青年学生见面活动。吴阶平说起这样一个故事。医科大学毕业的学生从外科的阑尾炎手术做起,多年下来,有的人只能割阑尾,有的人则能够进行复杂的腹部外科手术。这说明,仅有实践是不够的,“实践加思考,将使你如虎添翼”。他的话当年对我特别有启发,我也希望新进入科技辅导员队伍的年轻人,不能满足于只是进行日常实践工作,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推动整个行业的专业性和研究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科技馆;学校教育;青少年;素质教育
学校的科技课程理论性较强,过于局限书本,而科技馆作为青少年学习实践的基地,可以有效地对学校课堂教育进行补充,有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作为服务于青少年课外活动的平台,科技馆不但可以有效地与学校科教课程紧密联系,更是对学校科教课程的补充和拓展,对青少年启迪智慧、提高创新意识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素质教育,需要将科技馆教育与学校科技教育课程紧密的结合起来。
一、科技馆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作用
科技馆对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科普教育方面,所谓科技馆科普教育是指,以科技馆为依托,整合相关的社会资源,开展科学性、实践性的教育活动,青少年参与科技馆科普教育,可以把学校科技课程的理论结合到实践中去,充分发挥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激发了青少年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同时,科技馆科普教育促进了青少年对社会科学、工程技术以及自然科学等方面知识的了解与认识,有效地提升了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二、科技馆教育的优势
科技馆作为服务于青少年课外活动的平台,有着学校科技课程不可比拟的优势,总体看来,科技馆教育是学校科技教育的有机补充和拓展,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一)科技馆教育具有自主性、灵活性优势
传统的学校教育主要强调系统性,教学过程过于机械,往往是按照统一的教材和教学大纲进行,学生学习的时间、内容和方法被限制,在学习过程中完全失去了自主性和灵活性,几乎没有自由发挥的机会和空间。与学校强制性的教育相比,科技馆自然成为青少年自主学习的天地,在科技馆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可以通过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科技馆教育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性和灵活性,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充分地调动了青少年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给了青少年一个提升能力和拓展思维的平台。
(二)科技馆教育具有趣味性优势
科技馆教育以趣味性浓烈的展教活动为主,与学校教育刻板、严肃的教学氛围相比,可以使青少年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对知识进行掌握和理解。例如,将课本中枯燥的符号、原理、公式转变成游戏等活动项目,是青少年在游戏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使学习不再是机械的记忆,真正体会到了科学知识的奥妙。此外,通过展教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三)科技馆教育有效地树立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
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始终给孩子灌输一种“分分小命根”的错误价值观,孩子学习的追求就是取得高分将来考进好的大学、找到好的工作,使青少年过早的背上了升学和就业的压力,不利于身心发展。与这种情况相比,科技馆教育注重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树立青少年正确的学习价值观,通过科技馆中的学习来启迪青少年智慧,引导青少年提高综合素质。
(四)科技馆教育具有实践性优势
科技馆教育可以将学校课堂抽象的理论知识生动化、具体化。通过丰富多彩的展品,使学生轻松的理解课堂中诸如天文知识、物理现象等抽象概念。科技馆的优势体现在实践性方面,科技馆空间资源和材料资源可以有效地弥补学校的不足,一些在学校实验室做不了的探索性实验可以在这里得以实现。科技馆赋予知识生命,变抽象为具体化,是青少年理论学习付诸实践的最佳平台。
三、如何将科技馆与学校有机地结合起来
科技馆是对学校科教课程的补充和拓展,对青少年启迪智慧、提高创新意识起着积极的作用,为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素质教育,需要将科技馆教育与学校科技教育课程紧密的结合起来。
(一)加强科技与中小学合作,建设课外教育基地
科技馆要对国家中小学的教学课本和教学大纲进行了解,针对学校教学的局限性,有计划地开展与中小学的合作,有机地建立起中小学的课外教育基地,承担学校课堂无法实现的科学教育课程,以解决中小学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科技馆作为中小学课外实践平台,开展科学体验和小实验形式的教学活动,如物理、化学小实验,以及科技、电子、车模、机器人等方面的活动,丰富青少年的课外知识,提高动手能力,从而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二)建立探究性学习网络服务平台
互联网的应用对我国教育事业有着划时代的意义,科技馆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容量大、反应快、集成度高的特点,建立为青少年提供科普知识和信息的科教网络服务平台。同时,科技馆建立网络服务平台,可以起到资源共享的效果,避免教育教学过程中资源浪费现象的产生。邀请相关的专家或者学校的科技老师,在网络平台上对青少年探索科技知识过程中产生疑问进行解答,使青少年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掌握和了解科普知识。
(三)对青少年开展科普知识宣传和培训活动
科技馆要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利用以科技为主题的科技竞赛、科普讲座等方式,对青少年开展科普知识宣传和培训活动。结合学校教育情况,对青少年开展科技实验课程,使青少年科技能力得以提高和拓展;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对青少年进行动手能力培训。例如,可设模型制作、科技小发明等实践课程;科技馆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科普知识宣传工作,定期承办各类科技竞赛,在对科普知识进行宣传的同时,使参与竞赛的青少年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激发了青少年对科技知识的探索欲望。
结语
科技馆作为一个科教机构,对青少年素质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科技馆与各中小学的合作,对学校科技课程有效的普及和拓展;建立科普资源共享平台,对青少年开展科普知识宣传和培训活动等,可以较充分地发挥科技馆优势,为青少年提供一个探索科技的平台。
以理念定位轮廓
回想学校科普教育所走过的路,河滨小学校长梁锦堂感慨良多。原来河滨小学的科技教育发展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虽然新世纪之初东莞就进入了新课程改革实验,开设了科学课,但对于河滨小学而言,“科学”这一话题过于遥远了。就那些家长而言,他们认为只要学生学习好,以后能考上好的中学、好的大学就行,搞科技活动是有点“不务正业”。因此,学校只能利用美术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辅导个别学生参加了科幻画和科技综合实践活动的比赛,虽然也拿了一些奖,但还是“副业”,没有被提升到培养创新人才这一重要地位上。
2007年,梁锦堂出任河滨小学校长,提出了“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以叶钜明老师为首的科技辅导员向梁校长建言,科技教育活动就是做中学、玩中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与探究中训练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和精神,是“快乐成长”的一部分。这一建言得到梁锦堂的认可,并进一步明确“要把科技教育纳入学校办学理念体系,要高起点切入科技教育,不能为了参加比赛而搞活动,要真正为了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而搞活动”。至此,河滨小学的科技教育活动开始进入快车道,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全面开展科技教育活动,为提高科技教育活动水平,还十分重视科技教育培训,定期派出教师参加各种类型的培训。同时,学校还大力建设生物园、科技展览室、科普实验室、科技制作室、“三模”活动场所等科技活动专用设施设备,为科技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用沟通拓展空间
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实践如果没有得家长们的认同与支持,就将是无本之木,难以立足。对于性情质朴的家长而言,在他们的眼里,只要感受到有利于孩子学习的就是好的,就会让自己的孩子积极参加。但如何让家长们理解、认同并支持学校的科普教育呢?河滨小学用智慧为媒,以爱心为桥,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赢得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从而为学校的科普教育拓展了无限空间。
河滨小学的科普教育采取了“小范围、低成本、高质量”的工作思路和策略,所谓“小范围”是指科技教育活动不全面铺开,只是选取个别有潜力也有兴趣的学生组建兴趣小组来开展,这样有利于以点带面吸引其他学生和影响其他家长;“低成本”是指最初开展的科技活动不能开展诸如机器人、遥控飞机等高投入高消费的项目,虽然这些项目学生普遍都会喜欢,但成本高,家长较难接受;“高质量”是指凡是开展的科技教育活动项目都要高标准要求,每一个项目都要尽量做到最好,家长看到自己孩子取得好奖项而且还能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何乐而不为。正是在这样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的指导下,河滨小学过去几年里主要组建了绘画小组、益智玩具小组、水火箭航模小组、七巧板活动小组、发明创新小组、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等项目,开展这些科技教育活动并组织参加相关的竞赛纷纷取得辉煌的成绩,如参加第11届“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总决赛水火箭打靶获小学男子组一等奖,参加第23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获一等奖……这些奖项的获得令家长们兴奋不已,但令他们更为放心和信服的是所有参加活动的孩子其学习成绩并没有因此而下降,并且表达能力、交往能力、耐挫能力、生活自理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因此,河滨小学的家长不仅理解与支持学校开展科技教育活动,而且还极力为自己的孩子争取参加活动的机会。
用活动增强质感
再好的教育理念也必须要有实施的途径和承载的平台。河滨小学立足校情,从师资队伍、硬件设备、学生兴趣等方面综合考虑,以活动为平台推动科普教育,让孩子们在参与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
着重针对性。河滨小学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差异,在低年级开展七巧板、折纸飞机和益智玩具活动,用最简单的材料,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中年级则开展了以发明制作和科幻画为主的科普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高年级开展车模、航模竞技活动,有利于他们了解电学、动力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
注重创新性。河滨小学专门成立了科技创新活动小组,组织学生结合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创新发明。近年来,学校先后参加省、市科技创新大赛活动,获得奖项达近三十人次。其中,《防旋转方便旗杆》和《带记忆功能的升旗绳》分别获2008和2009年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和三等奖。
推重实践性。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学校除了组织学生参加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东莞市展览馆以及东莞科学馆外,还先后组织学生参观康达机电厂“餐厨垃圾综合处理”模型、“太阳能高效热利用系统”实物和实验室。
现代意义的网络指的是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台自治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起来,按照共同的网络协议,共享硬件、软件,最终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网络是指专门用来进行气象科普教育和开展气象科技活动的现代网络系统。该网络的使用既是校园气象科普教育一种与时俱进的崭新手段,更是校园气象科普教育进入现代化发展的一个标志。
1 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网络的诞生与兴起
现代意义的网络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完善成熟于20世纪90年代。网络的诞生是人类继语言产生、文字发明、印刷术出现和无线电技术应用以后出现的人类信息传播史上的第五次革命。它的意义在于为人类各种信息传播提供最便捷、最迅速、最巨量的通道。这条信息传播通道的诞生问世,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等各领域的进步发展产生了非同凡响的作用与效益。
我国校园气象科普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气象站进入校园也有90多年的历史。但在20世纪90年代前,我国校园所使用运转的都是地面气象人工观测站。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种自动观测无线传输的地面气象自动观测仪器进入气象部门台站使用,并建立了业务性自动观测网。此后,我国便有学校将这种仪器引入校园,开展气象科普教育和气象科技活动,并组成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和气象科技活动网络。
1.1 GLOBE计划在我国
1994年,当网络刚刚兴起的时候,该年4月22日,在全球范围内发起了一个旨在“有益于环境的全球性观测与学习计划”(简称GLOBE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是参与学校通过一套专用的观测设备,将当地所观测到的气温、温度、大气压、降水等气象要素,直接通过Internet网络,把数据发送到处理中心,为志愿者们对全球气候的研究提供具体的数据。1996年4月22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等四所学校率先加入该计划,到2000年4月,我国已经有56所学校成为GLOBE计划成员单位。GLOBE计划,给我国校园气象网络科普吹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
1.2 台北市校园气象台
饱受台风暴雨等气象灾害侵袭的台湾地区,受到GLOBE计划的启发,为了在中小学生中普及气象科学知识,从小培养学生防灾减灾意识,探究掌握大气变化规律,在台北市教育局的统一筹划下,于2003年12月在台北市教育局所辖的60所中小学内统一安装了地面气象自动观测仪器,并组成“台北市校园气象台”。2006年7月,桃园市也有21所学校建立了校园自动气象站,并与台北市共同连接成“台湾校园气象网”。这些密集的自动站,组成严密的天气监测网络,记录着台北市长期的气候变化,提供学校本位及在地性探索,并开展系列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和气象科技活动,这是我国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网络诞生之始。
1.3 香港联校气象网
2004年,我国香港地区的学校,由新界翁佑中学牵头,组织了30多所中小学建立了校园气象自动站。到了2007年,在香港天文台和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物理系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又发起创立了“社区天气资讯网络”的香港Co-WIN天气网,参加成员有100多个。这是继“台湾校园气象台”后的第二张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网络。
1.4 中小学校园气象站
2005年10月,浙江省温州市第十四中学任咏夏老师为探索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前往香港天文台和新界翁佑中学访问学习,回来后筹备建立“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网络,并于2006年6月创建了“中小学校园气象站”网站。2010年,“中小学校园气象站”网迁址到浙江省岱山县秀山小学,由该校的网络管理员兼校园气象科普教育辅导员邱良川老师负责硬件的管理和信息维护。网站运转数年,每年都有数万点击率。这是我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由个人出资建立的一个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网络。
1.5 北京气象科普网
2007年年初,由北京市气象局牵头,在北京市海淀区8所中小学安装了校园气象自动站,后来逐渐扩展到十几所学校,并依照台湾、香港的模式把这些自动站的数据统一传输到“北京气象科普网”上,这是我国内地形成的第一个校园气象网。
1.6 岱山校园气象信息网
2007年年底,浙江省岱山县秀山小学红领巾气象站增添了一套气象自动站。自动站可以收集十多个气象要素,这些数据通过“校园气象信息网”同步传送到网上,为全校师生及其他气象爱好者研究气象提供了准确翔实的气象数据。
1.7 无锡校园气象网
2009年,江苏省无锡市教育局电化教育馆在创建“感知生长”和“感知中国”传感网络的同时,为了便于探究植物生长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在全市20多所中小学安装了气象自动站,并把各校的气象数据集中发送到“果实网”上供大家分享。
1.8 校园气象网
2011年7月,中国气象局公共服务中心为推进全国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为全国中小学的气象科普教育提供平台创设窗口,创办了“校园气象网”。这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家政府部门设立的全国性的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网络。
1.9 中小学校园气象网
2012年5月,浙江省气象学会为推动全省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的迅速发展,以邱良川老师管理的“中小学校园气象站”为基础,改名为“中小学校园气象网”,作为于该月成立的“浙江省气象学会校园气象协会”的公网。这是我国首家省级单位政府部门设立的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网络。
2 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网络的分类与作用
我国迅速发展起来的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网络,就功能而言,大致可以分为观测、科普等各种不同类型,在校园气象科普教育中能够发挥各种不同的作用。
2.1 校园气象观测网
校园气象观测网是由数台自动气象观测仪器与上位计算机链接而成的网络。该网主要由具备自动气象仪器的学校,把自动气象站得到的气象要素,通过计算机的处理,并运用软件把数据通过记录、输送、存储、统计、整理等功能,实时地在网站上显示,它可以为课堂教学、科学探究、科技活动以及学习研究提供历史或实时测量数据。它的作用就是为成员单位存储和整理教学与科技活动所需要的历史气象要素数据和实时观测资料,如“台湾校园气象台”和香港“社区天气资讯网络”等,都具有这种功能作用。
2.2 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网
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网是一个独立的校园气象科普教育载体与平台。其不具备观测、记录气象要素的功能,但可将气象科普教育内容,展示在无限的空间,任意地方的任何一台计算机都可以翻开它的书页,浏览它的内容资料。它不但有常见的文字资料,还有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它的作用就是为从事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的单位提供最新信息和深度探究的结果,交流各学校在校园气象科普领域所开展的经验与方法,如“校园气象网”“中小学校园气象网”等。
2.3 校园气象科普栏目
校园气象科普栏目是某学校或教育机构开辟在自己单位网页上的一个窗口。内记载本校或本单位气象科普教育的总体态势,目的是宣传、彰显本单位的发展状况和成绩,同时可以展示交流学校的教育成果和学生的科技作品,如浙江省岱山县秀山小学的校园气象信息网。
3 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网络的发展思路
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网络在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相对于传统的平面媒体来说,网络科普的一大特点是它的时效性。它没有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可以把即时发生的事件通过网络的,迅速传递到世界各地。特别是关系到人们生活与生命财产的气象灾害性事件,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气象信息站,随时了解当地乃至世界各地的天气情况,便于及时地安排工作与生活。在灾害性天气即将发生时,可以迅速作出应对措施。
目前我国的这种自动气象站分布还不平衡,人们对解读天气网站中气象信息的能力还有所局限,这就需要我们在这方面有所投入,加大气象科学技术普及的力度和速度。
其次,网络科普的另一个特点是传播的广泛性。据官方不完全统计,到2012年年底,我国现有网民5.64亿,其数量可以与电视观众相媲美,而网络信息涵盖量却是电视节目无法比拟的。特别是青少年人群的上网比例又远远高于普通的人群,而校园气象的科普又集中在青少年这一人群中。综上所述,我国现阶段的校园气象网络还远未达到普及。大力发展校园气象科普宣传的网站,让广大在校的青少年学生更多地了解气象知识,宣传和推广气象知识,还有待于有关部门进一步去开拓发展。
其三,网络科普有别于其他科普手段的最明显特点是互动参与。而这一特点也正好符合了当代广大青少年不愿意被动接受外来的信息、勇于个性张扬、积极表现的生理特征。通过网络的反馈和双边互动,能够及时地了解和掌握气象科普的成绩与效果。但目前具有互动功能的,能够举办参与性的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网络调查类的网站很少。如果能够增加一部分参与性、互动性强的网站,无疑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4 结束语
纵观我国校园气象站,其有着悠久的历史。网络气象站与时俱进,跟上了历史的潮流,在宣传和普及校园气象知识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目前所做的还仅仅是开始,发展的步子还不平衡,普及的面也还很不够,形式也不够丰富。这也给以后的工作留下了一个发展的空间,有待于我们去进一步努力填补。
参考文献
[1]任咏夏.浅谈校园气象科普平台的构建[C]//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11.
[2]董松乔.你也可以是气象权威:校园气象台与探究式学习[J].网络科技时代,2008(5):72-75.
关键词:科技馆 科普教育 发挥优势
科技馆作为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民众文化素质的重要桥梁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上海科技馆作为上海市最主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和精神文明建设基地,对提高民众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思路和工作方式,以发挥上海科技馆的更大作用来服务民众。
一、完善科普教育服务理念
先进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民众对科技知识迅速增长的客观需要对科技馆的科普教育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众希望更多参与和互动,科技馆的教育方式需要更加灵活多样,充分发挥服务功能,从从单纯以科学知识传播为主转向对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为主。
(一)激发民众进行知识探索
科技馆不仅仅是展览一些以往的科学发明让民众进行观看拍照,而是要通过对科技的介绍来激发民众对科学过程的了解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要强调科学知识的运用,以及科技创新新人才的成才过程,从而把民众从一个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变成一个对科技知识进行主动探索者。
更新科普教育服务理念,需要在坚持人与自然、科技相和谐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在科技展览和讲解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及时关注科技发展热点,以适应时展的需求。
(二)科技展项应该通俗易懂
科技馆的展项应以服务更广大人民群众为目的,使展览的知识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公众,使自然科学知识与人文科学知识有机的融合在一起,适应公众的需求。科技馆是科学普及的主要基地,无论是基础科学还是高新技术,其内容的展览应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将深奥难懂的科学技术知识以简单有趣的方式展现出来。
(三)探索新的科普教育形式
科技馆的建设和展览是一项重大的任务,随着国家和民众对科技馆作用认识的逐渐深入,科技馆已经成为民众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场所,一个途径是鼓励企业捐助或科技馆与企业进行合作,开发实用性较强的科普展览活动,必将能收到越来越好的教育效果,同时也将达到成功宣传技术和产品的目的。[1]
二、加强科普服务的层次性
加强科普服务的层次性就是要根据民众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设计不同的科技展项,同时,采取形式不同但有科普服务的活动来推广。通过形成一个开放、流动、协作的运行机制,根据不同层次年龄人群的需要来开展科普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有效提高民众的科技水平。
(一)寓教于乐,提高学习兴趣
青少年是出于被引导的时期,也是学习精力非常旺盛的时期,他们正处于独立意识逐渐强烈的青春叛逆期,对一些知识要么刨根究底,要么不理不睬。这就需要科技馆在设计科技展品时,可以从外形、内容介绍、原理以及知识探索,应体现出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让他们一看到展品就激发出探索和求知的兴趣,在科普教育中,我们可以利用现有展品资源,在充分了解孩子们对科技知识追求的基础上,以动漫宣传画的方式科普常识手册来培养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也让他们在游玩科技馆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好奇心、想象力以及探索欲,加深记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让青少年在玩中体会事物的相关理论,进而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同时,可以将科普工作送进学校,与学校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与学校协作,把科技展览或科普试验以科普剧或现场实践的形式送进学校,在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的同时,更能吸引学生对科普知识产生兴趣。
(二)走进社区,普及科学知识
社区是居民生活的重要载体,是科普工作需要长期扎根的地方,对于普及全民科技知识,提高科学素质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举办社区科普巡展、科普知识竞赛等多种有效的活动,来满足社区居民的科普需求。
针对社区中老人群体占多数的情况,科技馆可从展示内容方面,知识讲解方面多下功夫,在内容上注重选取与老年人生活相关的科技知识,如如何预防高血压、高血脂等;在知识讲解方面,要注重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用通俗的语言讲述专业的。注重针对老龄人群的态势进行宣传,带动全民发扬中国传统美德,这也是科技场所提高全民素质必不可少的内容。[2]
三、充分发挥科普影院的服务功能
科普电影是一种重要的科普教育形式,需要在传统的科普影院的基础上,发挥科技馆的优势,制作流动的影院室,既能在科技馆播放,也能到学校、社区进行科普知识普及。目前在国内许多科技馆都建有球幕影院,银幕影像大而清晰,播放内容包含丰富的信息,能够系统地反映出自然科学历史性的或科幻性的各种题材科技知识,让观众在视听的过程中更加容易地理解宇宙万物发展演变和发展的历史。
其次是最新的科技影院建设,如4D影院等利用新科技的制作科技展品,使观众在观看的同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内容到形式都从民众易于学习的出发点来考虑,注重对民众进行科学知识熏陶,提升科技馆服务质量。
四、以信息化建设提升科普服务水平
信息化的快捷、方便促进了科技馆建设服务的重要变革,在科技馆科技展项的建设中,运用高科技手段,制作真实而美妙的科技现象,能提高科技馆的科普教育能力和现代化管理水平,打造科技馆高的起点,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科技展品的建设中恰当地运用仿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影视技术等新的科技手段,过运用新的科技技术,在科技信息的优势以及计算机的普及使民众更加方便的进行学习,最大限度的发挥现代科技馆的资源优势,突破传统科技馆的空间、时间的限制,促使科普学习网络化、社区化、社会化,民众能在网络、社区、学校以及社会宣传栏上学习到科普知识,随时随地的提高科学素养。
小结:
总的来看,上海科技馆应在发挥以往优势的基础上,牢固树立人与自然科技想和谐的思想,以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为已任,加大投入,不断提高展览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化、信息化水平,为科普教育服务做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