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村干部的培养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全县现有村干部2420人,其中:女村干部810人,占33.4%;35岁以下的436人,占18%,36岁至45岁的605人,占25%,46岁至55岁的847人,占35%,56岁以上的532人,占22%;小学文化程度的654人,占27%,初中文化程度的1113人,占46%,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605人,占25%,大专及以上的48人,占2%。
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农村基层组织“三级联创”活动的深入开展,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双带”能力不断提高,为发展农村经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作出了重大贡献。
1、结构日趋合理。在农村积极推行的党支部换届“两推一选”和村委会换届依法“海选”,使一大批农村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从年龄结构看,班子成员年轻化的程度越来越大,45岁以下的村干部占了将近半数,60岁以上的占很少比例,还涌现了一批20来岁的年轻“村官”。从文化程度看,初中以上文化的村干部达到73%;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也开始逐步增加。从性别结构看,我们提出了“一村一名女干部”的配备要求,全县70%以上的村有女性进入支部、村委会班子,100%的村配备了女性计划生育专干。结构的不断优化,提高了班子的整体合力,基层组织的发展意识、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2、素质日趋提高。通过大力实施“亮创奔”活动,着力把经济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经济能人、把党员中的经济能人培养成村干部,农村基层干部中懂技术、会经营的干部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具有“双带”能力的村干部越来越多,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升。为提高在职村干部素质和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我们积极实施“一村培养一名大学生”的计划,三年来招收人数已达到500余名。同时,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扎实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全县很多党员干部掌握了农村实用致富技术,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明显增强,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威望。
3、管理日趋规范。近年来,我县逐步开展了村干部规范化管理,我们制订下发了《关于建立激发农村党支部书记干事创业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了选拔任用、教育管理、干事创业、待遇保障、考评奖惩五个机制,进一步激发村干部的创业热情,形成了良好的联创态势。这一作法得到省委组织部的肯定,并在《湖南日报》头版头条进行了推介。激励机制的出台,如招聘优秀村干部为公务员、逐步提高村干部待遇、对离职村干部按标准实行补贴、重视并探索为村干部解决社保问题等,较好地调动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全面促进了村级工作“村为主”的落实。
各乡镇建立了各自的村干部管理1000分制考核办法和细则,使得村干部工作考核进一步细化和量化,并最终分解到村各项工作中去。考核结果也直接和村干部的报酬相挂钩,通过奖优罚劣,拉大差距,进一步调动和提高了村干部在开展工作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队伍日趋稳定。村干部待遇、报酬有所提高,并基本得到保障。全县村干部工资主要分三种情况:一是主职村干部(支部书记、村主任)约为2000元至2800元,其中“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肩挑”的村干部要适当高点;二是非主职村干部工资约为1600元至2000元;三是聘用制村干部(如一部分村的会计、出纳等)工资按实际出勤时间计算工资,日工资约15元。各乡镇各村因经济条件不同,村干部工资标准不尽相同,但差别悬殊不是太大,浮动范围在1000元以内。村干部待遇、报酬除工资以外,主要是乡镇对村的目标管理考核及工作奖励,每年总数在2000元以内,发放到村,由各村根据村干部工作情况发放到人,平均每名村干部可获500元左右。由此可见,我县村干部工作一年所得经济报酬,主职村干部约2500至3000元左右,非主职村干部约1800至2300元左右。我们建立了离职村干部生活待遇保障制度,县财政每年拔付20万元专项资金,对离职村干部进行补助,同时建立了正常增长机制,逐年按比例增加拨付数额。
5、作用日趋强化。我县实施的党员民主评议、村干部目标管理考核工作,充分调动村干部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农村党员干部找准了工作差距,带领群众解决了一大批影响及改革、发展、稳定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在推进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社会治安、倡导文明风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为,为确保农村的稳定、基层政权的稳固起到了中坚的作用。
从总体上,我县的村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村干部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村干部的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尽管这几年拓宽了用人范围,但由于村内优秀人才多数外出从事二、三产业,加上回乡高中生、复退军人等能任职者寥寥无几,导致村干部选择余地较少,少数村的村干部换来换去还是老面孔,干部缺少活力和战斗力。长期以来村干部的选拔面偏窄,后备干部不足,造成了目前村干部结构不尽合理,呈现出年龄结构偏老,文化程度偏低,男性多、女性少,懂种植会养殖的多、懂管理会经营的少,等等。
2、村干部能力还不适应形势的需要。村干部存在缺少学习,忙于事务、家务的现象,缺乏岗位所需的政策法规等基本知识,分析问题、剖析问题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在困难和问题面前常常是束手无策,也不善于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从发展上看,一些村级班子缺乏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收入方面显得办法不多、能力不强。发展经济的思路不清、路子不明、步子不快。村干部的培训还需要进一步系统化。村干部的实用技术和科技致富培训很多,但是存在着不够系统、扎实的现象。一方面,培训的针对性不强,村干部不感兴趣;另一方面,村干部的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
3、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使村干部心难稳、人难留。一些村特别是一些特困村,存在没有人想当村干部的现象,即使是在任的村干部,也是经乡镇党委反复做工作才勉强留任。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工作任务繁重。当前,农村各项工作实行“村为主”,不少乡镇还把各项工作分解指标落实到村级,村干部的工作压力和责任越来越大;村干部事多利少。村级集体经济普通较为薄弱,不少地方还是经济“空壳”村,开展工作基本上“无米下锅”或靠“垫米下锅”。而村干部普遍待遇较低,一些村干部不但多年领不到误工补贴,还要自己垫钱为村里办事。他们觉得经济上没有甜头,政治上也没有奔头,生活上没有想头,工作的积极性势必受到影响;工作保障堪忧。农村社会保障不健全,村干部为党和群众工作多年,老了只有标准不高的微薄补助,有的甚至没有。此外,村干部在工作中难免得罪人,打击报复村干部的事也有发生,合法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村干部无法面对任务重、工作难、报酬低的现实,村干部心难稳的现象较为突出,致使一些村的村干部任职“昙花一现”,一有门路,就丢下沙帽走人,给村级管理及工作的落实带来很大的影响。
二、进一步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提高待遇,增强村干部岗位吸引力。去年向省党代会建言献策时,毛绍武部长提出了关于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建议,得到省委重视。该建议包括:政治上给奔头。建立择优录用村干部为国家公务员制度,每年拿出一定指标,在政治素质好、工作作风过硬、工作业绩突出的优秀年轻村干部中,通过组织推荐、公开考试的办法优先录用为公务员。经济上给想头。实行村干部固定待遇补贴制度,采取财政拨专款措施,保障村干部待遇补贴标准每月不低于300元;采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和撤组并村等措施,大力精减村组干部职数;采取上级支持一点、有集体经济来源的村级补助一点、本人出一点的措施,大力完善村主职干部养老保险制度。保障上给靠头。实行离职村干部固定生活补贴制度,省、市出台相应政策,对累计任职10年以上、15年以上、20年以上的离职村干部,分别按每年不少于200元、300元、5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省委10号文件的出台,已经解决了很多政策性问题,但市县配套实施还要加大力度,落到实处。通过建立村干部定额补贴规范化管理、村干部正常进入养老保险和农村大病统筹医疗保险等制度,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觉得工作生活都有盼头,因而倍加珍惜现有的工作岗位。同时,使得村干部岗位吸引更多有志青年的目光,从而使村干部选拔范围进一步拓宽,为吸引高层次的人才到农村工作提供良好的氛围与条件。
2、创新制度,优化村干部选任机制。一是推进村干部选拔制度改革。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在村干部选拔过程中的作用。在村党支部中全面推行“两推一选”,在村委会成员中全面推行“公推直选”,真正将懂市场会管理善经营、素质过硬,群众信任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干部队伍中来;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村干部选拔范围。积极采取招考大学生“村官”、选派机关年轻干部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改善村干部队伍结构,提高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二是加强村干部后备队伍建设。要切实加大从致富能手、大中专毕业生、科技示范户、务工经商人员、复退军人中选拔后备人才的力度,建立村干部后备人才库;要以党员发展来带动村干部后备人才培养,将优秀的青年通过政治培养的方式来加快成长;要健全完善村干部后备人才培养的责任机制,将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列入村党支部年终考核内容;要加大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推优力度,注重从优秀青年、工人和妇女中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三是建立村干部资格准入制度。从村干部的年龄、学历和培训入手,根据农村工作的实际,科学合理地确定村干部资格标准体系,建立资格准入制度,从源头上把好村干部的质量关,切实提高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近年来,我县把建设一支“有本事,靠得住”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来抓,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积极实施村干部“素质工程”,有效改善和优化了村干部知识和能力结构,从根本上提高了基层干部带领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能力。
严把“入口”、疏通“出口”。以换届为契机,严把村干部“入口”关。一方面,在全县实行“两推一选”,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全面推行“海推海选”,由选民直接提名推荐初步候选人、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成员。另一方面,为保证选出的干部“靠得住、有能力”,统一村干部任职资格条件,认真防范、杜绝有“严重违反换届选举纪律”、“严重违反计划生育”及“曾参与过组织”等8类人员进入村干部队伍。全县共审查出不符合任职资格条件的初步候选人48名。另外,县委还出台了《不合格村委会干部处置办法》,对一些不安心本职工作、/,!/办事不公、等不合格村干部进行妥善处置,近3年全县共处置不合格村干部58名。
“短期培训”、“长期培训”。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是提高村干部素质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县共投入65万元资金,先后两次对全市各村两委会主要干部进行为期一周的岗位轮训,各乡镇均投入资金对村两委会其他成员进行岗位培训。在增强培训效果方面,除安排必要的理论学习外,还组织了专题讨论会、“村官说给村官听”现场对话以及“三农”问题咨询会等活动,较快地提高了村干部的农村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坚持办好村干部大中专学历培训班,几年来以县委党校为阵地,已培养大专毕业生132名。同时,围绕12个骨干农产品产业的发展,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实用技术培训。3年来,先后开设专业8个,办班28次,1890多人次获得结业证书。
“上挂锻炼”、“异地学习”。为切实提高村干部为民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在村级换届选举后,县委在乡镇逐步推行村干部上挂锻炼制度,将村主要干部有计划、分步骤地送到乡镇机关挂职锻炼。到目前止,全县已安排20多名村主要干部到所在乡镇机关上挂锻炼。同时,陆续外派村干部到义乌等经济发达地区乡镇挂职学习,至今已先后派出23人。另外,还将落后村的村干部派到本县较发达的乡镇等地挂职学习。
“激励先进”、“底线保障”。为激励先进,弘扬正气,在每年的“七一”表彰会上,县委都要隆重表彰一批连续任职时间超过15年以上的“光荣村支书”,并帮助解决养老保险,3年来共表彰了70名。在电台等新闻媒介上开辟“村干部风采”、“优秀村干部”等专栏,广泛宣传,积极营造“当村干部光荣”的良好氛围,激发了全体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另外,针对目前全县有800多名卸任村干部的实际,注意加强对卸任村干部的教育管理,于20__年表彰了32名“先进退职干部”,从政治上和生活上给予更多关心帮助,改善了新老干部的关系,优化了村干部工作环境,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一是工作例会制度。为全面掌握到村工作大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规定每季度第一个月10日为例会日,汇报交流上季度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安排部署本季度学习和工作,研究分析存在问题,讨论解决办法。
二是工作日志制度。通过工作日志进一步掌握大学生村干部日常工作情况的重要依据,大学生村干部应自觉认真、仔细详实地记好工作日志。主要记录其工作情况、工作进度、工作成效及工作体会等。
三、便民服务制度。为搭建大学生村干部发挥作用的平台,增强锻炼工作的本能、拓展工作范围,切实增强大学生村干部的群众观念,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规定大学生村干部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和受理代办范围。
四是绩效考核制度。每年年初,由各大学生村干部根据所在村发展情况及自身工作实际向镇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公室和村党总支递交工作计划,提出工作目标。年底提交工作自查报告、工作总结并进行述职评议和联动考核。
五是联企、联户制度。联企是指大学生村干部与村企结对企业建立经常性的沟通服务机制,每月下企在两次以上。在掌握了解非公企业党建、经营发展等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对所联系企业进行帮助和服务。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固本强基维稳工程”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包村干部的责任意识,严格落实考核奖惩措施,切实做实做细做好包村工作,不断提高机关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基本原则是: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方便于民的原则;坚持实行谁包村、谁负责的原则;坚持包村不增负,亲民不扰民的原则;坚持帮忙不添乱,指导不越权的原则;坚持责、权、利相统一,严格落实责任奖惩的原则。
二、健全完善包村工作责任制
(一)认真贯彻党委、政府的决策和部署,接受所在管区的工作调度和安排,保证政令畅通,步调一致。
(二)抓好所包村“两委”班子建设,加强村“两委”的教育培训,协调好村“两委”干部的关系,做好党员发展和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工作,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章制度,提高班子整体的战斗力。
(三)参加所包村的“两委”会、党员村民代表会、民主理财会,指导监督重大决策、重大开支和民主公开,确保村务管理民主、规范、透明。
(四)指导所包村发展农村经济,帮助农民增收,重点抓好有机果品生产、畜牧养殖、村内大街硬化、农村饮水安全、生态家园、村容村貌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改善所包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五)认真细致的做好所包村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和治安防范工作,加强对在上级“两会”、重大节日和敏感时期的不稳定因素排查和重点人员的稳控工作。
(六)抓好所包村的计划生育工作,督导各村做好计生政策宣传,负责组织、督促育龄妇女按时进站查体,配合镇计生办做好特殊管理对象补救措施落实和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等工作。
(七)负责所包村的防汛抗旱、救灾救济、森林防火、土地承包、农村建房和安全生产等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
(八)协助所包村按时完成镇党委、政府安排的各项常规性工作和应急性工作。
三、进一步加大考核奖惩力度
(一)奖励
1、年度考核总评得分位列全镇前10名的包村干部,授予“优秀包村干部”称号,在全镇通报表彰,并给予适当奖励。
2、指导所包村在新农村建设、社会稳定、计划生育等工作做出突出成绩的,确实对全镇具有较强影响的,在包村干部年度考核中适当给予加分。
3、对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包村干部优先提拔使用。
(二)处罚
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轻重,对包村干部作出责令检查、通报批评;取消评先树优、提拔重用资格;取消包村资格,扣发奖金补助等相应处罚:
①对党委、政府工作部署不能及时传达,导致工作要求落实不到位,群众反映比较大的;
②不按时参加所包村召开的各种会议,不按时限规定在所包村开展工作的;
③不认真排查调处矛盾纠纷,能化解而不及时化解或不及时向上级反映所包村苗头,造成群众集体上访、越级上访、重复上访的;
④所包村发生违反民主决策程序和有关议事规则,村“两委”擅自决定工程建设项目,或者擅自处置集体资产,造成群众集体上访的;
⑤所包村出现计划外生育、非法抱养和外出躲生户不及时处理的;
⑥所包村财务管理混乱,违反财务收支管理规定,坐支、截留、挪用集体和农民群众资金,或者乱开支、不记帐,公款私用的;
⑦村“两委”班子成员不团结,不按规定程序发展党员,党员教育管理不力,发生党员因违法受到刑事处罚,造成恶劣影响的;
⑧在所包村报销不合理费用,或要求所包村用公款安排宴请等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
2、年度内所包村在计划生育、安全生产、农民减负、党风廉政建设、稳定等方面被党委、政府“一票否决”的,取消包村干部当年评先树优资格,年终考核不得定为优秀等级,按规定扣发包村补助,不得作为提拔重用推荐对象。
3、对包村干部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造成发生影响稳定的重大事件和重大经济损失的,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触犯法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包村干部工作责任追究,采取即时发现即时追究的办法。对当时没有发现,事过之后又发现的,落实责任回推追究制度,不论责任人是否仍在原工作岗位,都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进行责任倒推,按上述规定严肃追究当时责任人的责任。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包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行机关干部包村责任制是镇党委、政府适应当前农村工作新形势,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强化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各包村干部要充分认识包村工作的重要性,从全镇工作大局出发,牢固树立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思想,扎实工作,务求实效,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是增强权力制衡机制。在村支两委换届选举中,出台了《村级干部考核管理暂行办法》,准确定位、合理界定村支部和村委会职责,科学配置村干部。管理暂行办法共分5章14条,从思想建设、能力建设、工作业绩三个方面进行考核。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实行村民代表会常任制,常任代表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对村民负责,义务代表村民行使监督权利。该县494个村都选举成立了5人的村民代表常任会。
二是建立思想教育机制。组织村干部深入学习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政治理论。让他们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升华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扎实开展廉政文化教育,实施“村官保廉工程”,使村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该县以流动党校为教育平台,举办廉政文化讲座20余期,举行政治理论培训班20余期,用身边的“黑色”典型进行警示教育,用熟悉的“红色”典型进行榜样教育,全县3000余名村干部廉政意识普遍增强。
三是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制度,将村干部职责、村务内容、财务情况、事务内容等每个季度公开一次,接受群众监督。进一步创新村务公开形式和内容,实现了村务公开向党务公开延伸。村务公开栏把村(社区)党总支(支部)对重大事项的决策、后备干部的培养、发展党员工作、党员缴纳党费以及民主评议党员、支部和班子民主生活会等情况纳入公开内容,实现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的有机结合。大力推行村务公开“点题”制度,村民想了解哪方面的村务状况,就向村委会填写一张村务公开“点题”卡,村委会则在村务公开栏上公开哪方面的内容,乡镇党委、政府对村务公开“点题”制度定期进行检查,防止村干部“暗箱操作”、“假公济私”的不良行为出现。现在群众普遍认为“我们明白了,干部清白了”,对村干部的举报案件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0%。
待遇
探讨
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在农村已经顺利展开,在总结经验的同时,对在换届选举工作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也应引起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村干部待遇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一、现状及问题
1、待遇差距悬殊,付出与所得失衡。村民委员会是一种群众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它不是一级政权机构,而是基层政权(乡、镇)之下的群众性的自治组织。”“其作用是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的公共事物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对于村委会干部的具体职责未详细制定,但村干部承担了过多的政府职能工作,计划生育、税收清缴、综合治理等,部分村干部工作几十年,不论是从工作的难度方面,还是从工作的繁重程度方面看,都远远地大于乡镇机关工作人员,但在待遇方面,则远远不如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在国家工作人员工资大幅度上涨以后,这种差距就更大,导致心理失衡。
2、政绩好坏难分,干好与干坏一样对待。村干部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不论是因为违纪违法,犯错误落选,还是因为村干部敢说敢管,得罪人落选;还是宗族势力横行、歪风邪气盛行,被排挤落选;还是因为自身条件限制,因病、因事难以坚持工作,从村干部岗位上退下来后都一样,均无任何补贴,什么待遇都没有,严重的失落感让退位者伤心、后继者寒心。
3、后顾之忧难解,养老与生活保障欠缺。村干部后顾之忧难以解决,大多数村干部已人到中年,几十年来为村里各项工作默默无闻地做了大量的工作,与其他干部相比,退休无保障,收入差距大。农村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得罪领导政治上要命,得罪妻室生活上要命,得罪歹人全家不安宁”,村干部感到后顾有忧。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了现有村干部不想干,短期行为严重,工作得过且过,撞钟混日子,心情不畅等现象的发生。
一是部分村干部感到委屈。干工作几十年,辛辛苦苦、磕磕碰碰,活没少干,气没少受,上级、群众、家庭都不理解,得不到社会应有的尊重与认同。
二是村干部跳槽严重,后继乏人。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村工作尚在调整时期,还未真正进入正规,为此出现了没能力的人想当村干部但干不了,有一定能力的合适人选又大多不愿意干,能人纷纷外出务工经商,发家致富,导致村干部撂挑子现象时有发生,后备干部严重匮乏,严重地影响了村干部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三是村干部选举频繁,村干部具体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下降,短期行为加重,债务增加,信誉度降低,甚至出现一个公章结交一次刻一刀的现象。
四是农村控制力明显降低,部分地方歪风邪气盛行,得不到有效地遏制,村委会被恶势力把持的现象也屡见报端。
二、几点建议
“基础不稳,地动山摇”,失去群众基础,我们的事业就无法进步,代表人民利益也就无从谈起。村干部待遇问题虽然反应不是十分强烈,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1、转变政府职能。“大包大揽”和“甩手不管”都是错误的。在经营项目的选择上更应尊重农民的自和生产经营内容的选择权,而不必在这些方面越俎代庖,去干那些诸如“催种催收”,干不了、干不好、不需干的事情,基层干部要把精力放在制定规划、政策服务、解决纠纷上,力争做到凡是市场能办到的决不代劳,凡是市场失灵的也决不退缩,帮助农民把方方面面的政策搞清楚,把生产、销售等环节的信息收集起来,完善农村经营组织,大力支持和发展专业协会组织,使农民群众比较快地适应市场。如此才能从根本上彻底减轻基层干部负担,使其能有更多的精力用到调解纠纷、统一规划公益事业等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上来,真正解民忧、维民权、聚民力、造民福、得民心,才能使农村经济发展在世界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2、完善村干部待遇机制。村干部的误工补贴全部由国家承担,在当前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解决这一问题主要途径还是要靠村提留,但根据各地村级经济情况来看,在实行误工补贴由村提留支付办法的同时,尚须实行村两委主要人员在职期间交纳养老保险费制度,其费用由政府统筹专款支付。对于有条件的村,可根据本村经济发展情况,通过村民大会,适当提高村干部的误工补贴,对于集体经济有重大贡献者,应当重奖。对其他老村干根据工作年限,以现有的“三老”待遇对待,彻底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充分调动新、老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一措施绝不仅仅是几个钱的问题,它代表着党对老村干们关怀,是老村干们视为生命备加珍惜的政治荣誉。
3、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一方面要任人唯贤,更新观念,实事求是,完善对村干部的选拔、培养制度。根据农村当前情况,选拔任用部分素质高、能力强的国家公务员到村委会兼任是一条可行之路,但同时,随着基层组织职能的转变,在村干部选拔任用方面,要减少形式主义的条条框框,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在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衡量标准的基础上,放宽对村干部的年龄、文化程度的限制,一切以是否有利于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是否有利于改善干群关系,是否有利于稳定农村大局为出发点,立足点,加大基层干部及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另一方面要严格纪律,规范管理,强化监督,完善对村干部的考核、奖惩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及各种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机制,对个别无所作为、拉帮结派、违法乱纪干部要予以坚决撤换,奖勤罚懒。制定完善的村干部管理办法,区别对待因不同原因落选的村干部。对于违法违纪村干部与其它干部要有区别,对于因违纪违法而落选的,则应当收回其由政府支付的养老保险金,起到奖优罚劣,弘扬正气的作用,确保踏踏实实干工作的农村基层村干部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能安心农村基层工作。
4、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老干部,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不仅在生活上予以关心,而且要在政治上予以关怀,在工作上予以充分的信任,以感情动人、以感情留人,老村干的政治待遇、生活待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荣誉感增强,在农村普遍形成一种尊敬老村干、爱护老村干的好风气,老村干就能在农村经济繁荣、发展、稳定的社会实践中继续发挥余热,贡献出自己的光和热。
一、强化帮带措施,促进角色尽快转变。采取乡干部二对一帮带的方式,让大学生村官全程参与村日常工作,提高大学生村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定一名班子成员和一名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基础好的机关干部担任大学生村官工作“辅导员”,传授群众工作经验,帮助开展各项工作。同时,把大学生村官的思想政治学习、工作目标确定、工作任务的完成、业绩考核结果等内容与所在村“两委”的年度计划和年终工作考核捆绑在一起,促使所在村“两委”主动帮助、支持、鼓励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为大学生村官搭建平台。
二是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基层工作能力。建立村官培养实施规划,实行“三项制度”。一是定期工作汇报制度。每日记一次工作日志、每月一次工作总结汇报、每半年一份调查报告。二是集中培训制度。定期参加乡村干部的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使他们对如何更好地适应基层工作,提高自身素质,担当起新农村建设重任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三是会议制度。乡要求大学生村干部都要参加所在村的会议和乡干部会议,全面了解村日常工作议程,了解乡整体工作情况。
三、强化实践锻炼,提升综合能力。一是“压担子”。乡党委给予大学生村官安排具体的事务,如在各类材料撰写、文化宣传、远程教育管理等方面,明确要求,落实责任,进行交任务、压担子,增加他们的工作责任感,使他们在锻炼中成长,在成长中发展。二是异岗锻炼。为增进他们尽快熟悉工作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尽可能多的积累工作经验和方法,更好地做好基层服务。
一、村级人才队伍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捞刀河镇地处长沙市北部城郊,总面积93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万人,辖24个行政村、3个社区居委会,目前的村级人才队伍在一些方面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形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基层工作的顺利开展,主要表现如下:
(一)村干部各方面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不少村级班子中不同程度存在“三偏现象”,即:年龄偏大,**年圆满完成支村两委换届选举试点工作后,捞刀河镇27个村(居)中有22个实现了支部书记、主任“一肩挑”,平均年龄48.6岁,新选书记年纪最轻的为25岁,但是50岁以上的仍有15个;文化程度偏低,换届后,在新的村(居)支部书记中大专学历的才3人,高中学历的12人,整体文化程度偏低;能力偏弱,有部份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办法不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认识模糊,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意识不强,不能成为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二)村干部精神状态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奉献、进取精神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村级经济基础薄弱,绝大多数村都没有固定的村级收入,村干部待遇普遍偏低,最多的如高岭村每年补助8000元左右,而绝大多数村还不到4000元,个别村甚至拿不到分文报酬,加上由于村工作环境的复杂性,不少村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忙自己的事情多,忙公家的事情少,办理民事村务少,顾自家发财致富多。少数村干部以条件差为由,在职期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工作主动性不强,应付了事,“等、靠、要”思想较严重。二是民主作风有待进一步形成。有的村班子领导搞一言堂、家长制,重大事情不经集体商量,没有很好地推行重大村务公决制度。
(三)社会存有偏见、环境不优。目前,社会上少数人始终认为“农民就是农民,即使成为人才也还是农民,就算成为党员也不一定能当人才用”,在他们眼里,能致富的就是人才,而没有认识到人才才能更好地致富。
(四)村干部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村级人才队伍出现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局面,有的村推来推去就那么三五个人,党员人数占总人数比重普遍偏低,如高岭村,全村1930多人,其正式党员63人,预备党员2人,正式党员年龄普遍偏大。造成这样的局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地理及认识原因。由于捞刀河镇正处于城乡结合的地区,进城方便,青年新生力量处于分散、流动状态,村级组织难于对他们开展有效的教育和培养。有的年轻人由于受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不愿入党,不想当村干部,认为有本事不如自己挣钱,加之个别村干部怕自己“位子”坐不稳,怕被后来者“夺权”,导致私心杂念严重,尽量不发展年轻党员。二是管理措施不健全。部分村对村级人才队伍的培养、选拔缺乏硬性措施,对本村人才队伍的建设既无领导分管,又无具体人抓;既无台帐,又无名册;既没有规范的规章制度,又很少组织开展业务学习、参观交流、科技攻关和辅导农民等活动。
二、加强村级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夯实基础,健全机构。加强村级人才队伍建设,镇、村应成立实用人才、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完善村级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以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为基本标准,严格按照“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的办法,培养选拔那些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的“双高型”人才和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富裕能力强的“双强型”人才,加快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加强管理,提高认识。一是加强对现有村(居)干部特别是党支部书记的教育和管理,使其在思想意识上切实认识到村级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村支“两委”班子换届后,捞刀河镇各村级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得到了提高。镇充分利用镇现代远程教育阵地,加大了对村干部的培训力度,积极鼓励村党支部书记上学深造,提高其先富领富能力、民主集中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和建设队伍能力。在村级人才队伍的建设过程中各村大都采取了一定的有力措施,在海选过程中就有高岭、大明等几个村新当选的村干部为当地实用人才。二是加强对农村党员和预备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农村党员是贯彻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骨干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头雁”,他们在加强村级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捞刀河镇将农村党员和后备干部的培训纳入了年度计划,充分利用时间进行集中培训,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三是要大力实施农民素质工程,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科技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培训。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和管理。1999年以来,捞刀河镇以贯彻实施“村民自治”为契机,注重发扬民主,让群众选好带头人,管好领头羊,在积极参与村级事务中理解、配合和支持村委会工作,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措施,不但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而且村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发展意识明显增强,促进了村级人才队伍建设。
(三)优化环境、创造条件。一要优化舆论环境。要通过各种宣传媒体造就尊重实用人才、尊重有真才实干人才以及农村党员干部的舆论氛围。二要优化选拨任用环境。要将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后备党员干部切实纳入人事部门职称管理范围,每年组织对其中优秀者评定职称,对成绩突出者破格晋升选用。三要优化人才奖励环境。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和有贡献的人才的激励措施,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
一、常怀为民之心,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在社会转型时期,广大农民群众尽管人数多,但由于他们相对居住分散,因而在组织资源、政治资源方面与乡村干部之间极不对称。于是,造成部分乡村干部靠 民而不为民,忧民而不富民,近民而不亲民,其得利益要求及实现方式独立于普通农民。因此,我们必须给农民这样一个弱势群体以支持,关注他们的难处,反映他们的要求。
要捧出一颗真心。应当说,当前农民地位的改善具有重大的社会功利意义。为农民说话,就是为社会进步说话。因此,要捧出一颗真心对待农民,是转变干部作风的根本。去年以来,我们在抓干部作风转变工作中,要求全镇农村干部都要自觉树立政策观念、法制观念和群众观念,都要像焦裕禄、孔繁森、吴金印、郭全明那样,捧出一颗真心,带着感情工作,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通过树立“三个观念”,从点滴小事做起,真心实意与农民群众交朋友,有效地缩短了干群之间的距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现在不少群众主动到镇党委、政府找干部说心里话要开辟一条通道。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地方群众对干部有意见,说干部“不像话”;干部对群众有看法,说群众“不听话”。干群之间的矛盾,成为农村的不安定因素,影响了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干群之间缺乏一种有效的沟通渠道,使原本就该是“鱼水”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了。因此,开辟干部群众谈心对话渠道,是当前融洽干群关系,密切鱼水之情之关键。去年以来,我们着力开辟和拓宽干群沟通渠道,先后在全镇完善推广了“民主听证会”、“民情恳谈日”、“联民、为民、富民”活动等做法,架起了干群双向交流的桥梁。让群众畅所欲言,参与村级重大事项,民主监督党委、政府和广大镇村干部,已成为全镇上下的自觉行动。
要摊开一本帐目。从我镇和一些地方的情况看,一些群众上访,其原因多是农村财务“不清、不公、不实”所致,频繁出问题的村级财务成了群众上访的主要导火索。为从源头根治农村财务问题,自觉向辖区范围内群众摊开帐本,让他们参与、监督,就解决农村财务不清、不公、不实问题,以能消除了群众疑虑,确实是促进农村稳定的上策。近几年,我们针对这一问题重点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推选镇村务公开制度。凡镇、村两级大事决策、重点项目、收入开支等,一律向全镇群众公开。二是推行镇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无论是镇机关干部、企业干部还是村干部,离任后必须进行全面审计,使干部走得“清白”,不留经济尾巴。三是严格实行帐目、资金“双代管”制。切实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定期对财务进行检查、公布,避免干部因经济问题犯错误。这些举措,在群众中反响强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据统计,去年以来,全镇开工建设大型建设项目7个,全部实行公开招标,共计节约建设资金达100多万元。
二、常思富民之策,与群众一同奔向富裕之路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的农村经济形势,使农民收入出现了低增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优化结构、提高素质、提高效益,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新阶段。在这个新阶段,农民对我们党和政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期望和要求,能否带领他们迈好结构调整这一步,使农村经济有一个新发展,这是对当前农村干部如何转变作风、带领群众致富的一个新考验。
一是落实富民政策。实践证明,要稳定农民,稳定社会,关键要全面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要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坚决纠正虚报农民收入,变相加重农民负担的错误做法;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兴办各种社会公益事业一定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决不能为追求“政绩”而做劳民伤财之事。同时,通过加强宣传,把政策交给群众,让群众来监督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如这几年针对浅海水域和滩涂管理混乱、影响渔民收入和社会稳定等问题,我们搞了浅海水面、滩涂确权,极大地调动了渔民投入、开发的积极性,大大增强了沿海经济发展后劲。
二是推广富民经验。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活动的决策主体、利益主体和实践主体都是农民。但是政府有责任进行引导。怎么引导,再也不是过去的下指标、做计划、催耕种的老套套,而是要把推广典型经验作为首要任务,通过经验推广,使其在点上深入、线上延伸、面上展开,从而做好示范工作。如我镇创办的工业开发园区和种植、养殖示范基地等,通过经验推广和示范服务,起到了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富的作用。央子当地海产品虽十分丰富,但加工包装营销还很滞后。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海美特海产品开发公司,注册了“晶好”商标,实现了海产品的加工增值。目前,公司一下子带起了100多家海产品经营户,年增加渔民人均收入500多元。
三是培养致富人才。“农民要致富,关键在支部”。为农村选配一批勤劳致富带头人,至关重要。去年以来,我们把精心选拔村党支部书记作为一项“富民工程”来抓,主要是从知识青年、致富能手、务工经商人员和复退军人中选拔能人任支部书记,少数没有合适人选的村,从镇直机关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培养出一批既会当干部、又会管经营的致富人才。同时,加强对支部书记的培养,增强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通过开展“科技入户”活动,培养和宣传农村致富带头人和示范户,基本达到了“一户一张明白纸(致富信息)、一家一个明白人(致富能手)”。截止目前,全镇各村均培养、扶持了一批种养加工服务等行业的致富人才,建立了科技服务大院和致富信息服务站。一些捕捞、养殖、盐业、营运、餐饮大户应运而生,直接带动了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常行安民之事,给群众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在一些地方干群关系紧张,农民群众上访增多,家族、宗教势力有所抬头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我们一些基层干部的作风不无关系。“农民安,天下稳”。我们只有以农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才能更好地代表农民利益,稳定农村工作。
(一)察民情,顺民心。顺民是最大的安民。欲顺民心,必察民情,这是安民之基础。为了强化镇村干部的责任意识,增强反映民情民意的敏锐性,我们建立了联络民情制度,主要包括民情联络点制度、干部参加群众议事制度、民情报告制度、民表失察追究制度等,较好地了解和掌握了社情民意。在充分体察民情的基础上,摸清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急需我们干什么,效果比较好。如去年我镇干部在驻村走访中,发现群众对街道建设、镇区规划、吃水难等有意见,我们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与林家央子、蔡一、牟家河坞、西利渔等村,共同投资建设了林家央子中心街道、牟家河坞至河北岭子乡间公路、引峡山灌渠水到西利渔村等,一下子解决了群众多年想解决的问题,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称赞和普遍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