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司的能源管理范文

公司的能源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司的能源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公司的能源管理范文

一、神华乌海能源公司的概况

神华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由原神华乌海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神华集团乌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海勃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神华蒙西煤化股份有限公司于2008年10月26日重组整合而成,隶属于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神华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乌海能源公司”),由原神华集团乌达矿业公司、海勃湾矿业公司、乌海煤焦化公司、蒙西煤化公司于2008年10月26日重组整合而成,隶属于神华集?F有限责任公司。乌海能源公司是一个集煤炭生产、洗选、焦化、煤化工及矸石发电为一体的多业并举、循环发展的综合性能源企业。公司设职能部室22个,生产、基建单位40个,员工24000余人,公司总部位于乌海市海勃湾区。

乌海能源公司辖矿井11座(其中生产矿井9座)、洗煤厂12座、焦化厂5座、电厂5座、煤焦油加工厂1座、甲醇厂2座、苯加氢厂1座。公司产品以主焦煤、1?M3焦煤、高热混和冶金焦、煤焦油、甲醇为主。

公司本着产业关联度强、生产集约度高的原则,以创建本质安全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和谐发展型“五型企业”,打造神华一流煤炭综合能源企业为目标,以“安全、稳定、发展”为主要任务,走产业循环经济发展之路,至“十二五”末,形成煤―电―化工和煤―焦―化工的产业链,打造产能稳定、绿色环保、具有较强竞争力、特色鲜明的大型综合能源企业。

神华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本着产业关联度强、生产集约度高的原则,以创建本质安全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和谐发展型“五型企业”,打造神华一流煤炭综合能源企业为目标,以“安全、稳定、发展”为主要任务,走产业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二、质量管理的概念

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QM)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围绕所开展的项目的质量进行的一系列的协调、指挥和控制等活动的统称。项目管理的过程主要包括:规划项目质量、确保实施质量、控制实施质量。项目管理的主体是项目的主办方,客体指的是项目,其管理的宗旨就是努力实现质量目标,是项目的相关方都满意。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而进行的所有管理性质的活动。

三、质量考核

质量考核通常被认为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生产单位完善产品的质量管理,规范产品质量管理流程,提升产品质量管理水平,统一产品质量管理标准,提高产品质量管控意识,和员工工作过程及其检测结果是否符合管理者期望的有效评估环节。

1.质量考核的目的

针对企业的销售目标,为用户提供合格的煤炭产品,提高用户的满意度,避免用户由于煤炭产品质量问题引起的降价或退货等商务纠纷,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和规范企业的内部管理,树立和塑造企业外部的形象,扩大和开拓企业市场占有率。

(2)按照科学化进行体系管理,真正达到标准化的要求,对生产单位工艺流程进行的监控,加强内部管控,减少管理失误,降低人为损耗,避免材料浪费,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的优质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梳理和完善企业内部制度,弥补管理上缺陷和遗漏,建立合理有效的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指导解决煤炭质量问题,提高煤炭的竞争力。

(4)对生产单位管理团队进行当月质量评价。

(5)对当月煤炭质量考核进行反馈,给煤炭质量工资提供依据。

2.质量考核的意义

在公司各部门领导的支持和带领下,激起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的动力,全面的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网络资源收集有关信息,为公司建立一套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这个体系的存在可以帮助发现企业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地进行分析和解决。有了健全的质量管理系统,有利于对公司产品进行全面、全方位的管理。

(1)增强企业质量管理意识。产品质量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应该加强宣传,还要对整个企业的员工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管理意识,让每个人都能了解到这个体系存在的意义和重要性;全面提高企业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尤其要加强对生产源头的质量管控意识,将企业存在的质量风险及时遏制在萌芽阶段。

(2)确定质量管理的目标。质量管理目标的确定首先需要确认质量管理责任制,将企业明确的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管理层次,清楚不同层次的责任和管理制度,选择合适的责任人并对员工设立适当的奖惩制度,将任务分派到不同的部门,每项工作落实到个人,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质量管理。企业的员工需要时刻谨记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自觉性和工作的积极性,争取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和更佳的产品。

(3)成立质量管理小组。质量小组的作用就在于及时对公司生产的产品进行质量分析,如果存在问题可以及时解决,还可以加强相关部门之间交流和讨论,尽量减少质量风险,加强对各生产环节的现场监控,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及时有效措施,保证煤炭产品的质量。

(4)加强对质量管理的评价。公司要全面加强质量管理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质量管理部门要及时、准确地对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的产品做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做出评价,提出公司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反馈给相关单位,相关单位及时进行整改,确保煤炭产品的质量达标。

(5)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企业质量管理需要各方面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从各个环节严格管控,将可能存在的质量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由质量问题引发的损失,因此提高产品质量,使企业获得长远发展。

四、影响煤炭质量的主要因素

影响煤炭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管理意识、质检员素质、检测设备和生产过程的管控。

1.管理意识

目前,通过煤炭企业与钢铁企业的对比发现,在煤炭企业中员工的质量意识不够强,他们选择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产量上,从而忽视了质量的重要性。质量关注度的缺失会对产品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对于顾客来说一件产品的质量是相当重要的。在原煤采掘、洗选、焦化各生产环节都是重产量、轻质量,总认为产量多,能多分摊固定资产折旧和相关费用,造成采掘出来的原煤含矸率高,洗选精煤回收率低,焦化产品成焦比高,导致煤炭产成品附加值不高。提供的精煤、混煤和焦化产品逐渐难以满足下游用户的需求,导致销售不畅。煤炭产品的质量控制,应该更重视事前管控,具备超前的管控意识,将质量问题解决在生产过程前,而不是事后管理。在实际的煤炭质量管理中,煤炭企业根据生产需要,监控的煤炭产品质量,仅仅局限于在生产环节质量检测,并没有全程的动态质量控制意识,使得监控缺乏相应的防范功能,不能有效避免质量问题,只能质量问题出现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不合格的煤炭产品采取补救措施仅限于降价销售,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质检员素质

由于煤炭企业的质量管理开始较晚,煤炭质量管理机构属于生产技术部门的一个小科室,人员素质普遍偏低,造成煤炭质量管理缺乏有效的管控。

采样员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在煤炭采样过程中,所采样品没有很好的代表性,不能充分反应出煤炭的实际质量,还存在采样过程中采样的子样个数少于规定的最少子样数、采样点布置不均匀、子样量少于规定的最少子样量等诸多原因,都会造成较大的系统误差,降低对于煤炭采样的精确度,影响煤炭产品质量监测的真实性。

制样员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在煤炭产品制样环节,对于样品处置不??、未按要求筛分、烘温温度过高、各粒级的样量留存不足,都会改变制样的精确度,最终会直接影响煤质的监测结果。

化验员方面的问题主要是:样品搅拌不匀、压样力度不够、设备校验不准、设备操作不当,操作过程中未完全按照设备的操作规范、工作流程、检测步骤进行,还有部分化验员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不高,职业素养不佳,使用方法不对等等。

3.检测设备

煤炭采样过程、制样环节目前仍没有达到全机械、自动化水平,大多数仍然靠人工采制样;煤炭化验过程、质量检测设备落后,自动化程度低,未能满足检测项目,检测数据传递过程,网络信息技术化薄弱,信息不能及时反馈,使生产人员未能及时发现产品质量波动,并迅速加以调整,导致了管理工作的被动性和滞后性。企业质量管理所采用的,仅限于一般的监测、监视,管理信息系统的很多功能严重缺失,如质量管理的现场指导、质量管理的风险防范、质量管理的反馈等,导致管理系统功能粗放,制约了煤炭质量管理工作的全面展开。

4.生产过程的管控

在煤炭企业的质量管理中,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控制是为了确保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对直接或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过程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生产过程的分析,诊断和监控。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质量管理的指导严重脱节,只关注对项目的检测,而不能紧密联系生产环节,不能将质量管理延伸到事前工作。目前井下毛煤生产检测样周期为5天一次,洗煤为1小时一次,焦化产品为8小时一次,质量管理出具煤炭质量检测报告单,对煤炭产品过程不做指导性工作,致使质量管理工作未能真正延伸到源头,而偏重于对检测结果的管理,只有将检验结果与生产过程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煤炭质量的管理工作,才能够真正反映出质量管理的水平。

五、提升质量管理的措施

1.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在煤炭产品进行采样、制样、化验的工作流程中必须要严格遵循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并且安排业务培训合格者从事检测工作,对采样、制样过程实行“专人专项”的负责制度;对化验过程实行“平行试样”的负责制度;对检测的原始数据进行详细完整的记录,并整理分析。用标准的数据加强煤炭质量采制化管理,提高煤炭产品质量的精确度。

2.制定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一个企业整体素质的展示,也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当下用户对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公司要想可持续发展,生产必须以质量为核心,生产出优质的产品,让公司领导放心,让使用单位满意。在采制化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成立管理体系小组,定期对商品煤质量进行采制、抽样、化验和对比分析,制定一套奖惩措施,对员工采样方法、采取的子样数目、称量方法、违章操作等进行考核。

3.定期对质检员进行业务培训

定期对采、制、化质检员进行培训,让员工充分理解质量管理的意义及方法措施。加强采样、制样、化验方面的培训,让采制化人员学习相应的采、制、化国家标准,通过培训不断提高采制化人员的业务能力,开展各种技能竞赛活动,提升煤炭产品的质量检测水平,并增加员工之间的交流,减少在工作中由于检测手法不统一带来负面的影响。

4.使用当代新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

为了确保采制化的质量和效率,应吸收专业的人才,引进先进的设备对其进行操作。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仪器,做好检测设备的更新换代工作,尽可能实现采制化设备的自动化,有效地排除人为因素,保证煤炭质量的检测工作。同时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提高煤炭产品质量检测的权威性,提升企业的信誉度。

5.加强对采、制、化工作的监督

为确保公司经济利益、保证煤炭采、制、化的公平,要对企业的采制化工作人员过程进行监督,对人员的工作态度及工作内容共同进行监督从意念和行动上对人员进行提升,并在出现问题及弊端时及时进行统计并做好上报工作,避免下次出现类此状况,使采制化工作更好地完成。

6.煤炭质量管理从源头抓起、技术指导、规范管控

提高全员业务素质,强化质量意识。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我们要在质量宣传月活动中,充分利用网络广播、新闻报纸、QQ群、微信群等平台,广泛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引导职工重视煤炭质量工作,并加强对员工业务培训,尊重科学、注重标准,全面提高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只有高素质的员工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质量管理部门要加大对现场的跟踪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现场及时下发整改通知单,并严格按照煤质管理考核制度进行处罚,真正将质量管理工作追溯到流程的源头。

7.成立质量管理机构、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各项质量管理制度,要明确各岗位的责任;要明确每一位员工岗位职责,质量管理机构要定期召开煤炭产品质量分析例会,根据各单位煤炭产品的质量完成情况做出分析,公司要定期组织煤炭产品质量考核,对煤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奖罚,从而促进煤质监督、检查、考核管理工作。

8.注重生产全过程的煤炭质量

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应从影响煤质因素的各环节入手,原煤采掘要控制割顶、割底和夹矸;洗煤过程要控制中损、矸损和水分;焦化工艺要控制好配煤比、成焦比和回收率。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煤质管理人员要深入现场,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测。

第2篇:公司的能源管理范文

关键词:跨国公司;国际市场;资源;能力;竞争优势;战略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1009002

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各跨国公司也越来越重视其全球战略,并视其为兴衰的关键。全球化的跨国公司为了寻求新的市场和资源,一直向海外扩张,而且愈加依赖于国际市场。跨国公司通过规模生产提高效率,并从具有相对较低成本的生产要素中寻求比较优势,进而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国际市场上,跨国公司往往强调低成本和更高的盈利能力,其研发、生产、营销等活动一般分别集中于各自有利的区位,甚至其核心能力都分散在不同区位。

根据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跨国公司通过对资源配置与经营范围的决策,在国际市场上所形成的比其他竞争对手有利的竞争地位就是其竞争优势,形成并保持竞争优势是跨国公司战略的核心。因此,从如何形成并保持竞争优势的角度来看,跨国公司的战略管理模式可分为基于资源的模式和基于能力的模式。各个公司的特殊资源和能力是不同的,因而在公司试图开拓自身以寻求经济上的收益时,也能够生成众多不同的战略。跨国公司可以采用基于资源的与基于能力的战略管理模式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中获取竞争优势。

2 基于资源的战略管理模式

基于资源的观点认为,公司内部环境同外部环境相比,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对企业创造市场优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核心能力的形成需要企业不断地积累战略制定所需的各种资源,需要企业不断学习、超越和创新。企业内部所拥有的资源是决定一个企业能否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决定了一个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企业可以通过资源关联性增长,实现企业市场的扩展,最优的企业成长战略就是实现开发己有资源潜力与发展新资源间的平衡。企业不仅仅是一个管理单元,同时还是生产性资源的集合。企业是以资源为基础的组合体,不同的企业资源具有不同的用途,企业异质性来自于企业内部资源的异质性,强调资源异质性对其绩效的影响作用,形成了企业资源论的基本内涵。

基于资源的战略管理模式在跨国公司的战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跨国公司在全球利用区位优势、当地物产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的例子比比皆是。但是,真正能给企业带来核心竞争力的往往是人才。随着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的日趋成熟,跨国公司往往倾向于采取在子公司建立专门的R&D机构,实现R&D本土化,这一般都离不开对当地人才的引进。像这样以当地人才为依托,才能更好的提升跨国公司的竞争力。IBM、微软、Intel等巨头就纷纷在全球设立了研发机构,这就是一种基于资源的战略模式,其优势如下:第一,设在世界各地的研发机构可以作为跨国公司获取技术信息和全球研发网络的桥梁,实现全球信息资源共享。世界各地的研发机构不但能更好地了解当地市场的技术动态,而且还能更加了解全球竞争对手的技术动态。此外,分布在全球的研发机构还能共享科研资源,推广科研成果。第二,各研发机构能在世界各地网罗人才,满足整个企业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只有掌握并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企业才能具备真正的竞争优势。第三,各研发机构很好地利用了全球化的分工体系,将研发放在了知识密集型地区,使产品能更好地适应并占领当地市场。跨国公司采用基于资源的战略管理模式通常利用东道国当地的原料、劳动力、智力资源等来降低成本,从而在当地乃至全球取得竞争优势。

3 基于能力的战略管理模式

基于能力的观点认为组织是一个知识系统,在组织中通过学习创造新的知识并把创造的新知识传递到组织层面制度化能够更好地提升企业动态能力。公司能力是公司所积累的存在于公司成员或职能机构中完成某项工作的可能性,是一种主观的行为能力。公司之间的竞争本质在于公司能力的竞争,因而考察公司的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不能仅从公司外部的产业环境入手,而应该关注公司的内部,公司竞争优势来源于公司的能力(特别是公司的核心能力)。公司的竞争战略应围绕着公司能力来制定和实施,竞争战略一旦偏离公司的核心能力,公司将无法获得竞争优势。公司竞争战略必须具备相当的能力保证,充分有效地利用和增强公司的现有能力,并有目标地开发和培育有市场潜力的新能力。因此,公司的能力决定了公司对竞争战略的选择形式,公司运用竞争战略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公司现有的资源与能力并推动公司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进而在产业中形成竞争优势。对于成功的跨国公司来说,跨国子公司以低成本管理广阔网络的能力似乎是最关键的,也是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Kogut & Zander,1993)。

基于能力的跨国战略管理模式的构建对于公司是否能够在持续的基础上保持资产和能力的优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芬兰的诺基亚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移动通信产品制造商,在移动电话产品市场上,它是世界头号巨头。最初的诺基亚公司是由一位芬兰工程师于1865年的创立的,当时主要从事纸浆的生产及造纸业务。1967年,诺基亚公司与芬兰橡胶厂以及芬兰电缆厂进行了合并,从而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诺基亚公司。如今,诺基亚公司开始专注于移动通信相关产品的研发与制造,截至2006年底,公司在全球9个国家拥有16家工厂,并在11个国家设立了研发中心,雇员人数达到了约51000人。诺基亚之所以能够在芬兰这样一个小国家从造纸厂发展成为今天的世界顶级跨国公司就是因为其对核心能力及国际市场的高度重视。诺基亚首席执行官奥利拉曾说过,我们不可能在许多领域都做到世界一流,所以必须要在各种业务中做出一个选择,在移动通讯方面,我们有这样的能力,而在其他领域许多公司可能比我们更成功,所以我们在移动通讯领域是最棒的。就这样,诺基亚在明确了其核心能力以后就集中90%的力量大力发展移动通讯业务,甚至不惜砍掉庞大的电视生产业务,足以显示发展核心能力对其未来取得成就的重要性。但是仅仅靠芬兰这样一个北欧小国的市场需求很难使诺基亚发展成一个强大的公司,于是诺基亚面向国际市场需求在全球设立研发机构,并以其优良的品质和不断地推陈出新,最终战胜了强大的竞争对手,取得了手机市场世界第一的宝座。诺基亚正是凭借其对核心能力的专注以及广阔的全球视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4 国际市场中资源与能力的协调运用

从战略角度来看,跨国公司进入国际市场是建立在对资源的有效利用与核心能力的构建的基础上的。由于跨国经营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因而跨国公司需要发展公司的管理结构以降低资源控制的成本。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外国直接投资来降低不确定性,但公司在未来战略的实施方面增加了资产成本与机会成本并降低了灵活性。进入国际市场的战略是以本土市场经验为基础的,当跨国公司获得国际经验时,就能从与更大环境的接触中获得资源并发展能力。然而资源与能力只有在战略实施产生收益时才能被认为是竞争优势的来源。因此,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中的资源与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之前战略所带来的影响,也就是说,一个成功的跨国公司往往先以在本国市场上的成功为基础。但是,不同市场的特质与环境是不同的,这也是中国很多企业至今未真正走向世界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不是所有资源与能力都适合跨国公司,尤其是在新环境中,有些资源与能力根本就不适用。比如东道国政府要求实施许可或合作经营等方式就限制了公司运用内部组织资源的资源与能力,在发达国家发展的技术很可能在发展中国家不适用。只有当资源和能力同市场的特质与环境相兼容时才有可能产生核心竞争力,并带来经济利润。

宝洁公司就是在国际市场中成功利用资源与能力的典范之一,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其利用全球人才针对全球各地市场的不同需求不断创新改良产品,也就是利用全球资源提高公司创新能力并最终提升核心竞争力。宝洁分布于全球的18个研发中心共聚集了超过8300名研究人员,他们来自600多所不同的大学及研究机构。他们通过这个庞大的科研网络分享最新的技术和成功的经验,不断创新,开发优质产品。宝洁每年用于技术研发的投资超过17亿美元,每年申请近20000项专利,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具创新能力的公司之一。此外,宝洁还在国际市场上大力建立和发展合作伙伴关系,以充分利用各方的资源与能力。在同供应商的合作中,宝洁公司通过吸收原材料供应商的知识和创造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5 结论

基于资源与能力的战略管理模式在跨国公司的发展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离不开对资源与能力的协调运用。甚至可以说,全球化的跨国公司是市场不能满足其发展目标时,将资源和能力,尤其是无形资产的资源与能力,跨国进行传送的机制。跨国公司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开拓出一片新的市场空间,就要从资源与能力的角度来分析并实施其战略。综上所述,在国际市场中合理的利用各种资源与能力才是跨国公司取得核心竞争力从而获得利润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第3篇:公司的能源管理范文

关键词:知识经济;能源公司;会计;财务管理

0引言

知识经济管理模式是在科学网络技术的发展下产生的,这种全新的可以应用在能源公司会计和财务管理工作的模式,有其独到的优点和特色。该模式的起点在于高科技的知识以及相应的网络技术,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该模式也能适应国家目前相当关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使得该模式的发展有了更强的生命力和社会动力。由于我国经济企业受传统管理模式影响较大,一些教科书上还是这些陈旧的管理模式理论知识,这对于在能源公司提高会计和财务管理工作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阻力,目前我们需要积极的实施这种管理模式,去从实践中结合理论知识开发出一套适用于能源公司的会计财务管理方案。

1知识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所谓知识经济,主要是建立在信息和知识基础之上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其以高科技知识技术为依托,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1]。传统的工业经济发展是建立在消耗大量自然资源以及矿藏原料的基础之上的,这种经济发展模式过于粗放。而知识经济发展模式的出现,使传统的资源依赖型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向知识依赖型经济发展模式方向转变。其主要原因是,知识经济发展模式,注重各种高科技技术的应用,而且与之前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相比,更加注重生产过程中的节能环保,所以,按照知识经济发展模式,能够帮助能源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对于延长能源公司的发展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当然,这种知识经济型发展模式,最开始都是出现在一些发达国家,因为这些国家的科技比较先进,方便各种信息的交流与传递,而且,想要维持知识经济发展模式的正常运行,还必须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与决策服务。随着发展中国家科技的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型发展模式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从而也就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摆脱以往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开启了知识经济型发展模式的新时代。

2知识经济下能源公司的会计和财务管理现状

在以往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企业的经济发展一直备受关注。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能源短缺以及由于能源短缺造成的各种问题越来越凸显,例如环境污染问题,究其主要原因,还是能源匮乏造成的,因此我国对于能源短缺问题越来越重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也给社会带来了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这些新知识、新技术,也为知识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最终形成了现代的知识经济型发展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能源公司开始为自己的未来打算,提高了对企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力度,尤其是加强了企业会计与财务部门的管理与调整。受知识经济影响,企业之间的竞争,开始逐渐演变成知识与技术的竞争,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具备足够且先进的知识和经济,同样,对于能源企业来说,决定其竞争资本的已不再是石油煤炭等物质资源,而应该是知识与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知识与技术被广泛认为是“无形资产”,也就是说,能源企业争夺无形资产的关键已经变成了企业能否顺利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过去,能源企业的所有会计核算都以石油和煤炭为基础,并对其进行评估,最后得出这些资源的利用价值。而现代知识经济的发展模式要求能源企业将会计核算基础转变到开采与利用技术等无形资产上来,从而计算出能源企业能够从这些无形资产中获取的经济效益,这是能源企业向知识经济型发展模式转变的必要之举。然而能源企业现行的会计核算方式过于落后,不能全面评估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也就不能计算出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当然也就阻碍了能源企业向知识经济型发展模式转变[3]。此外,知识经济型发展模式要求能源企业在核算无形资产的时候,放弃以往以生产成本为基础的会计核算方式,将会计核算的基础变为重置成本,因为在知识经济的影响下,以生产成本作为会计核算基础的方式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

3知识经济下能源公司加强会计和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对策

3.1树立起风险和信息理财观念

在传统的能源公司的会计以及财务管理工作中,其计算主体是物资和货币,主要对能源公司的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等方面的会计信息进行处理。在知识经济的推动下,行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市场中涌现出一大批新的交易模式,因此,在会计和财务管理中存在较大的风险,能源公司的会计与财务管理人员,要树立起良好的风险观念。这是知识经济发展背景下,衍生出来的能源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3.2树立竞争与合作相统一的理财观念

在市场日益激烈的今天,能源企业想要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就应该注重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以便发现更多具有较高知识价值与科学价值的项目。这样一来,就需要能源企业的会计与财务管理部门,在日常的工作中更加注意完善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当然,与其他企业建立良好的财务关系也是会计与财务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这样就能够大大降低企业财务纠纷的发生率,为此,能源企业会计与财务管理部门就需要树立竞争与合作相统一的理财观念,减少企业的财务经济损失,维护企业的社会形象[4]。

3.3建立人本化与知识化的管理理念

在能源公司中建立起将债、权、利三者有机结合的财务管理运行模式,并根据能源公司的发展实际,建立起与之相符的奖惩制度,对会计和财务管理部门在工作中表现良好的员工及时进行奖励,对于给公司的会计与财务管理,乃至公司发展带来损失的员工,要进行严肃处理,视情节严重程度,可以处以罚款与辞退等不同的处置方式。

4知识经济模式下能源公司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发展前景

从目前知识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其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这种发展趋势无法避免,想要在这种发趋势下赢得持续发展的机会,能源企业就必须建立以知识资本为中心的知识会计,从而实现企业的知识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目标。传统的会计理论以物资和货币的所有者为服务对象,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管理和决策,从而保证出资者收益的最大化和债权人风险的最小化。强调物资和货币的所有者、债权人的核心地位,而对人力资源的经济价值的认识、投入仅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的一项费用或作为一项无形资产简单的予以列示。在知识经济时代,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将变为人的智慧以及人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企业的会计和财务管理工作以知识智力为中心,向着全面化与多样化方向发展,反映和描述在知识经济下的企业的生产关系和全貌,进一步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及满足社会需求。

5结束语

知识管理终究会淘汰传统的管理模式,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并且在逐步取代我们传统的经济模式。能源经济本身就是一个新型的行业,而知识管理能够适应当前行业发展,并能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经验积累。当然这虽然有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也需要我们的能源公司能够迅速转型,强化会计和财务管理工作的标准执行,这样在强化工作流程的同时也提高了员工的执行力,为企业提高了社会竞力。我们将知识管理应用于会计和财务管理工作,对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有很好的效果,更能促进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汉江.浅析知识经济下能源公司的会计与财务管理[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5(19):95-96.

[2]冯艳.知识经济下能源公司的会计和财务管理探讨[J].管理观察,2016(01):170-171.

第4篇:公司的能源管理范文

关键词 三本工科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 影响因素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随着国内三本院校的迅速发展,三本学生的学习成效问题逐渐成为关注问题.若能提早探明该群体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以及其本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水平,势必能为实施因材施教提供些许数据支持。因此,笔者认为,关于如何提高三本院校这一层次的工科学生群体的自主学习能力显的尤为重要。

1 自主学习的内涵

余文森等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其实质是独立学习,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们的分水岭是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确立与否。

程晓堂认为自主学习有以下三方面的含义:一是自主学习是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二是自主学习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使用学习材料的控制权;三是自主学习是一种模式,即学习者在总体教育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订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庞伟国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监视、调控由目标和情境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

综合以上看法以及在学校实践中的观察与感悟,笔者认为,大学生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大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基础和特点,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场所以及所需要的学习材料等,调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以实现自觉主动学习的学习理论和学习模式。

2 新形势下三本院校工科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主观影响因素

2.1.1自我效能感方面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学习者对自己是否能成功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臆断,它的强弱影响着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自我效能感能够影响学习者的任务选择、努力程度以及坚持性。自我效能感高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面对困难时,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克服。反之,自我效能感低的大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担心失败,每当学习遇到困难时,坚持性较弱,不加努力就放弃了。这就使其自我效能感愈加低下,从而阻碍了其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学习倦怠与自我效能感间的关系密切相关,具体表现为: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倦怠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因为长期的学业压力和负荷而产生精力耗损,对学校学业及活动的热忱逐渐消失、对同学态度冷漠和疏离的行为及成绩未如预期而对学校学业持负面态度的一种现象,此类现象在三本工科学生群体中也很是常见,刚刚摆脱了高考的重负,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意识减弱,有的甚至不学习,完全放任自我。较其它学科而言,工科课程的学习在任何时候都不是那么的轻松自在,而由于所授课程的单调乏味性及枯燥难懂,导致学生渐渐对所学习的内容失去兴趣,从而出现学习倦怠,进而其自我效能感也随之下降。

2.1.2 学习策略方面

有研究者曾经说过,成功的学习者学会了怎样学习,他们掌握了学习策略,这种策略使他们采纳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能够自信地、正确地、灵活和独立地学习所学内容,所以他们具有学习自主性。研究结果表明,善于运用恰当的学习策略的大学生其自主学习能力高,而那些不能正确运用学习策略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低,而大学生具有主动学习的动机是正确运用学习策略的前提。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来讲,一味的研究书本是没有用的,要结合实际来理解掌握知识,使实践融入理论,要善于运用恰当的学习策略。

2.2 客观影响因素

2.2.1 教师在学生主体中的作用方面

教师的思想和行为是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能否得以形成的外在重要条件。其中教师的教育观念在这当中尤为重要,如果教师的观念陈旧,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教学是“填鸭式的满堂灌”,其结果势必不利于其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及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的培养,从而阻碍着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2.2.2 学校环境方面

学校环境是自主学习者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学习者为了能够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他们会充分其中的有利因素。因此,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辅助资源也是自主学习能否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由于三本院校也是近些年才发展起来,其文化功底自无法和百年老校相媲美,但是学校应该加强在这方面的管理与建设。如果这些新兴院校没有一个自主学习的氛围,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设备又不多,那么自主学习在硬件上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如果图书馆的图书室提供的书籍比较少,很多专业书籍都找不到;阅览室的杂志也相对缺少;电子阅览室不仅网速慢,开放的时间也短,学校没有一个自主学习的系统,没有对学生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安排课程的时候也没有充分考虑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那么自主学习也在软件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2.2.3 课程设置方面

作为三本工科院校,其课程体系本身就是理论性强且需要很强的实践操作,但是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忽略了实践环节,而是长篇的理论。这势必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出现学习倦怠,从而自我效能感降低,那么自主学习在此环节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3提高三本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关于大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笔者提出相关的一些建议来三本工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3.1 学生主体方面

(1)作为大学生,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明确自身需要,尤其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其次要认清自己,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为自己的人生做一次规划。

(2)进一步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的弄懂自己的专业是怎样一个专业以及该专业未来所能涉及的领域。

(3)合理的安排时间和利用好身边的资源。学生需要学会安排好自己的时间,除了正常听讲课堂知识以外还要多参加实习,把学习的课堂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活学活用;多利用学校的馆藏资源,充实自己的头脑,拓宽自己的思路。

3.2 学校方面

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地建设图书馆,增加专业技术性书籍的藏书量,增强图书馆查询设备配置。力求建立一个系统、完善全面的图书馆。延长电子阅览室的开放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查询资料。学校也可以设立相应的自主学习室,专门为学生提供交流、讨论的场所,形成一种自主学习氛围。

3.3 教师方面

在促进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教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应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多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要注意多引导。针对三本院校学生,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不能过多渗透理论性知识,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多参加实习,结合实际生产情况,把理论知识和某一个具体的设备和生产结合在一起,这样学生在理解生产或设备情况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

作为针对三本工科院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学生个体的事情,同样的,学校教师和社会都担负着重大的责任,要化传统的单一的理论教学为以引导性的学生为主体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教学;加大力度建设图书馆的硬件和软件设备;营造积极向上的、求新立异的学风和校风。因此,要真正提高三本工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学校、教师及学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严佳,杨保华.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习自主性的实证性动态研究――以三本院校英语专业大一学生为例[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

[2] 余文森.略谈主体性与自主学习[J].教育探索,2001(12).

[3] 余文森,王永,张文质.让学生发挥自学潜能, 让课堂焕发生命力[J].教育研究,1999(3).

[4] 程晓堂.论自主学习[J].学科教育,1999(9).

[5] 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0).

[6] 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 马勇.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习自我效能感关系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0(01).

[8] 赵洪珊.大学生主动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研究[J].纺织教育,2009(24).

[9] 任春华,桑青松.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及其培养途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19).

第5篇:公司的能源管理范文

1998年5月25日上午,江苏省兴化市公安局警察王某与辅警仇某赴浙江省德清市武康镇,将涉嫌犯抢劫罪已经批准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吴加洪抓获。押解吴加洪回兴化途中,中午为吴加洪打开戒具(手铐)让其吃饭,此后未再给吴加洪带上戒具。下午4时左右,在镇江至扬州汽渡船上,吴加洪为脱逃乘隙跳江,至今生死未卜。

事发后,吴加洪之父吴广德认为,其子吴加洪在被押解过程中跳江,且吴加洪跳江后押解人员未采取任何措施,目击证人反映吴加洪沉入江底再未看到浮出江面,至今杳无音信,必已死亡,故要求兴化市公安局赔偿。兴化市公安局认为,吴加洪为脱逃乘隙跳江,不能证实其业已死亡,公安机关仍在追捕,故拒绝赔偿。

事发四年之后,吴加洪之父吴广德以利害关系人的身份,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吴加洪死亡。

「判决结果

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吴加洪下落不明已满四年,其家人一直打听寻找,并于2002年7月10日发出寻找公告,仍无音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七条、第一百六十八条之规定,于2003年7月18日作出判决:宣告吴加洪死亡。

「学理评析

本案争议的焦点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逃匿后,下落不明满四年,公安机关仍在追捕,法院能否根据利害关系人的申请宣告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死亡。

一、设置宣告死亡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结束民事法律关系不确定状态

宣告死亡,是指经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宣告下落不明一定期限的公民死亡以结束民事法律关系的一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二十三条规定:“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死亡:(一)下落不明满4年的;(二)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2年的。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时间从战争结束之日起计算。”根据这一规定,宣告公民死亡,应当具备以下条件:第一、被宣告死亡的公民须下落不明;第二、下落不明的事实状态已满法定期间;第三、须经利害关系人申请。除此之外,法律并无其他限制性规定。

从立法宗旨看,宣告失踪制度和宣告死亡制度解决的均是一个公民参与的民事法律关系因其长期下落不明造成的不确定状态问题。但是,宣告失踪制度侧重于保护失踪人的利益,而宣告死亡制度侧重于保护利害关系人的利益。有鉴于此,既然法律没有其他限制性规定,任何公民包括逃匿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只要下落不明的事实状态已满法定期间,就符合被申请宣告死亡的实质要件,其利害关系人提出宣告死亡的申请,人民法院就应当依法受理和判决。否则,如果根据“先刑后民”的司法惯例,对利害关系人提出宣告逃匿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死亡的申请不予立案受理,或者立案受理后中止审理,那么,经过10年、20年、30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仍没有归案,则会使相关民事法律关系长期处于不确定状态,且明显的不利于保护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

二、宣告逃匿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死亡并不妨碍追究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不再追究刑事责任。那么,宣告逃匿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死亡,是否会妨碍追究其刑事责任呢?笔者认为,刑事诉讼法关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表述,仅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生理死亡,而不应包括推定的死亡即宣告死亡。因为,民法上的宣告死亡并非确然地证明自然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其仅是由人民法院根据公民下落不明达到一定期限的事实而认定其死亡的一种法律推定,也就是说,宣告死亡并非公民死亡的确切事实。

第6篇:公司的能源管理范文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100044

摘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应运而生,通过市场的手段促进了节能,这就是合同能源管理,这种方式是指节能服务公司与节能改造医院签订能源管理合同,从而提供有效的服务,分享节能改造利益回收的一种商业模式,本文将就能源合同管理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进行相关探析。

关键词 合同;能源管理;建筑节能

0 引言

在建筑节能的统计和研究中可以得出的是楼宇占据了大量的能源,几乎占到全球能源的百分之四十,并且二氧化碳排放量很高,直接影响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在建筑节能方面来说目前我们重视程度不够,数据表明在我国约430 亿平方米的建筑中,仅有4%的建筑采用了先进的能源效率改进措施。

在市场化的减排机制中建筑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但是由于建筑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并不完善,所以应用范围较为拘束,不能有效地应用到建筑行业当中。

1 合同能源管理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现状

1.1 确定合同能源服务公司是否应履行招投标程序目前来说我们的招投标程序主要面对的是政府投资为主的公用建筑,对于这种建筑形式来说要采取公开的招投标方式进行公司的选择,避免在招投标程序确定之后有些公司由于利益相关放弃了改造项目,造成经济的损失。

1.2 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方案是否履行设计管理程序问题在设计管理程序问题上由于很多管理工资没有相关设计资质,不能出具相关设计文件资格证明,这就造成了有些公司为了获得项目采取挂靠的形式,从而造成了质量得不到保证,这就需要对这些公司选择科学的管理方式,避免对资质的硬性要求造成问题。

1.3 节能改造工程监理机制问题对于建立机制的问题如果严格按照相关规范,例如《工程建设监理规定》、《建设工程监理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等的要求,需要对改造项目直接纳入监理工作,这种情况造成了合同能源管理的复杂性,增大了合同能源管理的难度,这就需要对监理机制进行科学的选用,从而实现合同能源管理的有效性。

1.4 改造后工程验收问题工程验收时工程最后的质量保障,采用了合同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造之后的项目如何进行验收,验收标准和形式如何采用,这些问题目前来说还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这就造成了验收过程中无据可依,对于节能效果的检测评估目前采用只要达到预期效果即为合格,但是在各项管理和验收政策中需要不断的完善,从而保证在相关验收工作中保证工程质量。

2 完善管理措施

2.1 政策支持政策是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最有效也必须的支持,首先来说建筑节能建造的合同能源管理目前仍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合同能源服务公司规模较小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体系,主要是一些中小企业,从技术方面、资金方面和服务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这就需要相关的政策进行扶持,不断的提高合同能源管理的应用和应用效果,具体来说就需要在已经明确的政策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建筑节能问题对建筑节能改造能源服务产业进行细化,从而对建筑节能工作不断的推进,需要做的包括,对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的政策,这一政策的有效实施能够降低合同能源服务公司的项目风险,保障企业的初期发展条件,不仅如此,对于建筑节能改造合同能源管理的贷款方式也要给予一定的优惠,从而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降低融资的门槛要求,对融资渠道不断的扩大和畅通,最重要的一项包括对该项目加大宣传和强制推广力度。对于节能效果以及节能意识的了解和提高需要宣传才能扩大范围,加大对用能单位的宣传,提高其对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认知和认可度,同时对公共机构、国有投资或国有投资为主的高耗能建筑应强制要求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节能改造,从而为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应用释放更大的市场空间。

2.2 加强改造项目的质量安全管理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不断实施过程中,对于建设程序进行了简化,促进了改造项目的快速有效进行,但是这种简化工作不能对合同能源项目的改造质量要求降低,必须依旧保证质量要求,首先是对合同能源服务公司的安全主体责任进行明确,其次是对相关改造产品以及材料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对于技术指标和使用年限要严格控制,另外对于质量后期的保修制度也要有效的确立,避免合同能源公司出现利益问题。

2.3 简化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工作要求对于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公司在投入和应用当中的风险来说,对相关单位来说没有承担风险和支付费用,这就造成了合同能源管理应用中的成本较高,对于合同能源服务公司来说就容易不能严格履行建设程序,从而造成经营风险问题,这时就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第一是采用竞标的方式进行合同能源公司的选择,第二是对一些以建筑改造为主的产品技能型合同能源服务公司来说对公司的审核要以技术为主,避免对设计施工进行无用的审核,最后是对工程竣工之后的验收程序进行有效的简化。

2.4 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对于建筑节能的合同能源管理要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合同的完善,从合同双方的角度出发,从而对合同内容进行修正和指导,对于建筑节能项目特点进行节能量的核定,具体的核定方式要根据具体的建筑要求进行选择,对已经经过改造的建筑进行总结和分析,结合建筑应用的具体现状综合考虑各个方面包括气候行为方面因素,对核定方法进行确定,保证核定方法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在现有的单位基础上对第三方的节能核定机构加快培养的力度,对于机构的工作范围以及程序进行有效的控制,对改造措施以及改造技术进行不断的细化,明确节能方式和节能效果,从而在选择的时候能够更有针对性,能够更便于核定和应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合同能源管理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各个方面还不够成熟,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总结经验,吸收国内外先进管理理念,从而提高合同能源管理的效果,促进建筑节能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元圆,陈展.合同能源管理对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的应用和意义[J].环境保护,2009(4):53-56.

[2]沈量生.合同能源管理与建筑节能[J].工程与建设,2010,24(5):646-648,676.

第7篇:公司的能源管理范文

发达国家通过政府、节能服务产业协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较好地解决了合同能源管理的融资难题,其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和参考。(一)美国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率先兴起的ESCO,融资难是阻碍其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由于前期ESCO自身资产过少、缺乏资产担保,而市场缺少EPC的专业知识与经验,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定量核定EPC的风险大小,全美ESCO产业在初期发展举步维艰。为使本国工业尽早摆脱萧条,美国联邦政府在克服ESCO融资难的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1983年,美国成立了美国国际节能服务产业协会,对口帮助ESCO发展;1985年联邦政府通过了一项高达25亿美元的财政预算,以支持政府机构的节能项目,这成为了全美节能服务产业的先驱,为市场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1992年,由于财政资金吃紧,联邦政府通过了Epact议案,将ESCO纳入政府节能项目,既不增加财政负担又取得了节能的效果;1995年联邦政府起草了“联邦政府能源管理计划”,以协助ESCO在政府机构的节能项目,同期编制了“联邦政府能源项目的方法和验证指南”,为金融机构消除了无法从技术层面上量化EPC风险的难题。政府在EPC市场成功试水后,美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始尝试向ESCO发放贷款。而ESCO凭借极低的违约风险和比其他行业更高的收益率使其获得了与其他传统行业一样的贷款待遇,同时银行间的相互竞争,进一步降低了ESCO获取贷款的成本。在19世纪90年代和2004年之后的时间里,美国EPC产业的收入以高于22%的年增长率高速发展。(二)加拿大加拿大的EPC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不同于美国EPC产业公司绝大多数是私人ESCO,加拿大则是由政府兴办。1987年,加拿大成立了加拿大节能服务产业协会(TheCanadianAssociationofEnergyService,简称CAESCO),在政府和CAESCO的强力帮助下,加拿大ESCO发展迅速,本是主要难题的融资问题,也因政府对项目的资金支持和政府税收优惠而被轻松解决。(三)欧盟欧盟国家的EPC产业主要是由电力体制的改革和天然气市场的自由化以及应对气候变化而驱动的。前期欧盟的ESCO基本上都是由大公司设立或者大公司的子公司设立,且其融资方式基本都是ESCO内部自主融资,极少采用第三方融资。欧盟EPC产业的代表国家是法国、西班牙和德国。法国是欧盟国家内第一个出现采用TPF为融资方式的ESCO的国家(1983年),同期欧盟其他国家ESCO普遍倾向于仅提供专业技术和效益担保而不负责融资,法国ESCO采取的TPF方式受到了客户极大的青睐,并带动了欧盟其他国家EPC产业的发展。法国ESCO的发展在融资方面未受到太多阻碍,其主要归功于欧盟委员会和法国政府的大力支持。西班牙EPC产业发展的动力来源于急缺的电力。初期,政府为鼓励ESCO的发展,颁布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带领ESCO进入热电联产和风力发电行业,并为ESCO的融资提供信誉担保;直至热点联产和风力发电市场都被私人ESCO占领时,公共ESCO在政府操作下开始向其他市场渗透。西班牙EPC产业的融资方式也是第三方融资,最大的特点是大型项目合资经营,而更传统的项目主要是小型投资。此外,西班牙能源部门还专设金融机构,帮助私人ESCO解决融资问题。德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ESCO,据VINE(2005)2003年的统计,2001年,德国全国的ESCO数量已达500~1000个,投资数额高达50亿欧元。德国EPC产业高速发展主要归功于德国的非政府项目和政府项目两大融资工程。其中,非政府项目主要包括经济银行的信贷项目、能源机构的效益核查和公共部门的锅炉替换,政府项目包括德国复兴信贷银行的贷款资助计划、研究与测试项目和可再生能源项目。(四)日本日本是亚洲EPC产业的领航者。1996年日本从西方引入EPC产业,1999年成立了日本节能服务产业协会(JapaneseAssociationofEnergyServiceCompany,简称JAESCO)。为促进EPC在日本的发展,日本政府针对性地采取了两大措施:由日本新能源和产业技术开发组织(NE-DO)为ESCO提供部分补助金(最高可达项目资金的1/3)和由日本政策投资银行为ESCO提供低息贷款。两大措施大大激发了私营企业的热情,EPC产业进入黄金发展阶段。凭借近10年的积累,日本的EPC市场日趋成熟,ESCO更多依靠市场融资,成本也不断降低。至2007年,日本政府退出EPC产业,EPC产业融资全部由市场融资机构和自有资金提供。(五)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EPC产业起步较早,首个ESCO于1990年成立,但初期发展并不顺利。1997年,澳大利亚成立了澳大利亚合同能源管理产业协会,同时政府为ESCO的融资提出了三大措施:一是允许机构准备长达5年的能源预算(保证节能项目能以保证节能量模式进行);二是投资2000万成立财富基金,为企业节能量模式的债务清偿提供补助;三是签订商业租赁协议,为企业提供设备方面的支持。在政府和AAESCO的保驾护航下,澳大利亚EPC产业发展势头不断加快。可以看出,以上国家合同能源管理融资难题得到较好解决的前提都离不开政府的积极支持和引导,节能服务产业协会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加拿大等国政府对项目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政府税收优惠对克服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西班牙政府为ESCO的融资提供有效的信誉担保;日本政策投资银行为ESCO提供低息贷款;澳大利亚通过引入融资租赁,很好地促进了EPC产业的迅速发展。当然,发达的金融市场也是以上各国顺利进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的重要条件。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融资偏好及其原因

受融资环境、合同能源管理自身特点、节能服务公司贷款担保基金建立、银行信贷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呈现出以银行借贷为主要融资方式的融资偏好。(一)我国合同能源管理融资偏好国家相继出台财政奖励政策、税收政策,为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的迅速发展给予了极大支持。节能服务公司在项目融资时也采用了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赠款、获得由“世界银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二期设立的“节能服务公司贷款担保专项资金”的专项担保基金的支持、保理、商业信用、股权融资以及合同能源管理投融资交易平台等多种融资方式,在缓解节能服务产业融资困境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受当前现实环境的限制,我国绝大多数节能服务公司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实施中,除主要采用自有资金外,银行贷款占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当前市场融资总额的85%,其他融资方式所占比例较为有限,明显呈现出以银行借贷融资方式为主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偏好。总体而言,目前我国节能服务公司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涉及的多种融资方式中,呈现出以银行借贷为主的融资偏好。具体融资模式如图一所示。在现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模式下,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节能服务公司通过与用能客户签订EPC合同、与节能设备供货商签订节能设备购买合同等,承担了项目实施涉及的绝大部分费用。这些费用通常由节能服务公司自有资金承担,或者部分由节能服务公司向贷款银行进行借贷;EPC贷款担保基金的设立,为出现资金短缺而又未达到银行借贷标准的节能服务公司,起到了增信作用。项目贷款担保基金为节能服务公司进行担保前,首先由节能服务公司向担保基金提出申请,经审核批准后,由担保公司向贷款银行进行担保,银行经过审核批准,便可向节能服务公司进行贷款,贷款偿还由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所产生的节能效益进行偿还,若节能效益不足以弥补贷款,差额部分由项目贷款担保基金进行偿付;节能服务公司会与节能设备供货商签订设备购买合同,并自己出资购买节能设备。在EPC合同期满时,节能服务公司会将节能设备无偿或以设备折旧的方式转移给用能单位。现有融资模式体现了我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偏好的主体架构———以银行借贷为主要融资方式的市场选择行为。(二)我国合同能源管理融资偏好的原因在当前具体环境之下,我国合同能源管理主要呈现出以银行借贷为主要融资方式的融资偏好的原因可归纳为四个方面。1.融资环境欠佳与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相对较早的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的实现相对困难。总体来看,尽管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化机制的法规和政策,但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节能服务公司融资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投资主体对节能服务产业以及合同能源管理专业知识的认识和接受程度还不够普及,影响了投资主体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的借贷行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相应地,我国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的发展还有诸多不完善之处。这对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的多元化市场要求,无疑会产生较大的阻碍作用;这也是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对利用股权融资以及合同能源管理投融资交易平台等多种融资方式不能普遍实施,而更多采用传统的银行借贷融资偏好的重要原因。2.合同能源管理的自身特点由于合同能源管理具有项目实施前期投入资金相对较多以及项目投资回收期相对较长的特点,节能服务公司整体规模相对较小、轻质抵押资产、依赖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滚动发展投入资金的额度有限,以及合同能源管理具有“用能客户零投资、零风险”的显著特点,因而节能服务公司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运作过程中,不但承担着绝大部分的融资风险,而且难以达到多种融资方式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行业要求、项目规模、经营业绩等诸多要求,使得绝大多数为中小规模的节能服务公司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资金短缺时,明显呈现出只能通过银行进行借贷的融资偏好。3.节能服务公司贷款担保基金的建立节能服务公司由于资金缺乏,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担保公司提供担保才能获得贷款银行的资金借贷。目前,我国节能服务公司获得贷款担保主要来自于政府利用全球环境基金和世界银行2200万美元的赠款下设立的由中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运作的“节能服务公司贷款担保专项基金”,以及国内各种类型的担保公司。担保基金的建立,为我国绝大多数为中小规模、符合一定条件的节能服务公司能够轻松获得“节能服务公司贷款担保专项基金”的担保支持,为节能服务公司向银行进行资金借贷增加了信用保证和资金支持。同时,担保基金的建立,也降低了银行向节能服务公司进行资金借贷的风险,为银行向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提供了更多机会。4.银行信贷支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贷款银行在国际资金和机构的支持和推动下,为节能服务公司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提供了积极的信贷支持。而且,还专门根据节能服务公司和合同能源管理的特点,在银行传统业务的基础上,通过开辟绿色信贷项目融资审批通道、推出新的金融产品、成立绿色信贷专业团队等方式,积极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提供信贷支持。银行信贷支持的积极性,对我国金融市场相对落后背景下的节能服务公司来说,具有更多亲和力,这也是形成我国合同能源管理银行借贷融资偏好的重要原因。

合同能源管理融资困境摆脱的政策建议

第8篇:公司的能源管理范文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融资;问题;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 A

一、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渠道分析

1、自有资金和用能单位提供的资金

建筑节能服务公司在进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时,自有资金并不充足。因为这些公司一般为资金基本自筹、独立运营的成立时间较短的新企业,主要依靠所有者权益资金谋求发展,技术条件上不够成熟。多数用能单位对建筑节能服务公司进行节能改造的节能效益持怀疑态度,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越是缺乏资金的建筑节能服务公司就越难取得用能单位的资金支持。

2、专项支持资金

国际专项支持资金主要包括以下3种:中国政府与世界银行和全球环境基金合作组织开发的“中国节能融资项目”;国际金融公司为合作的商业银行发放的节能减排融资贷款提供风险分担的“中国节能融资项目”;法国开发署提供的低于市场利率的“绿色中间信贷”等。由于国际资金支持的项目对贷款企业的资信条件、财务条件、项目条件准入门槛较高,实际从这种渠道中获得融资的建筑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并不多。国内专项支持资金是根据国务院下发的《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以及各级地方政府的规定。

3、项目融资租赁与股权融资

项目融资租赁中最常用的是杠杆租赁融资方式。杠杆租赁充分利用了项目的税务优势作为股本参加者的投资收益,所以降低了建筑节能服务公司的融资成本和投资成本,同时用能单位的融资成本也随之减少,对用能单位有一定的吸引力。股权融资即以建筑节能服务公司的名义对社会公众发行股票,建筑节能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极大。建筑节能服务公司应该综合考虑各种融资渠道的优缺点,不断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即使在无法进行股权融资的阶段,也应随时做好吸引潜在“股东”的准备,待建筑节能服务公司逐渐发展壮大上市之后就可以进行股权融资。

二、中国合同能源管理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在我国,对于节能服务公司而言,融资困难是制约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一个突出的问题,不管是在工作层面或者是在学术研究层面,如何解决融资难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文认为,目前中国节能服务公司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过程中主要由由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节能服务公司自身的问题。目前,中国五批累计备案节能服务公司总数已达3210家。但由于初期备案的门槛相对偏低,因而已备案的公司一般以轻资产、可抵押资产少、缺乏良好的担保条件为特征,而且也存在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人才匮乏,以及金融素质偏低等问题。而EPC项目参与主体众多,面临着市场以及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银行等金融机构缺乏节能技术专业评估能力,认为合同能源管理属于高风险业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机构为节能服务公司提供融资的积极性,节能服务公司如何提高自己的信誉度来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是国内EPC项目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是合同能源管项目投资回收期长,资金回笼慢。中国EPC项目的合同期一般为3到5年,甚至更长,这就造成无法快速回笼资金的后果,当节能服务公司同时开展多个EPC项目时就可能会出现资金短缺的现象。同时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投资收益可计量的回报时间较长,前期就需要节能服务公司垫付大量的资金,这就决定了节能服务公司未来必然要向金融方向发展,银行、风险投资、保险机构的进入,是解决合同能源管理融资难问题的重要出路,但这样又会造成节能服务公司和金融单位的竞争,降低金融单位为其提供贷款的主观意愿度。

三是我国金融体系缺乏完美的节能融资服务体系。目前一些商业银行开始试点以“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未来的节能量产值”做抵押来发放贷款,如:浦发银行推出的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融资即是针对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服务公司面临的资金瓶颈而推出的专项产品。浦发银行以“未来实现的收益”作为质押,向企业提供专项贷款,浦发银行按照节能项目未来收益的一定比例,提前将该项目未来的收益一次或分次发放给企业。但是受风险估计与控制等因素的影响,这种规模的贷款发放对中国越发壮大的节能服务产业来说也是杯水车薪,国内的整个EPC市场需要更大规模更规范化的节能融资服务体系。

三、破解我国合同能源管理融资困难的新思路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融资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问题,主要依靠赠款与国家财政资助的现状必须打破。依据中国目前的节能产业及金融市场现状,下文对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模式创新有以下几点建议:

1、将资产证券化(ABS)引入合同能源管理

把ABS项目融资方式引入合同能源管理,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提供资金来源。资产证券化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由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机构委托受托机构发行的一种可交易的证券融资形式。资产证券化模式只关注EPC项目未来现金流情况,且破产隔离可以实现EPC项目信用与节能服务公司信用相互分离,而对节能服务公司的规模、自身信用没有硬性要求。此外,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银行可以将流动性差的专利质押贷款转移给有特殊目的的机构,以此来帮助拥有专利资产的ESCO获得融资。另外,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该根据节能项目的特点,特别是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特点,设计出保理、信托、互助基金联保等多个金融品种,多渠道、多模式为ESCO节能项目提供投融资服务。

2、绿色债成为债券市场的新宠,可以为合同能源管理融资开辟一条新道路

绿色债券目前并没有严格的定义,可以理解为一种以债务债权关系为基础的金融工具,不过募集资金通常仅仅用于对环境友好的项目。2008年,世界银行发行了全球首只绿色债券,随后绿色债券发行人类型不断增加、投资者队伍不断扩大,其投资者中既有养老基金,也有全球资产管理机构(如高盛、黑石、苏黎世保险)、知名公司(如微软、福特汽车)和中央银行(如巴西和德国中央银行)。2014年6月17日,由世界银行旗下的国际金融公司发行的3年期,票面收益率为2%的首只以人民币计价的“绿色债券”在伦敦市场成功发行。绿色债券作为投资节能环保领域以期能够获得收益的金融工具,可以为节能服务公司提供资金来源。绿色债券市场发展潜力很大,特别是在中国,这是一个新兴市场。当然,对于这种新型债券,规模较大的企业发行成功的几率会比较高一些。针对中国目前节能服务行业中小型企业居多的现状来说,如果建立起金融机构、节能企业之间以及第三方机构的合作交易平台,在中国这种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下,节能服务公司及节能企业能够以绿色债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那就为EPC项目融资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3、结余碳排放额交易应用于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新机制

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碳减排项目占了很大的比重。由于碳排放权具有一定价值,因此可以利用碳减排项目预期节余排放配额为其融资。目前中国北京、上海、天津、湖北、广东、深圳、重庆等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已全部开始实际交易。配额企业所已经拥有的碳排放权就是企业的一种私有财产,它具有稀缺性、强制性、排他性、可交易性以及可分割性。而进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节能企业在节能项目完成后是有一部分的排放权剩余的,这就可以用来向排放权需求方进行出售,进而解决一部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融资问题了。交易可以在项目进行前,根据预期的节能量进行排放权部分出售,不过节能服务公司要承担较大的风险,一旦项目失败,由此而带来的损失将会有节能服务公司全部或部分承担。如果能在节能项目正常运行后,节能企业分期将已经完成并经过主管部门审批的、与减排量相当的排放权卖出获得当期收益,所得收益按照合同约定分配。这种模式的风险相对较小,但是对于缓解项目前期巨大的资金压力作用就小了一些。

结束语

国家在《“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并对合同能源管理“十二五”期间发展设定了目标: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业销售额年均增速保持“30%”,到2015年,分别形成20个和50个年产值在10亿以上的专业化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和环保服务公司。中国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模式单一、融资困难的现状尤为突出,合同能源管理融资存在着如国家支持力度、投资回收期长造成的融资困难、金融市场体制缺乏完善的节能融资服务体系、节能服务公司自身信誉等诸多问题,阻碍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卞昊.合同能源管理在N公司的应用及分析[D].宁夏大学,2014.

[2]刘朝红.中国大唐集团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第9篇:公司的能源管理范文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 融资租赁 确认 计量

同能源管理(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简称EPC)是一种基于市场运作的新型节能机制。在这种节能新机制下,节能服务公司(Energy Services Company,简称ESCO)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项目的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为实现节能目标向用能单位提供必要的服务,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投入及其合理利润的节能服务机制。

一、节能效益分享型节能服务模式

2006年,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简称EMCA)将合同能源管理分为三种类型:节能效益分享型、节能量保证型和能源费用托管型。同时,结合国内外合同能源管理的实践,实务中除了上述三种合同能源管理类型之外,还存在改造工程施工型、能源管理服务型两种类型。这五种类型在能源管理合同中单独出现或以不同的方式相互组合出现,以适应不同用能单位的具体情况和节能项目的特殊要求。

节能效益分享型节能服务模式是指合同规定由节能服务公司负责项目融资,为用能单位提供项目的资金以及全过程服务,在项目期内用能单位和节能服务公司双方按照合同约定的比例分享节能效益,合同期满后节能效益和节能项目所有权归客户所有。例如,在5年项目合同期内,用能单位和节能服务公司分别分享节能效益的20%和80%,节能服务公司必须确保在项目合同期内收回其项目成本以及利润。

此外,在合同期内双方分享节能效益的比例可以变化。例如,在合同期的前2年,节能服务公司分享100%的节能效益,合同期的后3年里用能单位和节能服务公司双方各分享50%的节能效益。

二、融资租赁方法的选择

目前,各节能服务公司在会计科目的设置和核算内容上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将在用能单位安装的节能项目作为本单位固定资产处理;(2)将用于安装节能设施的本公司自产产品作为销售处理;(3)将安装在用能单位节能项目上的资产作为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处理;(4)按照建造合同准则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第六条列出了五项融资租赁确认标准,并规定符合其中一项或数项标准的,应当确认为融资租赁。合同能源管理在以下两个方面均符合条件:首先,合同能源管理在项目合同期满时,节能项目资产的所有权无偿转移给用能单位,符合融资租赁认定条件“在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其次,节能项目资产为用能单位量身定做,一般不通用,符合融资租赁认定条件“租赁资产性质特殊,如果不做较大改动,只有承租人才能使用”。

融资租赁与合同能源管理在特征上具有很大的趋同性,因此融资租赁的方法成为解决合同能源管理中节能服务公司节能效益分享期会计核算最具现实意义的会计模式。

三、节能服务公司节能效益分享期的会计确认与计量

节能服务公司通过与用能单位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节能服务。节能服务公司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企业,其特殊性在于其销售的是一系列的节能“服务”,即为客户提供节能项目。节能服务公司的业务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能源审计(节能诊断);节能项目设计;节能服务合同的谈判与签署;节能项目融资;原材料和设备的采购、施工、安装及调试;运行、保养和维护;节能效益保证;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分享节能效益。

基于融资租赁的方法,在节能服务公司节能效益分享期中,将节能设备视为融资租赁的标的资产,节能服务公司视为出租方,用能单位视为承租方。租赁开始日为节能效益分享期的起始日,租赁期间为节能效益分享期。节能服务公司每期收取固定金额的节能服务费,类比于租金收入进行处理。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一)节能服务公司在节能效益分享期起始日的会计确定

根据租赁准则,在租赁期开始日,出租人将最低租赁收款额、初始直接费用及未担保余值之和与其现值之和的差额确认为未实现融资收益。在合同能源管理中,到期资产无偿移交给节能方,不存在未担保余值,一般也不存在廉价购买权。用能单位按照合同约定,每年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节能服务费是固定或可确定的,因此节能服务公司在节能效益分享期起始日:

节能设施公允价值=最低租赁收款额现值=每期节能服务费×(P/A,r,n)

长期应收款账面价值=最低租赁收款额=每期节能服务费×n

未实现融资收益=长期应收款账面价值-节能设施公允价值

根据长期应收款的账面价值,借记“长期应收款――节能项目款”科目,根据节能设备的公允价值贷记“节能项目资产”科目,其差额贷记“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

(二)节能服务公司在节能效益分享期的会计计量

节能设备在节能效益分享期起始日已交付用能单位使用。节能效益分享期间,节能服务公司还要对用能单位提供节能设备保养与维护的后续服务,不可避免地发生各项保养与维护费用。这部分费用是节能服务公司维持节能设备正常运转的必要支出,直接计入其损益类科目进行核算。

同时,由于节能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节能服务公司每年收到的效益分享金额也是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性使得其无法纳入融资租赁方法体系,应直接作为节能服务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处理。

节能效益分享期内,节能服务公司还应对未实现融资收益进行分摊,借记“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节能收益分成转入”科目;对于各期收到用能单位支付的合同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长期应收款――节能项目款”、“主营业务收入――节能收益分成转入”科目;后续服务时发生的各项支出,发生时借记“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节能效益分享期满后,节能设备直接无偿转交用能单位继续使用,节能服务公司无需进行会计处理。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合同能源管理这一全新的节能服务机制已经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但只有进一步制定相关会计准则、规范其会计确认与计量,才能确保节能服务公司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才能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效的决策依据。Z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张辉.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创新与法律应对[J].生态经济,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