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经济的特征范文

网络经济的特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经济的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经济的特征

第1篇:网络经济的特征范文

一 网络经济是充分信息的经济

任何事物都有表征它的相应信息,不论这些信息是外在的还是内含的,如果不经过整理和提炼,则以杂乱的方式存在着,并不利于人们认识和掌握。人们要获取事物的信息就需要总结、提炼和传递。在前网络时代,人们的信息能力是非常有限的,信息的获得与传输的成本很高,信息的处理能力不强。实际上这一直是困扰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在网络经济时代由于信息技术的飞跃,为改变这种情况提供了技术基础,技术迅速传播和对经济活动的全方位渗透使得人们的信息能力空前提高,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成本极大降低。这样就把我们的经济带入了充分信息状态。这种充分信息状态来源于:一是事物信息化,信息化过程就是表征事物的信息转化成可以通过计算机处理和网络传递的数字信息(模拟技术也曾经广为使用,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已经被数字技术替代)。另一方面是信息的网络化传输(网络化生存),互联网的最基本意义是信息流的低成本交互传递。网络使得信息的传输方式发生了变革,信息从其它的低效率的载体转移到了网络上。随着网络的传输能力的提高,信息在网络上广泛传递,人们在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信息瓶颈被突破。正是由于信息化的深入和网络化传输能力的不断提高让世界走向充分信息的状态,不受信息商品的价格约束和其他人为限制的情况下,信息的获取将变得越来越容易。在网络经济中事物的信息化和信息的网络化传输的发展步伐是并行的,而且是互相促动的。网络经济也可以理解为是世界的信息化和信息的网络化(传输)。

二 网络经济是信息的累积、序化与整合

充分信息是一种状态,是趋向于完全的信息的发掘和反映。但是信息的充分并不直接代表信息的有序组合,并不必然产生人们对信息利用效率的提高,并不必然对应着信息价值在经济活动中的实现。简单的信息堆积是没有意义的,要让网络中流淌的信息发挥作用,体现价值,就必须把网络上积聚的大量信息进行整合、排序,以便能够为生产生活有效服务,这样网络经济的生命力和意义才能体现出来。网络经济首先是不同信息主体提供的大量信息的积累,然后是信息的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也就是信息的序化和整合。信息的序化是通过各种信息工具来进行的。例如,网络中的搜索引擎,逐渐地具备对信息的整理和分辨的能力,可以帮助人们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找寻到符合需要的信息。例如,网络商店的信息系统对消费者的购买活动留有记录,消费者下一次购买的时候,网络会根据消费群体以及个人的爱好,提供新的相关的商品或者是服务的信息,辅助消费者进行选择,其中有些信息是非常有价值的。这两个例子仅仅是众多网络信息工具中的点滴而已。

网络经济还处在发展的一个初级阶段,人们对网络的利用和驾御还没有达到游刃有余的程度,还有广阔的空间有待于开拓。随着网络经济的日益深入,人们对网络上的信息的利用能力将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有效的信息工具将把网络上积累的大量信息进行排序、整理。表现在人们面前的将不再是杂乱的信息,而是一个清晰、可达的电子风景图。这种信息的有序组合对物质生产的引导作用将比无序信息的作用高效许多,信息的价值将被放大,从信息的网络积累、联结和自序中将体现出信息对生产力提高的巨大作用。

三 网络经济是“标准”与“规则”经济

网络经济是不同信息主体的有序联合,各个主体之间要通过网络进行顺畅的信息传递与成功地联合协作,并且实现经济功能则要求:

第一,必须遵循统一的或者称为一致的技术标准。因为只有在统一的标准下,各个信息源所提供和发出的信息才能被网络所接纳,才能被其他网络主体所接收。而不符合统一的技术标准的信息就会被排斥在网络之外。网络经济的形成过程,从一个侧面来看就是网络中的标准和协议的形成和确立的过程。不同的国家和不同地区的网络之所以能够互联互通就是因为它们都遵循统一的技术标准。在统一的技术标准下,网络上的多个主体传递的不同信息能够顺畅地联结,网络因此具备了空前的容纳能力。 

第二,遵循统一的信用规则。网络中信息传递上的统一标准是网络主体在技术上一致性的表现。在经济活动中,各主体的活动必须是一种符合统一信用规则的行为,这是网络主体在经济活动中一致性的表现。为了使得网络经济活动顺畅进行,人们在经济活动中逐渐确立了网络经济中的制度和规则,这种规则的确立对于规范网络中的经济行为起到了关键作用。尽管这种经济规则是以网下世界的信用体系为基础的,但是因为网络本身所具有的虚拟性则对网络经济行为的信用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经济本身实际上就是人类信用制度的最高体现。网络经济中的信用制度体系的建立还在不断的完善之中。

技术标准与高信用程度是网络经济与网下经济相比更为突出的要求,也是其更为突出的特征。 

四 网络经济是非排他的共享经济

网络为信息的大量汇聚提供了一个平台,所以人们有可能把自己占有的信息资产上传到网络上。众多的信息源发出的信息汇聚到网络上就形成了巨大无比的信息库,在这里信息是所有的网络参与者共有的。网络对于信息共享所起的巨大作用可以从“网络苹果定理”中证明: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我们每个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是你有一条信息,我有一条信息,我们交换一下,我们每个人都有两条信息。扩展一下,一万人在一起,找不同的人互相交换苹果,最后每个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如果一万个人每个人拿一条信息在网络上相互交换,我们就发现每个人就有了一万条信息。网络就是让亿万个人交换“信息苹果”的场所。在这里信息与实物产品的差别清晰体现。一般的实物商品的使用的排他的,一个面包被甲吃掉了就不可能再被乙吃掉;对于公共物品,萨缪尔森曾指出消费时的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这就是说只要有人提供了公共产品,不管该提供者是否愿意让其他人也消费该产品,但是在该公共产品的效应覆盖范围和区域内,任何人都能够“消费”该产品。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在同一时刻上,同一场所上,公共物品的使用也是唯一的,一个公用电话边已经有一个打电话的人,别人就不能在用这个电话了,尽管这是公用电话。我们共同的道路,如果你在走,我只能走在你之后。(大海中的航标灯是特例中的特例)。与实物资源不同,信息就在很大的程度上摆脱实物经济中物质稀缺性、唯一性的束缚,人们会发现网络世界中的开放信息资源是属于每个使用者的,而且网络上的信息资源的使用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平等的,是信息的共享。而网络将这种共享性放大到最大。 

从信息使用的技术角度来看,通过网络这个巨大的信息平台上,人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非竞争、非排他地浏览和使用信息。由于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设施的容纳能力的增强,还有网络所形成的服务能力的增强(可以展望的远景),这一点正在实现。在网络设施还不够强大的时候,也会发生网路的拥挤,但是这种网络世界中的对别人使用的排斥度要大大小于现实的物质产品。

五 网络经济是快节奏经济

在前网络时代,因为信息传递的手段和条件的不同,信息接收者和信息发出者之间存在着时间滞后,这样必然让经济活动的速度变缓。即使是在技术能力上限的约束下,人们要选择快捷的信息传递方式还要花费很大的成本。当网络融入经济生活中的时候,人们利用网络可以以接近于实时的速度传递信息,信息运行的时间耗费可以看做零,信息传递“零时滞”。应用网络的信息传递,时间的耗费不会发生在信息流的运动上,经济活动的时间耗费只会出现在物流的运动和人们在发出信息前的思考和决策上。另外,经济主体在经济决策上利用信息工具提高了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的效率,也提高了决策的效率。可以说信息网络对经济运行的每一个环节上都发生了作用,使得整个经济运行的节奏大大加快了。当然,网络对时间的节约不会明显地体现在某一个具体的产业和领域内,而是以一种渗透的方式进入各个行业、各个企业,影响到众多的主体。但是,它对人类社会效率和效益的提高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因为时间是人类的终极财富。

六 网络经济是互动经济

互动就是指不同主体间之间根据对方发出的信息要求进行反馈。网络作为巨大的信息平台,含括了众多的主体。每个主体都是网络中的一个端点,每个端点实际上就是一个信息源,都在搜寻符合自己需要的信息,发出表达自身要求的信息。因为信息主体之间为达成一定的经济契约而相互关联,所以这种信息传输会对其他主体的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信息主体之间依据对方的信息表达,进行反馈行动,这就形成互动。

网络出现前的信息传递总是从具有强大的信息能力的强信息主体发出信息开始。普通人所表达的信息(也就是自身的意愿),受到信息能力的局限,他们在这个世界中拥有的是极小的信息能力,是弱信息主体,更多的情况下仅仅只是一个信息的接收者。这是因为:第一,他们发出的信息只是一种简单的描述,因为信息复杂就难以传递了。第二,传递到预期的对象,需要很高的信息传递成本。在这种约束下,信息的传递是困难的。当网络出现之后,与以往的信息流动方式相比较,信息传递效率提高,信息传递成本下降,提供了可行的信息互通渠道,这样,每个信息主体都有能力表达自身的意愿。从信息的接收者来看,其处理信息和根据信息进行反馈的能力普遍增强。所以不同主体间开始有能力根据信息的接收进行反馈,这样形成了网络经济条件下的互动特征。例如,你可以从中央电视台的央视国际网站(cctv.com)中,选择任何一个频道库中收藏的任何节目观看,而不是原来电视台放什么就得看什么。在不久的将来,在收看这个电视节目的时候,观众还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电视剧的下一步发展,你可以选择一个喜剧的圆满结局,也可以选择一个悲剧的伤感结局。这就是互动经济的魅力。互动经济是一种双向经济,一方要有表达自身意愿的能力,另一方要根据对方的信息来进行及时反馈,双方可以及时地进行信息交换并进行反应。在一对互动中,双方的要求都得到表达,都可能得到实现,这有利于动态地修正预先设定的目标与现实效果之间的偏差。

七 网络经济是个性经济

在前网络时代,由于没有有效的信息流的交互传递,顾客与商家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商家与商家之间存在着信息不畅通,服务的对象和服务提供者之间存在着信息鸿沟。对于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商家只能通过物流方式如市场调查等手段来获悉,这对于信息鸿沟的填补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提供的服务和商品仅能是标准化和单一式的。随着网络进入人们的生活,个人也可以实现大量、快速、准确的信息传递,个人的信息处理能力(辨别、选择、整合消化、有效利用)得到极大的提升。每个人作为信息网络的一个端口被联络到了一起。在这种信息能力普遍提高的基础上,每个人都能够进行信息的交互传递,使得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了信息沟通渠道,商家可以以较低成本获得个性化的需求信息。这是网络为个性经济提供的技术基础。另一方面网络经济为个性经济的实现提供了市场条件。经济学家汪丁丁在他的《网络经济的三个经济学原理》一文里曾对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生产方式所适用的三个经济原理进行了阐释,其中他谈到,由于信息在网络经济里传播的成本越来越低,使“大规模的量身订制(mass-customization)”成为可能。因为在传统经济里,为特定客户“量身订制”是很昂贵的,通常意味着特权价格(包含一部分搣炫耀性消费攠价格)和超额利润。但是网络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因为网络使得产品市场得以无限扩展,从而使企业能直接面对全球范围内的顾客,而且最重要的是集结这一全球市场所需要的费用正随着网络经济的飞速扩展而迅速下降。这样,对于产品的可选择性而言,顾客数量的极大扩展使得某类产品的可选择性与顾客群体数量之比率大大降低了,企业对某类产品的所有类型的个性化制造的成本因而能够极大降低。例如,对某种产品而言,可能共有几十种可选择的式样方式,这时如果只有一个顾客,那对企业来说,要完全满足他的所有需求(即为他生产几十种样式产品)的成本是很大的;而当顾客群体极大地扩大后,如果面临同样的产品的几十种选择,那么,企业分别满足所有顾客对产品的几十种要求的成本均分到每个顾客身上就很低了,这就是个性化的规模经济,这就是网络为个性经济提供的市场条件。

信息网络所提供的个性化服务的低成本的可能性,在前网络经济中是不可能做到的。生产者以网络为信息纽带,及时通过网络了解潜在的顾客个性化要求,通过网络获得消费者对产品的测评和建议,然后把生产要素按照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愿望进行个性化配置,有的放矢地、迅速、有效地改进相应的服务,提供个性化的商品。网络经济中生产者可以把服务具体细化到每个类群,甚至每个个人。这种垂直纵深的个性化服务是网络对传统生产和消费习惯的革命性冲击,深刻地体现了网络经济的力量。

八 网络经济是全球化经济

网络使不同的信息主体之间的距离和时间都趋近于零。网络克服了信息传递上的物理距离,使不同地点之间的地理距离的远近变得无关紧要,把空间因素的对经济活动的制约降低到最小限度。网络又克服了信息传递上的时间约束,把远距离的信息交流的时滞降到最低。这正是网络所具有的强大的信息传递能力的体现。另外由于网络的强大的信息容纳能力,可以把世界上所有的经济活动以及其他活动涵括进来,这样就把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 这种全球化趋势在前网络时代是不可能出现的。网络使整个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大大加快,让分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使得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程度空前加强。网络是全球化的物质基础,全球化是网络技术推动(不是唯一推动)下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网络经济和经济全球化互为表现形式。就像Randolph Court所说的,网络经济形成后所带来的经济“全球化意味着你可以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发现你的客户、供应商、贸易伙伴以及雇员。如果一个公司拥有下属工厂的话,那么,无论这个工厂建在马来西亚还是墨西哥。都如同位于公司总部后面的楼里一样。不管这个工厂位于何处,它都可以从别的国家购进原材料和零部件。”

第2篇:网络经济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网络系统复杂性竞争特性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20063-01

通过系统的本质角度来探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复杂性,依据子系统组成、种类数量及其相互的关联关系的复杂程度,可以将系统分成两类:简单系统和类巨系统。因为系统数量组成比较少的简单系统很少,计算机网络大多数情况下表现出明显的复杂性。

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复杂性问题

我们把因特网(Internet)、广域网(WAN)、局域网(LAN),城域网(WAN)等一些在计算机系统、通信系统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称为“开放的复杂巨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复杂性有:1. 开放系统。众所周知互联网是集共享性和开放性于一体的开放系统。互联网因为受到其他环境因素的渗透而减缓了其发展,但是互联网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也影响了外界环境。2. 成员群体数目巨大。计算机网络中的各种各样的用户与节点构建了复杂系统的成员总体。这些成员(Agent)主要包括用户终端、交换机、网关、路由器等各种终端设备以及中继设备,这些设备种类繁多、数量庞大。3. 成员间相互关联、作用。因为系统中成员与成员之间存在着某种不确定的关联和作用。但是网络协议庞杂的系统是缺乏集中的控制力的。

二、局域网内系统成员的竞争问题

局域网成员数量通常情况下多于网络共享设备、信道等资源的个数。在可以使用的资源数量不足,使得想要使用网络资源的成员过多的时候,相应的在这些成员与成员之间就会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关系。它们争夺信道和网络共享设备的使用权。局域网内对成员进行了冲突解决和有序控制来达到有效利用网络资源的目的。

(一)有序控制。有序控制使得成员间只存在合作关系,避免了冲突的发生。有序控制的实质是预防冲突的发生。常见的有序控制方式有:1. 轮询:控制程序会按照某种顺序依次询问系统成员对网络资源的需求,如果需要,则被询问的成员可以立刻使用;反之就询问下一成员。通常包括有限定式、穷尽式、门限式、混合式等服务方式。2.预约:需要使用网络资源的成员通过预约使用,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使用。包括分布式预约和集中预约。3.令牌控制:通常应用在环形局域网中。令牌作为一个通行证在网内流动,有发送请求的成员通过捕捉闲令牌,把信息放在令牌后发送出去。主要包括单令牌与多令牌两种方式。4.时槽方式:信息的传输时间分为固定大小的几段在环网上传输,通常其中的一段叫做一个时槽,用户成员必须通过使用自己对应的时槽才能发送信息。主要包括固定式槽环和随机式槽环两种。5.其它方式,例如寄存器插入、信道复用等有序控制方式。

(二)冲突解决。一些局域网采取冲突解决方式而不采用有序控制,这样主要有以下四种:1. 后退:发生冲突后拒绝进行服务,使得所有待发信息全部后退1个时间,然后再来竞争,只有无冲突时的成员才能接受服务。2. 淘汰。通过网络仲裁机构来实现。仲裁机构从请求服务的用户成员中随机选取一次能够服务的数目,其余的成员要延迟到下次再请求服务。3. 限制:也就是冲突限制方式。通过限制请求服务中参加竞争的用户成员数量,每次让部分用户成员产生的信息参与竞争,这样使信息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变小。4. 排序:对发生冲突的用户进行排队

后,按照排好的顺序逐一接受服务。排队办法主要有先来先服务(FIFS),优先级服务等等。

三、路由器级或域间级的竞争问题

快速局域网传输的大量信息抵达信息速率较慢的局域网时,因为带宽限制形成瓶颈,从而产生竞争带宽引起的冲突。路由器级/域间级的冲突解决策略分两大类,一类为“预防机制”,另一类是“冲突解决”。“预防机制”是在冲突发生前通过一系列措施避免有可能发生的冲突。“冲突解决”则是在冲突发生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化解冲突,实现成员之间的合作。

(一)预防机制。预防冲突的TCP协议算法包括“拥塞避免”和“慢启动”。“慢启动”通过探测网络的带宽,使得用户节点适量的发送数据使得流量在可控制的范围,避免瞬间的大量数据引发的冲突。这里我们引入了所谓的“慢启动阈值”,慢启动阈值的意义在于,数据发送量低于阈值时,TCP选择慢启动算法,否则选择“拥塞避免”算法,使用户端的发送速率降低。降低冲突发生次数还可以采用提高路由器性能的方法。通过设置适当的缓存容量、提高运算速度以及采用路由器集群结构。路由器集群结构可将多个路由器用内连网络合并于一体,采用负载均衡技术,分解大量的输入端数据给多个路由器。当前Diffserv体系结构避免内部冲突的方法主要是在边界节点严格控制进入区域的数据流量。采用动态反馈机制:1.内部节点到边界点的反馈。内部节点捕获周边详情,并且通报边界节点,边界节点根据反馈信息调控进入区域内的总数据流量;2.边界节点到边界节点的动态反馈。区域的边界出口节点把数据传输速率反馈给边界入口节点,入口节点依据这个速率调控进入区域内的数据传输速率,最后达到入口速率等于出口速率,来避免区域内发生拥挤冲突。

(二)冲突解决。“丢弃”数据包是所有交换节点都支持的一项操作。当大量的数据包争夺有限的输入、输出缓存或输出带宽时,因为资源“供给”小于“需求”引起冲突,就需要丢弃一些数据包。然而到底丢弃哪些数据包、什么时间丢弃要根据不同的算法:1.DropTail(丢尾)算法。当缓存队列长度高于缓存大小时,丢弃队列尾部的数据包。2.RED(随机早期检测)算法。采用一定概率丢失或标记报文来通知端节点网络冲突的情况。3.基于RED算法的ARED算法。根据网络载荷的情况来调整maxp。当avg queue小于minth,就减小maxp;当avg queue大于maxth,就增大maxp。4.基于RED算法的SRED算法。采用预计网络中TCP连接的数量来调整报文的标记/丢失概率。5.基于RED算法的BLUE算法。采用链路空闲和缓冲溢出的状况来调整报文的标记/丢失概率。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计算机网络复杂系统的竞争特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复杂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竞争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系统内部竞争可以说是普遍存在,既然存在资源共享,就必然有竞争。竞争就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繁忙的冲突高峰期容易出现拥塞,我们要设法避免冲突发生;在冲突的低谷期的竞争能够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所以我们要根据需求和竞争的特性来改进冲突的解决策略,在化解冲突的同时,实现成员间的有序合作。2.利用竞争的时间性提高系统效率。避开竞争-冲突高峰期,更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避免拥塞发生。

参考文献:

第3篇:网络经济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 多网络; 差异化入侵特征; WinPcap函数库; 检测平台

中图分类号: TN711?34; TP3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7)10?0149?04

Abstract: Since the traditional network intrusion feature detection method has low detection accuracy, a distributed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based on Libnids wa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The system segments the multi?network environment into different logical areas. Each logical area contains different analysis nodes, and each node is composed of the data detection unit, analysis and detection unit, and management control unit. The WinPcap function library is used to acquire the data package, according to which, the WM pattern matching algorithm and protocol analysis matching detection model are used to detect the differentiated intrusion featur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has high detection rate, low false alarm rate and low missing report rate.

Keywords: multi?network; differentiation intrusion feature; WinPcap function library; detection platform

0 引 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攻击问题也逐渐增加,而当前多网络技术也成为快速发展的趋势,多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因此,为了确保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寻求有效的多网络入侵特征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1?3]。传统的网络入侵特征检测方法,仅分析了不同网络层间的点对点数据检测过程,未分析多网络环境下各应用层间的差异性较大产生的分类属性差异模糊的问题,导致网络入侵特征检测准确性降低[4?6]。

1 基于Libnids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

1.1 系统总体逻辑结构设计

本文采用具有_放性的可用于网络入侵检测开发的专业编程接口Libnids(Library Network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在Windows 操作系统平台下设计了分布式网络入侵检测平台。通过网络安全开发包Libnids提供的编程接口,可设计出结构化强的分布式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实现多网络环境下的差异化入侵特征检测,其逻辑结构如图1所示。

将总体、入侵检测系统分割成三个不同的逻辑子网,各子网中设置不同的分析节点,各节点由数据探测部件、分析检测部件和管理控制部件构成。

1.2 分析节点的逻辑结构设计

设计的入侵检测系统是融合状态检测、入侵分析和检测等功能的,适用于多网络环境的差异化入侵特征的检测系统。采用“分而自治”的思想将总体多网络环境分割成不同区域,将各区域看成不同的分析节点,各节点中有一个管理控制部件、多个数据探测部件和多个分析检测部件。数据探测部件采集网络数据包,过滤其中的无价值数据,采集有价值数据,同时反馈给相应的分析检测部件。

分析检测部件对数据探测部件反馈的数据进行模式匹配以及协议研究,明确是否存在差异化入侵特征将结果反馈给管理控制部件进行存储。管理控制部件同其他分析节点进行信息的沟通,采用图像界面显示出数据包信息和差异化入侵特征信息。各分析结点的逻辑结构如图2所示。

2 基于Libnids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功能实现

2.1 数据探测部件利用WinPcap实现数据包的采集

数据探测部件是总体系统的基础,其由数据包采集模块和过滤器模块构成,采集多网络环境中的差异化网络数据包,并删除其中的无价值数据,将有价值数据反馈给所属的分析检测部件。设计的数据探测部件在Windows平台下利用WinPcap函数库实现了数据包的监测和采集,并进行初步过滤,为网络差异化入侵特征的检测提供基础。

多网络环境能够分割成不同的区域,各区域也就是一个局域网,这些局域网间采用广播信道通信途径进行通信,该通信方法确保多网络环境汇总传递的数据包,可被相同区域中的全部站点接收,并且不同站点的网卡能够实现数据包的发送以及接收。在Windows平台下网络数据包采集程序的结构如图3所示。

采集到的海量数据包中含有较多的不必检测的数据包。为了提高入侵检测分析模块的分析效率,需要采用过滤器模块过滤出制定种类的数据包。过滤器模块调用WinPcap的函数,对HTTP,TCP,UDP,KMP,ARP以及IP数据包进行过滤,完成网络数据包的采集,具体的流程如图4所示。

2.2 分析检测部件的设计和实现

2.2.1 入侵检测分析模块的设计

入侵检测分析模块是系统的关键部分,系统通过协议分析技术和模式匹配技术,对网络数据包进行分析,进而判断多网络环境中是否存在差异化入侵特征,入侵检测分析模块的基本结构如图5所示。

2.2.2 模式匹配算法的选择

WM算法包括预操作和检索两个过程,预操作过程对模式串L进行操作后,形成SHIFT表、HASH表和PREFIX表。其中SHIFT为无价值字符表,可保存文本中全部块字符的移动距离;HASH可保存同匹配窗口中末位块字符散列值一致的模式串;PREFIX表包括同匹配窗口中第一块字符散列值一致的模式串。检索过程采用上述三个表对匹配串T进行遍历分析,完成差异化入侵特征的检测,具体的实现流程如图6所示。

2.2.3 分析匹配检测基本流程与实现

完成数据包的解析后,需要对网络协议进行分析和匹配检测,具体的流程如图7所示。

通过上述描述的协议分析匹配检测方法,对获取的网络数据包进行检测时,可通过Libnids关联的函数对不同的网络入侵特征进行检测,具体的流程见图8。

2.3 通信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连接申请后塑造连接和远程通信接口,完成信息交互。通信模块进行通信的工作流程如图9所示。通过SSL协议完成多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递,可确保不同分析节点的通信模块间通信的安全性。

SSL为安全协议,其具备信息加密、数字签到等功能,可依据TCP协议中提供的稳定端到端安全服务,确保客户/服务器应用间通信的安全性。系统要求程序间的通信,在SSL协议进行完数据加密、会话密销的控制后,再进行通信,并且对程序通信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进而提升总体通信的安全性。

3 实验分析

实验采用不同的攻击工具进行相应数量的攻击模拟,分析本文系统的入侵检测系统在多网络环境下的入侵检测效果,并设置在40 Mb/s网络流量下的入侵检测虚警率应小于2%,漏报率小于1.8%。本文系统的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分析表1可以看出,本文设计的入侵检测系统的检测率高于95%,并且虚警率以及漏报率都符合设置的规范要求,说明本文系统能够实现多网络环境下的差异化入侵特征的准确检测。实验对基于关联规则的入侵检测系统,在相同的网络环境下,通过相应的攻击工具进行同数量的攻击模拟的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对比分析表1和表2 可以看出,本文系统的入侵检测率高于关联规则方法,并且本文系统的虚警率和漏报率均低于关联规则方法。因此说明,本文系统的入侵检测性能较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4 结 论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Libnids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在该系统实现方面,利用WinPcap函数库完成数据包的采集,依据采集的数据包,通过WM模式匹配算法和协议分析匹配检测模型,进行差异化入侵特征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检测率、较低的虚警率和漏报率。

表2 基于关联规则的入侵检测系统测结果

参考文献

[1] 王辉,陈泓予,刘淑芬.基于改进朴素贝叶斯算法的入侵检测系统[J].计算机科学,2014,41(4):111?115.

[2] 程建,张明清,刘小虎,等.基于人工免疫的分布式入侵检测模型[J].计算机应用,2014,34(1):86?89.

[3] 张双双,王延年.节点分布不均匀的无线传感网络低功耗算法[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5,29(6):720?723.

[4] 谭爱平,陈浩,吴伯桥.基于SVM的网络入侵检测集成学习算法[J].计算机科学,2014,41(2):197?200.

第4篇:网络经济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雷达三维目标回波;均值滤波器;神经网络

【Abstract】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neural network for feature extraction from the radar echo data, proposed a method of combining the mean filter and Kohonen neural network to resolve it.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n the paper is feasible, the results is more stable and more accurate, apparently has an advantage over the ordinary self-organization neural network. To validate this method by applied to two groups of real radar data set. Result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practical with ninety percent accuracy.

【Key words】Three dimensional radar echo; Mean filter; Kohonen neural network

0 引言

由于军事领域的需求推动,雷达技术有了较大的提升。其主要技术是利用目标对电磁波的散射特性来发现并测定目标的空间位置[1],而传统的雷达回波只能以二维的形式展现,不能很好的对回波的细节进行研究。Matlab具有强大的图像、图形处理能力,可以更好的展现雷达回波数据和图像的细节情况[2],在雷达目标回波技术中,准确识别各类信号是关键所在。而目标识别作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关键是提取回波信号的特征信号,也就是说必须除去回波的噪声。

本文在均值滤波的方法和自组织神经网络的结合下,研究了三维雷达回波的特征抽取和分类[3]所以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对雷达回波信号进行分类和抽取,对雷达准确识别各类信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4]。

1 Kohonen网络和均值滤波器的原理及算法

1.1 Kohonen自组织映射网络原理及算法

Kohonen自组织映射网络,是由全互连接的神经元阵列组成的神经网络[5]。该网络由输入层和输出层构成。输入层通过权向量将外界信息汇集到输出层各神经元,其形式与BP网相同,节点数对应于一个r维的输入矢量x=[x1,…,xr],其中r为输入数据的维数。输出层也是竞争层,它最典型的结构是二维形式,假定共有m*n个节点,每个节点分别对应一个r维权矢量m=[m1,…,mr]。该网络采用的是Kohonen算法,算法的主要过程为:

(1)初始化网络、学习速率lr、邻域半径r0,随机初始化输入层节点与竞争层节点的连接权值Wij(i=1,…,n;j=1,…,m)。

(2)输入训练样本X,计算样本与每个输出节点之间的距离dj(本文选用欧氏距离),找出距离最小的对应节点,则该节点称为获胜节点v,距离计算为:

(3)确定获胜神经元v的邻域

Nv(j)=(jfind(norm(posj,posv)

式子中的posv posj分别为神经元v和j的位置;r为领域半径。

(4)根据权值学习规则修正权值,权值的改变量为

d?棕=lr*a2*(x′-?棕)

其中lr为学习速率,函数a2由输出a、神经元之间距离d和自定义的学习邻域大小r决定:

a2(i,q)=1, 如果a(i,q)=10.5, 如果a(j,q)=1且D(i,j)0, 其他≤r

(5)重新输入,重复以上(2)-(4)步骤直至训练结束

1.2 均值滤波器原理

实际采录数据信号中常常有各种干扰噪声,这些噪声会对数据的分析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本文根据回波数据所展示的三维图,引入了一种空间域滤波方法,均值滤波器。均值滤波器的基本原理是把图像中一点的值用包含该点的一个邻域中各点值的均值代替。这种滤波可以用来减弱实际采样数据中的各种干扰。

这个邻域一般被称为窗口,是一个滑动的二维窗口,在应用窗口时其尺寸一般从小逐渐增大,直到达到要求的滤波效果。均值滤波器对异常值敏感度较低,因此它可以在不减小图像对比度的情况下减小异常值的影响。

2 Kohonen网络和均值滤波器结合设计

本文用均值滤波器和自组织竞争神经网络结合设计了一种雷达回波信号提取的方法,在进行均值滤波前需要先把数据由原来的矩阵形式转化为一维的形式。主要步骤如下:

(1)数据预处理。将数据中的实部虚部转化为模的形式。

(2)均值滤波。将上述数据用均值滤波器进行滤波。

(3)将(2)中滤波后的模矩阵首尾相连排成一维的矩阵,把对应的实部虚部同样的分别排成一维矩阵。将这三个一维矩阵合并为一个三行或者三列的矩阵,并做归一化处理。

(4)Kohonen自组织映射网络分类。把处理好的矩阵通过自组织竞争神经网络进行分类,选出其中平均值最高的一组作为目标值(大目标识别)。

(5)结果分析。把选出的分类结果数据还原成矩阵形式,只选用模的矩阵。对比原始数据中目标信号元素个数S,找出准确覆盖元素个数Y和无效的元素个数N。定义有效信息率?琢和冗余信息率?茁函数:

(6)实验操作。首先,采用一组仿真数据进行无滤波的Kohonen网络分类;下一步,按上述方法进行一次滤波后的Kohonen网络分类,查看?琢和?茁的结果是否有较大的提升。根据结果表现的理想程度决定是否进行实际数据实验验证。

3 仿真实验

模拟雷达实际数据的实部与虚部的模矩阵作为三维图的高度,三维图的另外两维均使用单位坐标系(实际信号和此方法一致)。随机生成一个111*111的矩阵作为草坪信号的模,人为添加四个较大的目标作为车辆信号的模。按照流程设计,首先用单一的Kohonen网络进行分类,筛选出其中模最大的一组数据图像,其中包含人工输入的目标信号。

下一步,在进行自组织神经网络信号提取之前加入均值滤波器进行滤波,再进行Kohonen网络分类,同样选用其中模最大的一组数据。这两次运行可以得出表1所示结果。

表1 仿真实验滤波前后的分类结果对比

从表1中可以看出,滤波后的有效信息率比滤波前高了约4倍,冗余信息率减少约50%,经过均值滤波的分类结果明显比单一的自组织分类结果显示出的目标更明确,噪声显然减少。

以上结果非常理想,考虑到仿真实验的人为性因素,下面用实地采录的两组数据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

4 三维回波实际信号提取验证实验

采用两组实际数据测试。第一组数据目标为四个实验人员,雷达回波信号数据为111*121的虚数矩阵;第二组数据将四个实验人员去掉,目标为车辆,雷达回波信号数据为96*121的虚数矩阵。

按照流程设计,首先进行单一的自组织竞争神经网络分类,其分类结果可以看出,单一的进行Kohonen网络分类所选出的结果已经把大部分的非目标除去,剩下的图像中明显还含有小部分噪声,会对识别结果造成一定的干扰。

下一步,进行滤波后的Kohonen神经网络分类。结合第一次的运行结果和原始图像做对比,第二次的运行结果更为精简和明确,图像中基本不存在小型的信号凸起干扰。

根据之前定义的?琢和?茁来对图像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数据和图像均显示这两次试验中,经过滤波处理的数据均比未出理过的数据所分类呈现出来的结果更精准,基本把噪声全部去掉,该方法具有很稳定的适用性和很好的提取效果。

表2 两组实际数据滤波前后的分类结果对比

5 结论

本文将均值滤波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用于雷达三维回波信号的特征抽取,充分发挥了这两种方法的优势,通过仿真实验和对实测数据的提取,证明该方法是切实可行的。通过该方法所抽取的特征有效率信息率提高约3到4倍,冗余信息率减小约1倍,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很高的分类精度,其性能较传统的自组织神经网络分类器有很大提升。

【参考文献】

[1]孟祥青.雷达目标回波信号特性分析及仿真[D].河海大学,2007.

[2]刘焕乾,胡燕,刘宝丰.基于Matlab实现的雷达回波三维显示[C]//中国气象学会大气探测与仪器委员会、中国气象学会雷达气象学委员会、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三届气象综合探测技术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中国气象学会大气探测与仪器委员会、中国气象学会雷达气象学委员会、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2009:5.

[3]查品德.毫米波雷达回波去噪与特征提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

[4]刘璇.基于无源雷达的动目标回波仿真与定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第5篇:网络经济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网络经济;政府职能转变;影响;意义

[中图分类号]F045.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08-0137-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人类进入了以信息产业和新兴服务业为主导的网络经济时代。党的十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战略,强调“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 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有关网络经济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网络经济的内涵和特征

(一)网络经济的内涵

所谓网络经济是一种崭新的经济形式,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从狭义的角度分析,网络经济是专指与计算机网络,特别是与互联网有关的经济。

从广义的角度分析,网络经济不仅指计算机网络中的经济活动,还包括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的经济活动,即与网络有关的一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经济活动。它以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以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网络产品为主要内容,以高科技为支柱,以知识和技术创新为灵魂。随着高速、宽带的现代信息网络的发展和完善,人类社会的生产、流通、娱乐、教育等各种经济与社会活动越来越多地转移到网络上来进行,世界范围内的物流、资金流等蓬勃发展,从而导致网络经济的崛起。

(二)网络经济的特征

网络经济一经出现,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与传统经济相比,网络经济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信息性。网络经济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原因要归于网络的建立,而网络的核心就是信息。创造信息和享受信息正是我们所处时代的主要特征。托夫勒说:“如果前工业社会的财富是土地,工业社会的财富是资本,那么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财富就是信息。谁具备了先进的信息技术,谁就能获得更多的信息,也就能得到更多的财富。反之亦然。”

2.虚拟性。网络经济不同于物理世界的金融经济,它的突出特点是货币从有形走向无形,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虚拟经济。在网络经济中,经济活动被数字化和虚拟化,这使得买方与卖方在空间上相互分离,交易和消费在时间上相互分离,由此也导致了网络经济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性。一方面,消费者对商品的预期可能会与商品实物发生错位;另一方面,信息交易不可逆的特征给消费者造成很大的不便。

3.全球性。这一特征又可称为网络经济的开放性,是指网络经济打破了以往国家、地区等地域限制,发展为一种全球化的经济形式。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网络经济活动不再受时空的约束,各国间的相互依存性也空前加强,大大加快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但正如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一样,网络经济的全球性在给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挑战。

二、网络经济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影响

网络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兴起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广泛而根本的。在网络经济的冲击下,市场信息流动速度加快,企业的管理理念、运行方式、组织结构等都发生了重大变迁。为适应网络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一方面必须始终发挥引导经济、管理经济、调控经济的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应用现代化的手段来管理经济,使得宏观调控有可能利用网络信息的导向作用对各利益主体的经济行为加以掌控和规范,从而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网络经济促使政府职能定位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首先,政府必须重新审视与定位自己的职能。在网络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仍然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正确认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地位与作用,强调市场在解决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优先性,重构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若过分强调政府作用,就会导致政府超越自己的能力,造成政策失灵的严重后果。

其次,政府应积极利用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的契机,加强和改善传统的物质基础设施,大力建设新兴的信息基础设施,为政府职能的重心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提供技术支持。 政府只有在拥有较为健全的计算机网络设施和信息系统、拥有较强的技术优势的前提下,才能够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利用信息服务设施,打破时间、空间的约束,及时地对市场出现的问题进行治理,从而构建一个更高质量服务型政府。

(二)网络经济促使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由微观向宏观转变

传统的政府在行使经济职能时,大都是以计划和行政手段对市场进行干涉和管理,阻碍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市场功能难以充分有效发挥,其突出的特点是自上而下的强制性手段。这种管理方式存在诸多问题,极大降低了政府经济运行效率,这也是当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难题。

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政府通过网络可以更全面、更及时地获取信息,有效地监督各项经济指标的运行,还可以模拟现实经济进行模型试验,从而大大提高了政府经济调控的水平。网络平台的建立使得政府管理不再需要处理和投递信息的中间管理层,这不仅有利于消除官僚型组织结构的弊端,还有利于各政府部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时掌握市场信息与动态,从而制定出正确的政策法规、方案议案等,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行使方式由原来的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变。

(三)网络经济促使政府与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

在网络经济的大力推动下,我国政府机构的信息系统建设得以逐步发展和完善,各级政府部门都具备了对外提供信息和应用服务的条件,这就为政府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实现多元化提供了条件。

我国政府以往提供社会服务都倾向于“一刀切”——由中央统一划定,各级地方政府执行,而群众作为国家主人,却只能被动地接受,不能有效地依据自身利益与要求提出意见和建议。如今,政府拓宽了公共服务的空间,增加了沟通渠道,使得公众可通过网络形式参与政府的重要议题讨论,保证了政府与群众的密切联系,极大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以及决策的科学性。

三、网络经济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意义

(一)增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预见性,提高政府科学决策水平

经济预测是政府通过搜集各种数据,对经济现象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经济发展前景进行合理规划的过程。对经济的指导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而政府的经济指导方针和措施正确与否,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网络经济加快发展的趋势下,政府可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科学预测经济发展趋势,及时全面地掌握各类信息,为政府科学高效决策提供了保证。

(二)转变政府工作方式,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我国政府传统的组织架构可以说是一种纯行政性的层级制结构,分为高层决策者、中间管理者和信息传递者以及基层执行者,相应的工作方式也是由上一级部署下一级的层级,导致政府机构臃肿,工作效率低下。在网络经济下,政府网络系统的建立为改革传统体制提供了契机。

在信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的时代,提高信息传递和交流的速度无疑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在网络经济时代,政府可以利用计算机和其他各种先进的设备实现办公自动化,改变传统行政业务流程,政府工作人员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在网上和公众对话交流,完成政府的采购与招标等等,而且还有利于各级政府部门之间在网上进行信息交换和信息资源的共享,这样不仅精简了行政机构,降低了服务成本,工作效率也会成倍提高。

(三)强化政府与公众的联系,加快了民主化进程

党的十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的生命是人民民主。我国政府的科学决策更需要充分发扬民主。政府办公网络信息化的实现,为各阶层人民群众参政议政以及直接与政府互动创造了条件,有助于扩大民主、集思广益,强化政府与公众的联系,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政府通过网络实现了政务公开,为公众与政府对话提供了广阔空间,使公众积极参与到政府的决策中来,并有效监督政府的各项工作,切实行使自身权利。

[参考文献]

[1]濮小金,司志刚.网络经济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第6篇:网络经济的特征范文

一、网络经济的定义和特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经济也逐步兴起,其属于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主要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的条件下,可以说网络经济的核心内容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同时也是一种经济形态。网络经济的涉及范围较广,除了一些通过利用网络科学技术进行宣传推广、改造以及宣传的部分传统产业,也涉及到那些通过采用计算机技术为媒介而逐步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产业。所以说,网络经济没有独立地存在于传统经济模式之外,也不是一种“虚拟”形式的经济模式,而是一种借助计算机技术为核心支撑的现代高级经济发展模式,是建立在传统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模式。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为我们的现代经济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从而引领了全球经济的大发展。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企业通过应用网络来进行商业活动,从而诞生了网络经济。目前,全球很多国家的许多企业都已经逐步开始借助网络来开展诸如资源整合、产品销售以及企业管理及生产等活动。

二、网络经济的意义

网络经济不仅改变了目前的传统经济模式,也改变了很多人的管理理念。随着目前全球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几乎已经实现了全球的全面覆盖,这就使得信息资源变成了一种能够实现“无国界共享、传播以及扩散”的共享资源,这就说明网络经济已经为新型的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的时代特征是生产经济逐步过渡于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所以能够预见在未来网络经济必然能够成为全球经济的核心。除了对全球经济的引领,网络经济还改变了我们的实际生活,例如交易方式以及支付方式受其影响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一些人的商务活动可以便捷地借助网络就能迅速完成,大大地降低了商务活动对商务环境的依赖性,大大地降低了商业限制,明显提高了企业的利润,促进了企业的经济模式改革,同时还明显地节约了人力物力成本。总之,网络经济为全球经济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三、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所产生的影响

1.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正面影响

(1)网络经濟明显降低了国际经济贸易的成本。对于传统的国际经济贸易模式,一般的交易过程开展要按照比较繁复的程序,这就明显延长了实际的交易时间,从而提高了成本;但是网络经济可以让人们通过一些电子商务平台就实现了交易双方的操作,大大地降低了实际交易过程中的成本,凸显了综合效益;

(2)网络经济可以按照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服务,这是一种新型的贸易形式。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要通过灵活的经营来充分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服务质量,这样就能够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而且网络经济能够让企业借助互联网及时地了解客户需求,这种营销方式拉近了交易双方的关系;

(3)网络经济的发展大大地打开了国际市场,使得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强度明显提高,使得国家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变得更加方便,同时获得了强大的经济效益;

(4)网络经济信息的及时性可以使得产品的宣传变得更有竞争优势,另外目前的网络支付方式也促使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

2.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负面影响

(1)网络经济明显加大了国际经济贸易的风险。当前的网络经济迅速发展,电子商务平台层出不穷,但是其一些弊端问题也不断暴露,在实际的国际贸易开展过程中,相应的支付风险也明显提升,从而使得国际贸易的风险性提高;

(2)目前涉及到网络经济的犯罪行为也逐年增加,这表明了目前基于网络经济下,国际贸易风险仍然较高;

(3)网络经济明显导致国际经济贸易的物流弊端逐渐暴露,物流属于网络经济下的国际贸易形式的基础,而目前我国的物流体系没有发展完善,极大地影响了贸易开展的速度以及质量等,不能充分满足国际贸易的实际发展需要;

(4)在网络经济不断发展的环境中,尽管我国的国际贸易规模等不断发展,但是具备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方面的专业性人才缺乏,无法满足目前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四、结束语

总之,在当前网络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强,以网络科技为核心的电子商务不断兴起,可以说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国际竞争力的标志。所以说,我们必须要加强对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使我国在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地位,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水平。

参考文献:

[1]杨丽峰.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14):147-148.

[2]芦笑丹.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及我国对策[J].贵州农村金融,2011(9):12-13.

[3]张杨,王栎,张艳菁.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和对策[J].现代商业,2012(36):92-93.

第7篇:网络经济的特征范文

然而,人们震惊地看到:科学家在短短的年代中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上给予了世界一个因特网络,给予了网络经济的运作平台,网络经济如此迅猛地在全球展开,然而经济学家却还没有来得及对其进行那怕是粗浅的研讨!这便是我们选择这一课题的意义与初衷。

令人欣慰的是,在实证调研方面,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各国都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果。从1999年开始,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传播政策研究中心启动“全球互联网项目”(WorldInternetProject),旨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中国互联网中心CNNIC自1997年起开展互联网调查,迄今已公布了14次调查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中心从1999年夏天开始准备加入“全球互联网项目”,于2000年底至2001年初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和长沙实施了问卷调查并于2001年5月向社会了研究成果。

全文共分一个前言与五部分内容,前言是对本研究成果的一些约定与说明;第一部分“世纪之交:互联网引致网络经济”;第二部分“石破天惊:互联网的革命性昭示”;第三部分“互联共享:认识网络经济新本质”;第四部分“论道经邦:点解网络经济面临的难题与对应措施”;第五部分“传承经典: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理论挑战探微”。

“互联网”、“网络”概念,无疑是世纪之交的第一关键词。迄今为止,互联网的普及率,是以往任何一种事件无法比拟的。它是空间拓展远远超越时间的一个典范。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1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04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为8700万,上网计算机达到3630万台,跻身于世界第二网络大国。全世界亿万个终端同在一个互联网上传递交流信息、运作种种事务,刹时间,前所未有的网络企业、电子商务、网上销售、网络教育、电子货币、网上资讯等核爆炸式地在互联网上展现,形成一种基于国际互联网的壮观经济现象,真可谓石破天惊。网络如此快捷地结缘经济,新的网络经济现象如此快捷地在全球开展,新的理念、新的商务模式、新的经济机制如此快捷地被创造出来。在15世纪,全球人均收入年增长仅0.1%,在此后5个世纪中人均收入小有上升,在20世纪下半叶接近3%,而2000年美国在这一年就上升22%。这就是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时代的辉煌,就是计算机网络时代的辉煌!事实上,世界正在进行一场计算机网络经济革命,这场革命给予了每个国家、每个区域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一个千载难逢的挑战与机会。尽管经历了世纪之初网络经济的“寒夜”,但如今网络经济的辉煌再次闪耀。

网络经济之所以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其根源在于国际互联网的革命性意义,那么它究竟给予我们何等昭示?第一,互联网络显示了前所未有的特征,它创造了一个新世界,一个虚拟而又真实的世界,一个崭新的统一的网络国际社会,大体可以从以下9个方面理解网络的神奇:无差别化,数字化,互联实时化,人本化或智本化,资源共享化,虚拟化,高速化,全球一体化,综合化。第二,基于这样的特征,它最终将成为带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引擎,它曾经创造了这样的奇迹,而今经历了重新融合后的网络经济正在创造新的奇迹。第三,人类经济发展史上,国际互联网络及其网络经济,之所以说是工业革命以来最为重要的产业革命事件,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来透视它震撼全球的影响力:一是它的影响广度,它几乎布线于全世界各个角落;二是它的影响深度,它在微观上改变着人类行为各个方面,在宏观上改变着现行社会体制、结构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三是它的影响速度;四是它的影响长久度。第四,基于当代计算机、光缆通讯技术之上的网络经济,是工业革命以来最为伟大的产业革命,它事实上已经构成第三次产业的科技基础。几乎可以说,正是网络经济的出现与形成,使得自上个世纪初叶出现的三次产业分化真正完成。可以预料,扎根于新技术基础之上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将前程似锦。第五,互联网产生的信息服务社会。如果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资本社会,那么互联网产生的则是信息服务社会,或者说是信息社会。正是互联网产生的上述革命性意义,它给予了互联网络下的新经济获得新的本质,或者说发生着本质性嬗变。第一,一种崭新的网络企业诞生。所谓网络企业,是互联于因特网络中的各类企业,是由于网络经济拉动起来的企业系统。在网络经济中的企业,已经可以完全实现:“无论你在天涯海角,企业在你掌控之中”。第二,以网络企业为基础迅速形成网络经济,网络经济由于互联网的特征而有力地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革命。大量网络企业的诞生,大量网上经济活动的涌现,从而形成了一种史无前例的“网络经济”现象。所谓网络经济,是指建立在由现代通讯网络、电子计算机网络所形成的信息网络基础之上的一切经济活动,即基于互联网基础上发生的经济行为以及网络的上游、下游经济活动。第三,比之传统经济,网络经济具有如下新的本质:它是人本经济,它是和谐经济,它是可持续经济,它是低成本经济,它是互惠经济,它是一体化经济。第四,在这个新兴的经济体系中,智慧资本、知识资本最终获得了自己的历史地位。因为,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值因素、倍增因素的重点在于智慧劳动。第五,在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平台上,体现不出人们的社会差别(阶层、民族、区域、地位、性别、身份、年龄等等),它甚至跨越了时空界限,将劳动者之间的差别简化为人们能力的差别,简化为人们利用自己的知识在这个平台上创造价值、服务企业的差别。这便为劳动者平等地、自主地展示能力提供了无拘无束的时空,就是说,劳动者迈向自主劳动的路途坦荡。第六,网络经济的发展,将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次上打造出新的经济机制,而且最终会形成一整套与新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新机制系统。

基于以上对互联网及其引致的网络经济的探讨,我们对网络经济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但是,目前网络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很多,处境也是十分困难的。本研究论文中,作者对其中最为紧要的几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应对策略或者政策建议。第一,作者告诫,网络经济发展到今天,如果想减少市场的盲目性带来的损失,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必需也必须介入了。必须制定给网络经济基础产业中的每一块均衡发展的政策,也就是说,政府应该通过政策来调节网络经济丰厚利润与赶超利润的分配。第二,针对我国大批网络企业不能赢利的根源,作者强调,网络信息产品的商品化是关键,为此建议:对信息、网络产品要区别对待。软件、专用信息、经过研究加工过的信息,必须将其产品商品化。商品化的惟一出路是给出产品的边界,使其具有排它性、独有性。而对公众信息,不足以商品化的产品,要另起思路,不能勉强打包成品。目前成功的做法是,以公众信息为平台,提高点击率即赢得人气后,再以广告销售、网上产品销售为盈利点。第三,互联网经济决不是一个产业的“专利”,不是技术的副产品,更不是个别产业部门的特权。互联网将引发各行各业的变革,因为必须明确认识到,发展网络经济必须发挥传统产业的作用,只有当网络经济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了,网络经济才找到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第四,虽然网络经济是一种创新经济,但决不能忽视自身的创新,而且网络经济的生命就在于不断创新。第五,作者还对新近发表的“第1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若干重要数据进行了解读,并藉此给出了若干政策建议。比如,加快农村与西部互联网络的发展,政策要倾斜;对.CN域名的开发战略要再认识;要加强对网络安全的关注,加强研究投入;提高对网络信息利用的深度;网络企业要以诚信取胜。

第8篇:网络经济的特征范文

飞速发展的网络经济需要应对日新月异的商业模式变革。互联网的本质是聚合、交流与分享,正是基于这一本质,网络经济自起步以来就不乏强劲的活力与创新力。在市场作用力的推动下,网络经济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且集中体现出几大特征。

“注意力经济”和“创意经济”是网络经济商业模式变革最重要的两大特征。在当今网络时代,时间和有效用户量是最重要的稀缺资源。如何瞬间吸引更多用户的眼球并“黏住”用户,成为当前网络企业最关注的问题。从早期的门户、搜索类网站到方兴未艾的电子商务、微博,再到LBS和团购,技术和商业模式永无止境的创新是网络经济产业的生命线。

在互联网世界,“免费”能够盛行的原因在于:免费客户能带来流量,流量创造价值,从而吸引付费客户加入,由此,“礼品经济”便应运而生。“礼品经济”是将网络广告、免费礼品和营销结合起来,针对特定人群发特定广告,并且配以多元化的用户体验和社区口碑来引导客户购买产品。

由于工作与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时间呈现“碎片化”倾向。“微时代”的特征要求互联网从业者处理好如何满足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快餐式消费的需求。另外,“众包”也是网络经济商业模式变革的特征之一,即借助大众的智慧进行协作生产。苹果的开放平台、维基百科、开源软件以及其他众多企业的设计平台等,都是“众包”模式。事实证明,“众包”的确很受网友青睐。2007年,苹果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只有0.3%,自推出开放平台后,2009年其市场占有率一跃至16.6%。

网络经济商业模式变革的另一个特征是“跨界渗透与融合”。信息技术的黏合剂使产业间的界限变得模糊,技术间的相互渗透不仅更加容易,也显得更为必要。例如,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崛起,以及电信运营商向移动支付领域的转型,使银行的传统核心业务支付领域面临威胁。

第9篇:网络经济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网络经济特点原则

网络经济就是指以Internet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网络融入经济活动当中之后,所带来的高效率的经济运行态势。要认清网络经济作为一个经济形态的内涵就需要把网络时代的特征和前网络时代相区别,只有从这个比较当中才能发现网络经济的深刻含义。

一、网络经济的特点

1、网络经济是充分信息的经济

任何事物都有表征它的相应信息,不论这些信息是外在的还是内含的,如果不经过整理和提炼,则以杂乱的方式存在着,并不利于人们认识和掌握。人们要获取事物的信息就需要总结、提炼和传递。在网络经济时代由于信息技术的飞跃,为改变这种情况提供了技术基础,技术迅速传播和对经济活动的全方位渗透使得人们的信息能力空前提高,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成本极大降低。这样就把我们的经济带入了充分信息状态。

2、网络经济是信息的累积、序化与整合

充分信息是一种状态,是趋向于完全的信息的发掘和反映。但是信息的充分并不直接代表信息的有序组合,并不必然产生人们对信息利用效率的提高,并不必然对应着信息价值在经济活动中的实现。简单的信息堆积是没有意义的,要让网络中流淌的信息发挥作用,体现价值,就必须把网络上积聚的大量信息进行整合、排序,以便能够为生产生活有效服务,这样网络经济的生命力和意义才能体现出来。

3、网络经济是“标准”与“规则”经济

网络经济是不同信息主体的有序联合,各个主体之间要通过网络进行顺畅的信息传递与成功地联合协作,并且实现经济功能则要求:

第一,必须遵循统一的或者称为一致的技术标准。因为只有在统一的标准下,各个信息源所提供和发出的信息才能被网络所接纳,才能被其他网络主体所接收。而不符合统一的技术标准的信息就会被排斥在网络之外。

第二,遵循统一的信用规则。网络中信息传递上的统一标准是网络主体在技术上一致性的表现。在经济活动中,各主体的活动必须是一种符合统一信用规则的行为,这是网络主体在经济活动中一致性的表现。

4、网络经济是非排他的共享经济

网络为信息的大量汇聚提供了一个平台,所以人们有可能把自己占有的信息资产上传到网络上。众多的信息源发出的信息汇聚到网络上就形成了巨大无比的信息库,在这里信息是所有的网络参与者共有的。从信息使用的技术角度来看,通过网络这个巨大的信息平台上,人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非竞争、非排他地浏览和使用信息。由于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设施的容纳能力的增强,还有网络所形成的服务能力的增强,这一点正在实现。在网络设施还不够强大的时候,也会发生网路的拥挤,但是这种网络世界中的对别人使用的排斥度要大大小于现实的物质产品。

5、网络经济是快节奏经济

当网络融入经济生活中的时候,人们利用网络可以以接近于实时的速度传递信息,信息运行的时间耗费可以看做零,信息传递“零时滞”。应用网络的信息传递,时间的耗费不会发生在信息流的运动上,经济活动的时间耗费只会出现在物流的运动和人们在发出信息前的思考和决策上。

6、网络经济是互动经济

网络作为巨大的信息平台,含括了众多的主体。每个主体都是网络中的一个端点,每个端点实际上就是一个信息源,都在搜寻符合自己需要的信息,发出表达自身要求的信息。因为信息主体之间为达成一定的经济契约而相互关联,所以这种信息传输会对其他主体的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信息主体之间依据对方的信息表达,进行反馈行动,这就形成互动。

7、网络经济是全球化经济

网络使不同的信息主体之间的距离和时间都趋近于零。网络克服了信息传递上的物理距离,使不同地点之间的地理距离的远近变得无关紧要,把空间因素的对经济活动的制约降低到最小限度。网络又克服了信息传递上的时间约束,把远距离的信息交流的时滞降到最低。这正是网络所具有的强大的信息传递能力的体现。另外由于网络的强大的信息容纳能力,可以把世界上所有的经济活动以及其他活动涵括进来,这样就把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这种全球化趋势在前网络时代是不可能出现的。

二、网络经济的重要原则

网络经济有着与传统经济迥然不同的特征、原理和规律。在网络经济中,企业必须顺应环境的变化,采取全新的竞争原则和竞争策略,方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1、主流化原则:在网络经济中,最初建立数字产品和基础设施的费用很大,继续扩张的成本却很小,由此产生了新的规模经济。而且,每生产一个产品,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企业从生产中获得了经验,不断改进生产流程和技术方法,可以使成本降得更低一些。因此,争夺市场份额或争夺顾客,对企业来说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必由之径。主流化原则可以推广为:企业降低价格、锁定特定的用户群,发展长远的顾客。

2、个人市场原则:在传统经济中,通行以全体顾客为对象的大批量生产、大众化销售方式。在网络经济中,出现了“柔性生产”技术。由于互联网的互动作用,企业易于了解消费者的个人偏好,可以借助于网络和计算机,适应个人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

3、特定化原则:与个人市场原则密切相关的是特定化原则,即挖掘个人市场,然后瞄准市场中某类特定顾客。公司必须首先找出具有代表性的个人习惯、偏好和品味,据此生产出符合个人需要的产品。然后,公司找出同类型的大量潜在客户,把他们视作一个独立的群体,向他们出售产品(服务)。为了吸引特定顾客的注意力,公司应迎合他们共同的人生经历、价值观念和兴趣爱好,创造一个虚拟社会,唤起一种社区意识。